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1241A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1241A
CN101521241A CNA2009100051356A CN200910005135A CN101521241A CN 101521241 A CN101521241 A CN 101521241A CN A2009100051356 A CNA2009100051356 A CN A2009100051356A CN 200910005135 A CN200910005135 A CN 200910005135A CN 101521241 A CN101521241 A CN 101521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index layer
high refractive
sensitive surfac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51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1241B (zh
Inventor
田口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1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1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2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4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01L31/0547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comprising light concentrating means of the reflecting type, e.g. parabolic mirrors, concentrators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4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01L31/0543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comprising light concentrating means of the refractive type, e.g. len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形成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与密封材料(4)之间并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12)。高折射率层(12)具有设置在细线电极(30)(集电极)上并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一对第一倾斜面(12S、12S)。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模块
优先权主张
本申请主张2008年1月3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1864和2008年12月19日提出的No.2008-324046为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作为参照引入本发明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和背面侧保护材料之间由密封材料密封有第一和第二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由于将清洁且无穷无尽地供给的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因此被期待作为新的能源。
一般,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和背面保护材料之间由密封材料密封有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太阳能电池包括生成光生成载流子的光电变换部、和从光电变换部收集光生成载流子的集电极。
在这种太阳能电池中,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由集电极反射。因此,光电变换部不能将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利用于光电变换。
因此,提出有由形成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上的V字形的沟槽折射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的方法(参照日本特公平6—71093号公报)。由此,能够将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向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中未形成集电极的区域导入太阳光。
然而,在长时间使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情况下,存在由于V字形的沟槽中堆积的污秽而导致太阳光被遮蔽的问题。
因此,提出有通过在密封材料中在集电极上形成气泡,使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折射或者全反射的方法(参照日本特开2006—40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由在集电极上或者集电极中设置的发泡剂产生气泡,所以气泡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难以控制。其结果,不能将由气泡折射或者全反射的太阳光正确导向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中未形成集电极的区域。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能够将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导向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中未形成集电极的区域。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和背面侧保护材料之间由密封材料密封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和第二太阳能电池,其主旨在于:其包括设置在第一太阳能电池与密封材料之间,具有比密封材料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第一太阳能电池具有:通过受光而生成光生成载流子的光电变换部;和形成在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上并从光电变换部收集光生成载流子的集电极,高折射率层具有设置在集电极上,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使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在第一倾斜面上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中没有形成集电极的区域。其结果,由于能够将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利用在光电变换部的光电变换中,所以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第一倾斜面向着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侧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具有与第一倾斜面的最顶部和受光面相连的侧面,第一倾斜面与侧面形成曲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具有沿着集电极形成的电极用切口部,电极用切口部由包含第一倾斜面并在集电极上相接的一对第一倾斜面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一对第一倾斜面分别为平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一对第一倾斜面分别向着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侧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沿着集电极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可以通过接合层接合在受光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包括将第一太阳能电池和第二太阳能电池相互电连接的布线材料,布线材料在第一太阳能电池的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上沿着规定的方向配置,高折射率层具有设置在配线材料上并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具有沿着配线材料形成的配线材料用切口部,配线材料用切口部由包含第二倾斜面并在配线材料上相接的一对第二倾斜面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0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A—A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的太阳光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B—B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的太阳光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侧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A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C—C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A的形成方法的图。
图15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A的太阳光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B的放大截面图。
图17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B的太阳光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的放大截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的形成方法的图。
图20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的太阳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符号。但是应注意,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内容,各尺寸的比例与现实的不同。因此,应该斟酌以下的说明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在附图相互间当然也包括相互的尺寸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示意结构)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概略结构,参照图1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放大侧视图。
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太阳能电池串1、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背面侧保护材料3、密封材料4、布线材料11和高折射率层12。太阳能电池模块100通过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与背面侧保护材料3之间密封太阳能电池串1和高折射率层12而构成。
太阳能电池串1通过将沿着第一方向M排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10彼此由布线材料11相互电连接而构成。
太阳能电池10具有光电变化部20和形成在光电变化部20上的电极。光电变化部20具有太阳光入射的受光面和设置在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受光面和背面是太阳能电池10的主面。关于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在后面描述。
布线材料11将多个太阳能电池10彼此相互电连接。具体而言,布线材料11与形成在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图1中没有图示)和形成在与一个太阳能电池邻接的另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连接。
高折射率层12形成在光电变化部20的受光面上。高折射率层12具有比后述的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绝对折射率)。此外,高折射率层12具有比后述的光电变化部20低的折射率。
作为高折射率层12,能够使用聚酰亚胺、芴丙烯酸脂(fluoreneacrylate)、芴环氧树脂(fluorene epoxy)、环硫化物(episulfide)类树脂、硫代聚氨酯类树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Polyester mathacrylate)、聚碳酸酯等热固化性树脂或二氧化钛、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铝等高折射率材料。特别是,如果考虑制造工序的处理性,优选使由上述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颗粒与上述热固化性高分子聚合物等的树脂材料、硅树脂、氟类高分子材料等混合使用。此外,通过将二氧化钛、氧化锆、或氮化硅的颗粒混合于高分子聚合物,能够得到具有高折射率(例如,折射率n=约2.0)的材料。关于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在后面描述。
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配置在密封材料4的受光面侧,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表面。作为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可以使用具有透光性和防水性的玻璃、透光性塑料等。
背面侧保护材料3配置在密封材料4的背面侧,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背面。作为背面侧保护材料3,能够使用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膜、具有用树脂膜夹着Al箔的构造的叠层膜等。
密封材料4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与背面侧保护材料3之间密封太阳能电池串1和高折射率层12。作为密封材料4,能够使用EVA、EEA、PVB、硅、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透光性树脂。密封材料4的折射率比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小。
其中,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外周,能够安装Al框架(未图示)。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说明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图2是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侧的俯视图。
太阳能电池10如图2所示,包括光电变换部20、细线电极30和连接用电极40。
光电变换部20通过在受光面受光而生成光生成载流子。所谓生成光生成载流子是指太阳光被光电变换部20吸收而生成的空穴和电子。光电变换部20在内部具有n型区域和p型区域,在n型区域和p型区域的边界面形成半导体结。光电变换部20能够使用由单晶Si、多晶Si等结晶类半导体材料、GaAs、InP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的半导体材料等构成的半导体衬底形成。其中,光电变换部20可以具有通过在单晶硅衬底与非晶硅层之间实质上夹入本征非晶硅层而改善了异质结的特性的构造,即所谓HIT构造。
细线电极30是从光电变换部20收集光生成载流子的集电极。如图2所示,细线电极30在光电变换部20上沿着与第一方向M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N形成有多条。细线电极30例如能够使用将树脂材料作为接合剂、将银颗粒等导电性颗粒作为填料的树脂型导电性糊剂或者包括银粉、玻璃料、有机物载料(vehicle)、有机溶剂等的烧结型导电性糊剂(所谓陶瓷糊剂)通过印刷法而形成。
细线电极30如图1所示,也能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上同样形成。细线电极30的条数能够考虑光电变换部20的大小等设定为适当的条数。例如,在光电变换部20的尺寸为大约100mm见方的情况下,能够形成50条左右的细线电极30。
连接用电极40是用于将布线材料11与太阳能电池10连接的电极。如图2所示,连接用电极40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沿着第一方向M形成。因此,连接用电极40与多条细线电极30交叉。连接用电极40与细线电极30相同,能够使用树脂型导电性糊剂或者烧结型导电性糊剂通过印刷法而形成。
连接用电极40如图1所示,也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上。连接用电极40的条数能够考虑光电变换部20的大小等设定为适当的条数。例如,在光电变换部20的尺寸为大约100mm见方的情况下,能够形成2条大约1.5mm宽度的连接用电极40。
此外,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上的电极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也能够使用其它的结构。例如,可以将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大致整个面上的导电膜的一部分作为连接用电极,此外,也可以在该导电膜上另外设置独体的连接用电极。
(太阳能电池串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说明太阳能电池串1的结构。图3表示在图2所示的连接用电极40上配置有布线材料11的状态。
如图3所示,布线材料11配置在沿着第一方向M形成线状的连接用电极40上。即,布线材料11在光电变换部20上沿着第一方向M配设。布线材料11的宽度可以与连接用电极40的宽度大致相等或者比连接用电极40的宽度小。
(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和图5说明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图4是表示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形成有高折射率层1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A—A截断面,即与细线电极30延伸的第二方向N垂直的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4所示,高折射率层12具有沿着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形成的细线电极30(在图4中未图示,参照图3)所形成的电极用切口部12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光电变换部20上形成有沿着第二方向N的8条细线电极30,所以高折射率层12具有沿着第二方向N的8条电极用切口部12a。
如图5所示,电极用切口部12a由一对第一斜面12S、12S形成。一对第一斜面12S、12S设置在细线电极30上。一对第一斜面12S、12S分别相对于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倾斜。一对第一斜面12S、12S在细线电极30的大致中央上相接。
这样,电极用切口部12a形成得向着细线电极30逐渐变深。即,电极用切口部12a,在与第二方向N垂直的截断面上,形成为在细线电极30的第一方向大致中央具有顶点的倒三角形状(V字形状)。因此,高折射率层12的厚度在细线电极30的第一方向大致中央为最小,越从细线电极30的第一方向大致中央沿着第一方向偏离则越大。
此外,在电极用切口部12a中填充有密封材料4。因此,在电极用切口部12a中,密封材料4与高折射率层12的一对第一斜面12S、12S相接。
其中,在图5中,电极用切口部12a的宽度α比细线电极30的宽度β小,但是电极用切口部12a的宽度α也可以与细线电极30的宽度β大致相等或者比细线电极30的宽度β大。
此外,在图5中,电极用切口部12a的底部的位置与细线电极30的表面一致,但是不限于此。电极用切口部12a的底部的位置只要位于细线电极30的表面上即可。
接着,对高折射率层12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将多个太阳能电池10彼此通过布线材料11相互连接。接着,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涂布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接着,通过在已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上按压具有与细线电极30对应的凸部的盖板并加热,使高折射率材料固化。由此,形成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2S的高折射率层12。
(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并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12。高折射率层12具有设置在细线电极30(集电极)上,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一对第一斜面12S、12S。
因此,通过使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在一对第一斜面12S、12S上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形成细线电极30的区域。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通过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在密封材料4中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分别在一对第一斜面12S、12S上折射,折射后的太阳光被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形成细线电极30的区域。此时,由于光折射率层12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所以能够使出射角θ2小于入射角θ1。其结果,能够高效地将入射到一对第一斜面12S、12S的太阳光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的有效受光区域。由此,能够由光电变换部20吸收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
其结果,由于能够将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在光电变换部20的光电变换中加以利用,所以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发电力。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还具有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这一点。由于其它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以下参照图1~图3主要说明不同点。
(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形成有高折射率层1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B—B截断面,即与布线材料11延伸的第一方向M垂直的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具有沿着在光电变换部20上配设的布线材料11(在图7中未图示,参照图3)形成的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光电变换部20上沿着第一方向M配设有2条布线材料11,所以高折射率层12具有沿着第一方向M的2条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
如图8所示,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由一对第二斜面12T、12T形成。一对第二斜面12T、12T设置在细线电极30上。一对第二斜面12T、12T分别相对于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倾斜。一对第二斜面12T、12T在布线材料11的大致中央上相接。
这样,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形成得向着布线材料11逐渐变深。即,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在与第一方向M垂直的截断面上,形成为在布线材料11的第二方向大致中央具有顶点的倒三角形状(V字形状)。因此,高折射率层12的厚度在布线材料11的第二方向大致中央为最小,越从布线材料11的第二方向大致中央沿着第二方向偏离则越大。
此外,在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内填充有密封材料4。因此,在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中,密封材料4与高折射率层12的一对第二斜面12T、12T相接。
在图8中,在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的宽度与布线材料11的宽度大致相等,但是也可以形成得比布线材料11的宽度大。
关于电极用切口部12a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电极用切口部12a和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在高折射率层12的俯视图中,形成为以格子状交叉。
接着,对高折射率层12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将多个太阳能电池10彼此通过布线材料11相互连接。接着,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涂布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接着,通过在已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上按压具有与细线电极30和布线材料11对应的凸部的盖板并加热,使高折射率材料固化。由此,形成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2S和一对第二斜面12T、12T的高折射率层12。
(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并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12。高折射率层12具有设置在布线材料11上并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一对第二斜面12T、12T。
因此,通过使向布线材料11入射的太阳光在一对第二斜面12T、12T上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配设布线材料11的区域。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通过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在密封材料4中向布线材料11前进的太阳光分别在一对第二斜面12T、12T上折射。折射后的太阳光被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配设布线材料11的区域。此时,由于光折射率层12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所以能够使出射角θ2小于入射角θ1。其结果,能够高效地将入射一对第二斜面12T、12T的太阳光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的有效受光区域。由此,能够由光电变换部20吸收向布线材料11入射的太阳光。
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一对第一斜面12S、12S,能够将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导向未形成细线电极30的区域。
其结果,由于能够将向细线电极30和布线材料11入射的太阳光在光电变换部20的光电变换中加以利用,所以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发电力。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配设另外形成的高折射率层12这一点。由于其它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以下主要说明不同点。
(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放大侧视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通过接合层13接合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
高折射率层12是独立于太阳能电池10而形成的构造体。高折射率层12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电极用切口部12a。
接合层13是用于将高折射率层12接合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树脂。作为接合层13,能够与密封材料4同样使用EVA等透光性的树脂。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注入与高折射率层12的形状一致地成形的模框。接着,通过对模框进行加热,使模框内的高折射率材料固化。由此形成高折射率层12。
接着,如图11所示,依次叠层PET片(背面侧保护材料3)、EVA片(密封材料4)、太阳能电池串1、EVA片(接合层13)、高折射率层12、EVA片(密封材料4)和玻璃板(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形成叠层体。
接着,将叠层体在真空气氛中进行加热压合。此时,EVA通过软化而被填充在电极用切口部12a内以后,被固化。通过以上方式,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100。
(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作为独立于太阳能电池10的构造体形成。因此,在形成太阳能电池串1以后,不需要在多个太阳能电池10各自的受光面上形成高折射率层12。即,通过另外准备高折射率层12,能够使高折射率层12与其它部件一起模块化。其结果,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而且,通过这种高折射率层12,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电极用切口部12a,能够将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导向未形成细线电极30的区域。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具体而言,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12以覆盖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大致整个面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12沿着细线电极30形成。
(高折射率层的结构)
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A的结构。图12是表示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形成有多个高折射率层12A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C—C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12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有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形成的多个高折射率层12A。各高折射率层12A具有电极用切口部12a。各高折射率层12A在各细线电极30上沿着各细线电极30设置。
如图13所示,电极用切口部12a由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形成。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设置在细线电极30上。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分别相对于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倾斜。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在平面上形成,并在细线电极30的大致中央上相接。
此外,高折射率层12A具有一对侧面12S2、12S2。一对侧面12S2、12S2是高折射率层12A的表面中从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的最顶部到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所形成的面。一对侧面12S2、12S2与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以锐角相接。
参照附图说明这种高折射率层12A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14(a)所示,以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露出各细线电极30的方式加上掩模50。
接着,如图14(b)所示,在各细线电极30上沿着各细线电极30涂布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60。
接着,如图14(c)所示,通过在已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60上按压具有与各细线电极30对应的凸部C的盖板70并加热,使高折射率材料60固化。
接着,取下盖板70,除去掩模50。由此,形成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和一对侧面12S2、12S2的高折射率层12A。
(作用和效果)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A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所以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A具有一对侧面12S2、12S2。因此,如图15所示,通过使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在一对侧面12S2、12S2上折射,也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形成细线电极30的区域。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A沿着各细线电极30形成。因此,与以覆盖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的方式形成高折射率层12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高折射率材料的使用量,因此能够降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制造成本。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以下主要说明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具体而言,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掩模形成高折射率层12。另一方面,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不使用掩模形成高折射率层12。
(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
参照图16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B的结构。图16是用于说明高折射率层12B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10的截面图。
如图16所示,关于高折射率层12B,其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与一对侧面12S2、12S2平缓地相接。即,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和一对侧面12S2、12S2形成曲面。
参照附图说明这样的高折射率层12B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17(a)所示,通过分配法,夹着各细线电极30的中心线P相对称地涂布高折射率材料60。其中,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调整分配装置的扫描速度、或者高折射率材料60的粘度来调整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60的高度。
接着,对已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60进行加热使其固化。由此,形成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和一对侧面12S2、12S2的高折射率层12B。
(作用和效果)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B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和一对侧面12S2、12S2,所以具有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B通过分配法不使用掩模而形成。因此,与使用掩模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制造工序。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B,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与一对侧面12S2、12S2平缓相接,形成曲面。因此,能够加大由高折射率层12B的表面反射的入射光相对于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的入射角。由此,能够提高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与密封材料4的边界面的反射率。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发电力。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以下主要说明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具体而言,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12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12S1和一对侧面12S2、12S2。另一方面,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12具有一个第一斜面12S1和一个侧面12S2。
(高折射率层的结构)
参照图18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的结构。图18是用于说明高折射率层12C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10的截面图。
如图18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具有一个第一斜面12S1和一个侧面12S2。第一斜面12S1覆盖细线电极30的表面的一侧。侧面12S2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相对于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大致垂直地形成。第一斜面12S1以从侧面12S2的最顶部向着细线电极30的表面递减的方式形成,向着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侧弯曲。
参照附图说明这种高折射率层12C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19(a)所示,以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露出各细线电极30的方式加上掩模50。
接着,如图19(b)所示,通过分配法,以覆盖各细线电极30的表面的单侧的方式涂布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60。
接着,如图19(c)所示,与掩模50一起除去被涂布在掩模50上的高折射率材料60。接着,对剩余的高折射率材料60进行加热使其固化。由此,形成具有一个第一斜面12S1和一个侧面12S2的高折射率层12C。
(作用和效果)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C具有一个第一斜面12S1和一个侧面12S2,所以如图20(a)所示,起到与上述第一和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而且,如图20(a)所示,细线电极30的一个端部虽然露出,但是由于倾斜,所以照射到该一个端部的入射光容易被导向受光面。
而且,一个第一斜面12S1以从侧面12S2的最顶部向着细线电极30的表面递减的方式形成,向着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侧弯曲。因此,如图20(b)所示,在入射光相对于受光面倾斜入射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将入射光导向受光面。而且,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倾斜入射的入射光导向受光面,但是因为高折射率层12C这样的形状容易进行形状设计,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入射光的反射效率。
(其它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记载,但是不应该认为成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公开中可以想到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多条细线电极30沿着第二方向N形成为直线状,但是细线电极30的形状并不限定与此。例如,细线电极30可以形成为波浪线状,此外,多条细线电极30也可以格子状交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布线材料11焊接在连接用电极40上,但是布线材料11也可以通过树脂接合剂接合在光电变换部20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口部(电极用切口部12a和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的侧面可以不是平面状。即,考虑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切口部的侧面也可以弯曲。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上,形成有多条细线电极30,但是也可以覆盖背面整个面而形成。本发明并不限定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的细线电极30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一对侧面12S2、12S2相对于受光面倾斜,但是也可以相对于受光面垂直。
这样,本发明包括这里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是勿庸置疑的。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根据上述说明仅由恰当的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所决定。
【实施例】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所示内容,在不改变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加以实施。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尺寸100mm见方的n型单晶硅衬底制作出光电变换部。接着,在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利用环氧树脂类热固化型的银糊剂,通过丝网印刷法,以格子状形成细线电极和连接用电极。
接着,将扁平的布线材料焊接在形成在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的连接用电极和形成在与一个太阳能电池邻接的其它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的连接用电极。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制作出太阳能电池串。
接着,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涂布热固化性高分子聚芴丙烯酸脂。接着,通过按压具有与细线电极的位置对应的凸部的盖板并以150℃进行加热,使芴丙烯酸脂固化。由此,形成具有电极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其中,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3。
接着,利用EVA将配置在玻璃与PET膜之间的太阳能电池串密封,由此制作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2)
接着,制造出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高折射率层的结构。
具体而言,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串。接着,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涂布聚酰亚胺。接着,通过按压具有与细线电极和布线材料的位置对应的凸部的盖板并以200℃进行加热,使聚酰亚胺固化。由此,形成具有电极用切口部和布线材料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其中,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7。
接着,利用EVA将配置在玻璃与PET膜之间的太阳能电池串密封,由此制作出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3)
接着,制造出实施例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高折射率层的结构。
具体而言,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串。接着,在与高折射率层的形状一致地成形的模框内注入环硫化物类树脂。接着,通过对环硫化物类树脂以80℃进行加热使其聚合以后,以120℃进行退火。由此,形成具有电极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其中,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73。
接着,通过在依次叠层PET膜、EVA、太阳能电池串、EVA、高折射率层、EVA和玻璃以后进行加热压合,制造出实施例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比较例)
接着,制造出比较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比较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不包括高折射率层。因此,不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涂布高折射率材料。其它工序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短路电流的测量)
对上述实施例1~3和比较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了短路电流的测量。
在实施例1中,与比较例相比,短路电流的值提高了3.2%。这是由于通过使向细线电极入射的光由具有电极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的缘故。
此外,在实施例2中,与比较例相比,短路电流的值提高了4.0%。这是由于通过使向细线电极和布线材料入射的光由具有电极用切口部和布线材料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的缘故。在实施例2中,之所以短路电流的值比实施例1提高,是由于能够将向布线材料入射的光利用在光电变换中的缘故。
此外,在实施例3中,与比较例相比,短路电流的值提高了3.3%。这是由于通过使向细线电极入射的光由具有电极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折射而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的缘故。因此判明即使在将高折射率层作为单个的构造体加以制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Claims (11)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和背面侧保护材料之间由密封材料密封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和第二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密封材料之间,具有比所述密封材料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
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具有:
通过受光而生成光生成载流子的光电变换部;和
形成在所述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上并从所述光电变换部收集所述光生成载流子的集电极,
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设置在所述集电极上,相对于所述受光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向着所述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侧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最顶部和所述受光面相连的侧面,
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侧面形成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沿着所述集电极形成的电极用切口部,
所述电极用切口部由在所述集电极上相接的一对第一倾斜面形成,
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包含所述第一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分别为平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分别向着所述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侧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层沿着所述集电极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层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层通过接合层接合在所述受光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相互电连接的布线材料,
所述布线材料在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光电变换部的所述受光面上沿着规定的方向配置,
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上并相对于所述受光面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沿着所述布线材料形成的布线材料用切口部,
所述布线材料用切口部由在所述布线材料上相接的一对第二倾斜面形成,
所述一对第二倾斜面包含所述第二倾斜面。
CN2009100051356A 2008-01-31 2009-02-01 太阳能电池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12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1864 2008-01-31
JP2008021864 2008-01-31
JP2008-021864 2008-01-31
JP2008324046A JP2009206494A (ja) 2008-01-31 2008-12-19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324046 2008-12-19
JP2008324046 2008-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241A true CN101521241A (zh) 2009-09-02
CN101521241B CN101521241B (zh) 2012-07-18

Family

ID=40720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513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1241B (zh) 2008-01-31 2009-02-01 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94148A1 (zh)
EP (1) EP2086016A3 (zh)
JP (1) JP2009206494A (zh)
KR (1) KR20090084740A (zh)
CN (1) CN10152124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1406A (zh) * 2011-11-18 2013-06-12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用于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控片
CN103700721A (zh) * 2012-09-27 2014-04-02 有成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89926A (zh) * 2018-01-18 2018-08-10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
CN111403508A (zh) * 2018-12-14 2020-07-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8339B2 (ja) * 2010-12-28 2014-07-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1151759B1 (ko) * 2011-05-16 2012-06-15 정 욱 한 학습교구용 태양전지 모듈
KR101265929B1 (ko) * 2011-10-21 2013-05-20 류한희 태양전지의 상부 표면 처리 방법 및 그에 따라 제조된 태양전지
EP2831922B1 (en) * 2012-03-27 2020-07-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otovoltaic modules comprising light directing mediu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3176319A1 (ko) * 2012-05-24 2013-11-28 Jeong Yeong Sik 학습교구용 태양전지 모듈
TWM461152U (zh) * 2013-05-13 2013-09-01 Win Win Prec Technology Co Ltd 太陽能電池模組
EP3362744A4 (en) 2015-10-12 2019-06-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REDIRECTION FILM USEFUL WITH SOLAR MODULES
CN110462844A (zh) 2017-02-22 2019-11-15 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光伏电池的光学屏蔽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498A (en) * 1895-02-19 descamps
US4053327A (en) * 1975-09-24 1977-10-11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Corporation Light concentrating solar cell cover
US4311869A (en) * 1978-06-30 1982-01-19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Solar cell modules
US4379202A (en) * 1981-06-26 1983-04-05 Mobil Solar Energy Corporation Solar cells
JPH0671093B2 (ja) 1985-04-19 1994-09-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発電素子
JPS62248182A (ja) * 1986-04-22 1987-10-29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デイスクカ−トリツジ
US4749430A (en) * 1986-10-16 1988-06-07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n encapsulated assemblage
JPH02504496A (ja) * 1988-06-03 1990-12-20 シエル・インターナシヨナル・リサーチ・マートスハツペイ・ベー・ヴエー 封入集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110370A (en) * 1990-09-20 1992-05-05 United Solar Systems Corporation Photovoltaic device with decreased gridline shading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JP2938634B2 (ja) * 1991-10-08 1999-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H06104473A (ja) * 1992-09-22 1994-04-1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太陽光を利用した発電装置
JP3078933B2 (ja) * 1992-12-28 2000-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起電力装置
US5554229A (en) * 1995-02-21 1996-09-10 United Solar Systems Corporation Light directing element for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H10233519A (ja) * 1996-01-10 1998-09-02 Canon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6072692A (en) * 1998-10-08 2000-06-06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having an electrode bonded to a current collector via a carbon type conductive adhesive layer
JP2001094126A (ja) * 1999-09-20 2001-04-06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1168365A (ja) * 1999-09-27 2001-06-22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4111742A (ja) * 2002-09-19 2004-04-08 Sharp Corp 太陽電池
JP2005099693A (ja) * 2003-09-05 2005-04-14 Hitachi Chem Co Ltd 反射防止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光学部品、太陽電池ユニット
JP2005285948A (ja) * 2004-03-29 2005-10-13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40937A (ja) 2004-07-22 2006-02-09 Canon Inc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41168A (ja) * 2004-07-27 2006-02-09 Canon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EP1788412A4 (en) * 2004-09-08 2013-05-01 Toray Industries OPTICAL COMPOSITION OF WIRING RESIN AND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WIRING BOAR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1406A (zh) * 2011-11-18 2013-06-12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用于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控片
CN103151406B (zh) * 2011-11-18 2016-12-28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用于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控片
CN103700721A (zh) * 2012-09-27 2014-04-02 有成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00721B (zh) * 2012-09-27 2016-08-03 有成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89926A (zh) * 2018-01-18 2018-08-10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
CN111403508A (zh) * 2018-12-14 2020-07-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84740A (ko) 2009-08-05
US20090194148A1 (en) 2009-08-06
EP2086016A2 (en) 2009-08-05
JP2009206494A (ja) 2009-09-10
CN101521241B (zh) 2012-07-18
EP2086016A3 (en)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1241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US20110197951A1 (en)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5101519A (ja)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090101944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태양전지 모듈용 파장변환형 집광필름
KR20100036315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02136503A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06105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178137B (zh) 太阳能电池组
KR20140146620A (ko) 광 지향 매체를 포함하는 광기전 모듈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JP200924610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6356410A (zh) 高功率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2163636A (zh) 使用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JP2013051446A (ja)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構造及び太陽電池セル接続用導通材の使用方法
US20140209151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02487094A (zh) 太阳光电模块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70683A (zh) 柔性薄膜太阳电池集成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086823A (ja) 薄膜太陽電池
CN104600140B (zh) 一种轻质复合高功率太阳能组件
CN102820357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3137716B (zh)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5738B (zh) 膜层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膜层的太阳能电池
CN201985118U (zh) 电极上具有散射层的太阳能电池
JP2008053273A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364116C (zh) 太阳能电池和其电池组
CN110931580A (zh) 太阳能发电单元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太阳能发电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