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0173B - 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0173B
CN101200173B CN2007101815635A CN200710181563A CN101200173B CN 101200173 B CN101200173 B CN 101200173B CN 2007101815635 A CN2007101815635 A CN 2007101815635A CN 200710181563 A CN200710181563 A CN 200710181563A CN 101200173 B CN101200173 B CN 101200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toring portion
object storing
lid member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815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0173A (zh
Inventor
高岛寿夫
前田宗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00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0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0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0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该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不会将电线暴露在储物盒外部,而能够从储物盒内部进行电线布线。其具有,内部设有辅助电源的第一物品储存部(2)、通过设置在该第一物品储存部(2)上部的第一铰链机构(6a)开关该第一物品储存部(2)的第一盖构件(31)、配置在该第一盖构件(31)上面的第二物品储存部(3a)、开关该第二物品储存部(3a)的第二盖构件(4),在该第一铰链机构(6a)的附近形成有连通该第一物品储存部(2)与该第二物品储存部(3a)的凹槽(11),形成在锁闭该第二盖构件(4)时凹槽(11)被该第二盖构件(4)覆盖的结构。

Description

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车箱内可储存物品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
背景技术
图8~图12为表示现有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101的图,在未图示的汽车内的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设置有该落地式控制台101。另外,该落地式控制台101结构主要包括:储物盒102、储物托盘103及储物盒盖104。
在此,如图11与图12所示,储物盒102内部设有和点烟器插头相同的辅助电源105,构成了能够给例如随身听、手机等电器品进行充电的结构。另外,该储物盒102的深度采用了较大尺寸,形成可储存CD等物品的结构。
另外,储物托盘103与储物盒盖(以下,简称“盖”)104的构成为:设置在储物盒102的上部,可通过如图9及图10所示的铰链机构106开关储物盒102。
其中,储物托盘103为设在储物盒102与盖104之间的小物品放置托盘,如图9所示,形成为包括具有规定深度的托盘主体103a的结构。另外,托盘主体103向车辆后方形成铰链部分103b,上述铰链部分103b通过铰链机构106安装在储物盒102上,以致能够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
另外,如图10及图12所示,在储物托盘103上设有与形成在储物盒102上的卡合槽102a相卡合的卡爪部103c。另外,卡爪部103c总是对卡合槽102a侧施加作用力,从而在关闭储物托盘103的状态下,储物盒102的卡合槽102a与储物托盘103的卡爪部103c相卡合,使储物盒102保持在关闭的状态。
另外,在储物托盘103的前侧设有和上述卡爪部103c形成为一体(或者和上述卡爪部103c协作)的杠杆103d,通过提起该杠杆(第一杠杆)103d,能够解除上述卡爪部103c与上述卡合槽102a的卡合。
因而,在或者储存物品在储物盒102,或者取出被储存的物品的场合,抬起第一杠杆103d以解除掉卡爪部103c的卡合,使储物托盘103向上方转动。由此,使储物盒102向上开口,便能够使用储物盒102。
另外,在该储物托盘103的上方设有盖104。盖104也兼具有作为肘靠(扶手)的功能,其上表面侧被装饰件所覆盖。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车辆后方一侧的部分,盖104通过其和储物托盘103共同的铰链机构106安装在储物盒102上,在车辆前方一侧的部分形成有与形成在储物托盘103上的卡合槽103e相卡合的卡爪部104a。另外,卡爪部104a总是对卡合槽103e侧施加作用力,从而在关闭盖104的状态下,储物托盘103的卡合槽103e与盖104的卡爪部104a相卡合,使储物托盘103保持在关闭的状态。
另外,在盖104的前侧设有与上述卡爪部104a形成为一体(或者和上述卡爪部104a协作)的第二杠杆104b。在此,如上所述,第二杠杆104b设置在盖104上,另外,第一杠杆103d设置在储物托盘103上,不过如图8、图10及图12所示,在相对于储物托盘103而关闭盖104的状态下,也可设定成第二杠杆104b与第一杠杆103d处于互相地邻接的位置。
因而,在同时关闭盖104与储物托盘103的状态下,用户通过提起第一杠杆103d就能够整体地转动盖104与储物托盘103,从而能够变成可使用储物盒102的状态。另外,通过提起邻接的第二杠杆104b来只转动盖104,就能够变成可使用储物托盘103的状态。
不过,如上所述,在储物盒102内部设置了和点烟器插头相同的辅助电源105。并且,为了在储物盒102的外部使用与辅助电源105连接的电器品,在储物盒102的边缘部分形成有用于布线(电线束)的“U”字槽(孔)102b。
另外,为了将电器品放到储物托盘103上来使用,在储物托盘103的边缘部分也形成有U字槽103f。
另外,下述的日本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有关中心储物盒盖的技术。具体地说,在中心储物盒盖的内部构成可储存手机的结构,同时在盖的背面侧形成用于从中心储物盒内部穿过所配电线的孔。经由该孔将电线连接到盖内部的连接器单元上。
日本专利文献1:实开平4-48057号公报
可是,在用图8~图12所说明的这种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储物托盘103与储物盒102的侧面分别形成有U字槽102b、103f,因此存在既影响了美观又不方便使用的这种问题。
尤其是,在构成为如上述那样的储物托盘103的侧面成为所设计的面(在关闭盖的状态下在外部暴露的面或部分)的落地式控制台中,电器品储存在储物托盘103内部时,由于经由U字槽102b从储物盒102内部布线到外部的电线107再次穿过储物托盘103的U字槽103f布线到储物托盘103的内部,因此电线107暴露在外部,从而存在大大地降低美观性这种问题。
在此种情形时,也考虑过在储物托盘103的底面形成孔而不使电线107暴露在外部进行布线,不过在形成这种孔的场合,不仅光考虑电线的直径就可以,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和电线107一体化的插头与连接器等连接部单元的大小。为此,在储物托盘103底面形成孔时,孔径会过于增大,也存在使用方便性变差,或者储存在托盘103内的小物品落到储物盒102内部等问题。
而且,日本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为设想了特别规定的机器(例如手机)的结构,若想要具有通用性,其结果必须形成大孔径的孔,则无法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所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电线暴露在储物盒的外部,而能够从储物盒内部将电线布线到储物托盘上的落地式控制台结构。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记载的落地式控制台结构为在车箱内设置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落地式控制台具有,内部设有辅助电源的第一物品储存部、通过设置在该第一物品储存部上部的第一铰链机构开关该第一物品储存部的第一盖构件、配置在该第一盖构件上面的第二物品储存部、开关该第二物品储存部的第二盖构件,在该第一铰链机构的附近形成连通该第一物品储存部与该第二物品储存部的凹槽,同时在锁闭该第二盖构件时,该凹槽被该第二盖构件覆盖。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记载的落地式控制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构件和该第二物品储存部形成为一体,且该第二盖构件通过与该第一铰链机构同轴的第二铰链机构开关该第二物品储存部。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记载的落地式控制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利用形成该第一盖构件的底面和沿着该底面边缘部分竖立同时延伸到该底面边缘部分整个周长的壁面形成该第二物品储存部,在该壁面上面邻接于上述凹槽设置有第二凹槽。
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记载的落地式控制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有该第二凹槽。
若采用本发明的落地式控制台结构,由于在铰链机构附近设有连通第一物品储存部与第二物品储存部的凹槽,所以若在凹槽进行电线布线能够布线到第一盖构件转动中心的附近,从而第一盖构件的开关动作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另外,由于凹槽被第二盖构件所覆盖,能够不使电线暴露在外部而进行电线布线,因此不但能够大大地提高美观性,同时因未将电线布线在外部,所以也提高了使用方便性。另外,在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统一第一盖构件与第二盖构件的转动中心,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另外,在本发明第二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防止电线啮入第二盖构件与第一盖构件的壁面之间。
另外,在本发明第三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还由于可相对第二物品储存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进行电线布线,从而即使是在由于车辆加速或者减速引起连接第二物品储存部内的电线的小物品沿着车长方向移动时,电线也不容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3为说明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的作用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既为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又为图6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说明现有技术用图。
图9为说明现有技术用图。
图10为说明现有技术用图。
图11为说明现有技术用图。
图12为说明现有技术用图。
标号说明
1控制台
2储物盒(第一物品储存部)
3储物托盘
3a储物托盘主体(第二物品储存部)
3b铰链部分
31底面(第一盖构件)
32壁面
4储物盒盖(第二盖构件)
6铰链机构
6a第一铰链机构
6b第二铰链机构
11第一凹槽
14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图1~图3都为表示其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1~图3中,标号1为设置在汽车内的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的落地式控制台,主要结构包括,储物盒(第一物品储存部)2、储物托盘3及储物盒盖或者盖(第二盖构件)4。
而且,该落地式控制台1整体来看,具有和用图8~12说明内容相同的结构。即,未图示的具有在储物盒2内部设置有和点烟器插头相同的辅助电源(参考图11与图12的标号105),来给随身听或者手机等电器品12(参考图3)进行充电的结构。另外,该储物盒2的深度采用较大尺寸,形成可储存CD等物品的结构。
另外,支架3与盖4设在储物盒2的上部,通过铰链机构6可开关储物盒2。其中,储物托盘3为设在储物盒2与盖104之间的小物品放置盒,其通过第一铰链机构6a安装在储物盒2上,以致可沿车辆宽度方向以转动轴为中心摆动。
另外,在储物托盘3上设置有与形成于储物盒2上的卡合槽相卡合的卡爪部(全都省略图示),在关闭储物托盘3的状态下,卡合槽与卡爪部卡合,使储物盒2保持在关闭的状态。就是说,储物托盘3的底面31发挥作为开关储物盒2的盖构件(第一盖构件)的功能。
另外,在储物托盘3的前侧设置有与上述卡爪部形成为一体的第一杠杆3d,通过提起该第一杠杆3d,能够解除上述卡爪部与上述卡合槽的卡合。
另外,盖4设置在储物托盘3的上方,也兼有作为肘靠(扶手)的功能。另外,盖4通过与第一铰链机构6a同轴的第二铰链机构6b安装在储物盒2上,另外,在其前方形成有与在储物托盘3上形成的卡合槽3e相卡合的卡爪部4a,并且,在关闭盖4的状态下,卡合槽3e与卡爪部4a卡合,使储物托盘3保持在关闭的状态。
而且,在下述中不特殊区别第一铰链机构6a与第二铰链机构6b的场合,简记为“铰链机构6”。
另外,在盖4的前方一侧且与第一杠杆3d邻接的位置设置有与上述卡爪部4a形成为一体的第二杠杆4b。因而,在同时关闭盖4及储物托盘3的状态下,用户通过提起第一杠杆3d,便能够整体地转动储物盒2及储物托盘3。另外,通过提起邻接的第二杠杆4b仅转动盖4,就能够使用储物托盘3了。
因此,如图1~图3所示,储物托盘3具有,底面31、沿着底面31边缘部围绕其全周长而竖立的壁面32,利用这些底面31与壁面32形成了形成托盘主体3a的凹部。并且,这样形成的凹部(托盘主体)作为第二物品储存部发挥其功能。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在储物托盘3的铰链机构6的附近形成有连通至储物盒2的内部的槽(第一凹槽)11。该槽11沿上下方向延设。
在此,该槽11是在用电线13连接如图3所示的电器品12和未图示的辅助电源之际,为了不将电线13暴露在储物盒2的外部而将电器品12收纳在储物托盘3而形成的槽,如图所示,其形成在储物托盘3的非设计面上(在关闭盖状态下暴露在外部的面或部分)。
另外,该槽11设定为,形成为比普通电器品12所使用的电线最大直径稍大的尺寸,以使在将电线13穿过槽11的状态下能够顺畅地开关储物托盘3。另外,在打开储物托盘3的状态下,该槽11露出在外部,以使可从落地式控制台1的一侧进行电线布线。
并且,借助于设有这种槽11,不会使电线13暴露在落地式控制台1的外部,而能够将电线13从储物盒2内部布线至储物托盘3,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美观性。另外,在盖4锁闭时,由于该槽11被盖4覆盖,借助于此种结构可进一步实现美观性的提高。
另外,在槽11近旁且储物托盘3的非设计面上形成有连通储物托盘3内部和储物托盘3外部的槽(第二凹槽)14。在此,该第二槽14是在将电线13穿过槽11且在托盘底面31上放置电器品12之际,用于防止电线13与盖4的干涉的防止啮入用的槽,其沿着与槽11所延设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设。在图1及图2中,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在储物托盘3的铰链部分3b的边缘部分。
并且,如上所述沿车辆宽度方向形成该槽14,由此能够防止电线13啮入盖4与储物托盘3之间,同时即使因车辆加速或减速等引起储物托盘3内的小物品沿车长方向移动,也能够防止小物品从槽14落到储物盒2内,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方便性。
由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结构如上述而构成,因此在使用储物盒2的辅助电源之际,将电线13的插头部分连接至辅助电源上。之后,从落地式控制台1的一侧沿槽11对电线13加以布线,并且,随后沿槽14对电线13加以布线。
并且,由于在此种状态下将电线13所连接的电器品(此处,为随身听)12放置在储物托盘3上,由此,能够使电线13不会在落地式控制台1外部露出而对电线13加以布线,从而提高方便性与美观性。
另外,由于槽11形成在铰链机构6附近,因此在转动储物托盘3的同时,能够抑制处在槽11中的电线13的移动量,从而可以防止电线13被拉紧。
另外,由于沿车辆宽度方向在储物托盘3边缘部的非设计面形成了第二槽14,因此关闭盖4时,能够防止电线13的啮入,同时也能够防止储物托盘3内的小物品落下。
另外,若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只要将槽11的直径设定为电线13可穿过的大小就可以,与为了穿过连接器部分而在托盘底面31上形成较大的孔这种技术相比,大大地提高了美观性与使用方便性。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4为表示其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有关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除此之外的说明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标号相同的标号以简化说明。
那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盖4与储物托盘3分别利用不同的铰链机构6a、6b安装在储物盒2上,在这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成不同。
即,如图所示,此处各个铰链机构6b、6a分别独立构成,在储物托盘3的铰链机构(第一铰链机构)6a的上方设置有盖4的铰链机构(第二铰链机构)6b。因而,在或储存或取出物品于储物盒2的场合,首先以第二铰链机构6b为中心转动而打开盖4,之后再通过以第一铰链机构6a为中心转动储物托盘3并打开储物托盘3,即可向储物盒2进行存取。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储物托盘3没有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壁面32,而利用底面31形成托盘主体3a。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储物托盘3形成为板状,构成了底面=托盘主体3a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储物盒2的左右壁面(图略)及后端的壁面21一直形成到锁闭时盖4的高度位置,借助于此种结构,储物盒2左右及后端的壁面21就会具有作为储物托盘3的左右及后端的壁面的功能。并且,这些壁面与底面31所围成的空间具有作为第二物品储存部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盖4形成为朝向前方且稍向下弯曲的形状,借助于此种结构,盖4自身也具有作为储物托盘3的前壁面的功能。
并且,在具有这样结构的场合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5为表示其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而且,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具有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参考图4)大致同样的结构,主要只是盖4的结构有所不同。因而,以下主要说明有关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除此之外的说明使用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以简化说明。
那么,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盖4具有滑动式的开关机构,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就能够开关储物托盘3。
另外,即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储物托盘3也形成为板状,从而形成底面31具有作为托盘主体3a功能的结构。
另外,储物盒2左右的壁面(图略)及后端的壁面21一直形成到锁闭时盖4的高度位置,借助于此种结构,储物盒2左右的壁面及后端的壁面21就会具有作为储物托盘3的左右及后端的壁面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储物盒2的上面形成为朝后方平缓地向上弯曲,且连续地连接在储物托盘3锁闭时的盖4的前端的这种形状。
并且,即使在具有这样结构的场合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6为表示其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其分解立体图。而且,该实施方式4相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来说,主要是储物托盘3与盖4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以下主要说明有关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除此之外的说明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标号相同的标号以简化说明。
那么,如图6及图7所示,在储物托盘3的底面31上不形成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侧壁中的左右壁面32,仅形成前后壁面33、34。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底面31与前后壁面33、34使储物储物托盘3的托盘主体3a形成为大致“コ”字状。
另一方面,在盖4上形成有锁闭托盘3时覆盖托盘主体3a的左右两侧部的侧壁41、42。并且,在锁闭储物托盘3时,借助于这些侧壁41、42与储物托盘3前后的壁面33、34形成第二储存部。
另外,储物托盘3通过第一铰链机构6a安装在储物盒2上,安装盖4通过与第一铰链机构6a同轴的第二铰链机构安装在储物盒2上。
并且,即使在具有这样结构的场合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主旨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仅在储物托盘的铰链机构附近中一侧(左侧)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凹槽11、14,不过在另一侧(右侧)形成相同的凹槽11、14也可以,或者仅在另一侧形成凹槽11、14也可以。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物品储存部、第一盖构件、第二物品储存部、第二盖构件,
所述第一物品储存部内部收容辅助电源;
所述第一盖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物品储存部上部并通过第一铰链机构开关所述第一物品储存部;
所述第二物品储存部配置在所述第一盖构件上面;
所述第二盖构件开关所述第二物品储存部,
在所述第一铰链机构的附近形成连通所述第一物品储存部与所述第二物品储存部的第一凹槽,同时在锁闭所述第二盖构件时,所述第一凹槽被所述第二盖构件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控制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构件和所述第二物品储存部形成为一体,
所述第二盖构件通过与所述第一铰链机构同轴的第二铰链机构开关所述第二物品储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控制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物品储存部利用所述第一盖构件的底面和沿着所述底面边缘部分立设、同时延伸到所述底面边缘部分整个周长的壁面而形成,
在所述壁面上面靠近于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铰链机构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至少一侧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开关上述第一物品储存部,而且所述第一凹槽延设在垂直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上下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控制台,其特征在于,在打开所述第二盖构件时,所述第一凹槽暴露在外部。
CN2007101815635A 2006-10-23 2007-10-23 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 Active CN101200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7936 2006-10-23
JP2006287936A JP4285525B2 (ja) 2006-10-23 2006-10-23 車両用フロアコンソール構造
JP2006287936 2006-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0173A CN101200173A (zh) 2008-06-18
CN101200173B true CN101200173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43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5635A Active CN101200173B (zh) 2006-10-23 2007-10-23 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85525B2 (zh)
CN (1) CN1012001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5477B1 (en) 2017-01-11 2018-07-31 Honda Motor Co., Ltd. Cor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1793B2 (ja) * 2008-08-07 2013-02-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2013124069A (ja) * 2011-12-16 2013-06-24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
US8814243B2 (en) * 2012-09-12 2014-08-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rd management device
JP6333123B2 (ja) * 2014-08-29 2018-05-30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車両の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構造
JP6508454B2 (ja) * 2014-12-25 2019-05-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収納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22029A 2001.05.08
JP特开2004-338495A 2004.12.02
JP特开平10-217857A 1998.08.18
JP特开平7-9915A 1995.01.13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5477B1 (en) 2017-01-11 2018-07-31 Honda Motor Co., Ltd. Cor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85525B2 (ja) 2009-06-24
JP2008105473A (ja) 2008-05-08
CN101200173A (zh)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0173B (zh) 车辆用落地式控制台
JP4029392B2 (ja) 車両用シガライター装置
US5609382A (en) Motor vehicle central console
CN206201976U (zh) 换挡杆装置
CN101386276B (zh) 车辆用座椅
US6129400A (en) Double tiered center console
TWI740527B (zh) 跨騎型電動車輛
US9490461B2 (en) Storage system for passenger vehicle
TWI744935B (zh) 跨騎型電動車輛
JP4293208B2 (ja) 自動車後部の荷室構造
US7140660B2 (en) Cup holder assembly
JP2015123914A (ja) 車両用座席シート配索構造
CN101643047B (zh) 储物箱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062320A1 (en) Holding receptacle for vehicles
JP5456560B2 (ja)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6196272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803146B2 (ja) 自動車の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4023272B2 (ja)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ー
JP2011084149A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4338262B2 (ja)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ー
JPH0525958Y2 (zh)
JP2008155661A (ja) 車両用のスライドコンソール
KR200174736Y1 (ko) 자동차용 컵 홀더
KR100521589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폴드 앤 다이브 구조
JP5843837B2 (ja) カップホルダー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