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8781B -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8781B
CN101508781B CN2009100612011A CN200910061201A CN101508781B CN 101508781 B CN101508781 B CN 101508781B CN 2009100612011 A CN2009100612011 A CN 2009100612011A CN 200910061201 A CN200910061201 A CN 200910061201A CN 101508781 B CN101508781 B CN 101508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ylamino
urylene
propane
reaction
molecula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612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8781A (zh
Inventor
曾志兵
周烈平
邱立
陈立霞
陈曦
刘义津
孙碧新
欧阳亿伟
陈静
胡梅
邓翠萍
程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urquois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ENGF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ENGFA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ENGF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612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8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8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8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8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8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和共聚物的合成,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0-6.0∶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1-10‰;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0.5-1.5‰。它克服了现有制备方法杂质含量高,色泽度差,平均分子量不稳定,从而造成电镀效果的不稳定的缺点。本发明具有纯度与色泽度好,平均分子量稳定,合成工艺简单,对环境友好,能耗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PUB)的制备方法,它是一种优秀的电镀中间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很多行业,如机械、电子、船舶、仪表、轻工业等都需要一种既环保又廉价的镀种,这就是碱性镀锌。由于普通碱性镀锌在镀层的光亮度、整平性、覆盖能力与分散能力,以及镀层的厚度都无法与氰化镀锌相比,特别是难以适应几何形状十分复杂的零件的电镀要求,限制了工艺的应用范围,这就需要研发出新的电镀中间体来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碱性镀锌中优秀电镀中间体PUB是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简称,是一种新型的优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主要作为光亮剂、整平剂和细化剂运用于碱性镀锌、锌合金中,它能改善金属沉积的性能,且能在较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均匀、光亮的镀层。此外它还广泛地应用在其他领域。例如:在洗发水或营养发水中可作为优良的调理剂,在皮肤面霜中可作为保湿剂。在纤维性纺织产品中可作为抗静电剂、抗尘剂和保湿剂。在喷墨打印中作为媒染剂。在某些洗涤剂配方中作为循环洗涤调理剂和再湿润剂也同样有效。另外,也可作为阴离子染料向纤维基板的捆绑剂等等。
PUB的优良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有的PUB合成方法为:将二甲氨基丙胺与尿素在120℃的条件下,反应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然后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二氯乙醚和不同溶剂(如醇类、水等)在35~120℃下聚合成PUB。按上述方法合成的二甲氨基丙烷转化率低(转化率为80%左右),杂质含量高(含20%左右的杂质),用其制得到的PUB色泽度差(有文献记载为红棕色,碘量比色为30-100#之间),平均分子量不稳定(2000~40000),从而造成电镀效果的不稳定。
现有方法在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过程中,二甲氨基丙烷存在氧化现象,尿素在合成过程中会分解,这都会导致色泽加深,也会导致在下一步的聚合过程中出现分子量过低(分子量低于2000)和过高的现象。另外,尿素在分解时会产生二缩尿、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在高温时也极易聚合产生高分子量,高分子量再与乙醚聚合产生大于40000的分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提供一种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PUB)的制备方法。它适合工业化生产,产品的转化率高,产品的外观好、色泽浅,平均分子量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
①.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按二甲氨基丙胺∶尿素摩尔比为1.8-2.0∶1加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向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催化剂,温度为75-100℃,保温2-8小时,再升温至140℃,将反应中放出的氨气回收,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精品;
②.共聚物的合成: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按摩尔比0.5-1.2∶1∶12投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3-21小时,再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保温反应1-3小时,加活性碳脱色后,再蒸馏出多余的水,即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
所述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0-6.0∶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1-10‰;
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0.5-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二甲氨基丙胺∶尿素的摩尔比为1.95∶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0-2.5∶1,催化剂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3-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的摩尔比为1∶1∶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子量调节剂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
①.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按二甲氨基丙胺∶尿素为1.95∶1加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向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催化剂,温度为90℃,保温6小时,再升温至140℃,将反应中放出的氨气回收,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精品;
②.共聚物的合成: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按摩尔比1∶1∶12投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9小时,再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保温反应2小时,加活性碳脱色后,再蒸馏出多余的水,即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
所述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0-2.5∶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5‰;
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5∶1。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①、在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中,加入了催化剂D(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简称催化剂D),提高了反应收率。②、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温度采用逐步升温的方法,先在90℃保温反应,后升到140℃促进尿素分解,即保证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完全又去除了原料杂质,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从根本上解决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色泽度不好,纯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共聚物(PUB)铂钴比色为50-100#。③、增加了稀硫酸吸收尾气的装置,即达到了环保要求又实现了副业创收。④、在PUB的合成中,加入了分子量调节剂F(烟酸,简称为分子量调节剂F),有效地将其平均分子量控制在2000-3000,从而保证了电镀效果的稳定性。在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到一定的分子量时,加入烟酸,烟酸可与脲撑二甲氨基丙烷发生反应,也可与二氯乙醚发生反应而中止反应链的增加,同时延长反应时间,可让更多的小分子聚合物更进一步聚合,从而使共聚物分子量的范围更窄。⑤、增加了活性炭脱色吸附的工艺,保证了产品纯度与色泽度。⑥、整个合成工艺简单,利于工业化生产,对环境友好,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二甲氨基丙胺与尿素的摩尔配比与中间体的收率曲线图。
图2为反应温度与中间体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收率曲线图。
图3为反应时间与中间体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收率曲线图。
图4为催化剂的品种与中间体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收率曲线图。
图5为催化剂的用量与中间体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收率曲线图。
图6为PUB的合成中反应温度与粘度的曲线图。
图7为PUB的合成中反应时间选择与粘度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本发明选用的原料为:
  原料名称   规格   标准
  尿素   外采工业品   含氮量≥46%
  二甲氨基丙胺   外采工业品   含量≥99%
  催化剂D   自制
  β,β-二氯乙醚   外采工业品   含量≥99%
  活性碳   外采工业品
  分子量调节剂F   外采工业品   含量≥99.5%
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二甲氨基丙胺∶尿素的摩尔比,纵坐标表示收率%。图1中标注的五个点表示该点的摩尔比与收率%的数值,在二甲氨基丙胺∶尿素的摩尔比为1.95∶1时,收率已很高(达97.4%),之后收率基本不变,因此将原料配比定为1.95∶1。其中的反应温度90℃,催化剂D用量:5‰,反应时间6小时。
在图2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收率%。图2中标注的五个点表示该点的温度与收率%的数值。参阅附图可知:收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90℃时收率%已很高(达97.4%),随后收率%增加不大,因此将反应温度定为90℃。其中的原料配比(二甲氨基丙胺∶尿素的摩尔比)为1.95∶1,催化剂D用量:5‰,反应时间6小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92-100℃的温度因与90℃时收率%相差不在,因此未画出。
在图3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收率%。图3中标注的五个点表示该点的时间与收率%的数值。在反应中,反应收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6h(小时)时收率%已很高,在8h时收率增加不大,因此将反应时间定为6小时。其中的原料配比(二甲氨基丙胺∶尿素的摩尔比)为1.95∶1,催化剂D用量:5‰,反应温度90℃。
在图4中横坐标表示二甲氨基丙胺∶尿素的摩尔比,纵坐标表示收率%。在反应中,催化剂D表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催化剂E表示氢氧化铌,空白表示未使用催化剂。图4中每条曲线上标注的五个点表示该点的摩尔比与收率%的数值。参阅图4可知:催化剂D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剂E好得多,未使用催化剂的效果最差。因此选择催化剂D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中的反应时间为6小时,催化剂用量:5‰,反应温度90℃。分析:氢氧化铌是一种较好的催化剂,但它是固态,其催化接触的面积较小,用植酸将其溶解后加入反应,与二甲氨基丙胺反应过程中能形成比表面积更大的胺盐,可取到更好的催化效果。
在图5中横坐标表示催化剂D的用量,纵坐标表示收率%。图5中曲线上标注的五个点表示该点的催化剂用量‰与收率%的数值。参阅图5可知:在反应中,当反应的其它条件确定后,催化剂的加入量与收率成正比。当加入量达5‰时,其收率已很高(达达97.4%),因此将反应的催化剂量选择为5‰。其中的原料配比(二甲氨基丙胺∶尿素的摩尔比)为1.95∶1,催化剂D用量: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为6小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催化剂D的用量7-10‰因与7‰变化不大,故附图中未画出。
PUB合成反应的原料配比选择:
将反应温度定为100℃,反应时间19小时的不同投料比的PUB产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串联电镀赫尔槽试片比较,电镀条件为:锌离子11g/l,烧碱130g/l,2A×10min。结果如下表:
  摩尔比(中间体∶二氯乙醚∶水)   电镀试片结果
  0.5∶1∶12   光泽度不好,均镀性不好,走位性差
  0.8∶1∶12   光泽度好,均镀性好,走位性差
  0.9∶1∶12   光泽度好,均镀性好,走位性一般
  1∶1∶12   光泽度较好,均镀性很好,走位性好
  1.05∶1∶12   光泽度好,均镀性好,走位性一般
  1.2∶1∶12   光泽度好,均镀性好,走位性差
因此,将PUB合成中原料配比定为1∶1∶12。
在图6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粘度(25℃)。图6中曲线上标注的五个点表示该点的温度对应的粘度(25℃)的数值。参阅图6可知:随反应温度的上升,粘度呈上升趋势,在温度为110℃时达最大,但是在此时PUB颜色开始带黄色,因此选择反应温度为100℃。原料配比:1∶1∶12,反应时间19h(此反应时间不包括加入分子量调节剂F后的保温时间),分子量调节剂F用量:1‰(需要说明的是:粘度越大,说明聚合度越大)。
在图7中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粘度(25℃)。图7中曲线上标注的五个点表示反应时间(h)对应的粘度(25℃)的数值。参阅图7可知:随反应时间的增加,粘度呈上升趋势,在19h时反应时间再延长,粘度变化不大,因此选择反应时间为19h(此反应时间不包括加入分子量调节剂F后的保温时间)。原料配比:1∶1∶12,反应温度100℃,分子量调节剂F用量:1‰(需要说明的是:粘度越大,说明聚合度越大)。
合成中分子量调节剂F的选用及用量的选择:
在原料配比为1∶1∶12,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17小时,对加入不同分子量调节剂F用量保温2小时后,再脱色、脱水的PUB成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串联电镀赫尔槽试片比较,电镀条件为:锌离子11g/l,烧碱130g/l,2A×10min。
结果如下表:
 分子量调节剂F用量(‰) 平均分子量 电镀试片结果
  0   2000~11000   光泽度好,均镀性一般,走位性一般
  0.5   2000~6000   光泽度好,均镀性好,走位性一般
  1   2000~3000   光泽度好,均镀性好,走位性好
  1.5   2000~2980   光泽度好,均镀性好,走位性好
因此,将PUB合成中分子量调节剂F的用量定为1‰。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精制:
项目 水%   二甲氨基丙胺% 高聚物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 现象
  粗品   2.12   3.28   0.33   94.27%   淡黄色液体
  精品   0.23   0.13   未检出   99.64%   无色透明液体
从表中数据分析认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中含有的少量高聚物(高聚物即为杂质)导致的液体呈黄色,这说明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精制是完全必要的。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PUB与现有PUB的电镀效果对比说明: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串联电镀赫尔槽试片比较,电镀条件为:锌离子11g/l,+烧碱130g/l,2A×10min。结果如下表:
  电镀效果   本发明PUB   现有PUB
  深镀能力   全片光亮   全片光亮
  均镀能力   高低电流区厚度比值2.1∶1   高低电流区厚度比值2.4∶1
  整平性   镜面光亮   镜面光亮
  镀层柔软性   200℃烘烤2小时不脱皮   200℃烘烤2小时不脱皮
  电流适用范围   5A烧焦范围0.2cm   5A烧焦范围0.5cm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用尿素与二甲氨基丙胺缩合成中间体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中间体再与二氯乙醚逐步聚合成PUB。
实施例1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
①.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按二甲氨基丙胺∶尿素为1.8∶1加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向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催化剂,温度为100℃,保温8小时,再升温至140℃,将反应中放出的氨气回收(采用稀硫酸吸收氨气的装置),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精品;
②.共聚物的合成: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按0.5∶1∶12投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3小时,再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保温反应3小时,加活性碳(活性碳的质量为共聚物总质量的1-10%)脱色后,再蒸馏出多余的水,即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
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1‰;
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0.5‰。
实施例2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
①.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按二甲氨基丙胺∶尿素为2.0∶1加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向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催化剂,温度为75℃,保温2小时,再升温至140℃,将反应中放出的氨气回收,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精品;
②.共聚物的合成: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按1.2∶1∶12投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在回流条件下反应21小时,再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保温反应1小时,加活性碳(活性碳的质量为共聚物总质量的1-10%)脱色后,再蒸馏出多余的水,即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
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6.0∶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10‰;
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1.5‰。
实施例3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
①.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按二甲氨基丙胺∶尿素为1.9∶1加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向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催化剂,温度为90℃,保温5小时,再升温至140℃,将反应中放出的氨气回收,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精品;
②.共聚物的合成: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按0.9∶1∶12投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7小时,再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保温反应2小时,加活性碳脱色后,再蒸馏出多余的水,即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
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2.0∶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6‰;
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1.2‰。
实施例4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
①.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按二甲氨基丙胺∶尿素为1.95∶1加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向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催化剂,温度为90℃,保温6小时,再升温至140℃,将反应中放出的氨气回收,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精品;
②.共聚物的合成: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按1∶1∶12投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9小时,再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保温反应2小时,加活性碳脱色后,再蒸馏出多余的水,即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
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5‰;
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1‰。
实施例5
将142.8KG(公斤)的二甲氨基丙胺,0.8KG催化剂D与43.0KG尿素按顺序投入300L(升)的反应釜中,将71.7KG硫酸、167KG水加入氨气吸收罐内。开始向反应釜内通氮气和升温,待温度升至90℃后保温反应6小时,再加热至140℃将未反应完的尿素分解。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160.2KG,含量99.5%,蒸馏后总收率97%。
将第一步所得脲撑二甲氨基丙烷160.2KG,水150.2KG,99.5KG二氯乙醚,按顺序投入500L反应釜中,100℃下反应19小时,加入分子量调节剂F 0.6KG,保温反应2小时后加入活性碳脱色,冷却后过滤,然后脱除多余的水10KG,得PUB成品393.1KG,收率为98.4%,所得PUB的核磁图谱、电镀效果以及各项理化指标与文献一致。总收率:97%×98.4%=95.4%。

Claims (6)

1.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
①.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按二甲氨基丙胺∶尿素的摩尔比为1.95∶1加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向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催化剂,温度为75-100℃,保温2-8小时,再升温至140℃,将反应中放出的氨气回收,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精品;
②.共聚物的合成: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按摩尔比0.5-1.2∶1∶12投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3-21小时,再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保温反应1-3小时,加活性碳脱色后,再蒸馏出多余的水,即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
所述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0-6.0∶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1-10‰;
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0.5-1.5‰。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0-2.5∶1,催化剂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3-7‰。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的摩尔比为1∶1∶12。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量调节剂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1‰。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反应步骤:
①.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的合成:按二甲氨基丙胺∶尿素摩尔比为1.95∶1加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向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催化剂,温度为90℃,保温6小时,再升温至140℃,将反应中放出的氨气回收,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粗品,再精馏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精品;
②.共聚物的合成:将脲撑二甲氨基丙烷∶β,β-二氯乙醚∶水按摩尔比1∶1∶12投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9小时,再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保温反应2小时,加活性碳脱色后,再蒸馏出多余的水,即得到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
所述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铌与植酸的反应物或混合物,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0-2.5∶1,催化剂的用量为二甲氨基丙胺质量的5‰;
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烟酸,烟酸的用量为脲撑二甲氨基丙烷质量的1‰。
6.根据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铌与植酸的摩尔比为1.5∶1。
CN2009100612011A 2009-03-20 2009-03-20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508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12011A CN101508781B (zh) 2009-03-20 2009-03-20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12011A CN101508781B (zh) 2009-03-20 2009-03-20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8781A CN101508781A (zh) 2009-08-19
CN101508781B true CN101508781B (zh) 2012-11-21

Family

ID=41001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612011A Active CN101508781B (zh) 2009-03-20 2009-03-20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87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0473B (zh) * 2013-09-09 2015-12-23 湖北吉和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N,N’-双(二甲氨基烷基)脲-α,ω-二卤代烷基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8487A (zh) * 2006-04-04 2007-12-19 莱雅公司 缩聚物及其制备,含有它的化妆或药物组合物,及其用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8487A (zh) * 2006-04-04 2007-12-19 莱雅公司 缩聚物及其制备,含有它的化妆或药物组合物,及其用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瑛等.新型聚季铵盐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测试.《应用化工》.2008,第37卷(第2期),149-1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8781A (zh)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4561B (zh) 草酸酯加氢生产乙二醇的催化剂
CN105237371B (zh) 一种木质素催化氧化降解制备香兰素的方法
CN102091624B (zh) 一种多元醇氢解制二元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4278B (zh) 连续催化加氢还原制备clt酸的方法
CN101979142A (zh) 尿素醇解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1864324B (zh) 一种合成液体烃的方法
CN106866364A (zh) 一种由糠醇制备1,3-环戊二醇的方法
CN102935370A (zh) 一种c5石油树脂加氢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391426A (zh) 一种碳九石油树脂加氢预处理的方法
CN102105434A (zh) 3-氨基甲基-1-环己基胺及其生产方法
US20230174714A1 (en) Supported catalyst used for synthesizing polyether amin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CN102161639B (zh) 一种羟基丙烷磺酸吡啶嗡盐的合成方法
CN101508781B (zh) 脲撑二甲氨基丙烷与二氯乙醚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0684006A (zh) 一种高纯度二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
CN109701627A (zh) 含尖晶石结构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在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的应用
CN100395023C (zh)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8355A (zh) 一种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合成工艺
CN104230641A (zh) 生产异丙苯的方法
CN106977406A (zh) 连续釜式催化加氢合成氨基萘的方法
CN108530318B (zh) 一种合成己二腈的方法
US9228133B2 (en) Method for refining oil
CN103724210B (zh) N-乙基正丁胺的生产方法
CN106957233B (zh) 一种合成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方法
CN102698768B (zh) 一种用于制备含氟低碳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3363B (zh) Co偶联制草酸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BEI HANXING CHEMICAL INDUSTRY NEW MATERIAL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UHAN FENGFAN CHEM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02

Address after: 430040 Wuhan, East and West Lake District Innovation Avenue, Metro Road, ten, Hubei

Patentee after: Hubei Hanxing Chemical New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Ten 430040 Xincheng Road, Wuhan, Hubei, Dongxihu

Patentee before: Wuhan Fengfan Chemical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5

Address after: 430415 Hubei province Xinzhou District Yangluo Stree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g FA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Wuhan Turquois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430040 Wuhan, East and West Lake District Innovation Avenue, Metro Road, ten, Hubei

Patentee before: Hubei Hanxing Chemical New Materi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