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2978B -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2978B
CN101662978B CN2008800103617A CN200880010361A CN101662978B CN 101662978 B CN101662978 B CN 101662978B CN 2008800103617 A CN2008800103617 A CN 2008800103617A CN 200880010361 A CN200880010361 A CN 200880010361A CN 101662978 B CN101662978 B CN 101662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me cover
optical dome
location division
medical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03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2978A (zh
Inventor
濑川英建
折原达也
藤森纪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2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2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2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29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1Manufacturing of endoscope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0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for annular illumin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84Endoscope light sources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picking-up images in sites, inaccessible due to their dimensions or hazardous conditions, e.g. endoscopes or boresco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抑制胶囊型壳体的光学圆顶罩、照明部和光学单元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偏差,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决定照明部及光学单元相对于该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包括光学圆顶罩(2b、2c)、分别安装有隔着光学圆顶罩(2b、2c)照明被检体内部的发光元件(3a~3d、6a~6d)的照明基板(19a、19f);将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5、8)的光学单元(4、7);分别固定配置照明基板(19a、19f)及光学单元(4、7)的定位部(14、15)。定位部(14、15)通过分别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b、2c)的内周面来决定发光元件(3a~3d、6a~6d)及光学单元(4、7)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2c)的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导入到患者等被检体的内脏器官内部而获取该被检体的体内信息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内窥镜领域中,推出了一种具有摄像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的吞入型的胶囊型内窥镜。胶囊型内窥镜为了观察(检查)内脏器官内部而通过自患者等被检体的口等咽下而被导入到内脏器官内部,之后,在通过蠕动运动等在内脏器官内部移动的同时、以规定间隔例如0.5秒的间隔依次拍摄该被检体内部的图像(以下,有时称作体内图像),最终被自然地排出到被检体的体外。
这样,在胶囊型内窥镜存在于被检体的内脏器官内部的期间里,由该胶囊型内窥镜拍摄的体内图像通过无线通信自胶囊型内窥镜依次被发送到体外的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由该被检体携带,接收被导入到该被检体内脏器官内部的胶囊型内窥镜无线接收到的体内图像群,将接收到的体内图像群保存在存储介质中。
被保存在该接收装置的存储介质中的体内图像群被收入到工作站等图像显示装置中。图像显示装置显示通过该存储介质获取的被检体的体内图像群。医生或护士等通过观察显示于该图像显示装置上的体内图像群,能够诊断该被检体。
这样的胶囊型内窥镜具有在端部包括透明的光学圆顶罩的胶囊型壳体,在该胶囊型壳体的内部包括隔着光学圆顶罩照明内脏器官内部的LED等照明部、使来自被这些照明部照明的内脏器官内部的反射光成像的透镜等光学单元、拍摄由该光学单元成像的内脏器官内部的图像(即体内图像)的C CD等摄像部。在这种情况下,照明部及摄像部以分别安装于照明基板及摄像基板上的形态内置于胶囊型壳体中,光学单元安装在该摄像基板上的摄像部中,其以贯穿入形成在该照明基板中央部的通孔中的形态内置于胶囊型壳体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8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04924号公报
但是,内置于上述以往的胶囊型内窥镜中的照明基板及摄像基板是以能够配置在胶囊型壳体内部的方式形成为圆盘状的刚性电路板(以下简称作刚性基板),通过挠性电路板(以下简称作挠性基板)电连接。该照明基板通过将其外缘部顶靠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壁面上来决定该光学圆顶罩、照明部和光学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
但是,由于上述照明基板通过刚性基板的冲裁加工等形成为圆板状,因此,通常具有±0.1mm左右的外径公差。并且,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光学圆顶罩的内径尺寸需要设计为具有增加了该照明基板的外径公差后的公差。因此,在将具有该外径公差的照明基板的外缘部顶靠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壁面的情况下,光学圆顶罩、照明部和光学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偏差较大,因此,难以高精度地决定照明部及光学单元相对于该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另外,在内置于胶囊型内窥镜中的照明部及光学单元未分别相对于光学圆顶罩配置在适当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由该照明部发出的光有可能被光学圆顶罩反射而入射到光学单元的的透镜中,由此产生光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胶囊型壳体的光学圆顶罩、照明部和光学单元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偏差、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决定照明部及光学单元相对于该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到目的,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圆顶罩,其构成能导入到被检体内部的胶囊型壳体的一部分,且在光学上透明;照明基板,其固定配置隔着上述光学圆顶罩照明上述被检体内部的照明部;光学单元,其对被上述照明部照明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进行成像;摄像部,其固定配置于上述光学单元内,用于拍摄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定位部,其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配合固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而决定上述照明部及上述光学单元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包括:板状部,其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具有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相配合的外周面;突起部,其自上述板状部突起,卡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开口端部而将上述板状部固定在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是具有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相配合的外周面的板状部,上述光学圆顶罩具有用于连接第1内周面和第2内周面的台阶部,该第1内周面与上述板状部的外周面相配合,该第2内周面形成比该第1内周面小的内径,将上述板状部的外缘部卡定于该台阶部,从而将上述板状部固定在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单元包括使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上述摄像部的受光面上的1个以上透镜和用于保持上述1个以上透镜的透镜框,上述透镜框插入固定在形成于上述板状部上的通孔中。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单元具有使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上述摄像部的受光面的1个以上透镜,上述板状部一体地具有保持上述1个以上透镜的透镜框。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框具有形成比形成在上述板状部上的通孔的内径大的外径的、沿该透镜框的径向突出的顶靠部,上述照明基板具有供上述透镜框穿过的开口部,以上述透镜框穿过上述开口部而使上述板状部顶靠于上述顶靠部的形态将上述照明基板固定配置在上述板状部的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照明基板具有供上述透镜框穿过的开口部,以上述透镜框穿过上述开口部的形态将上述照明基板固定配置在上述板状部的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板状部的面上的接合构件来固定上述照明基板。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照明基板利用涂敷在通过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透镜框的下摆部的粘接剂而固定于上述透镜框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状部包括将上述照明基板卡挂固定在该板状部的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的1个以上钩部,上述照明基板利用上述1个以上钩部的卡挂固定而固定于上述板状部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安装在通过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透镜框的下摆部、并将上述照明基板按压在上述板状部的按压部,上述照明基板利用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力而固定于上述透镜框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以上述照明部的上端部位于比上述透镜框的上端部低的位置的形态决定上述照明部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相对位置。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照明基板是挠性电路板。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还决定上述摄像部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相对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含有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在内的无线信号发送到外部的天线,上述定位部还决定上述天线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相对位置。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对上述定位部施加向上述光学圆顶罩按压的方向的作用力的弹性构件、受到上述作用力而将该作用力传递到上述定位部的负载支承部,上述定位部利用通过上述负载支承部传递来的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配合固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向上述摄像部供给电力的电源部,上述弹性构件是确保上述电源部的接点的接点弹簧。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圆顶罩包括上述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所抵接的抵接面。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是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的树脂构件。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部拍摄多个互相不同方向的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上述胶囊型壳体与多个上述摄像部相对应地包括多个上述光学圆顶罩,分别与多个上述摄像部相对应地在上述胶囊型壳体中内装有多个上述照明部、上述照明基板、上述光学单元、上述定位部及上述负载支承部,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作用于分别与多个上述摄像部相面对的方向。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构件的伸缩距离大于上述作用力的作用方向上的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内装物的尺寸偏差。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圆顶罩利用凹凸部的卡合配合在构成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其余一部分的筒状胴部的端部,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小于由上述凹凸部的卡合产生的上述光学圆顶罩与上述筒状胴部的保持力。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内装物的外径尺寸小于上述筒状胴部的内径尺寸。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上述光学圆顶罩与上述筒状胴部的连接面之间的间隙的O形密封圈。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圆顶罩形成有可从外部视觉识别其相对于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内装物的相对位置的形态的标记。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圆顶罩,其构成能导入到被检体内部的胶囊型壳体的一部分,且在光学上透明;照明基板,其固定配置隔着上述光学圆顶罩照明上述被检体内部的照明部;光学单元,其对被上述照明部照明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进行成像;摄像部,其固定配置于上述光学单元上,用于拍摄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定位部,其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配合固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而决定上述照明部及上述光学单元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弹性构件,其生成对上述定位部向按压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方向施加的作用力;负载支承部,其承受上述作用力而将该作用力传递到上述定位部,上述定位部利用通过上述负载支承部传递来的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配合固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圆顶罩,其构成能导入到被检体内部的胶囊型壳体的一部分,且在光学上透明;照明基板,其固定配置隔着上述光学圆顶罩照明上述被检体内部的照明部;光学单元,其对被上述照明部照明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进行成像;摄像部,其固定配置于上述光学单元上,用于拍摄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定位部,其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配合固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而决定上述照明部及上述光学单元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弹性构件,其生成对上述定位部向按压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方向施加的作用力;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摄像部的动作;支承体,其支承安装有上述控制部的电路板,并且确保该电路板与其它电路板之间的间隔,上述支承体与上述定位部抵接及配合,传递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而将上述定位部按压于上述光学圆顶罩上。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用于使光成像于摄像部的光学单元固定配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步骤;将上述光学单元插入并固定在形成于定位部上的通孔中的步骤;将上述光学单元插入到形成于具有照明部的照明基板上的通孔中而固定于上述定位部的步骤;将上述定位部配合固定在构成胶囊型壳体的一部分的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而决定上述光学单元、上述照明基板和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的步骤。
另外,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弹性构件所生成的作用力将上述定位部按压于上述光学圆顶罩而维持上述光学单元、上述照明基板和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的步骤。
本技术方案的胶囊型医疗装置构成为,通过将固定配置隔着光学圆顶罩照明被检体内部的照明基板、使被照明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摄像部的受光面的光学单元固定配置在定位部,并将该定位部的外周面配合固定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来决定照明部及光学单元相对于该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该光学圆顶罩、照明部和光学单元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偏差,结果,起到能够高精度地决定照明部及光学单元相对于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
图2是例示从图1所示的方向F侧隔着光学圆顶罩看到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例示从图1所示的方向B侧隔着光学圆顶罩看到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例示在控制基板中安装有电源系统的电路零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例示将以折叠在胶囊型内窥镜的壳体内部的形态配置的一连串电路板展开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发光元件及光学单元相对于光学圆顶罩的定位作用的示意图。
图7是例示光学圆顶罩的开口端部及负载支承部相对于定位部的凸缘部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
图11是例示从外部视觉识别形成于光学圆顶罩上的标记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
图13是例示配置有O形密封圈的光学圆顶罩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例示利用涂敷在透镜框的下摆部的粘接剂将照明基板固定在定位部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例示利用钩部将照明基板卡挂固定在定位部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例示利用螺纹安装于透镜框上的按压部将照明基板按压固定在定位部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单眼型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1、31、41、51、61、胶囊型内窥镜;2、32、42、52、62、壳体;2a、62a、筒状胴部;2b、2c、32b、32c、42b、42c、52b、52c、光学圆顶罩;3a~3d、6a~6d、发光元件;4、7、光学单元;4a、4b、7a、7b、透镜;4c、7c、光圈部;4d、7d、透镜框;5、8、固体摄像元件;9a、无线单元;9b、天线;10、控制部;11a、磁性开关;11b、11c、电容器;11d、电源IC;12a、12b、电池;13a、13b、接点弹簧;14、15、24、25、34、35、定位部;14a、15a、24a、25a、板状部;14b、15b、突起部;14c、卡合部;14d、凸缘部;16、17、36、负载支承部;18a、18b、电源基板;19a、19f、照明基板;19b、19e、摄像基板;19c、控制基板;19d、无线基板;20、一连串的电路板;20a、20b、一连串的挠性基板;53a、53b、O形密封圈;62c、台阶部;71、粘接剂;72、钩部;73、按压部;A1~A5、伸出部;CL、中心轴线;M1、M2、标记;H1、H2、开口部;TP1、TP2、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方式。另外,下面,作为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一例子,说明可导入到被检体内部、具有拍摄作为被检体体内信息的一例子的体内图像的摄像功能、无线发送拍摄到的体内图像的无线通信功能的胶囊型内窥镜,本发明未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图2是例示从图1所示的方向F侧隔着光学圆顶罩看到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图3是例示从图1所示的方向B侧隔着光学圆顶罩看到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是拍摄方向F侧(前方侧)的体内图像和方向B侧(后方侧)的体内图像的2眼型的胶囊型内窥镜,具有形成为能导入到被检体的内脏器官内部的尺寸的胶囊型的壳体2,在该壳体2的内部具有用于拍摄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的摄像功能、用于拍摄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的摄像功能、将利用该摄像功能拍摄到的体内图像无线发送到外部的无线通信功能。
详细地讲,如图1~3所示,胶囊型内窥镜1在壳体2的内部具有:安装有用于对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进行照明的多个发光元件3a~3d的照明基板19a、使被发光元件3a~3d照明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的光学单元4、安装有用于拍摄由光学单元4成像了的被检体内部图像(即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的固体摄像元件5的摄像基板19b。胶囊型内窥镜1在壳体2的内部还具有:安装有用于对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进行照明的多个发光元件6a~6d的照明基板19f、使被发光元件6a~6d照明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的光学单元7、安装有用于拍摄由光学单元7成像了的被检体内部图像(即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的固体摄像元件8的摄像基板19e。胶囊型内窥镜1在壳体2的内部还具有:安装有通过天线9b将由上述固体摄像元件5、8拍摄到的各体内图像无线发送到外部的无线单元9a的无线基板19d、安装有用于控制该摄像功能及无线通信功能的控制部10的控制基板19c。
胶囊型内窥镜1在壳体2的内部还具有:用于对多个发光元件3a~3d、6a~6d,固体摄像元件5、8,无线单元9a和控制部10供给电力的电源系统、即磁性开关11a等的各种电路零件、电池12a、12b、电源基板18a、18b,将该电池12a、12b与电源基板18a、18b能通电地连接起来的接点弹簧13a、13b。胶囊型内窥镜1在壳体2的内部还具有:决定发光元件3a~3d及光学单元4相对于形成壳体2前端的光学圆顶罩2b的各相对位置的定位部14、决定发光元件6a~6d及光学单元7相对于形成壳体2后端的光学圆顶罩2c的各相对位置的定位部15、承受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而将定位部14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b的负载支承部16、承受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而将定位部15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c的负载支承部17。
壳体2是易于导入到被检体的内脏器官内部的尺寸的胶囊型壳体,通过在具有筒状构造的筒状胴部2a的两侧开口端安装光学圆顶罩2b、2c来实现。筒状胴部2a具有比光学圆顶罩2b、2c大的外径尺寸,具有能将该光学圆顶罩2b、2c配合于两侧开口端部附近的内周面的构造。在该筒状胴部2a的两侧开口端部附近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配合光学圆顶罩2b、2c时与光学圆顶罩2b、2c的端面相抵接的台阶部。通过使光学圆顶罩2b、2c的各端面抵接于该筒状胴部2a的台阶部来决定光学圆顶罩2b、2c相对于筒状胴部2a的各相对位置。
光学圆顶罩2b、2c是以大致均匀的壁厚形成的在光学上透明的圆顶状构件,在光学圆顶罩2b、2c的开口端附近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设置在筒状胴部2a的开口端附近的内周面上的凸部相卡合的凹部。光学圆顶罩2b与筒状胴部2a的前方侧(图1所示的方向F侧)开口端附近的内周面相配合,通过该内周面的凸部与光学圆顶罩2b的凹部的卡定而安装在筒状胴部2a的前方侧开口端。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圆顶罩2b的端面是与上述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上的台阶部相抵接的状态。该光学圆顶罩2b形成胶囊型的壳体2的一部分(具体地讲是前端部)。另一方面,光学圆顶罩2c与筒状胴部2a的后方侧(图1所示的方向B侧)开口端附近的内周面相配合,通过该内周面的凸部与光学圆顶罩2c的凹部的卡定而安装在筒状胴部2a的后方侧开口端。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圆顶罩2c的端面是与上述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上的台阶部相抵接的状态。该光学圆顶罩2c形成胶囊型的壳体2的一部分(具体地讲是后端部)。如图1所示,由该筒状胴部2a及光学圆顶罩2b、2c形成的壳体2液密地收容胶囊型内窥镜1的各构成部。
发光元件3a~3d起到照明位于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的照明部的作用。具体地讲,发光元件3a~3d是LED等发光元件,安装在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挠型基板、即照明基板19a上。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发光元件3a~3d以包围贯穿入照明基板19a的开口部中的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见后述)的方式安装在照明基板19a上。该发光元件3a~3d发出规定的照明光(例如白色光),隔着前端侧的光学圆顶罩2b地照明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
另外,只要能够发出足够照明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光量的照明光,安装于照明基板19a上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为4个,也可以是1个以上。另外,在像上述发光元件3a~3d所例示的那样地在照明基板19a中安装多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该多个发光元件期望安装在以贯穿入照明基板19a的开口部中的光学单元4的光轴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各位置。
光学单元4会聚来自被上述发光元件3a~3d照明的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反射光,使该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该光学单元4例如通过由玻璃或塑料的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的透镜4a、4b、配置在透镜4a、4b之间的光圈部4c、保持该透镜4a、4b及光圈部4c的透镜框4d来实现。
透镜4a、4b会聚来自被上述发光元件3a~3d照明的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反射光,将该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5的受光面上。光圈部4c将由该透镜4a、4b会聚的反射光的亮度缩小(调整)为适当的亮度。透镜框4d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构造,在筒内部保持透镜4a、4b及光圈部4c。该透镜框4d以贯穿入形成于照明基板19a上的开口部中的形态配合固定于定位部14的板状部14a(见后述)的通孔。在这种情况下,透镜框4d使其上端部(透镜4a侧的开口端部)及胴部突出于照明基板19a侧,并使其下端部卡定于板状部14a的通孔的周缘部。这样地固定于定位部14的板状部14a上的透镜框4d将透镜4a、4b保持在由定位部14决定的规定位置(即,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的适当的相对位置)。该透镜4a、4b能够使壳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CL与光轴一致。
在此,由该透镜框4d保持的透镜4b如图1所示地具有脚部,通过将该脚部顶靠于固体摄像元件5的受光侧元件面来决定透镜4b与固体摄像元件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在透镜4b的脚部这样地抵接于固体摄像元件5的受光侧元件面的状态下,在透镜框4d的下端部与摄像基板19b之间形成有空隙。在该空隙中填充有规定的粘接剂,利用该粘接剂来粘接透镜框4d的下端部和摄像基板19b。另外,该粘接剂及透镜框4d用于遮光,从而避免不需要的光入射到透镜4a、4b及固体摄像元件5的受光面。
固体摄像元件5是具有受光面的CCD或CMOS等的固体摄像元件,起到拍摄被上述发光元件3a~3d照明的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的摄像部的作用。具体地讲,固体摄像元件5安装(例如倒装安装)于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作为挠性基板的摄像基板19b上,通过该摄像基板19b的开口部使透镜4b与固体摄像元件5的受光面相面对。在这种情况下,固体摄像元件5如上所述地使受光侧元件面与透镜4b的脚部相抵接,通过摄像基板19b与透镜框4d的下端部的粘接来维持其与该透镜4b的脚部的抵接状态且固定配置于光学单元4上。该固体摄像元件5通过其受光面来接受来自被上述透镜4a、4b会聚的被检体内部的反射光,拍摄利用该透镜4a、4b成像于受光面上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即,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
发光元件6a~6d起到对位于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进行照明的照明部的作用。具体地讲,发光元件6a~6d是LED等的发光元件,安装于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作为挠性基板的照明基板19f上。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发光元件6a~6d以包围贯穿入照明基板19f的开口部中的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见后述)的方式安装在照明基板19f上。该发光元件6a~6d发出规定的照明光(例如白色光),隔着后端侧的光学圆顶罩2c地照明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
另外,只要能够发出足够照明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光量的照明光,安装于照明基板19f上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为4个,也可以是1个以上。另外,在像上述发光元件6a~6d所例示的那样地在照明基板19f上安装多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该多个发光元件期望安装在以贯穿入照明基板19f的开口部中的光学单元7的光轴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各位置。
光学单元7会聚来自被上述发光元件6a~6d照明的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反射光,使该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该光学单元7例如通过由玻璃或塑料的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的透镜7a、7b、配置在透镜7a、7b之间的光圈部7c、保持该透镜7a、7b及光圈部7c的透镜框7d来实现。
透镜7a、7b会聚来自被上述发光元件6a~6d照明的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反射光,将该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光圈部7c将由该透镜7a、7b会聚的反射光的亮度缩小(调整)为适当的亮度。透镜框7d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构造,在筒内部保持透镜7a、7b及光圈部7c。该透镜框7d以贯穿入形成于照明基板19f上的开口部中的形态配合固定于定位部15的板状部15a(见后述)的通孔。在这种情况下,透镜框7d使其上端部(透镜7a侧的开口端部)及胴部突出于照明基板19f侧,并使其下端部卡定于板状部15a的通孔的周缘部。这样地固定于定位部15的板状部15a上的透镜框7d将透镜7a、7b保持在由定位部15决定的规定位置(即,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的适当的相对位置)。该透镜7a、7b能够使壳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CL与光轴一致。
在此,由该透镜框7d保持的透镜7b与上述光学单元4的透镜4b同样地具有脚部(参照图1),通过将该脚部顶靠于固体摄像元件8的受光侧元件面来决定透镜7b与固体摄像元件8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在透镜7b的脚部这样地抵接于固体摄像元件8的受光侧元件面的状态下,在透镜框7d的下端部与摄像基板19e之间形成有空隙。在该空隙中填充有规定的粘接剂,利用该粘接剂来粘接透镜框7d的下端部和摄像基板19c。另外,该粘接剂及透镜框7d用于遮光,从而避免不需要的光入射到透镜7a、7b及固体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
固体摄像元件8是具有受光面的CCD或CMOS等的固体摄像元件,起到拍摄被上述发光元件6a~6d照明的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的摄像部的作用。具体地讲,固体摄像元件8安装(例如倒装安装)于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作为挠性基板的摄像基板19e上,通过该摄像基板19e的开口部使透镜7b与固体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相面对。在这种情况下,固体摄像元件8如上所述地使受光侧元件面与透镜7b的脚部相抵接,通过摄像基板19e与透镜框7d的下端部的粘接来维持其与该透镜7b的脚部的抵接状态且固定配置于光学单元7上。该固体摄像元件8通过受光面来接受来自被上述透镜7a、7b会聚的被检体内部的反射光,拍摄利用该透镜7a、7b成像于受光面上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即,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
无线单元9a及天线9b用于实现将由上述固体摄像元件5、8拍摄到的方向F侧或方向B侧的各体内图像无线发送到外部的无线通信功能。具体地讲,无线单元9a安装于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作为挠性基板的无线基板19d上,以与安装有上述固体摄像元件8的摄像基板19e相面对的形态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如图1、3所示,天线9b固定配置于固定在定位部15的板状部15a的面上的照明基板19f上,通过无线基板19d及照明基板19f等连接于无线单元9a。在这种情况下,天线9b固定配置在与后侧的光学圆顶罩2c相面对的照明基板19f的外缘部且配置在上述发光元件6a~6d的外侧。
无线单元9a在每次获取了包括由固体摄像元件5拍摄到的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的图像信号时,对获取的图像信号进行调制处理等而生成包括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的无线信号,并将该生成的无线信号通过天线9b发送到外部。另一方面,无线单元9a在每次获取了包括由固体摄像元件8拍摄到的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的图像信号时,对获取的图像信号进行调制处理等而生成包括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的无线信号,并将该生成的无线信号通过天线9b发送到外部。该无线单元9a根据控制部10的控制交替生成包括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的无线信号和包括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的无线信号,交替发送生成的各无线信号。
控制部10是DSP等的处理器,以安装于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作为刚性基板的控制基板19c上的状态配置在壳体2内部的大致中央。控制部10通过控制基板19c及挠性基板与照明基板19a、19f、摄像基板19b、19e及无线基板19d电连接,控制安装于照明基板19a上的发光元件3a~3d、安装于照明基板19f上的发光元件6a~6d、分别安装于摄像基板19b、19e上的固体摄像元件5、8、安装于无线基板19d上的无线单元9a。具体地讲,控制部10控制发光元件3a~3d和固体摄像元件5的动作时机,以使固体摄像元件5与发光元件3a~3d的发光动作同步地每隔规定时间拍摄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同样地,控制部10控制发光元件6a~6d和固体摄像元件8的动作时机,以使固体摄像元件8与发光元件6a~6d的发光动作同步地每隔规定时间拍摄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另外,控制部10控制无线单元9a,使控制单元9a交替地无线发送该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和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另外,控制部10具有白平衡(white balance)等与图像处理相关的各种参数,具有依次生成固体摄像元件5拍摄到的包含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的图像信号和固体摄像元件8拍摄到的包含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功能。
另一方面,在该控制基板19c的、与安装有控制部10的基板面相反侧的基板面上安装有电源系统的电路零件、即磁性开关11a等各种电路零件。图4是例示在控制基板19c上安装有电源系统的电路零件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控制基板19c的一基板面上,作为电源系统的电路零件,例如安装有磁性开关11a、电容器11b、11c和电源IC11d。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11b、11c及电源IC11d安装在控制基板19c的表面,磁性开关11a利用自其两端部延伸出的导线以横跨电源IC11d的形态安装于控制基板19c中。该磁性开关11a通过施加规定方向的外部磁场来切换开启、关闭状态,在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开始自电池12a、12b向发光元件3a~3d、6a~6d、固体摄像元件5、8、无线单元9a和控制部10供给电力,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停止自该电池12a、12b供给电力。另一方面,电源IC11d具有对借助磁性开关11a向各构成部供给电力进行控制的电源控制功能。
电池12a、12b生成用于使上述发光元件3a~3d、6a~6d、固体摄像元件5、8、无线单元9a及控制部10动作的电力。具体地讲,电池12a、12b例如是氧化银电池等钮扣型干电池,如图1所示,以配置在负载支承部16、17之间的形态由定位部14的端部和负载支承部17的端部所把持。在此,在分别与该电池12a、12b相面对的负载支承部16、17的各面上,分别设有通过挠性基板等与控制基板19c电连接的电源基板18a、18b。另外,在该电源基板18a、18b上分别设有导电性的接点弹簧13a、13b。配置在该负载支承部16、17之间的电池12a、12b在使接点弹簧13a、13b收缩的状态下由定位部14的端部和负载支承部17的端部所保持,通过收缩状态的接点弹簧13a、13b及电源基板18a、18b与控制基板19c上的电源系统的电路零件(磁性开关11a、电容器11b、11c及电源IC11d)电连接。另外,只要是能够供给所需电力的程度,配置在壳体2内部的电池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为2个。
定位部14是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的树脂构件。定位部14固定配置有安装有发光元件3a~3d的照明基板19a和光学单元4,配合固定于前端侧的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配合固定于该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的定位部14将光学圆顶罩2b、发光元件3a~3d和光学单元4的位置关系固定,决定发光元件3a~3d及光学单元4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该定位部14由配合在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的板状部14a和用于将该板状部14a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b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的突起部14b形成。
板状部14a是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径尺寸相适合的外径尺寸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板构件,具有配合在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的外周面。另外,在板状部14a上固定配置有上述照明基板19a及光学单元4。具体地讲,板状部14a的外径尺寸设计得比光学圆顶罩2b的内径尺寸小一些,在板状部14a的外周面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该板状部14a滑动自由地配合在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在板状部14a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配合的情况下,在板状部14a的与光学圆顶罩2b相面对的面上固定配置照明基板19a。另外,板状部14a在其大致面中心部具有与形成于照明基板19a上的开口部相连通的通孔,将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插入固定(例如配合固定)在该通孔中。另外,插入固定于该板状部14a的通孔中的透镜框4d如上所述地以贯穿入照明基板19a的开口部中的形态使上端部及胴部突出于照明基板19a侧。该板状部14a使发光元件3a~3d的各上端部位于比透镜框4d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地将透镜框4d与发光元件3a~3d的位置关系固定。
突起部14b自上述板状部14a突起,卡定于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从而将板状部14a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上。具体地讲,突起部14b与板状部14a一体形成,自固定设置有照明基板19a的板状部14a的面的背面突起。该突起部14b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径尺寸相适合的外径尺寸(即,与板状部14a相同的外径尺寸)的筒状构造,在该筒状构造的外周面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另外,突起部14b在该筒状构造的开口端部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相卡合的凸缘部。具有这样的构造的突起部14b与上述板状部14a一同滑动自由地配合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且利用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将其凸缘部卡定在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由此,突起部14b将板状部14a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另外,该突起部14b的凸缘部的外径尺寸设计得比筒状胴部2a的内径尺寸小一些,在该突起部14b的凸缘部的外周面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
定位部15是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的树脂构件。定位部15固定配置有安装有发光元件6a~6d的照明基板19f和光学单元7,配合固定于后端侧的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配合固定于该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的定位部15将光学圆顶罩2c、发光元件6a~6d和光学单元7的位置关系固定,决定发光元件6a~6d及光学单元7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该定位部15由配合在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的板状部15a和用于将该板状部15a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c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的突起部15b形成。
板状部15a是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径尺寸相适合的外径尺寸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板构件,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相配合的外周面。另外,在板状部15a中固定配置有上述照明基板19f及光学单元7。具体地讲,板状部15a的外径尺寸设计得比光学圆顶罩2c的内径尺寸小一些,在板状部15a的外周面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该板状部15a滑动自由地配合在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在板状部15a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配合的情况下,在板状部15a的与光学圆顶罩2c相面对的面上固定配置照明基板19f。另外,板状部15a在其大致面中心部具有与形成于照明基板19f上的开口部相连通的通孔,将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插入固定(例如配合固定)在该通孔中。另外,插入固定于该板状部15a的通孔中的透镜框7d如上所述地以贯穿入照明基板19f的开口部中的形态使其上端部及胴部突出于照明基板19f侧。该板状部15a使发光元件6a~6d的各上端部位于比透镜框7d的上端部低的位置地将透镜框7d与发光元件6a~6d的位置关系固定。
突起部15b自上述板状部15a突起,卡定于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从而将板状部15a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上。具体地讲,突起部15b与板状部15a一体形成,自固定设置有照明基板19f的板状部15a的面的背面突起。该突起部15b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径尺寸相适合的外径尺寸(即,与板状部15a相同的外径尺寸)的筒状构造,在该筒状构造的外周面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另外,突起部15b在该筒状构造的开口端部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相卡合的凸缘部。具有这样的构造的突起部15b与上述板状部15a一同滑动自由地配合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且利用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将其凸缘部卡定在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由此,突起部15b将板状部15a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另外,该突起部15b的凸缘部的外径尺寸设计得比筒状胴部2a的内径尺寸小一些,在该突起部15b的凸缘部的外周面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
负载支承部16起到承受上述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反弹力)、并利用该弹性力将定位部14按压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的按压部的作用。具体地讲,负载支承部16是使其外缘部与形成在定位部14的突起部14b的内周侧的台阶部(后述的卡合部14c)相卡合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板构件,如上所述,在负载支承部16的与电池12a相面对的面上具有电源基板18a及接点弹簧13a。该负载支承部16承受随着上述接点弹簧13a的收缩而产生的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即,向将定位部14按压在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上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利用该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将突起部14b的凸缘部按压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在这种情况下,负载支承部16通过将突起部14b按压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来将与该突起部14b一体的板状部14a配合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
另外,如图1所示,在该负载支承部16上设有用于避免与安装于摄像基板19b上的电容器等电路零件接触的通孔。另外,在负载支承部16与突起部14b的内周侧台阶部相卡合的情况下,该负载支承部16及定位部14如图1所示地形成足够配置与透镜4b的脚部相抵接的状态的固体摄像元件5、固定在透镜框4d的下端部的状态的摄像基板19b的空间。
负载支承部17起到承受上述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反弹力)、并利用该弹性力将定位部15按压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的按压部的作用。具体地讲,负载支承部17具有外径尺寸比壳体2的筒状胴部2a的内径尺寸小一些的筒状构造部,是在该筒状构造部的一个开口端侧具有与上述电池12b相面对的板状部的构件。该负载支承部17在其外周面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适度的空隙。
该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起到在壳体2的内部形成规定空间的隔离件的作用,使其另一个开口端部卡合于定位部15的突起部15b的开口端部(凸缘部)。在这种情况下,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及定位部15如图1所示地形成足够配置安装有控制部10及磁性开关11a等电路零件的控制基板19c、安装有无线单元9a的无线基板19d、抵接于透镜7b脚部的状态的固体摄像元件8、固定在透镜7b下端部的状态的摄像基板19e。另外,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将该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支承在该形成的空间内部。即,具有该筒状构造部的负载支承部17如上所述地起到按压定位部15的按压部的作用,并且,也起到在壳体2的空间内部支承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的支承体的作用。
另一方面,负载支承部17的板状部一体地形成在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的一开口端侧,如图1所示,负载支承部17在与电池12b相面对的面上具有电源基板18b及接点弹簧13b。另外,负载支承部17的板状部具有用于防止与电容器等电路零件相接触的通孔,该电容器等电路零件安装在配置于由上述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形成的空间中的控制基板19c上。该负载支承部17的板状部承受随着上述接点弹簧13b的收缩而产生的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即,向将定位部15按压在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上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利用该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将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按压于定位部15的突起部15b的开口端部。
具有该筒状构造部及板状部的负载支承部17利用上述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将突起部15b的凸缘部按压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在这种情况下,负载支承部17通过将突起部15b按压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来将与该突起部15b一体的板状部15a配合固定在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
接着,对配置在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内部的一连串的电路板(具体地讲是照明基板19a、19f、摄像基板19b、19e、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进行说明。图5是例示将以折叠在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内部的形态配置的一连串的电路板展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另外,下面,将图5所图示的挠性基板或刚性基板的各基板面定义为表侧的基板面(基板表面),将该图示的基板表面的背面定义为背侧的基板面(基板背面)。
如图5所示,配置在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内部的一连串的电路板20通过电连接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a、作为刚性基板的控制基板19c和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b来实现,上述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a呈连接了照明基板19a和摄像基板19b的形态,上述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b呈连结了无线基板19d、摄像基板19e和照明基板19f的形态。
照明基板19a是形成有电路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挠性基板,该电路用于实现照明胶囊型内窥镜1的方向F侧的被摄体的照明功能。在照明基板19a的基板表面上安装有上述多个发光元件3a~3d,在由该发光元件3a~3d包围的照明基板19a的基板面中心部形成有用于插入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的开口部H1,该光学单元4具有呈脚部抵接于固体摄像元件5的状态的透镜4b。该照明基板19a通过自其外缘部延伸出的作为挠性基板部的伸出部A1与摄像基板19b电连接。
摄像基板19b是形成有电路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挠性基板,该电路用于实现拍摄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的摄像功能。在摄像基板19b的基板表面上倒装安装有上述固体摄像元件5,并且根据需要安装有电容器等电路零件。另外,如图5的虚线所例示,在摄像基板19b上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将来自方向F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反射光入射到该倒装安装的固体摄像元件5的受光面上。在此,图5中虽未特别图示,但如图1所示,在该摄像基板19b的基板背面固定有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的下端部,透镜框4d使透镜4b的脚部通过该摄像基板19b的开口部与固体摄像元件5的受光侧元件面相抵接。该摄像基板19b通过自其外缘部延伸出的作为挠性基板部的伸出部A2与控制基板19c电连接。
控制基板19c是形成有磁性开关11a等的电源系统及控制部10所需的电路的大致圆盘形状的刚性基板。在控制基板19c的基板表面安装有上述控制部10,并且根据需要安装有电容器等电路零件。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控制基板19c的基板背面安装有作为电源系统的电路零件的磁性开关11a、电容器11b、11c及电源IC11d。该控制基板19c通过自后述的无线基板19d的外缘部延伸出的作为挠性基板部的伸出部A3与无线基板19d电连接。另外,图5中虽未特别图示,但控制基板19c通过挠性基板等(未图示)与上述电源基板18a、18b电连接。
无线基板19d是形成有电路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挠性基板,该电路用于实现将方向F侧的体内图像和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依次无线发送到外部的无线通信功能。在无线基板19d的基板表面上安装有上述无线单元9a。另外,图5中虽未特别图示,但如图1、3所示,该无线基板19d与固定配置在照明基板19f的外缘部的天线9b电连接。该无线基板19d通过自其外缘部延伸出的作为挠性基板部的伸出部A4与摄像基板19e电连接。
摄像基板19e是形成有电路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挠性基板,该电路用于实现拍摄方向B侧的体内图像的摄像功能。在摄像基板19e的基板表面上倒装安装有上述固体摄像元件8,并且根据需要安装有电容器等电路零件。另外,如图5的虚线所例示,在摄像基板19e上形成有用于将来自方向B侧的被检体内部的反射光入射到该倒装安装的固体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的开口部。在此,图5中虽未特别图示,但如图1所示,在该摄像基板19e的基板背面上固定有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的下端部,该透镜框7d使透镜7b的脚部通过该摄像基板19e的开口部与固体摄像元件8的受光侧元件面相抵接。该摄像基板19e通过自其外缘部延伸出的作为挠性基板部的伸出部A5与控制基板19f电连接。
照明基板19f是形成有电路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挠性基板,该电路用于实现照明胶囊型内窥镜1的方向B侧的被摄体的照明功能。在照明基板19f的基板表面上安装有上述多个发光元件6a~6d,在由该发光元件6a~6d包围的照明基板19f的基板面中心部形成有用于供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插入的开口部H2,该光学单元7具有呈使脚部抵接于固体摄像元件8的状态的透镜7b。
在此,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a是具有上述照明基板19a及摄像基板19b的一体的挠性基板,其具有借助伸出部A1将摄像基板19b和照明基板19a连接起来的基板构造,该摄像基板19b自其外缘部延伸出用于与控制基板19c相连接的伸出部A2。另一方面,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b是具有上述无线基板19d、摄像基板19e及照明基板19f的一体的挠性基板,其具有借助伸出部A4将无线基板19d和摄像基板19e连接起来的基板构造和借助伸出部A5将该摄像基板19e和照明基板19f连接起来的基板构造;该无线基板19d自其外缘部延伸出用于与控制基板19c相连接的伸出部A3。于是,配置在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内部的一连串的电路板20通过借助伸出部A2、A3来连接该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a、20b和控制基板19c来实现。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制造方法。胶囊型内窥镜1通过如下来制造:制作图5所示的一连串的电路板20,将该制成的一连串的电路板20、定位部14、15、负载支承部16、17和电池12a、12b组合起来制作成功能单元,将该制成的功能单元配置在壳体2的内部。
详细地讲,首先,安装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a的照明基板19a及摄像基板19b所需的零件,安装控制基板19c所需的零件,安装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b的无线基板19d、摄像基板19e及照明基板19f所需的零件。在这种情况下,在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a中,在照明基板19a的基板表面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3a~3d,在摄像基板19b的基板表面安装有固体摄像元件5和电容器等电路零件,在摄像基板19b的基板背面以使固体摄像元件5与透镜4b的脚部相抵接的形态安装有光学单元4。另外,在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b中,在照明基板19f的基板表面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6a~6d和天线9b,在摄像基板19e的基板表面安装有固体摄像元件8和电容器等电路零件,在摄像基板19e的基板背面以使固体摄像元件8与透镜7b的脚部相抵接的形态安装有光学单元7。另一方面,在控制基板19c的基板表面安装有控制部10和电容器等电路零件,在控制基板19c的基板背面安装有磁性开关11a等电源系统的电路零件。通过连接该一连串的挠性基板20a、20b和控制基板19c来制作一连串的电路板20。
在此,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相对于上述定位部14为独立的个体,在如图1所示地配合固定于定位部14(具体地讲是板状部14a)的通孔中之前,安装于摄像基板19b的基板背面。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向该摄像基板19b与透镜框4d的下端部之间的空隙涂敷粘接剂所需的作业空间,从而能够利用该粘接剂容易地将透镜框4d固定于摄像基板19b。对于这一点,安装于摄像基板19e的基板背面的透镜框7d也同样。
接着,通过将如上所述地制成的一连串的电路板20、定位部14、15、负载支承部16、17和电池12a、12b组合来制作胶囊型内窥镜1的功能单元。该功能单元是除去图1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1中的壳体2之外的构件(即,配置在壳体2内部的内装物)。该作为内装物的功能单元的外径尺寸小于壳体2中的筒状胴部2a的内径尺寸,因此,该功能单元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向图1所示的方向F及方向B的移动)不被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所阻碍。另外,该功能单元的外径尺寸由上述定位部14、15的凸缘部的外径尺寸及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的外径尺寸来规定。
在该功能单元中,安装于摄像基板19b上的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配合固定于形成在定位部14的板状部14a上的通孔中。在该板状部14a的一个面(与光学圆顶罩2b相面对的面)上,作为接合构件而涂敷或粘贴有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照明基板19a以将透镜框4d贯穿入开口部H 1中的形态利用粘合构件固定于板状部14a上。在这样地安装有照明基板19a及摄像基板19b等的定位部14的突起部14b上卡合有负载支承部16的外缘部。在这种情况下,负载支承部16以将电源基板18a及接点弹簧13a配置在该摄像基板19b的与固体摄像元件5相面对的面的背面的形态安装于突起部14b上。
另一方面,安装于摄像基板19e上的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配合固定于形成在定位部15的板状部15a上的通孔中。在该板状部15a的一个面(与光学圆顶罩2c相面对的面)上,作为接合构件而涂敷或粘贴有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照明基板19f以将透镜框7d贯穿入开口部H2中的形态利用粘合构件固定于板状部15a上。在这样地安装有照明基板19f及摄像基板19e等的定位部15的突起部15b上卡合有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负载支承部17以将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配置在由该筒状构造部形成的空间内、并使电源基板18b及接点弹簧13b能分别与上述负载支承部16的电源基板18a及接点弹簧13a相面对的形态安装于突起部15b上。
在此,负载支承部17确保壳体2的内部的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等的配置空间,并且,支承该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因此,即使不像以往的胶囊型内窥镜那样地向壳体内部填充粘接剂等填充剂,也能够利用该负载支承部17确保控制基板19c与无线基板19d的基板间隔。另外,该负载支承部17通过将其端部抵接配合于定位部15的凸缘部,能够保持胶囊型内窥镜1的功能单元的组装形状使其不沿壳体2的径向错位。因而,在本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制造方法中,能够省略为了确保电路板的间隔而向壳体2的内部填充填充剂的工序,由此,能够简化胶囊型内窥镜1的制造工序,并且,能够促进胶囊型内窥镜1的轻量化。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地使电源基板18b及接点弹簧13b分别与电源基板18a及接点弹簧13a相面对的负载支承部16、17之间配置有电池12a、12b。在这种情况下,电池12a、12b以相互的+极与-极相接触的形态被定位部14的突起部14b和负载支承部17的端部把持。该电池12a、12b使接点弹簧13a、13b收缩,并且隔着接点弹簧13a、13b与电源基板18a、18b电连接。
像以上那样地制作胶囊型内窥镜1的功能单元。另外,组装入该功能单元的一连串的电路板20以规定的形态折叠。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照明基板19a的基板背面与摄像基板19b的基板背面隔着定位部14的板状部14a相面对,摄像基板19b的基板表面与控制基板19c的基板表面隔着负载支承部16、17及电池12a、12b等相面对。另外,控制基板19c的基板背面与无线基板19d的基板背面相面对,无线基板19d的基板表面与摄像基板19e的基板表面相面对,摄像基板19e的基板背面与照明基板19f的基板背面隔着定位部15的板状部15a相面对。另外,伸出部A1贯穿入形成在定位部14上的切口部(未图示)中,伸出部A2贯穿入形成在定位部14的突起部14b及负载支承部17上的各切口部(未图示)中。伸出部A3贯穿入形成在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上的切口部(未图示)中,伸出部A4贯穿入形成在负载支承部17的开口端部及定位部15的突起部15b上的各切口部(未图示)中,伸出部A5贯穿入形成在定位部15上的切口部(未图示)中。
之后,将上述功能单元配置在胶囊型的壳体2的内部。即,将上述功能单元插入到筒状胴部2a的内部,在收容该功能单元的筒状胴部2a的两侧开口端部安装光学圆顶罩2b、2c。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圆顶罩2b、2c如图1所示地配合于筒状胴部2a的两侧开口端附近的各内周面,通过该筒状胴部2a的各内周面的凸部与光学圆顶罩2b、2c的各外周面的凹部的卡合及粘接剂等来固定。由此,做成图1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1。
在此,该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的液密状态通过向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2b、2c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粘接剂来实现。另外,由该筒状胴部2a的凸部与光学圆顶罩2b、2c的凹部的卡定而产生的筒状胴部2a与光学圆顶罩2b、2c的保持力是与用于分别将定位部14、15按压于光学圆顶罩2b、2c的接点弹簧13a、13b的弹性力相斥的力,该力大于该接点弹簧13a、13b的弹性力。因此,光学圆顶罩2b、2c因该接点弹簧13a、13b的弹性力而不会脱离筒状胴部2a。另外,填充在该筒状胴部2a与光学圆顶罩2b、2c之间的间隙中的粘接剂用于辅助(进一步牢固)该筒状胴部2a与光学圆顶罩2b、2c之间的保持力,可靠地固定该筒状胴部2a和光学圆顶罩2b、2c。
接着,说明定位部14对发光元件3a~3d及光学单元4的定位作用和定位部15对发光元件6a~6d及光学单元7的定位作用。图6是用于说明发光元件及光学单元相对于光学圆顶罩的定位作用的示意图。图7是例示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及负载支承部16相对于定位部14的凸缘部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在如图1所示地分别将光学圆顶罩2b、2c配合固定于筒状胴部2a的两侧开口端部的情况下,该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与形成在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上的台阶部和突起部14b的外周侧台阶部(即凸缘部)相卡合,该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与形成在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上的台阶部和突起部15b的外周侧台阶部(即凸缘部)相卡合。在这种情况下,接点弹簧13a自负载支承部16侧及电池12a侧被压缩而收缩,可靠地确保该电池12a与电源基板18a之间的接点且生成弹性力。同样,接点弹簧13b自负载支承部17侧及电池12b侧被压缩而收缩,可靠地确保该电池12b与电源基板18b之间的接点且生成弹性力。
在此,接点弹簧13a是生成用于将定位部14按压于光学圆顶罩2b的作用力的弹性构件的一例子,接点弹簧13b是生成用于将定位部15按压于光学圆顶罩2c的作用力的弹性构件的一例子。该接点弹簧13a、13b的作用力(即弹性力)是朝向各固体摄像元件5、8向互相相反的方向作用的力,该力小于上述筒状胴部2a与光学圆顶罩2b、2c之间的保持力。另外,接点弹簧13a、13b利用弹性力推动负载支承部16、17的距离(即,接点弹簧13a、13b的伸缩距离)大于胶囊型内窥镜1的功能单元在该接点弹簧13a、13b的作用力所作用的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具体地讲是定位部14、15及负载支承部16、17等的尺寸偏差)。
这样地生成弹性力的接点弹簧13a如图6所示地对负载支承部16施加该生成的弹性力。负载支承部16承受该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在此,负载支承部16的外缘部如图6、7所示地与形成在定位部14的突起部14b的内周侧的台阶部、即卡合部14c相卡合。该负载支承部16利用上述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向将突起部14b按压于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的方向(图7所示的粗线箭头的方向)按压突起部14b。
在此,在定位部14的外周面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适度的空隙,而且,在定位部14的外周面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适度的空隙。另外,这里所说的适度的空隙是筒状胴部2a或光学圆顶罩2b与定位部14之间能自由滑动的程度的很小的空隙,不会将光学圆顶罩2b与定位部14的相对位置偏差增大到在拍摄时引起光斑的程度。由于该定位部14相对于筒状胴部2a及光学圆顶罩2b的各内周面能自由滑动,因此,能减轻由筒状胴部2a或光学圆顶罩2b与定位部14之间的摩擦等引起的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损失。另外,利用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推动负载支承部16的距离大于胶囊型内窥镜1的功能单元在该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所作用的方向(例如中心轴线CL的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因此,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通过负载支承部16被可靠地传递到定位部14。因而,负载支承部16能够利用该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容易且可靠地将定位部14的突起部14b按压在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利用该负载支承部16的作用,突起部14b以将形成在其外周侧的台阶部、即凸缘部14d按压在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的形态被固定。
与该突起部14b一体的板状部14a利用上述负载支承部16的作用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即,定位部14通过板状部14a与光学圆顶罩2b的配合来固定其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在径向(与中心轴线CL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并且,利用通过上述负载支承部16传递的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负载支承部16的按压力)来固定其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在中心轴线CL方向(壳体2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上述板状部14a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径尺寸相适合地设计的外径尺寸。该定位部14决定发光元件3a~3d及光学单元4等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的各相对位置。
具体地讲,如图6所示,定位部14以光学单元4的光轴与中心轴线CL大致重合的方式固定其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在径向上的相对位置,以将照明基板19a固定配置在距光学圆顶罩2b的顶部TP1距离D1的位置的方式,固定其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在中心轴线CL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该定位部14将该照明基板19a的发光元件3a~3d、光学单元4和光学圆顶罩2b的位置关系固定,高精度地决定发光元件3a~3d及光学单元4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
在此,定位部14与通过冲裁加工等形成的刚性基板不同,其外形构造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因此,与刚性基板的外径公差(例如±0.1mm)相比能够降低外径公差(例如降低为±0.05mm以下)。另外,能利用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b的定位部14的外形构造,例如是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径尺寸相适合地设计的外径尺寸的板状部14a的外周构造、能与光学圆顶罩2b的开口端部相卡合的突起部14b的凸缘构造等。因而,定位部14通过如上所述地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b,能够抑制光学圆顶罩2b、发光元件3a~3d和光学单元4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偏差,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将发光元件3a~3d及光学单元4分别固定配置在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结果,能够防止由于来自发光元件3a~3d的照明光被光学圆顶罩2b反射而入射到光学单元4的透镜4a、4b而产生的光斑。
另外,定位部14能够与上述发光元件3a~3d及光学单元4同样地,高精度地决定固体摄像元件5及摄像基板19b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结果,能够将配置该固体摄像元件5及摄像基板19b所需的空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促进壳体2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地生成了弹性力的接点弹簧13b如图6所示地对负载支承部17施加该生成的弹性力。负载支承部17承受该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在此,负载支承部17的筒状构造部如图6所示地与定位部15的突起部15b的开口端部相卡合。该负载支承部17利用上述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将突起部15b的凸缘部按压在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
在此,在定位部15的外周面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适度的空隙,并且在定位部15的外周面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适度的空隙。另外,这里所说的适度的空隙是筒状胴部2a或光学圆顶罩2c与定位部15之间能自由滑动的程度的很小的空隙,不会将光学圆顶罩2c与定位部15的相对位置偏差增大到在拍摄时引起光斑的程度。由于该定位部15相对于筒状胴部2a及光学圆顶罩2c的各内周面能自由滑动,因此,能减轻由筒状胴部2a或光学圆顶罩2c与定位部15之间的摩擦等引起的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损失。另外,利用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推动负载支承部17的距离大于胶囊型内窥镜1的功能单元在该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所作用的方向(例如中心轴线CL的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因此,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通过负载支承部17被可靠地传递到定位部15。因而,负载支承部17能够利用该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容易且可靠地将定位部15的突起部15b按压在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利用该负载支承部17的作用,突起部15b以将形成在其外周侧的台阶部、即凸缘部按压在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的形态被固定。
与该突起部15b一体的板状部15a利用上述负载支承部17的作用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即,定位部15通过板状部15a与光学圆顶罩2c的配合来固定其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在径向上的相对位置,并且利用通过上述负载支承部17传递的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负载支承部17的按压力)来固定其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在中心轴线CL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上述板状部15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径尺寸相适合地设计的外径尺寸。该定位部15决定发光元件6a~6d及光学单元7等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的各相对位置。
具体地讲,如图6所示,定位部15以光学单元7的光轴与中心轴线CL大致重合的方式固定其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在径向上的相对位置,以将照明基板19f固定配置在距光学圆顶罩2c的顶部TP2为距离D2的位置的方式,固定其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在中心轴线CL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该定位部15将该照明基板19f的发光元件6a~6d、光学单元7和光学圆顶罩2c的位置关系固定,高精度地决定发光元件6a~6d及光学单元7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
在此,定位部15与上述定位部14大致同样地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外形构造,因此,与刚性基板的外径公差(例如±0.1mm)相比能够降低外径公差(例如降低为±0.05mm以下)。另外,能利用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c的定位部15的外形构造,例如是具有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径尺寸相适合地设计的外径尺寸的板状部15a的外周构造、能与光学圆顶罩2c的开口端部相卡合的突起部15b的凸缘构造等。因而,定位部15通过如上所述地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c,能够抑制光学圆顶罩2c、发光元件6a~6d和光学单元7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偏差,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将发光元件6a~6d及光学单元7分别固定配置在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结果,能够防止由于来自发光元件6a~6d的照明光被光学圆顶罩2c反射而入射到光学单元7的透镜7a、7b而产生的光斑。
另外,定位部15能够与上述发光元件6a~6d及光学单元7同样地,高精度地决定固体摄像元件8及摄像基板19e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结果,能够将配置该固体摄像元件8及摄像基板19e所需的空间抑制在所需的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促进壳体2的小型化。并且,该定位部15能够高精度地决定天线9b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的适当的相对位置。结果,能够将在照明基板19f上配置该天线9b所需的空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壳体2的小型化。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构成为,将安装有隔着该光学圆顶罩照明被检体内部的发光元件的照明基板、使该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光学单元固定配置在具有可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的外形构造的定位部,将固定配置有该照明基板及光学单元的定位部的外周面配合固定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例如利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从而决定照明基板的发光元件及光学单元相对于该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该光学圆顶罩、照明基板的发光元件和光学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偏差,结果,能够高精度地决定照明基板的发光元件(即,照明被检体内部的照明部)及光学单元相对于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能够高精度地将照明部及光学单元固定配置在相对于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相对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由于自该照明部发出的光被光学圆顶罩反射而入射到光学单元的透镜而产生的光斑。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中,由于采用挠性基板作为照明基板、摄像基板及无线基板等的电路板,因此,与采用刚性基板作为该电路板的以往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相比,能够促进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能够谋求降低基板成本。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与上述照明部及光学单元的情况同样地,利用定位部固定光学圆顶罩、摄像部和摄像基板的各相对位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决定摄像部及摄像基板相对于该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结果,能够将配置该摄像部及摄像基板所需的壳体内部的空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促进壳体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利用该定位部固定光学圆顶罩与摄像基板上的天线的相对位置。另外,在以往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中作为闲置空间的照明基板的外缘部(例如发光元件的外侧)配置天线。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决定照明基板上的天线相对于该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相对位置,并且,能够将在以往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中作为闲置空间的空间有效地用作天线的配置空间。结果,能够在由光学圆顶罩和照明基板包围的空间内配置天线,并且,能够将在照明基板上配置该天线所需的光学圆顶罩内的空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壳体的小型化。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中,在壳体内部配置隔离件(上述负载支承部17),利用该隔离件确保电路板(例如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的配置空间,并且,将电路板支承于该隔离件,由此,确保了各电路板的间隔。因此,即使不像以往的胶囊型医疗装置那样地向壳体内部填充粘接剂等填充剂,也能够利用支承该电路板的隔离件确保各电路板的间隔,结果,能够省略向壳体内部填充填充剂的工序而简化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工序,并且,能够促进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轻量化。
另外,由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壳体的筒状胴部与光学圆顶罩的保持力大于将定位部按压于光学圆顶罩的弹性构件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利用该弹性构件的作用力来防止光学圆顶罩相对于筒状胴部脱离或松动。
变形例1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变形例1。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中,定位部14、15与光学单元4、7的各透镜框4d、7d为独立的个体,但在该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胶囊型内窥镜中,将定位部与光学单元的透镜框一体化。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变形例1的胶囊型内窥镜21替代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定位部14、15而具有一体地包括光学单元的透镜框的定位部24、25。其他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定位部24由突起部14b和将上述板状部14a与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一体化而成的板状部24a形成,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定位部14同样的定位功能。该定位部24的板状部24a除一体地具有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之外,与上述定位部14的板状部14a同样。即,板状部24a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为,一体地具有形成为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径尺寸相适合地设计的外径尺寸(在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与板状部24a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的程度的外径尺寸)的外周构造、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该板状部24a与上述板状部14a同样地,能够利用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b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由该板状部24a及突起部14b形成的定位部24与上述定位部14的情况同样地,能够高精度地将固定配置于板状部24a上的照明基板19a的发光元件3a~3d、由一体化的透镜框4d所把持的透镜4a、4b固定配置在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b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
定位部25由突起部15b和将上述板状部15a与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一体化而成的板状部25a形成,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定位部15同样的定位功能。该定位部25的板状部25a除一体地具有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之外,与上述定位部15的板状部15a同样。即,板状部25a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为,一体地具有形成为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径尺寸相适合地设计的外径尺寸(在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与板状部25a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的程度的外径尺寸)的外周构造、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该板状部25a与上述板状部15a同样地,能够利用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配合固定于光学圆顶罩2c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由该板状部25a及突起部15b形成的定位部25与上述定位部15的情况同样地,能够高精度地将固定配置于板状部25a上的照明基板19f的发光元件6a~6d、由一体化的透镜框7d所把持的透镜7a、7b固定配置在相对于光学圆顶罩2c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将定位部的板状部和光学单元的透镜框一体化,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因此,能够实现享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构成壳体内部的功能单元的零件件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结果,能够促进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工序的简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变形例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变形例2。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中,通过将形成于定位部的突起部上的凸缘部与光学圆顶罩的开口端部卡合来将定位部配合固定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而在该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胶囊型内窥镜中,通过将形成为板状的定位部的外缘部与形成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周侧的台阶部卡合来将板状的定位部配合固定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变形例2的胶囊型内窥镜31替代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而具有壳体32,替代定位部14、15而具有定位部34、35,替代负载支承部16而具有负载支承部36。其他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壳体32是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同样的外形构造(胶囊形状、外径尺寸等)的胶囊型壳体,其通过在上述筒状胴部2a的两侧开口端部替代光学圆顶罩2b、2c而安装光学圆顶罩32b、32c来实现。光学圆顶罩32b、32c除在其内周侧具有用于分别配合固定后述的板状的定位部34、35的台阶部之外,是与上述光学圆顶罩2b、2c同样的圆顶状构件。
详细地讲,如图9所示,光学圆顶罩32b具有供板状的定位部34的外周面配合的第1内周面、形成比该第1内周面小的内径尺寸的第2内周面,在内周侧的规定位置具有用于连接该第1内周面和第2内周面的台阶部。该光学圆顶罩32b通过将定位部34的外缘部卡定于该台阶部而将定位部34配合固定在内周面的规定位置。与此相同,光学圆顶罩32c具有供板状的定位部35的外周面配合的第1内周面、形成比该第1内周面小的内径尺寸的第2内周面,在内周侧的规定位置具有用于连接该第1内周面和第2内周面的台阶部。该光学圆顶罩32c通过将定位部35的外缘部卡定于该台阶部而将定位部35配合固定在内周面的规定位置。
定位部34是具有与光学圆顶罩32b的形成第1内周面的内径尺寸相适合地设计的外径尺寸(在光学圆顶罩32b的内周面与定位部34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的程度的外径尺寸)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板状构件,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定位部14同样地固定配置有照明基板19a及光学单元4。该定位部34具有能自由滑动地与光学圆顶罩32b的第1内周面相配合的外周面,通过配合固定于该光学圆顶罩32b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与上述定位部14同样地决定发光元件3a~3d、光学单元4、固体摄像元件5及摄像基板19b相对于光学圆顶罩32b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该板状的定位部34的外缘部利用后述的负载支承部36的作用卡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32b的台阶部。另外,固定配置在该定位部34的面上的照明基板19a的外缘部也可以夹入在该光学圆顶罩32b的台阶部与定位部34的外缘部之间。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照明基板19a相对于定位部34脱离或松动等。
定位部35是具有与光学圆顶罩32c的形成第1内周面的内径尺寸相配合地设计的外径尺寸(在光学圆顶罩32c的内周面与定位部35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适度的空隙的程度的外径尺寸)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板状构件,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定位部15同样地固定配置有照明基板19f及光学单元7。该定位部35具有能自由滑动地与光学圆顶罩32c的第1内周面相配合的外周面,通过配合固定于该光学圆顶罩32c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与上述定位部15同样地决定发光元件6a~6d、光学单元7、固体摄像元件8、摄像基板19e及照明基板19f上的天线9b相对于光学圆顶罩32c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该板状的定位部35的外缘部利用承受上述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的负载支承部17的作用卡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32c的台阶部。另外,固定配置在该定位部35的面上的照明基板19f的外缘部也可以夹入在该光学圆顶罩32c的台阶部与定位部35的外缘部之间。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照明基板19f相对于定位部35脱离或松动等。
负载支承部36在与电池12a相面对的面上具有固定配置上述电缘基板18a及接点弹簧13a的板状部,在该板状部的外缘部具有用于支承电池12a的支承部和用于按压定位部34的按压部。负载支承部36的外径尺寸设计得比筒状胴部2a及光学圆顶罩32b的各内径尺寸小一些,在负载支承部36的外周面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适度的空隙,并且在负载支承部36的外周面与光学圆顶罩32b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适度的空隙。该负载支承部36与负载支承部17协作地把持电池12a、12b,并且承受接点弹簧13a的弹性力,利用该弹性力向接近定位部34的方向(图9所示的方向F)滑动而将定位部34按压固定于光学圆顶罩32b的台阶部。另外,在该负载支承部36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负载支承部16同样地形成有用于避免与摄像基板19b上的电容器等电路零件相接触的通孔。
另外,该变形例2的胶囊型内窥镜31的负载支承部17如图9所示地将其开口端部顶靠于板状的定位部35,利用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向接近定位部35的方向(图9所示的方向B)滑动而将定位部35按压固定于光学圆顶罩32c的台阶部。该负载支承部17的其他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情况相同。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在具有台阶部的光学圆顶罩的内周侧配合固定配置有照明基板及光学圆顶罩的板状的定位部,上述台阶部连接可配合板状的定位部(即板状部)的外周面的第1内周面和形成为比该第1内周面小的内径尺寸的第2内周面,通过卡定该光学圆顶罩的台阶部和定位部的外缘部,将定位部配合固定在该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的规定位置,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因此,能够实现享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够容易地设计该定位部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结果,能够促进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由于能够将照明基板夹入在互相卡定的定位部的外缘部与光学圆顶罩的台阶部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照明基板相对于定位部脱离或松动等,由此,能够可靠地将照明基板固定配置在定位部的与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内窥镜中,在安装于筒状胴部上的光学圆顶罩的规定位置还形成有用于视觉识别光学圆顶罩是否相对于筒状胴部松动的标记。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内窥镜41替代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而具有壳体42。该壳体42替代上述光学圆顶罩2b、2c而具有形成有标记M1、M2的光学圆顶罩42b、42c。其他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壳体42是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同样的外形构造(胶囊形状、外径尺寸等)的胶囊型壳体,其通过在上述筒状胴部2a的两侧开口端部替代光学圆顶罩2b、2c而安装光学圆顶罩42b、42c来实现。在光学圆顶罩42b、42c中分别形成有可从外部视觉识别的形态的标记M1、M2。另外,光学圆顶罩42b、42c除形成有该标记M1、M2之外,是与上述光学圆顶罩2b、2c同样的圆顶状构件。
标记M1、M2用于视觉识别光学圆顶罩42b、42c是否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标记M1是可从外部视觉识别的形态(例如筋状或被着色为规定颜色的状态)的标记,形成在光学圆顶罩42b的周向的整周上。具体地讲,标记M1是在将光学圆顶罩42b正常地安装(配合)在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上时未被筒状胴部2a覆盖的光学圆顶罩42b的部分(例如可从外部视觉识别的光学圆顶罩42b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等),形成在固体摄像元件5的拍摄视场外。在将光学圆顶罩42b正常地安装在筒状胴部2a上时,该标记M1例如图10所示地位于与壳体42内部的发光元件的上端部相同的高度。另外,这样地使上端部对准标记M1的位置的发光元件是上述发光元件3a~3d中的至少一个。
标记M2是可从外部视觉识别的形态(例如筋状或被着色为规定颜色的状态)的标记,形成在光学圆顶罩42c的周向的整周上。具体地讲,标记M2是在将光学圆顶罩42c正常地安装(配合)在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上时未被筒状胴部2a覆盖的光学圆顶罩42c的部分(例如可从外部视觉识别的光学圆顶罩42c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等),形成在固体摄像元件8的拍摄视场外。在将光学圆顶罩42c正常地安装在筒状胴部2a上时,该标记M2例如图10所示地位于与壳体42内部的发光元件的上端部相同的高度。另外,这样地使上端部对准标记M2的位置的发光元件是上述发光元件6a~6d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光学圆顶罩42b、42c在正常地安装于筒状胴部2a上的情况下,成为使该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的凸部与光学圆顶罩42b、42c的外周面的凹部卡合、且使筒状胴部2a的台阶部与光学圆顶罩42b、42c的开口端部相抵接的状态。即,在光学圆顶罩42b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的情况下,成为该光学圆顶罩42b的外周面的凹部自该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的凸部脱离、且该光学圆顶罩42b的开口端部自筒状胴部2a的台阶部分开的状态。同样,在光学圆顶罩42c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的情况下,成为该光学圆顶罩42c的外周面的凹部自该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的凸部脱离、且该光学圆顶罩42c的开口端部自筒状胴部2a的台阶部分开的状态。
在此,在如图11所示地从胶囊型内窥镜41的侧面方向(即,筒状胴部2a的径向)视觉识别标记M1的情况下,若该标记M1与发光元件3a、3c的上端部大致对齐,则光学圆顶罩42b呈未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而是正常地安装于筒状胴部2a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1的虚线所示,在该标记M1自发光元件3a、3c的上端部偏离的情况下,光学圆顶罩42b呈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的状态。通过这样地视觉识别标记M1相对于胶囊型内窥镜41的内装物(例如发光元件3a、3c的上端部)的位置,能够容易地确认光学圆顶罩42b是否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
与此同时,在从筒状胴部2a的径向视觉识别标记M2的情况下,若该标记M2与发光元件6a、6c的上端部大致对齐,则在光学圆顶罩42c呈未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而是正常地安装于筒状胴部2a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该标记M2自发光元件6a、6c的上端部偏离的情况下,光学圆顶罩42c呈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的状态。通过这样地视觉识别标记M2相对于胶囊型内窥镜41的内装物(例如发光元件6a、6c的上端部)的位置,能够容易地确认光学圆顶罩42c是否相对于筒状胴部2a松动。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在光学圆顶罩中形成有将光学圆顶罩与筒状胴部组合而形成胶囊型壳体时可从外部视觉识别的形态的标记,在将光学圆顶罩正常地安装在筒状胴部上时,标记与壳体内部的规定位置大致对齐,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因此,享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通过视觉识别标记相对于壳体内部的规定位置的相对位置,能够容易地确认光学圆顶罩是否相对于筒状胴部松动,结果,能够防止光学圆顶罩相对于筒状胴部松动及脱离,从而能够防止由光学圆顶罩的错位导致产生光斑。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中,在与筒状胴部的内周面配合的光学圆顶罩的外周面还配置有O形密封圈,利用该O形密封圈确保壳体的液密状态。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剖视示意图。图13是例示配置有O形密封圈的光学圆顶罩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2、13所示,该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51替代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而具有壳体52。该壳体52替代上述光学圆顶罩2b、2c而在其外周面具有配置有O形密封圈53a、53b的光学圆顶罩52b、52c。其他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壳体52是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同样的外形构造(胶囊形状、外径尺寸等)的胶囊型壳体,其通过在上述筒状胴部2a的两侧开口端部替代光学圆顶罩2b、2c而安装光学圆顶罩52b、52c来实现。在光学圆顶罩52b、52c的外周面上的、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的凸部相卡合的光学圆顶罩52b、52c的凹部附近分别配置有O形密封圈53a、53b。该光学圆顶罩52b、52c在其外周面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之间插入O形密封圈53a、53b而安装于筒状胴部2a上。另外,光学圆顶罩52b、52c除涉及该O形密封圈53a、53b之外,是与上述光学圆顶罩2b、2c同样的圆顶罩构件。
O形密封圈53a、53b用于插入到筒状胴部2a的外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b、52c的外周面之间来确保壳体52的液密状态。O形密封圈53a配置在将光学圆顶罩52b安装于筒状胴部2a上时被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所覆盖的光学圆顶罩52b的外周面上。在使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的凸部与光学圆顶罩52b的外周面的凹部卡合而将光学圆顶罩52b安装于筒状胴部2a上时,该O形密封圈53a在筒状胴部2a的周向的整周上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封闭该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b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结果,O形密封圈53a辅助该筒状胴部2a与光学圆顶罩52b的保持力,并且,防止液体隔着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b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壳体52的内部。
O形密封圈53b配置在将光学圆顶罩52c安装于筒状胴部2a上时被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所覆盖的光学圆顶罩52c的外周面上。在使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的凸部与光学圆顶罩52c的外周面的凹部卡合而将光学圆顶罩52c安装于筒状胴部2a上时,该O形密封圈53b在筒状胴部2a的周向的整周上与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封闭该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c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结果,O形密封圈53b辅助该筒状胴部2a与光学圆顶罩52c的保持力,并且,防止液体隔着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c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壳体52的内部。
通过使用该O形密封圈53a、53b分别封闭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b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及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c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来确保由筒状胴部2a和光学圆顶罩52b、52c构成的壳体52的液密状态。
在此,在光学圆顶罩中未配置该O形密封圈的以往的胶囊型内窥镜中,在筒状胴部安装光学圆顶罩而形成胶囊型壳体时,向该筒状胴部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的外周面之间填充粘接剂,由此,固定筒状胴部和光学圆顶罩,并且封闭筒状胴部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来确保壳体的液密状态。但是,在向该筒状胴部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的外周面之间填充(涂敷)粘接剂的作业中要求熟练,由于该粘接剂的涂敷量的微妙变化会使壳体的液密状态产生差异。即,若不在该筒状胴部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的外周面之间涂敷适量的粘接剂,则难以确保壳体的液密状态。
相对于此,该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51构成为,如上所述地在光学圆顶罩52b、52c的外周面分别配置O形密封圈53a、53b,在将光学圆顶罩52b、52c安装于筒状胴部2a上时,利用O形密封圈53a、53b来封闭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b、52c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不需要向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52b、52c的外周面之间涂敷粘接剂等填充剂,通过将该光学圆顶罩52b、52c安装在筒状胴部2a的开口部,能够容易地实现确保了液密状态的壳体52。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在光学圆顶罩上配置O形密封圈、在筒状胴部安装光学圆顶罩而形成胶囊型壳体时,使筒状胴部的内周面在该筒状胴部的周向的整周上与O形密封圈接触而封闭该筒状胴部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因此,享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即使不向筒状胴部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的外周面之间涂敷填充剂,通过在筒状胴部的开口部安装光学圆顶罩,也能够容易地确保壳体的液密状态。
另外,能够省略向筒状胴部的内周面与光学圆顶罩的外周面之间涂敷填充剂的作业,结果,能够简化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工序,并且,能够促进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轻量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及变形例1、2中,在定位部的与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作为接合构件而涂敷或粘贴粘接剂或双面胶带,利用该接合构件将照明基板固定在该定位部的面上,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涂敷在插入固定于定位部的通孔中的透镜框与照明基板的边界部的粘接剂将照明基板固定在定位部,也可以将照明基板卡挂固定在定位部,也可以利用与插入固定于定位部的通孔中的透镜框螺纹连接的按压构件将照明基板按压固定在定位部。
具体地讲,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也可以在通过形成在定位部14的板状部14a的通孔突出到光学圆顶罩2b侧的透镜框4d的下摆部涂敷粘接剂71,利用该粘接剂71将照明基板19a固定于板状部14a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粘接剂71露出于照明基板19a上,因此,能够使用UV固化型的粘接剂作为该粘接剂71。结果,与利用板状部14a的面上的接合构件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将照明基板19a固定于板状部14a上。
另外,如图15所示,也可以在板状部14a的与光学圆顶罩2b相面对的面上(期望为板状部14a的外缘部)设置卡挂固定照明基板19a的1个以上钩部72,利用采用该1个以上钩部72进行的卡挂固定将照明基板19a固定于板状部14a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用接合构件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照明基板19a固定在定位部14。
并且,如图16所示,也可以在通过形成在定位部14的板状部14a上的通孔突出到光学圆顶罩2b侧的透镜框4d的下摆部附近形成螺纹接合部,利用通过将螺母状的按压部73螺纹安装在该透镜框4d的螺纹接合部而产生的按压力将照明基板19a按压固定于板状部14a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用接合构件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照明基板19a固定在定位部14上。
另外,采用该粘接剂71、钩部72或按压部73来固定照明基板的方法既能够应用于固定胶囊型内窥镜1的方向B侧的照明基板19f,也能够应用于固定上述实施方式2、3或变形例1、2的胶囊型内窥镜21、31、41、51的照明基板19a、19f。另外,在将照明基板固定于定位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利用上述粘接剂71进行的固定、利用钩部72进行的卡挂固定、利用按压部73进行的按压固定、利用定位部的面上的接合构件进行的固定及通过向光学圆顶罩与定位部的卡定部的夹入而进行的固定等适当地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3及变形例2中,定位部与光学单元的各透镜框为独立的个体,但并不限定于此,如上述变形例1所例示,可以使定位部34与光学单元4的透镜框4d一体化,也可以使定位部35与光学单元7的透镜框7d一体化。同样,在实施方式2、3中,可以使定位部14与透镜框4d一体化,也可以使定位部15与透镜框7d一体化。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及变形例1、2中,作为可导入到被检体内部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例示了具有摄像功能及无线通信功能的、获取作为体内信息的一例子的体内图像的胶囊型内窥镜,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计测生物体内的pH信息作为体内信息的胶囊型pH测量装置,也可以是具有向生物体内散布或注射药剂的功能的胶囊型药剂投放装置,也可以是提取生物体内的物质(体组织等)作为体内信息的胶囊型提取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及变形例1、2中,例示了具有2个固体摄像元件5、8的2眼型胶囊型内窥镜,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可以是具有3个以上固体摄像元件的复眼型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也可以是具有一个固体摄像元件的单眼型的胶囊型医疗装置。
具体地讲,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单眼型的胶囊型内窥镜61替代上述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1的壳体2而具有壳体62,不包括上述发光元件6a~6d、光学单元7、固体摄像元件8、摄像基板19e及照明基板19f。在该胶囊型内窥镜61中,无线基板19d是通过挠性基板与控制基板19c连接的刚性基板,壳体62在具有圆顶状底部的筒状胴部62a的开口部配合光学圆顶罩2b而形成,负载支承部17将其端部顶靠在形成于该筒状胴部62a底部附近的内周面上的台阶部62c,利用接点弹簧13b的弹性力来固定位置。该负载支承部17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大致同样地确保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的配置空间,并且,不使用粘接剂等填充剂而支承控制基板19c及无线基板19d来确保基板间隔。其他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该单眼型的胶囊型内窥镜61中,也能够享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及变形例1、2中,作为生成用于将定位部按压固定在光学圆顶罩的端部的作用力的弹性构件,例示了将电池与电源基板电连接的接点弹簧(上述接点弹簧13a、13b),但并不限定于此,该弹性构件也可以不是将电池与电源基板电连接的构件,而是借助负载支承部生成将定位部按压在光学圆顶罩的端部的作用力的专用弹簧。在这种情况下,该专用弹簧及接点弹簧13a、13b分别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不同部位。接点弹簧13a、13b与电池12a、12b一同配置于除负载支承部之外的支承体(电路板或电池箱等)等中,不会因该专用弹簧的作用力阻碍电池12a、12b与电源基板18a、18b的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及变形例1、2中,利用螺旋状的接点弹簧13a、13b生成用于将定位部按压固定在光学圆顶罩的端部的作用力,但并不限定于此,生成该作用力的弹性构件也可以是聚氨酯等具有很高的反弹力的弹性构件(除弹簧之外的弹性构件)。另外,生成该作用力的弹性构件的配置数量并不像上述接点弹簧13a、13b那样地限定为2个,也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另外,该接点弹簧13a、13b等弹性构件期望配置在胶囊型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上(上述中心轴线CL上),或者也可以分别配置在相对于该中心轴线对称的各位置。
另外,作为该弹性构件的一例子的弹簧可以像接点弹簧13a、13b所例示的那样地是螺旋弹簧,也可以是板簧等各种形状的弹簧。该螺旋弹簧的外形可以是圆筒形状,也可以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山形。在替代上述接点弹簧13a、13b而使用山形的接点弹簧的情况下,期望将该山形的接点弹簧的长边端部连接于电源基板,由此,能够将由该山形的接点弹簧生成的作用力稳定地传递到定位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使形成于光学圆顶罩上的标记与发光元件的上端部对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配置在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壳体内部的内装物(功能单元)中的、可从外部通过光学圆顶罩视觉识别的零件(例如发光元件、光学单元的透镜框、照明基板、定位部等)的上端部或下端部等的规定位置与光学圆顶罩的标记对齐。并且,在光学圆顶罩的周向的整周上形成标记,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光学圆顶罩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标记,也可以虚线或点状地形成标记。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及变形例1、2中,利用接点弹簧13a、13b所例示的弹性构件的作用力将定位部按压在光学圆顶罩的端部,由此,将定位部配合固定在光学圆顶罩的端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使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而将定位部压入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由此,将定位部配合固定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在这种情况下,将光学圆顶罩的内径尺寸和定位部的外形尺寸设计为在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与定位部的外周面之间几乎不产生空隙即可。
并且,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1~3及变形例1、2适当地组合而成。例如,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1或变形例1的胶囊型内窥镜1、21的光学圆顶罩2b、2c上形成标记M1、M2,也可以设置O形密封圈53a、53b,也可以将它们组合。同样,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胶囊型内窥镜31的光学圆顶罩32b、32c上形成标记M1、M2,也可以设置O形密封圈53a、53b,也可以将它们组合。另外,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内窥镜41的光学圆顶罩42b、42c上设计O形密封圈53a、53b,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51的光学圆顶罩52b、52c上形成标记M1、M2。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及变形例1、2中,通过负载支承部将接点弹簧13a、13b所例示的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传递到定位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使用负载支承部而将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直接传递到定位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在光学圆顶罩52b、52c的外周面上配置有O形密封圈53a、53b,但并不限定于此,该O形密封圈53a、53b也可以配置在筒状胴部2a的内周面、即其与光学圆顶罩52b、52c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可用于导入到被检体内部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特别适合能够抑制胶囊型壳体的光学圆顶罩、照明部和光学单元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偏差、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决定照明部及光学单元相对于该光学圆顶罩的适当的各相对位置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Claims (30)

1.一种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包括:
光学圆顶罩,其构成能导入到被检体内部的胶囊型壳体的一部分,且在光学上透明;
照明基板,其固定配置隔着上述光学圆顶罩照明上述被检体内部的照明部;
光学单元,其对被上述照明部照明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进行成像;
摄像部,其固定配置于上述光学单元内,用于拍摄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
定位部,其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配合固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而决定上述照明部及上述光学单元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
弹性构件,其生成对上述定位部向按压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方向施加的作用力;以及
负载支承部,其承受上述作用力而将该作用力传递到上述定位部;
上述定位部利用通过上述负载支承部传递来的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配合固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部包括:
板状部,其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具有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相配合的外周面;
突起部,其自上述板状部突起,卡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开口端部而将上述板状部固定在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部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是具有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相配合的外周面的板状部;
上述光学圆顶罩具有用于连接第1内周面和第2内周面的台阶部,该第1内周面与上述板状部的外周面相配合,该第2内周面形成比该第1内周面小的内径,将上述板状部的外缘部卡定在该台阶部,从而将上述板状部固定在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单元包括使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上述摄像部的受光面上的1个以上透镜、用于保持上述1个以上透镜的透镜框,
上述透镜框插入固定在形成于上述板状部上的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单元具有将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成像于上述摄像部的受光面的1个以上透镜;
上述板状部一体地具有保持上述1个以上透镜的透镜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框具有形成比形成在上述板状部上的通孔的内径大的外径的、沿该透镜框的径向突出的顶靠部;
上述照明基板具有供上述透镜框穿过的开口部,以将上述透镜框穿过上述开口部而使上述板状部顶靠在上述顶靠部的形态将上述照明基板固定配置在上述板状部的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基板具有供上述透镜框穿过的开口部,以将上述透镜框穿过上述开口部的形态将上述照明基板固定配置在上述板状部的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板状部的面上的接合构件来固定上述照明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板状部的面上的接合构件来固定上述照明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基板利用涂敷在通过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透镜框的下摆部的粘接剂而固定于上述透镜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基板利用涂敷在通过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透镜框的下摆部的粘接剂而固定于上述透镜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部包括将上述照明基板卡挂固定在该板状部的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的1个以上钩部;
上述照明基板利用上述1个以上钩部的卡挂固定而固定于上述板状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部包括将上述照明基板卡挂固定在该板状部的与上述光学圆顶罩相面对的面上的1个以上钩部;
上述照明基板利用上述1个以上钩部的卡挂固定而固定于上述板状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螺纹安装在通过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透镜框的下摆部、并将上述照明基板按压在上述板状部上的按压部;
上述照明基板利用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力而固定于上述透镜框上。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螺纹安装在通过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透镜框的下摆部、并将上述照明基板按压在上述板状部上的按压部;
上述照明基板利用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力而固定于上述透镜框上。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部以使上述照明部的上端部位于比上述透镜框的上端部低的位置的形态决定上述照明部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相对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基板是挠性电路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部还决定上述摄像部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相对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在内的无线信号发送到外部的天线;
上述定位部还决定上述天线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相对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向上述摄像部供给电力的电源部;
上述弹性构件是确保上述电源部的接点的接点弹簧。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0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圆顶罩包括上述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所抵接的抵接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部是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的树脂构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像部为2个,且拍摄互相不同方向的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
上述胶囊型壳体与2个上述摄像部相对应地包括2个上述光学圆顶罩;
分别与2个上述摄像部相对应地在上述胶囊型壳体中内装有2个上述照明部、上述照明基板、上述光学单元、上述定位部及上述负载支承部;
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作用于分别与2个上述摄像部相面对的方向。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构件的伸缩距离大于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内装物在上述作用力的作用方向上的尺寸偏差。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圆顶罩利用凹凸部的卡合配合在构成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其余一部分的筒状胴部的端部;
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小于由上述凹凸部的卡合产生的上述光学圆顶罩与上述筒状胴部的保持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内装物的外径尺寸小于上述筒状胴部的内径尺寸。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封闭上述光学圆顶罩与上述筒状胴部的连接面之间的间隙的O形密封圈。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圆顶罩形成有能从外部视觉识别其相对于上述胶囊型壳体的内装物的相对位置的形态的标记。
29.一种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包括:
光学圆顶罩,其构成能导入到被检体内部的胶囊型壳体的一部分,且在光学上透明;
照明基板,其固定配置隔着上述光学圆顶罩照明上述被检体内部的照明部;
光学单元,其对被上述照明部照明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进行成像;
摄像部,其固定配置于上述光学单元内,用于拍摄上述被检体内部的图像;
定位部,其固定配置上述照明基板及上述光学单元,配合固定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而决定上述照明部及上述光学单元相对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
弹性构件,其生成对上述定位部向按压于上述光学圆顶罩的方向施加的作用力;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摄像部的动作;
支承体,其支承安装有上述控制部的电路板,并且确保该电路板与其它电路板之间的间隔;
上述支承体抵接及配合于上述定位部,传递上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而将上述定位部按压于上述光学圆顶罩。
30.一种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用于使光成像于摄像部的光学单元固定配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步骤;
将上述光学单元插入并固定于形成在定位部上的通孔中的步骤;
将上述光学单元插入形成在具有照明部的照明基板上的通孔中而固定于上述定位部的步骤;
将上述定位部配合固定在构成胶囊型壳体的一部分的光学圆顶罩的内周面上而决定上述光学单元、上述照明基板和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的步骤;以及
利用弹性构件所生成的作用力将上述定位部按压于上述光学圆顶罩而维持上述光学单元、上述照明基板和上述光学圆顶罩的各相对位置的步骤。
CN2008800103617A 2007-03-30 2008-03-28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2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4890/2007 2007-03-30
JP2007094890 2007-03-30
JP268247/2007 2007-10-15
JP2007268247A JP5074146B2 (ja) 2007-03-30 2007-10-15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PCT/JP2008/056226 WO2008123465A1 (ja) 2007-03-30 2008-03-28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2978A CN101662978A (zh) 2010-03-03
CN101662978B true CN101662978B (zh) 2011-09-28

Family

ID=39830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036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2978B (zh) 2007-03-30 2008-03-28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16672A1 (zh)
EP (1) EP2140798A4 (zh)
JP (1) JP5074146B2 (zh)
KR (1) KR101087937B1 (zh)
CN (1) CN101662978B (zh)
WO (1) WO20081234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4129A (zh) * 2019-12-23 2020-04-10 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窥镜胶囊灯板罩、内窥镜胶囊及装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4846B2 (ja) * 2009-03-30 2013-09-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生体内観察システム、該生体内観察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JP2010240104A (ja) * 2009-04-03 2010-10-28 Olympus Corp 体内観察システム、該体内観察システムの駆動方法
KR200446281Y1 (ko) * 2009-04-27 2009-10-14 주식회사 인트로메딕 유연한 전자회로기판을 구비한 캡슐 내시경
EP2489300B1 (en) * 2010-01-29 2015-07-22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psule-type medical device
WO2011125343A1 (ja) * 2010-04-05 2011-10-13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のパッケージ
CN103153157A (zh) * 2010-11-29 2013-06-1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2648599A4 (en) * 2010-12-08 2016-09-07 Given Imaging Ltd IN VIVO DEVICE THAT CAN BE MANUFACTURED MAGNETICALLY
JP5913870B2 (ja) * 2011-08-31 2016-04-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CN102697467A (zh) * 2012-01-18 2012-10-03 广州宝胆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功能的胶囊小肠镜系统
EP2816946B1 (en) * 2012-02-24 2017-09-27 Capso Vision, Inc. Power source control for medical capsules
US10045713B2 (en) 2012-08-16 2018-08-14 Rock West Medical Devices,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triggering a radiofrequency transceiver in the human body
US9675678B2 (en) 2013-01-29 2017-06-1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 Body Corpora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homocystinuria
JP2016532929A (ja) * 2013-06-19 2016-10-20 ゾール メディカ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医療機器を用いて位置を決定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5002847A2 (en) * 2013-07-01 2015-01-08 Endochoice, Inc. Circuit board assembly of a multiple viewing elements endoscope
US10945635B2 (en) 2013-10-22 2021-03-16 Rock West Medical Devices, Llc Nearly isotropic dipole antenna system
BR112017019468A2 (pt) * 2015-03-13 2018-05-15 Evolve Biosystems Inc composições que metabolizam ou sequestram monômeros de açúcar livres e seus usos
CN106714650B (zh) * 2015-04-15 2018-09-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医疗装置
US20180317755A1 (en) * 2015-07-10 2018-1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bod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in-body 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BR112018007768A2 (pt) 2015-11-09 2018-10-23 Univ Colorado Regents composições e métodos para tratamento de homocistinúria
CN105342825B (zh) * 2015-11-18 2018-07-06 上海麦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吞入消化道按摩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WO2019123753A1 (ja) 2017-12-21 2019-06-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内視鏡
JP7082874B2 (ja) * 2017-12-26 2022-06-09 ヤマシンフィルタ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装置
CN108460820B (zh) * 2018-01-29 2022-05-10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图像反馈的微型移动设备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8742484B (zh) * 2018-05-30 2019-09-13 广州众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内科用胃镜
CN109091097A (zh) * 2018-06-28 2018-12-28 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胶囊内窥镜
WO2020070855A1 (ja) * 2018-10-04 2020-04-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観察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
CN110604535A (zh) * 2019-09-23 2019-12-24 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胶囊核及胶囊内窥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228A (zh) * 2003-05-22 2005-02-02 西门子公司 内窥镜装置
CN1777393A (zh) * 2003-04-25 2006-05-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内窥镜及胶囊内窥镜系统
JP2006141897A (ja) * 2004-11-24 2006-06-08 Olympus Corp 被検体内情報取得装置
JP2006288832A (ja) * 2005-04-12 2006-10-2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及び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の作製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9040A (en) * 1976-10-19 1980-12-16 Kabushiki Kaisha Daini Seikosha Capsule for medical use
JPS57163309A (en) * 1981-04-01 1982-10-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apsule apparatus for medical use
ATE546086T1 (de) * 2001-06-18 2012-03-15 Given Imaging Ltd In-vivo-sensorvorrichtung mit einer leiterplatte aus starren und flexiblen abschnitten
US6951536B2 (en) * 2001-07-30 2005-10-04 Olympus Corporation Capsule-type medical device and medical system
JP4363843B2 (ja) * 2002-03-08 2009-11-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US7473218B2 (en) * 2002-08-06 2009-01-06 Olympus Corporation Assembling method of capsule medical apparatus
WO2004028335A2 (en) * 2002-09-30 2004-04-08 Given Imaging Ltd. In-vivo sensing system
JP5030360B2 (ja) * 2002-12-25 2012-09-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36631B2 (ja) * 2003-08-04 2010-03-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内視鏡
US7821564B2 (en) * 2003-12-30 2010-10-26 Given Imaging Ltd. Assembly for aligning an optical system
EP2572627A1 (en) * 2004-01-19 2013-03-27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for endoscope and capsule type endoscope
JP4024763B2 (ja) 2004-01-19 2007-12-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及び内視鏡用撮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JP3993566B2 (ja) 2004-01-22 2007-10-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US20060224040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Given Imaging Ltd. In vivo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7896805B2 (en) * 2005-11-23 2011-03-01 Given Imaging Ltd. In-vivo imaging device and optical system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7393A (zh) * 2003-04-25 2006-05-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内窥镜及胶囊内窥镜系统
CN1572228A (zh) * 2003-05-22 2005-02-02 西门子公司 内窥镜装置
JP2006141897A (ja) * 2004-11-24 2006-06-08 Olympus Corp 被検体内情報取得装置
JP2006288832A (ja) * 2005-04-12 2006-10-2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及び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の作製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4129A (zh) * 2019-12-23 2020-04-10 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窥镜胶囊灯板罩、内窥镜胶囊及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16672A1 (en) 2010-01-21
EP2140798A1 (en) 2010-01-06
EP2140798A4 (en) 2014-12-31
KR20090117826A (ko) 2009-11-12
KR101087937B1 (ko) 2011-11-28
JP2008272439A (ja) 2008-11-13
JP5074146B2 (ja) 2012-11-14
CN101662978A (zh) 2010-03-03
WO2008123465A1 (ja) 200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2978B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662979B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646380A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和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JP4584357B2 (ja)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47952B2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CN101646381A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和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US8063933B2 (en) Battery contacts for an in-vivo imaging device
CN106714650B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
CN101683257B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343039B2 (en) Capsule medical device
JP2008183455A (ja)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JP4515100B2 (ja)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