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7871B - 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7871B
CN101657871B CN200880011885.8A CN200880011885A CN101657871B CN 101657871 B CN101657871 B CN 101657871B CN 200880011885 A CN200880011885 A CN 200880011885A CN 101657871 B CN101657871 B CN 101657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otary manipulation
operating means
axl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18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7871A (zh
Inventor
镜聪则
米地统
小池正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667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904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364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9045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8/0572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129974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657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7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7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78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1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with index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1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with indexing means
    • H01H19/115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with indexing means using molded elastic parts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 switches
    • H01H2011/004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 switches for modifying the number or type of operating positions, e.g. momentary and st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01H2019/143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having at least two concentric turn kno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01H25/065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using separate operating parts, e.g. a push button surrounded by a rotating knob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安装在有限空间例如车辆中的仪表面板等中的小型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用于切换用于目标操作的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10)和用于执行每一种模式的设定操作的拨盘开关(20)被共轴地设置。弹簧部件(40)被固定到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通过具有柱体单元(61)和轴(64)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而被插入。轴(64)被插入形成在模式切换开关(10)的柱体单元(12)上的引导凹槽中。通过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被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柱体单元(61)的内部周向表面上,沿着轴向方向排列两个卡扣表面,在其上沿着周向方向形成有不同数目的凹部或者凸部。通过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沿着轴向方向的运动,卡扣表面中的任何一个与弹簧部件(40)接合。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装置和一种操作系统,它们能够被用于操作例如在车辆中安装的各种设备(车辆导航设备、音频设备、空调、电视设备或者倒车影像系统等)而且并不要求大的安置空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设备被安装于车辆中。具有用于操作那些设备的开关或者按钮等的操作装置被置于驾驶员座椅附近,例如,在仪表面板等中。然而,与在车辆中安装的设备的增加以及设备功能的增加相关联地,需要更大数目的开关和按钮等以操作很多功能。因此,存在安置空间不足的问题。所以要求这样一种操作装置,其中能够通过使用小数目的开关而操作很多功能。
另一方面,操作装置即所谓的拨盘开关已被广泛地使用,其中能够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例如盘式旋转体时对功能加以操作。拨盘开关能够被例如用于调节音频设备的音量或者调节空调的温度。而且,拨盘开关被如此设计,使得在很多情形中,当使用者执行旋转操作时,与旋转体的旋转相关联地产生卡扣感(click feeling)。这种设计带来以下优点,即,使用者能够在直觉上知晓旋转体的旋转量。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60949中,提出一种能够产生卡扣感并且能够被容易地组装的旋转式开关。这种旋转式开关包括被以可旋转方式联结到固定部件并且通过外部操作而被旋转的移动部件,并且在该移动部件中设置其中以预定节距与固定部件相对地形成多个卡扣凹部的环形接收器。而且,在固定部件中,具有与卡扣凹部接合的滚珠的保持部件被设于与移动部件的环形接收器相对的部分中,从而它被弹簧推向卡扣凹部。因此,能够通过在卡扣凹部和滚珠之间的接合而产生卡扣感。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安置空间不足的问题,已经开始考虑并且在实际上使用这样一种操作装置,利用该操作装置,使用者能够使用一个拨盘开关并且操作多种功能。例如,用于操作空调的操作装置能够被如此配置,使其包括用以与拨盘开关一起地切换“温度调节”、“风量调节”或者“风向调节”等的各自的模式的切换开关,并且使用者当操作切换开关并且切换到任何一种模式并且然后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时,能够调节对应于每一种模式的功能。
然而,在这种操作装置中,传统上,与拨盘开关的旋转操作相关联的卡扣感是恒定的,并且即便切换开关被用于切换模式,卡扣感也不能够被改变。因此,存在不能获得良好的可操作性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当以10个或者更多层级的很多层级下执行调节例如温度调节和风量调节时的情形和当在几个层级下执行调节例如风向时的情形之间,当使用者执行旋转操作时产生的卡扣感是相等的。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22003中,提供一种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能够从多个电子装备中选择并且操作令人期望的装备并且还相应于所选装备而改变卡扣感。该操作单元被如此构造,使得当挤压并且操作按钮时,在中心上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的弹簧体的一个端侧被向下推动以向上推起另一个端侧,并且使得在弹簧体的该另一个端侧上布置的滚珠的上球形部分与在其上形成有卡扣凹槽的盘形部件的底表面形成接触。盘形部件被与用于旋转操作的操作旋钮共轴地布置。然后,当使得弹簧体的滚珠和盘形部件的卡扣凹槽形成接触时,与操作旋钮的旋转操作相关联地产生了卡扣感。而且,这包括:与选择各自的装备有关的多个按钮;被分别地向下推动到按钮的多个弹簧体;和,分别地使得设于各自的弹簧体上的滚珠与之形成接触的多个盘形部件,并且这被如此构造,使得各自的盘形部件的卡扣凹槽的数目或者形状是不同的。因此,对用于目标操作的每一种装备,能够改变当操作旋钮被以旋转方式操作时产生的卡扣感。
发明内容
在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22003中指出的操作单元中,能够对用于目标操作的每一种装备改变卡扣感。然而,需要围绕操作旋钮放置用于选择用于目标操作的装备的多个按钮。因此,操作单元的尺寸变大,这要求大的放置空间。因此,在有限空间例如车辆的仪表面板等中进行安置并不容易。因此,不能够解决如上所述安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具有小的尺寸和很多功能,并且其中通过操作第一旋转操作体,能够改变当第二旋转操作体被操作时产生的卡扣感,并且例如通过操作第一旋转操作能够切换多个功能,并且通过操作第二旋转操作能够以不同的卡扣感执行功能的调节操作,同时使得能够容易地在小的空间中进行安置。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是这样一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旋转并移动到多个位置的第一旋转操作体;与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设置的第二旋转操作体;与第二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连接的轴;移动体,该移动体与所述轴相对地设置并响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沿着轴向方向移动;接合单元,该接合单元被设于所述轴和所述移动体中的一个上,并具有沿着所述轴的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和被接合单元,该被接合单元被设于所述轴和所述移动体中的另一个上、被朝向所述接合单元弹性地偏压并与所述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其中在所述轴和所述移动体中的所述一个上,分别地具有不同数目的凹部或者凸部的多个接合单元被沿着所述轴向方向排列,并且响应于所述移动体的运动,改变用于弹性地偏压所述被接合单元的接合单元。
本发明被如此构造,使得被旋转并移动到多个位置的第一旋转操作体被用于响应于移动位置而选择多个功能,并且与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放置的第二旋转操作体被用于利用旋转操作而调节或者设定所选功能。而且,通过用于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操作,改变了当第二旋转操作体被操作时产生的卡扣感。因此,轴与第二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连接,并且响应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沿着轴向方向移动的移动体与所述轴相对地放置。在轴和移动体中的一个上,具有沿着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的多个接合单元被沿着轴向方向排列。在轴或者移动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朝向接合单元弹性偏压的被接合单元。因此,通过在被接合单元和接合单元之间的接合,能够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相关联地产生卡扣感。而且,当第一旋转操作体被旋转时,移动体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被接合单元与沿着轴向方向排列的多个接合单元之一接合。因为不同数目的凹部或者凸部被分别地设于多个接合单元上,所以能够改变卡扣感。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是柱形的,并且所述轴通过移动体而被插入;沿着所述移动体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移动体的内部周向表面上排列有所述多个接合单元;并且所述被接合单元被设于所述轴的外部周向表面上。
在本发明中,响应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沿着轴向方向移动的移动体是柱形的,并且被连接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轴通过柱形移动体而被插入。在柱形移动体的内部周向表面上,沿着轴向方向排列所述多个接合单元,并且设置有朝向相对轴的外部周向表面弹性地偏压的被接合单元。因此,设于轴上的被接合单元能够可靠地与设于移动体中的接合单元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并且能够产生卡扣感。而且,柱形移动体能够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改变被接合单元与其接合的接合单元。因此,因为能够可靠地并且容易地改变卡扣感,所以能够可靠地改进用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轴的轴向方向在所述轴的外部周向表面上排列所述多个接合单元;并且所述被接合单元被设于所述移动体上。
在本发明中,在被连接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轴的外部周向表面上,沿着轴向方向排列所述多个接合单元,并且被接合单元被设于相对的移动体上。因此,设于移动体上的被接合单元能够可靠地与设于轴上的接合单元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并且能够产生卡扣感。同样,能够改变当移动体沿着轴向方向移动时被接合单元与其接合的接合单元。因此,因为能够可靠地并且容易地改变卡扣感,所以能够可靠地改进用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是柱形的,并且所述轴通过所述移动体而被插入;并且所述被接合单元被设于所述移动体的内部周向表面上。
在本发明中,移动体是柱形的,并且被接合单元被设于移动体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因为所述移动体是柱形的,所以能够稳定地并且平滑地沿着轴向方向移动所述轴。因此,卡扣感能够被可靠地改变,并且能够可靠地改进用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连接的柱体;引导凹槽,该引导凹槽被设于所述柱体上、沿着所述柱体的周向方向具有长的形状并且沿着所述柱体的轴向方向被逐渐地移位;和杆形被插入单元,该杆形被插入单元被突出地设于所述移动体上并被插入所述引导凹槽中,其中根据所述柱体的旋转,所述被插入单元到所述引导凹槽中的插入位置被改变,并且所述移动体沿着轴向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中,柱体与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连接,并且在柱体上形成沿着柱体的周向方向具有长的形状并且沿着柱体的轴向方向逐渐地移位的凹槽。被插入到柱体的凹槽中的杆形被插入部分被设于移动体上。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相关联地,柱体被移动。此时,沿着所述凹槽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其中被插入部分已被插入凹槽中的移动体。因此,响应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能够可靠地并且容易地沿着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移动体。因此,能够可靠地改进用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被分别地设于在所述多个接合单元之间的边界上的凸起。
在本发明中,凸起被设于在多个接合单元之间的边界上。当第一旋转操作体被以旋转方式操作时,移动体沿着轴向方向移动。然而,此时,被朝向接合单元弹性地偏压的被接合单元与在接合单元之间的边界上的凸起接合。因此,能够产生卡扣感。因此,不仅对于第二旋转操作体而且还对于第一旋转操作体而言,能够与旋转操作相关联地产生卡扣感。因此,能够改进该操作装置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轴共轴地设置并检测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的旋转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中,与被连接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轴共轴地放置用于检测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的旋转检测装置例如旋转编码器等。在操作装置中,需要设置这种旋转检测装置。然而,在用于通过使用螺杆机构等将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传递到旋转检测装置的构造的情形中,需要围绕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轴放置该旋转检测装置。因此,担心操作装置的尺寸增加,由此要求宽大的安置空间。所以,通过与第二旋转操作体共轴地安置旋转检测装置而能够避免该问题。因此,因为操作装置能够被小型化,所以即使在小的空间中也能够可靠地放置操作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所述光屏蔽检测装置被以预定间隔沿着所述旋转方向排列,分别地具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并根据存在或者不存在被光发射单元发射并被所述光接收单元接收的光而检测光屏蔽;和多个光屏蔽单元,所述光屏蔽单元被以不同于所述预定间隔的间隔设于所述轴上,并且与所述轴的旋转相关联地顺次地屏蔽所述光发射单元发射的光,其中所述旋转检测装置响应于由所述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光屏蔽时序而检测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
在本发明中,为了检测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在以可旋转方式保持轴等的基板上,沿着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各具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的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而且,在所述轴上,以不同于在所述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隔的预定间隔设置用于与所述旋转相关联的顺次地以光学方式屏蔽被光发射单元发射的光的多个光屏蔽单元。因此,利用在轴上的多个光屏蔽单元,所述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在不同的时刻被以光学方式屏蔽。因此,能够根据检测光屏蔽的次序而判定轴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而且,根据当光屏蔽检测装置检测到光屏蔽时的时序,光屏蔽动作的数目或者时间能够被检查,由此判断旋转量或者旋转速度等。能够通过使用例如光电断路器等获得光屏蔽检测装置。然而,该元件比用于检测旋转编码器等的旋转的元件更加廉价并且更小。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操作装置的尺寸降低和成本下降。而且,能够无任何接触地以光学方式执行检测。因此,并不产生由于接触等引起的磨损,这能够改进用于检测的机构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连接的柱体;和,用于检测所述柱体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中,该柱体与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连接,并且设置用于检测柱体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检测装置。第一旋转操作体被旋转到多个位置,并且响应于该位置而改变第二旋转操作体的卡扣感。然而,在其中操作装置接收例如由第一旋转操作体设定的功能选择并且然后所接收功能的设定被第二旋转操作体接收的配置的情形中,该操作装置能够根据旋转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而切换用于接收设定的功能。因此,能够检测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位置,并且能够可靠地实现在其中使用所述两个旋转操作体的操作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切换检测元件,该切换检测元件具有与所述柱体的旋转相关联地在所述柱体上以回转方式操作的被操作单元并检测在由于被操作单元的回转而引起的触点之间的切换,其中所述旋转位置检测装置根据所述切换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而检测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位置。
本发明被如此构造,使得设置了具有被以回转方式操作的被操作单元的切换检测元件,并且所述柱体与旋转相关联地回转所述被操作单元。因此,该操作装置能够根据切换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而判定柱体的旋转位置。如果存在大约两个或者三个旋转位置,则能够通过使用具有大约两个或者三个触点的一个切换检测元件而容易地判定旋转位置。因此,当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位置的数目较小时,旋转位置能够被容易地检测到,这能够实现操作装置的小型化、成本下降等。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所述光屏蔽检测装置以预定间隔沿着所述旋转方向排列,分别地具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并根据存在或者不存在被光发射单元发射并被所述光接收单元接收的光而检测光屏蔽;和多个光屏蔽单元,所述光屏蔽单元被设于所述柱体上,并且以光学方式屏蔽由所述光发射单元发射的光,其中所述旋转位置检测装置响应于由所述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光屏蔽的组合而检测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位置。
在本发明中,沿着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各具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的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并且在所述柱体上,以预定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光屏蔽单元。在所述多个光屏蔽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隔和在所述多个光屏蔽单元之间的间隔可以是相等的或者不同的。因此,响应于柱体的旋转位置,几个光屏蔽单元以光学方式屏蔽几个光屏蔽检测装置。因此,能够根据在用于检测光屏蔽的所述多个光屏蔽检测器中的光屏蔽检测器的组合判定柱体的旋转位置。在这种构造的情形中,增加光屏蔽检测装置的数目能够容易地增加可检测旋转位置的数目。因此,即便第一旋转操作体存在很多旋转位置,也能够检测该旋转位置而不增加操作装置的尺寸,并且能够容易地实现操作装置的功能数目增加。而且,因为能够无任何接触地以光学方式检测旋转位置,所以能够改进用于检测的机构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是柱形的,并且所述操作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挤压的挤压检测装置;根据挤压操作而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移动的挤压操作体;和挤压部件,该挤压部件被联接到所述挤压操作体并与所述挤压操作相关联地通过所述轴挤压所述挤压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用于接收挤压操作的挤压操作体。因此,因为操作装置能够进一步接收挤压操作,所以使用者能够通过使用该操作装置执行更多操作或者更加复杂的操作。而且,被连接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轴是柱形的,并且通过所述轴而被插入的挤压部件被联接到挤压操作体,并且被设于用于以可旋转方式保持所述轴的基板上的挤压检测装置被所述挤压部件挤压。因此,能够利用设于基板上的挤压检测装置检测朝着设于第二旋转操作体中的挤压操作体的挤压操作。因此,在不增加操作装置的尺寸的情况下,该操作装置便能够接收挤压操作。因此,能够实现操作装置的功能数目增加,这能够改进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和所述轴是柱形的,并且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光发射体;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被设置成通过所述轴而被插入,并将由所述光发射体发射的光引导到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中;和用于将被导光部件引导的光透射到外部的透光单元。
在本发明中,在操作装置内部设置光发射体,并且光发射体的光从透光单元发射到外部。因此,能够给予使用者利用操作装置的一部分以光学方式发射的视觉效果。而且,第二旋转操作体和轴是柱形的,并且光发射体被设于用于以可旋转方式保持轴的基板上,并且通过轴而被插入的导光部件被用于将光从光发射体引导到第二旋转操作体中。因此,即便第二旋转操作体和光发射体是分离的,光发射体的光也能够被可靠地引导到第二旋转操作体中。因为透光单元被设于第二旋转操作体中或其附近,所以通过导光部件获得的光能够被发射到外部。而且,透光单元被设于第一旋转操作体中,并且将光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透光单元引导到第一旋转操作体。因此,光能够被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透光单元发射到外部。因此,因为能够给予使用者利用操作装置以光学方式发射的视觉效果,所以能够改进操作装置的外观,并且能够改进操作装置在夜间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被以可回转方式支撑,并且所述操作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回转的回转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中,第一旋转操作体被以可回转方式支撑。用于检测第一旋转操作体的回转的装置被设于操作装置中,并且接收用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回转操作。因此,使用者不仅能够执行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而且还能够执行回转操作。因此,能够利用一个操作体接收多种操作。因此,能够增加操作装置的功能数目并且改进操作装置的可操作性、方便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是中空的,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在内部被与中空的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共轴地设置,并且以使得所述固定轴不能被旋转的方式而固定;和,被夹在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和所述固定轴之间的波状环形体,其中操作载荷被所述环形体施加到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
在本发明中,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轴是中空的,并且在其中放置以不能被旋转的方式固定的固定轴。而且,波状环形体被夹在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轴和固定轴之间。因为波状环形体被夹住,所以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轴被沿着从固定轴分离方向的偏压。因此,能够给出操作载荷。当适当地设定环形体的波形的高度时,适度的操作载荷能够被给予操作第二旋转操作体的使用者。因此,能够改进操作装置的操作感。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是这样一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旋转并移动到多个位置的第一旋转操作体;与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设置的第二旋转操作体;两个相对单元,该两个相对单元被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中以沿着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轴的轴向方向相对;环形移动体,所述环形移动体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轴而被插入,并且在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之间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该移动体响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靠近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中的一个并且离开另一个;接合单元,所述合单元被分别地设于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上,并且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和被接合单元,所述被接合单元分别地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所述轴向方向被设于一侧和另一侧上,并且当所述移动体接近所述相对单元时,所述被接合单元被朝向所述相对单元中的接近的接合单元弹性地偏压并且与所述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其中在分别地设于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中的接合单元中,被排列的所述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彼此不同。
本发明被如此构造,使得用于操作的目标功能是根据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位置而被选择的,并且利用被共轴地设置的第二旋转操作体,所选功能通过旋转操作而被调节或者设定。因为包括了两个旋转操作体,所以操作装置的功能数目能够增加。因为共轴地设置两个旋转操作体,所以操作装置被小型化。而且,利用用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改变了当第二旋转操作体被操作时产生的卡扣感。因此,沿着旋转轴的轴向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相对单元被设于第二旋转操作体中。通过旋转轴而被插入的环形移动体被设于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之间。然后,移动体响应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移动,从而移动体靠近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中的一个并且离开另一个。而且,具有多个凹部或者凸部的接合单元被分别地设于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上,并且被弹性地偏压的被接合单元被分别地沿着移动体的轴向方向设于一侧和另一侧上。然后,与移动体的运动相关联地,一个被接合单元与设于一个相对单元上的接合单元接合。通过在接合单元和被弹性偏压的被接合单元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之间的接合,能够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相关联地产生卡扣感。在此情形中,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相关联地,改变了被相互接合的接合单元和被接合单元。因此,通过分别地在两个相对单元上设置具有不同数目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接合单元,能够改变卡扣感。因此,具有很多功能的操作装置能够被置于小的空间例如车辆中的仪表面板等中,并且能够改进用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并且能够改进操作装置的方便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是这样一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旋转并移动到多个位置的第一旋转操作体;与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设置的第二旋转操作体;被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中以沿着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轴的轴向方向相对的两个相对单元;环形移动体,所述环形移动体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轴而被插入,并在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之间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移动体响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靠近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中的一个并且离开另一个;接合单元,所述接合单元分别地被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所述轴向方向设于一侧和另一侧上,并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和被接合单元,所述被接合单元被分别地设于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上,并且当所述移动体接近所述相对单元时,所述被接合单元被朝向所述移动体中的接近的接合单元弹性地偏压并与所述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其中在被分别地设于所述移动体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接合单元中,被排列的所述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彼此不同。
本发明被与上述构造类似地构造,其中第一旋转操作体和第二旋转操作体被共轴地放置,并且通过用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改变了当第二旋转操作体被操作时产生的卡扣感。因此,在第二旋转操作体中,所述轴被共轴地设置,并且设置了沿着轴向方向相对的所述两个相对单元。在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之间,设置有通过所述轴而被插入的环形移动体。然后,以移动体靠近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中的一个并且离开另一个的方式,该移动体响应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移动。而且,分别地沿着移动体的轴向方向在一侧和另一侧上设置具有多个凹部或者凸部的接合单元,并且分别地在所述两个相对单元上设置被弹性偏压的被接合单元。然后,与移动体的运动相关联地,一个接合单元与设于所述相对单元之一上的被接合单元接合。通过在接合单元和被弹性偏压的被接合单元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之间的接合,能够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相关联地产生卡扣感。在此情形中,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相关联地,改变了被相互接合的接合单元和被接合单元。因此,具有不同数目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接合单元被分别地设于移动体的一侧和另一侧上。因此,能够改变卡扣感。因此,具有很多功能的操作装置能够被置于小的空间例如车辆的仪表面板等中,并且能够改进用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并且能够改进操作装置的方便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共轴地连接的柱体;引导凹槽,所述引导凹槽被设于所述柱体上,沿着所述柱体的周向方向具有长的形状,并且沿着所述柱体的轴向方向被逐渐地移位;和被设于所述移动体中并被插入所述引导凹槽中的被插入单元,其中响应于所述柱体的旋转,所述被插入单元到所述引导凹槽中的插入位置被改变,并且所述移动体沿着轴向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中,共轴地设置与第一旋转操作体一起地旋转的柱体,并且在柱体上形成沿着柱体的周向方向具有长的形状并且沿着柱体的轴向方向被逐渐地移位的引导凹槽。在移动体中设置被插入柱体的引导凹槽中的被插入单元。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相关联地,柱体被旋转,并且其中被插入单元被插入引导凹槽中的移动体沿着引导凹槽而被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因此,响应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能够可靠地并且容易地沿着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移动体。因此,能够可靠地并且容易地改变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相关联的卡扣感。而且,能够可靠地并且容易地改进用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被所述柱体以可回转方式支撑,并且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回转的回转检测装置。
本发明被如此构造,使得所述柱体以可回转方式支撑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因此,使用者在第一旋转操作体上不仅能够执行旋转操作而且还能够执行回转操作。通过使用作为检测装置例如通过所述回转而被向下推动的多个开关检测第一旋转操作体的回转。因此,因为所述操作装置能够接收使用者的回转操作,所以能够实现操作装置的功能数目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改进操作装置的方便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轴共轴地设置并检测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的旋转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中,用于检测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的检测装置例如旋转编码器等与设于第二旋转操作体中的轴共轴地放置。在用于接收旋转操作的操作装置中,需要设置这种检测装置。然而,在用于将通过使用齿轮机构等将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传递到检测装置的构造的情形中,需要围绕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轴放置所述检测装置。因此,担心操作装置的尺寸增加,由此要求宽大的安置空间。所以,能够通过与第二旋转操作体共轴地安置检测装置而避免该问题。因此,因为操作装置能够被小型化,所以具有很多功能的操作装置能够被可靠地置于小的空间例如车辆的仪表面板等中。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系统是这样一种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上述操作装置,其中不同的操作载荷被给予各自的操作装置中的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
在本发明中,包括多个操作装置以执行更多功能。而且,在各自的操作装置中,不同的操作载荷被给予第二旋转操作体。因此,即使当排列多个第二旋转操作体时,使用者也能够基于操作载荷而容易地在多个第二旋转操作体中判断已被操作的第二旋转操作体。因此,使用者能够操作所期望的第二旋转操作体而不用在视觉上检查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操作体。因此,能够增加包括所述多个操作装置的操作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是中空的,每一个所述操作装置均具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在内部与中空的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共轴地设置,并以所述固定轴不能被旋转的方式固定;和,被夹在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和所述固定轴之间并且给出所述操作载荷的波状环形体,并且在各自的操作装置中的所述环形体具有其高度彼此不同的波形形状。
在本发明中,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轴是中空的,并且在其中安置以不能被旋转的方式安置的固定轴。而且,所述波状环形体被夹在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轴和固定轴之间。因为波状环形体被夹住,所以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轴被沿着从固定轴分离的方向偏压。因此,能够给出操作载荷。而且,在各自的操作装置中包括的各自的环形体是波形的,其中高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容易的和廉价的构造下,不同的操作载荷能够给予在各自的操作装置中的第二旋转操作体。
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系统是这样一种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上述操作装置,其中在各自的操作装置中的被接合单元被相互不同的偏压力偏压。
在本发明中,包括多个操作装置以执行更多的功能。基于被朝向接合单元弹性偏压的被接合单元的偏压力的大小而改变用于在各自的操作装置中的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载荷。因此,当在各自的操作装置中的被接合单元被不同的偏压力偏压时,不同的操作载荷能够给予在各自的操作装置中的第二旋转操作体。因此,即便排列了多个第二旋转操作体,使用者也能够基于操作载荷而在多个第二旋转操作体中容易地判断已被操作的第二旋转操作体。因此,使用者能够操作所期望的第二旋转操作体而不用在视觉上检查所述多个第二旋转操作体。因此,能够改进包括多个操作装置的操作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包括共轴地设置的第一旋转操作体和第二旋转操作体,因为操作装置能够被小型化,所以操作装置能够被置于小的空间例如车辆的仪表面板等中。而且,与用于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相关联地,当第二旋转操作体被操作时产生的卡扣感能够被改变,由此改进用于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可操作性。因此,能够改进操作装置的方便性。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上述和进一步的目的和特征将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至1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三面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视图。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侧视图。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的构造的图解透视图。图6A和6B是描述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的卡扣数目的变化的图解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视图。图8A和8B是描述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的卡扣数目的变化的图解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视图。图10A和10B是描述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的卡扣数目的变化的图解视图。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的联结单元和接合部件的构造的透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联结单元的构造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系统的构造的平面视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视图。图15A至1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波形垫圈的构造实例的图解视图。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透视图。图17A至17C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三面视图。图18A至18C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三面视图。图19A至19C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三面视图。图20是沿着图17中的A-A线的截面视图。图21是沿着图17中的B-B线的截面视图。图22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3是其中省略封罩示意的操作装置的透视图。图24A至24E是描述检测模式切换开关的旋转位置的方法的图解视图。图25是描述检测模式切换开关的旋转位置的方法的图解视图。图26是示出其中省略封罩、模式切换开关、基柱和被接合部件等的示意的操作装置的透视图。图27A至27E是描述检测拨盘开关的旋转的方法的图解视图。图28A至28E是描述检测拨盘开关的旋转的方法的图解视图。图29A和29B是描述检测拨盘开关的旋转的方法的图解视图。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系统的构造的图解平面视图。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透视图。图3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各自的部件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3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三面视图。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三面视图。图35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截面视图。图3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截面视图。图3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视图。图38A和38B是描述由在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系统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的板簧引起的偏压力的图解视图。图3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变型实例1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图解侧视图。图40A和40B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变型实例2的操作装置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的构造的图解侧视图。图4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变型实例3的操作装置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的构造的图解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将在下面基于示出它的实施例的附图具体地描述本发明。图1A至1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三面视图。图1A示出平面视图、图1B示出侧视图,并且图1C示出后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视图并且示出内部构造,其中在等同于图1C的后视图中左半部的一部分被剖开。图3A和3B和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侧视图并且示出其中在等同于图1B的侧视图中构造操作装置的部件被按照从图3A到图4B的顺序移除的状态。根据该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被布置在例如靠近车辆中的驾驶员座椅的仪表面板上,并操作空调或者音频设备等。
在图中,1是车辆中的仪表面板的外部部分,并且根据该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具有其中模式切换开关10和拨盘开关20在外部部分1上堆叠的外观。模式切换开关10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基本上卵形板的形状,并且这被置于外部部分1上并且能够被使用者在大约60°的范围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20是柱形的并且被置于模式切换开关10的上侧。使用者能够围绕固定轴30顺时针和逆时针地在360°或者更大的范围中以旋转方式操作它,固定轴30被固定从而不被旋转。顺便提一句,拨盘开关20的旋转轴线和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轴线相互一致,并且该旋转轴线与固定轴30的中央轴线相一致。
在外部部分1上,绘出三个模式标记2到4,并且能够通过以旋转方式操作模式切换开关10从而模式切换开关10的渐缩尖端部分10a指示三个模式标记2到4之一而切换模式。例如,当操作装置是用于操作空调的设备时,字符串“风向”分配为模式标记2,字符串“风量”分配为模式标记3,并且字符串“温度”分配为模式标记4。当模式切换开关10的尖端部分10a被旋转以指示“风向”时,操作装置变成处于风向调节模式。然后,使用者当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20时,能够调节空调的风向。其它模式是类似的。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的模式切换开关10、拨盘开关20、固定轴30和其它部件被组装并且被置于基板50上。用于检测拨盘开关20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51(旋转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由于模式切换开关10旋转而引起的在模式之间的切换的切换检测元件52(位置检测装置),被与其它电学部件(未示出)一起地置于基板50上。基板50被如此设计,使得旋转编码器51、切换检测元件52和其它电学部件构成电路,使用者给予操作装置的操作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且能够执行各种过程。
旋转编码器51是柱形的并且通过螺钉、焊接等而被以机械方式和电学方式固定地连接到基板50。固定轴30被如此设计,使得具有大直径的盘单元31和具有小直径的柱体单元32被共轴地联结。在盘单元31一侧的一端被在外部暴露出来,并且在柱体单元32一侧的另一端通过旋转编码器51的柱体而被固定到基板50。然而,虽然旋转编码器51具有用于检测旋转的柱形旋转器51a,但是固定轴30的柱体单元32被构造成不与旋转器51a的内部周向表面形成接触,并且柱体单元32并不干涉旋转器51a的旋转。
拨盘开关20包括:在外部被暴露出来从而由使用者触摸并且操作它的操作单元21(第二旋转操作体);用于将操作单元21联结到旋转编码器51的旋转器51a的联结单元22(轴)。操作单元21和联结单元22被制造成不同的部件,并且在被组装之后,它们用作一个拨盘开关20。操作单元21具有大直径部分21a和小直径部分21b。大直径部分21a被限定成稍微大于固定轴30的盘单元31的直径的内径。小直径部分21b被限定成稍微大于固定轴30的柱体单元32的直径的内径。而且,操作单元21的小直径部分21b的长度比固定轴30的柱体单元32的长度短。因此,在固定轴30的盘单元31被容纳于操作单元21的大直径部分21a的情形中,固定轴30的柱体单元32能够通过操作单元21的小直径部分21b而被插入。
联结单元22是具有稍微大于固定轴30的柱体单元32的直径的内径的柱体,并且联结单元22的一端能够在内部与操作单元21的小直径部分21b接合并且被固定到该小直径部分21b。因此,接合钉22a被设于联结单元22的一个端侧上的外部周向表面上,并且在操作单元21的小直径部分21b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形成与接合钉22a接合的凹部。而且,联结单元22的另一端被成形为能够在外部与旋转编码器51的旋转器51a接合并且被固定到该旋转器51a。因此,在操作单元21被固定到联结单元22的一端并且然后旋转编码器51的旋转器51a被固定到其另一端的情形中,旋转器51a被与由使用者引起的操作单元21的旋转操作相关联地旋转,并且旋转编码器51能够检测操作单元21的旋转。而且,固定轴30穿过拨盘开关20中的操作单元21和联结单元22并且穿过旋转编码器51并且被固定到基板50。
而且,环形金属弹簧部件40在外部与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接合并且被固定到该联结单元22。相对于联结单元22的轴向方向,弹簧部件40的长度足够地短于联结单元22的长度。弹簧部件40在联结单元22中的固定位置位于在内部与拨盘开关20的操作单元21接合的一个端部部分和在外部与旋转编码器51接合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之间。弹簧部件40具有:在外部与联结单元接合的环形单元41;和被形成为沿着径向方向从环形单元41的外部周边凸出的板簧42(被接合单元)。顺便提一句,在图中仅仅示出一个板簧42。然而,实际上,弹簧部件40具有两个板簧42。分别地相对于环形单元41的中心在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所述两个板簧42。板簧42被如此设计,使得金属环形单元41的一部分通过金属加工而凸出到外部并且该板簧42被偏压到环形单元41内部。
而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包括使得能够插入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的、柱形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移动体)。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构造的图解透视图。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具有柱体单元61和被设置成从柱体单元61的外部周向表面沿着径向方向凸出的两个支撑轴64(被插入单元)。在柱体单元61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在一侧上形成第一卡扣表面62(接合单元),使得轴向方向的基本上的中心作为边界,并且在另一侧上形成第二卡扣表面63(接合单元)。
第一卡扣表面62和第二卡扣表面63被如此设计,使得沿着柱体单元61的内部周边的周向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凹部62a、63a或者凸部,并且这些凹部或者凸部被成形为与在弹簧部件40上形成的板簧42接合。例如,在第一卡扣表面62上形成36个凹部或者凸部,并且在第二卡扣表面63上形成18个凹部或者凸部。而且,相对于柱体单元61的轴向方向,第一卡扣表面62和第二卡扣表面63的长度被设为足够得长于弹簧部件40的板簧42的长度,并且板簧42能够与第一卡扣表面62和第二卡扣表面63中的仅仅一个接合。
而且,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中的柱体单元61的内径被设为比拨盘开关20中的联结单元22的直径稍微更粗。当弹簧部件40被固定到此的联结单元22被插入柱体单元61中时,在弹簧部件40的两侧上形成的两个板簧42与柱体单元61的第一卡扣表面62或者第二卡扣表面63接合。在这种状态中,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被固定从而不能够被旋转。因此,当拨盘开关2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以旋转联结单元22时,弹簧部件40的被固定到联结单元22的板簧42与旋转相关联地顺序地与沿着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周向方向布置的第一卡扣表面62或者第二卡扣表面63上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并且能够产生卡扣感。顺便提一句,卡扣感包括与在板簧42和卡扣表面的凹部或者凸部之间的接合相关联地产生的卡扣响声[卡嗒-噼啪]和此时产生的振动等。
而且,第一卡扣表面62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和第二卡扣表面63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被构造为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改变用于接合弹簧部件40的板簧42的卡扣表面,能够改变当拨盘开关2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时卡扣感的发生频率。能够通过轴向移动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被插入其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而改变用于接合弹簧部件40的板簧42的卡扣表面,这是因为,第一卡扣表面62和第二卡扣表面63在柱体单元61的内部周向表面上沿着轴向方向排列。
圆杆形的并且在以柱体单元61的轴线作为中心而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凸出的两个支撑轴64被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中的柱体单元61的外部周向表面上。而且,根据该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模式切换开关10等的基柱70。基柱70是柱形的并且具有使得能够将拨盘开关20中的联结单元22、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中的柱体单元61、旋转编码器51等容纳在其中的尺寸和形状。
在基柱70中,在一个端侧上,沿着轴向方向长的两个凹口71(然而,在图中仅仅示出一个)形成并且在另一个端侧上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基板50。在该一个端侧上的该两个凹口71在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形成,使得基柱70的轴向中心位于其间。每一个凹口71的宽度均被设为大致等于或者稍宽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支撑轴64的直径,并且支撑轴64能够被插入凹口71中,并且支撑轴64能够沿着基柱70的轴向方向而移动通过凹口71。
而且,在基柱70的一个端侧上的内径比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外径稍粗,并且外径足够小于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中心和支撑轴64的凸起端部之间的距离。因为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被插入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中的两个支撑轴64被插入基柱70的两个凹口71中,所以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能够沿着凹口71而被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并且以使其不能被旋转的方式而被基柱70支撑。在这种状态中,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两个支撑轴64处于它们通过凹口71而被插入并且凸出到基柱70内部的状态中。
而且,在被固定到基柱70的基板50的另一个端侧上形成一个凹口72。通过螺钉和焊接等而被固定到基板50的切换检测元件52被放置成被容纳于被固定到基板50的基柱70的凹口72中。切换检测元件52具有检测轴52a(被操作单元),该检测轴52a是杆形的并且被以可回转方式支撑于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状的主体上。切换检测元件52通过从以下三个位置检测检测轴52a定位的位置而执行切换检测:检测轴52a被内置于主体中的部件例如弹簧等偏压到此的标准位置;和,当检测轴52a利用该标准位置作为中心回转时在两侧上的末端位置。
模式切换开关10具有:具有大致卵形板的形状并且被构造成由使用者触摸它并执行操作的操作单元11(第一旋转操作体);和,在该操作单元11的下表面上连接的柱体单元12(柱体)。在操作单元11中,形成大致圆形的穿孔,并且该穿孔具有使得拨盘开关20中的操作单元21的小直径部分21b能够被插入并且其中心基本上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轴线相一致的尺寸。而且,柱体单元12被连接到操作单元11从而轴向中心基本上与操作单元11的穿孔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内径大致等于基柱70的一个端侧的外径,并且模式切换开关10的柱体单元11在外部与基柱70接合。
在模式切换开关10的柱体单元12的端部中形成大致矩形的凹口13。当柱体单元12在外部与被固定到基板50的基柱70接合时,设于基板50上的切换检测元件52的检测轴52a被容纳在柱体单元12的凹口13内部。因此,当模式切换开关10的操作单元11被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时,柱体单元12被与操作单元11一起地旋转,并且使得柱体单元12与切换检测元件52的检测轴52a形成接触并且被回转。然后,切换检测元件52检测由模式切换开关10执行的在模式之间的切换。
在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的端部处形成沿着柱体单元12的轴向方向长的凹口14,并且,引导凹槽15形成在沿着柱体单元12的轴向方向的大致中心上,该引导凹槽15被连接到凹口14并且沿着柱体单元12的周向方向具有长的形状并且具有长孔的形状。然而,具有长孔形状的引导凹槽15被如此形成,使得虽然在一端15a和中心15b之间的部分被沿着柱体单元12的周向方向形成,但是大致中心部分被稍微弯曲,并且在中心15b和另一端15c之间的部分沿着轴向方向被逐渐地移位到操作单元11一侧。而且,分别地在两侧上形成凹口14和引导凹槽15,使得柱体单元12的轴向中心位于其间,并且两个引导凹槽15具有大致相等的形状。凹口14和引导凹槽15的宽度等于或者稍微大于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中的支撑轴64的直径。
如上所述,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两个支撑轴64被基柱70的两个凹口71支撑的情形中,该两个支撑轴64通过基柱70的凹口71而被插入并且在外部凸出。当在这种状态中时,模式切换开关10的柱体单元12在外部与基柱70接合,能够通过沿着在柱体单元12上形成的两个凹口14将从基柱70凸出的两个支撑轴64引导到引导凹槽15而在外部接合柱体单元12。
而且,如上所述,被基柱70支撑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能够沿着基柱70的凹口71而被沿着基柱70的轴向方向移动。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其中柱体单元12在外部与基柱70接合的模式切换开关10时,仅仅模式切换开关10被旋转,这是因为,基柱70和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被以它们不能被旋转的方式固定。此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支撑轴64被插入形成在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上的引导凹槽15内部,并且与柱体单元12的旋转相关联地改变了到引导凹槽15中的插入位置。因此,支撑轴64被与柱体单元12的旋转相关联地沿着基柱70的轴向方向移动。因此,随着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能够被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改变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卡扣表面,弹簧部件40的被固定到拨盘开关20的板簧42与该卡扣表面接合,由此相应于模式而改变卡扣感(卡扣数目)。
图6A和6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卡扣数目变化的图解视图。例如,在所示意的操作装置的构造中,首先,当模式切换开关10位于模式标记3(即,中央位置)处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支撑轴64位于设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柱体单元12中的引导凹槽15的中心15b处。此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位于沿着轴向方向的运动范围的下侧(沿着轴向方向的基板50一侧被定义为下侧,并且拨盘开关20的操作单元21一侧被定义为上侧)。然后,在形成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中的柱体单元61的内部周向表面上的两个卡扣表面中,弹簧部件40的被固定到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的板簧42与在下侧上的第一卡扣表面62接合。在第一卡扣表面62上,沿着柱体单元61的周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形成36个凹部或者凸部。因此,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20时,每转一周产生了36次卡扣感(参考图6A)。
当模式切换开关10被逆时针以旋转方式操作到模式标记4的位置时,设于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被旋转到在此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支撑轴64被插入引导凹槽15的一端15a中的位置。引导凹槽15的所述一端15a和中心15b被设于相对于柱体单元12的轴向方向的相同位置处。因此,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不被移动,并且弹簧部件40的板簧42与第一卡扣表面62接合。
当模式切换开关10被顺时针以旋转方式操作到模式标记2的位置时,设于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被旋转到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支撑轴64在此处被插入引导凹槽15的另一端15c中的位置。引导凹槽15被成形为被逐渐地沿着轴向方向移位从而它在中心15b处被弯曲,并且另一端15c位于上侧上。相对于轴向方向,与所述一端15a和中心15b相比,引导凹槽15的所述另一端15c位于上侧。与柱体单元12的旋转相关联地,支撑轴64被移动到上侧直至引导凹槽15的另一端15c。因此,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沿着基柱70的凹口71而被移动到上侧,并且弹簧部件40的板簧42与形成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内部周向表面的上侧上的第二卡扣表面63接合。在第二卡扣表面63上,沿着柱体单元61的周向方向以相等间隔形成18个凹部或者凸部。因此,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20时,每转一周产生了18次卡扣感(参考图6B)。
具有前述构造的操作装置被如此构造,使得模式切换开关10和拨盘开关20被共轴地堆叠。因此,因为操作装置能够被小型化,所以这能够被容易地置于有限空间例如车辆的仪表面板中。而且,这被如此构造,使得利用模式切换开关10切换模式,并且在拨盘开关20中执行每一种模式的操作例如设定或者调节等。因此,一个操作装置能够操作多种功能。而且,在设于拨盘开关20中的弹簧部件40和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形成的卡扣表面之间的接合产生卡扣感,并且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形成多个卡扣表面,并且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相关联地,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被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因此,因为能够通过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而改变弹簧部件40被与之接合的卡扣表面,所以能够与拨盘开关20的旋转相关联地容易地并且可靠地产生对于每一种模式而言均不同的卡扣感。而且,用于检测拨盘开关20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51被构造为被与拨盘开关20共轴地置于基板50上。因此,操作装置能够被小型化。
顺便提一句,该实施例被如此构造,使得能够利用模式切换开关10执行在三种模式之间的改变。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可以执行在两种模式或者四种或者更多种模式之间的改变。而且,这被如此构造,使得在三种模式中的两种模式下,对于拨盘开关20的每一圈旋转而言产生了36次卡扣感,并且在一种模式下,对于每一圈旋转而言产生了18次卡扣感。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对于拨盘开关20的每一旋转而言,卡扣感的产生数目(卡扣数目)可以是任意的,并且能够仅仅通过改变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中的柱体单元61的内部周边上的卡扣表面的形状(凹部或者凹部的数目)而容易地设定卡扣数目。而且,当卡扣数目被改变为三个层级或者更多时,可以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中的柱体单元61上沿着轴向方向排列三个或者更多卡扣表面,并且在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引导凹槽15的形状可以被适当地改变。
(第二实施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被如此构造,使得多个卡扣表面被设于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相关联地被沿着轴向方向移动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0上,并且与该卡扣表面接合的弹簧部件40被设于拨盘开关20中。相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被如此构造,使得多个卡扣表面被设于拨盘开关20上,并且与该卡扣表面接合的弹性被接合单元被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相关联地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视图。而且,图8A和8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卡扣数目变化的图解视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包括在外部与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接合的柱形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被固定到联结单元22并且被与拨盘开关20的旋转相关联地旋转。而且,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的外部周向表面上,以沿着轴向方向的大致中心作为边界,在一侧上形成第一卡扣表面261(接合单元),并且在另一侧上形成第二卡扣表面262(接合单元)。第一卡扣表面261和第二卡扣表面262被如此构造,使得沿着周向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凹部和凸部。在第一卡扣表面261和第二卡扣表面262之间的边界上,凸起263形成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的一个周边之上。
而且,在基柱70上,柱形被接合部件240(移动体)被保持为能够沿着基柱70的轴向方向在凹口71内部移动。被接合部件240具有:构成主体部分的柱体单元241(被插入单元);和球体242(被接合单元),该球体242从该柱体单元241的一个端表面凸出并且被弹性部件例如弹簧等朝向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的卡扣表面偏压并且被与该卡扣表面接合。球体242被容纳在形成于柱体单元241的一个端表面上的容纳孔(未示出)中,从而被设于容纳孔内部的弹性材料移动进出容纳孔并且被朝向容纳孔的外部偏压。而且,柱体单元241的另一端凸出到基柱70的外部并且被插入形成于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上的引导凹槽15中。因此,对于被接合部件240,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相关联地改变了到引导凹槽15中的插入位置,并且被接合部件240沿着基柱70的凹口71而沿着基柱70的轴向方向移动。
例如,在所示意的操作装置的构造中,首先,当模式切换开关10位于模式标记3的位置(即,中央位置)处时,被接合部件240的柱体单元241位于设于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上的引导凹槽15的中心15b处。此时,被接合部件240位于沿着轴向方向的运动范围的下侧并且与被固定到拨盘开关20的联结单元22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的第一卡扣表面261接合。在第一卡扣表面261中形成36个凹部或者凸部,并且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20时,对于每一圈旋转而言产生了36次卡扣感(参考图8B)。
接着,当模式切换开关10被逆时针以旋转方式操作到模式标记4的位置时,设于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被旋转到被接合部件240的柱体单元241在此处被插入引导凹槽15的一端15a中的位置。引导凹槽15的所述一端15a和中心15b相对于柱体单元12的轴向方向被设于相同的位置处。因此,被接合部件240不被移动,并且与第一卡扣表面261接合。
而且,当模式切换开关10被顺时针以旋转方式操作到模式标记2的位置时,设于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被旋转到被接合部件240的柱体单元241在此处被插入引导凹槽15的另一端15c中的位置。引导凹槽15被成形为被逐渐地沿着轴向方向移位从而它在中心15b处被弯曲,并且另一端15c位于上侧。因此,与柱体单元12的旋转相关联地,被接合部件240的柱体单元241沿着基柱70的轴向方向而沿着引导凹槽15移动。此时,使得被接合部件240的球体242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的凸起263形成接触并且与之接合。因此,产生了卡扣感。在这之后,被接合部件240的球体242与第二卡扣表面262接合。在第二卡扣表面262上形成18个凹部或者凸部。然后,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20时,每一圈旋转产生18次卡扣感(参考图8A)。
具有前述构造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具有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作用和效果。当模式切换开关1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以切换模式时,能够改变通过拨盘开关20的旋转操作产生的卡扣感。而且,因为凸起263被构造为设于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中的第一卡扣表面261和第二卡扣表面262之间的边界部分上,所以即使当模式切换开关1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时也能够产生卡扣感。
顺便提一句,第二实施例被如此构造,使得能够利用模式切换开关10执行在三种模式之间的改变。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可以执行在两种模式或者四种或者更多模式之间的改变。而且,对于拨盘开关20的每一圈旋转而言,卡扣感的产生数目(卡扣数目)可以是任意的,并且能够仅仅通过改变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的外部周边上的卡扣表面的形状(凹部或者凹部的数目)而容易地设定卡扣数目。而且,当卡扣数目被改变为三个层级或者更多时,可以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的外部周向表面上沿着轴向方向排列三个或者更多卡扣表面,并且在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引导凹槽15的形状可以被适当地改变。而且,凸起263被构造为设于第一卡扣表面261和第二卡扣表面262之间。然而,当无需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操作相关联地产生卡扣感时,可以不设置凸起263。
顺便提一句,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其它构造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类似的部分,并且省略了对它们的详细解释。
(第三实施例)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视图。而且,图10A和10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卡扣数目变化的图解视图。虽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被构造为将不同部件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260固定到拨盘开关20中的联结单元22,但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被如此构造,使得第一卡扣表面461(接合单元)和第二卡扣表面462(接合单元)形成在拨盘开关20中的联结单元422(轴)的外部周向表面上。而且,虽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被构造为包括与第一卡扣表面261或者第二卡扣表面262接合的柱形被接合部件240,但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被构造为包括柱形(或者环形)被接合部件440(移动体)。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联结单元422和被接合部件440的构造的透视图。而且,图12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的联结单元422的构造的侧视图。
在由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构成的拨盘开关20中的联结单元422的外部周向表面上,形成第一卡扣表面461和第二卡扣表面462,在其每一个中,在一个周边上以预定间隔放置多个凹部或者凸部。第一卡扣表面461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大于第二卡扣表面462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第一卡扣表面461和第二卡扣表面462被沿着联结单元422的轴向方向排列。通过使用合成树脂的一体模制而一体地形成联结单元422、以及第一卡扣表面461和第二卡扣表面462。图9和图11示出其中第一卡扣表面461被置于上侧而第二卡扣表面462被置于下侧的构造。
而且,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被接合部件440具有:柱体单元441;和,被设置成沿着径向方向从柱体单元441的外部周向表面凸出的两个支撑轴442(被插入单元)。该两个支撑轴442在柱体单元441的外部周向表面上被设于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在被接合部件440中的柱体单元441的外径比基柱70的内径稍细。被接合部件440的支撑轴442具有使得能够插入在基柱70中形成的凹口71的尺寸和形状。因此,通过将被接合部件440的柱体单元441插入基柱70中并且将支撑轴442插入凹口71中,被接合部件440能够沿着凹口71而被以可移动方式容纳在基柱70中。
而且,被接合部件440的支撑轴442能够被插入形成在模式切换开关10的柱体单元12中的凹口14和引导凹槽15中。对于被插入引导凹槽15中的支撑轴442,插入位置通过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而被移位,并且这包括在基柱70的凹口71内部沿着轴向方向的位移。因此,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相关联地,被接合部件440沿着轴向方向移动。
而且,在被接合部件440中的柱体单元441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形成具有底部并且能够容纳柱形部件的容纳孔443。容纳孔443容纳:其一个端侧被封闭的柱形被接合单元444;和被置于容纳孔443的底表面和被接合单元444之间的卷簧445。对于被接合单元444,一个端表面成锥形地凸出。然后,以使得该端表面接近柱体单元441的中心的方式,在容纳孔443中容纳的卷簧445偏压被接合单元444。
被接合部件440中的柱体单元441的内径比联结单元422中的第一卡扣表面461和第二卡扣表面462在此处形成的部分的外径稍大。当联结单元422被插入柱体单元441中时,被卷簧445偏压的被接合单元444与第一卡扣表面461或者第二卡扣表面462接合。如上所述,被接合部件440与模式切换开关10的旋转相关联地沿着轴向方向移动。与这种运动相关联地,被接合单元444与第一卡扣表面461和第二卡扣表面462之一接合。
例如,当模式切换开关10位于模式标记3的位置(即,中央位置)处时,被接合部件440的支撑轴442位于引导凹槽15的中心15b处。此时,被接合部件440位于沿着轴向方向的运动范围的下侧,并且被接合部件440的被接合单元444与在拨盘开关20中的联结单元422上形成的第二卡扣表面462接合。在第二卡扣表面462上形成18个凹部或者凸部。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20时,对于每一圈旋转而言产生18次卡扣感(参考图10B)。
当模式切换开关10被顺时针以旋转方式操作到模式标记2的位置时,模式切换开关10中的柱体单元12被旋转到被接合部件440的支撑轴442在此处被插入引导凹槽15的另一端15c中的位置。引导凹槽15被成形为沿着轴向方向逐渐地移位从而它在中心15b处被弯曲,并且另一端15c位于上侧。因此,与柱体单元12的旋转相关联地,沿着引导凹槽15,被接合部件440的支撑轴442沿着基柱70的轴向方向移动。因此,被接合部件440被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到上侧,并且被接合单元444与第一卡扣表面461接合。在第一卡扣表面461上形成36个凹部或者凸部。然后,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20时,每一圈旋转产生36次卡扣感(参考图10A)。
具有前述构造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具有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作用和效果。当模式切换开关1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以切换模式时,能够改变通过拨盘开关20的旋转操作而产生的卡扣感。而且,因为第一卡扣表面461和第二卡扣表面462与拨盘开关20中的联结单元422一体地形成,所以能够降低操作装置中的部件数目,由此降低操作装置的制造成本、组装成本等。而且,被接合部件440被构造为是柱形的,并且两个支撑轴442被构造为被插入基柱70的凹口71中。因此,被接合部件440能够被稳定地支撑,并且被接合部件440能够被平滑地移动。
顺便提一句,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其它构造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类似的部分,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解释。
(第四实施例)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系统的构造的平面视图。而且,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视图。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系统被构造为包括三个操作装置300。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构造该三个操作装置300。然而,它们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之处在于,存在用于拨盘开关20的旋转操作的操作载荷。而且,给予三个操作装置300其数值彼此不同的操作载荷。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操作装置300被如此构造,使得通过拧紧被制造成不同部件的盘单元331和柱体单元332而固定固定轴330,该固定轴330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模式切换开关10和拨盘开关20的旋转中心。因此,在盘单元331上形成阴螺纹单元,并且在柱体单元332上形成阳螺纹单元。
而且,操作装置300包括被夹在固定轴330和拨盘开关20之间的波形垫圈380(环形体)。图15A至15C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装置300中的波形垫圈380的构造实例的图解视图。图15A示出透视图,并且图15B和图15C分别地示出波形垫圈380的不同构造实例的侧截面视图。波形垫圈380是环形金属板,并且在中心中形成固定轴330的柱体单元332能够通过其而被插入的穿孔381。而且,波形垫圈380被波浪状地弯曲。而且,三个操作装置300包括其中弯曲度彼此不同的波形垫圈380,即,波形的高度彼此不同。
波形垫圈380被夹在其上设置有固定轴330中的盘单元331的阴螺纹单元的表面和与拨盘开关20中的操作单元21相对的表面之间。因此,波形垫圈380被挤压并且变形以产生恢复力。利用波形垫圈380的恢复力,固定轴330和拨盘开关20被沿着其中它们被分离的方向偏压,并且这种偏压作用用作给予使用者的旋转操作的操作载荷。
利用前述的构造,在每一个操作装置300中,能够容易地通过波形垫圈380将操作载荷给予拨盘开关20的旋转操作。而且,操作系统中的该三个操作装置300被构造为包括其高度彼此不同的波形垫圈380。因此,其大小彼此不同的操作载荷能够被容易地给予各自的操作装置300。因此,使用者能够基于操作载荷而识别被以旋转方式操作的三个操作装置300之一,而不用对操作系统进行任何视觉观察。
顺便提一句,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系统被构造为包括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而构造的多个操作装置300。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它可以被构造为包括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而构造的多个操作装置。而且,可以采用其中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混合的构造。
而且,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其它构造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构造。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类似的部分,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第五实施例)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是对根据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构造执行以下改变或者添加的操作装置。(1)模式切换开关的旋转位置检测(在模式之间的切换)被从使用切换检测元件52的方法改变为使用光电断路器的方法。而且,在由模式切换开关执行的模式之间的切换被从三个层级改变为五个层级。(2)拨盘开关的旋转检测被从使用旋转编码器51的方法改变为使用光电断路器的方法。(3)添加挤压(推动)式开关。(4)添加用于从开关发出可见光的机构。(5)添加能够回转模式切换开关的机构。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500的构造的透视图。图17A至17C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500的构造的三面视图。图17A示出顶视图、图17B示出前视图,并且图17C示出右侧视图。图18A至18C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500的内部构造的三面视图。对于在封罩被移除的状态中的操作装置500,图18A示出顶视图、图18B示出前视图,并且图18C示出右侧视图。图19A至19C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500的内部构造的三面视图。对于在封罩被移除的状态中的操作装置500,图19A示出顶视图、图19B示出后视图,并且图19C示出左侧视图。图20是沿着图17A的A-A线的截面视图,并且图21是沿着图17A的B-B线的截面视图。图22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500的分解透视图。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500具有大致立方形的封罩501,封罩501容纳用于产生卡扣感的机构和在此处构造电路等的基板550,并且该操作装置500具有其中模式切换开关510和拨盘开关520堆叠在封罩501的顶表面501a上的外观。模式切换开关510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卵形板的形状,并且其被布置在封罩501的顶表面501a上。而且,模式切换开关510能够分别地在右侧和左侧上在大约40°的范围内被以旋转方式操作(总共大约80°),并且能够在每一个大约20°的总共五个位置(旋转位置)处停止旋转。然而,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操作范围和旋转位置是作为一个实例示意的,并且它们不限于此。
拨盘开关520是柱形的,并且在其外部周向表面上形成用于停止滑动的多个凹部和凸部,并且拨盘开关520被置于模式切换开关510的上侧上并且能够围绕被固定到基板550从而不被旋转的固定轴530顺时针和逆时针地在360°或者更大的范围内被以旋转方式操作。固定轴530的顶表面是大致圆形的,并且用于接收使用者的挤压(推动)操作的大致圆形的按钮开关580(挤压操作体)被设于其大致中心上。顺便提一句,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中央轴线和拨盘开关520的旋转中央轴线相互一致,并且旋转中央轴线以及固定轴530和按钮开关580的中心相互一致。
固定轴530设有:基本盘状的盖单元531,其中在中心上形成用于设置按钮开关580的穿孔531a;上轴532,其中具有与盖单元531的顶表面基本相同的尺寸的盘形部分532a和具有小于盘形部分532a的直径的柱形部分532b被共轴地联结;和下轴533,其中其直径大致等于上轴532的柱形部分532b的柱形部分533a和其直径大于上轴532的柱形基础部分533b被共轴地联结。
下轴533的基础部分533b利用螺钉等而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基板550,并且上轴532的柱形部分532b利用通过接合钉等的接合而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下轴533的柱形部分533a,并且盖单元531利用通过接合钉等的接合而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上轴532的盘形部分532a。因此,固定轴530被组装并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基板550。
而且,在已被组装的固定轴530中,盖单元531的穿孔531a以及上轴532的柱形部分532b的内部和下轴533的内部被连续地联结。即,固定轴530是柱形的,并且从位于最高部分上的盖单元531到位于最低部分上的基板550设置穿孔。然而,盖单元531的穿孔531a的内径和下轴533的基础部分533b的内径比上轴532的柱形部分532b和下轴533的柱形部分533a的内径大。
而且,由透明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并能够向内部和外部透射光的透光单元531b被设于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的上表面上。而且,用于从下表面到透光单元531b透射光的间隙531c在盖单元531中形成,并且来自盖单元531的下侧的光能够通过间隙531c和透光单元531b而被发射到外部。
两个LED(发光二极管)551(光发射体)被安装在基板550上。操作装置500包括导光部件585,该导光部件585用于通过固定轴530将由基板550的LED 551发射的光引导到盖单元531的下侧。导光部件585由透明合成树脂等制成。
导光部件585被划分成上光导单元586和下光导单元587这两个单元。上光导单元586被如此构造,使得比固定轴530的上轴532的盘形部分532a稍小的盘形部分586a和在内部与上轴532的柱形部分532b接合的柱形部分586b被共轴地联结。下光导单元587被如此构造,使得在内部与固定轴530中的下轴533的柱形部分533a接合的柱形部分587a和具有使得基础部分587b能够被容纳在下轴533的基础部分533b中的尺寸的柱形基础部分587b被共轴地联结。
在导光部件585的下光导单元587上,在基础部分587b的下端上形成两个凹口。以使得凹口部分覆盖基板550的两个LED 551的上侧的方式,下光导单元587被附接到基板550。顺便提一句,并不需要利用螺钉等将下光导单元587固定到基板550。然后,因为固定轴530的在外部与下光导单元587的柱形部分587a接合的下轴533被固定到基板550,所以下光导单元587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基板550。导光部件585的上光导单元586被如此固定,使得盘形部分586a被夹在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和上轴532之间。
当固定轴530的上轴532和下轴533被联结和固定时,上光导单元586的在内部与上轴532的柱形部分532b接合的柱形部分586b的下表面和下光导单元587的在内部与下轴533的柱形部分533a接合的柱形部分的上表面相互形成接触或者以微小距离间隔彼此相对。因此,由LED 551发射的光被从导光部件585的下光导单元587引导到上光导单元586,并且进一步被引导到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的下侧并且然后通过盖单元531的间隙531c而被从透光单元531b发射到外部。
设于固定轴530中的按钮开关580设有:具有上表面的柱形盖单元581;具有下表面并且在内部与盖单元581接合的柱形基部单元582;和,被固定到基部单元582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心的挤压杆单元583(挤压构件)。按钮开关580的盖单元581利用接合钉等在于外部与基部单元582接合的状态中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基部单元582。
按钮开关580的盖单元581具有使得盖单元581在内部与形成于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中的穿孔531a接合的尺寸。沿着轴向方向长的多个狭缝形成在按钮开关580中的盖单元581的外部周向表面上。在那些狭缝中容纳的多个凸起形成在固定轴530中的盖单元531的穿孔531a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利用狭缝和凸起之间的接合,在内部与固定轴530中的盖单元531的穿孔531a接合的按钮开关580能够沿着狭缝而被沿着轴向方向(上下方向)移动。顺便提一句,这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多个凸起形成在按钮开关580中的盖单元581的外部周向表面上,并且在此处容纳所述多个凸起的、沿着轴向方向长的多个狭缝形成在设于固定轴530中的盖单元531中的穿孔531a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并且按钮开关580能够沿着狭缝而沿着轴向方向(上下方向)移动。
按钮开关580中的挤压杆单元583是圆杆,其具有使得能够通过导光部件585中的上光导单元586的柱体单元586b和下光导单元587的柱体单元587a的内部插入的厚度。在基板550中,用于检测挤压的挤压检测开关552(挤压检测装置)被设于两个LED 551之间。当盖单元581的上表面被挤压并且按钮开关580被向下地移动时,被插入导光部件585中的挤压杆单元583的下端能够挤压挤压检测开关552的上部。挤压检测开关552是用于检测朝着设于上部上的操作部分(未示出)挤压的电学部件。该操作部分被沿着抵抗挤压的方向偏压。因此,如果不存在任何挤压操作,则按钮开关580利用挤压检测开关552的偏压力而被向上地移动。
拨盘开关520设有:被暴露于内部从而由使用者触摸它并且执行操作的操作单元521(第二旋转操作体);和,在外部与固定轴530中的上轴532和下轴533接合的旋转轴522(轴)。操作单元521被如此构造,使得在其中在外部周向表面上形成用于停止滑动的多个凹部和凸部的具有大的直径的大直径柱形部分521a和具有小于大直径柱形部分521a的直径的小直径柱形部分521b被共轴地联结。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被容纳在操作单元521中的大直径柱形部分521a中。
而且,拨盘开关520中的旋转轴522被如此构造,使得小直径柱形部分522a和大直径柱形部分522b被共轴地联结,该小直径柱形部分522a在外部与固定轴530中的上轴532的柱形部分532b和下轴533的柱形部分533a接合,该大直径柱形部分522b具有其直径比小直径柱形部分522a大的尺寸并且使得固定轴530中的下轴533的基部单元533b能够被容纳于其中。旋转轴522在外部与固定轴530的被固定到基板550并且被以可旋转方式保持的下轴533接合。操作单元521的下端和旋转轴522的上端利用通过接合钉等的接合而被固定,并且操作单元521和旋转轴522被一体地旋转。即,以使其在外部与被固定到基板550的固定轴530接合的方式可旋转地保持柱形拨盘开关520。
在拨盘开关520中的旋转轴522的小直径柱形部分522a上,形成第一卡扣表面561(接合单元)和第二卡扣表面562(接合单元),在其每一个中,在外部周向表面的一个周边上以预定间隔放置多个凹部或者凸部。第一卡扣表面561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大于第二卡扣表面562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并且第一卡扣表面561和第二卡扣表面562被沿着旋转轴522的轴向方向排列。旋转轴522以及第一卡扣表面561和第二卡扣表面562通过使用合成树脂的一体模制而被一体地形成。
在拨盘开关520中的旋转轴522的大直径柱形部分522b上,在下端部分的一个周边上形成多个光屏蔽单元565(第一光屏蔽单元)。每一个光屏蔽单元565均是大致矩形的并且被以从旋转轴522的下端延伸的方式设置。而且,全部的所述多个光屏蔽单元565均具有基本相等的形状并且沿着周向方向被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排列在旋转轴522的下端上。在与设于基板550上的两个光电断路器553(第一光屏蔽装置、旋转检测装置)组合时使用所述多个光屏蔽单元565。因此,拨盘开关520的旋转被检测到。将在以后描述利用光屏蔽单元565和光电断路器553检测旋转的细节。
而且,操作装置500包括柱形(或者环形)被接合单元540,通过被接合单元540(移动体),能够插入拨盘开关520中的旋转轴522的小直径柱形部分522a。被接合单元540具有柱体单元541和从该柱体单元541的外部周向表面沿着径向方向凸出的两个支撑轴542(被插入单元)。所述两个支撑轴542被分别地设于柱体单元541的外部周向表面上的相对位置处。
而且,在被接合单元540的柱体单元541的内部周向表面上,形成能够容纳柱形部件的容纳孔543。容纳孔543容纳其一个端侧被封闭的柱形被接合单元544,和用于偏压该被接合单元544的卷簧545。对于被接合单元544,一端呈锥形地凸出。然后,以使得该端部接近柱体单元541的中心的方式,在容纳孔543中容纳的卷簧545偏压被接合单元544。
被接合部件540中的柱体单元541的内径比拨盘开关520中的旋转轴522的小直径柱形部分522a的外径稍粗。当小直径柱体单元522a被插入柱体单元541中时,被卷簧545偏压的被接合部件544被与第一卡扣表面561或者第二卡扣表面562接合。被接合部件540与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相关联地沿着轴向方向移动。与这种运动相关联地,被接合单元544的端部与第一卡扣表面561和第二卡扣表面562之一接合。
而且,操作装置500包括用于支撑被接合部件540和模式切换开关510等的基柱570。基柱570是柱形的并且具有使得拨盘开关520中的旋转轴522、固定轴530和被接合部件540等能够被容纳于其中的尺寸和形状。
在基柱570上,沿着轴向方向长的两个凹口571形成在一个端侧上,并且在另一个端侧上,基柱570通过螺纹连接等而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基板550。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两个凹口571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侧面上,使得基柱570的轴向中心位于其间。每一个凹口571的宽度均被设为大致等于或者比被接合部件540中的支撑轴542的直径稍宽,并且支撑轴542能够被插入凹口571中,并且支撑轴542能够沿着基柱570的轴向方向而通过凹口571移动。
而且,基柱570的所述一个端侧的内径比被接合部件540的柱体单元541的外径稍粗,并且所述外径足够小于在被接合部件540的中心和支撑轴542的凸起端部之间的距离。因为被插入拨盘开关520中的旋转轴522中的被接合部件540的两个支撑轴542被插入基柱570的两个凹口571中,所以被接合部件540能够沿着凹口571轴向移动并且以使其不能被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撑到基柱570。在这种状态中,被接合部件540的两个支撑轴542处于它通过凹口571而被插入并且凸出到基柱570外部的状态中。
模式切换开关510包括:操作单元511(第一旋转操作体),其具有基本卵形板的形状并且被构造成由使用者触摸它并执行操作;柱体单元512(柱体)和盖单元513,它们与该操作单元511一体地旋转并且以可回转方式支撑操作单元511。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柱体单元512是柱形的,并且具有使得柱体单元512在外部与基柱570接合的尺寸。在沿着基柱570的外部周向表面上的一个周边设置的凸缘572上,柱体单元512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基柱570的外部周向表面之上。
在柱体单元512中形成能够容纳柱形部件的容纳单元512a。容纳单元512a容纳:其一个端侧被封闭的柱形被接合单元514;和,用于偏压该被接合单元514的卷簧515。被接合单元514的一个端侧呈锥形地凸出,并且以使得该端部接近柱体单元512的中心的方式,在容纳单元512a中容纳的卷簧515偏压被接合单元514。在基柱570的外部周向表面上,设置由沿着周向方向形成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构成的卡扣表面573,并且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柱体单元512的在外部与基柱570接合的被接合单元514与被卷簧515偏压的卡扣表面573接合。因此,能够与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相关联地产生卡扣感。
稍微大于柱体单元512的外径的圆形穿孔511a形成在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操作单元511中。在穿孔511a的内部周边上,两个回转轴511b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朝向中心凸出。在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柱体单元512的一端(顶端)处,用于容纳操作单元511的回转轴511b并且以可回转方式保持操作单元511的两个保持器512b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通过在操作单元511的回转轴511b被柱体单元512中的保持器512b保持的状态中将盖单元513固定到柱体单元512的一端而构造模式切换开关510。然后,使用者能够在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操作单元511上执行旋转操作和回转操作。
模式切换开关510的盖单元513具有其外径大致等于柱体单元512的圆形板的形状,并且形成具有使得能够插入拨盘开关520中的操作单元521的较小直径的柱形部分521b的尺寸的、大致圆形的穿孔513b。盖单元513利用接合钉等的接合而被固定到柱体单元512的一端。因此,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操作单元511得以保持,而不用被从柱体单元512中的保持器512b移除。
而且,在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柱体单元512的另一端(底端)处,三个光屏蔽单元516(第二光屏蔽单元)被设于周向方向的一部分中。所述三个光屏蔽单元516是大致矩形的并且被以从柱体单元512的底部端部的一部分延伸的方式设置。而且,沿着柱体单元512的周向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排列所述三个光屏蔽单元516。在与设于基板550上的三个光电断路器554(第二光屏蔽检测装置、位置检测装置)组合时使用所述三个光屏蔽单元516。因此,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位置被检测到。将在以后描述被光屏蔽单元516和光电断路器554检测到的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位置的细节。
而且,具有沿着周向方向长的长孔的形状的引导凹槽517形成在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柱体单元512上。引导凹槽517具有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沿着柱体单元512的周向方向长的形状。而且,引导凹槽517在其中间被稍微地弯曲,并且具有被从一个端侧逐渐地移位到另一个端侧的部分。而且,引导凹槽517形成在两侧上,使得柱体单元512的轴向中心位于其间。所述两个引导凹槽517具有大致相等的形状。每一个引导凹槽517的宽度均具有使得能够容纳设于被接合部件540上的支撑轴542,并且等于或者稍微大于支撑轴542的直径的尺寸。
在被接合部件540的两个支撑轴542被基柱570的两个凹口571支撑的状态中,所述两个支撑轴542通过基柱570的凹口571而被插入并且凸出到内部。该支撑轴542的凸起部分被插入形成于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柱体单元512上的引导凹槽517中。
如上所述,被基柱570支撑的被接合部件540能够沿着基柱570的凹口571而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当其中柱体单元512在外部与基柱570接合的模式切换开关51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时,仅仅模式切换开关510被旋转,这是因为,基柱570和被接合部件540被以使得它们不能被旋转的方式固定。此时,被接合部件540的支撑轴542被插入形成于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柱体单元512上的引导凹槽517中。然后,因为与柱体单元512的旋转相关联地,到引导凹槽517中的插入位置被改变,所以支撑轴542随着引导凹槽517的移位部分而沿着基柱570的轴向方向移动。因此,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使得被接合部件540能够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因此,改变了被接合部件540的被接合单元544与之接合的、形成于拨盘开关520的旋转轴522上的卡扣表面,并且能够相应于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位置而改变卡扣感。
当组装操作装置500时,首先,固定轴530的容纳导光部件585的下光导单元587的下轴533被固定到基板550,并且拨盘开关520的旋转轴522在外部与固定轴530的下轴533接合。接着,基柱570被固定到基板550,并且被接合部件540的支撑轴542被插入基柱570的凹口571中。因此,被接合部件540被保持在拨盘开关520的旋转轴522内部和基柱570内部。而且,在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柱体单元512在外部与基柱570接合之后,它们被容纳在封罩501内部。在这种状态中,具有与形成于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操作单元511中的穿孔511a基本相同的尺寸的穿孔502形成在封罩501的上表面501a中,并且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柱体单元512的一端从封罩501的穿孔502凸出。
接着,利用被设于从封罩501的穿孔502凸出的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柱体单元512的一端处的保持器512b保持操作单元511的回转轴511b,并且盖单元513被固定到柱体单元512。接着,通过经由模式切换开关510插入小直径柱形部分521b,拨盘开关520的操作单元521被固定到旋转轴522。而且,通过经由拨盘开关520插入柱形部分532,固定轴530的上轴532被固定到下轴533。
接着,导光部件585中的上光导单元586的柱形部分586b通过固定轴530而被插入,并且按钮开关580的挤压杆单元583通过导光部件585而被插入,并且按钮开关580的盖单元581被固定到基部单元582。顺便提一句,此时,在按钮开关580的盖单元581被预先固定到基部单元582之后,按钮开关580的挤压杆单元583可以通过导光部件585而被插入。在这之后,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被固定到上轴532,并且操作装置500得以构成。
而且,在操作装置500中,用于检测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操作单元511的回转的两个挤压检测开关555(回转检测装置)被设于基板550上。挤压检测开关555类似于挤压检测开关552,并且这是用于检测朝着设于上部上的操作部分(未示出)的挤压的电子部件,并且该操作部分被沿着阻碍挤压的方向偏压。操作装置500包括用于分别地挤压两个挤压检测开关555的两个挤压杆556。用于保持挤压杆556的两个保持器574被设于基柱570的凸缘572中。
每一个保持器574均是形成在凸缘572中的穿孔。当挤压杆556通过该穿孔而被插入时,挤压杆556被保持为能够沿着轴向方向(上下方向)移动。当基柱570被固定到基板550时,两个保持器574分别地被设于彼此相对的位置处,使得基柱570的轴向中心位于其间,并且被设于与基板550上的挤压检测开关555相对的位置处。因此,通过在保持器574中保持的挤压杆556的运动,基板550上的挤压检测开关555能够被挤压,并且挤压杆556被挤压检测开关555的偏压力沿着从基板550分离的方向偏压。
而且,在其间具有穿孔502的两个穿孔503形成在封罩501的上表面501a中。封罩501的穿孔503具有使得能够插入挤压杆556的尺寸。然后,被基柱570的保持器574保持并且被挤压检测开关555偏压的挤压杆556的一个端部部分从穿孔503凸出。因此,当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操作单元511被以回转方式操作时,所述回转引起挤压杆556挤压挤压检测开关555。因此,操作装置500能够检测朝着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挤压操作。
将在下面描述检测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位置和检测拨盘开关520的旋转的方法。顺便提一句,在以下说明中,解释了能够以五个层级(即,逐步的五个旋转位置)旋转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构造。然而,它并不受限于此。即便旋转位置的数目是4个或者更少或者6个或者更多,类似的方法也能够被用于检测旋转位置。
图23是操作装置500的透视图,其中省略了对封罩501的示意。沿着被固定到基板550的基柱570的外部周向表面以相等间隔排列安装在基板550上的三个光电断路器554。光电断路器554以使得矩形板在两个位置处被弯曲的方式而被基本上成形为U形,并且光发射单元554e和光接收单元554r被分别地设于内部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基于由一个表面侧上的光发射单元554e发射的光是否能够被另一表面侧上的光接收单元554r接收,光电断路器554能够检测光屏蔽。
模式切换开关510的三个光屏蔽单元516沿着柱体单元512的周向方向被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从而它们从柱体单元512的底端进一步向下地延伸。与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相关联地,柱体单元512的光屏蔽单元516在设于基板550上的光电断路器554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经过和旋转。
而且,在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相互邻近的光屏蔽单元516之间的间隔比在基板550上相互邻近的光电断路器554之间的间隔窄。具体地,在三个光电断路器554中,在相互邻近的两个光电断路器554之间的间隔和在位于两端处的两个光屏蔽单元516之间的间隔是大致相等的(换言之,在相互邻近的光屏蔽单元516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在相互邻近的光电断路器55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图24A至图24E和图25是描述检测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位置的方法的图解视图。图24A到图24E以图解方式示出在模式切换开关510的五个旋转位置处光屏蔽单元516和光电断路器554的状态。而且,图25在表格中一起地示出在图24A到图24E中的旋转位置处的各自的光电断路器554的输出值。顺便提一句,在图24A至图24E和图25中,三个光屏蔽单元516分别地被分类成516a到516c。类似地,三个光电断路器554被分类成554a到554c。而且,每一个光电断路器554均被假设为当来自光发射单元的光被屏蔽时输出“H(高)”信号,并且当来自光发射单元的光被光接收单元接收时输出“L(低)”信号。
当模式切换开关510被旋转到平面视图中的最左位置时(参考图24A),中央光屏蔽单元516b以光学方式屏蔽右光电断路器554c。因此,光电断路器554a和554b输出“L”,并且仅仅光电断路器554c输出“H”。
当模式切换开关510在平面视图中从左侧被旋转到第二位置时(参考图24B),光屏蔽单元516a以光学方式屏蔽中央光电断路器554b,并且光屏蔽单元516c以光学方式屏蔽光电断路器554c。因此,仅仅光电断路器554a输出“L”,并且光电断路器554a和554b输出“H”。
当模式切换开关510被旋转到平面视图中的中央位置时(参考图24C),中央光屏蔽单元516b以光学方式屏蔽中央光电断路器554b。因此,光电断路器554a和554c输出“L”,并且仅仅光电断路器554b输出“H”。
当模式切换开关510在平面视图中被从右侧旋转到第二位置时(参考图24D),光屏蔽单元516a以光学方式屏蔽光电断路器554a,并且光屏蔽单元516c以光学方式屏蔽中央光电断路器554b。因此,光电断路器554a和554b输出“H”,并且仅仅光电断路器554c输出“L”。
当模式切换开关510在平面视图中被旋转到最右位置时(参考图24E),中央光屏蔽单元516b以光学方式屏蔽光电断路器554a。因此,仅仅光电断路器554a输出“H”,并且光电断路器554b和554c输出“L”。
如上所述,在模式切换开关510的五个旋转位置处,由三个光电断路器554输出的信号“H”或者“L”的组合都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检查输出信号的组合,旋转位置能够被检测到。通过使用在基板550上安装的控制电路等判定输出信号的组合。
顺便提一句,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操作装置500中,在彼此相邻的光屏蔽单元516a到516c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被假设为在彼此相邻的光电断路器554a到554c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然而,它并不受限于此。例如,在彼此相邻的光屏蔽单元516a到516c之间的间隔和在彼此相邻的光电断路器554a到554c之间的间隔可以被构造为是相等的。在这种构造中,当模式切换开关510被旋转到中央位置时(对应于图24C),三个光屏蔽单元516a到516c被配置为分别地以光学方式屏蔽三个光电断路器554a到554c。而且,当模式切换开关510被旋转到最右位置时(对应于图24E),一个光屏蔽单元516a被配置为以光学方式屏蔽一个光电断路器554c。因此,能够基于三个光电断路器554a到554c的输出信号的组合检测模式切换开关510的五个旋转位置。
图26是示出操作装置500的透视图,其中省略对封罩501、模式切换开关510、基柱570、被接合部件540等的示意。围绕固定轴530的被固定到基板550的下轴533并且在被固定到基板550的基柱570内部沿着周向方向,以相等间隔排列安装在基板550上的两个光电断路器553。光电断路器553被类似于光电断路器554地配置并且光电断路器553能够基于光接收单元553r是否能够接收来自光发射单元553e的光而检测光屏蔽,并且然后如果光被屏蔽则输出“H”信号,并且如果光未被屏蔽则输出“L”信号。
拨盘开关520的多个光屏蔽单元565被放置成沿着大直径柱形部分522b的周向方向以相等间隔从旋转轴522的大直径柱形部分522b的底端进一步向下地延伸。与拨盘开关520的旋转相关联地,多个光屏蔽单元565在被置于基板550上的光电断路器553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经过和旋转。
而且,在拨盘开关520中彼此相邻的光屏蔽单元565之间的间隔比在基板550上的两个光电断路器553之间的间隔窄。例如,在光屏蔽单元565之间的间隔能够被设定为光电断路器553之间的间隔的大约3/4。
图27A至27E、图28A至28E、以及图29A和29B是描述检测拨盘开关520的旋转的方法的图解视图。图27A至27E示出当拨盘开关520按照图27A到图27E的时间序列顺时针旋转时光屏蔽单元565和光电断路器553的状态。图28A至28E示出当拨盘开关520按照图28A到图28E的时间序列逆时针旋转时光屏蔽单元565和光电断路器553的状态。而且,图29A和图29B示出两个光电断路器553的输出信号。图29A示出当拨盘开关520顺时针旋转时的情形,并且图29B示出当拨盘开关520逆时针旋转时的情形。顺便提一句,在图27A至27E、图28A至28E、以及图29A和29B中,两个光电断路器553被分别地分类成553a和553b。
当拨盘开关520从其中两个光电断路器553a、553b这两者均未被以光学方式屏蔽的状态顺时针旋转时,首先,光电断路器553b被以光学方式屏蔽,并且在这之后,光电断路器553a被以光学方式屏蔽(参考图27A到图27E)。
相反,当拨盘开关520从其中两个光电断路器553a、553b这两者均未被以光学方式屏蔽的状态逆时针旋转时,首先,光电断路器553a被以光学方式屏蔽,并且在这之后,光电断路器553b被以光学方式屏蔽(参考图28A到图28E)。
因此,在比较当拨盘开关520顺时针旋转时(参考图29A)由两个光电断路器553a、553b输出的信号的情形中,首先,由光电断路器553b输出的信号被改变为“H”,并且在这之后,由光电断路器553a输出的信号被改变为“H”。相反,当拨盘开关520逆时针旋转时(参考图29B),首先,由光电断路器553a输出的信号被改变为“H”,并且在这之后,由光电断路器553b输出的信号被改变为“H”。
根据前述说明,通过检查当由两个光电断路器553输出的信号被从“L”改变为“H”(或者被从“H”改变为“L”)时的时序,能够检测拨盘开关520的旋转方向。而且,通过检查在由光电断路器553输出的信号变化之间的间隔,还能够检测拨盘开关520的旋转速度。通过使用在基板550上安装的控制电路等判定来自两个光电断路器553的输出信号的变化时序、在变化之间的间隔等。
具有前述构造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操作装置500被如此构造,使得利用在拨盘开关520中的旋转轴522的底端处被置于一个周边之上的多个光屏蔽单元565的光屏蔽被两个光电断路器553检测到,并且基于由两个光电断路器553检测到的光屏蔽的时序而检测拨盘开关520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因此,如与在通过使用旋转编码器51例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检测旋转的情形中相比较,能够以小的尺寸和低的成本获得用于检测旋转的装置。因此,能够获得更小尺寸的和低成本的操作装置500,并且还能够保留用于在基板550上安装用于按钮开关580的挤压检测开关552和用于光发射的LED 551等的空间。
而且,操作装置500被如此构造,使得利用被置于模式切换开关510中的柱体单元512的底端处的三个光屏蔽单元516的光屏蔽被三个光电断路器554检测到,并且基于利用三个光电断路器的光屏蔽的检测结果的组合检测模式切换开关510的旋转位置。因此,即便存在被模式切换开关510旋转的很多旋转位置,也能够容易地检测旋转位置而无需操作装置500尺寸的任何增加。因此,能够容易地获得操作装置500的功能数目的进一步的增加。而且,光电断路器553、554能够不与移动部分进行任何接触地检测。因此,不用担心发生由于磨损等引起的麻烦,并且能够改进用于检测的机构的可靠性。
而且,操作装置500被构造成包括用于接收挤压操作的按钮开关580并且按钮开关580的挤压杆583通过固定轴530(即,拨盘开关520)而被插入并且挤压基板550的挤压检测开关552。因此,无需操作装置500的尺寸的任何增加,使用者的挤压操作能够被操作装置500接收。因此,能够实现操作装置500的功能数目增加,由此改进可操作性。
而且,操作装置500被如此构造,使得由被置于基板550上的LED 551发射的光通过置于固定轴530中的导光部件585而被引导到设于拨盘开关520中的操作单元521内部的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中,并且光被从设于盖单元531中的透光单元531b发射到外部。因此,能够给出由操作装置500发射的光的视觉效果,由此增加操作装置500的精美外观并且还增加了操作装置500在夜间的可操作性等。
顺便提一句,第五实施例被如此构造,使得操作装置500包括封罩501。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这可以被构造成并不包括封罩501,并且例如,车辆的仪表面板被用作封罩。而且,这被如此构造,使得由LED 551发射的光被从置于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中的透光单元531b放射到外部。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这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光被从固定轴530的盖单元531进一步引导到拨盘开关520或者按钮开关580等,并且透光单元被置于其上,并且光得以发射。而且,这被如此构造,使得模式切换开关510能够回转。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这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模式切换开关510不能回转并且仅仅接收旋转操作。
顺便提一句,第一到第五实施例被如此构造,使得与旋转操作相关联地根据卡扣数目的变化而改变卡扣感。然而,它们并不受限于此。可以例如,根据卡扣难度(通过拨盘开关的旋转使得被接合单元越过一个凹部和凸部并且将其移动到下一个凹部和凸部所需的作用力)而改变卡扣感。在此情形中,各自的卡扣表面的凹部和凸部的数目可以是相等的,而可以改变每一个卡扣表面的凹部和凸部的形状(高度等)。而且,这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卡扣间隔被以相同的模式改变,并且通过改变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卡扣间隔的变化程度,可以在模式之间改变卡扣感。在此情形中,例如,对于第一卡扣表面,在凹部和凸部之间的间隔被如此设定,使得当拨盘开关被向右旋转时卡扣间隔渐宽,并且对于第二卡扣表面,在凹部和凸部之间的间隔被如此设定,使得当拨盘开关被向左旋转时卡扣间隔渐宽。因此,即便凹部和凸部的数目是相等的,通过适当地设定在凹部和凸部之间的间隔,也能够与模式变化相关联地改变卡扣感。以此方式,根据本发明公开,能够通过对多个卡扣表面适当地改变凹部和凸部的形状以及凹部和凸部的数目而改变卡扣感的事实是明显的。
(第六实施例)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系统的构造的图解平面视图。在图30中,601示意车辆仪表面板的外部部分(的一部分)。根据该实施例的操作系统包括在外部部分601上排列的多个(两个)操作装置610。操作装置610具有其中模式切换开关620(第一旋转操作体)和拨盘开关630(第二旋转操作体)被堆叠于外部部分601上的外观。模式切换开关620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卵形板的形状,并且被置于外部部分601上。模式切换开关620被如此构造,使得使用者能够在大约60°的范围中执行旋转操作。拨盘开关630是盘形的并且被置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上侧上。拨盘开关630被如此构造,使得使用者能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地在360°或者更大的范围中执行旋转操作。顺便提一句,拨盘开关630和模式切换开关620被共轴地放置。即,拨盘开关630的旋转轴线和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轴线相互一致。
在外部部分601上,围绕每一个操作装置610绘出四个操作标记602到605。操作标记602到604指示被模式切换开关620切换的各自的模式。然后,当模式切换开关62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从而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渐缩尖端部分620a指示三个操作标记602到604之一时,能够执行模式之间的切换。在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范围的一个端部位置处绘出操作标记602,在旋转范围的另一个端部位置处绘出操作标记604,并且在在操作标记602和操作标记604之间的位置处绘出操作标记603。
例如,当操作装置610用于操作车辆的空调时,字符串“风向”被分配作为操作标记602,字符串“风量”被分配作为操作标记603,并且字符串“温度”被分配作为操作标记604。当执行旋转操作从而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尖端部分620a指示“风向”时,操作装置610进入调节空调风向的模式。然后,使用者能够通过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630而调节空调的风向。其它模式是类似的。
而且,虽然将在以后描述细节,但是操作装置610的模式切换开关620能够在尖端部分620a一侧和与尖端部分620a相对的一侧之间回转。操作标记603和605指示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回转位置,并且在彼此相对侧上将它们绘出,使得模式切换开关620位于其间。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当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尖端部分620a位于指示操作标记603的位置处时,模式切换开关620能够被回转到操作标记603一侧或者操作标记605一侧。例如,能够接收操作,例如在车辆内部的显示器等上表示的菜单选择。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610的构造的透视图。图32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610中的各自的部件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33和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610的构造的三面视图。图33示出操作装置610的前视图、顶视图和右侧视图。图34示出操作装置610的左侧视图、顶视图和后视图。图35和图3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610的截面视图。图35示出操作装置610的左部,并且图36示出后部。图3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610的内部构造视图并且示出当操作装置610的外部部件被移除时内部部件的构造并且然后示出操作装置610的前视图、后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顺便提一句,图31到图37示出操作系统包括的仅仅一个操作装置610的构造。因为其它操作装置610被类似地构造,所以省略对于它们的示意。而且,省略对于仪表面板的外部部分601的示意。而且,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被定义为模式切换开关620和拨盘开关630的旋转轴线方向。然后,拨盘开关630一侧被定义为上侧,而模式切换开关620一侧被定义为下侧。前后方向被定义为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回转方向,即,沿其排列图30所示的操作标记603和605的方向。然后,操作标记603一侧被定义为前侧,并且操作标记605一侧被定义为后侧。左右方向被定义为垂直于如上所述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方向。然后,操作标记602一侧被定义为向左方向,并且操作标记604一侧被定义为向右方向。
构造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装置610的很多部件例如拨盘开关630、模式切换开关620等被组装且置于基板690上。在基板690上,用于检测拨盘开关630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680(旋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而在模式之间的切换的切换开关691和用于检测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回转的两个轻触开关692(回转检测装置)被与其它电学部件(未示出)一起地放置。旋转编码器680被与拨盘开关630共轴地放置,并且切换开关691被置于操作装置610的右侧上,并且轻触开关692被置于操作装置610的前侧和后侧上。在基板690上,电路设有旋转编码器680、切换开关691、轻触开关692和其它电学部件。然后,使用者给予操作装置610的操作被转换成电信号从而能够执行各种过程。
旋转编码器680是柱形的并且以机械方式和电学方式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等而被固定地连接到基板690。旋转编码器680具有:被固定到基板690的固定单元681;和用于检测旋转的旋转器682。具有小的外径的旋转器682被置于具有大的外径的固定单元681的上侧上。旋转编码器680输出对应于旋转器682的旋转的脉冲信号。
而且,被关联到拨盘开关630的柱形拨盘轴640(旋转轴)在外部与旋转编码器680的旋转器682接合并且被固定到该旋转器682。拨盘轴640被如此构造,使得具有小的外径的小柱形部分641和具有大的外径的大柱形部分642被同心地联结,并且拨盘轴640的大柱形部分642在外部与旋转编码器680的旋转器682接合。而且,用于联结拨盘轴640的小柱形部分641和大柱形部分642的联结部分643(两个部分中的一个)具有基本垂直于拨盘轴640的轴向中心的环形平坦形状。其中在一个周边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凹部644a或者凸部的第一卡扣表面644(接合单元)被设于联结部分643上。用于将拨盘轴640固定到拨盘开关630的多个固定钉子645被以延伸方式置于拨盘轴640中的小柱形部分641的端部处。然后,通过将固定钉子645与拨盘开关630接合并且将其固定,拨盘开关630和拨盘轴640一体地旋转。
拨盘开关630设有柱形外部柱体631和被容纳于并且被固定到该外部柱体631的圆柱形帽体632。拨盘开关630的外部柱体631被如此构造,使得具有大的外径的大柱形部分633和具有小的外径的小柱形部分634被同心地联结,并且帽体632被容纳于外部柱体631的大柱形部分633中并且被固定到外部柱体631的大柱形部分633。大柱形部分633和帽体632是被暴露于外部的部分,从而由使用者触摸它们并且执行操作。为了使得易于执行旋转操作,所述的很多凹部和凸部形成在大柱形部分633的外部周向表面上,并且所述凹部和凸部用于停止滑动。
环形平坦端表面部分635(两个部分中的一个)被设于拨盘开关630的小柱形部分634的端部处,并且拨盘轴640的固定钉子645被插入形成在端表面部分635的中心上的大致圆形的开口中。然后,拨盘开关630和拨盘轴640被联结和固定。因此,与固定钉子645接合的钉子接收器636被设于端表面部分635的开口的内边缘上。利用在固定钉子645和钉子接收器636之间的接合,拨盘开关630和拨盘轴640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因此,因为拨盘开关630、拨盘轴640和旋转编码器680的旋转器682被连接和固定,所以能够由旋转编码器680通过拨盘轴640检测到由使用者在拨盘开关630上执行的旋转操作。即,拨盘轴640用作拨盘开关630的旋转轴。
其中在一个周边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凹部637a或者凸部的第二卡扣表面637(接合单元)被设于端表面部分635的外侧上,该端表面部分635被设于拨盘开关630中的小柱形部分634上。当拨盘开关630和拨盘轴640被联结和固定时,拨盘开关630的端表面部分635和拨盘轴640的联结部分643是彼此相对的,并且端表面部分635的第二卡扣表面637和联结部分643的第一卡扣表面644是彼此相对的。在第一卡扣表面644和第二卡扣表面637上,在一个周边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凹部或者凸部。然而,在第一卡扣表面644上形成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和在第二卡扣表面637上形成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是不同的。例如,在第一卡扣表面644上,在一个周边上形成60个凹部或者凸部,并且在第二卡扣表面637上,在一个周边上形成30个凹部或者凸部。
而且,操作装置610包括是一种环形板材料并且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移动体),通过所述开口,能够插入拨盘轴640的小柱形部分641。当组装操作装置610时,在拨盘开关630和拨盘轴640被联结之前,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通过拨盘轴640的小柱形部分641而插入。相对于轴向方向,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足够短于拨盘轴640的小柱形部分641的长度,并且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通过小柱形部分641而被插入的状态中,该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能够在拨盘开关630的端表面部分635和拨盘轴640的联结部分643之间沿着轴向方向滑动和移动。
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外表面上,两个圆杆形支撑轴671(被插入单元)被置于在外表面上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从而它们沿着径向方向从外表面凸出。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被构造成不沿着周向方向旋转,但是它能够被支撑轴671支撑并且沿着轴向方向移动。
而且,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上,板簧672被分别地置于沿着轴向方向的一侧的端表面和另一侧的端表面上。板簧672是弧形的金属板部件(该弧是大约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端表面的一半)。两个端部均被分别地固定到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端表面,并且楔形钉子673(被接合单元)被固定到中央部分,并且钉子673被沿着从端表面分离的方向偏压。板簧672在一侧上的和板簧672在另一侧上的偏压力是基本相等的。然而,如在图30中所示,当操作系统具有两个操作装置610时,不同的偏压力被分别地施加到各自的操作装置610的板簧672。
图38A和38B是描述由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操作系统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板簧672施加的偏压力的图解视图。分别地在图3gA和图38B中示出具有不同偏压力的两种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图解侧。而且,在图38A所示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中,由板簧672施加的钉子673的偏压力是弱的,并且在图38B所示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中,由板簧672施加的钉子673的偏压力是强的。如在图38A和38B中所示,在外部作用力未被施加的状态中,对从板簧672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端表面的分离量设定有差异。因此,能够调节用来将钉子673偏压到第一卡扣表面644和第二卡扣表面637的偏压力。
当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并且靠近拨盘开关630的端表面部分635时,设于一侧的端表面上的板簧672的钉子673与形成在端表面部分635的第二卡扣表面637上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当在这种状态中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630时,钉子673和第二卡扣表面637顺次地相互接合从而能够产生卡扣感。而且,当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沿着相反方向移动并且靠近拨盘轴640的联结部分643时,设于另一侧的端表面上的板簧672的钉子673与形成在联结部分643的第一卡扣表面644上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当在这种状态中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轴630时,钉子673和第一卡扣表面644顺次地相互接合从而能够产生卡扣感。顺便提一句,卡扣感包括与在钉子673和第一卡扣表面644或者第二卡扣表面637上的凹部或者凸部之间的接合相关联地产生的卡扣响声[卡嗒-噼啪]和此时产生的振动等。而且,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钉子673均不与第一卡扣表面644和第二卡扣表面637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
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第一卡扣表面644上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和第二卡扣表面637上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改变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钉子673与之接合的卡扣表面,能够改变卡扣感的发生频率,即,当拨盘开关63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时的卡扣数目。能够通过沿着轴向方向滑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并且使其靠近第一卡扣表面644和第二卡扣表面637之一而改变钉子673与之接合的卡扣表面。
操作装置610包括基柱660,该基柱660用于支撑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从而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能够沿着轴向方向滑动并且不能沿着周向方向旋转。基柱660是柱形的并且具有使得能够将旋转编码器680、拨盘轴640、拨盘开关630的小柱形部分634、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除了支撑轴671)等容纳于其中的尺寸和形状。在它们被容纳于基柱660内部的状态中,基柱660的一个端侧(底端侧)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基板690。
在基柱660的另一端侧(顶端侧)上,形成沿着轴向方向长的两个凹口661。两个凹口661形成在彼此相对侧上,使得基柱660的轴向中心位于其间。每一个凹口661的宽度均被设为大致等于或者比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中的支撑轴671的直径稍宽。因此,支撑轴671能够被插入凹口661中,并且支撑轴671能够沿着基柱660的轴向方向移动通过凹口661。而且,基柱660的内径比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外径稍粗,并且基柱660的外径足够小于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轴向中心和支撑轴671的凸起端部之间的距离。
因此,因为通过拨盘轴640的小柱形部分641而被插入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两个支撑轴671被分别地插入基柱660的两个凹口661中,所以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被基柱660支撑从而它能够沿着凹口661而沿着轴向方向滑动并且不能沿着周向方向旋转。在这种状态中,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两个支撑轴671处于它们通过凹口661而被插入并且凸出到基柱660外部的状态中。
在基柱660的外部周向表面上,在凹口661和底端之间的位置处沿着周向设置凸缘662。在凸缘662上,分别地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前部和后部的两个位置)处设置柱形保持器663,使得基柱660的轴向中心位于其间。保持器663保持用于操作安装在基板690上的轻触开关692的操作杆693。每一个保持器663均被置于凸缘662上从而它的轴向中心大致平行于基柱的轴向中心,并且当基柱660被固定到基板690时,每一个保持器663均覆盖轻触开关692的顶表面。保持器663的内径大致等于操作杆693的外径。然后,因为操作杆693在保持器663内部沿着轴向方向(上下方向)滑动,所以操作杆693能够向下推动轻触开关692。
在基柱660的凸缘662上,在其一个部分(右侧)上形成凹口664。被固定到基板690的切换开关691被放置成被容纳于在被固定到基板690的基柱660中的凸缘662的凹口664中。切换开关691具有被具有长方体形状的主体以可回转方式支撑的杆形检测轴691a。切换开关691通过从以下三个位置检测检测轴691a的位置而检测切换:检测轴691a在此处被部件例如内置于主体中的弹簧等偏压的标准位置;和当检测轴691a以该标准位置作为中心回转时在两侧上的末端位置。
而且,操作装置610包括旋转柱体650(柱体),该旋转柱体650以可旋转方式和以可回转方式支撑模式切换开关620并且还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相关联地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旋转柱体650是柱形的并且在外部与基柱660接合,并且模式切换开关620被以可回转方式支撑在一个端侧(顶端侧)上。而且,旋转柱体650被支撑在基柱660的凸缘662上并且能够围绕基柱660旋转,这是因为其另一个端侧(底端侧)在外部被从在其上设置基柱660的凹口661的一侧(上侧)接合。如上所述,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支撑轴671的尖端部分从基柱660的凹口661凸出。因此,当旋转柱体650在外部与基柱660接合时,支撑轴671的尖端部分通过其行进的凹槽651形成在该旋转柱体650上。凹槽651形成在从旋转柱体650的另一端(底端)到沿着轴向方向的大致中心的位置。在旋转柱体650上,朝向外部周向侧设置拱形增强部652从而覆盖凹槽651。
被连续地连接到上述凹槽651并且沿着旋转柱体650的周向方向长并且具有长孔形状的引导凹槽653形成在旋转柱体650的沿着轴向方向的大致中心上。具有长孔形状的引导凹槽653被如此形成,使得虽然在一端653a和中心653b之间的部分沿着旋转柱体650的周向方向形成,但是引导凹槽653在中心653b处被稍微地弯曲,并且在中心653b和另一端653c之间的部分沿着轴向方向朝向上侧逐渐地移位。凹槽651和引导凹槽653分别地在两侧(前侧和后侧)上形成,使得旋转柱体650的轴向中心位于其间,并且两个引导凹槽653具有基本相等的形状。凹槽651和引导凹槽653的宽度基本等于或者稍微大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支撑轴671的直径。当旋转柱体650在外部与基柱660接合时,从基柱660的凹口661凸出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支撑轴671,沿着形成在旋转柱体650上的凹槽651而被引导到引导凹槽653。
模式切换开关620在平面视图上具有基本卵形板的形状。各种凹部和凸部形成在一侧(顶侧)的表面和周向表面上,从而由使用者容易地执行操作。在模式切换开关620上,具有使得能够插入旋转柱体650的尺寸的穿孔621形成在与尖端部分620a相对的一侧上。穿孔621具有基本圆形的形状,其中心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轴线相一致。在内部周向表面的右侧和左侧上,朝向穿孔621的中心凸出的圆杆形回转轴622分别地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两个位置上。
在旋转柱体650的一端(顶端)的右侧和左侧上,用于接收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回转轴622的轴承单元654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每一个轴承单元654均是具有从旋转柱体650的一端沿着轴向方向形成的椭圆形状的凹口,其中轴向长度大致等于或者稍微大于回转轴622的直径,并且宽度大致等于回转轴622的直径。因为回转轴622由旋转柱体650的通过模式切换开关620的穿孔621而被插入的轴承单元654支撑,所以能够以回转轴622作为中心地回转模式切换开关620。
而且,操作装置610包括具有与旋转柱体650相等的直径的柱形固定部件625。利用固定部件625,模式切换开关620在使其不能被拆离的状态中被固定到旋转柱体650。固定部件625利用螺纹连接、粘结、接合等而被以不可移动方式固定到旋转柱体650的一端(顶端)。因此,旋转柱体650的轴承单元654被封闭,并且在使其不能被拆离但是它能够被回转的状态中,以回转轴622作为中心,模式切换开关620被固定到旋转柱体650。在这种状态中,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模式切换开关620时,模式切换开关620和旋转柱体650被一体地旋转。
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被如上所述的切换开关691检测。操作装置610中的旋转柱体650具有两个切换杆655,所述两个切换杆655被放置成靠近在此处放置切换开关691的位置从外部周向表面沿着径向方向凸出。切换杆655的凸出程度类似于设于基柱660上的凸缘662关于径向方向的凸出程度,并且两个切换杆655沿着轴向方向的位置是大致相等的,并且两个切换杆655被以类似于凸缘662的凹口664沿着周向方向的宽度的距离分离。当旋转柱体650在外部与基柱660接合时,被置于基板690上从而被容纳于基柱660的凹口664中的切换开关691的检测轴691a被置于旋转柱体650的两个切换杆655之间。当旋转柱体650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相关联地旋转时,旋转柱体650的切换杆655与切换开关691的检测轴691a形成接触并且回转。因此,切换开关691能够检测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
而且,呈柱形地凸出的两个凸起623被设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底表面上。向前和向后地彼此相对地设置凸起623,使得模式切换开关620的穿孔621的中心位于其间。凸起623的直径大致等于用于操作轻触开关692的操作杆693的直径。凸起623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底表面的凸出量大致等于在仪表面板的外部部分601和模式切换开关620之间的距离。因此,凸起623绝不妨碍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
被基柱660的保持器663保持的操作杆693的端部(顶端)被插入形成在仪表面板的外部部分601中的穿孔(未示出)中,并且仅仅端表面被暴露于外部部分601。在操作装置610被组装之后,当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尖端部分620a位于操作标记603所指示的旋转位置处时,使得凸起623的端表面与被插入外部部分601的穿孔中的操作杆693的端表面形成接触,并且当模式切换开关620被回转时,两个操作杆693中的任何一个均被向下推动以操作轻触开关692。
当组装操作装置610时,首先,旋转编码器681、切换开关691和轻触开关692被安装在基板690上,并且拨盘开关640的大柱形部分642在外部与旋转编码器681的旋转器682接合并且被固定到该旋转器682。接着,基柱660通过螺纹连接、粘结等而被固定到基板690。然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被联结到拨盘轴640。此时,拨盘轴640通过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开口而被插入,并且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两个支撑轴671被插入基柱660的两个凹口661中。
接着,旋转柱体650在外部与基柱660接合并且被联结到基柱660。此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从基柱660的凹口661凸出的支撑轴671通过旋转柱体650的凹槽651而被插入并且被引导到引导凹槽653。然后,旋转柱体650在外部与基柱660接合。接着,在操作杆693分别地被基柱660的两个保持器663保持之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回转轴622被容纳于旋转柱体650的轴承单元654中,并且固定部件625被固定到旋转柱体650。因此,模式切换开关620得以联结。在这之后,其中在外部柱体631上安装帽体632的拨盘开关630的钉子接收器636和设于拨盘轴640的顶端上的固定钉子645相互接合。因此,拨盘开关630被固定到拨盘轴640,并且操作装置610的组装得以完成。
在如上所述组装的操作装置610中,当模式切换开关620被移动到中央旋转位置,即,在此处尖端部分620a指示操作标记603的位置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支撑轴671位于旋转柱体650中的引导凹槽653的中心653b处,并且支撑轴671位于基柱660的凹口661的底端处。在这种状态中,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下侧上的钉子673被板簧672偏压并且与拨盘轴640的第一卡扣表面644接合。在第一卡扣表面644上,例如,在一个周边上以相等间隔形成60个凹部或者凸部。因此,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630时,每周产生60次卡扣感。
而且,在模式切换开关620的尖端部分620a指示操作标记603的情形中,模式切换开关620能够被沿着操作标记603或者操作标记605的方向(前后方向)回转。例如,当在安装于车辆内部的显示器上显示菜单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回转模式切换开关620而选择菜单。
当模式切换开关620被逆时针以旋转方式操作到操作标记602的位置时,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相关联地,旋转柱体650被逆时针旋转。此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支撑轴671的插入位置被从旋转柱体650中的引导凹槽653的中心653b改变到所述一端653a。引导凹槽653的中心653b和一端653a相对于旋转柱体650的轴向方向形成在相等的位置处。因此,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不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因此,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底侧上的钉子673被板簧672偏压并且与拨盘轴640的第一卡扣表面644接合。然后,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630时,每周产生60次卡扣感。
当模式切换开关620被顺时针以旋转方式操作到操作标记604的位置时,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相关联地,旋转柱体650被顺时针旋转。引导凹槽653被成形为在中心653b处被弯曲并且沿着轴向方向被逐渐地移位从而另一端653c位于上侧上。与一端653a和中心653b相比,引导凹槽653的另一端653c位于上侧上。然后,与旋转柱体650的旋转相关联地,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支撑轴671的插入位置被从旋转柱体650中的引导凹槽653的一端653a改变到另一端653c。因此,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沿着基柱660的凹口661而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到上侧。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顶侧上的钉子673被板簧672偏压并且与拨盘开关630的第二卡扣表面637接合。在第二卡扣表面637上,例如,在一个周边上以相等间隔形成30个凹部或者凸部。因此,当使用者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630时,每周产生30次卡扣感。
具有前述构造的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模式切换开关620和拨盘开关630被共轴地堆叠。因此,因为操作装置610能够被小型化,所以操作装置610能够被容易地置于有限空间例如车辆中的仪表面板等中。而且,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模式切换开关620被用于切换模式,并且由拨盘开关630执行在每一种模式下的设置或者调节等。因此,能够利用一个操作装置610操作多种功能。而且,因为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模式切换开关620能够接收回转操作以及旋转操作,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加操作装置610的功能数目。
而且,被置于沿着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轴向方向的两侧上的钉子673与拨盘轴640的第一卡扣表面644或者拨盘开关630的第二卡扣表面637相互接合以产生卡扣感,并且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相关联地,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沿着轴向方向向上和向下地移动,并且改变了钉子673与之接合的卡扣表面。因此,利用模式切换开关620,能够与拨盘开关630的旋转操作相关联地容易地并且可靠地产生对于每一种模式而言均不同的卡扣感。而且,用于检测拨盘开关630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680被构造为与拨盘开关630共轴地被置于基板690上。因此,操作装置610能够进一步被小型化。
而且,在包括两个操作装置610的操作系统中,使得在各自的操作装置610中由板簧672施加的钉子673的各自的偏压力是不同的,由此向各自的操作装置610中的拨盘开关630施加不同的操作载荷。因此,使用者能够基于操作载荷识别被以旋转方式操作的两个操作装置610之一,而不用对操作系统进行任何视觉检查。
顺便提一句,该实施例被如此构造,使得操作装置610能够被模式切换开关620改变为三种模式。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这可以被构造为被改变为两种模式或者四种或者更多模式。而且,在所述三种模式中的两种模式下,对于拨盘开关630的每一圈旋转产生60次卡扣感,并且在一种模式下,对于拨盘开关630的每一圈旋转产生30次卡扣感。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对于拨盘开关630的每一圈旋转的卡扣感的产生数目(卡扣数目)可以是任意的。然后,仅仅通过改变拨盘轴640的第一卡扣表面644和拨盘开关630的第二卡扣表面637的形状(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便能够容易地设定卡扣数目。而且,分别地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两侧上的钉子673之一被构造为与第一卡扣表面644和第二卡扣表面637之一接合。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操作装置610可以被构造为以三个层级改变卡扣数目,包括其中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钉子673不与任何卡扣表面接合的状态,即,其中即便拨盘开关630被以旋转方式操作也不产生卡扣感的状态。
而且,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模式切换开关62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回转。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这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模式切换开关620不能被回转并且仅仅接收旋转操作。而且,操作系统被构造为包括两个操作装置610。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这可以被构造为包括仅仅一个操作装置610或者包括三个或者更多操作装置610。而且,该操作系统被如此构造,使得当操作系统包括多个操作装置610时,使得由各自的操作装置610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的板簧672施加的钉子673的推动作用力是不同的,由此设定在操作载荷之间的差异。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该操作系统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所有的操作装置610的操作载荷都是相等的。
(变型实例1)上述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钉子673和板簧672被置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中,并且卡扣表面被置于拨盘轴640和拨盘开关630上。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在钉子673和板簧672与卡扣表面之间的安置位置关系可以是相反的。图3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的变型实例1的操作装置710的构造的图解侧视图。图39仅仅示出拨盘开关730(第二旋转操作体)、拨盘轴740(轴)、卡扣数目改变部件770(移动体)、旋转开关680和基板690。省略了对模式切换开关620、旋转柱体650、基柱660等的示意。
在根据变型实例1的操作装置710中,具有60个凹部或者凸部的第一卡扣表面778(接合单元)沿着卡扣数目改变部件770的轴向方向形成在一个表面(底表面)上,并且具有30个凹部或者凸部的第二卡扣表面779(接合单元)在形成相对表面(顶表面)上。板簧738被设于拨盘开关730的下端表面部分上,并且钉子739(被接合单元)被板簧738向下地偏压。类似地,板簧748被置于拨盘轴740的与拨盘开关730的端表面部分相对的联结部分上。然后,钉子749(被接合单元)被板簧748向上地偏压。
当卡扣数目改变部件770与模式切换开关620的旋转相关联地向下移动时,被置于拨盘轴740上的钉子749被板簧748偏压到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770的底表面上的第一卡扣表面778,并且利用在钉子749和第一卡扣表面778之间的接合,能够通过拨盘开关730的旋转操作而产生卡扣感。而且,当卡扣数目改变部件770被向上移动时,被置于拨盘开关730上的钉子739被板簧738偏压到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770的顶表面上的第二卡扣表面779,并且利用钉子739和第二卡扣表面779之间的接合,能够产生卡扣感。
具有前述构造的、根据变型实例1的操作装置710能够获得类似于图30到图38A和38B所示的操作装置610的效果。
(变型实例2)上述操作装置610被如此构造,使得利用被置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670上的板簧672,钉子673被偏压到卡扣表面并与卡扣表面接合,并且卡扣感得以产生。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可以在不同构造下实现到卡扣表面的偏压和与卡扣表面的接合。图40A和40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的变型实例2的操作装置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移动体)的构造的图解截面视图。
在变型实例2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中,在顶表面和底表面这两个表面上、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并且使得轴向中心位于其间地形成容纳孔872,每一个容纳孔872均具有能够容纳柱形部件的形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具有:柱形外罩877,其具有被容纳于容纳孔872中的底部;球部件875(被接合单元),其被容纳于该外罩877中;和卷簧876,该卷簧876被容纳于外罩877中并且朝向外罩877的开口偏压球部件875。
虽然外罩877的内径比球部件875的直径稍大,但是外罩877的开口小于球部件875的直径。因此,虽然球部件875被卷簧876朝向开口偏压,但是它不能被移动到开口内部。然后,仅仅从开口暴露出球部件875的一部分。顺便提一句,外罩877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轻微的挠性。因此,在组装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的步骤中,施加特定的挤压作用力使得球部件875能够被从外罩877的开口推动到内部。
而且,在其中容纳球部件875和卷簧876的外罩877通过挤压配合、粘结等而被固定到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的容纳孔872。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通过拨盘轴640而被插入的情形中,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中分别地在顶表面和底表面这两个表面上安装球部件875、卷簧876和外罩877。然后,球部件875的被从外罩877的开口暴露的一部分与第一卡扣表面644或者第二卡扣表面637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当在这种状态中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630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的球部件875顺次地与卡扣表面上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同时重复地移动进出外罩877的开口,并且能够产生卡扣感。
顺便提一句,变型实例2被如此构造,使得球部件875、卷簧876和外罩877被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870中。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当第一卡扣表面和第二卡扣表面被设于如在变型实例1中示意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上时,球部件875、卷簧876和外罩877可以被构造为被设于拨盘开关630和拨盘轴640等中。
(变型实例3)图4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的变型实例3的操作装置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970(移动体)的构造的图解截面视图。在变型实例3中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970中,分别地在顶表面和底表面这两个表面上使得轴向中心位于其间地、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每一个均具有能够容纳柱形部件的形状的容纳孔972。
容纳孔972容纳:柱形被接合部件975(被接合单元),其具有底部部分的外表面是半球体的底部;和卷簧977。而且,被接合部件975被容纳于容纳孔972中从而底部部分在外部暴露,并且被容纳于容纳孔972中的卷簧977偏压从而在外部凸出。
而且,容纳孔972的内部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973。沿着径向方向凸出的接合钉976形成在被接合部件975的外部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当被接合部件975被容纳于容纳孔972中时,被接合部件975的接合钉976被容纳于容纳孔972的凹部973的内部,从而防止了被卷簧977偏压的被接合部件975跳出容纳孔972。顺便提一句,被接合部件97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轻微的挠性。因此,在组装卡扣数目改变部件970的步骤中,因为卡扣数目改变部件970的外部周向表面在内部被弯曲,所以被接合部件975能够被推入容纳孔972中。
在卡扣数目改变部件970通过拨盘轴640而被插入的状态中,其中分别地在顶表面和底表面这两个表面上安装接合部件975的卡扣数目改变部件970,被沿着轴向中心方向移动,并且被接合部件975的从容纳孔972凸出的一部分与第一卡扣表面644或者第二卡扣表面637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当在这种状态中以旋转方式操作拨盘开关630时,卡扣数目改变部件970的被接合部件975顺次地与卡扣表面上的凹部或者凸部接合,同时重复地移动进出容纳孔972,并且能够产生卡扣感。
顺便提一句,变型实例3被如此构造,使得被接合部件975被置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970上。然而,这并不受限于此。如在变型实例1中描述地,当第一卡扣表面和第二卡扣表面被设于卡扣数目改变部件上时,被接合部件975可以被构造为被设于拨盘开关630和拨盘轴640等上。

Claims (23)

1.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被旋转的第一旋转操作体;
被旋转的第二旋转操作体,该第二旋转操作体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以共轴方式设置;
轴,该轴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以共轴方式相连;
移动体,该移动体与所述轴对向设置,并响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沿着所述移动体的轴向移动;
接合单元,该接合单元设置在所述轴和所述移动体中的一个上,并具有多个凹部或者凸部,所述凹部和凸部沿着所述轴的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和
被接合单元,所述被接合单元设置在所述轴和所述移动体中的另一个上,并且朝着所述接合单元被弹性地偏压,所述被接合单元还与所述凹部或者凸部相接合,
其中,在所述轴和所述移动体中的所述一个上,分别具有不同数目个凹部或者凸部的多个所述接合单元沿着所述轴或所述移动体中的所述一个的轴向排列,并且
响应于所述移动体的运动来改变用于弹性偏压所述被接合单元的所述接合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移动体呈柱形,并且所述轴穿过所述移动体而插入;
所述多个接合单元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所述轴向在所述移动体的内部周向表面上排列;并且
所述被接合单元设置在所述轴的外部周向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接合单元沿着所述轴的轴向在所述轴的外部周向表面上排列;并且
所述被接合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移动体呈柱形,并且所述轴穿过所述移动体而被插入;并且
所述被接合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内部周向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
柱体,该柱体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以共轴方式相连;
引导凹槽,该引导凹槽设置在所述柱体上,并且在所述柱体的周向上呈长形,该引导凹槽还沿着所述柱体的轴向逐渐地移位;和
杆形被插入单元,该杆形被插入单元以突出方式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且被插入所述引导凹槽中,
其中,根据所述柱体的旋转来改变插入到所述被插入单元的所述引导凹槽中的插入位置,并且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移动体的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接合单元之间的边界上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旋转检测装置,所述旋转检测装置与所述轴以共轴方式设置,并且检测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
多个第一光屏蔽检测装置,所述多个第一光屏蔽检测装置以预定间隔沿着所述轴的所述旋转方向排列,并且分别具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所述第一光屏蔽检测装置还根据是否存在由所述光发射单元发射且被所述光接收单元接收的光来检测光屏蔽;和
多个第一光屏蔽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光屏蔽单元以不同于所述预定间隔的间隔设置在所述轴上,并随着所述轴的旋转顺次地以光学方式屏蔽由所述光发射单元发射的光,
其中,所述旋转检测装置响应于由所述多个第一光屏蔽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光屏蔽时序而检测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以共轴方式相连的柱体;和
用于检测所述柱体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切换检测元件,所述切换检测元件具有被操作单元,该被操作单元随着所述柱体的旋转在所述柱体上以回转方式操作,并且所述切换检测单元还检测由所述被操作单元的回转造成的触点之间的切换,
其中,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根据所述切换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所述柱体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
多个第二光屏蔽检测装置,所述多个第二光屏蔽检测装置以预定间隔沿着所述柱体的旋转方向排列,并且分别具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所述第二光屏蔽检测装置还根据是否存在由所述光发射单元发射且被所述光接收单元接收的光而检测光屏蔽;和
多个第二光屏蔽单元,所述多个第二光屏蔽单元设置在所述柱体上,并以光学方式屏蔽由所述光发射单元发射的光,
其中,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响应于由所述多个第二光屏蔽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光屏蔽的组合而检测所述柱体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轴呈柱形,并且所述操作装置还包括:
用于检测挤压的挤压检测装置;
根据挤压操作而沿着所述轴的轴向移动的挤压操作体;和
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被联接到所述挤压操作体,并随着所述挤压操作通过所述轴来挤压所述挤压检测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和所述轴呈柱形,并且所述操作装置还包括:
光发射体;
导光部件,所述导光部件设置成穿过所述轴而被插入,并将由所述光发射体发射的光引导到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中;和
用于将被所述导光部件引导的光传递到外部的透光单元。
14.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被以可回转方式支撑,并且
所述操作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回转的回转检测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是中空的,
所述操作装置还包括: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在内部与中空的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以共轴方式设置,并以使得所述固定轴不能被旋转的方式而固定;和
波状环形体,所述波状环形体夹在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和所述固定轴之间,
其中,操作载荷由所述环形体施加到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
16.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被旋转的第一旋转操作体;
被旋转的第二旋转操作体,该第二旋转操作体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以共轴方式设置;
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中的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轴的轴向相对;
环形移动体,所述环形移动体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所述旋转轴而插入,并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移动,从而所述移动体响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靠近所述两个部分中的一个,并且离开所述两个部分中的另一个;
接合单元,所述接合单元分别地设置在所述两个部分上,并且具有多个凹部或者凸部,所述凹部和凸部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和
被接合单元,所述被接合单元沿着所述移动体的轴向分别设置在一侧和另一侧上,并且当所述移动体接近所述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时,所述被接合单元朝向所述两个部分中的所述一个部分中的被接近的所述接合单元而被弹性地偏压,并与所述凹部或者凸部接合,
其中,在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部分中的所述接合单元中,被排列的所述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彼此不同。
17.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被旋转的第一旋转操作体;
被旋转的第二旋转操作体,该第二旋转操作体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以共轴方式设置;
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中的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轴的轴向相对;
环形移动体,所述环形移动体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所述旋转轴而被插入,并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移动,从而所述移动体响应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而靠近所述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并且离开所述两个部分中的另一个部分;
接合单元,所述接合单元沿着所述移动体的轴向分别设置在一侧和另一侧上,并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和
被接合单元,所述被接合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部分上,并且当所述移动体接近所述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时,所述被接合单元朝向所述移动体中的被接近的接合单元而被弹性地偏压,并与所述凹部或者凸部接合,
其中,在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所述接合单元中,被排列的所述凹部或者凸部的数目彼此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者17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
柱体,该柱体与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以共轴方式连接;
引导凹槽,所述引导凹槽设置在所述柱体上,并且在所述柱体的周向方向上呈长形,同时所述引导凹槽沿着所述柱体的轴向逐渐地移位;和
被插入单元,所述被插入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中,并且被插入所述引导凹槽中,
其中,响应于所述柱体的旋转来改变插入到所述被插入单元的所述引导凹槽中的插入位置,并且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被所述柱体以可回转方式支撑,并且
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旋转操作体的回转的回转检测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旋转检测装置,所述旋转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所述旋转轴以共轴方式设置,并检测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的旋转。
21.一种操作系统,包括
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
其中,不同的操作载荷施加至各个操作装置中的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操作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是中空的,
每一个所述操作装置均具有: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在内部与中空的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以共轴方式设置,并以所述固定轴不能旋转的方式而被固定;和
波状环形体,所述波状环形体夹在所述第二旋转操作体或者所述轴和所述固定轴之间,并且施加所述操作载荷,并且
各个所述操作装置中的所述环形体具有高度彼此不同的波形形状。
23.一种操作系统,包括
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操作装置,
其中,各个所述操作装置中的被接合单元被相互不同的偏压力所偏压。
CN200880011885.8A 2007-04-13 2008-04-14 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7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05944 2007-04-13
JP105944/2007 2007-04-13
JP2007166744A JP4590432B2 (ja) 2007-06-25 2007-06-25 操作装置及び操作システム
JP166744/2007 2007-06-25
JP282025/2007 2007-10-30
JP2007282025 2007-10-30
JP036474/2008 2008-02-18
JP2008036474A JP4590459B2 (ja) 2007-04-13 2008-02-18 操作装置及び操作システム
PCT/JP2008/057291 WO2008129974A1 (ja) 2007-04-13 2008-04-14 操作装置及び操作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7871A CN101657871A (zh) 2010-02-24
CN101657871B true CN101657871B (zh) 2012-12-19

Family

ID=41606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188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7871B (zh) 2007-04-13 2008-04-14 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64009B2 (zh)
CN (1) CN101657871B (zh)
DE (1) DE112008000911T5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5590B2 (en) * 2007-09-05 2013-02-19 Mentor Group, L.L.C. Knife blade opening mechanism
JP5136488B2 (ja) * 2009-03-24 2013-02-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回転摘み
DE102009002862A1 (de) * 2009-05-06 2010-11-18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Bedienelement für ein Hausgerät, Bedieneinrichtung mit einem derartigen Bedienelement und Hausgerät mit einem derartigen Bedienelement
JP2011070169A (ja) * 2009-08-26 2011-04-07 Panasonic Corp 複合回転式スイッチ
JP2011243493A (ja) * 2010-05-20 2011-12-0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操作装置
US8415577B2 (en) * 2010-06-18 2013-04-09 Motorola Solutions, Inc. Assembly for increasing torque tactility of a rotary control for a handheld radio
TWI423291B (zh) * 2010-09-03 2014-01-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旋鈕機構
CN102412082A (zh) * 2010-09-21 2012-04-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机构
WO2012096748A1 (en) * 2011-01-11 2012-07-19 Mentor Group, L.L.C. Knife blade opening mechanism
CN102623228B (zh) * 2011-01-28 2014-08-2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机构
JP5199429B2 (ja) * 2011-09-06 2013-05-1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器および回転検出器における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US9105419B2 (en) 2011-11-18 2015-08-11 Motorola Solutions, Inc. Plunger mechanism for switch applications
JP6262415B2 (ja) * 2012-06-15 2018-01-17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装置
DE102012017266B4 (de) * 2012-08-31 2015-07-16 Audi Ag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e Funktions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Kraftfahrzeug
CN104703764B (zh) 2012-09-09 2017-04-12 班奇梅德刀具有限公司 具有双操作模式的折叠刀
CN104703763B (zh) 2012-09-09 2017-04-12 班奇梅德刀具有限公司 具有双操作模式的折叠刀
DE102012018211B4 (de) * 2012-09-14 2015-07-16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dienen einer Funktions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217074B2 (ja) * 2012-11-22 2017-10-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操作ユニット
CN105026117B (zh) 2013-02-20 2018-05-29 班奇梅德刀具有限公司 具有双操作模式的折刀
CN105073350B (zh) 2013-02-25 2017-04-12 班奇梅德刀具有限公司 带双手通用致动器以及锁定机构的刀
GB2512639B (en) * 2013-04-04 2015-05-27 Atamate Ltd 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US9768746B2 (en) 2013-09-10 2017-09-19 Bose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systems
KR101501141B1 (ko) * 2013-09-17 2015-03-12 (주)코텍 화상출력부를 구비하는 조절 노브
JP6484495B2 (ja) * 2015-04-16 2019-03-13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WO2018088412A1 (ja) * 2016-11-11 2018-05-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卓上切断機
MY189395A (en) * 2018-10-05 2022-02-09 Daikin Res & Development Malaysia Sdn Bhd A light display assembly
TWI656736B (zh) * 2018-10-12 2019-04-11 褚錦雄 具有顯示功能之按壓式旋鈕
CN112013430B (zh) * 2019-05-28 2023-05-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开关、烹饪器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102019219437A1 (de) * 2019-12-12 2021-06-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dienvorrichtung,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Fahrzeugs
CN113305017B (zh) * 2021-05-28 2022-11-08 柳州源创电喷技术有限公司 全自动阀芯综合智能检测分选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8658A (ja) * 1999-03-19 2000-09-29 Yazaki Corp コントロールパネル、及び、コントロール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309340A (zh) * 2000-02-10 2001-08-22 星电器制造株式会社 多向输入装置
JP2004179047A (ja) * 2002-11-28 2004-06-24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6100200A (ja) * 2004-09-30 2006-04-13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ライド操作型スイ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8034A (en) * 1969-10-20 1973-05-23 Solartron Electronic Group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US4166200A (en) * 1975-08-11 1979-08-28 Tektronix, Inc. Compact rotary switch construction
JPS6059556B2 (ja) 1979-03-30 1985-12-2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子時打時計の接点切換装置
US4891476A (en) * 1988-05-09 1990-01-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ndex rotary switch
DE3834390C1 (zh) * 1988-10-10 1989-12-07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5880 Luedenscheid, De
US5159706A (en) * 1989-08-07 1992-10-27 Ericsson -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Selective stop device for a multi channel frequency switch
JP2527561Y2 (ja) 1990-08-28 1997-03-05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回転体のクリック構造
JP4685223B2 (ja) 2000-09-06 2011-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部材の節度装置
JP2002100266A (ja) 2000-09-21 2002-04-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操作装置
DE60136606D1 (de) * 2000-12-22 2009-01-02 Alps Electric Co Ltd Manuelle Eingabe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mehrerer Gefühlfunktionen für ihren Regelknopf und in einem Fahrzeug installiertes Steuerungsgerät darauf basierend
JP2002189556A (ja) 2000-12-22 2002-07-05 Alps Electric Co Ltd 手動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載機器制御装置
DE102004035960B4 (de) 2004-07-23 2013-02-28 Preh Gmbh Drehsteller
JP2006222003A (ja) 2005-02-14 2006-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操作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操作モジュール
JP2006260949A (ja) 2005-03-17 2006-09-28 Denso Corp 回転式スイッチ
FR2883651B1 (fr) * 2005-03-22 2011-08-1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ranche Thermique Moteur Bouton rotatif et tableau de commande, notamment pour une installation de ventilation, chauffage et/ou climatisation
JP4709081B2 (ja) 2005-07-27 2011-06-2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
US7342186B2 (en) * 2006-07-11 2008-03-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Knob force transfer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8658A (ja) * 1999-03-19 2000-09-29 Yazaki Corp コントロールパネル、及び、コントロール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309340A (zh) * 2000-02-10 2001-08-22 星电器制造株式会社 多向输入装置
JP2004179047A (ja) * 2002-11-28 2004-06-24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6100200A (ja) * 2004-09-30 2006-04-13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ライド操作型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40059A1 (en) 2010-06-10
CN101657871A (zh) 2010-02-24
US8164009B2 (en) 2012-04-24
DE112008000911T5 (de) 201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7871B (zh) 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
US6441806B1 (en) Operator/circuit interface with integrated display screen
US7860237B2 (e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1364869B1 (en) Bicycle display apparatus
US7141748B2 (en) Multifunctional switch with indicator
EP1736845B1 (en) Force feedback input device
US20060096845A1 (en) Rotary actuator
US11186176B2 (en) Multifunctional switch device
EP2188820A1 (de) Anzeigeeinrichtung und tastenanordnung
JP2016218682A (ja) 操作装置
US11397108B2 (en) Multi-function controll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8047370A (ja) プッシュ式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含む複合スイッチ
US9812273B2 (en) Command selector with rotary scroll wheel
JP4590459B2 (ja) 操作装置及び操作システム
KR20060026003A (ko) 다중 스위칭 방식을 지닌 드럼형 제어 장치 및 그 장치가설치된 전자 제품
US9734967B2 (en) Operating panel device
WO2007058858A2 (en) Multi-functional control interface
JP4617218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4063753B2 (ja)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型入力装置
US10527462B2 (en) Encod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2008016298A (ja) 複合スイッチ
EP1643334A1 (en) Haptic feedback input device
KR20230064462A (ko) 푸쉬 및 회전 동작이 가능한 메커니컬 노브 장치
KR20100035239A (ko) 센세이션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KR20090101026A (ko) 센세이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