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5559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5559B
CN101645559B CN 200910164819 CN200910164819A CN101645559B CN 101645559 B CN101645559 B CN 101645559B CN 200910164819 CN200910164819 CN 200910164819 CN 200910164819 A CN200910164819 A CN 200910164819A CN 101645559 B CN101645559 B CN 101645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essed
section
insertion hole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48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5559A (zh
Inventor
佐佐木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45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5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5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55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是将成为矛构造而相连的端子固定在壳体上时不产生残留应力的构造。连接器是,在设有多个端子插入孔的壳体上,通过压入来固定端子,所述端子由导电性金属形成且设置有宽度比上述端子插入孔宽的压入部,其中,上述压入部具有弹性,设置与上述端子插入孔连通且上述压入部卡合卡定的卡合卡定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固定端子型连接器,涉及通过削除将一列、交错等连接的端子压入固定到壳体时发生的残留应力,抑制初期、熔流耐热时发生的连接器变形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关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作为所谓的相连端子的固定方法有压入固定方法。
如图9所示,该压入固定方法是,在设有由合成树脂成型的多个端子插入孔112的壳体111上,通过压入固定有由导电性金属形成的、设有宽度比端子插入孔112宽的压入部122的端子115。
如图10所示,将端子115插入端子插入孔112时,宽度比端子插入孔112宽地形成的压入部122咬入孔的侧面壁且密接地压接而被固定在端子插入孔112。由此,从压入固定的端子不断地发生残留应力,而该残留应力施加到壳体111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2017号公报
但是,现有技术中说明的、通过压入固定来固定端子的手法中,固定端子的相对侧的壳体上残留应力,其结果,在壳体为脆弱(薄型)的情况下,存在残留应力使壳体自身变形的问题。
因此,存在必须解决的如下课题:采用将相连端子固定在壳体上时不发生残留应力的构造来抑制连接器的变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
(1)一种连接器,在设有多个端子插入孔的壳体上,通过压入来固定端子,所述端子由导电性金属形成且设置有宽度比上述端子插入孔宽的压入部,其中,上述压入部具有弹性,设置与上述端子插入孔连通且上述压入部卡合卡定的卡合卡定部
(2)在(1)所述的连接器中,上述具有弹性的压入部形成为矛(ランス)构造。
(3)在(2)所述的连接器中,上述压入部形成为矩形状的框架构造。
(4)在(2)所述的连接器中,上述压入部成为相对于上述端子插入孔具有一定间隙的构造。
(5)一种连接器,在设置有多个端子插入孔的壳体上,通过压入来固定端子,所述端子由导电性金属形成且设置有宽度比上述端子插入孔宽的压入部并具有电接触的弹性接触部,其中,具有以从上述弹性接触部的基端包围上述弹性接触部的方式配置的成为矩形状的框架构造的保持部,在成为该框架构造的保持部的两侧的弹性变形的片上设置有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的矛状的压入部,在上述端子插入孔的端子插入位置具有与上述弹性变形的片上设置的压入部卡合卡定的卡合卡定部。
(6)在(5)所述的连接器中,上述保持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和上述端子插入孔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对于链接状态的端子固定采用矛构造,由此没有在压入固定时发生的残留应力,能够抑制脆弱(薄型)壳体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成连接器的壳体及第1端子、第2端子的构造的正面-平面-右侧面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第1端子、第2端子组装到壳体并覆盖保护罩的样子的正面-平面-右侧面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壳体的槽的中央被切成与底面平行的正面-平面-右侧面立体图。
图4是在组装了第1端子、第2端子的状态下,只对壳体进行将槽的中央切成与底面平行的正面-平面-右侧面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将第1端子组装到壳体的样子,是只对壳体进行将槽的中央切成与底面平行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1端子被组装并固定在壳体的状态,是只对壳体进行将槽的中央切成与底面平行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只将第2端子组装到壳体的样子,是只对壳体进行将槽的中央切成与底面平行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2端子被组装并固定在壳体的状态,是只对壳体进行将槽的中央切成与底面平行的俯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的将端子压入固定的样子,是只对壳体进行将端子插入孔的中央切成与底面平行的正面-平面-右侧面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压入固定的样子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壳体
12端子插入孔
13a卡合卡定部
13b卡合卡定部
14a槽
14b槽
14c槽
15第1端子
16链接部
17基端部
18弹性接触部
19保持部
21a片
21b片
22a压入部
22b压入部
25壳体
26端子插入孔
27a卡合卡定部
27b卡合卡定部
28a槽
28b槽
28c槽
31第2端子
32链接部
33弹性接触部
34a保持部
34b保持部
35a压入部
35b压入部
36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连接器提供了具有如下构造的端子及壳体,即,对由用于在链接状态下压入固定的导电性金属形成的端子(第1端子及第2端子)进行根本的改良的基础上,除去对于供压入固定而进行组装的脆弱(薄型)的壳体因残留应力产生的变形这样的不良情况。
该连接器的构造是,首先,供壳体上设置的端子插入固定的端子插入孔与以往那样的单独压入固定端子的构造不同,收纳端子的端子插入孔向端子插入方向延伸,在围绕该端子插入方向的轴的侧面壁上,具有能够卡合卡定端子上所形成的具有弹性的凸状的压入部的、凹形状的卡合卡定部,即采用矛形状。
如图1及图3所示,壳体11由绝缘性树脂形成为大致四边平板形状,在图中,背面侧设置有以并列状态收纳多个第1端子15的端子插入孔12,在图中,正面侧设置有以并列状态收纳多个第2端子31的端子插入孔26。
收纳第1端子15的端子插入孔12形成有不向上方(平面侧)及下方(底面侧)开口的槽14a、14b,该槽14a、14b具有与后述的保持部19的厚度相同或稍大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高度)。在端子插入孔12的端子插入方向的近前的开口(背面侧的开口)附近的位置,形成有面向第1端子15的弹性接触部18前端的接点窗14c,并具有使槽14a、14b的侧面壁进一步向外侧凹陷的卡合卡定部13a、13b。端子插入孔12的上方的开口的宽度至少是弹性接触部18的前端能够通过且不使后述的保持部19脱落程度的宽度,并且端子插入孔12的上方开口。
该连接器的构造是,首先,供壳体11上设置的端子插入固定的端子插入孔12与以往那样单独压入固定端子的构造不同,收纳端子的端子插入孔12向端子插入方向延伸,在围绕该端子插入方向的轴的侧面壁,具有能够卡合卡定端子上所形成的具有弹性的凸状的压入部的、凹形状的卡合卡定部13a、13b,即采用矛形状。
收纳第2端子31的端子插入孔26形成有不向上方(平面侧)及下方(底面侧)开口的槽28a、28b,该槽28a、28b具有与后述各保持部34a、34b的厚度相同或稍大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高度)。在端子插入孔26的端子插入方向的近前的开口(正面侧的开口)附近的位置,形成面向第2端子31的弹性接触部33前端的接点窗28c,并具有使槽28a、28b的侧面壁向外侧凹陷而从端子插入孔26的侧面向外例弯曲的面即卡合卡定部27a、27b。端子插入孔26的上方的开口的宽度至少是弹性接触部33的前端能够通过且不使后述的保持部34a、34b脱落的宽度,并且端子插入孔26的上方开口。
第1端子15是将板部件形成为长方形的形状,将比基端部17更靠前的自由端部侧切成コ字状,由此与保持部19连设而形成具有弹性的弹性接触部18,并具有包围该弹性接触部18地配置的成为矩形状的框架构造的保持部19,在位于保持部19两侧的双支承弹簧形状的片21a、21b的大致中间位置,在侧方的外侧方向设置有进一步向侧方突出形成的矛状的压入部22a、22b。弹性接触部18成为能够与所安装的相对侧连接器的触点接触。
设置有压入部22a、22b的保持部19的片21a、21b成为所谓具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的构造,若将压入部22a、22b从外侧压入,设置有压入部22a、22b的部位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
第2端子31具有从长方形状的弹性接触部33的基端部两端以腕状延伸的保持部34a、34b,在该以腕状延伸的保持部34a、34b的前端,具有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的压入部35a、35b。该保持部34a、34b中,前端所具有的压入部35a、35b与第1端子15同样地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
对分别将第1端子15、第2端子31压入这样构成的壳体11的端子插入孔12和端子插入孔26而组装到壳体11的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所示,从第1端子15的自由端侧插入壳体11的端子插入孔12。于是,插入的第1端子15的压入部22a、22b与端子插入孔12的槽14a、14b的侧面壁抵接,成为向内侧方向被推压的状态,并且设置有保持部19的压入部22a、22b的片21a、21b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压入端子15时,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的片21a、21b的压入部22a、22b面向端子插入孔12的一对侧面分别向外侧弯曲的部位而使压入部22a、22b不被槽14a、14b的侧面壁弹压,弹性变形的保持部19的状态被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能够抵接到与第1端子15插入方向即端子插入方向正交的卡合卡定部13a、13b,并且第1端子15自身被固定在端子插入孔12。
这样,当初插入时,只向内侧弹性变形压入部22a、22b的突出的量,抵抗端子插入孔12的槽14a、14b的侧面壁和压入部22a、22b之间的摩擦而压入,面向端子插入孔12的一对侧面分别向外侧弯曲的部位而使压入部22a、22b不被槽14a、14b的侧面壁弹压时,弹性变形的保持部19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性接触部18的前端面向接点窗14c,第1端子15的插入完成。因此,只在插入第1端子15时,对壳体11的端子插入孔12的槽14a、14b的侧面壁施加应力,但第1端子15的插入完成时,由于被第1端子15压入的应力在任何位置都不存在,所以能够大幅度减轻以往的端子的压入固定产生的对壳体11的应力影响。
其次,从第2端子31的保持部34a、34b的自由端侧插入壳体25的端子插入孔26。于是,被插入的第2端子31的压入部35a、35b与端子插入孔26的槽28a、28b的侧面壁抵接并成为向内侧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从而保持部34a、34b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压入第2端子31时,从侧方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压入部35a、35b面向从端子插入孔26的一对侧面分别朝外侧弯曲的部位而使压入部35a、35b不被槽28a、28b的侧面壁弹压,弹性变形的保持部34a、34b的状态因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成为能够抵接到与第2端子31的插入方向即端子插入方向正交的卡合卡定部27a、27b,并且第2端子31自身被固定在端子插入孔26。
这样,如图2所示,第1端子15及第2端子31被插入端子插入孔12、26,弹性接触部18、33为朝向上方的状态,并被配置在面向接点窗14c、28c的位置。而且,相对于这样配置的第1端子15及第2端子31,在被壳体11和从壳体11的上方覆盖弹性接触部18、33地固定在壳体11上的保护罩36包围的空间,可插拔地收纳有具有电极(未图示)的存储卡等,并且弹性接触部18、33与电极(未图示)弹性接触而得到电子连接状态。
以下,对只有第1端子的连接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只有第1端子15的连接器提供了具有如下构造的端子,对由用于在链接状态下压入固定的导电性金属形成的端子15进行根本的改良的基础上,除去对于供压入固定而进行组装的脆弱(薄型)的壳体11因残留应力产生的变形这样的不良情况。
收纳第1端子15的端子插入孔12形成有不向上方(平面侧)及下方(底面侧)开口的槽14a、14b,该槽14a、14b具有与后述的保持部19的厚度相同或稍大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高度)。在端子插入孔12的端子插入方向的近前的开口附近的位置,形成有面向第1端子15的弹性接触部18前端的接点窗14c,并具有使槽14a、14b的侧面壁更向外侧凹陷的卡合卡定部13a、13b。端子插入孔12的上方的开口的宽度至少是弹性接触部18的前端能够通过且使后述保持部19不脱落程度的宽度,并且端子插入孔12的上方开口。
该连接器的构造是,首先,供壳体11上设置的端子插入固定的端子插入孔12与以往那样的单独压入固定端子的构造不同,收纳端子的端子插入孔12向端子插入方向延伸,在围绕该端子插入方向的轴的侧面壁,具有能够卡合卡定凸状的第1端子15上所形成的具有弹性的压入部22a、22b的、凹形状的卡合卡定部13a、13b,即采用矛形状。
另一方面,第1端子15一侧是,在由压入固定后除去的链接部16整理成一列的状态下,第1端子15被排列,各第1端子15是将板部件形成为长方形的形状,将比基端部17更靠前的自由端部侧切成コ字状,由此与保持部19连设而形成具有弹性的弹性接触部18,并具有包围该弹性接触部18地配置的成为矩形状的框架构造的保持部19,在位于保持部19两侧的双支承弹簧形状的片21a、21b的大致中间位置,在外侧方向设置有进一步向侧方突出形成的矛状的压入部22a、22b。弹性接触部18能够与所安装的相对侧连接器的触点接触。
设有压入部22a、22b的保持部19的片21a、21b成为所谓具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的构造,若从外侧压入压入部22a、22b,压入部22a、22b所设置的部位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
而且,端子插入孔12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和保持部19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可以比保持部19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狭窄,也可以比端子插入孔12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宽阔(在图5中,W1>W2的关系),这部分的保持部19的宽度和端子插入孔12的宽度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
即使产生一定的间隙,固定时,通过使压入部22a、22b与矛构造的端子插入孔12的侧面上设置的卡合卡定部13a、13b卡合来进行固定,由于不用在保持部19的宽度方向上的压入固定,所以端子插入孔12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和保持部19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之间即使产生一定的间隙,固定时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将第1端子15分别压入这样构成的壳体11的端子插入孔12而组装到壳体11的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从与链接部16连接的第1端子15的自由端侧插入壳体11的端子插入孔12。于是,被插入的第1端子15的压入部22a、22b与端子插入孔12的侧面壁抵接,并成为向内侧方向被推压的状态,并且设有保持部19的压入部22a、22b的片21a、21b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压入第1端子15时,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的片21a、21b的压入部22a、22b面向端子插入孔12的一对侧面分别向外侧弯曲的部位而使压入部22a、22b不被槽14a、14b的侧面壁弹压,弹性变形的保持部19的状态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能够抵接到与第1端子15插入方向即端子插入方向正交的卡合卡定部13a、13b,并且第1端子15自身被固定在端子插入孔12。
如上所述,当初插入时,向内侧弹性变形压入部22a、22b的突出的量,抵抗端子插入孔12的槽14a、14b的侧面壁和压入部22a、22b之间的摩擦而压入,面向端子插入孔12的一对侧面分别向外侧弯曲的部位而使压入部22a、22b不被槽14a、14b的侧面壁弹压时,弹性变形的保持部19因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性接触部18的前端面向接点窗14c,第1端子15的插入完成。因此,只在插入端子15时,对壳体11的端子插入孔12的槽14a、14b的侧面壁施加应力,但第1端子15的插入完成时,由于在第1端子15上压入的应力在任何位置都不存在,所以能够大幅度地减轻以往的端子的压入固定所产生的对壳体11的应力影响。
以下,参照附图对只有第2端子的连接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只有第2端子31的连接器的变形例不是将第2端子31侧的保持部34a、34b形成为框架状的结构,而是在从弹性接触部33的基端部两端以腕状延伸的保持部34a、34b的前端,设置有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的压入部35a、35b的构造。该保持部34a、34b中,前端所具有的压入部35a、35b与第1端子15同样地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
首先,该连接器的构造是具有卡合卡定部27a、27b的构造即矛构造,该卡合卡定部27a、27b中,供壳体25上设置的端子插入固定的端子插入孔26在收纳端子的端子插入孔中,在两侧面壁上与第2端子31的保持部34a、34b上设置的压入部35a、35b卡合卡定。
收纳第2端子31的端子插入孔26形成有不在上方(平面侧)及下方(底面侧)开口的槽28a、28b,该槽28a、28b具有与后述的各保持部34a、34b的厚度相同或稍大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高度)。在端子插入孔26的端子插入方向的近前的开口附近的位置,形成有面向第2端子31的弹性接触部33的前端的接点窗28c,并具有使槽28a、28b的侧面壁向外侧凹陷而从端子插入孔26的侧面向外侧弯曲的面即卡合卡定部27a、27b。端子插入孔26的上方的开口的宽度至少是弹性接触部33的前端能够通过且使后述保持部34a、34b不脱落程度的宽度,并且端子插入孔26的上方开口。
另一方面,第2端子31一侧是,在压入固定后除去的链接部32被整理成一列的状态下,第2端子31被排列,各第2端子31具有从长方形状的弹性接触部33的基端部两端以腕状延伸的保持部34a、34b,在以该腕状延伸的保持部34a、34b的前端,具有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的压入部35a、35b。该保持部34a、34b中,前端所具有的压入部35a、35b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
对将第2端子31分别压入这样构成的壳体25的端子插入孔26而组装到壳体11的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从与链接部32连接的第2端子31的保持部34a、34b的自由端侧插入壳体25的端子插入孔26。于是,被插入的第2端子31的压入部35a、35b与端子插入孔26的侧面壁抵接,并成为向内侧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保持部34a、34b向内侧方向弹性变形。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压入第2端子31时,从侧方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压入部35a、35b面向从端子插入孔26的一对侧面分别向外侧弯曲的部位而使压入部35a、35b不被槽28a、28b的侧面壁弹压,弹性变形的保持部34a、34b的状态因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能够抵接到与第2端子31的插入方向即端子插入方向正交的卡合卡定部27a、27b,第2端子31自身被固定在端子插入孔26。
将第2端子31固定在壳体时,由于压入部35a、35b被收纳在卡合卡定部27a、27b,保持部34a、34b沿着槽28a、28b平行地被收纳,所以保持部34a、34b发挥相对于壳体的触点在平面方向上的定位修正的功能。
以上,说明了如下构造的连接器,即,在端子一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保持部,使压入部与端子插入孔的端子上设置的卡合卡定部卡合,由此压入固定端子,但不限于具有弹性的保持部设置在端子的宽度方向上的构造,也可以是例如将具有弹性的保持部设置在端子的板厚方向上的构造。
而且,采用设置有具有弹性的保持部的端子时,可以是在端子和端子插入孔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构造的端子,可以是端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精度低的构造。
工业实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对于链接状态的端子固定采用矛构造,由此没有在压入固定时发生的残留应力,能够抑制脆弱壳体的变形。

Claims (1)

1.一种连接器,在设置有多个端子插入孔(12、26)的壳体(11、25)上,通过压入端子(15、31)来进行固定,所述端子(15、31)具备保持部(19、34a、34b)、与相对侧的电极电接触的弹性接触部(18、33),所述端子(15、31)由导电性金属形成且在保持部(19、34a、34b)设置有宽度比上述端子插入孔(12、26)宽的、形成为凸状的压入部(22a、22b、35a、35b),其特征在于,
设有形成为凸状的压入部(22a、22b、35a、35b)的保持部(19、34a、34b)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
端子插入孔(12、26)具备不向上方及下方开口的槽(14a、14b、28a、28b),并在槽(14a、14b、28a、28b)的侧面壁的外方设有与端子插入孔(12、26)连通的凹形状的卡合卡定部(13a、13b、27a、27b),
卡合卡定部(13a、13b、27a、27b)供压入部(22a、22b、35a、35b)卡合卡定,
在将端子(15、31)插入端子插入孔(12、26)时,由于保持部(19、34a、34b)的弹性变形,压入部(22a、22b、35a、35b)与槽(14a、14b、28a、28b)的侧面壁抵接,
在完成端子(15、31)的插入时,弹性变形的保持部(19、34a、34b)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将端子(15、31)固定在端子插入孔(12、26)。 
CN 200910164819 2008-08-07 2009-08-07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55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3954 2008-08-07
JP2008203954A JP4877633B2 (ja) 2008-08-07 2008-08-07 コネクタ
JP2008-203954 2008-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5559A CN101645559A (zh) 2010-02-10
CN101645559B true CN101645559B (zh) 2013-04-24

Family

ID=41657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481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5559B (zh) 2008-08-07 2009-08-0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77633B2 (zh)
CN (1) CN1016455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2629B2 (ja) * 2012-06-12 2014-01-08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38560B2 (ja) * 2013-04-15 2017-05-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組付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WO2017202708A1 (de) * 2016-05-25 2017-11-30 Stäubli Electrical Connectors Ag Kontaktelement
CN114243379B (zh) * 2021-12-10 2023-05-26 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机械连锁的电连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396A (zh) * 2003-11-28 2005-06-0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器
CN1732595A (zh) * 2003-01-07 2006-02-08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可动型连接器用触头及使用其的可动型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7541A (ja) * 1997-03-05 1998-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圧入端子
JPH11260505A (ja) * 1998-03-13 1999-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2595A (zh) * 2003-01-07 2006-02-08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可动型连接器用触头及使用其的可动型连接器
CN1622396A (zh) * 2003-11-28 2005-06-0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247541A 1998.09.14
JP特开平11-102758A 1999.04.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40410A (ja) 2010-02-18
JP4877633B2 (ja) 2012-02-15
CN101645559A (zh) 2010-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1251B2 (ja) コネクタ
JP6385815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6067627B (zh) 连接器
US89612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component,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KR101674998B1 (ko) 커넥터
US8540534B2 (en) Connector
JP320031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030954B2 (ja) レセプタクル電気コネクタ
EP2733793B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133954B1 (ko) 플랫 케이블용 커넥터
US20090029592A1 (en) Connector
CN109638579B (zh) 连接器
CN101645559B (zh) 连接器
JP2014110156A (ja) コネクタ
US11223148B2 (en) Floating connector
WO2012177905A2 (en) Simplified connector receptacles
US8662934B2 (en) Simplified connector receptacles
JP2007172907A (ja) 複合型コネクタ
JP5556535B2 (ja) 電子装置
US9899756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CN209822915U (zh) Usb连接器
KR20220107946A (ko) 인서트 성형된 단자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JP6183233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5629346B2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KR100907541B1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