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2170A - 车轮用轴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轮用轴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2170A
CN101512170A CNA200780032335XA CN200780032335A CN101512170A CN 101512170 A CN101512170 A CN 101512170A CN A200780032335X A CNA200780032335X A CN A200780032335XA CN 200780032335 A CN200780032335 A CN 200780032335A CN 101512170 A CN101512170 A CN 101512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rolling element
mounting flange
raceway face
elemen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23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2170B (zh
Inventor
小森和雄
马场智子
木内政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076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293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488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878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0094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29508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512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2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2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2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Abstract

[问题]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有增加的轴承刚度及减小的尺寸和重量。[解决问题的手段]在轴承装置的双列滚珠组(3,4)中,位于靠近车轮安装凸缘(7)侧的滚珠组(3)的节圆直径(PCDo)大于位于远离车轮安装凸缘(7)侧的滚珠组(4)的节圆直径(PCDi)。位于靠近车轮安装凸缘(7)侧的滚珠组(3)的滚珠直径(do)小于位于远离车轮安装凸缘(7)侧的滚珠组(4)的滚珠直径(di),并且将滚珠组(3)的滚珠数量设定为大于滚珠组(4)的滚珠数量。另外,在毂轮(5)的外侧端部中形成有研钵形凹口(14),该凹口(14)的深度至少到达大致轴状部(8)的位置。毂轮(5)的轮廓构造成形为使其具有大致均匀的壁厚。上述构造解决了减小装置的重量和尺寸与增加其刚度相矛盾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轮用轴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可以增加轴承刚度并减小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
背景技术
通常,车轮用轴承装置适于通过滚动轴承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用于安装车轮的毂轮,并且对于驱动轮采用内圈旋转型,对于从动轮采用内圈旋转和外圈旋转型。在这样的轴承装置中广泛使用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因为其具有期望的轴承刚度、高耐错位性以及低燃料消耗所需的小转矩。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具有多个插设在静止圈与旋转圈之间的滚珠,并且这些滚珠以预定的接触角与静止圈和旋转圈接触。
车轮用轴承装置大致上分为:第一代结构,其中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式车轮轴承装配在悬架的转向节形成部与毂轮之间;第二代结构,其中车体安装凸缘或车轮安装凸缘直接形成在外部件的外周上;第三代结构,其中内滚道表面之一直接形成在毂轮的外周上;以及第四代结构,其中多个内滚道表面直接形成在毂轮和等速万向节的外周上。在以下描述中,术语装置的“外侧”(图中的左手侧)是指在将轴承装置安装于车体上时位于车体外侧的那一侧,术语装置的“内侧”(图中的右手侧)是指在将轴承装置安装于车体上时位于车体内侧的那一侧。
在现有技术的由双列滚动轴承形成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由于左右两列中的轴承结构相同,所以尽管在直道行驶期间其具有足够的刚度,但在弯道行驶期间不能总是获得最佳刚度。也就是说,车轮和轴承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通常设计为使得在直道行驶期间车辆的重量作用在两列轴承滚珠之间的大致中央,但较大的径向负载和较大的轴向负载作用于车辆的与转弯方向相反侧的轴(即,在右转时车辆左手侧的轴)上。因此,为了改进轴承装置的耐用性和强度,有效的是使外侧轴承列的刚度大于内侧轴承列的刚度。因而,公知一种图11所示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可在不增大轴承装置的情况下具有高刚度。
车轮用轴承装置50由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形成,该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包括:外部件51,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车辆的转向节(未示出)上的车体安装凸缘51c,在其内周上一体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51a、51b;内部件55,该内部件包括毂轮52,该毂轮52具有在其一端上一体形成的用于安装车轮(未示出)的车轮安装凸缘53、形成在其外周上并与双列外滚道表面51a、51b中的一个外滚道表面51a相对的一个内滚道表面52a以及从内滚道表面52a轴向延伸的柱形部52b,内部件55还包括装配在柱形部52b上的内圈54,在该内圈的外周上形成有与双列外滚道表面51a、51b中的另一外滚道表面51b相对的另一内滚道表面54a;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外滚道表面51a、51b与内部件55的内滚道表面52a、54a之间的双列滚珠56、57;以及用于可滚动地保持滚珠56、57的保持架58、59。
通过使毂轮52的柱形部52b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敛缝部52c,内圈54由敛缝部52c不可轴向运动地紧固。在形成于外部件51与内部件55之间的环形开口中安装密封件60、61,以防止容纳在轴承装置内的油脂泄漏,并防止雨水或灰尘从外部进入轴承装置。
外侧滚珠组56的节圆直径D1设定为大于内侧滚珠组57的节圆直径D2。因此,毂轮52的内滚道表面52a的直径大于内圈54的内滚道表面54a的直径,并且外部件51外侧的外滚道表面51a的直径大于外部件51内侧的外滚道表面51b的直径。而且外侧滚珠56的数量大于内侧滚珠57的数量。通过将外侧的节圆直径D1设定为大于内侧的节圆直径D2(D1>D2),可以获得刚度较大的轴承装置50,从而延长其寿命。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084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轴承装置50中,由于外侧滚珠组56的节圆直径D1设定为大于内侧滚珠组57的节圆直径D2,因而外侧滚珠的数量大于内侧滚珠的数量,因此可以增加轴承刚度。但是,问题在于如何在抑制轴承装置的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加轴承刚度。
而且,在现有技术的轴承装置50中,当对应于外侧滚珠组56的节圆直径D1的增大而增加外部件51的外侧壁厚以增加外部件51的刚度时,外部件51的车体安装凸缘51c的根部62有可能会与车体安装凸缘51c的内螺纹部51d相干涉。这样使得难以进行内螺纹部51d的攻丝作业,并由此使得外部件51的刚度增加受到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可以增加轴承刚度并同时减小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可以减少应力的产生并保持车轮安装凸缘的根部处的密封性能。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在该外部件的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以及装配于所述毂轮的柱形部上或等速万向节的外滚道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内圈,所述毂轮具有在其一端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以及从该车轮安装凸缘轴向延伸的柱形部,在所述内部件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布置的双列内滚道表面;以及双列滚动元件组,所述双列滚动元件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表面与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表面之间,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不同,并且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这样可以提供一种具有第一至第四代结构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不同,并且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因而可以增加轴承刚度并减小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
优选的是,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节圆直径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双列滚动元件组的节圆直径。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轴承装置的外侧的轴承刚度(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还优选的是,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并且还优选的是,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还优选的是,所述滚动元件是滚珠(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并且还优选的是,所述滚动元件是锥形滚子,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直径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直径,并且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长度(本发明的第六方面)。
优选的是,在所述毂轮的内滚道表面的大直径侧上未形成用于引导所述锥形滚子的大凸缘,而在所述外部件的外滚道表面的大直径侧上形成大凸缘。这样使得毂轮的锻造和切削容易,可减少在毂轮处产生的应力集中,并提高轴承装置的强度和耐用性(本发明的第七方面)。
优选的是,所述外部件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形成悬架装置的一部分的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在该外部件的外侧根部上形成有具有圆弧形截面和预定深度的平滑的环形槽。由此,尽管因外侧滚动元件组的节圆直径增大使得外侧外部件的外径变大,通过设置环形槽,可防止根部的角部R与车体安装凸缘的内螺纹部之间的干涉。因而可以进行车体安装凸缘的内螺纹部的攻丝作业,可以在保持外部件的期望壁厚的情况下增加外部件的刚度(本发明的第八方面)。
优选的是,所述车体安装凸缘形成为绕所述外部件的外周的多个突起,并且在所述外周上在这些突出的车体安装凸缘之间形成有均具有圆弧形截面的平滑的周向槽,使得所述周向槽与所述环形槽连通。这样可以在不减少外部件的刚度的情况下减轻其重量(本发明的第九方面)。
优选的是,在所述外部件与所述内部件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的开口中安装有密封件,这些密封件中的外侧密封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部件上且顶端与所述毂轮滑动接触的接触密封件,以及形成在所述外部件与所述毂轮之间的迷宫式密封间隙,所述毂轮的从所述毂轮的轴状部的外侧端部到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的外周区域包括直径朝向外侧增大的基部、与该基部连续的圆弧形角部表面以及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连续的圆弧形根部表面,并且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侧内周表面和所述端面布置成邻近所述圆弧形角部表面,在所述圆弧形角部表面与所述外部件之间形成有形成所述迷宫式间隙的L形截面的间隙。根据该结构,所述迷宫式密封间隙形成为具有L形截面,并由此可以提高密封性能。也就是说,当迷宫式间隙的截面为L形时,在其中形成有弯曲部,并由此趋于进入轴承装置的泥水受到在弯曲部处被拦截一次的作用。由此应理解,防止了泥水进入轴承装置的密封部中。另外,由于所述毂轮的从所述毂轮的轴状部的外侧端部到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的外周区域包括直径朝向外侧增大的基部、与该基部连续的圆弧形角部表面以及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连续的圆弧形根部表面,因此可以减少在车轮安装凸缘的圆弧形根部处产生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轴承装置的强度和耐用性(本发明的第十方面)。
还优选的是,所述内部件包括所述毂轮和所述内圈,所述毂轮在其外周上具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的一个外滚道表面相对的一个内滚道表面、以及从所述内滚道表面经由所述轴状部轴向延伸的柱形部,所述内圈压配在所述毂轮的柱形部上,在所述内圈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的另一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另一内滚道表面,所述毂轮的车轮安装凸缘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大致锥形的凹口,该凹口的深度至少延伸到所述毂轮的轴状部附近,并且所述毂轮的轮廓构造形成为,使得所述毂轮的外侧端部的壁厚对应于所述凹口的构造而基本恒定。这样可以解决减小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与增大轴承装置的刚度相矛盾的问题(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
还优选的是,通过使所述毂轮的柱形部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敛缝部,通过该敛缝部在施加预定的轴承预载的情况下将所述内圈轴向固定。这样可以减少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并提供一种用于长期保持初设预载的自保持结构(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由于其包括:外部件,在该外部件的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以及装配于所述毂轮的柱形部上或等速万向节的外滚道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内圈,所述毂轮具有在其一端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以及从该车轮安装凸缘轴向延伸的柱形部,在所述内部件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布置的双列内滚道表面;以及双列滚动元件组,所述双列滚动元件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表面与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表面之间,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不同,并且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附近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可以增加轴承刚度并同时减小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是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在该外部件的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车辆的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在该外部件的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和内圈,该毂轮具有在其一端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形成在该毂轮的外周上并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中的一个外滚道表面相对的一个内滚道表面以及从所述内滚道表面轴向延伸的柱形部,所述内圈压配在所述毂轮的柱形部上,在该内圈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中的另一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另一内滚道表面;以及双列滚珠组,所述双列滚珠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所述外部件的外滚道表面与所述内部件的内滚道表面之间,并且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珠组的节圆直径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珠组的节圆直径,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珠组的各滚珠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珠组的各滚珠的直径,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珠组的滚珠数量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珠组的滚珠数量,所述毂轮的车轮安装凸缘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大致锥形的凹口,该凹口的深度至少延伸到所述毂轮的轴状部附近,并且所述毂轮的轮廓构造形成为,使得所述毂轮的外侧端部的壁厚对应于所述凹口的构造而基本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
图7是图6中的圆圈部分A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
图9是图8中的圆圈部分B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迷宫式角部的圆弧比与产生应力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7、27、33、43                  内部件
2、18、28、34、44                  外部件
2a、2b、18a、18b、28a、34a、44a    外滚道表面
2c、28c、34c                       车体安装凸缘
3、3a、4                           滚珠
5、21、29、35、45                  毂轮
5a、6a、21a、22a、29a、35a、45a    内滚道表面
5b                                 柱形部
5c                                 敛缝部
6、22                              内圈
7                                  车轮安装凸缘
7a                                 毂螺栓
7b                                 圆形孔
7c                                 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基部
7d                                 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
8、29b、35b                        轴状部
8a、15a                            台阶部
8b                                 肩部
9、9a、9b、9c、10、24、25          保持架
11、36                             外侧密封件
12                                 内侧密封件
13                                 台部
14                                 凹口
15                                 大直径侧肩部
16                                 小直径侧肩部
19、20                             锥形滚子
22b、23                            大凸缘
22c                     小凸缘
26                      挡油环
28b                     内螺纹部
30                      周向槽
31                      车体安装凸缘的外侧根部
32                      环形槽
37                      接触密封件
38                      迷宫式密封间隙
39                      芯金属
39a                     周向部
39b                     直立部
40                      弹性部件
40a、40b、40c           密封唇
41                      圆弧形角部表面
42                      圆弧形根部表面
50                      车轮用轴承装置
51                      外部件
51a                     外侧外滚道表面
51b                     内侧外滚道表面
51c                     车体安装凸缘
51d                     内螺纹部
52                      毂轮
52a、54a                内滚道表面
52b                     柱形部
52c                     敛缝部
53                      车轮安装凸缘
54                      内圈
55                      内部件
56、57                  滚珠
58、59               保持架
60、61               密封件
62                   根部
D1                   外侧滚珠的节圆直径
D2                   内侧滚珠的节圆直径
Di                   内侧锥形滚子的直径
Do                   外侧锥形滚子的直径
di                   内侧滚珠的直径
do                   外侧滚珠的直径
Li                   内侧锥形滚子的长度
Lo                   外侧锥形滚子的长度
PCDi                 内侧滚动元件的节圆直径
PCDo                 外侧滚动元件的节圆直径
R1                   圆弧形迷宫式角部的起始点的半径
R2                   圆弧形根部表面的起始点的半径
r                    圆弧形角部表面的曲率半径
Zi                   内侧滚动元件的数量
Zo                   外侧滚动元件的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是用于从动轮的第三代类型,并包括内部件1、外部件2以及可滚动地容纳在内部件1与外部件2之间的双列滚珠组3、4。内部件1包括毂轮5和以预定过盈压配在毂轮5上的内圈6。
毂轮5一体形成有在其一端的车轮安装凸缘7、在其外周上的具有圆弧形截面的一个(外侧)内滚道表面5a、以及从内滚道表面5a通过轴状部8延伸的柱形部5b。在车轮安装凸缘7上沿着其周边等距地布置多个毂螺栓7a,并且在这些毂螺栓7a之间形成圆形孔7b。这些圆形孔7b不仅有助于减轻轴承装置的重量,而且有助于供任何用于组装和拆卸轴承装置的紧固工具通过。
内圈6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另一(内侧)圆弧形截面的内滚道表面6a,并适于压配在毂轮5的柱形部5b上以形成背靠背双联式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并且由敛缝部5c轴向紧固,敛缝部5c通过使柱形部5b的端部塑性变形而形成。内圈6和滚珠3、4由诸如SUJ2的高碳铬钢制成,并且通过浸入淬火硬化至其芯部而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
毂轮5由碳含量按重量计为0.40~0.80%的中碳钢(例如S53C)制成,并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而硬化,使得从车轮安装凸缘7的内侧基部7c到柱形部5b的包括内滚道表面5a在内的区域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敛缝部5c保持其锻造之后的表面硬度。因此,车轮安装凸缘7具有足以抵抗施加到其上的旋转弯曲负载的机械强度,可提高在被内圈6压配的区域处的柱形部5b的抗微振磨损强度,并且可在敛缝过程中在没有任何微裂纹的情况下执行敛缝部5c的塑性变形作业。
外部件2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车辆的转向节(未示出)上的车体安装凸缘2c,并在其内周上一体形成有与毂轮5的内滚道表面5a相对的圆弧形截面的外侧外滚道表面2a以及与内圈6的内滚道表面6a相对的圆弧形截面的内侧外滚道表面2b。双列滚珠组3、4容纳在这些外滚道表面与内滚道表面之间并由保持架9、10可滚动地保持。
外部件2由碳含量按重量计为0.40~0.80%的中碳钢(例如S53C)制成,双列外滚道表面2a、2b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被硬化为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在外部件2与内部件1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的开口内安装密封件11、12,以防止容纳在轴承内的油脂泄漏,并防止雨水和灰尘从外部进入轴承。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外侧滚珠组3的节圆直径PCDo设定为大于内侧滚珠组4的节圆直径PCDi。由此,外部件2的外侧外滚道表面2a形成为具有比内侧外滚道表面2b的大的直径。另外,外侧滚珠组3的滚珠数量Zo设定为大于内侧滚珠组4的滚珠数量Zi,并且外侧滚珠组的各滚珠3的直径do设定为小于内侧滚珠组的各滚珠4的直径di。外侧滚珠组3与内侧滚珠组4之间的这些关系(即,PCDo>PCDi,Zo>Zi以及do<di),能够增加轴承的刚度并由此延长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寿命。
毂轮5的轮廓构造具有从内滚道表面5a的槽底部到台部13的区域、从台部13经由轴向延伸的轴状部8延伸到具有锥形表面的台阶部8a的区域、以及经由内圈6所抵靠的肩部8b从台阶部8a延伸的柱形部5b。在毂轮5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大致锥形的凹口14。凹口14的深度超过内滚道表面5a至少延伸到轴状部8附近。凹口14使得毂轮5的外侧端部的壁厚对应于凹口的构造而基本恒定。
另一方面,在外部件2中,由于节圆直径PCDo、PCDi的差异,外侧外滚道表面2a形成为大于内侧外滚道表面2b,并且柱形肩部15从外侧外滚道表面2a轴向延伸,经由柱形肩部15和圆弧形截面的台阶部15a延续到柱形的小直径侧肩部16,并到达内侧外滚道表面2b。另外,外部件2形成为使得内侧外滚道表面2b的底部直径与外径侧肩部15的内径基本相同。
根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由于外侧滚珠元件组3的节圆直径PCDo大于内侧双列滚珠组4的节圆直径PCDi,外侧滚动元件组3的滚动元件数量Zo大于内侧滚动元件组4的滚动元件数量Zi,并且外侧组的各滚珠3的直径do小于内侧组的各滚珠4的直径di,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而且与内侧轴承刚度相比可增加外侧轴承刚度,并由此延长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寿命。另外,由于在毂轮5的外侧端部上形成有大致锥形的凹口14以使毂轮5的外侧端的壁厚对应于该凹口的构造而基本恒定,因此可以解决减小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与增大轴承装置的刚度相矛盾的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这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是用于从动轮的第三代类型,并包括内部件17、外部件18以及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内部件17与外部件18之间的双列锥形滚子19、20。内部件17包括毂轮21和以预定过盈压配在毂轮21上的内圈22。
毂轮21一体形成有在其一端的车轮安装凸缘7、在其外周上的一个(外侧)锥形内滚道表面21a以及从内滚道表面21a通过轴向延伸的轴状部8延伸的柱形部5b。应注意,在毂轮21的内滚道表面21a的大直径侧上未形成用于引导锥形滚子19的任何传统大凸缘,而是如后面将描述的,在外部件18上形成大凸缘23。另外,在内滚道表面21a的小直径侧上未形成用于保持锥形滚子19的任何小凸缘。在毂轮21的外周上形成有:位于车轮安装凸缘7的根部处的圆弧形基部7c、从基部7c平滑延伸的内滚道表面21a、从内滚道表面21a轴向延伸的轴状部8、圆弧形台阶部8a、肩部8b以及最后到柱形部5b。这种构造不仅可以使得毂轮21的锻造和切削作业容易,而且还可以减少在毂轮21中引起的应力集中,并由此可以提高强度和耐用性。
内圈22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具有锥形截面的另一(内侧)内滚道表面22a。在内滚道表面22a的大直径侧形成有用于引导锥形滚子20的大凸缘22b,并且在内滚道表面22a的小直径侧形成有用于防止锥形滚子20从内滚道表面22a掉出的小凸缘22c。以预定过盈将内圈22压配合在毂轮21的柱形部5b上,并通过使柱形部5b的端部塑性变形而形成敛缝部5c,通过敛缝部5c在施加预定预载的情况下将内圈22轴向固定于柱形部5b上。因而,可以减小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并形成用于长期保持初设预载的自保持结构。
外部件18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车体安装凸缘2c,并在其内周上一体形成有与毂轮21的内滚道表面21a相对的外侧锥形外滚道表面18a、和与内圈22的内滚道表面22a相对的内侧锥形外滚道表面18b。在该实施方式中,外部件18形成有用于引导外侧锥形滚子19的大凸缘23。也就是说,外部件18的外侧外滚道表面18a的外直径侧一体形成有用于引导锥形滚子19的大凸缘23。这样即使有大的弯矩负载施加于车轮安装凸缘7,也可以减少通过锥形滚子19加载到毂轮21的应力集中并由此减少毂轮21的疲劳,从而确保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强度和耐用性。
外部件18由碳含量按重量计为0.40~0.80%的中碳钢(例如S53C)制成,并且大凸缘23和双列外滚道表面18a、18b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而被硬化为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多个锥形滚子19、20通过保持架24、25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滚道表面18a、21a;18b、22a之间。在形成于外部件18与内部件17之间的环形开口内安装有密封件11和挡油环26,以防止容纳在轴承内的油脂泄漏并防止雨水和灰尘从外部进入轴承内。在外侧挡油环26上一体附着有磁性编码器。
毂轮21由碳含量按重量计为0.40~0.80%的中碳钢(例如S53C)制成,并且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被硬化为使得从车轮安装凸缘7的内侧基部7c(外侧密封件11与其接触)到内滚道表面21a、轴状部8、台阶部8a、肩部8b以及最后到柱形部5b的区域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内圈22和锥形滚子19、20由例如SUJ2的高碳铬钢制成,并通过浸入淬火硬化至其芯部而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外侧锥形滚子组19的节圆直径PCDo设定为大于内侧锥形滚子组20的节圆直径PCDi(PCDo>PCDi),外侧锥形滚子组19的锥形滚子数量Zo设定为大于内侧锥形滚子组20的锥形滚子数量Zi(Zo>Zi),外侧组的各锥形滚子19的直径Do设定为大于内侧锥形滚子组的各锥形滚子20的直径Di(Do>Di),并且外侧组的各锥形滚子19的长度Lo设定为大于内侧锥形滚子组的各锥形滚子20的长度Li(Lo>Li)。外侧锥形滚子19与内侧锥形滚子20之间的这些关系能够进一步减少外部件18的内侧尺寸,与内侧的轴承刚度相比在抑制重量增加的情况下能进一步增加外侧的轴承刚度,并由此延长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寿命。另外,为了增加内侧轴承刚度,通过根据内侧轴承空间将内侧锥形滚子20的长度Li设定为长于外侧锥形滚子组19的长度Lo,可以增加内侧的轴承刚度。
在毂轮21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大致锥形的凹口14。凹口14的深度超过内滚道表面21a至少延伸到轴状部8附近,使得毂轮21的外侧端部的壁厚基本恒定。这样可以解决减小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与增大轴承装置的刚度相矛盾的问题。
第三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这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前述实施方式中所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是用于从动轮的第三代类型,并包括内部件27、外部件28以及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内部件27与外部件28之间的双列滚珠组3a、4。内部件27包括毂轮29和以预定过盈压配在毂轮29上的内圈6。
毂轮29一体形成有在其外侧端的车轮安装凸缘7、在外周上的一个(外侧)内滚道表面29a以及从内滚道表面29a通过轴向延伸的轴状部29b延伸的柱形部5b。
通过对毂轮29的外侧端部进行锻造而形成轴向延伸的大致锥形的凹口14。凹口14的深度超过外侧内滚道表面29a的槽底部至少延伸到轴状部29b附近,使得毂轮29的外侧的壁厚基本恒定。
毂轮29由碳含量按重量计为0.40~0.80%的中碳钢(例如S53C)制成,并且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被硬化为使得从车轮安装凸缘7的基部7c经由内滚道表面29a到柱形部5b的区域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这样可提高抵抗施加到车轮安装凸缘7上的旋转弯曲负载的机械强度,以及在被内圈6压配的区域处的柱形部5b的抗微振磨损强度,并由此也可在敛缝过程中在没有任何微裂纹的情况下执行敛缝部5c的塑性变形作业。
外部件28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车辆的转向节(未示出)上的车体安装凸缘28c,并在其内周上一体形成有与毂轮29的内滚道表面29a相对的外侧外滚道表面28a以及与内圈6的内滚道表面6a相对的内侧外滚道表面2b。双列滚珠组3a、4容纳在这些外滚道表面与内滚道表面之间并由保持架9a、10可滚动地保持。
外部件28由碳含量按重量计为0.40~0.80%的中碳钢(例如S53C)制成,双列外滚道表面28a、2b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被硬化为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尽管这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为使用滚珠作为滚动元件3a、4的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但是也可以采用使用锥形滚子的双列锥形滚子轴承。另外,该实施方式不仅可应用于从动轮侧的第三代结构,而且也可应用于第二代或第三代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外侧滚动元件组3a的节圆直径PCDo设定为大于内侧滚动元件组4的节圆直径PCDi(PCDo>PCDi),并且外侧组的各滚动元件3a的直径do设定为小于内侧组的各滚动元件4的直径di(do<di)。由于节圆直径PCDo、PCDi以及滚动元件的直径do、di的这些差异,外侧滚动元件组3a的滚动元件数量Zo设定为大于内侧滚动元件组4的滚动元件数量Zi(Zo>Zi)。外侧滚动元件组3a与内侧滚动元件组4之间的这些关系使得与内侧的轴承刚度相比在抑制重量增加的情况下能进一步增加外侧的轴承刚度,并由此延长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寿命。尽管图示出在该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外侧滚动元件3a和内侧滚动元件4的尺寸不同,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两列尺寸相同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如图4所示,在当前实施方式中,车体安装凸缘28c形成为绕外部件28的外周的多个突起,在车体安装凸缘28c之间绕外部件28形成有周向槽30,并且在车体安装凸缘28c的外侧根部31上形成有环形槽32。这些周向槽30和环形槽32彼此连通,从而可在不减少外部件28的刚度的情况下减轻其重量。
如图5所示,环形槽32形成为在车体安装凸缘28c的外侧根部31处具有预定深度的平滑圆弧形截面,以防止根部31的角部R与车体安装凸缘28c的内螺纹部28b之间相干涉。也就是说,尽管由于外侧滚动元件组3a的节圆直径PCDo增大使得外部件28的外侧直径变大,但是因为环形槽32使得能进行车体安装凸缘28c的内螺纹部28b的攻丝作业,所以可以在保持外部件28的期望壁厚的情况下增加外部件28的刚度。
第四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图7是图6中的圆圈部分A的放大图。这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前述实施方式中所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是用于从动轮的内圈旋转型的第三代类型,并包括内部件33、外部件34以及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内部件33与外部件34之间的双列锥形滚珠组4、4。内部件33包括毂轮35和以预定过盈压配在毂轮35上的内圈6。
毂轮35一体形成有在其外侧端的车轮安装凸缘7、在外周上的一个(外侧)内滚道表面35a以及从内滚道表面35a通过轴向延伸的轴状部35b延伸的柱形部5b。
外部件34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车辆的转向节(未示出)上的车体安装凸缘34c,并在其内周上一体形成有与毂轮35的内滚道表面35a相对的外侧外滚道表面34a以及与内圈6的内滚道表面6a相对的内侧外滚道表面2b。双列滚动元件组4、4由保持架9b、10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这些滚道表面之间。在形成于外部件34与内部件33之间的环形开口中安装密封件36、12,以防止容纳在轴承装置内的油脂泄漏,并防止雨水和灰尘从外部进入轴承装置。
如图7的放大图所示,外侧密封件36包括:安装在外部件34上的接触密封件37,使其顶部与毂轮35的基部7c接触;以及形成在外部件34与毂轮35之间的迷宫式密封间隙38。
接触密封件37包括:包括周向部39a的芯金属39和包括直立部39b并具有L形截面的芯金属39;以及附着于芯金属39的弹性部件40。可通过将芯金属39的周向部39a装配于外部件34的外侧内周中,而将接触密封件37安装在外部件34上。
毂轮35的轴状部35b的外侧端部,即从内滚道表面35a的外侧边缘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7d的外周部包括:圆弧形基部7c,其直径朝向外侧逐渐增大;与基部7c连续并具有圆弧形截面的角部表面41;以及从角部表面41延续到车轮安装凸缘7的平坦侧面7d的圆弧形根部表面42。
接触密封件37的弹性部件40具有三个密封唇40a、40b、40c,这些唇的顶部朝向密封表面,即毂轮35的基部7c。除了相对于外部件34与毂轮35之间的轴承空间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密封唇40a之外的密封唇40b、40c是防止灰尘和泥水进入轴承装置中的防尘唇,并形成为在轴承空间中径向向外延伸。这些密封唇40b、40c以预定过盈与基部7c接触。径向最内侧的密封唇40a是防止密封在轴承装置内的油脂流出的油脂唇,并形成为其顶部朝向轴承空间的径向内侧延伸,并以预定过盈与基部7c接触。
迷宫式密封间隙38是形成在外部件的外侧端面和内周与毂轮35的圆弧形角部表面41之间的L形截面的间隙。
将半径差(R2-R1)设定为,使其与角部表面41的曲率半径“r”之比,即(R2-R1)/r在0.75~1.25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具有如下的尺寸关系:
0.75≤(R2-R1)/r≤1.25           (1)
其中,R1是圆弧形迷宫式角部的起始点的半径,即毂轮35的圆弧形角部表面41的最小半径,R2是圆弧形根部表面42的起始点的半径,即毂轮35的圆弧形根部表面42的最小半径。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毂轮35的从轴状部35b的外侧端部到车轮安装凸缘7内侧侧面7d的外周表面包括半径朝向外侧逐渐增大的基部7c、与基部7c连续的圆弧形角部表面41、以及与车轮安装凸缘7的内侧侧面7d连续的圆弧形根部表面42,并且迷宫式密封间隙38形成为形成在外部件的外侧端面和内周与毂轮35的圆弧形角部表面41之间的L形截面的间隙。这样提供了良好的密封性能。这是因为趋于进入被接触密封件37密封的部分中的泥水会因L形截面的弯曲部的存在而被拦截一次。这得到以下事实的支持:落在图7的顶部上的泥水趋于沿迷宫式密封间隙38向下流动,而进一步的向下流动作用会被L形截面的弯曲部制止。
另外,由于毂轮35的从轴状部35b的外侧端部到车轮安装凸缘7内侧侧面7d的外周表面包括半径朝向外侧逐渐增大的基部7c、与基部7c连续的圆弧形角部表面41、以及与车轮安装凸缘7的内侧侧面7d连续的圆弧形根部表面42,因此可降低在向车轮用轴承装置施加弯距负载时车轮安装凸缘的根部处的应力集中,并由此提高强度和耐用性。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如上所述将半径差(R2-R1)设定为,使其与角部表面41的曲率半径“r”之比,即(R2-R1)/r在0.75~1.25的范围内,可以确保在外侧端部处的密封性能,并可以减少在车轮安装凸缘7的根部处产生的应力。
也就是说,尽管迷宫式密封间隙38具有L形截面,但是在与外部件34相对的表面的径向长度缩短时,泥水的入口将扩大,因此泥水趋于容易地流入轴承装置。由此,优选将与曲率半径之比,即(R2-R1)/r设为0.75以上。另一方面,当圆弧形角部表面41的曲率半径“r”增大时,圆弧形角部表面41与外部件34的外侧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将减少,由此会引起二者之间的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圆弧形迷宫式角部的起始点的半径R1减小,则迷宫式密封间隙38将增大并由此使密封性变差。
可以通过在不改变圆弧形根部表面42的起始点的半径R2的情况下仅增加圆弧形迷宫式角部的起始点的半径R1,从而通过减少圆弧形迷宫式角部的起始点的半径R1与圆弧形根部表面42的起始点的半径R2之差(R2-R1),而获得与曲率半径的所述比。由此,在圆弧形角部表面41上引起的应力可以分布在圆弧形根部表面42上,因而可以减少应力。也就是说,由于通过增加圆弧形迷宫式角部的起始点的半径R1而提高圆弧形角部表面41的强度,因此可以减少圆弧形角部表面41和圆弧形根部表面42之间的强度差异。结果,集中在圆弧形角部表面41上的应力可以分布在圆弧形根部表面42上,因而可减少圆弧形角部表面41上的应力,并且增加作用于强度有余地的圆弧形根部表面42上的应力。由于不增加圆弧形根部表面42的起始点的半径R2,因此可以整体上将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增加抑制为最小。
下面将参照表1和图10对根据有限元方法分析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表1]
应力分析数据
 
分析实施例 曲率半径r 半径R1 半径R2 差(R2-R1) 比(R2-RI)/r 产生应力比
1 1.2 37.6 39.65 2.05 1.71 1.00
2 1.2 38.1 39.65 1.55 1.29 0.88
3 1.2 38.85 39.65 1.30 1.08 0.75
4 1.2 39.05 39.65 0.60 0.5 0.53
表1示出了在保持圆弧形根部表面42的起始点的半径R2和圆弧形角部表面41的曲率半径“r”不变而改变圆弧形迷宫式角部的起始点的半径R1的情况下,关于圆弧形角部表面41的应力情况的比较例。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发现,在将(R2-R1)/r的比值为1.71的情况(实施例1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应力定为1(基准)时,(R2-R1)/r的比值为1.29、1.08、0.5的实施例2至4表现为随着(R2-R1)/r比值的减小,产生应力比分别减少至0.88、0.75、0.53。这意味着在曲率半径比为1.25以下时,产生应力比较好。
第五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图9是图8中的圆圈部分B的放大图。第五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例,修改之处为:将外侧滚珠组4的节圆直径PCDo设定为大于内侧滚珠组4的节圆直径PCDi(PCDo>PCDi),并且将外侧滚珠组4的滚珠数量Zo设定为大于内侧滚珠组4的滚珠数量Zi(Zo>Zi)。这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前述实施方式中所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
该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内部件43、外部件44以及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内部件43与外部件44之间的双列滚珠组4、4。内部件43包括毂轮45和以预定过盈压配在毂轮45上的内圈6。
毂轮45一体形成有在其外侧端的车轮安装凸缘7、在外周上的一个(外侧)内滚道表面45a以及从内滚道表面45a通过轴向延伸的轴状部29b延伸的柱形部5b。
外部件44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车体安装凸缘34c,并在其内周上一体形成有与毂轮45的内滚道表面45a相对的外侧外滚道表面44a以及与内圈6的内滚道表面6a相对的内侧外滚道表面2b。双列滚动元件组4、4由保持架9c、10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这些滚道表面之间。在形成于外部件44与内部件43之间的环形开口中安装密封件36、12,以防止容纳在轴承内的油脂泄漏,并防止雨水和灰尘从外部进入轴承。
在该实施方式中,外侧滚动元件组4的节圆直径PCDo设定为大于内侧滚动元件组4的节圆直径PCDi(PCDo>PCDi)。由于节圆直径PCDo、PCDi的差异,外侧滚动元件组4的滚动元件数量Zo设定为大于内侧滚动元件组4的滚动元件数量Zi(Zo>Zi)。由此,可以增加轴承的刚度以及轴承装置的外侧承载能力。因而,可以具有整体上平衡密封性、重量、强度和刚度的最佳设计。
如图9的放大图所示,外侧密封件36包括:安装在外部件44上的接触密封件37,使其顶部与毂轮45的基部7c接触;以及形成在外部件44与毂轮45之间的迷宫式密封间隙38。
从毂轮45的内滚道表面45a的外侧边缘到车轮安装凸缘7的内侧侧面7d的外周部包括:圆弧形基部7c,其直径朝向外侧逐渐增大;与基部7c连续并具有圆弧形截面的角部表面41;以及从角部表面41延续到车轮安装凸缘7的平坦侧面7d的圆弧形根部表面42。
另外,由于毂轮45的从轴状部29b的外侧端部到车轮安装凸缘7的内侧侧面7d的外周表面包括半径朝向外侧逐渐增大的基部7c、与基部7c连续的圆弧形角部表面41、以及与车轮安装凸缘7的内侧侧面7d连续的圆弧形根部表面42,因此在向车轮用轴承装置施加弯矩负载时可减少在车轮安装凸缘的根部处的应力集中,并由此提高强度和耐用性。
与前述实施方式相似,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半径差(R2-R1)也设定为,使其与角部表面41的曲率半径“r”之比,即(R2-R1)/r在0.75~1.25的范围内,因此可以确保在外侧端部处的密封性能,并可以减少在车轮安装凸缘7的根部上产生的应力。
已参考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显然,在阅读并理解了前面的详细描述之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想到多种修改和替代。本发明应理解为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替代,只要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无论是用于驱动轮还是从动轮都可应用于第一代至第四代的任一轴承装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在该外部件的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以及装配于所述毂轮的柱形部上或等速万向节的外滚道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内圈,所述毂轮具有在其一端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以及从该车轮安装凸缘轴向延伸的柱形部,在所述内部件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布置的双列内滚道表面;以及双列滚动元件组,所述双列滚动元件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表面与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表面之间,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节圆直径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节圆直径,所述外部件的双列外滚道表面的小直径侧的外滚道表面的最大直径与外径侧的肩部的内径基本相同,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不同,并且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滚动元件是滚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滚动元件是锥形滚子,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直径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直径,并且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毂轮的内滚道表面的大直径侧上未形成用于引导所述锥形滚子的大凸缘,而在所述外部件的外滚道表面的大直径侧上形成大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外部件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形成悬架装置的一部分的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其中在该外部件的外侧根部上形成有具有圆弧形截面和预定深度的平滑的环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车体安装凸缘形成为绕所述外部件的外周的多个突起,并且其中在所述外周上在这些突出的车体安装凸缘之间形成有均具有圆弧形截面的平滑的周向槽,使得所述周向槽与所述环形槽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外部件与所述内部件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的开口中安装有密封件,其中这些密封件中的外侧密封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部件上且顶端与所述毂轮滑动接触的接触密封件,以及形成在所述外部件与所述毂轮之间的迷宫式密封间隙,其中所述毂轮的从所述毂轮的轴状部的外侧端部到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的外周区域包括直径朝向外侧增大的基部、与该基部连续的圆弧形角部表面以及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连续的圆弧形根部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外部件的外侧内周表面和端面布置成邻近所述圆弧形角部表面,在所述圆弧形角部表面与所述外部件之间形成有形成所述迷宫式间隙的L形截面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内部件包括所述毂轮和所述内圈,所述毂轮在其外周上具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的一个外滚道表面相对的一个内滚道表面、以及从所述内滚道表面经由所述轴状部轴向延伸的柱形部,所述内圈压配在所述毂轮的柱形部上,在所述内圈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的另一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另一内滚道表面,其中在所述毂轮的车轮安装凸缘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大致锥形的凹口,该凹口的深度至少延伸到所述毂轮的轴状部附近,并且所述毂轮的轮廓构造形成为,使得所述毂轮的外侧端部的壁厚对应于所述凹口的构造而基本恒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通过使所述毂轮的柱形部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敛缝部,通过该敛缝部在施加预定的轴承预载的情况下将所述内圈轴向固定。

Claims (12)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
外部件,在该外部件的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
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以及装配于所述毂轮的柱形部上或等速万向节的外滚道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内圈,所述毂轮具有在其一端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以及从该车轮安装凸缘轴向延伸的柱形部,在所述内部件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布置的双列内滚道表面;以及
双列滚动元件组,所述双列滚动元件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表面与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表面之间,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不同,并且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滚动元件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节圆直径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双列滚动元件组的节圆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滚动元件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滚动元件是滚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滚动元件是锥形滚子,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直径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直径,并且其中靠近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滚动元件组的各锥形滚子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毂轮的内滚道表面的大直径侧上未形成用于引导所述锥形滚子的大凸缘,而在所述外部件的外滚道表面的大直径侧上形成大凸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外部件在其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形成悬架装置的一部分的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其中在该外部件的外侧根部上形成有具有圆弧形截面和预定深度的平滑的环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车体安装凸缘形成为绕所述外部件的外周的多个突起,并且其中在所述外周上在这些突出的车体安装凸缘之间形成有均具有圆弧形截面的平滑的周向槽,使得所述周向槽与所述环形槽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外部件与所述内部件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的开口中安装有密封件,其中这些密封件中的外侧密封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部件上且顶端与所述毂轮滑动接触的接触密封件,以及形成在所述外部件与所述毂轮之间的迷宫式密封间隙,其中所述毂轮的从所述毂轮的轴状部的外侧端部到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的外周区域包括直径朝向外侧增大的基部、与该基部连续的圆弧形角部表面以及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侧面连续的圆弧形根部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外部件的外侧内周表面和端面布置成邻近所述圆弧形角部表面,在所述圆弧形角部表面与所述外部件之间形成有形成所述迷宫式间隙的L形截面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内部件包括所述毂轮和所述内圈,所述毂轮在其外周上具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的一个外滚道表面相对的一个内滚道表面、以及从所述内滚道表面经由所述轴状部轴向延伸的柱形部,所述内圈压配在所述毂轮的柱形部上,在所述内圈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的另一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另一内滚道表面,其中在所述毂轮的车轮安装凸缘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大致锥形的凹口,该凹口的深度至少延伸到所述毂轮的轴状部附近,并且所述毂轮的轮廓构造形成为,使得所述毂轮的外侧端部的壁厚对应于所述凹口的构造而基本恒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通过使所述毂轮的柱形部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敛缝部,通过该敛缝部在施加预定的轴承预载的情况下将所述内圈轴向固定。
CN200780032335XA 2006-09-01 2007-08-31 车轮用轴承装置 Active CN101512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7136/2006 2006-09-01
JP2006237136A JP4998983B2 (ja) 2006-09-01 2006-09-01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307601/2006 2006-11-14
JP2006307601A JP4229335B2 (ja) 2006-11-14 2006-11-14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348842/2006 2006-12-26
JP2006348842A JP5187877B2 (ja) 2006-12-26 2006-12-26 車輪用軸受装置
PCT/JP2007/000944 WO2008029508A1 (fr) 2006-09-01 2007-08-31 Dispositif de palier pour une ro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2170A true CN101512170A (zh) 2009-08-19
CN101512170B CN101512170B (zh) 2011-05-04

Family

ID=39240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2335XA Active CN101512170B (zh) 2006-09-01 2007-08-31 车轮用轴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98983B2 (zh)
CN (1) CN10151217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3791A (zh) * 2010-04-20 2011-11-09 Skf公司 带两排滚动体的轮毂组件
CN102822547A (zh) * 2010-03-18 2012-12-12 Ntn株式会社 结合有转速检测装置的车轮轴承装置
CN102939470A (zh) * 2010-05-20 2013-02-20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US9545822B2 (en) 2012-12-20 2017-01-17 SCHAEFFLER TECHOLOGIES AG & Co. KG Wheel bearing unit having a closable cover
US9599151B2 (en) 2013-05-10 2017-03-21 Roller Bearing Company Of America, Inc. Double row preloaded ball bearing with spacer balls
CN107921816A (zh) * 2015-08-10 2018-04-17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0005896U1 (de) 2010-04-20 2010-07-29 Nsk Deutschland Gmbh Wälzla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9548B2 (ja) * 1999-04-05 2007-12-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車輪支持用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DE19945255A1 (de) * 1999-09-21 2001-04-19 Bpw Bergische Achsen Kg Radlagerung, insbesondere für nichtangetriebene Fahrzeugachsen
CN101126413A (zh) * 2002-01-30 2008-02-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用于车轮上的轴承单元
JP4206716B2 (ja) * 2002-09-17 2009-01-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4340242A (ja) * 2003-05-15 2004-12-02 Ntn Corp 円錐ころ型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5106238A (ja) * 2003-10-01 2005-04-21 Ntn Corp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車輪用軸受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2547A (zh) * 2010-03-18 2012-12-12 Ntn株式会社 结合有转速检测装置的车轮轴承装置
CN102822547B (zh) * 2010-03-18 2015-08-26 Ntn株式会社 结合有转速检测装置的车轮轴承装置
CN102233791A (zh) * 2010-04-20 2011-11-09 Skf公司 带两排滚动体的轮毂组件
CN102233791B (zh) * 2010-04-20 2016-01-20 Skf公司 带两排滚动体的轮毂组件
CN102939470A (zh) * 2010-05-20 2013-02-20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2939470B (zh) * 2010-05-20 2015-09-02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US9545822B2 (en) 2012-12-20 2017-01-17 SCHAEFFLER TECHOLOGIES AG & Co. KG Wheel bearing unit having a closable cover
US9599151B2 (en) 2013-05-10 2017-03-21 Roller Bearing Company Of America, Inc. Double row preloaded ball bearing with spacer balls
CN107921816A (zh) * 2015-08-10 2018-04-17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7921816B (zh) * 2015-08-10 2021-08-17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2170B (zh) 2011-05-04
JP4998983B2 (ja) 2012-08-15
JP2008057712A (ja)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2242B2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7832942B2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CN101675259B (zh) 车轮用轴承及具有该车轮用轴承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1512170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US7748909B2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wheel of vehicle
US7832941B2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wheel of vehicle
CN101506536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US7618196B2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JP2008100632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US8308371B2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wheel of vehicle
JP2008014428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1505975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2007100715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8051164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1454587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1443564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2008284960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8115954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11149530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6429441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と中間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97125A (zh)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JP4986277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7292184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7239874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7303489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