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357A -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357A
CN113573357A CN202110865936.0A CN202110865936A CN113573357A CN 113573357 A CN113573357 A CN 113573357A CN 202110865936 A CN202110865936 A CN 202110865936A CN 113573357 A CN113573357 A CN 113573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data
data packet
downlink
state variable
rlc 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59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357B (zh
Inventor
丁丽洁
翟文豪
何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da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da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da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Rda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59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3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3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通过RLC实体接收来自下层实体的下行数据包;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且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存入缓存中;其中,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小于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当所述下行数据包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内,和/或,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丢弃,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有效减小了RLC下行缓存,减小芯片的内存压力。

Description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一种3GPP标准定义的低功耗广域网(Low Power Wide Area,LPWA)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应用,其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低成本、低复杂性、低延时、低功耗和强覆盖,对于芯片产品而言,低成本也就意味着小内存。而NB-IOT标准协议演进于长期演进协议(Long TermEvolution,LTE),相比于LTE,NB-IOT产品的内存要小的多,甚至有的整个内存只有几十kb,要远小于LTE相关产品。
而传统的方法的下行接收窗窗口较大,当下行无线链路协议控制层(Radio LinkControl,RLC)有丢包时,已接收到的不连续的数据都需要保存起来而导致下行缓存被大量消耗,对于低成本的NB-IoT芯片,在上述情况发生时,很有可能将整个系统内存耗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有效减小了RLC下行缓存,减小芯片的内存压力。
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所述一种下行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RLC实体接收来自下层实体的下行数据包;
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且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存入缓存中;
其中,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小于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
本发明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二接收窗口小于第一接收窗口,通过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接收的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在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部的时候,将第一数据包存入缓存之中,对接收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有效限制,减小下行缓存数据量,减小芯片设计的内存压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下行数据包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内,和/或,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丢弃。其有益效果在于:将没有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或者没有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下行数据包丢弃,从而有效减小缓存数据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所述RLC实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和所述状态变量,确定应答系列号;
所述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应答系列号。其有益效果在于:根据被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并根据状态变量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确定应答序列号,以便于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反馈信息,保证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送到发送设备,以便于及时通知发送设备发送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包括: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时,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第一数值,且所述第一数值不为初始无效值时,若第一数值小于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最高接收状态变量,则RLC实体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最高接收状态变量;
当状态变量为非初始无效值,且最高接收状态变量大于所述状态变量的值时,则所述RLC实体更新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其中,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LC实体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与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包的内容不同。其有益效果在于:避免RLC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与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包出现重复,提高数据接收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RLC实体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重组生成一个完整的上层实体单元数据时,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上层实体单元数据发送至上层实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RLC实体包括确认模式AM RLC实体,所述下行数据包包括RLC数据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RLC实体接收来自下层实体的下行数据包;
缓存模块,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且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存入缓存中;
其中,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小于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
本发明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二接收窗口小于第一接收窗口,接收模块通过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接收的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缓存模块在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部的时候,将第一数据包存入缓存之中,对接收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有效限制,减小下行缓存数据量,减小芯片设计的内存压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丢弃模块,所述丢弃模块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包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内,和/或,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丢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反馈模块,所述反馈模块用于通过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所述RLC实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和所述状态变量,确定应答系列号,并通过所述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应答系列号,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时,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第一数值,且所述第一数值不为初始无效值时,若第一数值小于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上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具体参见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部分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发送反馈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中,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更新状态变量和最高接收状态变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在接收下行数据包之后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在接收下行数据包之后的处理过程中,定时器超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在RLC实体接收到下行数据包并丢弃之后,触发状态报告发送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的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对下行数据包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在触发状态报告时,应答序列号的更新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在又一示例中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或两个以上(包含两个)。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除非另外说明。“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发明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以下先对下文中涉及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体的,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或数据,或与RAN交互语音和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作终端设备。
2)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例如,一种车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技术中的网络设备为路侧单元(roadside unit,RSU)。或者例如,云设备也可以作为发送设备,例如云服务器等。
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RSU可以是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也简称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收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发送数据包的发送设备,同样的,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且,例如一种情况为,发送设备是网络设备,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或者另一种情况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均为网络设备,或者再一种情况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均为终端设备(二者之间例如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SL)传输),或者还有一种情况为,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设备,等等,具体的不做限制。
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
“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数据包,而并不是表示这两个数据包的内容、优先级、发送顺序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4)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
物联网技术将网络连接扩展到任意物体之间,并能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识别、监控、定位和控制等功能。IOT可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如: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医疗、制造业、商业金融及家庭等领域。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应用于局域网的物联网技术,还包括应用于广域网的互联网技术。相比蓝牙、子格币(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移动蜂窝网络具备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已成为物联网的主要连接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NB-IoT在较短时间内能得到如此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离不开其显著的技术优势。
5)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实体
RLC层实体:为设备中的一个协议层实体,可以称为RLC层或者RLC实体,主要负责分段/级联和重组RLC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通过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来进行纠错、对RL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进行重排序、重复包检测、对RLC PDU进行重分段等。
6)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实体
MAC层实体:为设备中的一个协议层实体,可以称为MAC层或者MAC实体,主要负责匹配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将属于一个或不同的逻辑信道的多个MAC SDU复用到同一个MACPDU上,并递交给PHY(physical)层实体、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来进行纠错、调度处理、逻辑信道优先级处理、调度信息上报、随机接入过程处理等。
7)物理(Physical,PHY)层实体
PHY层实体:为设备中的一个协议层实体,可以称为PHY层实体或者PHY实体,可以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PHY层实体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
8)应用层实体
应用层实体:为设备中的一个协议层实体,可以称为应用层或者应用实体,主要用于生成应用(application,APP)消息或者V2X业务对应的数据包等。
9)非接入(non-access stratum,NAS)层实体
非接入(non-access stratum,NAS)层实体,为设备中的一个协议层实体,可以称为NAS层或者NAS实体,主要用于处理终端和核心网设备间信息的传输,传输的内容可以是用户信息或控制信息(如业务的建立、释放或者移动性管理信息),NAS实体具有如下功能如下:会话管理(包括会话建立、修改、释放及QoS协商)、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数据管理以及附着、去附着等)安全管理(包括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鉴权及加密初始化)以及计费等。
10)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实体
RRC层实体:为设备中的一个协议层实体,主要负责生成RRC消息、测量配置和上报,还可以负责其他功能:如发送专用的NAS消息、传输终端(user equipment,UE)接入能力信息等体现数据包/数据流服务质量的参数。
11)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实体
SDAP层实体:为设备中的一个协议层实体,可以称为SDAP层或者SDAP实体,主要用于维护QoS参数与SLRB间的映射关系。示例性的,QoS参数可以为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服务质量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或者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 identifier,QFI)或者近距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rose per packet priority,PPPP)或者近距通信数据包可靠性(prose per packet reliability,PPPR)等。
12)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实体
PDCP层实体:为设备中的一个协议层实体,可以称为PDCP层或者PDCP实体,主要对来自控制面的RRC消息和来自数据面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包进行处理,其功能包括:头部压缩和解压缩、加密/解密、完整性保护、传输用户数据和控制面数据、重排序和重传处理等。每个PDCP层实体可以有1个或2个对应的RLC层实体。
本发明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本发明中,各种通信系统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或者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或其它类似的通信系统。其中5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5G网络或简称为5G系统,4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EPS网络或简称为4G系统。下面以LTE通信系统和EN-DC系统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该通信方法在其他通信系统的实现过程可参照本发明所述。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2和终端设备106,网络设备102可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天线,终端设备也可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天线。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包括网络设备104,网络设备104也可配置有多个天线。
应理解,网络设备102或网络设备104还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或解复用器等)。
其中,网络设备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H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R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终端设备106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探测器、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本申请中将前述终端设备106及可设置于前述终端设备106的芯片统称为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102和网络设备104均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图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06)通信。网络设备102和网络设备104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06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但应理解,与网络设备102通信的终端设备和与网络设备104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06可同时与网络设备102和网络设备104通信,但这仅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场景,在某些场景中,终端设备可能仅与网络设备102或网络设备104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参考图2,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部分协议栈的示意图。在图2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都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层(PHY)。另外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也都包括PDCP层的上层,图2以PDCP层的上层是I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层为例。发送设备在发送数据包时,数据包的传输顺序是IP/TCP层→PDCP层→RLC层→MAC层→物理层,再从发送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给接收设备的物理层。数据包到达接收设备的物理层后,在接收设备内的传输顺序是,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IP/TCP层。如图2中的弧线箭头,就用于表示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在空口传输中,每个数据包都有对应的编号。其中,一个数据包的编号可以由两部分构成,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和超帧号(hyper frame number,HFN),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数据包的编号,或者说是数据包的计数(count)值。发送设备的PDCP层为待发送的数据包添加SN。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RLC实体,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接收来自下层实体的下行数据包;
S302、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且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存入缓存中;
其中,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小于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
当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接收来自下层实体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时候,为了减小下行缓存,在RLC实体中增加一个小于下行接收窗的限制窗,通过下行接收窗和限制窗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减小下行缓存。
在本实施例中,将下行接收窗设置为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将限制窗设置为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小于第一下行接收窗口,从而在RLC实体接收到下行数据包的时候,对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进行判断,在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同时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时候,RLC实体才会将下行数据包存入到缓存中,从而使得没有落在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下行数据包丢弃,避免在缓存中同时存储过多的数据包,从而有效减小下行缓存的大小,提高数据缓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S303、当所述下行数据包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内,和/或,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丢弃。
具体的,在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没有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时,或者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但是没有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的时候,则RLC实体判断当前的下行数据包不需要缓存,则RLC实体将当前的下行数据包丢弃,有效减小下行缓存。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方案说明,定义一个状态变量discardSn来记录被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状态变量discardSn的初始值为无效值,既可以是不属于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也可以是不属于一个有效数字,同时设置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为A,在RLC实体根据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对下行数据包进行接收缓存或者丢弃的时候,及时更新对应的状态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401、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S402、所述RLC实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和所述状态变量,确定应答系列号;
S403、所述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应答系列号。
在本实施例中,在RLC实体接收到下行数据包之后,先获取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以便于根据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以便于后续根据状态变量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从而RLC实体后续便于根据状态变量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确定应答序列号ACK_SN,并最终向发送设备发送包含确认应答序列号ACK_SN的反馈信息,以使得所述发送设备在接收到反馈信息之后,及时获取到哪些数据包还未发送或者RLC实体还未接收到,从而提高下行数据的接收效率。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501、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时,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S502、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第一数值,且所述第一数值不为初始无效值时,若第一数值小于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具体的,在根据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的过程中,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的时候,则表示状态变量discardSn还没有经过改变,因此直接将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为状态变量discardSn,以记录被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而当状态变量的值为第一数值的时候,则表示所述状态变量在此之前已经根据其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进行了更新,因此在此次更新的过程中,首先判断第一数值和当前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大小,在第一数值小于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时候,则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也就是将所述状态变量discardSn的值更新为当前的下行数据包的大小。
在根据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大小更新状态变量之后,由于下行数据包被丢弃,则触发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状态报告,即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包之后,所述RLC实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和所述状态变量,确定应答系列号的具体过程包括:
首先判断状态变量是不是无效值,在确定所述状态变量不是无效值之后,确定状态变量的当前大小是否处于第二下行限制窗口内部,如果状态变量位于第二下行限制窗口外部时,则应答序列号更新为接收状态变量VR(R)和所述第二下行限制窗口的大小A之和,而如果状态变量位于所述第二下行限制窗口内部时,应答序列号更新为状态变量+1;
而如果判断所述状态变量是无效值之后,则将应答序列号更新为最大状态传输状态变量VR(MS)。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所述接收状态变量VR(R)保存的数值是在RLC实体接收下行数据包的过程中,最后一个按序完全接收的AMD PDU的序列号的下一个序列号,也就是所述RLC实体判断序列号小于VR(R)的PDU已经被完全接收,所述最大状态传输状态变量VR(MS)保存的是当需要生成一个状态协议传输单元(STATUS PDU)的时候,应答序列号可以配置的最大序列号的数值,RLC实体判断序列号小于VR(MS)的下行数据包的那些还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已经丢失,需要重新发送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601、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最高接收状态变量,则RLC实体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最高接收状态变量;
S602、当状态变量为非初始无效值,且最高接收状态变量大于所述状态变量的值时,则所述RLC实体更新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其中,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具体的,所述最高接收状态变量VR(H)中保存的序列号的值等于在RLC实体已经接收到的RLC dataPDU中,最高的下行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的数值加1。
在确定接收下行数据包之后,执行上述过程时,首先判断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和最高接收状态变量VR(H)的大小,在确定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最高接收状态变量时,直接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最高接收状态变量VR(H)的大小;而当确定所述状态变量为非初始无效值的时候,且最高接收状态变量大于所述状态变量的当前值时,将所述状态变量设置为无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LC实体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与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包的内容不同。
为了避免RLC接收到重复的下行数据包,在判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是否处于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之前,对下行数据包的内容和缓存中存储的下行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比较判断,也就是现有技术中的重复性判断,在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内容和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包的内容不同时,才会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后续的窗内判断处理,而在确定下行数据包的内容和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包相同时,则表示当前的下行数据包已经被接收并缓存,因此将当前的下行数据包直接丢弃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RLC实体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重组生成一个完整的上层实体单元数据(radio link control service data unit,RLC SDU),所述RLC实体将所述缓存中存储的重组生成的所述上层实体单元数据发送至上层实体。
具体的,在RLC实体完成对下行数据包的接收和缓存处理之后,当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处理重组生成一个完整的上层实体单元数据,所述RLC实体将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按序将所述上层实体单元数据发送至上层实体,从而完成数据的发送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RLC实体包括确认模式AM RLC实体,所述下行数据包包括RLC数据协议数据单元PDU。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RLC实体判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落在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和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部之后,设当前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为X,如果X大于或等于VR(H),则在所述RLC实体中的VR(H)更新为X+1;而如果序列号等于VR(MS)的PDU的所有字节片段都被接收,则将VR(MS)更新到序列号大于当前的VR(MS)且并没有完全被接收的第一个RLC PDU的序列号值。
如果X=VR(R),且序列号为当前的VR(R)的PDU的所有字节片段都被接收,则将VR(R)更新到序列号大于当前的VR(R)且并没有完全被接收的第一个PDU的序列号值,并将VR(MR)更新为VR(R)+A。
其中,对于序列号位于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外部的RLC PDU和序列号等于VR(R)的按序分段的RLC PDU按序分段进行重组,并将重组后还未递送传输的RLC SDU按照序列号递增的顺序发送给上层,其中所述数据包的重组为现有技术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果定时器(t-reordering)正在运行,如果定时器状态变量VR(X)=VR(R),或者VR(X)落在了接收窗口之外并且VR(X)不等于VR(MR),则会停止并重置t-reordering定时器;
如果t-reordering定时器不在运行(包括由于上述场景停止的情况),如果VR(H)>VR(R),则开启t-reordering定时器,并设置VR(X)=VR(H)。
其中定时器状态变量VR(X)中保存的是紧随触发定时器的RLC PDU的序列号。
由于上述下行数据包的接收处理过程为现有技术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在定时器超时的时候,如图8所示,当定时器超时时:
将VR(MS)更新成“SN>=VR(X),但并非所有byte分段都已成功接收”的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值SN;
如果此时VR(H)>VR(MS),则启动定时器,并将VR(X)设置成VR(H)。
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RLC实体接收到下行数据包并丢弃之后,触发状态报告的发送,具体的,如果定时器没有在运行,则在底层指示的第一次传输机会里,就构建状态报告,并递交给底层;
如果接收端状态报告禁止定时器(t-StatusProhibit)正在运行,则在接收端状态报告禁止定时器超时后,底层指示的第一次传输机会里,构建一个唯一的状态报告,并发送给底层。即在接收端状态报告禁止定时器运行期间,不管状态报告被触发了多少次,也只会构建一个状态报告;
当状态报告被发送给底层之后,接收端会重新启动接收端状态报告禁止定时器。
进一步的,在组建状态报告的时候,RLC实体还包括如下处理过程:
对于那些VR(R)<=SN<=VR(MS)且还未完全接收到的AMD PDU,会按照序列号SN递增,以及PDU内的byte分段递增的顺序,从SN=VR(R)开始,设置状态报告PDU各字段内容,直到构建的状态报告能够匹配底层指示的大小;
将ACK_SN设置成“下一个还未接收到的”且“并未在状态报告PDU中指示为丢失了的RLC data PDU的序列号SN”。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地对本方案进行说明,在本方案中,如图10所示,在RLC实体接收到序列号为n的下行数据包之后,通过重复性判断和接收窗内判断之后,所述接收窗即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接收窗口,进一步判断下行数据包是否处于限制窗内,所述限制窗即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由于后续的处理过程前述内容已经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当RLC丢弃了不满足条件的下行数据包之后,触发发送状态报告的条件,所述状态报告主要包括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中包括应答序列号ACK_SN,所述状态报告中应答序列号ACK_SN的确认过程在前述内容中已经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系统,如图1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1201,用于通过RLC实体接收来自下层实体的下行数据包;
缓存模块1202,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且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存入缓存中;
其中,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小于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丢弃模块1203,所述丢弃模块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包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内,和/或,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丢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反馈模块1204,所述反馈模块用于通过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所述RLC实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和所述状态变量,确定应答系列号,并通过所述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应答系列号,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模块1204还用于: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时,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第一数值,且所述第一数值不为初始无效值时,若第一数值小于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由于上述系统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原理与上述方法中的步骤一一对应,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上述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思相同,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13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示例地,该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一示例中,如图13所示,通信装置1300包括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1301、控制层处理模块1302、应用层处理模块1303、决策模块1304。
针对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1301,用于监控数据链路层中无线承载的数据收发状态,得到第一监控结果;控制层处理模块1302,用于监控控制层实体中无线承载的会话状态,得到第二监控结果;
应用层处理模块1303,用于监控应用层实体中当前运行应用的应用消息,得到第三监控结果;
决策模块13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控结果、所述第二监控结果和所述第三监控结果,确定是否释放所述无线承载。
其中,设定策略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上述单元的具体执行过程和有益效果,可参见上图2至图11相关的方法中的记载。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又一示例中,如图14所示,该通信装置1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01和存储器1402。其中,存储器140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402和处理器14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作为另一种实现,存储器1402还可以位于通信装置1400之外。处理器1401可以和存储器1402协同操作。处理器1401可以调用存储器1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4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通信装置14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403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该其它设备可以是其它终端。处理器1401利用通信接口1403收发信息,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示例性的,通信接口1403用于接收资源指示信息。又示例性的,通信接口1403用于发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RLC实体接收来自下层实体的下行数据包;
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且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存入缓存中;
其中,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小于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下行数据包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内,和/或,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丢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所述RLC实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和所述状态变量,确定应答系列号;
所述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应答系列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包括: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时,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第一数值,且所述第一数值不为初始无效值时,若第一数值小于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最高接收状态变量,则RLC实体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最高接收状态变量;
当状态变量为非初始无效值,且最高接收状态变量大于所述状态变量的值时,则所述RLC实体更新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其中,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LC实体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与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包的内容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RLC实体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处理重组生成完整的上层实体单元数据时,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上层实体单元数据发送至上层实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实体包括确认模式AM RLC实体,所述下行数据包包括RLC数据协议数据单元PDU。
9.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RLC实体接收来自下层实体的下行数据包;
缓存模块,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落入第一下行接收窗口,且落入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内,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存入缓存中;
其中,第二下行接收窗口小于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丢弃模块,所述丢弃模块用于当所述下行数据包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一下行接收窗口内,和/或,当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未落入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所述RLC实体将所述下行数据包丢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反馈模块,所述反馈模块用于通过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状态变量,所述RLC实体根据所述第二下行接收窗口的大小和所述状态变量,确定应答系列号,并通过所述RLC实体向发送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应答系列号,所述状态变量用于记录丢弃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的最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初始无效值时,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当所述状态变量的值为第一数值,且所述第一数值不为初始无效值时,若第一数值小于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所述RLC实体利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更新所述状态变量。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65936.0A 2021-07-29 2021-07-29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Active CN113573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5936.0A CN113573357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5936.0A CN113573357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357A true CN113573357A (zh) 2021-10-29
CN113573357B CN113573357B (zh) 2024-07-16

Family

ID=7816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5936.0A Active CN113573357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335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7331A1 (en) * 2002-09-07 2004-03-11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fer controlling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771686B (zh) * 2003-04-07 2010-06-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CN104283656A (zh) * 2014-09-09 2015-01-14 南京纳凯永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维护am模式rlc接收窗口及数据接收的方法
CN110876164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触发轮询的参数的设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32225A (zh) * 2019-10-22 2020-05-08 翱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am模式下的rlc实体的接收侧及其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13132930A (zh) * 2021-04-16 2021-07-16 芯翼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物联网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7331A1 (en) * 2002-09-07 2004-03-11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fer controlling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771686B (zh) * 2003-04-07 2010-06-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CN104283656A (zh) * 2014-09-09 2015-01-14 南京纳凯永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维护am模式rlc接收窗口及数据接收的方法
CN110876164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触发轮询的参数的设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32225A (zh) * 2019-10-22 2020-05-08 翱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am模式下的rlc实体的接收侧及其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13132930A (zh) * 2021-04-16 2021-07-16 芯翼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物联网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2-022651 Discussion on RLC window size and AM RLC buffer size",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
HUAWEI, HISILICON: "R2-1709661 "Remaining issues for polling in NR RLC"",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
MEDIATEK INC.: "R2-1811848 "NB-IOT RLC Receiver Buffer Overflow in Poor Radio Condition"",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357B (zh) 202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536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PDCP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02400B2 (en) Enhancement of PDCP status report
US1202888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o improve flexibility of unicast communication
US8031689B2 (e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e-establishment of 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33711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818630B (zh) 状态变量维护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8282292B (zh)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CN113162727B (zh) 用于多链路通信的链路特定的块确认
EP3926916B1 (en) Timer control method,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556506B (zh) 异常链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0221247A1 (zh) 一种发送、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TW202025655A (zh) 處理壓縮錯誤的方法和裝置
WO2021233192A1 (zh)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对应装置
WO2022027162A1 (en) Mrb architecture with pdcp retransmission
CN115516980A (zh) 用于传输指示无侧行链路数据的侧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43075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layer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3573357B (zh) 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654360B (zh) 一种非激活态的切换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102785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4208024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853026B (zh) Wlan中的低延迟通信
WO2023210705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US2024027628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032352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GB2626626A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communica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