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8003A -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8003A
CN101628003A CN200910056648A CN200910056648A CN101628003A CN 101628003 A CN101628003 A CN 101628003A CN 200910056648 A CN200910056648 A CN 200910056648A CN 200910056648 A CN200910056648 A CN 200910056648A CN 101628003 A CN101628003 A CN 101628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ne
dipyridamole
bilobalide
ginkgo
etha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6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徐卫国
沈琴
韦亚芳
谢家骏
张国安
谢德隆
高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ling Sci & 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Original Assignee
Xingling Sci & 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ling Sci & 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Xingling Sci & 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200910056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8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8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8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由重量比为银杏酮酯∶双嘧达莫=1-10∶1组成,其中银杏酮酯中含银杏黄酮60-78%,银杏内酯2.5-10%,白果内酯2.5-10%,银杏酸0.1-5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本发明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较普通银杏达莫制剂抗血小板凝聚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

Description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三十年来持续上升,由六十年代的死亡病因第七位跃居第一位,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约有250万人,约占人口总病死率的50%,略低于工业化发达国家。另有部分患者虽经抢救而幸存,但多数留下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给亲属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资料推测,到2020年冠心病和脑卒中仍将是人类死因的第一位因素。这些资料充分说明,心脑血管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更是目前和未来20年内人类致死、致残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心脑血管疾病的创新药物一直是医药界的一个热点。
目前,人们基本上是采用长期服用中西药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现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代表性的西药有维脑路通及近年来刚兴起的沙坦类等药物。虽然西药种类众多、更新较快,但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伴随副作用的发生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因此往往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停止服药。由于中药具有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优点,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滴丸、胶囊)、地奥心血康等药都曾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脑梗塞、缓解心绞痛、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方面具有确切疗效,有着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寻求中西药物的结合,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银杏达莫复合制剂的研制成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
银杏叶是一种疗效确切,用途广泛的药物,它的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Flavonoids)和萜内酯,前者以槲皮素、山柰酚及异鼠李素及其糖苷为主,后者以银杏内酯(Ginkgolides)及白果内酯(Bilobalide)为主。临床验证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的疗效颇为满意。当前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引起的眩晕、听力障碍、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神经病变、肺心病以及癫痫的辅助治疗。双嘧达莫(DIP),又名潘生丁,是60年代合成的一种冠脉扩张及抗血小板聚集药,临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栓等疾病的治疗。
基础实验证明:银杏黄酮内酯类化合物与双嘧达莫以一定比例配伍使用具有以下协同作用:①特异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性、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聚集,降低血液粘度;②改善动脉顺应性、增强静脉张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高渗透性,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量;③清除自由基、稳定细胞膜、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增强缺血局部的组织代谢;④减少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面积,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能改善缺血组织供血,降低耗氧量,迅速修复因缺血而损伤的细胞组织。银杏叶黄酮内酯类化合物配以双嘧达莫会起到协同作用,使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心、脑循环,减少脑组织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等作用更加显著。可用于治疗脑血栓、脑血管痉挛、急慢性脑功能不全、颅脑外伤后遗症、缺血性心脏病、眩晕、突发性耳聋、耳鸣、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临床使用报道,银杏达莫在以上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心血管疾病的经典治疗药物。
由于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配伍所取得的效果,近年来对两者组合制剂的研究层出不穷,如CN03132997.7、CN03104645.2、CN200410013336.8、CN200510125674.5等均公开了采用不同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组合制备的抗血小板凝聚的制剂。
本发明申请人曾在中国专利CN99803683.8中公开了一种高含量的银杏叶提取物(银杏酮酯,GBE50)及制备方法,在该发明中,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含银杏黄酮44-78%,银杏内酯2.5-10%,白果内酯2.5-10%,银杏酸0.1-5ppm;且该方法还可根据使用目的不同调整其中各成分的含量比例。由于该发明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物质含量较一般提取方法获得的提取物高,同时致敏物质含量低,因此其用于治疗中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中国专利CN99803683.8基础上,优选高含量的银杏叶提取物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配伍,提供一种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的具有抗血小板凝聚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的抗血小板凝聚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药物组合物由银杏叶提取物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成,其重量比为银杏酮酯∶双嘧达莫=1-10∶1,其中银杏酮酯中含银杏黄酮60-78%,银杏内酯2.5-10%,白果内酯2.5-10%,银杏酸0.1-5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
本发明所述银杏酮酯是采用中国专利CN99803683.8的方法优选后制得的,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1)干燥银杏叶粉末用10-20倍重量的5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滤液,在60℃下真空浓缩至无醇,将浓缩液溶解于3-5倍重量的水中并放置48小时,过滤.将滤液上大孔树脂和聚酰胺的混和柱,分别用水、30%乙醇溶液、60%乙醇溶液和90%乙醇溶液洗脱;
(2)收集3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浓缩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相在45℃以下减压蒸发,残留物用50%乙醇水溶液加热溶解,放置24小时,银杏内酯结晶析出;分离结晶后的母液减压蒸发,分别用活性炭和硅胶进行层柱分离,将所有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的部分分别收集,浓缩至干,与银杏内酯结晶合并得总萜内酯(A),总萜内酯的含量不低于80%;其中银杏内酯含量为40-80%,包含银杏内酯A、B、C和J,白果内酯含量为20-40%;
(3)收集合并步骤(1)中6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和7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减压浓缩至无醇,浓缩物上聚酰胺柱,分别用10%、20%、75%和90%乙醇水溶液洗脱;取75%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浓缩至干,粉状物用无水乙醇溶解,上聚酰胺柱,分别用100%乙醇、70%乙醇水溶液和20%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7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与适量硅胶混合,将混和物浓缩至干,分别用乙酸乙酯,乙醇洗脱;浓缩乙醇洗脱部分至干得银杏黄酮(B),总黄酮含量不低于80%;
(4)取1-4份总萜内酯(A)和4-10份银杏黄酮(B)浸膏混合即得银杏酮酯,其中含银杏黄酮60-78%,银杏内酯2.5-10%,白果内酯2.5-10%,银杏酸0.1-5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
本发明在研究中发现,在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成的药物组合物中,简单地增加药物组合物的用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药效,而当改变银杏叶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组成,即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黄酮的比例时却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整体效果。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法获得的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配伍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经腹腔注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血清GSH-Px活性的降低和脑组织MDA含量的升高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且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脑组织MDA含量的降低效果显著高于同剂量对照药物普通市售的银杏达莫制剂。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详细公开了这一试验的方法和结果,本发明组合物7%和20%浓度的药效差异并不大,但采用7%浓度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时即可获得高于市售20%浓度银杏达莫所产生的效果。
本发明由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可根据不同的用药途径添加各种药用辅料,组成各种药物制剂形式,包括口服制剂、注射用制剂、透皮制剂、粘膜吸收制剂等。
本发明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由于银杏酮酯中总黄酮的含量高,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整体疗效,因此较现有的银杏达莫注射液用量少,疗效稳定,副反应少。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成的冻干粉针,由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11家中心进行了286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对长爪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活性观察试验
1实验目的
观测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整体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与市售银杏达莫的活性强度进行比较。
2实验材料
2.1受试药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注射液:淡黄色透明液体,每10ml含银杏叶提取物(银杏酮酯)40mg,双密达莫4mg,由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61101。
2.2对照药物
银杏达莫注射液:水针剂,5ml/支,内容物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每5ml含银杏黄酮4.5~5.5mg,双密达莫1.8~2.2mg,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61102。
2.3实验试剂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第一分所产品,批号20070207。
丙二醛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第一分所产品,批号20060817。
2.4实验仪器
低温高速离心机:型号Labofuge 400R,Heraeus产品。
电热恒温水浴箱:型号HHS-21-6,上海贺德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产品。
微型匀浆器:不锈钢制,上海实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2.5实验动物
长爪沙鼠,清洁级,雄性,体重80-100g,购自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浙)2003-0001。
2.6实验环境
实验用动物分每笼5只饲养。饲养温度为22±2℃,湿度为60~70%,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沪)2002-0035。
3实验方法
3.1实验分组和剂量设置
Figure A20091005664800091
3.2实验步骤
长爪沙鼠72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8~14只。设受试药物低、高剂量给药组、对照药物低、高剂量给药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长爪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Kirino方法:用小动脉夹钳夹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30min后去除动脉夹,直视下观察总动脉血流再通后缝合颈部切口。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即缝合伤口。各受试药物和对照药物低、高剂量给药组手术后分别腹腔注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银杏达莫20ml/kg,其中,对照药物低、中、高剂量中达莫和银杏的剂量与受试药物相应剂量组的剂量相同。假手术和模型对照组手术后均腹腔注射同容积的生理盐水。24hr后,断头取血,分离血清,剥取脑组织,用微量匀浆器制备成组织匀浆,以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GSH-Px活性和MDA含量。
3.3测定方法
血清GSH-Px活性检测:按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测试盒的说明书进行。
脑组织MDA含量测定:将脑组织称湿重后,按体积重量比为1∶1加生理盐水置微型匀浆机中研磨,再按体积重量比为19∶1加生理盐水研磨至匀浆,4℃、3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夜待测。脑组织匀浆MDA含量的测定严格按照丙二醛测试盒的说明书进行。
3.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组间比较采t检验。
4实验结果
4.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血清GSH-Px活性的影响
见表1。
4.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脑组织MDA含量的影响
见表1。
表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
血清GSH-Px活性和脑组织MDA含量的影响
Figure A20091005664800101
*P<0.05,**P<0.01,与模型对照比;
+P<0.05,++P<0.01,与假手术对照比;
#P<0.05,##P<0.01,与同剂量对照药物银杏达莫比
5实验小结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血清GSH-Px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脑组织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腹腔注射受试药物7%、20%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照药物20%银杏达莫,可明显抵抗脑缺血再灌注对模型动物血清GSH-Px活性的抑制(P<0.05=,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模型动物脑组织MDA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与同剂量的对照药物比,7%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脑组织MDA含量的降低效果显著高于同剂量对照药物7%银杏达莫(P<0.05)。
6实验结论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腹腔注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血清GSH-Px活性的降低和脑组织MDA含量的升高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其中,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脑组织MDA含量的降低效果显著高于同剂量对照药物银杏达莫。
实施例2银杏酮酯的制备
将100kg干燥银杏叶粉末和1000kg,50%乙醇溶液回流2小时,过滤、将过滤残渣再用1000kg,50%含水乙醇回流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在60℃下真空浓缩至无醇(d=1.2),将浓缩液溶解于300kg水中并放置48小时,过滤.将滤液上大孔树脂和聚酰胺的混和柱,分别用100kg的水,100kg30%乙醇溶液,100kg60%乙醇溶液、100kg90%乙醇溶液洗脱,合并30%、60%、90%乙醇的水溶液洗脱液。
收集从柱上下来的用30%的乙醇水溶液洗脱的流分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浓缩液萃取三次,每次用三分之二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相在45℃减压蒸发,残留物用50%乙醇水溶液加热溶解,放置24小时,形成银杏内酯结出。分离结晶后,母液减压蒸发,分别用1.5倍重量活性炭和硅胶进行层柱分离,将所有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的部分分别收集;浓缩至干,与银杏内酯结晶10g合并,总萜内酯(A)的含量为82%。
收集合并上述从柱中洗脱的60%乙醇水溶液部分和70%乙醇水溶液部分,减压浓缩至完全无醇。此浓缩物上聚酰胺柱,分别用10%、20%、75%和90%乙醇水溶液洗脱。将75%流分浓缩至干,粉状物用无水乙醇溶解,上聚酰胺柱,分别用100%乙醇.70%乙醇水溶液和20%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70%乙醇水溶液,与2kg硅胶混合,将混和物浓缩至干,用乙酸乙酯,乙醇分别洗脱。浓缩乙醇部分至干得(B)90g。总黄酮含量86%。
取1份银杏内酯(A)和3份黄酮(B)浸膏混合即得银杏酮酯,其中含银杏黄酮68.8%,银杏内酯5.1%,白果内酯4.3%,银杏酸0.1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
实施例3银杏酮酯达莫片
每片含银杏酮酯80mg(采用实施例2制得的银杏酮酯)、双嘧达莫25mg
处方组成:
银杏酮酯                    80mg
双嘧达莫                    25mg
乳    糖                    50mg
淀    粉                    30mg
微晶纤维素                  12.5mg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            25mg
羧甲淀粉钠                  25mg
硬脂酸镁                    2.5mg
欧 巴 代                    适量
合    计:                  250mg
制备工艺:
1、按投料量称取上述处方量的双嘧达莫与乳糖置于容器内,经混合机混合20分钟后过60目筛两次,备用。
2、称取适量淀粉配制成3%~5%的淀粉浆,备用。
3、分别称取投料量的银杏酮酯、淀粉、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淀粉钠及双嘧达莫混合干粉置于流化床制粒机内,开机混合5分钟后,用事先配制好的淀粉浆进行喷浆制粒,直至淀粉浆喷完。
4、将制成的颗粒于70℃条件下进行流化至干燥后,将已干燥的颗粒投入至混合机内并加入投料量的硬脂酸镁后开机混合15分钟,出料,即得。(干颗粒水分3%~5%)
5、将干颗粒经压片,备用。(理论片重:250mg/片)
6、称取投料量的欧巴代,用纯化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包衣浆液,备用。
7、将银杏酮酯达莫素片投入至包衣机内,用事先配制好的包衣液对素片进行包衣、晾片后即得半成品。
8、将银杏酮酯达莫包衣片按内包装要求进行内包装、外包装,最终得成品。
实施例4、银杏酮酯达莫胶囊
每粒含银杏酮酯80mg(采用实施例2制得的银杏酮酯)、双嘧达莫25mg
处方组成:
银杏酮酯                    80mg
双嘧达莫                    25mg
乳    糖                    25mg
淀    粉                    40mg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            28mg
硬脂酸镁                    2mg
合    计:                  200mg
制备工艺:
1、按投料量称取上述处方量的双嘧达莫、乳糖及与乳糖等量的淀粉置于容器内,经混合机混合20分钟后过60目筛两次,备用。
2、称取适量淀粉配制成3%~5%的淀粉浆,备用。
3、分别称取投料量的银杏酮酯、双嘧达莫混合干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及剩余量的淀粉置于流化床制粒机内,开机混合5分钟后,用事先配制好的淀粉浆进行喷浆制粒,直至淀粉浆喷完。
4、将制成的颗粒于70℃条件下进行流化至干燥后,将已干燥的颗粒投入至混合机内并加入投料量的硬脂酸镁后开机混合15分钟,出料,即得。(干颗粒水分≤5%)
5、将干颗粒经胶囊充填,备用。(理论装量:200mg/粒;胶囊水分≤5%)
6、将银杏酮酯达莫胶囊经拣囊、抛光后即得半成品。
7、将银杏酮酯达莫胶囊按内包装要求进行内包装、外包装,最终得成品。
实施例5、银杏酮酯达莫缓释胶囊
每粒含银杏酮酯200mg(其中含银杏黄酮76.8%,银杏内酯9.8%,白果内酯9.7%,银杏酸1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双嘧达莫100mg
处方组成:
银杏酮酯                    200mg
双嘧达莫                    100mg
药用丸芯                    200mg
欧 巴 代                    适量(药物载体包衣)
欧 巴 代                    适量(有色包衣)
苏 黎 丝                    适量(乙基纤维素)
合    计:                  500mg
制备工艺:
1、按投料量称取上述处方量的银杏酮酯、双嘧达莫分别将其溶解于适量的50%乙醇和纯乙醇溶液中,待其溶解后将该两种溶液混合,备用。
2、称取投料量的欧巴代,将其缓缓加入至搅拌状态中的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乙醇混合液中,使其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再加入适量的纯化水使其达到规定的浓度,继续搅拌45分钟后停机,备用(有色包衣液的配制同理)。将适量的苏黎丝加纯化水搅拌90分钟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包衣液,备用。
3、将空白药用丸芯投入至流化床底喷包衣机中于70℃条件下进行流化预热30分钟后,将先前配制好的含药物成分的欧巴代包衣液对空白丸芯进行微丸包衣,直至包衣液喷完。
4、将已完成包衣的微丸进行晾丸干燥后过20目筛后将其等分5份,备用。
5、将适量有色欧巴代包衣浆液后对其中等分的一份微丸进行包衣、晾丸、过18目筛后备用。
6、将其余4份等分的微丸分别按其重量增重15%、20%、25%、30%的量喷入一定量的苏黎丝,直至苏黎丝喷完并进行晾丸、过20目筛后,再分别对其进行有色包衣、晾丸、过18目筛后备用。
7、将先前完成的微丸投入至混合机内混合20分钟后出料,备用(微丸水分≤5%)。
8、将混合均匀的微丸进行胶囊充填(理论装量:500mg/粒;胶囊水分≤5%),经拣囊、抛光后即得半成品。
9、将银杏酮酯达莫胶囊按内包装要求进行内包装、外包装,最终得成品。
实施例6银杏酮酯达莫缓释片
每粒含银杏酮酯200mg(其中含银杏黄酮76.8%,银杏内酯9.8%,白果内酯9.7%,银杏酸1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双嘧达莫100mg
处方组成:
银杏酮酯                    200mg
双嘧达莫                    100mg
乳    糖                    100mg
微晶纤维素                  15mg
淀    粉                    5mg
羟丙基纤维素K100M           75mg
硬脂酸镁                    5mg
欧 巴 代                    适量
合    计:                  500mg
制备工艺:
1、按投料量称取上述处方量的双嘧达莫、乳糖、羟丙基纤维素K100M置于容器内,经混合机混合20分钟后过60目筛两次,备用。
2、称取投料量的淀粉配制成3%~5%的淀粉浆,备用。
3、分别称取投料量的银杏酮酯、微晶纤维素及双嘧达莫混合干粉置于流化床制粒机内,开机混合5分钟后,用事先配制好的淀粉浆进行喷浆制粒,直至淀粉浆喷完。
4、将制成的颗粒于70℃条件下进行流化至干燥后,将已干燥的颗粒投入至混合机内并加入投料量的硬脂酸镁后开机混合15分钟,出料,即得。(干颗粒水分1%~3%)
5、将干颗粒经压片,备用。(理论片重:500mg/片)
6、称取投料量的欧巴代,用纯化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包衣浆液,备用。
7、将银杏酮酯达莫缓释片素片投入至包衣机内,用事先配制好的包衣液对素片进行包衣、晾片后即得半成品。
8、将银杏酮酯达莫缓释片包衣片按内包装要求进行内包装、外包装,最终得成品。
实施例7银杏达莫滴丸
每粒含银杏酮酯16mg(其中含银杏黄酮61.1%,银杏内酯2.8%,白果内酯2.6%,银杏酸0.1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双嘧达莫5mg
处方组成:(按1000粒计)
银杏酮酯                        16g
双嘧达莫                        5g
聚乙二醇M6000                   29g
合    计:                      50g
制备工艺:
1、按投料量称取上述处方量的聚乙二醇M6000置于容器内,经85~90℃油浴使其熔融。将投料量的银杏酮酯缓缓加入至熔融状的聚乙二醇中,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再将投料量的双嘧达莫按同样方法加入至聚乙二醇中,搅拌、分散并保温备用。
2、将混合均匀的熔融基质置于保温装置的滴丸机中并保持基质于搅拌状态。
3、选用适宜的滴管开机进行滴注,用液体石蜡或硅油作滴丸成形的冷却剂。
4、将制成的滴丸从冷却剂中取出,用少量无水乙醇进行快速清洗后置于摊盘中于30~40℃条件下鼓风干燥后备用。
5、将干燥后的滴丸经拣丸后置于无孔包衣机内经上光处理即得半成品。
6、将半成品滴丸经内包装、外包装即得成品。滴丸丸重为每粒50mg。
实施例7银杏酮酯达莫注射液
每10ml/支含银杏酮酯40mg(其中含银杏黄酮68.8%,银杏内酯5.1%,白果内酯4.3%,银杏酸0.1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双嘧达莫4mg
处方组成:(按1000支计)
银杏酮酯                    40g
双嘧达莫                    4g
甘露醇                      100g
精氨酸                      5g
磷酸氢二钠或HCL             适量
加水至                      10000g(注射用水)
制备工艺:
1、称取上述投料量的甘露醇-精氨酸与双嘧达莫分别将其溶解于500g 50~60℃的注射用水和0.1M10ml的HCL溶液中溶解,备用。
2、称取上述投料量的银杏酮酯置于含甘露醇-精氨酸的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再将其与含双嘧达莫的盐酸溶液混合,备用。
3、取适量磷酸氢二钠加水配制成1M的溶液后,用PH计测定上述(2)溶液的PH值,并用1M的磷酸氢二钠溶液或1M的HCL溶液调节PH值至3.5~5.5,加水至10000g。
4、往溶液(3)加入0.2%(W/W)中性活性炭(767型)并于溶液40~50℃条件下搅拌20~30分钟后分别经4号垂熔漏斗和0.45um的膜过滤,再将滤液经截留分子量6000膜超滤后得最终灌装滤液。
5、将滤液灌封(每支装10ml或5ml),再经121℃热压灭菌30分钟后得半成品。
6、将经热压灭菌后的半成品经灯检后进行外包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8注射用银杏酮酯达莫(冻干粉针)
每2ml/支含银杏酮酯40mg(其中含银杏黄酮70.3%,银杏内酯6.4%,白果内酯6.9%,银杏酸0.1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双嘧达莫4mg
处方组成:(按1000支计)
银杏酮酯                        40g
双嘧达莫                        4g
甘露醇                          150g
右旋糖苷-40                     50g
精氨酸                          5g
磷酸氢二钠或HCL                 适量
加水至                          2000g(注射用水)
制备工艺:
1、称取上述投料量的甘露醇-右旋糖苷40-精氨酸与双嘧达莫分别将其溶解于1000g 50~60℃的注射用水和0.1M10ml的HCL溶液中溶解,备用。
2、称取上述投料量的银杏酮酯置于含甘露醇-右旋糖苷40-精氨酸的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再将其与含双嘧达莫的盐酸溶液混合,备用。
3、取适量磷酸氢二钠加水配制成1M的溶液后,用PH计测定上述(2)溶液的PH值,并用1M的磷酸氢二钠溶液或1M的HCL溶液调节PH值至3.5~5.5,加水至2000g。
4、往溶液(3)加入0.2%(W/W)中性活性炭(767型)并于溶液40~50℃条件下搅拌20~30分钟后分别经4号垂熔漏斗和0.45um的膜过滤,再将滤液经截留分子量6000膜超滤后得最终灌装滤液。
5、将滤液灌装于10ml(或4ml)的棕色西林瓶中,装量为每支2ml(或1ml),经冷冻干燥后进行压概、轧铝盖、灯检后得半成品。(冻干粉含水量为不得过3%)
6、将经热压灭菌后的半成品经灯检后进行外包装即得成品。

Claims (4)

1、一种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重量比为银杏酮酯∶双嘧达莫=1-10∶1组成,其中银杏酮酯中含银杏黄酮60-78%,银杏内酯2.5-10%,白果内酯2.5-10%,银杏酸0.1-5ppm;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和J。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银杏酮酯由下述方法制得:
(1)干燥银杏叶粉末用10-20倍重量的5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滤液,在60℃下真空浓缩至无醇,将浓缩液溶解于3-5倍重量的水中并放置48小时,过滤,将滤液上大孔树脂和聚酰胺的混和柱,分别用水、30%乙醇溶液、60%乙醇溶液和90%乙醇溶液洗脱;
(2)收集3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浓缩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相在45℃以下减压蒸发,残留物用50%乙醇水溶液加热溶解,放置24小时,银杏内酯结晶析出;分离结晶后的母液减压蒸发,分别用活性炭和硅胶进行层柱分离,将所有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的部分分别收集,浓缩至干,与银杏内酯结晶合并得总萜内酯;
(3)收集合并步骤(1)中6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和7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减压浓缩至无醇,浓缩物上聚酰胺柱,分别用10%、20%、75%和90%乙醇水溶液洗脱;取75%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浓缩至干,粉状物用无水乙醇溶解,上聚酰胺柱,分别用100%乙醇、70%乙醇水溶液和20%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7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分,与适量硅胶混合,将混和物浓缩至干,分别用乙酸乙酯,乙醇洗脱;浓缩乙醇洗脱部分至干得银杏黄酮;
(4)取1-4份总萜内酯和4-10份银杏黄酮浸膏混合即得银杏酮酯。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4、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组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制剂。
CN200910056648A 2009-08-19 2009-08-19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1628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6648A CN101628003A (zh) 2009-08-19 2009-08-19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6648A CN101628003A (zh) 2009-08-19 2009-08-19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8003A true CN101628003A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73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6648A Pending CN101628003A (zh) 2009-08-19 2009-08-19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800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0670A (zh) * 2012-06-01 2012-09-19 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的银杏达莫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WO2020037736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37735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杏酮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0670A (zh) * 2012-06-01 2012-09-19 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的银杏达莫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CN102670670B (zh) * 2012-06-01 2013-10-16 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的银杏达莫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WO2020037736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37735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杏酮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1236B (zh) 一种由丹参和红景天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931217B (zh) 一种由银杏叶与红景天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03893258B (zh) 含有广金钱草总黄酮的口服固体制剂及其应用
CN101628003A (zh)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857385B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8376A (zh)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缓释剂
CN1813984B (zh) 治疗肝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1978A (zh) 一种用于抗缺氧、缺糖及治疗高原病的银杏叶复方制剂
CN100467025C (zh) 积雪草总苷、积雪草苷或羟基积雪草苷在制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CN1762341B (zh)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的丹参酚酸复合物及其应用
CN100358507C (zh) 大规格六味地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0212A (zh) 治疗精神疾病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质量控制
CN102145043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704113A (zh)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丹红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6769B (zh) 蒲黄和红景天的药用组合物
CN102614372A (zh) 一种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762362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丹参成份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019837B (zh) 银杏酮酯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99683C (zh) 一种降血脂和延缓衰老药物组合物及药物
CN1899410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CN1695728A (zh) 滋肾养肺的中药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353A (zh) 一种含有当归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备方法
CN103893311B (zh) 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脂的无糖型组合物及其胶囊剂和制法
CN102670785B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167796B (zh)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红曲和丹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