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8915B - 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8915B
CN101578915B CN2008800020205A CN200880002020A CN101578915B CN 101578915 B CN101578915 B CN 101578915B CN 2008800020205 A CN2008800020205 A CN 2008800020205A CN 200880002020 A CN200880002020 A CN 200880002020A CN 101578915 B CN101578915 B CN 101578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sensor
filter
top board
cooking container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20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8915A (zh
Inventor
渡边贤治
富永博
野口新太郎
矶田惠子
田缘贞敏
弘田泉生
藤涛知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78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8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8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8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03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nt heat transfer of samples, e.g. emittance me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4Casings
    • G01J5/041Mountings in enclosures or in a particular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effects of disturbing radiation;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changes in sensi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01Means for wavelength selection or discrimination
    • G01J5/0802Optical fil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06Focusing or collimating elements, e.g. lenses or concave mirr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53Optical arrangements having infrared absorbers other than the usual absorber layers deposited on infrared detectors like bolometers, wherein the heat propagation between the absorber and the detecting element occurs within a sol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81Compact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93Arrangements to attach devices to a pyrometer, i.e. attaching an optical interface; Spatial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e.g. folded beam pa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5Interfacing a pyrometer to an external device or network; Use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7Heating plate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用于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P的顶板,以及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烹饪容器P的加热线圈6。该感应加热烹饪用具还包括用于检测从烹饪容器P发射并通过顶板4的红外线的红外传感器10,用于从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计算烹饪容器P的温度并基于计算的温度控制提供至加热线圈6的电能的控制装置24,布置在红外传感器10的上方以阻挡预定波长以下的光的滤光器14,以及布置在滤光器14周围的侧壁16。红外传感器10被滤光器14和侧壁16覆盖,使得红外传感器10可以比较不容易受到太阳光L等的影响。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可使用红外传感器检测烹饪容器的温度。 
背景技术
近来,感应加热烹饪用具普遍用作不使用火的烹饪用具。以下参照图14来说明一种现有技术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图14是示出现有技术感应加热烹饪用具的结构的框图,该感应加热烹饪用具使用红外传感器作为烹饪容器的温度检测装置。该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构成外壳的主体50;顶板52,其由诸如具有电绝缘性质的晶化陶瓷材料的非磁性绝缘体形成并适于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P;感应加热线圈54,其布置在顶板52的下方以感应加热烹饪容器P;以及红外传感器56,其布置在顶板52的下方,以便在检测到从烹饪容器P的底面发射的红外线时,基于烹饪容器P的底面温度输出信号。 
来自红外传感器56的输出被输入至温度计算装置58,该温度计算装置58进而基于来自红外传感器56的输出信号计算烹饪容器P的温度。温度计算装置58所计算的烹饪容器P的温度被输入至控制装置60,控制装置60通过基于从温度计算装置58获得的温度信息控制逆变电源62来控制对加热线圈54的高频电流供应。 
当已被供应高频电流后,加热线圈54生成高频磁场,该磁场进而进行与烹饪容器P的链接,使得烹饪容器P可被感应加热以生成热量。因此,容纳于烹饪容器P中的烹饪原料被烹饪容器P加热,并且烹饪进行。在烹饪过程中,从烹饪容器P发射的红外线通过顶板52,随后到达红外传感器56。这种使用红外传感器56检测温度的方法热响应优越,并且具有能够无时滞地控制烹饪原料的温度的优点(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提前公开专利申请第03-18429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结构中,如果诸如太阳光的强光通过窗户照射到感应加热烹饪用具上,则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包含在太阳光等中的红外线将通过烹饪容器P的底面与顶板52之间并到达红外传感器56,或者已透过顶板52并进入主体50的红外线将被布置在主体50内部的部件或外壳的内表面反射,并从各种方向到达红外传感器56。因此,在接收太阳光等的环境中,从烹饪容器P发射的红外线和包含在太阳光等中的红外线均被检测到,因此准确检测烹饪容器P的温度变得困难,从而导致难以将烹饪容器P的温度控制到目标温度的问题。 
已开发出本发明以克服上述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即使在接收太阳光等的环境中也能够通过准确地检测烹饪容器的温度而将其控制到目标温度。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构成外壳的主体;安装在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的顶板;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烹饪容器的加热线圈;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顶板下方以检测从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顶板的红外线;导光部,其具有与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与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以及连通下部开口与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加热线圈的电能;滤光器,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与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抑制其中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印刷电路板,在其上设置红外传感器;以及筒形的侧壁,其抑制太阳光的透过,并且围绕在红外传感器的周围。滤光器和设置在滤光器周围的保持部由树脂一体成型,并且侧壁嵌入保持部中。滤光器和侧壁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且红外传感器由滤光 器和侧壁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构成外壳的主体;安装在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的顶板;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烹饪容器的加热线圈;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顶板下方以检测从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顶板的红外线;导光部,其具有与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与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以及连通下部开口与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加热线圈的电能;滤光器,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与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抑制其中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印刷电路板,在其上设置红外传感器;以及筒形的侧壁,其抑制太阳光的透过,并且围绕在红外传感器的周围。滤光器构成为透镜单元嵌入侧壁的内侧,滤光器具有透镜和保持透镜的保持部,透镜将从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顶板的红外线聚光至红外线传感器。滤光器和侧壁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且红外传感器由滤光器和侧壁覆盖。 
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滤光器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在可获得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的波长范围中,波长小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低于波长大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构成外壳的主体;安装在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的顶板;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烹饪容器的加热线圈;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顶板下方以检测从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顶板的红外线;导光部,其具有与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与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以及连通下部开口与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加热线圈的电能;滤光器,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与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抑制其中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以及侧壁,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周围以抑制太阳光的透过。滤光器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在可获得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的波长范围中, 波长小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低于波长大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顶板由晶化陶瓷形成,并且红外传感器在约0.9μm至5μm的范围内具有最大灵敏度波长。控制装置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将烹饪容器的底面温度控制在350℃以下的预定温度范围内。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红外传感器由在约0.9μm至约1μm的范围内具有最大灵敏度波长的硅光电二极管制成。 
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滤光器可由树脂制成,并具有用于将从烹饪容器发射并已通过顶板的红外线会聚在红外传感器上的透镜,以及与透镜一体成型并形成在透镜周围以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侧壁具有与其一体成型以便基本平行于印刷电路板延伸的上部,并且透镜嵌入形成在上部中的开口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构成外壳的主体;安装在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的顶板;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烹饪容器的加热线圈;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顶板下方以检测从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顶板的红外线;导光部,其具有与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与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以及连通下部开口与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加热线圈的电能;滤光器,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与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抑制其中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印刷电路板,在其上设置红外传感器;以及侧壁,其抑制太阳光的透过,并且围绕在红外传感器的周围。滤光器和侧壁由树脂一体成型。滤光器和侧壁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且红外传感器由滤光器和侧壁覆盖。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四方面中,感应加热烹饪用具进一步包括形成为固定地安装有加热线圈并形成有导光部的线圈支撑基座,以及用于容纳印刷电路板、红外传感器和滤光器的金属盒。该金属盒具有:第一开口,其形成在金属盒的上壁中以便与红外传感器面对,使得红外传感器通过第一开口接收从烹饪容器发射并已通过导光部的红外线;以及第二开口,其形成在金属盒的侧壁中,使得用于输出信 号的电缆通过第二开口。金属盒的上壁优选地与线圈支撑基座的下表面保持接触。 
在此情况下,进一步将控制面板设置在主体的前部以启动加热操作,并且金属盒位于加热线圈的下方,且相对于加热线圈的中心位于控制面板侧。优选地,第二开口朝向控制面板开放。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四方面中,上部开口设置在沿垂直于主体的前面的方向延伸穿过加热线圈中心的直线上的一个位置,并且设置在加热线圈中心的前方。顶板可具有通过印刷形成的与上部开口面对的切口或标记,该切口或标记是用户可以观察的红外入射区。 
进一步设置静电型触敏操作部和显示器,该静电型触敏操作部具有装配到顶板前部的下表面以启动加热操作的电极,且该显示器具有布置在顶板前部下方的发光部,其中可将从发光部发射并已通过顶板的光视为来自顶板上方的发光显示。第二开口朝向与显示器相反的一侧开放。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红外传感器,其由量子型光电二极管制成,并布置在顶板下方以检测从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顶板的红外线;导光部,其具有连通与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和与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加热线圈的电能;滤光器,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与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抑制其中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以及侧壁,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周围以抑制太阳光的透过。滤光器和设置在滤光器周围的保持部由树脂一体成型,并且侧壁嵌入保持部中。因为滤光器和侧壁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且红外传感器由滤光器、侧壁和印刷电路板覆盖,所以即使在接收诸如太阳光等的环境光的环境中,烹饪容器的温度也可被准确地检测并控制到目标温度。 
设置具有连通与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和与顶板面对的上部 开口的导光路径的导光部可以限制红外传感器的视角,并且抑制环境光进入红外传感器。而且,在加热线圈下方设置红外传感器可以减少加热线圈的高温和烹饪容器的高温对红外传感器的影响。因为具有抑制小于主要包含太阳光的预定波长的光透过的光屏蔽特性的滤光器将来自导光部的入射光的不必要的波长成分去除,所以进一步抑制了环境光的影响。而且,因为滤波器和侧壁设置在其上配置有红外传感器的印刷电路板上,所以该印刷电路板可防止环境光从印刷电路板下方进入。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放大器等可增大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从而使红外传感器较不容易受噪声的影响。 
即使通过导光部的红外线以外的红外线通过烹饪容器的底面与顶板之间并到达红外传感器,或者诸如太阳光的红外线在未放置烹饪容器的位置透过顶板,在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内部反射并从各种方向到达红外传感器,滤光器和侧壁也会起到阻挡或抑制来自烹饪容器以外的红外线的作用,因此使得能够进一步抑制环境光的影响,并将烹饪容器的温度准确地控制到目标温度。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代替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将侧壁嵌入保持部中,而将保持部嵌入侧壁中,从而提供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类似的效果。 
而且,因为滤光器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在可获得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的波长范围中,波长小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低于波长大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所以滤光器可以阻挡高能量密度频带中的太阳光,但是允许350℃以下的烹饪容器底面的温度测量所需的红外能量从中通过,使得红外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烹饪容器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构成外壳的主体;安装在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的顶板;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烹饪容器的加热线圈;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顶板下方以检测从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顶板的红外线;导光部,其具有用于连通与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和与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加热线圈的电能;滤光器,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与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抑制其中主要包 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以及侧壁,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周围以抑制太阳光的透过。滤光器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在可获得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的波长范围中,波长小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低于波长大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顶板由晶化陶瓷形成,并且红外传感器在约0.9μm至5μm的范围内具有最大灵敏度波长。控制装置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将烹饪容器的底面温度控制在350℃以下的预定温度范围内。该结构可抑制太阳光的主能量,并允许350℃以下的烹饪容器底面的温度测量所需的红外能量的透过。而且,因为使红外传感器的最大灵敏度波长小于约5μm,使得晶化陶瓷的透过率可增加,所以晶化陶瓷比较不容易受温度的影响。进一步优选地,将红外传感器的最大灵敏度波长设定为小于约2.5μm,使得晶化陶瓷的透过率可以稳定增加。 
使用在约0.9μm至约1μm的范围内具有最大灵敏度波长的硅光电二极管制成的红外传感器可以获得具有激增的多维函数形式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在约250℃的温度下上升,并且其增加梯度随后随着烹饪容器底面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测量对于开始加热时的输出的输出增量,可以使用廉价的硅光电二极管进行红外传感器的准确测量。 
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当滤光器由树脂制成,且具有用于将从烹饪容器发射并已通过顶板的红外线会聚在红外传感器上的透镜以及与透镜一体成型并形成在透镜周围以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部时,并且当侧壁具有与其一体成型以便基本平行于印刷电路板延伸的上部,且透镜嵌入形成在上部中的开口中时,用于实现聚光功能和滤光功能的结构得以简化,因此,在印刷电路板等上安装该结构变得容易,从而使得成本降低。而且,固定透镜保持部确定了透镜的位置,从而使得能够提高透镜与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之间关系的精度,并提高视野的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构成外壳的主体;安装在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的顶板;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烹饪容器的加热线圈;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顶板下方以检测从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顶板的红外线;导光部,其具有用 于连通与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和与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加热线圈的电能;滤光器,其布置在红外传感器与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抑制其中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印刷电路板,在其上设置红外传感器;以及侧壁,其抑制太阳光的透过,并且围绕在红外传感器的周围。滤光器和侧壁由树脂一体成型。滤光器和侧壁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且红外传感器由滤光器和侧壁覆盖。通过该结构,侧壁与滤光器之间不产生间隙,从而进一步防止诸如太阳光的环境光的进入并简化了组装。而且,因为滤波器和侧壁设置在其上配置有红外传感器的印刷电路板上,所以该印刷电路板可防止环境光从印刷电路板下方进入。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放大器等可增大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从而使红外传感器较不容易受噪声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四方面中,感应加热烹饪用具进一步包括形成为固定地安装有加热线圈并形成有导光部的线圈支撑基座,以及用于容纳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盒。该金属盒具有:第一开口,其形成在金属盒的上壁中以便与红外传感器面对,使得红外传感器通过第一开口接收从烹饪容器发射并已通过导光部的红外线;以及第二开口,其形成在金属盒的侧壁中,使得用于输出信号的电缆通过第二开口。当金属盒的上壁与线圈支撑基座的下表面保持接触时,该金属盒与滤光器及侧壁一同用于阻挡诸如太阳光的环境光。 
烹饪用具常常安装在一般设有窗户的墙壁附近,因此,太阳光常常照射到烹饪用具的后侧。因此,当用于启动加热操作的控制面板布置在主体的前部,并且金属盒设置在加热线圈的下方并相对于加热线圈中心位于控制面板侧时,金属盒置于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相反的一侧,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太阳光的影响。而且,因为控制装置一般设置在控制面板侧,所以可容易地进行控制装置和红外传感器的电缆之间的连接。 
当第二开口朝向控制面板开放时,在太阳光照射到烹饪用具后侧的环境中,太阳光的照射方向在与第二开口相反的一侧上,从而防止 了太阳光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四方面中,上部开口设置在沿垂直于主体的前面的方向延伸穿过加热线圈中心的直线上的一个位置,并且设置在加热线圈中心的前方。当顶板具有通过印刷形成的、作为用户可观察的红外入射区的、与上部开口面对的切口或标记时,用户可将烹饪容器放置在顶板上以便覆盖顶板的红外入射区,该红外入射区与上部开口面对,并且来自烹饪容器的红外线入射在该区域上,其中,烹饪容器的底面位于用户可最容易观察到红外入射区的位置。通过这样做,可确定且容易地进行红外传感器对烹饪容器的温度检测,并且只在一个位置设置红外入射区可使红外传感器的数目最小化,使得成本降低。 
在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包括静电型触敏操作部和显示器,该静电型触敏操作部具有装配到顶板前部的下表面以启动加热操作的电极,且该显示器具有布置在顶板前部下方的发光部,其中可将从发光部发射并已通过顶板的光视为来自顶板上方的发光显示的情况下,如果烹饪用具的前部朝向窗侧,则通过使电缆通过的第二开口开向与显示器相反的一侧可以极度减少太阳光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在图1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上安装的顶板的红外入射区附近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图1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上安装的顶板的光波长与透过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在图1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中安装的红外传感器的光波长与光灵敏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在图1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中安装的滤光器的光波长与透过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太阳光的波长与能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黑体的光波长与光谱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已安装感应加热烹饪用具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滤光器的修改形式的剖视图。 
图10是包括滤光器的另一修改形式的滤光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图10的滤光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图10的滤光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在图1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中安装的金属盒的修改形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现有技术感应加热烹饪用具的结构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主体,             4顶板, 
4a印刷膜,          4b着色印刷膜, 
4c光吸收膜,        4d红外入射区, 
4e操作部,          4f显示器, 
4g电极,            5发光部, 
6加热线圈,         6a内线圈, 
6b外线圈,          6c间隙, 
8线圈支撑基座,     8a导光部, 
8b导光路径,        8c中心, 
10红外传感器,      10a光接收表面, 
12基板,            12a孔, 
14滤光器,          14a透镜外缘, 
14b保持部,         16侧壁, 
18透镜,            19滤光器单元, 
20连接器,          21光屏蔽盒, 
21a上部,           21b侧壁, 
21c止动钩,         22电缆, 
23透镜单元,        23a上部, 
23b保持部,         23c透镜, 
24控制装置,        26控制面板, 
28逆变电源,        30金属盒, 
32下部开口,        33开口, 
34开口,            36上部开口, 
40墙,              42窗, 
C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L太阳光, 
P烹饪容器,         S太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包括:主体2,其构成外壳或框架;顶板4,其安装在主体2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诸如平底锅等的烹饪容器P,并且由诸如晶化玻璃(也称作晶化陶瓷)的具有电绝缘性能的红外线可透过的材料制成;以及加热线圈6,其布置在顶板4的下方并可产生20kHz至100kHz范围内的高频磁场。 
加热线圈6固定地安装在由树脂等制成的线圈支撑基座8上,并且具有均被同心地分开的内线圈6a和外线圈6b。红外传感器10布置在顶板4的下方。线圈支撑基座8形成有导光部8a,并且导光部8a中限定有导光路径8b。导光部8a具有与红外传感器10面对的下部开口32和与顶板4面对的上部开口36,并且导光路径8b连通下部开口32与上部开口36。在图1中,导光部8a通过树脂成型与线圈支撑基座8一体成型,但是,导光部8a可被制造为安装在线圈支撑基座8上的独立部件。导光部8a可由多个部件形成。在内线圈6a与外线圈6b之间限定有间隙6c,并且红外传感器10置于间隙6c下方,以输出与烹饪容器P底部的径向中间部的温度对应的信号。红外传感器10设置在基板(印刷电路板)12上。 
线圈支撑基座8中的上部开口36是红外入射口,其位于顶板4的邻近以便与形成在顶板4的下表面上的红外入射区4d(见图2)面对。上部开口36通过与线圈支撑基座8一体形成的导光部8a中的导光路径8b与下部开口32连通。导光路径8b是连通上部开口36与红外传感器10的附近的管状光路。导光部8a、红外入射区4d以及与红外入射区4d面对的上部开口36设置在沿垂直于该用具前面的方向延伸穿过加热线圈6的中心8c的直线附近的一个位置上,并且设置在加热线 圈6的中心8c的前方(在用户侧上)。该配置使得用户能够将烹饪容器P放置在顶板4上,以便在用户能够最容易观察到红外入射区4d的位置用烹饪容器P的底面覆盖红外入射区4d,从而允许红外传感器10准确、容易地检测烹饪容器P的温度。尽管太阳光有可能从后面通过窗口进入,但由于红外入射区4d位于烹饪容器P的底部中心的前方,该配置具有不容易受到由太阳光引起的影响的优点。而且,因为红外入射区4d位于加热线圈6的中心8c的前方,所以能够检测烹饪容器P的底面的达到较高温度(与中心8c的位置相比)的那部分的温度,因而使得能够提高响应。另外,因为红外入射区4d仅设置在一个位置,所以可减少红外传感器的数目,从而得到廉价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优选地,将与顶板4的红外入射区4d或上部开口36面对的窗口印刷,使得用户可以观察红外入射区4d或上部开口36的位置。作为选择,可从顶板4的下方将光照射到红外入射区4d或上部开口36的位置或其附近。 
如图2的剖视图中所示,顶板4具有形成有(圆形、矩形等)切口的着色印刷膜4b(例如,银色)以便留出红外入射区4d,使得可从顶板4上方观察红外入射区4d。红外入射区4d形成有轻微吸收黑色或棕色光(例如,透过率为约80%)的印刷膜4a。印刷膜4a的目的在于控制环境光的影响。通过印刷在着色印刷膜4d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高的光吸收率(例如,吸收率为90%以上)的光吸收膜4c。在顶板4自身由黑色的并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的应用中,可以省去印刷膜4a和着色印刷膜4b。可在顶板4的表面上设置允许用户观察红外入射区4d的印刷标记。 
图3是示出由晶化陶瓷材料制成的顶板4的光波长与透过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3中所示,该顶板4几乎不透过具有大于5μm的波长的红外线。顶板4具有稳定的红外透过特性,其中对于具有范围从0.5μm至2.5μm的波长的红外线的透过率为约90%。一般来说,当透过率低时,顶板4的辐射率增加,因此红外线的辐射量也增加。因此,如果在透过率低的波长范围内检测从烹饪容器P的底面发射并通过顶板4的红外线,则当顶板4达到高温时,从顶板4自身发射的红外线进入红外传感器10,从而导致烹饪容器P底面的温度检测的精 度的降低。因此,希望红外传感器10表现出最大光接收灵敏度的波长被设定在5μm以下,且更优选地,在2.5μm以下。 
红外传感器10由硅光电二极管制成,并具有用作光接收表面10a的红外线入射在其上的上表面。将例如具有2mm至4mm的长和宽的正方形的平面用作光接收表面10a。 
为了抑制诸如太阳光的可见光进入红外传感器10,在红外传感器10的上方布置一般为平板形式的滤光器14,以便与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面对,并且在红外传感器10的周围设置侧壁16以阻挡或抑制可见光的透过。滤光器14设置在红外传感器10与导光部8a中的下部开口32之间,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10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通过,但是抑制具有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的可见光的透过。滤光器14经由围绕红外传感器10的侧壁16安装在基板12上,并且由滤光器14和侧壁16覆盖设置在基板12上的红外传感器10。侧壁16由可完全阻挡可见光或者具有比滤光器14的材料更高的光屏蔽效果的金属、树脂等制成。滤光器14也由树脂等制成,并具有在紧接红外传感器10上方的位置与其外缘14a一体成型的透镜18。透镜18的目的在于将从烹饪容器P底部发射的红外线有效地会聚在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上。 
用于放大来自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的放大器(未示出)安装在基板12上。来自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被放大器放大,随后经由连接于连接器20的电缆22输入至控制装置24。在控制装置24的前方设置有用于控制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控制面板26。 
当通过操作控制面板26而启动加热操作时,控制装置24基于来自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控制向加热线圈6供应高频电能的逆变电源28,从而将烹饪容器P的温度调节到要求的温度。为了使控制装置24基于来自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控制供应至加热线圈6的电能由此调节烹饪容器P的温度,控制装置24可将来自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换算成温度,或者通过测量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电压(V)的变化ΔV来估算烹饪容器P的温度升高。 
其上设置红外传感器10的基板12被容纳在金属盒30内,金属盒30具有在与红外传感器10面对的位置形成在其上壁中的开口33,以 允许来自烹饪容器P的红外线从中通过。金属盒30具有多个侧壁,其中一个侧壁形成有开口34。开口34朝向位于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前部的控制面板26开放,以允许电缆22从中通过。 
图4是示出光谱灵敏度特性的曲线图,其示出用作红外传感器10的硅光电二极管的光波长与光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光灵敏度由当1W的红外线入射在红外传感器10上时所获得的输出电流A来表示。一般来说,诸如硅光电二极管的量子型红外传感器10的光谱灵敏度特性在预定波长(最大灵敏度波长)表现出最大灵敏度。因此,可在最大灵敏度波长附近的频率下准确地测量红外线的强度。应当注意的是,光谱灵敏度特性不限于图4中所示的情况。要求红外传感器10具有这样的灵敏度:在该灵敏度下,在根据被测量的烹饪容器P的底面温度而发射的红外线的频率范围中可以辨别红外能量的大小。 
图5示出滤光器4的相对透过率,其通过使绝对透过率的最大值为100%而换算得出。如图5中所示,对于波长小于0.9μm的光,滤光器14的相对透过率约为0%,对于具有0.96μm波长的光,滤光器14的相对透过率为50%,且对于具有1.1μm波长的光,滤光器14的相对透过率为100%。以上参照图5所得到的滤光器14的绝对透过率的最大值为90%。从上述可以看出,滤光器14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在可获得如图4中所示的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的波长范围中,波长小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低于波长大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 
图6示出太阳光的能量密度与光波长之间的关系。如图6中所示,该能量密度在0.93μm、1.4μm和1.9μm的波长取局部最小值。太阳光的能量密度在0.9μm以下的波长范围中很高,并且在0.48μm的波长取最大值。因此,设置滤光器14使得能够在太阳光能量高的波长范围内选择性地屏蔽太阳光。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所控制的约300℃附近的温度范围中的黑体的光谱辐射强度与光波长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黑体的辐射率为1,并且烹饪过程中烹饪容器P底部的辐射率可变为显著小于1的值。因此,烹饪过程中烹饪容器P底部的光谱辐射强度相当于如图7中所示的黑体的光谱辐射强度整体向下移动的情况。烹饪容器P底部的光谱强度根据其温度、材料或表面处理的不同而不 同。例如,在100℃的温度下,光谱强度取不同的值,诸如0.2(例如,镀铜的烹饪容器P底部)、0.4(不锈钢制成的烹饪容器P底部)和1(涂黑的烹饪容器P底部)。因此,在约300℃的温度下,从烹饪容器P发射的红外线几乎不包含波长小于0.9μm的红外线。因此,使用滤光器14和最大灵敏度波长已被设定为大于0.9μm的红外传感器10使红外传感器10较不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入射光的影响,因而使得能够将烹饪容器P的底面温度准确地控制在350℃以下的预定温度范围内。 
如上所述,期望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灵敏度成为最大的最大灵敏度波长被设定在5μm以下,且更优选地,在2.5μm以下。 
另外,使用在约0.9μm至约1μm的范围内具有最大灵敏度波长的硅光电二极管制成的红外传感器作为红外传感器10,使得能够以低成本将烹饪容器P的底面温度控制在350℃以下的预定温度范围内。 
从图4与图7的特性比较(叠加)可以看出,从红外传感器10几乎没有获得输出,直到烹饪容器P的温度达到约250℃为止。在约250℃以上的温度范围中随着温度的增加,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以具有增大的温度梯度的多维函数的形式增加。因此,例如通过如上所述将相对于加热开始时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电压V的当前输出电压的增加量ΔV控制到预定值或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同时使用简单的结构来减轻恒定环境光的影响或烹饪容器P的辐射率的影响,可以快速响应将烹饪容器P的底面温度控制到约250℃以上约350℃以下的预定温度范围内的例如约300℃。即,通过用高加热功率加热烹饪容器P,可将烹饪容器P的底面温度调节在约35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因此,可用高功率在高温下进行炒菜的烹饪,同时确定地防止油着火。而且,可在短时间内确实地完成用高功率在高温下预热烹饪容器P的工作,同时防止烹饪容器P达到更高的温度。 
下文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操作。 
当在操作控制面板26而启动加热操作时,控制装置24经由逆变电源向加热线圈6供应高频电能。供应给加热线圈6的高频电能使加热线圈6生成感应磁场,其进而通过感应加热增加烹饪容器P的温度。如Stefan-Boltzmann定律所示,烹饪容器P的温度增加使得烹饪容器P发射一般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比例的红外能量。从烹饪容器P发 射的红外线通过线圈支撑基座8中的上部开口36,并通过容纳红外传感器10的金属盒30中的开口33,然后透过被设置为覆盖红外传感器10的滤光器14,之后到达红外传感器10。 
另外,当烹饪容器P的温度变高时,接收到红外能量的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信号增大。如上所述,该输出信号被放大器放大并被输入给控制装置24,控制装置24进而计算烹饪容器P的温度。控制装置24执行从逆变电源28输出的高频电能的开/关控制或电能控制,使得计算的烹饪容器P的温度可变为与预先设定的预定温度相等。 
图8示出已安装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一般情况。如图8中所示,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被安装为保持与墙40接触,墙40一般设有窗42。在这种情况下,从太阳S发射的太阳光L通过窗42,并照射到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后侧。在某些情况下,照射到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太阳光L的一部分通过烹饪容器P的底面与顶板4之间并到达红外传感器10,或者透过顶板4进入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中并被外壳或某些部件反射,并且反射光可通过金属盒30中的电缆22延伸通过的开口34照射到红外传感器10。 
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中,使用滤光器14和沿滤光器14的外缘形成的侧壁16覆盖红外传感器10,因此,当侧壁16由具有足以抑制光透过的效果的材料(包括不具光透过性的材料)制成时,从侧面阻挡了大部分太阳光能量进入红外传感器10,从而使得能够减少环境光对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的影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包括导光部8a,其具有连通与顶板4面对的上部开口36和与红外传感器10面对的下部开口32的导光路径8b。该配置可限制红外传感器10的视角,并抑制环境光进入红外传感器10。而且,在加热线圈6下方设置红外传感器10可以减少加热线圈6的高温以及烹饪容器P的高温对红外传感器10的影响。另外,滤光器14布置在红外传感器10与下部开口32之间,并且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红外传感器10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通过,但是抑制波长小于预定波长并包含大量太阳光的光的透过。滤光器14用于去除已通过上部开口36进入导光部8a并通过导光路径8b的环境光的主要波长成分,并且从烹饪容器P的底面发射的 红外线被透镜18会聚,之后进入红外传感器10,因而使得能够抑制环境光的影响。 
另外,红外传感器10设置在其上的基板12被容纳在金属盒30中,金属盒30用于抑制电磁波噪声的影响和环境光的影响。而且,可抑制太阳光透过的侧壁16布置在红外传感器10的周围,并且滤光器14和侧壁16覆盖基板12上的红外传感器10,从而使得能够有效地抑制在通过电连接等所需的开口之后会进入金属盒30的环境光。即,有可能包含在太阳光L中的可见光线等通过烹饪容器P的底面与顶板4之间,或者在未放置烹饪容器P的位置透过顶板4,在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内反射,并通过形成在金属盒30中用于必要的电连接的开口或金属盒30中的间隙。即使这样的光线从各种方向到达红外传感器10或其附近,滤光器14和设置在滤光器14周围的侧壁16也起到阻挡来自烹饪容器P的红外线以外的红外线的作用,从而使得能够准确地检测烹饪容器P的温度,并将其控制到目标温度。 
而且,在本发明中,因为红外传感器10设置在基板12上,并且滤光器14安装在基板12上以覆盖红外传感器10,所以不仅基板12可以防止环境光从基板12下方进入,而且在基板12上设置放大器等也可增大红外传感器10的输出并提高信噪比。 
另外,在本发明中,滤光器14由用于将红外线会聚在红外传感器10上的透镜18和设置在透镜18周围以保持透镜18的透镜保持部14b构成,并且透镜18和透镜保持部14b二者使用同一树脂材料彼此一体成型。因此,实现聚光功能和滤光功能所需的结构得以简化,并可相应容易地安装在基板12上,从而使得成本降低。而且,因为固定透镜保持部14b可以确定透镜18的位置,所以提高了透镜18与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且因此提高了视野的精度。侧壁16和滤光器14可由树脂一体成型。在该情况下,因为不能使侧壁16的光透过率为0,所以限制了仅由侧壁16获得的光屏蔽效果。 
在本发明中,具有红外传感器10和滤光器14的基板12被容纳在具有开口33和开口34的金属盒30内,来自烹饪容器P的红外线通过开口33并到达红外传感器10,且用于输出信号的电缆22通过开口34。 该配置的效果在于:金属盒30起到阻挡诸如太阳光L的环境光的作用,并且滤光器14起到进一步阻挡环境光的作用。 
而且,在本发明中,用于启动加热操作的控制面板26设置在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前部,容纳红外传感器10的金属盒30设置在加热线圈6的下表面的下方并设置在相对于加热线圈6的中心的控制面板26的一侧,并且容纳红外传感器10的金属盒30中的用于使电缆22通过的开口34朝向控制面板26开放。因此,在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安装在具有窗42的墙壁附近的应用中,太阳光L照射到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后部,但是由于形成在金属盒30中允许电缆22通过的开口34设置在与太阳光L的照射方向相反的一侧上,所以红外传感器10不会受到太阳光L的不利影响。并且,由于连接于红外传感器10的电缆22的控制装置24设置在控制面板26的一侧,所以可容易地进行电缆22与控制装置24的连接。 
图9示出了设置在红外传感器10周围的滤光器14和侧壁16的修改形式。与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面对的滤光器14以及呈筒状地形成在红外传感器10周围的保持部14b由诸如具有滤光性能的树脂的材料一体成型,并且筒形侧壁16嵌入保持部14中,该筒形侧壁16由具有不允许光透过的高光屏蔽特性或具有比滤光器14低的光透过率的材料形成。 
由于透镜18、滤光器14和保持部14b形成为一个部件,该结构简单并可以低成本制造。而且,由于在红外传感器10周围形成的滤光器14与保持部14b之间不产生间隙,并且具有高光屏蔽效果的侧壁16阻挡来自侧面的环境光,所以可获得防止诸如太阳光L的环境光进入的稳定效果。 
图10至12示出了如图1中所示的滤光器14和侧壁16的修改形式。如图10中所示,通过焊接电连接于外围电路的红外传感器10固定地安装在基板12上。具有多个止动钩21c的滤光器单元19通过将止动钩21C插入形成在基板12中用于与其接合的各孔12a中,而被固定到基板12上,使得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与透镜23c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被确定。如图1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和图12的剖视图中所示,滤光器单元19构成为透镜单元23嵌入光屏蔽罩21的 侧壁21b的内侧。光屏蔽罩21由具有高光屏蔽性能或不允许大部分光透过的树脂形成。侧壁21b为筒形,并且止动钩21c与侧壁21b一体形成以从其上延伸。光屏蔽罩21具有与其一体形成以便基本平行于基板12延伸并形成有开口21d的上部21a。上部21a具有形成在其内侧以朝向透镜23c下降的斜度,从而增加来自上方的红外线的量,同时减少从其侧面朝向透镜23c的红外线的量。透镜单元23由透镜23c、上部23a和保持部23b构成,其中,上部23a形成透镜23c的外缘以保持透镜23c,并基本平行于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延伸;保持部23b用于保持上部23a,以便通过维持基板12的上表面与透镜23c之间的距离恒定来维持红外传感器10与透镜23c之间的垂直距离恒定。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与透镜23c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止动钩21c和孔12a来确定。使透镜单元23的上部23a的上表面与光屏蔽罩21的上部21a的下表面相接触,并且透镜23c的球面嵌入光屏蔽罩21的上部21a中的开口21d中。 
在该配置中,由于透镜单元23具有如图5中所示的透过率,所以大部分太阳光能量由此被去除,并且由于透镜单元23的上部23a和构成透镜单元23的侧壁的保持部23b被布置在透镜单元23外侧的具有零或很低透过率因此光屏蔽性能优越的光屏蔽罩21覆盖,所以通向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的路径被阻挡,从而使得能够显著减少环境光的影响,在上述路径中,环境光从各种方向入射在透镜单元23的保持部23b和上部23a上,在其内部反射,并进入透镜23c。如果环境光的影响允许,则可省去光屏蔽罩21的上部21a。使用具有如图5中所示的滤光特性的透镜单元23在降低环境光的影响和简化结构方面是优选的。如果透镜单元23不具有如图5中所示的滤光特性,则优选地使用滤光器从入射在透镜23c上的光中去除太阳光成分。使用具有上述滤光特性的透镜单元23可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来自烹饪容器P以外的环境光进入透镜23c随后通过上部23a和保持部23b进入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并且,由于通过将透镜单元23嵌入光屏蔽罩21中来组装滤光器单元19,所以简化了组装工作。另外,由于通过将各止动钩21c插入相应的一个孔12a中以使前者与后者接合而将滤光器单元19固定到基板12上,所以红外传感器10的光接收表面10a 与透镜23c之间的位置关系几乎不变,并且使红外传感器10的视野稳定化。 
图13示出了金属盒30的修改形式,其中容纳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0的基板12。在该修改形式中,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包括静电型触敏操作部4e和显示器4f,其中静电型触敏操作部4e具有装配到顶板4前部的下表面以启动加热操作的电极4g,且显示器4f具有布置在顶板4的前部下方的发光部5。响应于静电型触敏操作部4e的操作,控制装置24控制发光部5的发光操作,使得可将从发光部5发射并已通过顶板4的光视为来自顶板4上方的发光显示。电缆22通过的开口34形成在金属盒30周围的多个侧壁中的位于静电型触敏操作部4e的相反侧的侧壁中。 
该配置在可能环境光将通过目的是允许内部光发射到外部的显示器4f的窗口进入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的应用中特别有效。由于来自显示器4f的光透过窗口的环境光进入的方向在与允许电缆22通过的开口34相反的一侧上,所以能够显著地减少环境光的影响。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滤光器由诸如树脂的材料制成,然而滤光器的材料不限于树脂,并且诸如玻璃、薄膜等的材料可用于滤光器,只要该材料具有可阻挡具有预定波长的光并允许与被测量的烹饪容器P的温度相对应的红外线通过的特性。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即使在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暴露于诸如太阳光L的环境光的环境中,也可准确地检测烹饪容器P的温度并将其控制到目标温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C适用于在室内或室外使用的烹饪用具。 

Claims (10)

1.一种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包括:
构成外壳的主体;
顶板,其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
加热线圈,其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所述烹饪容器;
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所述顶板下方以检测从所述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
导光部,其具有与所述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与所述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以及连通所述下部开口与所述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
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所述加热线圈的电能;
滤光器,其布置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所述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是抑制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
印刷电路板,在其上设置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
筒形的侧壁,其抑制太阳光的透过,并且围绕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周围;
其中所述滤光器和设置在所述滤光器周围的保持部由树脂一体成型,并且所述侧壁嵌入所述保持部中;并且
其中所述滤光器和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并且所述红外传感器由所述滤光器和所述侧壁覆盖。
2.一种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包括:
构成外壳的主体;
顶板,其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
加热线圈,其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所述烹饪容器;
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所述顶板下方以检测从所述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
导光部,其具有与所述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与所述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以及连通所述下部开口与所述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
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所述加热线圈的电能;
滤光器,其布置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所述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是抑制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
印刷电路板,在其上设置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
筒形的侧壁,其抑制太阳光的透过,并且围绕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周围;
其中所述滤光器构成为透镜单元嵌入所述侧壁的内侧,所述透镜单元由透镜、上部和保持部构成,所述透镜将从所述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聚光至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所述上部形成所述透镜的外缘以保持所述透镜,所述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上部,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透镜之间的距离维持恒定;并且
其中所述滤光器和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并且所述红外传感器由所述滤光器和所述侧壁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中所述滤光器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在可获得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的波长范围中,波长小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低于波长大于约0.9μm的光的透过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中所述滤光器由树脂制成,并具有用于将从所述烹饪容器发射并已通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会聚在所述红外传感器上的透镜,以及与所述透镜一体成型并形成在所述透镜周围以保持所述透镜的透镜保持部,并且其中所述侧壁具有与其一体成型以便基本平行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延伸的上部,并且所述透镜嵌入形成在所述上部中的开口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中,所述透镜和所述保持部由树脂一体成型。
6.一种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包括:
构成外壳的主体;
顶板,其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上部以在其上放置烹饪容器;
加热线圈,其用于生成高频磁场以加热所述烹饪容器;
量子型红外传感器,其布置在所述顶板下方以检测从所述烹饪容器发射并通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
导光部,其具有与所述红外传感器面对的下部开口,与所述顶板面对的上部开口,以及连通所述下部开口与所述上部开口的导光路径;
控制装置,其用于基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给所述加热线圈的电能;
滤光器,其布置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导光部中的下部开口之间以便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相对,并具有以下光屏蔽特性:允许具有所述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的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但是抑制主要包含太阳光的小于预定波长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过;
印刷电路板,在其上设置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
侧壁,其抑制太阳光的透过,并且围绕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周围;
其中所述滤光器和所述侧壁由树脂一体成型;并且
其中所述滤光器和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并且所述红外传感器由所述滤光器和所述侧壁覆盖。
7.如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进一步包括形成为固定地安装有所述加热线圈并形成有导光部的线圈支撑基座,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红外传感器和所述滤光器的金属盒,其中所述金属盒具有: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金属盒的上壁中以便与所述红外传感器面对,使得所述红外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接收从所述烹饪容器发射并已通过所述导光部的红外线;以及第二开口,其形成在所述金属盒的侧壁中,使得用于输出信号的电缆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金属盒的上壁与所述线圈支撑基座的下表面保持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主体的前部以启动加热操作的控制面板,其中所述金属盒位于所述加热线圈的下方,并且位于相对于所述加热线圈中心的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控制面板开放。
9.如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其中所述上部开口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主体的前面的方向延伸穿过所述加热线圈中心的直线上的一个位置,并且设置在所述加热线圈中心的前方,并且其中所述顶板具有通过印刷形成的与所述上部开口面对的切口或标记,所述切口或标记是用户可以观察的红外入射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饪用具,进一步包括静电型触敏操作部和显示器,所述静电型触敏操作部具有装配到所述顶板前部的下表面以启动加热操作的电极,且所述显示器具有布置在所述顶板前部的下方的发光部,其中将从所述发光部发射并已通过所述顶板的光视为来自所述顶板上方的发光显示,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开口朝向与所述显示器相反的一侧开放。
CN2008800020205A 2007-01-10 2008-01-10 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Active CN101578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2423 2007-01-10
JP2007002424 2007-01-10
JP002423/2007 2007-01-10
JP002424/2007 2007-01-10
PCT/JP2008/050186 WO2008084829A1 (ja) 2007-01-10 2008-01-10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8915A CN101578915A (zh) 2009-11-11
CN101578915B true CN101578915B (zh) 2013-01-02

Family

ID=39608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20205A Active CN101578915B (zh) 2007-01-10 2008-01-10 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117282B1 (zh)
JP (1) JP5235678B2 (zh)
CN (1) CN101578915B (zh)
ES (1) ES2443694T3 (zh)
HK (1) HK1138466A1 (zh)
WO (1) WO20080848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8137B2 (ja) * 2007-08-13 2012-04-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0073490A1 (ja) * 2008-12-26 2010-07-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212008A (ja) * 2009-03-09 2010-09-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調理器の操作パネル
JP5286140B2 (ja) * 2009-04-10 2013-09-1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72980B2 (ja) * 2009-09-04 2013-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1093100A1 (ja) 2010-01-29 2011-08-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995037B2 (ja) * 2011-05-31 2016-09-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WO2015068076A1 (de) * 2013-11-05 2015-05-14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gerätevorrichtung
CN106136842A (zh) * 2015-04-03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设置有无线测温装置的烹饪炉具、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17097659A1 (en) * 2015-12-08 2017-06-15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Sensor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CN113825267B (zh) * 2020-06-19 2024-03-22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609A (zh) * 2004-09-08 2006-03-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因容器偏置而中断操作的感应加热式烹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4295A (ja) 1989-12-14 1991-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4063451A (ja) * 2002-06-07 2004-02-26 Ishizuka Electronics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の放射温度検知装置および該装置用演算装置
JP2004095315A (ja) * 2002-08-30 2004-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5063880A (ja) * 2003-08-19 2005-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JP4228883B2 (ja) * 2003-11-13 2009-0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006702B2 (ja) * 2003-12-08 2007-1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システム
JP4443947B2 (ja) * 2004-01-28 2010-03-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346508B2 (ja) * 2004-06-11 2009-10-21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4496998B2 (ja) * 2005-03-17 2010-07-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652874B2 (ja) * 2005-04-06 2011-03-16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温度検出装置
JP2007115420A (ja) * 2005-10-18 2007-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07091597A1 (ja) * 2006-02-07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609A (zh) * 2004-09-08 2006-03-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因容器偏置而中断操作的感应加热式烹调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63451A 2004.02.26
JP特开2005-353457A 2005.12.22
JP特开2006-260941A 2006.09.28
JP特开2006-292437A 2006.10.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17282B1 (en) 2013-11-13
WO2008084829A1 (ja) 2008-07-17
EP2117282A1 (en) 2009-11-11
JPWO2008084829A1 (ja) 2010-05-06
JP5235678B2 (ja) 2013-07-10
EP2117282A4 (en) 2012-10-24
HK1138466A1 (en) 2010-08-20
CN101578915A (zh) 2009-11-11
ES2443694T3 (es)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8915B (zh) 感应加热烹饪用具
WO2008075673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22888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3081564B (zh) 感应加热装置
JP2010244998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690392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572841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53750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0786076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传感器单元
US20220279632A1 (en) Domestic microwave appliance having a dome-shaped microwave shield
JP6218555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615754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811778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102153494B1 (ko) 온도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인덕션 레인지
JP449699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3687120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521096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15163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1667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8181899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521658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8545899U (zh) 感应烹饪器具
CN219300820U (zh) 感应烹饪器具
CN221099897U (zh) 感应烹饪器具
CN221102102U (zh) 铟镓砷红外探测器及测温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84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84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