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1703A - 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1703A
CN101671703A CN 200910069517 CN200910069517A CN101671703A CN 101671703 A CN101671703 A CN 101671703A CN 200910069517 CN200910069517 CN 200910069517 CN 200910069517 A CN200910069517 A CN 200910069517A CN 101671703 A CN101671703 A CN 101671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ysine
epsilon
poly
streptomyces
methion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695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1703B (zh
Inventor
贾士儒
莫治文
谭之磊
王国良
范宝庆
王甜
李琳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0695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1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1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1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1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1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是采用从土壤中筛选所获得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或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对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以下简称AEC)、甘氨酸和磺胺胍都具有抗性],在原生产工艺基础上,通过流加L-赖氨酸、葡萄糖和(NH4)2SO4的混合液进行ε-聚-L-赖氨酸的发酵生产,产物量比不流加L-赖氨酸的过程提高25~50%。本发明改变了原有生产工艺方法,显著提高了ε-聚-L-赖氨酸的产率,降低了成本,可用于工业规模的发酵。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一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diastatochromogenes)或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生产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该新方法涉及到在发酵过程中流加L-赖氨酸。
背景技术
ε-聚-L-赖氨酸是一种含有25~30个残基的赖氨酸同聚物,它易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酸乙酯、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其热稳定性高,120℃加热10min仍具有抑菌活性。ε-聚-L-赖氨酸是一种具有抑菌功效的多肽,其抑菌谱广,在中性和微酸性条件下,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酵母菌都有抑制作用,其对耐热性芽孢杆菌和一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使某些噬菌体明显失活。ε-聚-L-赖氨酸安全性高,在人体内分解为赖氨酸,而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的氨基酸。FDA于2004年1月批准日本Chisso公司的ε-聚-L-赖氨酸为GRAS产品。因此,ε-聚-L-赖氨酸是一种理想的生物防腐剂。
到目前为止,已知岩田敏治等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专利名称为:大量生产ε-聚-L-赖氨酸的菌株和生产方法,专利号:97182253.0)是在培养基中培养菌株B21021(FERM BP-5926),然后从培养基中分离和纯化ε-聚-L-赖氨酸。该菌株是通过对小白链霉菌lysinopolymerus亚种11011A-1菌株(FERM BP-1109)进行诱变处理而获得的,其对浓度为10mg/mL或更高的AEC具有抗性。
徐虹等人申请的专利(专利名称为:利用北里孢菌PL6-3制备的方法,专利号为:200510037774.2)是以北里孢菌(Kitasatospora sp.)即CCTCC No.M205012培养在含有碳源、氮源等的培养基上,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法从发酵液中分离得到ε-聚赖氨酸及其盐。
贾士儒等申请的专利(专利名称为:回流工艺生产ε-聚-L-赖氨酸的方法,专利号为:200610013800.2)是以从土壤中筛选所获得的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AEC、甘氨酸和磺胺胍都具有抗性]为生产菌种,在发酵过程中流加提取过程的后期穿透液,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得到ε-聚-L-赖氨酸。
贾士儒等申请的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诱变菌株白色链霉菌TUST2及利用该诱变菌株生产ε-聚赖氨酸及其盐的方法,专利号为:200710057098.4)是以在中国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得到的TUST1为基础上利用紫外诱变、紫外和化学诱变相结合,以及N离子注入等诱变方法选育出的ε-聚赖氨酸的高产菌株,该菌株对10mg/mL或更高浓度AEC有抗性,优化后产酸达10~30g/L。发酵液经离心、过滤和离子交换树脂等处理后得到分子量分布为4000~6500Da的ε-聚赖氨酸。
吴光耀申请的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天然抗菌防腐剂聚赖氨酸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200710067250.7)是以白色链霉菌经过2~4次扩大培养,接种于麦芽汁发酵培养液中,然后从发酵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聚赖氨酸。
L-赖氨酸是ε-聚-L-赖氨酸的直接前体,但是现有的ε-聚-L-赖氨酸的发酵工艺中,没有关于流加L-赖氨酸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常规ε-聚-L-赖氨酸生产方法相比,目的产物获得量更高的发酵生产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新方法是在发酵过程中流加L-赖氨酸,该方法较原有工艺显著提高了ε-聚-L-赖氨酸的生成量,降低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流加工艺生产ε-聚-L-赖氨酸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L-赖氨酸,然后从发酵液中分离得到ε-聚-L-赖氨酸。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经活化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获得本发明的ε-聚-L-赖氨酸。在发酵培养过程中,可将斜面菌种首先进行液体种子培养,再以10%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
本发明所指出的ε-聚-L-赖氨酸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培养。初始pH 6.8~7.0、温度25~35℃、好气条件下振荡培养或搅拌培养,种子培养15~30h;发酵时间在40~120h之间时,每2h测定一次残糖含量,当残糖含量小于10g/L时,流加葡萄糖和(NH4)2SO4,同时流加L-赖氨酸,使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维持在13g/L左右。培养时间约为120h,只要在本发明的ε-聚-L-赖氨酸产量达到最高时结束即可。经如上所述的培养,主要在培养液中产生本发明的ε-聚-L-赖氨酸。
如上所得的培养液中收集ε-聚-L-赖氨酸,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本发明获得所述ε-聚-L-赖氨酸是将发酵液离心以除去菌体及部分固形物,具体操作是利用D152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上清液进行交换吸附后洗脱,洗脱液经D392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再经过滤、真空浓缩、干燥,得到ε-聚-L-赖氨酸盐酸盐。
通过本发明如上的阐述,得到后面实施例的进一步验证,得知本发明所改进的流加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实施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指标,可以实现本发明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1.所用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已由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86,保藏日期分别为2007年3月23日。
2.所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已由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3145,保藏日期为2009年6月29日。
以下是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叙述的是现有的生产工艺;
实施例2,实施例3及实施例4为与实施例1相对比的创新工艺。
实施例1:
在装有2.7L培养基的5L发酵罐中,接种300mL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的种子培养液,30℃培养,待DO降至30%时自动控制为30%,好气培养120h,空气流速为4.0~6.0L/min。当pH降至6.0左右时,流加氨水(25~30%)维持pH为6.0,当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降至10g/L时,通过流加葡萄糖(400g/L)和(NH4)2SO4(80g/L)使残糖浓度达到13g/L。同时,不再控制pH,让其自然降至4.0并维持在4.0左右。
培养120h,结束发酵,发酵液中最高积累ε-聚-L-赖氨酸为10.7g/L。离心去除菌体及部分固形物,利用D152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上清液进行交换吸附后洗脱,洗脱液经D392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再经过滤,真空浓缩,旋风干燥器干燥,得到ε-聚-L-赖氨酸盐酸盐。
实施例2:
在装有2.7L培养基的5L发酵罐中,接种300mL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的种子培养液,30℃培养,待DO降至30%时自动控制为30%,好氧培养120h,空气流速为4.0~6.0L/min。当pH降至6.0左右时,流加氨水(25~30%)维持pH为6.0,当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降至10g/L时,通过流加葡萄糖(400g/L)和(NH4)2SO4(80g/L)使残糖浓度达到13g/L,并向发酵液中流加L-赖氨酸(10g/L)。同时,不再控制pH,让其自然降至4.0并维持在4.0左右。
培养120h,结束发酵,发酵液中最高积累ε-聚-L-赖氨酸19.0g/L。离心去除菌体及部分固形物,利用D152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上清液进行交换吸附后洗脱,洗脱液经D392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再经过滤,真空浓缩,旋风干燥器干燥,得到ε-聚-L-赖氨酸盐酸盐。
实施例3:
在装有16.2L培养基的30L发酵罐中,接种1.8L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的二级摇瓶种子培养液,30℃培养,待DO降至30%时自动控制为30%,好气培养120h,空气流速为4.0~6.0L/min。当pH降至6.0左右时,流加氨水(25~30%)维持pH为6.0,当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降至10g/L时,通过流加葡萄糖(400g/L)和(NH4)2SO4(80g/L)使残糖浓度达到13g/L,并向发酵液中流加L-赖氨酸(10g/L)。同时,不再控制pH,让其自然降至4.0并维持在4.0左右。
培养120h,结束发酵,发酵液中最高积累ε-聚-L-赖氨酸为14.6g/L。离心去除菌体及部分固形物,利用D152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上清液进行交换吸附后洗脱,洗脱液经D392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再经过滤,真空浓缩,旋风干燥器干燥,得到ε-聚-L-赖氨酸盐酸盐。
实施例4:
在装有16.2L培养基的30L发酵罐中,接种1.8L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的二级摇瓶种子培养液,30℃培养,待DO降至30%时自动控制为30%,好气培养120h,空气流速为4.0~6.0L/min。当pH降至6.0左右时,流加氨水(25~30%)维持pH为6.0,当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降至10g/L时,通过流加葡萄糖(400g/L)和(NH4)2SO4(80g/L)使残糖浓度达到13g/L,并向发酵液中流加L-赖氨酸(15g/L)。同时,不再控制pH,让其自然降至4.0并维持在4.0左右。
培养120h,结束发酵,发酵液中最高积累ε-聚-L-赖氨酸为17.6g/L。离心去除菌体及部分固形物,利用D152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上清液进行交换吸附后洗脱,洗脱液经D392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再经过滤,真空浓缩,旋风干燥器干燥,得到ε-聚-L-赖氨酸盐酸盐。

Claims (5)

1.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diastatochromogenes)或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为生产菌株,在发酵生产ε-聚-L-赖氨酸的过程中,产物开始积累以后,向培养基中流加L-赖氨酸,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这种生产ε-聚-L-赖氨酸的具体方法是:
步骤1:采用从土壤中筛选所获得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或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进行ε-聚-L-赖氨酸发酵生产,培养条件为初始pH 6.8~7.0、温度25~35℃、有氧条件下振荡培养或搅拌培养,种子培养15~30h,发酵时间为96~120h;培养过程中,流加碳源和氮源的同时流加L-赖氨酸。
步骤2: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离心以除去菌体及部分固形物,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上清液进行交换吸附后洗脱,洗脱液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再经过滤、真空浓缩、干燥,得到ε-聚-L-赖氨酸盐酸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菌株,其特征在于: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和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已由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1986和CGMCC No.3145,保藏日期分别为2007年3月23日和2009年6月29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生产ε-聚-L-赖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酵时间在40~120h之间时,每2h测定一次残糖含量,当残糖含量小于10g/L时,流加葡萄糖和(NH4)2SO4,同时流加L-赖氨酸,直至葡萄糖含量达到13g/L左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生产ε-聚-L-赖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提取所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为D152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为D392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生产ε-聚-L-赖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加L-赖氨酸较不流加时,ε-聚-L-赖氨酸的产率较原有工艺提高了25~50%,显著降低了成本。
CN200910069517.5A 2009-07-01 2009-07-01 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 Active CN101671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9517.5A CN101671703B (zh) 2009-07-01 2009-07-01 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9517.5A CN101671703B (zh) 2009-07-01 2009-07-01 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1703A true CN101671703A (zh) 2010-03-17
CN101671703B CN101671703B (zh) 2014-03-26

Family

ID=4201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69517.5A Active CN101671703B (zh) 2009-07-01 2009-07-01 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170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448A (zh) * 2011-03-02 2011-09-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小白链霉菌及其在制备聚赖氨酸和聚二氨基丁酸中的应用
CN102363797A (zh) * 2011-10-28 2012-02-29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ε-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CN102827889A (zh) * 2012-09-07 2012-12-19 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玉米浸泡水用于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方法
CN102888354A (zh) * 2012-08-06 2013-01-23 常州大学 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利用其降解铜绿微囊藻的方法
CN103476748A (zh) * 2011-04-20 2013-12-25 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用于提纯l-半胱氨酸的方法
CN105925631A (zh) * 2016-07-13 2016-09-07 江南大学 一种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的方法
CN106520605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产ε‑聚‑L‑赖氨酸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方法
CN110656065A (zh) * 2019-10-25 2020-01-07 江南大学 一株生产ε-聚赖氨酸的链霉菌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8887B (zh) * 2015-11-05 2019-01-22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ε-聚-L-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96305A (ja) * 2005-04-21 2006-11-02 Chisso Corp 低中重合度ε−ポリ−L−リジンを生産する菌株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低中重合度ε−ポリ−L−リジンの製造方法
CN101078021B (zh) * 2006-05-22 2010-12-15 天津科技大学 回流工艺生产ε-聚-L-赖氨酸的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448A (zh) * 2011-03-02 2011-09-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小白链霉菌及其在制备聚赖氨酸和聚二氨基丁酸中的应用
CN103476748A (zh) * 2011-04-20 2013-12-25 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用于提纯l-半胱氨酸的方法
CN103476748B (zh) * 2011-04-20 2016-04-27 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用于提纯l-半胱氨酸的方法
CN102363797A (zh) * 2011-10-28 2012-02-29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ε-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CN102363797B (zh) * 2011-10-28 2013-05-01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ε-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CN102888354A (zh) * 2012-08-06 2013-01-23 常州大学 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利用其降解铜绿微囊藻的方法
CN102827889A (zh) * 2012-09-07 2012-12-19 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玉米浸泡水用于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方法
CN105925631A (zh) * 2016-07-13 2016-09-07 江南大学 一种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的方法
CN105925631B (zh) * 2016-07-13 2019-07-02 江南大学 一种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的方法
CN106520605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产ε‑聚‑L‑赖氨酸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方法
CN110656065A (zh) * 2019-10-25 2020-01-07 江南大学 一株生产ε-聚赖氨酸的链霉菌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1703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1703B (zh) 一种提高ε-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
CN101899410B (zh) 一种小链霉菌及其在达托霉素制备中的应用
CN102653724B (zh) 一株干酪乳杆菌及其在发酵产l-乳酸中的应用
CN110373359A (zh) 一种白色链霉菌X-18及利用该菌生产ε-聚赖氨酸的方法
CN101078021B (zh) 回流工艺生产ε-聚-L-赖氨酸的方法
CN101245362B (zh) 发酵法生产多肽类抗生素安来霉素的方法
CN112359002B (zh) 一株小白链霉菌及其在生产ε-聚赖氨酸中的应用
CN102363797B (zh) 一种ε-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CN109182147A (zh) 一种青霉及其生产烟曲霉素的方法
CN104232552B (zh) 一种清洁生产谷氨酸钠的环保工艺
CN104293719A (zh) 一种发酵床陈化垫料的快腐菌剂、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2174448B (zh) 一种小白链霉菌及其在制备聚赖氨酸和聚二氨基丁酸中的应用
CN104560766B (zh) 一种游动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5175275B (zh) 一种l‑鸟氨酸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02443555B (zh)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K-660及其用于生产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方法
CN101942406A (zh) 海洋拟诺卡氏菌株HY-G及其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
CN101215591B (zh) 一种菇后香菇菌棒制备香菇多糖的方法
CN110656065A (zh) 一株生产ε-聚赖氨酸的链霉菌及其应用
CN103194500A (zh) 发酵法制备ε-聚-L-赖氨酸
CN105368887A (zh) 一种ε-聚-L-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CN105002228B (zh) 一种以精氨酸为原料制备l-鸟氨酸的方法
CN104211611A (zh) 一种谷氨酸钠发酵新工艺
KR100614219B1 (ko) 대두박 산분해물을 사용한 l-라이신 발효
CN109136096B (zh) 一种苏氨酸废母液的分离和使用工艺
KR20090090855A (ko) 베타-글루칸 고 함량 꽃송이 버섯 균사체의 반연속식액상배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