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3047B - 储物箱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储物箱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3047B
CN101643047B CN 200910164063 CN200910164063A CN101643047B CN 101643047 B CN101643047 B CN 101643047B CN 200910164063 CN200910164063 CN 200910164063 CN 200910164063 A CN200910164063 A CN 200910164063A CN 101643047 B CN101643047 B CN 101643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storage case
bottom wall
diapire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40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3047A (zh
Inventor
芳本雅之
小岛洋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43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3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储物箱本体的储物箱及其制造方法。容纳箱包括底壁和侧壁,该侧壁从底壁的周界部分延伸并在与底壁相对的端部处限定出开口。容纳箱容设在储物箱本体内。开口使容纳箱的内部与容纳箱的外部相连通。容纳箱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包括底壁的第一部分以及从底壁的第一部分的周界部分延伸的侧壁的第一部分。第二构件包括底壁的第二部分以及从底壁的第二部分的周界部分延伸的侧壁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储物箱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储物箱。
背景技术
车辆乘客室中的驾驶员座椅与前排乘客座椅之间设置有储物箱。储物箱包括上端敞开的容纳部分(accommodation part)和杯托(cup holder)。杯托形成为凹入构造,以用于在其中容设装有饮料的罐子。CD(光盘)等通过开口放到容纳部分的内部中,以容设在其中。
由于如上所述容纳部分容设有物品,因而容纳部分有底壁。由此,提出了如下构造的储物箱:该构造包括形成有杯托等的储物箱本体以及容设在储物箱的内部中且带底的容纳箱。
容纳箱(accommodating box)为箱形,其具有底壁和侧壁,该侧壁从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并在上部形成有开口。储物箱本体形成有开口,以便与容纳箱的开口相连通,由此通过储物箱本体上的开口和容纳箱上的开口将物品放到容纳箱的内部中。
例如,如上所述的容纳箱由热塑性树脂通过注模而形成。由于容纳箱在上部敞开,在注模过程中,使用了在容纳箱的垂直方向上相接合的一对模具。
另一方面,期望容纳箱形成得比较大,以便可在其内部中容设较多的物品。在模制如上所述的容纳箱的过程中,使用了在容纳箱的垂直方向相接合的一对模具,容纳箱的内部空间不能制造得比开口大。可替代地,内部空间形成为随着达到底部逐渐变窄的结构。这是因为模具在容纳箱的垂直方向互相脱离。使容纳箱的内部空间变窄不是优选的。
另一方面,对于储物箱的构造,提出了如下储物箱:其没有被构造成包括储物主箱和容纳箱,而是被构造成一对侧壁与底壁彼此分离,然后将它们组装为一体(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61-64552A号
物品容设在储物箱内。当将物品放到容纳箱中或从容纳箱中取出时,乘客可能会碰到储物箱的边缘,或者当乘客碰到储物箱的边缘时可能对储物箱施加载荷。
由此,储物箱需要有高的刚度。但是,采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储物箱,使得单独的侧壁和底壁等互相分开。由此,变得难于确保所需的刚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方面是提供一种不仅可扩大容设空间而且可增大刚度的储物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物箱,包括:
储物箱本体;以及
容纳箱,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从底壁的周界部分延伸并在与底壁相对的端部处限定出开口,容纳箱容设在储物箱本体中,并且开口使容纳箱的内部与容纳箱的外部相连通。
其中,容纳箱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其中,第一构件包括底壁的第一部分以及从底壁的第一部分的周界部分延伸的侧壁的第一部分,并且
其中,第二构件包括底壁的第二部分以及从底壁的第二部分的周界部分延伸的侧壁的第二部分。
储物箱可被构造成侧壁上设置有凸肋(rib)。
储物箱可被构造成容纳箱包括接触储物箱本体的接触部分。
储物箱可被构造成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是模制而成的。
储物箱可被构造成侧壁上设置有凸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储物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构件,该第一构件包括第一底壁以及从第一底壁的周界部分的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一侧壁;
形成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从第二底壁的周界部分的第二部分延伸的第二侧壁;
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以形成容纳箱;以及
将形成的容纳箱设置在储物箱本体内,以组装成储物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物箱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F2-F2截取的储物箱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从储物箱的储物箱本体上取下上托架和盖构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储物箱的容纳箱的透视图。
图5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F5-F5截取的储物箱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从地板侧(floor panel side)看到的储物箱的储物箱本体内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储物箱的容纳箱被分解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形成储物箱的第二构件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形成储物箱的第一构件的步骤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物箱。本实施例的储物箱10设置在车辆(未示出)内。储物箱10设置在驾驶员座椅(未示出)与前排乘客座椅(未示出)之间。
如图1中所示,储物箱10包括储物箱本体20、上托架30、盖构件40和容纳箱50(图2所示),该储物箱本体外露于乘客室内并且其中形成有多个杯托21等。
如图中所示,储物箱本体20外露于乘客室内。多个杯托21形成在储物箱本体20中。例如,多个杯托21沿车身的纵向方向C并排布置。
图2是例如沿车身的纵向方向截取的,这样就切开了杯托21。如图2中所示,储物箱本体20的周壁部分22的形成杯托21的部分形成有向下凹进车身内的凹入部分。这样,凹入部分充当杯托21。装有饮料的罐可容设在杯托21内。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当储物箱本体20设置在乘客室内时,在纵向方向上比杯托21设置得更靠后的储物箱本体20的后部被构造得在车身内比形成杯托21的部分更向上凸出。
上托架30设置于在车身内比形成杯托21的部分更向上凸出的部分处。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在储物箱本体20固定在乘客室内的适当位置的状态下,在车身内比杯托21更靠后的部分中形成有开口23。开口23使得储物箱本体20的内部通过开口23与储物箱本体20的外部相连通。上托架30设置在储物箱本体20上,以便遮住开口23并且可拆卸地附设在开口23上。
上托架30形成有容纳凹入部31,该容纳凹入部形成为在车身内向上敞开并在车身内向下凹入,因此物品可容设在上托架30内。
盖构件40通过铰链24设置在储物箱本体20上。具体地,盖构件40通过铰链24连接至当布置在乘客室内时在车身内比开口23更靠后的储物箱本体20的后部。
盖构件40绕铰链24的铰接轴25(图2中所示)旋转,从而能够在盖构件40使上托架30的容纳凹入部31露出的位置与盖构件40关闭容纳凹入部31的位置之间旋转。此外,图1示出了盖构件40被置于盖构件40使容纳凹入部31露出的位置时的状态。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车身内向上凸出的储物箱本体的部分26内容设有容纳箱50。凸出部分26为形成开口23的部分。
如图3、图4中所示,容纳箱50包括底壁部分51和侧壁部分52。底壁部分基本为长方形。侧壁部分52从底壁部分51的周缘f的整个周界上升起,并延伸至底壁部分51的相对侧。由于底壁部分基本为长方形,容纳箱50基本为长方体形。相对侧是指在特定方向上与本发明的底壁部分沿直径方向相隔的位置。
侧壁部分52在周界方向上为连续的。此外,侧壁部分52界定在底壁部分51的相对侧上敞开的开口53。如上所述,由于侧壁部分52在沿底壁部分51的整个周界的周界方向上是连续的,开口53由侧壁部分52的端部边缘54限定。
图5示出了在储物箱10布置在乘客室内的状态下,沿车身的车辆宽度方向D截取的储物箱10的截面。图5示出了储物箱本体20内的容纳箱50,并示出了将容纳箱50固定至车身的固定结构。
如图5中所示,容纳箱50通过螺栓61和螺母62固定。
如图5和图6中所示,与面向开口53的一侧相对的底壁部分51的相对侧上形成有基座部分60。基座部分60由使其凸出至开口53的相对侧的底壁部分51的部分形成,并与底壁部分51整体式地形成为一体。当容纳箱50固定至车身时,基座部分60设置在车身的地板13上。
如图5中所示,形成基座部分60的底壁51的部分形成有一对通孔56,螺栓61穿过这对通孔。通孔56还穿透基座部分60。
如图5中所示,地板13中形成有通孔14,从而与通孔56相连通。
由于螺栓61穿过通孔56、14以便通过螺母62紧固,当容纳箱50容设在储物箱本体20内时容纳箱50固定至地板13。
在上述情况下,容纳箱50的开口53与储物箱本体20内的开口23相连通。沿储物箱本体20内的开口23的周边部分形成有第一接合部分71,以便由此向内折叠。第一接合部分71基本上沿开口23的整个周界而形成。
由于第一接合部分71形成为向内折叠的形状,储物箱本体20的周壁部分22与第一接合部分71之间限定出空间S。
如图4中所示,容纳箱50内的开口53的周界部分上形成有平坦部分57和第二接合部分72。平坦部分57基本上沿开口53的整个周界而形成,并且其表面为平面。第二接合部分72从平坦部分57的周界外围(开口53的边缘部分的最外侧)向上升起,并凸出至底壁部分51的相对侧,以便例如在容纳箱50容设在储物箱本体20内时装配到空间S内。
如图5中所示,在容纳箱50容设在储物箱本体20内,并且之后通过螺栓61和螺母62固定至地板13的状态下,容纳箱50的第二接合部分72装配到储物箱20内的空间S中。此外,第一接合部分71的向内远端73与容纳箱50的平坦部分57邻接。
由于此结构,在保持储物箱本体20内的开口23与容纳箱50内的开口53相互连通的状态同时,使得储物箱本体20和容纳箱50互相接合。
在容纳箱50固定至地板13的状态下容纳箱50的位置(posture),也就是说,在容纳箱50容设在储物箱本体20内的状态下容纳箱50的位置是如下位置:其中,使基本相互平行地设置并且相互面对的侧壁部分52的一对部分91、92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面向外,而使基本相互平行地设置并且相互面对的剩余一对部分93、94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面向外。
此外,如图5中所示,部分91、92形成为当它们从底壁部分51朝向开口53延伸时逐渐向容纳箱50内倾斜。由此,使得开口53比底壁部分51窄。换句话说,可使得底壁部分51比开口53大。
如图1和图3中所示,在储物箱本体20的驾驶员座椅侧(图中的上侧)形成有用于容设换挡杆(未示出)的凹槽部分27。换挡杆的一部分穿过底壁部分51与地板13之间。由此,在换挡杆穿过的容纳箱50的部分处形成阶状部分100,以便向上定位,从而避免与换挡杆相干扰。
图6示出了阶状部分100。如图6中所示,换挡杆穿过的底壁部分51的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靠上,因此,阶状部分100形成在底壁部分51上。
容纳箱50上设置有加强结构110。如图4中所示,容纳箱50的侧壁部分52的部分91、92上形成有多个凸肋111,在容纳箱50设置在乘客室内的状态下,这些凸肋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向外定向。凸肋111设置在部分91、92的外表面上并向外延伸。
具体地,在容纳箱50安装在车身内的状态下,凸肋111具有与车身的纵向方向C基本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部分111a以及与车身的垂直方向基本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部分111b。这些部分111a、111b设置成相互交叉,从而构成凸肋111。图中仅示出了部分91、92中的部分92,但部分91上也类似地形成有凸肋。
如图5中所示,在容纳箱50容设在储物箱本体20内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的凸肋111的远端112(部分111a的远端和部分111b的远端)延伸,直到它们与储物箱本体20的周壁部分22的内表面22a接合为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几乎所有的凸肋111的远端112都与内表面22a接合。此外,可采用部分的凸肋111的远端112与内表面22a接合的结构。可替代地,所有的远端112可以都与内表面22a接合。
由于至少一部分的凸肋111的远端与周壁部分22的内表面22a接合,储物箱本体20的刚度得以增加。
如图2中所示,在容纳箱50容设在储物箱本体20内并固定至车身的状态下,沿车身的纵向方向面向外且面朝车身后部的侧壁部分52的部分93、94中的部分93形成为与储物箱本体20的周壁部分22的后侧部分22b相接触。后侧部分22b为在储物箱本体20固定至车身的状态下位于车身后部的部分。
如上所述,连接有盖构件40的铰链24设置在储物箱本体20上比开口23更靠后的部分处。由此,存在比开口23更靠后的储物箱本体20的部分处设置有铰链24的固定部分28。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箱50的部分93从开口23延伸至周壁部分22的后侧部分22b的内表面22a,并且具有其表面与内表面22a相接触的接触部分120。接触部分120形成为使得侧壁部分52的一部分凸出并与侧壁部分52形成一体。
面对周壁部分22的后侧部分22b的内表面22a的接触部分120的部分沿内表面22a形成,从而与内表面22a相接触。此外,如图4中所示,接触部分120形成为具有两个凹入部分121、122的阶梯状,这两个凹入部分向容纳箱50内凹入。
如图5中所示,侧壁部分52的部分91、92上形成有阶状部分59,在容纳箱50固定至地板13中邻近开口53的位置的状态下,这些阶状部分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面向外。阶状部分59缓和地连接越过阶状部分59的底壁部分侧部分59a和开口侧部分59b。在容纳箱50的内部空间中,使得开口53侧从阶状部分59向上渐窄以作为边界。图中,装有CD的盒子130由多条双短划线(double-dashedchain line)表示。
在CD盒130容设在容纳箱50的状态下(在CD盒130的下端紧靠底壁部分51的状态下),阶状部分59比CD盒130的上端更靠近开口53侧。如上所述,开口53比底壁部分51窄,因此,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面向外的侧壁部分52的部分91、92向内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阶状部分59形成得比较缓和,CD盒130可沿阶状部分59顺利地取出。此外,阶状部分59的位置并不限于基于CD盒130而确定。
此外,底壁部分51内形成有通孔56的范围A朝向地板13侧凸出,因此,形成有容设螺栓61的凹入部分16。由此,可以阻止容设在容纳箱50内的物品(例如,CD盒130)与螺栓61相干扰。这样,由于设置有螺栓的部分在容纳箱50内向外凸出,抑制了容设在容纳箱50内的物品与螺栓之间的干扰。
此外,换挡杆(未示出)于图5中的右手侧部分下方设置在底壁部分51上,如图6中所示,形成有阶状部分100。虽然图5中未示出阶状部分100,但阶状部分100于绘制图5的纸的远侧形成在底壁部分51上,因此,CD盒130在图中示出为就如漂浮在空气中一样。CD盒130的下端与形成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部分上的阶状部分100紧靠。
具有上述结构的容纳箱50具有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并且通过将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组装在一起而形成容纳箱50。
图7示出了容纳箱50拆开后的状态。例如,如图7中所示,在容纳箱50固定至地板13的状态下,容纳箱5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被划分为两部分,位于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分割部分为第一构件150,而位于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分割部分为第二构件160。
第一构件150具有第一底壁部分151。第二构件160具有第二底壁部分161。第一底壁部分151构成底壁部分51的一部分。第二底壁部分161为底壁部分51的除第一底壁部分151之外的一部分。通过将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组装在一起,第一底壁部分151和第二底壁部分161成为互相连续的,因此构成底壁部分51。
此外,如图5中所示,在容纳箱50固定至地板13的状态下,基座部分6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D延伸。由此,基座部分60也在沿车身的宽度方向D的大体中间位置被划分。当将第一构件150、第二构件160组装在一起时,被划分成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的基座部分60的部分也组装在一起。这样,构成基座部分60。
此外,第一构件150具有设置在侧壁部分52的第一底壁部分151的周缘上的第一侧壁部分158。具体地,第一侧壁部分158由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面向外的部分91和沿车身的纵向方向面向外的部分93、94的一部分组成。此外,接触部分120也被划分成两部分,并且形成为使得其一部分与包括在第一侧壁部分158中的部分93的一部分为连续一体的。
类似地,第二构件160具有设置在侧壁部分52的第二底壁部分161的周缘上的第二侧壁部分168。具体地,第二侧壁部分168由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面向外的部分92和除设置在第一构件150上的部分之外的部分93、94的一部分构成。不包括在第一侧壁部分158中的接触部分120的一部分形成为与包括在第二侧壁部分168中的部分93的一部分为连续一体的。
通过将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组装在一起,属于第一构件150的部分93、94的一部分和属于第二构件160的部分93、94的一部分成为互相连续的,从而形成沿车身的纵向方向面向外的侧壁52的部分93、94。
如图6中所示,如下的侧壁部分5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向外扩展的第一凸缘152:该部分设置在与设置在第二构件160及第二底壁部分161的一部分上的侧壁部分52的一部分紧靠的第一构件150及第一底壁部分151的一部分上。
类似地,如下的侧壁部分5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向外扩展的第二凸缘162:该部分设置在与设置在第一构件150及第一底壁部分151的一部分上的侧壁部分52的一部分紧靠的第二构件160及第二底壁部分161的一部分上。
注意到在图2中所示的储物箱10的截面图中,示出了在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沿第一凸缘152与第二凸缘160之间的分界面截取的状态下的容纳箱50。由此,在图2中,示出了第一构件150的第一凸缘152。
在容纳箱50通过将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互相接合而形成的状态下,第一凸缘152和第二凸缘162互相紧靠。此外,例如,第一凸缘152上形成有朝向第二凸缘162凸出的多个凸起153。第二凸缘162上形成有供装配相应的凸起153的多个装配孔163。
在容纳箱50通过将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状态下,凸起153装配到相应的装配孔163中。因此,第一凸缘152和第二凸缘162在互相紧靠的同时被固定在一起。
接下来将描述容纳箱50的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的制造方法。
例如,如图8和图9中所示,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注模而成。具体地,第一构件150通过使用一对模具155、156模制而成。第二构件160通过使用一对模具165、166模制而成。例如,将热塑性树脂材料用作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的材料。
图8示出了模具165、166按照实线夹紧在一起的状态以及模具165、166按照双短划线互相分开的状态。在模具165、166夹紧在一起的状态下,模具165、166之间形成有空间,其限定了第二构件160的构造。第二构件160通过向该空间内浇注热塑性树脂而形成。
图9示出了模具155、156按照实线夹紧在一起的状态以及模具155、156按照双点划线互相分离的状态。在模具155、156夹紧在一起的状态下,模具155、156之间形成有空间,其限定了第一构件150的构造。第一构件150通过向该空间内浇注热塑性树脂而形成。
由此,考虑到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通过成对的模具模制而成,容纳箱50被构造成划分为两个构件。例如,如上所述,由于底壁部分51大体为长方形,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可被划分成将底壁部分51划分为彼此基本相等的两部分。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一体地形成在第一底壁部分151上的第一侧壁部分158形成为朝着容纳箱50的内部开的凹入结构。类似地,一体地形成在第二底壁部分161上的第二侧壁部分168形成为朝着容纳箱50的内部开的凹入部分。
由此,即使在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通过使用成对的模具模制而成的情况下,由于在拆除模具时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上未生成任何与模具相干扰的部分,这使得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通过使用模具模制而成成为可能。
形成在侧壁部分52的部分91上且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面向外的的凸肋111平行于模具165、166彼此分离的方向B延伸。类似地,形成在部分92上的凸肋111平行于模具155、156彼此分离的方向B 1延伸。划分为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的基座部分60的一部分分别在分离方向B、B1上延伸。
分离方向B、B1表示如下方向:当模制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完成时,模具155、156彼此分离的方向以及模具165、166彼此分离的方向,夹紧在一起的模具155、156以及模具165、166于是彼此分离,以便取出模制而成的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
此外,第二底壁部分161平行于模具165、166彼此分离的方向B延伸。由于使凸肋111和包括基座部分60的第二底壁部分161平行于方向B,使得使用模具165、166通过注模来形成第二构件160成为可能。此外,由于使用模具165、166而形成第二构件160,使得部分91、92可相对于底壁部分51倾斜。
类似地,包括基座部分60的第一底壁部分151也平行于方向B延伸。由于使凸肋111和第一底壁部分151平行于方向B,使得第一构件150可使用模具155、156通过注模来形成。此外,由于使用模具155、156而形成第一构件150,使得部分91、92可相对于底壁部分51倾斜。
注意到凸肋111和第一底壁部分151及第二底壁部分161并不限于与方向B平行。凸肋111和第一底壁部分151及第二底壁部分161一定不能与模具在方向B上相干扰。
注意到形成在底壁部分51上的通孔56可通过机加工而形成,例如,在通过注模将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模制成上述构造之后,采用钻子。此外,如图5和图6中所示,除通孔56之外,基座部分60中还形成有多个凹槽。这些凹槽在与分离方向B、B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模具165、166内设置有滑动芯模170,以用于形成凹槽。类似地,模具155、156内设置有滑动芯模175,以用于形成凹槽。
当模具165、166彼此分离时,滑动芯模170沿从凹槽中取出滑动芯模170的方向滑动。当模具155、156彼此分离时,滑动芯模175沿从凹槽中取出滑动芯模175的方向滑动。
如上所述,由于滑动芯模170设置在模具165、166内并且滑动芯模175设置在模具155、156内,一体地形成在第一构件150上的基座部分60的一部分可在模制第一构件150的同时模制。
类似地,一体地形成在第二构件160上的基座部分60的一部分可同时模制。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通孔56通过滑动芯模170、175模制而成。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储物箱10中,容纳箱50被划分为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此外,部分91、92倾斜,从而使容纳箱50的内部空间扩大。
如上所述,具有宽广内部空间的容纳箱50可由两个构件构成。
换句话说,由于容纳箱50可由少量的构件形成,容纳箱50的刚度得以增大。由此,可以提供不仅能确保容设物品的内部空间扩大而且能增大容纳箱50的刚度的储物箱10。
此外,由于凸肋111一体地形成在侧壁部分52上,容纳箱50的刚度得以进一步增大。另外,由于至少一部分的凸肋111的远端112与储物箱本体20的周壁部分22的内表面22a相接触,储物箱本体20的刚度得以增大。也就是说,储物箱10的刚度得以增大。
此外,由于容纳箱50具有接触部分120,与接触部分120相接触的储物箱本体20的一部分的刚度由于接触部分120与储物箱本体20的周壁22的接触而增大,因此,容纳箱50中的接触部分120的刚度增大。
此外,由于接触部分120通过形成凹入部分121、122而形成为阶状构造,接触部分120的刚度增大。
此外,在第一构件150中,由于第一底壁部分151和第一侧壁部分158连续且一体地形成,第一构件150的刚度得以增大。类似地,在第二构件160中,由于第二底壁部分161和第二侧壁部分168连续且一体地形成,第二构件160的刚度得以增大。
此外,由于通过使用模具165、166模制而成第二构件160以及通过使用模具155、156模制而成第一构件150,第一底壁部分151、第一侧壁部分158和凸肋111可以一种相对容易的方式一体地形成。
此外,第二底壁部分161、第二侧壁部分168和凸肋111可一体地形成。
注意到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前已述的实施例。如同在此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容纳箱50包括将底壁部分51划分为两部分的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的构造,当模具彼此分离时,倾斜的侧壁部分52不会与模具相干扰。由此,可以形成包括在底壁部分51侧比在开口53侧宽的内部空间的容纳箱50。
此外,第一底壁部分151和第二底壁部分161以及凸肋111并不局限于与方向B、B1平行。简而言之,可采用当模具155、156互相分离以及模具165、166互相分离时防止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与模具相干扰的任何构造。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容纳箱50固定至车身时,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D组装在一起。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采用当容纳箱50固定至车身时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沿车身的纵向方向组装在一起的构造。这样,对划分方向并无限制,只要容纳箱50被分开,以使底壁部分被一分为二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尽管接触部分120形成在部分94上,但形成接触部分120的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接触部分120可形成在部分93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底壁部分51固定至地板13,因此,底壁51沿车身的垂直方向设置在下端。此外,开口53在车身中向上开。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侧壁部分52可被构造成固定至地板13,并且开口可沿水平方向(横切车身的垂直方向的方向,例如,车身的宽度方向或纵向方向)定向。这样,当容纳箱50固定至车身时,对容纳箱50的位置并无限制。
此外,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注模。即使在采用除注模之外的任何其他制造方法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构件150和第二构件160通过使用模具模制而成,可获得同样的优点。此外,虽然第一构件150通过使用模具155、156模制而成,但用于模制第一构件的模具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例如,可使用三个或四个模具。类似地,第二构件160可通过使用三个或四个模具模制而成。

Claims (6)

1.一种储物箱,包括:
储物箱本体;以及
容纳箱,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底壁的周界部分延伸并在与所述底壁相对的端部处限定出开口,所述容纳箱容设在所述储物箱本体内,并且所述开口使所述容纳箱的内部与所述容纳箱的外部相连通,
其中,所述容纳箱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底壁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底壁的第一部分的周界部分延伸的侧壁的第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底壁的第二部分以及从所述底壁的第二部分的周界部分延伸的所述侧壁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侧壁的第一部分以及所述底壁的第一部分上形成有第一凸缘,
其中,所述侧壁的第二部分以及所述底壁的第二部分上形成有第二凸缘,并且
其中,使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彼此邻接,从而形成所述容纳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箱,其中
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凸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箱,其中
所述容纳箱包括接触所述储物箱本体的接触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箱,其中
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是模制而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物箱,其中
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凸肋。
6.一种制造储物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底壁以及从所述第一底壁的周界部分的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一侧壁;
形成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从所述第二底壁的周界部分的第二部分延伸的第二侧壁;
连接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以形成容纳箱;以及
将形成的容纳箱设置到储物箱本体内,以组装成所述储物箱。
CN 200910164063 2008-08-07 2009-08-07 储物箱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643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4753 2008-08-07
JP2008204753 2008-08-07
JP2008204753A JP4661919B2 (ja) 2008-08-07 2008-08-07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3047A CN101643047A (zh) 2010-02-10
CN101643047B true CN101643047B (zh) 2011-06-29

Family

ID=41655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4063 Active CN101643047B (zh) 2008-08-07 2009-08-07 储物箱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661919B2 (zh)
CN (1) CN101643047B (zh)
BR (1) BRPI0902465B1 (zh)
RU (1) RU2412071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2194B2 (ja) * 2010-06-15 2014-01-22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電装品収納装置
JP6094092B2 (ja) * 2012-08-20 2017-03-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6285280B2 (ja) * 2014-05-29 2018-02-2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CN105329183A (zh) * 2015-09-30 2016-02-17 苏州新区佳合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减震储物盒
JP2021133907A (ja) * 2020-02-28 2021-09-13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樹脂製ボック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3779Y (zh) * 2002-05-06 2003-04-09 谢秀玲 汽车贮物装置
US6682116B1 (en) * 2003-01-07 2004-01-27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sole box structure
CN1603162A (zh) * 2003-10-02 2005-04-0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饮料容器夹持器
CN101134447A (zh) * 2006-08-28 2008-03-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可手动改变位置的储物箱的汽车储物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854Y2 (zh) * 1985-03-11 1992-07-14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3779Y (zh) * 2002-05-06 2003-04-09 谢秀玲 汽车贮物装置
US6682116B1 (en) * 2003-01-07 2004-01-27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sole box structure
CN1603162A (zh) * 2003-10-02 2005-04-0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饮料容器夹持器
CN101134447A (zh) * 2006-08-28 2008-03-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可手动改变位置的储物箱的汽车储物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4-110247A 1992.04.10
JP昭61-64552A 1986.04.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36817A (ja) 2010-02-18
BRPI0902465A2 (pt) 2010-04-20
JP4661919B2 (ja) 2011-03-30
BRPI0902465B1 (pt) 2019-01-02
CN101643047A (zh) 2010-02-10
RU2412071C1 (ru) 2011-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047B (zh) 储物箱及其制造方法
US8915531B2 (en) Vehicle console assembly
JP5929593B2 (ja) 自動車のドアトリム構造
US7291378B2 (en) Trim panel assembly having integrated energy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380852B2 (en) Overhead console with storage bin
US20070090662A1 (en) Composite tailgate with a one-piece structural panel that has integrated storage space
US6517767B2 (en) Rear trunk for a vehicle
CN110691730A (zh) 用于组装在机动车辆车身结构上的储藏箱
US11472600B2 (en) Stackable/reconfigurable compartment bins
CA2781367C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1200173B (zh) 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
US7147280B2 (en) Holding receptacle for vehicles
JP4296061B2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US8434810B2 (en) Surrounding structure of storage compartment of instrument panel
CN101574945B (zh) 汽车内室的内饰件
WO2005058649A1 (en) Trim panel including complimentary member
CN219564948U (zh) 一种汽车通用储物盒
US20220227434A1 (en) Vehicle load room structure
JP4141879B2 (ja) アームレスト
CN210941612U (zh) 车辆的工具箱和具有其的车辆
JP7262995B2 (ja) 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部の小物入れ構造
KR100405488B1 (ko) 차량용 컵홀더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2326544A (ja) 車両用ラゲッジフロアの収納スペース構造
KR200357160Y1 (ko) 차량용 공구보관함
KR970004047Y1 (ko) 자동차 완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