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4689B -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4689B
CN101564689B CN2009100273116A CN200910027311A CN101564689B CN 101564689 B CN101564689 B CN 101564689B CN 2009100273116 A CN2009100273116 A CN 2009100273116A CN 200910027311 A CN200910027311 A CN 200910027311A CN 101564689 B CN101564689 B CN 1015646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carrier
molecular sieve
consumption
bi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273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4689A (zh
Inventor
乔旭
陈献
吕高明
崔咪芬
汤吉海
吕志华
王彦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ihu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273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64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64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4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4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4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公开了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是以含铈元素的化合物、含铜元素的化合物和含钾元素的化合物构成的纳米复合物为催化活性组分的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本发明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组制成纳米级微粒,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提高,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催化剂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涉及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有铈元素、铜元素、钾元素的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氯是氯碱行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造纸、纺织、医药、石油化工、饮水消毒和环保工业等领域。在以氯为原料生产许多工业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的副产HCl气体,一般采用水吸收法,将副产氯化氢制成低附加值的盐酸出售,但由于副产HCl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原料、副产物或产品等杂质,导致副产盐酸品质低劣,使用范围狭窄,不但价格低而且销售困难,部分企业甚至被迫采用碱中和、水稀释后排放等手段维持生产,不仅环境污染严重,而且造成氯资源浪费。随着工业上对氯的需求不断增长,将副产氯化氢转化成氯已成为化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
氯化氢氧化制氯气技术的核心之一是催化剂,国际著名化工公司对该技术一直高度重视,开发了一系列的催化剂。专利US4123389采用无水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以硅胶、氧化钛或氧化铝为载体的,负载有以铜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负载量为25~70%之间,在370℃下氯化氢的转化率为80%左右。然而该催化剂的制备需要在有机溶剂乙腈及甲酸溶液中进行浸渍,制备过程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专利GB2120225采用沉淀浸渍的方法制备了以二氧化钛为载体的含铜催化剂,其制备过程产生的废水量也较大。专利US5716592报道了采用铬氧化物与稀土铈复合的催化剂,但由于铬的毒性较大,且铬与氯气极易形成低沸点的氧氯化铬,容易造成活性组分流失使催化剂失活,因此降低了其工业应用价值。专利WO2008131857建议使用钌氯化物为催化剂,但该催化剂的制备价格昂贵。专利CA823197、CA920775分别采用丝光沸石或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催化剂,过程较为繁杂,所得氯化氢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仅为52.8%和69%,且反应温度太高,容易引起活性组分的流失。因此,进一步研制具有高活性、经济实用且制备过程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对于实现氯化氢氧化制氯技术工业化和氯资源循环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催化剂在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中的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是以含铈元素的化合物、含铜元素的化合物和含钾元素的化合物构成的纳米复合物为催化活性组分的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
所述的催化剂为无负载的微粒型催化剂或负载于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
所述的催化剂,其中催化活性组分的铈、铜、钾的原子比为0.1~0.9∶1∶0.1~0.9。
所述的催化剂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得到的:
a.按照金属元素Ce∶Cu∶K=0.1~0.9∶1∶0.1~0.9的原子比例,优选1∶0.3~0.6∶0.5~0.8,将含有上述金属元素的可溶性盐(优选铜的硝酸盐或氯化盐、铈的硝酸盐或氯化盐、氯化钾)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络合剂,搅拌0.1~12h,优选0.5~4h,使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得到溶液A;
b.生成溶液A后,保持50~80℃的恒温(如恒温水浴),搅拌至形成凝胶,将凝胶放入100~120℃烘箱中发泡10~24h后,在400~650℃下焙烧4~6h,粉碎,即得纳米级无负载的微粒型催化剂;或者
c.在溶液A中,加入载体,保持50~80℃的恒温(如恒温水浴),搅拌,直至形成凝胶,将凝胶放入100~120℃烘箱中发泡10~24h后,在400~600℃下焙烧4~6h,粉碎,得到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粉末;将该纳米催化剂粉末与粘结剂充分混均,成型,于烘箱中100~120℃烘干4~12h,再于马弗炉中200~350℃焙烧4~6h,即得纳米级负载型催化剂。
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其中络合剂选自柠檬酸、酒石酸、乙二胺四乙酸或葡萄糖中的一种,优选柠檬酸或葡萄糖;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Y分子筛、13X分子筛、β分子筛、HY分子筛、ReY分子筛、NaY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Y分子筛、HY分子筛、ReY分子筛以及氧化铝与Y分子筛、HY分子筛或ReY分子筛的混合物;载体的粒径小于110目,优选载体粒径小于200目;粘结剂为硅溶胶、氧化铝中的一种。
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其中去离子水的用量按Ce、Cu和K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水的摩尔数=1∶50~200选取,优选1∶100~150;络合剂的用量按催化活性组分Ce、Cu和K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络合剂摩尔数=1.0∶1.0~5.0选取,优选1.0∶1.5~3.5;载体的用量以催化活性组分的金属氧化物计使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达到载体重量的10~50%,优选20~35%;粘结剂的用量为粘结剂质量∶载体的质量=0.2~0.8∶1.0,优选0.3~0.6∶1.0。
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按照金属元素Ce∶Cu∶K=0.1~0.9∶1∶0.1~0.9的原子比例,优选1∶0.3~0.6∶0.5~0.8,将含有上述金属元素的可溶性盐(优选铜的硝酸盐或氯化盐、铈的硝酸盐或氯化盐、氯化钾)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络合剂,搅拌0.1~12h,优选0.5~4h,使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得到溶液A;
b.生成溶液A后,保持50~80℃的恒温(如恒温水浴),搅拌至形成凝胶,将凝胶放入100~120℃烘箱中发泡10~24h后,在400~650℃下焙烧4~6h,粉碎,即得纳米级无负载的微粒型催化剂;或者
c.在溶液A中,加入载体,保持50~80℃的恒温(如恒温水浴),搅拌,直至形成凝胶,将凝胶放入100~120℃烘箱中发泡10~24h后,在400~600℃下焙烧4~6h,粉碎,得到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粉末;将该纳米催化剂粉末与粘结剂充分混均,成型,于烘箱中100~120℃烘干4~12h,再于马弗炉中200~350℃焙烧4~6h,即得纳米级负载型催化剂。
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络合剂选自柠檬酸、酒石酸、乙二胺四乙酸或葡萄糖中的一种,优选柠檬酸或葡萄糖;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Y分子筛、13X分子筛、β分子筛、HY分子筛、ReY分子筛、NaY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Y分子筛、HY分子筛、ReY分子筛以及氧化铝与Y分子筛、HY分子筛或ReY分子筛的混合物;载体的粒径小于110目,优选载体粒径小于200目;粘结剂为硅溶胶、氧化铝中的一种。
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去离子水的用量按Ce、Cu和K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水的摩尔数=1∶50~200选取,优选1∶100~150;络合剂的用量按催化活性组分Ce、Cu和K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络合剂摩尔数=1.0∶1.0~5.0选取,优选1.0∶1.5~3.5;载体的用量以催化活性组分的金属氧化物计使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达到载体重量的10~50%,优选20~35%;粘结剂的用量为粘结剂质量∶载体的质量=0.2~0.8∶1.0,优选0.3~0.6∶1.0。
所述催化剂在氯化氢氧化制氯反应中应用。
所述的应用,在氧气氧化氯化氢制氯气反应中,催化剂的催化条件为:反应压力为绝压0.1~0.2MPa、反应温度为300~380℃。
所述的应用,其中微粒型催化剂用于气液固三相浆态床反应器,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用于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
所述的应用,其中气液固三相浆态床反应器为搪瓷或镀镍搅拌釜,反应介质采用硫酸氢盐、硝酸盐或氯盐,可以是硫酸氢钠与硫酸氢钾的混合物,硝酸锂与硝酸钾的混合物,硝酸钠与硝酸钾的混合物,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锂的混合物,氯化铝与氯化钠的混合物,氯化钾与氯化锂的混合物,氯化锌、氯化钾及氯化钠的混合物;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是以石英玻璃或金属镍为材质的列管式反应器,可以采用单台反应器,也可以将多段反应器串联;采用多段反应器串联时,在段间设置换热装置,移走反应产生的部分热量,并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活性组分制成纳米级微粒后,增大了反应原料气与催化活性组分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效率。
2.采用三相浆态床反应器,可以控制反应在等温状态下进行,避免因高温可能给催化剂带来的烧结失活现象;同时采用粉末状催化剂,可以消除催化剂内扩散的影响,提高催化剂利用率和反应能力。
3.本发明的负载型纳米催化剂活性有明显提高。
4.通过XRD测试确定上述纳米级颗粒催化剂的活性位粒径在10~25nm(见附图1,2);机械强度测定结果显示催化剂的周向抗压碎强度大于60N/cm。
5、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通过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活性,并且使催化剂可以在较低反应温度下,得到较高的氯化氢氧化单程转化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无负载型纳米铈铜钾复合物的XRD谱图。
图2是负载型纳米铈铜钾的XRD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分为无负载的微粒型催化剂及负载于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微粒型催化剂适用于气液固三相浆态床反应器,负载型催化剂适用于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气液固三相浆态床反应器为搪瓷或镀镍搅拌釜,反应介质采用硫酸氢盐、硝酸盐或氯盐,可以是硫酸氢钠与硫酸氢钾的混合物,硝酸锂与硝酸钾的混合物,硝酸钠与硝酸钾的混合物,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锂的混合物,氯化铝与氯化钠的混合物,氯化钾与氯化锂的混合物,氯化锌、氯化钾及氯化钠的混合物;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是以石英玻璃或金属镍为材质的列管式反应器,可以采用单台反应器,也可以将多段反应器串联;采用多段反应器串联时,在段间设置换热装置,移走反应产生的部分热量,并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分。
实施例1:无负载的微粒型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将17.5g(0.04mol)Ce(NO3)3.6H2O、13.5g(0.08mol)CuCl2.2H2O、5.5g(0.07mol)KCl加入到490g(27mol)去离子水中,充分溶解,再加入61g(0.32mol)柠檬酸,强烈搅拌12h,得到溶液A。制得溶液A后,在60℃的恒温水浴中,强烈搅拌,直到形成凝胶,将凝胶放入120℃烘箱中发泡12h后,在450℃下焙烧4~6h,得到无负载的微粒型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粉末,即氯化氢氧化催化剂I型。其XRD谱图见图1。
在60mL三相浆态反应器中装入8g上述催化剂I型,反应介质为54g由氯化锌、氯化钾及氯化钠组成的惰性熔盐组成,催化剂在熔盐中重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350℃,氧气与氯化氢的体积比为1.5∶1,将两者混合物通入三相浆态反应器中,反应器出口处用冷凝器将水汽分离出来,常压(即为绝压0.1MPa)下连续稳定反应4h后,氯化氢的转化率为84.5%。
实施例2:负载型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采用与实施例1所述催化剂制备的方法,区别在于得到溶液A后,加入粒径为110目的50gReY分子筛载体,在60℃的恒温水浴中继续搅拌,直到形成稠密状凝胶。将此凝胶放入120℃烘箱中发泡12h后,在450℃下焙烧4h,得到负载型稀土纳米催化剂粉末;将该纳米催化剂粉末与20g硅溶胶充分混均;用挤条器挤条成型,截成1~3mm长度,于烘箱中120℃烘干12h,再于马弗炉中450℃焙烧4h,得到负载型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即氯化氢氧化催化剂II型。催化剂周向抗压碎强度为76.6N/cm,负载的活性组分粒径是14.8nm。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入8g上述催化剂II型,在常压360℃下,氯化氢与氧气的体积流量比为1.5∶1的条件下,氯化氢的转化率为85.6%。
实施例3:负载型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采用与实施例2所述催化剂制备的方法,区别在于将载体换成二氧化硅制备得到负载型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入8g上述催化剂,在常压360℃下,氯化氢与氧气的体积流量比为1.5∶1的条件下,氯化氢的转化率为84.3%。
实施例4:负载型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将151g(0.35mol)Ce(NO3)3.6H2O、118g(0.7mol)CuCl2.2H2O、48.2g(0.65mol)KCl加入到30.6kg(1.7kmol)去离子水中,充分溶解,再加入500g(2.6mol)柠檬酸,强烈搅拌12h,得到溶液A。在上述的溶液A中,加入粒径为140目的500gReY分子筛载体,在60℃的恒温水浴中继续搅拌,直到形成稠密状凝胶。将此凝胶放入120℃烘箱中发泡12h后,在450℃下焙烧4h,得到负载型稀土纳米催化剂粉末;将该纳米催化剂粉末与200g硅溶胶充分混均;用挤条器挤条成型,截成0.3~5mm长度,于烘箱中120℃烘干12h,再于马弗炉中450℃焙烧4h,得到负载型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即氯化氢氧化催化剂II型。催化剂周向抗压碎强度为107N/cm,负载的活性组分粒径是16.5nm。
在镍管固定床反应器中,装入400g上述催化剂II型,在常压360℃下,氯化氢与氧气的体积流量比为2∶1的条件下,氯化氢的转化率为83.0%。
比较例1
将17.5g(0.04mol)Ce(NO3)3.6H2O、13.5g(0.08mol)CuCl2.2H2O、5.5g(0.07mol)KCl溶于20g去离子水中,再与50gReY混合充分混辗均匀,挤条成型,放入120℃烘箱烘干12h后,在550℃下焙烧4h,得到对比催化剂III型。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入8g上述催化剂III型,在常压360℃下,氯化氢与氧气的体积流量比为1.5∶1的条件下,氯化氢的转化率为71.1%。

Claims (4)

1.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是以含铈元素的化合物、含铜元素的化合物和含钾元素的化合物构成的纳米复合物为催化活性组分的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为负载于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活性组分的铈、铜、钾的原子比为0.1~0.9∶1∶0.1~0.9;
该催化剂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得到的:
a.按照金属元素Ce∶Cu∶K=0.1~0.9∶1∶0.1~0.9的原子比例,将含有上述金属元素的可溶性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络合剂,搅拌0.1~12h,得到溶液A;
b.在溶液A中,加入载体,保持50~80℃的恒温,搅拌,直至形成凝胶,将凝胶放入100~120℃烘箱中发泡10~24h后,在400~600℃下焙烧4~6h,粉碎,得到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粉末;将该纳米催化剂粉末与粘结剂充分混均,成型,于烘箱中100~120℃烘干4~12h,再于马弗炉中200~350℃焙烧4~6h,即得纳米级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络合剂选自柠檬酸、酒石酸、乙二胺四乙酸或葡萄糖中的一种;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Y分子筛、13X分子筛、β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载体的粒径小于110目;粘结剂为硅溶胶、氧化铝中的一种;去离子水的用量按Ce、Cu和K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水的摩尔数=1∶50~200选取;络合剂的用量按催化活性组分Ce、Cu和K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络合剂摩尔数=1.0∶1.0~5.0选取;载体的用量以催化活性组分的金属氧化物计使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达到载体重量的10~50%;粘结剂的用量为粘结剂质量∶载体的质量=0.2~0.8∶1.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按照金属元素Ce∶Cu∶K=0.1~0.9∶1∶0.1~0.9的原子比例,将含有上述金属元素的可溶性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络合剂,搅拌0.1~12h,得到溶液A;
b.在溶液A中,加入载体,保持50~80℃的恒温,搅拌,直至形成凝胶,将凝胶放入100~120℃烘箱中发泡10~24h后,在400~600℃下焙烧4~6h,粉碎,得到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粉末;将该纳米催化剂粉末与粘结剂充分混均,成型,于烘箱中100~120℃烘干4~12h,再于马弗炉中200~350℃焙烧4~6h,即得纳米级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络合剂选自柠檬酸、酒石酸、乙二胺四乙酸或葡萄糖中的一种;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Y分子筛、13X分子筛、β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载体的粒径小于110目;粘结剂为硅溶胶、氧化铝中的一种;去离子水的用量按Ce、Cu和K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水的摩尔数=1∶50~200选取;络合剂的用量按催化活性组分Ce、Cu和K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络合剂摩尔数=1.0∶1.0~5.0选取;载体的用量以催化活性组分的金属氧化物计使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达到载体重量的10~50%;粘结剂的用量为粘结剂质量∶载体的质量=0.2~0.8∶1.0。
3.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在氯化氢氧化制氯反应中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氧气氧化氯化氢制氯气反应中,催化剂的催化条件为:反应压力为绝压0.1~0.2MPa、反应温度为300~380℃。
CN2009100273116A 2009-05-27 2009-05-27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1564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73116A CN101564689B (zh) 2009-05-27 2009-05-27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73116A CN101564689B (zh) 2009-05-27 2009-05-27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4689A CN101564689A (zh) 2009-10-28
CN101564689B true CN101564689B (zh) 2012-02-01

Family

ID=4128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273116A Active CN101564689B (zh) 2009-05-27 2009-05-27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646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0500B (zh) * 2013-01-15 2016-02-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的氯化氢氧化制氯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42318B (zh) * 2014-11-11 2018-08-21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的催化剂制法及应用
CN111905706A (zh) * 2020-07-27 2020-11-10 安徽旭晶粉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钛与稀土材料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7343A (zh) * 2008-09-09 2009-02-0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氯化氢氧化含钾催化剂的分步共沉淀方法
CN101357337A (zh) * 2008-09-09 2009-02-0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氯化氢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7751A (zh) * 2008-09-09 2009-02-04 南京工业大学 氯化氢催化氧化生产氯气的浆态床反应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7343A (zh) * 2008-09-09 2009-02-0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氯化氢氧化含钾催化剂的分步共沉淀方法
CN101357337A (zh) * 2008-09-09 2009-02-0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氯化氢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7751A (zh) * 2008-09-09 2009-02-04 南京工业大学 氯化氢催化氧化生产氯气的浆态床反应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钟依均等.CuO/Ce-Zr-La-O催化剂的表征及CO氧化活性.《稀土学报》.2003,第21卷(第2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4689A (zh) 2009-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7086B (zh) 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N100569368C (zh) 一种氧氯化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4549360B (zh) 一种用于催化氧化氯化氢生产氯气的催化剂
CN109824473B (zh) 一种Pd-M合金负载型催化剂制备一氟甲烷的方法
Liu et al.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 and propylene glycol from glycerol using solid catalysts without external hydrogen
CN101947465A (zh) 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低贵金属含量无汞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1357337B (zh) 一种氯化氢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4009A (zh) 合金催化剂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制备低碳二元醇的方法
CN101564689B (zh) 一种稀土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89490A (zh) 合成乙醇酸甲酯和乙二醇的铜-羟基磷灰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864032A1 (en) Device useful for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iii)
CN100571870C (zh) 一种制备氯化氢氧化含钾催化剂的分步共沉淀方法
CN107952436A (zh) 一种氯化氢氧化制氯气铜锆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10327921A (zh) 负载型纳米Pd/MgO催化剂及采用该催化剂制备联苯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2140057B (zh) 一种六氟丙酮的制备方法
JP5015057B2 (ja) 塩素合成用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触媒を用いた塩素の合成方法
CN103043611A (zh) 在两段循环流化床中采用Cu基催化剂氧化氯化氢生产氯气的装置和方法
WO2018123911A1 (ja) 含塩素プロペンの製造方法
CN115155632B (zh) 一种氯化氢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2463111A (zh) 一种山梨醇氢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JP2013035805A (ja) グリセリンの液相酸化反応用触媒及びその触媒を用いたグリセリンの酸化反応方法
CN101357751B (zh) 氯化氢催化氧化生产氯气的浆态床反应工艺
WO2019176247A1 (ja) インダンの製造方法
CN105642318B (zh) 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的催化剂制法及应用
CN102320917A (zh) 一种2,3-二氯-1,1,1-三氟丙烷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7

Address after: 211599 13 / 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No. 59, Wangqiao Road, Xiongzhou street, Liuh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Zihu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09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the new model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