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6130A -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 Google Patents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6130A
CN101536130A CN200680055288A CN200680055288A CN101536130A CN 101536130 A CN101536130 A CN 101536130A CN 200680055288 A CN200680055288 A CN 200680055288A CN 200680055288 A CN200680055288 A CN 200680055288A CN 101536130 A CN101536130 A CN 101536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sleeve
contact
lower house
outside terminal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55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6130B (zh
Inventor
马赛尔·霍夫萨埃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ik Geraetebau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ermik Geraetebau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ik Geraetebau GmbH filed Critical Thermik Geraetebau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536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6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6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61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27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encapsulated in sealed miniaturised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01H1/504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by therm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31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 switches for allowing different types or orientation of connections to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5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comprising a successive blank-stamping, insert-moulding and sever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1/00Protective switches in which contacts are normally closed but are repeatedly opened and reclosed as long as a condition causing excess current persists, e.g. for current limiting
    • H01H81/02Protective switches in which contacts are normally closed but are repeatedly opened and reclosed as long as a condition causing excess current persists, e.g. for current limiting electrothermally operat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 Cook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Structure Of Telephone Exchang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Handcart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容纳、连接以及密封开关组件(11)的连接套(10),所述开关组件具有由下壳体(14)与上壳体(15)组成的封闭外壳(12),以及设置在外壳(12)中的热敏开关机构(16),该开关机构可随其温度变化在设置于两个外壳(12)上的固定触点(17,18)之间建立导电连接。在该连接套(10)内部各有一个配合触点(21,22)对应于每一个固定触点(17,18),且每一个配合触点分别与连接套(10)外部的一个外部端子(23)相连。

Description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温度限制器作用的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具有热敏开关机构的开关组件,以及用于收纳、触发以及密封开关组件的连接套。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收纳、触发以及密封开关组件的此类连接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尚未有这种样式的连接套。
但大量公开文献中也公知了具有由下壳体与上壳体构成的封闭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中的热敏开关机构的开关组件,该开关机构可随其温度变化在设置于外壳上的两个固定触点之间建立导电连接。
这类开关组件通常为利基产品,即必须根据相关用途对各个部件进行设计,这在许多不同的用途中经常会导致高昂的制造成本。
此外,开关组件的尺寸尤其是各个部件的尺寸比较小,通常无法以全自动方式生产散装件形式的部件,因此需要以半自动甚至手工方式进行生产。
公知的开关组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连接技术,一方面由于尺寸很小,另一方面又必须注意机械与热负荷的上限,钎焊、焊接或者压接连接根据应用情况的不同也会带来问题,因此必须为此储备保留很多不同的连接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用来容纳热敏开关机构的外壳总是分两部分构成,其中,罐状的下壳体容纳开关机构且由由盘状的上壳体将其封闭。如果下壳体和上壳体均由金属制成,那么在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就要设置绝缘膜,这是因为无论在下壳体还是在上壳体上,通常分别设置有用于外部连接的固定触点。
例如在DE 21 21 802 C2中就描述了这样一种开关。这一公知的开关中热敏开关机构具有弹簧片,该弹簧片以其边缘支撑于下壳体上,且在其中心支承活动触点,所述弹簧片朝向以铆固方式安装于上壳体中的固定触点压迫该活动触点。以这种方式在上壳体的固定触点与作为另一个固定触点的下壳体之间形成导电连接。
在弹簧片上方翻转布置有双金属挡片,该双金属挡片在其低温状态下不受力。当公知的开关组件的温度升高到超过双金属挡片的动作温度时,双金属片将在经过一段蠕变阶段之后,从其凸起的低温状态迅速跳转到凹入的高温状态,其中,该双金属挡片以其边缘按压在上壳体上,并且同时将活动触点从固定触点上抬起。由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经过绝缘处理,因此这样就切断了两个固定触点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公知的开关组件可用来防止电气设备过热。为此可将公知的开关组件置入与被保护的设备的热接触中,其中,通过该开关组件传导电气设备的供给电流。当电气设备的温度升高且由此使得开关组件的温度超过所设置的高温时,热开关组件就会打开且电气设备的供电被切断。
这类开关组件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经常用于变压器绕组之中,该变压器绕组在包入开关组件之后,还浸入在浸渍漆之中,因此必须防止油漆、灰尘以及类似物体进入开关组件的壳体内部。
如果上壳体与下壳体由金属制成,则通过绝缘膜进行密封,但这种密封通常不令人满意。
公知的还有,用绝缘材料制成上壳体和/或下壳体,这样就可弃用绝缘膜。之后可通过对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部分进行热压的方式对这类开关进行密封,其中,公知的还有,附加使用粘结剂来封闭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的间隙。
但这些开关组件的密封通常也不令人满意,其中,所述密封措施还需要一些辅助的工艺步骤,因此会明显增加成本。
这些公知的开关组件通常还有这样的缺点,由金属制成的壳体部件是一种深冲部件,其具有相对较高的误差波动,这不仅在与开关组件的其它部件协调时产生问题,而且也有可能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于开关组件的各种部件之间存在误差波动,使用深冲部件尤其会造成长期稳定性减弱与开关点精度减小。
EP 0 863 527 A2描述了一种开关组件,其中有电气器件的下壳体被由塑料制成的上壳体所封闭,该上壳体的环形壁在其边缘处与下壳体卡接,同时将突出的边缘热压在一起。热敏开关机构通常包括弹簧片以及双金属挡片,但该开关机构所支承的并非是活动触点而是与盖板部件中设置的两个固定触点接触的触桥。
这里所涉及的是一种专为强电流而设计的温度限制器,其中,在上壳体中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电极。
DE 197 27 197 C2描述了一种经过改进的具有触桥的公知的温度限制器,在其上半部分中设置有凹槽,可以将PTC模块推入其中,该模块以这种方式与外部端子并联,使得该模块赋予公知的温度限制器一种所谓自保持功能。
只要公知的温度限制器为闭合状态,就没有电流流过作为并联电阻连接的PTC模块。而当温度限制器打开时,就会有很小的自保持电流流过并联电阻,该自保持电流将并联电阻加热且使得温度限制器的温度保持在高于双金属挡片的动作温度之上。此时自保持电流很小,以至于需要保护的电气设备不会遭到其它的损坏,因此该电气设备可以冷却下来。同时,通过自保持电阻也可防止温度限制器重新被冷却并且相应地重新被接通,如果没有并联电阻,这就可能导致需要保护的电气设备反复接通、断开。
EP 0 795 885 A2也描述了一种温度限制器,其中的两个连接电极平行布置于由塑料制成的上壳体之中,设计为深冲部件的下壳体通过压接舌片的方式被固定于上壳体上。
由于深冲部件存在误差波动,使得这种温度限制器并不具有所需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开关点精度。
最后,DE 197 52 581 A1描述了一种具有盘状的下壳体以及由塑料制成的罐状的上壳体的温度限制器。这里通过下壳体构成一个固定触点,而在上壳体中则浇注了一个扁平电极作为第二固定触点,该触点同时也作为开关机构的活动触点的配合触点。
在两个固定触点之间设置有并联电阻形式的PTC模块,该模块有助于自保持作用。
此外,在上壳体内的扁平电极以及对应于活动触点的固定配合触点之间还设置有串联电阻,当开关闭合时,被保护的电气设备的工作电流就会流过该串联电阻,并且该串联电阻赋予温度限制器电流灵敏度。
当流过公知的温度限制器的被保护的电气设备的工作电流超过允许值时,该工作电流就会将串联电阻加热,直到将温度限制器尤其是双金属挡片加热,因此双金属挡片迅速跳转,从而断开与电气设备的连接。这样不仅可防止电气设备的工作温度过高,也可防止电流消耗过大。在温度限制器打开之后,自保持电流就会流过并联电阻,从而使得温度限制器不会重新闭合。
最后,EP 0 730 285 A1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容纳具有封闭壳体的温度限制器的绝缘外壳。将容纳有温度限制器的绝缘外壳推装在被保护的电气设备的两个连接触头上,从而在设备和温度限制器之间形成连接,同时对所插装的温度限制器进行保护。
发明内容
就此背景而言,本发明的任务在于:避免公知的起温度限制器作用的开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存在的缺点,其中,尤其要达到更为合理的制造、更加容易的可改进性以及适应不同的使用条件的更好的匹配性。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任务如此解决:即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容纳、连接和密封开关组件的连接套,该连接套具有由下壳体与上壳体构成的封闭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热敏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可随其温度变化在两个设置于外壳上的固定触点之间建立导电连接,其中,在连接套内部对应于每一个固定触点各设置有一个配合触点,且每一个配合触点分别与连接套外部的一个外部端子相连。
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用途对具有封闭外壳的公知的开关组件进行匹配,无需像迄今为止的现有技术那样分别设计全新的温度限制器。采用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可在其内侧与已有的温度限制器连接的连接套,可提供相应类型的连接技术以及所期望的几何尺寸。
因此现在可针对不同的应用情况提供按照本发明所述的不同连接套,而各个标准型温度限制器-尤其是DE 21 21 802 C2中所述的温度限制器-均是针对开关功能而设置的。除了连接技术之外,也可以将其它所需的电气功能整合在连接套之中,例如自保持功能和电流灵敏度。
另一个优点在于:该连接套不仅可进行电绝缘,也可用于其它隔离和密封,从而可防止灰尘、油漆等侵入热敏开关机构,对开关机构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也就是两倍于公知的温度限制器。
就此背景而言,本发明也涉及一种起温度限制器作用且配有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套的开关。
同时,可以选择将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套用手工或半自动方式作为散装部件,或者以半自动或全自动方式在带上应用到开关机构上。这样可以实现较大的生产技术的灵活性,并且能够优化成本。
由于不必针对特定的应用情况重新开发或者更改常规型开关机构与外壳,而仅须使连接套适应于匹配相应的应用情况,因此不仅可以明显减少生产成本,尤其也能大大减少用于新应用领域的开发成本。
此外,连接套上所设置的外部端子可针对钎焊、焊接、压接、插接以及夹紧等连接方式进行设计,因此无论开关机构的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如何,均可优化连接技术。
除此之外,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开关还有利于在被保护的电气设备上的最终装配,因为所需的连接技术现在造成开关机构受损的风险比较小,因为连接面位于连接套之外,也就是通过连接套和开关组件的外壳将连接面与开关机构分开。
就此背景而言,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容纳、连接和密封开关组件的连接套,所述开关组件具有下壳体以及安装于下壳体中的热敏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支承有运动的触点并且随其温度变化在下壳体上的固定触点以及对应于运动触点的配合触点之间建立导电连接,其中在连接套内部设置有对应于固定触点的配合触点以及对应于运动触点的配合触点,且这些配合触点分别与连接套外部上的外部端子相连。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起温度限制器作用的开关,具有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套以及容纳于其中的开关机构。
本申请书的发明人已认识到一种连接套方案,其中,使用环围壳体或者上壳体类型的封闭外壳,也可将这种连接套方案用来对开关组件进行安装、连接和密封,也就是可以使用向上开口的外壳,使得连接套必须为活动触点提供固定的配合触点。
这种连接套可提供标准的连接技术,同时也可容纳具有热敏开关机构的下壳体,此外还可密封下壳体,使得灰尘、油漆或者类似物体无法侵入如此构成的温度限制器内部。
尽管使用了“开放式开关”,过去也无法期望能够通过浇注在连接套内的电极面来连接下壳体所构成的固定触点以及活动触点,但是已证明也可以在这里使用这种连接套方案。
通常优先选用的做法是:用绝缘材料尤其是耐热塑料或者陶瓷制成连接套,其中,连接套最好具有如此构造的围壁,使其可在装入开关组件时以型面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抓住下壳体,并且可以贴靠在下壳体上将其密封。
这里最好通过热压、粘结或者适当的卡接方式在连接套以及下壳体之间实现密封连接,从而可防止开关机构遭受外界有害影响。
另一种优先选用的做法是:适当设计围壁的结构,使其侧面在装入开关组件时紧贴在下壳体上,并且可在这里以型面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与下壳体接合,或者使得围壁越过下壳体向外伸出,并且其边缘能朝向下壳体的底部变形。
这些均为如何设计新的连接套,以便对所装入的开关组件进行固定、连接以及对外密封的其它方法。
通常优先选用的做法是:在穿过连接套的弓形接触片上构成至少一个配合触点及其相应的外部端子,最好采用嵌件注塑法将连接套注塑在弓形接触片周围,且弓形接触片最好与外部端子和配合触点构成整体。
尤其当弓形接触片是冲压件时,可采用这些方法非常简单地生产连接套,可在带上准备好弓形接触片,从而可以采用嵌件注塑法将一种适当的塑料注塑在弓形接触片周围形成连接套。这样不仅可将外部端子和配合触点牢牢固定在连接套上,而且外部端子和配合触点之间的连接也非常紧密,无论灰尘、油漆还是钎焊料,均不可能沿着弓形接触片进入连接套的内部。
另一种更好的方式为:至少在配合触点的区域内以弹性方式形成弓形接触片。
这里最好在插入开关组件的过程中,能在连接套内部上的配合触点和开关组件上的固定触点之间形成非常好的机械接触及电接触。
另一种优先选用的做法是:弓形接触片在远离其外部端子的一端以构成外部连接件的延长部分从连接套中向外伸出。
这里最好在生产连接套的过程中同时提供一个连接件,在随后的装配以及最终装配过程中,连接套可通过该连接件抓住以及操纵需要保护的设备,必要时可以将连接套固定在设备上。
通常优先选用的做法是:外部端子在相同高度上从连接套向外突出。
该措施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应用可能性,其中也能以简单的技术手段实现连接技术。
通常优先选用的方式为:下壳体是车削件。
如果采用该措施,则最好使用误差很小的部件作为下壳体,按照已经说明过的原因,这样可得到很好的长时间稳定性以及开关点精度。
另一种优先选用的方式为:连接套具有与外部端子并联的并联电阻和/或与外部端子串联的串联电阻。
如果采用这些措施,则最好仅仅通过连接套的设计就可以赋予用连接套以及容纳于其中的开关组件构成的温度限制器自保持功能和/或电流灵敏度。无论所使用的是何种开关机构,均可以调节出不同的电流灵敏度和自保持温度,因此总共只要很少的制造成本,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进行灵活匹配。
优先选用的做法是:并联电阻是PTC组件,该组件设置于连接套内的凹槽之中,且两个分别与外部端子相连的电极面伸入到该凹槽之中。
如果采用该措施,则最好能够以简单方式将并联电阻插入到连接套之中,其中,仅仅通过插入PTC组件的方式使得连接套具有自保持功能。没有PTC组件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使用连接套,只不过将缺少自保持功能。可以将塑料塞插入凹槽之中,以保护伸入到凹槽之中的电极面。
另一种优先选用的方式为:串联电阻一端与外部端子相连,另一端与相应的配合触点相连。
无论连接套是否具有电流灵敏度,就这种设计结构而言,所述凹槽均不会影响外部端子的位置和布置,因此在几何布置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具有或者没有电流灵敏度的连接套。即使配置有串联电阻,对连接套内部配合触点的布置也没有影响。
此外优先选用的方式为:在连接套内部设置有三个相互绝缘的电极面,其中,第一电极面与一个配合触点以及串联电阻相连,第二电极面与串联电阻以及一个外部端子相连,第三电极面与另一个配合触点以及另一个外部端子相连,其中,第一和第三电极面或者第二和第三电极面与并联电阻相连。
这一措施的结构性优点在于:可通过三个相互绝缘的电极面,以可选择的方式实现自保持功能和/或者电流灵敏度。当不需要电流灵敏度时,可通过跳线替代串联电阻;当不需要自保持功能时,仅去掉PTC电阻即可。
对于具有本发明所述连接套以及上述某一种开关组件的开关而言,还有一种优先选用的方式为:开关机构包括弹簧片以及克服弹簧片作用的双金属挡片,所述弹簧片的边缘支撑于下壳体上,并且朝向对应的配合触点压迫由其在中心支承的活动触点;双金属挡片可在其高温状态时将活动触点从对应的配合触点上抬起。
这里最好使用热敏开关机构,其中,在开关闭合状态下,被保护的设备的工作电流不流过双金属挡片,仅由弹簧片接收该工作电流。双金属挡片在低于其动作温度的情况下不受力地支撑在弹簧片上,因此双金属挡片受到的老化影响极小,从而造成很大的长时间稳定性与开关点精度。
以下所述均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显而易见,上述以及下面还将详细解释的特征并非仅仅可以用于所阐述的组合,而且也可用于其它组合或者单独使用,且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以下将根据附图和下列描述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相关附图如下:
附图1  新型连接套的剖视图,具有封闭外壳的开关组件插入在该连接套之中;
附图2  与附图1一样的视图,但是开关组件具有开放的外壳;
附图3  附图2所示连接套的平面图,从下方朝向连接套的内部观察;
附图4  设置在传送带上的电极面的俯视图,应采用嵌件注塑法将连接套注塑在电极面周围;以及
附图5  具有三个电极面的连接套的剖视图,沿着附图4中的剖切线V-V观察。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1中以附图标记1表示起温度限制器作用的开关,该开关包括杯状构成的连接套10,具有封闭外壳12的开关组件11插入在该连接套之中,如同从DE 21 21 802 C2中公知的一样。
外壳12包括金属制成的下壳体14以及金属制成的上壳体15,将热敏开关机构16包围在其中。
同时,下壳体14起到第一固定触点17的作用,而上壳体15上则设置有第二固定触点18。当没有超过一定的开关温度时,热敏开关机构17可在这两个固定触点17和18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当超过开关温度时,热敏开关机构就会断开导电连接。为了避免下壳体14与上壳体15之间出现短路,在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一层绝缘膜19。
在连接套10内部设置有对应于固定触点17的第一配合触点21,以及对应于固定触点18的第二配合触点22。配合触点22与外部端子23相连,并且与其整体成型于弓形接触片24上。
以类似方式也可以在弓形接触片25上整体形成配合触点21以及附图1中没有绘出的外部端子(附图3中的附图标记47)。弓形接触片25在其外部端子对面从连接套10中作为外部延长部分26向外延伸,在开关组件10装配之前、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之后,该延长部分可用来操作、固定连接套10,以及必要时可用于将如此形成的温度限制器固定于被保护的电气设备上。
热敏开关机构16以公知的方式包括弹簧片27,该弹簧片的边缘28支撑于下壳体14内部上,并且在中心支承活动触点29,并且朝向固定触点17压迫该活动触点。双金属挡片31在弹簧片27上方正中央向上翻转,且在附图1所示的低温状态中不受力。
当开关机构16尤其是双金属挡片31的温度升高到超过动作温度时,双金属挡片就会从图中所示的凸起形状迅速跳转为凹入形状,其边缘这时就会支撑于绝缘膜19上,并且压迫活动触点29脱离固定触点17,从而切断固定触点17和18之间的导电连接。
使固定触点18与配合触点22之间形成接触的方式为:使其以弹性方式支撑在下壳体14的卷边32上,利用该卷边将上壳体15固定在下壳体14上。
弓形接触片24是整体成型的冲压件,与弓形接触片25一样,也是以嵌件注塑方式,将绝缘材料尤其是可热压的塑料构成的连接套10注塑在弓形接触片周围,使得弓形接触片24和25以不可移动且密封的方式容纳于连接套10之中。由于采用冲压件型式,至少在配合触点22和21的区域内以弹性方式形成弓形接触片24和25,使其能在将开关组件11插入连接套10内部时形成良好的机械、导电连接。
为了容纳、密封开关组件11,连接套10具有环形壁面34,壁面边缘35通过热压方式贴靠在下壳体14的底部36上。
可以采用卡锁方式或者采用粘结方式来实现在下壳体14与壁面34之间的连接,其中,也可组合采用多种措施,以防止灰尘、油漆、钎焊料与类似物体侵入连接套的内部。
与附图1所示一样,在附图2中也示出了连接套40,其中插入了一个开关组件41,该开关组件包括一个向上开口的下壳体42,在下壳体内设置有在附图1中已示出的热敏开关机构16。
下壳体42在这里构成与配合触点22相连的固定触点43,配合触点支撑在下壳体42的环形边缘44上。为了在连接套中将下壳体42定中从而形成可靠的接触,在连接套中设置有一个凸肩45,该凸肩在这里的每一处都支撑在边缘44上,此处配合触点22并未接触该边缘,从附图3中尤其可看出这一点。
附图3是从下面观察附图2所示的连接套40的平面图,其中,已经去掉了开关组件41。
一方面可以看出,连接套23整体过渡成为配合触点22,该配合触点浇注在凸肩45之中。此外还可看见第二个弓形接触片25,该弓形接触片与配合触点21以及延长部分46和这里看不见的外部端子47构成整体。
可以针对不同的连接技术形成外部端子23和47,不会因此而影响配合触点21和22的布置,也不会对所置入的开关组件11或41的电接触、机械容纳以及密封产生影响。
反之,也可以将不同的开关组件11、41置于新的连接套10、40之中,不会影响或者不必改变相应的连接技术。
附图4所示为两个冲压传送带48和49的示意图,在所述两个传送带上设置有冲压件,在下一道工序中采用嵌件注塑法将标注为附图标记50的连接套注塑在冲压件周围,之后该连接套就可用来容纳开关组件11或41。
所述冲压件构成三个电极面51、52、53,以嵌件注塑法将连接套50完全地注塑在其中的电极面51周围。电极面51在连接套50前端中心位置支承配合触点21,否则就与线绕电阻形式的串联电阻54相连,该线绕电阻使得本身没有电流灵敏度的开关组件具有电流灵敏度,该开关组件可安装于连接套50之中。
串联电阻54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面52相连,该电极面从连接套50向外伸出,并且在这里过渡成为外部端子47。
第三电极面53同样也从连接套50向外伸出,并且在这里构成外部端子23。在连接套中电极面53还与配合触点22整体成型。
在第一电极面51和第三电极面53之间可以设置PTC模块形式的并联电阻55,以下还要对此进行描述。通过这种布置使得并联电阻55始终与外部端子23和47形成电气并联。也可以直接在第二电极面52和第三电极面53之间设置并联电阻55。
附图5示出了中具有附图4中所示的电极面51、52和53所制成的连接套50沿着附图4中的剖切线V-V剖开的剖视图。从图中可见,在连接套50中设置有凹槽56,可将并联电阻55插入该凹槽中,使该并联电阻与伸入到凹槽56中的电极面51和53接触。此外附图5还示出了以局部剖面表示的串联电阻55。

Claims (25)

1.一种连接套(10),用于容纳、连接和密封开关组件(11),所述开关组件具有由下壳体(14)与上壳体(15)构成的封闭外壳(12)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12)之中的热敏开关机构(16),所述开关机构能够随其温度变化在设置于所述外壳(12)上的两个固定触点(17,18)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其中,在所述连接套(10)内部对应于每个所述固定触点(17,18)设置有一个配合触点(21,22),所述配合触点分别与设置于所述连接套(10)外部的外部端子(47,23)相连。
2.一种连接套(40,50),用于容纳、连接和密封开关组件(41),所述开关组件具有下壳体(42)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2)中的热敏开关机构(16),所述开关机构支承活动触点(29)并且可随其温度变化在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2)上的固定触点(43)和对应于所述活动触点(29)的配合触点(21)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其中,在所述连接套(40,50)内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固定触点(43)的配合触点(22)以及对应于所述活动触点(29)的配合触点(21),且所述配合触点(21,22)分别与所述连接套(40,50)外部的外部端子(23,4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用绝缘材料尤其是耐热塑料或陶瓷制成所述连接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具有环形壁面(33),所述壁面的构成为,使其能在插入所述开关组件时以型面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抓住所述下壳体,并且能够密封地贴靠到所述下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面(33)的构成为,使其在插入所述开关组件(11,41)时能侧面地贴靠在所述下壳体(14,42)上,并且在这里能够以型面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与所述下壳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面(33)的构成为,使其在插入所述开关组件(11,41)时在所述下壳体(12,42)上方向外伸出,且以其边缘(34)能朝向所述下壳体的底部(35)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配合触点(21,22)及其对应的外部端子(47,23)设置在穿过所述连接套(10,40,50)的弓形接触片(25,2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以嵌件注塑法将所述连接套(10,40,50)注塑成型于所述弓形接触片(25,24)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配合触点(21,22)的区域内以弹性方式形成所述弓形接触片(25,24)。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接触片(25,24)与所述外部端子(47,23)和所述配合触点(21,22)构成整体。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接触片(25,24)为冲压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接触片(25)在远离其外部端子(47)的一端以形成外部连接件的延长部分(26)从所述连接套(10,40,50)中向外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端子(23,47)在相同高度上从所述连接套(10,40,50)中向外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4,42)为车削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具有与所述外部端子(23,47)并联的并联电阻(55)。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阻(55)为PTC模块,所述模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套(50)上的凹槽(56)中,伸入到所述凹槽之中的两个电极面(51,53)分别与所述外部端子(47,23)中的一个外部端子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具有与所述外部端子(23,47)中的一个外部端子串联的串联电阻(5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电阻(54)的一端与一个外部端子(47)相连,另一端与对应的配合触点(21)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套(50)内部设置有三个相互绝缘的电极面(51,52,53),其中,第一电极面(51)与一个配合触点(21)和串联电阻(54)相连,第二电极面(52)与串联电阻(54)和一个外部端子(47)相连,第三电极面(53)与另一个配合触点(22)和另一个外部端子(23)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面(51)和所述第三电极面(53)或者所述第二电极面(52)和所述第三电极面(53)与所述并联电阻(55)相连。
21.一种具有连接套(10)的开关,其中设置有开关组件(11),所述开关组件具有由下壳体(14)与上壳体(15)构成的封闭外壳(12),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12)之中的热敏开关机构(16),所述开关机构能够随其温度变化在设置于所述外壳(12)上的两个固定触点(17,18)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其中,在所述连接套(10)内部对应于每一个固定触点(17,18)设置有一个贴靠在所述固定触点上的配合触点(21,22),所述配合触点分别与设置于所述连接套(10)外部的外部端子(47,23)相连。
22.一种具有连接套(40,50)的开关,其中设置有开关组件(41),所述开关组件具有下壳体(42)与设置于下壳体(42)中的热敏开关机构(16),所述开关机构支承活动触点(29),并且能随其温度变化在设置在所述下壳体(42)上的固定触点(43)和对应于所述活动触点(29)的配合触点(21)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其中,在所述连接套(40,50)内部设置有贴靠在所述固定触点(42)上的配合触点(22)以及对应于所述活动触点(29)的所述配合触点(21),且所述配合触点(21,22)分别与设置在所述连接套(40,50)外部上的外部端子(47,23)相连。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0,40,50)为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10,40,50)。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触点(21,22)以弹性方式贴靠在所述固定触点(17,18,43)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16)包括弹簧片(27)以及克服弹簧片(27)作用的双金属挡片(31),所述弹簧片的边缘(28)支撑于所述下壳体(14,42)上,并且朝向所述对应的配合触点(21)压迫由其在中心支撑的活动触点(29),所述双金属挡片可在其高温状态中将所述活动触点(29)从所述对应的配合触点(21)上抬起。
CN2006800552886A 2006-07-11 2006-07-11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6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6/006766 WO2008006385A1 (de) 2006-07-11 2006-07-11 Anschlussübertopf und schalter mit anschlussübertop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6130A true CN101536130A (zh) 2009-09-16
CN101536130B CN101536130B (zh) 2012-07-18

Family

ID=3749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52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6130B (zh) 2006-07-11 2006-07-11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2038905B1 (zh)
CN (1) CN101536130B (zh)
AT (1) ATE482461T1 (zh)
DE (1) DE502006007936D1 (zh)
DK (1) DK2038905T3 (zh)
ES (1) ES2350367T3 (zh)
HK (1) HK1132837A1 (zh)
PL (1) PL2038905T3 (zh)
PT (1) PT2038905E (zh)
SI (1) SI2038905T1 (zh)
WO (1) WO200800638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7382A (zh) * 2011-11-22 2013-06-05 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温控切换机构
CN109801811A (zh) * 2019-03-19 2019-05-24 广州安的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温度开关
CN112768292A (zh) * 2019-10-21 2021-05-07 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温控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0353B3 (de) * 2009-06-22 2010-12-02 Hofsaess, Marcel P. Kappe für einen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er sowie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eines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ers
DE102011101862B4 (de) 2011-05-12 2012-12-13 Thermik Gerätebau GmbH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Stromübertragungsglied
DE102013102089B4 (de) * 2013-03-04 2015-02-12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Isolierscheibe
DE102022120445B3 (de) * 2022-08-12 2023-11-30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DE102022120446B3 (de) 2022-08-12 2023-11-30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DE102023102303B3 (de) 2023-01-31 2024-03-28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21802C3 (de) 1971-05-03 1974-10-24 Thermik-Geraetebau Gmbh + Co, 7530 Pforzheim Temperaturwächter
DE3817080A1 (de) * 1987-06-06 1988-12-15 Hanning Elektro Werke Temperaturueberwachungseinrichtung fuer spaltpolmotoren
ATE185925T1 (de) 1995-03-03 1999-11-15 Marcel Hofsaess Isoliergehäuse
DE19532867C2 (de) * 1995-09-06 2001-11-08 Thermik Geraetebau Gmbh Halter für ein temperaturabhängiges Schaltwerk
DE19609577C2 (de) * 1996-03-12 1998-02-19 Thermik Geraetebau Gmbh Schalter mit einem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
DE19708436C2 (de) 1997-03-01 1999-08-19 Hofsae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Kontaktbrück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9705410C2 (de) * 1997-02-13 1999-02-11 Thermik Geraetebau Gmbh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Haltebügel
DE19727197C2 (de) * 1997-06-26 1999-10-21 Marcel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Kontaktbrücke
DE19752581C2 (de) 1997-11-27 1999-12-23 Marcel Hofsaes Schalter mit einem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
DE102005001371B4 (de) * 2005-01-12 2012-03-15 Marcel P. HOFSAESS Verwendung eines Anschlussübertopfes sowie Schalter mit einem Anschlussübertopf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7382A (zh) * 2011-11-22 2013-06-05 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温控切换机构
CN103137382B (zh) * 2011-11-22 2016-12-21 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温控切换机构
CN109801811A (zh) * 2019-03-19 2019-05-24 广州安的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温度开关
CN112768292A (zh) * 2019-10-21 2021-05-07 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温控开关
US11749479B2 (en) 2019-10-21 2023-09-05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US11881369B2 (en) 2019-10-21 2024-01-23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T2038905E (pt) 2010-11-10
HK1132837A1 (en) 2010-03-05
PL2038905T3 (pl) 2011-03-31
ATE482461T1 (de) 2010-10-15
SI2038905T1 (sl) 2011-01-31
WO2008006385A1 (de) 2008-01-17
EP2038905B1 (de) 2010-09-22
EP2038905A1 (de) 2009-03-25
CN101536130B (zh) 2012-07-18
DE502006007936D1 (de) 2010-11-04
DK2038905T3 (da) 2011-01-10
ES2350367T3 (es) 201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6130B (zh)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CN202434278U (zh) 电气设备
CN1218329C (zh) 过电压防护放电器
EP2299465B1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US8284011B2 (en) Cap for a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KR101912094B1 (ko) 스위치 장치 및 그 스위치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6408822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CN107112101B (zh) 具有在热过载情况下激活的机械式断开装置的过压保护设备
US6031447A (en) Switch having a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ing mechanism
CN210429669U (zh) 一种应用于温度开关的静触点组件及温度开关
CN110651349A (zh) 断路器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
CN101552155A (zh) 感温颗粒型温度熔断器
EP0105879A1 (en) THERMAL SWITCH.
CN103871777A (zh) 温度依赖型开关
US4862306A (en) Combination motor protector and starter apparatus
US11456141B2 (en) Temperature sensitive pellet type thermal fuse
JP2003297204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CN211828633U (zh) 一种具有熔断功能的突跳式温控器
US5828285A (en) Holder for a bimetallic switching device
KR100586200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온도퓨즈
CN111834166A (zh) 温控开关和用于制造温控开关的方法
CN209981105U (zh) 三相保护器和电气设备
JP7425710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2次電池パック
WO2021187129A1 (ja) 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CN210006669U (zh) 一种手动复位突跳式温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28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Thermik Geratebau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Pufoen

Applicant before: Thermik Geratebau GmbH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28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