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5391A -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45391A CN114245391A CN202111424934.4A CN202111424934A CN114245391A CN 114245391 A CN114245391 A CN 114245391A CN 202111424934 A CN202111424934 A CN 202111424934A CN 114245391 A CN114245391 A CN 1142453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ontrol information
- equipment
- downlink control
- uplink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网络设备、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所述网络设备生成的信号经所述中间设备后被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指示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中间设备的配置参数的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的第三信息;上行指示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的第二信息。本申请还包含实现所述方法的设备和系统。本申请解决有中间设备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状态反馈信息大、系统效率低下、难以对带有RIS的用户设备部署进行优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中间设备节点的无线通 信系统通信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是一种具有可编程 电磁特性的人工电磁表面结构。RIS通常由大量精心设计的电磁单元排列组成, 通过给电磁单元上的可调元件施加控制信号,可以动态地控制这些电磁单元的 电磁性质,进而实现以可编程的方式对空间电磁波进行主动的智能调控,形成 幅度、相位、极化和频率等参数可控制的电磁场。
传统通信中无线环境是不可控因素,其不可控性通常对通信效率有负面作 用,会降低服务质量。信号衰减限制了无线信号的传播距离,多径效应导致衰 落现象,大型物体的反射和折射更是主要的不可控因素。而将RIS部署在无线 传输环境中各类物体的表面,减小传统无线信道不可控性,构建智能可编程无 线环境。在网络设备gNB和用户设备UE之间,设置带有RIS的中间设备节点, 一方面,RIS可以主动地丰富信道散射条件,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复用增益; 另一方面,RIS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实现信号传播方向调控及同相位叠加,增大 接收信号强度,提高通信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低成本、低能耗、可编程、易 部署特点使RIS在未来通信系统演进可以用于网络的覆盖增强和容量提升、提 供虚拟视距链路、消除局部覆盖空洞、服务小区边缘用户、解决小区间同频干 扰等,进而实现智能可重构的无线环境。
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将由用户设备向网络设 备发送状态信息。在有中间设备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的信号既包含网络设备 直接传送到用户设备的信号、也包含经RIS反射的信号,因此网络设备和用户 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是二者复合的结果,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量将非常大。以 下行信道估计为例,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量通常随着基站天线数与RIS的反射 单元数成比例增加。在RIS发射信号服务多个用户设备的情况,如果每个用户 设备均反馈复合信道的状态信息,将带来用户设备反馈和信息传送负担,并且 系统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发送设备不能确定网络设备与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也 不能确定中间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因而也无法知晓RIS部署位 置、相移矩阵Φ以及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 移等各自对复合信道的影响,进而无法完成RIS的部署位置、密度、RIS形 态、调控/协作关系等参数的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解决带有中间设备的移动 通信系统中信道状态反馈信息大、系统效率低下、难以对带有RIS的用户设备 部署进行优化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 中包含网络设备、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所述网络设备生成的信号经所述中间 设备后被用户设备接收;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传送:在网 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传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中间 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传送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网络设 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传送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所述方法具 体为:
下行指示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中间设备的配置参数的第一信息、用于指 示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的第三信息;
上行指示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的第 二信息;
所述下行指示信息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第三下行控 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上行指示信息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第二上行控制 信息、第三上行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确定以下至少一项:相移矩阵、等效幅度反射 因子、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
优选地,所述配置参数包含区分多个中间设备的资源指示。
优选地,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 述中间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或者,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 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网络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 信道特性H。
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网络设 备,包含以下步骤:
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 述第一信息;
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 述第二信息。
优选地,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 述网络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上 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或者,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 中间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下行 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中 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确定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复合信道 状态。
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中间设 备,包含以下步骤:
中间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第一信息;
中间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优选地,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 述网络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中间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上 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或者,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 中间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中间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 控制信息和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用户设 备,包含以下步骤: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任一 下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和/或第三信息;
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其中任一 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优选地,响应于包含所述第三信息的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 备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三信息。
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户设备接收信号、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 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计算得到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或 者,根据用户设备接收信号、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 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g,计算得到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 道特性h。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设备,作为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 一方面有关网络设备的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 个模块,每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 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接收所述第三上行 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设备,作为中间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 一方面有关中间设备的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 个模块,每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 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下行 控制信令、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设备,作为用户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 一方面有关用户设备的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 个模块,每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 接收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三上行 控制信令、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 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 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 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 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含本申请第二、三、四方 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保护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配置信息、以及接收端反馈的信道状态 信息,使能发送端与RIS间信道特性H、RIS与接收端之间的信道特性h、以 及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直达信道特性g的独立测量过程。一方面,本申请的 方案避免了每个用户设备反馈复合信道带来的反馈负担和系统效率低下的问 题。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方案可以使发送端训练得到不同的RIS部署位置、相 移矩阵Φ、以及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 作用对发送端与RIS间信道特性H、RIS与接收端间信道特性h及网络效率、干扰条件等的影响,更新优化RIS部署和参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 定。在附图中:
图1为RIS辅助的通信系统模型;
图2为包含多个RIS设备的通信系统模型;
图3为本申请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RIS参数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方法用于网络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方法用于中间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方法用于用户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8为网络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中间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用户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网络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中间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用户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 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RIS辅助的通信系统模型。
RIS参加部署的场景需要联合优化调控RIS参数,按需精准调控无线传播 环境,构建可以精确控制的无线智能环境。如图1所示是一个三节点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一个发射机,一个接收机和具有大规模电磁单元的RIS组成。无线信 号从发射器发出,通过控制RIS的反射单元引入适当的幅度、相移等创建他们 各自散射信号的相干组合,从而形成汇聚于接收机的信号。以RIS的反射单元 的反射参数包括幅度、相移为例,假设RIS包括N个反射单元,一个反射单元 的输出信号为其中Γn为该第n个反射单元的幅度 反射因子,θn为该第n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反射因子,xn为第n个反射单元的入射信号。发送端发送的信号s在经过N个反射单元后,等效功率调整系数是ρ。这 样,发送端发送的信号s在经过N个反射单元后,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y为:
从发射端经过RIS到达接收端的等效信道特性hΦh为RIS与接收端间信道 特性h、RIS的可调相移矩阵Φ以及发送端与RIS间信道特性H的乘积,g为接 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直达信道特性,n0为高斯白噪声。
用RIS辅助部署通信系统,需要优化RIS部署的拓扑结构和参数配置。通 常的优化过程是以自然信道和业务需求分布作为基础输入,设计初始的RIS部 署拓扑结构。然后,基于RIS的自适应无线传输调控性能,进一步迭代优化 RIS的部署拓扑结构,从而构建智能可控无线环境,达到复杂度、成本及性能 的平衡,从而输出RIS部署位置、密度、RIS形态、调控/协作关系等参数。 在公式(1)的模型中,需要获取不同的RIS部署位置、相移矩阵Φ、以及等 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至少一项作用下的 发送端与RIS间信道特性H、RIS与接收端间信道特性h,以更新优化RIS部 署。然而,现有通信系统中通常发送端通过接收设备的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获 取的是复合信道的总特性,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如果接收端总是反馈复合信道的总特性,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量 将非常大。以下行信道估计为例,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量通常随着基站天线数 与RIS的反射单元数成比例增加。在RIS发射信号服务多个用户设备的情况, 如果每个用户设备均反馈复合信道的总特性,将带来用户设备很大的反馈负担, 并且系统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发送设备不能确定信道特性H与h,因而不能确定RIS部署位 置、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 等各自对复合信道的影响,无法完成RIS的部署位置、密度、RIS形态、调 控/协作关系等参数的优化。
图2为包含多个RIS设施的通信系统模型。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RIS发射信号服务多个用户设备的情况下,可由 中间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发送端与RIS间信道特性H,或者中间设备向多个用 户设备中的一个或一部分发送信道特性H,这个(些)用户设备将发送端与RIS 间信道特性H转发给网络设备,例如图2中,UE 1~3均接收来自同一个RIS-1 的反射信号。可以由UE 1反馈H1和h11。其它用户设备仅反馈RIS与该用户设 备间信道特性,以及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直达信道特性即可。例如UE 2反 馈h12、UE 3反馈h13。由此降低用户设备的反馈量以及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本申请主要公开和保护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配置信息,使能发送端与 RIS间信道特性H、RIS与接收端间信道特性h、以及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直 达信道特性g的独立测量过程。不失一般性,这里发送端以网络设备gNB为例, 接收端以用户设备UE(或称终端设备)为例,本申请还将RIS装置的控制节 点称为中间设备,中间设备也可简称为RIS。
本申请的方案中,发送端可以训练得到不同的RIS部署位置、相移矩阵Φ、 以及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作用对发送 端与RIS之间信道特性H、RIS与接收端之间信道特性h及网络效率、干扰条 件等的影响,更新优化RIS部署和参数。
图3为本申请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网络 设备、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所述网络设备生成的信号经所述中间设备后被用 户设备接收;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传送第一下行 控制信息和/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传送第二下行控 制信息和/或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传送第三下行控制 信息和/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所述方法具体为:
步骤101、传送下行指示信息,所述下行指示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中间 设备的配置参数的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的 第三信息。
用户设备UE获取H的方式为:①网络设备获取H后,将此信息通知给用 户设备。②用户设备通过带有RIS的中间设备获取其测量得到的H。
因此,为使包含第三信息的所述下行指示信息到达用户设备,则所述下行 指示信息必然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第三下行控制信息中 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确定以下至少一项:相移矩阵、等效幅度反射 因子、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优选地,所述配置参数包含区分 多个中间设备的资源指示(如图4)。
步骤102、根据第一信息、第三信息确定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 性h,生成第二信息。
用户设备确定h: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s到达中间设备并反射转发,转发信 息为其中,ρ是信号s经由网络设备与中间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与中间 设备处理后的信号相对于信号s的功率调整系数。用户设备确定经由中间设备 转发的信息结合接收的信号网络设备和用户 设备之间的直达信道特性g确定RIS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在此过程 中,用户设备需要确定ρ、Φ、H和g。ρ、Φ由网络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通知给用 户设备。s是预配置给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
步骤103、传送上行指示信息,所述上行指示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中间 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的第二信息。
显然,为使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信息发送到网络设备,所述上行指示信息 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第三上行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网络设备获取h:由用户设备反馈获取。
步骤104、根据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确定网络设备和用户设 备之间的复合信道特征。
优选地,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 述中间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或者,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 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网络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 信道特性H。因此,网络设备获取H的方式为:①网络设备通过中间设备获取 其测量得到的H;②网络设备自身测量由中间设备发送的信号获取H。③网络 设备获取部分用户设备UE转发来自中间设备估算的H。
因此,中间设备确定H: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测量获得。测量获 得H后,中间设备可发送该H信息。具体可以是广播发送,方便网络设备和与 其连接的用户设备接收。也可以是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代表,由所述用户设备的 代表发送给网络设备,再由网络设备转发给其它用户设备。
在上述步骤中,网络设备获取了计算复合信道特征所需要的参数,因此在 步骤104中可以按照公式(1)的方法确定复合信道特征。
步骤105、根据复合信道特征,确定优化的配置参数。
可以训练得到不同的中间设备的RIS部署位置、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 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作用对发送端与RIS之间信 道特性H、RIS与接收端之间信道特性h及网络效率、干扰条件等的影响,更 新优化RIS部署和参数。
图4为RIS参数配置示意图。
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个RIS节点,当存在多个中间设备时,为了使用户设备 可以测量各RIS与该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用户设备测量各RIS转发的信息的 接收信号资源,以及用户设备测量经由各RIS转发信息的接收信号的资源需要 正交。例如,经由RIS-1转发的信息是在接收端接收的信号 经由RIS-2转发的信息是在接收 端接收的信号为了使用户设备可以分别确定与 RIS-1、RIS-2之间的信道,网络设备配置给用户设备的关于RIS-1的配置参数 中包括测量适用的资源指示、配置给用户设备的关于RIS-2的配置参数中包括 测量资源适用的资源指示。例如在RIS-1的配置参数的测量资源上,RIS-2的 配置参数对应RIS-2的透传状态。在RIS-2的配置参数的测量资源上,RIS-1 的配置参数对应RIS-1的透传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透射状态对应中间设 备的关闭状态,信号传输经由中间设备的可以视为不改变空中传输特性。
为了使用户设备通过接收信号确定h1,通过接收信号确定h2,y1和y2占用的资源应当是正交 的。例如频域正交或者时域正交。相应地,中间设备的配置参数中应当包括测 量资源适用的资源指示。在针对RIS-1的配置参数中包括这些配置资源生效的 资源。对应于用户设备测量RIS-2与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资源,RIS-1应当处 于不工作的状态,例如是透传状态。而对于用户设备非测量RIS-2与用户设备 之间信道的资源,RIS-1可以处于反射状态。对应RIS-1的配置参数包括第一 配置参数以及第一配置参数的适用时间位于t1范围内、第二配置参数以及第二 配置参数的适用时间位于t2范围内。第一配置参数包括RIS-1的相移矩阵Φ1、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1、等效功率调整系数ρ1、极化因子、频偏移等中至少一项。 第二配置参数的适用时间对应RIS-1的透传状态。对应RIS-2的配置参数包括 第三配置参数以及第三配置参数的适用时间位于t3范围内、第四配置参数以及 第四配置参数的适用时间位于t4范围内。第三配置参数包括RIS-2的相移矩阵 Φ2、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2、等效功率调整系数ρ2、极化因子、频偏移等中至少 一项。第四配置参数的适用时间对应RIS-2的透传状态。进一步地,在t1范围 内配置用于测量RIS-1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资源,在t3范围内 配置用于测量RIS-2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资源。
网络设备通过配置t3在t2范围内、t1在t4范围内,可保证用户设备获取到经 RIS-1转发的在用户设备端的接收信号 和经RIS-2转发的在用户设备端的接收信号在t2和t4的交集时间范围内,用户设备可以通 过接收信号测量到网络设备到用户设备之间的直达信道状态信息g。用户设备 继而可以根据y1、ρ1、Φ1、H1、g、s1推算出RIS-1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h1。 同理根据y2、ρ2、Φ2、H2、g、s2推算出RIS-2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h2。
图5为本申请方法用于网络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网络设 备,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1、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包含所述第一信息。
发送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中间设备的以下至少一项配置参数:相 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
网络设备发送中间设备的配置参数,用于确定中间设备对入射信号的相移 矩阵、等效幅度反射因子、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和接收信号的 目标功控参数。用户设备根据此配置信息可以确定经由中间设备转发后的信息, 进而根据接收信号和中间设备转发后的信息确定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 信道状态信息h。
对于同一个中间设备,为使发送端可以训练得到RIS不同的相移矩阵Φ、 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至少一项作用对 接收端接收性能以及网络效率、干扰条件的影响,更新优化RIS部署和参数, 需要获取多种相移矩阵Φ和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 频率偏移作用下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针对一个中间设备发送两项或以上的配 置参数: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 偏移。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项配置参数包括透传状态的资源指示。
网络设备发送各中间设备的配置参数,以图2所示网络中有RIS-1和RIS-2 两个中间设备为例,网络设备发送RIS-1和RIS-2的配置参数,用于确定RIS-1 对入射信号的相移矩阵Φ1、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1、等效功率调整系数ρ1、极化 因子、频偏移等中至少一项;确定RIS-2对入射信号的相移矩阵Φ2、等效幅度 反射因子Γ2、等效功率调整系数ρ2、极化因子、频偏移等中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以网络中有RIS-1和RIS-2两个中间设备,每个中间 设备对应的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 率偏移等至少一项有反射和透传两种情况为例。事实上,在网络设备覆盖范围 内多个RIS节点的反射信号有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任意两个RIS节点用于测量 的资源需保持正交才能满足用户设备测量RIS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状态信 息的需求。因此,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中间设备的至少 一项配置参数。该至少一项配置参数包括RIS节点上测量资源适用的资源指示。 例如RIS节点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适用于测量资源,RIS节点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适用于非测量资源,RIS节点在这些资源上处于静默状态(透传状态),方 便用户设备测量其它RIS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网络设备 与用户设备之间直达信道状态信息g。
步骤202、发送第三信息,用于携带确定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 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
为了使用户设备可以根据y1、ρ1、Φ1、H1、g、s1推算出RIS-1和用户设 备之间的信道h1。根据y2、ρ2、Φ2、H2、g、s2推算出RIS-2和用户设备之间 的信道h2。用户设备需要获取网络设备与RIS-1之间的信道H1、网络设备与 RIS-2之间的信道HH。一种可能的方式是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H1、H2。网 络设备获取H1、H2的方式有三种,如步骤202A~C:
步骤202A、网络设备直接获取H并发送第三信息。
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中间 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 信息和/或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此时,网络设备自身获取H。假设网络设备和RIS之间的信道条件满足互 异性条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RIS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RIS到网络设备 之间的信道,以此作为网络设备和RIS之间信道,并将此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 用户设备。
或者,步骤202B、网络设备自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接收第三信息并获取H。
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网络 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 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此时,网络设备从RIS获取H。RIS根据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 号测量从网络设备到RIS之间的信道,并将此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 RIS发送此信道状态信息也可以是同时发送给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或者,步骤202C、网络设备自第三上行控制信息接收第三信息并获取H。
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网络 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三上行控制 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此时,网络设备从主用户设备获取H。在RIS发射信号服务多个用户设备 的情况下,可由RIS向多个用户设备中的一个或一部分用户设备发送发送端与 RIS间信道特性H,由这个(些)用户设备将发送端与RIS间信道特性H转发给 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202中,如果网络设备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可以用广播方式,使接收用户设备可以单独推算出RIS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 一方面,避免了每个用户设备反馈复合信道带来的反馈负担和系统效率低下的 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发送端训练得到不同的RIS部署位置、相移矩阵Φ、、 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至少一项作用对 发送端与RIS间信道H、RIS与接收端间信道特性h及网络效率、干扰条件等 的影响,更新优化RIS部署和参数。
步骤203、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此时,用户设备确定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后,将此信 道状态信息作为第二信息反馈给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上行控制信息直接发 送到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中间设备转达,经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第一上行控 制信息送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获取第二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类信道 状态信息对应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
步骤204、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 性H、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确定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 复合信道状态。
步骤205、网络设备根据复合信道特征,确定优化的配置参数。
本申请的方案中,网络设备可以训练得到不同的中间设备的RIS部署位置、 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作 用对发送端与RIS之间信道特性H、RIS与接收端之间信道特性h及网络效率、 干扰条件等的影响,更新优化RIS部署和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3、204、205均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步骤。对于步骤 203,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第二信息。对于步骤204和205,网络设 备可以用其他方式根据获取的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中间设备 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等参数确定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复合信道状 态,和或更新优化RIS部署和参数。
图6为本申请方法用于中间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中间设 备,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1、中间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 第一信息。
获取第一信息,用于确定以下至少一项配置参数:相移矩阵Φ、以及等效 幅度反射因子Γ(包括每个阵元的)、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 至少一项。
与步骤201对应,中间设备可以获取网络设备的发送中间设备的配置参数, 用于确定中间设备对入射信号的相移矩阵、等效幅度反射因子、功率调整系数、 极化因子、频率偏移和接收信号的目标功控参数。调整自身对接收信号的反射 状态。
对于同一个中间设备,为使发送端为了可以训练得到RIS不同的相移矩阵 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至少一项作 用对接收端接收性能以及网络效率、干扰条件的影响,更新优化RIS部署和参 数,需要获取多种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 子、频率偏移等至少一项作用下的信道状态信息。中间设备可以接收两项或以 上的配置参数: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 频率偏移等至少一项。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项配置参数包括透传状态的资源指示。与步骤201的 多RIS环境应用场景对应,在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多个RIS节点的反射信号有 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任意两个RIS节点用于测量的资源需保持正交才能满足用 户设备测量RIS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需求。因此,网络设备发 送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中间设备的至少一项配置参数。该至少一项配 置参数包括RIS节点上测量资源适用的资源指示。例如RIS节点的第一配置参 数集合适用于测量资源,RIS节点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适用于非测量资源,RIS 节点在这些资源上处于静默状态(透传状态),方便用户设备测量其它RIS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网络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直达信道状 态信息g。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中间设备对入射信号的相移矩阵、等效幅度反射因 子、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和接收信号的目标功控参数。调整自 身对接收信号的反射状态。
步骤302、中间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获取第二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对应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
步骤303、中间设备确定并发送网络设备与RIS之间的信道特性H。
步骤303A、中间设备获得H,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用户设备和/或网络设 备
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网络 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中间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 信息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根据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 设参考信号测量从网络设备到RIS之间的信道H,并将此信道状态信息通过第 一上行控制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RIS发送此信道状态信息也可以是同时通过 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或者,步骤303B、中间设备接收第三信息,并转发用户设备。
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 所述中间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所述中间设备接收所述第一 下行控制信息和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2、303均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步骤。对于步骤302, 中间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获取第二信息后将该信息发送欸网络设 备,作为可替换方式,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将第二信息发送 给网络设备。对于步骤303,作为可替换方式,网络设备与RIS之间的信道特 性H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的。
图7为本申请方法用于用户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用户设 备,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任一下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
与步骤201、301对应,用户设备获取第一信息,用于确定以下至少一项 配置参数:相移矩阵Φ、以及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包括每个阵元)、功率调整 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至少一项。
与步骤201的多RIS环境应用场景对应,所述至少一项配置参数包括透传 状态的资源指示。
步骤402、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任一下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三信息。
用户设备获取第三信息,用于确定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 状态信息对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
如图2的实施例,用户设备可以根据y1、ρ1、Φ1、H1、g、s1推算出RIS-1 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h1,根据y2、ρ2、Φ2、H2、g、s2推算出RIS-2和用户 设备之间的信道h2。用户设备需要获取网络设备与RIS-1之间的信道H1、网络 设备与RIS-2之间的信道H1。一种可能的方式是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H1、 H2。用户设备获取H1、H2的方式有3种:与步骤202A对应,用户设备直接从 网络设备获取;与步骤303A对应,用户设备从中间设备直接获取;与步骤303B对应,中间设备转发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息。
步骤403、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任一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户设备接收信号、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 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计算得到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或 者,根据用户设备接收信号、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 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g,计算得到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 道特性h,据此生成第二信息。
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类信 道状态信息对应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
步骤404、优选地,响应于包含所述第三信息的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三信息。
用户设备发送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所述网 络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
与步骤202C、303A对应,对于主用户设备,在步骤402所述方式下,从 RIS获取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后,发送该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便于网络设 备将此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转发给其它用户设备。一方面可使其它用户设备完 成RIS与接收端间信道特性H、以及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直达信道g的独立 测量过程。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其它用户设备的反馈负担,提高了系统效率。
图8为网络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设备,作为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有关 网络设备的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个模块,每 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 第三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接收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
发送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中间设备的以下至少一项配置参数:相 移矩阵Φ、等效幅度反射因子Γ、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至少 一项;优选地,所述至少一项配置参数包括透传状态的资源指示。
获取第二信息,用于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信 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与用户设备 之间的信道特性h。
发送第三信息,用于携带确定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 信息对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
获取第三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网络设备自身获取H,生成第三 信息;网络设备从RIS获取第三信息;网络设备从主用户设备获取第三信息。
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的一种通信设备500,包含网络发送模 块501、网络确定模块502、网络接收模块503。
所述网络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下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 或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三 信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发送模块,还用于向中间设备发送 测量所用预设参考信号。
所述网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中间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所用预设 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特性H;根据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 确定H;根据接收的第一上行信息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确定h;确定中间设备 的初始的配置参数、及根据优化目标确定中间设备进一步优化的配置参数。根 据所述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 之间信道特性h,确定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复合信道状态。
所述网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 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第二信息,进一步地还可包含所述的三信 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中间设备 的测量所用预设参考信号。
实现所述网络发送模块、网络确定模块、网络接收模块功能的其他具体方 法,如本申请各方法实施例所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或连接于基站的网络侧处理设备。
图9是中间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设备,作为中间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有关 中间设备的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个模块,每 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接收所述 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 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所述中间设备包括RIS,RIS一般由多个阵元组成。
所述中间设备,用于:
获取第一信息,用于确定以下至少一项配置参数: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 反射因子Γ(包括每个阵元的)、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至少一 项。优选地,所述至少一项配置参数包括透传状态的资源指示。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中间设备对入射信号的相移矩阵、等效幅度反射因 子、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和接收信号的目标功控参数,调整 RIS对接收信号的反射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用于确定并发送网络设备与RIS之间的信道 特性H;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用于获取第三信息,用于确定第二类信道状 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 的信道特性h。
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用于控制反射单元(例如智能超 表面RIS 604)或其他相位变换装置的中间设备600,包含中间发送模块601、 中间确定模块602、中间接收模块603。
所述中间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一下行控制信令,包 含所述第一信息,进一步优选地,还包含所述第三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中间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上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包含所述第二信 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接收模块,还用于接受来自网络设备 的测量所用预设参考信号。
所述中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号中标识所述第一波束的信息(例如 第一信息),确定接入的第一波束;根据控制信息,确定中间设备中相位变换 装置的工作参数;识别第一信息;确定与第一信息相关联的第二信息。在本申 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因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二信号中包含对标识所述第二波束 的信息的响应,所述中间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二信号,确 定第二波束,进一步地,当每1个第二波束集合对应于1个第一波束时,一旦 确定第二波束则确定了对应的第一波束,所述中间确定模块还可根据来自第二 设备的第二信号确定第一波束。
所述中间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上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包 含所述第二信息或所述第三信息。还用于发送下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二下行控 制信令,包含所述第一信息或所述第三信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 中间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所用预设参考信号。
本申请所述中间设备,可以指连接于智能反射面或其他相位变换装置的移 动终端或其他专用于控制所述反射单元或其他相位变换装置的设备。
图10是用户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设备,作为用户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有关 用户设备的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个模块,每 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接收所述 第三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令、 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
获取第一信息,用于确定以下至少一项配置参数:相移矩阵Φ、等效幅度 反射因子Γ(包括每个阵元的)、功率调整系数ρ、极化因子、频率偏移等至少 一项。所述至少一项配置参数包括透传状态的资源指示
发送第二信息,用于确定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 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所述至 少一个中间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
获取第三信息,用于确定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 对应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其中,用户设备 从网络设备直接获取第三信息、用户设备从中间设备获取第三信息。
发送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对应所述网络设备与 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
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的一种通信设备700,包含用户发送模 块701、用户确定模块702、用户接收模块703。
所述用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二下行控制信令,包 含所述第一信息,进一步地,还包含第三信息;且/或,所述用户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下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三下行控制信令,包含所述第一信息和/或所述第三 信息。
所述用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配置参数、根据所述第三 信息确定所述信道特性H;还用于根据用户设备接收信号、配置参数、网络设 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计算得到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 或者,根据用户设备接收信号、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 H、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g计算得到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 信道特性。
所述用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上行指示信息,作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或第 三上行控制信息;当作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时,包含所述第二信息;当作为第 三上行控制信息时,包含所述第二信息或所述第三信息。
本申请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指移动终端设备。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网络设备800 包括处理器801、无线接口802、存储器803。其中,所述无线接口可以是多个 组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 单元。所述无线接口实现和所述中间设备的通信功能,通过接收和发射装置处 理无线信号,其信号所承载的数据经由内部总线结构与所述存储器或处理器相 通。所述存储器803包含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涉及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实施例 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801上运行或改变。当所述存储 器、处理器、无线接口电路通过总线系统连接。总线系统包括数据总线、电源 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这里不再赘述。
图1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中间设备的框图。中间设备900包括至少 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网络接口903和至少一个控制接口904。中间设 备9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总线系统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 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控制接口904用于连接中间设备的相位变换装置(例如超表面装置),将 所述多组控制参数转化为每个表面单元的驱动信号,实现中间设备的反射(或 折射)信号调整。
图13是本发明的用户设备框图。
用户设备A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A01、存储器A02、用户接口A03和 至少一个网络接口A04。用户设备A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 总线系统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 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用户接口A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 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图12~13存储器902,A02存储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所述存储器中可 存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 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 程序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浏览器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902包含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涉及中间设 备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或者,所述存储器A02包含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涉 及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 901,A01上运行或改变。
存储器902,A02中包含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901,A01读取存储器 902,A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具体地,该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A01执行时实现如上 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
处理器901,A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 过程中,本申请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1,A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 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所述处理器901,A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 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成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 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 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 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 执行完成。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 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 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本申请的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用户接口、网络接口和存储器。
此外,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 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 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因此,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计 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 方法的步骤。例如,本发明的存储器803,902,A02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 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 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 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 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 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 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 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 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 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基于图8~13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含至少1个 本申请中任意一个中间设备的实施例和/或至少1个本申请中任意一个网络设 备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还包含至少1个本申请任意一个用 户设备的实施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 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 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 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第三”是为了区分同一 名称的多个客体,不是用于限定顺序或大小。如非具体说明,没有其他特别的 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网络设备、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所述网络设备生成的信号经所述中间设备后被用户设备接收;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传送:在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传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传送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传送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其特征在于,
下行指示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中间设备的配置参数的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的第三信息;
上行指示信息中包含:用于指示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的第二信息;
所述下行指示信息为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第三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上行指示信息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第三上行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参数用于确定以下至少一项:相移矩阵、等效幅度反射因子、功率调整系数、极化因子、频率偏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参数包含区分多个中间设备的资源指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中间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或者
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网络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第一信息;
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网络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中间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确定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复合信道状态。
9.如权利要求1~4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中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中间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第一信息;
中间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网络设备到所述中间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
所述中间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中间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参考信号测量从所述中间设备到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H;
所述中间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和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包含第三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4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其中任一下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和/或第三信息;
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或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其中任一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二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响应于包含所述第三信息的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三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用户设备接收信号、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计算得到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或者,
根据用户设备接收信号、配置参数、网络设备和中间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特性g,计算得到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特性h。
15.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个模块,每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令、接收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16.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4、9~11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个模块,每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接收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17.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4、12~14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包含至少一个模块,每一个所述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接收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令、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控制信令、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1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6~18任意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24934.4A CN114245391A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
PCT/CN2022/070411 WO2023092828A1 (zh) | 2021-11-26 | 2022-01-06 |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24934.4A CN114245391A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45391A true CN114245391A (zh) | 2022-03-25 |
Family
ID=8075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24934.4A Pending CN114245391A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45391A (zh) |
WO (1) | WO2023092828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16165A1 (zh) * | 2022-05-11 | 2023-11-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智能超表面ris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WO2023216164A1 (zh) * | 2022-05-11 | 2023-11-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超表面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
WO2024027652A1 (zh) * | 2022-08-05 | 2024-0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参数确定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介质 |
WO2024093658A1 (zh) * | 2022-11-04 | 2024-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4174266A1 (zh) * | 2023-02-24 | 2024-08-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42493B (zh) * | 2024-04-11 | 2024-06-25 | 华东交通大学 | 基于反射元件的车联网感知通信计算联合优化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4895A (zh) * | 2006-08-18 | 2010-05-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CN103563447A (zh) * | 2011-06-14 | 2014-02-05 |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
CN104365137A (zh) * | 2012-11-09 | 2015-02-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20160226709A1 (en) * | 2015-01-29 | 2016-08-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to signal current mimo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status |
WO2018127181A1 (zh) * | 2017-01-06 | 2018-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20190335475A1 (en) * | 2017-01-06 | 2019-10-3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10677228A (zh) * | 2019-11-08 | 2020-01-10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多传输机制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
CN110708152A (zh) * | 2019-11-08 | 2020-01-17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数据结构指示方法和设备 |
CN111542105A (zh) * | 2017-11-23 | 2020-08-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1817768A (zh) * | 2020-06-03 | 2020-10-23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智能反射表面无线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 |
WO2021155809A1 (zh) * | 2020-02-06 | 2021-08-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同步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13497649A (zh) * | 2021-06-24 | 2021-10-12 | 北京科技大学 | 基于智能反射平面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网络资源管控方法 |
-
2021
- 2021-11-26 CN CN202111424934.4A patent/CN11424539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1-06 WO PCT/CN2022/070411 patent/WO2023092828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4895A (zh) * | 2006-08-18 | 2010-05-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CN103563447A (zh) * | 2011-06-14 | 2014-02-05 |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
CN104365137A (zh) * | 2012-11-09 | 2015-02-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20160226709A1 (en) * | 2015-01-29 | 2016-08-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to signal current mimo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status |
WO2018127181A1 (zh) * | 2017-01-06 | 2018-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20190335475A1 (en) * | 2017-01-06 | 2019-10-3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11542105A (zh) * | 2017-11-23 | 2020-08-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0677228A (zh) * | 2019-11-08 | 2020-01-10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多传输机制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
CN110708152A (zh) * | 2019-11-08 | 2020-01-17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数据结构指示方法和设备 |
WO2021155809A1 (zh) * | 2020-02-06 | 2021-08-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同步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11817768A (zh) * | 2020-06-03 | 2020-10-23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智能反射表面无线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 |
CN113497649A (zh) * | 2021-06-24 | 2021-10-12 | 北京科技大学 | 基于智能反射平面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网络资源管控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洋: "基于无源智能反射面的物理层安全与优化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15 September 2021 (2021-09-15)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16165A1 (zh) * | 2022-05-11 | 2023-11-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智能超表面ris发射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WO2023216164A1 (zh) * | 2022-05-11 | 2023-11-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超表面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
WO2024027652A1 (zh) * | 2022-08-05 | 2024-0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参数确定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介质 |
WO2024093658A1 (zh) * | 2022-11-04 | 2024-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4174266A1 (zh) * | 2023-02-24 | 2024-08-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92828A1 (zh) | 2023-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45391A (zh) | 一种无线通信信息传送方法和设备 | |
US1014833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beam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 |
US10645721B2 (en) | Channel sounding for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system | |
Mezzavilla et al. | 5G mmWave module for the ns-3 network simulator | |
CN10248450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调电子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 |
Tan et al. | Spectral efficiency of multi-user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under single path with uniform rectangular arrays | |
CN108476054B (zh) | 发送波束标识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
US20180198488A1 (en) | Simultaneou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 |
TWI467938B (zh) | 用以於通信系統中減低干擾之方法 | |
CN113905394B (zh) |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和设备 | |
WO2018141261A1 (zh) | 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配置装置及通信节点 | |
Liu et al. | Fairness-oriented hybrid precoding for massive MIMO maritime downlink systems with large-scale CSIT | |
CN103155437A (zh) | 基于长期信道状态信息对每个子带进行协作多点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US11742902B2 (en) | Massive MIMO systems with wireless fronthaul | |
CN109257818B (zh) | 参考信号配置、发送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102012250B1 (ko) | 일방향 협력 채널을 통한 빔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 |
Damodaran et al. | Optimized and low-complexity power allocation and beamforming with full duplex in massive MIMO and small-cell networks | |
Islam et al. | Suitable beamforming technique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14337902A (zh) | 一种irs辅助的毫米波多小区间干扰的抑制方法 | |
Wang et al. | Path loss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double IRSs-aid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spatial scattering channel model | |
Liu et al. |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dynamic power and beamforming design for time-varying wireless downlink interference channel | |
Peng et al. |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2D antenna array MIMO systems with limited feedback | |
KR20130104369A (ko) | 협력 전송 기반의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전송 파워 결정 방법 | |
Liu et al. | Spectral-energy efficiency maximization for wireless powered low-latency NOMA systems with full-duplex relaying | |
Wang et al. | LPI-based optimal radar power allocation for target time delay estimation in joint radar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