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1686A -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 Google Patents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1686A
CN1771686A CNA2004800094338A CN200480009433A CN1771686A CN 1771686 A CN1771686 A CN 1771686A CN A2004800094338 A CNA2004800094338 A CN A2004800094338A CN 200480009433 A CN200480009433 A CN 200480009433A CN 1771686 A CN1771686 A CN 1771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pdu
protocol data
radio link
lin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94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1686B (zh
Inventor
J·贝里斯特伦
G·-J·范利斯霍特
J·托尔斯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astres LLC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029097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771686(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771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1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71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1686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2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信设备包括收发器(33);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以及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收发器(33)允许设备通过空中接口(32)通信。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形成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便通过空中接口(32)发送,以及通过空中接口(32)接收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配置为包括用于存储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发送缓冲器以及用于存储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接收缓冲器。无线链路控制实体包括RLC重新配置逻辑装置(200),它重新配置至少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和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之一。执行重新配置时,RLC重新配置逻辑装置实施一种策略来处理至少下列之一:(1)位于新接收缓冲器窗口外的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2)位于新发送窗口之外或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Description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在连接期间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控制(RLC)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技术及其他考虑
在典型的蜂窝无线电系统中,无线用户设备单元(UE)通过无线接入网(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连接。用户设备单元(UE)可以是移动台,如移动电话(“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膝上型计算机,并且它因此还可以是例如利用无线接入网传送语音和/或数据的便携式、掌上型、手持式、含计算机的或车载移动装置。或者,无线电用户设备单元可以是固定无线设备,例如作为无线本地回路等的一部分的固定蜂窝装置/终端。
无线接入网(RAN)覆盖被划分为小区的地理区域,其中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提供服务。小区是由位于基站站点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实现无线电覆盖的地理区域。每个小区通过唯一标识识别,该唯一标识在小区内广播。基站通过空中接口(例如射频)与基站范围内的用户设备单元(UE)通信。在无线接入网中,通常将多个基站(通过例如陆上通讯线或微波)连接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有时也称为基站控制器(BSC),它监控和协调与之连接的多个基站的各种活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通常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核心网络具有不同的服务域,而RNC具有与这些域的接口。
无线接入网的一个示例是通用移动电信(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UMTS是第三代系统,从某些方面来说,它建立在由欧洲开发的称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接入技术基础上。UTRAN实质上是向用户设备单元(UE)提供宽带码分多址(WCDMA)的无线接入网。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已在进行,以进一步发展基于UTRAN和GSM的无线接入网技术。
通用移动电信(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同时容纳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连接。在UTRAN中有多个使人感兴趣的接口。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接口称为“Iu”接口。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与其基站(BS)之间的接口称为“Iub”接口。用户设备单元(UE)与基站(BS)之间的接口就是熟知的“空中接口”或“无线电接口”或称为“Uu接口”。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之间(例如服务RNC[SRNC]与漂移RNC[DRNC]之间)的接口称为“lur”接口。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控制UTRAN。在履行其控制角色时,RNC管理UTRAN的资源。RNC管理的这些资源包括(除其他以外)基站发送的下行(DL)功率;基站察觉的上行(UL)干扰;以及设在基站上的硬件。
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通过分配支持与用户设备单元(UE)的通信所需的资源来响应无线接入服务请求。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规程在技术规范3GPP TS 25.931 v 5.1.0中描述,该规范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无线接入承载(RAB)是通过UTRAN经无线电空中接口与用户设备单元(UE)的逻辑连接,它对应于单个数据流。例如,一个无线接入承载可以支持语音连接,另一个承载可以支持视频连接,以及第三个承载可以支持数据分组连接。每个无线接入承载与描述UTRAN应该如何处理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参数相关联。虽然有时为下文说明目的而使用术语“无线接入承载”,但本发明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连接”,并不局限于诸如RAB的逻辑连接、特定类型的物理连接等。
为了启动无线接入承载服务,向UTRAN发送请求以便与用户设备单元(UE)通信。一个或多个参数随该无线接入承载服务请求一起传送。当建立每个承载时,UTRAN分别将该无线接入承载“映射”或分配到UTRAN中和无线电空中接口上的物理传输资源和无线电信道资源。该映射操作基于与无线接入承载服务请求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来执行。
在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中,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及其RLC协议插在较高层(如因特网协议(IP)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之间。无线链路控制(RLC)是具有各种用途的协议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具有多种操作模式,包括透明模式、无确认模式以及确认模式(AM)。AM模式下使用的RLC PDU称为AMD PDU(用作承载用户数据的RLC PDU)。操作模式是根据较高层的要求来选择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同时用于数据流和信令流。
图1显示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0,它将RLC PDU(协议数据单元)发送到媒体访问控制(MAC)层11以及从MAC层11接收RLC PDU。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媒体访问控制(MAC)层11相对于RLC层充当“较低层”,“较高层”12可以是诸如TCP/IP层(例如IP层)的一个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层11负责例如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优先级处理和传输信道上的数据流调度。
为每个服务建立一个无线接入承载(RAB)。对于每个无线接入承载,同时在用户设备单元和UTRAN中建立一个RLC实体。在AM RLC的情况中,建有一个实体,在UM和TM的情况中,可以有一个上行RLC实体和一个下行RLC实体(或一个方向上只有一个RLC实体)。
图1说明,对于AM模式,在用户设备单元(UE)中设有RLC实体10-UE以及在UTRAN中设有LRC实体10-RAN。就较低层(例如媒体访问控制(MAC)层11)而言,每个RLC实体具有一个发送侧和一个接收侧。利用其RLC PDU,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RLC协议支持较高级服务数据单元(SDU)(在图1所示的情况中为TCP/IP分组)的顺序传递。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在第三代伙伴关系项目3GPP TS 25.322 V6.0.0(2003-12);技术规范小组无线接入网;RLC协议规范(发行版6)中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文献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通过空中接口提供某种有限的代码型错误恢复功能(例如卷积编码)。通过空中接口,利用本地重发协议在本地执行此类错误恢复,其中发送缓冲器中的所有数据被高速缓存,直到其已被成功交付为止。就此而言,例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具有它的本地重发协议-自动重发请求(ARQ)协议。
考虑UE参考类384kbps的用户设备单元(UE)的情况。根据技术规范3GPP TS 25.306 v 5.70(此规范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该UE类的典型RLC性能的特点是有50Kbyte的UE存储器和最多6个AM(确认模式)RLC实体。因此,该用户设备单元(UE)潜在地可以使用三个并行的分组交换(PS)RAB。但为简明起见,在本情况中,假定该用户设备装置(UE)使用两个同时的PS RAB来工作,例如两个并行的交互RAB或一个交互式RAB和一个流式RAB。
对于以AM模式工作的RLC实体,采用类似滑动窗口的机制来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流。当为此场合中的用户设备单元(UE)建立第一PS RAB时,UTRAN尚无法知道将来是否要建立第二(或甚至第三)PS RAB。因此如果第一PS RAB的RLC窗口大小无法在建立后续RAB时缩减,则UTRAN必须将将来可能建立的其他RAB要使用的存储容量纳入考虑。例如,为了允许例如两个并行的PS RAB,UTRAN只能将其可用的UE存储容量的一半分配给第一PS RAB。
在此情况中,如果仅要建立第一PS RAB,则UTRAN可能会将余下的全部存储容量分配给第一PS RAB,例如下行窗口大小为512而上行窗口大小为256,导致42kbyte的总存储容量使用。但没有重新配置RLC窗口大小的能力,无法为第一PS RAB分配这样充足的存储容量。这是因为在建立第一PS RAB时最初需要考虑第二PS RAB的可能的存储容量使用(无论是否将实际建立该第二PS RAB)。因此,用于第一PS RAB的RLC存储容量(由此第一PS RAB的RLC窗口大小)只能配置为例如下行为256而上行为128。自然,这导致性能降低,尤其是在建立第二PS RAB(这可能永远不会发生)之前。
尤其是对于较高数据速率如384kbps,RLC窗口大小在延迟/吞吐量方面对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由于两个并行PS RAB只能在PS连接的部分中使用,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UE,未使用大量的UE存储容量,而PS连接的吞吐量却不必要地低。当考虑三个并行PS RAB的情况时,性能降低更严重:当建立第一PS RAB时只能分配可用UE存储容量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如果可以在重新配置时缩减RLC窗口大小,则UTRAN可以为第一PS RAB分配全部存储容量。于是,如果稍后建立第二PSRAB,则可以重新配置窗口大小,以便适应同时RAB的数量。
结果是,RRC信令标准当前名义上支持连接期间对RLC参数进行重新配置,例如利用RADIO BEARER RECONFIGURATION消息。根据技术规范3GPP TS 25.331 v 3.17.0第8.2.2.3节和8.6.4.9节(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RLC窗口大小重新配置表面上得到支持。
但是,在上述技术规范3GPP TS 25.322以及技术规范3GPP TS25.331.v 3.17.0(二者均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均未明确地规定有关此类重新配置,尤其是缩减RLC窗口大小的操作。此外,当缩减窗口大小时,UE操作并不明确,因此可能非常成问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RLC窗口大小缩减的有效技术。
发明概述
一种电信设备包括:收发器、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以及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收发器允许设备通过空中接口通信。无线链路控制实体形成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通过空中接口发送,以及通过空中接口接收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配置为包括用于存储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发送缓冲器以及用于存储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接收缓冲器。无线链路控制实体包括RLC重新配置逻辑装置,它至少重新配置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和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之一。在执行重新配置时,RLC重新配置逻辑装置实施一种策略,以便至少处理下列项目之一:(1)在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的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2)在新发送窗口之外或无线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在所述设备是用户设备单元时的第一示范实施例和操作模式中,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A)丢弃在旧接收缓冲器窗口中接收到但在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的任何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B)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中保留无线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任何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在丢弃旧接收缓冲器窗口内接收到但是在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的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时,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不对丢弃的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作否定确认。鉴于保留了无线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可以重发(在重新配置之后)所述无线接入网否定确认的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作为对用户设备单元的第一实施例和操作模式的修改,当重新配置之后,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遇到存储器大小约束时,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可选地无需将从较高层接收到的服务数据单元(SDU)分段。
在设备是用户设备单元时的第二实施例和操作模式中,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A)保留存储在所述接收缓冲器中的所有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即使其位于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直到可以使所述接收缓冲器窗口前移为止;(B)保留存储在所述接收缓冲器中的所有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即使其位于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
在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变化中,第二实施例和方式可选地检查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是否容量紧张。如果容量紧张,则所述RLC实体可以可选地实施保护性措施。
作为第一例示范储器容量检查,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可以检查从高层接收服务数据单元(SDU)是否会超过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的容量,并且(如果是的话)决定不去处理该SDU。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执行的第一示范存储器容量检查可以包括:判断所述缓冲存储器是否足够存储其序列号SN对于确认模式RLC实体满足VT(A)<SN<VT(S)的确认模式RLC协议数据单元(AMD PDU)。在该第一示范存储器容量检查操作中,VT(A)是最近一个依次确认的AMD PDU之后的序列号;而VT(S)是首次待发送的下一个AMD PDU的序列号。
作为第二示范存储器容量检查操作,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可以检查从所述无线接入网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是否会超过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的容量,并且(如果是的话)决定忽略该SDU。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执行的第二示范存储器容量检查可以包括:判断所述缓冲存储器是否足够存储其序列号SN对于所有确认模式RLC实体满足VR(R)<SN<VR(H)的确认模式RLC协议数据单元(AMD PDU)。在此第二示范存储器容量检查操作中,SN是所述PDU的序列号;VR(R)是最近一个依次接收到的AMD PDU之后的序列号;以及VR(H)是任何接收到的AMD PDU的最高序列号之后的序列号。
当所述重新配置所涉及的所述电信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节点时,所述RLC重新配置逻辑在所述重新配置时保留所有下行PDU。同样地,在发送侧,当重新配置时,也保留所有上行PDU,因为重新配置时用户设备单元可以或也可以不丢弃上行数据。
附图简介
通过对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的更为具体的描述,可以明白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同样参考标记指各视图中的相同部件。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重点放在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电信层模型的示意图,特别显式了具有位于较高层与媒体访问层(MAC)之间的两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无线链路控制层。
图2是适用本发明的示范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络的部分的简化功能框图,包括用户设备单元(UE)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以及基站。
图4是示范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5以示意图说明发送器的RLC窗口大小重新配置以及接收器的RLC窗口大小重新配置的两种情况。
图6以流程图说明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一模式的UE RLC实体所执行的选择的、基本的、代表性的操作。
图6A以流程图说明图6所示RLC重新配置操作的一种变型期间UE RLC实体所执行的选择的、基本的、代表性的操作。
图7以流程图说明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根据第二实施例和第二模式的UE RLC实体所执行的选择的、基本的、代表性的操作。
图7A以流程图说明图7所示RLC重新配置操作的一种变型期间UE RLC实体所执行的选择的、基本的、代表性的操作。
图8以流程图说明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网络节点(RAN)RLC实体所执行的选择的、基本的、代表性的操作。
发明的详细说明
在如下描述中,为了进行说明而非限制,阐述了一些具体细节,如具体的体系结构、接口、技术等,以便透彻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显然可以其它脱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实施例来实施。在其他实例中,对熟知的设备、电路和方法未作详细描述,以免因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不清楚。再者,在一些附图中显示了一些单独的功能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这些功能可以采用单独的硬件电路,采用结合适当编程的数字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起作用的软件,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采用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
现在在图2所示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13的场境中描述以上间接提到的无线接入网实施例的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示例。显示为云状块14的代表性面向连接的外部核心网络可以是,例如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和/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显示为云状块16的代表性面向无连接的外部核心网络可以是例如因特网。这两种核心网络连接到它们的对应的核心网络服务节点。PSTN/ISDN面向连接的网络14连接到提供电路交换服务的面向连接的服务节点(显示为移动交换中心(MSC)节点18)。因特网面向无连接的网络16连接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节点20,此节点定制为提供分组交换型服务,有时称为服务GPRS服务节点(SGSN)。
核心网络服务节点18和20中每一个均通过无线接入网(RAN)接口(称为Iu接口)连接到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24。UTRAN 24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26。为简明起见,图2的UTRAN 24仅显示为具有两个RNC节点,具体为RNC261和RNC 262。每个RNC 26连接到多个基站(BS)28。例如,同样为简明起见,显示有两个基站节点连接到每个RNC 26。就此而言,RNC 261服务于基站281-1和基站281-2,而RNC 262服务于基站282-1和基站282-2。可以理解,每个RNC可以服务不同数量的基站,并且各RNC不一定服务相同数量的基站。此外,图2显示RNC可以通过Iur接口连接到URN24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RNC。再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基站节点在某些场境中更常被称为节点B或B-节点。
在所示实施例中,为简明起见,每个基站28显示为服务于一个小区。每个小区由包围相应基站的圆圈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基站可以为一个以上小区通过空中接口进行的通信服务。例如,两个小区可以利用设在同一基站站点上的资源。
用户设备单元(UE)(如图2所示的用户设备单元(UE)30)通过无线电或空中接口32与一个或多个小区或一个或多个基站(BS)28通信。图2中以点划线表示每个无线电接口32、Iu接口、Iub接口以及Iur接口中的每一个接口。
最好,无线接入基于利用CDMA扩频码分配各无线电信道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来进行。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接入方法。WCDMA为多媒体业务提供宽带以及其他高传输率要求及诸如分集切换和RAKE接收机等稳健特征来确保高质量。每个用户移动台或设备单元(UE)30分配有其自己的扰码,以便基站28识别来自该特定用户设备单元(UE)的传输以及允许该用户设备单元(UE)识别来自该基站的预定给它的传输,区分其余所有传输和同一区域中存在的噪声。
图3显示用户设备单元(UE)30和说明性节点如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6和基站28的选择的一般方面。图3所示的用户设备单元(UE)30包括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31,用于控制用户设备单元(UE)所需的各种操作。该UE的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31向连接到天线35的无线电收发器33提供控制信号及数据。无线电收发器33属于物理层功能。
图3所示的示范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6和基站28是无线电网络节点,它们各自分别包括对应的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36和37,用于执行RNC 26和用户设备单元(UE)30之间进行通信所需的大量无线电和数据处理操作。基站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37控制的设备的部分包括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39的多个无线电收发器38。
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一个实体对中的一个RLC实体位于服务无线电网络控制器(SRNC)261(即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RAN)中,而该实体对中的另一个RLC实体位于移动台(MS)30中(即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UE)。这两个SRNC 26都是电信无线接入网节点,以及用户设备单元30在此被视为电信“设备”的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以双箭头52表示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UE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RAN之间的RLC PDU传输。
虽然在图2和图3中,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RAN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UE显示为在各自的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中实现,但应理解,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的功能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的功能可以采用单独的硬件电路,采用配合适当编程的数字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起作用的软件,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采用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
图4显示了确认模式的无线链路控制(RLC)50的功能方面(相对于无确认模式或透明模式)。如图4所示,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具有发送侧(向较低层次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发送或传送RLC PDU)以及接收侧(从较低层次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接收RLC PDU)。该发送侧和接收侧都由RLC控制逻辑102管理和监控。
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发送侧相关的功能显示在图4的左手边。线条104表示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的发送侧从较高层接收服务数据单元(SDU)。如上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将从较高层104(例如IP层)得的分组作为SDU处理。如方框106所示,将这些SDU分段和/或级联以形成固定长度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如果若干SDU刚好形成一个PDU,则将这些SDU级联,并在该PDU的开始位置插入适当的长度指示符。
如方框108所示,为每个RLC PDU生成一个RLC首部。根据本发明,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具有结合添加LRC首部控制108工作的端口管理器110。在为RLC PDU生成首部之后,将其置于重发缓冲器中,如方框114所示。
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的接收侧通过一条适当的逻辑信道从MAC层接收RLC PDU。接收侧包括以方框130表示的解复用(DEMUX)/路由选择功能。如方框132所示执行解密。如方框134所示,去除RLC首部并提取可能捎带的状态信息。PDU最初保存在共用接收缓冲器136中,直到接收到完整的SDU为止。必要时,共用接收缓冲器136的控制组件通过向对等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发送否定确认(如线条140所示的信号)请求重发AMD PDU。在方框134处去除RLC PDU首部之后,以及在接收到一个或多个RLCPDU携带的SDU的所有片段之后,重组功能块142重组完整的SDU,并将其发送到较高层,如图4中线条160所示。
因此,对于每个创建的RLC实体,执行图4所示的功能。如上所述,在用户设备单元(UE)采用多个无线接入承载(RAB)的情况下,可能创建了多个RLC实体。无论所创建的RLC实体数量是多少,这些RLC实体必须共享用户设备单元(UE)的相同存储容量分配。图3显示与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31分离设置的UE存储器150,但该存储器150也可以用不同的介质并以许多种替代方式来实现,包括作为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31的一部分。在UE参考类384kbps的情况中,UE具有50Kbyte的存储容量,可容纳最多六个AM RLC实体。
为此,当配置接收和发送时,为每个RAB提供用户设备单元(UE)存储器150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窗口,并且对于每个方向,将某个“窗口大小”指定给相关的RAB。实际上,用户设备单元(UE)配有某些RLC能力信息,其包括:(1)总的RLC AM缓冲器大小;(2)AM RLC实体的最大数量;以及(3)最大RLC AM窗口大小。参见例如第三代伙伴关系项目的技术规范3GPP TS 25.322 V6.0.0(2003-12);技术规范小组无线接入网;RLC协议规范(发行版6),第10.3.3.34节。例如,对于每个RLC实体,用户设备单元(UE)配有指定其发送侧窗口大小的参数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和指定接收侧窗口大小的参数Configured_Rx_Window_Size。
为处理用户设备单元(UE)存储器150中分配给RLC实体的部分(例如50K左右),对于每个RLC实体,LRC控制逻辑利用一组“状态变量”。这些状态变量在第三代伙伴关系项目的技术规范3GPPTS 25.322 V6.0.0(2003-12);技术规范小组无线接入网;RLC协议规范(发行版6),第9.4节中描述。在格式上,这些状态变量的命名为:(1)以字母“V”开头;(2)在指RLC实体的接收侧时第二个字母为“R”而在指RLC实体的发送侧时第二个字母为“T”;以及(3)具有在括弧中的变元。为便于说明,表1中列出了几个相关的状态变量。
                     表1:RLC状态变量
  状态变量名  描述
  VT(S)  发送状态变量:包含首次要发送的下一个AMD PDU的“序列号”(即不包括重发的PDU)。VT(S)在例如上述AMDPDU被发送之后更新。
  VT(A)  确认状态变量:包含最近一个依次确认的AMD PDU的“序
  列号”之后的“序列号”。这构成可接受确认的发送窗口的下缘。
  VT(WS)   发送窗口大小状态变量:包含发送窗口所用的大小。该变量的初始值是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
  VT(MS)   最大发送状态变量:包含对等接收器可拒绝的第一个AMDPDU的“序列号”,VT(MS)=VT(A)+VT(WS)。该值表示发送窗口的上缘。VT(MS)在VT(A)或VT(WS)被更新时更新。
  VR(R)   接收状态变量:包含最近一个依次接收到的AMD PDU的“序列号”之后的“序列号”。它在接收到“序列号”等于VR(R)的AMD PDU时更新。
  VR(H)   最高预期状态变量:包含任何接收到的AMD PDU的最高“序列号”之后的“序列号”。当接收到其“序列号”x满足VR(H)<x<VR(MR)的AMD PDU且时,VR(H)将设为等于x+1。
  VR(MR)   最大可接受接收状态变量:包含该接收器可拒绝的第一个AMD PDU的“序列号”,即VR(MR)=VR(R)+Configured_Rx_Window_Size。
  VR(US)   接收器发送序列状态变量:包含最近一个接收到的AMDPDU的“序列号”之后的“序列号”。
如上所述,目前的标准名义上允许RLC实体重新配置窗口大小,但并没有解决窗口大小重新配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某些问题。在图5中,显示了RLC窗口大小重新配置的示例,其中窗口大小从16缩减为8。图5显示RLC实体的发送侧中缩减的RLC窗口大小以及对应对等RLC实体的接收侧中LRC窗口大小缩减的两种情况。在图5中,阴影块对应于实际发送(发送器的情况中)或接收到(接收器的情况中)的PDU,而非阴影块对应于尚未发送(发送器的情况中)或尚未接收到(接收器的情况中)的PDU。
在图5的情况(a)中,发送器和接收器窗口覆盖相同的序列号范围。相比之下,在图5的情况(b)中,接收器窗口比发送窗口进一步前移,因为确认PDU 0和1的状态消息尚未发送,或已经发送但在空中接口上丢失。
如图3和图4所示,RLC实体50以及尤其UE RLC实体50-UE最好设有RLC重新配置逻辑200,它为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重新配置RLC窗口大小提供有帮助的和实用的支持。依靠RLC重新配置逻辑200,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适于在RLC重新配置过程中被请求时执行下列重新配置操作之一:(1)重新配置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以形成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小于旧发送缓冲器窗口的新发送缓冲器窗口;以及(2)重新配置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以形成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小于旧接收缓冲器窗口的新接收缓冲器窗口。RLC重新配置逻辑200可以几乎同时重新配置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和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执行这两个重新配置操作。
RLC重新配置逻辑200可以图3和图4所示的方式作为RLC控制逻辑102的一部分来实现,其中RLC控制逻辑102可以是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的一部分或与其不同的部分。例如,RLC重新配置逻辑200可以包含一组指令和/或数据,这组指令和/或数据由含有所述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或者,RLC重新配置逻辑200可以单独实现为例如分设的处理器、电路、控制器或状态机。
UE的第一实施例/模式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一操作模式中,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50-UE通过其RLC重新配置逻辑200-UE:(A)丢弃在旧接收缓冲器窗口内接收到但是在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的任何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B)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中保留所述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任何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一实施例/操作模式的原理基于同时减少接收侧和发送侧的窗口的效果的考虑。就缩减接收器窗口而言,当接收器窗口减小时,在接收器窗口中接收到的一些PDU可能以落在新接收器窗口之外结束。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释放存储容量,这些PDU在UE中会被丢弃,并视为未接收到。这意味着UTRAN需要在重新配置之后重发这些PDU,但这被视为对性能的影响很小。
就缩减发送窗口而言,当发送窗口减小时,就发送窗口中发送的一些PDU可能以落于新发送器窗口之外结束。为了释放存储容量从发送器轻率地丢弃这些PDU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
对RLC实体发送侧产生的第一个后果是永久丢失数据。如果这些PDU被丢弃,就无法将其重发,这会导致永久的数据丢失。对于无线承载(RB)而言,这可能是可接受的,但会意味着不可能缩减用于信令无线承载(SRB)的窗口大小。无线承载(RB)用于用户数据,而信令无线承载(SRB)用于控制数据。如涉及GSM切换时所用缺省配置的讨论那样,能够将窗口大小从缺省配置中所用的值128减少到较低的值来释放存储容量将是有益的。
对发送侧产生的第二个后果是协议操作中可能出现错误。在发送侧丢弃PDU可能导致协议错误。就图5中的情况(b),如果发送器丢弃新发送窗口之外的PDU,则意味着PDU 8-15被丢弃且无法被重发。但是,因为情况(b)中接收器窗口远远超前于发送窗口,所以SN=8的PDU处于新接收器窗口内。如果无法重发该PDU,则该RLC协议就会停止。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有未获肯定确认的PDU被保存在缓冲器中。这意味着如果UTRAN在重新配置之后否定确认本示例中的PDU 8-15中的一些,则必须使UE准备好重发PDU。
鉴于以上描述,图6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一模式,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RLC实体50-UE和尤其是RLC重新配置逻辑200-UE所执行的选择的、基本的、代表性的操作。图6显示了UE RLC实体50-UE的发送侧和接收侧上执行的操作。
操作6-1显示UE RLC实体50-UE执行检查,以判断它是否已经接收到有必要执行RLC重新配置操作的任何指示。对于用户设备单元30,可以例如通过从无线接入网接收的消息来提供此指示。如果未接收到任何此类指示,UE RLC实体50-UE继续以先前配置的RLC参数工作(如图操作6-2所示)。但如果收到要执行RLC重新配置操作的指示,如图操作6-3,则UE RLC实体50-UE的发送侧和接收侧开始采用重新配置的参数。
在图6的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以及其他实施例和操作模式中,假定RLC重新配置操作涉及重新配置发送缓冲器窗口(例如为了形成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小于旧发送缓冲器窗口的新发送缓冲器窗口),以及涉及重新配置接收缓冲器窗口(例如为了形成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小于旧接收缓冲器窗口的新接收缓冲器窗口)。
在接收侧,如操作6-R4所示,RLC重新配置逻辑200-UE检查接收到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检查接收到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序列号或其他序列/顺序标识符。如操作6-R5所示,RLC重新配置逻辑200-UE判断目前已接收到的任何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序列号是否在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但还在旧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如果6-R5操作相对于任何已经接收到的PDU的判断是肯定的,则如操作6-R6所示丢弃PDU,且不作否定确认。在新接收缓冲器窗口内接收到的PDU如操作6-R7所示被确认为必要的并加以处理。在执行丢弃操作6-R6或处理操作6-R7之后,在操作6-R10,相应使接收器窗口前移。此前移操作6-R10可以包括例如更新状态变量VR(MR)和VR(H)。根据接收缓冲器窗口的前移,接收器继续处理接收到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确认和处理接收到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然后进一步使接收缓冲器窗口前移,直到传输完成为止。
在发送侧,当如操作6-T4所示执行重新配置时,状态变量VT(WS)设为已提供给UE RLC实体50-UE的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的值。如操作6-T5所示,RLC重新配置逻辑200要求发送侧不因RLC重新配置而丢弃接收缓冲器中的任何PDU,即使PDU的序号或序列号大于VT(MS)。如上所述,VT(MS)是最大发送状态变量,因此包含对等接收器可拒绝的第一个AMD PDU的“序列号”:VT(MS)=VT(A)+VT(WS),因此表示发送窗口的上缘。然后,如操作6-T6所示,发送侧在新发送缓冲器窗口内向对等实体的接收器发送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如操作6-T7所示,发送侧处理从对等接收器实体接收到的确认;根据如此处理的确认在必要时重发PDU;然后根据需要使发送缓冲器窗口前移。
可能的情况是,由于执行图6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重新配置的RLC实体所需的RLC缓冲存储器暂时可能与旧RLC窗口所示的一样高。这可能意味着没有足够的空闲存储容量来将所有RLC实体的所有输入的SDU分段。在此情况下,图6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可以利用为图6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的一种变型。在图6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中,如果且当超过用户设备单元(UE)的存储器容量(例如UE存储器150)时,用户设备单元(UE)无需将从上层接收到的SDU分段。因为无需将从上一层接收到的SDU分段,所以UE中所有发送缓冲器所需的存储容量不要求随时比支持配置的RLC窗口所需的更多的存储容量。
与图6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中的那些类似的图6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的基本操作以类似的方式编号。图6A的RLC重新配置操作与图6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操作6-R8所示那样检查RLC重新配置操作是否引起任何存储约束。如果存在存储约束,则如操作6-R9所示,RLC重新配置逻辑200设置SDU分段放弃标志,以便之后RLC控制逻辑102会知道它无需对从较高层接收到的SDU进行分段。虽然图6A中未显示,但当存储约束减轻时,可以清除SDU分段放弃标志,以便可以继续将SDU分段。
未规定当无法传送数据(例如由于RLC窗口已满或RLC实体暂停)时RLC和上层之间的交互,这应理解为在例如现有3GPP TS UE实现方案中还必须存在某种形式的流控,以禁止较高层应用在这些情况下再向RLC提交其他数据。
第一实施例和第一操作模式一般非常有利,但如果未配置顺序交付,则可能效果不好。例如如果图5的情况(b)下PDU 11-12中存在一个SDU,则该SDU可能在将RLC窗口减小时就已传递到较高层。在重新配置之后,对等实体将重发这些PDU,由此将向较高层传递重复的SDU。重发序列号在旧发送窗口之外的PDU还会引起额外的延迟。下面将描述第二实施例和第二操作模式,其解决了所考虑的此类和其他问题。
UE的第二实施例模式
从某些方面,第二示范实施例和操作模式比第一实施例/操作模式更复杂。在第二实施例和操作操作模式中,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通过其RLC重新配置逻辑200-UE:(A)保留接收缓冲器中存储的所有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即使其在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直到可以使接收缓冲器窗口前移为止;以及(B)保留所述发送缓冲器中存储的所有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即使其位于新发送缓冲器窗口之外。
鉴于以上描述,图7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和第二模式,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RLC实体50和尤其是RLC重新配置逻辑200-UE所执行的选择的、基本的、代表性的操作。与在先的图6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相似,如操作7-1,UE RLC实体50-UE执行检查,以判断它是否已接收到有必要执行RLC重新配置操作的任何指示。如果未接收到任何此类指示,则UE RLC实体50-UE继续以先前配置的RLC参数工作(如操作7-2所示)。但如果收到要执行RLC重新配置操作的指示,如操作7-3所示,UE RLC实体50-UE的发送侧和接收侧都开始采用重新配置的参数。
在第二实施例/模式中,当接收器窗口缩减时(例如作为RLC重新配置操作的部分),保留接收缓冲器中的所有PDU,即使这些PDU在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操作7-R4)。如操作7-R5,根据正常规则(例如,3GPP TS 25.322中描述的规则)使接收缓冲器窗口前移。
同样地,第二实施例/模式解决缩减发送窗口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当发送窗口减小时,保留发送缓冲器中的所有PDU,即使这些PDU在新发送缓冲器窗口之外(操作7-T4)。如操作7-T5,根据正常规则(例如,3GPP TS 25.322中描述的规则)使发送窗口前移。
因为根据此第二实施例/模式重新配置时所有PDU保留在RLC缓冲器中,可能的情况是,在新RAB上发送和/或接收的PDU可能暂时致使UE RLC缓冲器150的容量或能力被超过。因此,图7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是图7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的一种变型,并且还可以实施为处理UE缓冲存储容量可能不足以在重新配置之后的初始时间内处理所有AMD PDU的可能性。
如以下示例方式所述,图7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可选地检查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的容量紧张情况。如果容量紧张,则所述RLC实体可选地执行保护性措施。
图7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的许多操作与图7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中的那些类似,因此不作进一步讨论。图7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与图7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的基本不同之处在于:在处理从上层接收到的SDU或存储接收到的AMD PDU之前,检查RLC缓冲存储器是否足够存储某些PDU。
作为第一示范存储器容量检查,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可以检查从高层接收服务数据单元(SDU)是否会超过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的容量,并且(如果是的话)决定将不处理该SDU。在发送侧,图7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中与图7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的基本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操作7-T6、操作7-T7、操作7-T8、操作7-T9以及操作7-T10。操作7-T6说明发送侧从较高层接收SDU,其后接操作7-T7,由RLC重新配置逻辑200检查存储如操作7-T6接收到的SDU是否会导致UE存储器150过度分配。
具体而言,如操作7-T7,RLC重新配置逻辑200检查RLC缓冲存储器是否足以处理对于所有RLC AM实体,其SN在区间[VT(A)<SN<VT(S)]内的AMD PDU。在此第一示范存储器容量检查操作中,SN是所述PDU的序列号;VT(A)是最近一个依次确认的AMD PDU之后的序列号;而VT(S)是首次待发送的下一个AMD PDU的序列号。
如果在操作7-T7根据信号通知的UE能力确定处理从高层接收的SDU会导致UE缓冲存储器过度分配,则不处理SDU(如操作7-T8所示)。否则,如操作7-T9处理在操作7-T6期待的SDU。然后,在操作7-T8或操作7-T9之后,如操作7-10,发送侧执行这样的例行事务,如处理此时可能适当的任何确认;向其对等RLC实体(例如RAN中的)重发PDU;以及在必要时使发送缓冲器窗口前移。
图7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UE总是可以接收对于所有RLC AM实体,SN在区间[VR(R)<SN<VR(H)]内的AMD PDU(即重发),这是防止潜在的死锁情况所需要的。如果无法保证这一点,则UE可能忽略所有接收的PDU并且不可能脱离停止状况,
作为图7A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的第二示范存储器容量检查操作,无线链路控制实体可以检查从无线接入网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是否会超过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的容量,并且(如果是的话)决定忽略该SDU。这主要在接收侧上完成,其中图7A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与图7所示的RLC重新配置操作的基本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操作7-R6、操作7-R7、操作7-R8、操作7-R9以及操作7-R10。操作7-R6显示接收侧接收PDU。如操作7-R7,图7A实施例所示的RLC重新配置逻辑200检查存储操作7-R6接收的PDU是否会导致UE存储器150过度分配。
具体而言,如操作7-R7,RLC重新配置逻辑200检查RLC缓冲存储器是否足以存储对于所有RLC AM实体,其序列号(SN)在区间[VR(R)<SN<VR(H)]内的AMD PDU。在此存储器容量检查操作中,SN是所述PDU的序列号;VT(R)是最近一个依次接收到的AMDPDU之后的序列号;以及VT(H)是任何接收到的AMD PDU的最高序列号之后的序列号。
如果根据操作7-R7的检查结果,缓冲存储器容量不够用,则如操作7-R8忽略这些PDU(而不生成任何确认)。(如果接收到的PDU的SN导致VR(H)增加,则只需执行检查操作7-R8)。
否则,如果不执行操作7-R8,则如操作7-R9处理接收到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然后,在操作7-R9或7-R8之后,如操作7-R10,接收侧生成任何必要的确认(如果仅对其他PDU),然后在必要时使接收缓冲器窗口前移。
因此,对于用户设备单元,以上已经描述了用于处理配置的RLC窗口缩减的两个实施例/模式。第一实施例/操作模式较为简单直接,但仅在配置了顺序传递的情况下才有效。第一实施例/模式还要求在重新配置之后重发在新RLC窗口外的PDU,这意味着用户数据延迟较大。第二实施例/模式要求更高级的存储器处理,但也处理未配置顺序传递的情况,并且避免在重新配置之后重发PDU。
网络节点的示范实施例
对于网络节点,图8说明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RLC实体50-RAN和尤其RLC重新配置逻辑200-RAN所执行的选择的、基本的、代表性的操作。图8显示RLC实体50-RAN的发送侧和接收侧上执行的操作。
操作8-1显示RLC实体50-RAN执行检查,以判断它是否已经接收到需要执行RLC重新配置操作的任何指示。如果未接收到任何此类指示,则UE RLC实体50-RAN继续以先前配置的RLC参数工作(如操作8-2所示)。但如果收到要执行RLC重新配置操作的所述指示,则如操作8-3,UE RLC实体50-RAN的发送侧和接收侧均开始采用重新配置的参数。
在图8的RLC重新配置操作期间以及其他实施例和操作模式中,假定RLC重新配置操作涉及重新配置发送缓冲器窗口(例如为了形成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小于旧发送缓冲器窗口的新发送缓冲器窗口),以及涉及重新配置接收缓冲器窗口(例如为了形成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小于旧接收缓冲器窗口的新接收缓冲器窗口)。如前所述,接收缓冲器窗口和发送缓冲器窗口的重新配置可以同时执行,或者可以在不同时间执行。总之,图8所示的内容是说明性的。
在接收侧,如操作8-R4,RLC重新配置逻辑200-RAN在重新配置时保留所有下行PDU。同样地,在发送侧,如操作8-T4,当重新配置时,也保留所有上行PDU,因为重新配置时用户设备单元30可以或可以不丢弃上行数据。
虽然已结合最实际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要理解,本发明并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旨在涵盖属于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Claims (21)

1.一种电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33),它允许所述设备(30,26)通过空中接口(32)通信;
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它形成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便通过所述空中接口(32)发送,以及通过所述空中接口(32)接收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配置为包括用于存储所述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发送缓冲器以及用于存储所述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接收缓冲器;以及
其特征在于:
RLC重新配置逻辑装置,其设为通过实施用于处理至少下列项目之一的策略来重新配置至少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和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之一:(1)位于新接收缓冲器窗口外的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2)位于新发送窗口之外或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设备是用户设备单元,以及其中所述RLC重新配置逻辑装置设为实施如下策略:
(A)丢弃在旧接收缓冲器窗口内接收到但是在所述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的任何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B)在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中保留所述无线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任何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还设为在所述重新配置之后重发所述无线接入网否定确认的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还设为在重新配置之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遇到存储器大小约束时不要求将从较高层接收到的服务数据单元(SDU)分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不否定确认在所述旧接收缓冲器窗口内接收到但是位于所述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的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设备是用户设备单元,以及其中所述RLC重新配置逻辑装置设为实施如下策略:
(A)保留存储在所述接收缓冲器中的所有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即使其位于所述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直到所述接收缓冲器窗口可以前移为止;
(B)保留存储在所述发送缓冲器中的所述无线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任何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即使其位于所述新发送窗口之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还设为检查从高层接收服务数据单元(SDU)是否会超过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容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还设为,对确认模式的RLC实体检查所述缓冲存储器是否足够存储其序列号SN满足VT(A)<SN<VT(S)的确认模式RLC协议数据单元(AMD PDU),其中VT(A)是最近一个依次确认的AMDPDU之后的序列号;而VT(S)是首次待发送的下一个AMD PDU的序列号。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还设为检查从所述无线接入网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是否会超过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容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还设为,对确认模式的RLC实体检查所述缓冲存储器是否足够存储其序列号SN满足VR(R)<SN<VR(H)的确认模式RLC协议数据单元(AMD PDU),其中VR(R)是最近一个依次接收到的AMD PDU之后的序列号;以及VR(H)是任何接收到的AMD PDU的最高序列号之后的序列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节点,以及其中所述RLC重新配置逻辑装置设为实施如下策略:
(A)重新配置时保留所有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B)重新配置时保留所有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12.一种操作通过空中接口(32)与无线接入网通信的用户设备单元(30)无线接入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来形成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通过所述空中接口(32)发送,以及通过所述空中接口(32)接收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将所述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储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发送缓冲器中;
将所述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储在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接收缓冲器中;
RLC重新配置过程中,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单元(30)至少执行下列重新配置操作之一:(1)重新配置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以形成具有小于旧发送缓冲器窗口的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的新发送缓冲器窗口;以及(2)重新配置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以形成具有小于旧接收缓冲器窗口的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的新接收器缓冲器窗口,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
(A)丢弃在所述旧接收缓冲器窗口内接收到但是在所述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的任何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B)在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中保留所述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任何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在重新配置之后重发所述无线接入网否定确认的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在重新配置之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遇到存储器大小约束时不要求将从较高层接收到的服务数据单元(SDU)分段。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不否定确认在所述旧接收缓冲器窗口内接收到但是位于所述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的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16.一种操作通过空中接口(32)与无线接入网通信的用户设备单元(30)无线接入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来形成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通过所述空中接口(32)发送,以及通过所述空中接口(32)接收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将所述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储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发送缓冲器中;
将所述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储在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接收缓冲器中;
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单元(30)至少执行下列重新配置操作之一:(1)重新配置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以形成具有小于旧发送缓冲器窗口的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的新发送缓冲器窗口;以及(2)重新配置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以形成具有小于旧接收缓冲器窗口的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的新接收器缓冲器窗口,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
(A)保留存储在所述接收缓冲器中的所有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即使其位于所述新接收缓冲器窗口之外,直到所述接收缓冲器窗口可以前移为止;
(B)保留存储在所述发送缓冲器中的所述接入网尚未肯定地确认收到的任何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即使其位于新发送窗口之外。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检查从高层接收服务数据单元(SDU)是否会超过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容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对确认模式的RLC实体检查所述缓冲存储器是否足够存储其序列号SN满足VT(A)<SN<VT(S)的确认模式RLC协议数据单元(AMD PDU),其中VT(A)是最近一个依次确认的AMDPDU之后的序列号;而VT(S)是首次待发送的下一个AMD PDU的序列号。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检查从所述无线接入网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是否会超过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容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对确认模式的RLC实体检查所述缓冲存储器是否足够存储其序列号SN满足VR(R)<SN<VR(H)的确认模式RLC协议数据单元(AMD PDU),其中VR(R)是最近一个依次接收到的AMD PDU之后的序列号;以及VR(H)是任何接收到的AMD PDU的最高序列号之后的序列号。
21.一种操作通过空中接口(32)与用户设备单元(30)通信的无线接入网的无线接入节点(26)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无线链路控制实体(50)来形成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以通过所述空中接口(32)发送,以及通过所述空中接口(32)接收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将所述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储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发送缓冲器中;
将所述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储在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存储器(150)的接收缓冲器中;
RLC重新配置期间,通过如下步骤重新配置至少发送缓冲器窗口大小和接收缓冲器窗口大小之一:
(A)重新配置时保留所有下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B)重新配置时保留所有上行RLC协议数据单元(PDU)。
CN2004800094338A 2003-04-07 2004-04-06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771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03010485 2003-04-07
SE0301048A SE0301048D0 (sv) 2003-04-07 2003-04-07 RLC window reconfiguration
SE0301048-5 2003-04-07
PCT/SE2004/000543 WO2004091130A1 (en) 2003-04-07 2004-04-06 Rlc window size reconfigu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1686A true CN1771686A (zh) 2006-05-10
CN1771686B CN1771686B (zh) 2010-06-16

Family

ID=20290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94338A Expired - Lifetime CN1771686B (zh) 2003-04-07 2004-04-06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729719B2 (zh)
EP (1) EP1614248B2 (zh)
JP (1) JP2006522560A (zh)
KR (1) KR101051595B1 (zh)
CN (1) CN1771686B (zh)
AT (1) ATE427597T1 (zh)
DE (1) DE602004020330D1 (zh)
PL (1) PL1614248T5 (zh)
SE (1) SE0301048D0 (zh)
WO (1) WO2004091130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855A (zh) * 2009-03-16 2010-09-2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重置无线链路控制层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CN101507314B (zh) * 2006-08-18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1652952B (zh) * 2007-04-06 2013-02-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窗口控制和重发控制方法、以及发送端装置
CN104506279A (zh) * 2014-12-29 2015-04-08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lte中rlc am模式下的上下行并行处理方法
CN104685959A (zh) * 2012-09-12 2015-06-03 英特尔公司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CN107070607A (zh) * 2008-01-04 2017-08-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一种由wtru实施的方法及该wtru
CN110268657A (zh) * 2017-02-13 2019-09-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监视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CN111066272A (zh) * 2017-09-12 2020-04-24 诺基亚通信公司 移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分组延迟减少
CN112313894A (zh) * 2018-09-25 2021-02-0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数据传输涉及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3868B2 (en) 2005-01-26 2010-06-08 Internet Broadcasting Corp. Layered multicast and fair bandwidth allocation and packet prioritization
US7542443B2 (en) * 2005-02-15 2009-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ceive window updat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299620B (en) 2005-04-05 2008-08-01 Innovative Sonic Ltd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ing size of a receiving window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794694A (zh) * 2005-07-08 2006-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控制层接收端窗口参数被重置后的数据处理方法
ATE410874T1 (de) * 2005-09-20 2008-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e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acketsegmentierung und verknüpfungssignalisier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TWI398118B (zh) 2005-09-21 2013-06-01 Innovative Sonic Ltd 無線通訊系統重建發射邊處理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方法及裝置
US8102878B2 (en) 2005-09-29 2012-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packet shaping for video telephony
US8842555B2 (en) 2005-10-21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aptive encoding of real-time information in packet-switch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514711B2 (en) 2005-10-21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lower layer assisted video error control
US8406309B2 (en) 2005-10-21 2013-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rate adaptation to reverse link conditions
US8548048B2 (en) 2005-10-27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source rate control for video telephony
EP1943800B1 (en) * 2005-11-01 2011-01-0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managing a downlink radio link control data block in an egprs mobi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187076B1 (ko) 2006-01-05 2012-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0912784B1 (ko) * 2006-01-05 2009-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KR101268200B1 (ko) * 2006-01-05 2013-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방법
KR101333918B1 (ko) 2006-01-05 2013-1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점-대-다 서비스 통신
KR101203841B1 (ko) 2006-01-05 201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페이징 메시지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KR101211807B1 (ko) 2006-01-05 2012-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단말의 동기상태 관리방법
WO2007078171A2 (en) 2006-01-05 2007-07-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28086B2 (en) 2006-01-05 2013-04-23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15736A (zh) 2006-01-05 2016-04-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
USRE43949E1 (en) 2006-01-05 2013-01-29 Lg Electronics Inc.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358469B1 (ko) 2006-02-07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network) 안에서 상향(uplink)및 하향(downlink) 대역폭(bandwidth)의선택 및 신호 방법
KR101216751B1 (ko) 2006-02-07 2012-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식별자를 이용한 충돌 회피 방법
KR101387475B1 (ko) * 2006-03-22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네트워크 엔터티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101221443B1 (ko) * 2006-03-28 2013-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결 상태에 있는 단말이 불연속적수신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07111480A1 (en) 2006-03-28 2007-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f connected termina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430480C2 (ru) 2006-04-19 2011-09-27 Нокиа Сименс Нетворкс Гмбх Унд Ко. Кг Способ снижения задержки передачи в чувствительных к задержке приложениях gsm/edge
EP1848162B1 (en) * 2006-04-19 2017-03-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to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latency in GSM/EDGE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TW200803569A (en) * 2006-06-19 2008-01-01 Innovative Sonic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ownlink data upon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2033341B1 (en) 2006-06-21 2018-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access information using a message sepa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70121505A (ko) 2006-06-2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링크 재설정 방법
KR20070121513A (ko) 2006-06-2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접속 방법
KR101369135B1 (ko) 2006-06-21 2014-03-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및 방송서비스의 품질보장 방법 및 그 단말
US8234534B2 (en) 2006-06-21 2012-07-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21927B (zh) 2007-01-09 2016-02-11 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系統
US8537197B2 (en) 2007-01-10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 and link-dependent coding adaptation for multimedia telephony
KR101494727B1 (ko) 2007-02-02 2015-02-25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Utra r6 셀과 r7 셀 간의 핸드오버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A2681020C (en) 2007-03-16 2015-05-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reconfiguration of radio link control parameters
RU2447595C2 (ru) * 2007-03-16 2012-04-1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для поддержки ре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параметр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диолинии
US8179877B2 (en) 2007-09-28 2012-05-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an enhanc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packet data unit for enhanced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9045882A2 (en) 2007-09-28 2009-04-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size
US8797850B2 (en) 2008-01-10 2014-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adapt to network congestion
US8879399B2 (en) * 2008-02-01 2014-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data transfer
WO2009096195A1 (ja) 2008-02-01 2009-08-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8228938B2 (en) * 2009-02-02 2012-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a miss-detection of duplicated packets and an out-of-sequence delivery to the higher layer in unacknowledged mode operation
JP5005785B2 (ja) * 2009-03-16 2012-08-22 宏達國際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リンク制御の再設定のための方法及び関連する通信装置
EP2955958A1 (en) 2009-04-24 2015-1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8473802B2 (en) * 2009-06-30 2013-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 for advanced ARQ buff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65068B2 (en) 2011-03-24 2013-10-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deadlock in direct tunnel release
US9055464B2 (en) 2011-07-07 2015-06-09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RLC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based on UE memory capacity
TW201309053A (zh) * 2011-08-03 2013-02-16 Acer Inc 動態調整通訊協定之視窗大小以增加無線網路系統內資料流通量之方法
CN102545929A (zh) * 2011-12-19 2012-07-04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cdma的车载收音装置
US9426086B2 (en) * 2012-02-23 2016-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 flow based queueing management
GB2502954B (en) 2012-05-23 2014-10-15 Nvidia Corp Processing data units
GB2503873B (en) * 2012-05-23 2017-05-24 Nvidia Corp Processing data units
CN106713166B (zh) * 2015-07-31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拥塞窗口大小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60197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anaging a sequence number range for radio link control entitie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during an on-going connection
CN113573357A (zh) * 2021-07-29 2021-10-29 锐迪科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96248A1 (en) * 1998-10-21 2000-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RQ protocol with packet-based reliability level setting
US6519223B1 (en) * 1999-04-06 2003-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semi reliable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US6798842B2 (en) 2001-01-10 2004-09-28 Asustek Computer Inc. Retransmission range for a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US7447181B1 (en) * 2001-12-05 2008-11-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 mobile station cell change operation in the 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 (GPRS)
DE60212571T2 (de) * 2002-04-23 2007-06-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nforderung zur automatischen Sendungswiederholung
CN1165129C (zh) * 2002-05-16 2004-09-01 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 多拒绝自动请求重传arq方法
KR100474302B1 (ko) * 2002-09-07 2005-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링크 콘트롤(rlc) 계층의 버퍼제어 방법
US20040170179A1 (en) * 2003-02-27 2004-09-02 Klas Johanss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adaptive congestion control
FI20040243A0 (fi) * 2004-02-16 2004-02-16 Nokia Corp Tiedonsiirtomenetelmä, päätelaite, verkkoelementti ja tietokoneohjelma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7314B (zh) * 2006-08-18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1652952B (zh) * 2007-04-06 2013-02-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窗口控制和重发控制方法、以及发送端装置
CN107070607A (zh) * 2008-01-04 2017-08-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一种由wtru实施的方法及该wtru
CN101841855A (zh) * 2009-03-16 2010-09-2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重置无线链路控制层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CN101841855B (zh) * 2009-03-16 2013-09-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重置无线链路控制层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US8743896B2 (en) 2009-03-16 2014-06-03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adio link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685959B (zh) * 2012-09-12 2019-04-09 英特尔公司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CN104685959A (zh) * 2012-09-12 2015-06-03 英特尔公司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CN104506279B (zh) * 2014-12-29 2017-10-24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lte中rlc am模式下的上下行并行处理方法
CN104506279A (zh) * 2014-12-29 2015-04-08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lte中rlc am模式下的上下行并行处理方法
CN110268657A (zh) * 2017-02-13 2019-09-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监视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CN110268657B (zh) * 2017-02-13 2022-05-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监视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CN111066272A (zh) * 2017-09-12 2020-04-24 诺基亚通信公司 移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分组延迟减少
US11425592B2 (en) 2017-09-12 2022-08-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acket latency reduction in mobi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11066272B (zh) * 2017-09-12 2022-09-09 诺基亚通信公司 移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分组延迟减少
CN112313894A (zh) * 2018-09-25 2021-02-0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数据传输涉及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1973604B2 (en) 2018-09-25 2024-04-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transmission of da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119683A (ko) 2005-12-21
JP2006522560A (ja) 2006-09-28
PL1614248T5 (pl) 2013-01-31
DE602004020330D1 (de) 2009-05-14
US7729719B2 (en) 2010-06-01
ATE427597T1 (de) 2009-04-15
US20090221242A1 (en) 2009-09-03
EP1614248B1 (en) 2009-04-01
SE0301048D0 (sv) 2003-04-07
EP1614248B2 (en) 2012-07-25
KR101051595B1 (ko) 2011-07-22
PL1614248T3 (pl) 2009-11-30
CN1771686B (zh) 2010-06-16
EP1614248A1 (en) 2006-01-11
WO2004091130A1 (en) 200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1686A (zh)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CN1309278C (zh) 一种信令方法
CN2620948Y (zh) 优先协议数据单元再传输以协助无线连结控制再传输的b节点
AU2006241614B2 (en)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33521B (zh) 增強專用頻道傳輸控制方法及裝置
AU2006244813B2 (en)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18825A (zh) 发送和接收具有处理时间信息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CN101043301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重排重组方法及其基站
EP1690435B1 (en) Method, system and transmitting side protocol entity for sending packet data units for unacknowledged mode services
CN1692661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更改方法
CN1422086A (zh) 轮询发送缓存器中协议数据单元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39170A (zh) 支持数据包重传分割级联的方法
CN1951135A (zh) 控制站装置、基站装置、接收方法、传输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CN1969506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保证QoS的传送格式组合的方法
CN1675863A (zh) 在GSM/EDGE无线接入网(GERAN)A/Gb模式中运行时向上层提供众多临时块流(TBF)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JP2003283596A (ja) 高速ダウンリンクパケット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タイマーを利用した交錯状況回避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893340A (zh) 实现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1039452A (zh) 增强的专用信道中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921346A (zh) 数据分割级联传送方法
CN1859807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移动台
CN1640177A (zh) 分组模式蜂窝移动无线系统中改进服务质量管理的方法
CN1627745A (zh) 数据流量控制方法
CN1777332A (zh) 为软切换区的移动台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855758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CN1738285A (zh) 错误指示报文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LUSTE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E) S-126 25 STOCKHOLM, SWEDEN

Effective date: 20150427

Owner name: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LUST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7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Patentee before: Clastres LLC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7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Clastres LLC

Address before: Stockholm

Patentee befor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