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6369A - 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6369A CN101556369A CNA2009100073088A CN200910007308A CN101556369A CN 101556369 A CN101556369 A CN 101556369A CN A2009100073088 A CNA2009100073088 A CN A2009100073088A CN 200910007308 A CN200910007308 A CN 200910007308A CN 101556369 A CN101556369 A CN 1015563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combination
- combination
- object side
- neg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该变焦镜头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使第1组(G1)和第2组(G2)之间的间隔、以及第2组(G2)和第3组(G3)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相对于广角端,第1组(G1)和第2组(G2)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宽,相对于广角端,第2组(G2)和第3组(G3)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窄。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9月19日,申请号为200710153438.3,发明名称为“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要求2006年9月19日提交的专利号为2006-252569的日本专利和2006年10月25日提交的专利号为2006-290117的日本专利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将上述内容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代替银盐胶片照相机(silver halide film camera),使用CCD图像传感器(CCD image sensor)和CMOS型图像传感器(CMOS typeimage sensor)这样的电子摄像元件来拍摄被摄体的数字照相机成为主流。进而,它在从业务用高性能型到小型的普及型这样的广泛的范围内具有多种类别。
普及型数字照相机的用户希望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在各种场景中享受拍摄乐趣。因此,小型的商品、特别是易于放入衣服和包的口袋等中而便于携带的、厚度方向尺寸较薄的类型的数字照相机受到人们欢迎。
另一方面,紧凑型的数字照相机的变倍比一般是3倍左右,但进一步要求比以往更高变倍比的照相机。
作为易于维持较高变倍比的变焦镜头,公知有如下类型的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起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另一方面,因为在照相机大小中厚度方向的尺寸主要由透镜镜筒的尺寸决定,所以为了实现照相机的薄型化,使透镜镜筒薄型化是有效的。
最近,多为在照相机的使用状态下使透镜镜筒从照相机机身内伸出、在携带时使其收纳在照相机机身内的所谓伸缩式透镜镜筒。因此,要求考虑了伸缩时的透镜镜筒的薄型化的变焦镜头。
在日本特开2005-24211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32674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78979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5-14842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变焦镜头:由2片或3片透镜构成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通过从物体侧依次进行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的对称光焦度配置,由此进行第2透镜组的像差校正和小型化。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因为使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独立于各透镜组移动,所以有利于像差校正等,但是容易使透镜镜筒的结构变复杂。
并且,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在广角端,从第3透镜组到物体侧分开很大距离来配置孔径光阑。因此,通过第3透镜组的轴外光线的光线高度变高。由此,第3透镜组整体大型化。
并且,第1透镜组为3片透镜时,不利于变焦镜头的径向和伸缩时的厚度的小型化。
并且,第2透镜组的最物体侧的面为凸面朝向物体侧。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第2透镜组自身的厚度变厚,即使使第1透镜组接近第2透镜组,也容易引起干涉,不利于伸缩时的小型化和高变倍比化。
并且,因为在广角侧第1透镜组不接近第2透镜组,所以为了确保视角,第1透镜组的径向增大。第1透镜组由3片透镜构成则更不利于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有利于第3透镜组的小型化,同时通过研究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易于进行伸缩时的小型化、确保视角以及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减少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的透镜片数,减小第2透镜组的厚度,从而易于减小与第1透镜组的距离,确保小型化和变倍比,同时易于确保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通过研究各个透镜组等,更易于确保小型化、像差性能和变倍比。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这种变焦镜头的易于实现小型化的电子摄像装置。
在第1侧面中,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
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宽,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窄,
所述变焦镜头具有在所述变倍时与所述第3透镜组的相对位置恒定的孔径光阑,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正透镜,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2片以下,
所述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在像侧具有凹面的物体侧负透镜、正透镜和像侧负透镜,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3片,
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所述物体侧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在光轴上隔着空气间隔配置,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1.70<R2n1r/f2<-0.70 (1A)
其中,R2n1r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2为第2透镜组的焦距。
并且,在第2侧面中,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
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宽,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窄,
所述第1透镜组包含正透镜,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2片以下,
所述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双凹形状的物体侧负透镜、正透镜和像侧负透镜这3片透镜,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3片,
所述正透镜的像侧面在像侧为凸面,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比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
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所述物体侧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在光轴上隔着空气间隔配置,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f2/R2n1f<0.4 (1B)
-1.6<SF2air<-0.5 (2B)
其中,R2n1f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2为第2透镜组的焦距,SF2air由SF2air=(R2n1r+R2p1f)/(R2n1r-R2p1f)来定义,R2n1r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1f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并且,本发明的电子摄像装置具有: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以及电子摄像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变焦镜头的像侧,将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
结合附图和所附加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从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变得更加明确,但只是以例子的形式给出,并不能限定本发明。
图1A~1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 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2A~2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2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2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2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2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3A~3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3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3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3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3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4A~4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4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4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4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4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5A~5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5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5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5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5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6A~6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6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6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6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6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7A~7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7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7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7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7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8A~8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8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8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8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8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9A~9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9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9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9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9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0A~10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0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0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0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0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1A~11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1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1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1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1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2A~12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2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2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2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2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3A~13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3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3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3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3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4A~14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4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4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4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4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5A~15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5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5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5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5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6A~16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6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6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6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6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7A~17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7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7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7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7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8A~18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8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8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8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8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19A~19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9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19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9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9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20A~20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20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20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20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20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21A~21C是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21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focused at infinity)的光轴的剖面图,图21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21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21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
图22A~22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22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22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22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23A~23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2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23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23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23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24A~24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3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24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24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24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25A~25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4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25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25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25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26A~26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5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26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26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26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27A~27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6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27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27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27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28A~28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7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28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28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28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29A~29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8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29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29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29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0A~30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9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0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0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0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1A~31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0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1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1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1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2A~32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1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2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2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2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3A~33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2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3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3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3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4A~34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3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4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4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4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5A~35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4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5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5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5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6A~36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5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6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6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6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7A~37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6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7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7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7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8A~38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7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8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8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8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39A~39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8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39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39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39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40A~40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19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40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40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40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41A~41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20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41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41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41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42A~42C是表示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21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球面像差(SA)、像散(FC)、畸变像差(DT)、倍率色差(CC)的像差图,图42A表示广角端的状态,图42B表示中间状态的状态,图42C表示望远端的状态。
图43是用于说明非球面偏差量的定义的图。
图44是用于说明电校正像的畸变时的基本概念的图。
图45是用于说明被摄体半视角的含义的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的实施例的外观的前方立体图。
图47是图46的数字照相机的后视图。
图4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6的数字照相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9是图46的数字照相机的内部电路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第1侧面中,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
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宽,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窄,
所述变焦镜头具有在所述变倍时与所述第3透镜组的相对位置恒定的孔径光阑,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正透镜,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2片以下,
所述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在像侧具有凹面的物体侧负透镜、正透镜和像侧负透镜,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3片,
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所述物体侧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在光轴上隔着空气间隔配置,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70<R2n1r/f2<-0.70 (1A)
其中,R2n1r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2为第2透镜组的焦距。
在第1侧面中,变焦镜头构成为,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使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宽,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窄。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有效分担变倍的负担,确保变倍比,并易于将变倍时的像差变动抑制得较小。
并且,第1透镜组由2片以下的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由3片透镜构成,通过这样利用很少片数的透镜来构成,易于抑制变焦镜头伸缩时的厚度。并且,也易于减小在广角端从第1透镜组的最物体侧面到入射光孔的距离,并易于进行变焦镜头的径向尺寸的小型化。
并且,在第2透镜组中配置2片负透镜,来分担第2透镜组的负光焦度,从而易于抑制像差。并且,通过从物体侧依次具有负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这样的配置,透镜结构的对称性良好,成为在第2透镜组内能够高效进行像差校正的结构。
并且,上述变焦镜头具有孔径光阑,在变倍时第3透镜组与孔径光阑的位置关系恒定。由此,防止通过第3透镜组的轴外光线的光线高度变高,易于将第3透镜组的径向大小和轴上壁厚抑制得较小,有利于小型化。并且,即使确保第3透镜组中的屈光力,也易于抑制变倍时的像差变动。
这样配置孔径光阑时,通过使第2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1A),更易于进行小型化和像差平衡这双方。
-1.70<R2n1r/f2<-0.70 (1A)
其中,R2n1r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2为第2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1A)限制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n1r/f2不高于条件(1A)的上限-0.70,有利于减小第2透镜组的最物体侧的负透镜的像侧凹面的曲率(增大曲率半径),并抑制该面上的轴外光线的折射角度。由此,特别有利于降低在广角端的轴外的慧差产生。
并且,通过减小该凹面的曲率,能够减小易于增大曲率的该凹面的垂度(sag),也易于抑制第2透镜组的厚度。由此,有利于伸缩时的小型化。
R2n1r/f2不低于下限-1.70,通过适度确保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凹面的曲率,并适度确保使轴外光线折射的作用,在广角端,能够抑制在相对于光轴的角度很大的状态下轴外光线通过第2透镜组内。由此,易于抑制变倍时的像差变动。
进而,优选变焦镜头的第3透镜组到像侧的透镜片数为3片以下。
通过这种结构,有利于伸缩时的薄型化和变焦镜头结构的简化。
如果将变焦镜头作为3组变焦镜头来构成,则能够简化使透镜移动的机构。
将变焦镜头作为4组变焦镜头来构成,并设第4透镜组为正屈光力时,优选使第4透镜组具有远离出射光孔的功能。并且,如果为使第4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对焦的结构,则易于抑制对焦时的视角变化。如果利用一片正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则也有利于伸缩时的小型化等。
并且,将变焦镜头作为5组变焦镜头来构成,并设第4透镜组为负屈光力、设第5透镜组为正屈光力时,作为变焦镜头整体的透镜组的光焦度配置对称,易于抑制变倍时像散的变动,是优选的。
第2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2A)、(3A),在小型化和像差平衡更加良好的方面是优选的。
0<SE2n1<1.25 (2A)
-0.32<f2/R2pf<0.5 (3A)
其中,SF2n1由SF2n1=(R2n1f+R2n1r)/(R2n1f-R2n1r)来定义,R2n1f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n1r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f为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条件(2A)是用于确保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光焦度并在小型化和确保性能之间取得平衡的条件。
通过使SF2n1不高于条件(2A)的上限1.25,即使减小像侧面的曲率,也易于确保负透镜的负光焦度。由此,易于减小第2透镜组的前后间隔的变化量,也有利于透镜镜框的小型化。并且,易于确保在物体侧面使光线折射的作用,减小第1透镜组的光线高度,有利于径向的小型化。并且,易于减小第2透镜组在光轴上的厚度。
SF2n1不低于条件(2A)的下限0,有利于对物体侧面的面具有很强的负光焦度进行抑制,并抑制在广角端的像面弯曲和畸变像差。
并且,在满足条件(1A)时,最物体侧的负透镜的像侧面的像差的产生减少。由此,关于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满足条件(3A),有利于更加适当地进行像差的平衡。
通过使f2/R2pf不低于条件(3A)的下限-0.32,能够抑制物体侧面成为很强的正光焦度,有利于第2透镜组的负光焦度的确保和慧差的校正。
f2/R2pf不高于条件(3A)的上限0.5时,通过适度确保正透镜的光焦度,能够确保校正物体侧和像侧负透镜产生的像差的功能,易于抑制慧差和球面像差。
另外,条件(1A)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30<R2n1r/f2<-0.74 (1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85<R2n1r/f2<-0.78 (1A)”
条件(2A)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35<SF2n1<1.15 (2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70<SF2n1<1.05 (2A)”
条件(3A)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21<f2/R2pf<0.3 (3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1<f2/R2pf<0.1 (3A)”
也可以仅限定上述条件的下限值或仅限定上限值。以后所示的各个条件也同样。
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优选满足以下条件(4A)、(5A)。这是与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相关的条件。
1.84<nd2p<2.20 (4A)
13.0<vd2p<30.0 (5A)
其中,nd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
通过使nd2p不高于条件(4A)的上限2.20,材料的量产性和获得性良好,利于降低成本。
通过使nd2p不低于条件(4A)的下限1.84,即使确保光焦度,也能够减小透镜面的曲率绝对值,易于抑制球面像差和慧差的产生。
条件(5A)是与色差校正、特别是与轴外的倍率色差校正相关的条件。为了在该透镜组内良好地校正由大的负光焦度产生的色差,优选在适当的范围内对正透镜使用色散性(color dispersion)比较大的材料。
vd2p不高于条件(5A)的上限30.0,有利于确保分散,并校正负透镜产生的色差。
vd2p不低于条件(5A)的下限13.0,有利于抑制短波长侧的色散,抑制该正透镜产生的短波长侧的色差,抑制二次光谱的产生。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87<nd2p<2.15 (4A)’
15.0<vd2p<26.0 (5A)’
如下所述时更加优选。
1.90<nd2p<2.12 (4A)”
17.0<vd2p<21.0 (5A)”
为了进一步减小第2透镜组内的像差的产生,设定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形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时,更加优选。
0.45<SF2p<1.80 (6A)
其中,SF2p由SF2p=(R2pf+R2pr)/(R2pf-R2pr)来定义,R2pf为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r为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使SF2p不超过条件(6A)的上限1.80和下限0.45,易于平衡良好地抑制球面像差和慧差的产生。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55<SF2p<1.6 (6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6<SF2p<1.3 (6A)”
第2透镜组的最物体侧的负透镜的材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1.78<nd2n1<2.20 (7A)
35<vd2n1<50 (8A)
其中,nd2n1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n1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阿贝数。
通过使nd2n1不高于条件(7A)的上限2.20,材料的量产性和获得性良好,有利于降低成本。nd2n1不低于条件(7A)的下限1.78时,确保屈光力的同时减小透镜面的曲率绝对值,易于在广角端抑制慧差和像面弯曲。
vd2n1不高于条件(8A)的上限50时,有利于确保高折射率的材料的获得性。vd2n1不低于条件(8A)的下限35时,适度抑制色散,有利于抑制色差。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79<nd2n1<1.95 (7A)’
37<vd2n1<47 (8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1.80<nd2n1<1.90 (7A)”
40<vd2n1<43 (8A)”
关于第2透镜组的最像侧的负透镜,也可以预先设定最佳材料。具体而言,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1.78<nd2n2<2.00 (9A)
35<vd2n2<50 (10A)
其中,nd2n2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n2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阿贝数。
nd2n2不高于条件(9A)的上限2.00时,材料的量产性和获得性良好,有利于降低成本。nd2n2不低于条件(9A)的下限1.78时,即使确保屈光力,也能够减小透镜面的曲率绝对值,易于抑制球面像差和慧差的产生。
vd2n2不高于条件(10A)的上限50时,有利于提高折射率高的材料的获得性。通过使vd2n2不低于条件(10A)的下限35,抑制色散,有利于校正色差。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79<nd2n2<1.95 (9A)’
38<vd2n2<48 (10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1.80<nd2n2<1.90 (9A)”
40<vd2n2<47 (10A)”
关于该负透镜的形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3.0<SF2n2<-0.6 (11A)
其中,SF2n2由SF2n2=(R2n2f+R2n2r)/(R2n2f-R2n2r)来定义,R2n2f为第2透镜组中的像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n2r为第2透镜组中的像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SF2n2不高于条件(11A)的上限-0.6时,有利于抑制像面弯曲的校正不足。不低于下限-3.0时,适度减小两透镜面的曲率绝对值,易于抑制球面像差和慧差的产生。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2.6<SF2n2<-0.9 (11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2.1<SF2n2<-1.1 (11A)”
并且,为了进行良好的像差校正,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3.0<f2p/f2<-1.0 (12A)
其中,f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焦距。
f2p/f2不高于条件(12A)的上限-1.0时,通过适度抑制正透镜的光焦度,易于抑制像面弯曲的校正不足。不低于下限-3.0时,通过适度确保正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校正第2透镜组的负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和慧差。无论如何,超过上下限都难以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2.8<f2p/f2<-1.4 (12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2.6<f2p/f2<-1.8 (12A)”
并且,为了进一步抑制像差的产生并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也可以在第2透镜组的最物体侧负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面配置非球面。并且,也可以在两面配置非球面。对校正慧差和像面弯曲是有效的。
此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002<(ASP2n1f+|ASP2n1r|)/fw<0.10 (13A)
-0.06<(ASP2n1r-ASP2n1f)/fw<0.06 (13B)
其中,ASP2n1f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aspherical displacement),ASP2n1r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这里,非球面偏差量ASP如图43所示,在将具有与透镜面LS的顶点P相同的面顶点、并具有与该透镜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相同的曲率半径的球面作为基准球面RS时,在该透镜面中的广角端的最大光线入射高度Yw的位置上,是在与光轴Lc平行方向测量时从基准球面到该透镜面的距离,将在像侧方向(图中右方向)测量的情况设为正符号。透镜面为球面或平面时的非球面偏差量为0。
通过使(ASP2n1f+|ASP2n1r|)/fw不低于条件(13A)的下限0.002,易于确保非球面的像差校正效果,易于抑制过剩的桶形畸变像差(barreltype distortion)。通过使其不高于上限0.10,能够抑制非球面的形状变化的程度,易于抑制对偏心像差的不良影响和过剩的慧差校正。
通过使(ASP2n1r-ASP2n1f)/fw不高于条件(13B)的上限0.06,易于抑制像面弯曲的校正过剩。通过使其不低于下限-0.06,易于抑制像面弯曲的校正不足。无论怎样对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都是有效的。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059<(ASP2n1r-ASP2n1f)/fw<0.04 (13B)’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055<(ASP2n1r-ASP2n1f)/fw<0.015 (13B)”
进而,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也可以为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非球面。
另外,屈光力增大意味着负屈光力减小或者正屈光力增大。
通过这样的形状,有利于校正广角端的轴外像差。
进而,优选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为双凹负透镜,双凹负透镜的物体侧面为负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非球面,双凹负透镜的像侧面为负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非球面(实施例1~10)。
通过这样的形状,确保透镜的中心部分、周边部分的负光焦度的同时,有利于校正广角端的轴外慧差,有利于视角的确保。并且,也有利于第2透镜组整体的薄型化。
第2透镜组的最像侧的负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时,对球面像差和慧差的校正是有效的。此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09<(ASP2n2r-ASP2n2f)/fw<-0.003 (14A)
其中,ASP2n2f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ASP2n2r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透镜面为球面或平面时的非球面偏差量为0。
(ASP2n2r-ASP2n2f)/fw不高于条件(14A)的上限-0.003时,易于抑制像面弯曲的校正过剩。不低于下限-0.09时,有利于校正球面像差和慧差。无论怎样对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都是有效的。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07<(ASP2n2r-ASP2n2f)/fw<-0.005 (14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05<(ASP2n2r-ASP2n2f)/fw<-0.015 (14A)”
进而,优选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为正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强的非球面。
通过这种结构,有利于良好地进行第2透镜组的球面像差和轴外各像差的校正。
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和最像侧的负透镜也可以为不接合而彼此独立的单透镜,也可以接合。不接合时利用空气接触面的像差校正的自由度大。另一方面,接合时有利于色差校正,并且,能够缓和因相对偏心的光学性能劣化而引起的合格率恶化,涉及成本的降低。
并且,第1透镜组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在色差方面是优选的。
特别地,第1透镜组也可以从物体侧依次排列负透镜和正透镜。这样,考虑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的合计时,成为从物体侧依次为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对称性良好的结构。特别是能够有效消除在广角端由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构成的合成透镜系统(composite lens system)产生的像差。并且,因为第1透镜组的后侧主点位置靠近像侧,所以有效确保变倍比。
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和正透镜利用不接合而彼此独立的透镜成分构成时,利用两个透镜之间形成的空气透镜,特别能够良好地校正望远端的慧差。
此时,两透镜之间的间隔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0≤L1np/L1<0.2 (15A)
其中,L1np为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和正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L1为第1透镜组的光轴上的总厚度。
L1np/L1超过条件(15A)的上限0.2时,通过最物体侧的透镜的轴外光线高度变高,透镜有效径增大,难以实现径向的小型化。不能超过下限0.0。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0≤L1np/L1<0.16 (15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0≤L1np/L1<0.12 (15A)”
并且,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和正透镜也可以接合。能够良好地校正广角端的倍率色差和望远端的轴上色差。并且,能够缓和因相对偏心的性能劣化而引起的合格率恶化,涉及成本的降低。
第1透镜组由一片正透镜构成时,有利于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为了实现透镜镜筒的薄型化,优选第3透镜组由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特别优选第3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这3片透镜构成。通过使两片透镜来分散正透镜的光焦度并使用负透镜,有利于校正球面像差、慧差和色差。并且,因为主点靠近物体侧,所以有利于高变倍比化。
并且,优选在光轴上接合第3透镜组的从物体侧起的第2正透镜和负透镜。通过接合正透镜和负透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轴上色差的校正。并且,通过使两片透镜来分散正透镜的光焦度并使正透镜和负透镜为接合透镜,从而能够防止在组装工序中产生的、由透镜彼此的相对偏心引起的光学性能的劣化,涉及合格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在第3透镜组内配置一面以上的非球面,对球面像差和慧差的校正是有效的。特别地,第3透镜组的最物体侧的正透镜为两面非球面的透镜时,有利于各像差的校正。在多片透镜上配置非球面时,容易增大透镜的相对偏心引起的光学性能劣化,但通过使一片透镜的两面为非球面,能够将透镜的相对偏心引起的光学性能劣化抑制得较小,并且能够更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慧差。
关于第2透镜组的光焦度,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20<|f2/ft|<0.325 (16A)
其中,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f2/ft|不高于条件(16A)的上限0.325时,如果确保光焦度并抑制用于变焦的移动量,则有利于透镜镜筒的小型化。不低于下限0.20时,通过抑制屈光力,能够容易地进行像差校正。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25<|f2/ft|<0.320 (16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29<|f2/ft|<0.315 (16A)”
从小型化和光学性能之间的平衡的观点来看,将第1透镜组的光焦度设定为满足以下条件,是优选的。
0.7<f1/ft<1.8 (17A)
其中,f1为第1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f1/ft不高于条件(17A)的上限1.8时,通过确保第1透镜组的光焦度,易于减小变焦镜头的全长,易于实现小型化。不低于下限0.7时,如果适度抑制光焦度,则易于抑制望远端的球面像差和慧差。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0<f1/ft<1.7 (17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1.3<f1/ft<1.6 (17A)”
关于第3透镜组的光焦度,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25<f3/ft<0.50 (18A)
其中,f3为第3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f3/ft不高于条件(18A)的上限0.50时,通过确保光焦度,有利于缩短变焦镜头全长和确保变倍比。不低于下限0.25时,通过抑制屈光力,有利于像差校正。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30<f3/ft<0.40 (18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34<f3/ft<0.38 (18A)”
变焦镜头为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的结构,且整体为4组变焦镜头时,关于第4透镜组的光焦度,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40<f4/ft<1.0 (19A)
其中,f4为第4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f4/ft不高于条件(19A)的上限1.0时,通过确保第4透镜组的光焦度,有利于确保使轴外光线折射的作用。能够减小入射到配置在像面的CCD图像传感器(CCD image sensor)和CMOS型图像传感器(CMOS typeimage sensor)等电子摄像元件上的光线的角度,易于抑制像面角落的亮度的阴影(光量不足)的产生。不低于下限0.40时,如果适度抑制第4透镜组的光焦度,则易于抑制像面弯曲的校正不足。并且,使第4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对焦时,易于抑制像面弯曲的变动。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50<f4/ft<0.80 (19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62<f4/ft<0.66 (19A)”
第4透镜组也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在第4透镜组中,将出射光孔位置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上,能够发挥使光线高效地入射到CCD图像传感器(CCD image sensor)和CMOS型图像传感器(CMOS type image sensor)等电子摄像元件上的作用。为了实现这种作用,将第4透镜组的光焦度设定在上述条件(19A)这样的范围内时,因为不需要比较大的光焦度,所以能够使用塑料透镜这种折射率低的材料来构成。第4透镜组使用塑料透镜时,将成本抑制得较低,能够提供更便宜的变焦镜头。
另外,为了维持性能并实现高变倍比,对各透镜组赋予高效的变倍作用,并且优选在整个变倍区域中平衡良好地校正像差。
在变焦镜头构成为4组变焦镜头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分别移动,以使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宽,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窄,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宽。
这样,通过使所有的透镜组移动,保持像差平衡的同时易于进行变倍,有利于高变倍比化。并且,通过使孔径光阑移动,能够有效校正倍率色差和畸变像差,不仅在性能方面具有效果,而且能够适当地控制入射光孔位置和出射光孔位置。
因此,将入射到CCD图像传感器(CCD image sensor)和CMOS型图像传感器(CMOS type image sensor)等上的光线的角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能够防止像面角落的亮度的阴影(光量不足)的产生,适用于使用电子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
并且,优选构成为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移动,以使相比广角端在望远端位于物体侧,第2透镜组移动,第3透镜组仅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移动。减小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全长的同时有利于确保变倍比。
此时,第1透镜组可以仅向物体侧移动,也可以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
第2透镜组可以仅向像侧移动,也可以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
第3透镜组优选仅向物体侧移动。
第4透镜组可以仅向物体侧移动,也可以仅向像侧移动。或者,也可以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或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
优选在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之间配置孔径光阑和快门单元,快门单元在变倍时与第3透镜组一体地移动。能够使入射光孔位于从物体侧观察很近的位置上,并且能够使出射光孔远离像面。并且,因为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之间是轴外光线的高度低的位置,所以快门单元不会大型化,可以减小使孔径光阑和快门单元移动时的无用空间。
并且,变焦镜头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3.8<ft/fw<15.0 (21A)
其中,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ft/fw不高于条件(21A)的上限15.0时,易于确保光学性能。不低于下限3.8时,能够确保变倍比。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4.2<ft/fw<10.0 (21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4.5<ft/fw<6 (21A)”
接着,在第2侧面中,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
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宽,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窄,
所述第1透镜组包含正透镜,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2片以下,
所述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双凹形状的物体侧负透镜、正透镜和像侧负透镜这3片透镜,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3片,
所述正透镜的像侧面在像侧为凸面,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比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
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所述物体侧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在光轴上隔着空气间隔配置,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f2/R2n1f<0.4 (1B)
-1.6<SF2air<-0.5 (2B)
其中,R2n1f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2为第2透镜组的焦距,SF2air由SF2air=(R2n1r+R2p1f)/(R2n1r-R2p1f)来定义,R2n1r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1f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在第2侧面中,变焦镜头构成为,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使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宽,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窄。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有效分担变倍的负担,确保变倍比,并易于将变倍时的像差变动抑制得较小。
并且,第1透镜组由2片以下的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由3片透镜构成,通过这样利用很少片数的透镜来构成,易于抑制变焦镜头伸缩时的厚度。并且,也易于减小在广角端从第1透镜组的最物体侧面到入射光孔的距离,并易于进行变焦镜头的径向尺寸的小型化。
并且,在第2透镜组中配置2片负透镜,来分担第2透镜组的负光焦度,从而易于抑制像差。并且,通过从物体侧依次具有负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这样的配置,透镜结构的对称性良好,成为在第2透镜组内能够高效进行像差校正的结构。
并且,上述变焦镜头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和像侧面都为凹面。
通过这种形状,抑制望远端的球面像差的产生同时易于确保第2透镜组的负光焦度,并且,易于抑制第2透镜组在光轴上的厚度。
并且,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像侧面在像侧为凸面,且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比物体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并且,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和正透镜在光轴上隔着空气间隔配置。通过这样构成,确保第2透镜组的唯一的正透镜的正屈光力,同时第2透镜组的主点靠近物体,有利于确保变倍比。并且,易于保持物体侧的双凹负透镜和像侧的负透镜之间的像差平衡。
在第2侧面中,变焦镜头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
0.0<f2/R2n1f<0.4 (1B)
-1.6<SF2air<-0.5 (2B)
其中,R2n1f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2为第2透镜组的焦距,SF2air由SF2air=(R2n1r+R2pf)/(R2n1r-R2pf)来定义,R2n1r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f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第2透镜组的最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在物体侧为凹形状时,第2透镜组的主点位置更接近第1透镜组,能够缩短全长,或增大第2透镜组的倍率来增大变倍比。此时,优选满足条件(1B)。
通过使f2/R2n1f不低于条件(1B)的下限0.0,易于获得第2透镜组的主点位置接近第1透镜组的效果,有利于全长的小型化和高变倍比化。
f2/R2n1f不高于条件(1B)的上限0.4时,通过适度抑制该面的曲率,特别易于抑制在广角端的像面弯曲的校正过剩。
满足条件(1B)时,第2透镜组的负光焦度容易增强。所以,为了将第2透镜组的负光焦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并易于良好地维持像差状况,优选满足条件(2B)。
SF2air不高于条件(2B)的上限-0.5时,适度抑制第2透镜组的负光焦度,有利于抑制各像差的产生。特别易于抑制像面弯曲的校正过剩。
SF2air不低于条件(2B)的下限-1.6时,如果抑制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曲率,则能够减小轴外光束的上侧光线(upper ray)和下侧光线(lowerray)的折射角度之差。由此,优选适度抑制望远端的慧差的产生量,抑制正透镜的像差量相对于负透镜产生的像差量的过剩。
条件(1B)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005<f2/R2n1f<0.3 (1B)’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01<f2/R2n1f<0.2 (1B)”
条件(2B)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4<SF2air<-0.7 (2B)’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1.2<SF2air<-0.9 (2B)”
进而,优选变焦镜头的第3透镜组到像侧的透镜片数为3片以下。
有利于伸缩时的薄型化和变焦镜头结构的简化。
如果将变焦镜头设为3组变焦镜头,则能够简化使透镜移动的机构。
将变焦镜头作为4组变焦镜头来构成,并设第4透镜组为正屈光力时,优选使第4透镜组具有远离出射光孔的功能。并且,如果为使第4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对焦的结构,则易于抑制对焦时的视角变化。如果利用一片正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则也有利于伸缩时的小型化等。
并且,将变焦镜头作为5组变焦镜头来构成,并设第4透镜组为负屈光力、设第5透镜组为正屈光力时,作为变焦镜头整体的透镜组的光焦度配置对称,易于抑制变倍时像散的变动,是优选的。
并且,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所夹持的空间的两侧的面满足以下条件时,易于更好地实现小型化和像差平衡。
0.00<(1/R2n1f-1/R1r)·f2<0.40 (3B)
其中,R2n1f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r为第1透镜组的最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该条件是为了易于保持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像差平衡,而限制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所夹持的空间前后的透镜面的曲率之差的条件。
通过(1/R2n1f-1/R1r)·f2不低于条件(3B)的下限0.00,易于在广角端使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的轴外的透镜面接近,所以,有利于确保两透镜面的曲率之差,并校正广角端的像面弯曲。
通过(1/R2n1f-1/R1r)·f2不高于条件(3B)的上限0.40,有利于确保第1透镜组的光焦度,有利于校正望远端的球面像差。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03<(1/R2n1-1/R1r)·f2<0.30 (3B)’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07<(1/R2n1-1/R1r)·f2<0.20 (3B)”
也可以仅限定上述条件的下限值或仅限定上限值。以后所示的各个条件也同样。
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优选满足条件(4A)、(5A)。这是与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相关的条件。
1.84<nd2p<2.20 (4A)
13.0<vd2p<30.0 (5A)
其中,nd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
这些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87<nd2p<2.15 (4A)’
1 5.0<vd2p<26.0 (5A)’
如下所述时更加优选。
1.90<nd2p<2.12 (4A)”
17.0<vd2p<21.0 (5A)”
为了进一步减小第2透镜组内的像差的产生,设定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形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时,更加优选。
0.45<SF2p<1.80 (6A)
其中,SF2p由SF2p=(R2pf+R2pr)/(R2pf-R2pr)来定义,R2pf为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r为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55<SF2p<1.6 (6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6<SF2p<1.3 (6A)”
第2透镜组的最物体侧的负透镜的材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1.78<nd2n1<2.20 (7A)
35<vd2n1<50 (8A)
其中,nd2n1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n1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阿贝数。
这些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79<nd2n1<1.95 (7A)’
37<vd2n1<47 (8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1.80<nd2n1<1.90 (7A)”
40<vd2n1<43 (8A)”
关于第2透镜组的最像侧的负透镜,也可以预先设定最佳材料。具体而言,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1.78<nd2n2<2.00 (9A)
35<vd2n2<50 (10A)
其中,nd2n2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n2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阿贝数。
这些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79<nd2n2<1.95 (9A)’
38<vd2n2<48 (10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1.80<nd2n2<1.90 (9A)”
40<vd2n2<47 (10A)”
关于该负透镜的形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3.0<SF2n2<-0.6 (11A)
其中,SF2n2由SF2n2=(R2n2f+R2n2r)/(R2n2f-R2n2r)来定义,R2n2f为第2透镜组中的像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n2r为第2透镜组中的像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2.6<SF2n2<-0.9 (11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2.1<SF2n2<-1.1 (11A)”
并且,为了进行良好的像差校正,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3.0<f2p/f2<-1.0 (12A)
其中,f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焦距。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2.8<f2p/f2<-1.4 (12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2.6<f2p/f2<-1.8 (12A)”
并且,为了进一步抑制像差的产生并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也可以在第2透镜组的最物体侧负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面配置非球面。并且,也可以在两面配置非球面。对校正慧差和像面弯曲是有效的。
此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002<(ASP2n1f+|ASP2n1r|)/fw<0.10 (13A)
-0.06<(ASP2n1r-ASP2n1f)/fw<0.06 (13B)
其中,ASP2n1f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aspherical displacement),ASP2n1r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非球面偏差量如图43所示,在将具有与透镜面的顶点相同的面顶点、并具有与该透镜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的球面作为基准球面时,在该透镜面中的广角端的最大光线入射高度的位置上,是在与光轴平行方向测量时从基准球面到该透镜面的距离,将在像侧方向(图中右方向)测量的情况设为正符号。透镜面为球面或平面时的非球面偏差量为0。
这些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055<(ASP2n1r-ASP2n1f)/fw<0.04 (13B)’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059<(ASP2n1r-ASP2n1f)/fw<0.015 (13B)”
进而,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也可以为屈光力随着远离光轴而增大的非球面。
另外,屈光力增大意味着负屈光力减小或者正屈光力增大。
通过这样的形状,有利于校正广角端的轴外像差。
进而,优选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为双凹负透镜,双凹负透镜的物体侧面为负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非球面,双凹负透镜的像侧面为负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非球面(实施例1~10)。
通过这样的形状,确保透镜的中心部分、周边部分的负光焦度的同时,有利于校正广角端的轴外慧差,有利于确保视角。并且,也有利于第2透镜组整体的薄型化。
第2透镜组的最像侧的负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时,对球面像差和慧差的校正是有效的。此时,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09<(ASP2n2r-ASP2n2f)/fw<-0.003 (14A)
其中,ASP2n2f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ASP2n2r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全系统的焦距。透镜面为球面或平面时的非球面偏差量为0。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07<(ASP2n2r-ASP2n2f)/fw<-0.005 (14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05<(ASP2n2r-ASP2n2f)/fw<-0.015 (14A)”
进而,优选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为正屈光力随着远离光轴而增强的非球面。
通过这种结构,有利于良好地进行第2透镜组的球面像差和轴外各像差的校正。
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和最像侧的负透镜也可以为不接合而彼此独立的单透镜,也可以接合。不接合时利用空气接触面的像差校正的自由度大。另一方面,接合时有利于色差校正,并且,能够缓和因相对偏心的光学性能劣化而引起的合格率恶化,涉及成本的降低。
并且,第1透镜组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在色差方面是优选的。
特别地,第1透镜组也可以从物体侧依次排列负透镜和正透镜。这样,考虑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的合计时,成为从物体侧依次为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对称性良好的结构。特别是能够有效消除在广角端由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构成的合成透镜系统产生的像差。并且,因为第1透镜组的后侧主点位置靠近像侧,所以有效确保变倍比。
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和正透镜利用不接合而彼此独立的透镜成分构成时,利用两个透镜之间形成的空气透镜,特别能够良好地校正望远端的慧差。
此时,两透镜之间的间隔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0≤L1np/L1<0.2 (15A)
其中,L1np为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和正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L1为第1透镜组的光轴上的总厚度。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0≤L1np/L1<0.16 (15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0≤L1np/L1<0.12 (15A)”
并且,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和正透镜也可以接合。能够良好地校正广角端的倍率色差和望远端的轴上色差。并且,能够缓和因相对偏心的性能劣化而引起的合格率恶化,涉及成本的降低。
第1透镜组由一片正透镜构成时,有利于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为了实现透镜镜筒的薄型化,优选第3透镜组由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特别优选第3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这3片透镜构成。通过使两片透镜来分散正透镜的光焦度并使用负透镜,有利于校正球面像差、慧差和色差。并且,因为主点靠近物体侧,所以有利于高变倍比化。
并且,优选在光轴上接合第3透镜组的从物体侧起的第2正透镜和负透镜。通过接合正透镜和负透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轴上色差的校正。并且,通过使两片透镜来分散正透镜的光焦度并使正透镜和负透镜为接合透镜,能够防止在组装工序中产生的、由透镜彼此的相对偏心引起的光学性能的劣化,涉及合格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在第3透镜组内配置一面以上的非球面,对球面像差和慧差的校正是有效的。特别地,第3透镜组的最物体侧的正透镜为两面非球面的透镜时,有利于各像差的校正。在多片透镜上配置非球面时,容易增大透镜的相对偏心引起的光学性能劣化,但通过使一片透镜的两面为非球面,能够将透镜的相对偏心引起的光学性能劣化抑制得较小,并且能够更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慧差。
关于第2透镜组的光焦度,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20<|f2/ft|<0.325 (16A)
其中,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25<|f2/ft|<0.320 (16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29<|f2/ft|<0.315 (16A)”
从小型化和光学性能之间的平衡的观点来看,将第1透镜组的光焦度设定为满足以下条件是优选的。
0.7<f1/ft<1.8 (17A)
其中,f1为第1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1.0<f1/ft<1.7 (17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1.3<f1/ft<1.6 (17A)”
关于第3透镜组的光焦度,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25<f3/ft<0.50 (18A)
其中,f3为第3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30<f3/ft<0.40 (18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34<f3/ft<0.38 (18A)”
变焦镜头为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的结构,且整体为4组变焦镜头时,关于第4透镜组的光焦度,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40<f4/ft<1.0 (19A)
其中,f4为第4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50<f4/ft<0.80 (19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62<f4/ft<0.66 (19A)”
第4透镜组也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在第4透镜组中,将出射光孔位置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上,能够发挥使光线高效地入射到CCD图像传感器(CCD image sensor)和CMOS型图像传感器(CMOS type image sensor)等电子摄像元件上的作用。为了实现这种作用,将第4透镜组的光焦度设定在上述条件(19A)这样的范围内时,因为不需要比较大的光焦度,所以能够使用塑料透镜这种折射率低的材料来构成。第4透镜组使用塑料透镜时,将成本抑制得较低,能够提供更便宜的变焦镜头。
另外,为了维持性能并实现高变倍比,对各透镜组赋予高效的变倍作用,并且优选在整个变倍区域中平衡良好地校正像差。
在变焦镜头构成为4组变焦镜头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分别移动,以使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宽,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窄,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宽。
这样,通过使所有的透镜组移动,保持像差平衡的同时易于进行变倍,有利于高变倍比化。并且,通过使孔径光阑移动,能够有效校正倍率色差和畸变像差,不仅在性能方面具有效果,而且能够适当地控制入射光孔位置和出射光孔位置。
因此,将入射到CCD图像传感器(CCD image sensor)和CMOS型图像传感器(CMOS type image sensor)等上的光线的角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能够防止像面角落的亮度的阴影(光量不足)的产生,适用于使用电子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
并且,优选构成为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移动,以使相比广角端在望远端位于物体侧,第2透镜组移动,第3透镜组仅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移动。减小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全长的同时有利于确保变倍比。
此时,第1透镜组可以仅向物体侧移动,也可以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
第2透镜组可以仅向像侧移动,也可以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
第3透镜组优选仅向物体侧移动。
第4透镜组可以仅向物体侧移动,也可以仅向像侧移动。或者,也可以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或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
优选在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之间配置孔径光阑和快门单元,快门单元在变倍时与第3透镜组一体地移动。能够使入射光孔位于从物体侧观察很近的位置上,并且能够使出射光孔远离像面。并且,因为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之间是轴外光线的高度低的位置,所以快门单元不会大型化,可以减小使孔径光阑和快门单元移动时的无用空间。
并且,变焦镜头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3.8<ft/fw<15.0 (21A)
其中,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该条件的含义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4.2<ft/fw<10.0 (21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4.5<ft/fw<6 (21A)”
并且,本发明的电子摄像装置具有: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以及电子摄像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变焦镜头的像侧,将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
并且这种电子摄像装置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70<Im/fw<1.00 (20A)
其中,Im为最大像高,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Im/fw不高于条件(20A)的上限1.00时,摄影视角不会过大,所以有利于减小桶形畸变像差的产生。不低于下限0.70时,能够发挥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小型、广角化的优点。
如下所述时进一步优选。
0.72<Im/fw<0.90 (20A)’
满足以下条件时更加优选。
0.74<Im/fw<0.77 (20A)”
接着,说明实施例。
图1A~21C是包含实施例1~21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光轴的剖面图。其中,图1A、2A、3A...是广角端的剖面图,图1B、2B、3B...是中间状态的剖面图,图1C、2C、3C...是望远端的剖面图。在图1A~图21C中,第1透镜组用G1表示,第2透镜组用G2表示,孔径光阑用S表示,第3透镜组用G3表示,第4透镜组用G4表示,第5透镜组用G5表示,光学低通滤波器用F表示,电子摄像元件的玻璃罩用C表示,像面用1表示。另外,为了去除红外光,例如也可以在光学低通滤波器F的表面直接实施红外光截止镀膜。或者,也可以另外配置红外截止吸收滤波器。
如图1A~1C所示,实施例1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2A~2C所示,实施例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3A~3C所示,实施例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4A~4C所示,实施例4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接合透镜的最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5A~5C所示,实施例5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双凸正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接合透镜的最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6A~6C所示,实施例6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7A~7C所示,实施例7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8A~8C所示,实施例8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接合透镜的最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9A~9C所示,实施例9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接合透镜的最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0A~10C所示,实施例10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在中间状态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像侧,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更靠近物体侧,第2透镜组G2与第1透镜组G1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从广角端到中间状态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从中间状态到望远端大致固定。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双凸正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1A~11C所示,实施例1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2A~12C所示,实施例1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两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3A~13C所示,实施例1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以及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暂时变宽接着变窄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第5透镜组G5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5透镜组G5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接合透镜的最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5透镜组G5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4A~14C所示,实施例14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以及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暂时变宽接着变窄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第5透镜组G5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5透镜组G5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5透镜组G5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5A~15C所示,实施例15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以及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更靠近像侧。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暂时变宽接着变窄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第5透镜组G5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双凸正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5透镜组G5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接合透镜的最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5透镜组G5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6A~16C所示,实施例16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以及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在像侧沿凸轨迹移动,在中间状态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像侧,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更靠近物体侧。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中间状态的位置稍微靠近像侧,比广角端的位置更靠近物体侧,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暂时变宽接着变窄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中间状态的位置稍微靠近像侧,比广角端的位置更靠近物体侧,第5透镜组G5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暂时变宽接着稍微变窄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5透镜组G5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5透镜组G5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7A~17C所示,实施例17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以及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暂时变宽接着变窄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第5透镜组G5与第4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在物体侧沿凸轨迹移动,在望远端比广角端的位置稍微靠近物体侧。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5透镜组G5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5透镜组G5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8A~18C所示,实施例18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
第1透镜组G1由一片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双凸正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
以下八个面使用非球面:第1透镜组G1的正弯月形透镜的两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正弯月形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19A~19C所示,实施例19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
第1透镜组G1由一片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双凸正透镜和双凹负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
以下八个面使用非球面:第1透镜组G1的正弯月形透镜的两面、第2透镜组G2的物体侧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像侧的双凹负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正弯月形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20A~20C所示,实施例20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分别独立地向物体侧移动,第3透镜组G3与孔径光阑S之间的间隔从广角端到中间状态变窄,从中间状态到望远端变宽,同时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稍微向物体侧移动。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双凸正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凹负透镜、双凸正透镜和双凹负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六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双凹负透镜的两面、接合透镜的最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如图21A~21C所示,实施例2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以及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S和第3透镜组G3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从广角端到中间状态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宽的同时向物体侧移动,从中间状态到望远端大致固定。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构成,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双凸正透镜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构成,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为双凸正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接合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G4由一片双凸正透镜构成。
以下五个面使用非球面:第2透镜组G2的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第3透镜组G3的双凸正透镜的两面和第4透镜组G4的双凸正透镜的物体侧的面。
下面示出各实施例的数值数据,除了上述符号以外,f为变焦镜头的焦距,Fno为F值,2ω为视角,WE为广角端,ST为中间状态,TE为望远端,r1、r2...为各透镜面的近轴曲率半径,d1、d2...为各透镜面之间的间隔,nf1、nd2...为各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vd1、vd2...为各透镜的阿贝数。曲率半径后面的符号(AS)表示该面为非球面,(S)表示该面为孔径光阑面,(I)表示该面为像面。另外,在设光轴为x轴(设光的行进方向为正)、光轴和非球面的交点为原点、通过原点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中,非球面形状如下式表示。
x=(y2/r)/[1+{1-(K+1)(y/r)2}1/2]
+A4y4+A6y6+A8y8+A10y10
其中,r为近轴曲率半径,K为圆锥系数,A4、A6、A8、A10分别为4次、6次、8次、10次的非球面系数。
实施例1
r1=19.996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5.394 d2=0.26
r3=17.278 d3=3.11 nd2=1.76802 vd2=49.24
r4=534.344 d4=可变的
r5=-58.703(AS)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5.969(AS) d6=2.65
r7=-431.058 d7=1.95 nd4=2.00170 vd4=20.64
r8=-14.597 d8=0.07
r9=-13.708 d9=0.67 nd5=1.81600 vd5=46.62
r10=-67.948(AS)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491(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1.075(AS) d13=0.10
r14=5.503 d14=1.38 nd7=1.59201 vd7=67.02
r15=13.913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463 d16=(可变的)
r17=19.919(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5.922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6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1.99104×10-4 A6=-8.59909×10-6 A8=2.01071×10-7
A10=-1.73584×10-9
第6面
K=0.000
A4=7.61962×10-5 A6=2.30339×10-5 A8=-1.98717×10-6
A10=4.99512×10-8
第10面
K=10.849
A4=-2.64668×10-4 A6=-1.16671×10-6 A8=-1.29451×10-7
A10=0
第12面
K=-0.000
A4=-9.20803×10-4 A6=7.90503×10-6 A8=-4.58612×10-6
A10=5.46733×10-7
第13面
K=0.000
A4=5.31169×10-4 A6=2.85804×10-5 A8=-8.58478×10-6
A10=9.90563×10-7
第17面
K=0.000
A4=-2.06640×10-6 A6=1.19043×10-5 A8=-4.13589×10-7
A10=6.77582×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0 4.58 4.91
2ω(°) 80.14 35.47 17.64
d4 0.73 4.49 13.26
d10 10.82 3.67 0.68
d16 2.75 8.58 9.99
d18 2.83 3.05 2.97
实施例2
r1=23.279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6.155 d2=0.18
r3=17.729 d3=3.05 nd2=1.85719 vd2=43.01
r4=577.289 d4=(可变的)
r5=-57.796(AS) d5=0.80 nd3=1.83481 vd3=42.71
r6=5.963(AS) d6=2.79
r7=-136.071 d7=1.78 nd4=1.94595 vd4=17.98
r8=-16.198 d8=0.09
r9=-14.697 d9=0.68 nd5=1.83481 vd5=42.71
r10=-44.810(AS)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548(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0.984(AS) d13=0.10
r14=5.510 d14=1.36 nd7=1.59201 vd7=67.02
r15=13.333 d15=0.80 nd8=2.00069 vd8 25.46
r16=3.476 d16=(可变的)
r17=19.243(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8.285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6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1.91532×10-4 A6=-6.16585×10-6 A8=9.93129×10-8
A10=-6.19551×10-10
第6面
K=0.000
A4=8.56780×10-5 A6=2.37196×10-5 A8=-1.32112×10-6
A10=1.29769×10-8
第10面
K=5.360
A4=-2.35672×10-4 A6=-2.32986×10-6 A8=3.46565×10-8
A10=0
第12面
K=-0.000
A4=-9.12531×10-4 A6=-2.10029×10-6 A8=-2.33162×10-6
A10=3.38870×10-7
第13面
K=0.000
A4=5.13813×10-4 A6=9.30700×10-6 A8=-3.76459×10-6
A10=5.20840×10-7
第17面
K=0.000
A4=1.55240×10-5 A6=1.05486×10-5 A8=-3.44689×10-7
A10=5.43477×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1 4.54 4.94
2ω(°) 80.14 35.40 17.62
d4 0.73 4.73 13.26
d10 10.87 3.73 0.66
d16 2.77 8.48 10.09
d18 2.86 3.06 2.97
实施例3
r1=24.343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6.189 d2=0.16
r3=17.639 d3=3.05 nd2=1.88300 vd2=40.76
r4=598.304 d4=(可变的)
r5=-58.725(AS)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6.041 (AS) d6=2.60
r7=407.018 d7=2.01 nd4=2.00170 vd4=20.64
r8=-14.787 d8=0.08
r9=-13.762 d9=0.68 nd5=1.83481 vd5=42.71
r10=-88.096(AS)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462(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1.013(AS) d13=0.10
r14=5.530 d14=1.36 nd7=1.59201 vd7=67.02
r15=13.426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443 d16=(可变的)
r17=19.462(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7.222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6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1.78466×10-4 A6=-8.17272×10-6 A8=2.01295×10-7
A10=-1.77746×10-9
第6面
K=0.000
A4=5.13913×10-5 A6=2.24397×10-5 A8=-1.94651×10-6
A10=5.11678×10-8
第10面
K=11.427
A4=-2.56902×10-4 A6=-1.57604×10-6 A8=-1.1 5551×10-7
A10=0
第12面
K=-0.000
A4=-9.39293×10-4 A6=-5.83997×10-6 A8=-2.22901×10-6
A10=3.45022×10-7
第13面
K=0.000
A4=5.38804×10-4 A6=3.49744×10-6 A8=-2.93189×10-6
A10=4.74550×10-7
第17面
K=0.000
A4=2.27544×10-5 A6=1.04163×10-5 A8=-3.36814×10-7
A10=5.32127×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1 4.62 4.92
2ω(°) 80.16 35.55 17.62
d4 0.73 4.28 13.31
d10 10.93 3.71 0.72
d16 2.76 8.74 9.98
d18 2.84 3.04 2.97
实施例4
r1=20.367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5.608 d2=0.29
r3=17.741 d3=3.14 nd2=1.76802 vd2=49.24
r4=3497.716 d4=(可变的)
r5=-45.639(AS) d5=0.80 nd3=1.83481 vd3=42.71
r6=5.950(AS) d6=2.73
r7=-255.106 d7=1.84 nd4=1.92286 vd4=18.90
r8=-15.843 d8=0.68 nd5=1.83481 vd5=42.71
r9=-58.807(AS) d9=(可变的)
r10=∞(S) d10=0.10
r11=5.586(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11.262(AS) d12=0.10
r13=5.436 d13=1.38 nd7=1.59201 vd7=67.02
r14=13.074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469 d15=(可变的)
r16=19.614(AS) d16=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26.892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6
r22=∞(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17672×10-4 A6=-5.32946×10-6 A8=7.95875×10-8
A10=-5.34232×10-10
第6面
K=0.000
A4=1.20203×10-4 A6=2.54566×10-5 A8=-1.22695×10-6
A10=2.02973×10-8
第9面
K=19.659
A4=-2.47017×10-4 A6=-1.58699×10-6 A8=-1.04315×10-7
A10=0
第11面
K=-0.000
A4=-8.71078×10-4 A6=-4.22508×10-7 A8=-1.92565×10-6
A10=3.14754×10-7
第12面
K=0.000
A4=5.15823×10-4 A6=1.00484×10-5 A8=-2.82400×10-6
A10=4.47946×10-7
第16面
K=0.000
A4=6.80361×10-6 A6=1.09868×10-5 A8=-3.72817×10-7
A10=5.90895×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05 4.41 4.82
2ω(°) 80.12 35.18 17.61
d4 0.72 5.37 13.24
d9 10.83 3.84 0.65
d15 2.75 8.06 10.08
d17 2.86 3.05 2.97
实施例5
r1=25.173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6.537 d2=0.20
r3=18.252 d3=3.06 nd2=1.88300 vd2=40.76
r4=-4161.584 d4=(可变的)
r5=-44.093(AS) d5=0.80 nd3=1.83481 vd3=42.71
r6=6.129(AS) d6=2.67
r7=-897.611 d7=1.86 nd4=1.92286 vd4=18.90
r8=-16.194 d8= 0.68 nd5=1.83481 vd5=42.71
r9=-75.584(AS) d9=(可变的)
r10=∞(S) d10=0.10
r11=5.515(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10.975(AS) d11=0.10
r13=5.494 d13=1.36 nd7=1.59201 vd7=67.02
r14=12.850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429 d15=(可变的)
r16=19.614(AS) d16=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27.158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6
r22=∞(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01152×10-4 A6=-5.53549×10-6 A8=1.09307×10-7
A10=-9.22389×10-10
第6面
K=0.000
A4=1.24289×10-4 A6=2.52204×10-5 A8=-1.55015×10-6
A10=3.87174×10-8
第9面
K=15.880
A4=-2.56363×10-4 A6=3.83459×10-7 A8=-1.74921×10-7
A10=0
第11面
K=-0.000
A4=-9.56239×10-4 A6=-9.52999×10-6 A8=-3.92591×10-7
A10=1.39818×10-7
第12面
K=0.000
A4=4.88481×10-4 A6=-6.29539×10-6 A8=4.03797×10-7
A10=1.15552×10-7
第16面
K=0.000
A4=3.74250×10-5 A6=1.03247×10-5 A8=-3.43630×10-7
A10=5.32503×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0 4.44 4.96
2ω(°) 80.15 35.27 17.62
d4 0.72 5.21 13.32
d9 11.01 3.94 0.73
d15 2.77 8.18 10.05
d17 2.83 3.00 2.97
实施例6
r1=23.739 d1=0.81 nd1=1.94595 vd1=17.98
r2=16.355 d2=0.21
r3=18.106 d3=3.01 nd2=1.88300 vd2=40.76
r4=846.562 d4=(可变的)
r5=-52.113(AS)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6.190(AS) d6=2.65
r7=-235.098 d7=1.86 nd4=1.94595 vd4=17.98
r8=-15.562 d8=0.09
r9=-14.315 d9=0.80 nd5=1.88300 vd5=40.76
r10=-41.886(AS)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555(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0.974(AS) d13=0.10
r14=5.438 d14=1.38 nd7=1.59201 vd7=67.02
r15=13.503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433 d16=(可变的)
r17=18.727(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9.343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7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02790×10-4 A6=-6.36728×10-6 A8=1.15320×10-7
A10=-8.37226×10-10
第6面
K=0.000
A4=8.20642×10-5 A6=2.47151×10-5 A8=-1.53936×10-6
A10=2.64133×10-8
第10面
K=6.008
A4=-2.06900×10-4 A6=-2.13247×10-6 A8=1.58746×10-8
A10=0
第12面
K=-0.000
A4=-9.21086×10-4 A6=-6.31048×10-6 A8=-1.81135×10-6
A10=2.67397×10-7
第13面
K=0.000
A4=4.87773×10-4 A6=3.10768×10-6 A8=-2.75976×10-6
A10=3.94656×10-7
第17面
K=0.000
A4=2.23802×10-5 A6=1.07437×10-5 A8=-3.48358×10-7
A10=5.42112×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2 4.57 4.94
2ω(°) 80.16 35.42 17.62
d4 0.72 4.78 13.23
d10 10.77 3.71 0.66
d16 2.77 8.47 10.05
d18 2.85 3.06 2.96
实施例7
r1=23.679 d1=0.81 nd1=1.94595 vd1=17.98
r2=16.309 d2=0.20
r3=17.975 d3=3.03 nd2=1.88300 vd2=40.76
r4=652.312 d4=(可变的)
r5=-57.513(AS)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6.169(AS) d6=2.64
r7=-172.005 d7=1.92 nd4=2.10227 vd4=17.10
r8=-18.412 d8=0.11
r9=-15.586 d9=0.80 nd5=1.88300 vd5=40.76
r10=-47.805(AS)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447(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0.900(AS) d13=0.10
r14=5.577 d14=1.35 nd7=1.59201 vd7=67.02
r15=13.324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452 d16=(可变的)
r17=19.617(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6.823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6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08796×10-4 A6=-7.65961×10-6 A8=1.42959×10-7
A10=-1.03287×10-9
第6面
K=0.000
A4=9.25739×10-5 A6=2.37928×10-5 A8=-1.56581×10-6
A10=2.33770×10-8
第10面
K=13.662
A4=-2.04807×10-4 A6=-2.93679×10-6 A8=7.51268×10-8
A10=0
第12面
K=-0.000
A4=-9.47047×10-4 A6=-9.73137×10-6 A8=-9.44664×10-7
A10=2.30496×10-7
第13面
K=0.000
A4=5.55221×10-4 A6=-3.16660×10-6 A8=-3.51784×10-7
A10=2.04855×10-7
第17面
K=0.000
A4=2.11262×10-5 A6=1.08100×10-5 A8=-3.55468×10-7
A10=5.58942×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1 4.57 4.91
2ω(°) 80.18 35.47 17.61
d4 0.72 4.59 13.25
d10 10.75 3.70 0.68
d16 2.76 8.58 9.98
d18 2.86 3.06 2.97
实施例8
r1=23.572 d1=0.81 nd1=1.94595 vd1=17.98
r2=16.325 d2=0.19
r3=17.924 d3=3.08 nd2=1.88300 vd2=40.76
r4=481.040 d4=(可变的)
r5=-63.672(AS)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6.059(AS) d6=2.72
r7=-238.294 d7=1.87 nd4=2.10227 vd4=17.10
r8=-19.462 d8=0.80 nd5=1.88300 vd5=40.76
r9=-90.854(AS) d9=(可变的)
r10=∞(S) d10=0.10
r11=5.548(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11.217(AS) d12=0.10
r13=5.502 d13=1.39 nd7=1.59201 vd7=67.02
r14=13.285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476 d15=(可变的)
r16=19.903(AS) d16=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26.017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6
r22=∞(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11173×10-4 A6=-8.21005×10-6 A8=1.62208×10-7
A10=-1.25817×10-9
第6面
K=0.000
A4=1.55260×10-4 A6=2.35459×10-5 A8=-1.47843×10-6
A10=2.40340×10-8
第9面
K=13.988
A4=-2.46764×10-4 A6=-3.00682×10-6 A8=1.43307×10-8
A10=0
第11面
K=-0.000
A4=-8.70152×10-4 A6=2.07452×10-6 A8=-2.51898×10-6
A10=3.52050×10-7
第12面
K=0.000
A4=5.43211×10-4 A6=1.77046×10-5 A8=-4.53251×10-6
A10=5.84184×10-7
第16面
K=0.000
A4=1.55829×10-5 A6=1.00684×10-5 A8=-3.25292×10-7
A10=5.11814×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03 4.45 4.73
2ω(°) 80.16 35.27 17.59
d4 0.72 5.02 13.27
d9 10.82 3.84 0.72
d15 2.75 8.31 9.95
d17 2.86 3.04 2.97
实施例9
r1=21.524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5.990 d2=0.25
r3=18.038 d3=3.04 nd2=1.80400 vd2=46.57
r4=1821.002 d4=(可变的)
r5=-46.956(AS) d5=0.79 nd3=1.80610 vd3=40.92
r6=5.863(AS) d6=2.76
r7=-178.037 d7=1.90 nd4=1.92286 vd4=18.90
r8=-14.340 d8=0.67 nd5=1.80610 vd5=40.92
r9=-72.767(AS) d9=(可变的)
r10=∞(S) d10=0.10
r11=5.470(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11.162(AS) d12=0.10
r13=5.576 d13=1.36 nd7=1.59201 vd7=67.02
r14=13.756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493 d15=(可变的)
r16=19.520(AS) d16=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27.248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6
r22=∞(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34682×10-4 A6=-7.08038×10-6 A8=1.25390×10-7
A10=-9.36786×10-10
第6面
K=0.000
A4=1.52904×10-4 A6=2.55798×10-5 A8=-1.41637×10-6
A10=2.87416×10-8
第9面
K=4.725
A4=-2.74195×10-4 A6=-1.46147×10-6 A8=-1.44866×10-7
A10=0
第11面
K=-0.000
A4=-9.07011×10-4 A6=6.10900×10-6 A8=-3.38866×10-6
A10=4.78449×10-7
第12面
K=0.000
A4=5.63212×10-4 A6=2.36073×10-5 A8=-6.03623×10-6
A10=8.08280×10-7
第16面
K=0.000
A4=1.27541×10-5 A6=1.11474×10-5 A8=-3.87618×10-7
A10=6.24145×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1 4.45 4.93
2ω(°) 80.13 35.19 17.61
d4 0.72 5.33 13.27
d9 10.94 3.89 0.69
d15 2.76 8.08 10.07
d17 2.86 3.05 2.97
实施例10
r1=21.929 d1=0.81 nd1=1.94595 vd1=17.98
r2=15.886 d2=3.02 nd2=1.83481 vd2=42.71
r3=87.110 d3=(可变的)
r4=-603.712(AS) d4=0.82 nd3=1.88300 vd3=40.76
r5=5.962(AS) d5=2.72
r6=108.526 d6=1.76 nd4=2.10227 vd4=17.10
r7=-23.243 d7=0.16
r8=-17.863 d8=0.80 nd5=1.88300 vd5=40.76
r9=-201.302(AS) d9=(可变的)
r10=∞(S) d10=0.10
r11=5.737(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10.526(AS) d12=0.10
r13=5.184 d13=1.42 nd7=1.59201 vd7=67.02
r14=12.685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389 d15=(可变的)
r16=28.421(AS) d16=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19.743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5
r22=∞(I)
非球面系数
第4面
K=0.000
A4=1.17638×10-4 A6=-1.87398×10-6 A8=-1.21415×10-8
A10=3.25687×10-10
第5面
K=0.000
A4=9.74365×10-5 A6=1.86507×10-5 A8=-6.27883×10-7
A10=-6.71787×10-9
第9面
K=300.320
A4=-2.68737×10-4 A6=-2.18216×10-8 A8=-4.79877×10-8
A10=0
第11面
K=-0.000
A4=-9.41932×10-4 A6=-1.82332×10-5 A8=-9.47875×10-7
A10=1.96272×10-7
第12面
K=0.000
A4=4.34113×10-4 A6=-1.86904×10-5 A8=-3.97394×10-7
A10=1.70317×10-7
第16面
K=0.000
A4=2.98825×10-5 A6=7.00636×10-6 A8=-2.06857×10-7
A10=3.08660×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03 4.93 4.99
2ω(°) 80.21 36.18 17.76
d3 0.74 0.99 13.31
d9 11.18 3.27 0.898
d15 2.71 9.95 10.21
d17 2.64 2.99 2.99
实施例11
r1=19.964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5.354 d2=0.22
r3=16.981 d3=3.10 nd2=1.76802 vd2=49.24
r4=321.532 d4=(可变的)
r5=-79.400(AS)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6.026 (AS) d6=2.65
r7=-512.296 d7=2.00 nd4=2.00170 vd4=20.64
r8=-14.190 d8=0.13
r9=-10.837(AS) d9=0.67 nd5=1.81600 vd5=46.62
r10=-38.820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567(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0.835(AS) d13=0.10
r14=5.426 d14=1.39 nd7=1.59201 vd7=67.02
r15=13.374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434 d16=(可变的)
r17=21.181(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3.592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6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1.81913×10-4 A6=-7.45514×10-6 A8=1.16696×10-7
A10=-6.24258×10-10
第6面
K=0.000
A4=3.02384×10-5 A6=2.11070×10-5 A8=-1.27196×10-6
A10=4.98377×10-9
第9面
K=-0.063
A4=2.66985×10-4 A6=5.08873×10-6 A8=-1.46937×10-7
A10=0
第12面
K=-0.000
A4=-9.20807×10-4 A6=-4.91248×10-6 A8=-3.02284×10-6
A10=3.84485×10-7
第13面
K=0.000
A4=5.02906×10-4 A6=7.33058×10-6 A8=-5.38763×10-6
A10=6.41876×10-7
第17面
K=0.000
A4=2.80646×10-6 A6=1.03678×10-5 A8=-3.21345×10-7
A10=4.86255× 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09 4.69 4.91
2ω(°) 80.15 35.68 17.65
d4 0.73 3.65 13.26
d10 10.76 3.56 0.77
d16 2.74 9.08 10.01
d18 2.81 3.04 2.97
实施例12
r1=20.035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5.388 d2=0.21
r3=16.987 d3=3.10 nd2=1.76802 vd2=49.24
r4=322.739 d4=(可变的)
r5=-67.042(AS)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6.104(AS) d6=2.63
r7=-553.055 d7=2.02 nd4=2.00170 vd4=20.64
r8=-14.110 d8=0.17
r9=-11.468(AS) d9=0.67 nd5=1.81600 vd5=46.62
r10=-48.428(AS)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592(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0.777(AS) d13=0.10
r14=5.381 d14=1.39 nd7=1.59201 vd7=67.02
r15=13.633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428 d16=(可变的)
r17=21.377(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3.467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6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02227×10-4 A6=-8.03922×10-6 A8=1.51641×10-7
A10=-1.06462×10-9
第6面
K=0.000
A4=3.98938×10-5 A6=1.96692×10-5 A8=-1.68354×10-6
A10=2.76679×10-8
第9面
K=-0.063
A4=2.07247×10-5 A6=-3.77371×10-6 A8=2.63786×10-7
A10=0
第10面
K=-0.897
A4=-2.19314×10-4 A6=-5.31018×10-6 A8=3.15789×10-7
A10=0
第12面
K=-0.000
A4=-9.35871×10-4 A6=-1.13973×10-5 A8=-7.24228×10-7
A10=1.19444×10-7
第13面
K=0.000
A4=4.83658×10-4 A6=-9.01954×10-6 A8=1.55326×10-7
A10=4.11169×10-8
第17面
K=0.000
A4=8.51281×10-6 A6=9.83773×10-6 A8=-3.17684×10-7
A10=5.22025×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09 4.69 4.92
2 ω(°) 80.14 35.67 17.64
d4 0.73 3.64 13.26
d10 10.77 3.56 0.77
d16 2.74 9.08 10.02
d18 2.80 3.03 2.97
实施例13
r1=24.847 d1=0.80 nd1=1.94595 vd1=17.98
r2=16.542 d2=0.29
r3=18.208 d3=3.02 nd2=1.88300 vd2=40.76
r4=3582.698 d4=(可变的)
r5=-43.179(AS) d5=0.79 nd3=1.80610 vd3=40.92
r6=5.891(AS) d6=2.64
r7=-157590.062 d7=1.91 nd4=1.94595 vd4=17.98
r8=-15.395 d8=0.67 nd5=1.80610 vd5=40.92
r9=-175.340(AS) d9=(可变的)
r10=∞(S) d10=0.10
r11=5.417(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10.144(AS) d12=(可变的)
r13=5.942 d13=1.42 nd7=1.59201 vd7=67.02
r14=24.078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618 d15=(可变的)
r16=17.723(AS) d16= 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30.024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6
r22=∞(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41650×10-4 A6=-7.80486×10-6 A8=1.53963×10-7
A10=-1.21087×10-9
第6面
K=0.000
A4=1.85981×10-4 A6=2.55754×10-5 A8=-1.92596×10-6
A10=3.81224×10-8
第9面
K=-4.077
A4=-3.33609×10-4 A6=6.19746×10-6 A8=-2.40693×10-7
A10=4.21649×10-10
第11面
K=-0.000
A4=-1.00640×10-3 A6=2.89626×10-5 A8=-5.10096×10-6
A10=7.01287×10-7
第12面
K=0.000
A4=6.92460×10-4 A6=4.80286×10-5 A8=-9.42465×10-6
A10=1.22823×10-6
第16面
K=0.000
A4=3.67077×10-5 A6=1.07760×10-5 A8=-3.84914×10-7
A10= 6.38037×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0 24.28
FNO 3.23 4.54 5.07
2ω(°) 80.19 35.07 17.60
d4 0.71 5.09 13.51
d9 10.96 3.46 0.85
d12 0.20 0.57 0.40
d15 2.75 7.12 9.46
d17 2.80 2.94 2.96
实施例14
r1=19.959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5.153 d2=0.19
r3=16.567 d3=3.19 nd2=1.76802 vd2=49.24
r4=328.834 d4=(可变的)
r5=-66.705(AS)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6.014(AS) d6=2.67
r7=-97.974 d7=1.95 nd4=2.00170 vd4=20.64
r8=-12.905 d8=0.12
r9=-10.476(AS) d9=0.67 nd5=1.81600 vd5=46.62
r10=-36.471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598(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0.200(AS) d13=(可变的)
r14=5.893 d14=1.42 nd7=1.59201 vd7=67.02
r15=20.687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680 d16=(可变的)
r17=18.589(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6.724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6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1.92323×10-4 A6=-4.86162×10-6 A8=5.55922×10-8
A10=-2.22548×10-10
第6面
K=0.000
A4=9.52228×10-5 A6=2.45561×10-5 A8=-1.19859×10-6
A10=6.02161×10-9
第9面
K=0.020
A4=3.06753×10-4 A6=-6.37184×10-7 A8=2.66117×10-8
A10=0
第12面
K=-0.000
A4=-9.26843×10-4 A6=3.04592×10-5 A8=-6.90151×10-6
A10=7.46676×10-7
第13面
K=0.000
A4=6.28294×10-4 A6=5.21648×10-5 A8=-1.31953×10-5
A10=1.46113×10-6
第17面
K=0.000
A4=-6.81284×10-6 A6=1.02822×10-5 A8=-3.09403×10-7
A10=4.47496×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3 4.50 4.92
2ω(°) 80.23 35.24 17.60
d4 0.72 4.62 13.21
d10 10.56 3.30 0.78
d13 0.23 0.57 0.43
d16 2.76 7.67 9.68
d18 2.86 3.00 2.96
实施例15
r1=25.601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6.493 d2=0.20
r3=1 8.075 d3=3.23 nd2=1.88300 vd2=40.76
r4=-1234.242 d4=(可变的)
r5=-40.268(AS) d5=0.80 nd3=1.83481 vd3=42.71
r6=6.022(AS) d6=2.62
r7=-407.214 d7=1.83 nd4=1.92286 vd4=18.90
r8=-15.866 d8=0.68 nd5=1.83481 vd5=42.71
r9=-66.674(AS) d9=(可变的)
r10=∞(S) d10=0.10
r11=5.520(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9.949(AS) d12=(可变的)
r13=6.163 d13=1.35 nd7=1.59201 vd7=67.02
r14=18.256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675 d15=(可变的)
r16=15.963(AS) d16=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38.145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7
r22=∞(1)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05163×10-4 A6=-3.37326×10-6 A8=4.45283×10-8
A10=-3.62203×10-10
第6面
K=0.000
A4=1.47479×10-4 A6=2.72737×10-5 A8=-1.43607×10-6
A10=3.29097×10-8
第9面
K=17.341
A4=-2.82382×10-4 A6=3.16842×10-6 A8=-2.28861×10-7
A10=0
第11面
K=-0.000
A4=-1.03741×10-3 A6=2.15062×10-5 A8=-6.81878×10-6
A10=7.72131×10-7
第12面
K=0.000
A4=5.90361×10-4 A6=4.12917×10-5 A8=-1.28212×10-5
A10=1.50309×10-6
第16面
K=0.000
A4=2.50156×10-5 A6=1.12904×10-5 A8=-3.91013×10-7
A10=6.07074×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0 24.29
FNO 3.13 4.24 4.94
2ω(°) 80.27 34.68 17.58
d4 0.71 6.26 13.33
d9 10.81 3.63 0.72
d12 0.27 0.57 0.42
d15 2.76 6.65 9.78
d17 2.83 3.00 2.96
实施例16
r1=21.193 d1=0.81 nd1=1.94595 vd1=17.98
r2=15.192 d2=3.09 nd2=1.83481 vd2=42.71
r3=81.748 d3=(可变的)
r4=-603.712(AS) d4=0.82 nd3=1.88300 vd3=40.76
r5=5.982(AS) d5=2.78
r6=-237.176 d6=1.71 nd4=2.10227 vd4=17.10
r7=-18.101 d7=0.09
r8=-15.997 d8=0.80 nd5=1.88300 vd5=40.76
r9=-168.381(AS) d9=(可变的)
r10=∞(S) d10=0.10
r11=5.812(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10.295(AS) d12=(可变的)
r13=5.387 d13=1.54 nd7=1.59201 vd7=67.02
r14=19.283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554 d15=(可变的)
r16=24.991(AS) d16=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19.483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5
r22=∞(I)
非球面系数
第4面
K=0.000
A4=1.21970×10-4 A6=-1.08084×10-6 A8=1.14600×10-8
A10=1.97222×10-10
第5面
K=0.000
A4=1.75555×10-4 A6=2.16172×10-5 A8=-8.70023×10-7
A10=1.24313×10-8
第9面
K=410.383
A4=-2.79644×10-4 A6=4.80703×10-6 A8=-2.06609×10-7
A10=0
第11面
K=-0.000
A4=-8.72572×10-4 A6=1.99478×10-5 A8=-4.51334×10-6
A10=5.24324×10-7
第12面
K=0.000
A4=5.50797×10-4 A6=2.74834×10-5 A8=-6.52190×10-6
A10=7.69571×10-7
第16面
K=0.000
A4=1.78974×10-5 A6=7.85039×10-6 A8=-2.65852×10-7
A10=4.28825×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08 4.93 4.91
2ω(°) 80.33 36.11 17.66
d3 0.74 1.00 13.34
d9 10.94 3.05 0.89
d12 0.16 0.57 0.55
d15 2.75 9.30 9.26
d17 2.70 3.00 2.99
实施例17
r1=24.005 d1=0.80 nd1=1.92286 vd1=18.90
r2=15.730 d2=0.18
r3=16.798 d3=3.12 nd2=1.88300 vd2=40.76
r4=320.063 d4=(可变的)
r5=-63.961(AS) d5=0.80 nd3=1.83481 vd3=42.71
r6=5.769(AS) d6=2.79
r7=-110.876 d7=1.74 nd4=1.94595 vd4=17.98
r8=-15.935 d8=0.08
r9=-14.478 d9=0.68 nd5=1.83481 vd5=42.71
r10=-43.168(AS) d10=(可变的)
r11=∞(S) d11=0.10
r12=5.627(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9.958(AS) d13=(可变的)
r14=6.057 d14=1.36 nd7=1.59201 vd7=67.02
r15=1 8.994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702 d16=(可变的)
r17=16.931(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33.088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7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20322×10-4 A6=-8.05410×10-6 A8=1.50663×10-7
A10=-1.08544×10-9
第6面
K=0.000
A4=1.19766×10-4 A6=2.71353×10-5 A8=-1.79261×10-6
A10=2.50985×10-8
第10面
K=4.763
A4=-2.60503×10-4 A6=-1.23050×10-6 A8=2.35967×10-8
A10=0
第12面
K=-0.000
A4=-9.80569×10-4 A6=1.94848×10-5 A8=-5.98539×10-6
A10=6.24092×10-7
第13面
K=0.000
A4=5.74317×10-4 A6=3.99276×10-5 A8=-1.14945×10-5
A10=1.22736×10-6
第17面
K=0.000
A4=8.72792×10-7 A6=1.10477×10-5 A8=-3.58880×10-7
A10=5.71191×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14 4.56 4.90
2ω(°) 80.18 35.40 17.59
d4 0.73 4.26 13.29
d10 10.70 3.25 0.68
d13 0.29 0.58 0.46
d16 2.76 7.98 9.63
d18 2.86 3.05 2.96
实施例18
r1=17.636(AS) d1=3.46 nd1=1.49700 vd1=81.54
r2=1651.373(AS) d2=(可变的)
r3=-89.845(AS) d3=0.82 nd2=1.88300 vd2=40.76
r4=6.252(AS) d4=2.41
r5=36.538 d5=2.14 nd3=1.94595 vd3=17.98
r6=-20.686 d6=0.20
r7=-15.473 d7=0.70 nd4=1.88300 vd4=40.76
r8=-705.490(AS) d8=(可变的)
r9=∞(S) d9=0.10
r10=5.371(AS) d10=2.70 nd5=1.58913 vd5=61.14
r11=-12.630(AS) d11=0.10
r12=4.840 d12=1.30 nd6=1.59201 vd6=67.02
r13=8.993 d13=0.80 nd7=2.00170 vd7=20.64
r14=3.169 d14=(可变的)
r15=-175.389(AS) d15=2.05 nd8=2.00170 vd8=20.64
r16=-15.339 d16=(可变的)
r17=∞ d17=0.40 n69=1.54771 vd9=62.84
r18=∞ d18=0.50
r19=∞ d19=0.50 nd10=1.51633 vd10=64.14
r20=∞ d20=0.36
r21=∞(I)
非球面系数
第1面
K=-0.000
A4=-9.36696×10-21 A6=-3.07965×10-7 A8=1.40121×10-9
A10=8.27669×10-11
第2面
K=-0.000
A4=1.06767×10-5 A6=-7.16715×10-7 A8=1.70324×10-8
A10=-3.34505×10-11
第3面
K=0.000
A4=4.52338×10-5 A6=1.74362×10-6 A8=-8.20880×10-8
A10=1.09382×10-9
第4面
K=0.000
A4=-5.26435×10-5 A6=9.38403×10-6 A8=-4.26308×10-7
A10=1.16873×10-8
第8面
K=-3.680
A4=-2.58689×10-4 A6=7.09681×10-6 A8=-7.55479×10-7
A10=1.66474×10-8
第10面
K=-0.000
A4=-8.26225×10-4 A6=2.42650×10-5 A8=-2.03186×10-6
A10=2.44772×10-7
第11面
K=0.000
A4=6.51537×10-4 A6=4.56976×10-5 A8=-3.58200×10-6
A10=4.02796×10-7
第15面
K=0.000
A4=8.11366×10-5 A6=1.01901×10-5 A8=-3.84282×10-7
A10=5.33610×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1.98 24.29
FNO 3.03 4.41 5.05
2ω(°) 81.54 36.13 18.37
d2 0.72 4.69 12.81
d8 11.55 4.15 0.93
d14 2.78 7.77 10.07
d16 2.78 2.99 3.33
实施例19
r1=15.057(AS) d1=3.36 nd1=1.43875 vd1=94.93
r2=16740.605(AS) d2=(可变的)
r3=-109.482(AS) d3=0.82 nd2=1.88300 vd2=40.76
r4=5.865(AS) d4=2.48
r5=29.434 d5=2.25 nd3=1.94595 vd3=17.98
r6=-21.699 d6=0.26
r7=-15.455 d7=0.70 nd4=1.88300 vd4=40.76
r8=61494.611(AS) d8=(可变的)
r9=∞(S) d9=0.10
r10=5.519(AS) d10=2.70 nd5=1.58913 vd5=61.14
r11=-12.178(AS) d11=0.10
r12=4.874 d12=1.36 nd6=1.59201 vd6=67.02
r13=9.784 d13=0.80 nd7=2.00170 vd7=20.64
r14=3.227 d14=(可变的)
r15=-455.052(AS) d15=2.04 nd8=2.00170 vd8=20.64
r16=-15.796 d16=(可变的)
r17=∞ d17=0.40 nd9=1.54771 vd9=62.84
r18=∞ d18=0.50
r19=∞ d19=0.50 nd10=1.51633 vd10=64.14
r20=∞ d20=0.36
r21=∞(I)
非球面系数
第1面
K=-0.000
A4=-9.36696×10-21 A6=-2.82322×10-7 A8=-3.32314×10-9
A10=9.80939×10-11
第2面
K=-0.000
A4=2.03046×10-5 A6=-8.63339×10-7 A8=1.39119×10-8
A10=-2.72606×10-11
第3面
K=0.000
A4=1.45879×10-4 A6=-7.06884×10-6 A8=1.23121×10-7
A10=-5.62979×10-10
第4面
K=0.000
A4=-5.29316×10-5 A6=3.56817×10-6 A8=-1.11723×10-6
A10=1.49013×10-8
第8面
K=-3.680
A4=-2.43119×10-4 A6=1.50423×10-6 A8=-8.73464×10-8
A10=2.80319×10-9
第10面
K=-0.000
A4=-7.77230×10-4 A6=1.47499×10-5 A8=-1.23145×10-6
A10=1.55776×10-7
第11面
K=0.000
A4=6.35918×10-4 A6=3.49158×10-5 A8=-2.91520×10-6
A10=2.80196×10-7
第15面
K=0.000
A4=4.02871×10-5 A6=1.18379×10-5 A8=-4.08960×10-7
A10=5.70846×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1.98 24.29
FNO 3.11 4.53 5.05
2ω(°) 81.61 36.13 18.35
d2 0.72 4.72 12.77
d8 11.25 4.14 0.96
d14 2.79 7.94 9.79
d16 2.84 2.99 3.34
实施例20
r1=24.617 d1=0.80 nd1=1.94595 vd1=17.98
r2=16.485 d2=0.34
r3=18.513 d3=3.03 nd2=1.88300 vd2=40.76
r4=-1350.827 d4=(可变的)
r5=-39.777(AS) d5=0.79 nd3=1.80610 vd3=40.92
r6=5.736(AS) d6=2.50
r7=46.539 d7=1.93 nd4=1.94595 vd4=17.98
r8=-22.674 d8=0.64 nd5=1.80610 vd5=40.92
r9=177.436(AS) d9=(可变的)
r10=∞(S) d10=(可变的)
r11=5.325(AS) d11=2.70 nd6=1.58913 vd6=61.14
r12=-9.884(AS) d12=0.10
r13=6.305 d13=1.41 nd7=1.59201 vd7=67.02
r14=18.239 d14=0.80 nd8=2.00069 vd8=25.46
r15=3.616 d15=(可变的)
r16=17.024(AS) d16=2.07 nd9=1.74330 vd9=49.33
r17=34.757 d17=(可变的)
r18=∞ d18=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19=∞ d19=0.50
r20=∞ d20=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1=∞ d21=0.37
r22=∞(I)
非球面系数
第5面
K=0.000
A4=2.65294×10-4 A6=-4.86067×10-6 A8=-4.95916×10-8
A10=1.45582×10-9
第6面
K=0.000
A4=1.22290×10-4 A6=3.07865×10-5 A8=-1.23246×10-6
A10=-2.75048×10-8
第9面
K=-4.077
A4=-3.44903×10-4 A6=4.47305×10-6 A8=-7.49149×10-7
A10=2.89043×10-8
第11面
K=-0.000
A4=-1.06943×10-3 A6=1.88431×10-5 A8=-3.97919×10-6
A10=3.05632×10-7
第12面
K=0.000
A4=7.51908×10-4 A6=1.59771×10-5 A8=-2.43151×10-6
A10=2.99982×10-7
第16面
K=0.000
A4=2.22601×10-5 A6=1.31566×10-5 A8=-4.73811×10-7
A10=7.81341×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8
FNO 3.07 4.72 5.05
2ω(°) 80.13 35.38 17.61
d4 0.71 4.88 13.53
d9 9.86 4.07 0.85
d10 1.54 0.22 0.28
d15 2.73 8.32 9.66
d17 2.75 2.95 2.96
实施例21
r1=21.541 d1=0.81 nd1=1.94595 vd1=17.98
r2=15.611 d2=0.24
r3=15.754 d3=3.00 nd2=1.83481 vd2=42.71
r4=86.752 d4=(可变的)
r5=689.472 d5=0.82 nd3=1.88300 vd3=40.76
r6=5.858(AS) d6=2.64
r7=187.160 d7=1.74 nd4=2.10227 vd4=17.10
r8=-20.892 d8=0.11
r9=-17.292 d9=0.80 nd5=1.88300 vd5=40.76
r10=-218.644(AS) d10=(可变的)
r11=∞(AS) d11=0.10
r12=5.786(AS) d12=2.70 nd6=1.58913 vd6=61.14
r13=-10.671(AS) d13=0.10
r14=5.093 d14=1.45 nd7=1.59201 vd7=67.02
r15=13.011 d15=0.80 nd8=2.00069 vd8=25.46
r16=3.389 d16=(可变的)
r17=26.835(AS) d17=2.07 nd9=1.74330 vd9=49.33
r18=-20.472 d18=(可变的)
r19=∞ d19=0.40 nd10=1.54771 vd10=62.84
r20=∞ d20=0.50
r21=∞ d21=0.50 nd11=1.51633 vd11=64.14
r22=∞ d22=0.35
r23=∞(I)
非球面系数
第6面
K=0.000
A4=-8.01634×10-6 A6=1.74636×10-5 A8=-9.27328×10-7
A10=8.36328×10-9
第10面
K=335.081
A4=-2.97735×10-4 A6=3.50224×10-6 A8=-1.54842×10-7
A10=0
第12面
K=-0.000
A4=-9.17134×10-4 A6=1.14404×10-5 A8=-5.40338×10-6
A10=5.59156×10-7
第13面
K=0.000
A4=4.20917×10-4 A6=2.06348×10-5 A8=-7.89133×10-6
A10=8.16743×10-7
第17面
K=0.000
A4=4.79555×10-5 A6=7.02757×10-6 A8=-2.32832×10-7
A10=3.87420×10-9
变焦数据(∞)
WE ST TE
f(mm) 5.06 12.01 24.29
FNO 3.08 5.02 5.05
2ω(°) 80.75 36.31 17.82
d4 0.74 0.99 13.33
d10 11.11 3.28 0.91
d16 2.72 9.93 10.06
d18 2.60 2.99 2.99
图22~图42分别表示上述实施例1~21的无限远物点聚焦时的像差图。
在这些像差图中,(a)表示广角端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和倍率色差,(b)表示中间状态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和倍率色差,(c)表示望远端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和倍率色差。各图中,“FIY”表示最大像高。
接着,示出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条件的值。
实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1A) | -0.794 | -0.789 | -0.789 | -0.788 | -0.804 | -0.823 | -0.822 |
(2A) | 0.815 | 0.813 | 0.813 | 0.769 | 0.756 | 0.788 | 0.806 |
(3A) | 0.017 | 0.056 | -0.019 | 0.030 | 0.008 | 0.032 | 0.044 |
(4A) | 2.0017 | 1.94595 | 2.0017 | 1.92286 | 1.92286 | 1.94595 | 2.10226 |
(5A) | 20.6 | 18.0 | 20.6 | 18.9 | 18.9 | 18.0 | 17.1 |
(6A) | 1.070 | 1.270 | 0.930 | 1.132 | 1.037 | 1.142 | 1.240 |
(7A) | 1.8830 | 1.8348 | 1.8830 | 1.8348 | 1.8348 | 1.8830 | 1.8830 |
(8A) | 40.8 | 42.7 | 40.8 | 42.7 | 42.7 | 40.8 | 40.8 |
(9A) | 1.8160 | 1.8348 | 1.8348 | 1.8348 | 1.8348 | 1.8830 | 1.8830 |
(10A) | 46.6 | 42.7 | 42.7 | 42.7 | 42.7 | 40.8 | 40.8 |
(11A) | -1.505 | -1.976 | -1.370 | -1.738 | -1.545 | -2.038 | -1.967 |
(12A) | 2.001 | 2.553 | 1.885 | 2.416 | 2.341 | 2.334 | 2.477 |
(13A) | 0.029 | 0.030 | 0.027 | 0.052 | 0.054 | 0.036 | 0.028 |
(13B) | -0.007 | -0.008 | -0.006 | -0.004 | -0.001 | -0.008 | -0.008 |
(14A) | -0.025 | -0.021 | -0.025 | -0.025 | -0.025 | -0.019 | -0.019 |
(15A) | 0.008 | 0.005 | 0.005 | 0.009 | 0.006 | 0.006 | 0.006 |
(16A) | 0.310 | 0.311 | 0.312 | 0.311 | 0.314 | 0.309 | 0.309 |
(17A) | 1.383 | 1.383 | 1.380 | 1.385 | 1.385 | 1.367 | 1.367 |
(18A) | 0.370 | 0.372 | 0.371 | 0.371 | 0.371 | 0.371 | 0.370 |
(19A) | 0.636 | 0.646 | 0.641 | 0.640 | 0.643 | 0.645 | 0.640 |
(20A) | 0.759 | 0.759 | 0.759 | 0.759 | 0.759 | 0.759 | 0.759 |
(21A) | 4.800 | 4.800 | 4.800 | 4.799 | 4.800 | 4.801 | 4.800 |
(1B) | 0.128 | 0.131 | 0.129 | 0.165 | 0.173 | 0.144 | 0.130 |
(2B) | -0.973 | -0.916 | -1.030 | -0.954 | -0.986 | -0.949 | -0.931 |
(3B) | 0.142 | 0.144 | 0.142 | 0.168 | 0.171 | 0.153 | 0.142 |
实施例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A) | -0.807 | -0.773 | -0.787 | -0.809 | -0.819 | -0.794 | -0.836 |
(2A) | 0.826 | 0.778 | 0.980 | 0.859 | 0.833 | 0.760 | 0.835 |
(3A) | 0.032 | 0.043 | -0.070 | 0.015 | 0.013 | 0.000 | 0.073 |
(4A) | 2.10226 | 1.92286 | 2.10226 | 2.0017 | 2.0017 | 1.94595 | 2.0017 |
(5A) | 17.1 | 18.9 | 17.1 | 20.6 | 20.6 | 17.98 | 20.64 |
(6A) | 1.178 | 1.175 | 0.647 | 1.057 | 1.052 | 1.000 | 1.303 |
(7A) | 1.8830 | 1.8061 | 1.8830 | 1.8830 | 1.8830 | 1.8061 | 1.8830 |
(8A) | 40.8 | 40.8 | 40.8 | 40.8 | 40.92 | 40.76 | |
(9A) | 1.8830 | 1.8061 | 1.8830 | 1.8160 | 1.8160 | 1.8061 | 1.816 |
(10A) | 40.8 | 40.9 | 40.8 | 46.6 | 46.6 | 40.92 | 46.62 |
(11A) | -1.545 | -1.491 | -1.195 | -1.775 | -1.621 | -1.193 | -1.806 |
(12A) | 2.548 | 2.215 | 2.307 | 1.953 | 1.936 | 2.195 | 2.038 |
(13A) | 0.035 | 0.053 | 0.027 | 0.013 | 0.020 | 0.047 | 0.033 |
(13B) | 0.001 | -0.001 | -0.001 | -0.013 | -0.020 | -0.010 | -0.008 |
(14A) | -0.022 | -0.028 | -0.022 | -0.026 | -0.019 | -0.021 | -0.022 |
(15A) | 0.006 | 0.008 | 0.000 | 0.006 | 0.006 | 0.008 | 0.006 |
(16A) | 0.309 | 0.312 | 0.312 | 0.306 | 0.307 | 0.305 | 0.296 |
(17A) | 1.371 | 1.386 | 1.501 | 1.393 | 1.396 | 1.394 | 1.376 |
(18A) | 0.370 | 0.372 | 0.356 | 0.366 | 0.366 | 0.264 | 0.270 |
(19A) | 0.637 | 0.642 | 0.657 | 0.631 | 0.632 | - | - |
(20A) | 0.759 | 0.759 | 0.759 | 0.759 | 0.759 | 0.759 | 0.759 |
(21A) | 4.799 | 4.799 | 4.798 | 4.800 | 4.800 | 4.800 | 4.800 |
(1B) | 0.118 | 0.162 | 0.013 | 0.094 | 0.111 | 0.172 | 0.108 |
(2B) | -0.950 | -0.936 | -1.116 | -0.977 | -0.978 | -1.000 | -0.884 |
(3B) | 0.134 | 0.166 | 0.100 | 0.117 | 0.134 | 0.174 | 0.130 |
实施例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1A) | -0.810 | -0.830 | -0.786 | -0.824 | -0.796 | -0.751 | -0.777 |
(2A) | 0.740 | 0.980 | 0.835 | 0.870 | 0.898 | 0.748 | 1.017 |
(3A) | 0.018 | 0.030 | 0.066 | -0.208 | -0.250 | -0.164 | -0.040 |
(4A) | 1.92286 | 2.10226 | 1.94595 | 1.94595 | 1.94595 | 1.94595 | 2.10226 |
(5A) | 18.90 | 17.10 | 17.98 | 17.98 | 17.98 | 17.98 | 17.1 |
(6A) | 1.081 | 1.165 | 1.336 | 0.277 | 0.151 | 0.345 | 0.799 |
(7A) | 1.83481 | 1.883 | 1.83481 | 1.883 | 1.883 | 1.8061 | 1.8830 |
(8A) | 42.71 | 40.76 | 42.71 | 40.76 | 40.76 | 40.92 | 40.8 |
(9A) | 1.83481 | 1.883 | 1.83481 | 1.8830 | 1.8830 | 1.8061 | 1.8830 |
(10A) | 42.71 | 40.76 | 42.71 | 40.76 | 40.76 | 40.92 | 40.8 |
(11A) | -1.625 | -1.210 | -2.009 | -1.045 | -0.999 | -0.773 | -1.172 |
(12A) | 2.400 | 2.458 | 2.657 | 1.874 | 1.831 | 2.140 | 2.271 |
(13A) | 0.061 | 0.050 | 0.031 | 0.025 | 0.051 | 0.034 | 0.003 |
(13B) | -0.004 | 0.008 | -0.008 | -0.010 | -0.051 | -0.034 | 0.003 |
(14A) | -0.022 | -0.018 | -0.020 | -0.022 | -0.017 | -0.025 | -0.020 |
(15A) | 0.006 | 0.000 | 0.005 | - | - | 0.010 | 0.007 |
(16A) | 0.306 | 0.297 | 0.302 | 0.313 | 0.303 | 0.314 | 0.311 |
(17A) | 1.376 | 1.467 | 1.370 | 1.476 | 1.414 | 1.382 | 1.484 |
(18A) | 0.265 | 0.277 | 0.269 | 0.349 | 0.351 | 0.370 | 0.354 |
(19A) | - | - | - | 0.687 | 0.671 | 0.644 | 0.655 |
(20A) | 0.758 | 0.759 | 0.759 | 0.759 | 0.760 | 0.759 | 0.759 |
(21A) | 4.797 | 4.800 | 4.800 | 4.802 | 4.804 | 4.798 | 4.799 |
(1B) | 0.185 | 0.012 | 0.115 | 0.084 | 0.067 | 0.192 | |
(2B) | -0.971 | -0.951 | -0.901 | -1.413 | -1.498 | -1.281 | |
(3B) | 0.179 | 0.100 | 0.138 | 0.089 | 0.068 | 0.186 |
各实施例也可以为以下结构。
为了截止重影和光斑等不需要光,除了孔径光阑S以外,也可以配置光斑光圈。可以配置在第1透镜组G1的物体侧、第1透镜组G1和第2透镜组G2之间、第2透镜组G2和第3透镜组G3之间、第3透镜组G3和第4透镜组G4之间、从第4透镜组G4到像面I之间、第4透镜组G4和第5透镜组G5之间、从第5透镜组G5到像面I之间的任何位置。并且,可以构成为通过框部件来截止光斑光线,也可以设置其他部件。并且,也可以在透镜的表面直接印刷、涂装、粘接密封垫等。并且,其开口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函数曲线所包围的范围等任何的形状。并且,不仅截止有害光束,还可以截止像面周边部的慧差光斑等光束。
并且,对各透镜进行防止反射镀膜,也可以减轻重影和光斑。如果是多层镀膜,则能够有效减轻重影和光斑,是优选的。并且,也可以在透镜面、玻璃罩等上实施红外截止镀膜。
但是,为了防止重影和光斑的产生,一般在透镜的空气接触面上实施防止反射镀膜(anti-reflection coating)。另一方面,在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上,粘接材料的折射率比空气的折射率高很多。因此,成为与单层镀膜相同或低于单层镀膜的反射率的情况很多,强行实施防止反射镀膜的情况少。
但是,如果在接合面上主动实施防止反射镀膜,还能够减轻重影和光斑,能够获得更良好的图像。特别是最近高折射率的材料普及,因为像差校正方面的效果很好,所以多用于照相机光学系统,但是将高折射率材料用作接合透镜时,也不能忽视在接合面的反射。这种情况下,预先在接合面上实施防止反射镀膜特别有效。
在日本特开平2-27301号、日本特开2001-324676号、日本特开2005-92115号、USP 7116482等中公开了接合面镀膜的有效使用方法。在这些文献中,特别叙述了正先行(positive-lead type)变焦镜头的第1透镜组内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上设置的镀膜,关于本发明的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内的接合面,按照这些文献所公开的那样实施即可。作为所使用的镀膜的材料,根据作为基板的透镜的折射率和粘接材料的折射率,适当选择折射率比较高的Ta2O5、TiO2、Nb2O5、ZrO2、HfO2、CeO2、SnO2、In2O3、ZnO、Y2O3等,折射率比较低的MgF2、SiO2、Al2O3等,设定为满足相位条件的膜厚即可。
透镜的空气接触面的镀膜同样也可以将接合面镀膜作为多层镀膜。通过适当组合2层或2层以上的镀膜材料和膜厚,能够进行反射率的进一步降低和反射率的分光特性/角度特性等的控制等。并且,关于第1透镜组以外的透镜接合面,也能够根据同样的思想进行接合面镀膜。
并且,优选利用第4透镜组G4或第5透镜组G5进行对焦。利用第4透镜组G4或第5透镜组G5进行对焦时,因为透镜重量减轻,所以对电动机等的驱动系统的负荷少。进而,对焦时全长没有变化,并且能够在透镜镜框内部配置驱动电动机,所以有利于镜框的小型化。如上所述,虽然优选第4透镜组G4进行对焦或第5透镜组G5进行对焦,但是也可以利用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进行对焦。并且,也可以移动多个透镜组来进行对焦。并且,可以抽出透镜系统整体来进行对焦,也可以抽出或选入透镜组内的一部分透镜来进行对焦。
并且,可以通过移动CCD的微型透镜来减轻像周边部的亮度的阴影(光量不足)。例如可以根据各像高中的光线的入射角来改变CCD的微型透镜的设计。并且,也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来校正像周边部的亮度的降低。
并且,也可以有意利用光学系统产生畸变像差,在拍摄后进行图像处理来电校正变形。该图像处理称为像畸变像差的数字校正,说明其基本概念。
如图44所示,考虑以光轴Lc和摄像面的交点为中心、与有效摄像面ES的长边相切的半径R(像高R)的圆。固定该圆的圆周上各点的倍率,将该圆周上各点作为校正基准。并且,使除此之外的任意半径r(ω)(像高r(ω))的圆周上的各点大致沿放射方向移动,使其以半径r’(ω)的方式呈同心圆状移动,由此校正光学像的畸变像差。例如,在图44中,使位于半径R的圆的内侧的任意的半径r1(ω)的圆周上的点P1朝向圆的中心移动到半径r1’(ω)的圆周上的点P2。并且,使位于半径R的圆的外侧的任意的半径r2(ω)的圆周上的点Q1朝向远离圆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到半径r2’(ω)的圆周上的点Q2。这里,r’(ω)能够如下表示。
r’(ω)=α·f·tanω (0≤α≤1)
其中,ω为被摄体半视角,f为成像光学系统(本发明中为变焦镜头)的焦距。这里,如图45所示,被摄体半视角是来自物点O的主光线CR相对于光轴Lc的角度,该物点O与在距离所述摄像面上的中心r’(ω)高度的位置上形成的像点M对应。
这里,设与所述半径R(像高R)的圆周上的点对应的理想高度为Y,则
=R/Y=R/(f·tanω)
理想的光学系统相对于光轴旋转对称。因此,也相对于光轴旋转对称地产生畸变像差。对光学产生的畸变像差进行电校正时,如上所述,认为如果能够通过利用了相对于光轴的对称性的方法来进行校正,则在数据量和运算量方面是有利的。
可是,利用电子摄像元件拍摄时,由于摄像元件的像素的采样,光学像不能用连续的量来表现。因此,在光学像上假想描绘出的上述半径R的圆也只不过是像素在电子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排列成放射状,严格来讲不是准确的圆。即,在作为由离散的坐标点(电子摄像元件的像素)得到的数据的集合体而赋予的图像的形状校正中,实际不存在上述这种能够固定倍率的圆。所以,优选使用按照各像素(坐标(Xi,Yj))确定移动目的地的坐标(Xi’,Yj’)的方法。另外,多个像素在一个坐标(Xi’,Yj’)的位置上能够移动时,取得各像素所具有的值的平均值,作为位于坐标(Xi’,Yj’)的位置上的像素的数据。并且,对于不存在移动的点的位置,使用因为像素移动而具有数据的周围的几个像素的数据进行内插,由此制作该位置的数据。
对于在尤其具有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中,由于光学系统和电子摄像元件的制造误差等,应该固定上述光学像上的倍率的点不存在于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周上、且描绘在光学像上的上述半径R的圆为非对称时的校正,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在进行这种校正的电子摄像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为了计算校正量r’(ω)-r(ω),而将表示被摄体半视角ω和像高r之间的关系的数据,或表示实际像高r和理想像高r’和α之间的关系的数据,记录在内置于电子摄像装置内的记录介质上。
另外,为了不使畸变校正后的图像的光量在其短边方向的两端严重不足,优选所述半径R满足以下条件。
0≤R≤0.6Ls
其中,Ls为有效摄像面的短边长度。
优选所述半径R满足以下条件式。
0.3Ls≤R≤0.6Ls
进而,使所述半径R和与有效摄像面的长边相切的圆的半径大致一致是最有利的。
另外,在半径R=0的附近、即光轴上附近固定倍率来进行校正时,径向拉伸的区域增加。因此,在像素数方面有些不利,但是能够确保即使变焦镜头广角化也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叙述了对一个图像的畸变的校正,但是变焦镜头的焦距变化,图像中所包含的畸变的状态也与焦距的变化一起发生变化。因此,优选将焦距的最大值(望远端)和最小值(广角端)之间的、校正所需要的焦距区间,分割为几个焦距区域来校正畸变。例如,在所分割的各焦距区域内的望远端(各区域内焦距最大的状态)附近,设定校正量,以得到大致满足
r’(ω)=α·f·tanω
的校正结果,能够使用该校正量在该区间内校正图像的畸变。但是,该情况下,在所分割的各焦距区域内的广角端(各区域内焦距最小的状态),所得到的图像中残存有某种程度的桶形畸变像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增加焦距区域的数量时,为了校正而应当记录在记录介质内的数据量变多。所以,对于与所分割的各焦距区域内的望远端和广角端不同的一个或多个焦距,预先计算出一个或多个系数。根据模拟或实际使用摄像装置的测定结果来确定该系数即可。而且,也可以在所述所分割的各焦距区域内的望远端附近,计算得到大致满足
r’(ω)=α·f·tanω
的校正结果的校正量,按照每个焦距对该校正量乘以所述系数,确定该焦距的状态的校正量。
但是,在成像无限远物体而得到的像中不存在畸变时,
f=y/tanω
成立。其中,y为像点距离光轴的高度(像高),f为成像系统(本发明中为变焦镜头)的焦距,ω为被摄体半视角。
成像系统中存在桶形畸变像差时,则
f>y/tanω
即,成像系统的焦距f和像高y恒定时,ω的值增大。
接着,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实施例。
图46~图4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作为摄影光学系统而组装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概念图。图46是表示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的前方立体图,图47是数字照相机的后视图,图48是表示数字照相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其中,图46和图48表示摄影光学系统的非伸缩时的状态。数字照相机40包含:位于摄影用光路42上的摄影光学系统41;位于取景器用光路44上的取景器光学系统43;快门按钮45;闪光灯46;液晶显示监视器47;焦距变更按钮61和设定变更开关62等,摄影光学系统41伸缩时,通过滑动罩60,用罩60覆盖摄影光学系统41、取景器光学系统43和闪光灯46。而且,打开罩60将照相机设定为摄影状态时,摄影光学系统41成为图48的非伸缩状态,按压照相机40上部配置的快门按钮45时,与其连动,通过摄影光学系统41进行摄影。在该例中,使用了图1A所示的变焦镜头,但也可以使用变焦镜头的某个实施例。通过摄影光学系统41,经由实施了波段限制镀膜的低通滤波器F和玻璃罩C在CCD 49的摄像面(光电转换面)上形成物体像。由该CCD 49接受的物体像经由处理单元51,作为电子图像显示在照相机背面设置的液晶显示监视器47上。并且,该处理单元51连接有记录单元52,能够记录所拍摄的电子图像。另外,该记录单元52和处理单元51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一体设置。作为记录单元,可以使用内置在数字照相机内的存储器和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也可以使用能够在数字照相机上插拔的HDD、存储卡、DVD等。
进而,在取景器用光路44上配置取景器用物镜光学系统53。取景器用物镜光学系统53是由像正立(image erecting)棱镜系统55和多个透镜组(图中为3组)构成的变焦光学系统,该像正立棱镜系统55由棱镜55a、55b、55c构成,取景器用物镜光学系统53构成为其焦距与摄影光学系统41的变焦透镜连动地变化。通过该取景器用物镜光学系统53形成的物体像形成在像正立棱镜系统55的视场框57上。在该像正立棱镜系统55的出射侧配置有将正立的像引导到观察者眼球E的目镜光学系统59。在目镜光学系统59的出射侧配置有罩部件50。
图49是上述数字照相机40的主要部分的内部电路的结构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述处理单元51例如由CDS/ADC部24、主存储器17和图像处理部18等构成,存储单元52例如由存储介质部19等构成。
如图49所示,数字照相机40具有:操作部12;与该操作部12连接的控制部13;在该控制部1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经由总线14、15连接的摄像驱动电路16、主存储器17、图像处理部18、存储介质部19、显示部20以及设定信息存储器部21。
上述主存储器17、图像处理部18、存储介质部19、显示部20以及设定信息存储器部21构成为,经由总线22可相互进行数据的输入或输出,并且,在摄像驱动电路16上连接有CCD 49和CDS/ADC部24。
操作部12是如下的电路:其具有快门释放按钮、照相机设定变更开关、焦距变更按钮等各种输入按钮和开关,经由这些输入按钮和开关将从外部(照相机使用者)输入的事件信息传递到控制部。控制部13例如是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如下的电路:其内置有未图示的程序存储器,按照该程序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程序,经由操作部12接收照相机使用者所输入的指示命令,控制数字照相机40整体。
CCD图像传感器49接受通过摄影光学系统41形成的物体像。CCD图像传感器49是如下的摄像元件:其由摄像驱动电路16驱动控制,按照各像素将物体像的光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到CDS/ADC部24。
CDS/ADC部24是如下的电路:放大从CCD图像传感器49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将只进行了该放大和数字转换后的影像原始数据(bare数据,以下称为RAW数据。)输出到主存储器17。
主存储器17是由例如SDRAM等构成的缓存器,是临时存储从CDS/ADC部24输出的上述RAW数据的存储器装置。图像处理部18是如下的电路:其读出存储在主存储器17内的RAW数据或存储在存储介质部19内的RAW数据,根据控制部13所指定的画质参数,电气地进行包含畸变像差校正在内的各种图像处理。
存储介质部19例如是“安装有由闪存等构成的卡型或棒型的可插拔的记录介质,并在这些卡型或棒型的闪存中记录保持从主存储器17传送的RAW数据和图像处理部18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装置”的控制电路。
显示部20具有液晶显示监视器47以及在该液晶显示监视器47上显示图像和操作菜单等的电路。
设定信息存储器部21具有:预先存储有各种画质参数的ROM部;存储在从该ROM部读出的画质参数中、通过操作部12的输入操作所选择的画质参数的RAM部;以及对这些存储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的电路。
这样构成的数字照相机40的摄影光学系统41的广角端的视角广、小型、具有高变倍比、且在整个变倍区域内成像性能稳定。并且,能够实现在广角侧和望远侧的快速聚焦动作。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上述这种对一般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所谓小型数字照相机,还能够适用于需要广视角的监视照相机和镜头更换式的照相机。
上述变焦镜头的实施例有助于同时实现照相机的小型化和广角化、高变倍比化,所以在不影响照相机便携性的情况下,满足了用户希望摄影区域比以往更广的期望。更具体而言,适于透镜镜筒伸缩时的薄型化,半视角具有39°左右的广视角,能够确保5倍左右的高变倍比。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由变焦镜头形成的画质,且适于与CCD和CMOS等电子摄像元件组合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很显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这些改变不应视为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及其法律意义上的等同物来限定。所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改变都涵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37)
1.一种变焦镜头,其从物体侧依次具有:
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
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
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
使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宽,
相对于广角端,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变窄,
所述第1透镜组包含正透镜,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2片以下,
所述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双凹形状的物体侧负透镜、正透镜和像侧负透镜这3片透镜,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3片,
所述正透镜的像侧面在像侧为凸面,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比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
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所述物体侧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在光轴上隔着空气间隔配置,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f2/R2n1f<0.4 (1B)
-1.6<SF2air<-0.5 (2B)
其中,R2n1f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2为第2透镜组的焦距,SF2air由SF2air=(R2n1r+R2p1f)/(R2n1r-R2p1f)来定义,R2n1r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1f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变焦镜头的所述第3透镜组到像侧的透镜片数为3片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变焦镜头为具备第4透镜组的4组变焦镜头,该第4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变焦镜头为具有第4透镜组的4组变焦镜头,该第4透镜组仅由一片正透镜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变焦镜头为具有第4透镜组和第5透镜组的5组变焦镜头,该第4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该第5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SF2n1<1.25 (2A)
-0.32<f2/R2pf<0.5 (3A)
其中,SF2n1由SF2n1=(R2n1f+R2n1r)/(R2n1f-R2n1r)来定义,R2n1f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n1r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f为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84<nd2p<2.20 (4A)
13.0<vd2p<30.0 (5A)
其中,nd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45<SF2p<1.80 (6A)
其中,SF2p由SF2p=(R2pf+R2pr)/(R2pf-R2pr)来定义,R2pf为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pr为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78<nd2n1<2.20 (7A)
35<vd2n1<50 (8A)
其中,nd2n1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n1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阿贝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78<nd2n2<2.00 (9A)
35<vd2n2<50 (10A)
其中,nd2n2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d2n2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阿贝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3.0<SF2n2<-0.6 (11A)
其中,SF2n2由SF2n2=(R2n2f+R2n2r)/(R2n2f-R2n2r)来定义,R2n2f为第2透镜组中的像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2n2r为第2透镜组中的像侧负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3.0<f2p/f2<-1.0 (12A)
其中,f2p为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2透镜组的所述物体侧负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面为非球面,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2<(ASP2n1f+|ASP2n1r|)/fw<0.10 (13A)
-0.06<(ASP2n1r-ASP2n1f)/fw<0.06 (13B)
其中,ASP2n1f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ASP2n1r为第2透镜组的物体侧负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所述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为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非球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所述物体侧负透镜为双凹负透镜,
所述双凹负透镜的物体侧面为负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非球面,
所述双凹负透镜的像侧面为负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非球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所述像侧负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是非球面,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09<(ASP2n2r-ASP2n2f)/fw<-0.003 (14A)
其中,ASP2n2f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ASP2n2r为第2透镜组的像侧负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非球面偏差量,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2透镜组的所述像侧负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
所述负弯月形透镜的像侧的面为正屈光力随着与光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强的非球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2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和所述像侧负透镜分别为单透镜。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2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和所述像侧负透镜被接合起来。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所述正透镜和负透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1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所述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这2片透镜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2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分别为单透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之间的间隔满足以下条件式:
0.0≤L1np/L1<0.2(15A)
其中,L1np为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和正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L1为第1透镜组的光轴上的总厚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被接合起来。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1透镜组中包含的透镜仅为所述正透镜。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3透镜组中的总透镜片数为3片以下。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变焦镜头,
所述第3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这3片透镜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20<|f2/ft|<0.325 (16A)
其中,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7<f1/ft<1.8 (17A)
其中,f1为第1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25<f3/ft<0.50 (18A)
其中,f3为第3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3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40<f4/ft<1.0 (19A)
其中,f4为第4透镜组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3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
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所述第3透镜组和所述第4透镜组移动,以使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宽,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窄,所述第3透镜组和所述第4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宽。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变焦镜头,
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移动,使其相比广角端在望远端位于物体侧,所述第2透镜组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仅向物体侧移动,所述第4透镜组移动。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3.8<ft/fw<15.0 (21A)
其中,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ft为望远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35.一种电子摄像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以及
电子摄像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变焦镜头的像侧,将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满足以下条件式:
0.70<Im/fw<1.00 (20A)
其中,Im为最大像高,fw为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焦距。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1/R2n1f-1/R1r)·f2<0.40 (3B)
其中,R2n1f为第2透镜组中的物体侧负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r为第1透镜组的最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52569 | 2006-09-19 | ||
JP2006252569A JP4936437B2 (ja) | 2006-09-19 | 2006-09-19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
JP2006-252569 | 2006-09-19 | ||
JP2006-290117 | 2006-10-25 | ||
JP2006290117A JP5006007B2 (ja) | 2006-10-25 | 2006-10-25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
JP2006290117 | 2006-10-25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534383A Division CN100504493C (zh) | 2006-09-19 | 2007-09-19 | 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6369A true CN101556369A (zh) | 2009-10-14 |
CN101556369B CN101556369B (zh) | 2011-07-20 |
Family
ID=3925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5343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4493C (zh) | 2006-09-19 | 2007-09-19 | 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
CN20091000730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6369B (zh) | 2006-09-19 | 2007-09-19 | 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5343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4493C (zh) | 2006-09-19 | 2007-09-19 | 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936437B2 (zh) |
CN (2) | CN100504493C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67899A (zh) * | 2017-06-30 | 2017-09-15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长焦宽工作距机器视觉镜头 |
CN111352213A (zh) * | 2018-12-23 | 2020-06-30 |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像素棱镜潜望式镜头 |
CN114450615A (zh) * | 2019-09-30 | 2022-05-06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摄像系统 |
CN114503005A (zh) * | 2019-09-30 | 2022-05-1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摄像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26763B2 (ja) * | 2006-10-16 | 2012-09-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JP5202076B2 (ja) * | 2008-04-08 | 2013-06-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KR100963027B1 (ko) | 2008-06-30 | 2010-06-10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박막 트랜지스터를구비하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
JP5217698B2 (ja) * | 2008-07-03 | 2013-06-1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ズームレンズの変倍方法 |
JP5206174B2 (ja) * | 2008-07-08 | 2013-06-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JP5429612B2 (ja) | 2009-03-18 | 2014-02-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ズームレンズ、情報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EP2244117B1 (en) | 2009-04-24 | 2017-05-31 | Ricoh Company, Ltd. | Zoom lens unit |
CN102645734B (zh) * | 2009-04-24 | 2014-10-15 | 株式会社理光 | 变焦镜头单元、成像设备和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 |
JP5532386B2 (ja) | 2009-07-06 | 2014-06-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情報装置 |
US8179610B2 (en) | 2009-07-06 | 2012-05-15 | Ricoh Company, Ltd. | Zoom len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
TWI436123B (zh) * | 2010-12-28 | 2014-05-01 | Asia Optical Co Inc | Miniature zoom lens |
JP5724385B2 (ja) * | 2011-01-06 | 2015-05-27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変倍光学系、この変倍光学系を備える光学機器、及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
JP5208256B2 (ja) * | 2011-09-16 | 2013-06-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JP5854844B2 (ja) * | 2012-01-06 | 2016-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JP5922474B2 (ja) * | 2012-04-20 | 2016-05-24 | Hoya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系 |
KR20130136824A (ko) * | 2012-06-05 | 2013-1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경통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
KR101452084B1 (ko) | 2013-01-22 | 2014-10-1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초소형 광학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기기 |
JP6395360B2 (ja) * | 2013-10-03 | 2018-09-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JP6467769B2 (ja) * | 2013-11-21 | 2019-02-1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光学機器 |
WO2015075904A1 (ja) * | 2013-11-21 | 2015-05-28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ズームレンズ、光学機器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6467770B2 (ja) * | 2013-11-21 | 2019-02-1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光学機器 |
EP3098639A1 (de) * | 2015-05-28 | 2016-11-30 | Lomographische AG | Objektiv zur veränderbaren einstellung der aberrationen |
CN114779454B (zh) * | 2017-09-11 | 2024-04-16 | 株式会社尼康 |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装置 |
CN113625420B (zh) * | 2020-05-06 | 2022-10-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终端 |
JP7552701B2 (ja) * | 2020-07-28 | 2024-09-18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変倍光学系および光学機器 |
CN112198645B (zh) * | 2020-11-13 | 2024-09-20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焦距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29940B2 (ja) * | 1989-02-07 | 1997-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リヤーフォーカス式のズームレンズ |
KR19980059098A (ko) * | 1996-12-30 | 1998-10-07 | 이대원 | 줌 렌즈 |
JPH10268195A (ja) * | 1997-03-26 | 1998-10-09 | Nikon Corp | 近距離合焦可能な変倍光学系 |
JP4764644B2 (ja) * | 2005-02-23 | 2011-09-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情報装置 |
-
2006
- 2006-09-19 JP JP2006252569A patent/JP49364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9-19 CN CNB2007101534383A patent/CN10050449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9-19 CN CN2009100073088A patent/CN1015563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67899A (zh) * | 2017-06-30 | 2017-09-15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长焦宽工作距机器视觉镜头 |
CN111352213A (zh) * | 2018-12-23 | 2020-06-30 |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像素棱镜潜望式镜头 |
CN111352213B (zh) * | 2018-12-23 | 2023-07-07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像素棱镜潜望式镜头 |
CN114450615A (zh) * | 2019-09-30 | 2022-05-06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摄像系统 |
CN114503005A (zh) * | 2019-09-30 | 2022-05-1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摄像系统 |
CN114450615B (zh) * | 2019-09-30 | 2024-04-1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透镜系统、摄像装置以及摄像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49466A (zh) | 2008-03-26 |
CN101556369B (zh) | 2011-07-20 |
CN100504493C (zh) | 2009-06-24 |
JP4936437B2 (ja) | 2012-05-23 |
JP2008076493A (ja) | 2008-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6369B (zh) | 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 |
CN101256272B (zh) | 变焦透镜系统和利用该变焦透镜系统的电子图像拾取装置 | |
US7755848B2 (en) | Zoom le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N101183171B (zh) | 变焦透镜系统和采用该变焦透镜系统的电子摄像装置 | |
CN101183172B (zh) | 变焦透镜系统和利用该变焦透镜系统的电子图像拾取装置 | |
JP5006007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 |
CN101661157B (zh) | 变焦镜头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 |
CN101131466B (zh) | 变焦镜头以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 |
US7515354B2 (en) | Zooms le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N101408664A (zh) | 三单元变焦镜头和配备有它的摄像装置 | |
CN101344636B (zh) | 三单元变焦透镜系统和利用其的图像拾取装置 | |
JP2009186983A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JP2009037125A (ja) | 3群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
JP2009163102A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JP4451069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 |
JP2010164606A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JP5853523B2 (ja) |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
JP2010019959A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
CN101556370B (zh) | 三单元变焦透镜和配有该三单元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 |
JP4868517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 |
JP2010145466A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US20090097132A1 (en) | Three-unit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 |
JP2010060915A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