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1699B - 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1699B
CN101631699B CN2008800082095A CN200880008209A CN101631699B CN 101631699 B CN101631699 B CN 101631699B CN 2008800082095 A CN2008800082095 A CN 2008800082095A CN 200880008209 A CN200880008209 A CN 200880008209A CN 101631699 B CN101631699 B CN 101631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crolling
scrolling folding
folding part
folded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82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1699A (zh
Inventor
延斯·费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Takata Petri AG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Petr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Petri AG filed Critical Takata Petri AG
Publication of CN101631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1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1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16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该折叠气囊能够在碰撞的情形中膨胀,该折叠气囊具有通过卷起第一气囊部分形成的第一卷动折叠部和通过卷起第二气囊部分形成的第二卷动折叠部。本发明将空间方向(R1、R1a、R1b、R2)设置为彼此成角度定向,两个气囊部分(101、102、106、107)沿着该空间方向卷起以形成卷动折叠部(1、1a、1b、2)。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囊模块的折叠气囊,该气囊模块用于安装到机动车辆中,该折叠气囊能够在碰撞的情形中膨胀-用于保护车辆乘员或根据其安装侧来保护机动车辆外面的人员。
背景技术
这种气囊包括通过卷起第一气囊部分形成的第一卷动折叠部和通过卷起第二气囊部分形成的第二卷动折叠部。
气囊在其折叠状态中被整合到气囊模块中,该气囊模块将被安装到机动车辆内,并且该气囊模块具有例如形式为气体发生器的膨胀装置,该膨胀装置允许在碰撞的情形中给气囊填充气体,从而展开气囊,并且在其膨胀状态中形成形式为气体缓冲垫的约束装置,用于保护人员。气囊在碰撞的情形中膨胀应包括如下情形,其中,气囊仅在例如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车辆碰撞发生时通过气体发生器膨胀;以及包括如下情形,其中,通过例如由所谓的预碰撞传感器检测即将来临的碰撞而事先激活气体发生器,并且给气囊填充气体。
这种类型的气囊在其折叠状态中具有至少分段的卷动折叠部,例如由EP 0940301A1、US-A 5,899,490、US-A 6,110,094、US 6,279,944B1以及US 6,371,518B1知道了这种类型的气囊,其中,尤其是在US-A5,899,490中描述了一种气囊,该气囊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延伸的卷动折叠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下目的,尤其是鉴于目标性展开而改进上述类型的气囊。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如下的折叠气囊来实现:
该折叠气囊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能够在碰撞的情形中膨胀,所述折叠气囊具有
-通过卷起第一气囊部分形成的第一卷动折叠部,和
-通过卷起第二气囊部分形成的第二卷动折叠部,
其特征在于,
空间方向彼此成一角度定向,两个气囊部分沿着所述空间方向被卷起以形成卷动折叠部,并且
所述第一卷动折叠部和所述第二卷动折叠部通过至少五次绕卷动折叠轴线卷起气囊部分而形成,由此,每次绕所述卷动折叠轴线的卷动在所述气囊部分中形成具有360°周向横截面的近似环形区域。
据此,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的两个气囊部分沿着空间方向卷起以用于形成各自的卷动折叠部,所述空间方向(卷动方向)彼此成一角度定向,即特别地以如下方式以有限的角度但不彼此互逆地延伸,使得两条直线彼此交叉,由此直线中的每一条沿着两个空间方向中的一个走向。
由于空间方向的角度定向,两个卷动折叠部沿着该空间方向通过卷起每一个各自气囊部分而形成,因此得到的两个卷动折叠部也彼此成一角度取向。
通过适当地选择指定得到的两个卷动折叠部的彼此角度位置的空间方向或得到的角度,能够具体调整气囊的展开方向以及展开的速度。
这种气囊折叠部原则上适用于所有气囊类型,也适用于例如侧面和头部气囊模块用的气囊,而与它们是否被整合到座椅或门中无关,还适用于前部气囊模块、膝部气囊模块等。
将两个气囊部分沿着空间方向卷起以用于形成各自的卷动折叠部,该空间方向之间的角度例如在10°与170°之间,特别地在30°与150°之间,或者更窄地在45°与135°之间或者75°与105°之间。特别地也能够设想90°(沿其卷起的两个空间方向的垂直定向)范围内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两个卷动折叠部彼此重叠,从而第一卷动折叠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气囊的第二部分中,由此,通过卷起第二部分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并且通过卷起第二气囊部分用于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沿着第二空间方向卷起第一卷动折叠部中的至少一部分。
因此,一方面能够设想,由两个卷动折叠部产生的折叠部具有两个卷动折叠部彼此重叠的第一折叠区域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折叠区域,该另外的折叠区域不重叠地由两个卷动折叠部中的一个形成,由此,特别地也能够设置两个另外的折叠区域,这两个另外的折叠区域由各自两个卷动折叠部中的一个形成(而不重叠)。
另一方面,能够将两个卷动折叠部设置成完全重叠,从而两个卷动折叠部中的至少一个不具有任何不与另一个卷动折叠部重叠的区域,由此,特别地也能够设置两个卷动折叠部中没有一个具有不与另一个卷动折叠部重叠的区域。
如果必要,折叠气囊也能够具有超过两个的卷动折叠部,所述卷动折叠部中的至少两个沿着不同的空间方向卷起。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变型的具体实施例,能够设置三个卷动折叠部,所述卷动折叠部中的一个卷动折叠部与其它两个卷动折叠部重叠,由此,其它两个卷动折叠部或者沿着彼此成角度的空间方向卷起,或者沿着彼此平行或反向的空间方向卷起。
能够进一步设置通过卷起两个气囊部分形成一个(第三)卷动折叠部,其中,预先在各自情形中形成卷动折叠部,由此,特别地首先连续卷起具有第一卷动折叠部的气囊区域,随后卷起具有第二卷动折叠部的另一气囊区域。因此,根据变型,卷动方向能够基本上沿着两个第一卷动折叠部的延伸方向走向,气囊沿着该卷动方向卷起以用于形成第三卷动折叠部。
由单个卷动折叠部产生的折叠部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弯曲的折叠部分。根据实施例的连续性,设置有得到的折叠部的(中央)折叠部分,另外两个折叠部分从该折叠部分弯曲。
为了形成卷动折叠部,能够设置至少三次、特别地至少五次(沿着限定的卷动方向并且绕限定的卷动轴线)卷起对应的气囊部分,由此,每次单独卷动在其各自气囊部分的横截面中形成近似环形的区域,该区域围成360°并且在其横截面中形成螺旋的一部分。
此外,在形成单个卷动折叠部之前、期间或之后,能够设置在气囊中形成翻转部或至少翻转气囊一次。
在气囊设有至少两个卷动折叠部的情形中,气囊能够在水平伸展(展开)的状态中例如基本上呈L形,由此,两个臂在各自情形中形成气囊部分中的一个,将所述气囊部分卷起,以在各自情形中形成气囊的卷动折叠部。因此,通过L形气囊坯体的每个臂沿着每个臂的延伸方向形成气囊部分,必要时以如下方式卷起该气囊部分,通过卷起臂而形成的两个卷动折叠部在过渡区域中重叠。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气囊能够被设置为单腔或设置为多腔气囊,在所述多腔的情形中,该气囊例如由头部腔和/或胸部腔和/或骨盆腔或多个(至少两个)腔的组合组成。在多腔气囊的情形中,能够将一个或多个腔的气囊区域卷动到对应的卷动折叠部中。
在气囊大多是所谓的头胸气囊(当然也能够另外地用于保护骨盆)中,通过形成每个卷动折叠部,一方面例如用于保护头部的气囊部分以及另一方面用于保护上身(胸部-骨盆)的气囊部分能够沿着空间方向中的每一个卷起,由此,随后能够形成另外的第三卷动折叠部,该第三卷动折叠部包括两个(预先卷起的)气囊部分,并且由此,特别地能够设置成,(沿着第三卷动折叠部的一个预定的空间方向)首先沿着所述第三空间方向卷起保护头部用的气囊部分,并且随后沿着第三空间方向卷起保护乘员上身用的气囊部分,以用于形成第三卷动折叠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卷动折叠部也能够用于仅折叠待折叠气囊的一部分,而以不同的方式折叠气囊的其它区域。唯独重要的是,气囊在折叠状态中具有至少两个卷动折叠部,所述卷动折叠部沿着彼此成角度延伸的空间方向卷起;此外,气囊也能够具有其它折叠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折叠机动车辆的气囊的方法,所述气囊在碰撞的情形中膨胀,由此
a)通过卷起第一气囊部分,形成所述气囊的第一卷动折叠部,并且
b)通过卷起第二气囊部分,形成所述气囊的第二卷动折叠部,特别地用于产生前面所述的折叠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方向彼此成一角度定向,两个气囊部分沿着所述空间方向卷起以形成卷动折叠部,并且
所述第一卷动折叠部和所述第二卷动折叠部通过至少五次绕卷动折叠轴线卷起气囊部分而形成,由此,每次绕所述卷动折叠轴线的卷动在所述气囊部分中形成具有360°周向横截面的近似环形区域。
附图说明
在下面基于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能够使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优点变得显而易见。
其中:
图1a是形成第一卷动折叠部时水平伸展的、L形气囊;
图1b是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时图1a的气囊。
图1c是在形成两个卷动折叠部之后图1a和1b的气囊。
图2a至2f是用于在L形气囊坯体的情形中形成多个卷动折叠部的第二实施例;
图3是由三个卷动折叠部产生的折叠气囊;
图4a至4d是在折叠应用三个卷动折叠部的气囊坯体的情形中的多个步骤;
图5a至5m是用于在折叠应用三个卷动折叠部的气囊坯体时的多个折叠步骤的又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水平伸展的状态下的用于气囊模块的气囊100,该气囊能够在碰撞的情形中通过布置在该气囊100内的气体发生器200膨胀,在该水平伸展的状态中,气囊100具有带第一臂101和第二臂102的基本上L形的形状。
由此,由气囊的第一臂形成的气囊部分11沿着第一空间方向R1(卷动方向)卷起,该第一空间方向基本上与由所述臂形成的气囊部分101的延伸方向相对应,从而形成气囊100的第一卷动折叠部1,该第一卷动折叠部沿着卷动折叠轴线A1在两个端部E1之间延伸。卷动轴线A1基本上与空间方向R1相交叉地延伸,第一气囊部分101沿着该空间方向R1卷起,用于形成卷动折叠部1,并且该卷动轴线A1表示第一卷动折叠部1在其两个端部E1之间的纵向延伸方向。
随后根据图1b,由L形气囊坯体的第二臂形成的第二气囊部分102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卷动方向)卷起,以用于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由此第二空间方向R2基本上(以略小于90°的角β)垂直于第一空间方向R1地走向。这意味着两个卷动折叠部1、2的卷动折叠轴线A1、A2之间的角α基本上是在该情形中略大于90°的直角。
通过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卷起第二气囊部分102而形成的第二卷动折叠部2由此沿着卷动折叠轴线A2在两个端部E2之间纵向延伸。
由于两个卷动折叠部1、2的卷动折叠轴线A1、A2垂直于空间方向R1、R2地走向,气囊部分101、102在各自情形中沿着空间方向R1、R2卷起以用于形成各自的卷动折叠部1、2,因此,适用于两个空间方向R1、R2彼此相交的角β:β=180°-α。另外表示出,两个卷动折叠轴线A1、A2彼此相交的角α和两个空间方向R1、R2彼此相交的角β的总和为180°。
在图1b中所示状态下,由L形气囊坯体的两个臂形成的气囊部分101、102分别卷起以形成各自的卷动折叠部,直到两个卷动折叠部1、2几乎在相邻端部E1、E2处邻接,通过多个围绕各自卷动折叠轴线A1、A2的折叠层10、20形成卷动折叠部1、2中的每一个。
如图1c中所示,在通过进一步卷起对应的气囊部分102来扩展第二卷动折叠部2,从而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一部分也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卷起且因此整合到第二卷动折叠部2中的情形中,形成得到的折叠部,该得到的折叠部在两个卷动折叠部1、2之间包括重叠区域12。
因此,以如下方式形成重叠区域12,即通过卷起第二卷动折叠部2形成的第二气囊部分包括之前根据图1a形成的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而卷起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一部分并且将其整合到第二卷动折叠部2中,由此,在第一和第二卷动折叠部1、2之间形成过渡或重叠区域12。在各自情形中,得到的折叠部的折叠区域1’或2’跟随重叠区域12,由此在折叠区域r或2’中,在各自情形中,第一卷动折叠部1和第二卷动折叠部2以平直的形式设置,即意味着分别与其它卷动折叠部2、1无重叠地设置。由此,其中第二卷动折叠部2以平直的形式设置的折叠区域2’以及其中两个卷动折叠部1、2重叠的重叠区域12沿着共同的卷动折叠轴线A2延伸,其中第一卷动折叠部以平直的形式设置的折叠区域1’从该共同的卷动折叠轴线A2沿着第一卷动折叠轴线A1弯曲。
通过气囊100的每个臂沿着各自的空间方向R1或R2绕对应的卷动折叠轴线A1、A2卷起各自的气囊部分101、102,能够有利地以如下方式实现,即各自的气囊部分101、102绕360°卷起至少三次,特别地至少五次,由此,每个绕360°的单次卷起引起在横截面上近似环状气囊部分的形成,该环状气囊部分以360°的角延伸并且在其横截面上形成螺旋的一部分。因此,气囊部分的五次卷起在对应的气囊部分中-关于横截面-引起五个(敞开的)环,这些环一起形成螺旋,例如在图1b中、在各自情形中局部卷动折叠部1、2的一个端部E1、E2上可看出。
在图2a至2f中示出图1a至1c的实施例的变型,其中,根据图2a,在水平伸展状态下具有L形气囊坯体的气囊100也是起始点,该气囊具有第一臂101和第二臂102且在其内部设有用于使气囊100膨胀的气体发生器2。
然而,根据图2b,在形成卷动折叠部之前,通过形成折叠部103而使形成第一臂的气囊100的第一气囊部分101翻转一次,从而第一气囊部分101在一侧不再相对于第二气囊部分102垂直地延伸,而是成角度地延伸。
根据图2c,第一气囊部分101然后沿着第一空间方向R1卷起以形成第一卷动折叠部1,由此,第一卷动折叠部R1基本上沿着第一气囊部分101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该延伸方向在前述的折叠部103形成之后相对于第二气囊部分102以倾斜的(成角度的)方式延伸。
结果,形成第一卷动折叠部R1,该第一卷动折叠部在两个自由端部E1之间沿着卷动折叠轴线A1延伸,实际上基本垂直于第一空间方向R1延伸,第一气囊部分101沿着该第一空间方向R1卷起以形成第一卷动折叠部1。
随后,根据图2d,卷起形成L形气囊坯体的第二臂的第二气囊部分102,以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该第二空间方向沿着形成第二气囊部分102的L形气囊坯体的第二臂的延伸方向地走向。
得到的第二卷动折叠部2在两个自由端部E2之间沿着第二卷动折叠轴线A2延伸,该第二卷动折叠轴线A2相对于第一卷动折叠轴线A1以超过90°的角α走向。这归因于如下实际情况,即由于第一空间方向R1相对于第二气囊部分102的延伸方向并因此也相对于第二空间方向R2的倾斜进程,所以空间方向R1、R2以明显小于90°的角β彼此定向,两个气囊部分101、102沿着该空间方向R1、R2卷起以形成卷动折叠部1、2。
根据图2e,第二气囊部分102进一步卷起,从而通过形成重叠区域12使得第二卷动折叠部2与第一卷动折叠部重叠。换句话说,卷起用于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第二气囊部分102,同样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卷起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一部分,并且因此,通过形成过渡区域12使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一部分整合到第二卷动折叠部2中。
当前,以如下同样的方式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卷起第二气囊部分102,仅剩余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一小部分作为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剩余的平直折叠区域1’,由此,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较大部分首先被整合到第二卷动折叠部2中,或更加精确地说被整合到重叠区域12中。
根据图2f,随后再沿着第一空间方向R1卷起第一卷动折叠部1,从而增大了重叠区域12,或可以通过现在将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平直折叠区域2’的一部分整合到第一卷动折叠部1中而扩大该重叠区域。同时,再次扩大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平直折叠区域1’。
因此,图2f中可看到的气囊100得到的折叠部包括过渡或重叠区域12,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平直折叠区域1’以及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平直折叠部2’从该重叠区域12伸出,由此,第一卷动折叠部1的平直折叠区域1’连同过渡或重叠区域12一起沿着第一折叠轴线A1延伸,并且通过形成上述角α,使得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平直折叠区域2’沿着卷动折叠轴线A2从折叠区域12弯曲。
图3示出图1a至1c和图2a至2f的组装的变型,根据图3,设置有两个卷动折叠部1a、1b,所述卷动折叠部通过在各自情形中沿着空间方向R1a、R1b卷起气囊100的一个部分而形成,并且在各自情形中沿着卷动折叠轴线A1a、A1b延伸,所述空间方向R1a、R1b基本上相反且彼此仅稍微倾斜。
两个卷动折叠部1a、1b中的每一个在过渡或重叠区域12a或12b中是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一部分,所述重叠区域通过沿着另一空间方向R2卷起另一气囊部分而形成,并且沿着第二卷动折叠轴线A2延伸。
沿其卷起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第二空间方向R2基本上垂直于沿其卷起两个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的第一空间方向R1、R2延伸,从而在第一卷动折叠轴线A1a、A1b中的每一个与第二卷动折叠轴线A2之间的角αa、αb因此基本上为90°。
因此,根据图3,得到的折叠部具有中央部分,该中央部分由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平直折叠区域2’形成,并且相对于该中央部分,沿着第二卷动折叠轴线A2在两个端侧中每一个上,重叠区域12a、12b中的一个在各自情形中跟随到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中的每一个。通过各自上述角αa、αb使得两个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以其各自的平直折叠区域1a’、1b’从第二卷动折叠部2弯曲。
图4a至4d中示出用于组装类似于根据图3的折叠气囊的装置的步骤。
根据图4a,起始点是带有气体发生器200的气囊100,该气体发生器布置在气囊中且用于使气囊膨胀,该气囊具有两个边侧的气囊部分106、107,根据图4b,所述气囊部分106、107在各自情形中沿着两个基本上彼此垂直的空间方向R1a、R1b中一个卷起,以在各自情形中形成卷动折叠部1a、1b。
根据图4b,最初得到的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具有-作为折叠过程中空间方向R1a、R1b彼此垂直的结果-彼此垂直延伸的卷动折叠轴线A1a、A1b,由此两个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以近似90°的角接近且具有相邻的自由端部。
根据图4c或根据图4d,随后以如下方式从其中两个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以近似90°角接近的点开始卷起气囊100,使得它们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形成相邻的自由端部,以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由此,第二空间方向R2近似形成由两个第一空间方向R1a、R1b包围的(直)角β的二等分线。
根据图4c的方法与根据图4d的方法之间的差别在于以下事实,在上述第一情形中,向上卷动气囊100,用于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例如第二卷动折叠部2在气囊的两个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存在的同一侧的前面形成,而在上述第二情形下,向下卷动气囊100,用于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例如第二卷动折叠部2在气囊100的与两个卷动折叠部1a、1b相背离的一侧的前面形成。
在这两种情形中,根据图4c或4d得到的折叠部具有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平直折叠区域2’,该平直折叠区域沿着第二卷动折叠轴线A2在每一端侧上并入到过渡或重叠区域12中,从该过渡或重叠区域起,两个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的平直折叠区域1a’或1b’在各自情形中弯曲。
由此,如图4b中所示,因为通过彼此几乎撞上的第一卷动折叠部1a、1b基本上完全跨过通过卷起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气囊部分,所以与得到的折叠部的重叠区域12相比,当前以很小的方式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的平直折叠区域2’。
由于以上在图1a至4d中所描述的单个卷动折叠部的不同位置以及由于卷动折叠部的不同重叠程度,所以能够确定在膨胀情形中气囊的具体展开方向,并且另外也能够确定不同的展开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气囊的优选展开方向具体来说取决于如下实际方向,即沿着该方向卷起形成用于折叠气囊的卷动折叠部。此外,展开速度基本上取决于卷动折叠部的重叠程度。
因为其它卷动折叠部(1a、1b)由于重叠区域(12)而保持在其折叠位置中,所以在充分重叠多个卷动折叠部的情形中,能够充分地仅仅固定这些卷动折叠部中的一个,例如在图4a至4d中所示实施例的情形下固定第二卷动折叠部(2)。
图4a至4d中所示实施例尤其也是适用于-除了用作侧气囊模块的一部分之外-前气囊(驾驶员或副驾驶员侧)以及适用于膝部和头部气囊模块。在使用图4a至4d中所示气囊模块的情形中,在头部气囊模块中,例如该头部气囊模块被紧固在机动车辆顶部边缘区域上,能够有利的是,由带有附属的、纵向延伸的气体喷枪的气体发生器取代图4a至4d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200。
此外,能够-根据应用-实行的是,例如通过向内侧翻转气囊部分106、107的一部分-在形成卷动折叠部之前、期间和之后-为气囊100提供翻转部,或例如通过一次转动气囊部分106、107中的一个而为气囊提供折叠层。
原则上,以上示例性描述的气囊折叠部,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卷动折叠部能够适用于任何气囊形状,由此,根据各单个情形中的环境、尤其是根据期望的展开方向和速度来设置空间方向和因此卷动折叠轴线彼此形成的角以及单个卷动长度的比率。
同样,能够以可变的方式相对于卷动折叠部的空间定向选择从气体发生器流动到气囊内的气体的流动角,从而由此得出各自气囊的限定的膨胀特性。
对于细长的气囊包装,优选以如下方式选择两个卷动折叠部的卷动折叠轴线之间的角α,使得一个卷动折叠部(1)螺旋状地卷动到第二卷动折叠部(2)中,如图1中所示。
为了优化卷动折叠轴线彼此所定向的角α,或由于其它原因,在为形成卷动折叠部而卷起之前,各气囊部分能够设有翻转部、垂片、锯齿折叠部等,从而这些翻转部、垂片、锯齿折叠部等被折叠在各卷动折叠部中。
当然,甚至在形成以上示例中所描述的卷动折叠部之后,能够进行气囊的进一步折叠步骤,以进一步压缩该气囊或使该气囊呈现具体的期望的形状。
例如,随后通过用于多腔、在此具体为两腔气囊100的折叠过程的所示实施例来描述这种附加的折叠步骤,如图5a至5m中所示。
气囊100(形式为头胸部气囊)具有两个气囊部分103、104,其中,一个气囊部分设置成用于形成保护头部用的气囊腔,并且另一个气囊部分设置成用于形成保护乘员上身用的气囊腔。
关于装配到机动车辆中的气囊100的状态,如果对应的气囊100以气体膨胀,则认为用于保护头部的气囊部分103沿着垂直的车辆轴线z位于用于保护车辆乘员上身的气囊部分104上方。
然而,首先,通过应用随后由图5a至5m描述的折叠过程,气囊100连同对应的气体发生器一起被储存在车辆座椅中,即处于压缩(折叠)状态。
根据图5a,首先第一(用于保护头部的、上部的)气囊部分103(例如通过使用折叠架)以一部分翻转一次,从而对比图5a,在气囊100中形成单个折叠层103a。
根据图5b和5c,将纵向延伸的折叠架F随后施用到第一气囊部分103的背离所述折叠部103a的区域,并且通过沿着卷动方向R3绕纵向轴线A3旋转折叠架F来卷起气囊部分103,从而在所述第一气囊部分103中形成卷动折叠部3。对比图5a,完全卷起的卷动折叠部3根据图5d以相对垂线z稍微倾斜的方式在两个端部E3之间延伸。
此后,根据图5e和5f将折叠架F应用到第二(下方的、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上身的)气囊部分104,并且通过沿着卷动方向R4绕纵向轴线A4旋转折叠架F来卷起相应的气囊部分104,能够将用于气体发生器的接纳或连接区域200a分配到相应的气囊部分104。
由此,折叠架F(绕360°)的每次完整旋转对应于单次卷起相应的气囊部分,从而在其横截面中形成近似圆形的气囊截面。因此,通过折叠架F的多次完整旋转,在相应的气囊部分中形成近似同心的(敞开)环,由此,这些环形成螺旋。
如能够在图5f和5g中所看到那样,第二卷动折叠部104也在两个端部E4之间延伸,由此,两个卷动折叠部3、4的延伸方向围成小于180°的角α,即两个卷动折叠部3、4的延伸方向彼此(稍微)倾斜。换句话说,两个卷动折叠部3、4的延伸方向分别以不同的、小角相对于垂线z倾斜走向,见图5a。此外,两个卷动折叠部3、4在其彼此面对的端部E3、E4上重叠在重叠区域34中。
在产生两个(稍微)重叠的卷动折叠部3、4之后,所述卷动折叠部3、4分配给气囊100的第一或第二气囊部分103、104,根据图5g和5h将折叠架F-认为沿着垂线z,见图5a-放置在气囊100的上端部,即放置在其(用于保护头部的)第一气囊部分103上,通过沿着指向第二(下方的)气囊部分104的卷动方向R5绕纵向轴线A5旋转来卷起该第一气囊部分,由此,之前形成的两个卷动折叠部3、4也被卷入,并且限定了所形成的第三卷动折叠部5的端侧、即位于最后卷起的卷动折叠部5的端部E5中一个上,见图5i。
由此,仅第一卷动折叠部3完全整合到最后形成的第三卷动折叠部5中,而第二卷动折叠部4仅部分卷动到所述最后卷动折叠部5中。
因此,图5a以及下列图中所示的折叠部与图4a至4d中另外说明的一个折叠部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图5a以及下列图,最后形成的第三卷动折叠部5(不像在图4a至4d中情形中最后形成的卷动折叠部2)不完全在其两个端部E5之间的整个长度上包括两个之前形成的卷动折叠部(图5a以及下列图的情形下的3、4),而是仅在一个端部E5的区域中的端侧上包括两个之前形成的卷动折叠部。因此,首先形成的卷动折叠部3、4形成最后形成的卷动折叠部5的前端限制部。
如果根据图5a以及下列图产生的气囊在碰撞的情形中填充气体,则该气囊首先通过打开最后形成的卷动折叠部5展开,由此,气囊100-关于其车辆中的内置状态-展开且沿着垂直的车辆轴线z延伸,见图5a。随后,首先形成的卷动折叠部3、4关于其车辆中的内置状态基本上沿着车辆纵向轴线解开。因此,通过展开过程的顺序能够系统地控制填充气体期间气囊100的展开。
根据图5j至5m,气囊100在完成上述卷动折叠过程之后(多部分地)翻转,以使所述气囊形成优选尽可能紧凑的运送状态(deliveringstatus),以该状态将气囊转到装配位置上,从而将所述气囊装配到机动车辆中,尤其是装配到机动车辆座椅中。

Claims (41)

1.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能够在碰撞的情形中膨胀,所述折叠气囊具有
-通过卷起第一气囊部分形成的第一卷动折叠部,和
-通过卷起第二气囊部分形成的第二卷动折叠部,
其特征在于,
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彼此成一角度定向,两个气囊部分(101、102、103、104、106、107)沿着所述空间方向被卷起以形成卷动折叠部(1、1a、1b、2、3、4、5),并且
所述第一卷动折叠部和所述第二卷动折叠部通过至少五次绕卷动折叠轴线卷起气囊部分而形成,由此,每次绕所述卷动折叠轴线的卷动在所述气囊部分中形成具有360°周向横截面的近似环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两个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彼此以10°与170°之间的角度(β)定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彼此以30°与150°之间的角度(β)定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彼此以45°与135°之间的角度(β)定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彼此以75°与105°之间的角度(β)定向。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两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彼此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彼此以如下方式重叠,即通过卷起所述第二气囊部分来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4)的所述第二气囊部分(102、104)至少部分地包括第一卷动折叠部(1、1a、1b、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通过卷起所述第二气囊部分(102、104)以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2、4),所述第一卷动折叠部(1、1a、1b、3)的至少一部分也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R4)被卷起。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由两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产生的折叠部包括第一折叠区域(12、34)和至少一个另外的折叠区域(1’、1a’、1b’、2’),在所述第一折叠区域中两个卷动折叠部重叠,所述另外的折叠区域由正好一个卷动折叠部的区域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另外的折叠区域(1’、1a’、1b’、2’),所述折叠区域中的每一个由正好一个卷动折叠部(1、1a、1b、2)的区域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两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以如下方式完全重叠,即所述卷动折叠部中的至少一个不具有不与其它的卷动折叠部重叠的任何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两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以如下方式重叠,即两个卷动折叠部中没有一个具有不与另一个卷动折叠部重叠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超过两个的卷动折叠部(1、1a、1b、2、3、4、5),所述卷动折叠部中的至少两个沿着不同的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被卷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卷动折叠部(1、1a、1b、2、3、4、5)分别沿着不同的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被卷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三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所述三个卷动折叠部中的一个卷动折叠部(2、5)与两个其它的卷动折叠部(1a、1b、3、4)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其它的卷动折叠部(1a、1b、3、4)沿着彼此成角度的空间方向(R1a、R1b、R3、R4)被卷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其它的卷动折叠部(1a、1b、3、4)沿着彼此平行或反向的空间方向(R1a、R1b、R3、R4)被卷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卷动折叠部(5)以如下方式相对于所述两个其它的卷动折叠部(3、4)被卷起,即通过首先卷起所述一个卷动折叠部(5),所述两个其它的卷动折叠部(3、4)中的第一卷动折叠部(3)至少部分地和所述一个卷动折叠部(5)一起被卷起,并且随后,所述两个其它的卷动折叠部(3、4)中的第二卷动折叠部(4)至少部分地和所述一个卷动折叠部(5)一起被卷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卷动折叠部(5)沿着空间方向(R5)被卷起,所述空间方向(R5)基本上沿着所述两个其它的卷动折叠部(3、4)的延伸方向(R3、R4)延伸,从而所述两个其它的卷动折叠部(3、4)仅被所述卷动折叠部(5)的前侧(E5)占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由单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产生的折叠部具有至少两个彼此成角度的折叠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个折叠部分(2、2’、12a、12b),两个另外的折叠部分(1a’、1b’)与所述一个折叠部分(2、2’、12a、12b)成角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在形成至少一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之前或之后设有折叠层(103a)或翻转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00)在展开的、水平伸展的状态中基本上呈L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基本上L形的、水平伸展的气囊(100)的相应臂形成气囊部分(101、102),所述气囊部分(101、102)被卷起以用于形成所述气囊(100)的卷动折叠部(1、2)。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方向(R1、R2)沿着形成相应气囊部分(101、102)的所述臂的延伸方向而延伸,相应气囊部分(101、102)沿着所述空间方向(R1、R2)被卷起以用于形成卷动折叠部(1、2)。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两个卷动折叠部(1、2)在从一个卷动折叠部向另一个卷动折叠部的过渡区域(12)中重叠。
2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00)具有至少两个气囊腔(103、104)。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形成为具有用于保护头部的气囊腔和用于保护车辆乘员上身的气囊腔的气囊(100)。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限定两个气囊腔的气囊部分(103、104)沿着空间方向(R3、R4)被卷起,以用于各形成一卷动折叠部(1、2),并且,所述气囊(100)沿着第三空间方向(R5)被另外地卷起,以用于形成第三卷动折叠部(5),所述第三卷动折叠部(5)至少部分地包括所述两个气囊部分(103、104)和相应卷动折叠部(3、4)。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所述第三卷动折叠部(5),首先卷起用于保护头部的气囊部分(103),并且随后卷起用于保护车辆乘员上身的气囊部分(104)。
3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00)的所述部分由不同于所述卷动折叠部的折叠部压紧。
32.用于折叠机动车辆的气囊的方法,所述气囊在碰撞的情形中膨胀,由此
a)通过卷起第一气囊部分,形成所述气囊的第一卷动折叠部,并且
b)通过卷起第二气囊部分,形成所述气囊的第二卷动折叠部,特别地用于产生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彼此成一角度定向,两个气囊部分(101、102、103、104、106、107)沿着所述空间方向卷起以形成卷动折叠部(1、1a、1b、2、3、4、5),并且
所述第一卷动折叠部和所述第二卷动折叠部通过至少五次绕卷动折叠轴线卷起气囊部分而形成,由此,每次绕所述卷动折叠轴线的卷动在所述气囊部分中形成具有360°周向横截面的近似环形区域。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一项所述的角度(β),两个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彼此以所述角度(β)定向。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个气囊部分(101、102、103、104、106、107)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两个卷动折叠部(1、1a、1b、2、3、4、5)彼此重叠的程度被卷起,以用于形成卷动折叠部(1、1a、1b、2、3、4、5)。
35.根据权利要求32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一项所述的两个卷动折叠部的重叠。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超过两个的卷动折叠部(1、1a、1b、2、3、4、5)通过卷起所述气囊(100)的每个气囊部分而形成,所述卷动折叠部中的至少两个卷动折叠部沿着不同的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被卷起。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卷动折叠部(1、1a、1b、1c、2、3、4、5)沿着不同的空间方向(R1、R1a、R1b、R2、R3、R4、R5)被卷起。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5至31中一项所述的卷动折叠部(1、1a、1b、2)的重叠。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两个彼此重叠的卷动折叠部(1、1a、1b、2、3、4),首先沿着第一空间方向(R1、R1a、R1b、R3)卷起第一气囊部分(101、103、106、107),以用于形成第一卷动折叠部(1、1a、1b、3),并且随后,沿着第二空间方向(R2、R4)以如下方式卷起第二气囊部分(102、104)以用于形成第二卷动折叠部(R1、R1a、R1b、R2、R4),即通过形成所述第二卷动折叠部(2、4),也沿着所述第二空间方向(R2、R4)卷起所述第一卷动折叠部(1、1a、1b、3)的一部分。
40.根据权利要求32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单独卷起在所述气囊部分的横截面中对应于形成气囊部分的360°的周向环,该360°的周向环是螺旋的一部分。
41.根据权利要求32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00)至少翻转一次或设有翻转部。
CN2008800082095A 2007-03-14 2008-03-14 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1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13101A DE102007013101A1 (de) 2007-03-14 2007-03-14 Gefalteter Gassack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7013101.3 2007-03-14
PCT/EP2008/002083 WO2008110382A1 (de) 2007-03-14 2008-03-14 Gefalteter gassack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1699A CN101631699A (zh) 2010-01-20
CN101631699B true CN101631699B (zh) 2013-03-13

Family

ID=3826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82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1699B (zh) 2007-03-14 2008-03-14 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136837B2 (zh)
EP (1) EP2125447B1 (zh)
JP (1) JP5268951B2 (zh)
CN (1) CN101631699B (zh)
AT (1) ATE474745T1 (zh)
DE (2) DE102007013101A1 (zh)
RU (1) RU2455178C2 (zh)
WO (1) WO20081103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13101A1 (de) * 2007-03-14 2007-08-16 Takata-Petri Ag Gefalteter Gassack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8846878B1 (en) 2009-01-23 2014-09-30 Cubr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solating a protein sample
DE102009031616A1 (de) * 2009-07-03 2011-03-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ein Fahrzeug mit der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DE102009031617A1 (de) * 2009-07-03 2011-03-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und Airbag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ein Fahrzeug mit der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DE102011113922A1 (de) * 2011-09-21 2013-03-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Airbag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Verfahren zum Überführen eines Airbags der Airbagvorrichtung in einen kompakten Zustand und Fahrzeug mit der Airbagvorrichtung
GB2494968A (en) * 2012-09-06 2013-03-27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An airbag having head, thorax and pelvis regions
GB2508005B (en) * 2012-11-16 2018-07-18 Ford Global Tech Llc Bag-in-bag safety restraint with directional inflation
JP5949737B2 (ja) 2013-12-06 2016-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22008B2 (ja) * 2013-12-26 2017-11-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6031468A1 (ja) * 2014-08-26 2016-03-03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おけるエアバッグ
DE102017101092A1 (de) * 2017-01-20 2018-07-26 Trw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m Zusammenlegen eines Gassacks
US10384634B2 (en) * 2017-12-05 2019-08-20 Autoliv Asp, Inc. Side airbag with accordion pelvis fold
DE102018107642B4 (de) 2018-03-29 2019-12-24 Arntz Beteiligungs Gmbh & Co. Kg Riementrieb
KR102505747B1 (ko) * 2018-08-07 2023-03-0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파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의 폴딩방법
KR20210000910A (ko) * 2019-06-26 2021-01-0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파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의 폴딩방법
DE102019118975A1 (de) * 2019-07-12 2021-01-14 Dalphi Metal Espana, S.A. Verfahren zum zusammenlegen eines gassacks
JP2022133977A (ja) * 2021-03-02 2022-09-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9490A (en) * 1997-06-13 1999-05-0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folding an air bag
US6110094A (en) * 1997-05-09 2000-08-2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Method for folding an inflatable airbag for an airba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1286A1 (de) 1991-01-17 1992-07-23 Trw Repa Gmbh Aufblasbarer gassack fuer rueckhaltesysteme in fahrzeugen
JP3331909B2 (ja) * 1997-06-10 2002-10-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胸部頭部一体式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20587A (ja) * 1997-07-08 1999-01-26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551784B2 (ja) * 1997-09-19 2004-08-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たたみ構造及び方法
WO1999015372A1 (fr) 1997-09-19 1999-04-01 Nissan Motor Co., Ltd. Structure et procede de pliage d'airbag
JP2000016222A (ja) * 1998-07-02 2000-01-18 Toyoda Gosei Co Ltd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279944B1 (en) 1998-10-06 2001-08-28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Air bag with diverter and expanded volume chamber
US6331015B1 (en) * 1999-10-13 2001-12-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ir bag fold and method
US6371518B1 (en) 2000-02-23 2002-04-16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Air bag, module and method of folding a side air bag or cushion
US6565118B2 (en) * 2000-05-23 2003-05-20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Folded inflatable curtain
JP4270794B2 (ja) * 2002-02-18 2009-06-03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US20050070414A1 (en) * 2003-09-11 2005-03-31 Schneider David W. Cushion fold patterns for overhead airbags
JP2005238973A (ja) * 2004-02-26 2005-09-08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の折畳方法、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380815B2 (en) * 2004-04-05 2008-06-03 Autoliv Asp, Inc. Lower side piller passenger inflatable safety restraint assembly
DE102005015519A1 (de) * 2005-04-04 2006-10-05 Acts Advanced Car Technology Systems Gmbh & Co.Kg Airbag
JP4747716B2 (ja) * 2005-07-29 2011-08-1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045241A (ja) * 2005-08-08 2007-02-22 Toyoda Gosei Co Ltd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7013101A1 (de) * 2007-03-14 2007-08-16 Takata-Petri Ag Gefalteter Gassack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081532B2 (ja) * 2007-08-09 2012-11-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0094A (en) * 1997-05-09 2000-08-2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Method for folding an inflatable airbag for an airbag system
US5899490A (en) * 1997-06-13 1999-05-0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folding an air ba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520837A (ja) 2010-06-17
RU2455178C2 (ru) 2012-07-10
CN101631699A (zh) 2010-01-20
JP5268951B2 (ja) 2013-08-21
US20140001737A1 (en) 2014-01-02
US8777256B2 (en) 2014-07-15
ATE474745T1 (de) 2010-08-15
DE102007013101A1 (de) 2007-08-16
US8136837B2 (en) 2012-03-20
RU2009136513A (ru) 2011-04-20
WO2008110382A1 (de) 2008-09-18
DE502008000993D1 (de) 2010-09-02
US20100001500A1 (en) 2010-01-07
EP2125447B1 (de) 2010-07-21
EP2125447A1 (de)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1699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折叠气囊
JP6504296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10520837A5 (zh)
JP6411965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05026219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以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KR100194484B1 (ko) 에어 백
CN1321840C (zh) 气囊系统
US657549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and method for seam profile minimization for an inflatable curtain
CN109435889A (zh) 用于前排乘客座椅的乘客保护装置
JP5954268B2 (ja) 乗員頭部拘束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6782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720740B1 (en) Side airbag with accordion pelvis fold
US20050070414A1 (en) Cushion fold patterns for overhead airbags
JP6266569B2 (ja) 車両乗員拘束システム用エアバッグ、及び車両乗員拘束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
KR102388323B1 (ko) 자동차의 파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EP3381752B1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2009018715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2572339B (zh) 侧气囊设备的折叠方法和侧气囊设备
US8419053B2 (en) Inclined type air-bag cushion
US20050134032A1 (en) Airbag folding method
US20080079247A1 (en) Side Airbag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7856630A (zh) 安全气囊总成
CN101108606A (zh)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CN109383441A (zh) 用于一致膨胀的折叠的安全气囊
JP2021175622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schaffenburg

Patentee after: TAKATA-PETRI AG

Address before: Aschaffenburg

Patentee before: TAKATA-PETRI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9

Address after: Aschaffenburg

Patentee after: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Address before: Aschaffenburg

Patentee before: TAKATA-PETRI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