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2560A - 水力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力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2560A
CN101652560A CN200780052234A CN200780052234A CN101652560A CN 101652560 A CN101652560 A CN 101652560A CN 200780052234 A CN200780052234 A CN 200780052234A CN 200780052234 A CN200780052234 A CN 200780052234A CN 101652560 A CN101652560 A CN 101652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ubriucated bearing
hydroelectric installation
armature coil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2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2560B (zh
Inventor
清濑弘晃
池渊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1652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2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2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25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Control Of Water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水力发电装置,是在水流通的水管的中途设置,而且是与该水管使内部连通地设置的水力发电装置,具备连结于所述水管形成主流路,具有电枢线圈的圆环状定子、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周侧,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螺旋桨叶片,而且在外周设置永久磁体的圆环状转子、设置于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的水润滑轴承、设置于所述螺旋桨叶片上游位置上的取水口、以及从所述取水口将水向所述水润滑轴承引导的引水流路。所述引水流路在其中间位置上具有对所述电枢线圈进行冷却的冷却流路,将从所述取水口流入的水提供给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水润滑轴承。

Description

水力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从水管流入的水流使螺旋浆叶片旋转以进行发电的水力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水力发电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在地球上大量存在有高低差的上下水道、河川、农业用水、工业废水等未使用的小水利资源,利用这些小水利资源不建造堤坝就能够进行发电的小水电受到人们的注意。这种小水电要求具有即使是低落差小流量也能够高效率发电的结构,例如使用横轴螺旋浆水轮机等。这种横轴螺旋浆水轮机在设置于水路的中心的旋转轴的周围设置多片螺旋浆叶片,形成能够将水流引起的旋转轴的运动传递给外部的发电机进行发电的结构。
又,利用这样的小水力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往往设置于山间偏僻的地方,因此要求能够不要维修保养,而且由于设置空间也有限,所以要求装置简单。这就是其技术背景。
发明内容
但是,在已有的水力发电装置中,采用使用润滑油的润滑手段,需要润滑设备,有装置复杂化的缺点。而且需要能够避免润滑油向外泄漏污染环境的复杂的密封结构,而且该密封结构也需要维修保养。而且在已有的水力发电装置中,存在由于线圈的温度的上升造成发电机的寿命缩短的耐用性问题,为了使线圈的温度降低而设置电扇等冷却手段则会造成结构的复杂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谋求装置的简化,提供维修保养管理容易的水力发电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水力发电装置,是在水流通的水管的中途设置,而且是与该水管使内部连通地设置的水力发电装置,具备:连结于所述水管形成主流路,具有电枢线圈的圆环状定子、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周侧,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螺旋浆叶片,而且在外周设置永久磁体的圆环状转子、设置于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的水润滑轴承、设置于所述螺旋浆叶片上游的位置上的取水口、以及从所述取水口将水向所述水润滑轴承引导的引水流路;所述引水流路在其中间位置上具有对所述电枢线圈进行冷却的冷却流路,形成能够将从所述取水口流入的水提供给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结构。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从取水口将水引向水润滑轴承的引水流路的一部分兼作冷却流路,因此能够以简单地结构抑制电枢线圈的温度上升,能够提高发电机的效率和耐用性。而且从取水口流入的水被提供给冷却流路和水润滑轴承,因此从取水口流入的水被使用于冷却同时也使用于润滑。从而,能够利用引水流路的水进行润滑而不需要特别的润滑设备,因此能够提供装置简化,容易维修保养管理的水力发电装置。
也可以形成能够将从所述取水口流入的水在流过所述冷却流路之后提供给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结构。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从取水口流入的水在流过冷却流路之后被提供给水润滑轴承,水从冷却流路向水润滑轴承串联式流动,因此从取水口流入的水全部使用于冷却,冷却之后的水全部使用于润滑。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冷却效率和润滑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耐用性和维修保养性能。
也可以是所述引水流路利用引水管形成,所述引水管具有在与所述电枢线圈对应的位置上卷绕于所述定子外周的卷绕部,该卷绕部形成所述冷却流路。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只要把引水管卷绕于定子外周就能够形成冷却流路,因此不限于特别的密封结构,能够简化装置。又可以在引水管的周围具有热传导性能良好的充填材料。还有,只要设置引水管就能够形成包含冷却流路的引水流路,因此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工作。
也可以还具备配置于所述取水口的过滤器。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够防止水中存在的异物从主流路流入取水口,因此能够防止水润滑轴承进入异物。
也可以所述过滤器由在所述取水口相互保持间隙并排设置的多片百叶窗板构成,所述各百叶窗板向所述主流路的下游侧倾斜,而且缓缓地向所述主流路中心侧靠近。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使用百叶窗板作为过滤器,与使用于有筛孔的过滤器的情况相比,水通过的时阻力比较小,因此即使是小压力也能够稳定地将水引导到水润滑轴承。而且百叶窗板向主流路的下游侧倾斜,而且缓缓地向主流路中心侧靠近,因此即使是通过主流路的异物到达百叶窗板,也不会流入取水口,而是返回主流域。因此能够更好地防止异物从主流路流入取水口。
也可以所述取水口具有与所述引水流路相比流路截面积更大的缓冲空间。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够抑制从主流路流入取水口的水的流速急剧增大,能够更好地防止通过主流路的异物流入取水口。
也可以所述水润滑轴承分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在所述下游侧的所述水润滑轴承的与所述转子对置的面上,形成与所述引水流路连通地,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的多个水排出孔、以及与所述各水排出孔分别连结地,在圆周方向的正交方向上延伸着,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的多条槽。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从处于下游位置上的水润滑轴承的水排出孔排出的水的水压在径向和圆周方向上有较好的对称分布,能够减轻反作用力(thrust),而且能够稳定地支持转子。
也可以所述槽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水润滑轴承连通,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流路上的所述螺旋浆叶片的下游侧的区域连通,所述槽的所述一端部向着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开放地一直形成到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端缘,所述槽的所述另一端部在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封闭地一直形成到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端缘的跟前。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槽的另一端部连通的主流路的螺旋浆叶片的下游侧的区域与槽的一端部连通的上游位置的水润滑轴承相比压力较低。而且槽的一端部开放地形成到水润滑轴承的端缘为止,因此从水排出孔排出的水容易向一端部流动。因此上游位置上的水润滑轴承也能够得到充分供水。
也可以还具备在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相对所述定子面向径向的位置上设置的径向冲击吸收构件、以及在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相对所述定子面向轴向的位置上设置的轴向冲击吸收构件。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够缓和水润滑轴承倾斜与定子接触时的冲击。
也可以所述水润滑轴承为圆环状,所述径向冲击吸收构件由设置于所述水润滑轴承的外周面上的O形环构成;所述轴向冲击吸收构件由设置于所述水润滑轴承的侧面上的O形环构成。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通常作为密封构件使用的O形环被使用为冲击吸收构件能够以简单而且廉价的结构谋求吸收冲击。
也可以设置多个转子,而且多个转子形成在水流方向上串列配置,相互独立旋转的结构。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多个转子在水流方向上串列配置,因此水流连续地通过多片螺旋浆叶片许多水流能量被连续变换为电能。而且由于各转子相互独立地旋转,因此各转子能够互不相干地以最佳效率旋转,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又,本发明的水力发电系统,是使用上述水力发电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具备连接于所述水力发电装置的所述电枢线圈上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在所述水力发电装置启动时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驱动所述转子旋转,在其后停止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以进行发电的结构。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即使是在水轮机为大型水轮机,水轮机不容易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强制启动水轮机。也就是说,由于螺旋浆叶片的重量大,产生过大的静摩擦时,由于水流产生的转矩,不容易使螺旋浆叶片的旋转启动,但是在将开闭阀关闭,使水流停止流动的状态下对电枢线圈供电,强制使螺旋浆叶片作为电动机启动,则能够使比静摩擦小得多的动摩擦力作用于轴承。而且如果螺旋浆叶片启动,则轴承为水润滑状态,摩擦系数大大减小,因此通过停止对电枢线圈供电,水流通过螺旋浆叶片产生的发电动作能够顺利进行。
也可以还具备:设置于所述水力发电装置的上游侧的水管上的,能够截住/放过水流的开闭阀、以及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开闭阀动作的驱动器(actuator),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在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时控制所述驱动器使所述开闭阀为截断状态,而且在停止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时控制所述驱动器使所述开闭阀为开放状态的结构。
也可以形成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的停止在所述水润滑轴承通过水实现与所述转子隔离的润滑状态之后进行的结构。
也可以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在所述转子开始旋转时,停止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的流路内侧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5表示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的水润滑轴承,左半部分是从上游侧观察的平面图,右半部分是从下游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的水润滑轴承及其近旁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说明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的引水管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引水管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11是使用第1实施形态水力发电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的方框图。
图12是第1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启动时的极限摩擦系数曲线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水力发电系统的启动时的时序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水力发电系统的启动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第1实施形态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10的流路内侧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10的纵剖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10的横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由作为其上游侧部分的上游侧配管部分20、作为下游侧部分的下游侧配管部分30、配置于它们的中间的发电机主体部分40三个部分构成。该水力发电装置10具备连接于水管(图3)上,形成主流路R的圆环状的定子11、以及配置于定子11的内周侧的圆环状的转子12。
如图3所示,水力发电装置10设置于水管90的中途,设置为内径与水管90相同。水力发电装置10与水管90通过未图示的O形环等法兰耦合。具体地说,用在上游侧配管部分20的上游侧端部设置的上游侧法兰251与上游侧的水管90接合,用下游侧配管部分30的下游侧端部设置的下游侧法兰352与下游侧水管91接合。
如图2~图4所示,在上游侧配管部分20的内周面上固定筒状的叶片(vane)基座21,在叶片基座21的内侧固定多个在圆周方向上等距离配置的导向叶片(vane)22。在径向向内延伸的这些导向叶片22的中心位置上,将筒状的轮毂23固定于导向叶片22的内端部。轮毂23在导向叶片22的上游侧为了减小对水的阻力,形成为弹头形状的圆形。而且轮毂23向导向叶片22的下游侧也延伸,弯曲为轴流型的多片螺旋浆叶片41隔着规定的间隙在圆周方向上等距离配置。也就是说,螺旋浆叶片41的径向的内端部不接触轮毂23的外周面。轮毂23也向螺旋浆叶片41的更下游侧延伸,为减小空穴现象(cavitation)形成为弹头形状的圆形。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叶片22相对于螺旋浆叶片(blade)41的倾斜逆向倾斜形成为弯曲的轴流型,形成水流以合适的角度接触螺旋浆叶片41的导向结构。螺旋浆叶片41位于发电机主体部40的内部,其外围固定于形成圆筒状的叶片底座41a的内周面。叶片底座41a内嵌固定于形成圆筒状的流道(runner)42。流道42具有其内部安装永磁体44的圆环部42a和从圆环部42a的径向内端向形状轴线方向两侧突出的锷部42b。还有,永磁体44也可以安装于所述圆环部42a的外周面上。而且由这些流道42、永磁体44、以及螺旋浆叶片等构成转子12。
流道42的外周面利用发电机主体部分40的分割为两个部分的发电机外壳40C和发电机盖46覆盖。发电机主体40在其前后端面上分别接合在上游侧配管部分20的下游侧端部设置的下游侧法兰252和在下游侧配管部分30的上游侧端部设置的上游侧法兰351。流道42的圆环部42a与上游侧配管部分20的下游侧法兰252之间的环状空间配置大致为矩形断面的上游侧水润滑轴承61,流道肩部(ランナシヨルグ)42B与下游侧配管部分30的上游侧法兰351之间的环状空间配置大致为矩形断面的上游侧水润滑轴承62。
水润滑轴承61、6形成为一方面径向支持流道42的外周面,另一方面,特别是下游侧水润滑轴承62通过流道42的圆环部42a的下游侧面以轴向力支持流道42。在永磁体44的径向外方,通过包套(can)44a配设定子铁芯(叠层铁芯)45和卷绕于其上的电枢线圈451,这些构件构成定子11。定子铁芯45和电枢线圈451的外周侧用发电机盖46覆盖,定子铁芯(叠层铁芯)45通过发电机盖46固定于发电机外壳40C。
借助于以上所述结构,从上游侧水管90来的水流过上游侧配管部分20内部,由轮毂(boss)23引向管内外周部,由导向叶片22调整方向,撞击螺旋浆叶片41。以此使螺旋浆叶片41高效率旋转。而且借助于螺旋浆叶片41的旋转,使流道42成一整体旋转,使固定于流道42的永磁体44相对于定子铁芯45旋转。在定子铁芯45产生的感应磁场变化在电枢线圈451内感应产生电压,实现发达目的。
下面对本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的轴承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在下游侧配管部分30的外周面上形成水供给口301。提供给该水供给口301的水贯通上游侧法兰351,被引向其内部配设的下游侧水润滑轴承62的下游侧端面。
图5表示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10的水润滑轴承62,左半部分是从上游侧观察的平面图,右半部分是从下游侧观察的平面图。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下游侧水润滑轴承62的下游侧端面62a上,形成有环状的凹部62c,将被引向下游侧端面62a的水向圆周方向分配。在凹部62c上,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贯通到上游侧端面62b的水排出孔62d,通过该水排出孔62d将水送往推力轴承面、即上游侧端面62b输送。借助于此对上游侧端面62b进行水润滑。
而且在上游侧端面62b上,分别包含水排出孔62d,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在径向上延伸的槽62e。水排出孔62d配置于槽62e的径向靠外侧。槽62e的径向外侧的外端部62f向径向外侧开放地一直形成到水润滑轴承62的上端缘。槽62e的径向内侧的内端部62g在径向内侧封闭地一直形成到水润滑轴承62的下端缘的跟前。又在水润滑轴承62的外周面62h上设置O形环构成的径向冲击吸收构件65,在下游侧端面62a上设置O形环构成的轴向冲击吸收构件66。
图6是图3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10的水润滑轴承62及其近旁的放大剖面图。如图6所示,水润滑轴承62的槽62e,其外端部62f通过流道42的圆环部42a的外周区域,与主流路R的螺旋浆叶片41上游区域A相连的水润滑轴承61连通。而且水润滑轴承62的槽62e,其内端部62g与主流路R的螺旋浆叶片41的下游区域B连通。槽62e的内端部62g连通的主流路R的螺旋浆叶片41下游侧的区域B比槽62e的外端部62f连通的上游位置的水润滑轴承61压力低。因此从槽62e的水排出孔62d排出的水容易从内端部62g向径向轴承面、即下游侧的锷部62b的外周面输送。但是槽62e的内端部62g形成为径向内方封闭,而且槽62e的外端部62f开放地一直形成到水润滑轴承62的上端缘,所述从水排出孔62d排出的水也容易向外端部62f流动。因此对上游位置的水润滑轴承也能够充分供水。
水润滑轴承61、62用不锈钢制造,如图3所示,其轴承面691、692为陶瓷制造的。这样,即使是提供给水润滑轴承61、62的水中有异物混入,也能够在轴承面691、692粉碎,与水一起流动,因此可以不必维修保养。而且也可以整个轴承用陶瓷构成,也可以把陶瓷砌块等固定于水润滑轴承61、62。
还有,在轴承面691、692中嵌入异物时,有时候有使流道42和螺旋浆叶片41倾斜的力在起作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作为水润滑轴承61、62的非轴承面的下游侧端面62a和外周面62h上分别设置冲击吸收构件65、66。在本实施形态中,冲击吸收构件65、66表示为O形环,但只要是能够将嵌入异物时的水润滑轴承61、62的歪斜加以吸收的构件,即使是弹簧之类的其他构件也可以使用。
下面对水力发电装置10的冷却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水力发电装置10的冷却系统形成为也能够作为上述水润滑轴承61、62的供水系统起作用的结构。冷却系统从导向叶片21的上游侧的上游侧配管部分20的位置上形成的取水口302取出水。在该取水口302,设置过滤器303,有在某种程度上去除在取出的水中可能包含的异物的作用。
过滤器303由形成取水口302的平面上保持间隙并排设置的多片百叶窗板303a构成。各百叶窗板303a向主流路R的下游侧倾斜,慢慢向主流路R的中心侧靠近。借助于此,形成流过主流路R到达百叶窗板303a的异物不进入取水口302,而被引导返回主流路R的结构。还有,过滤器303也可以采用筛孔过滤器等。又在取水口302设置与引水管305的引水流路306相比其流路断面积较大的缓冲空间304。通过过滤器303取入取水口302的水通过形成引水流路306的引水管305,被提供给上述水供给口301。
这样,取水口302与水供给口302在轴向上保持间隔,能够借助于它们之间的静压力的作用,而不需要泵等压送手段,就能够提供对于下游侧水润滑轴承62的轴向对抗力的发生足够的水压。这样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对上游侧水循环轴承61直接供水实施,但是由于下游侧水润滑轴承62将与取水口302的距离取得比较大,所以也可以使得能够发生的水压也较大。
图7是说明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装置306的引水管305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引水管305的立体图。引水管305形成为也能够作为水力发电装置10的冷却系统起作用的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引水管305在中途分叉为两个分支,在发电机盖46的周围交互卷绕。即引水管305具有在发电机盖46的外周卷绕的卷绕部305a,该卷绕部305a形成冷却流路306a。如图1和图3所示,在发电机盖46的径向内侧配置电枢线圈451,这样,就能够高效率地通过发电机盖46将电枢线圈451发电时发生的热量去除。
分叉为两条的引水管305还在到达水供给口301之前分叉为两条。该引水管305连接于在下游侧配管部分30的圆周方向上等距离配置的4个水供给口301,对下游侧水润滑轴承62提供在圆周方向上均匀的水压。如上所述,由引水管305形成的引水流路306在其中间位置具有对电枢线圈451进行冷却的冷却流路306a,从取水口302流入的水冷却流路306a后以串联方式提供给水润滑轴承62。因此从取水口303流入引水管305的水其全部水量暂时使用于电枢线圈451的冷却,该冷却后的水的全部水量全部被使用于水润滑轴承61、62的润滑。还有,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利用引水管305的卷绕部305a形成冷却流路306a,但是也可以利用覆盖电动机盖46的冷却套管(jacket)形成冷却流路。
第2实施形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B的纵剖面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B在螺旋浆叶片41B上固定轮毂的下游侧半部48,螺旋浆叶片41B和轮毂下游侧半部48形成能够成一整体旋转的结构。也就是说,轮毂形成为上游侧半部23B和下游侧半部48两部分构成的结构,上游侧半部23B与第一实施形态的轮毂23一样固定于导向叶片22。上游侧半部23B和下游侧半部48的分离位置在本实施形态中取导向叶片22的下游侧端部。即使是本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B的结构,也能够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起大致相同的作用,在同样的部分标以同样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3实施形态
图10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1的纵剖面图。如图10所示,水力发电装置101具备在水流方向上串联连接的两个发电单元102、103,设置于相同直径的上游水管90和下游水管91之间。
首先对第1放电单元102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第1发电单元具备连接于上游水管90的圆环状定子104、配置于该定子104内周侧,具有从内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螺旋浆叶片128的圆环状转子119、固定设置于转子119的中心轴线上的固定轮毂130、以及固定设置于定子104和固定轮毂130之间,将水流引向螺旋浆叶片128的导向叶片131。
定子104具备连接于上游水管90的第1套筒(casing)105。第1套筒105具有与上游水管90相同直径的圆管部105a、从圆管部105a的上游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105b、从圆管部105a的下游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105c以及在圆管部105a的一部分开口的取水口105d。
取水口105d具有过滤器133,而且取水口105d与引水管134连接。在第1套筒105的下游侧的法兰部105c的外周部,固定第2套筒106。第2套筒106具有通过O形环108用螺杆107连接于第1套筒105的法兰部105c的法兰部6a、以及向该法兰部106a的内周端更下游方向突出的圆筒部106a。
第2套筒106的法兰部106a的外周部上固定有第3套筒109。第3套筒109具有在第2套筒106的法兰部106a上用螺杆110固定的法兰部109a、向该法兰部109a的内周端更下游方向突出的圆筒部109b、以及向比该圆筒部109b的下游端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109c。
在第3套筒109的法兰部109c上固定第4套筒111。第4套筒111具有在第3套筒109的法兰部109c上用螺杆112固定的法兰部111a、以及向比该法兰部111a的内周端更向上游方向突出的圆筒部111b。
在利用第2~第4套筒106、109、111形成的环状空间中,以卷绕于圆环状铁芯113的状态配置电枢线圈114。在铁芯113的内周侧安装带锷部的圆环状的薄壁包套(can)115。该包套115用具有绝缘性和耐水性的涡流损耗小的材料构成,利用第2套筒106的圆筒部106b和第4圆筒111的圆筒部111b的对置的端部,通过O形环116、117夹着。
转子119具备在外周面上具有凹部119b的圆环部119a、从圆环部119a的内周端向旋转轴线方向(水流方向)的两侧突出的锷部119c、119d、以及形成于圆环部119a的内周面上的螺丝孔119e。圆环部119a以及锷部119c、119d的内径大致与上游水管90的内径相同。圆环部119a的凹部119b中埋设作为磁通的通路的轭铁120。在该轭铁120,埋设多个永久磁体121,并且使其与铁芯113对置地以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
在转子119与定子104之间设置一对水润滑轴承122、123,转动自如地支持着转子119,水润滑轴承122、123与转子119的圆环部119a的两侧面以及锷部119c、119d的圆周面对置配置,支持作用于转子119的轴向和径向的负荷。在下游侧的水润滑轴承123上,设置从其下游侧端面向转子119的圆环部119a的下游侧的侧面连通的水排出口123a,从下述引水管134引出的水通过水排出孔123a提供给水润滑轴承122、123的滑动面。又,水排出孔123a的流路轴线方向与配置螺旋浆128的主流路R的水流方向相同,贯通孔123a向转子119的圆环部119a的侧面阶段性地缩小直径。又,下游侧的水润滑轴承123配置于比法兰部111a的与第2发电单元103的连结面111c更向上游侧凹陷的位置,在连结面111c的内周侧形成圆环状的嵌合凹部148。
在水润滑轴承122的外周面上,在第2套筒106之间形成O形环124,在水润滑轴承122的上游侧面,在与第1套筒15之间形成O形环125。而且在水润滑轴承123的外周面上,在与第4套筒111之间形成O形环126,在水润滑轴承123的下游侧端面上,在与第1套筒105之间形成O形环127。通过这样配置O形环124~127,能够弹性吸收径向和轴向的负荷,缓和水流的冲击力。
在转子119的内周面上安装螺旋浆叶片128。螺旋浆叶片128具有内嵌固定于转子119的圆筒部128a,以及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的,从圆筒部128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叶片128b。也就是说,叶片128b的内侧前端是自由端。
在圆筒部128a,形成与转子119的螺丝孔119e对应的螺丝孔128c,螺丝孔119e、128c上用螺丝29固定的方式将螺旋浆叶片128固定于转子119。又,连结叶片128b的内侧前端的直径与下述固定轮毂130的外径稍大。因此螺旋浆叶片128形成在相对于固定轮毂130的外周面保持一些空隙的状态下旋转的结构。
固定轮毂130是流线型圆筒体,固定设置于转子119的中心轴线上。固定轮毂130具有外径比连接螺旋浆叶片128内侧前端的外径小的圆筒部130a、封闭圆筒部130a的上游端的半球面状的前端壁部130b、以及封闭圆筒部130a的下游端的平面状的后端壁部130c。
在圆筒部130a的上游侧的外周面上形成凹部130d,在该凹部130d上设置螺丝孔130e。固定轮毂130的圆筒部130a的外径大小为第1套筒105的内径(主流路R的内径)的35%~75%。
固定轮毂130通过导向叶片131固定于第1套筒105。导向叶片131具有内嵌固定于第1套筒105的圆管部105a的外圆筒部131a、外嵌于固定轮毂130的凹部130d的内圆筒部131c、以及将外圆筒部131a与内圆筒部131c加以连接地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的多片叶片131b。叶片131b在与螺旋浆叶片128的叶片128b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在外圆筒部131a上形成螺丝孔131d,利用螺丝132将导向叶片131固定于第1套筒105。又,在内圆筒部131c形成与固定轮毂130的螺丝孔130e对应的螺丝孔131e,利用螺丝(未图示)将导向叶片131固定于固定轮毂130。
下面对第2发电单元103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第2发电单元103具备固定于第1发电单元102的定子104上的定子139、配置于该定子139的内周侧,具有从内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螺旋浆叶片128的圆环状转子119,固定设置于转子119的中心轴线上的固定轮毂147、以及固定设置于定子139与固定轮毂147之间,将水流引向螺旋浆叶片128的导向叶片131。
还有,在第2发电单元103中,第2~第4套筒106、109、111、铁芯113、电枢线圈114、转子119、轭铁120、永磁体121、螺旋浆叶片128、水润滑轴承122、123、导向叶片131等与上述第1发电单元相同,因此在下述说明中标以相同符号并简化其说明。
定子139具备在第1发电单元102的第4套筒111上固定的第1套筒140。第1套筒140具有用螺杆141紧固于第4套筒111的法兰部140a、从法兰部140a内周端向下游方向突出的圆筒部140b、从圆筒部140b下游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140c、以及直径比圆筒部140b大,将对置的各法兰部140a、140c加以连接的圆筒形状的轴环部140d。在法兰部140a的连结面140g上形成内嵌于第1发电单元102的嵌合凹部148的圆环状的嵌合凸部140h。
第1发电单元102和第2发电单元103以比水管90、91的外径大的直径分别向径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利用轴环部140d保持轴方向的强度。在轴环部140d的所需要的地方,形成连接引水管134的分叉的另一端的接头142的引水140e。以此形成从引水管134向由圆筒部140b和轴环部140d围绕的圆环状的供水空间143提供水的结构。又在法兰部140a形成使给水空间143与水润滑轴承123的水排出孔123a连通的连通孔140f。
在第1套筒140的下游侧的法兰部140c的外周部,用螺杆107隔着O形环108固定第2套筒106。第2套筒106的法兰部106a的外周部上用螺杆110固定第3套筒109。第3套筒109的法兰部109c上,用螺杆112固定第4套筒111。
在第4套筒111的法兰部111a,固定第5套筒144。第5套筒144具有用螺杆145紧固于第4套筒111的法兰部111a的法兰部144a、以及从该法兰部144a内周端向下游方向突出的圆筒部144b、以及从该圆筒部144b的下游端向径向外侧突出,连接于下游水管91的法兰部144c。在法兰部144a,连接引水管134的另一端的接头146,形成与水润滑轴承123的水排出孔123a连通的引水口144d。
在由第2~第4套筒106、109、111形成的环状空间,配置卷绕在圆环状的铁芯113上的电枢线圈114,在铁芯114的内周侧安装包套115。在转子119的凹部119b埋设轭铁120,在该轭铁120埋设多个永磁体21。在转子119与定子139之间设置一对水润滑轴承122、123。在转子119内周面设置螺旋浆叶片128,连结其叶片128b的内侧前端的直径比下述固定轮毂147的外径稍大。借助于上述结构,第2发电单元103的转子119独立于第1发电单元102旋转。
固定轮毂147是中空圆筒体,固定设置于转子19的中心轴线上。固定轮毂147具备与第1发电单元102的固定轮毂130相同直径的圆筒部147a、封闭圆筒部147a的上游端的平面状的前端壁部147b、以及封闭圆筒部147a的下游端的大致为半球面状的后端壁部147c。圆筒部147a的上游侧外周面上形成凹部147d。
后端壁部147c比第1发电单元102的固定轮毂130的前端壁部130a倾斜角度小,向下游侧直径逐步减小。前端壁部147b直接与第1发电单元102的固定轮毂130的后端壁部130c面接触,两个固定轮毂130、147连续配置于水流方向上。还可以在固定轮毂130的后端壁部130c与固定轮毂147的前端壁部147b之间设置弹簧构件(例如橡皮板)。
固定轮毂147通过导向叶片131固定于第1套筒140。导向叶片131的外圆筒部131a用螺丝132内嵌固定于第1套筒140的圆筒部140b。导向叶片131的内圆筒部131c用螺丝(未图示)外嵌固定于固定轮毂147的凹部147d。
又,引水管134形成将从取水口105d来的水引向水润滑轴承22、23的引水流路135。该引水管134形成也可以作为水力发电装置101的冷却系统起作用的结构。具体地说,从取水口105d引出的引水管134中途分叉为第1发电单元用管134a和第2发电单元用管134b。第1和第2发电单元用管134a、134b分别卷绕于电枢线圈114的径向外侧的第3套筒109的周围。也就是说,管134a、134b具有卷绕于定子104、139外周的卷绕部134c、134d,该卷绕部134c、134d形成冷却流路135a、135b。而且这些卷绕部134c、134d的下游侧分别与水润滑轴承123连通。如上所述,从取水口303流入引水管134的水其全部水量暂时用于电枢线圈114的冷却,该冷却后的水全部使用于水润滑轴承122、123的润滑。
水力发电系统
图11是使用第1实施形态水力发电装置10的水力发电系统70的方框图。图12是第1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10启动时的极限摩擦系数的曲线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水力发电系统70的启动时的时序图。图14是图11所示的水力发电系统70的启动时的流程图。还有,使用于本系统的水力发电装置,除了第1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外,当然也可以使用第2~第4实施形态的水力发电装置。
如图11所示,水力发电系统70具有连接于水管90的水力发电装置10,在其上游设置能够截断/开放水管90的水流的开闭阀76。在水力发电装置10的电枢线圈451上连结电力控制器71。电力控制器71具备变换部72和逆变部73。借助于此,可以有选择地执行将水力发电装置10发生的电力变换为具有所要的频率的和电压的电力提供给蓄电器74的发电动作和将电源75来的电力变换为具有所要的频率和电压的电力提供给电枢线圈451的驱动动作。又,在开闭阀76上连接进行对其进行开闭驱动用的驱动器77。驱动器77和电力控制器71上连接控制装置78。然后,将通过按压启动开关79发生的启动指令信号作为触发,对驱动器77和电力控制器71进行一连串的控制动作,使水力发电装置10顺利地动作。
通常在水轮机式的水力发电装置的情况下,水轮机启动时通过水轮机的水量慢慢上升,不久水车开始旋转,开始进行发电。但是在使水力发电装置大型化的情况下,轴承的静摩擦力大,有时候发生不能够启动的现象。图12是将水车的直径D作为参数(以原理实证用试验水轮机的直径作为1),对于相似设计情况下的大型水轮机,将与水头对应的极限摩擦系数作图得到的曲线。所谓极限摩擦系数意味着当前设计的水轮机中不能启动时的轴承的静摩擦系数。也就是说,在以规定的水头使水轮机开始旋转的条件是轴承部的摩擦系数比曲线所示的数值小。还有,水头变大时水量也增大,因此水头与水量存在对应关系。
从图12可知,试验机(1.0D)的轴承摩擦系数为0.4~0.5,因此水轮机的水头如果是2M左右,则能够启动,但是在使直径增大到1.5倍以上的情况下,及时水流增大也不能够启动。因此,在本例中,水力发电装置10启动时首先将发电机部分作为电动机使用对螺旋浆叶片41进行驱动,通过使水润滑轴承61、62从静摩擦状态变为动摩擦状态,使摩擦系数大幅度下降后开始对螺旋浆叶片41通水进行启动。
图13是图11所示的水力发电系统70的启动时的时序图。图14是图11所示的水力发电系统70的启动时的流程图。如图13和14所示,启动前控制装置78一旦接收到从启动开关79发送来的启动指令信号,就控制驱动器77关闭开闭阀76,同时将逆变部73作为变换器而且将变换器72作为逆变器,控制电力控制器71,使电流逆向流动。借助于此,从电源75对水力发电装置10的电枢线圈451供电,作为电动机对具有螺旋浆叶片41的转子12进行旋转驱动(步骤S1)。于是,转子12克服静摩擦力开始旋转。转子12一旦旋转,作为转子12和定子11的接触部分的水润滑轴承61、62中进水,因此轴承61、62形成借助于水滑动的状态,旋转阻力大大减小。
利用转速传感器等测出转子12的转速达到额定值时(或利用电流计等检测出发电量达到额定值时),控制装置78驱动开闭阀76的驱动器77,开始打开水管90的流路,使流入螺旋浆叶片41的水量慢慢增加(步骤S2)。随着水量的增加,水力发电装置10的发电量增加,在电力控制器71,由于流入蓄电器74的成分增加,因此驱动电力被抵消,在某一时刻发生逆转,发电电力变大。进一步达到额定输出后,对水量进行调整使其维持额定输出(步骤S3)。
还有,转子12一旦开始旋转,就处于低摩擦状态,又由于能够利用水流持续使转子12旋转,因此也可以电源75的供电在转子12开始启动时停止,其后用水流驱动。又可以在达到适当的转速之前共用从电源75来的供电,缩短达到额定运行之前的上升时间。

Claims (15)

1.一种水力发电装置,是在水流通的水管的中途设置,而且是与该水管使内部连通地设置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连结于所述水管形成主流路,具有电枢线圈的圆环状定子、
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周侧,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螺旋浆叶片,而且在外周设置永久磁体的圆环状转子、
设置于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的水润滑轴承、
设置于所述螺旋浆叶片上游的位置上的取水口、以及
从所述取水口将水向所述水润滑轴承引导的引水流路,
所述引水流路在其中间位置上具有对所述电枢线圈进行冷却的冷却流路,形成能够将从所述取水口流入的水提供给所述冷却流路和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能够将从所述取水口流入的水在流过所述冷却流路之后提供给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水流路利用引水管形成,
所述引水管具有在与所述电枢线圈对应的位置上卷绕于所述定子外周的卷绕部,该卷绕部形成所述冷却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配置于所述取水口的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由在所述取水口相互保持间隙并排设置的多片百叶窗板构成,
所述各百叶窗板向所述主流路的下游侧倾斜,而且缓缓地向所述主流路中心侧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具有与所述引水流路相比流路截面积更大的缓冲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润滑轴承分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在所述下游侧的所述水润滑轴承的与所述转子对置的面上,形成与所述引水流路连通地,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的多个水排出孔、以及与所述各水排出孔分别连接地,在圆周方向的正交方向上延伸着,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的多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水润滑轴承连通,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流路上的所述螺旋浆叶片的下游侧的区域连通,
所述槽的所述一端部向着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开放地一直形成到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端缘,所述槽的所述另一端部在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封闭地一直形成到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端缘的跟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相对所述定子面向径向的位置上设置的径向冲击吸收构件、以及在所述水润滑轴承的相对所述定子面向轴向的位置上设置的轴向冲击吸收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润滑轴承为圆环状,
所述径向冲击吸收构件由设置于所述水润滑轴承的外周面上的O形环构成,
所述轴向冲击吸收构件由设置于所述水润滑轴承的侧面上的O形环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转子,而且多个转子形成在水流方向上串列配置,相互独立旋转的结构。
12.一种水力发电系统,是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发电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于所述水力发电装置的所述电枢线圈上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在所述水力发电装置启动时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驱动所述转子旋转,在其后停止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以进行发电的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设置于所述水力发电装置的上游侧的水管上的,能够截住/放过水流的开闭阀、以及
连结于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开闭阀动作的驱动器,
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在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时控制所述驱动器使所述开闭阀为截断状态,而且在停止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时控制所述驱动器使所述开闭阀为开放状态的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形成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的停止在所述水润滑轴承通过水实现与所述转子隔离的润滑状态之后进行的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在所述转子开始旋转时停止对所述电枢线圈供电的结构。
CN2007800522349A 2007-03-19 2007-12-28 水力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2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1506/2007 2007-03-19
JP2007071506 2007-03-19
PCT/JP2007/075276 WO2008114482A1 (ja) 2007-03-19 2007-12-28 水力発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水力発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2560A true CN101652560A (zh) 2010-02-17
CN101652560B CN101652560B (zh) 2012-06-06

Family

ID=39765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223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2560B (zh) 2007-03-19 2007-12-28 水力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61327A (zh)
CN (1) CN101652560B (zh)
WO (1) WO2008114482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2618A (zh) * 2011-02-21 2011-06-22 冯岩 管道电磁发电机
CN103511162A (zh) * 2012-06-19 2014-01-15 集美大学 一种双螺旋转子式海洋能量转换系统
CN105164404A (zh) * 2013-05-15 2015-12-1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水力发电装置
WO2017028540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刘洋 一种用于水利发电的水利发电机温度控制系统
CN106907288A (zh) * 2017-03-14 2017-06-30 浙江大学 大长径比对称直驱式海流发电机组
CN107681827A (zh) * 2017-10-13 2018-02-09 威海职业学院 用于水下滑翔器或混合动力滑翔器的水流发电系统
CN111989483A (zh) * 2018-05-18 2020-11-24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力发电系统中的冷却水供给系统及冷却水供给方法
CN112161199A (zh) * 2020-09-08 2021-01-01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供电的矿用管道监测装置
CN115288914A (zh) * 2022-10-08 2022-11-04 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斜井内引水式发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02766B1 (en) * 2009-09-29 2013-03-13 OpenHydro IP Limited A hydroelectric turbine with coil cooling
DE102009050004A1 (de) * 2009-10-21 2011-04-28 Voith Patent Gmbh Elektrischer Generator
JP5681459B2 (ja) * 2010-11-25 2015-03-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流発電装置
KR101097771B1 (ko) * 2011-04-28 2011-12-23 농업회사법인 주식회사 그린에너지코리아 소형수력발전기
JP6756533B2 (ja) * 2015-11-02 2020-09-16 Ntn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装置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WO2017077799A1 (ja) * 2015-11-02 2017-05-11 Ntn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装置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CN105927454B (zh) * 2016-05-30 2018-11-16 重庆理工大学 轴流磁悬浮永磁水轮发电机
WO2018021000A1 (ja) * 2016-07-28 2018-02-01 Ntn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装置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JP2018025185A (ja) * 2016-07-28 2018-02-15 Ntn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装置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JP6885778B2 (ja) * 2017-04-28 2021-06-16 Ntn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装置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5870B2 (ja) * 1978-03-08 1983-05-3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所の冷却水給水装置
JPS589493Y2 (ja) * 1978-08-26 1983-02-21 株式会社明電舎 多段水車発電機
JPS5587862A (en) * 1978-12-25 1980-07-03 Hitachi Ltd Running method of water wheel or suction water wheel
JPS56151279A (en) * 1980-04-25 1981-11-24 Hitachi Ltd Starting method for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JPS62200180U (zh) * 1986-06-10 1987-12-19
JP3037328U (ja) * 1996-10-09 1997-05-16 有限会社小樽商事 取水用スクリーン
JP2000283017A (ja) * 1999-03-29 2000-10-10 Miura Co Ltd 発電装置
CN2444337Y (zh) * 2000-08-30 2001-08-22 张铭金 液体管道发电装置
JP4737992B2 (ja) * 2005-01-07 2011-08-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装置
JP4795144B2 (ja) * 2006-07-05 2011-10-1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装置
JP4948924B2 (ja) * 2006-07-06 2012-06-0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力発電機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2618A (zh) * 2011-02-21 2011-06-22 冯岩 管道电磁发电机
CN103511162B (zh) * 2012-06-19 2017-02-08 集美大学 一种双螺旋转子式海洋能量转换系统
CN103511162A (zh) * 2012-06-19 2014-01-15 集美大学 一种双螺旋转子式海洋能量转换系统
CN105164404B (zh) * 2013-05-15 2017-08-29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水力发电装置
CN105164404A (zh) * 2013-05-15 2015-12-1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水力发电装置
WO2017028540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刘洋 一种用于水利发电的水利发电机温度控制系统
CN106907288A (zh) * 2017-03-14 2017-06-30 浙江大学 大长径比对称直驱式海流发电机组
CN107681827A (zh) * 2017-10-13 2018-02-09 威海职业学院 用于水下滑翔器或混合动力滑翔器的水流发电系统
CN107681827B (zh) * 2017-10-13 2024-01-02 威海职业学院 用于水下滑翔器或混合动力滑翔器的水流发电系统
CN111989483A (zh) * 2018-05-18 2020-11-24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力发电系统中的冷却水供给系统及冷却水供给方法
CN111989483B (zh) * 2018-05-18 2022-04-29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力发电系统中的冷却水供给系统及冷却水供给方法
CN112161199A (zh) * 2020-09-08 2021-01-01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供电的矿用管道监测装置
CN115288914A (zh) * 2022-10-08 2022-11-04 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斜井内引水式发电设备
CN115288914B (zh) * 2022-10-08 2022-12-27 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斜井内引水式发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61327A (ja) 2008-10-30
WO2008114482A1 (ja) 2008-09-25
CN101652560B (zh) 2012-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2560B (zh) 水力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水力发电系统
CN202856473U (zh) 可无级变矩和调速的直驱式电动机或发电机
CN104242598B (zh) 可调节耦合磁通的永磁调速、制动或负载装置
CN103397975B (zh) 标准型浮管式水力发电机
EP2644884B1 (en) Water flow electricity generating device
CN102664512B (zh) 一种无源永磁耦合传动、制动或负载装置
CN103397974B (zh) 磁悬浮水轮发电机
CN202713115U (zh) 一种无源永磁耦合传动、制动或负载装置
US20100186400A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ducing renewable electrical power
CN201818757U (zh) 磁浮行星齿轮变速机
CN202165207U (zh) 整装式自保护增速水轮发电机组
CN102684391A (zh) 一种涡管电机
JP4795144B2 (ja) 水力発電装置
CN107612275A (zh) 筒形磁托式永磁调速器
KR101773513B1 (ko) 소수력 발전장치
CN101968114A (zh) 磁浮行星齿轮变速机
KR101391451B1 (ko) 두 개의 수직 구동축을 싱크로나이즈 시켜서 하나의 발전기를 구동하는 양방향 조류의 사용이 가능한 고성능 기어리스 조류 발전소
CN107332429B (zh) 一种磁力耦合传动装置
CN215370096U (zh) 一种便携式小型管道微水头发电装置
CN203383973U (zh) 磁悬浮水轮发电机
WO2013051113A1 (ja) 水力発電用フランシス水車
CN103956881A (zh) 一种大功率永磁调速器
CN114810981A (zh) 大功率紧凑型电液风力发电机组总成
CN202370863U (zh) 用于冷却汽车发动机的电动水泵
JP2022527853A (ja) エネルギー変換デバイス及び関連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