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7314B - 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7314B
CN101507314B CN2007800307253A CN200780030725A CN101507314B CN 101507314 B CN101507314 B CN 101507314B CN 2007800307253 A CN2007800307253 A CN 2007800307253A CN 200780030725 A CN200780030725 A CN 200780030725A CN 101507314 B CN101507314 B CN 101507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interval
transmission
window
reserv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07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7314A (zh
Inventor
迈克尔·约翰·比默斯·哈特
周跃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6238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623861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GB2007/00289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20164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507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7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7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73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04B7/2043Mixed mode, TDM and FDM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多跳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送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源设备、目的地设备和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所述源设备能够运行,以在通信方向上沿着形成了从所述源设备经由各所述中间设备延伸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传送信息,并且各所述中间设备能够运行,以从所述路径上的前一设备接收信息,并且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所述路径上的下一设备,所述系统能接入时频格式,该时频格式用于在离散传送间隔内分配用于在所述通信方向上进行传送的可用传送频率带宽,所述格式在这种间隔内限定了多个传送窗口,每个窗口占据所述间隔的不同部分,并且每个窗口在所述间隔内该窗口占据的部分上在所述可用传送频率带宽内具有频率带宽特性分布,各所述窗口能将这种传送间隔分配到在传送中使用的所述设备中的一个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设备中的第一设备向所述设备中的第二设备传送用于在特定的这种传送间隔内使用的保留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中间设备或者为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并且所述保留信息指定了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要保留的至少一个传送窗口;和在所述第二设备处,根据接收到的保留信息,保留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的指定窗口。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对在基于分组的无线电和其他通信系统中使用多跳技术具有极大兴趣,据称这种技术使得能够扩展覆盖范围并且增加系统容量(吞吐量)。
在多跳通信系统中,在通信方向上沿着通信路径(C)经由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将通信信号从源设备发送到目的地设备。图6例示了单小区双跳无线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在3G通信系统的背景中称为“节点B”NB)、中继节点RN(也称为中继站RS)和用户设备UE(也称为移动站MS)。在将信号在下行链路(DL)上从基站经由中继节点(RN)传送到目的地用户设备(UE)的情况中,基站包括源站(S),而用户设备包括目的地站(D)。在将通信信号在上行链路(UL)上从用户设备(UE)经由中继节点传送到基站的情况中,用户设备包括源站,而基站则包括目的地站。中继节点为中间设备(I)的示例,并且该中继节点包括:接收机,该接收机可运行以从源设备接收数据;和发送机,该发送机可运行以将该数据或者该数据的衍生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
已经将简单的模拟中继器或者数字中继器作为中继使用,以改善或者提供死角(dead spot)中的覆盖范围。这些中继器可以在不同于源站的传送频带中工作以防止源传送与中继器传送之间的干扰,或者也可以在源站没有传送时工作。
图7例示了中继站的多个应用。对于固定基础设施而言,中继站提供的覆盖范围可以“填补”(in-fill),以便允许在其他情况下可能被其他物体遮挡或者尽管在基站的正常范围之内也无法从基站接收足够强度的信号的移动站接入通信网络。同时还示出了“范围扩展”,其中,当移动站不在基站的正常数据传送范围内时中继站允许接入。图7中的右上部所示的填补的一个示例是设置游牧式中继站,从而允许覆盖范围进入可能在地平面上方、地平面处或者地平面下方的建筑物内。
其它应用为用于临时覆盖以在发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灾难时提供接入的游牧式中继站。图7中的右下部所示的最后一个应用利用设置在车辆上的中继提供网络接入。
也可以将中继与先进的传送技术一起使用,以便增强下面解释的通信系统的增益。
已经知道:由于无线电通信在空间传播时无线电通信的散射或者吸收而发生的传播损耗或者“路径损耗”导致信号强度变小。影响发送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因素包括:发送机天线高度、接收机天线高度、载波频率、地物干扰类型(市内、郊区、农村)、地形细节比如高度、密度、间距、地形类型(丘陵、平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模拟发送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路径损耗L(dB):
L=b+10nlogd    (A)
其中,d(米)为发送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间距,b(db)和n为路径损耗参数,并且通过l=10(L/10)给出绝对的路径损耗。
在间接链路SI+ID上所经历的绝对路径损耗的总和可能小于在直接链路SD上所经历的路径损耗。换句话说,下式可能成立:
L(SI)+L(ID)<L(SD)      (B)
将单个传送链路分割为二个较短的传送分段,从而利用了路径损耗与距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根据利用公式(A)对路径损耗进行的简单理论分析,可知:如果信号是通过中间设备(比如中继节点)从源设备发送到目的地设备,而不是直接从源设备发送到目的地设备,则可以实现综合路径损耗的减小(因此,导致信号强度和数据吞吐量的改进或者增强)。如果实施恰当的话,多跳通信系统可以允许减小有助于无线传送的发送机的发送功率,从而减小了干扰电平并且降低了在电磁辐射中的暴露。或者,综合路径损耗的减小可以用来在不增大传递信号所需要的综合辐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提高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质量。
多跳系统适于与多载波传送一起使用。在多载波传送系统比如FDM(频分多路复用)、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或者DMT(离散多音频)中,将单个数据流调制到N个并行子载波上,每个子载波信号具有其自己的频率范围。这允许在多个子载波上对总带宽(即,在给定时间间隔内要发送的数据量)进行分割,从而增加了每个数据符号的持续时间。因为每个子载波具有较低的信息速率,所以相比于单载波系统,多载波系统受益于增强的信道诱发失真的抵抗性。通过确保每个子载波的传送速率并且因此确保每个子载波的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而可以实现这一点。结果,信号子载波所经历的信道失真与频率无关,并且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相位和振幅校正因子而被校正。因此,当系统带宽超过信道的相干带宽时,多载波接收机内的信道失真校正实体的复杂性明显地小于单载波接收机中的信道失真校正实体的复杂性。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是一种基于FDM的调制技术。OFDM系统使用数学上正交的多个子载波频率,从而使子载波的频谱可以重叠而没有干扰,因为它们是互相独立的。OFDM系统的正交性使得不必使用保护频带频率,因此增加了系统的频谱效率。OFDM已经被许多无线系统所推荐和使用。OFDM当前用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连接、一些无线LAN应用(比如基于IEEE802.11a/g标准的WiFi设备)、以及无线MAN应用比如WiMAX(基于IEEE802.16标准)中。OFDM通常与信道编码、纠错技术一起使用,以便产生编码后的正交FDM或者COFDM。COFDM现在广泛用于数字电信系统中,以便改进基于OFDM的系统在多径环境中的性能,在该多径环境中,在频域的子载波和时域中的符号中都可以观察到信道失真的变化。该系统已用于视频和音频广播比如DVB和DAB,以及某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连接技术。
在OFDM系统中,利用离散傅立叶逆变换或者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算法(IDFT/IFFT)将一组N个调制后的并行数据源信号映射到N个正交的并行子载波,从而在接收机处形成时域内的被称为“OFDM符号”的信号。因此,“OFDM符号”是所有N个子载波信号的复合信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在数学上表示OFDM符号:
x ( t ) = 1 N Σ n = 0 N - 1 c n · e j 2 πnΔft , 0 ≤ t ≤ T s
其中,Δf是以Hz为单位的子载波间隔,Ts=1/Δf是以秒为单位的符号时间间隔,而cn是调制后的源信号。在公式(1)中,各源信号被调制于其上的子载波向量c∈Cn,c=(c0,c1..cN-1)是有限星座中的N个星座符号的向量。在接收机处,通过应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或者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将接收到的时域信号变换回频域。
OFDMA(正交频分多址)是OFDM的一种多址变型形式。OFDMA通过将子载波的子集分配给单独的用户而运行。这允许从多个用户同时进行传送,进而导致更好的频谱效率。然而,对于实现没有干扰的双向通信,即没有干扰地在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中进行通信,仍然存在问题。
为了能够在两个节点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存在两种不同的公知方法来在两个通信链路(正向或下行链路和逆向或上行链路)之间进行双工通信,从而克服设备无法在同一资源介质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物理局限。第一种方法是频分双工(FDD),该方法涉及通过将传送介质细分为两个不同的频带,一个频带用于正向链路通信,而另一个频带用于逆向链路通信,而在不同的频带上同时运行两个链路。第二种方法是时分双工(TDD),该方法涉及在相同的频带上运行两个链路,但在时间上细分对介质的访问,从而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只有正向或者逆向链路将使用介质。这两种方法(TDD和FDD)具有各自的优点,并且对于单跳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而言,都是很好应用的技术。比如,IEEE802.16标准结合了FDD和TDD模式。
作为一个示例,图8例示了在IEEE802.16标准(WiMAX)的OFDMA物理层模式中使用的单跳TDD帧结构,通过引用将该标准并入于此。
每个帧划分为DL子帧和UL子帧,每个子帧为离散的传送间隔。DL子帧和UL子帧由发送/接收和接收/发送转变保护间隔(分别为TTG和RTG)隔开。每个DL子帧从前导码开始,接下来是帧控制报头(FCH)、DL-MAP和UL-MAP。
FCH包含DL帧前缀(DLFP),该DL帧前缀用于指定DL-MAP的突发脉冲特性分布和长度。DLFP是一种在每个帧的开端传送的数据结构,并且DLFP包含与当前帧有关的信息;DLFP被映射到FCH。
同步DL分配可以被广播、多播和单播,并且也可以包括针对另一个BS而不是服务BS的分配。同步UL可以为数据分配和测距或带宽请求。
英国专利申请第0616482.6号描述了一种由本发明人提出的与通信技术有关的关联发明。通过引用而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于此,并且也提交了该申请的副本。
应当很好地设计中继站(RS)中的帧结构,以便保持与标准化帧结构(图8示出了IEEE802.16(WiMAX)标准中的标准化TDD帧结构的示例)之间的兼容性,并且避免基站(BS)发送与移动站(MS)发送之间的干扰。RS中的帧结构通常应当保证BS与RS之间、BS与MS之间或者RS与MS之间的通信。然而,发明人已经认识到:来自MS的通信可能经历来自RS和BS通信的干扰。
发明内容
发明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进行限定,现在对其进行说明。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释有利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举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特征,在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RS区域的示例,用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WiMAX中继系统;
图4示出了分配RS区域的操作的示例;
图5示出了BS可以在没有来自RS的任何请求的情况下直接向RS区域发出指令;
图6示出了单小区双跳无线通信系统;
图7示出了中继站的应用;以及
图8示出了在IEEE802.16标准的OFDMA物理层模式中使用的单跳TDD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窗口保留
1、介绍
在基于多跳中继并且具有分布式控制的网络中,RS负责对其接入链路分配资源,在RS中构建DL和DL MAP信息以及相关的IE。结果,不存在能够使MR-BS(或者上级RS)向RS发送消息以便指示该RS不使用该RS处的接入下行链路的区域来向该RS服务的SS进行传送的机构。
上行链路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因为上级RS或者MR-BS无法指示RS不将来自SS的传送分配到该RS控制的接入链路上。
结果是:MR-BS不能够分配小区宽安全区域,这些区域一般用于单跳系统中,以便在经历减小的干扰或者没有经历干扰的DL或者UL子帧中尝试并且提供传送区域。
2、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引入了以下概念:上级节点将“保留”信息提供给下级中间节点,下级中间节点对在接收信息的节点所控制的接入DL和UL中的传送时机进行分配。简单的示例是MR-BS将信息发送到RS,以便通知RS不要使用接入DL和接入UL的特定区域。结果,RS将不包括分别在DL和UL MAP中的资源分配,因此RS将不会在接入DL间隔内的该保留区域中进行发送,并且SS或者MS将不会在接入UL上的该保留区域中进行发送。
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两个新消息,以能够使MR-BS(或者上级RS)将保留信息通知给下级RS。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这两个新消息称为MR_DL_Safety_Region_IE和MR_UL_Safety_Region_IE。这些消息包含与分别在接入DL和UL中的不能被RS使用的区域或者窗口有关的信息。在接收到这些消息之后,RS可以利用现有的消息来通知MS:这些区域没有被使用。在基于IEEE802.16的系统的情况下,RS可以利用遗留消息(legacy message)来这样做。在DL的情况中,RS将利用值为13的DIUC来传送DL-MAP_IE。在接收到这种信息之后,SS/MS然后知道并且忽略由具有DIUC 13的DL-MAP_IE所描述的突发脉冲中传送的任何信号,因此RS在该突发脉冲中或者该区域中无法进行传送(或者传送未载信息信号)。在UL的情况中,RS将利用UIUC13来传送UL-MAP_IE,接下来是设定安全区域分配类型的PAPR_reduction_and_safety_Region_allowcation_IE,从而指示SS/MS:SS/MS不应该在所指示的区域内传送UL信息。
可以将来自MR-BS(或者上级RS)的信息单播、多播或者广播到下级RS。下级RS9S或者MR-BS然后可以使用保留窗口来将传送分配给经历了来自下级RS的性能劣化干扰的MS/SS。
图1A示出了下级RS如何将在来自MR-BS的DL子帧0中发布的命令作用于下一子帧中的接入链路上的情况。可能的是:命令可以持续到解分配(deallocate)为止,或者可以仅为下一个子帧保留一次(one-offreservation)。在这种情况中,RS通过利用DIUC 13分配特殊突发脉冲而在其接入链路上的DL-MAP内指示该区域被保留。结果,在该特殊突发脉冲或者区域内RS将不会携带信息,因此SS/RS可以忽略该突发脉冲。
阴影面区域为多播安全区域分配,其中一个指令通知多播组内的所有RS保留窗口或区域。两个稀疏度不同的阴影区域为单播安全区域分配的示例,其中只有一个RS保留在IE中分配的窗口或区域。白色区域指示了免受位于发布IE的站(在这种情况中为MR-BS)处的下级RS干扰的区域。
图1B类似地示出了下级RS如何将在来自MR-BS的DL子帧0中发布的命令作用于相同子帧或者随后子帧的接入链路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RS在其位于接入链路上的UL-MAP中指示保留该区域。结果,SS/RS将不会在该区域中分配传送,它们将在分配使用该区域时跳过该区域。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重点主要在非传送用区域或窗口的用途上,但还有另一个用途是让MR-BS分配“不关注”传送的区域。这些区域然后可以由所有发送机使用,以便在没有与携带信息的波形干扰的危险的情况下传送未载信息波形。这种未载信息波形可用于使用称为音频保留的技术(在申请人为Samsung的专利公开(WO2005/025102)中公开了这种音频保留技术,并且该音频保留技术已并入在802.16标准内)来减小发送机端的峰均功率比(PAPR)。该区域或者窗口的另一个用途可以是传送“探测”波形,如在802.16标准内所述。总而言之,这种保留区域或者窗口可用于PAPR减小或者无传送的下行链路连接中,或者可用于探测(已知波形传送)、PAPR减小或者无传送的上行链路连接中。
“未载信息信号”可以包括在接收机不会处理的一些子载波上进行的传送。这些子载波上没有编码数据。对子载波进行的调制用于减小IFFT之后的整体信号波形的变化。IFFT公式有效地将多个单独正弦波形汇总起来。结果,合成波形的振幅可能具有较大变化。PAPR减小的原理是:试图减小这些变化。一个特定的方法是使用一些“未用”数据子载波,以便尝试减小合成波形中的变化。在该方法中,在对应用于“未用”数据子载波的调制进行调整以便减小综合系统PAPR的情况下,在传送过程中采用了该“未用”数据子载波,但没有使用这些“未用”子载波向接收机载送信息。因此,可以将在这些“未用”子载波上传送的信号称为“未载信息信号”。
探测信号实质上是“公知”信号或者其他“已知”信号,该信号可用来识别接收机端的信道响应。原理是:如果传送公知信号(即,接收机知道发送的内容),则可以确定信道所引起的失真。因此在传送这种波形时使用术语“信道探测”,因为实质上是对信道进行探测以便获得该信道的特性。通常将这些信号限定为具有特殊特性。在OFDM的情况下,通常将这些信号设计成在频域内具有恒定振幅,以便尝试以等权重探测所有子载波。这确保了在整个信道响应上均等地权衡噪声引起的任何探测过程差错。而且,在OFDM的情况中,理想的是,信号在所有时间具有恒定的振幅,从而如上所述使PAPR尽可能地小。
3、有益效果总结
以上实施方式展示了这样的原理:让上级设备能够在下级设备端保留窗口或者区域以不进行传送,从而创建使上级设备可以保证以减小的干扰或者无干扰地与SS或MS之间进行通信的区域。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该原理的机构。
结果,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分布式系统中的上级设备可以对下级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便能够管理干扰。
这使得能够实现分布式控制的有益效果,并且提供了一种对干扰进行集中控制的机制,这种机制在试图实现单(或更好)频率复用的系统内是必要的。
总而言之,BS(或者MS)需要具有(尤其是在分布式调度的情况中)通知下级RS保留在DL和UL上不进行传送的接入链路区域的能力。这允许BS(或者MS)对BS和BS的下级RS覆盖的区域内的干扰进行一些控制。因此,可以设计出两个消息。这两个消息都在R链路(在DL和UL-MAP内)上载送,其中一个消息通知RS不在DL接入链路中使用的区域,而另一个消息通知RS不在UL接入链路中使用的区域。
R-DL中的DL-MAP可以包含单播到单个RS或者多播到多播组内的多个RS的MR_DL_Safety_Zone_IE,该MR_DL_Safety_Zone_IE向RS分配非传送区域或窗口。MR-BS然后可以利用该窗口或区域来向正在经历来自特定RS的干扰的MS或者正在经历来自所有RS(或者一组RS)的干扰的MS进行传送。相同情况也适用于UL中的安全区域分配,因为R-DL中的UL-MAP可以包含安全区域分配,该安全区域分配将非传送区域或者窗口分配给UL上的RS,以便防止对MS向MR-BS进行传送的UL干扰。
RS也可以通过与MR-BS相同的方式将IE发布给下级RS,以便防止对连接到RS的MS的干扰。
RS区域和系统操作的详细情况
在RS区域中示出了使用上述窗口保留的方式的示例。
RS区域的定义:
为了确保RS之间的安全通信,BS将在下行链路子帧或者上行链路子帧内分配一个或者多个RS区域。该区域的大小可以为多个OFDM符号(图2a)或者多个时隙(图2b)。
RS区域用于RS的发送和接收。RS和MS将在RS区域内保持静默,从而避免了干扰。RS区域分配的优选规则是:
a.创建RS区域,并且在RS、BS和MS处的子帧内对RS区域进行同步。分配和大小由BS来指示;
b.MS和BS在RS区域内保持静默;
c.BS指示哪个RS具有在RS区域内传送的权限;
d.一个或者更多个RS可以在RS区域内传送信息;
e.可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的持续时间内分配多个RS区域。
该RS区域的用途可以为:
a.在RS之间交换信息(包括数据和信令);
b.在RS与MS之间交换信息(包括数据和信令);
c.在RS与BS之间交换信息(包括数据和信令);
d.可以将预先确定的序列添加到RS区域内,以进行信道检测和同步。
分配RS区域的系统操作
图3示出了中继站(图3)欲请求RS区域时的信令图。
在图4中,RS1#向BS发送RS_Rng_Req,以便请求RS区域,在该消息内可以包含与RS区域内的传送有关的更多信息。BS将发送RS_Rng_Rsp消息作为响应。BS可以拒绝或准许RS区域分配。在该消息内可以包含与RS区域内的传送有关的更多信息,比如拒绝原因、RS区域的位置和定时信息以及接入方法等。如果BS准许RS区域请求,则将在子帧内分配对应的RS区域。
RS区域可以由BS在没有来自RS的任何请求的情况下直接指定。如图5所示,BS通过发送RS_Rng_Rsp消息而直接地为所有RS指示RS区域。在该消息内可以包含更多信息。
在多跳中继系统内,可以对诸如RS_Rng_Req和RS_Rng_Rsp的消息进行中继,由此允许多跳中继站请求RS区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用硬件实现,或者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或者实现为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实践中可以使用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体现了本发明的发送机的一些或全部功能。本发明也可以体现为用于执行在此文中描述的任何方法的部分或全部的一个或多个装置或设备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将体现本发明的这些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比如为一个或更多个信号的形式。这些信号可以为能从因特网网站下载、设置在载波信号上或者具有任何其它形式的数据信号。
有益效果总结
总而言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保留窗口灵活性方面的相关改进来改进OFDMA(例如WiMAX)系统;
2、提供了保留窗口的可行方式,这样给帧结构和网络配置提供了灵活性;
3、为所提出的窗口保留方法设计了信令机制,该信令机制可以与WiMAX标准兼容;
4、将集中化算法迁移至分布式风格而可以更灵活。分布式实现可以释放BS处的计算和信令负载;
5、所提出的保留窗口可用于多个用途,例如信道探测、切换、路由发现和维护等;
6、窗口保留是中继系统中灵活的干扰避免方式。
RS接入下行链路安全区域对IEEE802.16E-2005的可能应用:窗口保留贡献
介绍
在具有分布式控制[1]的MR网络中,RS负责在其接入链路上进行资源分配,在RS处构建DL和UL-MAP信息及相关的IE。结果,不存在能够使MR-BS(或者上级RS)向RS发送消息以指示该RS不向该RS服务的SS分配该RS处用于传送的接入下行链路区域的机构。
为了允许MR-BS(或者RS)向RS指示在其接入下行链路上保留为不传送的区域,提出在R-链路[2]上将一种新的DL-MAP IE从MR-BS或RS传送到RS,以便在其接入下行链路上指示保留或者“安全”区域。RS在其R-链路上接收到“RS_DL_Safety_Region_IE”之后,将在下一个DL子帧上的接入DL中保留该区域。
推荐文本
(将8.4.5.3.2.1章中的表277a内的项目改为如下:)
0A_RS_Access_DL_Safety_Region_IE
Figure G2007800307253D00121
(插入新的子条款8.4.5.3.29:)
8.4.5.3.29RS_Access_DL_Safety_Region_IE
在中继链路上的DL-MAP中,MR-BS或者RS可以传送具有RS_Access_DL_Safety_Region_IE()的DIUC=15,以便指示应当在下一个DL子帧内的RS接入DL中保留的非传送区域的位置。
表286ab-RS_Access_DL_Safety_Region_IE
语法   大小   备注
RS_Access_DL_Safety_Region_IE(){
扩展的DIUC   4比特   RS_Access_DL_Safety_Region_IE=0x0A
长度   4比特
OFDMA符号偏移   8比特
OFDMA子信道偏移   8比特
OFDMA符号的数量   7比特
子信道的数量   6比特
}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在多跳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送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源设备、目的地设备和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所述源设备能够运行,以在通信方向上沿着形成了从所述源设备经由各所述中间设备延伸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来传送信息,并且各所述中间设备能够运行,以从所述路径上的前一设备接收信息,并且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所述路径上的下一设备,所述系统能接入时频格式,该时频格式用于在离散传送间隔内分配用于在所述通信方向上进行传送的可用传送频率带宽,所述格式在这种间隔内限定了多个传送窗口,每个窗口占据所述间隔的不同部分,并且每个窗口在所述间隔内该窗口占据的部分上在所述可用传送频率带宽内具有频率带宽特性分布,各所述窗口能将这种传送间隔分配到在传送中使用的所述设备中的一个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设备中的第一设备向所述设备中的第二设备传送用于在特定的这种传送间隔内使用的保留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源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中间设备,或者在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中间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中间设备中从所述第一设备起沿通信方向上的另一个,并且所述保留信息指定了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要保留的至少一个传送窗口;和
在所述第二设备处,根据接收到的保留信息,保留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的指定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多于一个所述中间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多个所述中间设备中从所述第一设备起沿通信方向上的每一个中间设备传送所述保留信息;和
在所述每一个中间设备处,根据接收到的保留信息保留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的指定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该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作为在所述第二设备中或者在所述多个中间设备中保留的结果,不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的指定窗口中从所述设备进行传送,从而使所述设备不与在所述指定窗口期间发生的其他传送干扰;或者
作为在所述第二设备或者在所述多个中间设备中保留的结果,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的指定窗口内从所述设备传送未载信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该传送方法包括在恰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之前的传送间隔期间或者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期间传送所述保留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所述保留信息用于在包括所述特定传送间隔的多个传送间隔内使用,所述方法包括针对所述多个传送间隔中的每一个传送间隔执行所述保留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所述保留信息为持续保留信息,所述方法包括针对所述多个传送间隔逐个依次执行所述保留直到接收到取消所述持续保留信息的解分配信息为止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方向为下行链路方向;
所述目的地设备能够运行以便沿着所述通信路径在与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相反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经由各所述中间设备将信息传送到所述源设备,并且各所述中间设备能够运行以便沿着所述路径从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前一设备接收信息,并且沿着所述路径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所述上行链路方向上的后一设备;并且
所述时频格式也用于为所述上行链路方向上的传送分配可用传送频率带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方法,该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作为在所述第二设备中保留的结果,对从所述设备中在从所述第一设备起的所述通信方向上位于所述路径上的第三设备进行的传送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目的地设备,或者在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中间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中间设备中从所述第二设备起沿所述通信方向上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使所述第三设备不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的指定窗口内进行传送,或者使所述第三设备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的指定窗口内传送未载信息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使所述第三设备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的指定窗口内传送在信道探测方法中使用的、用于识别接收机端的信道响应的已知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所述保留信息指定了至少两个待保留的传送窗口,这些待保留的传送窗口中的一个用于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上的传送,而这些待保留的传送窗口中的另一个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方向上的传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负责将所述传送间隔内的所述传送窗口分配到所述设备中的在远离所述源设备的路径上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所述保留信息为第一保留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特定传送间隔为第一传送间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传送所述第一保留信息之后,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用于在所述第一传送间隔之后的第二传送间隔内使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保留信息的第二保留信息,所述第二保留信息指定了在所述第二传送间隔内要保留的至少一个窗口;
在所述第二设备处,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保留信息保留所述第二传送间隔内的指定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保留信息在所述第二传送间隔内指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窗口的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保留信息在所述第一传送间隔内指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窗口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各个所述离散传送间隔为子帧时段,并且
各个所述传送窗口包括OFDM或OFDMA帧结构内的区域或区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指定窗口不被所述第二设备使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中,指定窗口不用于传送。
17.一种多跳无线通信系统,该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源设备、目的地设备和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所述源设备能够运行,以在通信方向上沿着形成了从所述源设备经由各所述中间设备延伸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来传送信息,并且各所述中间设备能够运行,以从所述路径上的前一设备接收信息,并且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所述路径上的下一设备;
其中,该多跳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接入装置,该接入装置能够运行以接入时频格式,该时频格式用于在离散传送间隔内分配用于在所述通信方向上进行传送的可用传送频率带宽,所述格式在这种间隔内限定了多个传送窗口,每个窗口占据所述间隔的不同部分,并且每个窗口在所述间隔内该窗口占据的部分上在所述可用传送频率带宽内具有频率带宽特性分布,各所述窗口能将这种传送间隔分配到在传送中使用的所述设备中的一个设备;
其中,在所述设备中的第一设备内设置有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能运行,以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设备中的第二设备传送用于在特定的这种传送间隔内使用的保留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源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中间设备,或者在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中间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中间设备中的一个,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中间设备中从所述第一设备起沿通信方向上的另一个,并且所述保留信息指定了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要保留的至少一个传送窗口;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设备中设置有保留装置,该保留装置能够运行,以根据接收到的保留信息保留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的指定窗口。
18.一种用于在多跳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定中间设备中使用的传送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源设备、目的地设备和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所述源设备能够运行,以在通信方向上沿着形成了从所述源设备经由各所述中间设备延伸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传送信息,并且各所述中间设备能够运行,以从所述路径上的前一设备接收信息,并且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所述路径上的下一设备,所述特定中间设备能接入时频格式,该时频格式用于在离散传送间隔内分配用于在所述通信方向上进行传送的可用传送频率带宽,所述格式在这种间隔内限定了多个传送窗口,每个窗口占据所述间隔的不同部分,并且每个窗口在所述间隔内该窗口占据的部分上在所述可用传送频率带宽内具有频率带宽特性分布,各所述窗口能将这种传送间隔分配到在传送中使用的所述设备中的一个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设备中的第一设备接收用于在特定的这种传送间隔内使用的保留信息,所述保留信息指定了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要保留的至少一个传送窗口;和
根据接收到的保留信息,保留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的指定窗口。
19.一种多跳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特定中间设备,所述系统包括:
源设备、目的地设备和一个或更多个中间设备,所述源设备能够运行,以在通信方向上沿着形成了从所述源设备经由各所述中间设备延伸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通信路径的一系列链路传送信息,并且各所述中间设备能够运行,以从所述路径上的前一设备接收信息,并且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所述路径上的下一设备;
并且所述特定中间设备包括:
接入装置,该接入装置能够运行以接入时频格式,该时频格式用于在离散传送间隔内分配用于在所述通信方向上进行传送的可用传送频率带宽,所述格式在这种间隔内限定了多个传送窗口,每个窗口占据所述间隔的不同部分,并且每个窗口在所述间隔内该窗口占据的部分上在所述可用传送频率带宽内具有频率带宽特性分布,各所述窗口能将这种传送间隔分配到在传送中使用的所述设备中的一个设备;
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能够运行,以从所述设备中的第一设备接收用于在特定的这种传送间隔内使用的保留信息,所述保留信息指定了在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要保留的至少一个传送窗口;以及
保留装置,该保留装置能够运行,以根据接收到的保留信息保留所述特定传送间隔内的指定窗口。
CN2007800307253A 2006-08-18 2007-07-31 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7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616482.6 2006-08-18
GB0616482A GB2440986A (en) 2006-08-18 2006-08-18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623861.2 2006-11-29
GB0623861A GB0623861D0 (en) 2006-11-29 2006-11-29 Communication systems
PCT/GB2007/002896 WO2008020164A1 (en) 2006-08-18 2007-07-31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7314A CN101507314A (zh) 2009-08-12
CN101507314B true CN101507314B (zh) 2012-10-10

Family

ID=3708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072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7314B (zh) 2006-08-18 2007-07-31 通信系统
CN200910224590A Pending CN101714895A (zh) 2006-08-18 2007-08-17 通信系统
CNA2007101419807A Pending CN101127557A (zh) 2006-08-18 2007-08-17 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4590A Pending CN101714895A (zh) 2006-08-18 2007-08-17 通信系统
CNA2007101419807A Pending CN101127557A (zh) 2006-08-18 2007-08-17 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957257B2 (zh)
EP (3) EP1890505A1 (zh)
JP (2) JP2008048422A (zh)
KR (2) KR100939405B1 (zh)
CN (3) CN101507314B (zh)
GB (1) GB2440986A (zh)
TW (2) TW20101812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40984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6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028024A (en) * 2006-08-18 2010-07-16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0616476D0 (en)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40981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1574A (en) * 2006-09-08 2008-03-12 Fujitsu Ltd Network entry to a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04677B1 (ko) * 2007-09-03 2014-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기를 기반으로 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자원을효율적으로 이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106074B1 (en) * 2008-03-27 2010-09-22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353049B2 (ja) * 2008-04-28 2013-1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BRPI0915353A8 (pt) * 2008-06-12 2017-10-03 Nortel Networks Ltd Método e sistema usando retransmissoras com espectro agregado
EP2323278A1 (en) * 2008-08-27 2011-05-18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o relay station, radio relay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position management device,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848594B2 (en) * 2008-12-10 2014-09-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of relay nodes
US8514768B2 (en) * 2008-12-11 2013-08-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performed by relay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11061B2 (en) 2008-12-17 2012-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multiplexing
US8402334B2 (en) 2008-12-17 2013-03-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unctionality in a relay node
US8355388B2 (en) * 2008-12-17 2013-01-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to relays
US20100150022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Research In Moti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elay Protocol Stack
US8040904B2 (en) * 2008-12-17 2011-10-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combining
US8446856B2 (en) 2008-12-19 2013-05-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node selection
US8265128B2 (en) * 2008-12-19 2012-09-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with relay nodes
US8335466B2 (en) 2008-12-19 2012-12-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8472868B2 (en) * 2009-05-06 2013-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MO repeater chai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61306B (zh) * 2009-06-12 2015-11-25 诺基亚公司 便于中继节点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8929274B2 (en) 2009-08-12 2015-01-06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station and method of relay station transmitting backhaul uplink signal
JP5440052B2 (ja) * 2009-09-11 2014-03-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中継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589162B1 (en) * 2010-06-30 2016-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uction of interference in relay systems
US9001714B2 (en) * 2011-09-06 2015-04-07 Broadcom Corporation Ethernet physical layer device using time division duplex
US9912403B2 (en) 2012-06-17 2018-03-06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signals in accordance with a frame structure supportive of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FR3033118B1 (fr) * 2015-02-19 2017-02-17 Sigfox Procede et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entre des terminaux et des stations de base semi-duplex
CN114245391A (zh) * 2021-11-26 2022-03-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157A (zh) * 2002-09-07 2004-05-12 Lg������ʽ����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WO2005067173A1 (en) * 2003-12-30 2005-07-21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base stations with asymmetric data links
CN1771686A (zh) * 2003-04-07 2006-05-1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03715A1 (de) 1984-02-03 1985-08-08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Digitales zellenfunksystem mit zeitmultiplex
US5748676A (en) * 1995-05-01 1998-05-05 Norand Corporation Network utilizing modified preambles that support antenna diversity
US5719868A (en) * 1995-10-05 1998-02-17 Rockwell International Dynamic distributed, multi-channel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lot assignment method for a network of nodes
US6236647B1 (en) 1998-02-24 2001-05-22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frame size adjustment and selective reject on a multi-link channel to improve effective throughput and bit error rate
US6370384B1 (en) * 1998-07-30 2002-04-09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Frequency re-use plann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wireless translating repeaters
US7006530B2 (en) 2000-12-22 2006-02-28 Wi-La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ly obtain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requests
US7158784B1 (en) 2000-03-31 2007-01-02 Aperto Networks, Inc. Robust top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broadband access points
US6701129B1 (en) 2000-09-27 2004-03-0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Receiver based adaptive modulation scheme
JP3967084B2 (ja) * 2001-02-26 2007-08-2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Tdma中継方式
JP2002335204A (ja) * 2001-05-09 2002-11-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基地局間通信方法
DE60117202D1 (de) 2001-09-03 2006-04-20 St Microelectronics Nv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Geschwindigkeitsschätzung eines mobilen Endgeräts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DE60238306D1 (de) * 2001-12-28 2010-12-30 Ntt Docomo Inc Paketübertragungsregelungsverfahren
GB0200237D0 (en) * 2002-01-07 2002-02-20 Imec Inter Uni Micro Electr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architecture
US7096274B1 (en) 2002-02-12 2006-08-22 3Com Corporation Optimum frame size predictor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3811491B2 (ja) * 2002-05-27 2006-08-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局、受信局、中継局および通信経路決定方法
JP2004040568A (ja) 2002-07-04 2004-02-05 Denso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US7580394B2 (en) 2002-11-27 2009-08-25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ision-free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a network
US20040109428A1 (en) 2002-12-09 2004-06-10 Srikanth Krishnamurth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traffic classes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7583619B2 (en) 2002-12-16 2009-09-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4118699B2 (ja) * 2003-02-17 2008-07-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MXPA05012228A (es) * 2003-05-28 2006-02-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o y sistema para las redes de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utilizando retransmision.
US7903538B2 (en) * 2003-08-06 2011-03-0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 to select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7400856B2 (en) 2003-09-03 2008-07-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s
EP1534039B1 (en) * 2003-11-19 2013-0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5252677A (ja) * 2004-03-04 2005-09-15 Kddi Corp マルチホップセルラー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中継通信装置、並びに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CN101156322B (zh) * 2004-06-22 2013-11-20 苹果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EP3537681B1 (en) * 2004-06-24 2020-10-07 Apple Inc. Preambles in ofdma system
JP2006033207A (ja) 2004-07-14 2006-02-02 Nec Corp 位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位置情報提供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US8019352B2 (en) 2004-07-23 2011-09-13 Wireless Valley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using the posi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or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 enhancements
US7864659B2 (en) * 2004-08-02 2011-01-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uality control scheme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JP4494134B2 (ja) * 2004-09-01 2010-06-30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ATE363189T1 (de) 2004-09-13 2007-06-15 Alcatel Lucent Abschätzung der übertragungsqualität in einem funknetz
CN101036315B (zh) * 2004-09-30 2010-10-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ofdm/of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数据并估计信道信息的方法
KR100810290B1 (ko) 2004-12-14 2008-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버스트 할당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584409B1 (ko) * 2004-12-29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기반의 셀룰러 시스템을 위한중계 통신 방법
US8644130B2 (en) * 2005-03-18 2014-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US7486928B2 (en) * 2005-04-14 2009-02-03 Kddi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813695B2 (en) 2005-05-06 2010-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e assisted relay selec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6319676A (ja) 2005-05-12 2006-11-2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レーム送信方法、トポロジー取得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80198790A1 (en) * 2005-05-12 2008-08-21 Ofer Harpak Device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Over Terrestrial and Satellite Links
KR100853422B1 (ko) 2006-01-03 2008-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대역폭 요청 및 할당 방법
CN101064547B (zh) * 2006-04-27 2010-11-03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系统的中继方法及其基站、中继设备和中继系统
GB2440982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4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5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6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26491B1 (ko) * 2006-08-18 2012-04-13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통신 시스템
JP5045750B2 (ja) * 2006-08-18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ノード間の無線データフレーム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157A (zh) * 2002-09-07 2004-05-12 Lg������ʽ����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CN1771686A (zh) * 2003-04-07 2006-05-1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WO2005067173A1 (en) * 2003-12-30 2005-07-21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base stations with asymmetric data lin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28654A1 (en) 2010-05-27
KR101119789B1 (ko) 2012-03-22
JP4852640B2 (ja) 2012-01-11
TW200816694A (en) 2008-04-01
KR100939405B1 (ko) 2010-01-28
EP2146536A2 (en) 2010-01-20
EP2146537A2 (en) 2010-01-20
TW201018122A (en) 2010-05-01
JP2010063123A (ja) 2010-03-18
JP2008048422A (ja) 2008-02-28
KR20080016507A (ko) 2008-02-21
CN101127557A (zh) 2008-02-20
KR20100108502A (ko) 2010-10-07
EP2146536A3 (en) 2011-09-21
CN101507314A (zh) 2009-08-12
CN101714895A (zh) 2010-05-26
EP2146537A3 (en) 2011-09-21
US20080043710A1 (en) 2008-02-21
US7957257B2 (en) 2011-06-07
EP1890505A1 (en) 2008-02-20
GB2440986A (en) 2008-02-20
GB0616482D0 (en) 200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7314B (zh) 通信系统
CN101820311B (zh) 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使用的传输方法
CN101485219B (zh) 多跳通信系统中的定时调整
JP5322414B2 (ja)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852641B2 (ja)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中継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CN101179326B (zh) 通信系统
CN101127562A (zh) 通信系统
US825966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73011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中间装置
CN101502147A (zh) 通信系统
KR100983942B1 (ko) 멀티-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용하기 위한 통신 방법, 멀티-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장치, 중간 장치, 및 사용자 장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