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1403B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1403B
CN101501403B CN2007800290765A CN200780029076A CN101501403B CN 101501403 B CN101501403 B CN 101501403B CN 2007800290765 A CN2007800290765 A CN 2007800290765A CN 200780029076 A CN200780029076 A CN 200780029076A CN 101501403 B CN101501403 B CN 101501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mentioned
connecting rod
food materials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90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1403A (zh
Inventor
北山博树
西岛正浩
尾崎健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01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1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1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14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 F24C15/023Mounting of doors, e.g. hinges, counterbala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开闭调节部,连结到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室的门上并将门拉回其全关位置。所述开闭调节部在门超过既定的开度角时调节操作力,上述操作力在门超过既定的开度角时表示极大值,上述极大值由在前侧及后侧在其间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突起给定,每个突起在越过支承部件时产生载荷,与在将门打开时由两个突起中的在先的突起产生的载荷相比,后续的突起产生较大的载荷。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过热水蒸汽及热风这样的热介质来进行食材的烹调的炉式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将食材放入加热室而用热介质进行加热烹调的炉式的加热烹调器也深入到我国的家庭。在这样的加热烹调器中,作为在加热室的前面设置以下端为中心在垂直面内开闭的门的结构是普遍的。门设置为能够维持半开位置的结构的情况也很多。能够在专利文献1至5中看到具备那样的能够半开的门的加热烹调器的例。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所述的燃气烹调器:在从门的里侧伸出的圆弧状的臂的适当处设置凹部,使板簧的自由端的辊子与上述凹部卡合而能够将门保持为半开状态。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所述的燃气炉:在固定在门上的圆弧状支承横臂的圆周上设置凹欠部,使辊子或者球等的自转体在弹簧的作用下压接在该凹欠部上而使门半开停止。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所述的燃气炉:在向门传递螺旋弹簧的力的拉伸杆上形成全开锁止陷没孔和半开锁止陷没孔,若使半开锁止陷没孔与固定辊子卡合则能够将门保持为半开状态。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所述的双面焙烧器:通过向固定在门上的臂部的凹凸部的辊子的嵌合而限制门的打开角度。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如下所述的燃气炉:使滚子与一端固定在门上的圆弧状的臂的凹孔嵌合而将门停止在该位置。 
专利文献1:实开昭53-120264号 
专利文献2:实公昭46-9082号 
专利文献3:实开昭51-21670号 
专利文献4:实开昭50-27067号 
专利文献5:实公昭47-860号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加热烹调器中,开门时和关门时都产生用于半开状态维持的卡合。但是,作为令加热烹调器的门为半开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令热介质不向使用者的方向流动而将热介质向上方释放并在热介质的压力减弱后能够将门全开”。与实现该目的相对应,如下所述的结构对于使用者是适合的:在将门打开时瞬时地需要强操作力,强制维持半开状态,但将门关闭时用相对地弱的操作力顺利地关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这样的门的运动的加热烹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加热烹调器,利用热介质来加热加热室中的食材,通过以设置在室的下部的水平的门枢支轴为中心转动的门来开闭加热室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开闭调节部将室和门彼此连结并且调节上述门开闭动作时所需要的操作力的大小,上述操作力在门将要越过既定的开度角时变成极大值,该极大值由前后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突起给定,这两个突起在越过支承部件时产生载荷,与在将门打开时首先产生载荷的突起相比,后续的突起产生较大的载荷,上述两个突起产生的载荷在将门打开时比将门关闭时大。 
根据该结构,在将门打开时,在先的突起首先产生一个载荷,当该载荷消失时,后续的突起产生一个更大的载荷。因此无论将门打开更大或令门回到原位都需要另外的操作力。由此,能够利用在先的突起与后续的突起之间的支承部件将门维持为半开状态。 
本发明是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调节部对上述门施加向全关位置的作用力。 
根据该结构,利用开闭调节部辅助将门关闭的动作,使用者能够轻松地将门关闭。 
本发明是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调节部包括:连杆,将一端与门的比上述门枢支轴靠上的位置连结,将另外一端作为自由端;支承部件,位于不动位置而从下方支承上述连杆;弹簧,设置在上述连杆与作为不动部件的基座之间,对连杆施加与上述支承部件压接的力及将上述门拉回全关位置的力这两者;在上述连杆的下表面形成有突起。 
根据该结构,能够用简单的机械元件的组合形成能够实现期望目的的开闭调节部。 
本发明是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是被张设在上述连杆的自由端和上述作为不动部件的基座之间的单一的拉伸螺旋弹簧。 
根据该结构,因为单一的拉伸螺旋弹簧用作实现门的半开状态的弹簧 与将门拉回到全关位置的弹簧,所以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以及成本降低。此外拉伸螺旋弹簧容易安装。 
本发明是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件是车轮状的旋转体。 
根据该结构,通过旋转体的旋转,能够使连杆阻力较少地移动,使用者在门开闭操作时获得良好的触感。此外连杆与支承部件不是滑动接触而是滚动接触,因此接触部分不易磨损,长时间不需要部件更换。 
根据本发明,开闭调节部将室和门彼此连结并且调节上述门开闭动作时所需要的操作力,上述操作力在门将要越过既定的开度角时变成极大值,该极大值由前后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突起给定,这两个突起在越过支承部件时产生载荷,与在将门打开时首先产生载荷的突起相比,后续的突起产生较大的载荷,因此能够将门保持在半开的位置。将加热室中的热介质向上方释放,所以热介质不会向使用者的方向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2是将加热室的门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说明食材托盘使用状况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4是整体结构说明图。 
图5是控制框图。 
图6是开闭调节部的要部侧视图。 
图7是开闭调节部的要部侧视图,是与图6不同状态的图。 
图8是开闭调节部的要部侧视图,是与图7不同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热烹调器 
11…门 
12…把手 
20…加热室 
40…热介质生成装置 
43…上部热介质供给口 
47…侧部热介质供给口 
60…蒸汽发生装置 
100…食材托盘 
110…食材支承网 
F…食材 
120…开闭调节部 
121…基座 
122…门枢支轴 
123…连杆 
124…支轴 
126…带轮(支承部件) 
127…拉伸螺旋弹簧 
128、129…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5说明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一例。加热烹调器1具备长方体状的室10。在室10的正面设置有开闭加热室20的开口部的门11。门11是以设置在下部的水平的门枢支轴122(参照图6)为中心在垂直面 内转动的部件,通过握住上部的把手12而拉向近前而能够使门从图1所示的垂直的全关位置向图2所示的水平的打开状态进行90°姿态变换。在门11上连结有将其拉回全关位置的开闭调节部,其详细在下述。 
门11具备如下结构,在具备镶嵌有耐热玻璃的透视部的中央部分11C的左右,对称地配置用金属装饰板形成的左侧部分11L以及右侧部分11R。在右侧部分11R上设置有操作部13。 
加热室20是长方体状,面对门11的正面侧为整面的开口部。用钢板形成加热室20的其余的面。在加热室20的周围实施有隔热措施。 
烹调器1能够一边用热介质加热食材,一边用高频波进行加热。以下,主要参照图4说明加热的结构。 
在加热室20的底部下方组装有高频波发生装置21。即用玻璃或陶瓷等使高频波透过的材料来构成加热室20的底部,在其下形成有天线室22。天线室22收纳天线23,天线23利用天线马达24在水平面内摆动。利用磁控管25通过导波管26将高频波送入天线室22,天线23将送入的高频波向加热室20内供给。磁控管25通过高频波驱动电源27(参照图5)而振荡。 
在加热室20的底部下方,在高频波发生装置21之外,配置有下部加热器28。下部加热器28与下述的热介质加热器42共通动作而将加热室20内的热介质加热到既定温度。 
烹调器1作为热介质使用过热水蒸汽或者热风,热介质通过外部循环路30而循环。成为外部循环路30的始端的是形成于加热室20的内部的侧壁的上部的吸入口31。吸入口31由小径的透孔的集合构成。 
送风装置32与吸入口31连接。送风装置32安装在加热室20的内部的侧壁的外表面。送风装置32具备:离心风扇33以及容纳该风扇的风扇壳体34、使离心风扇33旋转的风扇马达35(参照图5)。作为离心风扇33而使用西洛克风扇。风扇马达35使用能够高速旋转的直流马达。 
从风扇壳体34排出的热介质通过管36而被送入热介质生成装置40。热介质生成装置40,在形成于加热室的顶板部的上方的升温室41中配置热介质加热器42而构成为,设置在俯视与顶板部的中央部相对应的地方。热介质加热器42由护套加热器构成。 
利用热介质生成装置40而被升温的热介质通过加热室20的上方以及侧方以喷流的形态被供给到加热室20内。以下说明形成该喷流的结构。 
在加热室20的上部设置有上部热介质供给口43。构成上部热介质供给口43的是成为升温室41的底部此外也成为加热室20的顶板部的一部分的喷气罩44。喷气罩44的垂直截面是将梯形的拱顶上下翻转的形状,形成于该处的多个的喷气孔构成喷流形成部。在喷气罩44的中央占较广面积的水平部上形成有多个使热介质向正下方喷出的垂直喷气孔45,在包围水平部的斜面部上形成有多个使热介质向斜下方喷出的喷气孔46。 
在加热室20的左右两侧壁的外侧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参照图3)。向任意的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从热介质生成装置40通过管48送入热介质。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与面对的加热室20侧成为开口,从该处热介质成为喷流而喷出。即该处成为喷流形成部。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的底部成为确定喷流的方向的引导部49。 
为了生成作为热介质的过热水蒸汽的基础的饱和水蒸汽,烹调器1具备蒸汽发生装置60。蒸汽发生装置60具有配置为与中心线垂直的筒形的容器61。 
容器61的内部由圆筒形的分隔壁62被区分为同心圆状,内侧的区域成为水位检测室63,外侧的区域成为蒸汽发生室64。分隔壁62到达容器61的底附近,水位检测室63与蒸汽发生室64在水中连通。此外水位检测室63的上部空间对于大气开放。在蒸汽发生室64中配置有作为水的加热机构而将护套加热器卷成线圈状的蒸汽发生加热器65。在蒸汽发生室64的上部设置有与蒸汽供给管66连续的蒸汽导出管64a。蒸汽导出管64a在图中被配置在容器61的顶板部,但也可以配置在容器61的侧表面。 
蒸汽供给管66的出口部与风扇壳体34的吸入侧连接。蒸汽供给管66由橡胶管或硅胶管等具有柔软性的管构成。若蒸汽导出管64a与容器61一体成形,则将蒸汽导出管64a插入到蒸汽供给管66,形成两者的连结。 
在水位检测室63的上部空间,连接有供水管67和溢流管68。供水管67是用于将被收纳于水槽收纳部80(参照图2)的水槽81的水注入容器61的部件,在中途设置有供水泵69。容器61的底部成形为漏斗状,从该处导出有排水管70。在排水管70的中途设置有排水阀71。 
供水泵69不是直接从水槽81将水吸上,而是从与水槽81连接的中继槽72将水吸上。出口管82从水槽81的底部向水槽收纳部的内部伸出,该出口管82与从中继槽72横向地伸出的入口管73连接。 
在将水槽81从水槽收纳部80拉出而出口管82从入口管73离开时,在该状态下水槽81内的水和中继槽72内的水流出。为了防止这样,在出口管82和入口管73上安装连接插件74a、74b。如图5所示在将出口管80与入口管72连接的状态下,连接插件74a、74b互相地连结,成为能够通水的状态。若将出口管82从入口管73断开,则连接插件74a、74b分别成为关闭状态,来自水槽81和中继槽72的水停止流出。 
供水管67从上方进入中继槽72,使顶端接近中继槽72的底部。溢流管68与中继槽72的上部空间连接。中继槽72的上部空间通过未图示的压力开放口而向大气开放,由此水位检测室63的上部空间也成为向大气开放。排水管70与水槽81的供水口83连接。 
在水位检测室63上配设有作为容器61的水位检测机构的容器水位传感器75。在中继槽72上配设有作为自身的水位检测机构的水位传感器76。容器水位传感器75由从水位检测室63的顶板部垂下的一对电极棒构成,水位传感器76由从中继槽72的顶板部垂下的四根电极棒构成。在电极棒中包含基准电位的GND电极与阳极。构成水位传感器76的四根电极棒中,两根比其他的长,到达中继槽72的底部附近。另一根电极棒比其短,最后的一根电极棒比其还短。另外容器水位传感器75位于比蒸汽发生加热器65稍高的位置。 
在加热室20上形成有从该处将热介质向机外释放的排气路77。在管36上也形成有排气路78。在排气路78的入口设置有电动式的挡板79。 
图5所示的控制装置90进行烹调器1的动作控制。控制装置90包含微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按照既定的程序而控制烹调器1。控制状况显示在操作部13中的显示部14中。利用例如液晶面板构成显示部14。通过配置在操作部13的各种操作键而对控制装置90进行动作指令的输入。操作部13上也配置有发出各种的声音的声音发生装置。 
在控制装置90上除操作部13以及显示部14之外,连接有天线马达24、高频波驱动电源27、下部加热器28、风扇马达35、热介质加热器42、蒸汽发生加热器65、供水泵69、排水阀71、挡板79、容器水位传感器75、以及水位传感器76。此外,连接有测定加热室20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1和测定加热室20内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92。 
在加热室20内支承食材F的是与食材支承网110一起构成食材支承单元U的食材托盘100。在加热室20的内部设置有将被插入的食材托盘 100支承在既定高度的托盘承受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室20的两侧壁上形成有使与食材托盘100的左边和右边卡合而水平地支承食材托盘100的托盘承受部。 
如图2所示,托盘承受部设置为从上到下设有三层。最上层的第一托盘承受部101将食材托盘100支承在比从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向加热室20流入的侧部热介质流还靠上部的位置。中层的第二托盘承受部102将食材托盘100支承在上述侧部热介质流从上部吹出的位置。最下层的第三托盘承受部103将食材托盘100支承在比第二托盘承受部102还向下方隔开既定距离的位置。构成第一、第二、第三托盘承受部101、102、103的是分别从加热室20的侧壁面伸出的脊状的突部。 
在烹调中脂肪和肉汁会滴落的食材,或者热介质必须通到下表面的食材的情况下,在食材托盘100之上载置食材支承网110,在其上载置食材F。 
烹调器1的动作如下所示。在作为热介质而使用过热水蒸汽的情况下,将门11打开,将水槽81从水槽收纳部80拉出,从供水口83将水注入水槽81内。将充分地注入有水的水槽81推入水槽收纳部80,安置在既定位置。确认出口管82与中继槽72的入口管73可靠地连接后,经由食材支承网110将载置有食材F的食材托盘100插入加热室20,将门11关闭。然后按压操作部13的操作键组中需要的键而进行烹调菜单的选择及各种设定,使烹调开始。 
若出口管82与入口管73连接,则水槽81与中继槽72连通,双方的水位变得相同。由此,也能够利用测定中继槽72内的水位的水位传感器76来测定水槽81内的水位。若水槽81内的水量对于执行被选择的烹调菜单而言充分的,则控制装置90开始水蒸汽的产生。若水槽81内的水量对于执行被选择的烹调菜单而言不充分的,则控制装置90将该情况作为警告报知显示在显示部14。而且在水量不足被消除之前不开始水蒸汽的产生。 
若成为能够产生水蒸汽的状态,则供水泵69开始运转,向蒸汽发生装置60的供水开始。此时,排水阀71关闭。 
水从容器61的底部积存。若供水有一定量的水则停止供水。另外,若由于控制系统的故障等供水泵69的运转有时不能停止,则容器61内的水位超过既定水平继续上升,若达到溢水水平,则容器61内的水通过溢 流管68回到中继槽72。因而不存在水从容器61溢流的情况。 
供水停止后,开始向蒸汽发生加热器65的通电。蒸汽发生加热器65直接加热蒸汽发生室64内的水。利用通过连通部的与蒸汽发生室64的水的进出,此外利用分隔壁62的热传递,水位检测室63内的水的温度也上升,但是其上升程度与蒸汽发生室64内的水相比是缓慢的。 
若蒸汽发生室64内的水沸腾,发生饱和水蒸汽,则停止向蒸汽发生加热器52的通电。而且开始向送风装置32以及热介质加热器42的通电。送风装置32通过吸入口31而吸入加热室20内的空气。此外通过水蒸汽供给管66从蒸汽发生装置60吸入饱和水蒸汽。送风装置32排出的空气和饱和水蒸汽的混合气体通过管36被送入热介质生成装置40。此时挡板79关闭排气路78的入口。 
进入热介质生成装置40的饱和水蒸汽利用热介质加热器42被加热到300℃,成为过热水蒸汽。过热水蒸汽通过上部热介质供给口43而成为向下以及斜向下的喷流而向加热室20喷出。过热水蒸汽的一部分通过管48向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送入,从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成为稍稍向下的侧部热介质流而向加热室20喷出。利用这些的过热水蒸汽所携带的热来加热加热室20内的食材F。 
在基于过热水蒸汽的加热中,除了对流导热(水蒸汽的比热0.48cal/g/℃),还利用过热水蒸汽在表面凝缩时产生的凝缩热(潜热)来加热食材F。因为凝缩热为539cal/g较大,所以能够对食材F提供大量的热,食材F被快速地加热。此外加热水蒸汽在食材F中的温度较低部分优先地凝缩,因此加热不均变少。 
若过热水蒸汽附着在表面温度较低的食材F上则直接地凝缩而变成凝缩水,利用凝缩热传递大量的热。其后水分从食材F开始蒸发,经过复原过程之后开始干燥。因而食材F在内部保持水分,并且表面成为绷紧效果。此外与基于热风的烹调相比,脱油效果、减盐效果、维生素C破坏抑制效果、油脂氧化抑制效果都较大。 
在基于过热水蒸汽的烹调时,不是连续地进行向热介质加热器42的通电。有时切换为向下部加热器28的通电。并且加热器的消耗电力设定为例如蒸汽发生加热器65是1300W,热介质加热器42也是1300W,下部加热器28是700W。考虑到一般家庭的电力的情况下,不能够将这些两个以上的加热器同时作为通电对象,因此通过负载控制以时间划分来顺次切 换通电对象而获得最佳结果。基于热风加热的情况也相同。 
在加热室20内的水蒸汽量变多的情况下,剩余的水蒸汽从排气路77向机外放出。可以采用在到达机外之前使水蒸汽凝缩并以排水的形式排出的结构,以便避免该水蒸汽在烹调器1的周边结露而产生锈和真菌。 
若用蒸汽发生装置60持续产生蒸汽,则容器61内的水位降低。若容器水位传感器75检测到水位降低为既定水平,则控制装置90再开始供水泵69的运转。供水泵69将中继槽72内的水吸上,将一定量的水补充到容器61中。水补充完成后,控制装置90再次停止供水泵69的运转。 
烹调完成后,控制装置90将该情况在显示部14显示,此外鸣叫信号音。通过声音和显示而得知烹调完成的使用者将门11打开,从加热室20引出食材托盘100。若不存在此后的烹调的预定则排水阀71打开,容器61内的水返回到水槽81。 
在选择了将热风作为热介质使用的烹调菜单的情况下,不管水槽81内的水量,立刻开始向热介质加热器42的通电和送风装置32的运转。这次成为用热风的喷流加热食材F。与基于过热水蒸汽加热的情况相同,热介质加热器42和下部加热器28用时间划分来进行通电控制。 
若在用过热水蒸汽或者热风进行烹调时将门11打开,则存在过热水蒸汽或热风向使用者的方向流动的可能性。在烹调结束后也是同样。由此,在高温的热介质循环期间中门11被打开时,挡板79动作而打开排气路78的入口,将高温热介质引导向排气路78。 
选择基于高频波加热的烹调菜单的情况下,高频波发生装置21被驱动。高频波发生装置21能够单独被使用,也能够与过热水蒸汽或者热风并用。 
如上所述,在将食材F载置于食材托盘100的状态下将其送入加热室20,此时用哪个托盘承受部来支承食材托盘100根据烹调菜单而不同。在选择基于过热水蒸汽的烹调时,食材托盘100应该被第二托盘承受部102支承,该情况作为指示而显示在显示部14。基于热风的烹调用第一托盘承受部101、第二托盘承受部102、第三托盘承受部103的任意一个支承食材托盘100的状态都可以。在基于热风烹调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托盘承受部101和第三托盘承受部103的双方各支承一个食材托盘100而在上下两层进行烹调。在选择两层烹调时,需使用第一托盘承受部101和第三托盘承受部103的情况被显示在显示部14。 
在用第二托盘承受部102支承食材托盘100的情况下,在食材托盘100上放置食材支承网110,使食材F从食材托盘面浮起而进行支承。在被第一托盘承受部101或者第三托盘承受部103支承的食材托盘100中食材支承网110也发挥作用,但是对于被第二托盘承受部102支承的食材托盘100,因为使从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向斜下方喷出的侧部热介质流旋入到食材F下方,所以至少该情况的食材支承网110的使用大致成为必须。 
向由第二托盘承受部102支承的食材托盘100上方的食材F从上部热介质供给口43而向下吹出过热水蒸汽。此外来自侧部热介质供给口47的过热水蒸汽的侧部热介质流与食材托盘100的表面接触而向上变换方向,从而过热水蒸汽也被吹出到食材F的下表面上。这样通过从上下吹出过热水蒸汽,食材F普遍地承接基于对流导热的热和凝缩热(潜热),有效地被加热。从食材F滴落的脂肪和肉汁被食材托盘100承接,在烹调后被废弃处理。 
也能够用热风来烹调由第二托盘承受部102支承的食材托盘100上方的食材F。若用食材支承网110将食材F浮起,则食材F被来自上下的热风普遍地而加热。在该情况下从食材F滴落的脂肪和肉汁也被食材托盘100承接,在烹调后被废弃处理。 
如上所述,在门11上连结有将其引导到全关位置的开闭调节部。开闭调节部还与门11的开度对应而调节在门11的开闭动作时需要的操作力的大小。操作力取决于在开闭调节部的内部产生的载荷。在本说明书中将“操作力”定义为“使门的角度变化所需的力”。将“载荷”定义为互相地接触的两部件的一方对另一方作用的力。 
下面,基于图6至8说明开闭调节部的构造和作用。图6至8都是要部侧视图,是表示分别不同的状态的图。 
开闭调节部以固定在室10的内部的基座121为中心而组装。基座121是将板金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在与门11的左侧缘和右侧缘对应的地方各配置一个。左右的基座121互相地成为对称形。 
基座121的一部分向室10外伸出,该部分利用门枢支轴122支承门11的下端,构成门11的开闭中心。即开闭调节部120兼做门11的支承机构。在门11上用支轴124连结板金制的连杆123的一端。连结处在比开闭中心向上的位置。连杆123从形成在室10的前面的槽125(参照图2)进出。 
连杆12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杆123的支轴124与自由端之间的部位被位于不动位置的支承部件从下方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支承部件的是绕水平轴线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基座121上的带轮126。连杆123为被夹持在带轮126的滑车轮(端板)之间的形态。 
在连杆123的自由端与作为不动部件的基座121之间张设有拉伸螺旋弹簧127。拉伸螺旋弹簧127对连杆123提供向带轮126压接的力即载荷,和将门11引导到全关位置的力的双方。 
在连杆123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在前后隔开间隔的两个山形的突起128、129。突起128、129是在越过带轮126时即在门11将要越过既定的开度角时产生阻力的部件,该阻力对于在开闭调节部120产生的载荷,具体地说对连杆123施加在带轮126上的载荷带来极大值。若载荷取得极大值,则操作力也表示极大值。 
载荷的值通过调整突起的两侧的斜面斜率而设计为在将门11打开的方向相对地大,在将门11关闭的方向相对地小。因而操作力是在门11将要越过既定的开度角时表示极大值,其极大值在将门11打开时比将门11关闭时大。 
在突起彼此之间,与将门11打开时首先产生载荷的突起128相比,后续的突起129产生变大的载荷。突起128和突起129的间隔设定为相对于带轮126两突起大致同时产生接触,在两突起间承接带轮126的圆周面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连杆123的运动停止。 
图6表示将门11置于全关位置的状态。此时连杆123成为突起128与带轮126的比中心靠左侧的地方抵接的形式,在该状态下拉伸螺旋弹簧127将连杆123的自由端拉下因此连杆123要移动至图的左方,其结果,门11被严实地关闭。 
若从图6的状态将门11打开,则在门11的开度到达既定的角度的时刻,即突起128、129越过带轮126时,在开闭调节部120上产生极大值的载荷。若载荷成为极大值,则使用者向门11提供的操作力也表示极大值。实现极大值的操作力的开度角设定为从门11的全关位置的30°以内。 
突起128产生既定的载荷并越过带轮126的顶点后,如图7所示后续的突起129也与带轮126接触,而要越过带轮126的顶点。突起129产生的载荷比突起128产生的载荷大,因此操作力若与之前保持相同则门11无法打开更大。为了令门11回到原位也必须使突起128再次越过带轮126 的顶点。即若成为该状态,则将门11向打开方向运动,向关闭方向运动,在开闭调节部120产生的载荷增加,只要不增加操作力,在突起128、129之间承接带轮126的圆周面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连杆123的运动就停止。这样在开闭调节部120上产生维持门11的开度角的作用,即使将手从把手12离开门11也保持半开状态。门11的开度角是从全关位置的30°以内,因此加热室20之中的热介质向上方释放。 
若从图7的状态进一步拉动把手12而使突起129也越过带轮126,则如图8所示能够令门11为全开状态。突起129越过带轮126时产生的载荷比突起128跨过带轮126时产生的载荷小,因而对于将门11从半开状态到全开状态不需要较大操作力。 
若在图8看力的关系,则在门11上产生借助重力而以门枢支轴122为中心的顺时针的力矩,另一方面在连杆123上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27的张力,产生以连杆123和带轮126的接触点为中心的逆时针的力矩。前者的力矩比后者大,因此即使将手从把手12离开门11也保持打开的状态。 
从图8的状态将门11关闭时,突起129先越过带轮126。突起129和突起128都是在将门11关闭的方向上阻力比打开方向小,因此突起128接着突起129越过带轮126也越过带轮126。即使用者不会受到在将门11打开时受到的阻力而能够用较小的操作力将门11关闭。 
拉伸螺旋弹簧127对门11施加向全关位置的施力,因此使用者将门11关闭的动作受到辅助,能够轻松地将门11关闭。 
每次将门11开闭,连杆123在带轮126上移动。此时通过带轮126旋转而能够使连杆123阻力较少地移动,门11的开闭操作的感触良好。此外连杆123与带轮126不是滑动接触而是转动接触因此接触部不易磨损,长时间不需要部件更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簧采用了拉伸螺旋弹簧,但也能够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和扭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此外,也可以分别设置使连杆123与带轮126压接的弹簧和对连杆123施加将门拉回到全关位置的力的弹簧。进一步说,也能够在连杆123的自由端以外的地方和不动部件之间设置弹簧。 
从下方支承连杆123的支承部件不限定于带轮。也可以代替带轮126而使用具有摩擦阻力较低的滑动面的不旋转的支承部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此,在不 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的变更而实施。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利用热介质进行加热烹调的炉形的全部加热烹调器。 

Claims (4)

1.一种加热烹调器,利用热介质来加热加热室中的食材,通过以设置在室的下部的水平的门枢支轴为中心转动的门来开闭上述加热室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
开闭调节部将上述室和上述门彼此连结并且调节门开闭动作时所需要的操作力的大小,
上述开闭调节部包括:连杆,将一端与门的比上述门枢支轴靠上的位置连结,将另外一端作为自由端;支承部件,位于不动位置而从下方支承上述连杆;弹簧,设置在上述连杆与作为不动部件的基座之间,对上述连杆施加向上述支承部件压接的力和将上述门拉回全关位置的力这两者,
在上述连杆的下表面前后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突起,
上述操作力在门将要越过既定的开度角时变成极大值,该极大值由上述两个突起给定,这两个突起在越过支承部件时产生载荷,与在将上述门打开时首先产生载荷的突起相比,后续的突起产生较大的载荷,上述两个突起产生的载荷在将门打开时比将门关闭时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调节部对上述门施加向全关位置的作用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是张设在上述连杆的自由端和上述作为不动部件的基座之间的单一的拉伸螺旋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件是车轮状的旋转体。
CN2007800290765A 2006-08-04 2007-07-09 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1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3624A JP4111979B2 (ja) 2006-08-04 2006-08-04 加熱調理器
JP213624/2006 2006-08-04
PCT/JP2007/063636 WO2008015875A1 (fr) 2006-08-04 2007-07-09 Dispositif de cuiss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1403A CN101501403A (zh) 2009-08-05
CN101501403B true CN101501403B (zh) 2012-03-21

Family

ID=3899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907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1403B (zh) 2006-08-04 2007-07-09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464705B2 (zh)
EP (1) EP2051013B1 (zh)
JP (1) JP4111979B2 (zh)
CN (1) CN101501403B (zh)
AU (1) AU2007279907B2 (zh)
MY (1) MY144670A (zh)
RU (1) RU2395040C1 (zh)
WO (1) WO20080158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1979B2 (ja) 2006-08-04 2008-07-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DE102007057410B3 (de) * 2007-11-27 2009-07-30 Uhde Gmbh Mechanismus und Verfahren zur automatisierbaren Verriegelung von Türen, Türkörpern oder Türrahmen horizontaler Koksofenkammern
CN102301185B (zh) * 2009-04-16 2014-06-18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2200309B (zh) * 2011-01-26 2012-10-03 济南佳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烤箱炉门
KR101981674B1 (ko) * 2012-12-21 2019-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JP6069255B2 (ja) * 2014-06-25 2017-02-01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扉構造および食器洗浄機
CN105509114B (zh) * 2015-12-28 2017-09-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面盖推动结构及吸油烟机
KR102344414B1 (ko) 2019-01-11 2021-1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US20220095834A1 (en) * 2019-01-24 2022-03-31 Breville Pty Limited A cooking applian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450A (zh) * 2004-03-05 2005-09-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
CN1704678A (zh) * 2004-05-27 2005-12-0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门的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0250A (en) * 1925-07-29 1927-08-23 American Stove Co Door hanger
US2378421A (en) * 1941-08-30 1945-06-19 Gen Motors Corp Domestic appliance
US2776655A (en) * 1953-01-08 1957-01-08 Philco Corp Cabinet door hinging
US3040731A (en) * 1957-07-24 1962-06-26 Midwest Mfg Corp Oven door construction
US3150659A (en) * 1961-07-12 1964-09-29 Gen Electric Hinge construction
US3155088A (en) * 1963-07-22 1964-11-03 Hardwick Stove Company Removable oven door and hinge assembly
US3304932A (en) * 1965-10-15 1967-02-21 Tappan Co Removable oven door
JPS469082Y1 (zh) 1967-03-16 1971-03-31
US3398735A (en) * 1967-07-10 1968-08-27 Hardwick Stone Company Removable oven door and hinge assembly
US3453996A (en) * 1967-09-26 1969-07-08 Charles W Agee Oven door hinge assembly
US3503380A (en) * 1968-06-06 1970-03-31 United Filtration Corp Hinges
JPS47860Y1 (zh) 1968-11-08 1972-01-12
US3842542A (en) * 1973-06-01 1974-10-22 Gen Electric Removable oven door hinge system
JPS5120862Y2 (zh) 1973-07-04 1976-05-31
JPS5546887Y2 (zh) 1974-08-06 1980-11-04
JPS53120264U (zh) 1977-03-01 1978-09-25
US4138988A (en) * 1977-11-21 1979-02-13 Mcgraw-Edison Company Oven door hinge
US4287873A (en) * 1980-05-02 1981-09-08 White Consolidated Industries, Inc. Oven door hinge
US4315495A (en) * 1980-11-03 1982-02-16 Magic Chef, Inc. Stabilizer for hinge of removable oven door
US4374320A (en) * 1981-05-18 1983-02-15 White Consolidated Industries, Inc. Motorized oven door latch and control circuit for same
US4817240A (en) * 1983-06-03 1989-04-04 Ace Manufacturing Co. Appliance door hinge
US5341542A (en) * 1992-10-05 1994-08-30 Keystone Friction Hinge Co. Anti-tip hinge device and method
US5220747A (en) * 1992-10-27 1993-06-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frigerator door biasing mechanism
IT1312037B1 (it) * 1999-03-30 2002-04-04 Faringosi Hinges Srl Cerniera perfezionata per mobili e simili con braccio mobile dispostoall'interno del braccio fisso.
JP4337243B2 (ja) * 2000-07-24 2009-09-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調理器
JP2005344967A (ja) 2004-06-01 2005-12-15 Sharp Corp 蒸気調理器
JP4419698B2 (ja) * 2004-06-15 2010-0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4111979B2 (ja) 2006-08-04 2008-07-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450A (zh) * 2004-03-05 2005-09-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
CN1704678A (zh) * 2004-05-27 2005-12-0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门的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7279907B2 (en) 2011-01-27
JP4111979B2 (ja) 2008-07-02
EP2051013B1 (en) 2018-10-10
CN101501403A (zh) 2009-08-05
AU2007279907A1 (en) 2008-02-07
US8464705B2 (en) 2013-06-18
US20100006084A1 (en) 2010-01-14
MY144670A (en) 2011-10-31
WO2008015875A1 (fr) 2008-02-07
EP2051013A4 (en) 2017-09-20
JP2008039277A (ja) 2008-02-21
RU2395040C1 (ru) 2010-07-20
EP2051013A1 (en) 2009-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1403B (zh) 加热烹调器
CN101336797B (zh) 电饭煲
US7091454B2 (en) Heating apparatus for cooking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060040343A (ko) 스팀 오븐의 증기 발생 장치
WO2005066545A1 (ja) 加熱調理器
EP3134683B1 (en) Oven with steam-water separa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said oven
JP2008008539A (ja) 加熱調理器
CN102105745A (zh) 加热烹饪器
US4593169A (en) Water heater
WO2005066544A1 (ja) 蒸気調理器
KR20050031784A (ko) 증기조리장치
CN107087976A (zh) 蒸汽烹饪设备
JP542168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2159891B (zh) 具有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
CN106308476A (zh) 一种具有快速升温和保持恒温功能的食物蒸箱
JP4610530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7242777A (zh) 蒸汽烹饪设备
JP4421952B2 (ja) 蒸気調理器
JP4558593B2 (ja) 加熱調理器
KR20100001848A (ko) 연속 증기발생장치
CN218484318U (zh) 蒸箱
KR100461461B1 (ko) 증숙 및 건조장치
JP4418323B2 (ja) 蒸気調理器
CN111956083B (zh) 一种蒸制加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CN100501245C (zh) 加热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