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7395A - 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47395A CN101647395A CN200910192490A CN200910192490A CN101647395A CN 101647395 A CN101647395 A CN 101647395A CN 200910192490 A CN200910192490 A CN 200910192490A CN 200910192490 A CN200910192490 A CN 200910192490A CN 101647395 A CN101647395 A CN 1016473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edling
- rooting
- culture
- root
- illum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红厚壳组培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诱导生根;(2)将已生根的组培苗转入含有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中培养;(3)将上述继代培养基中的幼苗经炼苗后即可进行移栽。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生根率高、移栽成活率高,可达到86.7%,不定根伸长较快,移栽的幼苗生长条件容易达到,经过4个月的培养,株高可达到30cm左右。本发明能有效缩短诱导生根时间,又能促进根生长,诱导出的根根系发达,苗木健壮。本发明的生根培养采用两步生根法,比起现有的一步生根法,具有更加好的生根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红厚壳的组织培养,尤其涉及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红厚壳属(Calophyllum L)为藤黄科(Guttiferae)植物,在我国的海南岛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都有分布。红厚壳又名胡桐、海棠果,经济价值高,应用范围广,具有油用、药用、材用、观赏、生态保护等多种用途。
我国有4种红厚壳植物,其中海南分布2种,分别为红厚壳(CalophyllumInophyllum Linn.)和薄叶红厚壳(C.membranaceum Gardn.et Champ.),目前大都处在野生状态。由于砍伐和土地利用等,使红厚壳仅在某些地区小范围存在。国内对红厚壳资源利用、保护和开发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科学研究,经济利用价值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特别是还缺乏栽培技术,产量低、株间差异大、经济效益差。
根据陶忠良(陶忠良,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85-87)报道,红厚壳植株生长较缓慢,幼苗生长6个月株高达40~50cm,但生长10年后才能结果。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称为快速培育植物优质种苗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大致分为试管芽苗多代分化培养和芽苗的试管生根培养两大程序,常规的生根培养是从一个试管中剪取无根芽苗,将芽苗植于另一个试管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后即可形成完整植株,从试管中取出,炼苗后栽于移栽用基质中。组织培养的常规培养方法中,生根阶段成本占到试管苗生产成本的30%左右,由于培养基及操作原因,存在培养芽苗易污染,出苗率低,移栽过程复杂等问题,组织培养中经继代培养分化的幼苗能否生根及生根的好坏关系到能否成苗和苗木质量的好坏。
在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普遍认为大多数植物需要经过3代以上才可进行生根培养,并且生长时间为60~80天,缩短植物生长时间,加快植物组织培养的周期,是组织培养应用领域一直渴望解决的问题。
建立红厚壳组织培养再生苗的生根方法,是红厚壳组培试管苗快速繁殖的关键步骤,海南红厚壳组织培苗生根的方法以及移栽技术的研究至今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根率高、根系发达且移栽成活率高的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厚壳组培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诱导生根;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0mg/L α-萘乙酸+8.0g/L琼脂+30g/L蔗糖;
(2)将已生根的组培苗转入含有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中培养;所述继代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0.5g/L活性炭+8.0g/L琼脂+30g/L蔗糖;
(3)将上述继代培养基中的幼苗经炼苗后即可进行移栽。
上述步骤(1)中,所述红厚壳组培苗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诱导培养所得的组织培养再生幼苗,此处的组培苗是无根的。
上述步骤(1)中,将红厚壳组培苗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幼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表示“微摩尔/平方米×秒”);
上述步骤(2)中,幼苗在生根培养基中一般培养4周左右,就已诱导出根,此时将已生根的幼苗转入含有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条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表示“微摩尔/平方米×秒”)
上述步骤(3)中,所述炼苗是将幼苗在继代培养基中培养4周,此时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在培养室内逐步打开培养瓶盖子,一周后将幼苗移出瓶。
上述步骤(3)中,将炼苗后的幼苗栽于移栽用基质中,可采用沙土和腐殖土的重量比为1∶1的移栽基质,保持泥土和空气湿润、避免阳光直射,继续培养直至幼苗开始抽出新芽;将抽出新芽的幼苗置于户外阴凉处生长,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为30±3℃,相对湿度为50±5%,前20天每4天浇一次水(浇透),以后每2天浇一次,28天后获得9~10片叶的整齐的海南红厚壳组培苗。
上述步骤(3)中,在移栽基质中保持泥土和空气的湿润,泥土的湿度要求浇透水到手用力能捏出水来,保持空气湿度的方法是在容器上覆盖一个透明物,同时起到防风作用,所采用的覆盖物可选用烧杯、培养瓶或透明薄膜等,覆盖时要留出一条缝隙,避免完全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其生根率高、移栽成活率高,可达到86.7%,不定根伸长较快;
2.本发明能有效缩短诱导生根时间,又能促进根生长;
3、本发明诱导出的根根系发达,苗木健壮;
4、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成活率高达86%,移栽的幼苗生长条件容易达到,经过4个月的培养,株高可达到30cm左右;
5、本发明的生根培养采用两步生根法,即先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再转入含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中培养,比起现有的一步生根法,具有更加好的生根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描述,但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取2厘米高的红厚壳组培苗(无根),无菌条件下切取幼苗,转入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将培养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表示“微摩尔/平方米×秒”);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0mg/Lα-萘乙酸+8.0g/L琼脂+30g/L蔗糖;
(2)4周左右,诱导出根,生根率达86.7%,将已生根的幼苗转入含有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中培养,继代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0.5g/L活性炭+8.0g/L琼脂+30g/L蔗糖;继代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
(3)幼苗在继代培养基中培养4周,此时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在培养箱内逐步打开培养瓶盖子,将幼苗移出瓶,用清水冲洗干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含有沙子:腐殖土为1∶1的基质的容器中继续培养,保持泥土和空气湿润、避免阳光直射,直至幼苗开始抽出新芽;将幼苗置于户外阴凉处生长,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为30±3℃,相对湿度为50±5%,前20天每4天浇一次水(浇透),以后每2天浇一次,28天后获得9-10片叶的整齐的海南红厚壳组培苗。采用本方法,移栽成活率达8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取2厘米高的红厚壳组培苗(无根),无菌条件下切取幼苗,转入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将培养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表示“微摩尔/平方米×秒”);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0mg/Lα-萘乙酸+8.0g/L琼脂+30g/L蔗糖;
(2)红厚壳幼苗在生根培养基中诱导出根后,将已生根的幼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以及生根培养条件与步骤(1)相同;4周左右可诱导出根,诱导率为86.7%,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幼苗基部出现膨大,根的生长受抑制,根短而粗;
(3)已生根幼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4周,幼苗根系生长受抑制,根的颜色呈浅黑色,部分叶片变黄;在培养箱内逐步打开培养瓶盖子,将幼苗移出瓶,用清水冲洗干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含有沙子:腐殖土为1∶1的基质的容器中继续培养,保持泥土和空气湿润、避免阳光直射,直至幼苗开始抽出新芽;将幼苗置于户外阴凉处生长,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为30±3℃,相对湿度为50±5%,前20天每4天浇一次水(浇透),以后每2天浇一次,28天后获得6-7片叶的整齐的海南红厚壳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为39.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取2厘米高的红厚壳组培苗(无根),无菌条件下切取幼苗,转入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将培养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表示“微摩尔/平方米×秒”);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0g/L活性炭+8.0g/L琼脂+30g/L蔗糖;
(2)8周左右,诱导出根,生根率达82.3%,将已生根的幼苗转入含有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中培养,继代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0.5g/L活性炭+8.0g/L琼脂+30g/L蔗糖;继代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
(3)幼苗在继代培养基中培养4周,此时幼苗生长健壮,根细长,基部未出现膨大;在培养箱内逐步打开培养瓶盖子,将幼苗移出瓶,用清水冲洗干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含有沙子:腐殖土为1∶1的基质的容器中继续培养,保持泥土和空气湿润、避免阳光直射,直至幼苗开始抽出新芽;将幼苗置于户外阴凉处生长,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为30±3℃,相对湿度为50±5%,前20天每4天浇一次水(浇透),以后每2天浇一次,28天后获得9-10片叶的整齐的海南红厚壳组培苗。采用本方法,移栽成活率达86%。
由实施例1、2和3可以看出,实施例1采用先生根培养基培养然后再继代培养基培养的两步生根法,其生根效果、生根率以及移栽成活率均优于只用生根培养基培养的方法,此外生根培养基的优选配方为1/2MS+1.0mg/L α-萘乙酸+8.0g/L琼脂+30g/L蔗糖。
Claims (6)
1、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厚壳组培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光照培养,诱导生根;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0mg/L α-萘乙酸+8.0g/L琼脂+30g/L蔗糖;
(2)将已生根的组培苗转入含有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中培养;所述继代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0.5g/L活性炭+8.0g/L琼脂+30g/L蔗糖;
(3)将上述继代培养基中的幼苗经炼苗后即可进行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光照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继代培养基的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3)中,所述炼苗的步骤是幼苗在继代培养基中培养4周,此时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在培养室内逐步打开培养瓶盖子,一周后将幼苗移出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3)中,移栽采用沙土和腐殖土的重量比为1∶1的移栽基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3)中,移栽后保持泥土和空气湿润、避免阳光直射,继续培养直至幼苗开始抽出新芽,将抽出新芽的幼苗置于户外阴凉处生长,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为30±3℃,相对湿度为50±5%,前20天每4天浇水一次,以后每2天浇水一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92490A CN101647395A (zh) | 2009-09-18 | 2009-09-18 | 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92490A CN101647395A (zh) | 2009-09-18 | 2009-09-18 | 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47395A true CN101647395A (zh) | 2010-02-17 |
Family
ID=4166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92490A Pending CN101647395A (zh) | 2009-09-18 | 2009-09-18 | 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4739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3401A (zh) * | 2012-08-06 | 2012-11-21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利用试管水琼脂培养基栽培水稻测量根长的方法 |
CN111528098A (zh) * | 2020-06-10 | 2020-08-14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 一种当归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
-
2009
- 2009-09-18 CN CN200910192490A patent/CN10164739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3401A (zh) * | 2012-08-06 | 2012-11-21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利用试管水琼脂培养基栽培水稻测量根长的方法 |
CN111528098A (zh) * | 2020-06-10 | 2020-08-14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 一种当归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01952B (zh) | 一种甘菊繁殖方法 | |
CN102187810B (zh) | 一种所罗门姜黄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 |
CN102657088B (zh) | 红豆树组织培养方法 | |
CN104604687A (zh) | 利用切芽后的花梗茎段诱导丛生芽快速繁殖蝴蝶兰的方法 | |
CN104012417B (zh) | 小木漆高效快速扩繁方法 | |
CN103988777B (zh) | 一种小叶矮生型广玉兰的嫩茎段离体培养方法 | |
CN104885773A (zh) | 一种快速培育蓝莓早期定型组培商品苗的方法 | |
CN103392597A (zh) | 一种北美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 | |
CN103460971B (zh) | 一种提高栝楼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 |
CN102017896A (zh) | 一种大别山冬青离体快繁的方法 | |
CN109349105A (zh) | 一种蝴蝶兰组培苗繁育方法 | |
CN104273038B (zh) | 一种黄山栾树的组培方法 | |
CN102144543A (zh) | 一项铁线莲阿拉贝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 |
CN100381044C (zh) | 北五味子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方法 | |
CN101855995B (zh) | 川东灯台报春的组培繁殖方法 | |
CN109892124A (zh) | 一种利用珠芽培养台闽苣苔植株的方法 | |
CN101637130B (zh) | 海南粗榧种胚培养育苗方法 | |
CN103283504B (zh) | 用于梨树多倍体试管苗试管外嫁接成苗的方法 | |
CN104871970A (zh) | 一种珙桐的组培快繁方法 | |
CN105766636B (zh) | 一种牡丹组织培养再生的方法 | |
CN111480578A (zh) | 一种箭叶淫羊藿种胚组培快繁方法 | |
CN101647395A (zh) | 一种红厚壳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 |
CN101518205B (zh) | 一种茅膏菜无菌播种繁殖方法 | |
CN1110250C (zh) | 一种珠美海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 | |
CN1327760C (zh) | 泡桐幼苗催花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