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9324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9324B
CN101529324B CN2007800401630A CN200780040163A CN101529324B CN 101529324 B CN101529324 B CN 101529324B CN 2007800401630 A CN2007800401630 A CN 2007800401630A CN 200780040163 A CN200780040163 A CN 200780040163A CN 101529324 B CN101529324 B CN 101529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01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9324A (zh
Inventor
水内公典
山本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9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93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6Combining plural substrates to produce large-area displays, e.g. ti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05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of the fibre type
    • G02B6/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of the fibre type the light being emitted alo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fib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8Light guide, e.g. ta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用连接部连接在背面侧配置有导光板单元的多个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经由连接部提供激光光源,从而提供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多个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分别在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背面侧紧密接触而配置的导光板单元的多个显示部;连接多个显示部的连接部;以及激光光源,其中,从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通过连接部而被提供给导光板单元,由此将激光照明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显示面。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来自激光光源的激光提供给多个显示面板的小型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以下称为“LCD”)作为以个人计算机用的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小型便携式显示器的应用正在扩大。作为这样的便携式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6311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有所揭示。专利文献1揭示了包括具有第一液晶面板及第一壳体的第一液晶显示部、具有第二液晶面板及第二壳体的第二液晶显示部、以及支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其能够旋转的铰链(hinge)的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还揭示了一种具有将来自配置于铰链部的光源的光提供给通过铰链部而连接的能够开闭的两个液晶显示部的结构的显示装置。 
作为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利用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光源较多。但是,在冷阴极荧光灯管方式的情况下,具有包含光源的光学系统增大、从冷阴极荧光灯管产生的热使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劣化等的问题。 
此外,近年来,随着作为电视接收机的需求的增大,要求LCD进一步提高画质,因此,研究了将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为“LED”)等作为光源来加以使用。 
为了避免由发热产生的影响,一种通过背光(backlight)而被照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被加以揭示,该背光包括例如具有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光源、构成面状光源(planar light source)的剖面为楔形的第一导光体、设置于其端面部并用于向第一导光体提供照明光的第二导光体、以及连结光源与第二导光体的光纤(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167808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这样,与以前的结构不同,通过用光纤连结冷阴极荧光灯管与第一导光体,来防止由来自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发热的影响和高频率电压的施加所产生的噪声。 
此外,为了即使使用LED这样的点光源也能减少导光板内的无效区域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还揭示了一种使用剖面为楔形的导光板的面状光源装置(例如参照日本 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34661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3”))。这样的使用LED的面状光源装置与使用冷阴极荧光灯管的装置相比,色彩的再现性良好,能够获得高画质。 
此外,作为使用少量的LED、能够使发光面的亮度均匀的面状光源装置,还揭示了一种让与LED连接的一条光波导(optical waveguide)在导光板的背面迂回曲折配置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34720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4”))。 
此外,不仅使用红色(R)光、蓝色(B)光以及绿色(G)光的LED,还使用发出其他颜色光的LED来实现更高画质的面状光源装置也付诸于实际应用。此外,还研究了一种使用半导体激光元件替换LED的一部分的面状光源装置。这是因为半导体激光元件与LED相比,具有高亮度、高输出,能够实现驱动电力的减少和高画质化。 
另一方面,对在平面上排列多个液晶面板而构成大画面或多画面的多面板LCD(multi-panel LCD),也开发了各种结构,并付诸于实际应用。例如,揭示了一种将多个液晶显示面板单元配置为平铺(tile)状,在其背面侧以横跨多个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方式排列直线状的荧光灯管,形成面状光源装置的多面板LCD(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表公报特表平9-500461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5”))。 
然而,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披露也没有启示使用激光作为光源。因此,无法实现通过能够提高亮度的激光可以实现的薄膜化、节省空间化。也无法实现由低功耗带来的电池的长寿命化。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中,第一液晶显示部以及第二液晶显示部中各自需要用于照射液晶面板的光源。由于需要多个光源及与其相伴的多个光学系统,从而使得成本增高,并且需要较大的空间。 
专利文献2所示的结构中,在连结液晶面板的铰链部设置荧光灯管。然而,由于包含荧光灯管的光学系统的大型化,存在无法避免铰链部的体积增大、液晶显示装置自身的厚度增大的问题。 
专利文献3虽然具备与液晶显示装置分开设置而构成的光源,但完全没有披露也没有启示利用多个液晶显示面板而形成小型结构。此外,专利文献4虽然揭示了使用LED实现均匀且高亮度的面状光源装置、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结构,但其中也同样完全没有披露或启示使用多个液晶显示面板,在用于便携时形成小型化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5中,是将多个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单元化并加以组合来作为大画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但在该例中,是在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背面,以横跨这些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方式排列直线状的荧光灯管来形成面状光源装置。因此,认为不仅因荧光灯管的长度会使增大画面受到限制,而且也因为使用多个荧光灯管而容易产生由荧光灯管的寿 命而导致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不均匀和亮度降低,从而难以保障长期的可靠性。此外,使用这样的方式无法实现需要节省空间、低功耗的便携式小型显示装置。 
另外,在电视接收机等中使用一个液晶显示面板来实现大画面,而为了实现便携式的显示装置,最好具有小型、薄膜、轻量且节省空间的外形,同时能够显示大画面的功能。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需要在携带时为小型并节省空间,而在液晶显示时扩大显示面积的结构。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必须采用折叠液晶显示面板等在携带时使液晶面板节省空间的结构。同时,为了实现装置本身小型化、轻量化、薄膜化,需要基于高亮度光源的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为了实现可移动性,能够实现电池的长寿命化的低功耗的光源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样的要求,在以前的使用LED或荧光灯管的结构中,由于光源的亮度低所以无法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薄膜化。此外,关于包含光学系统中的利用效率的低功耗化,由于荧光灯管、LED的效率非常低,因此在显示较大的画面时难以实现低功耗。此外,在配置LED或荧光灯管的情况下,由于多个LED或荧光灯管各自的发光亮度、寿命不同,因此存在无法充分保障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介于连接多个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连接部提供激光光源,来达到小型、轻量、节省空间并且低功耗。 
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部,分别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导光板单元,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包含激光入射的一主面以及与上述一主面相对置的另一主面,所述导光板单元呈面状,被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上述一主面一侧;连接部,与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连接,以便配置上述多个显示部以使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相邻地加以显示;以及激光光源,向上述导光板单元提供激光,其中,上述激光光源向上述连接部射出激光,上述连接部向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提供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 
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通过连接部向多个液晶面板提供光的结构,能够效率较好地将来自激光光源的光提供给面状导光板单元。通过连接部提供激光,可以减少激光光源以及光学系统的数目,从而可以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化。此外,通过使用激光光源,能够提高光源的亮度,也能够对微小的光学系统、光学部件高效率进行光的输入输出,因此能够实现包含光源的光学系统、连接部的小型化以及导光板单元的薄板化。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1A是其俯视图,图1B是其侧面图。 
图2A及图2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A是其俯视图,图2B是其侧面图。 
图3A及图3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3A是其俯视图,图3B是其侧面图。 
图4A及图4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4A是其俯视图,图4B是其侧面图。 
图5A~图5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5A是其俯视图,图5B是其侧面图,图5C是A部分中光线路的扩大图。 
图6A~图6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6A是其俯视图,图6B是其侧面图,图6C是连接部的剖视图。 
图7A及图7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7A是其俯视图,图7B是其侧面图。 
图8A及图8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8A是其俯视图,图8B是其侧面图。 
图9A及图9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9A是其俯视图,图9B是其侧面图。 
图10A~图10D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10A及图10C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前(收纳时)的侧面图,图10B及图10D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后(扩大时)的侧面图。 
图11A及图11B是具有铰链功能的连接部的结构例子,图11A是其俯视图,图11B是其侧面图。 
图12A及图12B是具有铰链功能的连接部的另一结构例子,图12A是其俯视图,图12B是其侧面图。 
图13A~图13C是具有铰链功能的连接部的又一结构例子,图13A是其俯视图,图13B及图13C是其侧面图。 
图14A及图1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概要图,图14A是其俯视图,图14B是其侧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包括四个显示部和一个连接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7A~图17C是说明将多个显示部连接到一个连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8A及图18B是说明将多个显示部连接到一个连接部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 
图19A~图19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19A是其俯视图,图19B是其侧面图,图19C是图19A的线B-B的剖视图。 
图20A~图20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0A是其俯视图,图20B是其侧面图,图20C是图20A的线C-C的剖视图。 
图21A~图21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1A是其俯视图,图21B是其侧面图,图21C是图21A的线D-D的剖视图。 
图22A~图22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2A是其俯视图,图22B及图22C是其侧面图。 
图23A~图23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23A是其俯视图,图23B是其侧面图,图23C是中空管的剖视图。 
图24A~图24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4A是其俯视图,图24B是其侧面图,图24C是中空管的剖视图。 
图25A及图25B是说明在中空管203中使用光子晶体构造的结构的概要图,图25A是其侧面图,图25B是其剖视图。 
图26A及图26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26A是其俯视图,图26B是其侧面图。 
图27A及图27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7A是其俯视图,图27B是其侧面图。 
图28A及图28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8A是其俯视图,图28B是其侧面图。 
图29A及图29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9A是其俯视图,图29B是其侧面图。 
图30A及图30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30A是其俯视图,图30B是其侧面图。 
图31A及图31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31A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前(收纳时)的侧面图,图31B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后(扩大时)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符号,有时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A及图1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1A是其俯视图,图1B是其侧面图。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A及图1B所示,用连接部2连接第一显示部103与第二显示部104,从与连接部2连接的激光光源1提供激光。如图1B所示,第一显示部103包括第一液晶面板单元6、与第一液晶面板单元6的背面接触而配置的第一导光板单元3,第二显示部104包括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与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的背面接触而配置的第二导光板单元4。激光通过连接部2而被提供给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通过了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的激光成为面状光源,照射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 
作为激光光源1,包括红色(R)、绿色(G)、蓝色(B)的激光光源。红色激光光源为波长为640nm左右的半导体激光器,蓝色激光光源为波长为450nm左右的GaN半导体激光器,是输出为1W左右、条宽(strip width)为100μm左右的多模半导体激光器。绿色激光光源包括用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激励的固体激光器与波长转换元件,射出波长为532nm的绿色光。激光光源1的发光面积是厚度为数μm、宽度为100μm左右,因此与从激光光源1射出的激光无损失地结合的连接部2的形状必须是宽度为1mm以下,厚度为10μm左右。由于来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的发光面积非常小,具有高亮度,因此能够使连接部2的形状非常小。此外,通过连接部2而被提供激光的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也能用厚度为0.1mm左右的非常薄的薄膜实现,因此,即使将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和增强材料包括在内,也能实现5mm以下的超薄膜化的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在以往的将荧光灯管、LED作为光源使用的情况下,光源的发光面积具有从1mm到数 mm的大小,因此为了将来自这样的光源的光有效地射入导光板,导光板及其光学系统的尺寸必须是发光面积的数倍大小,并需要约10mm以上的厚度,如果包含线路和增强材料,则具有相当大的厚度,从而难以小型化、薄板化。 
连接部2必须一边导波来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一边将其均匀地提供给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因此,连接部2必须将激光均匀地扩散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在此,连接管2具有中空管(hollow tube)(省略图示),对光进行导波,并且中空管具备扩散功能。中空管沿着与光的行进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扩散激光将激光提供给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此外,在连接部2的与激光光源1一侧的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镜10。通过使从激光光源1射入到连接部2的激光在镜片10处返回,能够使连接部2内的激光分布更加均匀,此外,由于提高了激光的利用效率,所以能够实现低功耗。 
连接部2具有铰链(hinge)功能,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能够在连接部2处折叠。通过折叠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小型化,易于携带。由于使用激光光源1,所以即使将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的厚度设为5mm以下也能有效地导波光。因此,显示装置成为即使折叠后也在10mm以下的非常薄的显示装置,从而能够实现轻量且小型的移动显示装置。 
接着,对开闭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的连接部2的铰链功能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11A及图11B是具有铰链功能的连接部2的结构例子,图11A是其俯视图,图11B是其侧面图。另外,在此,图1B的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在图中省略。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连接部2中设置多个铰链110,通过多个铰链110连接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与连接部2。通过铰链110能够开闭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在连接部2的侧面,除第一及第二导光单元3、4与连接部2光学性地接合的部分以外,其它的面上具有反射膜111。这是为了使来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不会漏出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之外的部分而设计的,以谋求激光的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在连接部2的侧面设置反射膜,能够大幅提高激光的利用效率,实现低功耗化。 
图12A及图12B是具有铰链功能的连接部2的另一结构例子,图12A是其俯视图,图12B是其侧面图。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将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各自的入射部102设为楔形(wedge shape)是有效的。在通过铰链110打开了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时,第一导光板单元3与第二导光板单元4之间的接缝变得非常小。由此,在打开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来显示图像时,几乎看不到接缝,从而能够进行大画面的显示。 
图13A~图13C是具有铰链功能的连接部2的又一结构例子,图13A是其俯视图,图13B及图13C是其侧面图。连接部2固定于第一导光板单元3的端面(入射部),并通过铰链110与第二导光板单元4连接。第二显示部104能够通过连接部2的铰链110开闭。如图13B所示,第二导光板单元4的入射部在开状态下与连接部2光学地结合(couple),能将来自连接部2的激光导入到第二导光板单元4。由此,能够通过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的开闭来扩大显示画面。通过将连接部2固定到一个导光板单元上(第一导光板单元3),铰链110的结构变得简单,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可靠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使铰链110的开闭与激光光源1的开关同步的结构对低功耗是有效的。在通过铰链110打开了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时,激光光源1的保险开关断开,从而激光光源1能够发光,通过以此方式进行设定,能够防止在不希望显示画面时误接通开关。此外,通过使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的开闭与激光光源1的开关联动,能够防止激光光源1的光被导波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之外的部分。由于能够防止激光照射到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之外,所以还具有能够提高安全性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导波激光的连接部2,能够利用包含扩散粒子的中空管和中空的中空管等。此外,也可以在连接部2中设置扩散部。图2A及图2B表示设有使激光扩散的扩散部的连接部2。如图2所示,通过在连接部2的内部设置包括凹凸形状的扩散部7,能够控制激光的扩散分布。通过设计扩散部7的形状,能够将激光均匀地扩散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进行均匀照明。例如,在激光从连接部2的一端面入射的情况下,激光在连接部2中导波,并扩散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中,从而强度降低。通过配合这样的遍及传播方向而存在的激光的强度分布,调整扩散部7的连接部2的长度方向的扩散强度,能够将从连接部2整体向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扩散的激光的强度分布保持为均匀分布。此外,通过设置扩散部7,能够不打乱激光的偏振而进行扩散。由此,在利用光的偏振控制光的透过的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处的激光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为1.5倍以上,从而能够实现低功耗化。 
在本实施例中,较为理想的是,在设置于连接部2的中空管的侧面的、除了向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导波激光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被反射层覆盖。通过防止激光向不需要的部分的散射,能够提高激光的利用效率。此外,能够防止激光漏出到其他部分,成为影像的杂光,照射到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包括两个显示部和一个连接部的结构,但包括多个显示部和连接它们的连接部的结构也是有效的。图16表示包括四个显示部和一个连接部的结构。如 图16所示,四个显示部161、162、163和164被连接到一个连接部2上。根据该结构,显示面积增大,将功能不同的多个显示部连接到连接部2上,能够利用从连接部2提供的光来照射每个液晶面板单元。 
作为将多个显示部连接到一个连接部上的结构,例如举出以下例子。如图17A~图17C所示,将多个显示部170扇状展开,通过在显示部170之间设置连接部2,能够通过连接部2提供激光的结构对于小型化也是有效的。此外,如图18A及图18B所示,将多个显示部170与依次连接它们的多个连接部2串联配置对于小型化也是有效的。让显示部170滑动以增大显示面积,通过连接部2输入激光光源。通过利用激光作为光源,能够使显示部170的厚度非常薄,因此可以将多个显示部170相重叠。由于连接部2的数目可相对于显示部170来说而减少,因此能够减少光源的数目。此外,如后面所述,如果采用使用光线路(optical interconnection)将来自光源的光导入连接部2的结构,则能够用较少数目的光源向多个连接部2提供激光,对小型化、低成本化是有利的。通过使用激光光源,即使利用光线路,也能在结合部或传播部不损失光地提供光。此外,也可以在激光光源与光线路之间设置光开关,选择性地将激光提供给导光板单元。如果选择性地向液晶面板提供激光,停止向不使用的显示部的提供,则能够有效地利用显示部,使耗电的减少成为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除了图1A及图1B的结构之外,在连接部2的另一端追加激光光源8的结构也是有效的。采用在连接部2的两端设置激光光源1、8以提供激光的结构。作为激光光源使用RGB的激光器,激光光源1使用红色激光光源,激光光源8使用蓝色激光光源及绿色激光光源。通过使激光光源1、8相互分离,能够分散激光光源1、8的发热。由此,激光光源1、8的散热得以大幅度改善,从而提高激光光源1、8的可靠性,也改善了发光效率。作为激光光源1、8的配置,除了将不同波长的激光光源设置在不同地方的结构之外,使用多个激光光源的结构也是有效的。通过使用多个激光光源,能够增大激光的强度,实现更为明亮的画面。此外,在多个激光光源中,如果将几个光源作为预备光源使用,则在经常使用的激光光源的寿命已到的情况下也能用预备光源进行代替。除此之外,使用RGB以外的波长的激光光源,还能实现更广范围内的色彩再现性。另外,除了从连接部2的两端入射激光之外,在其他地方,例如连接部2的侧面和背面等其他部分设置入射部,也能够入射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也可以采用在图1A及图1B的结构中增加光线路24,通过光线路24将来自激光光源21、22、23的各激光提供给连接部2的结构。作为光线路24,能够利用光纤或波导。通过使用光线路,能够将多个激光光源21、22、23分离配置。 通过相互分离激光光源21、22、23,使激光光源21、22、23的散热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激光光源21、22、23的可靠性以及提高发光效率。作为激光光源21、22、23的位置,在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的周边或背面是有效的。由于背面具有较大的面积,所以对激光光源21、22、23的散热较为有效。此外,在使用光线路24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从连接部2的不同地方提供光,对均匀化也是有效的。在连接部2内使激光的分布均匀化对使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面内的光的分布均匀化是有效的。此时,如果让激光从连接部2的多个地方入射,则光容易在连接部2内均匀化。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使用RGB三个激光光源的结构,而使用更多个激光光源也是容易的。输出较弱的激光光源制作容易,成本低廉。通过使用多个这样的低输出的光源,能够得到足够的亮度。此外,通过使用多个光源,即使一个光源发生故障,也能用其他光源进行补偿,因此能大幅提高光源的可靠性。此外,除了RGB之外,通过增加蓝绿色光源,能够大幅度扩大可表现的色度范围。在这些情况下,利用光线路会聚激光的结构是有效的。此外,通过在较大面积中分离配置多个光源,能够抑制各激光光源的温度上升,因此散热效果出色,能够实现激光光源的可靠性提高和发光效率提高。作为光线路,优选可塑性波导等柔软线路,但也能利用光纤、有机纤维等。 
本实施例中,激光光源被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面,此外也可以配置于显示部的背面、显示部的其他周边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图5C所示,连接部2中具备光线路51,通过光线路51向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的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提供激光的结构也是有效的。图5C表示图5A的A部中的光线路51的扩大图。光线路51被分为多个分支,通过在其前端设置的扩散部52扩散光并将光提供给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利用光线路51,能够从多个扩散部52向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提供光。由于通过光线路51能够降低损失,所以能够实现低功耗化。作为光线路51,若使用透明的有机材料,则能够实现耐弯曲的柔软结构(flexible structure)。因此,能够实现通过弯折连接部2来弯折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第二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将激光光源作为液晶背光单元来利用的情况下,会产生斑点噪声(Speckle noise)的问题。所谓斑点噪声,是由于激光的高相干性而导致的干涉效果使画质劣化的现象。为了实现高画质的图像,必须降低斑点噪声。为了防 止斑点噪声,使激光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的结构是有效的。本实施例是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结构的方式。本实施例以小型的便携式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目的,对能够实现小型结构的斑点噪声降低方法进行说明。为了降低斑点噪声,必须让光的干涉图案随时间变化。此外,为了实现小型的便携式设备,需要小型的斑点噪声降低机构。 
图6A及图6B是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6A是其俯视图,图6B是其侧面图。图6A及图6B表示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结构例子。在图6A及图6B中所是的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结构例子中,连接部2的内部具备通过微型泵62使包含扩散粒子63的液体流动的中空管61。图6C表示连接部2的剖面,包含扩散粒子63的液体在中空的中空管61中流动。液体通过微型泵62在中空管61中流动。激光通过扩散粒子63而被扩散,并被导入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通过液体流动,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由此能够大幅降低斑点噪声。作为扩散粒子63,光的波长大约从数微米至亚微米(μm)的粒子是有效的,通过选择粒子的折射率与液体的折射率不同的材料而获得扩散效果。 
若采用使具有比中空管61的材料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的液体流动的结构,则能够使激光在中空管61内的液体中导波,能够提高散射效果。例如,作为液体的甘油(glycerin),作为粒子的SiO2、Ta2O5、Nb2O5、ZnO等氧化物损失较少并且稳定,状态较好。通过利用MEMS的微型泵和微小的中空管,能够实现小型的斑点噪声降低机构。 
图7A及图7B是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7A是其俯视图,图7B是其侧面图。图7A及图7B表示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另一个结构例子。在图7A及图7B所示的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结构例子中,采用组合了包含扩散粒子63的中空管61和具备扩散功能的连接部2的结构。通过利用中空管61对由连接部2扩散后而被导波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的激光进行扩散,能够降低斑点噪声。降低斑点噪声的原理与上述的图6A及图6B的结构例子相同,但通过在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的内部设置扩散状态变换的中空管61,提高斑点噪声的降低效果。 
图8A及图8B是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8A是其俯视图,图8B是其侧面图。图8A及图8B表示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又一个结构例子。图8A及图8B所示的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结构例子,取代上述的图7A及图7B所示的中空管61,而采用通过用马达93摇动包含扩散粒子的扩散管91,能够使扩散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构。作为扩散管91的直径,如果连接部2的厚度为10μm左右,则具有从连接部2扩 散的激光横穿所需要的数10μm以上的直径便足够了。扩散管91采用在柔软的透明有机材料中混合扩散粒子的结构。是从连接部2扩散的光在进入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之前横穿扩散管91的结构。具有即使加上超小型的马达93,也能够搭载在小型的便携式设备上的体积。 
图9A及图9B是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9A是其俯视图,图9B是其侧面图。图9A及图9B表示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又一个结构例子。图9A及图9B所示的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结构例子,采用通过旋转棱镜81使来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的出射方向随时间可变的结构。连接管2中具有中空管,用来导波光,并且中空管具备扩散功能。通过改变激光的出射方向,穿过设置在连接部2中的中空管内部的光的散射状态发生变化,由此,被导波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的激光的光路发生变化,从而能够降低斑点噪声。如果设置利用MEMS的小型棱镜旋转机构,则能实现超小型的结构,能够搭载到便携式设备中。另外,取代旋转棱镜,用基于MEMS的小型扫描镜也是有效的。 
(第三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用图10A~图10D来说明使液晶面板单元滑动而加以利用的方式。图10A及图10B是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10A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前(收纳时)的侧面图,图10B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后(扩大时)的侧面图。 
本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0A及图10B所示,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沿相互不同的方向滑动,来扩大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积。通过让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滑动而使连接部2与入射部102接触,来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则通过连接部2传播到入射部102和第一导光板单元3,从背面照明第一液晶面板单元6。另一方面,对从收纳时起便与连接部2接触的第二导光板单元4,也同样地提供激光,照明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作为连接部2的结构,可以利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的任一种结构。 
图10C及图10D是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10C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前(收纳时)的侧面图,图10D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后(扩大时)的侧面图。如图10C及图10D所示,可以是通过在入射部102配置镜102a形成 镜结构,将由连接部2扩散的激光在入射部102的镜102a处倾斜地反射后导波到第一导光板单元3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利用滑动方式开闭第一及第二显示部,能够实现可携带的小型化以及显示面积的扩大。 
(第四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4A及图1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概要图,图14A是其俯视图,图14B是其侧面图。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4A及图14B所示,用连接部2连接第一显示部103与第二显示部104,从与连接部2连接的激光光源1提供激光。如图14B所示,第一显示部103包括第一液晶面板单元6、与第一液晶面板单元6的背面接触而配置的第一导光板单元3,第二显示部104包括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与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的背面接触而配置的第二导光板单元4。激光通过连接部2而被提供给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通过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的激光成为面状光源,照射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连接管2中具有中空管(省略图示),用来导波光,并且中空管具备扩散功能。中空管在与光的行进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扩散激光以提供给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此外,在连接部2的与激光光源1一侧的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具有镜10。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4A所示,还包括:配置在第一显示部103的第一液晶面板单元6表面附近的照度计(luminometer)131、设置在连接部2中的光开关132、显示控制电路133、光量控制电路134以及光开关控制电路135。照度计131是测量照射第一显示部103的外部光线的亮度的部件,将其测定结果输出给显示控制电路133、光量控制电路134以及光开关控制电路135。光开关132基于来自光开关控制电路135的控制信号切换可否从连接部2向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提供激光。 
显示控制电路133与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连接,通过输出驱动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的图像信号控制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控制在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显示的图像。光量控制电路134与激光光源1连接,输出驱动激光光源1的驱动电流,控制从激光光源1射出的激光的光量。光量控制电路134参照来自照度计131的测定结果以及由显示控制电路133控制的图像,执行来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的光量控制。光开关控制电路135与设置在连接部2的光开关132连接,通过控制光开关132 切换可否从连接部2向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提供激光。光开关控制电路135参照来自照度计131的测定结果以及由显示控制电路133控制的图像,执行可否向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4提供激光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一显示部103的表面附近,即第一液晶面板单元6的表面附近设置照度计131,并设置基于来自照度计131的信号控制激光光源1的光量的光量控制电路134。光量控制电路134基于来自显示控制电路133的信号控制激光光源1的光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基于来自显示控制电路133的信号,使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的亮度均匀,或仅提高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中的任一个的亮度而使显示画面明亮,或者相反降低亮度使之变暗。其结果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多面板结构中的显示画面的显示质量。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以下,用图15说明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 
在图15中,首先,取得作为照度计131的测定结果的外部光线的亮度信息(步骤S101),基于取得的亮度信息进行外部光线的亮度的分析(步骤S102)。上述步骤S101及S102例如由显示控制电路133执行。当然,也可以准备光量控制电路134、光开关控制电路135或者另外的控制电路。 
接着,进行在第一及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单元5、6中显示的图像的信息的分析(步骤S103)。虽然是根据该分析结果来决定图像的亮度,但在进行该决定时参照上述步骤S102中分析的外部光线的亮度。图像的亮度被决定后,生成向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输出的图像信号(步骤S104),将生成的图像信号发送给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5、6(步骤S105)。 
另一方面,在图像的亮度被决定后,由光量控制电路134来决定从激光光源1射出的激光的亮度、若为激光光源1为RGB光源则是各种颜色的光源的亮度、以及作为各种颜色的输出比等的亮度条件(步骤S106),通过控制激光光源1的驱动电流,将决定的亮度条件设定在激光光源1中(步骤S107)。 
如果本实施例的激光光源1为RGB光源,则能够检测外部照明(外部光线)的RGB成分,将第一及第二显示部103、104的图像颜色控制为最佳状态。通过照度计131,分别检测外部照明的RGB各自的成分。根据该信息,在显示控制电路133中,分析外部照明的亮度信息,并根据显示的图像,决定图像信息与RGB的激光光源的亮度,进行图像信息、激光的光量的控制。 
作为便携式终端,在室外观看图像时,受到外部光线影响的情况较多,由于随着场所的不同外部光线的种类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总是以最佳状态观看图像,必须通过外部光线的光谱分析来调整显示的照明光的RGB成分。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实现该功能。 
(第五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9A及图19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19A是其俯视图,图19B是其侧面图。此外,图19C是图19A的线B-B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部204包含液晶面板单元205和与液晶面板单元205的背面接触而加以设置的导光板单元207,通过从激光光源201向导光板单元207提供激光,成为面状的照明光源来照射液晶面板单元205。在此,准备了多个激光光源201,当然其数目也可以是一个。总之,只要能够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激光光源201确保尽可能地对液晶面板单元205的整个面提供激光的输出便可。 
为了扩散来自激光光源201的激光并提供给导光板单元207,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包括填充有扩散液206的中空管203和微型泵202的扩散部。扩散液206是包含扩散粒子的液体,基本上填充中空管203。通过微型泵202使扩散液206在中空管203的内部流动。通过扩散液206流动,透过中空管203的激光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发生变化。从激光光源201射出的激光通过横穿中空管203内的扩散液206而扩散,并导波到导光板单元207。通过扩散液206的流动使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由此降低激光的斑点噪声。 
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单元207的端面具有反射膜208。反射膜208通过反射穿过导光板单元207、未向液晶面板单元205一侧扩散而到达自身一侧的激光,来防止激光从导光板单元207中漏出。这种设计使得来自激光光源201的光不会漏出到导光板单元207以外的部分,从而可以谋求激光的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在导光板单元207的端面设置反射膜208,能够大幅度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实现低功耗化。此外,通过设置反射膜208,激光会多次横穿包含扩散液206的中空管203。由此,具有进一步降低激光的斑点噪声的效果。如果使用大约数mm~10mmΦ的中空管203和小型的微型泵202,则几乎不增大显示部204的体积便能够实现扩散部,因此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轻量化是有效的。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板单元207的内部配置上述扩散部,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薄板化。 
本实施例的扩散液206具有使来自激光光源1的发热散热的效果。通过让扩散液206直接与激光光源201接触或者与激光光源201的散热器(heat sink)(省略图示)接触,能够提高激光光源201的发热的散热效果。通过让扩散液206在二维平面内范围较广地流动,能够将激光光源201的发热传播到导光板单元207整体,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激光光源201的热阻。由此,能够实现由激光光源201的可靠性提高、发光效率提高带来的低功耗化。此外,通过将上述的扩散部配置在显示部204的侧面或者背面,能够以较大的面积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是将上述的扩散部配置在导光板单元207的内部,但也可以以包围导光板单元207的周边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这样做,可简化导光板单元207的结构,降低装置整体的制造成本。 
图20A及图20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0A是其俯视图,图20B是其侧面图。此外,图20C是图20A的线C-C的剖视图。如图20A~图20C所示,通过设置多个中空管203,激光能够横穿多个中空管203,通过这样做,来提高扩散效果,增加斑点噪声的降低效果。 
图21A及图21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1A是其俯视图,图21B是其侧面图。此外,图21C是图21A的线D-D的剖视图。如图21A~图21C所示,通过采用以二维地迂回曲折的方式配置中空管203,使激光多次横穿中空管203而透过的结构,来提高扩散效果,增加斑点噪声的降低效果。 
图22A~图22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2A是其俯视图,图22B及图22C是其侧面图。图22A~图22C的结构是使用两个导光板的结构。导光板单元包括第一导光板213与第二导光板212,第一导光板213中具有扩散部,从第一导光板213的侧面入射来自激光光源201的激光。在第一导光板213进行激光的扩散并提高了面内均匀性之后,将由反射部211反射的光导入第二导光板212。第二导光板212与液晶面板单元205的背面接触,照明液晶面板单元205。通过设置第一导光板213,使面内的光量分布变得均匀,因此是有效的。此外,由于激光光源201的发光面积小,所以能够使第一导光板213薄板化。因此,即使是重叠两个导光板的导光板单元,体积的增大也非常少,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 
作为中空管,若使用柔软的透明管,则中空管的配置变得容易。 
扩散液中包含的扩散粒子优选折射率与扩散液的折射率不同的粒子。这是因为如果折射率相同,则扩散效果几乎消失。此外,为了提高扩散效果,增大扩散液与扩散粒子的折射率之差是有效果的。作为折射率,可以在0.01以上。如果为0.03以上,则进一步提高扩散效果,因此更为理想。 
此外,扩散液中包含的扩散粒子优选为粒子尺寸均匀的粒子。通过使粒子尺寸均匀,能够使扩散状态始终稳定,谋求画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将粒子尺寸的差异控制在10%左右以下。 
此外,通过不仅具有扩散粒子,还使中空管本身也具备扩散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扩散效果。在此情况下,通过在中空管的管内混合扩散粒子,或者在中空管的内部设置凹凸,能够提高扩散效果。 
为了降低耗电,能够配合显示图像来调整中空管中的扩散液的流动速度。这是因为,斑点噪声的影响与画面的亮度成比例,在较暗的情况下的斑点噪声给观众的感觉会大幅度降低。利用这一点可以节省能源。即,如果配合所显示的画面的亮度来调整使扩散液在中空管中流动的速度,则能够降低驱动泵的电力。 
此外,根据光源不同,斑点噪声的大小也发生变化。在使用RGB光源的情况下,绿色光源的可见度高,因此斑点噪声容易引起注意。此外,在作为绿色使用利用波长转换的光源的情况下,由于与半导体激光器直接振荡的光源相比,相干性高,因此产生的斑点噪声较大。根据这样的观点,在通过RGB光源的分配调整颜色的画面中,在绿色的输出增大的画面中,斑点噪声增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当绿色光增强时,需要加快扩散液的流动速度。即,通过配合画面中的色调(hue)来调整扩散液的流动速度,谋求低功耗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使扩散液流动的机构使用了微型泵,另外,也能够利用常用泵。此外,通过由扩散液的温度差引起的热流动也能实现液体的流动。通过配置扩散液使其直接接触激光光源、或者接触与激光光源紧密接触而配置的散热器的一部分,扩散液的温度升高,产生由温度差造成的热流动。通过利用这一点,能够使扩散液流动,降低斑点噪声。如果利用热流动,则不再需要使扩散液流动的驱动装置,因此能够实现低功耗化、小型化。此外,通过将扩散液作为热管(heat pipe)来利用,还具有能够同时实现激光光源的冷却的优点。 
(第六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描述在包含扩散液的中空管内导波激光的结构。通过使用相对于中空管的材料折射率较高的扩散液,能够在扩散液中导波激光。图23A及图23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23A是其俯视图,图23B是其侧面图。此外,图23C是图23A及B的中空管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显示部204包括液晶面板单元205和配置在液晶面板单元205的背面的导光板单元207。导光板单元207中包含有包括被填充了扩散液206的中空管203与微型泵202的扩散部。如图23C所示,在扩散部的中空管203的内部填充扩散液206。在中空管203的端面配置激光光源201,通过从中空管203的端面入射激光光源201射出的激光,使激光在扩散液206中导波。激光在设置于中空管203的一部分的散射区域231散射,而被导波到导光板单元207。通过将中空管作为波导来使用,能够将光传播到导光板单元207内的任意位置。此外,由于通过中空管203的扩散液206扩散的距离较长,因此激光的空间相干性大幅度减少,从而大幅度降低斑点噪声。 
此外,由于激光与扩散液206的相互作用长度可以取得较长,因此即使降低扩散液206中的扩散粒子的密度,也能获得足够好的斑点噪声降低效果。通过降低扩散粒子密度,扩散液流动的阻力减小,从而能够实现微型泵202小型化、低功耗化。 
散射区域231包括设在中空管203的内部或内面的周期状的突起部或粗糙面,具有光的散射效果。 
在将纯水作为扩散液206来使用的情况下,扩散液的折射率约为1.44。而作为中空管203的材料能够利用MgF2、HfF4、LiF等。这些材料的折射率在1.4左右以下,低于水的折射率,因此利用折射率差能将光封闭在扩散液中使之导波。另外,除了用MgF2、HfF4、LiF构成中空管203自身之外,通过在中空管203的内部堆积MgF2、HfF4、LiF等的膜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将纯水之外的液体作为扩散液206来使用的情况下,有使用折射率高的液体作为扩散液的方法。有机油中折射率较高的可超过1.6,即使将SiO2作为中空管来使用也能实现足够的折射率差,能够将光封闭在扩散液206中。在利用折射率高的液体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柔软的有机材料作为中空管203,因此具有配置中空管203的自由度增加的优点。 
图24A及图24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涉及的使用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4A是其俯视图,图24B是其侧面图。此外,图24C是图24A及图24B的中空管的剖视图。如图24A~图24C所示,在导光板单元207的背面或内部二 维配置导光激光的中空管203,使激光导波到中空管203中,并且,在中空管203的侧面的一部分设置散射区域,通过从侧面散射光,能够实现面状的照明光。通过使扩散液206流动,使激光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由此能够大幅度降低斑点噪声。较为理想的是,如图24C所示,采用在中空管203的侧面,在将激光导波到导光板单元20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被反射层221覆盖的结构。通过防止向不需要的部分散射,能够提高激光的利用效率。 
中空管203也可以是使用光子晶体构造(photonic crystal structure)的结构。图25A及图25B是说明在中空管203中使用光子晶体构造的结构的概要图,图25A是其侧面图,图25B是其剖视图。如图25A及图25B所示,通过在具有包括微小的中空构造的光子晶体251的光纤242内设置中空管203,能够选择波长或偏振使激光243散射。因此,能够增大放射的光的利用效率,实现低功耗化。 
在上述的第五及第六实施例的使激光导波到扩散液中的情况下,需要将导波光放射到中空管的侧面的机构。例如,若在中空管的指定位置附加扩散激光的功能,则能够在必要的位置将激光放射至侧面。作为中空管的侧面放射功能,例如有在中空管的材质中混合扩散粒子的方法和在中空管的内部设置凹凸的方法。此外,如果提高扩散液中所包含的粒子的折射率,使之与中空管相同或更高,则通过粒子与中空管的侧面接触可实现侧面放射。 
上述的第五及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从激光光源向液晶面板单元和面状的导光板单元照射激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扩散激光的扩散部中使用液体的扩散液。通过扩散液的流动使激光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由此能够实现斑点噪声的降低。通过利用扩散液的流动,能够大幅度降低扩散部的体积,从而能够实现小型、低功耗化。此外,通过利用扩散液的流动进行散热,能够大幅度降低激光光源的热阻,从而能够实现激光光源的可靠性提高、发光效率提高。此外,通过将利用扩散液的流动的散热部扩大到液晶面板单元整体,使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薄板化变得容易,从而能够实现非常薄的、轻量的液晶显示装置,因此作为大画面液晶显示装置是有效的。 
(第七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6A及图26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26A是其俯视图,图26B是其侧面图。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激光光源301射出的光穿过充满扩散粒子363的中空管361之后,被导入连接部302。连接部302扩散激光,将光引导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 单元307、308,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成为平面状的照明光源,并将光提供给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305、306。 
充满中空管361的包含扩散粒子363的液体,通过微型泵362在中空管361中循环。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305、306可以通过根据图像信息调整液晶的透过率来进行动画显示。激光光源301虽然具有小型、高效率的特性,但由于相干性(coherence)高而产生由可干涉性带来的斑点噪声。为了防止该现象,用微型泵362使包含扩散粒子363的液体在中空管361内移动,使横穿中空管361的激光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降低空间相干性,防止斑点噪声。 
此外,通过将通过中空管361的液体作为激光光源301的散热器来利用,能够利用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的较大面积对激光器的发热进行散热。通过让液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激光光源301接触以吸收热,并利用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的较大面积进行散热,能够实现小型并且效率好的散热机构。由于激光光源301的发热会使发光效率大幅度降低,因此通过液体能大幅度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是利用微型泵362强制地使液体移动,但也可以利用通过由激光光源301的发热在液体中产生温度差,液体通过热扩散而移动的扩散流。此外,通过同时使用微型泵和扩散流能够实现低功耗的系统。 
图27A及图27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7A是其俯视图,图27B是其侧面图。如图27A及图27B所示,也可以是将来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导波到在中空管361的内部移动的包含扩散粒子363的液体内部的结构。在此情况下,由微型泵362送出的液体通过中空管361后流过连接部302,再次返回微型泵362。来自激光光源1的光射入到通过连接部302内的中空管361,一边在位于连接部302内部的中空管361中传播,一边扩散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中空管361起到光的传播和光的扩散这两个作用。由于中空管361的内部的扩散粒子363随时间变化,因此扩散状态发生变化,从而能够降低斑点噪声。在此情况下,通过将中空管361内的液体的折射率设定为大于中空管361的折射率的值,使光的封闭性增大,能够传播较长的距离。 
图28A及图28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8A是其俯视图,图28B是其侧面图。如图28A及图28B所示,在该结构中,作为在连接部302扩散光的方法,利用由小泡形成的微型泡(micro bubble)。在连接部302中填充液体,在连接部302通过微型泵362产生微米级的微型泡322。微型泡322使从激 光光源301射入到连接部302的激光扩散。同时,由于基于微型泡322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因此降低了激光的相干性,从而能够抑制斑点噪声。由于可以用简单的结构进行激光的扩散,能够降低斑点噪声,因此本结构对于小型化是有效的。 
图29A及图29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29A是其俯视图,图29B及图29C是其侧面图。如图29A~图29C所示,在该结构中,使在连接部中传播的激光高效率地传播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连接部具有铰链功能,打开第一及第二显示部303、304后,则如图29B所示,成为双面对开的状态。接着,如图29C所示,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的各自的端面与位于连接部内部的导光杆341接触。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各自接触的导光杆341的入射部由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被推压时形状发生变化的可变性材料、例如软性的塑料制成,通过推压而与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的各自的入射部305贴紧。由于在贴紧部分处光学的分界消失,光以低损失传播,而在未贴紧的部分处光被反射,因此仅在贴紧部分向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提供光,能够大幅度降低连接部处的传播损失。 
此外,导光杆341的折射率低于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的折射率,或者,通过选择相同的材料,将在导光杆341中传播的激光在连接部中无损失地引导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通过在导光杆341中不与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接触的部分形成反射膜320,能够进一步降低光向其他部分的漏出。由此能够大幅度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激光光源的发光点的面积小、亮度高,因此能够无光损失地将激光射入到100μm左右的细导光杆中。由此,即使在小型的显示装置中也能效率较好地将激光扩散到显示部,从而能够实现小型的且具有所需要的高效率的光配给系统。在导光板单元307、308被打开时,成为夹着导光杆341的结构,进而成为与导光杆341接触的结构。通过在导光杆中与导光板单元接触的部分使用可变性材料,导光杆变形而与导光板单元贴紧。由此,能够效率较好地使在导光杆341中传播的光传播到导光板单元中。 
图30A及图30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30A是其俯视图,图30B是其侧面图。在该结构中,在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被打开,成为夹着导光杆351的结构,进而成为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的各自的入射部305与导光杆351接触的结构。通过在导光杆351中与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的入射部305接触的部分使用可变性材料,导光杆351变形而与第一及第二 导光板单元307、308贴紧。由此,能够效率较好地使在导光杆351中传播的光传播到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中。 
此外,通过将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的各自的端部的形状设为楔形,在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被打开时,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之间的连接部分能够变得非常小,不会引人注意。因此,能够将第一及第二显示部303、304中显示的图像作为无接缝的大型图像来显示。 
图31A及图31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的概要图,图31A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前(收纳时)的侧面图,图31B是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滑动后(扩大时)的侧面图。在该结构中,在滑动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可变性的导光杆来传播光。如图31A及图31B所示,让第一及第二显示部303、304沿相互不同的方向滑动,使入射部305与构成连接部的导光杆361接触。来自激光光源301的光射入导光杆361。导光杆361由可变性材料制成,通过第一及第二显示部303、304的滑动与入射部305接触。在该接触时,导光杆361变形,与入射部305贴紧。通过贴紧使光学分界消失,在导光杆361中传播的光无损失地扩散到入射部305中。由于入射部305也具备扩散功能,因此被扩散的光通过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单元307、308从背面照射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单元305、306。由此,能够大幅度降低导光杆361与入射部305之间的光学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连接部使用了包含扩散粒子的柱状的扩散导光杆,但除此之外也能够利用具有纳米级的周期结构的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若使用具有比光的波长更小的周期结构的光子晶体,则能够区分光的偏振。因此,能够将从连接部扩散的光限定为指定的偏振光。液晶面板单元通过使用单一偏振的光,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因此,通过利用光子晶体使从连接部扩散的光的偏振基本一致,从而能够提高透过液晶面板单元的激光的利用效率。 
根据上述的各实施例,将本发明归纳如下。即,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部,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导光板单元,其中,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包含激光入射的一主面以及与上述一主面相对置的另一主面,上述导光板单元呈面状,被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上述一主面一侧;连接部,与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连接,以便配置上述多个显示部以使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相邻地加以显示;以及激光光源,向上述导光板单元提供激光,其中,上述激光光源向上述连接部射出激光,上述连接部向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提供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 
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通过连接部向多个液晶面板提供光的结构,能够高效率地向面状的导光板单元提供来自激光光源的光。通过连接部提供激光,可以减少激光光源以及光学系统的数目,从而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化。此外,通过使用激光光源,能够提高光源的亮度,也能够对微小的光学系统、光学部件高效率地进行光的输入输出,因此能够实现包含光源的光学系统、连接部的小型化以及导光板单元的薄板化。此外,如果在位于连接液晶面板单元的部分的连接部设置激光光源,则能够通过连接部与多个液晶面板热接合,能够将多个面板作为散热板来利用。因此,提高了激光光源的散热效果,即使在小型的显示装置中也能够充分地进行激光光源的散热,从而能够实现光源的可靠性提高、发光效率提高。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部具有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以上述多个显示部的端部为旋转轴,在上述多个显示部处于可开闭的状态下连结(couple)上述多个显示部,使上述多个显示部从闭状态变更为开状态。 
在此情况下,由于连接部具有铰链机构,能够开闭通过连接部连接的多个液晶面板单元,因此能够大幅度减小尺寸,从而易于携带。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多个显示部包括第一显示部及第二显示部,其中上述第一显示部具有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第一导光板单元,上述第二显示部具有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第二导光板单元,上述连接部具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显示部中的其中之一为可滑动的状态下连结(couple)上述第一及第二显示部,使上述第一及第二显示部从闭状态变更为开状态,上述第一导光板单元与上述连接部始终接触,上述第二导光板单元具有让激光入射的入射部,上述连接部让上述第二显示部滑动而与上述第二导光板单元的上述入射部接触,通过上述入射部向上述第二导光板单元提供上述激光。 
在此情况下,通过滑动显示部,可大幅度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从而易于携带。通过滑动显示部,扩大显示面积,并通过滑动使连接部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接触,从而能够进行图像显示。滑动动作也可以兼用作使多个画面的显示成为可能的开关动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部还具有让上述激光入射的一端面、与上述一端面相对置的另一端面,以及将从上述一端面入射的上述激光一边向上述另一端面导波一边向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波板单元扩散的导波管。 
在此情况下,通过在连接部中设置导波管,将来自中空管的侧面的散射提供给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背面的导光板单元,能够用小型的光学系统向导光板提供激光,从而能够实现小型结构。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导波管具有反射层,该反射层配置在上述导波管的外周面中的、除向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波板单元扩散的上述激光所通过的面以外的面上。 
在此情况下,通过在导波管的向导光板单元提供激光的部分之外的部分设置反射膜,来防止激光向导光板单元以外漏出,从而能够有效地向导光板提供激光,能够实现低功耗化。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部还具有让上述激光入射的一端面、与上述一端面相对置的另一端面,以及将从上述一端面入射的上述激光一边向上述另一端面传播一边向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波板单元输出的光线路,上述光线路具有一边让上述激光向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波板单元扩散一边将其输出的多个输出部。 
在此情况下,通过利用光线路向导光板单元提供激光,能够大幅度减小连接部的体积。激光光源的亮度高,因此在数10μm左右的光线路或光纤中也能够无损失地、容易地结合光。通过使用这些光线路向导光板单元提供激光,能够大幅度减小连接部的体积,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配置在上述激光光源与上述连接部之间、将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传播到上述连接部的光线路。 
在此情况下,通过经由光线路向连接部提供激光,增加了激光器配置的自由度,易于进行整体设计。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光线路具有用于将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射向上述连接部的、被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的多个出射部,上述连接部具有与上述多个出射部分别一一对应的、让从对应的上述出射部射出的激光入射的多个入射部。 
在此情况下,在从连接部向导光板单元提供激光时,连接部中的光的均匀分布是必要的。通过将提供激光的部分分为多个来提供给连接部,能够容易地使连接部中的激光的分布达到均匀。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激光光源包含与上述多个出射部分别一一对应的多个激光光源,上述多个激光光源相互分离地加以设置。 
在此情况下,作为激光光源,即使使用彩色用的RGB光源或者为了提高亮度使用多个光源,也能通过分离配置这些光源,大幅度改善各激光器的散热特性。通过使用激光,由于即使使用光线路损失也非常少,因此能够效率较好地利用光,并且通过提高散热效果,能够实现光源的长寿命化、高输出化。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激光光源包含多个激光光源,上述连接部具有让从上述多个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入射的多个入射部,上述多个激光光源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向与上述多个激光光源中的其他激光光源不同的入射部射出激光。 
在此情况下,当在连接部中配置多个激光时,通过从多个入射部入射光,能够分离地配置激光光源,从而改善了激光光源的散热特性,使光源的可靠性的提高、高输出化成为可能。 
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配置在上述液晶面板单元的表面附近、用来测定照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外部光线的亮度的照度计,和控制上述激光光源的光量的光量控制电路,其中,上述光量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照度计的测定结果来增减上述激光光源的光量。 
在此情况下,即使将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移动显示装置,在亮度不同的场所使用时,也能配合外部的亮度来调整画面的亮度,由此使画面易于观看。此时,通过调制激光的强度以改变画面的亮度,能够抑制光源的耗电。此外,在使用RGB的激光光源时,也能够通过配合室外的亮度以及室外照明光的颜色分别调整RGB激光光源各自的亮度,从而不受室外照明的影响,能够表现自然的颜色。 
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根据表示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所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息,来控制上述液晶面板单元的图像显示的显示控制电路,上述光量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照度计的测定结果以及上述图像信息来增减上述激光光源的光量。 
在此情况下,通过根据液晶显示面板单元中显示的图像来调整画面的亮度,使画面易于观看。此时,通过调制激光的强度以改变画面的亮度,从而能够抑制光源的耗电。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部还包括用来切换可否向上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提供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的光开关,和控制基于上述开关的切换的光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光开关控制电路,在上述显示控制电路根据上述图像信息选择性地进行基于上述多个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图像显示时,根据上述图像信息确定没有被上述显示控制电路选择来进行图像显示的液晶显示单元,通过上述光开关的切换切断上述激光对该被确定的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提供。 
在此情况下,能够对不需要显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单元选择性地关掉照明。或者,也能够通过由光量控制部控制提供给每个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激光光量,使多面板整体的亮度达到均匀,或者,仅提高指定的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亮度以使显示画面变亮,或相反地降低亮度以使显示画面变暗。在以此方式选择性地关掉照明或调节激光光量的情况下,也能基于来自显示控制电路的信号进行控制。 
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让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扩散的扩散部,上述扩散部具有中空管和包括包含扩散粒子的液体的扩散液,上述扩散液在上述中空管内流动。 
在此情况下,能够使扩散部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通过使通过扩散部的激光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能够降低斑点噪声。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扩散部在与上述导光板单元的上述一主面基本平行的平面中二维地遍布配置,上述激光在上述扩散部的多处透过上述扩散部。 
在此情况下,通过激光多次通过扩散部,强化了扩散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斑点噪声。此外,通过二维地配置扩散部,能获得实现节省空间化的效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扩散部配置在上述导光板单元的内部。 
在此情况下,在导光板单元中导波的激光通过扩散部而被扩散,从而能够降低斑点噪声。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中空管是多个中空管的集束(bundle)。 
在此情况下,激光通过多个扩散部,由此能够提高斑点抑制效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激光光源配置在上述中空管的一部分的附近。 
在此情况下,能够通过扩散液将激光光源的发热传播到液晶显示面板整体,能够利用较大的液晶显示面进行激光光源的散热。由于能够飞跃性地提高激光光源的冷却效果,所以能实现激光光源的可靠性提高、发光效率提高。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中空管通过由来自上述激光光源的发热引起的热流动使上述扩散液流动。 
在此情况下,不需要泵等使扩散液流动的机构,从而能够简化扩散部的结构。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部具有在形状上具有可变性、并与上述导光板单元直接接触的接触部,通过使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导光板单元直接接触,向上述导光板单元提供上述激光。 
在此情况下,能够效率较好地进行从连接部到导光板单元的激光提供。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部的折射率在上述导光板单元的折射率以下。 
在此情况下,能够将在连接部中导光的激光低损失地提供给导光板单元提供。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激光光源是至少发出红色、蓝色以及绿色这三种颜色的光的激光光源。 
在此情况下,通过RGB激光光源能够实现彩色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种面状光源包括用于向面状导光板单元提供照明用激光的激光光源部和扩散上述激光的扩散部,上述扩散部具有中空管和包括包含扩散粒子的液体的扩散液,上述扩散液在上述中空管内部流动。 
在上述的面状光源中,能够使扩散部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通过利用本发明的结构使通过扩散部的激光的扩散状态随时间变化,能够降低斑点噪声。通过使用小型的微型泵和中空管,能够实现非常小型的斑点噪声消除机构。因此能够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此外,对于用于降低斑点噪声的驱动机构,也能够通过使用液体的流动和泵使静音化而变得容易,从而能够实现非常安静的结构。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面状的导光板单元包括从一主面导光上述激光的平板状的主面入射型导光板和在上述主面入射型导光板的内部或周边部二维地遍布配置的扩散部,上述激光在多处透过上述扩散部。 
在此情况下,在利用包括填满扩散液的中空管的扩散部扩散激光的结构中,通过二维地配置扩散部,使激光多次通过扩散部,强化了扩散效果,能够进一步降低斑点噪声。此外,通过二维地配置扩散部,能获得实现节省空间化的效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面状的导光板单元包括:从一主面导光上述激光的平板状的主面入射型导光板,和扩散部,该扩散部与上述主面入射型导光板的另一主面紧密接触并二维地遍布配置,使上述激光从一个端部侧入射后向另一个端部侧传播,并从上述主面入射型导光板的上述另一主面向上述主面入射型导光板中导光上述激光。 
在此情况下,通过二维地配置导光激光的扩散部,将在扩散部内部导光的激光导波到导光板中,能够将激光均匀地导光到导光板中。同时,通过利用扩散部传播激光,增大经过扩散液的距离,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斑点噪声。此外,利用扩散部能够将激光传播到任意位置,所以对小型化是有效的。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扩散部在上述面状的导光板单元的内部形成,在上述导光板单元中传播的上述激光通过上述扩散部。 
在此情况下,使在导光板中导波的激光通过扩散部以进行扩散,能够降低斑点噪声。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扩散部由多个中空管的束构成,上述激光横穿上述扩散部。 
在此情况下,使激光通过多个扩散部,能够提高斑点抑制效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激光光源部直接或通过散热器与上述扩散液接触。 
在此情况下,能够利用扩散液将激光光源部的发热传播到液晶显示面板整体,能够利用较大的液晶显示面进行激光光源部的散热。由于能够飞跃性地提高激光光源部的冷却效果,所以能实现激光光源的可靠性提高、发光效率提高。 
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上述第二导光板单元和位于上述第二导光板单元的端面的反射部,在上述导光板扩散的激光被上述反射部反射后,导入上述第二导光板单元,从第二导光板单元的表面放射激光。 
在此情况下,可以将在导光板被均匀化的激光光源在第二导光板作为面状光源,来照射液晶面板。以抑制了导光板的面积的小型结构,谋求照射光的均匀化。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扩散液的折射率大于上述中空管的折射率。 
在此情况下,能够利用折射率差将光封闭在中空管中的扩散液的内部。通过使激光在扩散液中传播,能够使用扩散部进行光的传播。此外,通过在扩散液中传播较长的距离,能够大幅降低激光的斑点噪声。 
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扩散部的上述中空管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或内部,具有包括光栅或者扩散粒子的扩散区域。 
在此情况下,能够在扩散区域中将扩散液中传播的光放射至扩散部的侧面。通过将侧面放射的光导波到导光板中,能够实现面状的均匀光源。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扩散粒子的粒子尺寸为亚μm到数μm的尺寸,扩散粒子的粒子尺寸大致均匀。 
在此情况下,通过减小扩散粒子的粒子尺寸,即使中空管的直径较小,也能稳定地使扩散液流动。但是,为了获得扩散液产生的扩散效果,扩散粒子的粒子尺寸必须在光的波长以上,因此亚μm~数μm级的粒子尺寸是最佳的。此外,通过使粒子尺寸一致,使扩散状态稳定,获得均匀的斑点噪声降低效果。 
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导光板的侧面包括反射膜。 
在此情况下,防止激光从导光板的侧面漏出,提高激光的利用效率。其结果是使低功耗化成为可能。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激光光源部具有至少发出红色、蓝色以及绿色这三种颜色的光的激光光源。 
在此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能进行彩色显示。 
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泵,利用上述泵使上述中空管内的扩散液流动。 
在此情况下,通过利用泵使扩散液流动,增加了扩散强度,强化了斑点降低效果。此外在将扩散液用于激光光源的散热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液体的流动速度,能够降低热阻,使提高散热效果成为可能。 
本发明所涉及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与上述面状光源的表面侧紧密接触而配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单元,通过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将来自上述面状光源的激光转换为图像。 
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将面状光源液晶背光用光源来使用,能够利用色彩再现性优良的激光光源,此外还降低了斑点噪声,因此能够表示高画质的影像。此外,能够使斑点噪声的机构小型化,因此具有能够构成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点。此外通过使扩散液流动,不仅获得光源的冷却效果,还获得液晶面板单元自身的冷却效果。因此具有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的优点。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配置多个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面状的导光板单元的显示部,用连接部连接这些显示部,利用连接部设置的激光光源,经由连接部向面状导光板单元提供激光。因此,能够从数目较少的激光光源向多个显示部提供激光,因此能够实现小型、低功耗化。此外,通过利用连接部折叠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可携带的小型的显示装置。激光光源的发光面积小,因此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薄板化比较容易,能够实现非常薄的、轻量的液晶显示装置,因此作为便携式的大画面液晶显示装置是有效的。 

Claims (22)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显示部,分别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导光板单元,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包含激光入射的一主面以及与所述一主面相对置的另一主面,所述导光板单元呈面状,被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所述一主面一侧;
连接部,与所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连接,以便配置所述多个显示部以使所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相邻地加以显示;以及
激光光源,向所述导光板单元提供激光,其中,
所述激光光源,向所述连接部射出激光,
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提供从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以所述多个显示部的端部为旋转轴,在所述多个显示部处于可开闭的状态下连结所述多个显示部,使所述多个显示部从闭状态变为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显示部包括第一显示部以及第二显示部;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部具有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第一导光板单元,
所述第二显示部具有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和第二导光板单元,
所述连接部具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显示部中的其中之一为可滑动的状态下连结所述第一及第二显示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显示部从闭状态变为开状态;
所述第一导光板单元与所述连接部始终接触;
所述第二导光板单元具有让激光入射的入射部;
所述连接部,让所述第二显示部滑动而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单元的所述入射部接触,通过所述入射部向所述第二导光板单元提供所述激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具有让所述激光入射的一端面、与所述一端面相对置的另一端面以及将从所述一端面入射的所述激光一边向所述另一端面导波一边向所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扩散的导波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波管具有反射层,该反射层被配置在所述导波管的外周面中的、除向所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扩散的所述激光所通过的面以外的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还具有让所述激光入射的一端面、与所述一端面相对置的另一端面以及将从所述一端面入射的所述激光一边向所述另一端面导波一边向所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输出的光线路,其中,
所述光线路具有设置在其前端、一边让所述激光向所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扩散一边将其输出的多个扩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激光光源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将从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传播到所述连接部的光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线路具有用于将从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射向所述连接部的、被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的多个出射部,
所述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多个出射部分别一一对应、让从对应的所述出射部射出的激光入射的多个入射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光源包含与所述多个出射部分别一一对应的多个激光光源,
所述多个激光光源彼此分离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光源包含多个激光光源,
所述连接部具有让从所述多个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入射的多个入射部,
所述多个激光光源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向与所述多个激光光源中的其他激光光源不同的入射部射出激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表面附近、用来测定照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外部光的亮度的照度计;以及
控制所述激光光源的光量的光量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光量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照度计的测定结果,让所述激光光源的光量增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表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中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息来控制基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图像显示的显示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光量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照度计的测定结果以及所述图像信息,让所述激光光源的光量增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用来切换可否向所述多个显示部的每个显示部的导光板单元提供从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的光开关;以及
控制基于所述光开关的切换的光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光开关控制电路,在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图像信息选择性地进行基于所述多个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图像显示时,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没有被所述显示控制电路选择来进行图像显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单元,对该被确定的液晶显示面板单元,通过所述光开关的切换切断所述激光的提供。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让从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扩散的扩散部,其中,
所述扩散部具有中空管和包括包含扩散粒子的液体的扩散液,
所述扩散液在所述中空管内流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在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单元的所述一主面基本平行的面上被二维地遍布配置,
所述激光在所述扩散部的多处透过所述扩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被配置在所述导光板单元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是多个中空管的集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被配置在所述中空管的一部分的附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通过由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发热而产生的热流动使所述扩散液流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在形状上具有可变性、并与所述导光板单元直接接触的接触部,通过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光板单元直接接触,向所述导光板单元提供所述激光。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折射率在所述导光板单元的折射率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是至少发出红色、蓝色以及绿色三种颜色的光的激光光源。
CN2007800401630A 2006-11-06 2007-11-02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9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99903 2006-11-06
JP299903/2006 2006-11-06
JP2006299902 2006-11-06
JP299902/2006 2006-11-06
PCT/JP2007/071365 WO2008056600A1 (fr) 2006-11-06 2007-11-02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9324A CN101529324A (zh) 2009-09-09
CN101529324B true CN101529324B (zh) 2011-02-02

Family

ID=39364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01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9324B (zh) 2006-11-06 2007-11-02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28461B2 (zh)
JP (1) JP5260302B2 (zh)
CN (1) CN101529324B (zh)
WO (1) WO20080566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4732A (zh) * 2015-11-04 2017-08-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相关的背光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6401B (zh) * 2008-04-09 2012-05-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JP5274287B2 (ja) * 2009-02-09 2013-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KR101296662B1 (ko) * 2009-06-12 2013-08-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4991001B2 (ja) 2009-12-28 2012-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1840641B (zh) * 2010-01-19 2012-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身携带照明装置的电子书
US20110242845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Skc Haas Display Films Co., Ltd. Light redirecting bar with diffusion features
US8177381B2 (en) * 2010-03-30 2012-05-15 Skc Haas Display Films Co., Ltd. Diffusion bar with spacer collar ring
KR101672345B1 (ko) * 2010-12-08 2016-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693682B (zh) * 2011-03-21 2014-02-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102693683B (zh) * 2011-03-21 2014-01-2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2734695A (zh) * 2011-03-30 2012-10-17 Skc哈斯显示器薄膜有限公司 具有整体光学间隔体的散射夹
JP5318261B1 (ja) * 2012-07-18 2013-10-16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5972105B2 (ja) * 2012-08-27 2016-08-17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表示ユニット
CN103234152B (zh) * 2013-04-23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2015398B1 (ko) * 2014-07-16 2019-08-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456313A (zh) * 2014-12-03 2015-03-25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487293B (zh) 2016-01-18 2019-07-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器
US10902798B2 (en) 2017-07-21 2021-01-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active state backlights
CN111505858B (zh) 2019-01-30 2023-04-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
CN113140162A (zh) * 2020-01-17 2021-07-2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透明显示装置及用于拼接的透明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6311A (ja) * 2000-06-20 2002-01-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4226709A (ja) * 2003-01-23 2004-08-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導光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照明装置
JP2004342405A (ja) * 2003-05-14 2004-12-02 Sharp Corp 線状発光体とそれを含む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7785A (ja) * 1993-04-16 1994-12-22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導波部材及び光導波部材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H0764080A (ja) * 1993-08-31 1995-03-10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5805117A (en) 1994-05-12 1998-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arge area tiled modular display system
JP3530876B2 (ja) * 1997-04-16 2004-05-24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フィルム画像再生装置及び撮影画像確認装置
JPH11167808A (ja) 1997-12-04 1999-06-22 Hitachi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DE19782261T1 (de) * 1997-12-24 2000-0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nbringungskonstruktion für eine flexible Flüssigkristallanzeigetafel
JP2003015131A (ja) * 2001-06-29 2003-01-15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955505B2 (ja) * 2002-07-08 2007-08-08 日本ライツ株式会社 導光板
JP4142016B2 (ja) * 2002-12-18 2008-08-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導光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平面光源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US7080888B2 (en) * 2003-03-04 2006-07-25 Ash Equipment Company, Inc. Dual nozzle hydro-demolition system
TWI305590B (en) * 2004-07-06 2009-01-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 light module for use in a dual panel display
JP2006134661A (ja) 2004-11-04 2006-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面状光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34720A (ja) 2004-11-05 2006-05-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面状発光装置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165865B2 (en) * 2004-12-03 2007-01-23 Arima Display Corporation Folding mobile phone and double-sid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O2008026683A1 (fr) * 2006-09-01 2008-03-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de type à plusieurs panneaux
KR100836488B1 (ko) * 2006-11-09 2008-06-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휴대용 표시장치
US20080180453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Fergason James L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minimize blur in imagery presented on a multi-displa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6311A (ja) * 2000-06-20 2002-01-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4226709A (ja) * 2003-01-23 2004-08-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導光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照明装置
JP2004342405A (ja) * 2003-05-14 2004-12-02 Sharp Corp 線状発光体とそれを含む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4732A (zh) * 2015-11-04 2017-08-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相关的背光单元
CN107024732B (zh) * 2015-11-04 2020-07-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相关的背光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8056600A1 (ja) 2010-02-25
US8228461B2 (en) 2012-07-24
JP5260302B2 (ja) 2013-08-14
WO2008056600A1 (fr) 2008-05-15
US20100315574A1 (en) 2010-12-16
CN101529324A (zh) 2009-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932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59236C (zh) 光源、显示、终端设备,光源单元和驱动光源设备的方法
KR101427503B1 (ko) 면 형상 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951377B1 (ko) 조명 시스템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est et al. 43.4: high brightness direct LED backlight for LCD‐TV
JP4156348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バックライトに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838986B2 (ja) 輝度プロフィールの生成装置
JP4263611B2 (ja) 小型の照明システム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8764230B2 (en) Luminous body
TW201239471A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495912A (zh) 多面板型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019114A1 (en) Light source having enhanced mixing
JP2013505551A (ja) ライトガイド、照明システム、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表示装置
US20150062963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lighting
TW200809331A (en) Symmetrical light guide structure for LED based ambilight
TW200947068A (en) Illumination system, backlighting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527751A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EP2450742B1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thinn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with the same
JP2016045994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358896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14527A (ja) 面光源装置
WO2010004797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25034A (ja)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020796A (ja) 導光板及び面状照明装置
KR100926470B1 (ko) 광분할 반사경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중 면광원 생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