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9247A - 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9247A CN101659247A CN200910168611A CN200910168611A CN101659247A CN 101659247 A CN101659247 A CN 101659247A CN 200910168611 A CN200910168611 A CN 200910168611A CN 200910168611 A CN200910168611 A CN 200910168611A CN 101659247 A CN101659247 A CN 1016592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air bag
- charging blower
- air chamber
-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在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中,平滑且快速地从充气机向安全气囊供给气体。细长地折叠后容纳在车辆车顶部(5)中的安全气囊(1)展开为窗帘状。连通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的连通路(40)中容纳充气机(25)的细长充气机本体部(25a)。充气机本体部(25a)沿车顶部(5)的长度方向设置。充气机(25)的气口(25b)设置在容积大的第1气室(41)侧。由该充气机本体部25(a)使连通路(40)变窄,控制气体流量,与第2气室(42)相比,将气体较多地供给到第1气室(4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沿着汽车侧面的窗部展开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导入气体后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为下述所谓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沿着汽车车室侧部的门的窗部等展开安全气囊。这样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即窗帘式安全气囊平常折叠为细长状,沿着窗部上缘部的车顶部设置。当受到侧面冲突和横转(滚动)等冲击时,由充气机提供气体,窗帘式安全气囊沿着侧部的窗部等从上侧向下方展开,限制并保护乘车者。
上述窗帘式安全气囊为下述前后座用安全气囊,具有:保护前座乘车者的前部用膨胀部;保护后座乘车者的后座用膨胀部;并且这些前部用膨胀部和后座用膨胀部由气体通道来连通。
并且,充气机与设置在气体通道中间位置的气体供给口由管道连接,该管道的顶端部上设置有前后分配气体的气体分配口(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337646号公报)。
但是,上述以往结构,即与充气机连接的管道顶端部插入安全气囊内的结构中,使用管道会导致制造成本上升和质量增加,并且,用于气体通过管道内的压损(通气阻力)和流动时间会导致气体的快速供给受到限制。另外,由管道顶端部的气体分配口来分配气体,所以当气体流量的前后调整幅度小、前后膨胀部的容量差大时,需要设置特殊结构的管道和气体分配口,难以降低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平滑且快速地从充气机向安全气囊供给气体的安全气囊装置。
第1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具有:(I)安全气囊,其折叠并容纳在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被供给气体而沿着上述车辆的侧部展开;(II)充气机,其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上述安全气囊包括:管状的连通路,其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上有规定长度;膨胀部,其具有通过该连通路互相连通的第1气室及第2气室;上述充气机包括:设置在上述安全气囊内的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气体供给部,其设置在偏离该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位置上,并供给上述气体;上述充气机本体部遮住上述连通路的气体流通剖面的一部分而设置。
根据第1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由设置在安全气囊膨胀部内的充气机的气体供给部来供给气体时,该气体被直接供给到膨胀部,使膨胀部的连通路、第1气室及第2气室展开。与使用管道来连接充气机和安全气囊的结构相比,能够平滑且快速地供给气体,安全气囊的展开特性较好,且能够实现安全气囊装置的轻量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充气机设置在安全气囊内,充气机本体部遮住上述连通路的气体流通剖面的一部分设置,由此能够容易调整气体分配到第1气室和第2气室的分配特性。
第2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具有:(I)安全气囊,其折叠并容纳在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被供给气体而沿着上述车辆的侧部展开;(II)充气机,其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上述安全气囊包括:管状的连通路,其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上有规定长度;膨胀部,其具有通过该连通路互相连通的第1气室及第2气室;上述充气机包括:设置在上述膨胀部内的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气体供给部,其设置在偏离该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位置上,并供给气体;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中,该充气机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内。
根据第2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由设置在安全气囊膨胀部内的充气机的气体供给部来供给气体时,该气体被直接供给到膨胀部,使膨胀部的连通路、第1气室及第2气室展开。与使用管道来连接充气机和安全气囊的结构相比,能够平滑且快速地供给气体,安全气囊的展开特性较好,且能够实现安全气囊装置的轻量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充气机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内,由此,形成比连通路的其他部分窄、通气阻力大的部分,能够容易调整气体分配到第1气室和第2气室的分配特性。并且,充气机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内,能够抑制展开时及展开后对安全气囊保护特性的影响。
第3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2方案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设置在上述充气机本体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相对该充气机本体部,靠近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及上述第2气室中的任一个设置。
根据第3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由充气机的气体供给部供给的气体能够快速供给到接近的一侧的气室,同时供给到另一侧的气室的气体被因充气机本体部而变窄的连通路抑制,能够容易调整气体分配到第1气室和第2气室的分配特性。
第4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2或第3方案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的上缘部与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的上缘部及第2气室的上缘部中的至少一方连续形成,构成为线状。
根据第4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的膨胀部的上缘部与连通路到第1气室或者连通路到第2气室平滑连续,所以能够容易实现膨胀部内的平滑的气体流动。
第5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2至第4方案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内侧的部分,在上述连通路内偏离上侧设置,该充气机本体部下部与上述连通部底部之间形成比上述连通路其他部分窄的窄宽度通路部,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的上方部位与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一起安装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
根据第5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充气机本体部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内侧,形成比连通路的其他部分窄、通气阻力大的窄宽度通路部,能够容易调整气体分配到第1气室和第2气室的分配特性。因为充气机本体部位于安全气囊的上侧部,所以充气机本体部与安全气囊的上缘部能够容易安装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由充气机供给气体时,容易使安全气囊向离开侧部上缘部的方向展开,能够迅速排除覆盖折叠着的安全气囊的部件等,容易实现安全气囊平滑且快速的展开。
第6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2至第5方案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安全气囊中的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比上述第2气室导入气体的容积大,上述充气机的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根据第6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通过使气体供给部位于第1气室侧,能够迅速展开容积大、即气体需要量大的第1气室。
第7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2至第5方案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安全气囊中的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与上述第2气室相比,从与上述连通路的连接部分起、沿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到下游侧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尺寸大,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根据第7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通过使气体供给部位于第1气室侧,能够向长度尺寸大、即气体所需到达距离大的第1气室以较大比例供给气体,容易快速展开第1气室。因此,能够较平衡地展开第1气室和第2气室。
第8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2至第7方案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车辆具有前座、位于该前座后方的后座,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在与上述前座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展开,上述第2气室在与上述后座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展开,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在上述前座与后座之间的侧部的上部展开,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根据第8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提供能够有效保护前座乘车者和后座乘车者的安全气囊装置。
第9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具有:(I)安全气囊,其折叠并容纳在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被供给气体而沿着上述车辆的侧部展开;(II)充气机,其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上述安全气囊包括:连通路,其沿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具有规定长度;膨胀部,其具有通过该连通路互相连通的第1气室及第2气室;上述充气机包括:设置在上述膨胀部内的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气体供给部,其设置在该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的一端部,并供给气体;上述充气机本体部沿着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设置,且将上述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沿着该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根据第9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由设置在安全气囊膨胀部内的充气机的气体供给部来供给气体时,该气体被直接供给到膨胀部,使膨胀部的连通路、第1气室及第2气室展开。与使用管道来连接充气机和安全气囊的结构相比,能够平滑且快速地供给气体,安全气囊的展开特性较好,且能够实现安全气囊装置的轻量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充气机中,通过将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沿车辆侧部上缘部设置,充气机的安装变得容易,且能够抑制展开时及展开后对安全气囊保护特性的影响。
第10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8方案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的上缘部与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的上缘部及上述第2气室的上缘部中的至少一方连续形成,构成为线状,该连通路、上述第1气室及上述第2气室各自的上缘部沿该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安装在上述车辆侧部上缘部上。
根据第10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的膨胀部的上缘部与连通路到第1气室或者连通路到第2气室平滑连续,所以能够容易将上缘部安装在车辆侧部上缘部,且能够容易实现膨胀部内的平滑的气体流动。
第11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9或第10方案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充气机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内侧,且在该连通路内偏离上侧设置,该充气机本体部下部与上述连通路底部之间形成比上述连通路其他部分窄的窄宽度通路部,上述连通路的上方部位与上述第1气室的上缘部及第2气室的上缘部中的至少一方一起安装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
根据第11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充气机本体部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内侧,能够抑制展开时及展开后对安全气囊的保护特性的影响。并且,充气机本体部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内侧,形成比连通路的其他部分窄、通气阻力大的窄宽度通路部,能够容易调整气体分配到第1气室和第2气室的分配特性。因为充气机位于安全气囊的上侧部,所以充气机与安全气囊的上缘部能够容易安装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
第12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9至第11方案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安全气囊中的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比上述第2气室导入气体的容积大,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根据第12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通过使气体供给部位于第1气室侧,能够迅速展开容积大的第1气室。
第13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9至第12方案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安全气囊中的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与上述第2气室相比,从与上述连通路的连接部分起、沿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到下游侧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尺寸大,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根据第13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通过使气体供给部位于第1气室侧,能够迅速展开长度尺寸大的第1气室。
第14方案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是在第9至第13方案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上述车辆具有前座、位于该前座后方的后座,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在与上述前座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展开,上述第2气室在与上述后座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展开,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在上述前座与后座之间的侧部展开,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根据第14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提供能够有效保护前座乘车者和后座乘车者的安全气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由设置在安全气囊膨胀部内的充气机的气体供给部供给气体,能够向膨胀部直接供给该气体,展开膨胀部的连通路、第1气室及第2气室。与使用管道来连接充气机和安全气囊的结构相比,能够平滑且快速地供给气体,安全气囊的展开特性较好,且能够实现安全气囊装置的轻量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充气机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内,由此,形成比连通路的其他部分窄、通气阻力大的部分,能够容易调整气体分配到第1气室和第2气室的分配特性。并且,充气机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内,能够抑制展开时及展开后对安全气囊保护特性的影响。
另外,充气机中,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沿车辆侧部上缘部设置,由此能够容易安装充气机,能够抑制展开时即展开后对安全气囊保护特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将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设置在车辆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上述安全气囊装置扩展为平面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说明图,(a)为图2的II-II位置的剖视图,(b)为图2的III-III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扩展为平面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图5的IV-IV剖视图。
图7是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图5的V-V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扩展为平面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扩展为平面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2的I-I位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扩展为平面状的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安全气囊
2安全气囊装置
3构成车辆的车体
5作为侧部上缘部的车顶部
6前座
7后座
10侧部
25充气机
25a充气机本体部
25b作为气体供给部的气口
35膨胀部
40连通部
40a窄宽度通路部
40u上缘部
41第1气室
41e顶端部
41u上缘部
42第2气室
42e顶端部
42u上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3中,1为安全气囊,具有该安全气囊1的安全气囊装置2也叫做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设置在构成作为车辆的汽车的车体3的车室的、作为容纳位置的侧部上缘部的车顶部5上。该安全气囊1也叫做窗帘式安全气囊、侧突用安全气囊、充气窗帘或头部保护用安全气囊等,在受到侧面冲突的冲击时和横转(滚动)时,在作为被保护物的、坐在座椅上的乘车者侧面大致展开为面状,保护乘车者。
以下,前后方向、作为车宽方向的两侧方向、上下方向等方向以车体3的前进方向为基准,说明前侧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F方向)、上方(图1所示的箭头U方向)、外方(图3所示的箭头W方向)等。
该汽车的车体3在车室内具有乘车者可入座的前座6及后座7,与这些前座6及后座7对应,分别设置门9,其具有作为可在上部开口的开口部的、构成规定面的窗部(侧窗)8。并且,车室两侧的侧部10上从前侧(图1中的左侧)依次设置有称为A柱的前柱11、称为B柱的中柱12、称为C柱的后柱13。由这些窗部8、门9及各柱11、12、13等,在车室两侧部构成规定面14。另外,这些柱11、12、13的上侧、即作为窗部8的一边缘的上缘部上设置有构成车体板的、作为被安装部件的车顶纵梁5a,通过该车顶纵梁5a来支持作为顶部的天顶板。两侧的前柱11的前侧设置有前玻璃(前窗罩),两侧的后柱13的后侧设置有后玻璃。并且,车顶部5设置在从天顶板两侧边缘的部分到与该边缘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前柱11及后柱13的几乎全长的部分,这些天顶板的边缘部分与前柱11及后柱13构成的假想的弧的内侧设置有安全气囊1展开的规定面14。
这里,中柱12位于前座6及后座7之间的部分的侧面的侧部10上,为非前后端柱子的柱,表示被展开的安全气囊1覆盖的柱。另外,根据车辆种类不同,有时单侧具有如4根以上的柱,但从前往后数第3根以后的柱都作为后柱13来说明。
安全气囊装置2是可保护前座6及后座7的乘车者的、所谓前后座用安全气囊,具有:安全气囊1,其细长地折叠后容纳在被车体板和顶板等包围的车顶部5、即车体3的门开口部的上缘部;作为气体发生器的充气机25,其位于中柱12上部,设置在安全气囊1内,向该安全气囊1供给气体。该安全气囊装置2根据需要,还具有:安装托架18,其将安全气囊1安装在车体板上,将金属板加压加工等形成;树脂制保护器,其沿着折叠的安全气囊1安装,展开时保护安全气囊1;套筒,其保持折叠的安全气囊1的形状,作为可断裂的筒状或绳状的形状保持部件;带材29,其连接在安全气囊1的前端部,也称为绳带等。
安全气囊1具有:安全气囊本体部31,其组合单个多多个基布,例如将1张基布折叠或重叠接合2张基布,形成扁平袋状;安装片部32,其构成从该安全气囊本体部31的多处延伸的安装部;细长地折叠后容纳在车顶部5内。
安全气囊本体部31,如图3所示,设置有:袋状的膨胀部35,其将设置在车室侧的内侧基布部33和设置在作为车体侧的外侧的外侧基布部34重叠,由作为接合部的规定缝制部来缝合,气体流入后膨胀展开;非膨胀部37,其不流入气体,不膨胀展开。
膨胀部35是作为中空部的气室,具有连通路40、第1气室41及第2气室42。
连通路40设置为沿着安全气囊本体部31上缘部,以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有规定长度、即长度不为0,平面上构成直线状。在安全气囊1安装在车顶部5的车顶纵梁5a上的状态下,位于前座6和后座7之间的部分的侧面的侧部10上,安全气囊1展开时,覆盖中柱12或中柱12后侧部分,沿车顶纵梁5a的长度方向,构成弧状,展开为柱状。
该连通路40上,在与第1气室41连续或接近的位置设置有充气机设置部44。该充气机设置部44的部分上,内侧基布部33及外侧基布部34分别向上侧延伸设置,如图3所示,形成充气机侧片部45、46,同时在这些充气机侧片部45、46之间的位置上开口设置充气机插入部47。
该连通路40的充气机设置部44上设置有将基布形成筒状的内部48。该内部48引导气体且作为保护各基布部33、34的防炎布或加强布的一种或两种来发挥作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48是将1张基布从下端折回,沿内侧基布部33及外侧基布部34的内侧设置,并且沿着充气机侧片部45、46的内侧来延伸设置。这些充气机侧片部45、46与双重的内部48重合的部分朝向下方,向车室外侧折回,沿外侧的基布部34外侧。贯穿这些充气机侧片部45、46、双重的内部48及外侧的基布部34重叠的部分,形成一对充气机安装孔50,其构成安装在车体上的固定点。
第1气室41与连通路40的前侧连通,展开时作为向前座6的乘车者侧面展开的前座保护部。第2气室42与连通路40的后侧连通,展开式作为向后座乘车者侧面展开的后座保护部。并且,与第2气室42相比,第1气室41可导入气体的容积大,前后方向的远方、即从与连通路40连接的部分到沿车顶部5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的下游侧的顶端部41e、42e为止的长度尺寸也大。即,第1气室41为车辆前方的大容量腔,第2气室42为车辆后方的小容量腔,连通路40是使这些腔互相连通的气体流路。
并且,这些第1气室41及第2气室42的上缘部41u、42u分别与连通路40的上缘部40u平滑连接。
缝制部由缝制、粘接或缝制与密封方法并用等来构成略气密或高度气密,具有:外周缝制部55,其缝制除充气机插入部47的部分外的膨胀部35的外周,作为外周连结部;限制部56,其位于该外周缝制部55所包围的区域内,限制第1气室41及第2气室42展开时的宽度尺寸。并且,该限制部56与外周缝制部55形成为一体或单独形成,形成线状的线部57和位于该线部57末端等、保护线部57的圆环状保护部58。另外,内侧基布部33和外侧基布部34之间,根据需要,缝合并安装作为连结内侧基布部33和外侧基布部34的基布的隔壁体59等,作为引导气体或限制展开时膨胀部35的宽度尺寸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连通路40下侧、即第1气室41与第2气室42之间的不面对乘车者的位置上,形成非膨胀部37,其仅由如外侧基布部34的1张基布构成。
安全气囊本体部31的前端部上,缝合并安装带材29的后端部。
安全气囊1的安装片部32是车体安装用的安装片,在安全气囊本体部31上缘部的规定位置上形成多个。各安装片部32与构成安全气囊本体部31的基布部形成为一体,例如将内侧基布部33与外侧基布部34重叠缝合后形成。各安装片部32从安全气囊本体部31突出设置为舌片状,形成圆孔状安装孔32a,其构成安装在车体上的固定点。
充气机25具有:作为腹部的充气机本体部25a;作为气体供给部的气口25b,其设置在该充气机本体部25a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充气机本体部25a为细长圆柱状,内置有燃烧药剂的燃烧式(烟火式)、高压储藏气体的储藏式(仓库式)或组合燃烧式和储藏式的混合式等气体发生装置。气口25b也称为扩散器,从充气机本体部25a的一端部突出设置,为直径尺寸比充气机本体部25a小的圆柱状,形成多个向外周部喷射气体的通孔。
这里,充气机本体部25a为细长状,例如直径30mm,长度尺寸250mm,例如设定为小于车顶纵梁5a的宽度尺寸。
该充气机25组合与充气机本体部25a形成为一体或单独形成的器件,如图3所示,具有安装螺栓25c,其作为向侧面突出设置的安装部。另外,图中未图示,从该充气机本体部25a中导出称为线束的电线。
安全气囊装置2在车体3上具有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其具有传感器等,该控制装置通过线束与充气机25电气连接。
下面说明该安全气囊装置2的组装工序及安装到车体3上的工序。
首先,安全气囊1在内侧基布部33和外侧基布部34重叠并扩展为平面状的状态下,从充气机插入部47向被充气机设置部44的内部48包围的部分插入充气机25。然后如图3所示,将充气机侧片部45、46与双重的内部48重叠的部分向车室外侧折回,将安装螺栓25c插入充气机安装孔50后向外侧引出。
然后将安全气囊本体部31折叠为规定细长形状,使用套筒等保持折叠形状,安装保护器及安装托架。安全气囊本体部31的折叠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将下侧部折叠为卷状,形成聚集部,同时上侧部可以折叠为包住上侧部到两侧部的伞状引导部。例如,聚集部可以这样卷:将安全气囊本体部31从下端部向外侧、即规定面14侧卷。另外,引导部是包含连通路40的部分,折线朝向车室侧地折回上侧部,折线朝向车外侧地折回下侧部。
接着将该安全气囊装置(窗帘式安全气囊模块)2放入车室内,在安装顶板及柱装饰板等内装部件之前进行安装到车体3上的安装操作。该安装操作是由下述方法进行:将安全气囊1的多个安装片部32直接由螺栓等固定工具或通过安装托架18固定到车体3的车顶部5的车顶纵梁5a上,并将充气机25的安装螺栓25c直接由螺母等固定工具25d或通过安装托架18固定到车顶纵梁5a上。另外,带材29的顶端部安装在前柱11上。并且,从充气机25导出的线束与车体3具有的控制装置连接。接着将顶板安装到车体3的天顶板上,将柱装饰板安装在各柱11、12、13上,覆盖安全气囊装置2,由此结束将安全气囊装置2安装到车体3的操作。
然后在此状态下,安全气囊1沿着车体3的车顶部5的车顶纵梁5a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充气机25的充气机本体部25a也在接近中柱12的位置上,沿车顶纵梁5a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充气机25的充气机本体25a整体设置在连通路40内侧的充气机设置部44上,即为充气机本体部25a面对连通路40内侧的状态,并且气口25b位于作为充气机本体部25a前端侧的第1气室41侧,且位于连通路与第1气室41的分界部分,即面对第1气室41和连通部40设置。
下面说明安全气囊1的展开动作。
在车辆侧面冲突或横转等时,由控制装置使充气机25动作,从该充气机25的气口25b喷射气体,直接供给到安全气囊1的膨胀部35内侧。于是,安全气囊本体部31的膨胀部35中,首先,折叠为通气阻力小、迅速展开的形状、例如剖视波形的所谓伞状的引导部膨胀展开,推开顶板及前后柱装饰板,接着,折叠为通气阻力稍大的形状、例如剖视卷状的聚集部一边摩擦作为车室侧部内面的规定面14,一边卷回,在作为沿着规定面14的规定方向的略下方展开,如图1所示,沿着侧部10膨胀展开为窗帘状,覆盖窗部8及中柱12等。即,第1气室41在朝向前座6的乘车者的座位侧面的区域迅速展开,第2气室42在朝向后座7的乘车者的座位侧面迅速展开,有效保护乘车者。
这时,膨胀部35中,从气口25b直接向第1气室41供给气体,同时从气口25b通过连通路40向第2气室42供给气体,这些第1气室41、连通路40、第2气室42展开。
充气机25的充气机本体部25a所存在的部分为窄宽度通路部40a,其开口面积小于作为连通部40其他部分的后侧部的通常通路部40b的开口面积,产生规定通气阻力。这里,第1气室41比第2气室42可导入气体的容积大,前后方向、即从与连通路40连接的部分沿车顶部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也大,从气口25b直接向第1气室41供给气体,与之相对,从气口25b通过连通路40、特别是窄宽度通路部40a向第2气室42供给气体,所以与第2气室42相比,气体快速供给到第1气室41,这些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以较好的平衡特性展开。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在窗帘式安全气囊中,通过向安全气囊1导入气体,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沿车室侧部10的规定面14向乘车者侧面展开,能够保护乘车者的头部等。
并且,供给气体的充气机25直接插入安全气囊1的安全气囊本体部31的膨胀部35内侧设置,所以气体直接供给到膨胀部35,膨胀部35的第1气室41、第2气室42及连通部40能够迅速展开。即,与使用管道连接充气机和安全气囊的结构相比,不会发生管道的压力损失和消耗管道内的流动时间,平滑且快速地供给气体,安全气囊1的展开特性较好,能够容易实现安全气囊装置2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例如,可以选择充气机25的气体喷射特性的初期质量流量曲线稍缓的。另外,能够使用常用的充气机25来适当控制气体分配特性,所以气体分配不需要使用专用部件,能够减少用于分配的部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减小质量。
通过将充气机25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40内,能够控制连通路40的气体流量,供给适合各气室41、42的气体量,容易提高乘坐者保护特性。
即,一般,汽车前后座用窗帘式安全气囊1,例如在双排座的车体3中,与前后座座位设置、乘坐者的前后距离、作为保护对象的乘坐者的头部位置、前座6的各部分调整、无法调整的后座7的形状、分别与前座6及后座7对应的保护区域面积等相关,形成独特的形状,例如在中央设置非膨胀部37,在该非膨胀部37的上方设置长连通路40,向由该连通路40互相连通的前后2个气室41、42供给气体。这样,需要2个气室41、42的容积和形状不同,容积大小的差显著,容易实现气体的分配平衡。
另外,充气机25无论是燃烧式、储藏式还是混合式,一般都是细长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气口25b,内置于充气机本体部25a的启动装置和线束(引线)的连接部分设置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管道与气口25b连接后向安全气囊1供给气体时,在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25a一端部设置气口25b的结构有容易设置充气机25的效果,但将充气机25设置在安全气囊1内时,没有有效利用存在于长度方向一端部的气口25b。
中央部的连通路40没有相对乘坐者设置,即一般很少或几乎没有连通路40阻止乘坐者的情况,在保护乘坐者这一点上没有让它起作用。
车辆前方容积大的第1气室41和车辆后方容积小的第2气室42由连通路40连通的窗帘式安全气囊中,通过将充气机25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40内侧,连通路40的空间被充气机本体部25a占据,为部分缩小的状态,能够改变连通路40的前侧部和后侧部的开口面积的面积比,即形成比连通路40的其他部分窄、通气阻力大的窄宽度通路部40a,能够容易调整气体分配到第1气室41与第2气室42的分配特性。
本实施方式中,充气机本体部25a沿长度方向设置在连通路40的前侧部,所以图4(a)所示的连通路40的前侧部的窄宽度通路部40a的开口面积小于图4(b)所示的连通路40的后侧部的通常通路部40b的开口面积,供给适合各气室41、42的量的气体,使乘坐者保护特性合适。例如容易使安全气囊1的膨胀部35的各部分、如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压力相同。
即,连通第1气室41的连通路40几乎被充气机本体部25a全部占据,所以具有大的开口面积,即流路剖面积,因此流路阻力小,大量的气体能够瞬间送到第1气室41,容易实现供给到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的气体平衡。并且,通过使充气机25的气口25b的位置接离(接近或离开)第1气室41,能够容易改变供给到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的气体的平衡。即,使充气机25接近第1气室41侧,即使气口25b接近第1气室41侧,能够容易向第2气室42分配较少气体,向第1气室41分配大量气体。
可以使用常用的充气机25来适当地控制气体分配特性,所以不需要使用分配气体的专用部件,能够减少用于分配的部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减轻质量。
充气机25将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25a的长度方向沿作为车体3的侧部上缘部的车顶部5的车顶纵梁5a设置,由此能够直接且容易地将充气机25牢固固定在车顶部5上。
充气机25设置在安全气囊1内侧,但充气机本体部25a细长,沿车体3的侧部10的上缘部的车顶纵梁5a设置在中柱12上方附近,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部40内,由此能够抑制干涉其他部件,并且偏离乘坐者通常的入座位置,能够抑制展开时及展开后对安全气囊1保护特性的影响。
充气机25中,气口25b设置在充气机本体部25a的第1气室41侧,面对第1气室41设置,所以能够在最近的地方向第1气室41供给气体,气体能够迅速供给到比第2气室42容量大、长度尺寸大的第1气室41的顶端部41e,并使之展开,能够以较好的平衡特性展开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即,偏离长度尺寸大、即气体到达距离较远的第1气室41侧来设置气口25b,能够以较好的平衡特性展开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
即,充气机25的气口25b朝向作为大容积腔的第1气室41侧,或设置在第1气室41附近,能够合适且快速供给适合容积的气体量。因此,能够适当设置膨胀时间、内压,加快展开速度,稳定地保护乘坐者。
将充气机25的充气机本体部25a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连通路40内侧,能够形成比连通路40其他部分窄、通气阻力大的窄宽度通路部40a,能够容易调整气体分配到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的气体分配特性。即,连通路40的前侧部的窄宽度通路部40a的开口面积比连通路40后侧部的开口面积小,所以供给适合各气室41、42的量的气体,容易使安全气囊1的膨胀部35的各部分、例如第1气室41和第2气室42的压力相同。
另外,连通路40的上缘部40u与第1气室41的上缘部及第2气室42的上缘部41u、42u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两者平滑地线状连续,所以安全气囊1的膨胀部35的上缘部的全长与从连通路40到第1气室41及第2气室42平滑连续。与安全气囊1上形成容纳充气机25的鼓出部分等、或者由缝制部和隔壁体59等在连通路40上设置较大拧形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连通路40与各气室41、42之间等产生急剧的开口面积变化,容易实现膨胀部35内平滑的气体流动。并且,安全气囊1上缘部的位置集中,所以该安全气囊1的膨胀部35的上缘部上设置的安装片部32能够容易沿着作为车体3侧部上缘部的车顶部5安装。并且,能够回避应力向安全气囊1的连通路40的拧形状部分等集中,不需要安全气囊1的加强,能够实现轻量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充气机25的充气机本体部25a的直径方向的整体露出连通路40,所以能够加大使连通路40变窄、抑制气体流动的效果。
充气机25位于安全气囊1的上侧部,且在连通路40内偏离上侧设置,所以能够使固定在车体3的车顶部5上的部分集中到安全气囊1的上侧部,安全气囊1的上缘部与充气机25一起能够容易安装在车体3的车顶部5上。即,由充气机25供给气体时,能够将安全气囊1的上缘部部分之外的部分全部作为可动部分,即展开移动部分。并且,从安全气囊1的安装位置和通常的展开动作将充气机本体部25a偏上上侧,安装外侧部,连通路40向下方膨胀,形成通路,所以产生以充气机25为基准膨胀的力时,产生向车内侧的力,离开固定的车顶部5,即,容易向离开车顶部5的车内方向展开安全气囊1,能够快速推开并排除覆盖折叠着的安全气囊1的顶板等部件,平滑且快速地展开安全气囊1。
上述实施方式中,连通路40的上缘部40u为与第1气室41的上缘部及第2气室42的上缘部41u、42u平滑地线状连续的形状,充气机25设置在将充气机本体部25a的几乎整体设置在连通部40内的充气机设置部44上,将气口25b朝向第1气室41地设置,但并不限于此结构。
例如,在相对气口25b的部分上设置将连通路40的一部分扩大的扩大部,例如图5至图7所示,形成将第1气室41向上侧鼓出的扩大部61,能够确保气体改变方向的空间,使从圆柱状气口25b的全周喷射出的气体平滑流动。
另外,例如设定与充气机25形成为一体或单独形成的、面向气口25b的气体分配部件,如图8所示,使用分配器件65,其设置有前方直径尺寸变大的裙状等倾斜板部64,能够使气口25b喷射的气体在倾斜板部64的倾斜面上以规定比例前后分配,同时引导,使之向规定方向平滑流动。该气体分配器件65具有器件基板部66,从该器件基板部66延伸设置保持倾斜板部64及充气机25的保持片67,同时从该器件基板部66上突出设置安装螺栓25c。
充气机25并不限于将充气机本体部25a的长度方向沿车顶部5长度方向设置的结构,如图9所示,通过将充气机本体部25a相对车顶部5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能够调整气体喷射方向和连通路40的窄宽度通路部40a的开口面积,调整气体对第1气室41及第2气室42的流量即供给量。
另外,充气机除了将充气机本体部25a紧靠车体3的车顶部5的车顶纵梁5a侧固定,如图10所示,使用与安装螺栓25c形成为一体或单独形成的支架部件69,离开车顶纵梁5a,使之位于连通路40的两侧方向的中央,能够沿该充气机本体部25a的外周面的略全周流动气体。这样,在充气机本体部25a位于连通路40中央的状态下,与沿车顶部5侧设置的状态相比,能够改变有效剖面积,对于作为动态流体输送的气体分配,能够较大地调整实质流通阻力。
上述实施方式中,充气机25的充气机本体部25a设置在连通路40内设置的充气机设置部44上,使气口25b朝向第1气室41设置,但并不限定于此结构,如图11所示,也可以沿作为大容积腔的第1气室41上缘部设置具有内部48的充气机设置部44,在该充气机设置部44上设置充气机25。
至少将气口25b设置在安全气囊1内,并不是必须将安全气囊1的充气机本体部25a整体完全设置在安全气囊1的膨胀部35内,也可以将充气机本体部25a的一部分设置在膨胀部35内。
另外,连通路40及容纳在该连通路40内的充气机25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设置在中柱12的正上方。
充气机25并不限于从充气机本体部25a的一端部上突出气口25b、从该气口25b的全周喷射气体的结构,例如可以在稍微离开充气机本体部25a一端部的一端部附近的全周或一部分上设置喷射气体的气口25b。
覆盖充气机25的内部48可以重叠多张,也可以实施抑制气体流动的形状和蒸镀。
安全气囊装置2除了设置在车体3的左右两侧部,也可以只设置在一侧上。
以上根据适用于具有前座6和后座7这2排座位的车辆的窗帘式安全气囊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与所谓微型厢式车中第1排(最前座)、第2排(中间座)及第3排(最后座)的3排座对应的窗帘式安全气囊。即,能够适用于在第2排和第3排的侧部展开的2个气室由连通路连通的类型。另外,可以设置3个气室,分别与3排座位对应,在连通相邻2个气室的2个连通路上分别设置充气机。还可以将设置在与中间座和最后座对应的气室间的连通路上的充气机设置为气口偏离与最后座对应侧的气室,并且检测出最后座座位折叠后容纳的状态和座位上没有乘车者乘坐的状态,选择不启动充气机的模式。
本发明适用于沿汽车侧部的窗部展开的、被称为窗帘式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
Claims (16)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
具有:
(I)安全气囊,其折叠并容纳在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被供给气体而沿着上述车辆的侧部展开;
(II)充气机,其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
上述安全气囊包括:
管状的连通路,其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上有规定长度;
膨胀部,其具有通过该连通路互相连通的第1气室及第2气室;
上述充气机包括:
设置在上述安全气囊内的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
气体供给部,其设置在偏离该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位置上,并供给上述气体;
上述充气机本体部遮住上述连通路的气体流通剖面的一部分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气机设置在上述膨胀部内,
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中,该充气机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气机设置在上述膨胀部内,
上述充气机本体部沿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设置,且将上述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沿该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4.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
具有:
(I)安全气囊,其折叠并容纳在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被供给气体而沿着上述车辆的侧部展开;
(II)充气机,其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
上述安全气囊包括:
管状的连通路,其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上有规定长度;
膨胀部,其具有通过该连通路互相连通的第1气室及第2气室;
上述充气机包括:
设置在上述膨胀部内的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
气体供给部,其设置在偏离该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位置上,并供给气体;
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中,该充气机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设置在上述充气机本体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相对该充气机本体部而靠近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及上述第2气室中的任一个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的上缘部构成为:
呈与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的上缘部及第2气室的上缘部中的至少一方连续地形成的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中,位于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内侧的部分在上述连通路内偏离上侧设置,在该充气机本体部的下部与上述连通部的底部之间形成比上述连通路的其他部分窄的窄宽度通路部,
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的上方部位与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一起安装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气囊中的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比上述第2气室导入气体的容积大,
上述充气机的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气囊中的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与上述第2气室相比,从与上述连通路的连接部分起、沿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到下游侧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尺寸较大,
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具有前座、位于该前座后方的后座,
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在与上述前座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展开,上述第2气室在与上述后座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展开,
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在上述前座与后座之间的侧部的上部展开,
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1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
具有:
(I)安全气囊,其折叠并容纳在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被供给气体而沿着上述车辆的侧部展开;
(II)充气机,其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
上述安全气囊包括:
连通路,其沿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具有规定长度;
膨胀部,其具有通过该连通路互相连通的第1气室及第2气室;
上述充气机包括:
设置在上述膨胀部内的细长的充气机本体部;
气体供给部,其设置在该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的一端部,并供给气体;
上述充气机本体部沿着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设置,且将上述充气机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沿着该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的上缘部呈与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的上缘部及上述第2气室的上缘部中的至少一方连续地形成的线状,
该连通路、上述第1气室及上述第2气室各自的上缘部沿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安装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中,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内侧,且在该连通路内偏离上侧设置,在该充气机本体部的下部与上述连通路的底部之间形成比上述连通路的其他部分窄的窄宽度通路部,
上述连通路的上方部位与上述第1气室的上缘部及第2气室的上缘部中的至少一方一起安装在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气囊中的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比上述第2气室导入气体的容积大,
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气囊中的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与上述第2气室相比,从与上述连通路的连接部分起、沿上述车辆的侧部上缘部的长度方向、到下游侧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尺寸较大,
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具有前座、位于该前座后方的后座,
上述膨胀部的上述第1气室在与上述前座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展开,上述第2气室在与上述后座侧面对应的位置上展开,
上述安全气囊的上述连通路在上述前座与后座之间的侧部展开,
上述充气机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相对上述充气机本体部,位于上述第1气室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22914A JP5414089B2 (ja) | 2008-08-29 | 2008-08-29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8222913A JP5435913B2 (ja) | 2008-08-29 | 2008-08-29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8-222914 | 2008-08-29 | ||
JP2008-222913 | 2008-08-29 | ||
JP2008222914 | 2008-08-29 | ||
JP2008222913 | 2008-08-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9247A true CN101659247A (zh) | 2010-03-03 |
CN101659247B CN101659247B (zh) | 2012-08-08 |
Family
ID=41787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861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9247B (zh) | 2008-08-29 | 2009-08-28 | 安全气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35913B2 (zh) |
CN (1) | CN101659247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1320A (zh) * | 2010-11-04 | 2011-04-0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 |
CN104417482A (zh) * | 2013-08-20 | 2015-03-1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一种具有可控压力室的车辆侧空气帘 |
CN107497064A (zh) * | 2017-09-26 | 2017-12-22 | 韩朝锋 | 一种消防用高层逃生窗帘架 |
CN114620003A (zh) * | 2022-03-25 | 2022-06-1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侧面安全气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917701T2 (de) * | 1998-03-18 | 2005-07-21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Lyndhurst | Fahrzeuginsassen-Sicherheitsvorrichtung |
JP3082140B1 (ja) * | 1999-04-15 | 2000-08-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乗員拘束装置 |
JP2002067863A (ja) * | 2000-08-28 | 2002-03-08 | Toyota Motor Corp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3835264B2 (ja) * | 2001-11-22 | 2006-10-1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201089434Y (zh) * | 2007-09-08 | 2008-07-23 |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帘式气囊装置 |
-
2008
- 2008-08-29 JP JP2008222913A patent/JP543591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8-28 CN CN2009101686116A patent/CN10165924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1320A (zh) * | 2010-11-04 | 2011-04-0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 |
CN104417482A (zh) * | 2013-08-20 | 2015-03-1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一种具有可控压力室的车辆侧空气帘 |
CN107497064A (zh) * | 2017-09-26 | 2017-12-22 | 韩朝锋 | 一种消防用高层逃生窗帘架 |
CN107497064B (zh) * | 2017-09-26 | 2020-09-04 | 南京溧水高新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消防用高层逃生窗帘架 |
CN114620003A (zh) * | 2022-03-25 | 2022-06-1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侧面安全气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9247B (zh) | 2012-08-08 |
JP5435913B2 (ja) | 2014-03-05 |
JP2010052703A (ja) | 2010-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62364B2 (en) | Curtain air bag assembly | |
CN104670150B (zh) | 车辆的安全气囊模块 | |
CN101580049B (zh) | 气囊装置 | |
CN100482500C (zh) | 乘员保护装置 | |
EP0967126B1 (en) | Protective bag for vehicle occupant's head | |
CN100450835C (zh) | 气囊、气囊装置和车辆 | |
CN1751916B (zh) | 窗帘气囊装置和车辆 | |
JP6502598B2 (ja) |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01801733B (zh) | 气囊 | |
JP6142298B2 (ja)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01291831B (zh) | 具有膨胀管状内部结构的安全气囊系统 | |
CN101927748A (zh) | 侧气囊系统 | |
CN102869548A (zh) |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
CN101659247B (zh) | 安全气囊装置 | |
JP4780018B2 (ja)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03034221A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ディフューザ構造 | |
CN100406312C (zh) |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 |
KR20150124003A (ko) | 차량의 보행자 에어백 시스템 | |
JP4748141B2 (ja)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及び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08056242A5 (zh) | ||
CN101112887A (zh) | 气囊装置 | |
CN1099352C (zh) | 展开方向可控气囊的结构 | |
JP5236907B2 (ja)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00586765C (zh) |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 |
JP4290501B2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