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8910B -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8910B
CN101648910B CN2009100350108A CN200910035010A CN101648910B CN 101648910 B CN101648910 B CN 101648910B CN 2009100350108 A CN2009100350108 A CN 2009100350108A CN 200910035010 A CN200910035010 A CN 200910035010A CN 101648910 B CN101648910 B CN 101648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tidine
oxygenant
oxide
oxide compound
ad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350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8910A (zh
Inventor
杨寿海
秦必政
薛谊
刘善和
葛九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ED SUN CO Ltd
Nanjing Redsun Biochemi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IRST PESTICID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IRST PESTICID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IRST PESTICID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350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8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8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8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9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该方法先用氧化剂对3,5-二甲基吡啶进行氧化,然后对反应后溶液进行纯化得到产物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本发明方法所得产物纯度高,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无需溶剂,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宜于工业上连续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3,5-二甲基吡啶直接采用氧化剂氧化制备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3,5-二甲基吡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吡啶环上引入N-氧化物基团可提高其硝化的反应能力,同时改变硝基进攻的方向。由于N-氧化物吡啶分子中氧的负电荷通过共轭效应有相当大部分返回吡啶环中,形成p-π共轭,因此被活化,硝基主要上在N-氧吡啶环的2-位和4-位。同时N-氧化吡啶硝化衍生物上的硝基容易亲核取代,环碳上的烷基也容易与醛,甚至不太活泼的醛都可以反应,氧上发生烷基化、酰基化或与酰氯反应得到相应的烷氧基吡啶盐、α-吡啶酮和酯;通过基团变换得到目标产物后,再采用催化方法和化学方法还原或氢解很容易除去N-氧化吡啶的氧,这是合成通过对吡啶环上N-氧化后制备吡啶类衍生物的重要手段。例如:奥美拉唑重要中间体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的合成就是先对原料3,5-二甲基吡啶或者2,3,5-三甲基吡啶进行N-氧化,然后再通过对吡啶环上基团变换得到该重要医药中间体。
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G2009100350108D00011
目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有:选用各种氧化剂或者催化剂氧化烷基吡啶得到吡啶氧化物,如:EP:0103553、SE:8204879、US:4544750、US:4620008用冰醋酸作为溶剂,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3,5-二甲基吡啶-N-氧化反应,,但是溶剂冰醋酸用量大(一般为吡啶用量的10~15倍),且在反应结束时需加入大量的氢氧化钠中和,产生大量的盐后再过滤除掉,工业生产上后处理比较麻烦,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另外,工业生产用钼、钨等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甲基吡啶。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价格比较高,催化氧化过程中,催化剂会损失,回收这些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时需经过硫化,其活性金属组分由氧化态转化为硫化态后,才具有良好的加氢活性和活性稳定性;或者直接焚烧,对环境危害较大,而且后处理时部分催化剂会溶于萃取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有机相中,不能使催化剂与甲基吡啶-N-氧化物分离彻底,从而影响了产物吡啶-N-氧化物的纯度和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直接氧化3,5-二甲基吡啶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该方法易于操作,后处理简单,符合工业上连续化生产要求,并且氧化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施的: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3,5-二甲基吡啶加热升温至40℃~90℃,分两批次加入氧化剂,第一次加入氧化剂后,继续加热至溶液温度达到80℃~100℃时,保温反应1~6小时;然后降温至40℃~90℃,再加入氧化剂,继续加热溶液至温度达到80℃~100℃时,保温反应12~16小时。
上述保温反应过夜步骤后,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纯化即得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固体。
所述的纯化可以是将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经二氯甲烷或氯仿进行萃取,再对有机相进行脱水、过滤、滤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
上述3,5-二甲基吡啶与氧化剂的用量摩尔比是1∶1~2.8。
选用氧化剂可以为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过氧化苯二甲酸、高硼酸钠或次氯酸钠,优选过氧乙酸或者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以上的H2O2
上述方法中选用滴加方式或者连续少量进料方法加入氧化剂,由于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加料过快,则会使温度骤升,不宜控制。
氧化剂加入的温度可在40℃~100℃之间,优选40℃~9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氧化剂分解加剧,温度较低于40℃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上述氧化剂分两批次加入,第一次加入的量大于总重量的1/2,分批加氧化剂对反应向正反应方向有利,从而使氧化更完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是一种不需要溶剂冰醋酸(作为催化剂)的加入,而直接采用氧化剂氧化3,5-二甲基吡啶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而该氧化剂氧化后的产物为清洁物质H2O,不影响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生成、提纯;可以直接减压蒸馏除去,亦可用二氯甲烷、氯仿进行萃取,萃取之后用无水硫酸镁或者无水硫酸钠对有机相进行脱水,常压蒸馏脱除二氯甲烷、氯仿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白色固体。多余的该氧化剂也可以用甲醛、FeCl3溶液、MnO2等除去(直接加到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搅拌加速多余氧化剂分解,然后再通过蒸馏或萃取过滤的方法除去这些物质)。
如若后续反应是在水相或者有机相中反应的话,可不必将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固体提出,只需对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进行浓缩,然后直接转入下步反应。本发明所述百分比浓度均为重量百分比浓度。
本发明的氧化方法拓展了工业上连续化生产吡啶系列N-氧化物下游衍生物的工艺,并且所得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收率高达至98.32%,纯度经HPLC分析达到99.88%,分离方法简单,无需溶剂,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宜于工业上连续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实施例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能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1)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70ml的3,5-二甲基吡啶(浓度为96.9%),进行加热升温至50℃,按照滴加方式加入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H2O2,分两次加入,首先加入55.5g的30%H2O2,控制加料速度0.1~0.2ml/秒,在3小时内加完,然后加热溶液,温度达到80℃时,保温反应3小时;然后降温至50℃,再加入33.3g 30%H2O2在1个小时内加完,加热溶液,温度达到100℃时,保温反应12小时,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
将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经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用无水硫酸镁对有机相进行脱水处理,过滤后,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至干,得到白色固体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68.5g,收率为95.21%,HPLC纯度为99.79%。
实施例2:
(1)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70ml的3,5-二甲基吡啶(浓度为96.9%),进行加热升温至70℃,加入过氧化苯甲酸,按照滴加方式分两次加入,首先加入150g的过氧化苯甲酸,控制好加料速度0.1~0.2ml/秒,在6小时内加完,然后加热溶液,温度达到80℃时,保温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至40℃,再加入80g的过氧化苯甲酸在1个小时内加完,加热溶液,温度达到80℃时,保温反应16小时,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
将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经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用无水硫酸镁对有机相进行脱水处理,过滤后,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至干,得到白色固体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66.91g,收率是96.32%,HPLC纯度为96.47%。
实施例3:
(1)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70ml的3,5-二甲基吡啶(浓度为96.9%),进行加热升温至80℃,加入高硼酸钠,首先加入60g的高硼酸钠在6小时内加完,然后加热溶液,温度达到100℃时,保温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至60℃,再加入35g的高硼酸钠在1个小时内加完,加热溶液,温度达到90℃时,保温反应16小时,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
将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经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用无水硫酸镁对有机相进行脱水处理,过滤后,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至干,得到白色固体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67.43g,收率为97.06%,HPLC纯度为97.21%。
实施例4:
(1)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70ml的3,5-二甲基吡啶(浓度为96.9%),进行加热升温至90℃,加入次氯酸钠,按连续少量进料方式分两次加入,控制加料速度0.1~0.2ml/秒,首先加入60g的次氯酸钠在6小时内加完,然后加热溶液,温度达到100℃时,保温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至90℃,再加入30g的次氯酸钠在1个小时内加完,加热溶液,温度达到100℃时,保温反应13小时,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
将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经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用无水硫酸镁对有机相进行脱水处理,过滤后,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至干,得到白色固体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66.84g,收率为95.51%,HPLC纯度为98.72%。
实施例5:
(1)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70ml的3,5-二甲基吡啶(浓度为96.9%),进行加热升温至70℃,加入过氧化苯二甲酸,按照滴加方式分两次加入,首先加入150g的过氧化苯二甲酸,控制好加料速度0.1~0.2ml/秒,在6小时内加完,然后加热溶液,温度达到80℃时,保温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至40℃,再加入90g的过氧化苯二甲酸在1个小时内加完,加热溶液,温度达到80℃时,保温反应14小时,得到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
将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经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用无水硫酸镁对有机相进行脱水处理,过滤后,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至干,得到白色固体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69.54g,收率为97.43%,HPLC纯度为98.78%。
实施例6:
在2L四口烧瓶中加入350ml的3,5-二甲基吡啶(浓度为96.9%),进行加热升温至60℃,加入氧化剂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0%过氧乙酸,按连续少量进料方式分两次加入,首先加入1650g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0%过氧乙酸,控制好加料速度0.1~0.2ml/秒,在4~5小时内加完,然后加热溶液,温度达到90℃时,保温反应3小时;然后降温至70℃,再加入800g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0%过氧乙酸,在2个小时内加完,加热溶液,温度达到100℃时,保温反应16小时。
将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溶液经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用无水硫酸镁对有机相进行脱水处理,过滤后,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至干,得到白色固体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348.1g,收率为98.56%,HPLC纯度为99.56%。
对比例:
用MoO3作为催化剂,使用催化氧化法制备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对比如下:
在500ml的烧瓶中加入70ml的3,5-二甲基吡啶,同时加入2.5g的MoO3,原料3,5-二甲基吡啶与催化剂MoO3的质量比为1∶0.04,再加入11ml的水(水与3,5-二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1),搅拌加热至90℃,滴加118.3g的H2O2(H2O2与原料3,5-二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7∶1),于95℃时保温反应,反应4~5小时,结束过滤出催化剂MoO3,得到154.7g滤液,对滤液进行Mo离子含量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母液中含有Mo离子的浓度为0.22%,转化为MoO3的量为0.51g,催化剂MoO3损失较大,达到投入量的20%。然后对滤液用CH2Cl2萃取,减压蒸馏回收CH2Cl2,得到黄色有点泛绿的固体产物60.92g,其收率为83.26%,HPLC纯度为96.91%。经分析催化剂MoO3先于3,5-二甲基吡啶形成络合物再产生催化效能,故该催化氧化方法原料产物均损失严重。
从该对比例看来,虽然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度,但需要较多的氧化剂以及其原料及催化剂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反应后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金属Mo离子,对环境有较大影响,不符合当今社会提倡绿色环保工艺路线的要求。

Claims (5)

1.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3,5-二甲基吡啶加热升温至40℃~90℃,分两批次加入氧化剂,第一次加入氧化剂后,继续加热至溶液温度达到80℃~100℃时,保温反应1~6小时;然后降温至40℃~90℃,再加入氧化剂,继续加热溶液至温度达到80℃~100℃时,保温反应12~16小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5-二甲基吡啶与氧化剂的摩尔比是1∶1~2.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过氧化苯二甲酸、高硼酸钠或次氯酸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过氧乙酸或者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以上的H2O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剂分两批次加入,第一次加入的量大于总重量的1/2。
CN2009100350108A 2009-09-14 2009-09-14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8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50108A CN101648910B (zh) 2009-09-14 2009-09-14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50108A CN101648910B (zh) 2009-09-14 2009-09-14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910A CN101648910A (zh) 2010-02-17
CN101648910B true CN101648910B (zh) 2010-09-08

Family

ID=41671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501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8910B (zh) 2009-09-14 2009-09-14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891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2297A (zh) * 2005-12-13 2007-06-20 天津维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2297A (zh) * 2005-12-13 2007-06-20 天津维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910A (zh)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28505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yridine carboxylic acids
CN103373978A (zh) 一种环酮氧化制备相应内酯、羟基酸和二元羧酸的反应方法
CN102924262A (zh) 己二酸的制备方法
CN111574477A (zh)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1648910B (zh) 一种制备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方法
CN101623648B (zh) 一种甲基吡啶选择氧化合成吡啶甲酸的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CN101481357B (zh) 喹喔啉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1648912B (zh) 一种4-硝基-3,5-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连续化制备方法
Matsukawa et al. Copper (I)-and Mesoionic-Hydroxyamide-Catalyzed Chemo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Primary Benzylic Alcohols
CN101899012B (zh) 一种阿昔莫司合成工艺改进方法
CN108003031A (zh) 一种应用石墨烯催化二氧化氮制备硝基化合物的方法
EP2699548B1 (en) Improved catalytic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yridine carboxylic acid amides
CN113480502A (zh) 一种糠酸的制备方法
CN102249990B (zh) 一种6-三氟甲基烟醛的合成工艺
CN101985434A (zh) 一种制备烟酸的方法
CN101434536A (zh) 一种选择性氧化制备邻苯二甲酸的方法
CN113651684B (zh) 4-羟基-2-丁炔酸的制备方法
CN106243028A (zh) 一种一步氧化合成2‑氯烟酸的方法
CN106045847A (zh) 氧雄龙中间体17β‑羟基‑17α‑甲基‑1‑氧代‑1,2‑开环‑A失碳‑5α‑雄甾‑2‑含氧羧酸的制备方法
CN103387558B (zh) 一种催化氧化环酮合成内酯化合物的方法
CN103787964B (zh) 绿色催化剂诱导2,6-二氯吡啶-n-氧化物合成
CN111138510B (zh) 一种维生素d3中间体7-酮胆固醇乙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8069897B (zh)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烟酸的方法
CN113968812A (zh) 一种2,6-二氯吡啶的制备方法
CN101857567A (zh) 一种高纯度2,5-吡啶二羧酸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JING RED SUN BIOCHEM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ANJING FIRST PESTICIDE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9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1300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O: 210047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1

Address after: 210047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aromatic South Road, No. 168

Patentee after: NANJING REDSUN BIOCHEMI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300 Pagoda Road 269, Gaochun County,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No.1 Pesticide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9

Address after: 210047 No. 168 aromatics South Road,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y park, Jiangsu

Co-patentee after: NANJING RED SUN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JING REDSUN BIOCHEMI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47 No. 168 aromatics South Road,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y park,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REDSUN BIOCHEMISTR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