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8779B - 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08779B CN101508779B CN2009101056959A CN200910105695A CN101508779B CN 101508779 B CN101508779 B CN 101508779B CN 2009101056959 A CN2009101056959 A CN 2009101056959A CN 200910105695 A CN200910105695 A CN 200910105695A CN 101508779 B CN101508779 B CN 1015087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ino
- silicone oil
- add
- emulsion
- amido silic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氨基硅烷偶联剂和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并加入催化剂,进行升温反应,制得氨基硅油;将得到的氨基硅油降温,加入乙酸进行中和,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搅拌乳化得到透明溶液;在所述透明溶液中加入烷基化试剂,升温进行烷基化反应,反应0.5~5小时后,得到阳离子氨基硅油。本发明通过将氨基硅油进行阳离子改性,并通过多种表面处理过程,使得到的氨基硅油不仅手感柔软,对面料的白度影响减少,且稳定性增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氨基硅油,例如用α-氨乙基-β-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合成的氨基硅油,其作为织物整理剂具备优良的柔软性,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具有以下明显的缺点:
1.使用稳定性不好,其硅油乳液往往容易破乳漂油,在面料上形成难以去除的硅油斑;
2.普通的氨基硅油要想有更好的手感,必须加入更多的氨基硅烷偶联剂来合成。但是这样首先会使织物黄变增加,不能在白色以及对色光敏感的面料上使用;其次是稳定性更差,使用过程中更容易破乳漂油,过去的解决办法是通过酰胺化等方法减少氨基,例如采用醋酸酐,以减少伯胺上的活泼氢,来增加氨基硅油的亲水性,提高其白度,但这样往往织物使用后造成手感下降;同时,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增加,合成成本也大幅度增加。另外,普通氨基硅油一般是非离子型,浸布后,吸净率不高,浪费较大。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手感好,稳定且工艺简单的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由氨基硅烷偶联剂和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并加入催化剂,进行升温反应,制得氨基硅油;
B、将得到的氨基硅油降温,加入乙酸进行中和,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搅拌乳化得到透明溶液;
C、在所述透明溶液中加入烷基化试剂,升温进行烷基化反应,反应0.5~5小时后,得到阳离子氨基硅油;
C1、在60~100℃的温度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反应1~3小时;
C2、在反应物中加入乙酸,采取微乳化技术,将反应物转换成水包油型乳液,用乙酸将所述乳液的pH值调整至6~7;
所述表面活性剂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烷基化试剂是氯乙醇、氯乙酸、环氧氯丙烷、氯化苄、溴化苄、硫酸二甲酯或硫酸二乙酯。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加入烷基化试剂的摩尔含量为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摩尔数的10~100%。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加入烷基化试剂的摩尔含量为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摩尔数的42~61%。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表面活性剂含量为步骤A中的得到的氨基硅油总量的20~50%。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溶剂的含量为步骤A中的得到的氨基硅油总量的10~100%。
本发明通过将氨基硅油进行阳离子改性,并通过多种表面处理方式,使得到的氨基硅油不仅手感柔软,对面料的白度影响减少,且稳定性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在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氨基硅烷偶联剂可以是任何一种或几种。聚硅氧烷单体可以是任何一种。烷基化试剂可以是氯乙醇、氯乙酸、环氧氯丙烷、氯化苄、溴化苄、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等。表面活性剂是非离子型,如EO数10~30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数为10~3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等。所使用的溶剂可以是去离子水等。
以下提供四个具体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实施例1:
首先把6g 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94g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再加入0.6g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搅拌升温,将温度控制在90~150℃进行反应,当反应物料粘度为1000~20000cs时,停止反应,得到氨基硅油。
然后将得到的氨基硅油温度降至50~90℃,再加入0.643g乙酸进行中和,再加入80g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加入100g的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搅拌乳化成透明溶液,此时溶液为油包水型乳液,不会产生破乳。
在30~90℃的温度下,在上述透明溶液中加入3.67g硫酸二甲酯作为烷基化试剂,反应0.5~5小时。烷基化试剂首先和氨基发生烷基化反应产生盐酸,盐酸再与氨基反应,形成阳离子氨基硅油。
可以在常温下,加入1.0g乙酸,然后采取微乳化技术继续加水,最后用乙酸将乳液pH值调整至6~7,制成蓝光透明微乳液的阳离子氨基硅油。
实施例2:
首先把10gγ-二乙烯三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90g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再加入0.6g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搅拌升温,将温度控制在90~150℃进行反应,当反应物料粘度为1000~20000cs时,停止反应,得到氨基硅油。
然后将得到的氨基硅油温度降至50~90℃,再加入0.643g乙酸进行中和,然后加入80g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加入150g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搅拌乳化成透明溶液,此时溶液为油包水型乳液,不会产生破乳。
在30~60℃的温度下,在上述透明溶液中加入2.54g氯化苄作为烷基化试剂对氨基硅油进行阳离子化,反应0.5~1.5小时,烷基化试剂首先和氨基发生烷基化反应产生盐酸,盐酸再与氨基反应,形成阳离子氨基硅油。
再在60~100℃的温度下加入1.86g环氧氯丙烷,反应1~3小时。
然后在常温下,加入0.6g乙酸,然后采取微乳化技术继续加水,制成蓝光透明微乳液,最后用乙酸将该透明乳液pH值调整至6~7,得到透明的阳离子氨基硅油。
实施例3:
首先把10g的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190g的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再加入0.6g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搅拌升温,将温度控制在90~150℃进行反应,当反应物料粘度为1000~20000cs时,停止反应,得到氨基硅油。
然后将得到的氨基硅油温度降至50~90℃,再加入0.643g乙酸进行中和,然后加入80g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加入70g的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搅拌乳化成透明溶液,此时溶液为油包水型乳液,不会产生破乳。
在30~60℃的温度下,在上述透明溶液中加入2.54g环氧氯丙烷作为烷基化试剂对氨基硅油进行阳离子化,反应0.5~1.5小时后,烷基化试剂首先 和氨基发生烷基化反应产生盐酸,盐酸再与氨基反应,形成阳离子氨基硅油。
再在60~100℃的温度下,加入4.94g氯乙醇反应1~5小时。
然后在常温下,加入0.6g乙酸,然后采取微乳化技术继续加水,制成蓝光透明微乳液,最后用乙酸将该透明乳液pH值调整至6~7,得到透明的阳离子氨基硅油。
实施例4:
首先把10g的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190g的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再加入0.6g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搅拌升温,将温度控制在90~150℃进行反应,当反应物料粘度为1000~20000cs时,停止反应,得到氨基硅油。
然后将得到的氨基硅油温度降至50~90℃,再加入0.643g乙酸进行中和,然后加入40g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加入20g的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搅拌乳化成透明溶液,此时溶液为油包水型乳液,不会产生破乳。
在30~60℃的温度下,在上述透明溶液中加入0.6g环氧氯丙烷作为烷基化试剂对氨基硅油进行阳离子化,反应0.5~1.5小时后,烷基化试剂首先和氨基发生烷基化反应产生盐酸,盐酸再与氨基反应,形成阳离子氨基硅油。
再在60~100℃的温度下,加入4.94g氯乙醇反应1~5小时。
然后在常温下,加入0.6g乙酸,然后采取微乳化技术继续加水,制成蓝光透明微乳液,最后用乙酸将该透明乳液pH值调整至6~7,得到透明的阳离子氨基硅油。
实施例5:
首先把10g的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190g的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再加入0.6g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搅拌升温,将温度控制在 90~150℃进行反应,当反应物料粘度为1000~20000cs时,停止反应,得到氨基硅油。
然后将得到的氨基硅油温度降至50~90℃,再加入0.643g乙酸进行中和,然后加入100g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加入200g的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搅拌乳化成透明溶液,此时溶液为油包水型乳液,不会产生破乳。
在30~60℃的温度下,在上述透明溶液中加入6g环氧氯丙烷作为烷基化试剂对氨基硅油进行阳离子化,反应0.5~1.5小时后,烷基化试剂首先和氨基发生烷基化反应产生盐酸,盐酸再与氨基反应,形成阳离子氨基硅油。
再在60~100℃的温度下,加入4.94g氯乙醇反应1~5小时。
然后在常温下,加入0.6g乙酸,然后采取微乳化技术继续加水,制成蓝光透明微乳液,最后用乙酸将该透明乳液pH值调整至6~7,得到透明的阳离子氨基硅油。
实施例6:
首先把10g的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190g的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再加入0.6g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搅拌升温,将温度控制在90~150℃进行反应,当反应物料粘度为1000~20000cs时,停止反应,得到氨基硅油。
然后将得到的氨基硅油温度降至50~90℃,再加入0.643g乙酸进行中和,然后加入40g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加入20g的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搅拌乳化成透明溶液,此时溶液为油包水型乳液,不会产生破乳。
在30~60℃的温度下,在上述透明溶液中加入3g环氧氯丙烷作为烷基化试剂对氨基硅油进行阳离子化,反应0.5~1.5小时后,烷基化试剂首先和氨基发生烷基化反应产生盐酸,盐酸再与氨基反应,形成阳离子氨基硅油。
再在60~100℃的温度下,加入4.94g氯乙醇反应1~5小时。
然后在常温下,加入0.6g乙酸,然后采取微乳化技术继续加水,制成蓝光透明微乳液,最后用乙酸将该透明乳液pH值调整至6~7,得到透明的阳离子氨基硅油。
根据上述实施例,实施例1中得到的阳离子氨基硅油,由于经过了烷基化试剂进行阳离子改性,具有阳离子性,其手感比不加烷基化试剂的同类硅油要柔软。在实施例2中,氨基硅油不仅经过了阳离子改性,而且还加入了环氧氯丙烷,使得到的阳离子氨基硅油不仅具有阳离子性,而且具有环氧基团,到达更加滑爽的效果,适合用于化纤面料。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氨基硅油不仅经过了阳离子改性,而且还加入氯乙醇进行反应,使得到的硅油不但具备阳离子性,而且具有许多羟乙基亲水基团,硅油稳定性特别好,手感柔软而平滑。同时在制备过程中,都使用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浸布后,吸净率高,减少了浪费。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氨基硅油进行阳离子改性,并通过多种表面处理方式,使得到的阳离子氨基硅油不仅手感柔软,对面料的白度影响减少,且稳定性增加。
应当理解,上述针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
1.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氨基硅烷偶联剂和聚硅氧烷单体混合,并加入催化剂,进行升温反应,制得氨基硅油;
B、将得到的氨基硅油降温,加入乙酸进行中和,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搅拌乳化得到透明溶液;
C、在所述透明溶液中加入烷基化试剂,升温进行烷基化反应,反应0.5~5小时后,在60~100℃的温度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反应1~3小时;在反应物中加入乙酸,采取微乳化技术,将反应物转换成水包油型乳液,用乙酸将所述乳液的pH值调整至6~7;得到阳离子氨基硅油;
所述表面活性剂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烷基化试剂是氯乙醇、氯乙酸、环氧氯丙烷、氯化苄、溴化苄、硫酸二甲酯或硫酸二乙酯;
所述步骤B中表面活性剂含量为步骤A中的得到的氨基硅油总量的20~50%;
所述步骤B中溶剂的含量为步骤A中的得到的氨基硅油总量的10~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加入烷基化试剂的摩尔含量为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摩尔数的10~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加入烷基化试剂的摩尔含量为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摩尔数的42~6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56959A CN101508779B (zh) | 2009-03-04 | 2009-03-04 | 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56959A CN101508779B (zh) | 2009-03-04 | 2009-03-04 | 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8779A CN101508779A (zh) | 2009-08-19 |
CN101508779B true CN101508779B (zh) | 2012-01-18 |
Family
ID=41001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0569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8779B (zh) | 2009-03-04 | 2009-03-04 | 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087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4562A (zh) * | 2013-11-08 | 2014-04-16 | 绍兴鼎翔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阳离子亲水改性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
CN107459653B (zh) * | 2017-09-03 | 2018-12-14 | 广州市斯洛柯高分子聚合物有限公司 | 一种双烷基封端氨基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78988A (en) * | 1988-11-28 | 1992-01-07 | Chesebrough-Pond's Usa Co., Division Of Conopco, Inc. | Dentrifrices including modified aminoalkyl silicones |
CN1509305A (zh) * | 2001-05-15 | 2004-06-30 | �����ﰲ�ز���(Bvi)����˾ | 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及其水乳状液,它们的制备和用途 |
WO2004104013A1 (en) * | 2003-05-16 | 2004-12-02 |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 Method of preparing emulsions containing elastomeric silanes and siloxanes having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s |
CN1631892A (zh) * | 2003-12-22 | 2005-06-29 | 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CN101367941A (zh) * | 2008-09-24 | 2009-02-18 | 上海大学 | 环氧季铵化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
2009
- 2009-03-04 CN CN2009101056959A patent/CN10150877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78988A (en) * | 1988-11-28 | 1992-01-07 | Chesebrough-Pond's Usa Co., Division Of Conopco, Inc. | Dentrifrices including modified aminoalkyl silicones |
CN1509305A (zh) * | 2001-05-15 | 2004-06-30 | �����ﰲ�ز���(Bvi)����˾ | 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及其水乳状液,它们的制备和用途 |
WO2004104013A1 (en) * | 2003-05-16 | 2004-12-02 |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 Method of preparing emulsions containing elastomeric silanes and siloxanes having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s |
CN1631892A (zh) * | 2003-12-22 | 2005-06-29 | 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CN101367941A (zh) * | 2008-09-24 | 2009-02-18 | 上海大学 | 环氧季铵化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蔡翔,刘侃,苏开第.抗菌整理剂CL的合成与应用性能.《印染助剂》.2000,第17卷(第6期),22-2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8779A (zh) | 2009-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50363B (zh) | 一种超支化三元共聚有机硅的制备方法 | |
CN102002162B (zh) | 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 |
CN111004395A (zh) | 一种低溶剂嵌段型聚醚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 |
CN100480461C (zh) | 一种含氟、硅憎水憎油织物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 |
JP5674481B2 (ja) | 新規な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化合物および/またはポリウレタン・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化合物 | |
CN105837823B (zh) | 有机硅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及织物整理剂 | |
US5164522A (en) | Cationic silicones | |
CN101446038B (zh) | 织物用增深增艳剂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5237776A (zh) | 一种超柔软亲水性聚醚硅油及其环氧活性聚醚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 |
CA2259708A1 (en) | Amino-functional polyorganosiloxanes,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 |
CN102617863A (zh) | 一种亲水性嵌段聚醚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 |
KR20050113276A (ko) | 반응성 아미노- 및(또는) 암모늄-폴리실록산 화합물 | |
CN1287130A (zh) | 含氮原子的聚硅氧烷、其制备及纤维和织物整理剂组合物 | |
CN101802053A (zh) | 新颖的聚碳酸酯-和/或聚氨酯-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 | |
CN102643435A (zh) | 一种超柔软亲水嵌段硅油化合物和制备方法 | |
CN101508779B (zh) | 一种阳离子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
CN101503515A (zh) | 一种亲水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 |
CN108117647A (zh) | 一种具有抗静电、抗起毛起球的有机硅柔软功能耐久性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2617864A (zh) | 一种磷酸酯类皮革加脂剂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05035628A1 (en) | Multiple quaternary polysiloxanes | |
CN102660029A (zh) | 阳离子改性超柔软亲水嵌段硅油化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3073568B (zh) | 1,3-二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 |
CN102643436A (zh) | 一种超柔软亲水嵌段硅油中间体化合物和制备方法 | |
US6441105B2 (en) | Synthetic fiber treatment agent composition | |
CN102206347A (zh) | 一种合成羟基聚硅氧烷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8057 No. 6, Qiong Yu Road,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IANDING NEW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6, Qiong Yu Road,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ANDING FINE CHEMICAL INDUSTR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