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8292A - 温控开关 - Google Patents

温控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8292A
CN112768292A CN202011135089.4A CN202011135089A CN112768292A CN 112768292 A CN112768292 A CN 112768292A CN 202011135089 A CN202011135089 A CN 202011135089A CN 112768292 A CN112768292 A CN 112768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witch
locking element
switch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50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 SaierPHuofusaaisi
Original Assignee
Ma SaierPHuofusaais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 SaierPHuofusaaisi filed Critical Ma SaierPHuofusaaisi
Publication of CN112768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27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encapsulated in sealed miniaturised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09Bistable switches; Reset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02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combined with prot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323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making use of shape memory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60Means for producing snap a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2037/549Details of movement transmission between bimetallic snap element and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64Contacts
    • H01H37/70Resetting means
    • H01H2037/705Resetting means wherein the switch cannot be closed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above a certain valu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开关,具有固定的第一接触部、固定的第二接触部和温控开关机构,温控开关机构具有能够移动的接触构件,温控开关机构在第一开关位置中,将接触构件压向第一接触部,且经由接触构件在固定的第一接触部与固定的第二接触部之间建立导电连接,温控开关机构在第二开关位置中,使接触构件与第一接触部保持间隔,从而中断导电连接,温控开关机构具有温控翻转部件,当超过切换温度时,温控翻转部件从低温几何构型翻转变为高温几何构型,且在随后低于回切温度时,再次从高温几何构型翻转恢复为低温几何构型,温控翻转部件从低温几何构型翻转变为高温几何构型的过程将温控开关机构从第一开关位置转到第二开关位置,从而断开开关。

Description

温控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开关,具有固定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以及温控开关机构,该温控开关机构具有可移动的接触构件。开关机构在其第一开关位置中,将接触构件压向第一接触部,并且在此经由接触构件在两个接触部之间建立导电连接。开关机构在其第二开关位置中,使接触构件与第一接触部保持间隔,从而中断两个接触部之间的导电连接。温控开关机构具有温控翻转部件,当超过切换温度时,该翻转部件从其低温几何构型翻转变为其高温几何构型,并且在随后低于回切温度时,再次从其高温几何构型翻转恢复为其低温几何构型。温控翻转部件从其低温几何构型翻转变为其高温几何构型的过程将开关机构从其第一开关位置转到其第二开关位置,从而断开开关。在根据本发明的开关中,还设置有闭合锁止件,一旦该闭合锁止件被激活,该闭合锁止件就防止断开的开关重新闭合,在该开关中,闭合锁止件将开关机构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中。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18 100 890 B3已知一种此类的开关。
这种温控开关以已知的方式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于过热。为此,开关与要保护的设备及其电源电压串联电连接,并且在机械上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设备上,使得温控开关与所述设备保持热耦联。
温控开关机构负责使开关的两个固定的接触部在低于开关机构的响应温度时,相互电连接。因此,电路在低于响应温度时闭合,并且要保护的设备的负载电流可以流经开关。
如果温度升高超过允许值,则开关机构将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从配对接触部上抬起,从而断开开关,并中断要保护的设备的负载电流。这时断电的设备可以再次冷却。在此,与设备热耦合的开关也会再次冷却,然后开关实际上会自主地再次闭合。
但是,在由DE 10 2018 100 890 B3已知的开关中,闭合锁止件使得:在冷却状态下不会发生回切,使得要保护的设备在断电后不能自动再次接通。闭合锁止件机械地止动开关机构,以使开关机构在一次断开后就不能再次闭合,即使出现强烈的振动或温度波动也不能再次闭合。
这是一种安全功能,例如适用于用作驱动总成的电动机。由此,特别是会避免损坏设备,甚至避免伤害使用该设备的人员。
基于这种开关特性,这种一次断开后不再闭合的开关也称为一次(性)开关。
不言而喻,“断开”开关应理解为是指将开关的两个接触部之间的导电连接中断,而不是机械意义上的打开开关壳体。
从DE 10 2013 101 392 A1中已知这种类型的另一种开关。该开关具如下的温控开关机构,该温控开关机构具有温控双金属翻转盘和双稳态弹簧盘,所述双稳态弹簧盘承载可移动的接触构件或电流传输构件。当双金属翻转盘被加热到高于其响应温度的温度时,双金属翻转盘会克服弹簧盘的力地将接触部或电流传输构件从一个或多个配对接触部上抬起,从而将弹簧盘压入其稳定的第二构型中,在第二构型中,开关机构处于其高温状态。
如果开关进而还有双金属翻转盘再次冷却,则双金属翻转盘跳回到其低温状态。然而,双金属翻转盘基于这种结构不能以其边缘被支撑在支座上,从而弹簧盘保持在稳定的第二构型中,在该第二构型中,开关断开。
在一次断开后,开关即使再次冷却也仍保持在其断开位置。但是,本申请人公司的测试表明,从DE 10 2013 101 392 A1已知的开关在强烈的机械振动情况下会再次闭合,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某些应用情况下可能无法最佳使用。
还已知的是,为此类温控开关设有所谓的自保持电阻器,该自保持电阻器相对于两个配对接触部并联,从而当开关断开时,自保持电阻器承受一部分负载电流。在该自保持电阻器中会产生欧姆热量,该欧姆热量足以使翻转盘保持高于其响应温度。
但是,所谓的自保持功能仅在电气设备仍处于接通状态期间才有效。一旦设备从供电电路上切断,就不再有电流流过温控开关,从而自保持功能取消。当再次接通电气设备时,开关会因此再次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设备可能再次加热,这可能导致后续损坏。
在由DE 10 2007 042 188 B3和DE 10 2013 101 392 A1已知的开关中避免了上述问题,在该开关中,自保持功能不是以电的方式实现,而是通过受温度控制地具有两个稳定的几何构型的双稳态弹簧部件来实现,如其在以上引用的出版文献中所述那样。
与此相反,翻转盘是双稳态翻转盘,其受温度控制地占据高温构型或低温构型。
在开头提到的DE 10 2007 042 188 B3中,弹簧盘是圆形的弹簧翻转盘,接触构件居中地固定在该翻转盘上。接触构件例如是可移动的接触构件,该可移动的接触构件被弹簧翻转盘压向固定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布置在已知开关的壳体的盖的内侧上。弹簧翻转盘以其边缘被压向壳体下部件的内底部上,该内底部用作第二接触部。通过这种方式,自导电的弹簧翻转盘在两个配对接触部之间建立导电连接。
双金属翻转盘在其低温状态松弛地放置在接触构件上。如果双金属翻转盘的温度升高,双金属翻转盘跳变到其高温状态,在该高温状态,双金属翻转盘的边缘在内部压在壳体的上部件上,从而将其中心压到弹簧翻转盘上,使弹簧翻转盘从其稳定的第一构型跳到稳定的第二构型,由此,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从固定的接触部抬起,并且开关断开。
当开关的温度再次冷却时,双金属翻转盘再次跳回到其低温状态。在此,双金属翻转盘以其边缘与弹簧翻转盘的边缘相贴合,并且以其中心与壳体的上部件相贴合。然而,双金属翻转盘的激活力不足以使弹簧翻转盘跳回到其第一构型。
仅通过开关的强烈冷却才使双金属翻转盘进一步弯曲,以使双金属翻转盘最终可以将弹簧翻转盘的边缘以如下程度向下压到下部件的内底部上,从而使弹簧翻转盘再次跳回到其第一构型并再次闭合开关。
由DE 10 2007 042 188 B3已知的开关在断开一次之后一直保持断开,直到其冷却到低于室温的温度为止,为此例如可以使用冷喷雾。
尽管此开关在许多应用情形中都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但是已经发现,在极少数情况下,通过将双金属翻转盘在壳体的上部件和弹簧翻转盘的边缘之间的夹紧,还是会发生弹簧翻转盘不希望的回弹。
从DE 10 2013 101 392 A1中还已知的是,使用例如以接触板形式的电流传输构件作为可移动的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由弹簧翻转盘承载。现在,壳体的盖的内侧上布置两个固定的接触部,其中,通过接触板与这两个接触部的贴合在这两个接触部之间建立导电连接。
在该开关中,弹簧翻转盘以其边缘固定在壳体的下部件上,而双金属翻转盘设置在弹簧翻转盘和下部件的内底部之间。
在双金属翻转盘的响应温度以下,弹簧翻转盘将接触板压向两个固定的接触部。如果双金属翻转盘跳到其高温状态,则双金属翻转盘以其边缘压向弹簧翻转盘,并以其中心将弹簧翻转盘从上部件上拉离,从而使接触板与两个配对接触部脱离贴合。为了使这一点在几何上可行,接触板、弹簧翻转盘和双金属翻转盘通过在中心延伸的铆钉防脱失地相互连接。
当双金属翻转盘的温度再次下降时,双金属翻转盘虽然跳回到其低温状态,但是弹簧盘仍保持其所占据的构型,因为双金属翻转盘缺少针对其边缘的支座,从而电流传输构件不再会压到两个固定的接触部上。
因此,这种开关基于其结构而具有自保持功能。但是,在强烈的机械振动情况下,在少数情况下,弹簧翻转盘也可能发生不希望的回弹。
DE 25 44 201 A1还公开了一种温控开关,其具有设计为接触桥形件的电流传输构件,其中,该接触桥形件通过闭合弹簧压到两个固定的配对接触部上。接触桥形件通过操纵螺栓与温控开关机构发生接触,该温控开关机构由双金属翻转盘和弹簧盘组成,两者都在其边缘被夹紧。
与从DE 10 2007 042 188 B3中已知的开关一样,在该开关中,弹簧盘和双金属翻转盘都是双稳态的,双金属翻转盘受温度控制的而弹簧盘是不受温度控制的。
如果双金属翻转盘的温度升高,则双金属翻转盘将弹簧盘推入其第二构型,在第二构型中,双金属翻转盘将操作螺栓压向接触桥形件,并且将接触桥形件克服闭合弹簧的作用力从固定的配合接触部上抬起。
即使当双金属翻转盘冷却下来时,弹簧盘仍保持该第二构型,并使已知的开关克服闭合弹簧的力保持断开状态。
现在可以从外部通过按钮将压力施加到接触桥形件上,以便通过操作螺栓将弹簧盘推回到其稳定的第一构型。
除了非常复杂的构造之外,该开关一方面还具有以下缺点:在断开状态下,弹簧盘克服闭合弹簧的力将接触桥形件从配对接触部上抬起,从而处于第二构型的弹簧盘必须可靠地克服闭合弹簧的力。但是,由于在闭合状态下的闭合弹簧负责使接触桥形件紧贴在配合接触部上,因此在第二种构造中需要具有非常高稳定性的弹簧盘。
由DE 86 25 999 U1已知另一种具有三开关位置的开关。在该已知的开关中,设置有在一侧被夹紧的弹簧舌片,该弹簧舌片在其自由端部上具有可移动的接触构件,该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与固定的配对接触部相配合。
在该弹簧舌片上形成有圆顶,该圆顶通过也固定在弹簧舌片上的双金属板被压成其第二构型,在第二构型中将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与固定的配对接触部间隔开。
在这种开关中,圆顶必须克服在一侧被夹紧的弹簧舌片的闭合力,使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与固定的配对接触部保持间隔,从而处于其第二构型中的圆顶必须施加很高的激活力。
因此,已知的开关具有上面已经讨论的缺点,即必须克服高的激活力,这导致高的生产成本和在冷却状态中的不可靠状况。
开头提到的由DE 10 2018 100 890 B3已知的开关与提到的其他开关相比具有机械上最稳定的闭合锁止件。基于通过闭合锁止件实现的开关机构的机械止动,几乎排除了在开关一次断开后意外回切。
然而,已经表明,由DE 10 2018 100 890 B3已知的闭合锁止件制造起来相对复杂,因此开关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开头提到的开关以如下方式加以改进,即,所述开关具有另选的闭合锁止件,这种闭合锁止件能够简单且因此成本低廉地制造,并且即使在开关的冷却状态下以及在强烈振动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电路的可靠中断。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在上述类型的开关中以如下方式实现,使得:闭合锁止件具有锁止元件,该锁止元件至少部分地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并且具有开口,可移动的接触构件穿过该开口,并且可移动的接触构件被配置用于:当超过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可移动的接触构件的形状从第一形状(在该第一形状中,锁止元件未激活闭合锁止件)变为第二形状(在第二形状中,该锁止元件激活该闭合锁止件),方式为:锁止元件将把开关机构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的力施加到开关机构的一部分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闭合锁止件是温控闭合锁止件,当达到或超过预定温度(该温度称为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激活该温控闭合锁止件。只要没有达到或超过锁止元件-切换温度,就不激活闭合锁止件。
所述闭合锁止件尤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温控形状变化效应(记忆效应)。所述闭合锁止件具有锁止元件,该锁止元件至少部分地由这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该锁止元件具有开口,开关机构的一部分穿过该开口伸出。
特别地,开关机构的可移动的接触构件穿过该开口,并且在开关的开关运动期间可以移动穿过该开口而不会与锁止元件碰撞。开口的形状可以多种方式设计,例如圆形或角形。
根据本发明,锁止元件的形状记忆合金的温控形状变化效应优选被如下地使用:只要不超过锁止元件-切换温度,锁止元件就保持在其第一形状。在该第一形状中,锁止元件不对开关机构施加力。只要锁止元件具有其第一形状,该锁止元件优选完全不接触开关机构。由此,只要不激活闭合锁止件,就不妨碍开关机构的特别是由温控翻转部件实现的切换功能。仅当锁止元件占据其第二形状时,闭合锁止件才被激活,锁止元件占据其第二形状的情况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在超过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才发生。在其第二形状中,锁止元件对开关机构的一部分施加力。该力将开关机构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并防止其移回到其闭合的第一开关位置。
一旦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开关就保持在其断开的第二开关位置。通过闭合锁止件来防止开关再次闭合。
可以借助形状记忆合金非常简便且可靠地确保构件的这种温控形状变化。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锁止元件可以相对成本低廉地制造。因为在其他方面开关的结构和包含在其中的开关机构不必改变,而仅需将锁止元件添加到开关,所以整个根据本发明的闭合锁止件从制造技术的角度来看,是非常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闭合锁止件几乎不增加开关的总成本。
由此,完全实现了上述目的。
在这一点上应该注意的是,术语“断开的开关”和“闭合的开关”不是指壳体位置,而是指导电连接。因此,这些术语与开关外壳是打开还是关闭无关。而这些术语指的是开关的两个固定接触部之间的导电连接是断开还是建立,或者是闭合还是中断。
关于在此使用的术语,还应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定义,当“超过”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发生锁止元件的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变化。原则上,在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已经发生形状变化。而此处,“超过”一词意在清楚表达:锁止元件的形状变化在升温过程之后,即从较低的温度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发生,而不是在从较高的温度出发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的冷却过程期间发生。
锁止元件可以例如构造成:在升温过程中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将其形状从第一形状改变为第二形状,而在冷却过程期间,在接下来重新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保持其第二形状。
当超过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锁止元件所发生的形状变化可以是多样的。例如,锁止元件可以将其形状从在横截面上扁平或直线的形状变为在横截面上凸形或凹形的形状。还可以考虑的是,当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锁止元件以不同的方式弯曲、翻折或朝一个方向伸展。
优选地,锁止元件的形状记忆合金被设计成:在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锁止元件朝开关机构移动,碰触开关机构并对开关机构施加按压力,该按压力将开关机构保持在其第二开关状态。由锁止元件施加到开关机构上的力优选地高于由温控翻转部件施加的力,温控翻转部件在其低温构型下,借助该力试图将开关闭合,也就是将开关机构送入其第一开关位置。
如果开关在达到切换温度后断开,并且在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后激活了闭合锁止件,则即使开关的温度再次低于回切温度并且温控翻转部件在此尝试翻转返回其几何的低温构型时,闭合锁止件还是防止开关重新闭合。
根据优选的构造方案,锁止元件基本上呈板形或盘状地构造。
这样做的优点在于,锁止元件进而还有整个闭合锁止件几乎没有扩大开关的结构高度。与没有闭合锁止件的常规开关比例,开关的尺寸和开关机构的设计不需要适配或几乎不需要适配。
在当前情况下,“板状”和“盘状”应理解为是指锁止元件的长度和宽度伸展明显大于其厚度。甚至从上方观察时“板状”的锁止元件几乎可以是任何形状,但“盘状”优选表示锁止元件的圆形、扁圆或椭圆形的形状。
根据另一构造方案,锁止元件中的开口被设计为通孔。
这样的优点是,可以相对容易和廉价地制造这种孔。因此,锁止元件可以例如被制造为一种孔板,即具有通孔的板。这样的锁止元件可以非常容易地装配在开关的壳体中和套到开关机构的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上。开口或通孔优选居中地布置在锁止元件中。
锁止元件和开关的其余结构都可以例如旋转对称地构造。
在另一种实施形式中设置为,锁止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狭槽,该狭槽穿过锁止元件并且与所述开口相接。
这样的狭槽具有的优点是,由此可以增加形状改变效应。换句话说,借助形状记忆合金,锁止元件可以在相同的力消耗下实现更大的形状变化。锁止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狭槽还避免了内部应力,否则该内部应力可能基于锁止元件的由形状记忆合金引起的形状变化而产生。
在此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狭槽沿直线延伸和从开口出发,沿径向向外延伸。
这样做的优点在于,锁止元件可以更强烈地弯拱。锁止元件的多个部分可以沿狭槽翻开或展开,而不会在开口区域产生更大的剪切力。
特别优选的是,在锁止元件中配备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狭槽,每个狭槽与开口相接,并沿直线延伸,并且从开口出发,沿径向向外延伸。
因此,根据该构造方案,狭槽基本上呈星形地从孔出发,加工到锁止元件中。这些狭槽中的每一个优选贯穿锁止元件的整个厚度。这样做的优点是,通过狭槽在锁止元件中形成单独的、分开的区域,当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这些区域可以单独弯曲,以便分别彼此分开地将闭合锁止件所需的力施加到开关机构上。
锁止元件可以表现为一种开槽的弹簧盘或开槽的碟形弹簧,其在其第一形状中是扁平的,即为纯盘形的,而在其第二形状中是凸形的或凹形的。
在另一种设计方案中规定,开关具有壳体,并且锁止元件以其边缘固定在壳体上。
由于开口优选居中地布置在锁止元件中,因此锁止元件的这种在边缘的固定的优点在于,几乎不影响由形状记忆合金引起的形状变化。另外,锁止元件能够在边缘侧以非常稳定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
锁止元件优选沿其整个外周边缘固定在壳体上。固定方案可以是力锁合的、型面锁合的和/或材料锁合的。特别优选的是,锁止元件以其外周边缘被夹紧在壳体中。就生产技术而言,这种固定可以最经济地实现。
在此,进一步优选的是,锁止元件的边缘由电绝缘材料制成或涂覆有电绝缘材料。
例如,锁止元件的中部或中央部分插入形状记忆合金制成,该形状记忆合金在其外周上与电绝缘材料连接。同样,整个锁止元件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并且在其外围边缘上,涂覆有电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另外,可以将粘合剂膜在边缘上或沿外周施加到形状记忆合金上,以便使锁止元件的边缘电绝缘。涂层或粘合剂膜可以在一侧以及在两侧(上侧和下侧)布置在锁止元件上。
锁止元件的边缘的电绝缘部的优点在于,借助锁止元件能够实现对开关的两个壳体部件的电绝缘。因为锁止元件的边缘优选固定在壳体上,并且壳体的部件被电流通流,所以这种电绝缘的优点在于,锁止元件本身不引导电流。这对形状记忆合金的功能和寿命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另一构造方案,壳体具有由上部件封闭的下部件,锁止元件搁放在布置于下部件中的环绕肩部上,并且夹紧在下部件和上部件之间地布置。
锁止元件的这种布置的优点在于,在制造过程中,锁止元件仅需放置到下部件中的肩部上,并且在开关壳体封闭期间,自动夹紧在上部和下部之间并由此被固定。典型地,下部件即具有拉高的边缘,所述边缘在开关壳体封闭期间,至少部分地弯曲或卷边达到上部件,以便将上部件保持在下部件上。
还优选的是,在上部件的内侧上布置有固定的第一接触部或两个固定的接触部中的每一个。
该措施在结构上是已知的。这种措施在开关中实现了:当将上部件装配在下部件上时,也同时建立第一接触部或第一和第二接触部与可移动的接触元件之间的几何正确对应关系。
在另一构造方案中设置为,锁止元件布置在温控翻转部件的面对第一接触部的第一侧面上,并且被设置成:以其第二形状将把开关机构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中的力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到温控翻转部件上。
从温控翻转部件出发,根据该构造方案的锁止元件布置在翻转部件的与第一接触部相同的侧面上。一旦在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锁止元件呈现其第二形状,则该锁止元件从温控翻转部件的第一侧出发,压到开关机构上。
根据开关机构的结构,锁止元件可以直接接触温控翻转部件并直接将力施加到温控翻转部件上,或者接触开关机构的其他构件,以便该构件将力仅间接地施加到温控翻转部件上。两种情况的优点都在于,对温控翻转部件上的直接的力作用和对不受温度控制的弹簧部件的直接的力作用都都没有问题地实现,因为这两个构件通常相对大平面地设计,因此可以提供针对力作用的大平面的作用可行性。
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为,锁止元件布置在温控翻转部件的背向第一接触部的第二侧上并且设置成:以其第二形状将把开关机构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中的力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到接触构件上。
因此,从温控翻转部件看,在该构造方案中的锁止元件不是布置在第一接触部的侧面(第一侧面)上,而是布置在温控翻转部件的相对的第二侧面上。当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锁止元件将把开关机构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的力优选直接施加到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上。这具有的优点是,由锁止元件施加的力直接施加到当闭合锁止件被激活时应当与第一接触部保持间距的部分上。由于可移动的接触构件通常是结实的构件,所以开关机构被闭合锁止件损坏的风险也几乎不存在。
根据另一构造方案,锁止元件的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单向记忆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
通过使用具有单向记忆作用的形状记忆合金,锁止元件进而还有闭合锁止件可以不可逆地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开关是所谓的一次性开关。形状记忆合金仅允许锁止元件改变一次形状。当超过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其形状从第一形状改变为第二形状后,重新冷却不会在这种具有单向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中产生新形状变化。
对此可替换地,形状记忆合金可以是具有双向记忆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锁止元件被配置为:在温度降至锁止元件-回切温度以下时将其形状从第二形状改变为第一形状,其中,锁止元件-回切温度低于锁止元件-切换温度。
于是,开关是具有闭合锁止件的开关,该闭合锁止件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可以再次释放。可以说,具有双向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可以记住两种形状,一种处于高温状态,一种处于低温状态。利用这种双向形状记忆合金,当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锁止元件可以将其形状从第一形状改变为第二形状,并且当冷却时,一旦达到锁止元件-回切温度,锁止元件可以再次呈现其第一形状。
根据另一种构造方案设置为,锁止元件-切换温度等于或高于温控翻转部件的切换温度。
如果将两个切换温度选择为同样高,则同时激活闭合锁止件,然后断开开关。另一方面,如果将锁止元件-切换温度选择为高于温控翻转部件的切换温度,则仅在断开开关之后才激活闭合锁止件。虽然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断。然而,实际上,基于通常保留在要保护的设备中的残留热量,开关通常在冷却过程开始之前就被加热了一些。在断开开关后,温度会略微过冲,这就是所说的所谓过冲温度范围的原因。因此,可以将锁止元件-切换温度设置在该过冲温度范围内。
根据另一种构造方案设置为,锁止元件-回切温度低于温控翻转部件的回切温度。
这样做的优点是,当开关断开后常规地冷却时,即使达到或根据温度的翻转部件-回切温度,闭合锁止件也保持激活状态。然后例如可以通过相应的冷处理来使闭合锁止件去激活(只要闭合锁止件是可逆地设计)。例如,开关可以借助冷喷雾进行手动处理,这可以使闭合锁止件去激活并再次闭合开关。
根据另一种构造方案设置为,开关机构具有不受温度控制的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与可移动的接触构件连接,当超过切换温度时,温控翻转部件作用于不受温度控制的弹簧部件上并且由此将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从第一接触部抬离。在此特别优选的是,弹簧部件是具有两个不受温度控制的稳定的几何构型的双稳态弹簧部件。
如果弹簧部件被设计为双稳态弹簧盘,则优选地,弹簧盘在其稳定的第一构型中将可移动的接触构件压向第一接触部,并且在其稳定的第二构型中使可移动的接触构件与第一接触部间隔开。这样做的优点是,在开关的闭合状态下(在开关机构的第一开关位置中),弹簧盘产生闭合力,从而在可移动的接触构件和第一接触部之间实现接触压力。这减轻了温控翻转部件的机械负载,这对温控翻转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温控翻转部件的响应温度(切换温度)的长期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
如果将弹簧部件设计为具有两个不受温度控制的、稳定的几何构型的双稳态弹簧盘,则这具有附加优点,即双稳态弹簧盘在断开后将开关保持在断开的状态中。
温控翻转部件优选设计为双稳态的双金属或三金属翻转盘。
根据一种构造方案,优选地,可移动的接触构件包括与第一接触部相配合的可移动的接触构件,并且弹簧部件与第二接触部相配合,进一步优选地,弹簧部件至少以其第一几何构型通过其边缘与第二接触部保持电连接。
由DE 10 2018 100 890 B3、DE 10 2007 042 188 B3或DE 10 2013 101 392 A1原则上已知这种设计方案。这种构造意味着温控翻转部件在开关的任何位置都不承受电流负载,而是要保护的电气设备的负载电流流过弹簧部件。
在替代实施例中,可移动的接触构件包括与两个固定的接触部相配合的电流传输构件。
此处的优点是,该开关可以传导比从DE 10 2007 042 188 B3中已知的开关更高的电流。当开关闭合状态下,布置在接触构件上的电流传输构件负责实现两个接触部之间的电短路,从而不仅温控翻转部件还有温控弹簧部件不再由负载电流流过,如从DE 102013 101 392 A1中原则上已经知晓那样。
不言而喻,前面提到的特征和下面将要说明的特征不仅能够以各自指定的组合使用,还能够以其他组合或单独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其进行详细阐释。其中:
图1示出处于其低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示出处于其高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示出在闭合锁止件激活的情况下,处于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高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示出处于其低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示出处于其高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图4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示出在闭合锁止件激活的情况下,处于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高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示出处于其低温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锁止元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示意性侧剖图示出开关10,所述开关在俯视图中是旋转对称地设计,并且优选地具有圆形形状。
开关10具有壳体12,在壳体中布置有温控开关机构14。壳体12包括钵状的下部件16和上部件18,上部件18通过弯曲的或卷边的上边缘20保持在下部件16上。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下部件16和上部件18均由导电材料制成,优选地由金属制成。上部件18在中间放有绝缘膜24的情况下,放置在构造于下部件中的肩部22上。肩部22构造为环绕肩部,并且具有基本上呈环形的放置面,上部件18在中间放有绝缘膜24的情况下放置在所述放置面上。
绝缘膜24负责使上部件18与下部件16电绝缘。同样地,绝缘膜24还提供机械密封,该机械密封防止液体或污物从外部进入壳体内部。
由于在该实施例中,下部件16和上部件18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以可以通过下部件和上部件的外部面建立与要保护的电气设备的热接触。外部面还用于开关10的外部电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上部件18的外侧,还可以设置另一个绝缘层26。
开关机构14具有不受温度控制的弹簧部件28和温控翻转部件30。弹簧部件28优选构造为双稳态弹簧盘。因此,该弹簧盘具有两个不受温度控制的稳定的几何构型。在图1中,示出其第一构型。温控翻转部件30优选地设计为双金属翻转盘。双金属翻转盘具有两个温控构型、即高温几何构造和低温几何构造。在开关机构14的图1中所示的第一开关位置中,温控双金属翻转盘30处于其低温几何构型中。
温控弹簧盘28以其边缘32放置在另一构成于下部件16中的环绕肩部34上。温控双金属翻转盘30能够以其低温构型以如下方式自由悬挂于壳体12中,使得:温控双金属翻转盘的边缘36不碰触到壳体12。这样的优点主要在于,在开关10的闭合状态下的闭合压力仅通过弹簧盘28来产生。同样地,在开关10的闭合状态下的电流仅流经弹簧盘28,而不流经双金属翻转盘30。
而双金属翻转盘30的边缘36能够以其低温构型可替换地也放置于下部件16的内底面38上。为此,内底面38可以如同在图1中通过虚线39所示那样,在侧面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关10在其闭合的状态下的闭合压力不仅通过弹簧盘28产生,而且也通过双金属翻转盘30产生。
温控弹簧盘28以其中心40固定在开关机构14的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上。温控双金属翻转盘30以其中心44也固定在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上。
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具有接触部件46和环45,所述环压紧到接触部件46上。该环45具有环绕肩部47,双金属翻转盘30以其中心44放置在该环绕肩部上。弹簧盘28被夹紧在环45和接触部件46的上部加宽分段之间。通过这种方式,温控开关机构14是接触构件42、弹簧盘28和双金属翻转盘30构成的不可脱失的(unverlierbar)单元。当安装开关10时,开关机构14可以作为单元直接嵌入下部件16中。
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的接触部件46与固定的配对接触部48相配合,该配对接触部布置在上部件18的内侧。该配对接触部48在此也称为固定的第一接触部。下部件16的外侧用作固定的第二接触部50。
在图1所示的位置,开关10处于其低温状态下,其中,弹簧盘28处于其第一构型,而双金属翻转盘30处于其低温构型。弹簧盘28将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压向固定的第一接触部48。
因此,在根据图1的开关10的闭合的低温状态下,在固定的第一接触部48和固定的第二接触部50之间经由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和弹簧盘28建立导电连接。
如果这时要保护的设备的温度进而还有开关10和布置在其中的温控双金属翻转盘30的温度升高,则温控双金属翻转盘从图1中所示的凸形的低温构型翻转变成其在图2中所示的凹形的高温构型。在该翻转过程中,双金属翻转盘30以其边缘36支撑在开关10的一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到弹簧盘28的边缘32上。在此,翻转盘30以其中心44向下拉动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并且将可移动的接触部件46从固定的第一接触部48上抬起。由此,翻转盘使得不受温度控制的弹簧盘28同时在其中心40处向下弯曲,从而弹簧盘28从其如图1所示的稳定的第一几何构型翻转变成其在图1中示出的稳定的第二几何构型。图2还示出开关10的高温状态,其中,开关是断开的。因此,电路被中断。
当要保护的设备进而还有开关10连同温控双金属翻转盘30一起再次冷却时,则双金属翻转盘30在达到其回切温度时实际上会再次恢复到其低温构型,如其在图1中所示那样。然后,双金属翻转盘30实际上将使弹簧盘28移回到图1所示的第一构型,然后再次闭合开关。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开关10中,回切过程可以通过闭合锁止件52来防止。
闭合锁止件52具有锁止元件54,该锁止元件基本上设计成板形或盘形地构造。在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该锁止元件54被夹紧在下部件16和上部件18之间。更确切地说,锁止元件54被夹紧在环绕肩部22和绝缘膜24之间。附加于这种夹紧的布置方式,锁止元件54也可以材料锁合地与下部件16连接(例如,胶合或者说粘接、熔焊或钎焊)。
锁止元件54的实施例在图8中以示意性俯视图示出。锁止元件54至少大部分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形状记忆合金设置用于,在超过预定温度(在当前情况下称为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将锁止元件54的形状从第一形状改变为第二形状。在图8中,示出锁止元件54的第一形状。这也对应于锁止元件54的在图1和2的示意性截面中示出的形状,在该形状中,闭合锁止件52尚未被激活。
锁止元件54在其第一形状中基本上具有圆盘的形状。锁止元件具有开口56,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被设计为居中布置的孔。开关机构14的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穿过开口56伸出(见图1-3)。因此,开口56在其尺寸方面优选地这样设定,使得:接触元件42既不在开关机构14的第一开关位置中也不在开关机构的运动期间与开关机构14碰撞。不言而喻,开口56不必一定构造成圆孔,而是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扁圆形、椭圆形或角形。
锁止元件54的边缘58(锁止元件以该边缘固定在壳体12上),优选地由电绝缘材料制成或涂覆有电绝缘材料。由此,下部件16和上部件18之间的电绝缘被额外改进。此外,由此还可以提高锁止元件54在壳体12中的夹紧的稳定性。
例如,锁止元件54的基体可以完全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该形状记忆合金在边缘58上设有粘合剂膜或塑料涂层60。该粘合剂膜或塑料涂层60优选地在两侧被施加在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基体上。
图8中所示的锁止元件54还具有四个狭槽62,其沿径向从开口56出发,呈星形向外延伸。狭槽62延伸穿过锁止元件54的整个厚度。因此,狭槽不仅被表面上加工到锁止元件54中,而且贯穿或者说切断锁止元件。它们从中心开口56开始沿径向向外延伸,但是在锁止元件54的外边缘58的前面终止。
当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形状记忆合金使锁止元件54进入其第二形状时,狭槽62允许锁止元件54实现一种翻开。锁止元件54的四个通过狭槽62彼此分开的区段然后如图3所示那样向下翻折。在此,锁止元件54的各个区段向下弯曲或拱起。
在图3中,锁止元件54的曲率在其第二形状中设定如下,使得锁止元件在上侧是凸形的而在底侧是凹形的。根据形状记忆合金的构造类型,锁止元件54的曲率在其第二形状中也可以颠倒的,使得其上侧为凹形,而其下侧为凸形弯曲(类似于图3中的两个圆盘28、30)。
原则上,这种温控形状变化也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锁止元件来实现,该锁止元件不具有狭槽62或具有更少的狭槽62。但是,狭槽62有助于减小锁止元件54的由变化引起的内应力。此外,由此可以增加锁止元件54的形状变化。
在图1-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开关机构14和闭合锁止件52或所属的锁止元件54之间存在以下相互作用:只要不超过双金属翻转盘30的切换温度,则开关就保持在其在图1中所示的闭合位置。当达到切换温度时,如已经提到地,双金属翻转盘30翻转到其在图2中所示的其高温构型,并且将可移动的接触部部件42从第一固定接触部48上抬起,从而使开关10断开,并且中断了经过开关10在那里流动的电流。锁止元件-切换温度、即形状记忆合金使锁止元件54进入其第二形状的温度优选略高于双金属翻转盘30的切换温度地选择。例如,锁止元件54的形状记忆合金可以这样设计,使得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比双金属翻转盘30的切换温度高5-40K。因此,当达到切换温度时,锁止元件54首先还保持在其第一形状,如其在图2所示的那样。闭合锁止件52在图2中所示的情况下还未被激活。
如果开关10的温度进而还有锁止元件54的温度继续升高,则形状记忆合金确保在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锁止元件54发生上述形状变化,使得:锁止元件呈现其在图3中所示的第二形状。在该第二形状或构型中,锁止元件54如图3所示,压到弹簧盘28的上侧。由此,锁止元件54向开关机构14施加力,该力直接影响弹簧盘28并且间接地作用于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该力将开关机构14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锁52被激活。
即使开关10从图3所示的情况出发再次冷却,只要闭合锁止件52被激活,开关机构14就不能再进入其第一开关位置。虽然当开关10冷却到低于回切温度时,双金属翻转盘30将翻转回到图1所示的其低温构型。然而,开关机构14也将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因为双金属速动盘30的边缘36可以说翻入空隙,而不能自身支撑在壳体12上。
即使内底面38在侧部升高,如其在图1-3中的虚线39所示,双金属翻转盘30能够以其低温构型以其边缘支撑在壳体12上。只要闭合锁止件52被激活,弹簧盘28仍将被锁止元件54下压,使得可移动的接触部构件42与第一固定接触部48间隔开,并且开关10将保持断开。
为了能够在闭合锁止件52激活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开关10的意外闭合,当双金属翻转盘30能够以其低温构型支撑在壳体12上时,仅锁止元件54的弹簧系数必须高于双金属翻转盘30的弹簧系数。
根据锁止元件54的构造,完全不可能或者通过冷处理不可能使闭合锁止件52去激活。
在不可逆的闭合锁止件52的第一情况下,开关10是一次性开关。为此,为锁止元件54选择一种具有单向记忆作用的形状记忆合金。
通过使用具有双向记忆作用的形状记忆合金,可替代地将闭合锁止件52设计为可逆的。在这种情况下,锁止元件54的形状记忆合金被设计成:当温度降到锁止元件-回切温度以下时,锁止元件54的形状从图3中所示的第二形状退回到图1和图2中所示的第一形状。在这种情况下,锁止元件54可以说是记住两种形式。
锁止元件54的形状记忆合金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锁止元件-回切温度低于双金属翻转盘30的回切温度。例如,锁止元件54的形状记忆合金可以被设计成,使得锁止元件-回切温度低于室温并且例如位于0-15℃的温度范围内。通过相应的冷处理,闭合锁止件52因此可以再次被解除作用,从而开关10将会从图3中示意性示出的开关位置返回到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开关位置。
图4-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开关10的第二实施例。
与图1相似,图4示出处于闭合位置中的开关10,其中,开关机构14处于其第一开关位置,双金属翻转盘30处于其低温构型,而闭合锁止件52未被激活。图5类似于图2所示地示出:开关10处于其断开位置,其中,开关机构14处于其第二开关位置,双金属翻转盘30处于其高温构型,并且闭合锁止件52未被激活。图6类似于图3所示地示出:开关10处于其断开位置,其中,开关机构14仍处于其第二开关位置,但是闭合锁止件52被激活。
开关功能以及开关机构14和闭合锁止件52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图4-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与以上关于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提到的相同地实现。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4至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闭合锁止件52的锁止元件54布置在开关机构14的相反侧面上。在开关10的在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锁止元件54布置在开关机构14的面对第一接触部48的上侧上,在开关10的在图4至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锁止元件54布置在开关机构14的背向第一接触部48的下侧上。
锁止元件54被夹紧在两个间隔环64、66之间。第一间隔环64布置在下部件16的内底面38上。锁止元件54搁放在该第一间隔环64上。第二间隔环66布置在锁止元件54上。双金属翻转盘30以其边缘36搁放在第二间隔环66的上侧上。
另一个间隔环68布置在如下部位上,在该部位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止元件54布置在下部件16和上部件18之间。该间隔环68用作下部件16和上部16之间的间隔件。此外,当开关机构14处于其第二开关位置时(参见图5和6),弹簧盘28可以从下方支撑在该间隔环68上。
在开关10的在图4-6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的设计也有些不同。接触构件在其下端的区域中具有沿侧向突出的底座70,该底座的直径略大于设置在锁止元件54中的开口56的直径。可移动的接触部部件42穿过设置在锁止元件54中的开口56伸出,其中,加宽的基座70布置在锁止元件54下方。
锁止元件54具有与上面关于图1至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提到的锁止元件(参见图8)相同的设计。在其第二形状(即在达到锁止元件-切换温度之后所呈现的第二形状)中,锁止元件54现在直接作用于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如图6所示,锁止元件54从上方压向加宽的基座70,由此,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与第一固定接触部48保持间隔。因此,同样在该实施例中,只要闭合锁止件52被激活,开关10不可能再次闭合。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闭合锁止件52能够可逆地或不可逆地设计,这是根据针对锁止元件54的形状记忆合金是使用具有单向记忆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还是使用具有双向记忆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开关10’的第三实施例。在这里,闭合锁止件52与图4至6中所示的开关10相同地设计。
因为在图7中所示的开关10’中,开关机构14’与闭合锁止件52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与之前提到的方式相同地实现,所以对此不再详细讨论。同样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开关10’为了简便仅以其闭合的位置示出,在闭合的位置中,开关机构14’处在其第一开关位置中。
图7中所示的开关10’的结构与根据图1至6中所示的两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关10的结构略有不同。
下部件16’还是由导电材料制造。相反地,在这里,扁平设计的上部件18’由电绝缘材料制造。上部件借助弯折的边缘20’保持在下部件16’上。
在上部件18’与下部件16’之间设置有间隔环68’,间隔环将上部件18’相对于下部件16’间隔保持。上部件18’在其内侧具有固定的第一接触部48’以及固定的第二接触部50’。接触部48’和50’设计为铆钉,所述铆钉延伸贯穿上部件18’,并且在外部在头部72、74中终止,所述头部用于开关10’的外部接线。
在这里,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包括电流传递构件,所述电流传递构件设计为接触盘,接触盘的上侧被导电地涂覆,使得电流传递构件76在开关10的图7中所示的闭合位置中,贴靠在接触部48’、50’上,并且负责实现接触部48’与50’之间的导电连接。电流传递构件76通过同样可以被视为接触构件42’的一部分的铆钉78与弹簧盘28和双金属翻转盘30连接。当超过切换温度时,开关机构14’的双金属翻转盘30类似于前述方案地负责实现,将开关机构14’送入其第二开关位置中,在第二开关位置中,电流传递构件76与两个接触部48’、50’保持间隔,因而,电路中断。
图7中所示的开关结构的主要区别可以见于,与开关10的图1至6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反,在这里,在开关10闭合的状态下,电流既不流经弹簧盘28,也不流经双金属翻转盘30。在开关10’闭合的状态下,电流仅从第一外部连接部72经由第一接触部48’、电流传递构件76和第二接触部50’流至第二外部连接部74。
一旦闭合锁止件52被激活、也就是一旦开关10’的温度进而还有锁止元件54的温度超出锁止元件-切换温度,则闭合锁止件52的锁止元件54作用于铆钉78。对此,在铆钉78上类似于在图4至6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地将加宽的底座70设置在其下端部上。一旦闭合锁止件52被激活,在该底座70上,锁止元件54围绕铆钉78起作用,进而将整个可移动的接触构件42’向下压,并且将开关机构14’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中。
原则上,闭合锁止件52即使在开关10’中(如其在图7中示意示出那样)也以如下类型实施,即如其在开关10的图1至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实现。
闭合锁止件52的可逆的构造方案即便在开关10’的图7中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同样可行。

Claims (20)

1.一种温控开关(10),所述温控开关具有固定的第一接触部(48)、固定的第二接触部(50)和温控开关机构(14),所述温控开关机构具有能够移动的接触构件(42),其中,温控开关机构(14)在其第一开关位置中,将接触构件(42)压向第一接触部(48),并且经由接触构件(42)在固定的第一接触部(48)与固定的第二接触部(50)之间建立导电连接,并且温控开关机构(14)在其第二开关位置中,使接触构件(42)与第一接触部(48)保持间隔,从而中断导电连接,温控开关机构(14)具有温控翻转部件(30),当超过切换温度时,所述温控翻转部件从其低温几何构型翻转变为其高温几何构型,并且在随后低于回切温度时,再次从其高温几何构型翻转恢复为其低温几何构型,温控翻转部件(30)从其低温几何构型翻转变为其高温几何构型的过程将温控开关机构(14)从其第一开关位置转到其第二开关位置,从而断开开关(10),设置有闭合锁止件(52),所述闭合锁止件防止断开一次的开关(10)重新闭合,方式为,一旦闭合锁止件被激活,闭合锁止件将温控开关机构(14)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中,闭合锁止件(52)具有锁止元件(54),所述锁止元件至少部分地由形状记忆合金制造并且具有开口(56),能够移动的接触构件(42)贯穿所述开口,锁止元件(54)被配置用于,当超过锁止元件-切换温度时,将其形状从第一形状变为第二形状,方式为,锁止元件将把温控开关机构(14)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中的力施加到温控开关机构(14)的一部分上,其中,在第一形状中,锁止元件(54)未激活闭合锁止件(52),在第二形状中,锁止元件(54)激活了闭合锁止件(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锁止元件(54)基本上呈板状或盘状地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开口(56)设计为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开口(56)居于中心地布置在锁止元件(5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在锁止元件(54)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狭槽(62),所述狭槽与开口(56)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中,至少一个狭槽(62)呈直线地延伸并且从开口(56)出发,沿径向向外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在锁止元件(54)中设置有至少三个狭槽(62),所述至少三个狭槽分别与开口(56)邻接、沿直线延伸并且从开口(56)出发,沿径向向外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开关(10)具有壳体(12),并且锁止元件(54)以其边缘(58)固定在壳体(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中,锁止元件(54)的边缘(58)由电绝缘材料(60)制造,或者涂覆有电绝缘材料(6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开关,其中,壳体(12)具有由上部件(18)封闭的下部件(16),并且锁止元件(54)搁放在布置于下部件(16)中的环绕肩部(22)上,并且夹紧在下部件(16)与上部件(18)之间地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锁止元件(54)布置在温控翻转部件(30)的面对第一接触部(48)的第一侧面上,并且配置用于,以其第二形状将把温控开关机构(14)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的力直接地或间接地施加到温控翻转部件(3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锁止元件(54)布置在温控翻转部件(30)的背向第一接触部(48)的第二侧面上,并且配置用于,以其第二形状将把温控开关机构(14)保持在其第二开关位置的力直接地或间接地施加到接触构件(4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单向记忆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双向记忆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其中,锁止元件(54)被配置用于,当超过锁止元件-回切温度时,将其形状从第二形状变为第一形状,并且锁止元件-回切温度低于锁止元件-切换温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锁止元件-切换温度与温控翻转部件(30)的切换温度等高或高于温控翻转部件(30)的切换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其中,锁止元件-回切温度低于温控翻转部件(30)的回切温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温控开关机构(14)具有温控弹簧部件(28),所述温控弹簧部件与能够移动的接触构件(42)连接,温控翻转部件(30)当超出切换温度时作用于弹簧部件(28),从而将能够移动的接触构件(42)从第一接触部(48)上抬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温控翻转部件(30)是双金属或三金属翻转盘。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开关,其中,能够移动的接触构件(42)包括与第一接触部(48)相互作用的、能够移动的接触部件(46),并且弹簧部件(28)与第二接触部(50)相互作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能够移动的接触构件(42’)包括与两个固定的接触部(48’、50’)相互作用的电流传递构件(76)。
CN202011135089.4A 2019-10-21 2020-10-21 温控开关 Pending CN1127682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28367.1 2019-10-21
DE102019128367.1A DE102019128367B4 (de) 2019-10-21 2019-10-21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292A true CN112768292A (zh) 2021-05-07

Family

ID=72811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5089.4A Pending CN112768292A (zh) 2019-10-21 2020-10-21 温控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749479B2 (zh)
EP (2) EP4258316A3 (zh)
CN (1) CN112768292A (zh)
DE (1) DE102019128367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399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自运动结构设计方法及低温温控开关
CN116560071A (zh) * 2023-07-11 2023-08-08 北京瑞控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记忆合金锁止结构的快反镜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1315A (en) * 1996-09-10 2000-07-18 Hofsaess; Marcel Switch having a safety element
CN1697910A (zh) * 2003-04-04 2005-11-16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带有形状记忆致动机构的闭锁装置
DE102007042188B3 (de) * 2007-08-28 2009-04-09 Hofsaess, Marcel P.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Selbsthaltefunktion
CN101536130A (zh) * 2006-07-11 2009-09-16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EP2254138A2 (de) * 2009-05-18 2010-11-24 Abb Ag Thermischer Auslöser und elektrisches Schaltgerät mit einem thermischen Auslöser
CN103562478A (zh) * 2011-04-28 2014-02-05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具的门锁装置
CN103985599A (zh) * 2013-02-13 2014-08-13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开关
CN104347311A (zh) * 2013-08-07 2015-02-11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开关
CN104425182A (zh) * 2013-08-27 2015-03-18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在边缘被夹紧的翻转盘片的温控开关
CN104576193A (zh) * 2013-10-17 2015-04-29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的接通机构
CN105185653A (zh) * 2014-06-17 2015-12-23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间隔环的温控开关
CN207338282U (zh) * 2017-07-14 2018-05-08 东莞市晶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过温过流保护的sma保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61193A (en) 1939-07-12 1944-10-24 Radio Patents Corp Control device, particularly thermostatic device
DE7531355U (de) 1975-10-03 1978-04-27 Inter Control Hermann Koehler Elektrik Gmbh & Co Kg, 8500 Nuernberg Rückstellbarer Temperaturbegrenzer
EP0041823A1 (en) * 1980-06-06 1981-12-16 THE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l.c. Thermally responsive switches
AT383696B (de) * 1982-03-03 1987-08-10 Electrovac Thermischer schalter
AT386489B (de) * 1984-06-15 1988-08-25 Electrovac Thermischer schalter mit einem aus einer thermobimetallschnappscheibe gebildeten temperaturfuehler
DE8625999U1 (zh) * 1986-09-29 1986-11-13 Temtech-Temperatur-Technik Hans-Peter Bojer, 7530 Pforzheim, De
JPH02244528A (ja) * 1989-03-17 1990-09-28 Hitachi Ltd 過負荷保護装置
JP2804856B2 (ja) * 1991-08-21 1998-09-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過負荷保護装置
TW391078B (en) * 1992-10-16 2000-05-21 Hitachi Ltd Overload protective apparatus utilizing a bimetal
DE19545997C2 (de) * 1995-12-09 1997-12-18 Marcel Hofsaes Schalter mit einem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
JPH09213182A (ja) * 1996-02-05 1997-08-15 Texas Instr Japan Ltd モータプロテクタ
DE19708436C2 (de) * 1997-03-01 1999-08-19 Hofsae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Kontaktbrück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9727197C2 (de) * 1997-06-26 1999-10-21 Marcel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Kontaktbrücke
US6191680B1 (en) * 1998-02-23 2001-02-20 HOFSäSS MARCEL Switch having a safety element
JP4312350B2 (ja) * 2000-06-06 2009-08-12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US6580351B2 (en) * 2000-10-13 2003-06-17 George D. Davis Laser adjusted set-point of bimetallic thermal disc
US6741159B1 (en) * 2002-05-16 2004-05-25 Robert A. Kuczynski Fail-safe assembly for coacting contacts in a current-carrying system, apparatus or component
US7071809B2 (en) * 2002-11-25 2006-07-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hermal fuse containing bimetallic sensing element
US7209336B2 (en) * 2004-10-02 2007-04-24 Tsung-Mou Yu Double-protection circuit protector
US7345568B2 (en) * 2005-05-03 2008-03-18 Tsung-Mou Yu Dual protection device for circuits
DE102009061050B4 (de) * 2009-06-05 2019-09-05 Marcel P. HOFSAESS Bimetallteil und damit ausgestattete temperaturabhängige Schalter
DE102018100890B3 (de) 2018-01-16 2019-07-18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DE102019112074B4 (de) * 2019-05-09 2020-12-17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DE102019125452B4 (de) * 2019-09-20 2021-04-22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DE102019125451B4 (de) * 2019-09-20 2021-04-08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1315A (en) * 1996-09-10 2000-07-18 Hofsaess; Marcel Switch having a safety element
CN1697910A (zh) * 2003-04-04 2005-11-16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带有形状记忆致动机构的闭锁装置
CN101536130A (zh) * 2006-07-11 2009-09-16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DE102007042188B3 (de) * 2007-08-28 2009-04-09 Hofsaess, Marcel P.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Selbsthaltefunktion
EP2254138A2 (de) * 2009-05-18 2010-11-24 Abb Ag Thermischer Auslöser und elektrisches Schaltgerät mit einem thermischen Auslöser
CN103562478A (zh) * 2011-04-28 2014-02-05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具的门锁装置
CN103985599A (zh) * 2013-02-13 2014-08-13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开关
CN104347311A (zh) * 2013-08-07 2015-02-11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开关
CN104425182A (zh) * 2013-08-27 2015-03-18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在边缘被夹紧的翻转盘片的温控开关
CN104576193A (zh) * 2013-10-17 2015-04-29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的接通机构
CN105185653A (zh) * 2014-06-17 2015-12-23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间隔环的温控开关
CN207338282U (zh) * 2017-07-14 2018-05-08 东莞市晶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过温过流保护的sma保护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399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自运动结构设计方法及低温温控开关
CN116560071A (zh) * 2023-07-11 2023-08-08 北京瑞控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记忆合金锁止结构的快反镜
CN116560071B (zh) * 2023-07-11 2023-10-20 北京瑞控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记忆合金锁止结构的快反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49479B2 (en) 2023-09-05
US20230162934A1 (en) 2023-05-25
EP3813090A1 (de) 2021-04-28
DE102019128367B4 (de) 2021-06-10
US11881369B2 (en) 2024-01-23
EP4258316A3 (de) 2024-01-10
US20210118636A1 (en) 2021-04-22
EP3813090B1 (de) 2024-05-15
DE102019128367A1 (de) 2021-04-22
EP4258316A2 (de)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6066B2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CN110047698B (zh) 温控开关
US4306211A (en) Heat operated protective switch
US11881369B2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US20140225709A1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CN109360770B (zh) 具有切割刺的温控开关
DK2846344T3 (en) Thermal contact
EP2834825B1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US6191680B1 (en) Switch having a safety element
US6091315A (en) Switch having a safety element
CN111916307B (zh) 温控开关
CN112542350A (zh) 温控开关
US11469066B2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US5903210A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hav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pring disk with integral movable contact
KR100452855B1 (ko) 모터 보호 장치
US5835001A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having a movable contact carrying a heating resistor
GB2338110A (en) Thermal sensor
EP1856450B1 (en) A double-disk assembly for a cigar or cigarette lighter
US6097274A (en) Switch having a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ing member and a substantially temperature-independent spring element
ES2949957T3 (es) Conmutador dependiente de la temperatura
US20240055204A1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JPH0492331A (ja) 過負荷保護装置
KR20040039908A (ko) 모터 보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