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2902A - 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2902A
CN101562902A CN 200910133974 CN200910133974A CN101562902A CN 101562902 A CN101562902 A CN 101562902A CN 200910133974 CN200910133974 CN 200910133974 CN 200910133974 A CN200910133974 A CN 200910133974A CN 101562902 A CN101562902 A CN 101562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user terminal
terminal
wlan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339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62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2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包括:服务终端,其被配置为具有无线LAN接入点能力和接近通信能力,无线LAN接入点能力使得服务终端可以用作要经由网络连接到服务提供商的无线LAN接入点,所述服务提供商在可收费基础上提供网络连接服务,服务终端从而提供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以及用户终端,其被配置为具有无线LAN终端能力和接近通信能力,无线LAN终端能力使得用户终端可以与无线LAN接入点相连接,用户终端还使用所述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来连接到网络。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允许用户终端在完成得以接入无线LAN(局域网)服务的接入点的步骤之后与该服务相连接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允许用户终端在完成正在考虑的服务的费用结算的步骤之后与公共场所所提供的无线LAN服务相连接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使人们免受传统有线通信系统的约束的系统,无线网络已经越来越受关注。通常,无线网络采用诸如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a、IEEE 802.11b和IEEE 802.1g之类的无线LAN标准。无线LAN使能了不仅取代现有有线LAN而且还在诸如宾馆、候机室、火车站和咖啡馆之类的公共场所提供因特网接入的灵活因特网连接。通过提供这样的优点,无线LAN已经获得广泛认可。不仅在诸如个人计算机(PC)之类的信息处理设备中而且在包括数码相机和音乐播放器的CE(消费电子)产品中安装无线LAN能力正逐渐成为惯例。
一般而言,在构成无线LAN的区域中设置用作称为接入点(AP)或协调器(coordinator)的控制站的一台设备,该控制站提供对网络的整体控制。控制站协调网络中的多个终端的接入定时,从而允许终端以同步方式操作。
例示地,日本的NTT通信公司正在提供称为Hot Spot(注册商标)的公共无线LAN服务。该服务允许用户的通信终端在诸如宾馆、候机室、火车站和咖啡馆之类的地方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所设立的接入点相连接。通过这样连接,终端允许其用户在无线宽带环境中利用因特网。
例如,旅途中的用户可以使用公共无线LAN服务来向希望的目的地发送他或她用数码相机(或配备有数码相机的移动电话)拍摄的图像数据,或者向印刷公司下订单用于在相纸上打印图像数据。已经提出一种成像装置(例如,参见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4-289619,以下称为专利文件1),其允许用户在不与任何无线LAN通信设备通信的情况下准备订单信息,并在随后移动到公共无线LAN服务区域时将想要的图像数据和所准备的订单信息发送给印刷公司。这样,所提出的装置允许其用户在旅途中、在稳定的通信状态中下图像打印的订单。
在传统无线LAN通信设立有效的情况下,各个通信终端扫描附近的可用网络以寻找该终端预订的特定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该ISP的网络具有用于识别目的的特定服务设置标识符(SSID)。
例示地,一群称为“Wi-Fi联盟”的无线LAN运营商已经设计出作为Wi-Fi受保护设立(WPS)而为大家所知的用户认证程序。该程序被设计为辅助无线LAN设备连接到接入点并辅助安全设置的建立。对于WPS,例如参见“Wi-Fi Protected Setup Specification(Version 10.h,December2006)”。根据WPS,用于登记客户端的装置称为登记器。现在,提供了两种用于认证的方法:按钮方法和PIN(个人标识码)码方法。在按钮方法有效的情况下,将与客户端上的专用按钮相联合地按下与登记器通信的接入点处的类似专用按钮。按钮的双重操作完成了按照ESSID(扩展服务设置标识符,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和WPA2(Wi-Fi受保护接入2)的安全设置。另一方面,在使用PIN码方法情况下,每一个客户端将通过连接到感兴趣的网络的装置向登记器登记预先被指派的四位或八位号码。根据后一种方法,客户端被连接到ESSID和WPA2设立有效的接入点。
Wi-Fi联盟还设计出了所谓的NFC(近场通信)设立方法,通过该方法,仅需要使令牌或卡接近用于完成连接设立的合适设备。NFC是一种RFID(射频标识)通信标准,其用于允许使用13.56MHz的无线电波经由甚短距离(例如,大约10cm)的双向通信。因此,在2003年12月,NFC被用作国际标准“ISO/IEC IS 18092”。今天,在诸如个人认证和电子付款结算之类的应用中广泛采用NFC。
以上提及的许多公共LAN服务是可支付的。这意味着各个用户在预订除设立无线LAN连接之外的服务时,都需要遵循预定步骤来结算费用(即,遵循结算服务费用的步骤)。在结算服务费用时,用户通常需要接入所选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网页并输入必要信息(例如,信用卡号码),或者直接去提供商的服务柜台进行付款。
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公共无线LAN服务的典型结构。公共无线LAN环境包括接入点和用户终端。各个接入点经由网络来连接到正在考虑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服务的各个用户需要预先在ISP的服务柜台处或者其类似外设办事处之一处登记,并支付费用。一些ISP可能需要用户在进行到在其网页上遵循上述步骤之前建立与其无线LAN的连接。
因此,在开始使用公共无线LAN服务时,除了如上所述独立结算服务费用之外,用户还需要极其麻烦地通过WPA或类似认证过程来设立与无线LAN的连接。这些麻烦的杂事可能是对用户决定预订该无线LAN服务的实质阻碍。
已经提出一种无线LAN系统(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该系统在提供基于Hot Spot的服务时,使用诸如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之类的标识信息来识别客户端。在预定时间段过去时,所提出的系统仅向合法客户端赋予新口令用于即刻口令变更,以防止违法接入。但是,该所提出的无线LAN系统没有能力允许用户终端结算服务费用。各个用户必需预先在ISP的柜台处或者其类似外设办事处之一处登记并结算服务费用。
此外,已经提出一种无线LAN接入系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5-117488,以下称为专利文件2),该系统由用户终端、多个认证和计费代理服务器、以及公共无线LAN Hot Spot构成。用户终端各自包含用于选择认证和计费代理服务器之一的服务器选择部分,以及用于认证所选择的认证和计费代理服务器的服务器认证部分。每一个认证和计费代理服务器包括用于接管用户认证和计费步骤的代理部分,以及用于认证用户的尝试接入的用户认证部分。公共无线LAN Hot Spot能够将认证和计费代理服务器与已成功经历服务器认证和用户认证两者的用户终端相连接。根据所提出的无线LAN接入系统,每一个用户终端都可以接入安全且宽广的网络,而无需采取预付机制。但是,显然需要各个用户终端的用户设立无线LAN连接以搜索SSID,同时独立地遵循预定步骤来选择服务器。在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5-260518中公开了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形而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允许用户终端在遵循连接到无线LAN服务的接入点的预定步骤之后正确地与该服务相连接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使得用户终端可以在遵循结算公共无线LAN服务等的费用的预定步骤之后正确地与在公共场所提供的公共无线LAN服务等相连接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允许用户利用公共无线LAN服务等来容易且安全地进行无线LAN设立并结算服务费用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在执行本发明时并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服务终端,其被配置为具有无线LAN接入点能力和接近通信能力,无线LAN接入点能力使得服务终端可以用作要经由网络连接到服务提供商的无线LAN接入点,所述服务提供商在可收费基础上提供网络连接服务,服务终端从而提供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以及用户终端,其被配置为具有无线LAN终端能力和接近通信能力,无线LAN终端能力使得用户终端可以与无线LAN接入点相连接,用户终端还使用所述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来连接到网络。
本说明书中的术语“系统”指的是多个组件设备或者用于执行具体功能的多个功能模块的逻辑配置。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的每一个可以或者可以不包含在单个壳体内。
近年来已经见证对公共无线LAN服务的广泛认可,公共无线LAN服务允许用户终端经由在公共场所处设立的接入点来连接到网络。但是,除了独立地执行设立与服务的公共无线LAN连接的步骤之外,这些连接还要求用户遵循预定步骤来结算服务费用。这些麻烦的杂事可能确实引起对用户预订无线LAN服务的决定的实质阻碍。
与之相比,本发明的通信系统适合于公共无线LAN服务,并允许用户容易且安全地进行无线LAN设立并结算服务费用。
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服务终端,其被配置为具有无线LAN接入点能力和接近通信能力,无线LAN接入点能力使得服务终端可以用作要经由网络连接到服务提供商的无线LAN接入点,所述服务提供商在可收费基础上提供网络连接服务,服务终端从而提供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本发明的通信系统还包括由用户拥有的用户终端,其被配置为具有无线LAN终端能力和接近通信能力,无线LAN终端能力使得用户终端可以与无线LAN接入点相连接,用户终端还使用所述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来连接到网络。
即,提供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的接入点具有根据WPS NFC方案来设立无线LAN连接的接近通信(NFC)能力。该接入点还允许通过使用基于NFC的电子货币技术在网络上结算服务费用。
优选地,在利用WPS进行认证时,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LAN终端能力所独有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用于费用结算的标识信息可被组合用作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当通过安全NFC技术在接入点和用户终端之间交换所组合的标识信息时,用户可以最小化遭受拦截式(man-in-the-middle)攻击或通过WPS技术经受认证信息泄漏的风险。
优选地,在根据WPS NFC方案完成无线LAN连接设立之后,所述服务终端可以将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提供商。所述服务提供商可以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并且在完成服务费用结算之后,可以允许所述用户终端在与已结算的服务费用相对应的时限内连接到所述网络。
优选地,在所述无线LAN连接断开的情况下,所述用户终端可以经由无线LAN直接向其中存储有先前的无线LAN连接设置的所述服务终端发送连接请求,而没有遵循根据WPS NFC方案来设立所述无线LAN连接的预定步骤。
在上述情况下,所述服务终端可以将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提供商。在发现与已经结算的服务费用相对应的时限尚未到期时,所述服务提供商可以允许所述用户终端在剩余时限内连接到所述网络。如果发现与先前结算的服务费用相对应的时限已到期,则所述服务提供商可以允许所述用户终端在反映之后结算的服务费用的剩余时限内连接到所述网络。
本发明因而提供了用于允许用户终端在进行连接到无线LAN服务的接入点的步骤之后正确地连接到该服务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允许用户终端在进行结算服务费用的步骤之后正确连接到在公共场所提供的公共无线LAN服务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使得用户决定利用公共无线LAN服务来容易且安全地设立无线LAN连接并结算服务费用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这样的接入点,其在可收费基础上提供网络连接服务,并且各自配备有使得如上所述地经由网络来结算服务费用的接近通信(NFC)能力。每一个接入点都能够根据WPS NFC方案来建立无线LAN连接。在各个无线LAN终端所独有的标识号码和用于通过终端结算服务费用的标识号码被组合用于基于WPS的认证时,用户可以通过WPS技术最小化遭受拦截式攻击或经受认证信息泄漏的风险。
为了实现本发明,仅需要在公共无线LAN服务已经可用的场所额外安装非接触式IC读写器。读写器的容易安装转换成了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的可观节省。
附图说明
在阅读以下描述和附图之后,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变得清楚可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公共无线LAN系统的典型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系统的服务终端和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在图1和2所概述的通信环境中由用户终端执行以设立与服务终端的无线LAN连接并与之结算服务费用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在图1和2所概述的通信环境中由服务终端执行以设立与用户终端的无线LAN连接并与之结算服务费用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在图1和2所概述的通信环境中由图1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执行以在用户终端和服务终端之间设立无线LAN连接并结算服务费用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用户询问是否开始设立无线LAN连接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
图7是显示出以下错误消息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该错误消息告知用户设立无线LAN连接的尝试已失败;
图8是显示以下错误消息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该错误消息告知用户无线LAN连接服务由于余额不足而不可用;
图9是通知用户无线LAN连接的建立并向用户询问是否结算服务费用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显示了以下消息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该消息指示出无线LAN连接的服务费用已结算;
图11是显示了以下错误消息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该错误消息指示出结算无线LAN连接的服务费用的尝试已失败;
图12是示出无线LAN连接服务的细节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
图13是显示出以下消息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该消息指示出无线LAN连接正在设立中;
图14是显示了以下消息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该消息指示出设立无线LAN连接的尝试已成功;
图15是显示了以下错误消息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该错误消息指示出设立无线LAN连接的尝试已失败;
图16是示出在用户终端第一次使用无线LAN服务时,用户终端、服务终端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通常如何相互通信的序列图;
图17是示出当先前已登记的用户终端在再次结算服务费用之后重新连接到无线LAN服务时(即,在剩余时限内允许连接),用户终端、服务终端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通常如何相互通信的序列图;
图18是示出当先前已登记的用户终端在剩余时限过去时重新连接到无线LAN服务时,用户终端、服务终端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通常如何相互通信的序列图;以及
图19是示出传统公共无线LAN服务的典型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来实施的一种公共无线LAN系统的典型配置。在图1的公共无线LAN环境中,存在接入点11和用户终端20。接入点(AP)11经由网络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30相连接。图1的配置与图19的配置的区别在于NFC读取器/写入器(以下简称为读写器)12与接入点11相连接。读写器12与接入点11通常通过USB(通用串行总线)电缆来互连,为了用户方便起见,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合适的部分来实现。在后续描述中,接入点和NFC读写器将被统称为服务终端10。服务终端10被安装在公共场所以向用户终端20提供公共无线LAN服务。
图2示出了服务终端10和用户终端20的典型功能结构。服务终端10包括:存储无线LAN设立信息以及结算服务费用的必要信息的存储部分13;显示终端10的状态的显示部分14;与ISP通信的LAN块15;用作与用户终端20通信的接入点的无线LAN块16;NFC读写器12;和控制这些组件的控制部分17。
LAN块15是例如符合IEEE 802.3的功能模块。无线LAN块16是例如符合IEEE 802.11a/b/g/n的功能块并用作接入点。NFC设立按照连接距离分为三种类型:接触类型(距离为0到2mm)、接近类型(0到10mm)和附近类型(0到70mm)。取决于类型,NFC读写器12符合ISO/IEC 10536、ISO/IEC 14443或ISO/IEC 15693。
用户终端20是诸如包含无线LAN和NFC能力的移动电话或笔记本式PC之类的移动终端。图2中的用户终端20由以下部分构成:存储电子货币信息和无线LAN设立信息的存储部分21;接受用户输入并显示输入和终端状态的显示/触摸面板部分22(或者替代用户界面);与服务终端10中的对应部分相等同的无线LAN块23和NFC读写器块24;以及控制这些组件的控制部分25。
无线LAN块23是例如符合IEEE 802.11a/b/g/n的功能模块,并且用作要容纳到接入点的网络中的通信终端。与上面的NFC读写器12一样,取决于类型,NFC读写器24符合ISO/IEC 10536、ISO/IEC 14443或ISO/IEC15693。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例如是通过LAN接口与服务终端10联网的主机设备。ISP 30可以由通用计算机构成,并因而将不作进一步论述。
在图2的示例中,使用Wi-Fi联盟所提供的认证程序“Wi-Fi受保护设立(WPS)”来在服务终端10的接入点能力与用户终端20之间容易地设立无线LAN连接和安全设置。WPS适用诸如按钮方法、PIN码方法、NFC方法和USB方法之类的认证方法。在使用四位或八位号码(PIN码方法)、八位固定号码“00000000”(按钮方法)、或者随机生成的16到32字节的十六进制号码(NFC和USB方法)来设立无线LAN连接时,这些方法共享称为EAP(可扩展认证协议)-WPS的相同认证协议。在此实施例的情况下,使用其NFC能力的服务终端10和用户终端20通过采用NFC方法来在它们之间执行基于WPS的认证。
在图2的示例中,服务终端10和用户终端20之间的接近通信被假设为两个读写器之间的被动通信。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替代地,用户终端20可以不由NFC读写器而由非接触数据载体(发射机应答器)构成,该非接触数据载体允许服务终端10的NFC读写器从其读取和向其写入数据。
传统的公共无线LAN服务要求用户通过WPS认证等来设立无线LAN连接并独立地结算服务费用。与之相比,根据本实施例的公共无线LAN服务被设计为使得用户容易且安全地设立无线LAN连接并结算服务费用。
服务终端10和用户终端20两者都具有NFC通信能力。这两种终端用于使用户使用为NFC建立的电子货币技术来结算公共无线LAN服务的费用。存在两种结算服务费用的方法:基于网络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经由诸如无线LAN之类的网络来结算费用;以及NFC方法,通过该方法,基于NFC经由非接触传输信道来结算费用。虽然两种结算方法都可用在图2所示的通信环境中,但是后续描述将集中于如何通过基于网络的费用结算来操作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其NFC能力的服务终端10和用户终端20根据WPS NFC方案在它们之间交换认证信息,并使得可以通过利用基于NFC的电子货币技术来结算服务费用。用作接入点的服务终端10因而可以将经由无线LAN连接的用户终端20与结算服务费用的用户终端20相关联。这个特征使得接入点可以容易地管理所连接的用户。电子货币终端所独有的标识信息通常由八字节二进制数据组成。十六进制的标识信息例如可以表示为“0102030405060708h”。
许多传统公共无线LAN服务利用称为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六字节无线LAN硬件地址用于所连接用户的标识和利用时限管理(例如,参见专利文件2)。同样地,本实施例的服务终端10可以对经由无线LAN连接到服务终端10并已经结算服务费用的用户终端20执行基于MAC地址的时限管理。例如,可以组合使用费用结算所必需的用户终端20的MAC地址和用户终端20的终端标识信息两者作为根据WPS NFC方案要交换的认证信息来执行时限管理。
假设MAC地址是六字节十六进制号码“112233445566”(以下简称为MAC)并且电子货币标识信息是八字节十六进制号码“0102030405060708h”(以下简称为EID)。在这种情况下,WPS NFC方案所需的标识信息可以通过组合MAC和EID并附加两字节的数据来构成16字节数据(MAC+EID+2字节)(即,“11223344556601020304050607080000h”)而被使得可用。根据WPS技术规范,要在NFC中交换的认证信息(带外设备口令,Out of BandDevice Password)必需具有最小16字节的长度。出于这个原因,MAC和EID被组合为14字节数据(MAC+EID),该14字节数据被进一步填充两字节(0000h)以构成16字节的认证信息。
可以使用基于NFC的接近通信技术在服务终端10和用户终端20之间交换按上述构成的组合16字节认证信息。这使得用户可以通过WPS技术来最小化遭受拦截式攻击或者经受泄漏认证信息的风险。结果,在使用公共无线LAN服务时,用户可以容易且安全地设立无线LAN连接并结算服务费用。
图3是在图1和2所概述的通信环境中由用户终端20执行以设立与服务终端10的无线LAN连接并与之结算服务费用的步骤的流程图。实践中,图3的步骤由执行适当处理例程的控制部分25执行。
例如在用户终端20被开启或者在操作中的用户终端20被给予用户指令(例如,启动利用公共无线LAN服务的应用)时启动该处理例程。
在处理例程被启动时,重复步骤S1直到检测到NFC目标设备(例如,公共无线LAN服务的读写器或设立NFC卡)为止,或者直到用户终端20被关闭或者其相关应用被禁用为止。
当NFC目标设备被检测到(步骤S1中为“是”)时,用户终端20去往步骤S2。在步骤S2中,用户终端20通过NFC通信将其自身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检测到的服务设备,并询问用户是否开始设立无线LAN连接。标识信息由如上所述的16字节数据(MAC+EID+2字节)构成。为了询问,使得显示/触摸面板部分22显示例如图6所示的询问画面。
通过图6的询问画面,用户可以输入“是”来给予开始设立无线LAN连接的指令(即,步骤S2中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终端20去往步骤S3。在步骤S3中,用户终端20通知用作接入点的服务终端10“用户将开始设立无线LAN连接”,并向前根据WPS NFC方案来进行无线LAN连接设立。如果用户通过图6的询问画面输入“否”以抑制开始设立无线LAN连接的指令,则控制部分25跳过所有剩余步骤并使处理例程结束。
假设已尝试设立无线LAN连接但是失败了(步骤S4中为“否”)。在这种情况下,到达步骤S12。在步骤S12中,使得显示/触摸面板部分22显示指示出设立无线LAN连接的尝试失败的错误信息。控制部分25随后跳过所有剩余步骤并终止处理例程。图7是显示出告知用户设立无线LAN连接的尝试已经失败的错误消息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
当设立无线LAN连接的尝试成功时(步骤S4中为“是”),到达步骤S5。在步骤S5中,用户终端20通知用户:无线LAN连接设立已经完成。在无线LAN连接设置之后,还是在步骤S5中,本实施例的用户终端20通过无线LAN通信接收服务信息,并进行检查以判断剩余电子货币的余额是否足以使用无线LAN连接服务。服务信息通常指定每单位利用时间的服务费用(例如,使用2小时为¥500,使用24小时为¥2000)。(该用户的)用户终端20的存储部分21中余留的电子货币余额被与所选利用时间的服务费用相比较。
如果用户终端20中的电子货币余额不足以结算任何利用时间选项的服务费用(步骤S6中为“是”),则到达步骤S12。在步骤S12中,使得显示/触摸面板部分22显示指示出由于余额不足使得无线LAN连接服务不可用的错误消息(参见图8)。控制部分25随后跳过所有剩余步骤,并使处理例程结束。可替代地,在余额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不立即拒绝无线LAN服务。而是,可以在再次检查余额以查看服务是否可用之前,提示用户用电子货币来给用户终端20重新充值。
如果发现用户终端20具有足够的电子货币余额(步骤S6中为“否”),则到达步骤S7,并要求用户指定服务费用选项。图9是通知用户无线LAN连接的建立并询问用户是否结算服务费用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图9的画面示例向用户呈现了三个服务费用选项的按钮:使用2小时要结算¥500;使用24小时¥2000;或者取消无线LAN连接服务。
如果用户选择图9的选择画面上的取消按钮,则控制部分25跳过所有剩余步骤并终止处理例程。
当在图9的选择画面上选择用于设置服务费用的按钮之一时,到达步骤S9。在步骤S9中,通过从用户终端20所余留的电子货币余额中减去所选服务费用来结算该费用量。当服务费用结算成功完成时(步骤S10中为“是”),到达步骤S11。在步骤S11中,使得显示/触摸面板部分22显示如图10所示的消息,该消息指示出无线LAN连接服务的费用已经结清。控制部分25随后使处理例程结束。之后,用户终端20被允许在费用已结算的利用时间段期间经由代表公共无线LAN服务的服务终端10来访问网络(即,因特网)。
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结算服务费用的尝试由于余额不足或其它原因而失败(步骤S10中为“否”)。如果是这种情况,则使得显示/触摸面板部分22显示指示出结算无线LAN连接设立的费用的尝试已经失败的错误消息(参见图11)。随后控制部分25终止处理例程。如果发现余额对于与所选按钮相对应的费用选项为不足,则可以拒绝该选项或者可以在再次检查余额以查看服务是否可用之前要求用户用电子货币来给用户终端20重新充值。
图4是在图1和2所概述的通信环境中由服务终端10执行以设立与用户终端20的无线LAN连接并与之结算服务费用的步骤的流程图。实践中,图4中的步骤由执行适当处理例程的控制部分17执行。
例如在服务终端10被开启时启动该处理例程。当处理例程被启动时,重复步骤S21(步骤S21中为“否”)直到检测到作为NFC目标设备的用户终端20为止。例如,在检测到用户终端20之前,可以使得显示部分14输出显示出无线LAN连接服务的细节的画面。图12是示出无线LAN连接服务的细节的典型画面的示意图。图12中的示例画面给出了提示用户将其用户终端保持在服务终端10上的消息,以及表明使用无线LAN连接服务2小时的费用为¥500而使用24小时的费用为¥2000的指示。
当检测到目标设备时(步骤S21中为“是”),到达步骤S22。在步骤S22中,服务终端10通过NFC通信接收检测到的设备(即,用户终端20)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由如上所述的16字节数据(MAC+EID+2字节)组成。
还是在步骤S22中,服务终端10被通知:用户终端20已经启动无线LAN连接(对应于图3中的步骤S3)。转而,到达步骤S23,并且服务终端10启动无线LAN设立处理。例如,在该处理期间,可以使得显示部分14在表明设立处理当前正在进行中的画面上显示例如图13所示的消息。
当在步骤S24中与用户终端20的无线LAN连接成功设立时,服务终端10使得显示部分14在其屏幕上输出例如图14所示的处理完成消息。在步骤S25中,服务终端10将来自已经与其设立连接的用户终端20的标识信息通知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控制部分17随后使得处理例程结束。之后,用户终端20被允许在费用已结算的利用时间段期间经由代表公共无线LAN服务的服务终端10来接入网络(即,因特网)。
如果与用户终端20设立无线LAN连接的尝试失败,则服务终端10使得显示部分14在其屏幕上显示例如图15所示的错误消息,该错误消息指示出建立连接的尝试已经失败。控制部分17随后终止处理例程。因为服务终端10需要保持连续提供服务,所以服务终端10在终止该处理例程之后,立即再次开始检测NFC目标设备。
图5是构成在图1和2所概述的通信环境中由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执行以在用户终端20和服务终端10之间设立无线LAN连接并结算服务费用的处理例程的步骤的流程图。
假设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对用于管理关于预订ISP所提供的无线LAN连接服务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的客户数据库进行处理。各个用户的标识信息由如上所述的16字节数据(MAC+EID+2字节)构成。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在从服务终端10收到关于已经完成与其的无线LAN连接设立的用户终端20的标识信息时启动处理例程。
在步骤S31中,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检查客户数据库以判断作为所接收的标识信息的一部分的关于客户(即,用户终端20)的信息是否登记在其中。
如果发现正在讨论的用户终端20的标识信息已登记在客户数据库中(步骤S32中为“是”),则到达步骤S33。在步骤S33中,进行检查以判断用户终端20所请求的服务利用时间是否落在已经结算服务费用的时限内。如果所请求的时间段落在该时间段内(步骤S33中为“是”),则到达步骤S34。在步骤S34中,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通知服务终端10:正在讨论的用户终端20被允许利用无线LAN连接服务。之后,用户终端20被允许在已经结算费用的利用时间段期间经由代表公共无线LAN服务的服务终端10来接入网络(即,因特网)。
如果发现用户终端20的标识信息未登记在客户数据库中(步骤S32中为“否”)或者如果用户终端20所请求的服务利用时间超过了已结算服务费用的时限,则到达步骤S35。在步骤S35中(对应于图3中的步骤S5),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经由服务终端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无线LAN服务信息。
通过例如图9所示的费用结算画面,用户终端20的用户可以使用NFC电子货币能力来结算服务费用(对应于图3中的步骤S9)。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36中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经由服务终端10接收服务费用。在接收到服务费用之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去往步骤S37,使用所接收的费用来结算正在讨论的用户终端20的账户,并更新客户数据库以反映结算结果。在步骤S38中,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向服务终端10发送结算完成通知。之后,用户终端20被允许在已结算费用的利用时间段期间经由代表公共无线LAN服务的服务终端10来接入网络(即,因特网)。
图16是示出在用户终端20第一次使用无线LAN服务时用户终端20、服务终端(AP)10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30通常是如何相互通信的序列图。假设图16中的实线箭头表示无线LAN通信,而虚线箭头表示NFC通信。NFS认证所涉及的详细通信步骤已标准化,并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因此为了简化起见而被从图16中省略。
决定要开始使用无线LAN连接服务的用户终端20首先使用NFC能力向服务终端10发送包括用户终端20的MAC地址和电子货币标识信息(EID)的标识信息。用户终端20向前开始设立无线LAN连接,并询问服务终端10是否允许启动连接。然后在用户终端20和用作接入点的服务终端10之间执行基于WPS NFC方案的无线LAN连接设立处理。
在完成WPS处理之后,服务终端10通知用户终端20:无线LAN连接已经完成。与此同时,服务终端10将从用户终端20接收的标识信息转发给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进行检查以判断包括在所接收的标识信息中的关于用户终端20的信息是否已登记在客户数据库中。在检查客户登记之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经由服务终端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包括无线LAN服务的费用系统(例如,使用2小时¥500,使用24小时¥2000)的无线LAN服务信息。
在获得服务信息之后,用户终端20检查当前余留在其内部的电子货币的余额,并通过例如图9所示的询问画面向用户询问无线LAN服务的优选费用(即,利用时间)选项。随后通过从用户终端20的电子货币余额中减去用户所选择的服务费用来结算该费用。关于所结算的费用的信息被经由服务终端10来发送给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基于所接收的服务费用信息来结算关于用户终端20的服务费用,并更新客户数据库以反映结算结果。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随后经由服务终端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结算完成通知和服务使用许可。之后,用户终端20被允许在已结算费用的利用时间段期间经由代表公共无线LAN服务的服务终端10来接入网络(即,因特网)。
图17是示出当预先登记的用户终端20在再次结算服务费用之后(即,允许在剩余时限内连接)重新连接到无线LAN服务时,用户终端20、服务终端(AP)10、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30通常是如何相互通信的序列图。假设图17中的所有实线箭头都表示无线LAN通信。NFS认证所涉及的详细通信步骤已标准化,并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因此为了简化起见而被从图17省略。
用户终端20可以将与服务终端10的无线LAN连接设置保存在存储部分21中。如果是这种情况,则用户终端20不是通过NFC能力而是经由无线LAN直接向服务终端10发送连接请求(即,没有经历基于WPSNFC方案的无线LAN设立处理)。
同时,服务终端10可以通过使用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探测请求帧并根据ARP(地址解析协议)来获取用户终端20的标识信息(MAC)。响应于来自用户终端20的针对在剩余时限内连接的请求,服务终端10向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发送关于使用连接服务的许可的询问以及用户终端20的MAC地址。探测请求是终端用来执行对网络(即,接入点)的主动扫描并且由IEEE 802.11定义的帧。ARP是用来经由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网络从给定IP(因特网协议)地址获取MAC地址的协议。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进行检查以判断所接收的用户终端20的MAC地址是否已登记在客户数据库中。如果发现用户终端20已登记在客户数据库中并且如果已经结算费用的服务利用时间尚未到期,则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经由服务终端10通知用户终端20许可其使用连接服务。
以上述方式,用户终端20可以在已结算服务费用的剩余利用时间段内经由代表公共无线LAN服务的服务终端10来使用网络(即,因特网)。如果用户终端20不将与服务终端10的无线LAN连接设置存储在其内部,则需要用户终端20根据图16所示的通信序列使用WPS来建立无线LAN连接。
图18是示出当在剩余时限过去时已预先登记的用户终端20重新连接到无线LAN服务时,用户终端20、服务终端(AP)10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30通常是如何相互通信的序列图。假设图18中的所有实线箭头都表示无线LAN通信。NFS认证所涉及的详细通信步骤已标准化,并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因此为了简化起见而被从图18省略。
与图17所示的通信序列一样,用户终端20可以将与服务终端10的无线LAN连接设置存储在存储部分21中。如果是这种情况,则用户终端20不是通过NFC能力而是经由无线LAN直接向服务终端10发送连接请求(即,没有经历基于WPS NFC方案的无线LAN设立处理)。转而,服务终端10向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询问用户终端20的访问权限以及从用户终端20获取的标识信息。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进行检查以判断所接收的用户终端20的MAC地址是否已登记在客户数据库中。如果发现用户终端20已登记在客户数据库中,则用户终端20进一步检查以查看是否有剩余已结算费用的任何服务利用时间段。
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用户终端20已经耗尽分配给其的服务利用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经由服务终端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无线LAN服务信息,而不是发送使用许可通知。
在获得该服务信息之后,用户终端20检查余留其内部的电子货币余额。与此同时,通过例如图9所示的询问画面,用户终端20向用户询问无线LAN服务的优选费用(即,利用时间)选项。随后通过从用户终端20的电子货币余额中减去用户选择的服务费用来结算该费用。关于所结算费用的信息经由服务终端10被发送给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基于所接收的服务费用信息来结算关于用户终端20的服务费用,并更新客户数据库以反映结算结果。因特网服务提供商30随后经由服务终端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结算完成通知和服务使用许可。
以上述方式,用户终端20被允许在已重新结算费用的利用时间段期间经由代表公共无线LAN服务的服务终端10来接入网络(即,因特网)。
应当理解,虽然已经参考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显然,按照以上描述,许多替代例、修改例和变形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清楚可见的。
例如,虽然以上描述集中于使用两种通信能力(即,无线LAN和NFC接近通信)来连接用户终端和服务终端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替代地,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来容易且安全地配置的设置并且以将适当通信能力与电子货币技术相组合的方式,将用户终端经由网络连接到服务提供商。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所给出的示例来确定。
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4月1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08-107308所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以按照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化。

Claims (14)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服务终端,被配置为具有无线LAN接入点能力和接近通信能力,所述无线LAN接入点能力使得所述服务终端可以用作要经由网络连接到服务提供商的无线LAN接入点,所述服务提供商在可收费基础上提供网络连接服务,所述服务终端从而提供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其中LAN表示局域网;以及
用户终端,被配置为具有无线LAN终端能力和接近通信能力,所述无线LAN终端能力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可以与所述无线LAN接入点相连接,所述用户终端还使用所述可收费网络连接服务来连接到所述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服务终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接近通信能力各自能够根据作为NFC为大家所知的近场通信方案来执行接近通信;并且
所述服务终端的所述无线LAN接入点能力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无线LAN终端能力能够根据WPS NFC方案在它们之间设立无线LAN连接,所述无线LAN接入点能力和所述无线LAN终端能力还一起工作以允许通过使用基于NFC的电子货币技术来在所述网络上结算所述网络连接服务的费用,其中,WPS表示Wi-Fi受保护设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利用WPS进行认证时,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无线LAN终端能力所独有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用于费用结算的标识信息被组合用作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根据所述WPS NFC方案完成无线LAN连接设立之后,所述服务终端将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提供商;并且
所述服务提供商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并且在完成服务费用结算之后,允许所述用户终端在与已结算的服务费用相对应的时限内连接到所述网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所述无线LAN连接断开的情况下,所述用户终端经由无线LAN向其中存储有所述无线LAN连接设置的所述服务终端发送连接请求,而没有遵循根据所述WPS NFC方案来设立所述无线LAN连接的预定步骤;
所述服务终端将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提供商;并且
所述服务提供商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并且在与已经结算的服务费用相对应的所述时限尚未耗尽时,允许所述用户终端连接到所述网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所述无线LAN连接断开的情况下,所述用户终端经由无线LAN向其中存储有所述无线LAN连接设置的所述服务终端发送连接请求,而没有遵循根据所述WPS NFC方案来设立所述无线LAN连接的预定步骤;
所述服务终端将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提供商;并且
所述服务提供商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并且如果发现与先前结算的服务费用相对应的所述时限已耗尽,则允许所述用户终端在与之后结算的服务费用相对应的剩余时限内连接到所述网络。
7.一种用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服务终端的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网络连接装置,用于与在可收费基础上提供网络连接服务的服务提供商进行网络连接;
无线通信装置,用于用作无线LAN的接入点,其中,LAN表示局域网;以及
接近通信装置,用于根据NFC方案来执行接近通信,其中,NFC表示近场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根据WPS NFC方案使用所述接近通信装置来设立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LAN连接,并利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通过使用基于NFC的电子货币技术来结算所述网络连接服务的费用,其中,WPS表示Wi-Fi受保护设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在通过使用WPS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认证时,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无线LAN终端能力所独有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用于费用结算的标识信息被组合来用作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在根据所述WPS NFC方案完成无线LAN连接设立之后,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提供商。
10.一种用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的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装置,用于用作与所述无线LAN接入点相连接的无线LAN终端,其中,LAN表示局域网;以及
接近通信装置,用于根据NFC方案来执行接近通信,其中,NFC表示近场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根据WPS NFC方案使用所述接近通信装置和所述服务终端来设立无线LAN连接,并通过使用基于NFC的电子货币技术利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来向所述服务提供商结算所述网络连接服务的费用,所述通信设备还在所述服务提供商准许的时限内使用所述网络连接服务,其中,WPS表示Wi-Fi受保护设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在使用WPS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认证时,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无线LAN终端能力所独有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用于费用结算的标识信息被组合来用作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先前已与其进行无线LAN连接设立的服务终端;
其中,在所述无线LAN连接断开的情况下,所述通信设备经由无线LAN向其中存储有所述无线LAN连接设置的所述服务终端发送连接请求,而不遵循根据所述WPS NFC方案来设立所述无线LAN连接的预定步骤。
13.一种用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服务终端的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网络连接部分,被配置来与在可收费基础上提供网络连接服务的服务提供商进行网络连接;
无线通信部分,被配置来用作无线LAN的接入点,其中,LAN表示局域网;以及
接近通信部分,被配置来根据NFC方案执行接近通信,其中,NFC表示近场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根据WPS NFC方案使用所述接近通信部分来设立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LAN连接,并利用所述无线通信部分通过使用基于NFC的电子货币技术来结算所述网络连接服务的费用,其中,WPS表示Wi-Fi受保护设立。
14.一种用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的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部分,被配置来用作与所述无线LAN接入点相连接的无线LAN终端,其中,LAN表示局域网;以及
接近通信部分,被配置来根据NFC方案执行接近通信,其中,NFC表示近场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根据WPS NFC方案使用所述接近通信部分和所述服务终端来设立无线LAN连接,并通过使用基于NFC的电子货币技术利用所述无线通信部分来向所述服务提供商结算所述网络连接服务的费用,所述通信设备还在所述服务提供商准许的时限内使用所述网络连接服务,其中,WPS表示Wi-Fi受保护设立。
CN 200910133974 2008-04-16 2009-04-16 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Pending CN1015629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7308 2008-04-16
JP2008107308A JP5131006B2 (ja) 2008-04-16 2008-04-16 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2902A true CN101562902A (zh) 2009-10-21

Family

ID=41201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33974 Pending CN101562902A (zh) 2008-04-16 2009-04-16 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42211B2 (zh)
JP (1) JP5131006B2 (zh)
CN (1) CN101562902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564A (zh) * 2011-12-26 2012-07-04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位置信息收集系统及其方法
CN102694582A (zh) * 2012-04-25 2012-09-2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数据卡和无线数据卡通信方法
CN102740291A (zh) * 2011-04-12 2012-10-17 广州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wapi鉴证的系统及方法
JP2013161250A (ja) *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3366111A (zh) * 2013-07-10 2013-10-23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移动设备上基于二维码实现智能卡扩展认证控制的方法
WO2015184818A1 (zh) * 2014-10-23 2015-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及相应终端、无线接入点
US11576116B2 (en) * 2018-11-22 2023-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4986B2 (ja) * 2010-05-27 2014-01-22 エヌ・ティ・テ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通信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039037B (zh) * 2010-06-21 2016-08-24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有效地管理电信网络以及该电信网络和客户驻地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US8068011B1 (en) 2010-08-27 2011-11-29 Q Street,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ve user-directed interfacing between handheld devices and RFID media
US20120240191A1 (en) * 2011-03-14 2012-09-20 Jordan Husney Wireless device nearfield security configuration
US8555363B2 (en) * 2011-09-16 2013-10-08 Google Inc. Authenticating a user of a system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KR101923487B1 (ko) * 2011-09-29 2018-11-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연결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9253589B2 (en) * 2012-03-12 2016-02-02 Blackberry Limit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hotspot registration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JP5616917B2 (ja) 2012-03-14 2014-10-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操作管理システムならびに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5822765B2 (ja) * 2012-03-19 2015-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9048880B2 (en) * 2012-07-31 2015-06-02 Cellco Partnership Kiosk-based mobile customer check-in
JP5624588B2 (ja) * 2012-09-04 2014-11-1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認証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認証方法
EP2747017A1 (en) * 2012-12-21 2014-06-25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providing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responsive to completed transaction payment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4904191A (zh) * 2013-01-09 2015-09-09 索尼公司 移动装置与用于建立无线链路的方法
JP5862969B2 (ja) * 2013-04-25 2016-02-16 ビッ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及び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
JP6282046B2 (ja) * 2013-05-23 2018-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EP3033716A4 (en) 2013-08-13 2017-01-25 Ne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n account
US10083385B2 (en) 2014-04-10 2018-09-25 Neology, Inc. Universal transponder
US10929835B2 (en) 2013-08-13 2021-02-23 Neology, Inc. Detachab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witch tag
JP6075885B2 (ja) * 2014-02-18 2017-02-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認証システム及びオンラインサインアップ制御方法
US9742664B2 (en) * 2014-03-24 2017-08-22 James A. Cars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utiliz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by combining allocated bandwidth for optimized broadband access
US9621735B2 (en) 2014-06-25 2017-04-11 Textnow, Inc. Mobi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combining voice-over-IP and mobile network services
CN104581722A (zh) * 2014-12-10 2015-04-29 杭州赫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ps的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6161064A (zh) * 2015-04-1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通光纤通信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MX2017012621A (es) 2015-09-14 2018-08-15 Neology Inc Dispositivo de diagnostico integrado en un vehiculo.
DE102015013360A1 (de) * 2015-10-17 2017-04-20 Ppmnet Ag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atenkommunikation
JP6724338B2 (ja) * 2015-10-30 2020-07-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US9936385B2 (en) * 2015-12-04 2018-04-03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Initial access to network that is permitted from within a threshold distance
KR101755220B1 (ko) * 2016-04-27 2017-07-07 주식회사 큐셀네트웍스 Nfc와 펨토셀을 이용한 이동통신 데이터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10750028B2 (en) 2017-06-29 2020-08-18 Textnow,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s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CN108495293A (zh) * 2018-04-09 2018-09-04 深圳市云蚂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场景网的无线接收控制系统及方式
JP7144264B2 (ja) * 2018-10-01 2022-09-29 株式会社パースジャパン 無線lanシステム、認証サーバ、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3433B2 (ja) 2003-03-24 2007-04-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US7711097B2 (en) * 2003-07-09 2010-05-04 Fujitsu Limited Pay-per-connection scheme for wireless access to internet
JP4263069B2 (ja) 2003-10-09 2009-05-1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lan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および同システムのプログラム
JP2005260518A (ja) 2004-03-11 2005-09-22 Nec Commun Syst Ltd 無線lan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lanアクセス方法
JP2006197063A (ja) * 2005-01-12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lanシステム
US20100042546A1 (en) * 2005-10-23 2010-02-18 Roger Humbel Multimedia (VO) IP Solution for Mobile Telephones
GB2445974B (en) * 2007-01-25 2011-05-1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selecting between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09253429A (ja) * 2008-04-02 2009-10-29 Funai Electric Co Ltd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当該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を備え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291A (zh) * 2011-04-12 2012-10-17 广州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wapi鉴证的系统及方法
CN102547564A (zh) * 2011-12-26 2012-07-04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位置信息收集系统及其方法
CN102547564B (zh) * 2011-12-26 2014-10-01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位置信息收集系统及其方法
JP2013161250A (ja) *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2694582A (zh) * 2012-04-25 2012-09-2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数据卡和无线数据卡通信方法
CN103366111A (zh) * 2013-07-10 2013-10-23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移动设备上基于二维码实现智能卡扩展认证控制的方法
CN103366111B (zh) * 2013-07-10 2016-02-24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移动设备上基于二维码实现智能卡扩展认证控制的方法
WO2015184818A1 (zh) * 2014-10-23 2015-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及相应终端、无线接入点
CN105592524A (zh) * 2014-10-23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及相应终端、无线接入点
US11576116B2 (en) * 2018-11-22 2023-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62716A1 (en) 2009-10-22
JP5131006B2 (ja) 2013-01-30
US8942211B2 (en) 2015-01-27
JP2009260666A (ja) 200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2902A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
US7458510B1 (en) Authentication of automated vending machines b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0417274C (zh) 用于松散耦合互操作的基于证书的认证授权计费方案
EP2671398B1 (en)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provisioning
JP5001491B2 (ja)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認証システム、クレジットカード認証端末および認証サーバ
US2014009289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cellular and other wireless systems
JP2001313714A (ja) カード情報処理アダプタ、カード情報利用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2058066A (ja) 近距離無線アクセスおよび対応するサービス端末用のインタフェースを介してハイブリッド無線端末とサービス端末の間で近距離無線商取引を行う方法
KR101316686B1 (ko) 카드 단말기 및 카드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오프라인 결제 방법
WO2012115484A2 (ko) 모바일 카드 관리 방법
JP2009524301A (ja) プリペイドユーザによるインターネットへの無線アクセス方法
CN100335987C (zh) 无线网用户的鉴权和计费的方法
JP2009205234A (ja) 電子決済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プログラム、媒体
US20090015374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20027265A1 (ja) 充電制御システム、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及び充電制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US8458339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
JP2006115002A (ja) 無線lanサービスシステム、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管理装置
US20050102519A1 (en)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of a user for a service offered via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44582B2 (en) Terminal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38464B1 (ko) 존 서비스를 이용한 전자화폐 충전 및 결제 처리 시스템 및그 방법
JP2008521310A (ja) 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た権利の交付と使用方法
KR100695997B1 (ko) 모바일 인쇄 서비스의 이용료 지불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30920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カード読み取り装置、カード装置
JP4427158B2 (ja) 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KR20060027588A (ko) 공중 무선랜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인증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