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2186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2186A
CN101622186A CN200780052013A CN200780052013A CN101622186A CN 101622186 A CN101622186 A CN 101622186A CN 200780052013 A CN200780052013 A CN 200780052013A CN 200780052013 A CN200780052013 A CN 200780052013A CN 101622186 A CN101622186 A CN 101622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ave
car
actuating device
diversion she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2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2186B (zh
Inventor
安藤英司
小泉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2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2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1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电梯装置中,驱动装置以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处于铅直方向的方式配置在井道的上部。在井道的上部,配置有绕挂了悬吊构件的轿厢反绳轮、对重反绳轮以及偏导轮。轿厢反绳轮、对重反绳轮以及偏导轮的旋转轴分别处于水平方向。悬吊构件相对于轿厢反绳轮的弯曲方向和悬吊构件相对于偏导轮的弯曲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处于铅直方向的方式在井道的上部配置有驱动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以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处于铅直方向的方式在井道的上部配置有驱动装置。在驱动绳轮上绕挂有第一和第二主绳索。在轿厢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主绳索连接部。第一主绳索的一端部与第一主绳索连接部连接,第一主绳索的另一端部与对重连接。第二主绳索的一端部与第二主绳索连接部连接,第二主绳索的另一端部与对重连接。
在井道的上部配置有:第一轿厢反绳轮,其将第一主绳索导向第一主绳索连接部;第一对重反绳轮,其将第一主绳索导向对重;第二轿厢反绳轮,其将第二主绳索导向第二主绳索连接部;第二对重反绳轮,其将第二主绳索导向对重;以及方向转换轮,其将第二主绳索从驱动绳轮导向第二轿厢反绳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WO2003/074409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电梯装置中,当轿厢的尺寸改变时,各轮的安装角度改变,因而对轿厢尺寸变更的应对甚为麻烦,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容易地应对轿厢的尺寸变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绳轮和使驱动绳轮旋转的驱动装置主体,该驱动装置以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处于铅直方向的方式配置在井道的上部;悬吊构件,其绕挂在驱动绳轮上;轿厢和对重,它们由悬吊构件悬吊在井道内,并通过驱动装置而升降;轿厢反绳轮,其配置在轿厢的上方,并且悬吊构件在驱动绳轮的一侧绕挂在该轿厢反绳轮上,该轿厢反绳轮用于将悬吊构件导向轿厢;对重反绳轮,其配置在对重的上方,悬吊构件在驱动绳轮的另一侧绕挂在该对重反绳轮上,该对重反绳轮用于将悬吊构件导向对重;以及偏导轮,其配置在井道的上部,悬吊构件在驱动绳轮与轿厢反绳轮之间绕挂在该偏导轮上,轿厢反绳轮、对重反绳轮以及偏导轮的旋转轴分别处于水平方向,悬吊构件的相对于轿厢反绳轮的弯曲方向和悬吊构件的相对于偏导轮的弯曲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2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轿厢反绳轮和偏导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中的轿厢尺寸变更了的情况下的布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轿厢尺寸变更了的情况下的布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在图中,在井道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1a、1b和一对对重导轨2a、2b。轿厢3由轿厢导轨1a、1b引导着在井道内升降。对重4由对重导轨2a、2b引导着在井道内升降。对重4以在与轿厢3位于相同高度时与轿厢3的侧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轿厢3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
在井道内的上部,配置有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具有驱动绳轮6和使驱动绳轮6旋转的驱动装置主体7。驱动装置5配置成使驱动绳轮6的旋转轴处于铅直(包括大致铅直)方向。驱动装置主体7具有:使驱动绳轮6旋转的电动机;以及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器。
此外,作为驱动装置5,使用轴向尺寸比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要小的薄型曳引机。另外,驱动装置5以在垂直投影面中与轿厢3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轿厢3的正上方。驱动绳轮6配置在驱动装置主体7的上部。即,驱动绳轮6与井道顶棚对置。
在驱动绳轮6上,绕挂有悬吊轿厢3和对重4的悬吊构件。悬吊构件包括多条主绳索8。轿厢3和对重4通过主绳索8以1∶1绕绳方式悬吊于井道内,并通过驱动装置5而升降。
在井道内的上部,配置有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以及偏导轮11。轿厢反绳轮9配置在轿厢3的上方,用于将主绳索8导向轿厢3的上部。主绳索8在驱动绳轮6的一侧绕挂在轿厢反绳轮9上。对重反绳轮10配置在对重4的上方,用于将主绳索8导向对重4的上部。主绳索8在驱动绳轮6的另一侧绕挂在对重反绳轮10上。主绳索8在驱动绳轮6和轿厢反绳轮9之间绕挂在偏导轮11上。
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和偏导轮11的旋转轴分别处于水平方向、且相互平行。即,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和偏导轮11的旋转轴与轿厢3的进深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平行。
主绳索8相对于轿厢反绳轮9的弯曲方向和主绳索8相对于偏导轮11的弯曲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轿厢反绳轮9配置在主绳索8的位于驱动绳轮6与偏导轮11之间的部分的正下方。在轿厢反绳轮9与位于其正上方的主绳索8之间,设置有间隙g。
在轿厢3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重心位置附近),设置有将主绳索8与轿厢3连接起来的作为悬吊构件连接部的主绳索连接部12。在垂直投影面中,驱动装置5和偏导轮11夹着主绳索连接部12配置在彼此相反侧。此外,轿厢反绳轮9配置成比偏导轮11更接近驱动装置5。
主绳索8在从驱动绳轮6到偏导轮11之间、以及从驱动绳轮6到对重反绳轮10之间配置成处于水平(包括大致水平)方向。此外,主绳索8的从驱动绳轮6到偏导轮11的部分、以及主绳索8的从驱动绳轮6到对重反绳轮10的部分配置成与轿厢3的宽度方向平行。
驱动装置5、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以及偏导轮11作为驱动装置单元14而被单元化,并安装在共同的矩形的支撑框架13上。支撑框架13具有构成矩形的四条边的第一~第四支撑梁13a~13d。此外,支撑框架13在井道内安装于轿厢导轨1a、1b和对重导轨2a、2b的上部。
图3是将图2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中的轿厢反绳轮9和偏导轮11的俯视图。在轿厢反绳轮9上,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插入主绳索8用的多个轿厢反绳轮槽9a、9b、9c。在对重反绳轮10上,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插入主绳索8用的多个对重反绳轮槽10a、10b、10c。在偏导轮11上,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插入主绳索8用的多个偏导轮槽11a、11b、11c。
轿厢反绳轮槽9a、9b、9c之间的间隔P1比偏导轮槽11a、11b、11c之间的间隔P2要大。在主绳索连接部12上的主绳索8之间的间隔P3比轿厢反绳轮槽9a、9b、9c之间的间隔P1要大(P2<P1<P3)。此外,在轿厢3位于最上层时主绳索8位于主绳索连接部12与轿厢反绳轮9之间的部分进入槽9a的角度θ1、比主绳索8位于轿厢反绳轮9与偏导轮11之间的部分的进入槽11a、9a的角度θ2要大。
由于驱动绳轮6的旋转轴是铅直的,偏导轮11的旋转轴的方向是水平的,所以在驱动绳轮6与偏导轮11之间主绳索8成为被拧转(被扭转)的形状。因此,位于驱动绳轮6与偏导轮11之间的中间点处的主绳索8之间的间隔、比偏导轮槽11a、11b、11c之间的间隔P2要小。因此,间隔P2设定成使位于驱动绳轮6与偏导轮11之间的中间点处的主绳索8彼此不接触的最小尺寸。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和偏导轮11的旋转轴分别是水平的,主绳索8相对于轿厢反绳轮9的弯曲方向和主绳索8相对于偏导轮11的弯曲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所以能够容易地应对轿厢3的尺寸变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图5是表示图1中的轿厢3的尺寸变更(小型化)了的情况下的布置的俯视图,仅通过使驱动装置5与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以及偏导轮11之间的距离变化即可,而无需使主绳索8的配置角度等发生变更。即,仅通过使驱动装置单元14的长度尺寸变化,就能够应对轿厢3的尺寸变更。
此外,由于驱动装置5、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以及偏导轮11作为驱动装置单元14而被单元化,所以能够通过在从工厂发货时预先使其一体化,来在安装施工时将其一并举起并固定在支撑框架13上,从而能够使安装施工的作业简化。
另外,由于安装有驱动装置单元14的支撑框架13固定在轿厢导轨1a、1b以及对重导轨2a、2b上,所以能够使作用于轿厢3和对重4的因重力而产生的垂直载荷均等地支撑于4条导轨1a、1b、2a、2b,能够使用截面小的导轨1a、1b、2a、2b。
另外,由于轿厢反绳轮9配置在主绳索8的位于驱动绳轮6与偏导轮11之间的部分的正下方,所以能够通过减小间隙g来减小驱动装置单元14的高度尺寸。
此外,由于驱动装置5以在垂直投影面中与轿厢3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轿厢3的正上方,并且驱动绳轮6配置在驱动装置主体7的上部,所以能够从轿厢3上容易地进行对驱动装置主体7的维护作业。
此处,主绳索连接部12处的主绳索8之间的间隔P3由主绳索连接部12的大小决定,并且比偏导轮槽11a、11b、11c之间的间隔P2要大得多。因此,当减小轿厢反绳轮槽9a、9b、9c之间的间隔P1、或者减小轿厢3位于最上层时轿厢3与轿厢反绳轮9之间的间隔时,主绳索8的进入角度(偏角(fleet angle))θ1、θ2变大。例如,假设P1=P2的情况下,进入角度θ1比图3中的状态要大得多。此外,假设P1=P3的情况下,进入角度θ2比图4中的状态要大得多。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P2<P1<P3,所以能够将进入角度θ1、θ2抑制成很小。由此,防止了主绳索8从轿厢反绳轮槽9a、9c中脱离、或者主绳索8的表面磨损。此外,能够减小驱动装置单元14的水平方向尺寸。另外,能够减小轿厢3位于最上层时轿厢3与驱动装置单元14之间在上下方向的间隙,能够减小电梯装置整体的尺寸。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在图中,对重4以在与轿厢3位于相同高度时与轿厢3的背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轿厢3的后侧。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和偏导轮11的旋转轴与轿厢3的宽度方向平行。
主绳索8的从驱动绳轮6到偏导轮11的部分、和主绳索8的从驱动绳轮6到对重反绳轮10的部分配置成与轿厢3的进深方向平行。在第四支撑梁13d上,设置有使主绳索8的位于对重反绳轮10与对重4之间的部分穿过的孔13e。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在对重4配置于轿厢3的后侧的情况下,也例如如图7所示,仅通过使驱动装置单元14的长度尺寸变化,就能够应对轿厢3的尺寸变更。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在该示例中,两组驱动装置单元14A、14B支撑在支撑框架13上。即,实施方式3中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5A,其具有第一驱动绳轮6A和第一驱动装置主体7A;和第二驱动装置5B,其具有第二驱动绳轮6B和第二驱动装置主体7B。
此外,悬吊构件包括:绕挂在第一驱动绳轮6A上的多条第一主绳索8A;和绕挂在第二驱动绳轮6B上的多条第二主绳索8B。轿厢反绳轮包括:绕挂有第一主绳索8A的第一轿厢反绳轮9A;和绕挂有第二主绳索8B的第二轿厢反绳轮9B。
对重反绳轮包括:绕挂有第一主绳索8A的第一对重反绳轮10A;和绕挂有第二主绳索8B的第二对重反绳轮10B。偏导轮包括:绕挂有第一主绳索8A的第一偏导轮11A;和绕挂有第二主绳索8B的第二偏导轮11B。
第一驱动装置5A、第一轿厢反绳轮9A、第一对重反绳轮10A以及第一偏导轮11A作为第一驱动装置单元14A被单元化并且安装在支撑框架13上。此外,第二驱动装置5B、第二轿厢反绳轮9B、第二对重反绳轮10B以及第二偏导轮11B作为第二驱动装置单元14B被单元化,并且安装在支撑框架13上。
第二驱动装置单元14B中的第二驱动装置5B、第二轿厢反绳轮9B、第二对重反绳轮10B以及第二偏导轮11B的配置位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单元14A中的第一驱动装置5A、第一轿厢反绳轮9A、第一对重反绳轮10A以及第一偏导轮11A的配置位置是对称的。
在第四支撑梁13d上设置有:使第一主绳索8A的位于第一对重反绳轮10A与对重4之间的部分穿过的孔13e;以及使第二主绳索8B的位于第二对重反绳轮10B与对重4之间的部分穿过的孔13f。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这样,即使在使用两组驱动装置单元14A、14B的情况下,也仅通过使驱动装置单元14A、14B的长度尺寸变化,就能够应对轿厢3的尺寸变更。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在该示例中,第二驱动装置单元14B中的第二驱动装置5B、第二轿厢反绳轮9B、第二对重反绳轮10B以及第二偏导轮11B的配置位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单元14A中的第一驱动装置5A、第一轿厢反绳轮9A、第一对重反绳轮10A以及第一偏导轮11A的配置位置相同。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
这样,即使在使用相同结构的两组驱动装置单元14A、14B的情况下,也仅通过使驱动装置单元14A、14B的长度尺寸变化,就能够应对轿厢3的尺寸变更。
另外,在实施方式3、4中,对重4配置在轿厢3的后方,但是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一样将对重4配置在轿厢3的侧方。
此外,在实施方式3、4中,第一和第二主绳索8A、8B与共同的对重4连接,但是也可以将对重4分割成两个。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述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在图中,在井道内的上部配置有驱动装置15。驱动装置15具有驱动绳轮16和使驱动绳轮16旋转的驱动装置主体17。驱动装置15配置成使驱动绳轮16的旋转轴处于铅直(包括大致铅直)方向。驱动装置主体17具有:使驱动绳轮6旋转的电动机;以及对驱动绳轮1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器。
此外,作为驱动装置15,使用轴向尺寸比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要大的细长型曳引机。另外,在垂直投影面中,驱动装置15配置在轿厢3的区域之外。具体来说,在垂直投影面中,驱动装置主体17配置在轿厢3的与对重4相反一侧的侧面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中。驱动绳轮16配置在驱动装置主体17的上部。即,驱动绳轮16与井道顶棚对置。
驱动装置15、轿厢反绳轮9、对重反绳轮10以及偏导轮11作为驱动装置单元14被单元化,并安装在共同的矩形的支撑框架13上。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仅通过使驱动装置单元14的长度尺寸变化,就能够应对轿厢3的尺寸变更,并且能够减小电梯装置整体的尺寸。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构成为利用导轨1a、1b、2a、2b对支撑框架13进行支撑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利用建筑物的梁等进行支撑。
此外,主绳索8既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的绳索,也可以是带状的绳索。
另外,驱动绳轮的旋转轴也可以不是完全铅直的,也可以是在一定程度上倾斜(例如相对于铅直线不到30°)。
再者,在上述示例中,示出了1∶1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轿厢3的上部设置轿厢吊轮,并且在对重4的上部设置对重吊轮,采用2∶1绕绳方式。

Claims (14)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装置包括:
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绳轮和使上述驱动绳轮旋转的驱动装置主体,该驱动装置以上述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处于铅直方向的方式配置在井道的上部;
悬吊构件,其绕挂在上述驱动绳轮上;
轿厢和对重,它们由上述悬吊构件悬吊在上述井道内,并通过上述驱动装置而升降;
轿厢反绳轮,其配置在上述轿厢的上方,并且上述悬吊构件在上述驱动绳轮的一侧绕挂在该轿厢反绳轮上,该轿厢反绳轮用于将上述悬吊构件导向上述轿厢;
对重反绳轮,其配置在上述对重的上方,并且上述悬吊构件在上述驱动绳轮的另一侧绕挂在该对重反绳轮上,该对重反绳轮用于将上述悬吊构件导向上述对重;以及
偏导轮,其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上部,上述悬吊构件在上述驱动绳轮与上述轿厢反绳轮之间绕挂在该偏导轮上,
上述轿厢反绳轮、上述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偏导轮的旋转轴分别处于水平方向,
上述悬吊构件的相对于上述轿厢反绳轮的弯曲方向和上述悬吊构件的相对于上述偏导轮的弯曲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轿厢反绳轮、上述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偏导轮的旋转轴相互平行,
上述轿厢反绳轮配置在上述悬吊构件的位于上述驱动绳轮与上述偏导轮之间的部分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轿厢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悬吊构件连接部,该悬吊构件连接部将上述悬吊构件与上述轿厢连接起来,
在垂直投影面中,上述驱动装置和上述偏导轮夹着上述悬吊构件连接部配置在彼此相反侧,
上述轿厢反绳轮配置成比上述偏导轮更接近上述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悬吊构件在从上述驱动绳轮到上述偏导轮之间、以及从上述驱动绳轮到上述对重反绳轮之间水平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悬吊构件包括多条主绳索,
在上述轿厢反绳轮上,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插入上述主绳索用的多个轿厢反绳轮槽,
在上述偏导轮上,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插入上述主绳索用的多个偏导轮槽,
上述轿厢反绳轮槽之间的间隔比上述偏导轮槽之间的间隔要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轿厢的上部设置有主绳索连接部,该主绳索连接部将上述主绳索与上述轿厢连接起来,
上述主绳索连接部中的上述主绳索之间的间隔比上述轿厢反绳轮槽之间的间隔要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绳轮配置在上述驱动装置主体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装置是轴向尺寸比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要小的薄型曳引机,在垂直投影面中,上述驱动装置配置成与上述轿厢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装置是轴向尺寸比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要大的细长型曳引机,在垂直投影面中,上述驱动装置配置在上述轿厢的区域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装置、上述轿厢反绳轮、上述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偏导轮作为驱动装置单元被单元化,并安装在共同的支撑框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装置还包括多条导轨,所述多条导轨设置在上述井道内,用于引导上述轿厢和上述对重的升降,
在上述井道内,上述支撑框架安装在上述导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其具有第一驱动绳轮和第一驱动装置主体;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具有第二驱动绳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主体,
上述悬吊构件包括:第一主绳索,其绕挂在上述第一驱动绳轮上;和第二主绳索,其绕挂在上述第二驱动绳轮上,
上述轿厢反绳轮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其上绕挂有上述第一主绳索;和第二轿厢反绳轮,其上绕挂有上述第二主绳索,
上述对重反绳轮包括:第一对重反绳轮,其上绕挂有上述第一主绳索;和第二对重反绳轮,其上绕挂有上述第二主绳索,
上述偏导轮包括:第一偏导轮,其上绕挂有上述第一主绳索;和第二偏导轮,其上绕挂有上述第二主绳索,
上述第一驱动装置、上述第一轿厢反绳轮、上述第一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第一偏导轮作为第一驱动装置单元被单元化,
上述第二驱动装置、上述第二轿厢反绳轮、上述第二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第二偏导轮作为第二驱动装置单元被单元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驱动装置单元中的上述第二驱动装置、上述第二轿厢反绳轮、上述第二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第二偏导轮的配置位置与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单元中的上述第一驱动装置、上述第一轿厢反绳轮、上述第一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第一偏导轮的配置位置是对称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驱动装置单元中的上述第二驱动装置、上述第二轿厢反绳轮、上述第二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第二偏导轮的配置位置与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单元中的上述第一驱动装置、上述第一轿厢反绳轮、上述第一对重反绳轮以及上述第一偏导轮的配置位置相同。
CN2007800520131A 2007-06-01 2007-06-01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2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1165 WO2008146403A1 (ja) 2007-06-01 2007-06-01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2186A true CN101622186A (zh) 2010-01-06
CN101622186B CN101622186B (zh) 2011-06-22

Family

ID=4007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201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2186B (zh) 2007-06-01 2007-06-01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54099B1 (zh)
JP (1) JP5078998B2 (zh)
KR (1) KR101077326B1 (zh)
CN (1) CN101622186B (zh)
WO (1) WO20081464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5619A (zh) * 2014-03-18 2015-09-23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2695A1 (en) * 2009-12-09 2011-06-09 Thyssenkrupp Elevator Capital Corporation Elevator Apparatus Yielding No Reverse Rope Be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5268U (ja) * 1981-11-11 1983-05-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のロ−プ端末連結装置
DE59709841D1 (de) * 1996-11-11 2003-05-22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im Aufzugsschacht angeordneter Antriebseinheit
JP4675548B2 (ja) * 2000-08-21 2011-04-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727124B2 (ja) * 2000-08-28 2011-07-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84131C (zh) * 2000-08-29 2005-01-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WO2002098782A1 (fr) * 2001-06-04 2002-12-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ascenseur
KR100524105B1 (ko) 2002-03-01 2005-10-26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4416381B2 (ja) * 2002-06-14 2010-02-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WO2004005177A1 (ja) * 2002-07-08 2004-01-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108454B2 (ja) * 2002-11-21 2008-06-25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EP2390219B1 (en) * 2003-12-09 2012-11-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apparatus
CN100590053C (zh) * 2004-09-22 2010-02-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0528728C (zh) * 2004-09-30 2009-08-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4580749B2 (ja) * 2004-12-20 2010-11-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1886956A4 (en) * 2005-06-02 2013-0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5619A (zh) * 2014-03-18 2015-09-23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8146403A1 (ja) 2010-08-19
EP2154099A1 (en) 2010-02-17
KR101077326B1 (ko) 2011-10-26
WO2008146403A1 (ja) 2008-12-04
EP2154099A4 (en) 2014-01-15
EP2154099B1 (en) 2014-12-24
CN101622186B (zh) 2011-06-22
JP5078998B2 (ja) 2012-11-21
KR20100004996A (ko) 2010-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71519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200550958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0966534B1 (ko) 승강로 내에 다수의 카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5330666B2 (ja) 昇降路内に2つの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を互いに上下に配置して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EP2014597A1 (en) Elevator device
JP2008156116A (ja) 昇降路内で相互に上下に配置された2台の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
CN101291867B (zh) 电梯装置
JP2014526427A (ja) エレベータの懸架構造およびガイドシュー構造
CN102471023B (zh) 电梯装置
CN102414111A (zh) 在单个井道内包括多个轿厢的电梯系统
EP1481935A1 (en) Elevaltor apparatus
CN104364180A (zh)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CN100497147C (zh) 电梯装置
CN101837921B (zh) 电梯的轿厢
CN101400596A (zh) 无机房电梯系统
CN1802308A (zh) 电梯装置
CN101622186B (zh) 电梯装置
CN101061055B (zh) 电梯绳索配置
CN103787175A (zh) 一种1比1绕绳比的无机房电梯装置
EP1535875B1 (en) Elevator device
CN100457592C (zh) 电梯装置
CN105473488A (zh) 电梯装置
CN1741953B (zh) 电梯装置
JP494082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0911079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