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0943A -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0943A
CN101670943A CN200810304402A CN200810304402A CN101670943A CN 101670943 A CN101670943 A CN 101670943A CN 200810304402 A CN200810304402 A CN 200810304402A CN 200810304402 A CN200810304402 A CN 200810304402A CN 101670943 A CN101670943 A CN 101670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ized control
transmission
pipeline
transport vehicle
ai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304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0943B (zh
Inventor
陆洪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3044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0943B/zh
Priority to CN201510626465.2A priority patent/CN10534703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081030440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1670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0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0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涉及气动管道传输领域,为解决传输管道的收发口设置简单、在收发工作站处占用较少工作空间的问题而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包括:在发送工作站将传输载体放入传输管道中;利用负压将所述传输载体吸入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本发明适用于对物品的气动管道传输。

Description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管道传输系统领域,特别涉及对气动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的控制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现代化的快速物流传输工具。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用在医院、银行、办公楼、超市、生产车间、实验室等每日需要有大量物品传送的场所。可以传送病历、诊断书、药品、化验单、票据、现金、文件等任何适当体积的物品。物品在传输时置入传输载体中,如专用的传输筒,传输筒保证物品在传送的过程中不受损坏。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在管道中将物品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物品的安全,而且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通常由产生气流动力的气源装置1如鼓风机或抽风机、用于接收和发送物品的收发工作站2、控制系统运行的中央控制装置(未图示)、装载物品的传输载体3、传输管道4和设在传输管道4的收发口处的阀门等组成。传输管道4的收发口位于收发工作站2处。其中,收发工作站是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内用于发送和接受传输物品的设备。收发工作站由使用者直接操作,设置传送目的地、接收方式、工作站状态等。
现有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利用设置在接收工作站附近的抽风机或设置在发送工作站附近的鼓风机将发送工作站处的传输载体通过负压或正压将传输载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能够在传输管道内部通过抽风机或鼓风机形成推动传输载体运动的负压或正压,通常是在传输管道的收发口处设置阀门。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点:
在传输管道的收发口处设置的阀门,体积往往较大,由此在收发工作站处会占据较大的工作空间,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便;尤其不能满足要求透明度较高的营业交易场所,如金融营业厅,更不能满足美观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管道的收发口设置简单、在收发工作站处占用较少的工作空间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
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用于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
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
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且所述各端口围绕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呈圆周水平布置;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中转件,所述中转件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并且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所述各传输管道的端口处于相同高度;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并且,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所述中转件还与转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带动所述中转件做水平转动,所述中转件转到不同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所述各端口位于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同一侧,呈水平并排布置,且到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距离;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中转件,所述中转件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并且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所述各传输管道的端口处于相同高度;
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并且,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所述中转件还与水平移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动作,带动所述中转件做水平移动,所述中转件移到不同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所述各端口位于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同一侧,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呈圆周布置,且到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距离;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中转件,所述中转件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并且,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所述中转件还与转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带动所述中转件围绕水平轴线,所述中转件转到不同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水平设置的中心轴,以及通过齿轮机构与所述中心轴相连的电机;所述中转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并且所述中转件上的柱状容置空间的中心轴线偏离所述中心轴的轴线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传输管道为两根,相对设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两侧,并且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管状物,所述管状物的直径与所述传输管道的直径大体相等,在所述管状物上靠近两端开口的位置分别设有阀门,所述管状物两端的开口与所述两根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相紧邻且相对应;所述管状物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管状物内、且位于所述两个阀门之间。
优选地,所述传输管道为两根,相对设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两侧;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管状物,所述管状物的直径与所述传输管道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管状物与所述传输管道为一体结构,在所述管状物的两端分别设有阀门;所述管状物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管状物内、且位于所述两个阀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外部还设置有一个壳体;所述中转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设在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装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设有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重力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管道中传输的传输载体的重量。
优选地,所述重力传感装置设在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部的底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传输管道上装有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管道内部的气压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气量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管道内部的气压大小和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控制所述传输管道中的气流的流量。
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通过设置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的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这样,将控制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的装置设置在远离收发工作站处,不需要在传输管道的收发口处设置阀门,从而使得传输管道的收发口设置更为简单,在收发工作站处占用较少的工作空间,为实际工作带来了便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管道的收发口设置简单、在收发工作站处占用较少的工作空间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发送工作站将传输载体放入传输管道中;
2利用负压将所述传输载体吸入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
3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
4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
进一步地,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的同时,还包括检测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的同时,还包括检测所述传输管道内气压大小的步骤。
更进一步地,在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的同时,还包括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和所述传输管道内气压的大小,控制所述传输管道内气量大小的步骤。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为:
4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管道的竖向管段处;
5传输载体靠自重落到工作站。
优选地,将各工作岗位用管道连接在同一个控制器上;各工作岗位的管道入口处为一开口;发送时传输载体被吸入;接收时传输载体被排除。
优选地,发送时传输载体被吸入控制器;接收时传输载体有控制器被排除;下行和上行时均有反向气流陪伴。
更进一步地,各工作岗位的管道连接在控制器的对应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在控制器上安装气流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气流的方向或气量。
更进一步地,各工作岗位的管道连接在控制器的同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阀门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装置为开启、关闭装置或角度变换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为气控阀门。
优选地,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正负压切换装置,在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一端的端口与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的工作端口相对应,所述传输管道另一端的端口设于工作站处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分别延伸至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并且所述传输管道位于所述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的端部为敞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敞口端为不设密封装置的管道口。
进一步地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
1将各工作岗位用管道连接在同一个控制器上;各工作岗位的管道入口处为一敞开口;
2工作岗位发送传输载体时将传输载体通过敞开口放入管道内,传输载体被吸入到控制器内;
3工作岗位接收传输载体时控制器将传输载体排除至接收管道敞开口处。
优选地
1发送时传输载体被吸入控制器;
2接收时传输载体有控制器被排除;下行和上行时均有反向气流陪伴。
优选地
各工作岗位的管道分别连接在控制器的对应的可以直通的两侧。
优选地
在控制器上安装气流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气流的方向或气量。
优选地
各工作岗位的管道连接在控制器的同一侧。
优选地
一集中控制管道的传输系统,包括控制器,安装在传输管道之间,用于可分别控制各传输管道的气流的方向;包括传输管道,用于将控制器与各工作站连接起来。
优选地
所述控制器包括气源的控制装置,用于为传输载体提供动力源;包括传输载体的运动轨迹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传输载体的运动轨迹。
优选地
所述气源的控制装置,包括管道端头密封装置,为可动装置,安装在控制器上,用于可分别将参加工作的管道密封,包括气源,连接在密封装置上,用于提供气压源。
优选地
包括:正负压切换装置,在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一端的端口与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的工作端口相对应,所述传输管道另一端的端口设于工作站处;并且所述传输管道位于所述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的端部为敞口端。
优选地
所述传输载体的运动轨迹控制机构,包括各传输管道的连接密封装置或变换密封装置,用于控制传输载体进入何管道排出。
优选地
所述连接密封装置,包括阀门,设置在两工作站之间的传输管道上的开口处,用于发送时密封发送端传输管道,且将气源与此联通,负压气源启动,当传输载体通过时,阀门打开,传输管道导通,传输载体通过后,阀门复位。
优选地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阀门,设置在管道上,用于封闭和开启管道;包括正、负压气源装置,设置在阀门的两端,在两端分别均设有正、负压气源装置,用于与阀门的配合适时产生正、负压,以吸入或排出传输载体。传输载体靠惯性进入阀门的另一端。
优选地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阀门,设置在管道上,用于将气源装置分别与左右管道导通;包括正、负压气源变换装置,设置在阀门处,用于与阀门的配合适时产生正、负压,以吸入或排出传输载体;传输载体靠惯性进入阀门的另一端。
优选地
阀门包括一档板,安装在转轴上,用于将气源装置分别与左右管道导通,包括一转轴,设置在管道外,用于固定档板。
优选地
阀门包括一档板,其中段安装在转轴上,用于将气源装置分别与左右管道导通,包括一转轴,设置在管道外,用于固定档板,两杆与挡板轴连接,与支座轴连接。
优选地
包括一负压风机,安装在两阀门之间,用于提供足够大的负压;包括两阀门安装在风机的两侧,用于分别导通风机与发送端管道、传输载体通过时全部打开,待机时关闭。
优选地
包括一负压风机,安装在阀门上,用于发送时为管道提供负压,让传输载体得到足够的负压,足已运动到接收端;包括阀门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用于传输器载体发送时,密闭发送端,传输载体通过时,阀门打开;且阀门可以分别与两端的管到密封。
优选地
在有两个工作站的联通的传输管道的中段开有向上的开口,开口处安装挡板机构;通过一挡板装置的摆动,将风源分别与左、右工作端连通,且传输载体通过时挡板运动到离开管道;包括风源,安装在挡板上,用于为管道提供气压源。
优选地
在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传输载体不改变运动方向。
优选地
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各个方向均可以连接工作站的管道;节省、方便即可。
优选地
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
优选地
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中段或开口处的位置;所述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
优选地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阀门,设在水平管段的两端,用于密闭管道或开启管道;包括负压气源装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阀门之间靠近阀门处,用于工作端发送时在阀门的配合下吸入传输载体;包括正压气源装置,设置在阀门中间,用于工作端接收时在阀门的配合下排出传输载体到接收端。
有益效果
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通过负压将传输载体吸入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然后再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这样,将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的控制集中在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不需要在传输管道的收发口处设置阀门,从而使得传输管道的收发口设置更为简单,在收发工作站处占用较少的工作空间,为实际工作带来了便利;满足了交易场所透明度的要求和美观的要求;可以实现商业上成功。集中控制还可以防止由于管道传输高速摩擦产生大量静电对电路的侵袭,在控制中心,采用钢质材料以防静电,传输管道采用塑料材料以降低成本;使性能更可靠,使成本更低。尤其在工作端开口向上或向一侧时;其方便性更为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动传输管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三实施例中传输管道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周布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第六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例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阀门在两端中间有三个风机的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7为阀门设在竖向管道的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个阀门的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又一实例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弧状挡板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工作站接收发送口向上或向一侧的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例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密封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独立风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传输管道的收发口设置简单、在收发工作站处占用较少的工作空间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2所示,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用于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7;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8、9处。
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通过设置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的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这样,将控制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的装置设置在远离收发工作站处,不需要在传输管道的收发口处设置阀门,从而使得传输管道的收发口设置更为简单,在收发工作站处占用较少的工作空间,为实际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塑料传输管道因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而导致控制失效的问题。
实施例一
参考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用于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设有四根传输管道71、72、73和74;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
其中,参考图4所示,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具有端口,且所述各端口围绕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呈圆周水平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四根传输管道的所述端口依次间隔90度,围绕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呈圆周水平布置,便于与分散的工作站连接连接,如银行营业厅,节省管道。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也可以万向节连接;在两根十字轴分别连接在两组电机上带动驱动。
参考图3所示,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包括一中转件61,所述中转件61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610,所述柱状容置空间610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并且所述柱状容置空间610的开口端与所述各传输管道的端口处于相同高度;这样便于传输载体3从传输管道中顺利进入中转件上的柱状容置空间内,相应地,也便于传输载体从中转件上的柱状容置空间内顺利进入传输管道中。610也控制了传输载体的运动轨迹。
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10相连。所述气源发生装置10具有吸气和排气管路,能够分别产生负压气流和正压气流。所述气源发生装置可以采用单独产生负压气流抽风机和单独产生正压气流的鼓风机两台机子相配和来实现,也可采用既能产生负压气流又能产生正压气流的一体机来实现,为节省成本,本实施例的气源发生装置采用一体机来实现,在负压管和正压管之间设有风向转换单元101。其中,所述气源发生装置10所具有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可以分别为排气管和吸气管两条管路,也可以共用一条管路。
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610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这样便于将传输管到中的传输载体通过负压吸入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或者将传输载体通过正压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吹入传输管道中。
所述中转件61还与转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带动所述中转件做水平转动,所述中转件转到不同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中转件固定连接且处于竖直面内的转轴11,以及通过齿轮传动机构12与所述转轴相连接电机13。本实施例中采用齿轮传动机构进行传动的目的是在于保证传动的精确性,使得所述中中转件能够精确地转到预定的位置,从而便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对应。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可以是圆柱齿轮传动机构,也可以是圆锥齿轮传动机构。本实施例中采用圆柱齿轮传动机构。
此外,所述转动机构也可以包括一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中转件固定连接(未图示)。通过控制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的转到角度,就能很好的控制所述中转件的转到角度,亦即能够实现对所述中转件上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在水平面内的转到角度,从而便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若所述中转件处于初始位置时,其上的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其中一个传输管道(如传输管道71)的所述端口相对应;此时通过气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压,将传输载体从所述传输管道中吸入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然后,控制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中转件在水平面内每转过90度,则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就会与相邻的传输管道(如传输管道72)的所述端口相对应;此时,通过气源发生装置产生的正压,即可将传输载体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吹入所述相邻传输管道中,从而将传输载体传送到所述相邻传输管道所延伸到的收发工作站。
本实施例中,使得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气流泄露过大,影响传输效率。
实施例二
参考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用于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设有三根传输管道71、72、73;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
其中,参考图6所示,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所述各端口位于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同一侧,呈水平并排布置,且到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距离;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包括一中转件61,所述中转件61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610,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并且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所述各传输管道的端口处于相同高度;
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10相连,并且,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在负压管和正压管之间设有风向转换单元101。
所述中转件还与水平移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动作,带动所述中转件做水平移动,所述中转件移到不同的预定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中转件61固定连接的齿条21,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22,以及通过输出轴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的电机13。电机转动,即能够通过所述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传动带动所述中转件做水平移动。
本实施例中,若所述中转件处于初始位置时,其上的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其中一个传输管道(如传输管道72)的所述端口相对应;此时通过气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压,将传输载体3从所述传输管道73中吸入所述柱状容置空间610内;然后,控制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动作,带动所述中转件61在水平面内平移到预定位置,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另一根传输管道(如传输管道73)的所述端口相对应;此时,通过气源发生装置产生的正压,即可将传输载体3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吹入所述另一根传输管道73中,从而将传输载体传送到所述另一根传输管道所延伸到的收发工作站。
实施例三
参考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用于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设有三根传输管道71、72、73;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
其中,参考图8所示,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所述各端口位于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的同一侧,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呈圆周布置,且到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距离;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包括一中转件61,所述中转件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610,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
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10相连,并且,所述气源发生装置10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在负压管和正压管之间设有风向转换单元101;
所述中转件61还与转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带动所述中转件围绕水平轴线,所述中转件转到不同的预定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水平设置的中心轴31,以及通过齿轮机构与所述中心轴31相连的电机13;所述中转件61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轴31上,并且所述中转件上的柱状容置空间的中心轴线偏离所述中心轴的轴线预定距离。
本实施例中,若所述中转件处于初始位置时,其上的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其中一个传输管道(如传输管道73)的所述端口相对应;此时通过气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压,将传输载体3从所述传输管道中吸入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然后,控制所述转动机构动作,带动所述中转件围绕水平轴线转动,所述中转件转到预定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另一根传输管道(如传输管道71)的所述端口相对应;此时,通过气源发生装置产生的正压,即可将传输载体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吹入所述另一根传输管道中,从而将传输载体传送到所述另一根传输管道所延伸到的收发工作站。
实施例四
参考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用于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设有两根传输管道71、72;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
其中,所述两根传输管道相对设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两侧,并且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管状物40,所述管状物40的直径与所述传输管道71、72的直径大体相等,在所述管状物上靠近两端开口的位置分别设有阀门41、41,所述管状物两端的开口与所述两根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相紧邻且相对应;
所述管状物40与气源发生装置10相连,所述气源发生装置10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管状物40内、且位于所述两个阀门41、42之间,在所述气源发生装置10的负压管和正压管之间设有风向转换单元101。
通过控制所述管状物入口处的阀门的开启,并通过气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压将传输载体从传输管道吸入所述管状物中,控制所述管状物入口处的阀门的关闭,开启所述管状物出口处的阀门,通过气源发生装置产生的正压,能够将所述传输载体从所述管状物中吹入传输管道中。
实施例五
参考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用于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处设有两根传输管道71、72;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
其中,所述传输管道为两根,相对设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的两侧;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6包括一个管状物40,所述管状物40的直径与所述传输管道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管状物与所述传输管道为一体结构,在所述管状物的两端分别设有阀门41、42;
所述管状物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管状物内、且位于所述两个阀门41、42之间。在所述气源发生装置10的负压管和正压管之间设有风向转换单元101。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对于将各传输管道布置在所述气源发生装置同一侧而言,将各传输管道布置在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两侧或周围,更有利于节省所布设的传输管道的长度,从而降低整个传输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外部还可以设置一个壳体100,如图11所示,所述中转件61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各传输管道71、72、73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设在所述壳体100上。这样能够对所述中转件以及所述各传输管道的端口起到防尘等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壳体也可应用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装置(未图示);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设有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重力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管道中传输的传输载体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力传感装置设在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部的底面上(未图示)。
进一步地,在所述传输管道上装有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压力检测装置(未图示),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管道内部的气压大小。
更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气量控制装置(未图示),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管道内部的气压大小和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控制所述传输管道中的气流的流量。
与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如图12、13所示,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S100、在发送工作站将传输载体放入传输管道中;
S200、利用负压将所述传输载体吸入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
S300、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
S400、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
也可以步骤S400具体为: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管段的竖向管段处;所述传输载体靠自重落到工作站。
进一步地,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的同时,还包括检测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的同时,还包括检测所述传输管道内气压大小的步骤。
更进一步地,在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的同时,还包括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和所述传输管道内气压的大小,控制所述传输管道内气量大小的步骤。
图14中,6为控制器;7为传输管道,131为传输管道的敞开口,连接到工作站处。
即将各工作岗位用管道连接在同一个控制器上;各工作岗位的管道入口处为一开口;发送时传输载体被吸入;接收时传输载体被排除。
更进一步地,控制器的功能为工作站发送时传输载体被吸入控制器;接收时传输载体有控制器被排除;下行和上行时均有反向气流陪伴。
更进一步地,各工作岗位的管道连接在控制器的对应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在控制器上安装气流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气流的方向或气量。
更进一步地,各工作岗位的管道连接在控制器的同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阀门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装置为开启、关闭装置或角度变换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为气控阀门。
更进一步地,包括:正负压切换装置,在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一端的端口与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的工作端口相对应,所述传输管道另一端的端口设于工作站处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分别延伸至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并且所述传输管道位于所述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的端部为敞口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敞口端为不设密封装置的管道口。
图15中,1为负压风机,通过一软管与柱状容置空间的中段或开口处连接,用于吸入传输载体;11为正压风机,通过一软管与柱状容置空间的密闭端连接,用于排气时吹出传输载体;2为阀门,安装在柱状容置空间与风机之间的连接管道上,用于风机工作时打开,风机关闭时,阀门关闭;8为柱状容置空间,左端开口,右端密封且通过一旋转体与电机9连接;7为外接传输管道,与各工作站连接。其工作过程为,工作岗位发送传输载体时传输载体被吸入到控制器内;然后控制器将传输载体排除到接收工作岗位;即工作岗位发送传输载体时传输载体被吸入到控制器内柱状容置空间;然后控制器将柱状容置空间转至接收工作岗位的传输管道的连接入口处,将传输载体排除柱状容置空间到接收岗位。
以上所述排气为加入正压;所述吸气为加入负压。
实例8,在一对一的传输系统中,集中控制器的柱状容置空间为传输管道的一部分,这样结构简单,传输器运行方向不改变,速度快,如图16中,166、167为两个工作端,为敞开口与传输管道直接相连,用于传输载体可以直接放入和排除,161、162为左右阀门,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与电气部分电连接,用于受主机控制,适时关闭已与管道内的传输载体形成密封腔;已吸入或排除传输载体,163、164为负压风机,165为正压风机或163、164为正压风机,165为负压风机;用于受主机控制,适时产生负压或正压已将传输载体吸入或排除,当然还安装有若干传感器,以观察传输载体的位置,提供给主控机,做吸入和排除的判断。在为简单的两个工作端时且水平方向距离较短,没有多余弯道;如两端为竖向管道,中间水平距离只有5-10米;只有两个与竖向管道连接的弯道,再没有其它弯道,中间可只设一个负压风机;当然在距离远时,可使用较大风机,利用吸入传输载体时,其产生的惯性来完成传输载体进入接收端的工作。
实例9,如图17所示,161、162安装在竖向管道上,58为传输载体,其它同上。
实例10,如图18所示,161为阀门,为一个,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用于适时启、闭传输管道,163,164为负压风机,165、169为正压风机,分别安装阀门两端,也可以使用正负压一体装置,用于阀门关闭时,负压将传输载体吸入管道,阀门打开,传输载体在惯性的作用下通过阀门后,阀门关闭正压风机启动,将传输载体排到另一侧,其它同上。
实例11,如图21所示,11为传输管道,2为驱动杆,6为挡板,1为气源,可以提供正压和负压,4为气源管,13为气源与传输管道的连接槽,为长孔槽,其长度为两个密封口之间的长度。31、32为两个密封口,为两个斜向开口槽,槽边用柔性软质材料,可以自密和插入挡板,插入挡板后可以密闭管道,插入的挡板6的端面与槽内的管道的截面相似,可以密封,12为电机,8为柱状容置空间,是传输管道的一部分,9为传输载体。气源管与传输管道的连接为一长槽连接,其长度为管道左右开槽之间的长度。用于使传输载体平滑通过。
其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吸入传输载体时,挡板被驱动,插入槽内,将气源槽与工作端管道联通并密闭,负压气源启动,将传输载体吸入柱状容置空间8,挡板打开,即处在两端均不密封,传输载体靠惯性穿过柱状容置空间8;挡板继续摆到另一密闭槽内,将气源与另一工作端联通并密闭,正压风机启动,将传输载体吹入另一工作端;从而完成一个工作过程。该实例是传输载体不改变传输方向,传输过程无需停顿,提高了传输效率。传输载体的运动轨迹仍沿传输管道。在传输管道上的开槽,所述阀门包括一档板,其中段安装在转轴上,用于将气源装置分别与左右管道导通,包括一转轴,设置在管道外,用于固定档板,两杆与挡板轴连接,与支座轴连接。
实例12,如图19,20所示:1为气源,4为气源与阀门挡板的连接管,为软管;6为挡板,其截面在图示状态时,与管道截面密封;通过轴3、5分别与拉杆2和拉杆9铰轴连接,2、9分别与支点7、8铰轴连接;形成4杆机构;12为拉杆,连接在轴3、5之间,与2、9铰轴连接;11为凸块,固定在拉杆12的中间;受拨叉14的拨动,带动四杆机构左右运动;拨叉14的另一端连接在动力10上,可为电机或电磁铁。图20示出了四杆机构可以沿箭头方向摆动。
其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吸入传输载体时,挡板被驱动,堵住管的开口截面,将气源与工作端管道联通并密闭,负压气源启动,将传输载体吸入园柱状容置空间,挡板打开,即处在两端均不密封,挡板在管道上,水平安置,传输载体靠惯性穿过过度空间15;挡板继续摆到另一侧密闭管端口,将气源与另一工作端联通并密闭,正压风机启动,将传输载体吹入另一工作端;从而完成一个工作过程。该实例是传输载体不改变传输方向,传输过程无需停顿,提高了传输效率。
实例13,如图22所示,131为工作站发送、接收口,开口向上;也可以向一侧,如水平方向等;此时的控制系统的排除功能效果最佳;排除是更平滑、平顺。
实例14,如图23所示,将实例12中的驱动电机10安装在7处,直接驱动拉杆2,88为拉杆2和9的运动轨迹;26为传输管道,16为管道开口的端面,6为密封门机构;如图24所示,门的后端有两个支撑杆与拉杆连接。其它同实例12。
实例15,如图25所示,1为风源,为负压风源;3为传输载体;4、5为工作发送、接收端用传输管道连接;6为挡板,通过左右摆动可以插入左右的管道槽内,待机时离开两槽,8、9为密封槽,为在管道上开的口,挡板可以通过此处插入去密封传输管道;还可以在开口处安装软质材料,在没有挡板插入时,可以自密封;7为挡板的驱动机构,可为电机齿轮、齿条驱动或电机皮带驱动,或电磁铁驱动。其它同上述实例。
由于风机的叶轮和消音材料的气阻尼作用,因此在风向的变化时可以不考虑风机处的密封。
本发明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通过负压将传输载体吸入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然后再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这样,将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的控制集中在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不需要在传输管道的收发口处设置阀门,从而使得传输管道的收发口设置更为简单,在收发工作站处占用较少的工作空间,为实际工作带来了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1)

1.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用于对传输管道内气流压力方向进行集中控制;
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其中,所述各传输管道自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且所述各端口围绕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呈圆周水平布置;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中转件,所述中转件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并且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所述各传输管道的端口处于相同高度;
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
所述中转件还与转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带动所述中转件做水平转动,所述中转件转到不同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所述各端口位于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同一侧,呈水平并排布置,且到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距离;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中转件,所述中转件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并且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与所述各传输管道的端口处于相同高度;
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并且,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
所述中转件还与水平移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动作,带动所述中转件做水平移动,所述中转件移到不同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所述各端口位于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同一侧,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呈圆周布置,且到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距离;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中转件,所述中转件上具有水平方向的柱状容置空间,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
所述中转件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并且,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
所述中转件还与转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带动所述中转件围绕水平轴线,所述中转件转到不同位置处,所述柱状容置空间的开口端能够与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相紧邻且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水平设置的中心轴,以及通过齿轮机构与所述中心轴相连的电机;
所述中转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并且所述中转件上的柱状容置空间的中心轴线偏离所述中心轴的轴线预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管道为两根,相对设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两侧,并且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具有端口;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管状物,所述管状物的直径与所述传输管道的直径大体相等,在所述管状物上靠近两端开口的位置分别设有阀门,所述管状物两端的开口与所述两根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相紧邻且相对应;
所述管状物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管状物内、且位于所述两个阀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管道为两根,相对设置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两侧;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管状物,所述管状物的直径与所述传输管道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管状物与所述传输管道为一体结构,在所述管状物的两端分别设有阀门;
所述管状物与气源发生装置相连,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管状物内、且位于所述两个阀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外部设置有一个壳体;
所述中转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各传输管道在靠近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处的端口分别设在所述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装置;
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设有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重力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管道中传输的传输载体的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传感装置设在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部的底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输管道上装有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管道内部的气压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气量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管道内部的气压大小和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控制所述传输管道中的气流的流量。
13.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发送工作站将传输载体放入传输管道中;
2利用负压将所述传输载体吸入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
3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
4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进行负压到正压的切换的同时,还包括检测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的同时,还包括检测所述传输管道内气压大小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工作站的同时,还包括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传输载体的重量和所述传输管道内气压的大小,控制所述传输管道内气量大小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为:
41利用正压将所述传输载体通过传输管道传送到接收管道的竖向管段处;
42传输载体靠自重落到工作站。
18.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各工作岗位用管道连接在同一个控制器上;各工作岗位的管道入口处为一敞开口;
2工作岗位发送传输载体时将传输载体通过敞开口放入管道内,传输载体被吸入到控制器内;
3工作岗位接收传输载体时控制器将传输载体排除至接收管道敞开口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发送时传输载体被吸入控制器;
2接收时传输载体有控制器被排除;下行和上行时均有反向气流陪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工作岗位的管道分别连接在控制器的对应的可以直通的两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控制器上安装气流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气流的方向或气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工作岗位的管道连接在控制器的同一侧。
23.用于权利要求18的方法的集中控制管道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安装在传输管道之间,用于可分别控制各传输管道的气流的方向;包括传输管道,用于将控制器与各工作站连接起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包括气源的控制装置,用于为传输载体提供动力源;包括传输载体的运动轨迹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传输载体的运动轨迹。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源的控制装置,包括管道端头密封装置,为可动装置,安装在控制器上,用于可分别将参加工作的管道密封,包括气源,连接在密封装置上,用于提供气压源。
26.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负压切换装置,在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处设有至少两根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一端的端口与所述正负压切换装置的工作端口相对应,所述传输管道另一端的端口设于工作站处;并且所述传输管道位于所述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的端部为敞口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载体的运动轨迹控制机构,包括各传输管道的连接密封装置或变换密封装置,用于控制传输载体进入何管道排出。
28.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密封装置,包括阀门,设置在两工作站之间的传输管道上的开口处,用于发送时密封发送端传输管道,且将气源与此联通,负压气源启动,当传输载体通过时,阀门打开,传输管道导通,传输载体通过后,阀门复位。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至收发工作站处的管道端口为敞口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口端,为不设密封装置的开口。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阀门,设置在管道上,用于封闭和开启管道;包括正、负压气源装置,设置在阀门的两端,在两端分别均设有正、负压气源装置,用于与阀门的配合适时产生正、负压,以吸入或排出传输载体。传输载体靠惯性进入阀门的另一端。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一阀门,设置在管道上的上开口处,用于将气源装置分别与开口的左右管道导通;包括正、负压气源变换装置,设置在阀门处,用于在控制主机的命令下与阀门的位置配合适时产生正或负压,以吸入或排出传输载体;传输载体靠惯性进入阀门的另一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档板,安装在驱动装置上,用于分别密闭左右传输管道管口,且将气源装置分别在档板密闭时与左右管道导通,包括驱动机构,设置在管道外,用于固定和驱动挡板。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源集中控制装置包括阀门,设在水平管段的两端,用于密闭管道或开启管道;包括负压气源装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阀门之间靠近阀门处,用于工作端发送时在阀门的配合下吸入传输载体;包括正压气源装置,设置在阀门中间,用于工作端接收时在阀门的配合下排出传输载体到接收端。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负压风机,安装在两阀门之间,用于提供足够大的负压;包括两阀门安装在风机的两侧,用于分别导通风机与发送端管道、传输载体通过时全部打开,待机时关闭。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负压风机,安装在阀门上,用于发送时为管道提供负压,让传输载体得到足够的负压,足已运动到接收端;包括阀门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用于传输器载体发送时,密闭发送端,传输载体通过时,阀门打开;且阀门可以分别与两端的管到密封。
37.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连通两个工作站的传输管道的中段开槽,开槽处安装挡板机构;通过挡板装置的摆动,将风源分别与左、右两工作端连通;发送时负压风机起,
2在传输载体通过集中控制装置时挡板运动到离开管道的位置。
38.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连通两个工作站的传输管道的中段开向上的开口,开口处安装挡板机构;通过一挡板装置的摆动,将风源分别与左、右工作端连通;风源安装在挡板上;
2传输载体通过集中控制装置时挡板运动到离开管道的位置;
3在气源集中控制装置中,传输载体不改变运动方向。
39.一种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气源集中控制装置的各个方向均可以连接工作站的管道;节省、方便即可。
4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和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
41.根据权利要求3、4、4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发生装置的吸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中段或开口处的位置;所述排气管路开口于所述柱状容置空间内靠近封闭端的位置。
CN200810304402.5A 2008-09-08 2008-09-08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Active CN101670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4402.5A CN101670943B (zh) 2008-09-08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CN201510626465.2A CN105347038B (zh) 2008-09-08 2008-09-08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4402.5A CN101670943B (zh) 2008-09-08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6465.2A Division CN105347038B (zh) 2008-09-08 2008-09-08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943A true CN101670943A (zh) 2010-03-17
CN101670943B CN101670943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1136A (zh) * 2012-10-23 2014-05-07 陆洪瑞 一种控制箱、传输系统及控制箱的控制方法
CN105984725A (zh) * 2015-03-03 2016-10-05 陶钧炳 物流速递的管道输送方法
CN107088008A (zh) * 2017-05-25 2017-08-25 重庆承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带摆动防溅罩的核桃钳
CN107515085A (zh) * 2017-09-26 2017-12-26 安徽赛普塑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排水管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9081118A (zh) * 2018-09-07 2018-12-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冷链管道物流收发系统
CN109625985A (zh) * 2019-01-09 2019-04-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管道旋转式多向发送装置及方法
CN109625973A (zh) * 2019-01-09 2019-04-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管道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90828A (zh) * 2021-04-01 2021-07-09 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钛还原反应结束后过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1136A (zh) * 2012-10-23 2014-05-07 陆洪瑞 一种控制箱、传输系统及控制箱的控制方法
CN105984725A (zh) * 2015-03-03 2016-10-05 陶钧炳 物流速递的管道输送方法
CN105984725B (zh) * 2015-03-03 2018-07-27 陶钧炳 物流速递的管道输送方法
CN107088008A (zh) * 2017-05-25 2017-08-25 重庆承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带摆动防溅罩的核桃钳
CN107515085A (zh) * 2017-09-26 2017-12-26 安徽赛普塑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排水管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7515085B (zh) * 2017-09-26 2024-04-12 广东赛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排水管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9081118B (zh) * 2018-09-07 2024-02-2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冷链管道物流收发系统
CN109081118A (zh) * 2018-09-07 2018-12-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冷链管道物流收发系统
CN109625985A (zh) * 2019-01-09 2019-04-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管道旋转式多向发送装置及方法
CN109625973A (zh) * 2019-01-09 2019-04-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管道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25985B (zh) * 2019-01-09 2024-04-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管道旋转式多向发送装置及方法
CN113090828B (zh) * 2021-04-01 2022-06-14 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钛还原反应结束后过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
CN113090828A (zh) * 2021-04-01 2021-07-09 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钛还原反应结束后过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7038A (zh) 2016-02-24
CN105347038B (zh)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7038A (zh)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体系及其传输方法
CN201062167Y (zh) 一种正负压气力管道输送装置
CN102674010B (zh) 气动传输下行收发工作站装置及收发方法
CN105692204A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161572A (zh) 一种多点多层交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US825699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 pneu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670943B (zh)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CN201520546U (zh) 双管移动式气动物流设备工作站的排气结构
CN102001526B (zh) 一种高效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318283C (zh) 传票设备接收方法及装置
CN203187095U (zh) 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多管线传输交换中心设备
CN101804917B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59027B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209758516U (zh) 气动输送系统的换向机构和气动输送系统
CN2688663Y (zh) 管道式多风机气送系统
CN101759020B (zh)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47037B (zh) 一种高效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177203A (zh) 一种气动远程单向传输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205034778U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CN102211713A (zh)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CN206017187U (zh) 一种转向式多输出端口的电机外置离心风机
CN2690355Y (zh) 气力管道输送装置
CN101676182A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CN101759040A (zh) 无电控阀的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759019A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的减缓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