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2142B - 稳定器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稳定器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2142B CN101622142B CN2008800064114A CN200880006411A CN101622142B CN 101622142 B CN101622142 B CN 101622142B CN 2008800064114 A CN2008800064114 A CN 2008800064114A CN 200880006411 A CN200880006411 A CN 200880006411A CN 101622142 B CN101622142 B CN 1016221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bilizer
- lining
- outer peripheral
- peripheral face
- sl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 B60G21/0551—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2—Mounting of torsion springs
- B60G2204/1222—Middle mounts of stabiliser on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2—Mounting of torsion springs
- B60G2204/1224—End mounts of stabiliser on wheel suspen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稳定器衬套(18)装配到稳定器扭转部分(15)外周面上,并且通过在压力下夹紧而固定在车辆主体(19)的安装部分(19a)和安装支架(21)之间。由于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18f)形成在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的开口端处,当稳定器衬套(18)被径向向内压缩时,在开口端处产生在轴线(L)向上向内的负载,因而,防止开口端以使其翘起的方式打开。因而,能够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和稳定器的扭转部分(15)之间,从而防止扭转部分发生不正常噪音或磨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管状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装配在稳定器的扭转部分的外周面上,稳定器提供左悬挂系统和右悬挂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且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在压力下被夹紧,并且固定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到车辆主体的固定部件之间。
背景技术
专利出版物1中公开了一种布置,其中橡胶稳定器衬套的轴向孔装配到稳定器扭转部分的外周上,稳定器提供左悬挂系统和右悬挂系统的连接,稳定器衬套通过安装支架支撑在车辆主体框架上,其中在稳定器轴向孔开口端处形成肋(唇),以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的滑动面和稳定器之间。
专利出版物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申请公开No.4-117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传统布置中,由于稳定器衬套轴向孔开口端装配有薄唇部,当稳定器衬套唇靠着稳定器扭转部分外周面长期滑动时,唇可能磨损或损坏,并且可以变得不可能防止沙或泥进入。
特别地,当为了将稳定器衬套装配到稳定器扭转部分外周面上时,稳定器衬套装配有狭缝,狭缝沿着轴线从外周面切割到内周面,如果负载在径向方向施加在扭转部分上,狭缝打开,通过打开的狭缝进入的沙或泥可能达到扭转部分外周面。
考虑上述情况而完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和非常耐用的结构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外周面和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之间。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管状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装配在稳定器的扭转部分的外周面上,所述稳定器提供左悬挂系统和右悬挂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且所述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在压力下被夹紧,且固定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到所述车辆主体的固定部件之间,稳定器衬套包含沿着稳定器衬套的轴从外周面向内周面切开的狭缝;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至少在把狭缝夹在中间的位置形成在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的至少一个开口端上;以及所述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的深度在狭缝与稳定器衬套内周面交叉的位置处最深,并且从那里径向向外以及朝向在圆周方向的相对侧,逐渐地变浅。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附加于第一方面,稳定器衬套的轴线与斜面部分形成的锐角是45°至75°。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附加于第一方面,稳定器衬套包括狭缝,狭缝沿着轴线从外周面切割到内周面,并且狭缝的宽度从外周面侧向内周面侧以楔形减少。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附加于第三方面,狭缝通过模制和通过切割而形成,模制用于外周面侧,切割采用切割机或激光用于内周面侧。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附加于第一方面,径向向内突出的小直径部分在内周面侧上设置在斜面部分的边缘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附加于第一方面,稳定器包括臂部分,臂部分从扭转部分的相对端在车辆主体的纵向方向线性地延伸,扭转部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线性地延伸,其中,臂部分由从扭转部分分开的部件形成,并且在车辆主体纵向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端部分安装在扭转部分的相对端上。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附加于第一方面,在稳定器衬套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横截面中,斜面部分以线性形状形成。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附加于第一方面,在稳定器衬套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横截面中,斜面部分以曲线形状形成。
根据本发明九方面,附加于第一方面,在稳定器衬套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横截面中,斜面部分以阶梯线性形状形成。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附加于第三方面,沿着狭缝的相对侧径向延伸的厚部分设置在稳定器衬套的沿轴线方向的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十一方面,设置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管状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装配在稳定器扭转部分的外周面上,稳定器提供左悬挂系统和右悬挂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且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在压力下被夹紧,并且固定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到车辆主体的固定部件之间,特征在于,稳定器衬套包括狭缝,狭缝沿着轴线从外周面切割到内周面,和径向向外地张开的斜面部分至少在将狭缝夹在中间的位置形成在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的至少一个开口端上。
在上述的第十一方面,斜面部分可以设置在稳定器衬套内周面开口端的整个周边上,或仅设置在将狭缝夹在中间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设置稳定器支撑结构,管状稳定器衬套装配在稳定器扭转部分的外周面上,稳定器提供左悬挂系统和右悬挂系统之间的连接,管状稳定器衬套包括狭缝,狭缝沿着轴线从外周面切割到内周面,并且稳定器衬套在压力下被夹紧,并且固定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到车辆主体的固定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沿着狭缝的相对侧径向延伸的厚部分设置在稳定器衬套在轴线方向的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附加于十二方面,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形成在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的至少一个开口端上。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附加于第一方面,稳定器衬套包括:靠在固定部件上的第一外周面,靠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上的第二外周面,从第一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凸出部分,和从第二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凸出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面,附加于第十一方面,稳定器衬套包括:靠在固定部件上的第一外周面,靠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上的第二外周面,从第一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凸出部分,和从第二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凸出部分。
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外周面18a和18b对应本发明的外周面,实施例的安装支架21对应本发明的固定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稳定器衬套装配在稳定器扭转部分外周面上,并且在压力下通过夹紧固定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部件之间。由于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形成在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的开口端处,当稳定器衬套在压力下通过被夹紧而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部件之间径向向内压缩时,轴向地向内的载荷产生在内周面的开口端处,因而防止开口端以翘起的方式打开。因而能够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内周面和稳定器扭转部分之间,因而,防止发生稳定器的不正常噪音或磨损。而且,由于稳定器衬套不具有薄唇部,其耐久性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通过稳定器衬套轴线和斜面部分形成的锐角被设置在45°至75°,当外部物体被压靠稳定器衬套斜面部分时,内周面开口端难以打开,并且通过斜面部分保持的外部物体被防止咬入,并且可以被容易地排出。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沿着稳定器衬套轴线切割的狭缝的宽度从外周面侧到内周面侧以楔形减少,当狭缝在压力下通过夹紧而关闭,并且固定稳定器衬套在车辆主体安装部分和固定部件之间时,强接触表面压力产生在与内周面相通的狭缝的末端部分,因而,防止间隙形成,并且防止外部物体通过狭缝进入。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稳定器衬套的狭缝的外周面侧通过使用模制而形成,并且内周面侧通过使用切割机或激光切割而形成,能够防止毛刺形成在狭缝与内周面相通的部分,因而,使狭缝能够完全地封闭(close up)。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由于小直径部分径向向内突出地设置在稳定器衬套斜面部分的内周面侧边缘部分上,靠着扭转部分外周面的稳定器衬套内周面的表面压力在小直径部分中增加,因而更可靠地防止进入沙或泥。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由于稳定器包括臂部分,臂部分从扭转部分的相对端在车辆主体的纵向方向线性地延伸,扭转部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线性地延伸,其中,臂部分由与扭转部分分开的部件形成,并且在车辆主体纵向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端部分安装在扭转部分的相对端上。相比于稳定器从一个部件形成的情况,在设计中的可以增加。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由于斜面部分在垂直于稳定器衬套轴线的横截面中形成线性形状,能够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和稳定器的扭转部分之间,因而,防止发生稳定器的不正常噪音或磨损。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由于斜面部分在垂直于稳定器衬套轴线的横截面中形成曲线形状,能够能够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和稳定器的扭转部分之间,防止发生稳定器的不正常噪音或磨损。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由于斜面部分在垂直于稳定器衬套轴线的横截面中形成阶梯线性形状,能够能够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和稳定器的扭转部分之间,防止发生稳定器的不正常噪音或磨损。
而且,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由于厚部分的刚性比其它部分的刚性更高,厚部分被设置成在稳定器衬套的在轴线方向的侧面上沿狭缝的相对侧径向延伸,能够强有力地在关闭方向将狭缝压紧接触。因而,能够防止狭缝打开,并且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内周面和稳定器扭转部分之间,因而,防止发生稳定器的不正常噪音或磨损。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十一方面,稳定器衬套装配在稳定器扭转部分外周面上,并且通过被夹紧在压力下固定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部件之间。由于稳定器衬套包括沿其轴线切割的狭缝,并且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在稳定器衬套内周面的开口端处至少形成在将狭缝夹在中间的位置处,所以当稳定器衬套在压力下通过被夹紧被径向向内压缩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部件之间时,在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开口端将狭缝夹在中间的位置处产生轴向地向内的负载,因而,防止开口端以翘起的方式打开。因而能够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内周面和稳定器的扭转部分之间,因而,防止稳定器发生不正常噪音或磨损。而且,由于稳定器衬套不具有薄唇部,耐久性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由于当通过在压力下夹紧稳定器衬套而将装配在稳定器扭转部分外周面的稳定器衬套固定在车辆主体安装部分和固定到车辆主体的固定部件之间时,厚部分设置在稳定器衬套侧面以将狭缝夹在中间,厚部分的刚性比其它部分的刚性更高,从而狭缝可以在关闭方向强有力地压接触。因而,能够防止狭缝打开,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内周面和稳定器扭转部分之间,因而,防止稳定器发生不正常噪音或磨损。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由于径向向外地张开的斜面部分形成在稳定器衬套内周面的至少一个开口端上,当稳定器衬套径向向内通过在压力下夹紧而在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和固定部件之间压缩时,能够在内周面开口端处产生轴向向内的负载,因而,防止开口端以翘起的方式打开。因而,能够防止沙或泥进入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和稳定器的扭转部分之间,因而,防止稳定器发生不正常噪音或磨损。而且,由于稳定器衬套不具有薄唇部,耐久性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由于第一凸出部分设置以从第一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稳定器衬套经由第一外周面紧靠固定部件,并且第二凸出部分设置以从第二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稳定器衬套经由第二外周面紧靠车辆主体安装部分,当稳定器衬套被固定部件和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夹在中间时,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分被压缩,因而,使狭缝被强有力地夹紧。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由于第一凸出部分设置以从第一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稳定器衬套经由第一外周面紧靠固定部件,并且第二凸出部分设置以从第二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稳定器衬套经由第二外周面紧靠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当稳定器衬套被固定部件车辆主体的安装部分夹在中间时,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分被压缩,因而,使狭缝被强有力地夹紧。
附图说明
图1A是显示稳定器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线2-2的放大截面图;
图3A是沿图2中线3-3的截面图;
图4A是用于解释稳定器衬套斜面部分操作的图;
图4B是用于解释稳定器衬套斜面部分的操作的图;
图5是稳定器衬套的垂直截面图;
图6是稳定器衬套的侧视图;
图7A是用于解释稳定器衬套的生产过程的图;
图7B是用于解释稳定器衬套生产过程的图;
图8A是显示稳定器衬套的图;
图8B是沿着图8A中线B-B的截面图;
图9A是显示稳定器衬套的图;
图9B是沿着图9A中线B-B的截面图;
图10A是用于解释当加工狭缝时的操作的图;
图10B是用于解释当加工狭缝时的操作的图;
图11A是稳定器衬套的垂直截面图;
图11B是稳定器衬套的垂直截面图;
图12是显示稳定器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3从图12箭头线13-13看的放大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线14-14的截面图;
图15是对应图14的自由状态的稳定器衬套截面图;
图16是从图13中箭头16方向看的视图;和
图17是在自由状态的稳定器衬套侧视图。
附图标记及符号说明
14 稳定器
15 扭转部分
18 稳定器衬套
18a 第一外周面(外周面)
18b 第二外周面(外周面)
18d 内周面
18e 狭缝
18f 斜面部分
18g 小直径部分
18h 厚部分
19 车辆主体
19a 安装部分
21 安装支架(固定部件)
35 切割器
L 轴线
S 悬挂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通过参照图1至图4B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所示图1,悬挂左轮和右轮W和W的支撑型(strut type)悬挂系统S和S,包括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11和11,其通过悬臂10和10垂直地可移动地支撑在车辆主体上,减震器12和12连接到转向节11和11上部,并且向上延伸,悬挂弹簧13和13同轴地设置在减震器12和12的上部外周上,并且稳定器14提供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11和11的上部的连接。
稳定器14包括扭转部分15,在车辆宽度方向线性地延伸,左臂部分和右臂部分16和16从扭转部分15的相对端朝向车辆主体的后部线性地延伸,并且,左弯曲部分和右弯曲部分17和17提供扭转部分15和臂部分16和16之间的平滑连接。左臂部分和右臂部分16和16的末端通过连杆22和22连接到减震器12和12。管状稳定器衬套18和18由橡胶制成,装配在扭转部分15的邻近左弯曲部分和右弯曲部分17和17的相对端上,并且这些稳定器衬套18和18通过被夹紧而支撑在车辆主体19的U形安装部分19a(见图2)和板状安装支架21之间,板状安装支架21通过螺栓20和20固定到车辆主体19,以覆盖安装部分19a。
从图2和图3清楚可见,每个稳定器衬套18包括平坦第一外周面18a、U形状第二外周面18b、一对侧面18和18c和在两个侧面18c和18c上开口的圆形横截面内周面18d,稳定器14的扭转部分15装配进内周面18d。裂开的槽型狭缝18e形成在稳定器衬套18中,狭缝18e设置在包含稳定器衬套18的轴线L的平面中,并且从第二外周面18b到内周面18d延伸。而且,径向向外张开(opening out)的斜面部分18f和18f形成在内周面18d的沿轴线L方向的相对端处。
具有上述形状的稳定器衬套18通过使得狭缝18e弹性变形而加宽狭缝18e而可装配在稳定器14的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上。稳定器衬套18的U形状第二外周面18b装配进车辆主体19的U形状安装部分19a,并且平坦第一外周面18a通过紧靠平坦安装支架21而被保持。在这个布置中,稳定器衬套18被夹紧在车辆主体19和安装支架21之间,并且以预定紧固公差径向向内压缩,内周面18d被压靠稳定器14的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并且狭缝18e被压以被关闭。
关于具有上述布置的稳定器14,当左轮和右轮W和W垂直地移动相同相位时,由于左臂部分和右臂部分16和16垂直地移动相同相位,扭转部分15不扭转,并且不产生滚动力矩,但是,当左轮和右轮W和W垂直地移动相反相位的情况下,由于左臂部分和右臂部分16和16垂直地移动相反相位,扭转部分15扭转,并且因而产生用于抑制车辆主体滚动的滚动力矩,因而,提高车辆操纵性能。
当外力在径向方向作用在稳定器14上时,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与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存在沙或泥通过间隙进入因而产生不正常噪音或磨损的可能性。在这个实施例中,形成在稳定器衬套18内周面18d的沿轴线L方向的相对端处的斜面部分18f和18f用于防止沙或泥进入。
即,当稳定器衬套18被夹紧在车辆主体19和安装支架21之间,并且以预定的紧固公差径向向内压缩时,稳定器衬套18弹性变形以在轴线L方向上被向外推,内周面18d在轴线L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翘起,因而与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形成间隙,从而沙或泥有经过间隙进入的可能性。
然而,由于斜面部分18f和18f设置在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在轴线L方向的端部处,当在图3中垂直轴线L的方向向稳定器衬套18施加有压缩力的负载A时,产生在轴线L方向上面向内的负载B,因而,增加表面压力,在所述表面压力的作用下,内周面18d的开口端的部分a接触扭转部分15。结果,即使当径向负载施加到扭转部分15时,也能够防止间隙形成在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和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之间,因而,防止沙或泥进入。而且,由于稳定器衬套18不具有薄唇部,耐久性提高。
由稳定器衬套18轴线L和斜面部分18f和18f形成的锐角θ的大小改变通过斜面部分18f和18f展现的防止沙或泥进入的功能。当沙S在轴线L方向上由负载F推靠在斜面部分18f时,负载F分解成在垂直于斜面部分18f的方向上的分力F1和在在垂直于轴线L方向上的分力F2,并且分力F2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的反作用力F2’起作用以推开斜面部分18f。
图4A和图4B显示锐角θ是65°和35°的情况。在图4A的情况下,锐角θ大,起作用以推开斜面部分18f的反作用力F2’小,但是在图4B中,锐角θ小,起作用以推开斜面部分18f的反作用力F2’大。当锐角θ大时,外部物体难以咬入斜面部分18f,并且一旦其咬入斜面部分18f,其较容易排出外部物体,而不是仍保留在那里。由于这些原因,锐角θ合意的下限值为45°。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锐角θ接近直角时,由于斜面部分18f在轴线L方向上被向外推,并且以由于负载径向向内压缩稳定器衬套18而被翘起的方式打开,75°锐角θ是合意上限值。因而能够通过设置锐角θ在范围45°至75°,以防止外部物体咬入斜面部分18f,或防止难以排出已经咬入的外部物体,同时使得难以打开稳定器衬套18内周面18d的开口端。
现在,通过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具有减少的内径的小直径部分18g和18g形成第一实施例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在轴线L方向上的相对端处,即,它们是连接到斜面部分18f和18f的部分。由于小直径部分18g和18g的形成,稳定器衬套18内周面18d靠在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的表面压力增加,因而,更可靠地防止沙或泥进入。
通过参照图6、图7A和图7B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在稳定器衬套18成型以后,使用切割机或激光切割形成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稳定器衬套18的狭缝18e,但是,在第三实施例稳定器衬套18中,其狭缝18e通过结合使用模制和切割而形成。
如图6所示,在稳定器衬套18中,第一凸出部分18a’从狭缝18e侧上的第一外周面18a径向向外突出,第二凸出部分18b’从狭缝18e侧上的第二外周面18b径向向外突出。因而,当稳定器衬套18被保持在车辆主体19的安装部分19a和安装支架21之间时,通过压缩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分18a’和18b’,狭缝18e紧密靠拢,因而,防止沙或泥从此进入。
如图7A所示,用于成型稳定器衬套18的模31由第一模32、第二模33和芯34形成,且用于成型狭缝18e的楔状突出33a形成在第二模33上。楔状突出33a的末端没达到芯34的外周面,因而,当通过模31成型时,稳定器衬套18狭缝18e末端与内周面18d不相通。在通过模31成型完成后,如图7B所示,通过切割机35(或激光),狭缝18e末端被完全地切割达到内周面18d。
如果狭缝18e仅通过模制形成以达到内周面18d,毛刺(flashing)将不可避免地形成在第二模33的突出33a和芯34之间;毛刺将不允许狭缝18e完全地关闭,并且间隙可能形成,但是,通过使用切割机35切割狭缝18e的末端,这部分的接触密切度可以提高,因而,防止外部物体进入。
现在通过参照图8A和图B,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18f和18f形成在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的轴线L方向上的相对端的整个360°处,但是在第四实施例中,斜面部分18f和18f仅形成在将狭缝18e夹在中间的相对侧部分中。当在轴线L方向看时,斜面部分18f的形状收缩为从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径向向外的等腰三角形,并且其顶点定位在狭缝18e上。因而,斜面部分18f的深度在狭缝18e与稳定器衬套18内周面18d交叉的位置处最深,并且从那里径向向外以及朝向在圆周方向的相对侧,逐渐地变浅。
第四实施例的斜面部分18f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斜面部分18f相同,但是,通过在通过附随稳定器14的扭曲变形的径向负载而容易地张开因而允许沙或泥进入的狭缝18e的相对侧上设置斜面部分18f,能够实现与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在整个360°延伸的斜面部分18f相同的操作效果,而减少了斜面部分18f的尺寸。
现在通过参照图9A和图9B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斜面部分18f形成等腰三角形形状,但是,第五实施例的斜面部分18f形成新月形状,其它设置相同。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的防止沙或泥通过狭缝18e进入的功能相同,但是,第五实施例有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的效果。
即,如上所述,在模制稳定器衬套18以后,狭缝18e通过切割机35(或激光)而被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如图10A所示,如果如在第四实施例中设置等腰三角形形状斜面部分18f,当狭缝18e的位置仅仅在圆周方向稍微地偏离,其没达到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斜面部分18的顶点,斜面部分18f的功能可能被削弱。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当设置第五实施例的新月形状斜面部分18f时,即使,狭缝18e的位置在圆周方向稍微地偏离,其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并且斜面部分18f的功能可以稳定地展显。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稳定器衬套18具有线性斜面部分18f,但对于斜面部分18f不总是必须是线性。在显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示例图11A中,斜面部分18f是曲线,并且在显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示例图11B中,斜面部分18f具有阶梯线性形状。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稳定器衬套18被装配状态中,通过在范围45°至75°之间设置由斜面部分18f相对轴线L形成的锐角,能够实现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操作效果。
现在通过参照图12至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悬挂左轮和右轮W和W支撑型悬挂系统S和S,包括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11和11,其通过悬臂10和10垂直地可移动地支撑在车辆主体上,减震器12和12连接到转向节11和11的上部,并且向上延伸,悬挂弹簧13和13同轴线地设置在减震器12和12的外周上部,并且稳定器14提供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11和11的上部之间的连接。
稳定器14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线性地延伸的扭转部分15、从扭转部分15的相对端朝向车辆主体后部线性地延伸的左臂部分和右臂部分16和16和提供扭转部分15和臂部分16和16之间的平滑连接的左弯曲部分和右弯曲部分17和17。左臂部分和右臂部分16和16的末端通过连杆22和22连接到减震器12和12。橡胶制成的管状稳定器衬套18和18装配在扭转部分15的相对端上,邻近左弯曲部分和右弯曲部分17和17,并且这些稳定器衬套18和18通过被夹紧而支撑在车辆主体19的U形状安装部分19a(见图13)和通过螺栓20和20固定到车辆主体19以覆盖安装部分19a的板状安装支架21之间。
如从图12至图16清楚可见,每个稳定器衬套18包括平坦第一外周面18a、U形状第二外周面18b、一对侧面18c和18c和在两个侧面18c和18c上开口的圆形横截面内周面18d,稳定器14的扭转部分15装配在其中。裂开的槽型狭缝18e形成在稳定器衬套18中,狭缝18e设置在包含稳定器衬套18轴线L的平面中,并且从第二外周面18b延伸到内周面18d,并且径向向内突出的小直径部分18g和18g形成在内周面18d的开口端处。而且,一对厚部分18h和18h在每个侧面18c上、在将狭缝18e夹在中间的位置处在轴线L方向突出。厚部分18h和18h稍微地与狭缝18e分隔开,并且以轴线L作为中心径向延伸。
具有上述形状稳定器衬套18可以通过使得狭缝18e弹性变形以加宽它而可装配在稳定器14的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上。稳定器衬套18的U形状第二外周面18b装配进车辆主体19的U形状安装部分19a,并且平坦第一外周面18a靠近平坦安装支架21并且通过平坦安装支架21保持。
关于具有上述布置的稳定器14,当左轮和右轮W和W垂直地移动相同相位时,由于左臂部分和右臂部分16和16垂直地移动相同相位,扭转部分15不扭转,并且滚动力矩不产生,但是,当左轮和右轮W和W垂直地移动相反的相位时,由于左臂部分和右臂部分16和16垂直地移动相反相位,扭转部分15扭转,并且因而产生用于抑制车辆主体滚动的滚动力矩,因而,提高车辆操纵性能。
当外力在径向方向作用在稳定器14的扭转部分15时,稳定器衬套18的狭缝18e打开,并且允许沙或泥进入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和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之间,因而产生不正常噪音或产生扭转部分15的磨损,这是个问题。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厚部分18h和18h设置在稳定器衬套18上,稳定器衬套18的具有厚部分18h和18h的部分抵抗径向压缩的刚性高于没有厚部分18h和18h的部分。结果,狭缝18e被具有高刚性的厚部分18h和18h从相对侧推,并且在关闭方向有被强有力地压缩,从而狭缝18e变得即使当径向外力作用在扭转部分15上时也难以打开。因而,可靠地防止沙或泥通过狭缝18e进入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和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之间。
而且,形成在稳定器衬套18内周面18d的开口端处的小直径部分18g和18g被强有力地压靠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因而,更可靠地防止沙或泥通过开口端进入达到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
以这个方式,由于能够防止外部物体进入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和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之间,当扭转部分15被扭转或扭转部分15被短期磨损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不正常噪音产生。
现在通过参照图17说明本发明第九实施例。
在上述第八实施例中,稳定器衬套18的狭缝18e在自由状态中关闭,但是第九实施例的狭缝18e在自由状态中以楔形从第二外周面18b开口到内周面18d,并且两个厚部分18h和18h的边缘形成在各自的侧面18c上,与狭缝18e的边缘一致。在稳定器衬套18中,第一凸出部分18a’从在狭缝18e侧上的第一外周面18a径向向外突出,第二凸出部分18b’从在狭缝18e上的第二外周面18b径向向外突出。
如图17所示图,当稳定器衬套18保持在车辆主体19的安装部分19a和安装支架21之间时,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分18a’和18b’被压缩以紧密靠拢狭缝18e。在这个布置中,如在上述第八实施例中,厚部分18h和18h用于紧密地关闭狭缝18e,因而可靠地防止沙或泥进入。
第八实施例的稳定器衬套18的狭缝18e在稳定器衬套18成型以后通过使用切割机或激光切割形成,但是,在第九实施例的稳定器衬套18中,其狭缝18e通过结合使用模制和切割而形成。这个技术与所上述说明图7A和图7B的一样,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如上,但是本发明可以被以多种方式修改,只要修改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例如,实施例稳定器14整体地包括扭转部分15、臂部分16和16和弯曲部分17和17,但是,臂部分16和16可以从分开的部件形成,并且通过螺栓固定到线性扭转部分15的相对端。
而且,在实施例中,说明了支撑型悬挂S,但是本发明的稳定器14可以应用到任何类型的悬挂系统。
在实施例中,稳定器衬套18通过被夹紧而支撑在形成在车辆主体19上的U形状安装部分19a和平坦安装支架21之间,但是,稳定器衬套18可以使用U形状安装支架而被支撑在车辆主体19的平坦面上。
而且,在实施例中,稳定器14的臂部分16和16被连接到减震器12和12,但是,稳定器14的臂部分16和16可以被连接到转向节11和11或悬臂10和10。
而且,在实施例中,厚部分18h和18h通过使得稳定器衬套18的侧面18c的在狭缝18e的相对侧上的部分在轴线L方向突出而形成,但是,只要厚部分18h和18在轴线L方向比侧面18c的其它部分更厚,对于厚部分18h和18h不总是必须从侧面18c在轴线L方向上突出。
Claims (9)
1.一种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管状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装配在稳定器(14)的扭转部分(15)的外周面上,所述稳定器(14)提供左悬挂系统和右悬挂系统(S)之间的连接,并且所述稳定器衬套(18)的外周面(18a,18b)在压力下被夹紧,且固定在车辆主体(19)的安装部分(19a)和固定到所述车辆主体(19)的固定部件(21)之间,
其特征在于:稳定器衬套(18)包含沿着稳定器衬套(18)的轴(L)从外周面(18b)向内周面(18d)切开的狭缝(18e);
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18f)至少在把狭缝(18e)夹在中间的位置形成在稳定器衬套(18)的内周面(18d)的至少一个开口端上;以及
所述径向向外张开的斜面部分(18f)的深度在狭缝(18e)与稳定器衬套(18)内周面(18d)交叉的位置处最深,并且从那里径向向外以及朝向在圆周方向的相对侧,逐渐地变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还包含径向向内突出的小直径部分(18g),所述径向向内突出的小直径部分(18g)在所述内周面(18d)侧上设置在所述斜面部分(18f)的边缘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稳定器(14)包括臂部分(16),所述臂部分(16)从所述扭转部分(15)的相对端在车辆主体的纵向方向线性地延伸,所述扭转部分(15)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线性地延伸,
其中,所述臂部分(16)由与所述扭转部分(15)分开的部件形成,并且在车辆主体纵向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端部分安装在所述扭转部分(15)的相对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在所述稳定器衬套(18)的垂直于其所述轴线(L)的横截面中,所述斜面部分(18f)以线性形状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在所述稳定器衬套(18)的垂直于其所述轴线(L)的横截面中,所述斜面部分(18f)以曲线形状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在所述稳定器衬套(18)的垂直于其所述轴线(L)的横截面中,所述斜面部分(18f)以阶梯线性形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斜面部分(18f)至少在将所述狭缝(18e)夹在中间的位置径向向外张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稳定器衬套(18)包括:
第一外周面(18a),所述第一外周面靠在所述固定部件(21)上,
第二外周面(18b),所述第二外周面靠在所述车辆主体(19)的所述安装部分(19a)上,
第一凸出部分(18a′),所述第一凸出部分从所述第一外周面(18a)径向向外突出,和
第二凸出部分(18b′),所述第二凸出部分从所述第二外周面(18b)径向向外突出。
狭缝(18e)夹在中间的位置径向向外张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稳定器衬套(18)包括:
第一外周面(18a),所述第一外周面靠在所述固定部件(21)上,
第二外周面(18b),所述第二外周面靠在所述车辆主体(19)的所述安装部分(19a)上,
第一凸出部分(18a′),所述第一凸出部分从所述第一外周面(18a)径向向外突出,和
第二凸出部分(18b′),所述第二凸出部分从所述第二外周面(18b)径向向外突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47176/2007 | 2007-02-27 | ||
JP047175/2007 | 2007-02-27 | ||
JP2007047176 | 2007-02-27 | ||
JP2007047175A JP4638457B2 (ja) | 2007-02-27 | 2007-02-27 | スタビライザーの支持構造 |
JP182844/2007 | 2007-07-12 | ||
JP2007182844A JP2008239137A (ja) | 2007-02-27 | 2007-07-12 | スタビライザーの支持構造 |
PCT/JP2008/052477 WO2008120501A1 (en) | 2007-02-27 | 2008-02-07 | Stabilizer support structur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2142A CN101622142A (zh) | 2010-01-06 |
CN101622142B true CN101622142B (zh) | 2013-05-01 |
Family
ID=41258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641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2142B (zh) | 2007-02-27 | 2008-02-07 | 稳定器支撑结构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001448A1 (zh) |
EP (2) | EP2447095B1 (zh) |
CN (1) | CN101622142B (zh) |
RU (1) | RU2435677C9 (zh) |
WO (1) | WO20081205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90371B2 (ja) * | 2007-07-12 | 2012-03-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タビライザーの支持構造 |
JP5988488B2 (ja) * | 2012-10-26 | 2016-09-07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スタビライザ用ブシュ、接着用治具、および、接着方法 |
DE102015104864A1 (de) | 2015-03-30 | 2016-10-06 | Thyssenkrupp Ag | Lagerelement für einen Stabilisator eines Fahrzeugs |
DE102015211379A1 (de) * | 2015-06-19 | 2016-12-22 | Thyssenkrupp Ag | Stabilisator für Kraftfahrzeuge, ein Stabilisator-Haftlager und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vorgespannten Stabilisator-Haftlagers |
GB2539695B (en) * | 2015-06-25 | 2019-12-18 | Ford Global Tech Llc | A bush and clamp assembly |
JP6824704B2 (ja) * | 2016-11-16 | 2021-02-03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
RU2673218C1 (ru) * | 2017-10-06 | 2018-11-22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Крыл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 Амортизатор цилиндрический |
JP2019086061A (ja) * | 2017-11-06 | 2019-06-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
JP6944071B2 (ja) * | 2018-06-21 | 2021-10-06 | マグナ エクステリア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トルク駆動式リンクの能動的空力用途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6847A (zh) * | 2003-12-08 | 2005-06-15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68985A (en) * | 1943-11-26 | 1949-05-03 | Goodrich Co B F | Resilient conne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EP0020790B1 (de) * | 1979-06-07 | 1982-06-16 | Jörn GmbH | Gelenkbuchse |
DE3327817A1 (de) * | 1983-08-02 | 1985-02-14 | Jörn, geb. Roth, Frieda, 7012 Fellbach | Gummi-metall-buchse, insbesondere fuer die lagerung eines stabilisators an einem kraftfahrzeug |
DE3346661C2 (de) * | 1983-12-23 | 1985-12-12 | SKF GmbH, 8720 Schweinfurt | Sprengring |
FR2642487B1 (fr) * | 1989-01-31 | 1991-05-10 | Hutchinson | Palier de barre de torsion |
DE9002537U1 (de) * | 1990-03-03 | 1990-05-03 | Vorwerk & Soh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 Drehstablager, insbesondere für Fahrwerke von Kraftfahrzeugen |
JPH0411710U (zh) * | 1990-05-22 | 1992-01-30 | ||
DE4309425C1 (de) * | 1993-03-24 | 1994-06-01 |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 Gummilager für den Mittelzapfen einer Blattfederaufhäng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FR2714433B1 (fr) * | 1993-12-24 | 1996-02-23 | Caoutchouc Manuf Plastique | Elément résonateur dynamique et son procédé de montage. |
DE19709669C1 (de) * | 1997-03-11 | 1998-06-18 | Mannesmann Boge Gmbh | Gummilager, insbesondere für die Lagerung eines Stabilisatorstabes an einem Kraftfahrzeug |
FR2766249A1 (fr) * | 1997-07-21 | 1999-01-22 | Caoutchouc Manuf Plastique | Palier elastique pour maintenir la barre de torsion d'un dispositif anti-devers |
DE19738769A1 (de) * | 1997-09-04 | 1999-03-1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Lagerung eines Stabilisators an einem Kraftfahrzeug |
DE19746357C1 (de) * | 1997-10-21 | 1999-05-12 | Vorwerk & Sohn | Gummi/Metall-Lager zur Anlenkung eines Stabilisators an einem Kraftfahrzeugaufbau |
DE10006329C1 (de) * | 2000-02-12 | 2001-08-09 | Joern Gmbh | Gelenklager, insbesondere Stabilisatorlager für ein Fahrzeug |
JP3541793B2 (ja) * | 2000-09-20 | 2004-07-14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筒型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
DE10132379A1 (de) * | 2001-07-06 | 2003-01-16 | Zf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 Gummilager, vorzugsweise Stabilisatorlager,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des Lagers |
US6513801B1 (en) * | 2002-07-24 | 2003-02-04 | The Pullman Company | Hinged/split reinforced clam shell bushing |
JP4560376B2 (ja) * | 2004-10-29 | 2010-10-13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
JP4131973B2 (ja) * | 2004-12-13 | 2008-08-13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
JP4870981B2 (ja) * | 2005-12-15 | 2012-02-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
-
2008
- 2008-02-07 EP EP11195280.0A patent/EP244709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2-07 EP EP08720736.1A patent/EP212539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2-07 CN CN2008800064114A patent/CN1016221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07 WO PCT/JP2008/052477 patent/WO200812050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2-07 RU RU2009135654/11A patent/RU2435677C9/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2-07 US US12/449,279 patent/US2010000144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6847A (zh) * | 2003-12-08 | 2005-06-15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25399B1 (en) | 2013-04-17 |
EP2447095A3 (en) | 2012-06-27 |
US20100001448A1 (en) | 2010-01-07 |
CN101622142A (zh) | 2010-01-06 |
RU2435677C9 (ru) | 2012-03-27 |
WO2008120501A1 (en) | 2008-10-09 |
EP2447095B1 (en) | 2013-05-08 |
RU2435677C2 (ru) | 2011-12-10 |
RU2009135654A (ru) | 2011-03-27 |
EP2125399A1 (en) | 2009-12-02 |
EP2447095A2 (en) | 2012-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22142B (zh) | 稳定器支撑结构 | |
CN101909911B (zh) | 车辆稳定器 | |
US20080150249A1 (en) | Trailing Arm Type Suspension Structure | |
EP2284408A1 (en) | Ball joint assembly for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4298831B2 (ja) | 玉継手 | |
JP2008506908A (ja) | 軸受装置 | |
CN102009568B (zh) | 用于使得后桥与汽车车身耦联的轴导向轴承 | |
CN204432295U (zh) | 一种汽车稳定杆衬套及汽车 | |
US20210402838A1 (en) | Suspension bush | |
CN102478092A (zh) | 防振连结杆 | |
JP4832589B2 (ja) | スタビライザーの支持構造 | |
US9896868B2 (en) | Vehicle hing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EP3272625A1 (en) | Hydraulic cylinder for utility vehicle | |
JP4638457B2 (ja) | スタビライザーの支持構造 | |
JP5114908B2 (ja) | ブッシュ圧入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る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 |
CN218235933U (zh) | 一种空气弹簧 | |
CN211390877U (zh) | 一种免维护聚氨酯平衡轴衬套 | |
KR101923409B1 (ko) | 와이퍼 시스템 | |
CN215908305U (zh) | 汽车后减震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258421U (zh) | 卡车翻转杠用衬套 | |
CN210161995U (zh) | 手套箱及汽车 | |
CN220391164U (zh) | 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9386548B (zh) | 轴承、起动机和汽车 | |
US20220410820A1 (en) | Rocker molding | |
CN210101215U (zh) | 汽车控制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