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0822B - 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0822B
CN101670822B CN2009101656657A CN200910165665A CN101670822B CN 101670822 B CN101670822 B CN 101670822B CN 2009101656657 A CN2009101656657 A CN 2009101656657A CN 200910165665 A CN200910165665 A CN 200910165665A CN 101670822 B CN101670822 B CN 101670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piece
constraint
fixing
tongu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56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0822A (zh
Inventor
山口祐市
冈本好启
加纳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Mitsubish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0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0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8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不用设置特殊的固定构造或零件等,而以简单的操作可靠并且紧凑地在舌片保持架内收容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这两个舌片。其特征在于,在舌片收纳状态,使固定用舌片(11)与基座部(21)的壁面抵接配置,同时,将约束用舌片(12)按照以金属件(12b)与开口部(17)的下缘部抵接的状态与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下方重叠的方式配置为比固定用舌片(11)更偏离开口部(17)侧,通过对约束用舌片(12)作用收缩器(7)的卷曲作用力的拉力(F),以约束用舌片(12)和开口部(17)的下缘部的抵接部(T)为支点,对金属件(12b)作用向上侧的力(f),在金属件(12b)和基座部(21)的壁面之间夹着且保持固定用舌片(11),同时通过止脱部(16)阻止约束用舌片(12)的拔出。

Description

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车体的顶棚部向车室内拉出的、且针对座席左右两侧的带扣,分别具备可自由抽出装入的舌片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后席的中央座席用的3点式安全带装置,各种构造被提议。例如,其构造为,在后席的中央座席的后方的车顶部具备收缩器,从收缩器抽出的安全带从车顶部的开口向车室内拉出。而且,在中央座席的左右两侧具备带扣,安全带上具备与一带扣固定的固定用舌片和与另外一带扣固定的约束用舌片,使腹部的安全带的两侧对于带扣可自由抽出装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在后席的中央座席的3点式安全带装置的构造中,腹部的安全带的两侧相对于带扣抽出装入,因此,在没有乘员乘坐时,需要在车室内收纳保持好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这两个舌片。
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的安全带装置构造中,在顶棚部等形成收纳用的凹部,在凹部将两个舌片保持部上下配置设置,将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分别插入保持部收纳。该情况下,为了将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这两个舌片上下配置收纳,需要厚的收纳空间,在顶棚部必须确保较大的空间,从而可能产生乘员的头上空间变狭窄、外观变差。
另一方面,作为能够以较小的收纳空间收纳舌片的构造,专利文献2的安全带装置被提案。在该安全带装置的构造中,将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互相错开收纳,利用弹簧部件等在规定方向按压保持收纳的舌片。因此,能够减小收纳两个舌片的收纳空间,能够得到确保头上空间及扩大车顶部的设计的自由度的效果。
但是,在专利文献2提案的安全带装置的构造中,必须具备用于在错位位置保持两个舌片的弹簧部件,因此,舌片收纳部的构造变得复杂,空间的小型化也有限度。另外,在将两个舌片在舌片收纳部收纳取出时,可能存在舌片被弹簧部件卡住等,弹簧部件成为阻碍的问题。另外,也要考虑在舌片的把持部设置夹子或卡爪等与收容部固定,因此,产生舌片的形状受到制约,向带扣的装脱的操作性等恶化的问题。
这样,在以往提案的安全带装置的构造中,需要用于固定舌片的特殊的固定构造或零件等,因此,难以缩小收纳空间,即使能够缩小也有限度。另外,存在向舌片收纳部取出放入的操作性差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3931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公开2002-331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不用设置特殊的固定构造或零件等,就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可靠地收纳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这两个舌片,同时,进一步压缩收纳空间的舌片保持架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在收缩器内沿卷取方向上施力卷收且自设置在顶棚部的车顶开口向车室内拉出的安全带;安装在所述安全带的前端,与座席左右两侧具备的带扣中的一带扣固定的固定用舌片;在所述安全带的中间部相对于所述安全带移动自由地设置,与所述带扣中的另一带扣固定的约束用舌片;在所述车顶开口的附近,具有在水平方向开口的开口部,且收纳自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的舌片保持架,并且其构成为:在所述固定用舌片及所述约束用舌片被收纳到所述舌片保持架的状态下,所述固定用舌片以与所述舌片保持架内的所述顶棚部侧的壁面抵接的状态配置,所述约束用舌片以与所述开口部的下缘部抵接的状态,在比所述固定用舌片更靠近车室内侧且在所述开口部侧设置,与所述带扣卡合的所述约束用舌片的金属件部以与所述固定用舌片的下方重叠的方式设置,对所述约束用舌片作用所述收缩器的卷取力时,以所述约束用舌片和所述开口部的下缘部的抵接部位为支点,对所述金属件部作用向上侧的力,且以在所述金属件部和所述顶棚部侧的壁面之间夹持的状态保持所述固定用舌片。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利用收缩器的卷取力,用约束用舌片保持固定用舌片,用固定用舌片阻止约束用舌片的脱落,因此,没必要设置特殊的固定构造或零件。另外,使约束用舌片位于比固定用舌片更靠车室内侧且位于开口部侧,并配置为厚度相对较薄的金属件部和固定用舌片重叠,因此,能够减小收纳空间的厚度尺寸。因此,不用扩大收容空间,就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可靠地收容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这两个舌片。
而且,第二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用舌片配置为仅所述金属件部被收入到所述舌片保持架内,让所述安全带穿过的把持部从所述开口部下缘侧向所述舌片保持架的外侧突出的状态。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仅收纳金属件部,将把持部配置在舌片保持架的开口部的外侧,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厚度方向上的收纳空间。另外,把持部被设置为从开口部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因此,能够改善约束用舌片向舌片保持架出入时的操作性。
另外,第三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用舌片具有在所述固定用舌片被收纳到所述舌片保持架时,和所述顶棚部侧的壁面抵接,同时和所述金属件部抵接来阻止所述约束用舌片的脱落的止脱部。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通过止脱部能够使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的保持更可靠。
另外,第四方面的发明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提供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脱部以将所述安全带的前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折叠而增加厚度的状态卷绕在所述固定用舌片上而形成。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即使是采用小的固定用舌片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固定用舌片在舌片保持架的内部的保持及约束用舌片往开口部的卡合。
另外,第五方面的发明在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席是位于构成为3人以上坐的座位装置的中部的座席。
在第五方面的本发明中,能够非常适宜地进行位于3人以上坐的座位装置的中部的座席,特别是后部3人坐的座位的中央部的座席上的3点式安全带装置的舌片的收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例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的后部座席的外观图;
图2是说明顶棚部的内侧的外观图;
图3是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的外观图;
图4是舌片保持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的收纳状况的说明图;
图6是舌片收纳时的外观图;
图7是图5中的VII-VII线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例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的后部座席的外观、图2是说明顶棚部的内侧的外观、图3表示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的外观(安全带前端部的外观)、图4表示舌片保持架的分解立体图、图5表示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的收纳状况的说明、图6表示舌片收纳时的外观,图7表示图5中的VII-VII线向视图。
如图1所示,后部座位1被分为3份,能够供3人乘坐。在后部座位1的中央部(中部)的中央座席2的座垫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约束用带扣3(另一带扣)及固定用带扣4(一带扣)。
如图1、图2所示,构成车室5的顶棚的顶篷内衬6(顶棚部)的内侧设置有收缩器7,在收缩器7中通过规定的卷曲作用力收容有安全带8。安全带8抵抗卷曲作用力而可自由地从收缩器7陆续抽出,陆续抽出的安全带8自顶篷内衬6的车顶开口9向车室5内拉出。
如图1、图2、图7所示,在顶篷内衬6的车顶开口9的部位通过固定件32安装固定器31,安全带8通过固定器31被向下导向,导入车室5的内部。在顶篷内衬6的车顶开口9,以堵住该车顶开口9的方式安装有舌片保持架10,在舌片保持架10上形成有固定器31面对的拉出口15。安全带8成为从该拉出口15向车室5内拉出的构造。
如图3所示,安全带8的前端安装有固定用舌片11,在安全带8的前端侧的中间部位,相对于安全带8移动自由地设置有约束用舌片12。固定用舌片11与约束用舌片12相比形成得小,安全带8的前端部因将宽度方向端部折入而成为增加了厚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被卷绕在固定用舌片11的把持部12a上而成为止脱部16。在约束用舌片12的把持部12a形成有使安全带8穿过的长孔部12c,长孔部12c形成为不能让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通过的宽度。
如图1所示,在后部座位1的中央座席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让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2自由抽出装入的约束用带扣3和固定用带扣4。而且,约束用舌片12插入约束用带扣3进行固定,同时,固定用舌片11插入固定用带扣4进行固定,由此,安全带8变为使用状态。即,乘员在中央座席2乘坐时,在乘员的左右两侧,安全带8的固定用舌片11和约束用舌片12被固定。
如图4所示,舌片保持架10由形成拉出口15且安装在顶篷内衬6上的基座部21、和固定在与拉出口15邻接的基座部21的下侧的盖部22构成。如图5所示,盖部22固定在基座部21的下侧,由此,在舌片保持架10上形成在车宽方向向形成拉出口15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7。即,开口部17向通过收缩器7卷取安全带8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开口。
而且,如图5、图6所示,在未使用时,从开口部17插入固定用舌片11和约束用舌片12,收纳在舌片保持架10内。在该收纳状态下,安全带8为通过收缩器7的卷曲作用力持续向拉出口15侧拉紧的状态。
下面,对固定用舌片11和约束用舌片12的收纳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舌片保持架10的基座部21的下面(壁面)和盖部22的上面(内面)之间形成成为收纳部的收纳空间18。固定用舌片11从开口部17插入,在使止脱部16的上侧与基座部21的下面(壁面)抵接的状态收纳到收纳空间18内。
约束用舌片12以位于比固定用舌片11更靠舌片保持架10的车室内侧的状态,在舌片保持架10内插入与约束用带扣3卡合的金属件12b,收纳在收纳空间18内。详细而言,按照以金属件12b沿着盖部22的上面(内面)插入并与开口部17的下缘部抵接的状态,于固定用舌片11的下方重叠的方式配置,把持部12a利用开口部17的下缘侧被配置为从该开口部17向外侧突出的状态。
即,通过使约束用舌片12沿着盖部22的上面,同时将其配置在比固定用舌片11更偏离开口部17侧的位置,固定用舌片11与约束用舌片12的金属件12b的上方重叠。而且,以止脱部16与基座部21的下面(壁面)及金属件12b抵接的状态,将固定用舌片11夹在基座部21的下面(壁面)和金属件12b之间收纳。
此外,通过使把持部12a的安装金属件12b的一侧的端部抵接开口部17的下缘部,成为能够容易地完成插入方向上的定位的构造。
另外,在收纳空间18内仅插入比约束用舌片12的把持部12a厚度薄的金属件12b,且在舌片保持架10外配置把持部12a,由此,做成将收纳空间18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即基座部21的下面(壁面)和盖部22的上面(内面)的间隔减小,且将舌片保持架10的厚度尺寸减小的构造。
另外,通过设为使把持部12a向开口部17的下缘部外侧突出的状态,成为使约束用舌片12出入舌片保持架10时容易卡住把持部12a的构造。此外,收纳空间18的上下间隔设定为和将止脱部16和金属件12b重叠的状态下的厚度大致相等。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收纳舌片时,对自拉出口15拉出的安全带8作用由收缩器7的卷曲作用力产生的拉力F。通过该拉力F,安全带8被持续拉向开口部17的开口方向的相反侧的方向,通过约束用舌片12的把持部12a被折回,成为沿着盖部22的下面(外面)的状态。而且,该拉力F通过安全带8对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也起作用,在本发明中,利用该力来保持舌片。
下面,对舌片保持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在收纳状态下,固定用舌片11利用拉力F的作用通过安全带8被拉向开口部17侧。通过相对于该拉力F使止脱部16抵接在基座部21的下面(壁面),成抗拒脱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约束用舌片12通过利用把持部12a折回的安全带8,被向开口部17的开口方向的相反侧拉伸。因此,在约束用舌片12上,以金属件12b和开口部17下缘部的抵接部位T为支点,作用向下方侧旋动把持部12a侧(f)且向上方侧旋动金属件12b侧的力(f)。
通过该作用,由于金属件12b向上方推起固定用舌片11,所以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向基座部21的下面(壁面)被进一步加强地保持。即,成为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被夹在约束用舌片12的金属件12b和基座部21的下面(壁面)之间的状态,且以阻止固定用舌片11的脱落的状态保持在收纳空间18内。
另外,由于约束用舌片12按照金属件12b持续与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抵接的方式来施加力,因此通过止脱部16阻止脱落并维持保持状态。
在上述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中,在乘员乘坐于后部座位1的中央座席2上并使用安全带8时,拉出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将约束用舌片12插入约束用带扣3中,同时,将固定用舌片11插入固定用带扣4中。
由此,在乘员的腹部的左右两侧,安全带8被固定于约束用带扣3及固定用带扣4而约束腹部,通过延伸到拉出口15的固定器31的安全带8,从胸部向肩部进行约束,从而乘员以3点被约束。
安全带8未使用时,从固定用带扣4及约束用带扣3拆下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由此,通过收缩器7的卷曲作用力,安全带8被拉进拉出口15内。将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插入舌片保持架10的开口部17,将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收纳到舌片保持架10中(参照图5)。
对于舌片收纳时的操作,可以从开口部17插入固定用舌片11,将含有止脱部16的固定用舌片11插入收纳空间18,同时,在固定用舌片11的下方重叠约束用舌片12的金属件12b,将其插入到收纳空间18。同时插入固定用舌片11、约束用舌片12这两个舌片时,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为与舌片保持架10的收纳空间18的壁面抵接的状态。
如上述那样,在该状态下,在约束用舌片12上施加作用于安全带8的收缩器7的卷曲作用力的拉力F,因此,对金属件12b作用向上方推压固定用舌片11的力。通过该作用,固定用舌片11被夹在收纳空间18的壁面和金属件12b间而阻止脱落。同时,约束用舌片12的金属件12b与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抵接,限制向脱落方向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使用收纳到舌片保持架10内的舌片时,抓住约束用舌片12的把持部12a将其从开口部17拔出,由此保持被解除。即,如果夹着固定用舌片11拔出在收纳空间18内保持的约束用舌片12,则就不能保持固定用舌片11,因此,能够容易地从舌片保持架10拔出约束用舌片12和固定用舌片11。
如上,对于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在舌片收纳时的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的配置上下工夫,同时,按照能够有效地把收缩器7的卷曲作用力利用于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的保持上的方式来构成。
而且,在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中,不用设置用于舌片收纳的卡止部件等特殊的部件,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在舌片保持架10内收纳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另外,能够减小收纳空间18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因此,能够减小舌片保持架10的厚度尺寸,能够确保更多的乘员的头上空间,而且,能够抑制美观度的降低。
另外,不需要用于在舌片保持架10内收纳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的卡止部件,因此,不存在往舌片保持架10内装脱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时,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与卡止部件等卡住等问题。
再有,约束用舌片12的把持部12a在舌片保持架10的外侧且开口部17的下缘部侧配置,因此,在自收纳的状态取出时,成为易于抓住且操作方便的构造。这样,在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中,能够容易地收纳、取出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
另外,增厚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的厚度,同时与壁面抵接来挤压固定用舌片11,因此,即使是采用较小的固定用舌片11的情况,也能够可靠地把固定用舌片11保持在舌片保持架10的收纳空间18内部,以及阻止约束用舌片12的拔出。
另外,将舌片保持架10的收纳空间18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设为和重叠固定用舌片11的止脱部16和约束用舌片12的金属件12b的厚度大致相等,因此,能够在舌片保持架10的收纳空间18内更牢固地保持固定用舌片11及约束用舌片12。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以适用3人坐的后部座位1的中央座席2的安全带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适用于4人坐座位的中间的座席,另外,也可以适合作为金属敞篷式汽车车辆等、不存在收容安全带或固定器的支柱的车辆的座位的安全带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不用设置特殊的固定构造或部件,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可靠地收纳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这两个舌片,同时,能够进一步压缩收纳空间。
本发明能够在自车体的顶棚部向车室内拉出,且相对于座席的左右两侧的带扣分别具备可自由拔插的舌片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的领域内利用。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安全带,该安全带在收缩器内沿卷取方向施力卷收,并且从设置在顶棚部的车顶开口向车室内拉出;
固定用舌片,该固定用舌片安装在所述安全带的前端,与座席左右两侧具备的带扣中的一带扣固定;
约束用舌片,该约束用舌片按可相对于所述安全带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安全带的中间部,并与所述带扣中的另一带扣固定;
在所述车顶开口的附近,具有在水平方向开口的开口部,且收纳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固定用舌片及约束用舌片的舌片保持架,
并且该车辆用安全带装置构成为:
在所述固定用舌片及所述约束用舌片被收纳到所述舌片保持架的状态下,
所述固定用舌片以与所述舌片保持架内的所述顶棚部侧的壁面抵接的状态配置,
所述约束用舌片以与所述开口部的下缘部抵接的状态,配置于比所述固定用舌片更靠近车室内侧并且在所述开口部侧,所述约束用舌片的与所述带扣卡合的金属件部以与所述固定用舌片的下方重叠的方式配置,
对所述约束用舌片作用所述收缩器的卷取力时,以所述约束用舌片和所述开口部的下缘部的抵接部位为支点,对所述金属件部作用向上侧的力,并且以在所述金属件部和所述顶棚部侧的壁面之间夹持的状态保持所述固定用舌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用舌片配置为仅所述金属件部被收入到所述舌片保持架内,并且所述约束用舌片的让所述安全带穿过的把持部从所述开口部下缘侧向所述舌片保持架的外侧突出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用舌片具有止脱部,在所述固定用舌片被收纳到所述舌片保持架时,该止脱部和所述顶棚部侧的壁面抵接、同时和所述金属件部抵接来阻止所述约束用舌片的脱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席是位于构成为3人以上坐的座位装置的中部的座席。
CN2009101656657A 2008-08-19 2009-08-14 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0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1150 2008-08-19
JP2008-211150 2008-08-19
JP2008211150A JP5045944B2 (ja) 2008-08-19 2008-08-19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822A CN101670822A (zh) 2010-03-17
CN101670822B true CN101670822B (zh) 2011-07-06

Family

ID=4201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66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0822B (zh) 2008-08-19 2009-08-14 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45944B2 (zh)
CN (1) CN1016708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6426B2 (ja) 2012-03-27 2015-07-2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966198B2 (ja) * 2013-01-30 2016-08-1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ガイドプレート
JP6040461B2 (ja) * 2013-03-01 2016-12-07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保持用ベゼル、シートベルト用ガイドユニット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9776595B2 (en) * 2015-06-10 2017-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oft close safety belt tongue/latch plate stowage compart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4390B2 (ja) * 2001-05-11 2011-01-0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収納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45944B2 (ja) 2012-10-10
CN101670822A (zh) 2010-03-17
JP2010047064A (ja) 201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14289Y2 (zh)
CN102602310B (zh) 儿童安全座椅
US6668428B2 (en) Fasteners incorporating a whistle
US7591510B1 (en) Highly adjustable safety belt for child restraint
JP2501417B2 (ja) シ―トベルトガイド
CN101670822B (zh) 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US7971908B2 (en) Guide assembly for a safety belt
JP2002177018A (ja) 五方向バックル
US11014527B2 (en) Webbing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CN104822561A (zh) 车辆儿童安全座椅
CN110215019B (zh) 锁定位置调整装置
US20150343931A1 (en) Seat belt device for the vehicle seat
JP2003040079A (ja) シートベルトガイド
CN113879187A (zh) 儿童安全座椅
JPH01229744A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ウェビングガイド
KR101449153B1 (ko) 자동차의 후석 시트백용 가변 웨빙가이드
JP2003019942A (ja) エアベルト装置のトング
CN201712500U (zh) 婴儿汽车座椅装置
US9340181B2 (en) Belt member and seatbelt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belt member
TW200413199A (en) Security strap system
US20070182236A1 (en) Seat belt guide
JP2005112147A (ja) 浮力調整器
JP2007015539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ウェビング長さ調節構造
KR101913824B1 (ko) 차량용 유아 시트 결합구조
KR200274037Y1 (ko) 유아용 안전벨트와 머리받침대가 부착된 자동차용시트커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