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7744A - 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7744A CN101657744A CN200880008177.9A CN200880008177A CN101657744A CN 101657744 A CN101657744 A CN 101657744A CN 200880008177 A CN200880008177 A CN 200880008177A CN 101657744 A CN101657744 A CN 1016577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optical cable
- connector
- optical
- splice t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7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3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960 car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HGAZMNJKRQFZKS-UHFFFAOYSA-N chloroethene;ethen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lC=C.CC(=O)OC=C HGAZMNJKRQFZK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165 Charadri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35 styrene-ethylen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要求的连接功能改变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及光缆配线系统。光缆连接用接续盒(118)具有壳体(121),在该壳体(121)的模块收容部(122)中,多个连接模块(123)以相对于接续盒主体(119)的底面直立的状态沿宽度方向排列(收容)。连接模块(123)具有长方板状的模块主体(127),在该模块主体(127)的一端面,上下分别安装多个MT连接器(128、129)。在模块主体(127)内配置光纤连接部(130),其将各MT连接器(128、129)之间连接。模块收容部(122)可以收容与连接模块(123)的连接方式(功能)不同的其他种类的连接模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缆连接用接续盒(closure)及光缆配线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已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接续盒。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具有:托架收容箱,其设置在接续盒主体内;以及下层托架和上层托架叠放而构成的入户芯线用托架,其可自由插拔地收容于该托架收容箱中。在下层托架及上层托架上设置:芯线导出/导入部,其对光纤芯线进行导出/导入;连接器收容部,其收容将光纤芯线之间连接的连接器;分光器收容部,其收容与光纤芯线连接的分光器;及芯线富余长度收容部,其收容光纤芯线的富余长度。
在使用光缆的网络中,已知例如将光缆直接引入住处的方式(FTTH:Fiber To The Home)。作为该FTTH中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已知具有如下部分的接续盒:分光模块部或者分支芯线模块部,该分光模块部对光纤芯线进行光分支,该分支芯线模块部对光纤芯线进行多芯/单芯变换;以及主体部,其收容模块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这种光缆连接用接续盒中,第1光缆中的第1光纤芯线、及第2光缆中的第2光纤芯线经由终端盘与模块部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5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007-121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利用上述这样的现有光缆连接用接续盒时,对于进一步提高便利性的要求逐渐增加。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便利性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以下面所述的情况作为背景而提出的。即,在FTTH中,在使用光缆的网络中,在从集线站至用户住宅之间的3个位置的光缆连接点(干线点、配线点、入户点)上设置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利用各接续盒对光缆进行分支,从而以集线站为起点将光缆进行树状配线。
在上述FTTH网络中,正在普及一种PON(Passive OpticalNetwork)系统,其在集线站或接续盒中配置分光器,将1芯的光信号最大分配为32芯后输送至用户住宅。此外,通常集线站侧的光缆内置多芯带型的光纤芯线,但由于与入户用的光缆之间的连接以单芯为单位进行,因此必须通过某个接续盒进行单芯分离。
根据上述情况,作为要求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具有的连接功能,在各光缆连接点中都不相同。在现有技术中,在各光缆连接点上,分别设置与所要求的连接功能对应而具有不同构造的专用接续盒。然而,在此情况下,在要求接续盒具有的连接功能变更时,极难进行对应,无法应对将来预想的光缆配线系统的变更。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所要求的连接功能改变,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具有模块收容部;以及连接模块,其可自由插拔地收容在模块收容部中,用于连接第1光纤和第2光纤,连接模块具有:模块主体;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它们安装在模块主体上,分别与第1光纤及第2光纤连接;及光纤连接部,其设置在模块主体内,连接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模块收容部构成为可以收容多个种类的连接模块,这些连接模块的模块主体的构造相同而光纤连接部的连接功能不同。
在上述光缆连接用接续盒中,模块主体的结构相同而光纤连接部的连接功能不同的多种连接模块,可自由插拔地收容于壳体的模块收容部中。因此,在光缆连接用接续盒所要求具有的连接功能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例如只要将符合所要求的连接功能的那种连接模块替换当前设置的连接模块,并收容在壳体的模块收容部中即可。此时,由于在连接模块的模块主体上设有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因此通过将第1光缆及第2光缆以连接器进行连接,可以简单地进行连接模块的替换作业。由此,可以容易地应对光缆连接用接续盒所要求具有的连接功能的变更。
优选光纤连接部具有下述功能中的任意一种: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直线连接的功能;在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之间进行芯数变换并连接的功能;以及在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的间进行光分支并连接的功能。
这样,通过使用作为光纤连接部的连接功能具有直线连接功能、芯数变换功能及分光功能中的任一个的3种连接模块,例如可以在集线站侧光缆和用户侧光缆之间构筑多种形式的光缆配线系统。
此外,优选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设置在模块主体的一端部,模块收容部具有下述构造:将连接模块以相对于壳体纵向放置的状态收容在模块收容部中,使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朝向壳体的前表面侧。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将多个连接模块以排列在壳体的模块收容部中的状态进行收容。因此,例如在集线站侧光缆与用户侧光缆之间构筑的光缆配线系统中,适用于与光纤芯数多的集线站侧光缆连接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此外,也可以是第1连接器设置在模块主体的一端部,第2连接器设置在模块主体的另一端部,模块收容部具有下述构造:将连接模块以相对于壳体纵向放置的状态收容在模块收容部中,使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相对于壳体的前表面朝向左右两侧。
在上述结构中,在仅将1个连接模块收容在壳体的模块收容部中的情况下,可以使壳体成为小型·薄型的结构。因此,例如在集线站侧光缆与用户侧光缆之间构筑的光缆配线系统中,适用于与单芯的用户侧光缆连接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光缆配线系统,其架设在空中,在集线站侧光缆和用户侧光缆之间进行光缆配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光缆,其与集线站侧光缆连接;第2光缆,其与用户侧光缆连接;集线站侧接续盒,其连接集线站侧光缆和第1光缆;用户侧接续盒,其连接用户侧光缆和第2光缆;以及中间接续盒,其连接第1光缆和第2光缆,集线站侧接续盒、用户侧接续盒及中间接续盒由上述光缆连接用接续盒构成,并且具有种类互不相同的连接模块。
在上述光缆配线系统中,作为集线站侧接续盒、用户侧接续盒及中间接续盒,使用上述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因此,在集线站侧接续盒、用户侧接续盒及中间接续盒所要求具有的连接功能变更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替换为符合所要求的连接功能的那种连接模块,从而容易地进行对应。
根据上面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即使光缆连接用接续盒所要求具有的连接功能改变,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而无需重新进行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设计及制造。由此,可以充分地应对将来设想的光缆配线系统的变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以下面所述的情况为背景而提出的。即,在现有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中,如上述所示,由于第1及第2光纤芯线经由终端盘与模块部连接,所以芯线富余长度容易变长。因此,有可能使光纤芯线的处理变得麻烦。另外,如果芯线富余长度较长,则为了慎重处理光纤芯线,需要较长时间,存在对光纤芯线进行连接及收容的作业效率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芯线富余长度缩短化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用于将第1光缆中的第1光纤芯线和第2光缆中的第2光纤芯线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光模块部或分支芯线模块部,该分光模块部对第1光纤芯线进行光分支并与第2光纤芯线连接,该分支芯线模块部对第1光纤芯线进行多芯/单芯变换并与第2光纤芯线连接;以及主体部,其收容模块部,在模块部中设置有:第1连接器,其连接第1光纤芯线;以及第2连接器,其连接第2光纤芯线。
根据该光缆连接用接续盒,设置在模块部中的第1连接器与第1光纤芯线直接连接,同时,设置在模块部中的第2连接器与第2光纤芯线直接连接。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光纤芯线经由终端盘与模块部连接而其富余长度变长的情况,可以使芯线富余长度缩短化。其结果,光纤芯线的处理变得容易,可提升其连接及收容的作业效率。
此外,优选分光模块部及分支芯线模块部具有彼此相同的外形形状。在此情况下,由于分支芯线模块部和分光模块部具有互换性,因此,例如可以将作为分支芯线模块部而使用的部分替换为分光模块部进行使用。因此,可以在主体部内部中对光纤芯线进行自由配线。
此外,优选模块部层叠配置。在此情况下,可以将模块部适当地收容在主体部内部中。
此外,优选模块部构成为可以围绕设置在第1连接器附近的旋转轴转动。在此情况下,通过使模块部以期望方式转动,可以使第2连接器的位置位于容易将第2光纤芯线拆装的位置。因此,可以提升第2光纤芯线的拆装性。
此外,优选还具有梳齿状的引导部,其设置在主体部内,引导第2光纤芯线。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第2光纤芯线进入具有梳齿状的引导部的槽部,可以防止第2光纤芯线堆集。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用于将第1光缆中的第1光纤芯线和第2光缆中的第2光纤芯线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光模块部,其对光纤芯线进行光分支;分支芯线模块部,其对光纤芯线进行多芯/单芯变换;以及主体部,其收容模块部,在分光模块部或分支芯线模块部中的任一个上设置与第1光纤芯线连接的第1连接器,在分光模块部或分支芯线模块部中的另一个上设置与第2光纤芯线连接的第2连接器,在分光模块部及分支芯线模块部中分别设置有与第3光纤芯线连接的第3连接器,该第3光纤芯线连接分光模块部和分支芯线模块部。
根据该光缆连接用接续盒,设置在分光模块部上的第1连接器与第1光纤芯线直接连接,同时,设置在分支芯线模块部上的第2连接器与第2光纤芯线直接连接。另外,设置在各个模块部上的第3连接器与第3光纤芯线直接连接。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光纤芯线经由终端盘与模块部连接而其富余长度变长的情况,可以使芯线富余长度缩短化。另外,由于主体部由分光模块部和分支芯线模块部共用,因此不需要具有与它们分别对应的两种主体部。
依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使芯线富余长度缩短化。其结果,光纤芯线的处理变得容易,可以提升其连接及收容的作业效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及光缆配线系统,其使得即使要求的连接功能变更也可以容易地对应,或可以使芯线富余长度缩短化,可以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第1实施方式的光缆配线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干线光缆及支线光缆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入户光缆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准支线光缆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干线接续盒打开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连接模块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配线接续盒打开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各连接模块的概略俯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入户接续盒打开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连接模块的概略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光缆配线系统的结构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干线接续盒打开的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连接模块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配线接续盒打开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第3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光缆配线系统的结构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入户接续盒打开的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连接模块的概略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剖面斜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模块部的斜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剖面斜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剖面图。
图22是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末端处理构造的集束入户光缆进行导出/导入的接续盒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接续盒的光缆导出/导入部中的集束入户光缆的保持构造的斜视图。
图24是插入图23所示的光缆导出/导入部中的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的斜视图。
图25是形成图24所示的防水用捆束部及握持用捆束部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26是从图25所示的状态开始将带部以涡状卷绕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7是图24的B-B剖面图。
图28是第6实施方式中的集束入户光缆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
图29是第6实施方式的集束入户光缆的另一个例子的斜视图。
图30是表示现有的接续盒中的光缆导出/导入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密封用端面板的正视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密封用端面板371的主光缆用及分支光缆用的光缆插入部打开状态下的正视图。
标号的说明
101…光缆配线系统
102…干线光缆(集线站侧光缆)
103…入户光缆(用户侧光缆)
104…支线光缆(第1光缆)
105…准支线光缆(第2光缆)
109…4芯光纤带状芯线(第1光纤、第2光纤)
115…光纤芯线(第1光纤、第2光纤)
118…干线接续盒(集线站侧接续盒、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121…壳体
122…模块收容部
123…连接模块
127…模块主体
128…MT连接器(第1连接器)
129…MT连接器(第2连接器)
130…光纤连接部
132…配线接续盒(中间接续盒、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135…壳体
136…模块收容部
137…连接模块
138…连接模块
142…模块主体
143…MT连接器(第1连接器)
144…单芯连接器(第2连接器)
145…光纤连接部
147…模块主体
148…单芯连接器(第1连接器)
149…单芯连接器(第2连接器)
150…光纤连接部
151…分光器
153…连接用光纤(第1光纤、第2光纤)
154…入户接续盒(用户侧接续盒、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157…壳体
158…连接模块
159…模块收容部
163…模块主体
164…单芯连接器(第1连接器)
165…单芯连接器(第2连接器)
167…光纤连接部
170…光缆配线系统
171…干线接续盒(集线站侧接续盒、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172…连接模块
173…模块主体
174…MT连接器(第1连接器)
175…MT连接器(第2连接器)
176…光纤连接部
178…配线接续盒(中间接续盒、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180…光缆配线系统
181…入户接续盒(用户侧接续盒、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182…连接模块
183…模块主体
184…单芯连接器(第1连接器)
185…单芯连接器(第2连接器)
186…光纤连接部
201、210、220、230、240…光缆连接用接续盒
220…主体部
203…分光模块部
204…引导部
205…输入连接器(第1连接器、第3连接器)
206…光纤芯线(第1光纤芯线)
207…输出连接器(第2连接器、第3连接器)
217…输出连接器(第2连接器)
208…光纤芯线(第2光纤芯线、第3光纤芯线)
213…分支芯线模块部
218…入户光缆(第2光纤芯线)
G…旋转轴
T0…主光缆(第1光缆)
T1、T2…分支光缆(第2光缆)
303…主光缆
305…分支光缆
306…集束入户光缆
311…集束入户光缆
312…支撑线
313…单芯入户光缆
317…集束入户光缆
319…捆束线
321…防水带
323…防水用捆束部
325…握持用带
327…握持用捆束部
341…光缆导出/导入部
343…棘螺栓
363、365、367…光缆插入部
371…密封用端面板
373…光缆握持件
379、380、381…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在各
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省略重复说明。此外,在下述说明中“上”、“下”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状态为了方便而使用的。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第1实施方式的光缆配线系统的结构图。在该图中,光缆配线系统101是利用光缆从站内的传送装置至多个用户住宅进行光缆配线的系统。
光缆配线系统101具有从地下引出而架设于空中的干线光缆102、从各用户住宅延伸出的入户光缆103、与干线光缆102连接的支线光缆104、以及与入户光缆103和支线光缆104连接的支线光缆105。
干线光缆102及支线光缆104如图2所示,具有在中心部设有抗拉体106的套管107,在该套管107上形成多个(这里是5个)螺旋状的槽部(slot)108。在各槽108内配置有多根(这里是5根)4芯光纤带状芯线(简称为4芯带状芯线)109。套管107由光缆外皮110覆盖,该光缆外皮110由聚乙烯(PE)等形成。
入户光缆103如图3所示,具有支撑线111、单芯光纤芯线112、及配置在该光纤芯线112两侧的1对抗拉体113。上述支撑线111、光纤芯线112及各抗拉体113由蒙皮114集中包覆,该蒙皮114由PE等形成。
支线光缆105如图4所示,具有多根(这里为8根)单芯光纤芯线115、和配置在这些光纤芯线115两侧的1对抗拉体116。光纤芯线115排列为2层。各光纤芯线115及各抗拉体116由蒙皮117集中包覆,该蒙皮117由PE等形成。
干线光缆102和支线光缆104在干线点经由干线接续盒118连接。干线点是指光缆从地下上升而架设于空中的点。
干线接续盒118如图5所示,具有由箱型的接续盒主体119和门120构成的壳体121。门120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接续盒主体119的下端部上,可以相对于接续盒主体119打开/关闭。接续盒主体119具有模块收容部122。在模块收容部122中,多个连接模块123以相对于接续盒119的底面直立的状态(纵向放置状态)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
具体地说,在模块收容部122上配置有前面抽出式的收容架(未图示)。由此,各连接模块123可从前表面侧(门120侧)自由插拔地收容在该收容架中。连接模块123在收容于收容架中的状态下,通过例如螺栓或插拔板等固定单元固定在收容支架上。
在接续盒主体119的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124,其具有用于将去除干线光缆102端部的光缆外皮110而取出的4芯带状芯线109导入的导入口。在接续盒主体119的另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125,其具有用于将去除支线光缆104端部的光缆外皮110而取出的4芯带状芯线109导入的导入口。壳体121由塑料等形成,而光缆导入部124、125则由橡胶等形成,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
在接续盒主体119的背面设置2个安装件126,它们用于将干线接续盒118保持·固定在架空设置的吊线(未图示)上。安装件126通过在由例如L字形板和平板夹持吊线的状态下进行螺栓固定,从而将干线接续盒118安装在吊线上。
连接模块123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长方板状的模块主体127,在模块主体127的一端面,上下分别安装多个(这里为5个)4芯MT连接器128、129。
在模块主体127内配置光纤连接部130,其将各MT连接器128、129之间连接。光纤连接部130具有通过光纤131分别将各MT连接器128与各MT连接器129直线连接的功能。
将上述连接模块123收容在模块收容部122中,使MT连接器128、129面向壳体120的前表面侧。然后,干线光缆102的4芯带状芯线109与MT连接器128以连接器进行连接,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与MT连接器129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干线光缆102的4芯带状芯线109和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经由连接模块123连接。
支线光缆104和支线光缆105在配线点经由配线接续盒132分支连接。
配线接续盒132如图7所示,具有由箱型的接续盒主体133和门134构成的壳体135。壳体135与上述干线接续盒118的壳体120构造相同。接续盒主体133具有模块收容部136,在该模块收容部136中,连接模块137和多个连接模块138以相对于接续盒主体133的底面直立的状态沿宽度方向排列。模块收容部136中的连接模块137、138的收容构造与上述模块收容部122中的连接模块123的收容构造完全相同。
在接续盒主体133的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139,其具有用于将去除支线光缆104中间部分的光缆外皮110而取出的4芯带状芯线109导入的导入口。在接续盒主体133的另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140,其具有用于将去除支线光缆105端部的蒙皮117而取出的8根单芯光纤芯线115导入的导入口。另外,在图7中虽未图示,但支线光缆104穿过光缆导入部139、140而贯穿接续盒主体133内(参照图1)。此外,光缆导入部139、140与上述光缆导入部124、125相同地由橡胶等形成。
在接续盒主体133的背面设有2个安装件141,它们用于将配线接续盒132保持·固定在吊线(未图示)上。安装件141的结构与上述安装件126相同。
连接模块137如图7及图8(a)所示,具有模块主体142。模块主体142具有与上述连接模块123的模块主体127相同的构造及尺寸。在模块主体142的一端面,上下安装4芯MT连接器143和多个(这里为4个)单芯连接器144。作为单芯连接器144,例如使用SC连接器或FAS连接器等。
在模块主体142内配置光纤连接部145,其将MT连接器143和各单芯连接器144连接。光纤连接部145具有在MT连接器143和各单芯连接器144之间通过光纤146进行4芯-单芯变换(芯数变换)并连接的功能。
连接模块138如图7及图8(b)所示,具有构造及尺寸与上述模块主体142相同的模块主体147。在模块主体147的一端面,上下安装单芯连接器148和多个(这里为8个)单芯连接器149。作为单芯连接器148、149,使用与上述单芯连接器144相同的连接器。
在模块主体147内配置有光纤连接部150,其将单芯连接器148和各单芯连接器149连接。光纤连接部150包括分光器(光分支器)151,其将1个光输入分支为多个(这里为8个)输出,该光纤连接部150具有在单芯连接器148和各单芯连接器149之间通过光纤152进行分光并连接的功能。
将连接模块137收容在模块收容部136中,使MT连接器143及单芯连接器144面向壳体135的前表面侧,将连接模块138收容在模块收容部136中,使单芯连接器148、149面向壳体135的前表面侧。另外,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与MT连接器143以连接器进行连接,支线光缆105的各光纤芯线115分别与各单芯连接器149以连接器进行连接。另外,单芯连接器144和单芯连接器148经由连接用光纤153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和支线光缆105的各光纤芯线115经由连接模块137、连接用光纤153及连接模块138连接。
支线光缆105和入户光缆103在入户点经由入户接续盒154进行分支连接。
入户接续盒154如图9所示,具有由箱型的接续盒主体155和门156构成的壳体157。门156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接续盒主体155的下端部上,可以相对于接续盒主体155打开/关闭。壳体157与干线接续盒118的壳体121相比更小型·薄型。
接续盒主体155具有模块收容部159,其用于可自由插拔地收容1个连接模块158。连接模块158以相对于接续盒主体155的底面直立的状态(纵向放置状态),通过例如螺栓或钩挂部等固定单元而紧贴在接续盒主体155的后部内表面155a上。
在接续盒主体155的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160,其具有用于将去除支线光缆105中间部分的蒙皮117而取出的各光纤芯线115导入的导入口,在接续盒主体155的另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161,其具有用于将入户光缆103导入的导入口。另外,在图9中虽未图示,但支线光缆105穿过光缆导入部160、161而贯穿接续盒主体155内(参照图1)。此外,光缆导入部160、161与上述光缆导入部124、125相同地由橡胶等形成。
在接续盒主体155的背面设置安装件162,其用于将入户接续盒154保持·固定在吊线(未图示)上。安装件162的构造与上述安装件126相同。
连接模块158如图9及图10所示,具有模块主体163。模块主体163也具有与上述连接模块123的模块主体127完全相同的构造及尺寸。在模块主体163的一端面安装单芯连接器164,在模块主体153的另一端面安装单芯连接器165。作为单芯连接器164、165,使用与上述单芯连接器144相同的连接器。
在模块主体163内配置光纤连接部167,其具有通过光纤166将单芯连接器164、165之间直线连接的功能。
将上述连接模块158收容在模块收容部159中,使单芯连接器164、165相对于壳体157的前表面朝向左右两侧。另外,支线光缆105的光纤芯线115与单芯连接器164以连接器进行连接,单芯的入户光缆103与单芯连接器165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支线光缆105的光纤芯线115和入户光缆103经由连接模块158进行连接。
由于在上述光缆配线系统101中,使干线接续盒118、配线接续盒132及入户接续盒154的光缆连接部分模块化,并且采用能够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的结构,所以可以简单地进行光缆连接作业,从而缩短作业时间。
[第2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光缆配线系统的结构图。图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该图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170中,干线光缆102和支线光缆104在干线点经由干线接续盒171连接。
干线接续盒171如图12所示,具有与上述干线接续盒118相同的壳体121,在该壳体121的模块收容部122中,多个连接模块172以相对于接续盒主体118的底面直立的状态沿宽度方向排列。
连接模块172如图12及图13所示,具有构造及尺寸与上述连接模块123相同的模块主体173。在模块主体173的一端面,上下安装4芯MT连接器174和多个(这里为8个)4芯MT连接器175。
在模块主体173内配置光纤连接部176,其将MT连接器174、175之间连接。光纤连接部176包含4个分光器151(前述),具有在MT连接器174和各MT连接器175之间通过光纤177进行分支·汇集而连接的功能。
将上述连接模块172收容在模块收容部122中,使MT连接器174、175朝向壳体120的前表面侧。然后,干线光缆102的4芯带状芯线109与MT连接器174以连接器进行连接,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与各MT连接器175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干线光缆102的4芯带状芯线109和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经由连接模块172连接。
支线光缆104和支线光缆105在配线点经由配线接续盒178分支连接。
配线接续盒178如图14所示,具有与上述配线接续盒132相同的壳体135,在该壳体135的模块收容部136中,多个连接模块137(参照图8(a))以相对于接续盒主体133的底面直立的状态沿宽度方向排列。
将连接模块137收容在模块收容部136中,使4芯MT连接器143及单芯连接144面向壳体135的前表面侧。然后,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与MT连接器143以连接器进行连接,支线光缆105的各光纤芯线115与各单芯连接器149分别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和支线光缆105的各光纤芯线115经由连接模块137连接。
支线光缆105和入户光缆103与图1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101相同地,在入户点经由入户接续盒154分支连接。
由于在上述光缆配线系统170中,在干线接续盒171中设置具有分光功能的连接模块172,所以可以增加与干线接续盒连接的支线光缆104的数量,进而增加与集线站连接的用户数,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第3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第3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光缆配线系统的结构图。图中,对于与图1及图11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该图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180中,干线光缆102和支线光缆104与图1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101相同地,在干线点经由干线接续盒118连接。另外,支线光缆104和支线光缆105与图11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170相同地,在配线点经由配线接续盒178分支连接。
支线光缆105和入户光缆103在入户点经由入户接续盒181分支连接。
入户接续盒181如图16所示,具有与上述入户接续盒154相同的壳体157,在该壳体157的模块收容部159中,以相对于接续盒主体155的底面直立的状态收容1个连接模块182。模块收容部159中的连接模块182的收容构造与上述连接模块158的收容构造完全相同。
连接模块182如图16及图17所示,具有构造及尺寸与上述连接模块158相同的模块主体183。在模块主体183的一端面安装单芯连接器184,在模块主体183的另一端面安装多个(这里为8个)单芯连接器185。
在模块主体183内配置光纤连接部186,其连接单芯连接器184和各单芯连接器185。光纤连接部186包含分光器151(上述),在单芯连接器184和各单芯连接器185之间经由光纤187进行分光而连接。
可以将连接模块182制成与上述连接模块158不同的专用模块,或者通过使单芯连接器184的安装位置可以在模块主体183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切换,从而兼作上述连接模块158使用。
将上述连接模块182收容在模块收容部159中,使单芯连接器184、185相对于壳体157的前表面朝向左右两侧。然后,支线光缆105的光纤芯线115与单芯连接器184以连接器进行连接,入户光缆103与单芯连接器185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支线光缆105的光纤芯线115和入户光缆103经由连接模块182连接。
由于在上述光缆配线系统180中,在入户接续盒181中设置具有分光功能的连接模块182,因此在大量用户住宅密集的区域中,能够有效地利用系统,无需过度地增加支线光缆104及支线光缆105。
如上所示,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光纤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功能)不同的多种连接模块123、137、138、158、172、182具有相同结构及尺寸的模块主体。此外,干线接续盒及配线接续盒中的壳体的模块收容部具有相同构造。因此,连接模块123、137、138、172可以用于干线接续盒及配线接续盒的任一个中,连接模块158、182可以在入户接续盒中使用。因此,即使光缆配线系统变更,也无需将干线接续盒、配线接续盒及入户接续盒与所要求的连接功能对应而重新设计·制造。
具体地说,在将图1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变更为图11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的情况下,在将干线接续盒118的门120打开的状态下,将干线光缆102的4芯带状芯线109和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从连接模块123上取下后,将连接模块123从壳体121中拔出。然后,将另一个连接模块172收容在壳体121的模块收容部122中,将干线光缆102的4芯带状芯线109和支线光缆104的4芯带状芯线109与连接模块172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构成图12所示的干线接续盒171。
另外,在将配线接续盒132的门134打开的状态下,将支线光缆105的各光纤芯线115从连接模块138上取下,将连接用光纤105从连接模块137、138上取下后,将连接模块138从壳体135中拔出。然后,将支线光缆105的各光纤芯线115与连接模块137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构成图14所示的配线接续盒178。
在将图1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变更为图15所示的光缆配线系统的情况下,与上述相同地,通过从配线接续盒132的壳体135将连接模块138拔出,将支线光缆105的各光纤芯线115与连接模块137以连接器进行连接,构成图14所示的配线接续盒178。
另外,在将入户接续盒154的门156打开的状态下,将支线光缆105的光纤芯线115和入户光缆103从连接模块158上取下后,将连接模块158从壳体157中拔出。然后,将另一个连接模块182收容至壳体157的模块收容部159中,将支线光缆105的光纤芯线115和入户光缆103与连接模块182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构成图16所示的入户接续盒181。
这样,在要求干线接续盒、配线接续盒及入户接续盒具有的连接功能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替换为符合该要求的其他种类的连接模块,将收容在壳体中的多种连接模块中符合要求的那个种类的连接模块留下即可。由此,可以容易地应对将来的光缆配线系统的变更。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至第3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第1至第3实施方式涉及在站内的传送装置和多个用户住宅之间构筑的光缆配线系统,但本发明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当然也适用于其它形式的光缆配线系统中。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剖面斜视图,图19是表示图18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分光模块部的斜视图。如图18所示,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用于进行光缆连接。这里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对于用于发送互联网的通信信息等的主光缆(第1光缆)T0,将具有数芯~数十芯左右的光纤芯线的位于住宅附近的分支光缆(第2光缆)T1进行配线。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具有主体部202、多个分光模块部203、和引导部204。
主体部202构成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的外壳,具有长条箱状。该主体部202可以利用盖部(未图示)进行密封,在内部收容分光模块部203及引导部204。在主体部202的上部,沿着主体部202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为“前后方向”)将主光缆T0插入。此外,在主体部202的后侧(图中右侧)端部连结有分支光缆T1。
分光模块部203将主光缆T0的光纤芯线(第1光纤芯线)206进行分支并与分支光缆T1的光纤芯线(第2光纤芯线)208连接。该分光模块部203为板状的盒式,例如在内部设置光波导路而构成。此外,分光模块部203在沿厚度方向观察下具有前后方向长的矩形形状。
具体地说,分光模块部203如图19所示,形成一个角部切去的形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03e。更具体地说,分光模块部203的外周面由与长度方向垂直的端面203a、203b、与长度方向平行的侧面203c、203d、及倾斜面203e构成,构成为:端面203a、203b的各自的一端侧与侧面203c连续,端面203a的另一端侧与倾斜面203e连续,该倾斜面203e和端面203b与侧面203d连续。
在该分光模块部203的倾斜面203e上设置有输入连接器(第1连接器)205,其上连接主光缆T0的光纤芯线206。作为光纤芯线206使用4芯带状芯线。作为输入连接器205例如使用多芯线连接用的MT(Mechanically Transferable)连接器。
此外,在分光模块部203的端面203b上设置多个输出连接器(第2连接器)207,其与分支光缆T1的光纤芯线208连接。在这里,输出连接器207沿着分光模块部203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4个。上述输出连接器207分别可以与2根光纤芯线208连接。即,在分光模块部203中,可以与8根光纤芯线208连接。作为光纤芯线208使用4芯带状芯线。作为输出连接器207例如使用多芯线连接用的MT连接器。另外,为了识别及保护光纤芯线,光纤芯线208由识别管(未图示)进行保护。
此外,在分光模块部203的侧面203c的输入连接器205侧的端部上,设有用于与旋转轴G卡合的卡合槽209。
返回图18,该分光模块部203位于主体部202的内部,以使输入连接器205位于前侧(输出连接器207位于后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主体部202内。另外,在上下方向上层叠6个,同时各个卡合槽209与旋转轴G(参照图19)连通并卡合。由此,各分光模块部203可以沿箭头a方向以规定的角度范围(在这里为0。~90。的范围)转动。即,分光模块部203构成为可以绕着设置在输入连接器205附近的旋转轴G的轴线转动。
引导部204用于引导光纤芯线208,配设在主体部202的内部的分光模块部203的后侧。该引导部204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梳齿片204a,其在主体部20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引导部204形成梳齿状。
具体地说,该梳齿片204a以与层叠的分光模块部203的厚度对应的规定间隔,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由此,使与各个分光模块部203连接的光纤芯线208分别进入梳齿片204a之间,防止光纤芯线208发生堆集。
然而,在现有的FTTH中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中,通常在主体部202内收容有熔融连接部(终端盘等),经由该熔融连接部使光纤芯线206、208与分光模块部203连接。因此,在主体部202内进行熔融连接时,从确保5次~10次左右的连接失败次数和至熔融连接机为止的作业距离的角度出发,需要约1m的富余长度芯线。因此,芯线富余长度变长,使光纤芯线的处理变得繁杂。
另外,如果富余长度芯线较长,则为了将光纤芯线206、208收容在主体部202中的收容时间增加。此外,在利用熔融连接机进行连接时,需要3~5分钟左右的连接时间。因此,在具有庞大芯线数量的光纤线路的开通作业中,非常可能导致障碍。
与其相对,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由于光纤芯线206与输入连接器205直接连接,同时光纤芯线208与输出连接器207直接连接,所以可以抑制光纤芯线206、208的富余长度变长,可以使芯线富余长度缩短化。其结果,光纤芯线206、208的处理变得容易,可以提高光纤芯线206、208的连接或收容的作业效率。另外,由于芯线富余长度的处理作业等繁杂作业变少,因此可以抑制与光纤芯线206、208接触而对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可以使作业时间缩短化。
此外,在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中,如上所述,分光模块部203构成为可以围绕设置在输入连接器205附近的旋转轴G转动。因此,在将光纤芯线208相对于输出连接器207进行拆装时,通过将分光模块部203进行所期望的转动,从而可以使输出连接器207的位置位于易于拆装光纤芯线208的位置。其结果,可以提高光纤芯线208的拆装性。
另外,在光纤芯线208拆装后对光纤芯线208进行收容时,通过使分光模块部203的位置再次转动,可以将光纤芯线208高密度地收容在主体部202内。另外,在分光模块部203中,由于设有多个与光纤芯线208连接的输出连接器207,所以对于提高光纤芯线208的拆装性这样的效果尤其有效。
此外,在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中,如上所述,由于分光模块部203以层叠的方式配置在主体部202内,因此可以将分光模块部203以节省空间的方式适宜地收容在主体部202内。
此外,在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中,如上所述,由于具有梳齿状的引导部204,因此通过使光纤芯线208进入该梳齿片204a间(槽部分),可以防止光纤芯线208发生堆集,同时,可以使光纤芯线208追随分光模块部203的移动而顺畅地移动。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梳齿片204a之间形成与层叠的各个分光模块部203的厚度对应的规定间隔,所以可以将与各个分光模块部203连接的光纤芯线208区分开。
此外,在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中,由于可以通过连接器205、207的插拔而将分光模块部203相对于主体部202进行拆装,因此,例如可以容易地将分光模块部203替换为其它功能的模块部。其结果,在设置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后,在周边的光缆配线网络变更的情况下等,可以容易地实现对模块部的功能进行部分替换,不需要新设置另外的接续盒。
另外,如上所述,在分光模块部203中,由于在倾斜面203e上设置有输入连接器205,所以可以容易地将光纤芯线206与输入连接器205连接。另外,由于输入连接器205位于主体部202的前侧,输出连接器207位于后侧,所以可以进一步防止主体部202内的光纤芯线206、208的堆集。
[第5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10。在下面的说明中,省略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主要说明不同点。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的剖面斜视图。如图20所示,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10对于主光缆T0,将由多个入户光缆(第2光纤芯线)218构成的分支光缆(第2光缆)T2进行配线。该入户光缆218是单芯线的光纤芯线,大多用于例如将光纤芯线引入住处。此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10与上述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的不同点在于,替代分光模块部203而具有分支芯线模块部213。
分支芯线模块部213将主光缆T0的光纤芯线206进行多芯/单芯变换并与分支光缆T2的入户光缆218连接。该分支芯线模块部213形成与上述分光模块部203相同的外形形状。此外,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后侧的端面213b上设置有多个输出连接器(第2连接器)217。在这里,输出连接器217沿着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4个。作为输出连接器217使用外皮握持连接器。
在该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10中,实现与上述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01相同的效果,即所谓可以使芯线富余长度缩短化的效果。
此外,由于上述分光模块部203和分支芯线模块部213形成彼此相同的外形形状,所以模块部203、213具有互换性,因此,例如可以将作为分支芯线模块部213使用的部分替换为分光模块部203使用,或者与其相反地替换而使用。因此,可以在主体部202的内部将光纤芯线206、208、218自由配线。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作为输出连接器217使用外皮握持连接器,所以可以将入户光缆218与输出连接器217适宜地直接连接。即,例如即使将入户光缆218在主体部202内进行空中配线,也可以防止与入户光缆218接触而产生品质损害。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4、第5实施方式。例如,光缆连接用接续盒也可以同时具有分光模块部203和分支芯线模块部213。
具体地说,如图21(a)所示,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30也可以具有模块部203、213。模块部203、213沿上下方向层叠而配置在主体部202内。具体地说,在3个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上方层叠3个分光模块部203。此外,在该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30中,与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出连接器207连接的光纤芯线208,连接在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入连接器205上。即,光纤芯线208构成第3光纤芯线,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出连接器207及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入连接器205构成第3连接器。
此外,如图21(b)所示,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40也可以具有:分光模块部203,其配置在主体部202的前侧,沿上下方向层叠;以及分支芯线模块部213,其配置在主体部202的后侧,沿上下方向层叠。在该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40中,在各模块部203、213的后侧分别配设有引导部204。此外,在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40中,与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出连接器207连接的光纤芯线208,连接在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入连接器205上。即,光纤芯线208构成第3光纤芯线,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出连接器207及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入连接器205构成第3连接器。
根据上述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30、240,光纤芯线206与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入连接器205直接连接,同时入户光缆218与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出连接器217直接连接。另外,光纤芯线208与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出连接器207及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入连接器205直接连接。因此,实现与上述效果相同的可以使芯线富余长度缩短化的效果。
此外,在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30、240中,由于主体部202由分光模块部203和分支芯线模块部213共用,因此无需设置分别与它们对应的2种主体部202。
另外,在光缆连接用接续盒230、240中,也可以将光纤芯线206与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入连接器205连接,将入户光缆218与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出连接器207连接,将光纤芯线208与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出连接器217及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入连接器205连接。在此情况下,光纤芯线208构成第3光纤芯线,分光模块部203的输入连接器205及分支芯线模块部213的输出连接器217构成第3连接器。
[第6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涉及将多根入户光缆捻合而成的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及应用该构造的接续盒。
首先,记述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背景技术。作为利用光缆构筑网络的方法,具有下述方法,即,将收容光纤连接部的接续盒,从集线站至用户住宅划分为干线点、配线点、分配点这3个阶段进行设置,为了在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连接,灵活使用收容在各设置点的接续盒中的光缆。
例如,在位于基站侧的干线点的接续盒中,作为支线配线通常收容多芯的带状开槽光缆。此外,在对用于用户住宅的入户配线进行收容的分配点的接续盒中,作为入户光缆,收容适当数量的内置1芯或2芯光纤的入户光缆。另一方面,在从配线点的接续盒至分配点的接续盒之间进行连接的光缆中,将入户配线工程的省力化效果作为目的,将对多根入户光缆进行捻合的构造的集束入户光缆用作准支线配线这种方式逐渐增多。
图28及图29表示在配线点和入户点之间作为准支线配线使用的集束入户光缆的构成例。图28所示的集束入户光缆311形成在支撑线312的周围捻合4根单芯入户光缆313(单芯元素)的构造。单芯入户光缆313的构造为:将1根光纤314、及添加在该光纤314的两侧的2根张力元件315,由外皮316进行覆盖。如图29所示的集束入户光缆317形成下述构造,即,在更多数量的单芯入户光缆313捻合而成的圆形线束中纵向添加支撑线318,利用捆束线319将单芯入户光缆313的线束和支撑线318进行捆束。
当前,在将上述集束入户光缆311或317向接续盒导出/导入的情况下,将彼此捻合的单芯入户光缆313的捻合解除,逐根插入并握持在接续盒的光缆导出/导入部中。
图30表示现有的接续盒的端部中的光缆导出/导入部的构造。这里示出的光缆导出/导入部341是在日本特开2005-29574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其由密封用端面板371和光缆握持件373构成,其中,该密封用端面板371将接续盒的筒状壳体两端的开放部以防水状态堵塞,该光缆握持件373接近该端面板371并装备在接续盒的壳体主体内。
如图31所示,在端面板371中形成有:光缆插入部363,其用于使主光缆303插入;2个光缆插入部365,它们用于使分支光缆305插入;以及多个光缆插入部367,它们用于使入户光缆307逐根单独插入。光缆插入部363及365如图32所示,构成为可以打开而分为两部分,以使得通过夹入光缆而简单地形成插入状态。
光缆握持件373如图30所示,构成为具有:金属件主体374,其固定在接续盒的壳体主体上;棘螺栓343,其用于握持光缆303、305,螺合安装在金属件主体374上;以及位置限制板375,其用于握持入户光缆307,固定在金属件主体374上。
棘螺栓343分别一对一对地配置在与各光缆插入部363、365、365对应的位置上,将插入上述各光缆插入部363、365、365中的光缆303、305通过一对棘螺栓金属件挟持。
位置限制板375是树脂成型品,以固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挟持入户光缆307的光缆握持槽389,通过将插入光缆插入部367中的入户光缆307逐根分别插入光缆握持槽389,从而将多根入户光缆307保持为排列状态。
下面,记述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及第6实施方式的目的。将构成图28及图29所示的集束入户光缆311、317的单芯入户光缆313,例如解除其捻合,逐根插入图30所示的密封用端面板371的光缆插入部367,进而逐根插入光缆握持件373的入户光缆用光缆握持槽389,上述作业非常消耗工时,招致作业延迟。
而且,装备在现有接续盒的光缆导出/导入部341上的入户光缆用光缆插入部367或光缆握持槽389的数量,最多为12~16左右,在捻合的入户光缆数为大于或等于16根的多根集束入户光缆317的情况下,产生无法完全收容在现有的接续盒351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目的与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以及应用该构造的接续盒,其在使集束入户光缆向接续盒导出/导入时,无需将入户光缆逐根插入入户光缆用光缆插入部及握持用槽,可以实现作业性提高,即使是超过现有接续盒所预设的入户光缆收容数的多根入户光缆,也可以收容在已安装的接续盒中。
下面,对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且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单元进行记述。(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结构,是一种将多根入户光缆进行捻合而成的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使由接续盒的密封用端面板保持的范围形成为卷绕防水带进行捆束而成的防水用捆束部,由光缆握持件握持的范围形成为卷绕握持用带进行捆束而成的握持用捆束部,在前述防水带或前述握持用带上将前述防水用捆束部及握持用捆束部进行排列之后,从前述带的一端侧与带一起进行卷绕,将多根入户光缆形成以涡状排列的大致圆形线束。
(2)此外,上述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也可以具有下述特征:前述防水带至少表面由低硬度且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材料形成。
(3)此外,上述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也可以具有下述特征:前述握持用带在表面上形成限制与其表面接触的部件移动的防滑部。
(4)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且实现上述目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续盒,是一种将具有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的入户光缆进行导出/导入的接续盒,其特征在于,作为插入前述集束入户光缆的光缆导出/导入部,具有:密封用端面板,其使前述防水用捆束部插入;以及光缆握持件,其挟持前述握持用捆束部。
根据上述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集束入户光缆的端部的防水用捆束部,由于卷绕为涡状的防水带将涡形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入户光缆间的间隙填埋,将相邻的入户光缆之间的间隙封闭,所以,即使在捆束的状态下作为单一的大直径防水光缆而整个插入光缆插入部,也不会损害插入部的防水性。
此外,集束入户光缆的端部的握持用捆束部,由于卷绕为涡状的握持用带设置在涡形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入户光缆之间,捆束成相邻的入户光缆彼此无法相对滑动的多芯光缆形状,所以,即使在捆束的状态下作为单一的大直径光缆而整个由光缆握持件握持,也可以将所有的入户光缆进行良好的握持固定。
此外,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续盒,通过例如将主光缆及分支光缆用的光缆插入部,分配作为使集束入户光缆的防水用捆束部插入的光缆插入部,此外,将主光缆及分支光缆用的光缆握持件分配作为对握持用捆束部进行握持的光缆握持件,从而无需改良现有的密封用端面板及光缆握持件,并且可以不浪费工时而收容多根集束入户光缆。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
图22是将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末端处理构造的集束入户光缆进行导出/导入的接续盒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接续盒的光缆导出/导入部中,集束入户光缆的保持构造的斜视图,图24是表示在图23所示的光缆导出/导入部中插入的集束入户光缆的末端处理构造的斜视图,图25是图24的B-B剖面图。
图22所示的接续盒351设置在光缆网络的所谓配线点,收容并保护光缆连结部309,该光缆连结部309将分支光缆及集束入户光缆306作为准支线配线相对于多芯的带状开槽光缆等主光缆303进行连结,该接续盒351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筒状壳体353,其包围光缆连接部309的外周;以及光缆导出/导入部341,其分别设置在各光缆303、306出入的筒状壳体353两端的开放部353a、353b上。
作为集束入户光缆306,利用在图28及图29等所示的集束入户光缆311、317等上施加后述的末端处理后的光缆。
筒状壳体353如上所述收容光缆连接部309,同时,通过前表面开放的壳体主体354、和覆盖该壳体主体354的开放表面的外罩355形成两端开放的筒状构造。在图示例的情况下,外罩355的一侧的侧缘355a与壳体主体354进行铰链接合,可以打开/关闭。在外罩355的另一侧的侧缘355b上,安装有在闭合外罩355时与壳体主体354侧的卡合部卡止的弹性卡止片355c。
光缆导出/导入部341具有:密封用端面板371,其将筒状壳体353两端的开放部353a、353b闭塞为防水状态,同时形成有光缆插入部363、365、367;以及光缆握持件373,其将插入光缆插入部363、365、367中的各光缆303、306或单芯入户光缆在筒状壳体353内进行握持固定。
密封用端面板371如图23所示,具有:外轮廓基材377,其由硬质树脂或金属等形成,作成外轮廓形状;以及橡胶制的密封板379、380、381,其设置在该外轮廓基材377的内周部上,提供各光缆插入部363、365、367。
密封用端面板371与图30至图32所示的端面板371具有相同构造。形成在橡胶制的密封板379上的光缆插入部363是用于使主光缆303插入的孔,光缆插入部365是用于使分支光缆305(参照图30)及集束入户光缆306插入的孔,光缆插入部367是用于使单芯的入户光缆307逐根单独插入的孔。光缆插入部363及光缆插入部365如图32所示,构成为可以打开而分为两部分,以使得可以通过夹入光缆而简单地形成插入状态。
光缆握持件373如图23所示,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金属件主体374,其固定在壳体主体354上;棘螺栓343,其用于握持光缆303、305、306,螺合安装在金属件主体374上;以及位置限制板375,其用于握持单芯的入户光缆307,固定在金属件主体374上。
棘螺栓343分别一对一对地配置在与各光缆插入部363、365对应的位置上,通过对将插入上述各光缆插入部363、365的光缆303、305、306进行挟持而进行握持·固定。
位置限制板375是树脂成型品,其构成为,以固定间隔形成多个挟持入户光缆307的光缆握持槽389,通过将插入光缆插入部367中的入户光缆307逐根分别夹入光缆握持槽389,从而将多根入户光缆307保持为排列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使用单芯的入户光缆307,因此位置限制板375没有得到实际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接续盒351中,如图23所示,将集束入户光缆306整个插入分支光缆305用的光缆插入部365中,该光缆插入部365具有与集束入户光缆306的外径相应的孔径,此外,通过与光缆插入部365对应的一对棘螺栓343进行挟持而固定。
如图24所示,在集束入户光缆306的端部,由接续盒351的光缆导出/导入部341的密封用端面板371所保持的范围,形成为对构成光缆的所有单芯入户光缆313卷绕防水带321进行捆束而成的防水用捆束部323。另外,由光缆导出/导入部341的光缆握持件373所握持的范围,形成为对构成光缆的所有单芯入户光缆313卷绕握持用带325进行捆束而成的握持用捆束部327。
防水用捆束部323及握持用捆束部327以下述方式形成,如图25所示在防水带321或握持用带325上将解除捻合的多根入户光缆313排列为一列之后,如图26所示,从带321、325的一端侧与带一起卷绕,如图27所示,将多根入户光缆313形成以涡状排列的大致圆形线束。
防水带321至少表面由低硬度且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材料(SEBS共聚物)形成,以填埋排列在表面上的入户光缆313之间的间隙。此外,防水带321设定成厚度1~2mm左右。
握持用带325是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树脂材料以带状挤压成型而形成的,在表面形成有波浪形状或凹凸形状的防滑部,该防滑部用于限制与其表面接触的入户光缆313的移动。此外,此握持用带325的厚度设定为1~2mm左右。
防滑部是如下所示形成的,即在树脂挤压成型时,通过在表面上进行压花,形成例如上述的凹凸,使表面粗糙。另外,作为握持用带325,也可使用金属带。在此情况下,通过在表面上进行压花而形成限制所接触的部件移动的防滑部的凹凸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集束入户光缆306的末端处理构造,由于在集束入户光缆306的端部的防水用捆束部323中,卷绕成涡状的防水带321的弹性材料层,将涡形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入户光缆313之间的间隙填埋,将在半径方向及周向上相邻的入户光缆313之间的间隙封闭,所以即使在捆束的状态下作为单一的大直径防水光缆而整个插入光缆插入部365,也不会损害插入部的防水性。
此外,对于集束入户光缆306的握持用捆束部327,由于将卷绕成涡状的握持用带325设置在螺旋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入户光缆313之间,捆束成相邻的入户光缆313彼此不会相对滑动的多芯光缆形状,所以,即使在捆束的状态下作为单一的大直径光缆而整个由光缆握持件373的一对棘螺栓343握持,也可以对所有入户光缆313进行良好的握持固定。
因此,根据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束入户光缆306的末端处理构造,在使集束入户光缆306插入接续盒351的光缆导出/导入部341中时,不使用使入户光缆逐根插入的专用光缆插入部367,而可以在捆束的状态下,例如图23所示使用分支光缆用的光缆插入部365及棘螺栓343,向接续盒351导出/导入,可以减少向接续盒351收容时的工时,提高作业性。此外,即使是超过现有接续盒351所预设的入户光缆收容数的多根入户光缆,也可以收容在现有的接续盒351中。
此外,由于用于形成防水用捆束部323的防水带321,其表面由低硬度且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材料形成,因此与带表面接触的单芯入户光缆313通过表面的弹性变形而咬入表面,将相邻的入户光缆313之间的间隙填埋,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水性。
此外,由于用于形成握持用捆束部327的握持用带325,在表面形成防滑部,因此在由棘螺栓343进行挟持时,不易发生滑动,握持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末端处理构造的接续盒351,通过将分支光缆用的光缆插入部365,分配作为使集束入户光缆306的防水用捆束部323插入的光缆插入部,此外,将分支光缆用的光缆握持件即棘螺栓343,分配作为对集束入户光缆306的握持用捆束部327进行握持的光缆握持件,从而无需改良现有的密封用端面板371及光缆握持件373,并且可以不浪费工时而应用于多根集束入户光缆30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进行末端处理的集束入户光缆306插入分支光缆305用的光缆插入部365,但也可以插入主光缆303用的光缆插入部363。
Claims (11)
1.一种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其具有模块收容部;以及
连接模块,其可自由插拔地收容在前述模块收容部中,用于连接第1光纤和第2光纤;
前述连接模块具有:模块主体;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它们安装在前述模块主体上,分别与前述第1光纤及前述第2光纤连接;以及光纤连接部,其设置在前述模块主体内,连接前述第1连接器和前述第2连接器,
前述模块收容部构成为可以收容多种前述连接模块,这些连接模块的前述模块主体的构造相同而前述光纤连接部的连接功能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纤连接部具有下述功能中的任意一种:将前述第1连接器和前述第2连接器直线连接的功能;在前述第1连接器和前述第2连接器之间进行芯数变换并连接的功能;以及在前述第1连接器和前述第2连接器之间进行光分支并连接的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连接器及前述第2连接器设置在前述模块主体的一端部,
前述模块收容部具有下述构造:将前述连接模块以相对于前述壳体纵向放置的状态收容在前述模块收容部中,使前述第1连接器及前述第2连接器面向前述壳体的前表面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连接器设置在前述模块主体的一端部,前述第2连接器设置在前述模块主体的另一端部,
前述模块收容部具有下述构造:将前述连接模块以相对于前述壳体纵向放置的状态收容在前述模块收容部中,使前述第1连接器及前述第2连接器相对于前述壳体的前表面朝向左右两侧。
5.一种光缆配线系统,其架设在空中,在集线站侧光缆和用户侧光缆之间进行光缆配线,
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光缆,其与前述集线站侧光缆连接;
第2光缆,其与前述用户侧光缆连接;
集线站侧接续盒,其连接前述集线站侧光缆和前述第1光缆;
用户侧接续盒,其连接前述用户侧光缆和前述第2光缆;以及
中间接续盒,其连接前述第1光缆和前述第2光缆,
前述集线站侧接续盒、前述用户侧接续盒及前述中间接续盒,由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构成,并且具有种类互不相同的前述连接模块。
6.一种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用于连接第1光缆中的第1光纤芯线和第2光缆中的第2光纤芯线,
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光模块部或者分支芯线模块部,其中,该分光模块部对前述第1光纤芯线进行光分支并与前述第2光纤芯线连接,该分支芯线模块部对前述第1光纤芯线进行多芯/单芯变换并与前述第2光纤芯线连接;以及
主体部,其收容前述模块部,
在前述模块部设有:第1连接器,其连接前述第1光纤芯线;以及第2连接器,其连接前述第2光纤芯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特征在于,
前述分光模块部及前述分支芯线模块部形成彼此相同的外形形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特征在于,前述模块部层叠配置。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特征在于,
前述模块部构成为,可以围绕设置在前述第1连接器附近的旋转轴转动。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特征在于,
该光缆连接用接续盒还具有梳齿状引导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部内,引导前述第2光纤芯线。
11.一种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其用于连接第1光缆中的第1光纤芯线和第2光缆中的第2光纤芯线,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光模块部,其对前述光纤芯线进行光分支;
分支芯线模块部,其对前述光纤芯线进行多芯/单芯变换;以及
主体部,其收容前述模块部,
在前述分光模块部或前述分支芯线模块部的任意一个中设置与前述第1光纤芯线连接的第1连接器,
在前述分光模块部或前述分支芯线模块部的另一个中设置与前述第2光纤芯线连接的第2连接器,
在前述分光模块部及前述分支芯线模块部各自中,设置与第3光纤芯线连接的第3连接器,该第3光纤芯线连接前述分光模块部和前述分支芯线模块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2475/2007 | 2007-03-12 | ||
JP2007062475A JP2008224998A (ja) | 2007-03-12 | 2007-03-12 |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及び光配線システム |
JP150223/2007 | 2007-06-06 | ||
JP2007150223A JP2008304601A (ja) | 2007-06-06 | 2007-06-06 | 集合ドロップ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構造及び該構造を適用したクロージャ |
JP2007257953A JP2009086464A (ja) | 2007-10-01 | 2007-10-01 |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 |
JP257953/2007 | 2007-10-01 | ||
PCT/JP2008/054336 WO2008111572A1 (ja) | 2007-03-12 | 2008-03-11 |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及び光配線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7744A true CN101657744A (zh) | 2010-02-24 |
CN101657744B CN101657744B (zh) | 2013-09-25 |
Family
ID=3984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81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7744B (zh) | 2007-03-12 | 2008-03-11 | 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
CNU20082000521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7675Y (zh) | 2007-03-12 | 2008-03-11 | 光缆连接用接头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0521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7675Y (zh) | 2007-03-12 | 2008-03-11 | 光缆连接用接头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8224998A (zh) |
CN (2) | CN10165774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20496A (zh) * | 2011-12-22 | 2012-06-27 | 河北昌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光纤到户的楼宇通信管道系统 |
CN102628977A (zh) * | 2012-04-19 | 2012-08-08 | 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 尾纤缠绕管加强内衬及固定尾纤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24998A (ja) * | 2007-03-12 | 2008-09-25 | Nippon Tsushin Denzai Kk |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及び光配線システム |
JP5094676B2 (ja) * | 2008-10-10 | 2012-12-12 | 東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ー接続装置 |
CN103135187A (zh) * | 2011-11-28 | 2013-06-05 | 上海电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多网合一光分路箱 |
JP7134078B2 (ja) * | 2018-12-04 | 2022-09-09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ケーブルの布設方法及び光ケーブル布設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44634A (ja) * | 1998-06-01 | 1999-12-14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ケーブル分岐部 |
JP3993062B2 (ja) * | 2002-10-09 | 2007-10-1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リーコム |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 |
JP2005331692A (ja) * | 2004-05-19 | 2005-12-02 | Nippon Tsushin Denzai Kk | 架空用光クロージャ及びテープ心線の配線方法 |
JP4219918B2 (ja) * | 2005-08-17 | 2009-02-04 | 太陽ケーブルテック株式会社 | 架空光ケーブルの配線設備 |
JP2008224998A (ja) * | 2007-03-12 | 2008-09-25 | Nippon Tsushin Denzai Kk |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及び光配線システム |
-
2007
- 2007-03-12 JP JP2007062475A patent/JP2008224998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03-11 CN CN200880008177.9A patent/CN1016577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11 CN CNU200820005210XU patent/CN20117767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20496A (zh) * | 2011-12-22 | 2012-06-27 | 河北昌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光纤到户的楼宇通信管道系统 |
CN102628977A (zh) * | 2012-04-19 | 2012-08-08 | 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 尾纤缠绕管加强内衬及固定尾纤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7744B (zh) | 2013-09-25 |
CN201177675Y (zh) | 2009-01-07 |
JP2008224998A (ja) | 2008-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22888B (zh) | Connection box for optical cable connection and optical wiring system | |
US7577331B2 (en) | Optical fiber coupler module | |
CN101657744B (zh) | 光缆连接用接续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 |
US11703652B2 (en) |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shuffl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 |
CN101636679B (zh) | 光纤电缆入口器件以及通信封装件系统 | |
EP3384336B1 (en) | Cabl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fan out devices | |
US20200310066A1 (en) | Fiber optic network architecture using high fiber-count fiber optic connectors | |
US8891927B2 (en) | Fiber distribution hub with pass-through interfaces | |
US8472772B2 (en) | Cable loop device for optical systems | |
EP2725397B1 (en) | Fiber optic management unit and fiber optic distribution device | |
US20100195970A1 (en) | High Density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Enclosure | |
US7555181B2 (en) | Fiber optic cables having at least one tether optical fiber | |
CN102165349A (zh) | 带有一体光学装置的光纤电缆入口装置 | |
US20110299822A1 (en) | Switch rack system | |
EP1766452A2 (en) | Multi-position fiber optic connector holder for storing fiber optic connectors in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 cabinet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 |
US20100129040A1 (en) |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Optical Waveguide Distribution Devices | |
US20110091170A1 (en) | Fiber distribution hub and cable for use therewith | |
CN105324697A (zh) | 具有铰接地附接的器件保持器的光学电缆拼接盒 | |
EP3215881A2 (en) | Bi-directional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s employing a jacketless trunk cable | |
CN201194035Y (zh) | 光缆配线系统 | |
CN2758795Y (zh) | 一种适用于波分复用环境下的光纤分配架 | |
US20070140639A1 (en) | Methods for making fiber optic cables having at least one tether optical fiber | |
CN219392338U (zh) | 楼层用户型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 |
JP2005077689A (ja) | 光コードの余長処理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10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10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