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6157A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6157A
CN1496157A CNA03159347XA CN03159347A CN1496157A CN 1496157 A CN1496157 A CN 1496157A CN A03159347X A CNA03159347X A CN A03159347XA CN 03159347 A CN03159347 A CN 03159347A CN 1496157 A CN1496157 A CN 1496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size
pdu
data
rlc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93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8402C (zh
Inventor
���Ǿ�
张星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496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6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84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84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05Buffering arrangements using dynamic buffer spa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Abstract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控制窗口大小SUFl(超级字段)并由此控制适用于转发下一个数据的接收缓冲器,从而防止诸如数据丢失的危险。对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接收来说,可以适当地控制窗口大小SUFl和接收缓冲器。从而根据缓冲器的溢出来防止数据的丢失,时间的延迟,以及无线资源的浪费。同样,本发明能够通过所披露的采用所定义窗口大小SUFl的方法来防止3GPP通信标准中负面效应。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涉及采用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基于有线网络的因特网服务已经发展成为各种应用的标志性数据通信系统,并且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常规的音频通信装置。根据该情况,用户希望能够提供诸如运动图像等等的数据转发服务,能更加方便地使用便携且不需要电缆的无线终端,并且希望在无线网络中的质量相同于现有有线网络中的质量或者能优于现有有线网络中的质量。为了能达到该目的,IMT-200,已经开发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服务将提供更快的无线包数据服务。然而,现有因特网应用的服务是基于适用于有线网络的TCP/IP协议的,并且将该协议应用于无线网络并不是十分理想。为了能解决该问题,进行了适用于通过无线寻址来有效提高因特网服务的各种研究,并且该研究可以基本分成两种寻址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修整、补充和发展直接适用于无线环境的现有因特网协议。而第二种方法是设计在链路层以下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无线寻址控制协议,这将是适用于因特网服务的物理层协议。现在,上述两种方法都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在1998年12月,欧洲ETSI、日本ARIB/TTC、美国TI、韩国TTA等等一起提出了一个项目——第三代合作项目(3GPP),并且已经写出了通用移动地面系统(UMIS)的详细技术规范。
在3GPP中,为了能更快和更有效地开发UMIS,将所进行的标准化工作分成了5个技术标准组(TSG)。各个TSG小组各自开发在其相关区域、知识和信息方面的标准。其中,TSG-RAN(无线寻址网络)组开发了通用移动通信网络地面无线寻址网络(UTRAN)的功能,这是将宽带码分多址(WCDMA)应用于UMTS中的新的RAN,还开发了需要的条目,以及接口标准。
图1是基于3GPP无线寻址网络标准在终端和UTRAN之间所使用的无线寻址接口协议的结构。
参照图1,无线寻址接口协议在水平方向上包括:物理层(PHY),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以及在垂直方向上包括: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平面和用于发送数据信息的用户平面。
协议层可以分成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这些层都是基于在通信系统中广泛熟悉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标准的3个较下层的基础上的。
第二层L2是数据链路协议,并使得多个终端可以分享WCDMA网络的无线资源。该第二层还可以分成介质寻址控制(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包数据几种协议(PDCP)层,和广播和多点传送控制(BMC)层。
同时,TSG-RAN组包括一个总体组和三个工作组。在这些组中,第二工作组规定了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的功能。
根据第二组所规定的3GPP RLC协议的标准规范,RLC层是数据链路层—第二层L2中的一层。RLC层构成了协议数据单元(PDU),它适用于对上一层所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分割、重新组合和连接后转发,以及执行适用于在转发过程中重新发送PDU剩余部分的自动重复请求(ARQ)功能。RLC层可以三种模式工作,即,透明模式(TM),未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以及所选择的模式是取决于上一层所接收到的PDU的处理方法。同样,RLC层具有RLC缓冲器,可以用于存储从上一层接收到的SUD和PUD。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RLC层可以TM、UM和AM模式工作。在这些模式中,只解释应用于本发明的AM模式。
AM的最明显特征是当PDU已经不能成功转发和接收时可应用于PDU的重新转发。特别是,如果发送端的RLC发送PDU,则接收端RLC就将各个PDU的接收状态作为状态信息发送给发送端。如果发送端RLC接收到了PUD不能接收的状态信息,则发送端RLC就重新像接收端RLC转发PDU。
同样,RLC层通过使用数据链路控制的几个变量和窗口来控制各个PDU的流动。该窗口表示了在没有确认信号的条件下每次所能发送的PDU的大小,这意味着在发送/接收端所提供的缓冲器的大小。
PUD,是在RLC层中发送和接收的基本单元,可通过增加头文件构成,该头文件包括从上一层发送给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序列号(SN)。一个PDU由几个SDU和一个SDU的一部分所组成。
首先,将PDU存储于RLC缓冲器并调整相应的发送窗口,从而开始向接收端发送接收端检验所接收到的PDU的SN是在接收窗口内还是在接收窗口外。
其结果是,如果所接收到的PDU的SN是在接收窗口外,则可以忽略它。同样,如果它是在接收窗口内,则校验各个接收到的PDU是否存在着错误。根据其结果,向发送端RLC发送指示各个PDU的确认或不确认的状态信息。同时,接收窗口和发送窗口具有相同的大小。发送端RLC重新向接收端发送不被确认的PDU,这时,状态PDU也将状态信息发送给发送端RLC。
图2示出了一般状态的PDU的结构。
正如图2所示,状态PDU的长度为8位,并且包括多个不同的超级字段(SUFl1-SUFlk)3和4。同样,状态PDU包括1位D/C字段1,它表示数据PDU/控制PDU;还包括3位PDU类型字段2,它表示PDU的类型,例如,ACK和NAK。
SUFl(超级字段)可以由不同位数的结构所构成,并如果需要,则可以同时包括多个SUFl。例如,接收的RLC能够同时发送ACK SUFl和窗口大小的SUFl。状态PDU包括多个SUFls。这里,并没有更多的数据SUFl插入在至少一个SUFl(SUFlk)中,以及在剩余空间中填补位的填补字段5好包括了状态PDU,以便对应于状态PDU的大小。
有几个状态变量可以用于发送和接收PDU。用于控制发送RLC的状态变量可以包括发送状态变量VT(S)、确认状态变量VT(A),以及用于表示发送窗口大小的Tx_window_size。其中,VT(S)对应于除了在下一次将要发送的RLCPDU中重新转发的PDU之外的第一个PDU的序列号,;而VT(A)则对应于第下一次将要确认的PDU中的第一个PDU的序列号。同样,还有VT(MS),它对应于在下次不再发送的RLC PDU中的第一个PDU序列号的最大可发送的状态变量(即,允许接收端只能接受到VT(MS)-1)。
Tx_window_size对应于在没有确认条件下能一次发送PDU数量的最大数值。VT(A)形成了下边缘,而VT(MS)则形成了上边缘,从而可具有下列关系:
VT(MS)=VT(A)+Tx_window_size。
VT(S)的初始值为“0”,且该数值每当发送一个PDU就增加1,除了PDU重发。只有在Tx_window_size中的PDU才能发送,因此,SN的最小数值是VT(A)而它的最大数值是VT(MS)-1。
同时,接收端校验是否接收到各个PDU,以及通过状态PDU向发送端发送ACK/NAK信息,从而要求重新发送。
其中,在要发送或者要重新发送给接收端的PDU中的第一PDU的SN被称之为接收状态变量,VR(R)。
同样,在不能发送或者不能重新发送给接收端的PDU中的第一个PDU的SN被称之为最大可接收状态变量,VR(MR)。VR(R)和VR(MR)分别形成了接收窗口的下边缘和上边缘,从而具有下列关系:
VR(MR)=VR(R)+Rx_window_size。
其中,Rx_window_size是接收窗口的大小,并且通常可具有和发送窗口大小相同的数值。同样,接收到所发送PDU的接收端在出现误差的情况下就采用第一个PDU的SN来更新VR(R),以及采用VR(MR)=VR(R)+Rx_window_size关系来更新VR(MR)。
发送窗口大小等于接收窗口的大小,以至于它的解释可以基于接收窗口的大小给出。
图3显示了RLC RX窗口大小,在该窗口中,各个方框表示一个PDU并且解释了VR(MR)=VR(R)+Rx_window_size的关系。
正如图3所示,Rx_window_size所具有的长度为从具有第一个PDU的SN的VR(R)到具有最后一个PDU的SN的VR(MR)-1,并且该长度是由各个发送/接收端的缓冲器大小所构成的。通过使用该缓冲器,所接收到的PDU是由序列号对准的,并且将所对准的PDU发送至上一层。
已经接收到了包含适用于各个PDU的ACK/NAK信息的状态PDU的发送RLC将VT(A)的数值更新VR(R),以及利用VT(MS)=VT(A)+Tx_window_size的关系来更新VT(MS)的数值。与此相对应,发送端重新发送接收端所需要的PDU。
在接收端完成了PDU的接收之后,SUFl插入到发送给发送RLC的状态PDU中,以便于通知Rx/Tx窗口的大小和ACK信息,这将在下文中作更详细的解释。
图4示出一种通用的SUFI结构和视窗大小SUFI,以及基于该通用SUFI结构的ACK SUFI结构。
正如图4所示,SUFl 20是由三个子字段组成,其中,类型字段21表示SUFl的类型,长度字段22表示所对应SUFl的长度,以及数字字段23适用于具有数值的SUFl。根据类型,SUFl仅仅只使用了类型字段21、长度字段22和数值字段23中的一部分。例如,窗口大小SUFl 30和ACK SUFl 40仅仅只是用了类型字段21和长度字段22。
窗口大小SUFl 30包括了4为的类型字段31,它表示了SUFl(WINDOW)的类型。同样,窗口大小SUFl 30包括了长度字段32,这时窗口大小数值(WSN)为12位,这也意味着上述所讨论Tx/Rx的窗口大小的定位。因此,在理论上,窗口所允许大小的范围为[0,212-1]。
ACK SUFl 40包括4位表示SUFl(ACK)类型的类型字段41,以及放置所确认的最后一个序列号(LSN)的长度字段42。尽管如此,发送RLC可以校验由当前接收端所确认的PDU数据的数量。
同时,在发送和接收PDU的同时,如果保留在发送/接收缓冲器中的PDU太长或者在PDU中产生了错误,则将所对应的PDU都丢弃,从而提高缓冲器的效率以及限制无线的资源。
然而,在发送/接收RLC中的发送/接收窗口大小是相互相等的,并且发送/接收窗口的初始大小可设置位非常大的数值,即可以设置在上限。如果所期望接收的指定PDU并不能被SN所接收,则接收RLC就不能向上一层发送所接收到的PDU,即使在对应的PDU都接收到之后的PDU也不能发送,直至等待不能接收的PDU。随后,如果接收到所对应的PDU且使得接收缓冲器被充满,则接收RLC就向发送RLC发送ACK确认信号并且排列数据使之顺序存储于接收缓冲器。同时,发送RLC将对应于发送窗口大小的下一个PDU发送至接收RLC,直至接收到ACK信号。根据该方法,如果在接收来自发送RLC的下一个数据之前,接收缓冲器(Rx窗口)中的所有数据不能按顺序来排列,则在发送上层协议的发送数据中会产生时间延迟。该时间延迟会引起发送数据的丢失,从而浪费无线资源和中断数据的转发服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防止转发数据的丢失和无线链路控制(RLC)接收端的处理延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缓冲器的溢出。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接收缓冲器的处理速度适时控制窗口的大小。
为了获得这些和其它优点,以及本发明的目的,正如实施例以及更广泛的讨论的那样,提供了无线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在该无线系统中,采用确认模式发送或接收数据,所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根据接收缓冲器的状态将窗口大小控制信息从接收器发送至发送器;以及根据发送窗口大小的控制信息由发送器改变传输窗口的大小。其中,发送器是一个网络,而接收器是一个终端。
更适宜的是,通过状态信息来发送窗口大小的控制信息,而状态信息含有一个超级字段(SUFl)和一个确认(ACK)SUFI。
更适宜的是,如果接收缓冲器处于溢出状态,窗口大小控制信息包括窗口大小下限的设定信息,并且下限所设定的窗口大小是1。
更适宜的是,如果接收缓冲器没有溢出,窗口大小控制信息包括窗口大小上限的设定信息,并且上限设定可直至其上限。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无线系统可控制无线链路的流动并且包括在确认模式中的实体操作,窗口大小的更新信息可基于接收缓冲器的处理速度从接收实体发送至传输实体。
更适宜的是,实体是一个无线链路控制(RLC)。
更适宜的是,窗口大小上限信息是通过状态信息来发送的。
更适宜的是,窗口大小的更新信息是一个窗口大小的超级字段(SUFI)。
更适宜的是,状态信息是一个确认的(ACK)SUFI。
更适宜的是,接收实体根据接收缓冲器的状态来决定窗口大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当数据超过接收缓冲器所能保持的临界水平时,接收实体就在这时将窗口大小控制下限,并且,当接收缓冲器所保持的数据不再超过临界水平时,就将窗口的大小设置在上限。
更适宜的是,上限的设定可达到其上限。
本发明上述以及其它目标,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介绍中变得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附图提供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了解,并构成了本发明说明的一部分。本发明所示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主要用于解释本发明原理。
图中:
图1示出在基于3GPP无线寻址网络(RAN)标准的终端和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结构;
图2示出了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DU)的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窗口大小的接收缓冲器的结构;
图4示出了超级字段(SUFl)的基本结构以及窗口大小SUFl和确认(ACK)SUFl的结构;
图5示出了本发明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链路控制层的缓冲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所推荐的实施例提出更详细的参考,并以附图来说明这些实例。
通常,在目前的IMT-2000 RLC的技术指标(25.322 V3.14.0)中,仅仅只讨论的适用于窗口大小SUFl(超级字段)的结构以及其它的定义,而没有讨论在适当环境中的使用SUFl的有效性,因此在实现上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最新接受到的数据来控制窗口大小并随后通过适当使用SUFl来发送PDU的方法。同样,本发明提出了适用于重复发送ACK信号步骤以及根据缓冲器的限制来适当控制窗口。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在发送RLC和接收RLC之间的信号流。
以下,参考图5来解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转发的控制方法。
首先,将窗口的大小设置为[0,212-1],从而采用一个非常大的数值作为初始值。于是,可假定窗口大小采用上限数值作为其初始值。同样,假定通过转发路径在接收RLC中还没有接受到VR(R)的状态下,已经接收到了其余数据([VR(R+1),VR(MR)-1]。
初始设置的窗口大小与发送/接收缓冲器的大小相同,并且设置为在没有接收到ACK信号的条件下所对应于一次大小的发送PDU数据。即,发送RLC 100顺序发送对应于发送窗口大小的PDU数据,以及接收RLC层200接收通过接收窗口的PDU数据(S10)。这时,各个PDU数据可具有一个SN并暂时存储于缓冲器。
在这种情况下,在网络的接收端提供了发送RLC。接收RLC 200顺序排列按顺序所接收到的各个PDU。依次排列的PDU数据发送值上一层。该处理过程是在接收PDU数据的同时进行的。同样,如果接收到存在着错误序列数的PDU数据,则该处理就包括等待直至接受到具有正确序列数的PDU的步骤。如果顺序排列的数据量较小,则等待的时间就可忽略不计。但是,如果重新排列的数据量很大,则等待的时间可能就很长,并且每一次要向上一层发送很多数据。因此,处理很多发送到上一层的数据的时间就会超过无线接口所具有的通信速度处理能力,这时,下一次要接收的数据就可能被丢失。
较佳实施例的状态是接收RLC 200还没有接收到数据VR(R)。在该实施例中,即使接收RLC 200已经接收到了所有的剩余数据,还是能对该数据进行顺序排列并将剩余的数据发送至上一层。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接收到了CR(R)数据(S10),并且适用于当前所接收到内容的ACK信号正是发送RLC 100所要求,这就意味着已经完成了所有PDU数据的接收。于是,接收RLC 200已经发送了适用于接收PDU的ACK信号。
其中,如果将仅仅只包括ACK SUFl的状态PDU发送至发送RLC 100,则发送RLC 100将开始发送一个新的具有初始值大小(上限)的PDU。然而,由于当前所接收缓冲器并没有限制,所以在接收新的数据和向上一层发送该新的数据之前,接收RLC并不能按序列数来排列所有接收到的PDU。在上一层中就没有能够完成发送数据的处理。然而,在缓冲器的大小大于在上一层所能处理的数据量的情况下,所述的处理就存在这丢失的可能性。因此,为了能这一问题,下一次待发送的PDU数据的量将基于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来控制。
首先,校验PDU是大于还是小于在缓冲器中所保持的当前数量(S11)。如果PDU大于在缓冲器中所保持的当前数量,则可以预计处理PDU的时间会长于下一次发送数据所要到达的时间。因此,为了能减小在处理当前已经接收到的PDU数据的同时新接收到的数据量,在状态PDU中可以包含ACK SUFl和窗口大小的控制信息,而状态PDU则提供了当前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的ACK信息,并随后发送给发送RLC(S13)。最好,窗口大小的控制信息是窗口大小SUFl,它将窗口大小(WSN)设置为“1”(S12)。
根据3GPP通信标准,所希望数值的SUFl可以插入在状态PDU中,并且在通信的连接过程中,接收端能够始终变化窗口的大小。因此,为了能大大地减小新的数据的接收,可以包括适用于发送具有ACK SUFl的状态PDU的窗口大小SUFl并且将窗口大小减小至“1”。
窗口大小SUFl向发送RLC发送适用于接收PDU数据的ACK信号,并同时发送适用于控制窗口大小下限的等级。这样,发送RLC将窗口大小控制为“1”(S14),并随后发送PDU数据(S15)。这时,发送了对应于一个窗口大小的数据,使得即便完成了数据的发送但在发送预定数据时并不需要接收端的ACK信号。
相类似,由于下一个数据的大小将变得非常小,所以接收缓冲器就能够接收下一个数据而不会丢失,并且原先所接收到的PDU数据可以依次排列好在发送至上一层。同样,在上一层中,处理原先所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可以在没有问题的条件下处理较小的下一个数据。
在通过步骤S15发送预定数据之后,网络(发送RLC)就要求来之终端(接收端)  的ACK信号。随后,终端的接收RLC校验它的缓冲器状态(S16),以及包含了窗口SUFl,该SUFl适用于将状态PDU中上限的窗口大小设置在由于减小窗口的大小所产生的缓冲器限制的数量上(S17),随后向发送RLC发送。这时,上限设置的窗口大小可直至初始设置的上限。
因此,在步骤S18,发送RLC及时将窗口大小控制在所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并且最终增加至初始的窗口大小(S19)。相类似,通过相加和相减从发送RLC所发送的PDU数据,通信就能够控制在处理能力中,从而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时间的延迟。
图6是本发明推荐实施例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使用了RLC层中发送的状态PDU的内层SUFl。其中,初始窗口大小设置为预定的数值,并且假定该数值很大。
再参考图6,首先,接收对应于初始窗口大小所发送的PDU数据(S100)。在完成接收之后,校验PDU大于在缓冲器中所保持的预定数值(S110)。这时,如果所保持的PDU不存在,则在状态PDU中包含ACK SUFl。并且发送至发送RLC(S170)。
同时,在完成接收之后PDU大于在缓存器中所保持的预定数值的情况下,接收端就处理该数据。这时就需要大于发送/接收端的空气接口速度的速度。同样,如果以初始窗口的大小接收新的数据,就会产生数据的丢失。因此,在状态PDU中就包含了具有下限设置窗口大小的ACK SUFl和窗口大小SUFl,并随后发送至发送RLC,从而减小了窗口大小(S120)。其中,下限设置窗口大小可以为“1”。
接收RLC以下限设置窗口大小的状态来接收下一个PDU(S130)。首先,它校验在接收缓冲器中所产生的限制(S140)。
这时,如果在缓冲器中不存在着限制,则接收RLC就包含在状态PDU中的ACK SUFl和窗口大小维持信息或窗口大小减小信息,并且发送至发送RLC(S180)。
同时,如果在处理由接受到小批量数据所对应的PDU数据的同时,接收端具有处理已经接收到的缓冲器内容的限制,则在预定发送之后,小批量PDU数据能够请求ACK信息。其中,在根据发送端的选择发送了一个窗口的数据之后,能够请求ACK信息。
在发送预定数据之后,如果发送RLC请求ACK信息,则接收端就同时发送ACK SUFl和作为当前缓冲器限制的上限设置窗口大小SUFl,从而增加下一次发送的窗口大小(S150)。
此后,校验上限设置窗口大小相同于初始设置窗口大小(S160)。如果大小是不相同的,则处理就返回到步骤130,接收对应于下限设置窗口大小的数据并随后重复步骤(S130至S160)。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在减小了窗口大小之后,通过重复步骤(S130至S160),以根据缓冲器的限制来发送ACK信号并适当地控制窗口的大小,窗口的大小最终再恢复到初始窗口大小。同样,在这些成功的处理过程中,要接收的数据并不会丢失因此,在RLC层通信中,通过适当地使用并没有确切定义的方法的SUFl,就能够防止缓冲器的溢出或数据的丢失。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根据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相发送RLC发送适用于接收PDU数据的ACK信号,并且同时发送所控制窗口的等级。此后,发送RLC适当地控制窗口的大小,并进而发送PDU数据,使得即便完成了数据的发送也能够发送预定的数据,以及随后请求ACK信号。同样,下一个数据的大小会变得非常小。接收缓冲器能接收下一个数据且不会被丢失,并且原先所接收到的PDU数据可以依次排列,随后发送至上一层。在上一层中,处理原先所接收到的数据,并也能毫无问题的去处理下一个小的数据,从而减小了无线资源的浪费。
同样,在本发明中,由于所发送的PDU数据的数量可以根据缓冲器的限制来增加或减小,所以通信可以控制在接收端的处理能力的范围之内,并从而防止了数据的丢失和由于数据丢失而引起的时间延迟。
此外,在本发明中,仅仅是解释了窗口大小SUFl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避免了在3GPP通信标准中的负面效应。
正如本发明可以嵌入在几种形式中,但都没有背离其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也应该理解到,上述所讨论的实施例并不限制于上述所讨论的任何细节,除非有其它限定,都应该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精神和范围中构成,因此所有变化和改进都在权利要求的边界和范围内,或者这类边界和范围都等效于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

Claims (31)

1.一种在无线系统中以确认模式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接收缓冲器的状态将视窗大小控制信息从接收器发送到发送器;以及
根据所发送的窗口大小控制信息由所述发送器改变发送窗口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是网络,并且接收器是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状态信息中包含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并随后发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是窗口大小超级字段(SUFl)。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还包括ACK SUF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将接收窗口大小调整至相同于发送窗口大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接收缓冲器处于溢出状态,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包括窗口大小下限设置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限设置窗口为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接收缓冲器没有处于溢出状态,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包括窗口大小上限设置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限设置水平是直至上限。
11.一种在控制无线链路的流动并且包括以确认模式操作的实体的无线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缓冲器的处理速度,从接收实体向发送实体发送窗口大小更新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是无线链路控制(RLC)。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实体将接收窗口大小调整至相同于发送窗口大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大小更新信息是通过状态信息发送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大小更新信息是窗口大小超级字段(SUFl)。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ACK SUFl。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实体根据接收缓冲器的状态来确定窗口大小的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接收缓冲器中保留了大于某一水平的数据,则所述接收实体将窗口大小调整至下限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设置窗口大小为1。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接收缓冲器中没有保留大于某一水平的数据,则所述接收实体将窗口大小调整至上限设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设置水平是直至上限。
22.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数据转发中数据转发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从发送RLC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
由接收PDU来校验所存储的接收缓冲器的状态;
将根据接收缓冲器的状态的窗口大小控制信息发送到发送RLC;以及
由发送RLC根据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改变所发送的窗口大小,并因此发送PDU。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RLC将接收窗口大小调整至相同于所述发送窗口大小。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接收缓冲器处于溢出状态,则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包括窗口大小下限设置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设置窗口为1。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是窗口大小SUFl。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是通过状态信息来发送的。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是ACK信号。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K信号包括ACK SUFl。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接收缓冲器不是处于溢出状态,则所述窗口大小控制信息包括窗口大小上限设置信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设置水平是直至上限。
CNB03159347XA 2002-09-07 2003-09-05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84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54047 2002-09-07
KR1020020054047 2002-09-07
KR10-2002-0054047A KR100474302B1 (ko) 2002-09-07 2002-09-07 무선 링크 콘트롤(rlc) 계층의 버퍼제어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6157A true CN1496157A (zh) 2004-05-12
CN100518402C CN100518402C (zh) 2009-07-22

Family

ID=3198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934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8402C (zh) 2002-09-07 2003-09-05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47331A1 (zh)
KR (1) KR100474302B1 (zh)
CN (1) CN100518402C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07776A1 (fr) * 2003-05-30 2004-12-09 Zte Corporation Procede de reglage de la fenetre de transmission d'une liaison radio
WO2004107777A1 (fr) * 2003-05-30 2004-12-09 Zte Corporation Methode de declenchement des informations de commande de la fenetre transmission de la couche de liaison radio
WO2007006225A1 (fr) * 2005-07-08 2007-01-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 données après la reconfiguration du paramètre de la fenêtre du récepteur dans une couche de commande de liaison radio
CN100407694C (zh) * 2004-09-30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实时业务时延及时延抖动的方法
CN101141225B (zh) * 2006-09-08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系统中数据丢失处理方法
CN101213856B (zh) * 2005-05-04 2011-04-20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传输窗口更新方法
CN1992582B (zh) * 2005-12-31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信令链路自适应可变滑动接收窗口的实现方法
CN101527927B (zh) * 2008-03-04 2011-07-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系统中无线链路控制层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75027B (zh) * 2006-10-3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scop链路滑窗更新方法
US8161341B2 (en) 2005-05-04 2012-04-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window upd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1507314B (zh) * 2006-08-18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3986487A (zh) * 2013-02-08 2014-08-13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电通信装置及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方法
US8954045B2 (en) 2006-09-29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esources at a wireless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0301048D0 (sv) * 2003-04-07 2003-04-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LC window reconfiguration
AU2005287981B2 (en) * 2004-08-17 2008-08-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neighbor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in a BW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56424A1 (en) * 2004-09-15 2006-03-16 Yolin Lih Packet transmission using output buffer
US7730196B2 (en) * 2004-12-03 2010-06-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Efficient transfer of messages using reliable messaging protocols for web services
US7782768B2 (en) 2005-09-16 2010-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rate using the same
TWI398118B (zh) * 2005-09-21 2013-06-01 Innovative Sonic Ltd 無線通訊系統重建發射邊處理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方法及裝置
TWI286010B (en) * 2005-12-13 2007-08-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efficient channel access by using partial error detection code in centraliz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48162B1 (en) * 2006-04-19 2017-03-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to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latency in GSM/EDGE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US8144703B2 (en) * 2006-04-19 2012-03-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to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latency in GSM/EDGE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CN103281250B (zh) 2007-02-02 2017-08-11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一种用于增强rlc操作的方法及网络实体
KR100895681B1 (ko) * 2007-09-17 2009-04-30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무선 링크 제어 계층의 버퍼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TWI442732B (zh) * 2007-10-30 2014-06-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改善狀態報告的方法及裝置
US8473802B2 (en) * 2009-06-30 2013-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 for advanced ARQ buff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79448A1 (zh) * 2009-12-30 2011-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自动重传请求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US9112691B2 (en) * 2010-08-13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ownlink flow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55464B2 (en) * 2011-07-07 2015-06-09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RLC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based on UE memory capacity
WO2018059983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9905327B (zh) * 2017-12-11 2021-05-0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US11758408B2 (en) 2018-09-07 2023-09-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red radio bearer and management of UE radio ID and ran path
CN113573357A (zh) * 2021-07-29 2021-10-29 锐迪科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6369A (en) * 1986-06-13 1988-04-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Adaptive session-level pacing
US5717689A (en) * 1995-10-10 1998-02-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ata link layer protocol for transport of ATM cells over a wireless link
KR100302263B1 (ko) * 1997-03-25 2001-09-22 모리시타 요이찌 스트림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시스템
US6343072B1 (en) * 1997-10-01 2002-01-29 Cisco Technology, Inc. Single-chip architecture for shared-memory router
US6032190A (en) * 1997-10-03 2000-02-29 Ascend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packets
US6438101B1 (en) * 1997-12-23 2002-08-20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ngestion within an internetwork using window adaptation
KR20020015691A (ko) * 1999-05-21 2002-02-28 추후보정 플릿 캐쉬 방식의 패브릭 라우터
KR100317261B1 (ko) * 1999-07-02 2001-12-22 서평원 능동적 무선 접속 베어러 제어 방법
FI109255B (fi) * 2000-04-07 2002-06-14 Nokia Corp Datapakettien numerointi pakettivälitteisessä tiedonsiirrossa
KR100624618B1 (ko) * 2000-06-26 2006-09-18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제어 패이로드데이터유닛을 이용한 데이터와 제어정보의병렬 송수신 방법
KR100370077B1 (ko) * 2000-08-07 2003-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흐름 제어 방법
KR100662286B1 (ko) * 2000-11-30 2007-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링크 제어 계층에서의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 송신 방법 및 무선 링크 제어 계층을 갖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US6798842B2 (en) * 2001-01-10 2004-09-28 Asustek Computer Inc. Retransmission range for a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KR100782208B1 (ko) * 2001-04-06 2007-1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Utran에서의 이동국 rlc 용량제어 방법
US6744730B2 (en) * 2001-11-30 2004-06-01 Nokia Corporation Throughput enhancement after interruption
KR100842610B1 (ko) * 2002-02-07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방식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기지국과 단말기간의라디오 링크상의 흐름제어 방법
DE60212571T2 (de) * 2002-04-23 2007-06-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nforderung zur automatischen Sendungswiederholung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07777A1 (fr) * 2003-05-30 2004-12-09 Zte Corporation Methode de declenchement des informations de commande de la fenetre transmission de la couche de liaison radio
WO2004107776A1 (fr) * 2003-05-30 2004-12-09 Zte Corporation Procede de reglage de la fenetre de transmission d'une liaison radio
CN100407694C (zh) * 2004-09-30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实时业务时延及时延抖动的方法
US8161341B2 (en) 2005-05-04 2012-04-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window upd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1213856B (zh) * 2005-05-04 2011-04-20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传输窗口更新方法
WO2007006225A1 (fr) * 2005-07-08 2007-01-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 données après la reconfiguration du paramètre de la fenêtre du récepteur dans une couche de commande de liaison radio
CN1992582B (zh) * 2005-12-31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信令链路自适应可变滑动接收窗口的实现方法
CN101507314B (zh) * 2006-08-18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1141225B (zh) * 2006-09-08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系统中数据丢失处理方法
US8954045B2 (en) 2006-09-29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esources at a wireless device
CN106445682A (zh) * 2006-09-29 2017-02-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设备处管理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75027B (zh) * 2006-10-3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scop链路滑窗更新方法
CN101527927B (zh) * 2008-03-04 2011-07-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系统中无线链路控制层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86487A (zh) * 2013-02-08 2014-08-13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电通信装置及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方法
US9420475B2 (en) 2013-02-08 2016-08-16 Intel Deutschland Gmbh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986487B (zh) * 2013-02-08 2017-04-12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电通信装置及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方法
CN106850160A (zh) * 2013-02-08 2017-06-13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电通信装置及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74302B1 (ko) 2005-03-10
KR20040022780A (ko) 2004-03-18
CN100518402C (zh) 2009-07-22
US20040047331A1 (en) 2004-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6157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JP5113740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制御情報を通信する方法
CN1204724C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的确认方法
CN1137559C (zh) 错误控制方法和设备
JP5694410B2 (ja) 単一チャネルを用いて肯定応答および割当メッセージ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620948Y (zh) 优先协议数据单元再传输以协助无线连结控制再传输的b节点
EP1878292B1 (en)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22086A (zh) 轮询发送缓存器中协议数据单元的系统和方法
CN1918825A (zh) 发送和接收具有处理时间信息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CN1771686A (zh)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CN1280448A (zh) 链路和媒体访问控制层事务处理启动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CN1642065A (zh) 用于发送/接收自动重复请求的系统和方法
CN1523797A (zh) Wcdma系统增强型上行专用信道harq的重排序方法
CN1454017A (zh) 轮询无线链路控制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系统
CN1951135A (zh) 控制站装置、基站装置、接收方法、传输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CN1354931A (zh) 在自动重复请求协议中使反馈响应最小的方法
CN1917416A (zh) 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CN1914843A (zh) 在终端中对确认消息的处理
CN101039452A (zh) 增强的专用信道中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198410C (zh) 重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949697A (zh) 一种确保收发双方数据一致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767423A (zh) 一种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719762A (zh) 一种基于高速下行数据包接入技术的数据重传方法
CN1170394C (zh) 一种下行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CN1667991A (zh) 一种数据单元重传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