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3170A - 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3170A
CN101643170A CN200910160312A CN200910160312A CN101643170A CN 101643170 A CN101643170 A CN 101643170A CN 200910160312 A CN200910160312 A CN 200910160312A CN 200910160312 A CN200910160312 A CN 200910160312A CN 101643170 A CN101643170 A CN 101643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foreign matter
matrix
a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0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靖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43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1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具有在由于门板(5a、5b)的关门动作而在该门板(5a、5b)的门挡侧端部E夹入条带状的异物(S)时、检测出该情况的检测机构(25)。检测机构(25)包括:能够在门板(5a、5b)的移动方向上移动的基体(26);绳索状的检测体(35),其设置于该基体(26),在基体(26)朝向门板(5a、5b)的门挡侧端部移动的途中能与条带状的异物(S)接触;和检测开关(30),通过该检测体(35)与异物(S)接触而变形成“ㄑ”状的动作来接通,检测出异物(S)。检测机构(25),在门板(5a、5b)向关门方向移动而使出入口关闭之后开始异物检测的动作。

Description

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在电梯门夹入了异物尤其是夹入了条带(thin strip)状的异物时能够可靠地检测到该情况。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电梯的门装置中设置有安全机构,在夹入了乘客身体、物品时,该安全机构使门的关门动作停止而逆转为开门动作。但是,对于该安全机构而言,在异物是遛狗用的狗链、跳绳用的绳那样的细条带状的异物的情况下,就不能检测到该异物的夹入,有可能在门仍夹着该条带状异物的状态下而使轿厢移动,使电梯机材受到损伤、给乘客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于是,在例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199389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下述检测机构:在门的前表面部设置有向该门的门挡侧突出的检测棒,在门开始关闭时使检测棒上升移动,在门的门挡侧有条带状异物时,通过该上升移动的检测棒检测到异物。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检测机构中,是在条带状的异物即将被门夹住之前,检测棒上升移动而检测到该异物的结构,所以在异物处于能够上下自由移动的状态下、异物特别轻的情况下,即使检测棒上升移动,异物也与该检测棒一体地向上方移动,没有对检测棒施加预定的负荷,其结果是有时不能正确地进行检测。
另外,因为检测棒处于向门的门挡侧突出的状态,所以当在条带状的异物即将被门夹住之前乘客拉拽该条带状异物那样的情况下,该条带状的异物可能会缠到向门的门挡侧突出的检测棒上,导致检测棒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在门装置中夹入条带状的异物时,其能够可靠地检测到该情况,另外该检测机构也不会破损。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通过门板的移动来开关轿厢的出入口以及电梯乘梯处的出入口的门装置;和在由于所述门板的关门动作而在该门板的门挡侧端部夹入了条带状的异物时,检测到该情况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具备:基体,其能够在所述门板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检测体,其设置于该基体,能够在该基体朝向所述门板的门挡侧端部移动的途中与所述条带状异物接触;和检测开关,其通过与该检测体的与所述异物接触的动作联动地动作而对该异物进行检测,所述检测机构,在所述门板向关门方向移动而关闭所述出入口之后,开始异物检测的动作。
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在由弹簧的弹性力施加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被拉紧设置于所述基体,在与所述异物接触时,通过由该接触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弯曲变形的动作,使所述检测开关动作。
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是能自由柔性变形的绳索状部件或带状部件。
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体,由弹簧的弹性力按照从所述基体离开的转动方向被弹性地加载,在与所述异物接触时,通过由该接触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转动的动作,使所述检测开关动作。
技术方案5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经由连杆机构按照能够在相对于该基体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体,由弹簧的弹性力按照从所述基体离开的方向被弹性地加载,在与所述异物接触时,通过由该接触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移动的动作,使所述检测开关动作。
技术方案6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经由滑动机构按照能够在相对于该基体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体,由弹簧的弹性力按照从所述基体离开的方向被弹性地加载,在与所述异物接触时,通过由该接触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移动的动作,使所述检测开关动作。
技术方案7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通过门板的移动来开关轿厢的出入口以及电梯乘梯处的出入口的门装置;和在由于所述门板的关门动作而在该门板的门挡侧端部夹入了条带状的异物时,检测到该情况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具备:在与所述门板的移动方向大致呈直角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能够与该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的一对臂;安装在这些臂之间、能够在所述各臂与所述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的动作的途中与所述条带状的异物接触的检测体;和通过与该检测体的与所述异物接触的动作联动地动作而检测该异物的检测开关,所述检测机构,在所述门板向关门方向移动而关闭所述出入口之后,开始异物检测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当门装置中夹入条带状的异物时,能够可靠地检测到该情况,另外该检测机构也不会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顺次表示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动作的前半部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动作的后半部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17是该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A:轿厢门装置     B:乘梯处门装置  S:异物
1:轿厢           1a:出入口       2:门框
3:门梁构件       4:吊门轨道          5a、5b:门板
6a、6b:吊门滑轮盒7a、7b:吊门滚轮     20a、20b:门板
22:电梯乘梯处    22a:出入口          23:门安全器
23a、23b:安全触板25:检测机构         26:基体
26a、26b:臂      27:导轨             28:驱动装置
29:滚轮          30:检测开关         31:检测杆
33:弹簧          35:检测体           35a:检测部
38:检测杆        40:弹簧             44:支架
45:导引棒        46:支架             48:支架
50:弹簧          52:导引棒           54:连杆机构
55、56:连接杆(1ink lever)  64:支架    67:滑动机构
68:轨道          69:滚轮      70、71:支架
80、81:出入口框  83:旋转轴    84、85:臂
87、88:滚轮      90:检测杆    92:弹簧
95:摩擦离合机构  96:辅助臂   9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4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从电梯乘梯处侧观察在轿厢1的前表面的出入口1a设置的轿厢门装置A所见的状态。在轿厢1的前表面设置有门框2,在该门框2的上部架设置有门梁构件3,在该门梁构件3水平地架设置有左右长的吊门轨道4。
轿厢门装置A,是例如一对门板5a、5b沿左右移动而开关出入口1a的中间打开式结构。在各门板5a、5b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吊门滑轮盒6a、6b,在这些吊门滑轮盒6a、6b分别各安装有一对旋转自由的吊门滚轮7a、7b,这些吊门滚轮7a、7b滚动自由地接合在上述吊门轨道4之上,通过该接合使门板5a、5b左右并列地被悬挂架设在吊门轨道4的下方。在门框2的下端部安装有门槛8,各门板5a、5b的下端部滑动自由地接合于该门槛8。
在吊门轨道4的两端部以及门梁构件3的一端部附近的部分分别安装有能够自由旋转的滑轮12(pulley),另外在门框2的上部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13,在该电动机1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滑轮14。而且,在所述滑轮12、14上搭挂有带(belt)、缆线(wire)等的绳索体15,该绳索体15分别经由止动件16a、16b连接于所述门板5a、5b的吊门滑轮盒6a、6b,电动机13正转反转使绳索体15沿正反方向移动,从而使门板5a、5b沿吊门轨道4以及门槛8左右移动,通过该移动来开关轿厢1的出入口1a。
轿厢门装置A,与轿厢1的升降相对应地,如图2所示,与电梯乘梯处22的乘梯处门装置B对向。乘梯处门装置B具有一对门板20a、20b,这些门板20a、20b沿门槛21与轿厢门装置A的门板5a、5b联动地左右移动,从而开关电梯乘梯处22的出入口22a。
在轿厢门装置A的朝向乘梯处侧的前表面部设置有门安全器23。该门安全器23具有在轿厢门装置A的一方的门板5a上设置的安全触板(safetyshoe)23a、和在另一方的门板5b上设置的安全触板23b,一方的安全触板23a配置为从门板5a的门挡侧边缘部向门板5a的侧方突出,当门板5a、5b向关门方向移动而使安全触板23a与乘客的身体、手提物品等接触时,该安全触板23a会相对地后退移动,通过该移动检测到异物的夹入,控制门板5a、5b使其从关门动作逆转为开门动作。
并且,在轿厢门装置A的朝向乘梯处侧的前表面部设置有检测条带状异物的夹入的检测机构25。该检测机构25具有基体26,该基体26配置在门板5b的前表面部、并由安装在门板5a的上下部的横向较长的导轨27支持,该基体26能够沿这些导轨27横向滑动。在门板5b设置有驱动基体26的驱动装置28,该驱动装置28具有齿条齿轮机构等,通过由该驱动装置28所实现的控制使基体26向门板5b的门挡侧端部的方向和其相反方向滑动动作。
在基体26的上下部一体地形成有朝向门板5b的门挡侧突出的臂26a、26b。在上部的臂26a的前端部,如图3所具体图示,安装有旋转自由的滚轮29,并且在中间部安装有检测开关30和检测杆31。
检测杆31,其一端部经由销32转动自由地安装在臂26a上,由弹簧33的加载力按顺时针方向被弹性地加载。检测开关30,在弹簧33的相反侧与检测杆31的中间部对向地安装在臂26a上,该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与检测杆31弹性触接。
在检测杆31的顶端部安装有由缆线、纤维条带等构成的能够自由柔性变形的绳索状的检测体35。该检测体35,通过所述滚轮29向其下方伸出,其端部与基体26的下部的臂26b的前端部连接。通过所述弹簧33的弹性力对该检测体35施加一定的张力。该检测体35的从滚轮29到臂26b的区间成为检测部35a,该检测部35a被支持为与门板5b的门挡侧端部平行地延伸。
接下来,对于作用进行说明。
当轿厢1到达电梯乘梯处、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的各门板5a、5b、20a、20b打开时,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如图4(A)所示,被配置在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位于比门板5b的门挡侧端部E靠后方侧(右侧)的待机位置。
接着,在乘客进入轿厢1,各门板5a、5b、20a、20b向关门方向移动而关闭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之后,检测机构25开始动作,判断是否有条带状的异物被夹入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
即,在关闭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之后,检测机构25的驱动装置28起动,如图4(B)所示,使基体26从待机位置与检测体35一体地朝向门板5b的门挡侧端部E移动。
这里,如图2以及图4(B)所示,当在各门板5a、5b、20a、20b的门挡之间夹入条带状的异物S时,与基体26的移动相对应地,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与由安全触板23a、23b夹着的部分的异物S接触,通过使基体26进一步移动,如图4(C)所示,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以其与异物S的接触点为界弯曲成“く”状。接着,通过该弯曲的检测体35的张力克服弹簧33(的弹性力)而使检测杆31以销32为中心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由该检测杆31推压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使检测开关30接通。即,检测到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中夹入条带状的异物S这一情况。
另一方面,在没有夹入异物S时,当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从图4(B)向图4(C)的状态变换时,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没有任何弯曲地拉紧为直线状不变地通过各门板5a、5b、20a、20b的门挡间的部分,检测开关30不会接通,由此检测出没有夹入异物S。
异物S,如图2所示,由轿厢门装置A的门板5a、5b的门挡之间、和乘梯处门装置B的门板20a、20b的门挡之间的两点夹着,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与异物S的这两点间的部分接触。如果在异物S的两点间的部分产生预定张力,则在检测部35a与该部分接触、进而基体26移动时,检测部35a弯曲成“く”状,能够检测到异物S。但是,在异物S的两点间的部分产生松弛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检测部35a与该部分接触并且基体26移动,由于该松弛,使检测部35a不能弯曲成“く”状,也就不能检测到异物S。
但是,之后,在轿厢1刚刚开始升降移动时,由于该移动,在异物S的所述两点间的部分产生预定的张力,由于该张力使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弯曲成“く”状,由此检测出异物S。
图5以及图6是表示检测机构25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按照该流程图说明检测机构25的动作的流程。
在轿厢1的升降移动时,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在待机位置待机(S1)。接着,当轿厢1到达楼层而停止时(S2),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开始开门动作(S3)。接着,当门完全打开、开门动作结束时(S4),对从该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S5),当经过了预定时间时,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开始关门动作(S6)。在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的关门动作的途中,判定是否由门安全器23检测到异物(S7),当门安全器23检测到异物时,即乘客的身体、物品被门夹住时,返回S3,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开门,重复S3以后的动作。
在S7中,当门安全器23不动作,而判定为乘客的身体、物品没有被门夹住时,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的关门动作继续,接着关门动作结束(S8)。
之后,用于检测条带状的异物的检测机构25开始动作(S9),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从待机位置移动至检测位置。接着,通过检测机构25判断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是否夹入条带状的异物、即判断是否由检测机构25检测到异物(S10),当检测到夹有异物时,返回S3,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开门。
当在S10中没有检测到夹有异物时,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停留在检测位置(S11),在该状态下轿厢1开始升降移动(S12)。在轿厢1刚刚开始升降移动之后,再次判断是否由检测机构25检测到异物(S13),当判断为检测到异物时,轿厢1的升降移动停止(S14),并且轿厢1回到其之前的停止层(S15),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返回到待机位置(S16),之后重复S1以后的动作。
当在S13中判断为没有检测到异物时,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返回到待机位置(S17),轿厢1朝向目的楼层升降移动(S18),轿厢1在目的楼层停止(S19)。
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完全关闭之后,检测机构25动作、检测是否夹有条带状的异物S。
以往,在门装置即将关闭时、即在条带状的异物实际被夹入门的门挡之间之前,检测棒动作而对异物进行检测,因此在乘客拉拽该条带状的异物这样的情况下,该条带状的异物容易移动而缠绕到检测棒上,可能会使检测棒破损、不能正确地对异物进行检测。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轿厢门装置A以及乘梯处门装置B完全关闭而条带状的异物S被夹入门板5a、5b的门挡之间以及门板20a、20b的门挡之间之后,检测机构25动作,所以异物S不会缠绕在检测机构25上,因此检测机构25不会破损而且能够正确地对异物S进行检测。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机构25的检测体35使用了缆线、纤维条带等的绳索状部件,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作为检测体35也可以代替绳索状部件而使用具有一定宽度的自由柔性变形的带状部件。
在图8以及图9中表示了第三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的上部的臂26a大致水平地安装有检测杆38。检测杆38在其大致中间部经由销39被转动自由地支持,由弹簧40按照顺时针方向被弹性加载。而且,在该检测杆38的一端侧的端部连接有检测体35的一端部,检测体35的另一端部连接于基体26的下部的臂26b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弹簧40的弹性力对该检测体35施加预定的张力,另外在检测杆38的另一端侧、在臂26a安装有检测开关30,将该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配置为与检测杆38的另一端侧端部相对向。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基体26移动使检测体35与条带状的异物S接触并弯曲成“く”状时,通过其张力使检测杆38以销39为中心绕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由检测杆38推压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使得检测开关30接通,由此实现异物S的检测。
在该实施方式中,检测杆38大致水平设置,从其一端侧端部向臂26b的前端部直接垂直地拉紧设置检测体35,因此,不需要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导引用的滚轮29,能够成为简单的结构。
在图10以及图11中表示了第四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的下部的臂26b,经由销50旋转自由地安装有检测体35。检测体35,包括金属、合成树脂等的具有一定的刚性的带状板材,其上部经由销43转动自由地安装在臂26a上。
当基体26处于待机位置时,检测体35配置为,位于门板5b的门挡侧端部的稍稍后方侧并与其端部平行地排列。在基体26的下部的臂26b安装有支架44,在该支架44水平安装有导引棒45,在该导引棒45的下方位置安装有检测开关30。
在检测体35的下端部安装有支架48,在该支架48形成有上下方向长的长孔49,在该长孔49内插入有所述导引棒45。所述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以与所述支架48相对向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导引棒52的外周安装有弹簧50,由该弹簧50的弹性力按顺时针方向对检测体35弹性地加载。
检测体35的下端部与在臂26b所形成的台阶部51抵接,通过该抵接限制检测体35的转动范围,在通常时检测体35保持为,位于门板5b的门挡侧端部的稍稍后方侧、并与其端部平行排列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当基体26移动使检测体35与条带状的异物S接触时,由该压力克服弹簧50的弹性力使检测体35以销43为中心绕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经由支架48推压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使得检测开关30接通,由此实现异物S的检测。
在图12以及图13中表示了第五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的一侧部,相邻地配置有包括金属、合成树脂等的具有一定刚性的带状板材的检测体35,该检测体35在其上下部经由连杆机构54能够平行移动地连接于基体26的一侧部。
各连杆机构54具有:在基体26以及检测体35的前表面侧以跨该基体26和检测体35的双方的方式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杆55;和在基体26以及检测体35的背面侧以跨该基体26和检测体35的双方的方式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杆56。
第一连接杆55和第二连接杆56,以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交叉的状态配置,其交叉部经由销57相互转动自由地连接。第一连接杆55的一端部经由销58转动自由地接合于基体26,其另一端部经由销60滑动自由地接合于在检测体35所形成的上下长的长孔59;第二连接杆56的一端部经由销61转动自由地接合于检测体35,其另一端部经由销63滑动自由地接合于在基体26所形成的上下长的长孔62,使第一以及第二连接杆55、56以销57为中心相互转动,从而使得检测体35在相对于基体26接近/分离的左右方向上平行移动。
在第一连接杆55的一端部安装有支架64,在该支架64与基体26之间铺设有弹簧65,通过该弹簧65按照从基体26离开的方向对检测体35弹性加载。另外,在基体26安装有检测开关30,该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以与所述支架64相对向的方式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基体26移动而使检测体35与条带状的异物S接触时,通过该压力克服弹簧65的弹性力,使检测体35相对于基体26相对移动,通过该移动使各连杆机构54的第一连接杆55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第二连接杆56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接着,通过第一连接杆55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经由支架64推压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使得检测开关30接通,由此实现异物S的检测。
在图14以及图15中表示了第六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的一侧部,相邻地配置有包括金属、合成树脂等具有一定刚性的带状板材的检测体35,该检测体35在其上下部经由滑动机构67能够平行移动地连接于基体26的一侧部。
各滑动机构67的构成包括:安装在检测体35上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轨道68;和多个滚轮69,该滚轮69旋转自由地安装在基体26上,并以从上下两侧夹着轨道68的方式与其接合,以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自由的方式支持该轨道68。
在基体26以及检测体35,在其上下的中间部,分别安装有支架70、71,在这些支架70、71之间架设有轴(shaft)72,在该轴72的外周安装有弹簧73,通过该弹簧73按照从基体26离开的方向对检测体35弹性加载。
在基体26安装有检测开关30,该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以与检测体35的支架71相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检测体35的移动范围由安装在轴72的端部的螺母74限制。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当基体26移动而使检测体35与条带状的异物S接触时,通过该压力克服弹簧65的弹性力使检测体35相对于基体26相对移动,通过该移动经由检测体35的支架71推压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使得检测开关30接通,由此实现异物S的检测。
另外,在所述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将检测机构25的基体26安装于门板5b,但也可以将其安装于门框2、门槛8等。
接下来,关于第七实施方式,参照图16以及图17进行说明。所述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是一对门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和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来开闭出入口1a、22a的双开式门装置的情况,但第七实施方式是一对门板以不同速度向同一方向移动来开关出入口的单开式门装置。
即,如图16所示,在轿厢1的出入口1a以及乘梯处22的出入口22a分别设置有出入口框80、81,构成轿厢门装置A的一对门板5a、5b与轿厢1的出入口框80相对向并前后错开位置地配置,构成乘梯处门装置B的一对门板20a、20b与乘梯处22的出入口框81相对向并前后错开位置地配置。
门板5a、5b、20a、20b分别从图16所示的关门状态向图中的右方移动,从而使出入口1a、22a打开。此时,门板5a、20a以门板5b、20b的两倍的速度移动。另外,乘梯处门装置B的门板20a、20b与轿厢门装置A的门板5a、5b联动地移动。
在关门时,门板5a、5b、20a、20b分别向图中的左方移动,门板5a、20a的门挡侧端部E分别与出入口框80、81的门挡部80a、80b抵接。此时,有时在该门挡部之间夹入条带状的异物S,将用于检测该异物S的检测机构25设置于出入口框80。
检测机构25具有受驱动源(没有图示)驱动而旋转的旋转轴83,该旋转轴83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出入口框80的内侧垂直设置。在旋转轴83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安装有臂84、85,这些臂84、85向出入口框80的前方延伸。
在上部的臂84的前端部旋转自由地安装有一对滚轮87、88,并且在中间部安装有检测开关30以及检测杆90。
检测杆90,其一端部经由销91转动自由地安装在臂84上,通过弹簧92的加载力绕顺时针方向被弹性加载。检测开关30,在弹簧92的相反侧与检测杆90相对向地安装在臂84上,该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与检测杆90弹性抵接。
在检测杆90的前端部安装有由缆线、纤维条带等构成的绳索状的检测体35。该检测体35通过所述滚轮87、88被向下方拉伸,其端部连接于旋转轴83的下部的臂85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弹簧92的弹性力对该检测体35施加一定的张力。该检测体35的从滚轮88到臂85的区间成为检测部35a,支持该检测部35a,使其与门板5a的门挡侧边缘部E平行地延伸。另外,94是设置于门板5a的安全触板。
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通常在比出入口框80、81的门挡部80a、81a的位置靠出入口1a、22a的中央的待机位置待机。而且,在门板5a、5b、20a、20b关闭之后,旋转轴83与各臂84、85一体地绕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使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以通过出入口框80的门挡部8a的前方部的方式移动。
此时,当在门板5a、20a的门挡侧端部E与出入口框80、81的门挡部80a、80b之间夹入异物S时,检测体35的检测部35a与该异物S接触,并且旋转轴83旋转,由此使得检测部35a弯曲成“く”状。
接着,通过弯曲的检测体35a的张力克服弹簧92(的弹性力)使检测杆90以销91为中心绕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检测杆90推压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使得检测开关30接通,检测出夹入了异物S。
在图18中示出了第八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检测机构25的旋转轴83在出入口框80的内侧垂直地设置。在该旋转轴83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安装有臂84、85,这些臂84、85向出入口框80的前方延伸。而且,在上部的臂84的前端部与下部的臂85的前端部之间安装有带板状的具有一定刚性的检测体35。
各臂84、85,分别通过摩擦离合机构95与旋转轴83接合,通常与旋转轴83一体地旋转,在对臂84、85施加了预定以上的载荷时,通过摩擦离合机构95在旋转轴83与臂84、85之间产生滑动,使臂84、85在其预定位置静止。
在旋转轴83的上部与臂84相对向地安装有辅助臂96。该辅助臂96总是与旋转轴83一体地旋转。在臂84的边缘部以及辅助臂96的边缘部,分别各自一体地形成有立起壁84a、96a,在臂84的立起壁84a形成有横向长的长孔97,在辅助臂96的立起壁96a安装有螺栓(bolt)98,该螺栓98的前端部插入所述长孔97内。
在螺栓98的外周,在立起壁84a、96a之间安装有弹簧99,通过该弹簧99按照相互相反的旋转方向对臂84和辅助臂96弹性加载。而且,在辅助臂96安装有检测开关30,该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以与臂84的立起壁84a相对向的方式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轿厢门装置以及乘梯处门装置关闭之后,旋转轴83与各臂84、85一体地绕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使检测体35以通过出入口框80的门挡部80a的前方部的方式移动。
此时,当在门板5a的门挡侧端部E与出入口框80的门挡部80a之间夹入异物S时,检测体35与该异物S接触。当检测体35与该异物S接触时,对臂84、85施加预定的载荷,由于该载荷使得臂84、85与旋转轴83之间的摩擦离合机构95发生滑动,使臂84、85的旋转停止,使臂84、85以及检测体35在与异物S接触的位置静止。
虽然臂84、85以及检测体35静止,但旋转轴83仍绕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使辅助臂96接近臂84的立起壁84a,通过该接近使检测开关30的致动器30a与立起壁84a按压接触,使得检测开关30接通,检测到夹入了异物S。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通过门板左右移动而使出入口开关的门装置,但也可以是通过门板上下移动而使出入口开关的门装置。

Claims (7)

1.一种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别通过门板的移动来开关轿厢的出入口以及电梯乘梯处的出入口的门装置;和
在由于所述门板的关门动作而在该门板的门挡侧端部夹入了条带状的异物时,检测出该情况的检测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具备:基体,其能够在所述门板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检测体,其设置于该基体,能在该基体朝向所述门板的门挡侧端部移动的途中与所述条带状异物接触;和检测开关,其通过联动于该检测体与所述异物接触的动作而动作来对该异物进行检测,
所述检测机构,在所述门板向关门方向移动而关闭所述出入口之后,开始异物检测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在由弹簧的弹性力施加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拉紧设置于所述基体,在与所述异物接触时,通过由该接触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弯曲变形的动作,使所述检测开关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是能自由柔性变形的绳索状部件或带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能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体,由弹簧的弹性力按照从所述基体离开的转动方向被弹性加载,在与所述异物接触时,通过由该接触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转动的动作,使所述检测开关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经由连杆机构以能在相对于该基体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体,由弹簧的弹性力按照从所述基体离开的方向被弹性加载,在与所述异物接触时,通过由该接触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移动的动作,使所述检测开关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体,经由滑动机构以能在相对于该基体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体,由弹簧的弹性力按照从所述基体离开的方向被弹性加载,在与所述异物接触时,通过由该接触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移动的动作,使所述检测开关动作。
7.一种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别通过门板的移动来开关轿厢的出入口以及电梯乘梯处的出入口的门装置;和
在由于所述门板的关门动作而在该门板的门挡侧端部夹入了条带状的异物时,检测出该情况的检测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具备:在与所述门板的移动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能与该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的一对臂;安装在这些臂之间、能在所述各臂与所述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的动作的途中与所述条带状的异物接触的检测体;和通过联动于该检测体与所述异物接触的动作而动作来对该异物进行检测的检测开关,
所述检测机构,在所述门板向关门方向移动而关闭所述出入口之后,开始异物检测的动作。
CN200910160312A 2008-08-05 2009-08-05 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 Pending CN1016431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80/2008 2008-08-05
JP2008201980A JP2010037053A (ja) 2008-08-05 2008-08-05 エレベータの異物挟み込み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3170A true CN101643170A (zh) 2010-02-10

Family

ID=4165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0312A Pending CN101643170A (zh) 2008-08-05 2009-08-05 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037053A (zh)
CN (1) CN10164317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0813A (zh) * 2014-04-30 2014-07-30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门
CN104477749A (zh) * 2014-10-28 2015-04-01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梯纵向防夹装置
CN107954299A (zh) * 2017-12-27 2018-04-24 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出入口光幕盲区安全保护装置
CN108573196A (zh) * 2017-03-13 2018-09-25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客运索道轿厢乘客信息自动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10817667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德普家用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梯自动门夹持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3162B2 (ja) * 1994-03-28 1999-03-24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扉への異物挟み込み検出装置
JP2006199389A (ja) * 2005-01-18 2006-08-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輸送機用扉装置
JP2008056456A (ja) * 2006-09-01 2008-03-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異物挟み込み検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0813A (zh) * 2014-04-30 2014-07-30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门
CN104477749A (zh) * 2014-10-28 2015-04-01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梯纵向防夹装置
CN108573196A (zh) * 2017-03-13 2018-09-25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客运索道轿厢乘客信息自动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08573196B (zh) * 2017-03-13 2020-06-02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客运索道轿厢乘客信息自动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07954299A (zh) * 2017-12-27 2018-04-24 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出入口光幕盲区安全保护装置
CN110817667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德普家用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梯自动门夹持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37053A (ja) 201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170A (zh) 电梯的异物夹入检测装置
CN101512700B (zh) 位置检测装置及车辆座椅位置检测装置
AT414005B (de) Türspaltüberwachung
JP4855839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RU259887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анатной дороги дл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людей или, соответственно, грузов
JP4819530B2 (ja) 車両用プラグドア装置
EP1905708A3 (en) Guide assembly for conveyor of articles with improved resistance to bending
JP2008063015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開き防止装置
CN203157665U (zh) 遮阳设备
CN107150943A (zh) 一种防夹人电梯
CN104822892A (zh) 具有以柔性帘为形式的门扇的卷闸门
KR100940420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 장치
EP1932796A1 (en) Door device for elevator
CN101321681A (zh) 电梯门
JP2006199389A (ja) 輸送機用扉装置
JP2007131389A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JP6173017B2 (ja) バックル折り機用のバックルプレートユニット
CN105800433B (zh) 电梯的门装置
JP5246837B2 (ja) オーバーヘッドドア
JP2010189079A (ja) 片開きホールドア装置
CN101746659A (zh) 电梯门装置
CN103058041B (zh) 双向运动人行道
JP5660684B2 (ja) 板材搬送装置
JP537684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異物検出装置
JP3781997B2 (ja) 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