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7130A -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7130A
CN1897130A CNA2006101063658A CN200610106365A CN1897130A CN 1897130 A CN1897130 A CN 1897130A CN A2006101063658 A CNA2006101063658 A CN A2006101063658A CN 200610106365 A CN200610106365 A CN 200610106365A CN 1897130 A CN1897130 A CN 1897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ing
reproducing
object lens
numerical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63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山峰春
西田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7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7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2Mirr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9Active plates, e.g. liquid crystal panels or electrostri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2007/13727Compound lenses, i.e. two or more lenses co-operating to perform a function, e.g. compound objective lens including a solid immersion le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lenses either bonded together or with adjustable spacing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使用光拾取装置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该光拾取装置具有物镜和透镜组件,该物镜设定成用于基片厚度不同的第1光盘(BD)或第2光盘(HD-DVD)的任一方(BD),该透镜组件具有液晶透镜;当进行BD的记录/再生时,将液晶透镜关闭,按数值孔径0.85照射光束,在HD-DVD的记录/再生时打开液晶透镜,按数值孔径0.65照射光束。

Description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装置及搭载了光拾取装置的光学信息处理装置,特别涉及对基片厚度、数值孔径不同的光盘进行记录处理、再生处理的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为了对CD(密致盘)、CD-ROM、DVD(数字多功能光盘)、光磁盘等光学存储介质(以下称为光盘)光学地记录信息或对记录于光盘的信息进行再生(以下将进行记录和再生中的至少一方的动作记为记录/再生),开发了光学信息处理装置(以下称光盘装置)。另外,最近,作为下一代高密度光盘,还开发了实现了大容量化的HD-DVD、BD(蓝光盘)。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各种光盘的从基片表面到记录层的厚度(基片厚度)、用于记录·再生的激光的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不同,所以,还开发了可由1个光盘装置处理多种光盘的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平10-241191号公报、日本特开10-172151号公报记载了对于过去已普及了的CD、DVD由1个光拾取装置实现信号的读写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10-241191号公报中,使用液晶光闸切换数值孔径,进行像差校正。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轴滑动型的支承单元支承CD用和DVD用的2个物镜,以轴为中心使支承单元回转,切换物镜。
另外,在ISOM03Th-G-08(Minolta)“Blu-ray Disc/DVDCompatible objective Lens Assembly”(2003年光存储器国际学会资料)中,记载了这样的例子,该例子为了可处理BD与DVD双方,相对BD用的物镜组合波长选择性元件(WSE),校正由于DVD的基片厚度的不同而发生的像差。
在日本特开平10-241191号公报中,由液晶光闸校正由基片厚度的不同产生的像差,但以CD和DVD那样波长不同的2个格式的光盘作为背景形成,未公开在现在那样基片厚度、数值孔径及激光波长各要素相同的光盘、不同的光盘多种多样地登场的场合,对什么样的光盘如何利用液晶光闸,另外,当数值孔径、要校正的基片厚度的差大时,由像高、液晶光闸的具有像差校正功能的部分与物镜的偏心,导致光学特性的恶化。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0-172151号公报中,在用于DVD时与用于CD时切换使用不同的物镜,但需要在机械可靠性、生产率方面进一步加以改善。另外,在“Blu-ray Disc/DVD Compatible objective LensAssembly”中,在用于BD的物镜上组合波长选择性元件(WSE),校正由DVD的基片厚度不同产生的像差,但在装置的小型化、成本方面存在问题,另外,还存在不适于与CD的互换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可由1个光盘装置应对使用相同波长的激光(光束)但基片厚度不同的2个光盘,另外,可实现与CD、DVD那样的更其它光盘的互换性,进行记录处理、再生处理。
本发明的一种光拾取装置,对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或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照射光束,进行记录/再生;其中具有:用于将相同波长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光源,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或第2光盘的任一方的物镜,及与上述物镜相对并配置在相同光轴上、根据控制信号被驱动从而使光学相位变化的像差校正用光学部件;在对上述一方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光束,在对上述另一方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通过驱动上述光学部件从而按照适于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光束,校正在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产生的球差。
另外,一种光学信息处理装置,使光拾取装置沿光盘的径向移动,从而在上述光盘记录信号,或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再生;其中具有主轴电动机和控制器,该主轴电动机驱动作为上述光盘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或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回转,该控制器控制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记录/再生;上述光拾取装置具有:用于将相同波长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光源,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或第2光盘的任一方的物镜,及与上述物镜相对并配置在相同光轴上、根据上述控制器的指示按照控制信号被驱动的像差校正用光学部件;在对上述一方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光束,在对上述另一方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通过驱动上述光学部件从而按照适于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光束,校正在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产生的球差。
按照本发明,可获得这样的光拾取装置和光学信息处理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和光学信息处理装置可在如HD-DVD和BD那样、虽然使用相同波长的光束但基片厚度不同的2个光盘记录信息,或可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可对DVD、CD那样的更其它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生。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一实施形式的构成图。
图2A为说明该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2B为说明该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2C为说明该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3为示出该实施形式的液晶透镜的像差校正量的说明图。
图4为说明该实施形式中的由偏心产生的光学像差的说明图。
图5为说明该实施形式中的由像高产生的光学像差的说明图。
图6为说明该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另一形式的说明图。
图7为说明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第2实施形式的构成图。
图8A为说明图7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8B为说明图7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8C为说明图7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8D为说明图7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9为说明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第3实施形式的构成图。
图10A为说明图9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10B为说明图9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10C为说明图9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11为说明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第4实施形式的构成图。
图12为说明图11实施形式的透镜组件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图13为说明在图12实施形式中使用的电致变色镜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4为说明图12的电致变色镜特性的特性图。
图15为示出使用本发明光拾取装置的光学信息处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实施例1]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的光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的构成图,图2A、图2B、图2C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的光拾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和动作的说明图。
在图1的光拾取装置100中,符号1为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光盘),符号2为传动装置,符号20为包含物镜的物镜组件。下面根据图2A、2B、2C说明透镜组件20的详细构成。该透镜组件20组装有高速而且高精度地移动物镜的机构,通过传动装置2的驱动,沿物镜光轴方向和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即光盘1的内周方向和外周方向)的2轴产生位移,进行从物镜到光盘1的光点的位置控制。
另外,符号3为出射HD-DVD用和BD用光束的激光光源,符号4为出射DVD用光束的激光光源,符号5为出射CD用光束的激光光源。激光光源3的激光波长为405nm(蓝色波长),激光光源4的激光波长为655nm(红色波长),激光光源5的激光波长为780nm(红外波长)。
另外,符号6为二向色镜,符号7为三向色镜,用于将来自激光光源3、4、5的光束沿同一光轴入射到光束分离器8。来自激光光源3的光束透过二向色镜6和三向色镜7入射到光束分离器8,来自激光光源4的光束由二向色镜6反射,透过三向色镜7入射到光束分离器8,来自激光光源5的光束由三向色镜7反射,入射到光束分离器8。
光束分离器8使来自各激光光源3、4、5的光朝透镜组件20侧反射,同时,透过从光盘1反射的光。符号9为使由光束分离器8反射的光束收敛使之成为平行光的准直透镜,符号10为反射来自准直透镜9的光束、通过透镜组件20引导至光盘1的反射镜。
符号11为受光元件,射到光盘1而被反射的光经由透镜组件20、反射镜10、准直透镜9,进而透过光束分离器8而入射到受光元件,检测记录于光盘的信息(影像·声音信号)、光道跟踪信号及聚焦信号。另外,在受光元件11与光束分离器8间配置有用于使得可检测聚焦信号的柱面透镜12。
图2A示出透镜组件20的构成,在与光盘1面对的一侧配置设定成BD用的物镜21,与物镜21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作为另一光学部件的液晶元件(液晶透镜22),将物镜21和液晶透镜22安装到透镜架23。另外,具有对液晶透镜22进行通断驱动的驱动电路24。由传动装置2追踪盘面振摆、偏心而对透镜组件20进行位置控制,该透镜组件20用于光道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该光道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用于对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对记录于光盘的信息进行再生。
液晶透镜22具有液晶光闸的功能,通过从驱动电路24施加控制电压可改变折射率,即,可改变光学相位,例如校正由BD与HD-DVD的基片厚度的差引起的球差。
图2B、2C为说明液晶透镜22的动作的图,图2B示出BD的记录/再生时的动作,图2C示出HD-DVD的记录/再生时的动作。在BD和HD-DVD的记录/再生时使用的激光波长为405nm,使用来自激光光源3的光束。而且,已知适于BD的记录/再生的数值孔径(NA-BD)即物镜的数值孔径NA为0.85,适于HD-DVD的记录/再生的数值孔径(NA-HD)为0.65。
在图2B中,BD1a的基片厚度为0.1mm,此时液晶透镜22为关闭状态,不产生像差,所以,作为平行平板起作用。另一方面,在图2C中,HD-DVD1b的基片厚度为0.6mm,此时液晶透镜22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2B所示那样,在BD的记录/再生时关闭液晶透镜22。这样,液晶透镜22的入射光不产生像差地入射到物镜21,所以,形成适于BD1a的光点,进行BD的记录/再生。
另外,如图2C所示那样,在HD-DVD1b的记录/再生中将液晶透镜22打开。这样,液晶透镜22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变化,折射率变化,附加像差地将光束入射到光盘1,该像差用于校正由BD与HD-DVD的基片厚度差产生的球差。结果,由在液晶透镜22发生的校正像差消除由与BD1a的基片厚度的差产生的像差,数值孔径NA成为0.65,形成适于HD-DVD1b的光点,进行HD-DVD1b的记录/再生。
图3为液晶透镜22打开时相对孔径ρ产生的像差的一例。图3的横轴相当于与光轴垂直的直线上的位置,设光轴的中心为0,纵轴表示球差量λ。通常,光束为圆形的光点,球差也在半径方向上变化,当基片厚度增大时,球差的2个峰值也增大。
即,液晶透镜22构成球差校正单元,驱动电路24成为球差控制电路。当用
像差校正量λ=a1·ρ2+a2·ρ4+a3·ρ6         …(1)
(ρ为按用于HD-DVD的孔径归一化后的孔半径)
表示由图3所示液晶透镜22产生的像差校正量λ时,ρ2成为能力(power)的项。a1为能力(power)的系数,a2表示3次的像差的校正系数,a3表示5次的像差的校正系数。
在液晶透镜22的入射光为平行光的场合,当a1>0时,BD用物镜21的入射光为发散光,当a1<0时,BD用物镜21的入射光为收敛光。HD-DVD的基片厚度为0.6mm,与BD的基片厚度0.1mm相比,厚度较大,所以,设液晶透镜22的a1为正,使BD用物镜21的入射光为扩散光,从而消除球差的一部分。即,存在当a1增大时a2变小的关系。
由于基片厚度的差产生的球差与数值孔径的4次方成比例,所以,在进行数值孔径大的盘的互换时,校正的球差的量大。当BD用物镜21与液晶透镜22偏心时,相应于校正的球差量产生慧差,所以,如图4所示那样,存在组装精度、可靠性可容许的a1的值(在图4中,处于纵虚线的右侧),其临界值成为a1的下限。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那样,当a1的值增大时,像高特性恶化。像高是指成像位置位置从光轴的偏离,由入射光的入射方向的偏移产生。这样,组装精度、可靠性可容许的a1的值(图5中纵虚线的左侧)存在上限。图4、图5的横轴表示能力(power)的系数,纵轴表示像差的大小。像差的大小随基片厚度、数值孔径变化。a1的容许值为设计容许值,在BD的场合,波长短,数值孔径大,所以,容许值小。
当BD与HD-DVD的盘基片厚差为0.5mm、HD-DVD的数值孔径为0.65时,a1的容许值成为-14≤a1≤14。通过这样构成,可实现偏心特性、像高特性都为良好特性的HD/BD互换光学系统。
另外,在图1的光拾取装置100中,当由激光光源4或激光光源5的光束进行DVD或CD的记录/再生时,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可适用已知的BD与DVD的互换光学系统(例如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的技术)、HD-DVD与DVD/CD的互换光学系统。即,在利用BD的互换光学系统的场合,使液晶透镜22成为关闭状态而利用,在利用HD-DVD的互换光学系统的场合,使液晶透镜22成为打开状态而利用。
图6为示出透镜组件20的别的例子的图,示出了这样的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除了图1的物镜21和液晶透镜22外,将DVD/CD互换用的物镜25一体安装于透镜架23,使用传动装置2控制透镜位置,可进行一般的DVD和CD的记录/再生。
HD-DVD和BD的记录/再生所需的波长405nm的光从激光光源3入射到设定成BD用的物镜21和液晶透镜22。另外,对于DVD/CD用的物镜25,从激光光源4入射DVD的记录/再生所需的波长655nm的光束,从激光光源5入射CD的记录/再生所需的780nm的光束。
入射到各透镜的光的波长不同,所以,上述激光光源3、4、5在使用时选择性地照射任一个,使用例如二向色棱镜那样的波长选择性的光学部件选择光路。
通过这样构成,分别使用设定成BD用的物镜21和液晶透镜22及DVD/CD互换用的物镜25,可进行4种不同盘的记录/再生。通过这样利用2个物镜,从而可简化光束分离用的光学系统,减少各光束在光学路径中的损失。
图6的透镜组件20使用传动装置2追踪盘的面振摆、偏心,控制位置,进行记录/再生,但在盘的转速大于等于10KHz的频率下,由于透镜架23容易偏移,所以,有时对伺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为此,质量大的物镜21和液晶透镜22安装于上述传动装置的可动部分的重心(g)附近的位置。通过这样构成,可抑制激光光源3的偏移,实现相对面振摆、偏心稳定的伺服。
[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7、图8A、图8B、图8C、图8D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图7的光拾取装置200与图1的构成相比,在使用透镜组件30这一点不同,其它构成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8A示出透镜组件30的构成,在与光盘1面对的一侧配置设定成HD-DVD用的物镜31,与物镜31隔开预定间隔地另外配置作为光学部件的液晶透镜32,将这些物镜31和液晶透镜32安装到透镜架33。另外,具有对液晶透镜32进行通断驱动的驱动电路34。由传动装置2追踪盘面振摆、偏心而对透镜组件30进行位置控制,透镜组件30用于光道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该光道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用于对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对记录于光盘的信息进行再生。
液晶透镜32具有液晶光闸的功能,用于校正由HD-DVD与BD的基片厚度的差引起的球差。液晶透镜32在液晶关闭时不产生像差,所以,作为平行平板起作用,当液晶打开时,产生对由HD-DVD与BD的基片厚差引起的球差进行校正的像差。
如图8B所示那样,在HD-DVD的记录/再生中,关闭液晶透镜32的液晶。这样,液晶透镜2的入射光不产生像差地入射到HD-DVD用物镜31,所以,形成适于HD-DVD1b的光点,进行HD-DVD1b的记录/再生。
另外,如图8C所示那样,在BD1a的记录/再生时,打开液晶透镜32的液晶。液晶透镜32附加像差地将光束入射到物镜31,该像差用于校正由BD与HD-DVD的基片厚度差产生的球差。这样,通过由液晶透镜32产生的校正像差消除由与BD的基片厚度的差产生的像差,形成对BD1a最佳的光点,进行BD的记录/再生。在BD与HD-DVD的记录/再生时使用的激光波长为405nm,使用来自激光光源3的光束。
另外,如图8D所示那样,在DVD1c的记录/再生中,使用来自激光光源4的655nm的红色激光,而且,液晶透镜32关闭。这样,液晶透镜32的入射光不会发生像差地入射到物镜31。HD-DVD1b与DVD1c的基片厚度(0.6mm)和数值孔径(0.65)都大致相等(规格上成为相同设定),所以,可形成适于DVD1c的光点,进行DVD1c的记录/再生。
通过这样构成,使用设定成HD用的物镜31和液晶透镜32,可实现HD-DVD、BD、DVD的记录/再生。另外,通过将原有的DVD/CD互换技术组合到其中,从而可进行4种光盘的记录和再生。
[实施例3]
下面,根据图9、图10A、图10B、图10C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式。图9的光拾取装置300与图1、图7的构成相比,在使用透镜组件40这一点不同,其它构成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0A示出透镜组件40的构成,在与光盘1面对的一侧配置设定成HD-DVD用的物镜41,与物镜41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液晶透镜42,将这些物镜41和液晶透镜42安装到透镜架43。HD-DVD用物镜41和液晶透镜42具有比HD-DVD用的数值孔径大的数值孔径,液晶透镜42在开口的不需要部分(图的影线区域421)配置其它的液晶,在HD-DVD1b的记录/再生时不由物镜41对该区域的光进行聚光。
即,由于HD-DVD1b与BD1a的数值孔径不同,所以,需要按NA0.65之前的区域和从NA0.65到0.85的区域划分物镜的面形状,透镜的制造性变差。因此,在液晶透镜42的周边部分设置别的液晶区域421,具有对液晶透镜42之外的液晶区域421进行通断驱动的驱动电路44。
如图10B所示那样,在HD-DVD的记录/再生中,关闭液晶透镜32的液晶,同时,使得来自别的液晶区域421的光不在物镜41聚光。这样,液晶透镜2的入射光不产生像差地入射到HD-DVD用物镜31,所以,形成适于HD-DVD1b的光点,进行HD-DVD1b的记录/再生。
另外,图10C示出BD的记录/再生时的动作,液晶透镜42打开,由物镜41对来自别的液晶区域421的光进行聚光。通过这样构成,可不分割物镜41的区域地使用物镜41实现HD-DVD与BD的记录/再生。
而且,如图6所示那样将图8A、图10A的透镜组件30、40与DVD/CD互换透镜25组合,也可进行HD-DVD与BD及DVD与CD这样4种不同的盘的记录/再生。
[实施例4]
下面,根据图11~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式。
图11的光拾取装置400与图1、图7的构成相比,在使用透镜组件50这一点和使用有源镜60代替反射镜10这一点不同,其它构成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2示出透镜组件40的构成,在与光盘1面对的一侧将图2A所示的BD用物镜21和图8A所示HD-DVD用物镜31搭载于透镜架51,由上述的传动装置2进行位置控制,进行记录·再生。
在透镜架51的下方,还配置有有源镜60。在有源镜60安装有与蓝(405nm附近)、红(655nm附近)、红外(780nm附近)这样3波长对应的面镜61和电致变色镜62。
图13示出电致变色镜62,该电致变色镜62具有由电解质622与透明电极(ITO)623夹住例如使用氧化钨WO3的电致变色材料621的构造。如图14所示那样,电致变色镜62的透射率随驱动电压变化,所以,成为根据电压自动地切换光路的有源镜60。
在不对电致变色镜62加驱动电压的场合,来自激光光源3的波长405nm的光束由电致变色镜62反射,入射到BD用物镜21。在对电致变色镜62加驱动电压的场合,来自激光光源3的光束透过电致变色镜62,由面镜61反射,入射到HD-DVD用物镜31。
另外,在将驱动电压加到电致变色镜62、使用来自激光光源4的波长655nm的光束的场合,透过电致变色镜62,由面镜61反射,入射到物镜31,如图8D说明的那样,可进行DVD1c的记录/再生。
按照这样的构成,通过控制电致变色镜62的驱动电压,可实现BD与HD-DVD及DVD的记录/再生。另外,通过适用DVD/CD互换光学系统,从而也可进行CD的记录/再生。
而且,由于CD的基片厚度为1.2mm,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51,所以,从基片厚度和数值孔径的哪个观点出发,与HD-DVD互换都比BD合理。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也可利用图12的有源镜60,而且在图12的2个物镜两者上使用BD用的物镜21,将任一方的物镜作为记录用,将另一方用作再生用物镜。或者,也可在图12中的2个物镜两者上使用HD-DVD用物镜31,将任一方的物镜用于记录,将另一方用作再生用物镜。在该场合,适用由上述实施形式示出的BD与HD-DVD互换技术。
即,蓝色激光的光束(405nm)为低输出,噪声特性稍差,所以,记录时的激光功率变小。另外,需要相比记录时相对地降低再生时的激光功率,以在发生意外时也不能由再生时的光束进行记录。
因此,将再生用物镜配置于电致变色镜62侧,将记录用物镜配置于面镜61侧。电致变色镜62形成为吸收反射光而且不易吸收透射光的构造,与记录时的透射率相比,再生时通过吸收使反射率相对地减小后,引导至再生用物镜。在该场合,从光源3到再生用第1物镜的光路比从光源3到记录用第2物镜的光路短。这样,可增大再生时与记录时的激光功率的差,即使在使用低输出的蓝色激光的场合,也可提高记录/再生动作的稳定性。
图15为示出使用上述光拾取装置100、200、300、400中的任一个(在图15中作为光拾取部分100示出)的光盘装置70的框图,示出用于在CD、DVD、HD-DVD、BD等光盘1记录影像、声音信号、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再生的构成。
将图15的构成大致区分的话,由连接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光盘装置70的接口71、控制光盘装置70的整体动作的控制器72、控制系统73、用于记录/再生的信号处理系统74、及用于使盘1回转的主轴电动机75构成。
外部计算机(图中未示出)和光盘装置70由接口71连接,进行数据的传送。光盘装置70由控制器72控制整体的动作,从外部计算机向控制器72发送用于使光盘装置70动作的控制信号、记录数据。另外,从控制器72将装置动作状况、再生数据送到计算机,光盘装置70通过接口71与计算机一同进行记录/再生的动作。
控制系统73由回转控制系统76、进给控制系统77、拾取头(PUH)控制系统构成,例如在记录数据的场合,当计算机向光盘装置70发出数据的记录命令时,控制器72通过回转控制系统76使主轴电动机75稳定地回转。
进给控制系统77使光拾取装置100从盘的内周到外周在宽范围移动。数据的记录、再生按扇区单位进行,通常光道1周包括多个扇区,读取扇区固有的地址,检查光点是否位于希望记录或再生的扇区存在的光道上,在光拾取装置100不处在于希望的光道的场合,控制器71通过光拾取装置100的进给控制系统77使其移动到希望光道近旁。
另外,对于光拾取装置100到达希望光道近旁后的位置调整,通过PUH控制系统78进行聚焦、光道跟踪这样的光点位置控制,使光点处于希望的光道上地查找。
另外,在记录/再生的信号处理系统74中,将从计算机送来的希望记录的数据转换成实际用于记录的记录信号,相应于记录信号调整光拾取装置100的激光光源的光束,进行数据的记录。另外,再生的场合也同样,访问希望再生的希望扇区,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再生。
在这里,控制器72通过PUH控制系统78对光拾取装置100输出可在BD与HD-DVD下切换记录/再生的指示(命令),由此控制驱动电路24的控制信号,即控制液晶透镜22的通断。另外,在使用上述其它实施形式的光拾取装置200、300、400的场合也同样,根据控制器72的指示,进行液晶透镜的通断控制、第1和第2物镜的切换控制、电致变色镜的反射·透射控制。
如上述那样,在本发明中,通过利用设定成HD-DVD用的物镜或设定成BD用的物镜和液晶透镜,从而可进行HD-DVD与BD的互换。另外,通过在透镜架上搭载DVD/CD互换透镜,或与已知的DVD/CD互换技术组合,可实现4种光盘的记录和再生。
按照本发明,可获得这样的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对如HD-DVD与BD那样、使用相同波长的光束但基片厚度不同的2个光盘记录信息,或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可在DVD、CD那样的更其它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生。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使构成部分变形将其具体化。另外,通过公开于上述实施形式的多个构成部分的适当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从由实施形式示出的全部构成部分中取消几个构成部分。另外,也可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形式的构成部分。

Claims (25)

1.一种光拾取装置,对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或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照射光束,进行记录和再生中的至少一方即记录/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将相同波长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光源,
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或第2光盘的任一方的物镜,及
与上述物镜相对并配置在相同光轴上、根据控制信号被驱动从而使光学相位变化的像差校正用光学部件;
在进行上述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光束,在进行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通过驱动上述光学部件从而按照适于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光束,校正在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产生的球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盘为BD即蓝光盘,上述第2光盘为HD-DVD,
上述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BD,
上述光学部件为液晶元件,
当进行上述BD的记录/再生时,使上述液晶元件为非驱动状态即关闭状态,按第1数值孔径NA-BD照射光束,当进行上述HD-DVD的记录/再生时,使上述液晶元件为驱动状态即打开状态,按比上述第1数值孔径小的第2数值孔径NA-HD照射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盘为BD即蓝光盘,上述第2光盘为HD-DVD,
上述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HD-DVD,
上述光学部件为液晶元件,
当进行上述HD-DVD的记录/再生时,使上述液晶元件为非驱动状态即关闭状态,按第1数值孔径NA-HD照射光束,当进行上述BD的记录/再生时,使上述液晶元件为驱动状态即打开状态,按比上述第1数值孔径大的第2数值孔径NA-BD照射光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物镜按比上述第1数值孔径NA-HD大的数值孔径进行最佳化,
具有这样的单元,该单元使得当进行上述HD-DVD的记录/再生时在使上述液晶元件关闭的状态下不由上述物镜对该液晶元件的周边区域的光进行聚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照射与上述光源不同波长的光束的第2光源,
使上述液晶元件关闭,按第1数值孔径NA-HD将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物镜,进行作为第3光盘的DVD的记录/再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由上述液晶元件产生的像差校正量λ用
λ=a1·ρ2+a2·ρ4+a3·ρ6...
表示时,-14≤a1≤14,
其中,ρ为按用于HD-DVD的孔径归一化后的孔半径。
7.一种光拾取装置,对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或具有与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至少任一方不同厚度的第3基片厚度的第3光盘照射光束,进行记录/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将相同波长的第1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第1光源,
用于将与第1光束波长不同波长的第2光束照射到上述第3光盘的第2光源,
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或第2光盘的任一方的第1物镜,
与上述第1物镜相对并配置在相同光轴上、根据控制信号被驱动从而使光学相位变化的像差校正用光学部件,及
设定成用于上述第3光盘、配置在与上述第1物镜不同的光轴上的第2物镜;
在进行上述第1或第2光盘中的一方的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上述第1光束,在进行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通过驱动上述光学部件从而按照适于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第1光束,校正在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产生的球差;同时,
在对上述第3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第3光盘的记录/再生的数值孔径将上述第2光束照射到上述第2物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盘为BD,上述第2光盘为HD-DVD,
上述第1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BD,
上述光学部件为液晶元件,
当将由该液晶元件产生的像差校正量λ用
λ=a1·ρ2+a2·ρ4+a3·ρ6...
表示时,-14≤a1≤14,
其中,ρ为按用于HD-DVD的孔径归一化后的孔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盘为BD,上述第2光盘为HD-DVD,上述第3光盘为DVD,
上述第1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BD,
上述光学部件为液晶元件,
当进行上述BD的记录/再生时,使上述液晶元件为非驱动状态即关闭状态,按第1数值孔径NA-BD照射第1光束,当进行上述HD-DVD的记录/再生时,使上述液晶元件为驱动状态即打开状态,按比上述第1数值孔径小的第2数值孔径NA-HD照射上述第1光束,
上述第2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DVD,按与上述第2数值孔径NA-HD大致相同的第3数值孔径NA-DVD照射上述第2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盘为BD,上述第2光盘为HD-DVD,上述第3光盘为DVD,
上述第1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HD-DVD,
上述光学部件为液晶元件,
当进行上述HD-DVD的记录/再生时,使上述液晶元件为非驱动状态即关闭状态,按第1数值孔径NA-HD照射上述第1光束,当进行上述BD的记录/再生时,使上述液晶元件为驱动状态即打开状态,按比上述第1数值孔径大的第2数值孔径NA-BD照射上述第1光束,
上述第2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DVD,按与上述第1数值孔径NA-HD大致相同的第3数值孔径NA-DVD照射上述第2光束。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3激光光源,该第3激光光源用于对第4光盘照射波长与上述第1、第2激光光源不同的第3光束,其中该第4光盘具有比上述第1、第2、第3基片厚度的任一个都大的基片厚度;
当进行上述第4光盘的记录/再生时,按适于上述第4光盘的数值孔径将第3光束照射到上述第2物镜。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透镜架和传动装置;
该透镜架将上述第1物镜和上述光学部件配置于第1光轴上,将上述第2物镜并排设置在与上述第1光轴平行的第2光轴上;
该传动装置控制上述透镜架的位置;
将配置于上述第1光轴的上述第1物镜和上述光学构件设置到比上述第2物镜更接近上述透镜架重心的位置。
13.一种光拾取装置,对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或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照射光束,进行记录/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将相同波长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光源,
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光盘的第1物镜,
设定成用于上述第2光盘的第2物镜,及
将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束的光路切换到上述第1物镜和上述第2物镜的光路切换单元;
在进行上述第1光盘的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第1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光束,在进行上述第2光盘的记录/再生时,按适于上述第2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光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切换单元具有电致变色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盘为BD,上述第2光盘为HD-DVD,
当进行上述BD的记录/再生时,按第1数值孔径NA-BD将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物镜,当进行上述HD-DVD的记录/再生时,按上述第2数值孔径NA-HD将光束照射到上述第2物镜。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照射与上述光源不同的波长的光束的第2光源,
将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第2物镜,进行第3光盘的记录/再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盘为BD,上述第2光盘为HD-DVD,上述第3光盘为DVD,有选择地将上述光源的光束和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的一方供给上述第2物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盘为BD,上述第2光盘为HD-DVD,上述第3光盘为CD,有选择地将上述光源的光束和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的一方供给上述第2物镜,当进行CD的记录/再生时,按适于CD的记录/再生的数值孔径NA-CD将光束照射到上述第2物镜。
19.一种光拾取装置,对具有预定基片厚度的光盘照射光束,进行记录/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将预定波长的光束照射到上述光盘的光源,
设定成用于上述光盘的再生的第1物镜和设定成用于上述光盘的记录的第2物镜,
在再生时和记录时切换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束的光路、有选择地引导至上述第1物镜或上述第2物镜的光路切换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盘为BD或HD-DVD,从上述光源照射蓝色激光光束。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光路切换单元在再生时吸收从上述光源引导至上述第1物镜的光量,在记录时使引导至上述第2物镜的光量的吸收比再生时相对较少,增大再生时与记录时的激光功率的差。
22.一种光学信息处理装置,使光拾取装置沿光盘的径向移动,从而在上述光盘记录信号,或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主轴电动机和控制器,
该主轴电动机驱动作为上述光盘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或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回转,
该控制器控制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记录/再生;
上述光拾取装置具有:用于将相同波长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光源,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或第2光盘的任一方的物镜,及与上述物镜相对并配置在相同光轴上、根据上述控制器的指示按照控制信号被驱动的像差校正用光学部件;
在进行上述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光束,在进行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通过驱动上述光学部件从而按照适于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光束,校正在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产生的球差。
23.一种光学信息处理装置,使光拾取装置沿光盘的径向移动,从而在上述光盘记录信号,或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主轴电动机和控制器,
该主轴电动机驱动作为上述光盘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或具有与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至少一方不同厚度的第3厚度的第3光盘回转,
该控制器控制上述第1、第2、及第3光盘的记录/再生;
上述光拾取装置具有:用于将相同波长的第1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第1光源,用于将与第1光束的波长不同波长的第2光束照射到上述第3光盘的第2光源,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或第2光盘的任一方的第1物镜,与上述第1物镜相对并配置在相同光轴上、根据上述控制器的指示按控制信号被驱动的像差校正用光学部件,及设定成用于上述第3光盘、配置在上述第1物镜不同的光轴上的第2物镜;
在进行上述第1或第2光盘的一方的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上述第1光束,在进行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通过驱动上述光学部件从而按照适于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上述第1光束,校正在上述另一方光盘的记录/再生时产生的球差;同时,
在进行上述第3光盘的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第3光盘的记录/再生的数值孔径将上述第2光束照射到上述第2物镜。
24.一种光学信息处理装置,使光拾取装置沿光盘的径向移动,从而在上述光盘记录信号,或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主轴电动机和控制器,
该主轴电动机驱动作为上述光盘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或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回转,
该控制器控制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记录/再生;
上述光拾取装置具有:用于将相同波长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和第2光盘的光源,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光盘的第1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第2光盘的第2物镜,及根据上述控制器的指示将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束的光路切换到上述第1物镜和上述第2物镜的光路切换单元;
在进行上述第1光盘的记录/再生时,按照适于上述第1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光束,在进行上述第2光盘的记录/再生时,按适于上述第2光盘的记录/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光束。
25.一种光学信息处理装置,使光拾取装置沿光盘的径向移动,从而在上述光盘记录信号,或对记录的信号进行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主轴电动机和控制器,
该主轴电动机驱动上述光盘回转,
该控制器控制上述光盘的记录/再生;
上述光拾取装置具有:用于将蓝色激光光束照射到上述光盘的光源,设定成用于上述光盘的再生的第1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光盘的记录的第2物镜,及在再生时和记录时切换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束的光路、引导至上述第1物镜或上述第2物镜的光路切换单元;
根据上述控制器的指示,在记录时和再生时切换上述光拾取装置的上述第1物镜和上述第2物镜。
CNA2006101063658A 2005-07-15 2006-07-14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Pending CN18971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6876 2005-07-15
JP2005206876A JP2007026540A (ja) 2005-07-15 2005-07-15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処理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87993A Division CN101231857A (zh) 2005-07-15 2006-07-14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CNA2008100087989A Division CN101231856A (zh) 2005-07-15 2006-07-14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7130A true CN1897130A (zh) 2007-01-17

Family

ID=3707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063658A Pending CN1897130A (zh) 2005-07-15 2006-07-14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CNA2008100087989A Pending CN101231856A (zh) 2005-07-15 2006-07-14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CNA2008100087993A Pending CN101231857A (zh) 2005-07-15 2006-07-14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87989A Pending CN101231856A (zh) 2005-07-15 2006-07-14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CNA2008100087993A Pending CN101231857A (zh) 2005-07-15 2006-07-14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14222A1 (zh)
EP (2) EP1744311A3 (zh)
JP (1) JP2007026540A (zh)
CN (3) CN189713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3257A (ja) * 2007-03-26 2008-10-09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5393020B2 (ja) * 2007-04-26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情報処理装置
JP5291906B2 (ja) * 2007-08-24 2013-09-1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対物光学素子及び光ヘッド装置
JP2009080286A (ja) * 2007-09-26 2009-04-16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光学装置
JP2009080916A (ja) 2007-09-27 2009-04-16 Shinka Jitsugyo Kk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および光学記録再生装置
JP2009252254A (ja) * 2008-04-01 2009-10-29 Hitachi Maxell Ltd 対物レンズ光学系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光学系
JP2009295251A (ja) * 2008-06-06 2009-12-17 Hitachi Maxell Ltd 液晶光学素子の駆動方法、光ヘッド装置、及び、液晶光学素子
EP2187392A1 (en) * 2008-11-18 2010-05-19 Thomson Licensing Apparatus for writing to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20100208571A1 (en) * 2009-02-16 2010-08-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8477A (ja) * 1994-12-27 1996-10-22 Seiko Epson Corp 回折素子、光ヘッド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H09198704A (ja) * 1996-01-11 1997-07-31 Toshiba Corp 光ヘッド装置のレンズ切替機構
JPH10172151A (ja) 1996-12-11 1998-06-26 Toshib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の光ピックアップを用いた光学的情報処理装置
JP4179645B2 (ja) 1997-02-28 2008-11-12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法
DE10197241T5 (de) * 2001-05-08 2004-04-22 Fujitsu Ltd., Kawasaki Optische Anordnung,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Wiedergabevorrichtung unter Verwendung der optischen Anordnung
KR20030095437A (ko) * 2002-06-10 2003-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복 기록 특성을 향상시킬 수 있는 기록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40205B1 (ko) * 2003-07-01 2010-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환형 광픽업
JP2005071424A (ja) * 2003-08-28 2005-03-1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収差補正装置および光学式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KR20060003176A (ko) * 2004-07-05 2006-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 기록 및/또는 재생기기
TW200615605A (en) * 2004-07-20 2006-05-16 Asahi Glass Co Ltd Liquid crystal lens element and optical head device
JP2007004875A (ja) * 2005-06-22 2007-01-11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5933A1 (en) 2008-10-01
EP1744311A2 (en) 2007-01-17
CN101231857A (zh) 2008-07-30
EP1744311A3 (en) 2008-07-02
CN101231856A (zh) 2008-07-30
US20070014222A1 (en) 2007-01-18
JP2007026540A (ja) 200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7130A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CN100358022C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01165788B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器
CN100375997C (zh) 光学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
TW200836177A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drive, and focusing method
US7948858B2 (en)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recording disc system
US7936644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optical pickup
CN1842852A (zh) 光盘设备,光学拾取器的控制方法和光盘的判别方法
CN1801356A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01236758B (zh) 光盘设备
CN1801355A (zh) 光学头及使用该光学头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2010157315A (ja) 非球面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対物レンズとして採用した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320537C (zh) 可兼容的光拾取器
CN1297970C (zh) 光学读写头
CN1794348A (zh) 光学头致动器和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925035A (zh) 兼容的光学拾取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722257A (zh) 光学头装置、光信息装置及光信息再生方法
EP2450892A1 (en) Optical pickup
US20110176402A1 (en) Focus control apparatus, focus control metho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drive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4687974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52822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とその試し書き方法
JP200806591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EP1884943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WO2005038785A2 (en) Improved arrangement for dual lens actuator
JPH11144365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88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117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88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