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0889A - 驳船装置及用于驳船装置操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驳船装置及用于驳船装置操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0889A
CN101500889A CNA2007800300413A CN200780030041A CN101500889A CN 101500889 A CN101500889 A CN 101500889A CN A2007800300413 A CNA2007800300413 A CN A2007800300413A CN 200780030041 A CN200780030041 A CN 200780030041A CN 101500889 A CN101500889 A CN 101500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barge
tug
tug unit
conn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00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莱文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rtsila Finland Oy
Original Assignee
Wartsila Finland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rtsila Finland Oy filed Critical Wartsila Finland Oy
Publication of CN101500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0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66Tu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08Ice-breakers or other vessels or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operation in ice-infested waters; Ice-breakers, or other vessels or floating structures having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28Barges or ligh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34Pontoons
    • B63B35/38Rigidly-interconnected ponto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66Tugs
    • B63B35/68Tugs for to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66Tugs
    • B63B35/70Tugs for pus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Handl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驳船装置,该驳船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驳船单元和具有推进单元的拖船单元,该驳船单元适合在一端接收该拖船单元。为了获得兼做装载、运输和卸载货物的高效船舶,该驳船单元(102)适合在它的第二端部(12)接收第一拖船单元(2),从而由具有该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拖船单元(2)在向前运动方向(F)推动。此外,驳船单元(101)适合在它的第二端部(12)接收第二拖船单元(3),从而由具有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的第二拖船单元(3)在向前运动方向(F)推动。在优选实施例中,该驳船单元的第一端部(11)设计成在公海(0)中操作,且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一端部(31)设计成在冰冻条件(I)中操作。

Description

驳船装置及用于驳船装置操作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驳船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叙部分,该驳船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驳船单元和具有推进单元的拖船单元,该驳船单元适合在一端部接收拖船单元。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0前叙部分的拖船单元,根据权利要求15前叙部分的驳船单元,并涉及用于根据权利要求20前叙部分的驳船装置的操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公知的驳船装置包括适于装载货物且不具有推进动力的驳船和具有推进动力的拖船。这种驳船装置通常包括配置用于几个驳船的推进拖船。通过在码头装载/卸载一个驳船同时在海中推进另一驳船而操纵该装置。这意味着在海中有效地使用具有该机器的拖船和船员,由此在码头花费更少的非生产时间。典型地,这种驳船装置是推驳结合的,其中拖船接合用于向前推动该驳船船头的驳船船尾。已知驳船装置的示例可在例如GB2132566A和US4,356,784中示出。
[0003]所引用的驳船装置是一种整体式推驳(ITB)类型,其中该拖船和驳船以刚性连接锁定在一起几乎形成一个单元,因此在该拖船和驳船之间不存在运动。该驳船装置也可以是铰接式推驳(ATB)类型,其中该拖船和驳船具有铰接或铰链连接,该铰接或铰链连接允许在纵向(船头到船尾)的一个轴或平面的相对运动。
[0004]通常已知的拖驳组合设计用于在公海操作,因此传统的破冰船用于帮助在冰冻情形中操作。
[0005]为了获得多功能船舶,已经研制了所谓的双作用船(DAS)。在这种已知的船舶中,船头是用于在公海操作的传统船头,且船尾设计成用于破冰目的并装有可转动螺旋桨装置,例如方位吊舱推进器。当在公海操作时,该船舶以船头向前方向运动,且当在冰冻条件下操作时,该船舶以破冰船尾向前方向运动。由于该推进系统是可转动的,该螺旋推进器能用于冲洗该船体以降低冰摩擦力。这种方法在例如US5,218,917中公开。但是,这种方法在制造和操作中是非常昂贵的。该船舶几乎必须按照破冰船制造,因此由于它的破冰结构该破冰船尾也不适合作为在公海中使用的船尾。此外,与上述的已知驳船装置相反,在码头上船员和机器是不工作的。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驳船装置,考虑到在码头的操作并且考虑到在两个具有不同环境的单独条件下的操作,该驳船装置克服上述缺点并提供有效的船舶组合。这种条件的示例是公海和冰冻条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驳船装置实现该目的。
[0007]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优化合适承载单元的使用并且优化用于在各种条件下操作的合适推进单元的使用。这可利用一个或多个驳船单元和可选择数量的拖船单元实现,其中该驳船单元适于在它的第二端部接收第一拖船以通过具有该驳船单元第一端的第一拖船单元在向前运动方向推动该驳船单元,并且其中该驳船单元适于在它的第二端部接收第二拖船单元以通过具有该驳船单元第二端部的第二拖船单元在向前运动方向拖动该驳船单元。
[0008]可通过装有设置成由在公海操作的第一拖船单元推动的驳船单元和设置成由在冰冻条件下操作的第二拖船单元拖动的驳船单元示例该变化条件。
[0009]优选地,在这种情形中,该驳船单元的第一端部被设计成在公海操作,该第一拖船单元的第二端部(船尾端部)被设计成在公海操作,且该第二拖船单元的第一端部(船头端部)被设计成在冰冻条件下操作。
[0010]有利地,该驳船单元具有在它第二端部的拖船连接装置,由此该第一拖船单元具有装有第一驳船连接装置的第一端部(船头端部)和装有第一推进单元的第二端部(船尾端部)且该第二拖船单元具有装有第二推进单元的第一端部(船头端部)和装有第二驳船连接装置的第二端部(船尾端部)。
[0011]特别地通过装有相对吃水线的不同竖直平面设置的拖船连接装置,该驳船单元可以容易地接收第一拖船单元和第二拖船单元,独立于该驳船单元的装载水平,也就是该驳船单元完全装载和深水漂浮,中等装载,或空载,浅水漂浮。
[0012]该第一拖船单元和第二拖船单元可连接到该驳船单元上并且以最佳性能保持在它们各自的设计漂浮水平。
[0013]此外,该驳船单元的第一端部可有利地设计成在公海操作,例如装有球鼻型船头。
[0014]该第一拖船单元可具有设计成用于在公海的推进操作,例如具有对第一推进单元的螺旋桨的良好入流的第二端部(船尾端部),低成本推进单元,且这样通常具有低操作成本。这意味着具有沿轴线安装有螺旋桨,优选地装有可控斜度螺旋桨的传统机械推进单元。
[0015]该第二拖船单元可具有设计成用于破冰并且还装有可转向推进单元,优选地是电子吊舱推进装置的第一端部(船头端部)。这将有利于在冰冻条件下的拖动操作,甚至用于在所述冰冻条件下在向前运动方向冲刷该冰体。在冰冻条件下,来自螺旋桨的螺旋流动冲刷船身并且降低冰块和船身之间的阻力。而且,可转动该吊舱以指向所需的许多方向。螺旋流动能够清理所粘住的任何冰块。该向前螺旋桨也能设置成“吃”穿任何障碍冰脊。
[0016]该连接装置有利地包括在驳船单元第二端部用于接收在第一拖船单元的第一端部(船头端部)和第二拖船单元的第二端部(船尾)的对应连接楔子的连接凹口。
[0017]特别地在冰冻条件下,如果该连接装置是铰接型的,它是有利的。这考虑到降低对冰块作用力的颠簸和风涛海面条件。这也考虑到拖动第二拖船单元和驳船单元之间的间隙,在所述条件下这是更加有利的。
[0018]该驳船装置的更有利特征在权利要求2-9中给出。
[0019]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9的驳船装置的拖船单元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装有第一驳船连接装置或第二推进单元并且该第二端部装有第一推进单元或如权利要求10-14给出的第二驳船连接装置。
[0020]该驳船单元的特征在权利要求15-19中给出且该驳船装置的操作方法在权利要求20-22中给出。
附图说明
[0021]以下将通过示例的方法,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
[0022]图1从上方示出包括驳船单元和第一拖船单元的驳船装置,
[0023]图2示出图1的驳船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3示出图1的第一拖船单元的侧视图,
[0025]图4示出包括驳船单元和第二拖船单元的驳船装置,
[0026]图5示出图4的驳船装置的侧视图,
[0027]图6示出图4的第二拖船单元的侧视图,
[0028]图7至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驳船装置的操作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首先,将根据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包括驳船单元、第一拖船单元和第二拖船单元的驳船装置。
[0030]其次,将根据图7-10详细描述上述包括驳船单元、第一拖船单元和第二拖船单元的该驳船装置的操作示例。
[0031]最后,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优点和替换。
[0032]图1和2示出包括驳船单元1和第一拖船单元2的驳船装置。
[0033]驳船单元1具有在该实施例中起船头作用的第一端部11,和在该实施例中起船尾作用的第二端部12。该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适合接收第一拖船单元2并且是大致U形的,该第二端部朝向第二端部12方向开口并提供用于接收第一拖船单元2的凹槽13。该U形第二端部具有两个臂体16和基体17,在该两个臂体之间形成凹槽13。该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具有球鼻型船头14。而且,该驳船单元1具有拖船连接装置15,该拖船连接装置可以是凹口形式。优选地,该拖船连接装置15位于相对水平面的不同平面(图2)。该拖船连接装置15设置在该驳船单元1的U形第二端部12的臂体16内侧。
[0034]图3中更详细示出该第一拖船单元2。该第一拖船单元2具有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船头的第一端部21,和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船尾的第二端部22。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一端部21在所述第一端部21的侧面装有第一驳船连接装置23,该驳船连接装置可以是与凹口相互连接(图1)的楔子,也就是上述拖船连接装置15。优选地,该第一驳船连接装置23相对水平面位于不同平面。
[0035]通过具有拖船连接装置和第一驳船连接装置,或更特别地相对水平面位于不同竖直平面的拖船连接装置,更容易根据不同的驳船单元装载情况建立在该驳船单元和第一拖船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这样该第一拖船单元可以保持在最佳推进性能的它的设计漂浮水平上。
[0036]该第一拖船单元2在它的第二端部22装有第一推进单元24。该第一推进单元优选地是具有单个轴线的传统机械推进设备。该第一推进单元24包括所示的螺旋桨25和方向舵26。
[0037]该驳船单元1也可具有位于驳船单元1的U形第二端部12的基体17内侧上的相应拖船连接装置(未示出)。在这种情形中,该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一端部21的前方也可装有用于与所述拖船连接装置相互连接的相应的第一驳船连接装置(未示出)。这将进一步固定并稳定该驳船单元和第一拖船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
[0038]可通过具有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拖船单元2在向前运动方向F推动该驳船单元1。
[0039]图4和5示出包括驳船单元1和第二拖船单元3的驳船装置。该驳船单元1与参考图1-3所述的驳船单元1相同,但是仍将对于这一点进行描述。
[0040]该驳船单元1具有在该实施例起船尾作用的第一端部11,和在该实施例中起船头作用的第二端部12。该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适合接收该第二拖船单元3并且具有大致U形开口,该U形开口朝向该第二端部12的方向并提供用于接收第二拖船单元3的凹槽13。该U形第二端部12具有两个臂体16和在两个臂体之间的基体17从而形成凹槽13。该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具有球鼻型船头14。而且,该驳船单元1具有拖船连接装置15,该拖船连接装置可以是凹口形式。优选地,该拖船连接装置15相对水平面位于不同平面(图5)。该拖船连接装置15设置在驳船单元1的U形第二端部12的臂体16内侧上。
[0041]在图6中更详细示出该第二拖船单元3。该第二拖船单元3具有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船头的第一端部31,和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船尾的第二端部32。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端部32具有在所述第二端部32侧面上的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该第二驳船连接装置可以是与凹口相互连接(图4)的楔子形式,也就是上述的拖船连接装置15。优选地,该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相对水平面位于不同平面。
[0042]通过具有相对水平面位于不同竖直平面的拖船连接装置和第二驳船连接装置,或特别地具有拖船连接装置,可以更容易地根据该驳船单元的不同装载情形而形成该驳船单元和第二拖船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这样该第一拖船单元可保持在最佳拖动性能的它的设计漂浮水平。
[0043]在冰冻条件下,也就是在拖动模式中利用第二拖船3操作,这是特别有优势的。破冰性能更加依赖于破冰第二拖船单元3的水平面位于正确水平。由于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一端部31被设计成在冰冻条件下操作的特别结构的船体中从而优化破冰性能。当该驳船单元1具有相对水平面位于不同竖直平面的拖船连接装置15时,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通常可以设置成与相关拖船连接装置15连接以便能够如上所述将它的破冰性能最优化。
[0044]如果该连接装置是铰接类型的,在冰冻条件下它是特别有利的。这考虑到在冰冻和风涛海面条件中降低作用力的倾斜。而且这也考虑到在拖动第二拖船单元和驳船单元之间的间隙,这在所述情形中是更加有利的。
[0045]该第二拖船单元3在它的第一端部31具有第二推进单元34。该第二推进单元34优选地是包括所示螺旋桨36的方位电子吊舱推进设备35。该第二推进单元也可以是可转向机械或电子推进装置。
[0046]该驳船单元1也可以在该驳船单元1的U形第二端部12的基体17内侧具有相应的拖船连接装置(未示出)。在这种情形中,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端部32的前方也可以具有用于与所述拖船连接装置相互连接的第二驳船连接装置(未示出)。这将进一步固定并稳定驳船单元和第二拖船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
[0047]可以通过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的第二拖船单元3在向前运动方向F拖动该驳船单元1。
[0048]图7-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驳船装置的操作的示例。
[0049]该示例示出第一拖船单元2、第二拖船单元3和三个驳船单元、第一驳船单元101、第二驳船单元102和第三驳船单元103的使用,该全部驳船单元与图1-6中的上述驳船单元1相同。第一拖船单元2和第二拖船单元3也与图1-6中的上述第一拖船单元2和第二拖船单元3相同。这意味着对于这一点上述构件不必分别标识。
[0050]在该示例中,码头用附图标记P表示,冰冻条件用附图标记I表示,公海用附图标记O表示。向前运动方向F也相应于与图1-6中所述相同的向前运动方向F。
[0051]下面将要描述在该驳船装置在两种模式中的操作,这两种模式为在公海O中发生的第一操作模式和在冰冻条件I中发生的第二操作模式。
[0052]在图7中,第一驳船单元101通过第二拖船单元3拖动穿过冰冻条件I离开码头P。如上所述(图4-6),该第一驳船单元101和第二拖船单元3通过拖船连接装置15和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相互连接。当驳船连接装置利用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在向前运动方向F运动时,该第二推进单元34冲刷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一端部31遇到的冰块。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一端部31设计成在冰冻条件下操作。该第一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设计成利用例如上述球鼻形船头14在公海操作。但是,因为它在后面拖动,所以由于这种设计而不存在缺点。
[0053]同时,第二驳船单元102在公海O向码头P航行。通过具有第二驳船单元102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拖船单元2在向前运动方向F推动第二驳船单元102。在公海O,具有球鼻形船头14的第二驳船单元102的第一端部11具有航行优势。在这方面更有优势的是该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二端部22也设计成在公海操作,也就是通过具有用于向螺旋桨25提供更有利的入流设计而操作。该第一推进单元24可有利地包括例如传统机械推进装置,该传统机械推进装置包括具有单一轴线的低速发动机。考虑到结构、发动机、燃料消耗和操作,这是很经济的。
[0054]第三驳船单元102停靠在码头P装载/卸载。
[0055]在图8和9中第一驳船单元101和第二驳船单元102交换拖船单元。
[0056]当该第一驳船单元101已经通过第二拖船单元3拖动穿过该冰冻条件时,第二拖动单元3可以离开该第一驳船单元101并且利用它的第二端部21向第二驳船单元102的第二端部12运动并与第二驳船单元102的第二端部12接合(在图8中利用折线箭头示出)。当接合时,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与第二驳船单元102的拖船连接装置15相互连接。第二拖船单元3现在准备以与图7中的上述相应方法拖动第二驳船单元102穿过该冰冻条件I进入码头P(图9和10)。
[0057]同时,该第一拖船单元2已经离开第二驳船单元102并接合第一驳船单元101的第二端部12(在图8中以曲线箭头示出)以通过利用驳船单元第一端部11在向前运动方向F推动第一驳船单元101继续航行以穿过公海0到达所需目的地(图9和10)。
[0058]在图9中示出该驳船单元和拖船单元组合如何转向以采取它们各自的向前运动方向。在图8中以虚线示出。
[0059]第三驳船单元103仍在码头以装载/卸载货物并且等待利用第二拖船单元3朝向码头P施加动力而穿过离开该冰冻条件进入公海O。
[0060]图10示出相对图7的反转状态。通过第一拖船单元2在公海O上推动该第一驳船单元101,同时通过第二拖船单元3向码头P拖动第二驳船单元102穿过冰冻条件I。当具有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驳船单元102到达码头时,第二驳船单元102被留下装载/卸载,由此该第二拖船单元3能接合第三驳船单元3从而利用第三驳船单元103的第二端部12以图7中所述相应的方法在向前运动方向拖动它穿过冰冻条件I进入公海O。当该驳船单元和拖船单元组合到达公海O时,第二拖船单元3可利用上述方法离开第三驳船单元103并且接合等待被拖入码头P的后续驳船单元。
[0061]在冰冻条件,也就是北极环境中,在冰块中操作仅很短距离的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公海操作的。这样,通过使用一个专门用于冰冻条件且一个专门用于公海的两个补充拖船单元,结合相同的驳船可获得高效率和经济性。
[0062]专门用于冰冻条件操作的拖船单元,也就是拖动第二拖船单元,或多或少地仅能用于冰冻条件。这意味着第一端部(船头端部)可特别设计成用于冰冻条件,也就是用于破冰目的。而且,为了该特定目的也可选择在它的第一端部的第二推进单元,也就是它可以是旋转电子吊舱推进装置,其可另外用于拖动该载荷且能有效地用于从第二拖船单元的船头端部冲刷冰块。因此,为了预定使用可以尽可能地使用该昂贵的推进装置。此外,可以选择最佳的船员,也就是具有全部破冰知识的船员。
[0063]专门用于公海中操作的拖船单元,也就是该推动第一拖船单元仅能用于在公海中操作。这意味着它的第二端部可设计成在公海操作,也就是设计成沿适当的传统龙骨线向螺旋桨提供最佳入水流。而且,第一推进单元可以是低投资和操作成本的传统机械推进装置(如上所述)。船员不需要必须具备高于正常要求的任何特殊能力。
[0064]如上述示例中的驳船单元,也就是第一驳船单元、第二驳船单元和第三驳船单元中的每个,可以主要设计成用于公海,也就是在第一端部具有球鼻形船头。一方面,当通过第一拖船单元推动时,在前面的该球鼻形船头在公海提供良好的航行,而另一方面,当作为驳船单元航行而通过第二拖船单元推动穿过冰冻条件时,该球形船头不具有任何消极影响。
[0065]为了产生良好的操纵特性,该驳船单元的第二端部被设计成用于与第一拖船单元第一端部并与第二拖船单元的第二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在向前方向提供流线运动的完整船身结构
[0066]特别地,具有形成拖船单元接收凹槽13的臂体16的驳船单元的U形第二端部12,和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一端部21被设计成用于提供在公海O中操作的流线运动。
[0067]以相应的方法,具有形成拖船单元接收凹槽13的它的臂体16的驳船单元的U形第二端部12被设计成接收用于向在冰冻条件I操作提供流线运动的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端部32。有利地,该臂体16也成型为具有第二拖船单元3的良好破冰船身。
[0068]在这一点上典型的应用是北极液化天然气船,北极油船,北极集装箱船,北极普通货轮等。
[0069]以上已经根据在公海操作的第一模式和在冰冻条件操作的第二模式讨论了变化条件。
[0070]也可以预料到其他变化条件。例如,该驳船装置例如可以用于河流运输的第一操作模式,其中该第一拖船单元能设计成在典型的清浅无声的河水中操作。第二操作模式可以在风涛海面、高风浪、波涛海面的公海,其中该第二拖船单元可以设计成远洋拖船单元。这些条件也对优选的推进单元、驳船单元设计和船员能力有影响。
[0071]该拖船连接装置和驳船连接装置也可包括铰接型连接。这允许在冰冻或风涛海面有利的俯仰。有利地,在这种条件在拖动第二拖船单元和驳船单元之间也存在间隙。
[0072]可以理解可以根据驳船装置使用的环境改变驳船单元和拖船单元的数量,其中例如操作距离,装载/卸载速度等因素可以改变。
[0073]关于这些的说明书和附图仅用于阐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本发明可以在所确定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细节上变化。

Claims (22)

1.一种驳船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驳船单元(1)和装有推进单元的拖船单元,该驳船单元适于在一端接收该拖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适于在它的第二端部(12)接收第一拖船单元(2)从而被具有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拖船单元(2)在向前运动方向(F)推进,并且其中该驳船单元(1)适于在它的第二端部(12)接收第二拖船单元(3)从而被具有该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的第二拖船单元(3)在向前运动方向(F)拖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设置成通过用于在公海(O)操作的第一拖船单元(2)推进,且其中该驳船单元(1)设置成通过用于冰冻条件(I)操作的第二拖船单元(3)拖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设计成用于在公海(O)中操作,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二端部(22)设计成在公海(O)中操作,并且其中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一端部(31)设计成在冰冻条件(I)中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驳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具有球鼻形船头(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驳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一端部(31)具有破冰船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驳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在它的第二端部(12)具有拖船连接装置(15),该第一拖船单元(2)具有第一端部(21),该第一端部具有第一驳船连接装置(23),且该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二端部(22)具有第一推进单元(24),且其中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一端部(31)具有第二推进单元(34),且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端部(32)具有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驳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拖船连接装置(15)相对吃水线设置在不同竖直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驳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进单元(24)是传统机械推进装置且其中该第二推进单元(34)是电子吊舱式推进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驳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是用于公海(O)操作的船头端部和用于冰冻条件(I)操作的船尾端部,且该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是用于公海(O)操作的船尾端部和用于冰冻条件(I)操作的船头端部,该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一端部(21)是船头端部且该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二端部(22)是船尾端部,并且其中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一端部(31)是船头端部且该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端部(32)是船尾端部。
10.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驳船装置的拖船单元,该驳船装置包括具有拖船连接装置(15)的驳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拖船单元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具有第一驳船连接装置(23)或第二推进单元(34),且其中该第二端部具有第一推进单元(24)或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拖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拖船单元设计成用于公海(O)中操作,且其中在该拖船单元第二端部的第一推进单元(24)是包括螺旋桨(25)和方向舵(26)的传统机械推进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拖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拖船单元的第二端部设计成用于在公海(O)中操作以向螺旋桨(25)提供良好入水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拖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拖船单元设计成在冰冻条件(I)中操作,且其中在该拖船单元第一端部的第二推进单元(35)是电子吊舱式推进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拖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设计用于在冰冻条件(I)中操作的该拖船单元第一端部具有用于在冰冻条件(I)中操作的破冰船头。
15.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驳船单元,该驳船单元(1)用于还包括具有推进单元的拖船单元的驳船装置,该驳船单元(1)适于在一端接收该拖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适于在它的第二端部(12)接收第一拖船单元(2)从而被具有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拖船单元(2)在向前运动方向(F)推进,该驳船单元(11)适于在它的第二端部(12)接收第二拖船单元(2)从而被具有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的第二拖船单元(3)在向前运动方向(F)拖动,且其中该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设计用于在第一拖船单元(2)和第二拖船单元(3)之间相互连接以形成用于在向前方向(F)提供流线运动的完整船身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驳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具有拖船连接装置(15),该拖船连接装置设计成用于在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一端部(21)与第一驳船连接装置(23)相互连接且用于在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端部(32)与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相互连接,用于利用该第一拖船单元(2)在公海(O)提供流线运动且用于利用第二拖船单元(3)在冰冻条件(I)提供流线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驳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拖船连接装置(15)设置成相对水平面位于不同竖直平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驳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是包括两个臂体(16)和一基体(17)的U形,其形成用于接收第一拖船单元(2)和第二拖船单元(3)的凹槽(13)。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驳船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驳船单元(14)的第一端部(11)具有球鼻形船头(14)。
20.用于驳船装置操作的方法,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驳船单元,和具有推进单元的拖船单元,该驳船单元适于在一端接收拖船单元,该拖船单元以该方法推进该驳船单元,其特征在于提供具有第一推进单元(24)的第一拖船单元(2)和具有第二推进单元(34)的第二拖船单元(3),在第一操作模式,该第一拖船单元(2)接合该驳船单元的第二端部(12)用于在向前运动方向(F)推进具有驳船单元(1)的第一端部(11)的驳船单元,且其中在第二操作模式,该第二拖船单元(3)接合驳船单元的第二端部(12)用于在向前运动方向(F)拖动具有驳船单元(1)的第二端部(12)的驳船单元。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拖船单元(2)在公海(O)以第一操作模式推进该驳船单元,且该第二拖船单元(3)在冰冻条件(I)以第二操作模式拖动该驳船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拖船单元(2)通过设置在第一拖船单元(2)的第一端部(21)的第一驳船连接装置(23)与设置在驳船单元第二端部(12)的拖船连接装置(15)的相互连接而与该驳船单元第二端部(12)接合,其中该第二拖船单元(3)通过设置在第二拖船单元(3)的第二端部(32)的第二驳船连接装置(33)和设置在驳船单元第二端部(12)的拖船连接装置(15)的相互连接而与驳船单元接合。
CNA2007800300413A 2006-08-14 2007-06-08 驳船装置及用于驳船装置操作的方法 Pending CN1015008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65510A FI122506B (fi) 2006-08-14 2006-08-14 Proomujärjestelmä, hinaajayksikkö, proomuyksikkö ja menetelmä proomujärjestelmän käyttämiseksi
FI20065510 2006-08-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0889A true CN101500889A (zh) 2009-08-05

Family

ID=36950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300413A Pending CN101500889A (zh) 2006-08-14 2007-06-08 驳船装置及用于驳船装置操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141508B2 (zh)
EP (1) EP2051903B1 (zh)
JP (1) JP5268911B2 (zh)
KR (1) KR101415361B1 (zh)
CN (1) CN101500889A (zh)
AT (1) ATE519667T1 (zh)
DK (1) DK2051903T3 (zh)
FI (1) FI122506B (zh)
NO (1) NO338102B1 (zh)
RU (1) RU2462385C2 (zh)
WO (1) WO200802011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6055A (zh) * 2021-09-07 2021-11-12 汇能智联(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态可更换式水上能源补给运输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4459B2 (en) * 2011-03-02 2014-09-30 Robert H. Perez Tug-barge offshore cargo transport
JP6039684B2 (ja) * 2011-12-05 2016-12-07 ブルー ウェーブ シーオー エス.エー. 天然ガスの充填、保管および船からの取出し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40331691A1 (en) * 2011-12-05 2014-11-13 Francesco Nett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ing, storing and offloading natural gas from a barge
JP2014051229A (ja) * 2012-09-08 2014-03-20 Taisei Engineering Kk 艀と押船との連結体
US10526058B2 (en) * 2017-09-06 2020-01-07 Crowley Technical Services Ballast and de-ballast system and methods
RU2695247C1 (ru) * 2018-07-31 2019-07-22 Вале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Харин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подводной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грузов
SE2251364A1 (en) * 2022-11-22 2023-12-29 Volvo Penta Corp A marine mobile propuls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7327A (en) 1970-06-06 1974-06-19 Kingston Marine Technology Ltd Sea-going vessel
US3735722A (en) * 1971-12-09 1973-05-29 Interstate Oil Transport Co Rigid disconnectable coupling for waterborne vessels
SU451564A1 (ru) * 1972-06-12 1974-11-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Г-4556 Шарнирный оцеп дл буксировки судов
US3910219A (en) * 1973-10-05 1975-10-07 Aoki Constructio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ocean-going push-barge
SU1643315A1 (ru) * 1988-04-25 1991-04-23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Р-6109 Буксировоч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судов
FI94508C (fi) * 1991-03-18 1995-09-25 Masa Yards Oy Jäätä murtava laiva
US5660131A (en) * 1996-05-10 1997-08-26 Marinette Marine Corp Icebreaker attachment
US6162105A (en) * 1997-04-11 2000-12-19 Den Norske Stats Oljeselskap A.S. Two-part ship for use in oil transport in arctic waters
NO982585L (no) * 1998-06-05 1999-12-06 Navion As System for bruk ved arbeidsoperasjoner til havs, på innsjöer eaalaa
US6182593B1 (en) * 1999-01-20 2001-02-06 Carlos Kountz Wierick Sea going barge train
JP3532832B2 (ja) * 2000-06-05 2004-05-31 日鐵物流株式会社 全喫水対応フィン連結プッシャバージ
GB2412358B (en) * 2001-08-06 2005-12-14 Alstom An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 for ships and the like
NO316066B1 (no) * 2002-04-25 2003-12-08 Winch Bollard As Slepebåt
FI116972B (fi) * 2004-02-09 2006-04-28 Waertsilae Finland Oy Proomusovitelma, proomuyksikkö ja hinaajayksikkö
KR20060039270A (ko) * 2004-11-02 2006-05-08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쇄빙기능을 갖는 선박의 선수부 형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6055A (zh) * 2021-09-07 2021-11-12 汇能智联(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态可更换式水上能源补给运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20065510A (fi) 2008-02-15
RU2009109211A (ru) 2010-09-27
FI122506B (fi) 2012-02-29
EP2051903A2 (en) 2009-04-29
KR101415361B1 (ko) 2014-08-01
JP2010500229A (ja) 2010-01-07
EP2051903B1 (en) 2011-08-10
FI20065510A0 (fi) 2006-08-14
NO20091076L (no) 2009-04-01
WO2008020114A3 (en) 2008-07-10
US8141508B2 (en) 2012-03-27
WO2008020114A2 (en) 2008-02-21
RU2462385C2 (ru) 2012-09-27
DK2051903T3 (da) 2011-10-17
KR20090051082A (ko) 2009-05-20
JP5268911B2 (ja) 2013-08-21
NO338102B1 (no) 2016-08-01
US20100199904A1 (en) 2010-08-12
ATE519667T1 (de) 2011-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0889A (zh) 驳船装置及用于驳船装置操作的方法
CA2691092C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ice-breaking properties of a water craft and a water craft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US3934531A (en) Ocean going cargo transport system
US3648635A (en) Marine transport
US6162105A (en) Two-part ship for use in oil transport in arctic waters
JP6590813B2 (ja) 改良船体形状を有する船舶
US8844459B2 (en) Tug-barge offshore cargo transport
CN212556696U (zh) 一种高速高海况可下潜的多体无人航行器
CN109094743B (zh) 一种大型极地运输船构型
Sahoo Principles of marine vessel design: concepts and design fundamentals of Sea going vessels
CN112046700B (zh) 一种组合式滚装过驳渡船
RU47845U1 (ru) Судно ледового класса, преимущественно, танкер двой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CN2923508Y (zh) 引航船型一体化驳船
CN204726617U (zh) 一种江海联运船
JP2012180021A (ja) 船舶
FI128740B (en) Pusher-barge unit, pusher and barge
CN1556004A (zh) 蛇形船体
EP0453141A1 (en) A convertible cargo vessel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it.
SU1105383A1 (ru) Лихтеровоз
CN115402478A (zh) 一种与导轨支架一体化设计的架桥汽艇
KR20150043084A (ko) 조파저항 감소기능을 가지는 바지선
Wright Tug/Barge Options
Iyerusalimskiy et al. Design challenges for large Arctic crude oil tanker
Glosten Ocean Tug-Barge Systems
JP2001106176A (ja) 前部駆動型ツーイングバージ船による運航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