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0590A - 门把手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门把手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0590A
CN101600590A CNA2007800497046A CN200780049704A CN101600590A CN 101600590 A CN101600590 A CN 101600590A CN A2007800497046 A CNA2007800497046 A CN A2007800497046A CN 200780049704 A CN200780049704 A CN 200780049704A CN 101600590 A CN101600590 A CN 101600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capping
fixed part
side fixed
grip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97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0590B (zh
Inventor
江藤慎介
堀场诚
浦津政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00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0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5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68Fixation or mounting means specific for do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06Arrangements of fasteners and cli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ttaching inner vehicle liners or mou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门把手(20)包括基体(30)和封盖(40)。在肘靠(17)上设置有安装凹部(26),在其底部(26b)的前端部设置有固定孔(67)。在基体(30)的基体主体部(36)的前端部设置有通孔(54)。并以包围该通孔(54)的方式设置有橹状的支承部(70)。设置在该支承部(70)上的安装部(72)由固定孔(67)侧支承。因此,能够将插入通孔(54)中的卡定爪部(44)配置在封盖(40)的与安装凹部(26)抵接的抵接部(41a)的附近。并且,封盖(40)的抵接部(41a)与卡定爪部(44)之间的刚度变强,因此能够通过抵接部(41a)与侧壁部(26a)抵接来进行封盖(40)的定位。

Description

门把手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把手的安装构造,具体地说,涉及安装在汽车的车门内饰上的门把手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汽车的车门具有外侧的外板和车厢内侧的内板。并且,在该内板的车厢内侧的表面上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内衬、即车门内饰。另外,在车门内饰表面的中央安装有形成为把手状的门把手。乘客可以通过抓住该门把手来开闭车门。
但是,门把手包括:安装在车门内饰表面的预定部位上的基体、以及安装在该基体上的树脂制的封盖。在这些基体和封盖上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卡定爪和卡定孔,通过使两者卡合来构成门把手。作为将这样的门把手安装在车门内饰上的构造,例如公知有以下的树脂部件的安装构造,即:在车门内饰上固定把手基体,并在该把手基体上固定把手封盖,由此能够将整个门把手固定在车门内饰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安装构造中,在把手基体的安装用凸台上形成有框架状爪片。并且,通过将该框架状爪片卡装在门把手主体的通孔内,把手基体被安装在车门内饰上。另外,当将把手封盖固定到把手基体时,设置在把手封盖上端的插入用钩被插入到把手基体的安装用凸台内。此时,该插入用钩通过被框架状爪片包围的开口而向外部突出,由此框架状爪片成锁定状态。从而能够将门把手可靠且牢固地安装在车门内饰上。
但是,在该树脂部件的安装构造中,由于封盖只被安装在基体上,因此没有直接固定在车门内饰上。由此,封盖相对于车门内饰的位置有时会产生偏离。因此,如图5所示,已知有能够将封盖140相对于车门内饰160定位的门把手120的安装构造。在该安装构造中,基体130被固定在设置于车门内饰160的表面上的安装凹部126中,封盖140被固定在该基体130上。并且,通过设置于封盖140的端部的抵接部141a抵接至安装凹部126的侧壁部126a的内表面,封盖140被定位。
在该门把手120的安装构造中,在安装凹部126的底部126b的侧壁部126a侧设置有固定孔167。另一方面,在基体130背面的端部附近设置有与该固定孔167相对应的筒状的安装部172。并且,在该安装部172的附近设置有通孔154,该通孔154用于插入设置在封盖140的背面上的卡定爪部144,并与该卡定爪部144卡合。另外,基体130的安装部172被插入到车门内饰160的固定孔167内,并由螺钉90经由底部126b进行紧固,由此基体130被固定在安装凹部126的内侧。另外,通过封盖140的卡定爪部144插入到该基体130的通孔154内并与该通孔154卡合,封盖140相对于基体130被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312351号公报。
但是,在图5所示的安装构造中,基体130的安装部172被配置在基体130的端部附近。因此,为了避开该安装部172,必须将通孔154设置在远离基体130的端部的位置处。即,与该通孔154卡合的封盖140的卡定爪部144也必须设置在远离封盖140的抵接部141a的位置处。由此,例如当安装凹部126与封盖140的位置发生了偏离时,由于抵接部141a抵接到安装凹部126的侧壁部126a,抵接部141a至卡定爪部144的部分有时会发生弯曲。在此情况下,封盖140的位置偏离不被充分修正,因此存在封盖140相对于车门内饰160的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另外,如果封盖140发生弯曲,那么还会存在安装在车门内饰160上的门把手120的外观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封盖的定位精度的门把手的安装构造。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门把手的安装构造,该门把手被安装到从车厢内侧覆盖汽车的车门内板的内饰上,在所述门把手的安装构造中,所述门把手包括被安装到所述内饰上的基体、以及被安装到该基体上的封盖,在所述内饰上设置有凹部和固定孔,所述凹部在所述内饰的安装所述基体的部位朝着车厢外侧形成为凹状,并包括底部以及沿该底部的外缘设置的侧壁部,所述固定孔被贯穿设置在所述底部的所述外缘的附近,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一基体侧固定部和第二基体侧固定部,所述第一基体侧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与所述固定孔相对的位置处,并被插入到所述固定孔中而被固定,所述第二基体侧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与所述第一基体侧固定部相反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封盖,在所述封盖上设置有封盖侧固定部和抵接部,所述封盖侧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封盖的与所述第二基体侧固定部相对的位置处,并被固定到所述第二基体侧固定部上,所述抵接部被设置在所述封盖的外缘,并与所述凹部的所述侧壁部抵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汽车5的车厢10侧看到的车门15的正面图;
图2是被安装在肘靠17上的门把手2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I-I线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II-II线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在以往的车门内饰160上安装了门把手120的状态的车门内饰160和门把手120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把手20。将图1的左侧作为车门15的前端侧,将图1的右侧作为车门15的后端侧。将图2的左斜下侧作为肘靠17的前端侧,将图2的右斜上侧作为肘靠17的后端侧。另外,将图3的左侧作为车厢10的外侧,将图3的右侧作为车厢10的内侧。另外,将图4的上侧作为车厢10的外侧,将图4的下侧作为车厢10的内侧。
如图1所示,在汽车5的驾驶员座侧设置有用于乘客乘降的开口部12。另外,车门15通过门铰链(省略图示)可开闭地设置在该开口部12上。该车门15包括作为外板的车门外板(省略图示)、以及面向车厢10侧的作为内板的车门内板(省略图示)。另外,在该车门内板的表面(与面向车厢10侧的面)上组装有作为向车厢10侧暴露的内衬部件的合成树脂制的车门内饰16。
另外,在车门内饰16的前方侧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从车厢10侧开闭车门15的车门内手柄18。并且,在该车门内手柄18上设置有进行车门内手柄18的上锁和解锁的锁钮18a。如果操作该锁钮18a而上锁,则即使操作车门内手柄18,也是徒劳,无法打开。另外,在车门内饰16的前方侧(汽车5的后方侧)的下部设置有在正面观看时呈圆形状的扬声器19。
另外,在车门内饰16的表面中央设置有肘靠17,该肘靠17沿水平延伸设置并向车厢10侧突出。该肘靠17供乘客放置臂肘而休息之用。在该肘靠17上安装有在正面观看时形成为反L字状(从车厢10侧观看的形状为左右相反的L字状)门把手20。乘客通过握持该门把手20,能够进行车门15的开闭操作。关于该门把手20向肘靠17安装的安装构造,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门把手20的沿水平延伸的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关基体60,该开关基体60具有与各车门(在图1中省略车门15以外的车门)分别对应的多个电动车窗开关、车门锁定开关、车窗锁定开关等。如后面所述,该开关基体60被设置在框状的开关基体安装部35(参照图2)上,该开关基体安装部35是构成门把手20的基体30的一部分。
在具有上述构造物的车门内饰16的内表面(面向车门内板的表面的面)上设置有与车门内饰16一体成形的树脂把手(省略图示)。通过将该树脂把手嵌入到设置于车门内板上的固定孔(省略图示)内,车门内饰16被组装在车门内板的表面上。
下面,对肘靠17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肘靠17被形成为水平延伸的箱形,并与车门内饰16的表面一体成形。该肘靠17的外侧面17a的前端侧的角部朝着车门内饰16的表面(面向车厢10的面)形成为锥状。并且,在肘靠17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乘客放置臂肘的放肘面17b。
另外,在放肘面17b的前端侧形成有沿着放肘面17b的长度方向形成的俯视时呈长方形的孔部24。门把手20的后述的开关基体安装部35嵌入到该孔部24中并被固定。并且,在放肘面17b的与孔部24的后端部靠车厢10侧的部分相邻的位置形成有比孔部24小的矩形的孔部25。门把手20的基体30的把手部32的下端部被嵌入到该孔部25中。
另一方面,在外侧面17a的前方上侧设置有向与车厢10相反的一侧凹入形成的长方形的安装凹部26。如图3、图4所示,安装凹部26包括从外侧面17a朝着车厢10的外侧水平地延伸设置的侧壁部26a、以及从该侧壁部26a的顶端部(向车厢10的外侧延伸的一个端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设置的长方形的底部26b。底部26b被形成为横长的长方形(从车厢10侧看到的正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板状。并且,在其前端部的附近设置有向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的固定孔67(参照图3、图4)。后述的基体30的安装部72(参照图3、图4)被插入到该固定孔67中。
下面,对门把手20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门把手20包括:被安装在肘靠17的安装凹部26中并在正面观看时呈反L字状的基体30、以及被安装在该基体30上并在正面观看时呈反L字状的封盖40。
首先,对基体3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基体30包括水平部31和把手部32,水平部31是水平延伸的截面呈L字状的板材,把手部32从该水平部31的后端部(图2的右侧)垂直地向上方延伸设置,并与车门内饰16的表面隔出预定的间隙而配置,该把手部32的截面呈近似“コ”形状。水平部31包括盘子状的开关基体安装部35和基体主体部36,开关基体安装部35被嵌入到设置在肘靠17的放肘面17b上的孔部24中,基体主体部36被固定在肘靠17的安装凹部26中并被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并且,垂直竖起的基体主体部36的上端部与开关基体安装部35的向车厢10侧水平延伸的一个端部连结。另外,把手部32的截面具有去除了四边框的一个边的形状,并且该把手部32以与车门内饰16的表面隔出预定的间隙的状态而配置。
下面,对基体主体部36进行说明。基体主体部36被形成为横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如图2所示,在基体主体部36的前端侧形成有通孔54。并且,在基体主体部36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通孔55。另外,在基体主体部36的后端侧形成有通孔56。这些通孔54、55、56的开口形状被形成为长方形,通孔54沿纵向细长,通孔55、56沿横向细长。另外,后述的封盖40的卡定爪部44、45、46分别插入到这些通孔54、55、56中而卡定。
另一方面,如图3、图4所示,在基体主体部36的背面的贯穿设置有通孔54的前端部的附近,以包围该通孔54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为橹状的支承部70。该支承部70包括:分别从基体主体部36的背面按照从两侧夹持通孔54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70a、70b、以及架设在这些侧壁70a、70b的各顶端部之间(面向车厢10外侧的各一个端部之间)的支承壁70c。并且,在该支承部70的内侧设置有将插入通孔54中的卡定爪部44的顶端侧包围并容纳的容纳室71。
另外,在支承部70的支承壁70c的外表面(与相对于容纳室71的内表面相反的面)的中央设置有向支承壁70c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圆筒状的安装部72。在该安装部72的内侧形成有螺钉接纳孔72a。螺钉90被紧固在该螺钉接纳孔72a中。并且,如图3、图4所示,支承部70的支承壁70c的内表面与通孔54相对,安装部72被设置在该支承壁70c的外表面。由此,能够将通孔54和安装部72均配置在基体主体部36的前端部附近。
另外,在安装部72的外周面设置有从轴向观看时的形状为十字状的凸缘部68。该凸缘部68由四片梯形的板构成。即,包括从轴向观看时分别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凸缘片68c、68d、以及从轴向观看时分别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凸缘片68a、68b。另外,当向通孔54中插入安装部72时,与凸缘片68a~68d的上底相当的端部与安装凹部26的底部26b的内表面抵接。由此,安装部72向固定孔67中插入的距离被限制,因此能够相对于安装凹部26定位基体30。
下面,对封盖4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封盖40包括:水平延伸的水平部41、以及从该水平部41的后端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垂直部42。并且,垂直部42是将被固定在把手部32的开口端以封闭基体30的把手部32的内侧的板。
下面,对水平部41进行说明。水平部41是在正面观看时形成为横长的长方形的板。在该水平部41的前端部上设置有抵接部41a,该抵接部41a向水平部41的里侧成直角地弯折。如图4所示,该抵接部41a的顶端部与基体30的基体主体部36的表面抵接,抵接部41a的外表面与安装凹部26的侧壁部26a的内表面抵接(参照图4)。另外,如图2所示,在水平部41的背面(面向基体主体部36的面)分别设置有三个卡定爪部44、45、46。卡定爪部44被设置在抵接部41a的附近。并且,卡定爪部45与该卡定爪部44间隔预定的间隙而被设置在该卡定爪部44的后方侧。另外,卡定爪部46与该卡定爪部45间隔预定的间隙而被设置在该卡定爪部45的后方侧。这些卡定爪部44、45、46全部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卡定爪部44纵向配置,卡定爪部45、46横向配置。
这里,对卡定爪部44、45、46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卡定爪部44具有顶端部形成为弧形的插入片44a。在该插入片44a上设置有一对直线状的孔部44b、44c,该一对孔部44b、44c相对于插入片44a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地延伸设置,并且彼此离开预定宽度。插入片44a的刚度由于该孔部44b、44c而下降,因此能够使插入片44a弯曲。
另外,如图4所示,在插入片44a的一面上一体地成形有截面呈三角形的卡定爪44d,该卡定爪44d被架设在孔部44b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与孔部44c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之间,并从插入片44a的表面隆起。并且,以使该卡定爪44d朝向卡定爪部45、46侧的方式配置了卡定爪部44(参照图3)。这样的卡定爪部44被插入到通孔54中,卡定爪44d卡定于通孔54的边缘。
另外,卡定爪部45、46也具有与卡定爪部44相同的构造。如图2所示,卡定爪部45具有插入片45a。在该插入片45a上设置有孔部45b、45c和卡定爪45d。并且,以使该卡定爪45d朝上的方式配置了卡定爪部45(参照图2)。这样的卡定爪部45被插入到通孔55中,卡定爪45d卡定于通孔55的边缘。另外,卡定爪部46也具有插入片46a。在该插入片46a上设置有孔部46b、46c和卡定爪46d。并且,以使该卡定爪46d朝上的方式配置了卡定爪部46(参照图2)。这样的卡定爪部46被插入到通孔56中,卡定爪46d卡定于通孔56的边缘。
下面,对将门把手20安装到肘靠17上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将基体30的水平部31和把手部32的下部分别嵌入到肘靠17的孔部24、孔部25以及安装凹部26的内侧。然后,如图3、图4所示,设置在基体30上的安装部72的顶端侧被插入到设置在安装凹部26的底部26b上的固定孔67中。此时,与凸缘片68a~68d的上底相当的端部与安装凹部26的底部26b的内表面抵接。由此,安装部72向固定孔67中插入的距离被限制,从而能够相对于安装凹部26定位基体30。
接着,安装部72的顶端侧从固定孔67向安装凹部26的外侧突出。然后,螺钉90相对于该安装部72的螺钉接纳孔72a紧固。由此,安装部72被固定在安装凹部26的底部26b上,因此基体30的前端侧被固定在安装凹部26上。接着,如图2所示,将封盖40以使其背面朝向被固定在安装凹部26上的基体30的方式配置到基体30上。此时,封盖40的卡定爪部44、45、46分别与基体主体部36的通孔54、55、56相对。然后,将封盖40的卡定爪部44、45、46分别插入到通孔54、55、56中。
如图3、图4所示,一旦卡定爪部44被插入到通孔54中,其顶端侧就背容纳在支承部70的容纳室71中。并且,卡定爪44d被卡定于基体主体部36的背面。此外,一旦卡定爪部45、46也同样地分别被插入到通孔55、56中,则卡定爪45d、46d分别被卡定于基体主体部36的背面。进而,如图4所示,抵接部41a的顶端部与基体主体部36的表面抵接。如此,封盖40被固定在基体30的基体主体部36上。
并且,封盖40的抵接部41a的外表面与安装凹部26的侧壁部26a的内表面抵接。这里,封盖40的卡定爪部44被配置在封盖40的抵接部41a的附近,因此抵接部41a与卡定爪部44之间的部分的刚度高。因而,即使抵接部41a的外表面与侧壁部26a的内表面抵接,封盖40的前端侧也不会弯曲变形。由此,即便在门把手20的位置相对于肘靠17发生了偏移的情况下,封盖40的位置也被修正,因此能够提高通过抵接部41a的封盖40的定位精度。基体30的固定了该封盖40的位置也同样被修正。另外,由于封盖40的前端侧不会弯曲变形,因此还能够防止安装在肘靠17上的门把手20的外观变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到汽车5的车门15上的车门内饰16的表面上设置有肘靠17。在该肘靠17上安装有门把手20。该门把手20包括基体30以及安装在该基体30上的封盖40。并且,基体30包括水平部31和把手部32。另外,水平部31包括开关基体安装部35和基体主体部36。并且,在肘靠17的外侧面17a上设置有安装凹部26。另外,安装凹部26包括侧壁部26a和底部26b。底部26b形成为板状,并在其前端部附近设置有固定孔67。
并且,在门把手20的基体主体部36的前端部附近设置有通孔54。并且以包围该通孔54的方式设置了橹状的支承部70。在该支承部70的支承壁70c的外表面设置有筒状的安装部72,该安装部72由设置在安装凹部26上的固定孔67侧支承。因此,能够将通孔54和支承部70的安装部72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并且,能够将插入通孔54中的卡定爪部44配置在封盖40的与安装凹部26的侧壁部26a抵接的抵接部41a的附近。由此,封盖40的抵接部41a与卡定爪部44之间的部位的刚度变强,因而即使抵接部41a与安装凹部26的侧壁部26a抵接,封盖40的前端侧也不会弯曲变形。并且,即便在封盖40的位置相对于安装凹部26发生了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抵接部41a与侧壁部26a抵接,依照偏移来修正封盖40的位置。即,能够提高封盖40的定位精度。另外,由于封盖40的前端侧不会弯曲,因此门把手20的外观不会变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凹部26被设置在肘靠17上,但也可以直接设置在车门内饰上。
另外,门把手2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变更为各种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部70被设置在基体30的基体主体部36的前端部附近,但也可以设置在基体主体部36的后端部附近。
另外,如图2所示,卡定爪部44的卡定爪44d被设置在插入片44a的内表面(面向卡定爪部45、46的面),但也可以设置在插入片44a的外表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将基体30的基体主体部36固定到肘靠17的安装凹部26的底部26b上时,将安装部72插入到固定孔67中,并通过拧紧螺钉90来进行了固定,但不限于螺钉90,也可以例如通过焊接等来进行固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门把手的安装构造不限于安装在车门内饰上的门把手,也可以应用于安装在构成车门的板上的门把手。

Claims (3)

1.一种门把手的安装构造,该门把手被安装到从车厢内侧覆盖汽车的车门内板的内饰上,所述门把手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门把手包括被安装到所述内饰上的基体、以及被安装到该基体上的封盖,
在所述内饰上设置有凹部和固定孔,
所述凹部在所述内饰的安装所述基体的部位朝着车厢外侧形成为凹状,并包括底部以及沿该底部的外缘设置的侧壁部,
所述固定孔被贯穿设置在所述底部的所述外缘的附近,
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一基体侧固定部和第二基体侧固定部,
所述第一基体侧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与所述固定孔相对的位置处,并被插入到所述固定孔中而被固定,
所述第二基体侧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与所述第一基体侧固定部相反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封盖,
在所述封盖上设置有封盖侧固定部和抵接部,
所述封盖侧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封盖的与所述第二基体侧固定部相对的位置处,并被固定到所述第二基体侧固定部上,
所述抵接部被设置在所述封盖的外缘,并与所述凹部的所述侧壁部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橹状的支承部,该支承部将所述第一基体侧固定部支承在所述固定孔侧,
所述第二基体侧固定部形成在该支承部的与所述第一基体侧固定部相反的一侧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体侧固定部是贯穿所述支承部的内侧并与所述封盖侧固定部相对的通孔,
所述封盖侧固定部包括:
经由所述通孔而插入所述支承部的内侧的插入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插入片上并与所述通孔的内缘卡定的卡定爪。
CN2007800497046A 2007-07-31 2007-07-31 门把手的安装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05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4963 WO2009016733A1 (ja) 2007-07-31 2007-07-31 ドア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0590A true CN101600590A (zh) 2009-12-09
CN101600590B CN101600590B (zh) 2011-04-06

Family

ID=40303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970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0590B (zh) 2007-07-31 2007-07-31 门把手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00590B (zh)
WO (1) WO200901673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8725A (zh) * 2016-01-08 2016-08-03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把手
CN106050023A (zh) * 2015-04-17 2016-10-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10466446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内饰罩安装组件
CN113043927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降用扶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3851B2 (ja) * 2006-02-03 2010-09-29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ドア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FR2955365B1 (fr) * 2010-01-20 2012-05-11 Faurecia Interieur Ind Ensemble d'habillage interi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agrafe de fixation venue de moul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2453B2 (ja) * 1997-06-06 2008-01-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ドア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3841407B2 (ja) * 2002-04-22 2006-11-01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部品の取付構造
JP4020386B2 (ja) * 2003-01-07 2007-12-12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4553851B2 (ja) * 2006-02-03 2010-09-29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ドア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0023A (zh) * 2015-04-17 2016-10-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5818725A (zh) * 2016-01-08 2016-08-03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把手
CN110466446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内饰罩安装组件
CN113043927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降用扶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0590B (zh) 2011-04-06
WO2009016733A1 (ja) 200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0590B (zh) 门把手的安装构造
EP1803594B1 (en) Door construction for vehicle
US20070158960A1 (en) Vehicle door handle
KR100890747B1 (ko) 커넥터 연결 구조체, 클램핑 부재, 및 커넥터 연결구조체를 장착하는 방법
EP3470308B1 (en) Automobile cowl grille structure
JP4275599B2 (ja) プロテクタ
US20070084130A1 (en) Channe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Window
US20060113811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mounting components on vehicle
CN111108011A (zh) 车门窗框构造
US10023030B2 (en) Structure of vehicle side door
CN111051101A (zh) 车门窗框构造
CN111094033A (zh) 通道和车门窗框构造
JPWO2010052834A1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CN107813683A (zh) 机动车辆的门框
US20180257596A1 (en) Impact absorber
JP4372647B2 (ja) リヤカメラの取付け構造
WO2021060435A1 (ja) カメラカバー取付構造
JP2007237896A (ja)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KR20220129062A (ko) 차량 도어에 외부 씰링 스트립의 일단부를 고정하기 위한 배치 구조
SE514191C2 (sv) Stöldskyddsarrangemang för montering i en fordonsdörr och fordonsdörr försedd med ett stöldskyddsarrangemang
JP6674653B2 (ja) ドアトリム取付構造
JP3956255B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H06219157A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の補強構造
WO2018062014A1 (ja) 車両の支柱構造
JP4106649B2 (ja) キーシリンダ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