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6881B -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及光学头 - Google Patents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及光学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6881B
CN101506881B CN2007800307639A CN200780030763A CN101506881B CN 101506881 B CN101506881 B CN 101506881B CN 2007800307639 A CN2007800307639 A CN 2007800307639A CN 200780030763 A CN200780030763 A CN 200780030763A CN 101506881 B CN101506881 B CN 1015068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stome
disc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optical head
optical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07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6881A (zh
Inventor
中田秀辉
爱甲秀树
志波正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06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6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6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68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Optical Head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包括用于转动光盘(9)的转盘(7)和用于对光盘(9)记录及再生信息的光学头(3),驱动准直透镜(16)的步进马达(13)搭载在光学头(3)的光学头基座(17)上,步进马达(13)的定子(42)的一部分从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及盖(41)的开口部(13a)以及盖(41)的开口部(13b)露出。

Description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及光学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及使用该光学头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DVD、CD等光盘在记录有信息的记录层上具有光透过层,通过该光透过层对记录层照射光,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此时,光透过层的厚度存在误差,当偏离规定值时,会因该误差而产生球面像差。公知有这样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为了修正该球面像差,将可移动的准直透镜搭载在光学头上,根据光透过层的厚度移动准直透镜以消除球面像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59906号)。 
图14是表示以往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准直透镜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4所示的透镜驱动机构160,根据光盘的光透过层的厚度移动准直透镜以消除球面像差,包括与光轴平行地配置的基准轴161及副基准轴162,以及由这些基准轴161、162支撑的准直透镜支架163。 
基准轴161及副基准轴162被安装固定在光学头的固定部上。此外,准直透镜支架163相对于这些基准轴161、162沿光轴方向可滑动移动地予以支撑。并且,将被移动操作以消除球面像差的准直透镜搭载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即,该透镜驱动机构160,通过沿着基准轴161及副基准轴162前后移动准直透镜支架163,则与光轴方向平行地前后移动搭载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的准直透镜。 
此外,透镜驱动机构160,作为沿基准轴161及副基准轴162前后移动准直透镜支架163的驱动机构,包括作为移动准直透镜支架163的驱动源的DC马达164,以及将DC马达164的转动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并传递给准直透镜支架163的齿轮机构165。并且,通过由齿轮机构165将DC马达164的转动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来移动准直透镜支架163,根据光盘的光透过层的厚度移动准直透镜以消除球面像差。 
齿轮机构165包括:安装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的齿条(rack)166;为了传递DC马达164的转动力而安装在DC马达164的转动轴上的第一齿轮167;用于将DC马达164的转动转换 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的第二齿轮168;以及用于将由第二齿轮168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的驱动力传递给齿条166的第三齿轮169。 
为了消除齿条166与第三齿轮169之间的齿隙,由第三齿轮169传递了驱动力的齿条166形成两片齿条166a、166b重合的两片结构,齿条166a、166b通过弹簧171而被连结。 
在使用透镜驱动机构160移动准直透镜时,使DC马达164转动。由此,第一齿轮167转动。第一齿轮167的转动被传递给第二齿轮168,并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由第二齿轮168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的驱动力通过第三齿轮169而被传递给齿条166。 
在此,齿条166安装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准直透镜支架163相对于基准轴161、162沿光轴方向可滑动移动地予以支撑。因此,利用通过第三齿轮169传递给齿条166的驱动力,准直透镜支架163沿光轴方向移动。由此,搭载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的准直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透镜驱动机构160中,能够高精度地移动准直透镜,从而很好地消除因光透过层的厚度的偏差而引起的球面像差。 
另一方面,在搭载在笔记本型计算机等上的DVD驱动器等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笔记本型计算机本身的薄型化及轻量化,因而要求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及轻量化。 
然而,在使用了上述的透镜驱动机构160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DC马达164的直径较大,所以使用这样的DC马达难以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 
此外,如果单纯减小马达的直径,则马达的转矩降低,因此为了产生与以往相同的转矩,需要流过更多的电流。在此情况下,该大电流引起的马达的发热量增加,但在上述那样的薄型化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所以无法进行充分的散热,因而存在转矩降低、马达自身发生故障等问题。 
此外,光盘有CD、DVD、使用蓝色激光实现更高密度记录的BD(Blu-ray Disc,蓝光盘)、HD-DVD等,在进行这些光盘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多DVD驱动器中,由于需要与不同光盘对应的多种物镜和与这些物镜对应的光学系统,所以部件数目增多,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更加困难,并且散热也变得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热,并且能够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还能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的光学头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具有用于使光盘转动的转动部件和用于对上述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上述光学头包括射出光的光源、将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光在上述光盘上的物镜、沿上述光盘的聚焦方向及追踪方向驱动上述物镜的物镜致动器、配置在上述光源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可动部件、驱动上述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以及搭载上述光源、上述物镜致动器、上述可动部件及上述驱动部件的光学基座,上述驱动部件包括转动体、固定体以及内包所述转动体及所述固定体的盖部件,上述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盖部件的开口部露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驱动部件的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盖部件的开口部露出,所以能够通过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并且由于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也随着该气流的流动向离开光盘的方向排出,所以能够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造成的恶劣影响,此外,由于驱动部件的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能够省略配置在该露出部分的部件,所以能够缩小驱动部件以使光学头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学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光学头取下了光学头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至图3所示的光学头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水平方向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垂直方向的流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 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表示以往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准直透镜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学头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光学头取下了光学头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图示,省略保持驱动器盖2及机械基座5等的驱动器基座、覆盖驱动器整体的整个外壳等的图示。 
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包括驱动器盖2、光学头3、一对引导轴4、机械基座5、进给马达(feed motor)6、转盘7以及柔性基板8。如图2及图3所示,光学头3包括两种物镜11、物镜致动器12、步进马达13、光学头盖14、柔性基板15、准直透镜16以及光学头基座17。 
如图1所示,一对引导轴4的两端被固定在机械基座5上,引导轴4以沿着光盘的半径方向可移动的状态支撑光学头3。进给马达6被安装在机械基座5上,通过利用将齿条-齿轮等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而使光学头3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 
转盘7呈圆形,可转动地保持在机械基座5上,通过配置在下部的DD马达(省略图示)等驱动而转动,使光盘以指定方向转动。柔性基板8的一端作为柔性基板15被固定在光学头3上,提供用于控制光学头3的动作的各种信号及电力等。 
驱动器盖2由具有两个开口部2a、2b的树脂或金属板部件等构成,被固定在机械基座5上。开口部2a是沿着与夹合在转盘7上的光盘的半径方向平行的方向(与光学头3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的长孔,具有相对于光学头3的全部可动范围可以使步进马达13露出的开口部13a的大小。开口部2b是将使转盘7露出以便可以装卸光盘的圆形开口部和光学头3沿光盘半径方向移动时至少能使物镜11露出的长方形开口部形成一体的开口部。另外,开口部2a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采用椭圆形状、角部为R状的长方形形状等各种形状,并且其数目也可以为2以上的多个。 
此外,机械基座5的一侧端部形成有壁面5a,在壁面5a上设有矩形形状的缺口部5b, 后述的气流经由缺口部5b向机械基座5的外部顺利地排出。另外,缺口部5b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例子,可以采用各种形状,此外,也可以代替缺口部而设矩形形状等的孔。 
如图2及图3所示,物镜致动器12被安装在光学头基座17上,具有保持两种物镜11的物镜支架、可移动地支撑物镜支架的悬架、用于使物镜支架移动的磁路及聚焦线圈和追踪线圈、以及保持磁路等的致动器基座。 
物镜致动器12,通过向聚焦线圈及追踪线圈施加指定的驱动电流,相对于光盘的记录轨道在聚焦方向(与光盘的记录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及追踪方向(与光盘的记录轨道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驱动两种物镜11中的一个物镜,在光盘上形成指定的光点。利用该光点在光盘上记录信息及/或从光盘再生信息。 
如图2所示,光学头盖14被固定在光学头基座17上,覆盖光学头3的上面。光学头盖14由金属板部件等构成,具有两个开口部14a、14b。开口部14a是沿着与夹合在转盘7上的光盘的半径方向平行的方向(与光学头3的移动方向(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切线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的长孔。开口部14b使物镜致动器12的上面露出。另外,开口部14a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能够采用椭圆形状、角部为R状的长方形形状等各种形状,并且其数目也可以为2以上的多个。此外,只要能够露出开口部14a的区域,也可省略开口部14a。此外,光学头盖14的形状也不特别限定于上述例子,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可以省略光学头盖本身,或者仅在光学头3的背面设置光学头盖。 
如图3所示,柔性基板15被固定在光学头基座17上,覆盖光学头3的上面的指定部分。柔性基板15上形成有用于提供指定的信号及电力的多条布线,并形成有开口部15a。开口部15a是沿着与夹合在转盘7上的光盘的半径方向平行的方向(与光学头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的长孔,具有与开口部14a相同的形状。另外,开口部15a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能够采用椭圆形状、角部为R状的长方形形状等各种形状,并且其数目也可以为2以上的多个。此外,只要能够露出开口部15a的区域,也可省略开口部15a。此外,柔性基板15的形状也不特别限定于上述例子,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可以省略柔性基板本身,或者仅在光学头3的背面设置柔性基板。此外,柔性基板15可以使用单层或多层(例如两层或三层)的柔性基板的任何之一。 
步进马达13被安装在光学头基座17上,用来驱动准直透镜16。在步进马达13上,在与开口部14a及开口部15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13a,开口部13a具有与开口部14a及开口部15a相同的形状。另外,开口部13a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能够采用椭圆形状、角部为R状的长方形形状等各种形状,并且其数目也可以为2以上的多个。 
此外,图2表示光学头3相对于光盘位于最内周位置时的状态,步进马达13的开口部13a是沿着步进马达13的长轴方向形成的长孔,在光学头3相对于光盘位于最内周位置时,开口部13a被配置成比与转盘7的外周圆相切且与光学头3的移动方向MD垂直的直线(转盘7的外周圆的切线方向的切线)TL更位于光盘的内周一侧即光学头3的左上方位置。在此情况下,通过沿着步进马达13的长轴方向形成的开口部13a,利用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对定子(stator)及转子(rotor)充分地进行空气冷却,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步进马达13的发热。此外,由于在光学头3相对于光盘位于最内周位置时,开口部13a即步进马达13比直线TL更位于光盘的内周一侧,因此可以将物镜11配置成尽可能地接近转盘7一侧,并在配置了物镜11等光学部件后的剩余的空间内配置步进马达13,从而可以使光学头3更加小型化。 
图4是表示图1至图3所示的光学头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所示的光学头3包括:物镜11a、11b(图1等所示的物镜11)、步进马达13、半导体激光器21a、21b、偏振光分束镜22a、22b、23、准直透镜16、立镜(stand mirror)24a、24b、波长板25a、25b、光检测器26a、26b、三个齿轮31至33、驱动轴34、齿条部35、以及一对引导轴36。此外,由步进马达13、三个齿轮31至33、驱动轴34、齿条部35、以及一对引导轴36构成球面像差修正机构。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光盘9,采用保护层(光透过层)厚度约为0.1mm的BD、保护层厚度约为0.6mm的DVD、以及保护层厚度约为1.2mm的CD,光学头3以如下方式对三种光盘记录及再生信息。 
首先,如图4所示,对于CD或DVD,半导体激光器21a射出两个波长(660nm、780nm)的激光中的其中之一,偏振光分束镜22a、23使来自半导体激光器21a的激光透过并将其引导至准直透镜16。准直透镜16将来自偏振光分束镜23的激光转换为平行光并将光束导向立镜24a。此时,步进马达13根据CD或DVD的保护层厚度调整准直透镜16的位置,修正球面像差。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步进马达13使三个齿轮31至33依次转动,从而使驱动轴34转动。在驱动轴34上形成有螺纹部,通过齿条部35卡合于该螺纹部,驱动轴34的转动运动被转换为齿条部35的直线运动。准直透镜16保持在齿条部35上,齿条部35可移动地由引导轴36支撑。因此,准直透镜16随着齿条部35的移动而被移动,准直透镜16的位置根据光盘9的保护层厚度而被调整,由保护层厚度的差异及其偏差产生的球面像差得到修正。另外,在图5中,用实线表示的准直透镜16的位置是准直透镜16被移动到最靠近偏振光分束镜23一侧的位置,用点划线表示的准直透镜16的位置是准直透镜16被移动到最靠近立镜24a一 侧的位置。 
再次参照图4,立镜24a反射波长660nm或780nm的激光,通过波长板25a将其引导至物镜11a。物镜11a是与DVD及CD对应的数值孔径NA为0.65的物镜,在光盘9的记录面上形成指定的光点。由光盘9的记录面反射的光束通过波长板25a被引导至立镜24a,立镜24a反射波长660nm或780nm的激光,通过准直透镜16及偏振光分束镜23将其引导至偏振光分束镜22a。偏振光分束镜22a反射波长660nm或780nm的激光并将其引导至光检测器26a,光检测器26a检测波长660nm或780nm的反射光。 
接着,对于BD,半导体激光器21b射出波长405nm的激光,偏振光分束镜22b使来自半导体激光器21b的激光透过并将其引导至偏振光分束镜23。偏振光分束镜23反射波长405nm的激光并将其引导至准直透镜16。准直透镜16将来自偏振光分束镜23的激光转换为平行光并将光束导向立镜24a。此时,与上述相同,步进马达13根据BD的保护层厚度调整准直透镜16的位置,修正球面像差。 
立镜24a使波长405nm的激光透过,立镜24b反射波长405nm的激光,通过波长板25b将其引导至物镜11b。物镜11b是与BD对应的NA为0.85的物镜,在光盘9的记录面上形成指定的光点。由光盘9的记录面反射的光束通过波长板25b被引导至立镜24b,立镜24b反射波长405nm的激光,将其引导至立镜24a。立镜24a使波长405nm的激光透过,并通过准直透镜16将其引导至偏振光分束镜23。偏振光分束镜23、22b反射波长405nm的激光并将其引导至光检测器26b,光检测器26b检测波长405nm的反射光。 
此外,如图5所示,步进马达13包括盖41、相当于固定体的一个例子的定子(stator)42及相当于转动体的一个例子的转子(rotor)43(参照图7)。步进马达13的工作原理与公知的步进装置相同,在由安装在转动轴上的磁体构成的转子43的外周,配置作为具有梳齿形状的轭(例如八个轭)、绕线管及线圈的电磁体的定子42,通过依次切换梳齿形状的轭的极性使转子43转动。 
盖41内包定子42及转子43以保护定子42及转子43。盖41由非磁性材料的树脂或金属板部件等构成,呈圆筒形状。盖41上设置有可转动地支撑转子43的转动轴的轴承。 
在通常的圆形马达中,如果包装外壳带有磁性,则内部磁路的效率会降低(一部分磁力会传到包装外壳一侧),因此使用磁性材料构成包装外壳,最后通过退火(焖火)去除磁性,使包装外壳变为非磁性。另一方面,在步进马达13中采用如下结构,即从最初便对盖41采用非磁性材料(例如SUS 304系列),即使进行加工也不会带有磁性。如此对盖41使用非磁性材料的理由在于,如果随后进行退火,则会发生尺寸变化及变形,所以不能进 行加工后的退火,此外,由于盖41上形成有开口部13a,所以如果盖41带有磁性,则磁路变得不连续,因此必须为非磁性材料。 
此外,在盖41中,在与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及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13a,在盖41的与光盘相反一侧的位置即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下侧形成与开口部13a具有相同形状的开口部13b(参照图7)。 
开口部13a是沿着与夹合在转盘7的光盘的半径方向平行的方向(与光学头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的长孔,使定子42上面的一部分(例如,圆筒侧面的1/6以上的部分)露出。开口部13b是沿着与夹合在转盘7的光盘的半径方向平行的方向(与光学头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的长孔,使定子42下面的一部分(例如,圆筒侧面的1/6以上的部分)露出。 
定子42的绕线管及转子43由热传导性的树脂等构成。在此情况下,如后面所述,通过自开口部14a穿过开口部14b的气流,可以将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而在线圈上产生的热从定子42及转子43高效率地散发到外部。 
另外,开口部13a、13b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能够采用椭圆形状、角部为R状的长方形形状等各种形状,并且其数目也可以为2以上的多个。此外,也可以省略盖41,将定子作为盖来共同使用,在此情况下,定子整体被露出,可以通过定子42将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而在线圈处产生的热高效率地散发到外部。此外,在省略盖的情况下,可以在定子42上设置可转动地支撑转子43的转动轴的轴承。 
此外,本发明适用的马达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步进马达,可以使用各种步进马达,并且也可以使用DC马达等其他的马达。另外,作为光学头3,以对三种光盘记录及再生信息的光学头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通过省略或附加光学部件,能够将本发明同样应用于对一种、两种或四种以上的光盘记录及再生信息的光学头。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可动部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准直透镜16,也可以使光学头3上搭载的其他的光学部件等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转盘7相当于转动部件的一个例子,光学头3相当于光学头的一个例子,半导体激光器21a、21b相当于光源的一个例子,物镜11(11a、11b)相当于物镜的一个例子,物镜致动器12相当于物镜致动器的一个例子,准直透镜16相当于可动部件的一个例子,步进马达13相当于驱动部件的一个例子,光学头基座17相当于光学基座的一个例子,转子43相当于转子的一个例子,定子42相当于定子的一个例子。此外,盖41相当于盖部件的一个例子,开口部13a、13b相当于开口部或长孔的一个例子,光学头盖14相当于基座盖 部件的一个例子,开口部14a相当于基座用开口部的一个例子,进给马达6相当于光学头移动部件的一个例子,机械基座5相当于驱动器基座部件的一个例子,驱动器盖2相当于驱动器盖部的一个例子,开口部2a相当于驱动器用开口部的一个例子。 
接着,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中的步进马达13的散热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水平方向流动的示意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垂直方向流动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图7所示的驱动器外壳10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是覆盖图1所示的整个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基本上呈长方体形状的外壳。 
在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水平方向上,如图6所示,夹合在转盘7上的光盘9沿转动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RD转动时,在光盘9与驱动器盖2之间,气流AF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该气流AF经由驱动器盖2的开口部2a被引导至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及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流入步进马达13的开口部13a内。 
另一方面,在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垂直方向上,如图7所示,夹合在转盘7上的光盘9转动时,在光盘9与驱动器盖2之间流动的气流经由驱动器盖2的开口部2a、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及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被引导至步进马达13的上面。此时,在步进马达13的盖41的上面及下面形成有开口部13a及开口部13b,此外,八个定子42确保指定的空隙并以指定间隔配置在转子43的外周部。因此,经由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及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流入的气流流入相邻的定子42之间的空隙及定子42与转子43之间的空隙,利用转子43的转动而通过步进马达13的内部之后,沿着图中的箭头方向向光学头基座17与驱动器外壳10之间流动。此外,流经光学头基座17与驱动器外壳10之间的气流经由形成在壁面5a上的缺口部5b向机械基座5的外部顺利地排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光盘9的转动产生的气流按驱动器盖2的开口部2a、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盖41的开口部13a及开口部13b的顺序流动,因此能够在步进马达13的内部即定子42与转子43之间流过空气,能够高效率地散发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产生的热。其结果,能够对步进马达13供应足够的驱动电流,从而能够增大步进马达13的转矩。 
此外,由于上述的气流从光盘9与驱动器盖2之间向光学头基座17与驱动器外壳10之间,即从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上方向下方流动,因此能够使从步进马达13的转动轴与轴承的接触部等滑动部产生的粉尘或飞散的润滑油等异物向离开光盘9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稳定地对光盘9记录及再生信息。 
此外,在光学头基座17中,步进马达13被配置在相对于物镜11等光学部件在气流的下风侧,因此能够防止从步进马达13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附着在物镜11等光学部件上,从而可以更稳定地对光盘9记录及再生信息。 
此外,由于切割步进马达13的盖41的上面及下面以形成开口部13a及开口部13b,因此能够减小步进马达13的高度以使光学头3薄型化,从而可以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薄型化。 
另外,图7表示光学头3位于光盘9的最内周一侧时的步进马达13的状态,而在光学头3位于光盘9的最外周一侧时,步进马达13向图中的左(应为右)侧移动并且开口部15a位于开口部2a的左(应为右)侧,气流与上述同样地流动,能够取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此外,光盘9的转动方向及步进马达13的转动方向也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例子,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图8所示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及详细的说明。 
在图8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在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的边缘中的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上风位置,即位于光盘9的外周一侧的开口部14a的一边,形成有用于将气流导向步进马达13内侧的凹部(通过C面加工形成的斜面)14c,在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的边缘中的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下风位置,即位于光盘9的转动中心侧的开口部14a的一边,形成有用于将气流导向步进马达13内侧的凸部14d。 
在此情况下,经由驱动器盖2的开口部2a流入的气流沿着凹部14c的斜面被顺利地导向步进马达13的内侧,并且被凸部14d抵挡而高效率地被导向步进马达13的内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利用光学头盖14的凹部14c及凸部14d,使更多的气流高效率地流入定子42之间的空隙及定子42与转子43之间的空隙,从而可以更高效率地散发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产生的热。 
另外,用于引导气流的凹部及凸部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有各种变更,如在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的其他边缘上形成凹部或凸部,或者在驱动器盖2的开口部2a的边缘形成,或者仅采用凹部及凸部的其中之一等。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图9所示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相同,因此 省略其图示及详细的说明。 
在图9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驱动器盖2、光学头盖14及柔性基板15在与盖41的开口部13a相对的位置处不具有开口部,步进马达13的上面被封闭。 
在此情况下,由光盘9的转动产生的气流流过步进马达13及光学头基座17的下面与驱动器外壳10的下面之间。此时,由于步进马达13的转子43沿图中双向箭头的任一个方向转动,因此上述气流被吸入步进马达13的内部。因此,气流流入定子42之间的空隙及定子42与转子43之间的空隙,利用转子43的转动沿着图示的方向向步进马达13的外部排出。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散发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产生的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由于通过驱动器盖2、光学头盖14及柔性基板15完全封闭步进马达13的上部,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步进马达13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附着在光盘9、物镜11等光学部件上,从而可以更稳定地对光盘9记录及再生信息。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图10所示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及详细的说明。 
在图10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驱动器盖2、光学头盖14及柔性基板15在与步进马达13的上面相对的位置处不具有开口部,此外,步进马达13的盖41a仅在下面具有开口部13b,其上面被封闭。 
在此情况下,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由光盘9的转动产生的气流如图示那样流动,能够高效率地散发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产生的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三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由于通过驱动器盖2、光学头盖14、柔性基板15及盖41a完全封闭步进马达13的上部,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步进马达13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附着在光盘9、物镜11等光学部件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对光盘9记录及再生信息。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第五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图11所示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及详细的说明。 
在图1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步进马达13的盖41b仅在上面具有开口部13a,其下面被封闭。驱动器盖2在光学头3位于光盘9的中间记录位置(或中间再生位置)时, 在与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及盖41b的开口部13a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开口部2c,开口部2c具有与开口部14a、开口部15a及开口部13a相同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开口部2a相比变小。 
在此情况下,夹合在转盘7上的光盘9转动时,在光盘9与驱动器盖2之间流动的气流经由驱动器盖2的开口部2c流入驱动器盖2与光学头盖14之间。此时,由于步进马达13的转子43沿图中双向箭头的任一个方向转动,因此上述气流被吸入步进马达13的内部。因此,气流流入定子42之间的空隙及定子42与转子43之间的空隙,通过转子43的转动沿着图示的方向向步进马达13的外部排出。 
其结果,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能够高效率地散发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产生的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开口部2c设在光学头3的中间记录位置(或中间再生位置)处,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也可以设在其他的位置。此外,开口部2c的大小与开口部14a等相同,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大小的开口部,或者设多个开口部。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第六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图12所示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及详细的说明。 
在图12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驱动器盖2及柔性基板15在与盖41的开口部13a相对的位置处不具有开口部,另一方面,光学头盖14具有开口部14a,而柔性基板15的弯曲部(凸状部分)15b位于开口部14a的位置上,开口部14a通过弯曲部15b而被封闭,步进马达13的上面被封闭。 
在此情况下,由光盘9的转动产生的气流在步进马达13及光学头基座17的下面与驱动器外壳10的下面之间流动。此时,由于步进马达13的转子43沿图中双向箭头的任一个方向转动,因此上述气流被吸入步进马达13的内部。因此,气流流入定子42之间的空隙及定子42与转子43之间的空隙,通过转子43的转动沿着图示的方向向步进马达13的外部排出。其结果,能够高效率地散发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产生的热。 
此外,由于只有柔性基板15的弯曲部15b位于步进马达13的定子42的上部,所以能够降低从柔性基板15的弯曲部15b的上部到步进马达13的下部的高度以使光学头3更加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薄型化。 
此外,在弯曲部15b中容纳有用于传送信号等的布线15c,一般而言,容纳布线的部分比未容纳布线的部分更厚,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容纳布线15c的弯曲部15b配设在光学 头盖14的开口部14a,所以弯曲部15b的厚度能够增厚至光学头盖14的厚度,即使使用具有多层布线(例如两层或三层)的柔性基板15,也能够降低从柔性基板15的弯曲部15b的上部到步进马达13的下部的高度以使光学头3更加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薄型化。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由于利用驱动器盖2及柔性基板15完全封闭步进马达13的上部,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步进马达13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附着在光盘9、物镜11等光学部件上,能够更稳定地对光盘9记录及再生信息。此外,能够降低从柔性基板15的弯曲部15b的上部到步进马达13的下部的高度以使光学头3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薄型化。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第七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图13所示部分之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及详细的说明。 
在图13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柔性基板15具有开口部15a,而驱动器盖2及光学头盖14在与盖41的开口部13a相对的位置处不具有开口部,步进马达13的上面被封闭。 
在此情况下,由光盘9的转动产生的气流在步进马达13及光学头基座17的下面与驱动器外壳10的下面之间流动。此时,由于步进马达13的转子43沿图中双向箭头的任一个方向转动,因此上述气流被吸入步进马达13的内部。因此,气流流入定子42之间的空隙及定子42与转子43之间的空隙,通过转子43的转动沿着图示的方向向步进马达13的外部排出。其结果,能够高率效地散发因步进马达13的驱动产生的热。 
此外,由于盖41及定子42的上端部位于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的位置,只有光学头盖14位于步进马达13的定子42的上部,所以能够降低从光学头盖14的上部到步进马达13的下部的高度以使光学头3更加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薄型化。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由于利用驱动器盖2及光学头盖14完全封闭步进马达13的上部,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步进马达13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附着在光盘9、物镜11等光学部件上,能够更稳定地对光盘9记录及再生信息。此外,能够降低从光学头盖14的上部到步进马达13的下部的高度以使光学头3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薄型化。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将本发明归纳如下,本发明所提供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具有用于使光盘转动的转动部件和用于对上述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上述光学头包括射出 光的光源、将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光在上述光盘上的物镜、沿上述光盘的聚焦方向及追踪方向驱动上述物镜的物镜致动器、配置在上述光源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可动部件、驱动上述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以及搭载上述光源、上述物镜致动器、上述可动部件及上述驱动部件的光学基座,上述驱动部件包括转动体及固定体,上述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 
在该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对于用于对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由于光盘转动,所以在光学头的周围产生气流。此时,在光学头的光学基座上搭载光源、物镜致动器、可动部件及驱动部件,由于驱动部件的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因此能够通过上述气流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热。此外,光盘转动所产生的气流是由光盘与空气的粘性而产生的,光盘与空气接触的部分为气流的上游,向离开光盘的方向依次流动,因此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也随着该气流的流动向离开光盘的方向排出,从而能够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造成的恶劣影响。此外,由于驱动部件的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能够省略设置在该露出部分的部件,因此能够缩小驱动部件以使光学头薄型化,从而可以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驱动部件包括内包上述转动体及上述固定体的盖部件,上述盖部件具有使上述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 
在此情况下,通过盖部件的开口部利用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对固定体及转动体进行空气冷却,从而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热。此外,盖部件能够缩小开口部的部分,所以可以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开口部包含沿着与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形成的长孔。 
在此情况下,通过沿着与光盘的半径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形成的长孔,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被充分地供往驱动部件,因此可以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长孔设在上述盖部件的与上述光盘相对置的位置上。 
在此情况下,由于长孔设在盖部件的与光盘相对置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将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直接供往驱动部件,从而可以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长孔包含设在上述盖部件的与上述光盘相对置的位置上的第一长孔和设在上述盖部件的与上述光盘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的第二长孔。 
在此情况下,由于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经由第一长孔直接供往驱动部件,随后,经由第二长孔向离开光盘的方向排出,因此能够将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高效率地供往驱动 部件,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造成的恶劣影响。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长孔设在上述盖部件的与上述光盘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 
在此情况下,由于长孔设在盖部件的与光盘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所以能够防止从驱动部件排出的气流直接流入光盘与光学头之间,从而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造成的恶劣影响。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盖部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 
在此情况下,无须为从盖部件中去除磁性而进行退火,可以抑制尺寸变化及变形的发生,并且即使在盖部件上形成有开口部时,磁路也不会变得不连续,从而能够提高磁路的效率并增大驱动部件的转矩。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开口部包含沿着上述驱动部件的长轴方向形成的长孔,上述转动部件包含安装有上述光盘的圆形的转盘,在上述光学头相对于上述光盘位于最内周位置时,上述长孔比与上述转盘的外周边缘相切且与上述光学头的移动方向垂直的直线更位于上述光盘的内周一侧。 
在此情况下,经由沿着驱动部件的长轴方向形成的长孔,通过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对固定体及转动体充分地进行空气冷却,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此外,由于在光学头相对于光盘位于最内周位置时,长孔即驱动部件比与转盘的外周边缘相切且与光学头的移动方向垂直的直线更位于光盘的内周一侧,所以能够将物镜配置成尽可能地接近转盘一侧,并在配置了物镜等光学部件后剩余的空间内配置驱动部件,从而可以使光学头更加小型化。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还包括固定在上述光学基座上、覆盖上述光学基座的至少一部分的基座盖部件,上述基座盖部件具有设在与上述盖部件的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上的基座用开口部。 
在此情况下,通过由基座盖部件覆盖配置在光学基座上的光源等光学部件,能够防止由光盘转动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附着在光源等光学部件上,并且能够将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经由基座用开口部顺利地引导至驱动部件,从而可以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基座盖部件在上述基座用开口部的边缘中由上述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上风位置具有用于将气流导入上述驱动部件内侧的凹部。 
在此情况下,由于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沿着基座用开口部的凹部被顺利地导向驱动部件的内侧,所以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基座盖部件在上述基座用开口部的边缘中由上述光盘转动产生的 气流的下风位置具有用于将气流导入上述驱动部件内侧的凸部。 
在此情况下,由于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被基座用开口部的凸部抵挡而被高效率地导向驱动部件的内侧,所以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还包括沿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上述光学头的光学头移动部件;保持上述光学头、上述转动部件及上述光学头移动部件的驱动器基座部件;以及覆盖上述光学头、上述光学头移动部件及上述驱动器基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驱动器盖部件,上述驱动器盖部件具有设在与上述盖部件的开口部相对的位置上的驱动器用开口部。 
在此情况下,通过由驱动器基座(应该是盖)部件覆盖光学头、光学头移动部件及驱动器基座部件等,能够防止由光盘转动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附着在光学头的光学部件等部件上,并且能够将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经由驱动器用开口部顺利地引导至驱动部件,从而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驱动部件配置在上述光学基座中由上述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下风位置上。 
在此情况下,在光学基座中,由于驱动部件被配置在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下风位置上,因此能够在气流的上风位置配置物镜等光学部件,可以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附着在物镜等光学部件上,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对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可动部件包含用于修正上述光学头的球面像差的准直透镜。 
在此情况下,驱动准直透镜的驱动部件为了修正光学头的球面像差而倾向于总是被驱动,发热量增大,但是能够通过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头包括射出光的光源、将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光在上述光盘上的物镜、沿上述光盘的聚焦方向及追踪方向驱动上述物镜的物镜致动器、配置在上述光源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可动部件、驱动上述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以及搭载上述光源、上述物镜致动器、上述可动部件及上述驱动部件的光学基座,上述驱动部件包括转动体及固定体,上述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 
在该光学头中,由于光盘相对于该光学头转动,所以在光学头的周围产生气流。此时,在光学头的光学基座上搭载光源、物镜致动器、可动部件及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的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因此能够利用上述气流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此外,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是因光盘与空气的粘性而产生的,光盘与空气接触的部分成为气流的上游,因为是向离开光盘的方向依次流动,所以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也随着该气 流的流动而向离开光盘的方向排出,从而能够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造成的恶劣影响。此外,由于驱动部件的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能够省略配置在该露出部分的部件,因此能够缩小驱动部件以使光学头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的光学头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并且能够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造成的恶劣影响,此外还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因此作为用于对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及使用该光学头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是极为有用的。 

Claims (14)

1.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具有用于使光盘转动的转动部件和用于对所述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头包括:
射出光的光源;
将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聚光到所述光盘上的物镜;
沿所述光盘的聚焦方向及追踪方向驱动所述物镜的物镜致动器;
配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可动部件;
驱动所述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以及
搭载所述光源、所述物镜致动器、所述可动部件及所述驱动部件的光学基座,其中,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转动体、固定体以及内包所述转动体及所述固定体的盖部件,所述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盖部件的开口部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包含沿着与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的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设在所述盖部件的与所述光盘相对置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包括:
设在所述盖部件的与所述光盘相对置的位置上的第一长孔;和
设在所述盖部件的与所述光盘相反一侧的位置上的第二长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设在所述盖部件的与所述光盘相反一侧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包含沿着所述驱动部件的长轴方向形成的长孔,
所述转动部件包含安装所述光盘的圆形的转盘,
所述长孔,在所述光学头相对于所述光盘位于最内周位置时,较与所述转盘的外周边缘相切且与所述光学头的移动方向垂直的直线更位于所述光盘的内周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光学基座上、覆盖所述光学基座的至少一部分的基座盖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盖部件,具有设在与所述盖部件的开口部相对应的位置上的基座用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盖部件,在所述基座用开口部的边缘中由所述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上风位置,具有用于将气流导入所述驱动部件内侧的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盖部件,在所述基座用开口部的边缘中由所述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下风位置,具有用于将气流导入所述驱动部件内侧的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所述光学头的光学头移动部件;
保持所述光学头、所述转动部件及所述光学头移动部件的驱动器基座部件;以及,
覆盖所述光学头、所述光学头移动部件及所述驱动器基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驱动器盖部件,其中
所述驱动器盖部件,具有设在与所述盖部件的开口部相对置的位置上的驱动器用开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配置在所述光学基座中的由所述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下风位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件包含用于修正所述光学头的球面像差的准直透镜。
14.一种光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光的光源;
将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聚光到所述光盘上的物镜;
沿所述光盘的聚焦方向及追踪方向驱动所述物镜的物镜致动器;
配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可动部件;
驱动所述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以及
搭载所述光源、所述物镜致动器、所述可动部件及所述驱动部件的光学基座,其中,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转动体、固定体以及内包所述转动体及所述固定体的盖部件,所述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盖部件的开口部露出。
CN2007800307639A 2006-08-24 2007-08-09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及光学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6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8097 2006-08-24
JP228097/2006 2006-08-24
PCT/JP2007/065607 WO2008023575A2 (fr) 2006-08-24 2007-08-09 Dispositif d'enregistrement/reproduction à disque optique et tête opt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6881A CN101506881A (zh) 2009-08-12
CN101506881B true CN101506881B (zh) 2011-06-15

Family

ID=39107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076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6881B (zh) 2006-08-24 2007-08-09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及光学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08884B2 (zh)
JP (1) JP4980359B2 (zh)
CN (1) CN101506881B (zh)
WO (1) WO200802357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07094A (ko) * 2011-06-29 2013-01-18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윤활유 비산 방지용 트레이
JP2013145614A (ja) * 2012-01-13 2013-07-25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光ピックアップ
WO2013190953A1 (ja) * 2012-06-22 2013-12-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14007102A1 (ja) * 2012-07-05 2014-01-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10228542A (zh) * 2019-07-12 2019-09-1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车辆履带总成和车辆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8410A (zh) * 1999-10-29 2004-10-20 ���µ�����ҵ��ʽ���� 光学头以及光学头送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0210A (en) * 1987-07-03 1989-01-13 Ebara Corp Polygon mirror
JP2769710B2 (ja) * 1989-01-30 1998-06-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
JPH11259906A (ja) 1998-01-09 1999-09-24 Sony Corp 光学ヘッド、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方法、並びに厚み検出方法
JP2003045068A (ja) 2001-07-27 2003-02-14 Toshiba Corp 光学ヘッド
JP2004133963A (ja) 2002-10-08 2004-04-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7342849B2 (en) * 2003-01-31 2008-03-11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nd/or playback device
JP2004342147A (ja) 2003-05-13 2004-12-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136853B2 (ja) 2003-09-01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66218A (ja) * 2003-12-05 2005-06-23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902110B2 (ja) * 2004-10-25 2012-03-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060028935A1 (en) * 2004-08-03 2006-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pickup device,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light-receiving unit
JP4047317B2 (ja) * 2004-09-14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06099826A (ja) * 2004-09-28 2006-04-13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8410A (zh) * 1999-10-29 2004-10-20 ���µ�����ҵ��ʽ���� 光学头以及光学头送进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120283A 2006.05.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6881A (zh) 2009-08-12
US20100182890A1 (en) 2010-07-22
WO2008023575A2 (fr) 2008-02-28
WO2008023575A3 (fr) 2008-05-29
US8108884B2 (en) 2012-01-31
JP4980359B2 (ja) 2012-07-18
JPWO2008023575A1 (ja) 201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8022C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01506881B (zh)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及光学头
US7830759B2 (en) Objective lens driv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7936644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optical pickup
CN1897130A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CN101506883B (zh) 驱动装置、光学头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JP200909376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0399439C (zh) 光学头致动器和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801355A (zh) 光学头及使用该光学头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US8064299B2 (en) Optical pick-up
KR20090039625A (ko) 광픽업 및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JP3918490B2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293925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30216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5226654B2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600452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54282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EP1943646B1 (en) Fast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331552A (ja) 一軸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806591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252312A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装置
JP200905945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3226955A (zh) 电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KR20050114931A (ko) 액츄에이터 및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200923835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