CN101676662A - 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6662A
CN101676662A CN200810215211A CN200810215211A CN101676662A CN 101676662 A CN101676662 A CN 101676662A CN 200810215211 A CN200810215211 A CN 200810215211A CN 200810215211 A CN200810215211 A CN 200810215211A CN 101676662 A CN101676662 A CN 101676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ray
heat exchanger
ray radiation
short infrared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5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井重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15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6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6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6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迅速干燥极力地防止热交换器成品的表薄劣化,并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而且实现良好的加热效率和廉价的起动费用。本发明的装置具备搬运热交换器(13)的搬运装置(3)和具备向此热交换器照射短红外线的短红外线照射装置(11)的干燥部(5)以及用于排出干燥时所产生的蒸汽的排气部。而且,使用控制装置(21)来控制短红外线照射(11)装置的照射强度。

Description

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它是利用短红外线来干燥并除去空调机的热交换器上的附着物(如加工油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用热交换器多数是由板翼和管道而构成。其中的板翼是用铝制的加工材料压制而成。
在压制工程中,为了确保加工型和加工材料之间有良好的润滑性,常使用油料或溶剂(加工油)。这导致热交换器的成品上附着加工油。为了不使热交换器的性能降低,需要除去此附着物(如加工油等)。
以往,大型炉状的干燥设备被用于除去热交换器上的附着物。此设备具有炉体,炉体内含有用于干燥的燃烧器,给燃烧器提供空气的流路径,以及把炉体内的烟尘向外排出的烟道。(专利文献1为其中一例)
并且,对热交换器进行干燥时,在炉内用传送带搬运热交换器成品,用辐射热维持炉内的一定温度使成品升温,而使加工油气化并干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2582号公报
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干燥炉由于是利用幅射热进行干燥,所以其干燥速度慢,并且使热交换器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导致其部件的铝制表膜劣化。
而且,因采用向炉内送进热风而进行加热的构造,对热交换器进行干燥处理时,需要一直把炉内温度升高到规定的干燥温度。所以不仅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而且装置大,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
不仅如此,加热的效率低,需要花费电力和煤气,并具有启动费用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干燥速度快,防止热交换器成品的表膜劣化,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提高加热效率和降低启动费用的干燥装置。
本发明的短红外线照射装置正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实现的,具有:搬运热交换器的搬运装置、具有向所述热交换器照射短红外线的短红外线照射装置的干燥部以及排出干燥热交换器时所产生的蒸发成分的排气部
所述本发明因具有向所述热交换器照射短红外线的短红外线照射装置,而通过内部加热实现了短时间内的干燥,并且设备小型,只要占有小的空间。
而且,因干燥时间短,热交换器的铝制表面不受到损害。另外,因只用电力运转,加上设备小型,从而使启动费用得到降低。
在所述本发明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中,所述干燥部具有一对热源部,所述一对热源部被设置成在与所述搬运装置对热交换器的搬运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对,在该热源部收容所述短红外线照射装置,所述短红外线照射装置被板状的玻璃覆盖。
通过把所述短红外线照射装置用玻璃覆盖的方法,可以避免该部件受到加热时产生的烟尘和蒸汽等的影响,而起到保护短红外线照射装置的作用。
在所述本发明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中,所述板状玻璃形成热交换器通过的间隔,热交换器通过的该玻璃的间隔的入口和出口开放,在玻璃的间隔的上方设有所述排气部。
所述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呈开放型构造,可使爆炸性气体的密度降低,避免爆炸的危险。
在所述本发明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中,所述短红外线照射装置由卤灯构成,并设有控制该卤灯的照射输出的控制装置。
在所述本发明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中,在所述干燥部设有用于向所述玻璃的间隔内喷出空气的吹风装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热交换器升温,而使加工油和水分蒸发,并具有能够廉价地进行热交换器干燥处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所述装置的包括一部分剖面的侧视图;
图3是所述装置中的间断吹风流程图;
图4是所述装置中的短红外线加热控制图,其中用加热Hi迅速升温到成品干燥温度。在达到成品干燥温度后,用加热Lo保持此温度进行干燥。加热Hi和加热Lo的总时间设定在10秒~60秒之间;
[符号说明]
1    干燥装置
2    台架2
3    传动带(搬运装置)
5    干燥部
6    排气部
8    热源部
10   主体
11   卤灯(短红外线照射装置)
13   热交换器
15   石英玻璃(玻璃)
17   空间
18   热源部空气循环扇
20   传感器
21   控制装置
K    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图4中显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短红外线对空调机用热交换器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装置(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所述干燥装置1具备:台架2,从该台架2的一方到另一方搬运热交换器13的作为搬运装置的传动带3,对由传动带3所搬运的热交换器13上附着的附着物进行干燥的干燥部5和排出附着物的气体的排气部6。
干燥部5在台架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传动带3搬运热交换器13的方向相垂直)上具有一定间隔相对地设有一对热源部8。各热源部8在传动带3上方配置的主体10里收容数条长型的卤灯11。该卤灯11是照射波长为0.75μm~1.75μm的短红外线的短红外线照射装置。卤灯11的短红外线照射焦点设置在热交换器1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位。
各个卤灯11被设置沿着热交换器13的搬运方向,而且上下设置有多个卤灯11。卤灯11的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制。为能得到所需的照射输出(规定的短红外线照射量),可任意设定。比如,可以采用500W~5KW的卤灯11。
主体10上的相互对置的开口用板状的石英玻璃15塞住。各石英玻璃15覆盖卤灯11。通过用石英玻璃15覆盖卤灯11,可保护卤灯11远离热交换器13的附着成分被卤灯11加热时产生的烟尘、蒸汽等蒸发成分的影响。
为了使立起设置的热交换器13通过石英玻璃15之间,在石英玻璃15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隔K,而且石英玻璃15之间从热交换器13的入口侧到出口侧都呈开放结构。
通过石英玻璃15和主体10形成收藏卤灯11的空间17,在主体10中安装有热源部空气循环扇18,此热源部空气循环扇18由用于把外部空气吸收到空间17内的吸气循环扇和把空间17内的空气等气体向外排出的排气循环扇构成。
另外,在空间17内且卤灯11的背面侧设有反射器16,通过该反射器16可使从卤灯11照射到后方的短红外线反射到热交换器13一侧。
为了检测热交换器13的加热温度,在主体10上设有传感器20。用此传感器20测定热交换器13的加热温度,并且根据此传感器20的信号控制装置21控制卤灯11的照射输出。
排气部6由排气罩25和排气扇26构成。排气罩25与所述石英玻璃15的间隔K相连通。排气扇26通过排气罩25来排出从热交换器13产生的烟尘、蒸汽等蒸发成分。
27是用于向石英玻璃15的间隔K内喷出空气的吹风装置。它被安装在主体10侧面上。此吹风装置27也是由所述控制装置21来控制。
如图1所示,28是安装在干燥部5的上游位置的去油吹风装置。用此去油吹风装置进行预先吹风而除去在干燥部5被干燥的热交换器13表面上的附着成分。
以下参照图3和图4,就干燥去除空调机用热交换器上的加工油或水分等附着成分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把热交换器13放置在传动带3的一边,用传动带3把热交换器13运送到干燥部5。
当热交换器13到达干燥部5时,由控制装置21来控制卤灯11的照射输出。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21控制温度迅速上升到目标温度即成品干燥温度,当温度到达此成品干燥温度时维持此稳定的温度。在此,以加热Hi表示迅速升温;以加热Lo表示稳定的温度。用通过卤灯的电流值和时间来控制Hi和Lo。
即,当热交换器13到达石英玻璃15间的入口附近时,不用卤灯11进行加热Hi控制,而是通过对热交换器13进行照射,使温度快速地升高到目标温度即成品干燥温度。此时,如图3所示,吹风装置27不是进行基于间断吹风的开关控制,而是从吹风装置27间断地喷出空气。
通过这样的间断吹风控制,可以防止附着成分气化后的蒸汽和烟尘等蒸发成分停留在干燥部5(尤其石英玻璃15的间隔K)内,使卤灯11的照射光不会被蒸发成分隔断,因而能够高效率地照射热交换器13。并且,与长红外线相比较,短红外线的能量密度高、渗透力强,而且金属对短红外线的吸收性能良好,所以能够对铝制的热交换器13进行迅速加热。
而且,当达到成品干燥温度之后,通过加热Lo控制将温度稳定在此成品干燥温度进行干燥。此时,如果蒸发成分的饱和蒸汽停留在干燥部5内,则热交换器13上的附着成分的蒸发效率将会下降。因此,进行间断吹风的开关控制,通过间断地喷出空气,强制排除干燥部5内的烟尘状蒸发物。
因此,通过将不含蒸发成分的新鲜空气送进干燥部5内,可除去饱和蒸汽,可以实现提高蒸发效率。
加热工序结束后,用喷出装置27吹去排放的蒸汽,排除干燥部5的气化蒸汽和热交换器13内残留的气化蒸汽,并冷却热交换器13。除去热交换器13中残留的蒸汽是为了不导致残留的气化蒸汽冷却后成为油而留下来。
在这之后,热交换器13通过干燥部5被搬运带3运出来。如上所述,用卤灯11进行加热Hi和加热Lo的控制,能够缩短热交换器13的干燥时间,并实现稳定的干燥。而且因为加热时间短暂,给产品(热交换器)带来的损伤小。此外,因加热Hi的迅速加热产生了气压上的差异,使气化蒸汽成为上升气流,从而提高了排气扇26通过排气罩25对上升气流的排气效率。
而且,因干燥部5用石英玻璃15将空间17闭塞,并且石英玻璃15之间是呈开放型的,所以可不断地提供新鲜的空气,即使热交换器13中的加工油或溶剂的浓度很高,也不会导致爆炸的危险。
本装置使用卤灯11来进行短红外线的照射,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和清洁化,并节省空间。与热风循环炉相比,启动费用得到降低。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一律不使用可燃性气体,因此可以大量减少工厂的二氧化碳排出量。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热交换器13可以适用于任何机器,如房屋内的空调机和汽车内的空调机的热交换器。

Claims (5)

1.一种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搬运热交换器的搬运装置、具有向所述热交换器照射短红外线的短红外线照射装置的干燥部以及排出干燥热交换器时所产生的蒸发成分的排气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部具有一对热源部,所述一对热源部被设置成在与所述搬运装置对热交换器的搬运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对,
在该热源部收容所述短红外线照射装置,所述短红外线照射装置被板状的玻璃覆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玻璃形成热交换器通过的间隔,热交换器通过的该玻璃的间隔的入口和出口开放,在玻璃的间隔的上方设有所述排气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红外线照射装置由卤灯构成,并设有控制该卤灯的照射输出的控制装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部设有用于向所述玻璃的间隔内喷出空气的吹风装置。
CN200810215211A 2008-09-18 2008-09-18 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Pending CN101676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5211A CN101676662A (zh) 2008-09-18 2008-09-18 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5211A CN101676662A (zh) 2008-09-18 2008-09-18 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6662A true CN101676662A (zh) 2010-03-24

Family

ID=42029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5211A Pending CN101676662A (zh) 2008-09-18 2008-09-18 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666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1759A (zh) * 2017-05-09 2017-07-07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清洗机出口玻璃基板烘干装置
CN112354977A (zh) * 2020-12-01 2021-02-12 安徽同光邦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丝用烘箱的履带除油剂装置
CN115371400A (zh) * 2022-07-21 2022-11-22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适用于红薯干使用的循环热风烘干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8491U (ja) * 1984-08-14 1986-03-11 ホトンセラミツクス株式会社 繭乾燥装置
US4697355A (en) * 1984-04-02 1987-10-06 Sinter Limited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drying a continuous material impregnated with a hardenable synthetic resin
JPH06437A (ja) * 1992-06-16 1994-01-11 Setsuo Tate 加熱装置
JPH07120150A (ja) * 1993-10-28 1995-05-12 Riyouka Sangyo Kk 赤外線熱処理装置のエアシャワー
CN1242504A (zh) * 1998-07-17 2000-01-26 三井金属鉱业株式会社 干燥铜箔的方法和铜箔干燥设备
GB2387642A (en) * 2002-04-18 2003-10-22 Trinity Res Lt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coated microtitre plates after a rinsing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7355A (en) * 1984-04-02 1987-10-06 Sinter Limited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drying a continuous material impregnated with a hardenable synthetic resin
JPS6138491U (ja) * 1984-08-14 1986-03-11 ホトンセラミツクス株式会社 繭乾燥装置
JPH06437A (ja) * 1992-06-16 1994-01-11 Setsuo Tate 加熱装置
JPH07120150A (ja) * 1993-10-28 1995-05-12 Riyouka Sangyo Kk 赤外線熱処理装置のエアシャワー
CN1242504A (zh) * 1998-07-17 2000-01-26 三井金属鉱业株式会社 干燥铜箔的方法和铜箔干燥设备
GB2387642A (en) * 2002-04-18 2003-10-22 Trinity Res Lt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coated microtitre plates after a rinsing opera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1759A (zh) * 2017-05-09 2017-07-07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清洗机出口玻璃基板烘干装置
CN112354977A (zh) * 2020-12-01 2021-02-12 安徽同光邦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丝用烘箱的履带除油剂装置
CN115371400A (zh) * 2022-07-21 2022-11-22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适用于红薯干使用的循环热风烘干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3961B1 (ko) 순환증기 재가열 슬러지 건조시스템
CN101627156B (zh) 无管道烘干机
RU2010132157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го нагревания ковра прессуем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в процесс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древесно-стружечной плиты
US4669199A (en) Clothes dryer with a lint incinerator
CS163591A3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drying wood shavings
US20030208923A1 (en) High temperature dehumidification drying system
CN101676662A (zh) 短红外线照射干燥装置
JP2007232241A (ja) 木質ペレット燃料燃焼装置
JP5519643B2 (ja) 有機物質からなる対象物を乾燥させる乾燥方法および乾燥器
US20230051688A1 (en) Can Drying and Moisture Control System
JPH1175785A (ja) 火入乾燥機及び焼海苔製造装置
KR101426716B1 (ko) 농산물 건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00129532A (ko) 열 회수 순환 제습형 건조기
US8881424B2 (en) Drying installation
KR20100083898A (ko) 가스버너를 이용한 농산물건조기의 폐열 회수장치
CN101605936A (zh) 热空气生成设备和具有该热空气生成设备的干燥器
JPH11173757A (ja) 印刷紙の乾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070018136A (ko) 고효율 연속 근적외선 건조기
CA3090582A1 (en)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ying
RU2371651C2 (ru) Суши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JP2009052792A (ja) 近赤外線照射乾燥装置
JPS5599400A (en) Drying apparatus for sludge
KR0129801B1 (ko) 원적외선 파장을 이용한 저온 건조방법 및 그 장치
RU2732325C1 (ru)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ая сушилка
RU2552831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рмического обезвреживания твердых отход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