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7873B -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7873B
CN101657873B CN2007800527624A CN200780052762A CN101657873B CN 101657873 B CN101657873 B CN 101657873B CN 2007800527624 A CN2007800527624 A CN 2007800527624A CN 200780052762 A CN200780052762 A CN 200780052762A CN 101657873 B CN101657873 B CN 101657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reset
armature
contact mechanism
overload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27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7873A (zh
Inventor
铃木健一郎
马场贞彰
神山知之
关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57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7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7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78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01H71/32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having permanently magnetised part
    • H01H71/321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having permanently magnetised par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active magnetic elements
    • H01H71/323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having permanently magnetised par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active magnetic elements with rotatable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58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push-button, pull-knob, or sl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23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using a solid-state trip unit
    • H01H71/125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using a solid-state trip unit characterised by sensing elements, e.g. current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9/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basic types of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and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not covered by any single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1H89/06Combination of a manual reset circuit with a contactor, i.e. the same circuit controlled by both a protective and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具有:触点机构,其在跳闸位置和复位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磁回路,其是将固定铁心、永磁体及衔铁环状配置而成的;触点机构弹簧,其对所述衔铁进行预紧,以使该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分离,使所述触点机构切换至复位位置;线圈,其在检测出过载时,通过通电而产生与所述永磁体的磁束相同方向的磁束,抵抗所述触点机构弹簧而将所述衔铁从复位位置切换至跳闸位置,在从检测出过载时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逆向通电而产生与所述永磁体的磁束相反方向的磁束,使利用该永磁体的吸附力保持在所述跳闸位置上的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分离;可动止动器,其在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略微分离的位置上,抵抗所述触点机构弹簧的预紧力而将所述触点机构卡止;以及复位杆,其使所述可动止动器在将所述触点机构卡止的卡止位置和非卡止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电动机等不受过载影响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下面也简称为“过载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通过电流检测设备(CT等)检测电动机的负载电流,如果检测出的负载电流超过设定值,则从电流检测电路向极化电磁体流过动作电流,执行使控制电路触点进行通断的跳闸动作。
通过该跳闸动作,将常开触点(a触点)接通而使指示灯点灯,将常闭触点(b触点)断开而使电动机的负载电路上的电磁接触器的电磁体的励磁解除,将负载电路断路,从而防止电动机烧损等事故。在跳闸动作后,为了再次使电动机启动,需要进行使过载继电器返回至跳闸动作前的状态(使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接通的状态)的复位动作。
对于该复位动作,具有手动复位和自动复位,其中,手动复位是通过操作复位杆而进行的,自动复位是在跳闸动作后,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利用从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的动作电流使极化电磁体动作而进行的。该复位动作必须在解决电动机的负载电路过载的原因后进行。
此外,在过载继电器中需要具有:自由跳闸(trip-free)功能,通过该功能,即使在复位杆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电线等接触复位杆而进行了复位操作时,也可以在电流检测设备检测出电动机(负载)过载的情况下,无障碍地进行跳闸动作;上述的跳闸动作的手动/自动切换功能;以及在跳闸后,在规定时间内禁止复位动作,在电动机冷却或从异常状态复原之前,禁止所述电动机再启动的功能。
作为具有上述三种功能的现有的过载继电器,已知存在下述的过载继电器,其具有:极化电磁体,其在磁回路内具有永磁体和线圈,利用所述永磁体的磁场抵抗弹簧力而将衔铁吸引保持在复位位置上,并且在检测出过载时,通过向所述线圈通电以产生与所述永磁体逆向的磁场,从而将所述衔铁释放;触点机构,其与所述衔铁连动;以及复位杆,其使被释放的所述衔铁复原至所述复位位置,该过载继电器中设置反转机构,其通过越过弹簧作用的死点而向复位侧和跳闸侧这两个方向交替反转,从而切换所述触点机构,对该反转机构由被释放的所述衔铁进行推压,而从所述复位侧向跳闸侧反转,并且,将反转至跳闸侧的所述反转机构通过所述复位杆向所述复位侧推压,如果在检测出过载时将所述衔铁释放,则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向所述线圈通电以产生与所述永磁体相同朝向的磁场,在使被释放的所述衔铁复原至复位位置后,通过按压所述复位杆,使所述反转机构反转至复位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过载继电器可以使所述复位杆在被压入的状态下锁止,并且,在该压入状态下,如果所述反转机构被所述衔铁向跳闸侧推压,则通过复位杆而在超越死点之前将该反转机构的反转阻止,可以进行自动复位。
专利文献1:特开2004-0222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的过载继电器在自动复位模式中,在将复位杆在压入状态下进行锁止时,与衔铁连动的触点机构的常开触点的触点间隙及触点的超程(over travel)量,与手动复位模式中的常开触点的触点间隙及触点超程量相比较小。由此,在自动复位模式中存在常开触点的耐压性及触点容量减小的问题。
另外,在以手动复位模式进行复位时,与自动复位模式时的情况相同地,需要从电流检测电路向极化电磁体供给复位电流,使极化电磁体进行动作,产生无法在无通电下进行测试跳闸/复位,无法在无通电下进行触点机构的动作确认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过载继电器,其在自动复位模式下的常开触点的触点间隙及超程量,与在手动复位模式下的触点间隙及超程量相比不会变小,不会使耐压性及触点容量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负载继电器收容在壳体内,其具有:触点机构,其在发送过载信号的跳闸位置和发送待机信号的复位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磁回路,其是将固定铁心、永磁体、以及衔铁环状配置而成的,该衔铁固定在所述触点机构上,在由所述固定铁心吸附的跳闸位置和与所述固定铁心分离的复位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触点机构弹簧,其对所述衔铁进行预紧,以使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分离,使所述磁回路断开而使所述触点机构切换至复位位置;线圈,其配置在所述磁回路中,在检测出过载时,通过通电而产生与所述永磁体的磁束相同方向的磁束,抵抗所述触点机构弹簧而将所述衔铁从复位位置切换至跳闸位置,在从检测出过载时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逆向通电而产生与所述永磁体的磁束相反方向的磁束,使利用该永磁体的吸附力保持在所述跳闸位置上的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分离;可动止动器,其在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略微分离的位置上,抵抗所述触点机构弹簧的预紧力而将所述触点机构卡止;以及复位杆,其使所述可动止动器在将所述触点机构卡止的卡止位置和非卡止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过载继电器的触点机构的复位位置始终相同,触点机构的常开触点的触点间隙及超程量始终相同,实现自动复位模式下的常开触点的耐压性及触点容量与手动复位模式下的常开触点的耐压性及触点容量相比不会变小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过载继电器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壳体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详细图。
图4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横杆(crossbar)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5是横杆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线圈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7是线圈的纵剖面图。
图8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可动止动器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9是可动止动器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复位杆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11是复位杆的正视图。
图12是复位杆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手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的正视图。
图14是表示手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手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的正视图。
图16是表示手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手动复位模式中,触点机构小距离转动至可动止动器的卡止位置为止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在手动复位模式中,在触点机构的跳闸状态下在线圈励磁之前压入复位杆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9是表示在手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下,压入复位杆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20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自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的正视图。
图21是表示自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自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的正视图。
符号的说明
1壳体
1a支轴
1b板弹簧保持部
1c方孔
1d弹簧保持部
1e CT收容部
1f复位位置止动器
1g止动器凸起
1h杆止动器
1i凸缘
1j凸起
1k窗部
1m L字槽
1n四角框
2触点机构
3横杆
3a,3b弹簧支柱
3c,3d,3e衔铁保持部
3f弹簧嵌合部
3w显示部
3x左凸条
3y右凸条
4a常开可动接触件
4b常闭可动接触件
5a常开触点弹簧
5b常闭触点弹簧
6衔铁
7第1固定铁心
8永磁体
9线圈
9a孔
9b跳闸线圈
9c复位线圈
10第2固定铁心
10a衔铁轴
11可动止动器
11a轴孔
11b倾斜端面
11c中间卡止部
12止动器板弹簧
13复位杆
13a轴
13b倾斜面
13c下部凸起
13d外周凸起
13e箭头槽
14复位杆弹簧
15固定接触件
16触点机构弹簧
20正面罩体
100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过载继电器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的实施方式,是取下正面罩体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如图1所示,电子式过载继电器100收容在正面开放的长方体状的壳体1内。壳体1的开放的正面在过载继电器100的各部件向壳体1组装之后,如图14所示由正面罩体20覆盖。
图2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壳体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3是图2的A部详细图,图4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横杆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图5是横杆的正视图。
图1所示的触点机构2具有:大致T字形的横杆3,其详细形状如图4及图5所示;常开可动接触件4a,其在两端部具有可动触点;常闭可动接触件4b,其在两端部具有可动触点;常开触点弹簧5a;以及常闭触点弹簧5b。
与常开可动接触件4a及常闭可动接触件4b分别进行接触、分离而对常开电路及常闭电路进行开关的两对固定接触件15,插入在图2所示的壳体1的背面壁的上部设置的四个方孔1c中而进行固定。
在设置于横杆3的右端的弹簧支柱3a上嵌入常开触点弹簧5a,在常开触点弹簧5a上嵌入常开可动接触件4a。相同地,在设置于横杆3的左端的弹簧支柱3b上嵌入常闭触点弹簧5b,在常闭触点弹簧5b上嵌入常闭可动接触件4b。
横杆3利用常开触点弹簧5a及常闭触点弹簧5b,弹性保持常开可动接触件4a及常闭可动接触件4b。在横杆3的下侧的三个钩状的衔铁保持部3c、3d、3e(参照图5)上插入并固定衔铁6,预先组装触点机构2及衔铁6。
图6是线圈的斜视图,图7是线圈的纵剖面图,图8是可动止动器的斜视图,图9是可动止动器的正视图,图10是复位杆的斜视图,图11是复位杆的正视图,图12是复位杆的侧视图。
在L字形板状的第1固定铁心7的右端部上吸附厚板状的永磁体8(参照图13),嵌入并保持在图2所示的壳体1的中央部的L字槽1m中。在由图6及图7中示出详细形状的形成为长方体状的线圈9的孔9a中,插入L字形的第2固定铁心10(参照图13)的衔铁轴10a的状态下,将线圈9嵌入并固定在壳体1的中央部的四角框1n(参照图2)内,第2固定铁心10的从衔铁轴10a以直角弯折的水平板部(参照图13)吸附并保持在永磁体8上。
下面,将之前预先组装的触点机构2组装在壳体1内,通过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及第2固定铁心10的衔铁轴10a的上端部的轴尖(pivot)进行支撑。在触点机构2的衔铁6的中央部下侧,设有与衔铁轴10a的轴尖卡合的孔,以使得触点机构2不会相对于轴尖偏移。
根据上述说明可知,过载继电器100由极化电磁体构成,其磁回路是将第1固定铁心7、永磁体8、第2固定铁心10及由第2固定铁心10的轴尖支撑的衔铁6环状配置而形成的,形成在磁回路中配置线圈9的方式。
设置于壳体1的左侧的支轴1a(参照图2)与在图8及图9中示出详细形状的可动止动器11的轴孔11a嵌合,将止动器板弹簧12的下端部插入并保持在设置于壳体1的左侧板中央部的板弹簧保持部1b中,通过止动器板弹簧12向图1的右方按压可动止动器11。
在图10~图12中示出详细形状的复位杆13的下部设置的轴13a上,嵌入复位杆弹簧14。将嵌入有复位杆弹簧14的复位杆13组装在壳体1的左上部。
在壳体1的弹簧保持部1d(参照图2)和横杆3的弹簧嵌合部3f之间安装触点机构弹簧16。触点机构弹簧16对衔铁6进行预紧,以使得衔铁6与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分离而使磁回路断路,从而使触点机构2切换至复位位置。在壳体1的下部设置有CT收容部1e(参照图2),其收容3个电流检测用设备即CT(未图示)。
下面,参照图13~图22,对本实施方式的过载继电器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手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复位位置)的正视图。
在手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下,对于与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分离的衔铁6,与利用永磁体8的吸引力及被压缩的常闭触点弹簧5b的回弹力产生的使衔铁6绕逆时针旋转的转矩相比,利用被压缩的触点机构弹簧16的回弹力产生的使衔铁6绕顺时针旋转的转矩较大。
由此,触点机构2以衔铁轴10a的上端部的轴尖作为支点顺时针转动,横杆3的左端上部保持在与壳体1的复位位置止动器1f抵接的复位位置上。
在复位状态下,常闭可动接触件4b的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15的固定触点抵接而将常闭电路闭合,常开可动接触件4a的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15的固定触点分离而将常开电路断开。在该复位状态下,触点机构2发送待机信号(常闭电路闭合,常开电路断开)。
可动止动器11通过止动器板弹簧12向图13的右方按压,使中间卡止部11c与横杆3的左方的衔铁保持部3e(参照图5)抵接。
图14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手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在手动复位模式下,将复位杆13顺时针扭转而使圆柱状的头部向壳体1的外部凸出。形成于顶部的箭头槽13e(参照图10,兼作为螺丝刀槽。)的箭头与壳体1的上表面右侧标记的箭头标记朝向相同方向即“H”方向,示出设置为手动复位模式。
另外,在横杆3上以指针状竖直设置并从设置于壳体1的顶板上的窗部1k中露出的显示部3w的左凸条3x(参照图4),位于窗部1k的“RESET”位置,表示过载继电器100处于复位状态。图4所示的左凸条3x和右凸条3y,为了可以区分而以不同的颜色着色。
图15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手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的正视图。过载继电器100在处于图13所示的复位状态时,如果未图示的电流检测设备检测出电动机的过电流(过载),从电流检测电路向线圈9的跳闸线圈9b(参照图7)通入动作电流,则由跳闸线圈9b在与永磁体8产生的磁束的相同方向上产生磁束,两个磁束之和的吸引力作用在衔铁6上,作用在衔铁6上的逆时针转动的扭矩超过由触点机构弹簧16的回弹力产生的顺时针转动的扭矩。
如图15所示,触点机构2抵抗触点机构弹簧16的回弹力而绕逆时针方向转动,衔铁6被吸附在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上,过载继电器100向手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跳闸位置)切换。
在跳闸状态下,常闭可动接触件4b的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15的固定触点分离而使常闭电路断开,常开可动接触件4a的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15的固定触点抵接而使常开电路闭合。在该跳闸状态下,触点机构2发送过载信号(常闭电路断开,常开电路闭合)。
此时,在复位状态下与横杆3的左方的衔铁保持部3e抵接的可动止动器11的中间卡止部11c脱离抵接,可动止动器11的上部利用止动器板弹簧12的回弹力向右方转动,与壳体1的止动器凸起1g(参照图3)抵接。
由于对于吸附在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的衔铁6,利用永磁体8的吸引力产生的使衔铁6逆时针旋转的扭矩,超过利用触点机构弹簧16及常开触点弹簧5a的回弹力产生的顺时针旋转的扭矩,所以保持跳闸状态。
图16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手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的俯视图。如图16所示,横杆3的显示部3w的右凸条3y(参照图4),位于设置于壳体1的顶板上的窗部1k的“TRIP”位置,表示过载继电器100处于跳闸状态。
下面,对从手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至复位状态的手动复位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在手动复位模式下,触点机构2小距离转动至与可动止动器11的中间卡止部11c卡止的位置,成为可以手动复位的状态的正视图。
在过载继电器100成为图15所示的跳闸状态而经过规定时间后,从未图示的电流检测电路向线圈9的复位线圈9c(参照图7)通入与检测出过载时方向相反的电流。通过该电流,在与永磁体8的磁束相反的方向上由复位线圈9c产生磁束,抵消永磁体8的磁束。该规定时间与由于过载而被加热的电动机等设备进行冷却的时间对应即可。
如果永磁体8的磁束被抵消,则利用触点机构弹簧16的回弹力,衔铁6与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分离,触点机构2绕顺时针小距离转动,横杆3的左端上部与可动止动器11的中间卡止部11c卡止,如图17所示成为可以手动复位的状态。
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中,如果抵抗复位杆弹簧14而压入复位杆13,则复位杆13的下端部的倾斜面13b(参照图11)与可动止动器11的上端部的倾斜面11b(参照图9)抵接,通过楔作用而使可动止动器11向左方略微转动,使可动止动器11的中间卡止部11c与横杆3的左端上部之间的卡合脱离,通过触点机构弹簧16的回弹力,使触点机构2转动至图13所示的复位状态。这样,可以将过载继电器100进行手动复位。
图18是表示在手动复位模式下,在触点机构2成为跳闸状态后尚未经过规定时间,使复位线圈9c(参照图7)进行励磁而使触点机构2绕顺时针小距离转动之前,压入复位杆13的状态的正视图。
如果压入复位杆13,则可动止动器11向左方略微转动,但由于衔铁6被第1固定铁心7吸附,触点机构2没有与可动止动器11卡合,所以触点机构2不进行复位。
为了使触点机构2复位而恢复复位状态,其条件为,衔铁6与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略微分离,横杆3的左端上部与可动止动器11的中间卡止部11c卡合,并且压入复位杆13。由于未图示的电流检测电路在跳闸后,如果不经过规定时间就不会向复位线圈9c供给电流,所以在跳闸后,规定时间内无法进行复位。
图19是表示在手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下压入复位杆后的状态的正视图。由于即使在复位杆13被保持压入的状态下,触点机构2也不会被复位杆13和可动止动器11限制,所以只要从电流检测电路向跳闸线圈9b供给电流,触点机构2就可以无障碍地进行跳闸。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过载继电器100具有自由跳闸功能。
图20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自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的正视图。在将过载继电器100从手动复位模式切换至自动复位模式时,将复位杆13压入壳体1内,设置于复位杆13的头部下部的外周凸起13d、13d(参照图10、11)与壳体1的杆止动器1h、1h(参照图3)抵接。
然后,将复位杆13逆时针旋转90°,通过复位杆13的下部凸起13c(参照图12),使可动止动器11向左方旋转,使下部凸起13c的前端与可动止动器11抵接,将可动止动器11切换至不与横杆3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上。
由于在将复位杆13绕逆时针旋转90°后,复位杆13的一个外周凸起13d与壳体1的凸缘1i(参照图3)抵接,所以复位杆13不会绕逆时针旋转超过90°。另外,由于在复位杆13绕逆时针旋转90°后,与设置在壳体1的凸缘1i上的凸起1j卡合,所以不会由于复位杆弹簧14的回弹力而直接被推回。
由于与由永磁体8的吸引力及常闭触点弹簧5b的回弹力产生的使衔铁6逆时针旋转的扭矩相比,由触点机构弹簧16的回弹力产生的使衔铁6顺时针旋转的扭矩较大,所以触点机构2将衔铁轴10a的上端部的轴尖作为支点而顺时针转动,保持与壳体1的复位位置止动器1f(参照图2)抵接的姿势。
在复位状态下,常闭可动接触件4b的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15的固定触点抵接而使常闭电路闭合,常开可动接触件4a的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15的固定触点分离而使常开电路断开。在该复位状态下,触点机构2发送待机信号(常闭电路闭合,常开电路断开)。
图21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自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的俯视图。如图21所示,在自动复位模式中,将复位杆13压入壳体1内并绕逆时针扭转,形成于顶部的箭头槽13e的箭头朝向“A”方向,示出设置为自动复位模式。
另外,横杆3的显示部3w的左凸条3x位于设置于壳体1的顶板上的窗部1k的“RESET”位置,示出处于复位状态。
图22是表示过载继电器的自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的正视图。过载继电器100在如图20所示的自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下,如果未图示的电流检测设备检测出电动机等设备的过电流(过载),从电流检测电路向线圈9的跳闸线圈9b(参照图7)通入动作电流,则从跳闸线圈9b在与永磁体8产生的磁束的相同方向上产生磁束,两个磁束之和的吸引力作用在衔铁6上,作用在衔铁6上的绕逆时针旋转的扭矩超过利用触点机构弹簧16的回弹力产生的顺时针旋转的扭矩。
如图22所示,触点机构2逆时针转动,衔铁6吸附在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上,过载继电器100向自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转移。
在跳闸状态下,常闭可动接触件4b的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15的固定触点分离而使常闭电路断开,常开可动接触件4a的可动触点与固定接触件15的固定触点抵接而使常开电路闭合。在该跳闸状态下,触点机构2发送过载信号(常闭电路断开,常开电路闭合)。
如果衔铁6吸附在第1固定铁心7的上端部上,则由于利用永磁体8的吸引力产生的使衔铁6逆时针旋转的扭矩,超过利用触点机构弹簧16及常开触点弹簧5a的回弹力产生的顺时针旋转的扭矩,所以保持跳闸状态。
另外,过载继电器100在成为图22所示的自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而经过规定时间后,从未图示的电流检测电路向线圈9的复位线圈9c(参照图7)通入与检测出过载时方向相反的电流。
通过该电流,在与永磁体8的磁束相反的方向上,由复位线圈9c产生磁束而抵消永磁体8的磁束,利用触点机构弹簧16的回弹力使触点机构2绕顺时针转动,转移至图20所示的复位状态。
图13所示的手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中的触点机构2的倾斜姿势、和图20所示的自动复位模式的复位状态中的触点机构2的倾斜姿势是完全相同的姿势。此外,由于图17所示的成为可以手动复位的状态下的触点机构2的倾斜姿势,与图22所示的自动复位模式的跳闸状态中的触点机构2的倾斜姿势相比,仅触点机构2略微转动,所以是大致相同的姿势。
由此,由于在自动复位模式中的常开触点的触点间隙及超程量与手动复位模式中的触点间隙及超程量大致相同,所以不会使耐压性及触点容量下降。
过载继电器100如图1、图14、图16及图21所示,由于横杆3的显示部3w露出于设置在壳体1的顶板上的窗部1k,所以可以通过手动使显示部3w向左右移动(操作),使触点机构2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转动,即使没有电源也可以进行测试跳闸及复位。
另外,如图5所示,使横杆3左侧的弹簧支柱3b的安装部相对于中央部向下方倾斜,使弹簧支柱3b向左方倾斜。通过该倾斜,在使触点机构2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转移至复位状态,常闭可动接触件4b与两个固定接触件15、15接触时,或者相反地,在要使常闭可动接触件4b与两个固定接触件15、15分离时,使得弹簧支柱3b相对于连结两个固定接触件15、15之间的线大致垂直,使得在常闭可动接触件4b上不会施加常闭触点弹簧5b的倾斜负载。
另外,根据上述形状,由于常闭可动接触件4b的两端的可动触点同时与固定接触件15、15的固定触点接触、分离,所以在电流断路时,电弧不会集中在一侧的触点上,触点的消耗减少,减少电流断路性能的恶化。另外,对于弹簧支柱3a,与弹簧支柱3b相同地设置即可。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可以作为耐久性较高的过载继电器应用。

Claims (7)

1.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式过载继电器收容在壳体内,
该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具有:
触点机构,其在发送过载信号的跳闸位置和发送待机信号的复位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磁回路,其是将固定铁心、永磁体、以及衔铁环状配置而成的,该衔铁固定在所述触点机构上,在由所述固定铁心吸附的跳闸位置和与所述固定铁心分离的复位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触点机构弹簧,其对所述衔铁进行预紧,以使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分离,使所述磁回路断开而使所述触点机构切换至复位位置;
线圈,其配置在所述磁回路中,在检测出过载时,通过通电而产生与所述永磁体的磁束相同方向的磁束,抵抗所述触点机构弹簧而将所述衔铁从复位位置切换至跳闸位置,在从检测出过载时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逆向通电而产生与所述永磁体的磁束相反方向的磁束,使利用该永磁体的吸附力保持在所述跳闸位置上的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分离;
可动止动器,其在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略微分离的位置上,通过抵抗所述触点机构弹簧的预紧力而将所述触点机构卡止,从而使电子式过载继电器成为可以手动复位的状态;以及
复位杆,其使所述可动止动器在将所述触点机构卡止的卡止位置和非卡止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处于跳闸状态的所述触点机构手动进行复位的手动复位模式下,所述复位杆将所述可动止动器切换至所述卡止位置,在从检测出过载时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自动复位的自动复位模式下,所述复位杆将所述可动止动器切换至所述非卡止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动复位模式下,所述复位杆被压入所述壳体内,解除在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铁心略微分离的位置上,抵抗所述触点机构弹簧的预紧力而将所述触点机构卡止的可动止动器的卡止,在所述自动复位模式下,所述复位杆被压入所述壳体内并进行转动,将所述可动止动器切换至所述非卡止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规定时间与由于过载而被加热的设备进行冷却的时间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机构具有横杆,其通过触点弹簧而弹性保持可动接触件,该横杆具有显示部,其从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窗部中露出,通过该显示部相对于所述窗部的位置,显示所述触点机构是位于所述复位位置还是位于跳闸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操作所述显示部,可以在无通电状态下进行测试跳闸及复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杆具有弹簧支柱,其保持所述触点弹簧及可动接触件,该弹簧支柱如下述方式设置在所述横杆上,即,在所述可动接触件与两个固定接触件接触时,该弹簧支柱与连结该两个固定接触件之间的线大致垂直。
CN2007800527624A 2007-04-27 2007-04-27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7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59249 WO2008139533A1 (ja) 2007-04-27 2007-04-27 電子式過負荷継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7873A CN101657873A (zh) 2010-02-24
CN101657873B true CN101657873B (zh) 2012-08-29

Family

ID=40001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276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7873B (zh) 2007-04-27 2007-04-27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13695B2 (zh)
JP (1) JP4738530B2 (zh)
CN (1) CN101657873B (zh)
DE (1) DE112007003451T5 (zh)
TW (1) TW200842923A (zh)
WO (1) WO20081395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9113A1 (zh) * 2009-06-03 2010-12-09 Abb瑞士有限公司 模块化低压开关器
US8410875B2 (en) * 2010-06-30 2013-04-02 Eaton Corporation Overload relay switch without springs
CN102412075B (zh) * 2011-11-07 2013-08-07 苗文波 电动双向转换器
EP2940708A1 (en) * 2014-04-30 2015-11-04 Abb Ag Tripping mechanism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device
JP6403476B2 (ja) * 2014-07-28 2018-10-1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N104392866B (zh) * 2014-09-30 2016-08-17 佳一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合电磁分合闸机构使用的节能机构
CH713442B1 (de) * 2017-02-08 2021-03-31 Elesta Gmbh Ostfildern De Zweigniederlassung Bad Ragaz Relais.
US10930462B2 (en) * 2017-10-12 2021-02-23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Trip free relay
JP2021040469A (ja) 2019-09-05 2021-03-11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子式過負荷リレー及び電磁開閉器
CN110907818B (zh) * 2019-12-25 2020-08-04 南京智宏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常用继电器功能快速检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2986A (en) * 1993-04-13 1994-07-26 Allen-Bradley Company, Inc. Overload relay mechanism
CN1153992A (zh) * 1995-09-28 1997-07-09 施耐德电器公司 保护开关设备的控制和信号装置
EP1577920A1 (de) * 2004-03-19 2005-09-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uslöserelais
CN1763884A (zh) * 2004-10-21 2006-04-26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电磁跳闸装置和包括此装置的电气保护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5766A (en) * 1997-04-11 2000-02-15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Trip mechanism for an overload relay
US5994987A (en) * 1998-05-15 1999-11-30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Contac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overload relays
US5959518A (en) * 1998-05-15 1999-09-28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Contac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overload relays
JPWO2003083887A1 (ja) * 2002-03-28 2005-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動式過電流継電器
JP2004022203A (ja) 2002-06-12 2004-01-22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過負荷継電器
JP4840356B2 (ja) * 2005-04-20 2011-1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過電流継電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2986A (en) * 1993-04-13 1994-07-26 Allen-Bradley Company, Inc. Overload relay mechanism
CN1153992A (zh) * 1995-09-28 1997-07-09 施耐德电器公司 保护开关设备的控制和信号装置
EP1577920A1 (de) * 2004-03-19 2005-09-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uslöserelais
CN1763884A (zh) * 2004-10-21 2006-04-26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电磁跳闸装置和包括此装置的电气保护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2923A (en) 2008-11-01
DE112007003451T5 (de) 2010-02-18
US20110057750A1 (en) 2011-03-10
US8013695B2 (en) 2011-09-06
TWI335604B (zh) 2011-01-01
JP4738530B2 (ja) 2011-08-03
JPWO2008139533A1 (ja) 2010-07-29
CN101657873A (zh) 2010-02-24
WO2008139533A1 (ja) 200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7873B (zh)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CN103828003B (zh) 用于电表的磁不敏感锁闩致动继电器
US7986203B2 (en) Multi-pole armature interlock for circuit breakers
JP4840356B2 (ja) 過電流継電器
CN106356251A (zh) 闩锁继电器
JPS63105426A (ja) 交換可能なスイッチを有する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EP1536446A1 (en) Bistable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08159270A (ja) 遮断器
CN202259096U (zh) 用于线路保护开关的磁系统和带有磁系统的安装开关设备
EP1078383B1 (en) Contac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overload relays
CN101599392A (zh) 无需工具的接触块
CN114639560B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03187215B (zh) 塑壳断路器的欠压跳闸装置
JP2006332001A (ja) サーマルリレー
CN100349245C (zh) 反激磁执行器自动复位装置
JPH07235250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式回路遮断器
CN111863556B (zh) 一种断路器的辅助脱扣单元
JP4301132B2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式回路遮断器
JP4206990B2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式回路遮断器
JP4293099B2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式回路遮断器
WO2000060628A1 (en) Electro-mechanical circuit breaker
JP4206989B2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式回路遮断器
JPH0633618Y2 (ja) 遠隔制御式多極回路しや断器
JP2005293870A (ja) ブレーカ
JPH0785393B2 (ja) 回路遮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