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5822A -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5822A
CN101525822A CN200910008765A CN200910008765A CN101525822A CN 101525822 A CN101525822 A CN 101525822A CN 200910008765 A CN200910008765 A CN 200910008765A CN 200910008765 A CN200910008765 A CN 200910008765A CN 101525822 A CN101525822 A CN 101525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lding plate
holding
plate
retai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8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5822B (zh
Inventor
中野元就
绵谷竹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5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5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5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58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该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包括配置于针板下侧的第1保持板和第2保持板。第2保持板可在第1保持板的下侧在开始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第2保持板具有在位于开始位置时供面线穿过的线孔。第2保持板在移动到保持位置时与第1保持板重叠。穿过线孔的面线以弯曲地夹持在第1保持板与第2保持板之间的间隙中的状态进行保持。面线能利用间隙的通过阻力克服挑线杆的上拉从而防止发生线脱针。面线的张力因面线克服间隙的通过阻力抽出而不会变得过大,从而能抑制产生皱褶。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针板的下部保持缝纫机的面线端部的面线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设置于机座前端部的针板上缝制加工布。缝纫机包括设置于机座内部的旋梭和设置于臂部下部的机针。机针通过主轴的旋转进行上升及下降。旋梭通过主轴的旋转在针板的下方进行旋转。
下降的机针穿过针板上的加工布以及设置于针板上的针孔后到达机座的内部。面线穿在机针的针眼中。通过使下降了的机针上升而在针板的下侧形成面线环。底线卷绕于梭心上而收容于旋梭的内部。缝纫机通过旋转的旋梭尖捕捉面线环而将底线与该面线环相交织,从而对加工布进行缝制。
缝纫机在臂部的前端部设置挑线杆。挑线杆与机针同步地进行上升及下降。上升的挑线杆向上拉面线,将在针板下侧与底线交织了的面线环拉紧。下降的挑线杆使面线松弛,容易形成面线环。
在缝制结束后切断面线及底线。切断了的面线保持在穿过机针的针眼中的状态。切断了的底线保持在自旋梭拉出了的状态。接下来的缝制在保留有面线以及底线的状态下开始。
在以往的缝纫机中,在开始缝制时使挑线杆上升而向上拉面线,往往会使切断后留在针上的面线从机针的针眼中脱出。面线的脱出(线脱针)特别是在加工布和面线的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发生了线脱针的情况下,操作者为了重新开始缝制而需要将面线重新穿入机针的针眼中。
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3年第299894号公报中记载的缝纫机中,设有用于防止缝制开始时的线脱针的面线保持装置。在机针第一次下降后上升时,面线保持装置通过在针板下侧强有力地夹住面线的端部来保持面线的端部。面线的保持一直持续到机针进行多次上升及下降而形成了数针(例如2~3针)的针迹。
以往的面线保持装置通过牢固地夹住面线的端部来防止线脱针。面线在由面线保持装置保持着的期间不能脱出。因此,面线的张力在挑线杆上升而向上拉面线时变得过大,有从缝制开始起的几针的范围中在加工布上出现“褶皱”这样的问题。
以往的面线保持装置牢固地保持自机针的针眼长长地延伸出的面线的端部。在面线保持装置保持着面线的线端时,面线的线端不会随着挑线杆的上升以及加工布的送布而在形成针迹时被消耗。因此,在面线保持装置解除了面线的线端的保持后,面线的线端会被缝入针迹中。因此,存在外观变差、缝制品的品质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在开始缝制时以适当的力保持面线来防止线脱针、抑制在加工布上产生“褶皱”、且抑制在针迹的缝制开始侧残留有较长的面线的端部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设置于包括机针和针板的缝纫机上,上述机针具有供面线通过的针眼,进行上升及下降;上述针板安装于机座上,具有供下降的上述机针穿过的针孔,该面线保持装置在该缝纫机的开始缝制时在上述针板的下侧进行动作,用于保持从上述机针的针眼延伸出的面线的端部,该面线保持装置包括:第1保持板,其安装于上述针板的下侧面;第2保持板,其能相对于该第1保持板进行相对移动地设置于上述第1保持板的下侧,且形成有供上述面线穿过的线孔;保持板驱动机构,其使上述第2保持板在开始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第2保持板位于上述开始位置时,上述线孔在上述针孔的下方与上述针孔对齐,在上述第2保持板位于上述保持位置时,上述线孔从上述针孔的下方偏离,上述第2保持板在上述第1保持板的下方与第1保持板隔开间隙地重叠,通过使该第2保持板从上述开始位置移动到上述保持位置,从而对在上述开始位置穿过上述第2保持板的线孔的面线施加上述第1保持板与该第2保持板之间的间隙的通过阻力来对该面线进行保持。
本发明的面线保持装置包括:配置于针板下侧的第1保持板和第2保持板和用于驱动第2保持板的保持板驱动机构。第2保持板在第1保持板的下侧在开始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第2保持板具有在其位于开始位置时与针板的针孔位置对齐的线孔。通过使该第2保持板移动到保持位置而使第2保持板的线孔从针孔的下方偏离,使第2保持板隔开间隙地与第1保持板相重叠。通过使机针下降而使面线穿过位于开始位置的第2保持板的线孔。通过使第2保持板移动到保持位置而使穿过线孔的面线夹持在第1保持板与第2保持板之间的间隙中。面线保持装置在挑线杆上升而向上拉面线时对面线施加上述间隙的通过阻力,防止发生面线的端部从针板的针孔和机针的针眼中脱出的线脱针。在进行缝制时,由面线保持装置保持的面线克服上述间隙的通过阻力而逐渐地从第1保持板与第2保持板之间脱出。面线的张力不会过大,不会在加工布上产生“褶皱”。将面线的保持状态一直保持到进行了规定量的缝制为止。面线的端部难以缝入到由面线和底线形成的针迹中。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中,上述间隙是在上述第1保持板与上述第2保持板之间插设间隔构件而形成的上下方向的间隙。
间隔构件用于在第1保持板与第2保持板之间形成对面线施加通过阻力的间隙。通过改变间隔构件的厚度,能适当地设定面线的通过阻力。
在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中,上述第1保持板具有在与移动到上述保持位置的上述第2保持板的线孔重叠的位置形成的贯通孔或凹部。
第1保持板在贯通孔或凹部的形成位置夹持面线。在贯通孔或凹部的作用下,能可靠地设定面线的通过阻力。
在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中,上述第2保持板由与上述针板垂直的支承轴支承在上述针板的下侧面上,并且通过以该支承轴为中心在与上述针板平行的面内进行摆动,该第2保持板相对于上述第1保持板进行相对移动。
第2保持板通过以支承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来相对于第1保持板相对移动。第2保持板能以简单的支承结构来安装。
在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中,上述第1保持板由与上述第2保持板共用的支承轴安装在上述针板的下侧面上。
第1保持板能以使用了与第2保持板共用的支承轴的简单支承结构来安装。
在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中,上述第2保持板构成为通过上述保持板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从上述开始位置经过上述保持位置摆动到退避位置,上述第1保持板在上述保持位置与上述第2保持板重叠,在上述第2保持板从上述保持位置摆动到上述退避位置时,上述第1保持板与该第2保持板联动地以上述支承轴为中心进行摆动。
第1保持板通过以支承轴为中心进行摆动而与第2保持板联动地从保持位置摆动到退避位置。保持在第1保持板与第2保持板之间的面线因摆动到退避位置而脱出,使缝制进行过程中的面线的脱出变容易。
在技术方案7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中,上述第2保持板具有联动构件,该联动构件在上述第2保持板摆动到上述保持位置时与上述第1保持板相抵接,在上述第2保持板从上述保持位置向上述退避位置摆动时推压上述第1保持板,从而使该第1保持板联动。
第1保持板通过与设置于第2保持板上的联动构件相抵接且被该联动构件推压而进行摆动。第1保持板不需要专用的驱动机构,而借助用于驱动第2保持板的保持板驱动机构的驱动来进行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面线保持装置的缝纫机的外观图。
图2是从斜下方向看本发明的面线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保持板以及第2保持板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从前面看机针位于针板上的状态下的机座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位于开始位置的第2保持板与第1保持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6是从前方看图5状态下的机座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位于保持位置的第2保持板与第1保持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8是从前方看图7状态下的机座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位于退避位置的第2保持板与第1保持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0是从前方看图9状态下的机座的剖视图。
图11是从斜上方看旋梭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1保持板和第2保持板的安装结构的变更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表示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缝纫机1包括机座2、支承柱5以及臂部6。机座2包括:支承于工作台8上的主体部3和自主体部3向前方(图1的左方为缝纫机1的前方)延伸的圆筒部4。支承柱5直立于主体部3的上方。臂部6从支承柱5的上端部与圆筒部4相对地向前方延伸。
缝纫机1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轴(省略图示)设置于臂部6的内部。主轴借助来自配置于支承柱5内部的缝纫机电动机(省略图示)的传动进行旋转。主轴用于驱动设置于臂部6的前部内侧的针杆驱动机构(省略图示)以及挑线杆驱动机构(省略图示)。
缝纫机1具有支承于臂部6的前部的针杆10。如图1所示,针杆10可上下运动地支承于臂部6的前部。机针11安装于向臂部6下方突出的针杆10的下端。针杆10以及机针11通过针杆驱动机构的动作而进行上升以及下降。
缝纫机1在臂部6的前部设有向右方(图1的纸面近前侧表示缝纫机1的右方)突出的挑线杆23。挑线杆23通过挑线杆驱动机构的动作而沿上下方向进行摆动。上升的挑线杆23将面线7(参照图4、6、8及10)向上拉。下降的挑线杆23使面线7松驰。
缝纫机1具有针板12。将针板12可装卸地安装于圆筒部4的前部上表面上。针板12具有与机针11的下降位置相对应地设置的针孔12a(参照图2、4、6、8及10)。
缝纫机1在机座2的主体部3的内部设有送布机构(省略图示)。送布机构与配置于针板12周围的框状的送布板14相连结。送布板14通过送布机构的动作而沿前后方向(Y方向)以及左右方向(X方向)进行移动。针板12上的加工布9(参照图4、6、8及10)通过送布板14的移动而沿前后以及左右移动。
缝纫机1具有配置于针板12上方的压脚13。用于驱动压脚13的压布机构13a位于支承柱5的前侧,且被安装于机座2的主体部3的上方。压脚13通过压布机构13a的动作而进行上升以及下降。下降的压脚13在针孔12a的周围按压针板12上的加工布9。
缝纫机1在圆筒部4的内部设有旋梭15。用于驱动旋梭15的下轴16沿前后方向延伸地配置于机座2的主体部3以及圆筒部4的内部。旋梭15与下轴16的前端部相连结。下轴16借助来自主轴的传动进行旋转。如图6、图11所示,旋梭15在固定于圆筒部4内的旋梭框体15a的内部设有外旋梭15b、内旋梭15c以及梭心套17。
外旋梭15b与下轴16的前端部相连结,且通过该下轴16的旋转而在旋梭框体15a的内部进行旋转。下轴16借助来自主轴的传动进行旋转。旋梭15的外旋梭15b与由主轴驱动的机针11的上下运动同步旋转。外旋梭15b在外周部设有向该外旋梭15b的旋转方向延伸的旋梭尖15d。旋梭尖15d通过外旋梭15b的旋转而沿着该外旋梭15b的外周绕转。
内旋梭15c从前侧嵌合于外旋梭15b上。梭心套17是封闭了前面的筒体。梭心套17用于收容卷绕了底线(省略图示)的底线梭心(省略图示),且被安装于内旋梭15c内。内旋梭15c以及梭心套17即使在外旋梭15b的旋转过程中也被止转,处于非旋转状态。
如图11所示,旋梭框体15a在上部具有槽口部。旋梭框体15a的槽口部被底线导向板19覆盖着。底线导向板19具有设置于中央部分的供底线拉出用的长方形的开口19a。开口19a具有向右侧突出地设置于左侧边缘的三角形爪部19b。
缝纫机1具有面线保持装置20。
如图2所示,面线保持装置20包括: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以及用于驱动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的保持板驱动机构35。
第1保持板21位于第2保持板22的上侧。支承轴24在针板12的背面支承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支承轴24是与针板12垂直的轴。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能以支承轴24为中心在与针板12平行的面内摆动。如图3所示,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用配置于支承轴24周围的间隔构件18隔开规定的间隙地安装着。该间隙的大小为0.2mm左右。
如图2、5、7、9所示,第1保持板21具有自支承轴24的位置向前方延伸的保持臂21a。保持臂21a具有将前端部上下贯通的四边形贯通孔21b。第1保持板21在开始位置(图5、7所示的位置)和退避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上述开始位置是指贯通孔21b位于针板12的针孔12a的左侧附近的位置,上述退避位置是指贯通孔21b从该开始位置相对于针板12的针孔12a进一步向左方离开的位置。
第1保持板21具有从支承轴24的位置向右方延伸的弹簧支架部21c。针板12具有固定于比支承轴24靠后方的背面的止动板25。第1保持板21的弹簧支架部21c的前端通过螺旋弹簧26与止动板25相连结。螺旋弹簧26对弹簧支架部21c向后方施力。第1保持板21受到螺旋弹簧26的弹力而绕逆时针摆动。
第1保持板21具有从支承轴24的位置向后方延伸的止挡部21d。止挡部21d的后端到达止动板25的位置。止挡部21d通过与止动板25相抵接(参照图5、图7)来限制第1保持板21的摆动。第1保持板21的开始位置是止挡部21d与止动板25相抵接的位置。
如图2、5、7、9所示,第2保持板22具有从支承轴24的位置向前方延伸的保持臂22a。保持臂22a具有将前端部上下贯通的圆形的线孔22b。第2保持板22在开始位置(图5所示位置)和退避位置(图9所示位置)之间经过保持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进行摆动,上述开始位置是指线孔22b位于针板12的针孔12a下方的位置,上述退避位置是指线孔22b位于从该开始位置向针板12的针孔12a的左方离开的位置。
第2保持板22具有从支承轴24的位置向左方突出的连结臂22c。如下所述,连结臂22c的前端通过联杆45与保持板驱动机构35相连结。
第2保持板22的保持臂22a在线孔22b的后侧设有向上方突出的联动销27(相当于联动构件)。当第2保持板22摆动到保持位置(参照图7)时,联动销27与第1保持板21的保持臂21a的右侧相抵接。在第2保持板22从该保持位置摆动到退避位置(参照图9)的期间,第2保持板22的联动销27向左推压第1保持板21的保持臂21a。
第1保持板21通过联动销27的推压而与第2保持板22联动地从开始位置向退避位置摆动。如图7、9所示,在从保持位置摆动到退避位置的期间,第2保持板22的线孔22b在第1保持板21的贯通孔21b的下方与该贯通孔21b大致对齐。如图2所示,在针板12的背面安装有固定刀30和可动刀31。固定刀30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针板12上。可动刀31能以与针板12垂直的支承轴32为中心在与针板12平行的面内进行摆动地安装着。固定刀30及可动刀31具有隔着针孔12a相对的刃部。可动刀31在缝制结束时在针板12与第1保持板21之间摆动。摆动的可动刀31捕捉面线7和底线,并将面线7和底线按压到固定刀31的刃部上进行切断。
如图2所示,保持板驱动机构35包括线保持电动机36、驱动杆38、联板39、摆动杆41和上述的联杆45。如图1所示,线保持电动机36、驱动杆38、联板39以及摆动杆41配置于机座2的主体部3的内侧。联杆45从机座2的主体部3朝向圆筒部4地向前方延伸。如上所述,联杆45的前端与第2保持板22的连结臂22c的前端相连结。
线保持电动机36通过安装板37固定于主体部3的框体上。线保持电动机36是具有向下突出的驱动轴36a的步进电动机。摆动杆41配置于线保持电动机36的右侧。摆动杆41能以上下方向的轴42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杆41在沿上下方向分离开的位置具有2个臂部41a、41b。下部的臂部41a向后突出,而上部的臂部41b向右突出。
驱动杆38的基部与驱动轴36a的下端相连结。驱动杆38的前端通过联板39与摆动杆41下部的臂部41a的前端相连结。摆动杆41上部的臂部41b的前端与联杆45相连结。
驱动杆38通过线保持电动机36的旋转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驱动杆38的摆动通过联板39传递至摆动杆41。摆动杆41以轴42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摆动。摆动杆41的摆动通过联杆45传递至面线保持装置20的第2保持板22。第2保持板22以支承轴24为中心在开始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摆动。
面线保持装置20为了在缝制开始时在针板12的下侧保持面线7而进行动作。如图4所示,缝制开始前的机针11位于向上方离开针板12上的加工布9的位置。面线7穿过机针11的针眼11a,并从该针眼11a中突出规定长度。面线7的突出长度是在前一次缝制结束时由固定刀30和可动刀31切断后保留的长度。面线保持装置20的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位于开始位置(参照图5)。第1保持板21的贯通孔21b位于向左方离开针孔12a的位置。第2保持板22的线孔22b在针板12的针孔12a的下方与针孔12a对齐。
机针11在缝制开始后反复进行下降和上升。下降的机针11穿过加工布9,并穿过针孔12a、第2保持板22的线孔22b以及底线导向板19的开口19a而突出到针板12的下方。机针11下降后再进行上升,从而穿过机针11的针眼11a的面线7在旋梭15的前部形成环。在针板12的下方进行旋转的旋梭15的旋梭尖15d捕捉到面线7的环并将其扩大。该面线7的环与从梭心套17中伸出的底线交织。交织在一起的面线7和底线通过使挑线杆23上升拉紧面线环而在加工布9上形成针迹。设置于底线导向板19的开口19a处的爪部19b起到使面线7的环沿前后方向扩大的作用。
缝制开始后,在第一次下降的机针11(缝制了第1针的机针11)上升而抽出到针板12以及加工布9的上方时刻,面线保持装置20驱动线保持电动机36。通过驱动线保持电动机36而使面线保持装置20的第2保持板22从开始位置(参照图5)摆动到保持位置(参照图7),然后摆动到退避位置(参照图9)。面线保持装置20的第1保持板21通过与移动到保持位置的第2保持板22的联动销27相抵接而开始进行摆动,从开始位置(参照图5、7)摆动到退避位置(参照图9)。
如图6所示,穿过机针11的针眼11a的面线7在机针11上升后留在针板12的下侧。第2保持板22在留在针板12下侧的面线7穿过线孔22b的状态下开始摆动。面线7通过第2保持板22的摆动而向左方移动。第2保持板22摆动到保持位置在第1保持板21的下方与第1保持板21重叠(参照图8及图9)。穿过第2保持板22的线孔22b的面线7在线孔22b的边缘弯曲,被夹在第2保持板22的上侧面与第1保持板21的下侧面之间的间隙中(参照图8)。
夹持面线7的间隙具有与夹设在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隔构件18的厚度相对应的尺寸(0.2mm左右)。面线保持装置20将面线7夹持在第1保持板21的下侧面与第2保持板22的上侧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以对该面线7施加了摩擦阻力的状态进行保持。第1保持板21的下侧面与第2保持板22的上侧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为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通过与面线7的粗细度相对应地设定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能适当地维持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施加给面线7的摩擦阻力。通过改变间隔构件18的厚度,能适当地设定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
在面线7夹持在第2保持板22与第1保持板21之间的状态下,第2保持板22保持于保持位置一直到完成规定针数(2~3针)的缝制为止。如图9、10所示,位于保持位置的第2保持板22位于偏离了针孔12a下方的位置。面线保持装置20能够不妨碍穿过针孔12a的机针11的下降以及上升地保持面线7。
在规定针数的缝制期间使挑线杆23上升而向上拉面线7时,由面线保持装置20保持的面线7在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中滑动。面线7的滑动是在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施加了摩擦阻力的状态下产生的。面线7的滑动量较小,面线保持装置20继续对面线7进行保持。因此,能防止面线7从机针11的针眼11a中脱出的线脱针问题。
由面线保持装置20保持的面线7能在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中滑动。面线7的张力不会因使挑线杆23上升而变得过大,从而能抑制在加工布9上产生“褶皱”。
第2保持板22在完成规定针数的缝制后摆动到退避位置。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联动而摆动到退避位置。如图9、图10所示,位于退避位置的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在从针板12的针孔12a的下方向左方离开的位置保持面线7。通过第1保持板21以及第2保持板22摆动到退避位置,面线7开始从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中脱出。通过进行缝制的同时加工布9进行送布移动,面线7完全从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中脱出。如图10所示,摆动到退避位置的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仅夹持着面线7的端部。通过加工布9的进给移动,能够使面线7从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中容易脱出。
以下,对本发明的面线保持装置20的效果进行说明。
面线保持装置20通过将面线7夹持在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中来对面线7进行保持。缝纫机1在面线保持装置20保持了面线7的状态下开始进行缝制。即使在缝制开始后因使挑线杆23上升而向上拉面线7时,由面线保持装置20保持的面线7也不会从机针11的针眼11a中脱出。操作者不需要为了再次开始缝制而重新将面线7穿过机针11的针眼11a中,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缝制作业。
由面线保持装置20保持的面线7,在使挑线杆23上升而向上拉面线7时,能够克服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的摩擦阻力而脱出。面线7的张力不会达到超过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的摩擦阻力的大小,能抑制在加工布9上产生“褶皱”。
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的摩擦阻力的大小与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尺寸相对应地变化。间隙的上下方向尺寸取决于插设在第1保持板21第2与保持板22之间的间隔构件18的厚度。如图7、图9所示,第1保持板21的贯通孔21b使第1保持板21与该第1保持板21下方的第2保持板22重叠的范围变小。通过改变间隔构件18的厚度以及贯通孔21b的大小来决定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的摩擦阻力。面线保持装置20能够以不过强、不过弱的适当的保持力保持面线7。另外,间隔构件18也可以与第1保持板21或第2保持板22一体地形成。
由面线保持装置20保持的面线7通过进行缝制的同时加工布9进行送布移动而渐渐地脱出。其结果,不会将面线7的端部卷入到通过该面线7与底线交织而形成在加工布9上的针迹中。因此,具有面线保持装置20的缝纫机1能够形成外观良好的优质的针迹。
面线保持装置20的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通过以共用的支承轴24为中心进行摆动来保持面线7。第1保持板21以及第2保持板22能以简单的支承结构达到目的。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也能够构成为通过沿着针板12的下侧面进行直线移动来保持面线7。进行直线移动的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的支承结构复杂。
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在保持位置保持面线7后向退避位置摆动。摆动到退避位置的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保持着面线7的端部。面线7通过接下来进行缝制能可靠地从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脱离。第1保持板21通过由第2保持板22的联动销27推压而进行摆动。由于采用了以联动销27推压第1保持板21的结构,因此,保持板驱动机构35只要将摆动力传递给第2保持板22即可。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进行联动,从而从保持位置摆动到退避位置。
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在完成了加工布9的缝制后返回到开始位置。返回到开始位置的第2保持板22通过针板12的针孔12a的下部。第2保持板22起到如下作用:对缝制结束后处于伸出到针板12上部的状态下的底线进行按压,使其返回到针板12的下方。
以下说明对如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局部变更的变更方式。
1)如图12所示,变更方式的第1保持板在与第2保持板22的线孔22b重叠的位置上具有凹部21e。设置凹部21e以代替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贯通孔21b。凹部21e使面线7在第1保持板21与第2保持板22之间容易变曲,使线通过阻力施加部S可靠地施加通过阻力。
2)第1保持板21的贯通孔21b为四边形,但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形状。
3)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在实施例中移动到了退避位置,但该向退避位置的移动不是必须的。向退避位置移动是为了防止缝制完成后的切线装置动作时,可动刀31与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冲突。在未搭载有切线装置的缝纫机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第1保持板21和第2保持板22向退避位置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梭使用旋梭,但也可以使用摆梭。
从如上的详细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在缝制开始时在针板的下侧进行动作,在针板的下侧以适当的力保持面线。面线保持装置在因使挑线杆上升而向上拉面线时维持保持状态,防止发生线脱针。面线能克服第1保持板与第2保持板之间的通过阻力而脱出。缝制过程中的面线的张力不会过大,从而能抑制褶皱的发生。在加工布进行送布移动时,由面线保持装置保持的面线一边渐渐地脱出一边继续保持状态。缝纫机不会将面线的端部卷入到通过面线与底线交织而形成于加工布上的针迹中,从而能形成优质的针脚。

Claims (7)

1.一种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其设置于包括机针和针板的缝纫机上,上述机针具有供面线通过的针眼,进行上升及下降;上述针板安装于机座上,具有供下降的上述机针穿过的针孔,该面线保持装置在该缝纫机的缝制开始时在上述针板的下侧进行动作,用于保持从上述机针的针眼延伸出的面线的端部,其特征在于,该面线保持装置包括:
第1保持板,其安装于上述针板的下侧面;
第2保持板,其能相对于该第1保持板进行相对移动地设置于上述第1保持板的下侧,且形成有供上述面线穿过的线孔;
保持板驱动机构,其使上述第2保持板在开始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第2保持板位于上述开始位置时,上述线孔在上述针孔的下方与上述针孔对齐;在上述第2保持板位于上述保持位置时,上述线孔从上述针孔的下方偏离,上述第2保持板在上述第1保持板的下方与第1保持板隔开间隙地重叠,
通过使该第2保持板从上述开始位置移动到上述保持位置,从而对在上述开始位置穿过上述第2保持板的线孔的面线施加上述第1保持板与该第2保持板之间的间隙的通过阻力来对该面线进行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隙是在上述第1保持板与上述第2保持板之间夹设间隔构件而形成的上下方向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保持板具有在与移动到上述保持位置的上述第2保持板的线孔重叠的位置上形成的贯通孔或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保持板由与上述针板垂直的支承轴支承在上述针板的下侧面上,并且通过以该支承轴为中心在与上述针板平行的面内进行摆动,该第2保持板相对于上述第1保持板进行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保持板由与上述第2保持板共用的支承轴安装在上述针板的下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保持板构成为通过上述保持板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从上述开始位置经过上述保持位置摆动到退避位置,
上述第1保持板在上述保持位置与上述第2保持板重叠,在上述第2保持板从上述保持位置摆动到上述退避位置时,上述第1保持板与该第2保持板联动地以上述支承轴为中心进行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保持板具有联动构件,该联动构件在上述第2保持板摆动到上述保持位置时与上述第1保持板相抵接,在上述第2保持板从上述保持位置向上述退避位置摆动时推压上述第1保持板,从而使该第1保持板联动。
CN2009100087659A 2008-03-07 2009-03-06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5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7413 2008-03-07
JP2008-057413 2008-03-07
JP2008057413A JP2009213529A (ja) 2008-03-07 2008-03-07 ミシンの上糸保持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5822A true CN101525822A (zh) 2009-09-09
CN101525822B CN101525822B (zh) 2012-10-31

Family

ID=4109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876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5822B (zh) 2008-03-07 2009-03-06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213529A (zh)
CN (1) CN1015258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904A (zh) * 2010-03-31 2011-10-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0170A (zh) * 2016-07-14 2018-01-23 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防“鸟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5683A (ja) * 1999-05-19 2000-11-28 Juki Corp ミシンの鳥の巣防止装置
JP4047624B2 (ja) * 2002-05-14 2008-02-1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904A (zh) * 2010-03-31 2011-10-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13529A (ja) 2009-09-24
CN101525822B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09697U (zh) 缝纫机
CN101525822B (zh)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CN101144229A (zh) 缝纫机
JP5312135B2 (ja) ミシンの玉布供給装置
JP2009061020A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4903598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2877219B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JP2006102400A (ja) ミシン
JP2008178455A (ja) ミシンの糸切断装置
CN1837443B (zh) 嵌条缝纫机
JP4760190B2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3535353B2 (ja)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187522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1397729B (zh) 缝纫机的梭
JP4782526B2 (ja) ミシン
CN104420083B (zh) 缝纫机
JP508429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3668792B (zh) 双重环缝缝纫机
CN101824709A (zh) 箱形机台双线链式线迹缝纫机
CN101046040B (zh) 锁眼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CN102808295A (zh) 缝纫机
CN101338495A (zh) 缝纫机的半旋转釜装置
CN101205661B (zh) 针进给缝纫机
CN110629418A (zh) 缝纫机
US1978291A (en) Combined seaming and pink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