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870A - 饰品用卡扣 - Google Patents
饰品用卡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89870A CN101589870A CNA2009100026551A CN200910002655A CN101589870A CN 101589870 A CN101589870 A CN 101589870A CN A2009100026551 A CNA2009100026551 A CN A2009100026551A CN 200910002655 A CN200910002655 A CN 200910002655A CN 101589870 A CN101589870 A CN 1015898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le
- main body
- parts
- holding section
- insertion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42—Fasteners provided with a turnable clamping lev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52—Fastener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fastener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76—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p or chain abutting each other or sliding in the main plane or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se two ends
Landscapes
- Adornment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新型的饰品用卡扣。包括:具有具备了第1卡合部(12)的开口部(11)的卡扣主体(1);以及,具有插入在所述开口部(11)内与第1卡合部(12)摘挂自如地卡合的第2卡合部(25)的插入部件(2)。插入部件(2)由两个沿相对于所述卡扣主体的插入方向而水平的方向配置的部件(21、22)构成,两个部件(21、22)利用固定元件(23)以其插入侧沿相对于插入所述卡扣主体的开口部(11)内的方向而垂直的方向开闭的方式进行固定,并且利用加力元件(24)向所述两个部件的垂直外侧方向加力,而且所述插入侧的开闭部分构成第2卡合部(2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饰品用的卡扣。更详细地讲,涉及减少了部件数量且容易摘挂的饰品用的卡扣。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在现有的项链等上的卡扣(金属卡子)使用了卡定元件,该卡定元件利用了作为弹性体的螺旋弹簧。
基于图15A、15B、15C及15D,对现有技术的卡扣进行说明。图15A、15B、15C及15D是表示本申请人在先公开的现有卡扣的图。图15A是立体图;图15B是放大了利用卡扣的连接部内侧的放大立体图;图15C是放大了金属卡子的放大剖视图;图15D是图15C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如图15B所示,金属卡子120由壳体112和卡定销113构成,在串联多颗的珠宝的连珠内穿上细绳114,并在其细绳114上连接卡定销113。
该卡定销113以圆棒形状形成,在其前端形成有卡定槽113a。另外,该卡定销113的前端部以球面形状形成,以便容易插入到容纳部件115内。
另外,如图15C及15D所示,该卡扣的壳体112由容纳部件115、卡定部件116、按钮116b、卡定销113以及内壳118构成。
壳体112是用于容纳各个部件的壳,如图15A所示地在表面上形成有装饰体。另外,在壳体11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安装环112a,在另外一个侧面上形成有可以插入卡定销113的插入孔112b。再有,在上面设置有形状与按钮116b相应的孔112c,以便能够插入按钮116b。
容纳部件115是引导卡定销113的筒状导槽。在容纳部件115的下侧形成有凹槽115b,使得卡定部件116的卡定部116c能够向容纳部件115的内部突出。
卡定部件116是由按钮116b和略U字型板成形为一体,卡定在卡定销113的卡定槽113a上或从卡定销113的卡定槽113a脱落。其次,按钮116b以中空形状形成,以便能够容纳螺旋弹簧117,并且卡定部件116沿上下方向移动。
螺旋弹簧117容纳在按钮116b中,且螺旋弹簧117通过用指尖按压按钮116b而弯曲,从而使卡定部件116向下移动,从卡定销113的卡定槽113a脱离或卡合在卡定销113上。
内壳118作为壳体112的盖子而嵌合在壳体112内。为了防止按钮116b及容纳部件115的干涉,在该内壳118中设置有凹口。
其结果,通常由螺旋弹簧117的弹力来按压卡定部件116,使卡定部件116限制成其卡定部116c嵌入在容纳部件115的凹口115b内的状态,成为突出在容纳部件115内的状态。另外,若在卡定部件116上施加按压(向下押)力,则略U字型板116a抵抗螺旋弹簧117的作用力而向下移动,卡定部116c从容纳部件115的凹口115b下降,从卡定销113的卡定槽113a脱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众所周知将连珠和金属卡子的卡扣作为装饰体的项链。这种项链包括:用细绳串联多颗珠宝的连珠;在一端系有阻挡器具的细绳;多个垫片;具有装饰体的卡扣;以及设置在卡扣的里面且形成挂定部及钩部的金属卡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82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96523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扣,构造复杂,部件数量多,组装上需要费工时。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记载的钩型卡扣,由于卡扣本身比较小,因此不方便使用双手进行摘挂。
因此,需要具有如下结构的卡扣:构造简单,摘挂容易且在挂扣使用时不容易脱落。
再有,由于不在卡扣主体上设置摘挂用的按钮会增加卡扣主体的设计自由度,因此需要在卡扣主体一侧上不设置卡扣的摘挂用的按钮也可进行摘挂的卡扣。
从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新型的卡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专心研究的结果发现了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构成:由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卡扣的插入部件,并且利用弹簧能够使插入侧和相反的后端部侧沿着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动作。
这种构造中,虽然可考虑利用设置在插入部件的内侧面的突起(或槽)和设置在开口部内的槽(或突起)卡合卡扣主体和插入部件的方法,但是发现通过在插入部件的前端部分设置具有开闭机构的卡合部,且在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内设置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能够提供容易摘挂且挂扣时不容易脱落的卡扣而达到创作本发明的目的。
即,本发明涉及饰品用卡扣,该饰品用卡扣包括:具有具备了第1卡合部的开口部的卡扣主体;以及,具有插入在所述开口部内与所述第1卡合部摘挂自如地卡合的第2卡合部的插入部件。
在本发明的卡扣中,所述插入部件由两个沿相对于所述卡扣主体的插入方向而水平的方向配置的部件构成,所述两个部件利用固定元件以其插入侧沿相对于插入所述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内的方向而垂直的方向开闭的方式进行固定,并且利用加力元件向所述两个部件的垂直外侧方向加力,而且所述插入侧的开闭部分构成第2卡合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卡合部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第2卡合部的突起部;以及,固定在所述卡扣主体上,并具有低于卡合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突起部的高度的插入部件固定部。
所述插入部件抵接到所述突起部就打开所述第2卡合部,进一步插过所述突起部将所述插入部件插入到所述开口部内,就利用所述插入部件的加力元件固定在所述卡扣主体的固定部上。
另外,若所述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则因插入部件的插入方向变得自如而令人满意。
或者,所述卡扣的开口部具有非圆形剖面构造,所述插入部件沿着所述卡扣的断面构造插入,抵接在所述卡扣的第1卡合部上时所述第2卡合部被打开,而且进一步将所述插入部件插入所述开口部时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进行卡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卡合部是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垂直方向上的棒状体,所述第2卡合部具有插入所述棒状体而卡定的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部件最好还具有容纳所述加力元件的容纳部。
再有,插入部件插入到所述卡扣主体内而使所述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卡合时,由其露出部分与卡扣主体形成整体设计。
再有,本发明的卡扣可以由多个开口部和多个插入部构成。
即,可以在卡扣的两侧设置插入部,另外还可以在一端侧或两端侧设置多个开口部和多个插入部而做成多连式卡扣。
再有,在本发明的卡扣中,所述插入部件可以以覆盖所述卡扣的形式形成。这种情况,可以在插入部件的至少一方的表面(最好是两方的表面)上实施规定的设计。
本发明还涉及由本发明的卡扣主体和具有对应于所述开口部的插入部件的饰品主体构成的饰品。
在此,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用语-“饰品”表示除项链、踝环、垂饰等的首饰之外,还包括手机链等。
由于这种卡扣没有在卡扣主体侧设置按钮,因此可以在外侧不设置卡扣摘挂机构而设计卡扣主体,从而可以将卡扣主体做成所期望的设计。
另外,由于在插入部件的前端部不具有开闭机构,因此可以使插入部件可靠地卡合在卡扣主体上。
另外,本发明的饰品具有可以更换包含卡扣主体及/或插入部件的饰品而使用的显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及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概略图,图1A是表示挂扣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B表示挂扣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2A、2B、2C及2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概略图,图2A是卡扣主体的侧视图;图2B是卡扣主体的正视图;图2C是插入部件的侧视图;图2D是插入部件的正视图。
图3A及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插入部件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A是第1部件的俯视图;图3B是第2部件的俯视图。
图4A及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插入部件的构成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4A是第1部件的俯视图;4B是第2部件的俯视图。
图5A、5B及5C是表示挂扣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状态的图,图5A表示刚在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内插入了插入部件后的状态;图5B表示插入部抵接在第1卡合部件上的状态;图5C表示卡扣主体的卡合部与插入部已卡合的状态。
图6A及6B是表示拔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状态的图,图6A表示解除了第1卡合部与第2卡合部的卡合状态的状态;图6B表示从卡扣主体拔出插入部件的状态。
图7A及7B是表示挂扣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状态的图,图7A表示刚在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内插入了插入部件的状态;图7B表示卡扣主体的卡合部与插入部已卡合的状态。
图8A及8B是表示挂扣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之前的状态的图,图8A是俯视图;图8B是侧视图。
图9A及9B是表示挂扣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A是侧视图;图9B是俯视图。
图10A及1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插入部与连珠连接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A、11B及11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图,图11A及图11B表示在卡扣主体的两侧具有开口部的例子,图11C表示在卡扣主体的一侧具有多个开口部的例子。
图12A及1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A是表示将卡扣主体作为构成连珠的一个珠子而构成的例子,图12B是表示组装卡扣的例子的图。
图13A及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图13A是将具有规定的设计的垂饰用作本发明的卡扣的主体的情况的图,图13B是表示在图13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更换成另一样式的卡扣主体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例子的图。
图15A、15B、15C及15D是表示本申请人在先公开的现有卡扣的图。图15A是立体图;图15B是放大了利用卡扣的连接部内侧的放大立体图;图15C是放大了金属卡子的放大剖视图;图15D是图15C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卡扣主体,2-插入部件,3-连珠,11-开口部,12-第1卡合部,21-第1部件,22-第2部件,23-固定元件,23a、23b-固定部,23a’-固定部,24-弹簧,25-第2卡合部,25a、25b-槽部,25c、25d-壁部,26-弹簧容纳部,27a、27b-突起部,28-设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进行说明。
图1A及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概略图,图1A是表示挂扣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B表示挂扣之后的状态的图。图2A、2B、2C及2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概略图,图2A是卡扣主体的侧视图;图2B是卡扣主体的正视图;图2C是插入部件的侧视图;图2D是插入部件的正视图。图3A及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插入部件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A是第1部件的俯视图;图3B是第2部件的俯视图。图4A及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插入部件的构成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4A是第1部件的俯视图;4B是第2部件的俯视图。
图5A、5B及5C是表示挂扣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状态的图,图5A表示刚在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内插入了插入部件后的状态;图5B表示插入部抵接在第1卡合部件上的状态;图5C表示卡扣主体的卡合部与插入部已卡合的状态。图6A及6B是表示拔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状态的图,图6A表示解除了第1卡合部与第2卡合部的卡合状态的状态;图6B表示从卡扣主体拔出插入部件的状态。图7A及7B是表示挂扣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状态的图,图7A表示刚在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内插入了插入部件的状态;图7B表示卡扣主体的卡合部与插入部已卡合的状态。
图8A及8B是表示挂扣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之前的状态的图,图8A是俯视图;图8B是侧视图。图9A及9B是表示挂扣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A是侧视图;图9B是俯视图。
图10A及1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插入部与连珠连接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A所示的本发明的卡扣主要由卡扣主体1和插入部件2构成。其中,卡扣主体1具有包括第1卡合部12的开口部11。插入部件2具有插入在所述开口部11内与所述第1卡合部12摘挂自如地卡合的第2卡合部25。
卡扣主体1通过例如圆环4与连珠的一端连接,另一方面,插入部件2通过圆环4’与连珠的另一端连接。如图1B所示,通过卡合卡扣主体1的第1卡合部12和插入部件2的第2卡合部25来构成项链。
在此,图1A及1B所示的本发明的卡扣表示由珍珠等的连珠构成的项链,但是若本发明不限于项链用的卡扣而是饰品用的卡扣,则可以更广泛地使用。例如,还可以将本发明的卡扣用作除项链以外的手镯、踝环、耳环等的饰品用的卡扣。
更具体地,如图2A及2B所示,本发明的卡扣的卡扣主体包括:用于插入插入部件的开口部11;形成在开口部11内的第1卡合部12;以及,用于与项链等的饰品连接的圆环。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中,第1卡合部12包括:用于引导插入部件2的第2卡合部25的突起部12a;以及,固定在所述卡扣主体上且高度低于所述突起部的用于卡合所述第2卡合部的插入部件固定部12b。
另一方面,如图2C及图2D及图3A及3B或图4A及4B所示,本发明的卡扣的插入部件2具有可插入到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内的形状,并且主要由水平配置在卡扣主体1的插入方向上的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构成。
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通过固定元件23进行固定,使得插入到卡扣主体1的一侧(前端部)可以沿相对于插入所述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的方向而垂直的方向开闭,并且通过作为加力元件的弹簧24向所述两个部件的垂直外侧方向加力。根据这种构成,插入部件2的前端部成为可开闭的构成。另外,在本发明中,将该前端部的开闭部分作为与卡扣1的第1卡合部12卡合的第2卡合部25。
更具体地,如图3A及3B所示,插入部件2由固定元件23固定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而构成。固定元件23可以具有如下结构:例如分别在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的一侧设置具有孔的突起,从而在组装了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时形成插入部件2。这里,所述孔用于贯通例如作为固定元件23的铰链。
或者如图4A及4B所示,固定元件23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在第1部件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设置具有孔的突起的固定部23c,该孔用于插入固定元件23,另一方面,在第2部件2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用于插入固定部23c的固定部23d、23e,从而在组装了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时形成插入部件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3B及图4A、4B所示,在插入部件2的前端部上具有第2卡合部25。这里,卡合部25由槽部25a、25b和壁部25c、25d构成。
另外,根据要求还可以设置弹簧容纳部26a、26b。该弹簧容纳部26a、26b用于容纳作为加力元件的弹簧24。(参照后述的图7A及7B)
在此,第2卡合部25具有如下结构:当抵接到突起部12a时打开,且若进一步插过所述突起部12a而将插入部件2插入所述开口部内,则利用朝向插入部件2的弹簧的外侧的作用力而固定在卡扣主体1的固定部12b上。更具体地,插入部件2的前端部分的内部(第2卡合部25)具有如下构造:如后述的图5A、5B、5C及图6A、6B所示,在利用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夹住固定部12b且在挂扣部件一侧加力时(在拔出插入部件的方向,即向图3A、3B及图4A、4B的右侧方向加力时),夹住固定部12b的前端部的内侧的面抵在突起部12a上而不能拔出。
更具体地,如图3A、3B及图4A、4B所示,由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构成的第2卡合部25的前端部分具有相对于插入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的方向成规定角度(一般为垂直)的壁部25c及25d,另外具有用于容纳第1卡合部12的槽部25a、25b。
在此,如图2B及图2D所示,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及插入部件2的剖面形状最好分别为圆形。即,通过使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及插入部件2的剖面形状分别为圆形,插入部件2可以从任意方向插入。然而,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及插入部件2的剖面形状不限于此。
其次,基于图5A、5B及5C,对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挂扣方法(卡合动作)进行说明。
当在卡扣主体1上插入插入部件2而固定时,首先如图5A所示地在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上插入插入部件2。
若将插入部件2插入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内,则如图5B所示地插入部件2的前端部分即第2卡合部25抵接在第1卡合部12的突起部12a的前端上。若第2卡合部25抵接在第1卡合部12的突起部12a的前端上,则插入部件2的弹簧向内侧方向收缩而打开第2卡合部25。
若进一步将插入部件2插入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内,则抵在突起部12a而打开的插入部件2的第2卡合部25以覆盖突起部12a的形状继续插入。然后,若进一步将插入部件2插入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内而使第2卡合部25插过突起部12a,则如图5C所示地第2卡合部25到达比突起部12a低(直径比突起部12a的直径还小的)的固定部12b上。
第2卡合部25到达比突起部12a低(直径比突起部12a的直径还小的)的固定部12b上,就释放向内侧收缩而打开了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的弹簧24的作用力,关闭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通过这样关闭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插入部件2成为插入在固定部12b的状态,从而第1卡合部12和第2卡合部25进行卡合,插入部件2固定在卡扣主体1上。
此时,由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构成的第2卡合部25的前端部分具有相对于插入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的方向成规定角度(一般为垂直)的壁部,因此即使产生与插入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插入部件2的第2卡合部25也不会被拔出而保持原来固定的状态,从而即使意外地施加外力卡合关系也不容易被解除,安全性高。
其次,基于图6A及6B,对从卡扣主体1拔出插入部件2的动作(卡合关系的解除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A所示,在卡合了第1卡合部12和第2卡合部25而使插入部件2固定在卡扣主体1内的状态中,在插入部件2的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上施加朝向内侧的作用力(使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靠拢的方向的作用力)。
由此,若在插入部件2的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上施加朝向内侧的作用力,则使弹簧24收缩并使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的前端部打开。
由此,若在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的前端部打开着的状态,沿如图6B所示的方向拔出插入部件2,则第1卡合部12和第2卡合部25的卡合关系被解除,使得可以从卡扣主体1拔出插入部件2。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没有在卡扣主体1一侧设置按钮,因此增加了卡扣主体的设计自由度。即,可以不考虑按钮而自由地决定卡扣主体的设计。
另外,由于在插入部件的前端部具有开闭机构,在插入突起部的状态下卡合卡扣主体和插入部件,因此即使沿拔出插入部件的方向加力也不会使卡合关系解除,能够使插入部件可靠地卡合在卡扣主体上。
其次,基于图7A及7B,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最优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A表示刚在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内插入了插入部件的状态;图7B表示卡扣主体的卡合部与插入部已卡合的状态。
图7A及7B所示的卡扣,与图1A、1B,图2A、2B、2C、2D,图5A、5B、5C及图6A、6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卡扣相比存在以下两点不同:在插入了插入部件时卡扣主体1和插入部件2形成为一体;以及作为加力元件的弹簧24容纳在弹簧容纳部26内。由于其它特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7A及7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当插入了卡扣主体1时,为了使卡扣整体具有整体感,在插入部件2的后端部上具有与卡扣主体1的表面对齐的突起部27a、27b。由于通过这样将突起部27a、27b设置在插入部件2的后端部上,将插入部件2插入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内,不仅具有整体感,而且在从卡扣主体1摘挂插入部件2时突起部27a、27b成为把持部,因此容易从卡扣主体1摘挂插入部件2。并且,设置突起部具有如下优点:例如,在作为链条用卡扣而构成本发明的卡扣时,虽然卡扣整体构成比较小,但此时插拔比较容易。
另外,在图7A及7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弹簧容纳部26,该弹簧容纳部26用于容纳作为加力元件的弹簧24。例如,在将本发明的卡扣使用在项链等时,还考虑了使用者的毛发缠在弹簧24上的情况,如图7A及7B所示通过设置用于容纳弹簧24的弹簧容纳部26来减少使用者的毛发缠在弹簧上的弊端。另外,由于做成弹簧24不容易从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之间脱落的结构,因此即使从外部施加一些负荷,弹簧24从插入部件2脱落的可能性也很低。
此时,本发明的卡扣由卡扣主体1和插入部件2以比较简单的构造构成,另外,由于即使是如上所述地从卡扣主体1拔出插入部件2时,也只需在插入部件2的后端部施加朝向内侧的作用力来压缩弹簧24(打开第2卡合部25)而拔出的简单动作即可拔出插入部件,因此例如与现有的卡扣进行比较,可以以细小的状态构成卡扣。因而,可以做成例如链条用卡扣等以往不可能的构成。
其次,基于图8A、8B及图9A、9B,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进行说明。
图8A及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挂扣之前的状态的图,图8A是俯视图;图8B是侧视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相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是第1卡合部12和第2卡合部25的构造有所不同的实施方式。
如图8A及8B所示,在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上设置有棒状的第1卡合部12。另一方面,插入部件2由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构成,且插入开口部11部分的插入部件2的构造与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可以插入第1卡合部12的形状形成第2卡合部25。即,第2卡合部由用于与第1卡合部抵接的抵接部和夹入棒状的第1卡合部的空间部分构成。由于其它构成要素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要素相同,因此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若将插入部件插入卡扣主体1的开口部11内,则插入部件的2前端抵接在棒状的第1卡合部12上。插入部件2的前端抵接到第1卡合部12上,就成为弹簧24被收缩且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被打开的状态。若进一步插入,如图8B所示的设置在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的中间的空间部分到达棒状的第1卡合部12上。于是,施加在插入部件2上的弹簧收缩方向的作用力被解除,以夹住第1卡合部分的状态卡合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参照图9A、9B)。
从卡扣主体1摘下插入部件2时,如图9B所示地在插入部件2上施加使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靠拢的方向(内侧)上的作用力。通过施加这种作用力,插入部件2的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被打开。这样,在插入部件2的第1部件21和第2部件22被打开的状态下,通过拔出插入部件2可以从卡扣主体1摘下插入部件2。
由于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也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相同地没有在卡扣主体1一侧设置按钮,因此增加了卡扣主体的设计自由度。即,可以不考虑按钮而自由地决定卡扣主体的设计。
另外,由于在插入部件的前端具有开闭机构,在插入突起部的状态下卡合卡扣主体和插入部件,因此即使在拔出插入部件的方向加力也不会使卡合关系解除,能够使插入部件可靠地卡合在卡扣主体上。
其次,基于图10A及10B,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0A所示的卡扣的插入部件2为了将连珠3’连接在插入部件2的中心位置上,通过两个圆环3a、3b和连接在两个圆环3a、3b上的大直径的圆环3c来与连珠3’的圆环3’a进行连接。
另一方面,由于图10B所示的卡扣的插入部件2为了将连珠3’连接在插入部件2的中心位置上,分别通过两个圆环3d、3f将两个圆环3a、3b与连珠3’的圆环3’a进行连接。
这样,可以在中心位置将由两个部件21及22构成的卡扣的插入部件2与连珠3’进行连接。
其次,基于图11A、11B、11C,图12A、12B及图13A、13B,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A、11B及11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图,图11A及图11B表示在卡扣主体的两侧具有开口部的例子,图11C表示在卡扣主体的一侧具有多个开口部的例子。图12A及1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A是表示将卡扣主体作为构成连珠的一个珠子而构成的例子,图12B是表示组装图12A所示的卡扣的例子的图。图13A及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图13A是将具有规定的设计的垂饰用作本发明的卡扣主体的情况的图,图13B是表示在图13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更换成另一样式的卡扣主体的状态的图。
图11A及11B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如下形式的卡扣:在卡扣主体1的两侧设置开口部11,将各个插入部件2插入到两侧的开口部11内而进行固定。
在这种形式的卡扣中,如图11A所示,两个开口部11实际上可以紧挨在一起,或者也可以如图11B所示地隔开。而且,两个开口部11不限于如图11A及11B所示地在水平方向进行配置,例如可以在上方错开而进行配置。
另外,图11C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在一侧或两侧具有多个开口部11的所谓的连珠形式的卡扣。本发明的卡扣还可以如图所示地具有多个开口部11,且由对应于各个开口部的插入部件构成。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1A、11B及11C所示,本发明的卡扣可以由具有多个开口部11的卡扣主体11以及与对应于各开口部11的多个插入部件构成。
作为这种卡扣的一个例子,例如图12A所示,可考虑将卡扣主体1作为连珠珠子而构成的连珠用卡扣。这种卡扣可作为例如由珍珠连珠构成的项链用卡扣而提供。
这种情况,例如图12B所示,可以通过将具有开口部11和第1卡合部12的部件插入构成连珠的珠子的两侧而进行制造。这样,通过将本发明的卡扣作为构成连珠的珠子的一部分而构成,可以提供具有整体感,且没有交接处的作为连珠的一部分的本发明的卡扣。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中,如图13A、13B所示,可以将卡扣主体做成可更换的构成。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通过在卡扣主体1的两个方向具有两个开口部11,并插入对应的两个插入部件2来形成例如项链等。因此,可以通过拔出对应的两个插入部件2来分离项链和卡扣主体1。
从而,通过更换成具有两个相同的开口部11且设计不相同的卡扣,可以成为具有多种多样的变化的首饰。
这种情况,卡扣主体1可以做成实施了例如图13A所示的各种设计的垂饰等的形状。
或者,利用各种色彩变化准备多个具有例如图13B所示的设计的卡扣主体1,从而可以利用本发明的卡扣提供具有色彩变化的首饰。
从而,本发明包括这种首饰。再有,本发明除了首饰之外还可以适用于例如具有本发明的卡扣的手机用饰品(手机链)的摘挂机构上。
手机链是在通常手机主体所具有的槽部穿过细绳而佩戴。例如,若将一端与细绳连接的本发明的卡扣主体挂在手机主体上,则通过插入一端具有各种饰品且另外一端具有本发明的插入部件的绳状物的插入部件,成为摘挂自如的手机链。以往,手机链的更换是细致的作业,但若使用本发明的卡扣则可以成为容易更换的手机链。
由于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饰品用卡扣没有在卡扣主体上设置现有技术中所必须的摘挂用的按钮,因此不仅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而且可以使用在链条用卡扣等的以往摘挂作业比较困难的首饰上。
另外,本发明的饰品(项链、手镯、踝环)由具备两个以上开口部的具有规定的设计的卡扣主体和在两端具有适合于上述开口部的插入部件的链条等的首饰主体构成。并且,本发明的饰品仅通过更换卡扣主体,即可更换各种设计。这里,卡扣主体包括两个以上的相同的开口部且具有其它设计(或者其它颜色)。
以上,本发明的卡扣可以适用于各种用途,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广泛地适用。
例如,适用于可更换本发明的卡扣的垂饰等的情况,本发明的卡扣的卡扣主体具有多个开口部,且根据状况而改变设置在链条两端的插入部件的插入位置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具体地,在四角形的卡扣主体的顶点和面上设置开口部,将插入部件插入设置在两个对向的顶点上的开口部内而使用,或者将插入部件插入设置在两个对向的面上的开口部内,从而可以将本发明的卡扣用作角度发生变化的垂饰。
另外,卡扣主体的材料也可以根据状况而使用各种金属、皮革等。
再有,例如图14所示,插入部件2可以以覆盖卡扣主体的形状构成。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例子的图。在如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插入部件2的至少一个外侧的面,最好是在两侧的面上实施设计。即,通过插入部件2以覆盖卡扣主体的形状构成,可以在插入部件上实施规定的设计,另一方面,由于卡扣主体成隐藏在插入部件的内侧的状态,因此可以提供具有整体感的设计的卡扣。在此,在本发明中称为卡扣主体和插入部件进行了说明,构成卡扣的两个部件中具有包含第1卡合部的开口部的一方部件称为卡扣主体,具有与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且插入所述开口部的一方部件称为插入部件。
Claims (12)
1、一种饰品用卡扣,包括:
具有具备了第1卡合部的开口部的卡扣主体;以及,
具有插入在所述开口部内与所述第1卡合部摘挂自如地卡合的第2卡合部的插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件由两个沿相对于所述卡扣主体的插入方向而水平的方向配置的部件构成,
所述两个部件利用固定元件以其插入侧沿相对于插入所述卡扣主体的开口部内的方向而垂直的方向开闭的方式进行固定,并且利用加力元件向所述两个部件的垂直外侧方向加力,而且所述插入侧的开闭部分构成第2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卡合部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第2卡合部的突起部;以及,固定在所述卡扣主体上,且高度低于卡合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突起部的插入部件固定部,
所述插入部件抵接到所述突起部就打开所述第2卡合部,进一步插过所述突起部将所述插入部件插入到所述开口部内,就利用所述插入部件的加力元件固定在所述卡扣主体的固定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主体的开口部的剖面及所述插入部件的剖面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的开口部具有非圆形剖面构造,所述插入部件沿着所述卡扣的断面构造插入,抵接在所述卡扣的第1卡合部上时所述第2卡合部被打开,而且进一步将所述插入部件插入所述开口部时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进行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卡合部是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垂直方向上的棒状体,
所述第2卡合部具有插入所述棒状体而卡合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件还具有容纳所述加力元件的容纳部。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件插入到所述卡扣主体内而使所述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卡合时,由其露出部分与卡扣主体形成整体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主体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插入部件的多个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件以覆盖所述卡扣的形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饰品用卡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入部件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实施了规定的设计。
11、一种饰品,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饰品用卡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饰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主体是具有用于与连接在所述饰品的两端上的两个插入部件进行卡合的两个或其以上的开口部的可更换的卡扣主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36294 | 2008-05-26 | ||
JP2008136294 | 2008-05-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9870A true CN101589870A (zh) | 2009-12-02 |
Family
ID=40957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9100026551A Pending CN101589870A (zh) | 2008-05-26 | 2009-01-14 | 饰品用卡扣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127551A2 (zh) |
JP (1) | JP5433296B2 (zh) |
CN (1) | CN101589870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85389B2 (ja) * | 2010-05-13 | 2015-03-18 | 雅弘 星野 | 挿入式クラスプ |
JP6376823B2 (ja) * | 2014-04-23 | 2018-08-22 | 株式会社セベル・ピコ | 装身具用連結具及び連結部材 |
WO2016121088A1 (ja) * | 2015-01-30 | 2016-08-04 | 雅弘 星野 | 留め具 |
JP6678444B2 (ja) * | 2015-12-16 | 2020-04-08 | 株式会社セベル・ピコ | 装身具用連結具、および装身具用連結具の差込部材 |
ITUB20160773A1 (it) * | 2016-02-16 | 2017-08-16 | Furla Spa | Dispositivo di chiusura |
JP2019034093A (ja) * | 2017-08-10 | 2019-03-07 | 株式会社セベル・ピコ | 装身具用連結具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82609A (ja) * | 1995-12-28 | 1997-07-15 | Masahiro Hoshino | 環状装身具の留め金具 |
US6035499A (en) * | 1996-10-30 | 2000-03-14 | Seberu Pico Corporation | Connecting device for jewelry and accessory |
JP2006296743A (ja) * | 2005-04-20 | 2006-11-02 | Hokuto:Kk | ストラップ留め具 |
JP2007160083A (ja) * | 2005-11-21 | 2007-06-28 | Masahiro Hoshino | クラスプ |
JP2007301236A (ja) * | 2006-05-12 | 2007-11-22 | Namiki Seisakusho:Kk | 装身具用留め具 |
JP2007313109A (ja) * | 2006-05-26 | 2007-12-06 | Tazaki Shinjiyu Kk | 装身具用連結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8494Y2 (zh) * | 1978-10-25 | 1981-02-24 | ||
JP2005296523A (ja) | 2004-04-15 | 2005-10-27 | Rokko Shinju Boeki Kk | 装身具 |
-
2009
- 2009-01-14 CN CNA2009100026551A patent/CN101589870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2-09 EP EP20090001793 patent/EP2127551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5-12 JP JP2009115206A patent/JP54332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82609A (ja) * | 1995-12-28 | 1997-07-15 | Masahiro Hoshino | 環状装身具の留め金具 |
US6035499A (en) * | 1996-10-30 | 2000-03-14 | Seberu Pico Corporation | Connecting device for jewelry and accessory |
JP2006296743A (ja) * | 2005-04-20 | 2006-11-02 | Hokuto:Kk | ストラップ留め具 |
JP2007160083A (ja) * | 2005-11-21 | 2007-06-28 | Masahiro Hoshino | クラスプ |
JP2007301236A (ja) * | 2006-05-12 | 2007-11-22 | Namiki Seisakusho:Kk | 装身具用留め具 |
JP2007313109A (ja) * | 2006-05-26 | 2007-12-06 | Tazaki Shinjiyu Kk | 装身具用連結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27551A2 (en) | 2009-12-02 |
JP5433296B2 (ja) | 2014-03-05 |
JP2010005376A (ja) | 2010-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89870A (zh) | 饰品用卡扣 | |
CN101296632B (zh) | 可互换的珠宝嵌入物和用于容纳该嵌入物的物品 | |
CN100539897C (zh) | 带扣、带状配件以及钟表 | |
US6328188B1 (en) | Adjustable linkage for a watchband | |
KR100802100B1 (ko) | 체인형 장신구의 잠금장치 | |
KR100761985B1 (ko) | 착탈식장신구 | |
JP4990880B2 (ja) | セルフロック連結装置 | |
KR200431088Y1 (ko) | 귀걸이 | |
USD522906S1 (en) | Jewelry clasp | |
CN201995757U (zh) | 新型装饰环 | |
KR200392447Y1 (ko) | 장신구 연결구 | |
CN208243061U (zh) | 一种方便组合的饰件 | |
KR200431089Y1 (ko) | 귀걸이용 펜던트 연결고리 결합구조 | |
KR20090006171U (ko) | 장신구용 연결구 | |
KR200380977Y1 (ko) | 휴대물품 연결용 줄이 구비된 연결구 | |
EP2227976A1 (en) | Accessory Coupling Having Chain | |
KR20140104869A (ko) | 장신구 잠금장치 | |
KR200429720Y1 (ko) | 귀걸이 장신구의 연결고리장치 | |
KR200396512Y1 (ko) | 귀걸이 | |
CN211961132U (zh) | 一种项链饰品 | |
CN212590711U (zh) | 一种手镯 | |
CN204259987U (zh) | 卡针式饰品挂件结构及其饰品 | |
JP4165764B1 (ja) | クルクルホルダー型ペンダントトップ | |
JP2024063463A (ja) | 留め具 | |
CN210276178U (zh) | 一种首饰挂件及其应用的首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24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324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