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4734A - 换挡互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挡互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4734A
CN101484734A CNA2007800240107A CN200780024010A CN101484734A CN 101484734 A CN101484734 A CN 101484734A CN A2007800240107 A CNA2007800240107 A CN A2007800240107A CN 200780024010 A CN200780024010 A CN 200780024010A CN 101484734 A CN101484734 A CN 101484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block
brake component
gearshift interlock
interlock according
gearsh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40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M·安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Inc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84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4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6Interlock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2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comprising elements moved by fluid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085Restriction of shift, gear selection, or gear engagement
    • Y10T74/20104Shift element interl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换挡互锁装置,包括第一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一同步齿轮相关联。第一换挡块在空挡位置和多个操纵位置之间可移动并具有制动件。提供第二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二同步齿轮相关联。第二换挡块在空挡位置和多个操纵位置之间可移动并具有制动件。提供锁止件,其中,这些换挡块之一从空挡位置向操纵位置的移动致使该换挡块推动该锁止件接合另一个换挡块制动件,以阻止另一个换挡块的运动。

Description

换挡互锁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6年6月27日提交的第60/816,779号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是换挡互锁装置以及使用换挡互锁装置的汽车变速器的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陆地车辆需要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传动系。这些组成部分包括动力装置(例如内燃机)、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多个车轮。动力传递装置部分通常被简称为变速器。发动机的转矩和转速根据车辆的牵引力要求在变速器中被转换。目前,在常规的机动车中广泛使用两类变速器。最古老的第一类是手动操作式变速器。这些变速器包括用脚操作的起步或起动离合器、以及变速杆,其中离合器使传动系与动力装置接合或分离,变速杆用来选择性地改变变速器中的传动比。当驾驶具有手动变速器的车辆时,驾驶者必须协调离合器踏板、变速杆以及加速踏板的操作,以实现从一个挡位到下一个挡位的平顺有效换挡。手动变速器的结构简单且坚固耐用,并且由于具有从车辆发动机到最终驱动轮的直接动力连接,所以提供了良好的燃料经济性。此外,由于给予操作者完全控制换挡时机的能力,所以操作者能够动态调整换挡过程,这样,可以最有效地驾驶车辆。手动变速器的一个缺点在于,在换挡过程中,传动连接发生中断。这导致了效率损失。另外,要求操作者一方付出大量的互动精力,以求在采用手动变速器的车辆中完成换挡。
常规机动车辆中的动力变速器的第二种新选择是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提供操作便捷的优点。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驾驶者无需使用双手(一只手用于转向盘而一只手用于换挡)和双脚(一只脚用于离合器而一只脚用于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以便安全操作车辆)。另外,自动变速器为停和走的情形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因为驾驶者不用担心要不断换挡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通速度。尽管常规自动变速器避免了换挡过程中的传动连接中断,但它们遇到效率降低的困扰,因为需要一些流体运动学装置,例如设置于发动机输出与变速器输入之间以便在它们之间传递动能的液力变矩器。另外,自动变速器一般在机械上更复杂,因此比手动变速器更昂贵。
例如,液力变矩器通常包括:可操作地连接以便随内燃机的输入扭矩一起旋转的多个泵轮组件;涡轮组件,其以被驱动的关系与泵轮组件流体相连;定轮或导轮组件。这些组件共同在液力变矩器中形成用于动力流体的基本成环形的流动通道。每个组件包括多个叶片或翼片,用来将机械能转换成流体动能和还原成机械能。常规的液力变矩器的定轮组件被锁止而无法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但可在泵轮组件和涡轮组件的旋转方向上围绕一根轴线自由旋转。当定轮组件被锁止而无法旋转时,扭矩通过液力变矩器倍增。在扭矩倍增过程中,输出扭矩大于液力变矩器的输入扭矩。然而在没有扭矩倍增时,液力变矩器变成液力耦合器。液力耦合器具有内在滑移。当速度比小于1.0(液力变矩器的输入RPM大于输出RPM)时,存在液力变矩器的滑移。内在滑移降低了液力变矩器的效率。
虽然液力变矩器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提供了平顺连接,但液力变矩器的滑移导致附加损失,由此降低整个传动系的效率。而且,除了执行换挡操作所要求的任何增压流体之外,液力变矩器本身也需要增压的液压流体。这意味着自动变速器必须具有大容量的泵,用于提供变矩器接合和挡位切换所需要的液压。泵的驱动和流体增压所需要的动力在自动变速器中带来额外的效率附加损失。
在想提供具有这两种变速器的优点但缺点较少的车辆变速器的当前尝试中,已经演化出传统的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结合体。最近已经研发出传统手动变速器的“自动式”变体,它无需车辆操作者的任何输入而自动换挡。此类自动式手动变速器一般包括多个动力操作的操纵机构,它们由变速控制器或某种电控单元(ECU)来控制,用来自动切换多个同步离合器,这些同步离合器控制手动变速器中常见的啮合齿轮的接合。这些变型设计已包括用于实现换挡的电动助力操纵机构或液压助力操纵机构。然而,即使借助这些新型自动变速器的内在改进,它们仍然具有在相继换挡过程中出现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动连接中的动力中断的缺点。如果与最传统的自动变速器相关的平顺换挡感觉相比,则动力中断的换挡导致总体上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一种生硬换挡感觉。
为了克服此问题,已发展出其它的手自一体式变速器,它们可以动力换挡,以允许在负荷下完成换挡。这类动力换挡的手自一体式变速器的实例在1998年1月27日授予Murata的、题为“双离合型变速器”的美国专利US5,711,409中以及2000年4月4日授予Reed,Jr.等人的、题为“具有双输入轴的机电自动变速器”的美国专利US5,966,989中示出。这些特定类型的手自一体式变速器具有两个离合器并且通常被简称为双离合变速器。最常见的双离合器布局是同轴协调配置的,以便从单个发动机飞轮结构中获得动力输入。然而,某些设计中的双离合器组是同轴但位于变速器主体的相反两侧的,并且具有不同的输入源。尽管如此,该布局等效于在一个壳体中有两个变速器,即,在相伴驱动一个输出轴的两个输入轴的每一个上有一个动力变速组件。每个变速器可以独立地换挡和离合。以此方式,可以按照自动变速器的形式获得在不同挡位间的动力不中断式升降挡,连带获得手动变速器的高机械效率。因此,通过有效使用某些手自一体式变速器,可以实现燃料经济性和车辆性能的显著提高。
双离合变速器结构可以包括两个干盘式离合器,每个具有自己的离合器操纵机构,用于独立控制双离合器盘的接合和分离。尽管这些离合器操纵机构可以是机电型的,但由于变速器内的润滑系统需要泵,所以某些双离合变速器利用液压式换挡和离合控制。最常见的泵是转子泵类型,它们比传统自动变速器所用的泵小得多,因为它们通常不必供应液力变矩器。因此使任何附加损失保持较小。换挡通过在换挡事件之前接合所希望的齿轮并随后接合对应的离合器来完成。通过两个离合器和两个输入轴,双离合变速器在某些时候可能同时处于两种不同的传动比,但在任何给定时刻将只有一个离合器被接合并传递动力。为了切换至下一个更高的挡位,首先接合在未被驱动的离合器组件的输入轴上的所希望的齿轮,然后脱开被驱动的离合器,并且接合未被驱动的离合器。
这需要双离合变速器被配置成具有交替布置在各自输入轴上的多个前进传动比。换言之,为了完成从第一挡到第二挡的升挡,第一挡与第二挡必须处于不同的输入轴上。因此,奇数挡将与一个输入轴相关联,而偶数挡将与另一个输入轴相关联。考虑到这一惯例,这些输入轴一般被称作奇数轴和偶数轴。通常,输入轴将所施加的扭矩传递给单独的副轴,该副轴包括用于输入轴齿轮的配对齿轮。副轴上的配对齿轮与输入轴上的齿轮处于持续啮合。副轴还包括与输出轴上的一个齿轮相啮合的一个输出齿轮。因此,来自发动机的输入转矩从这两个离合器之一被传递给一个输入轴,通过一个齿轮组被传给副轴,并从副轴传给输出轴。
双离合变速器中的齿轮啮合与传统手动变速器中的类似。在每个齿轮组中的众多齿轮之一如此安置在其对应的轴上,即它可以绕轴自由旋转。一个同步器也靠近该自由旋转的齿轮地安置在轴上,这样,同步器可以选择性地将齿轮接合到轴上。为了使变速器自动化,每个齿轮组的机械选择通常由移动同步器的某种操纵机构来完成。一个倒挡齿轮组包括一个位于这些输入轴之一上的齿轮、一个位于副轴上的齿轮、以及一个安装在一单独的副轴上且啮合安置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齿轮,这样可以实现输出轴的反向运动。
在上述变速器中,用于1-3挡组合、2-R挡组合以及4-6挡组合的多个同步器机构经常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人们希望为这些同步器机构提供互锁装置,用于防止相关联的齿轮同时啮合。
发明内容
为满足前述的和其他多方面的要求,提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新发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挡互锁装置,它包括可操作地与第一同步齿轮相关联的第一换挡块。第一换挡块可在空挡位置与多个操纵位置之间移动并具有制动件。提供第二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二同步齿轮相关联。第二换挡块在空挡位置与多个操纵位置之间可移动并具有制动件。提供锁止件,其中这些换挡块之一从空挡位置向操纵位置的运动致使该换挡块推动锁止件接合另一个换挡块的制动件,以阻止另一个换挡块的运动。
随着本发明在以下附图和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的进一步披露,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换挡互锁装置的双离合变速器的一个创造性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2是与本发明换挡互锁装置的换挡块相连的换挡叉的局部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换挡互锁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4A-图4C是说明图2所示换挡互锁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正视图。
图5A-图5C是说明图2所示换挡互锁装置的操作的示意俯视图。
图6-图10是表示本发明换挡互锁装置的多个替代优选实施方案的类似于图4B的视图。
图11和图11A是图2所示换挡叉的前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示意图中,总体用10表示可与本发明的换挡互锁装置一起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双离合变速器。具体如图1所示,双离合变速器10包括:同轴的双离合器组,其包括离合机构32和34;总体以14表示的第一输入轴;总体以16表示且与第一输入轴同轴的第二输入轴;总体以18表示的副轴;输出轴20;倒挡副轴22;总体以24表示的多个同步器;以及总体未示出的多个换挡操纵机构。
双离合变速器10构成车辆传动系的一部分并负责从原动机(例如内燃机)获取转矩输入,通过多个可选择的传动比将转矩传递给多个车辆驱动轮。双离合变速器10通过同轴的双离合器组7可操作地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4或者第二输入轴16。这两个输入轴14和16包括第一组齿轮,它们与安置在副轴18上的第二组齿轮处于持续啮合。第一组齿轮中的每个齿轮与第二组齿轮中的一个齿轮相互作用,以提供用于传递扭矩的不同传动比组。副轴18还包括第一输出齿轮,第一输出齿轮与安置在输出轴20上的第二输出齿轮持续啮合。多个同步器24安置在这两个输入轴14、16以及副轴18上,这些同步器由多个换挡操纵机构可操作地控制,以便选择性地挂合这些齿轮传动比组中的一个。因此,扭矩从发动机被传递给同轴的双离合器组7,到这些输入轴14和16之一,通过其中一个传动比组到副轴18,并到输出轴20。输出轴20进一步将输出扭矩提供给传动系的其余部分。另外,倒挡副轴22包括中间齿轮,该中间齿轮安置在第一组齿轮之一与第二组齿轮之一之间,这允许副轴18与输出轴20反向旋转。以下将详细讨论这些组成零部件中的每一个。
具体而言,同轴的双离合器组7包括第一离合机构32以及第二离合机构34。第一离合机构32的一部分机械连接到发动机飞轮(未示出)的一部分上,并且一部分机械固定在第一输入轴14上,这样,第一离合机构32能可操作且可选择地使第一输入轴14与飞轮相互接合或分离。类似地,第二离合机构34的一部分机械连接在飞轮的一部分上,并且一部分机械固定在第二输入轴16上,这样,第二离合机构34能可操作且可选择地使第二输入轴16与飞轮相互接合或分离。如图1所示,第一与第二离合机构32、34是同轴的,它们沿轴向相互间隔开,从而第一离合机构32的离合器壳体处于第二离合机构34的离合器壳体的前面。第一和第二输入轴14、16也是同心同轴的,其做法是,第二输入轴16是中空的,其口径足以允许第一输入轴14穿过并且由第二输入轴16支承其一部分。第一输入轴14包括第一输入齿轮38和第三输入齿轮42。第一输入轴14比第二输入轴16长,这样,第一输入齿轮38与第三输入齿轮42安置在第一输入轴14超出第二输入轴16的部分上。第二输入轴16包括第二输入齿轮40、第四输入齿轮44、第六输入齿轮46以及倒挡输入齿轮48。如图1所示,第二输入齿轮40与倒挡输入齿轮48固定支承在第二输入轴16上,而第四输入齿轮44与第六输入齿轮46可绕第二输入轴16旋转地支承在多个轴承组件50上,这样,它们的旋转不受限制,除非相应的同步器被接合,这将在下面做更详细讨论。
副轴18是一个单独的整体式轴,它包括与输入轴14、16上的齿轮对置或相反的多个齿轮。如图1所示,副轴18包括第一副轴齿轮52、第二副轴齿轮54、第三副轴齿轮56、第四副轴齿轮58、第六副轴齿轮60以及倒挡副轴齿轮62。副轴18固定保持第四副轴齿轮58与第六副轴齿轮60,而第一、第二、第三以及倒挡副轴齿轮52、54、56、62围绕副轴18地由多个轴承组件50支承,这样,它们的旋转不受限制,除非相应的同步器被接合,这将在下面做更详细讨论。副轴18还固定保持第一驱动齿轮64,第一驱动齿轮与输出轴20上的对应的第二驱动齿轮66啮合。第二驱动齿轮66固定安装在输出轴20上。输出轴20伸出变速器10之外,以便为传动系的其余部分提供连接点。
倒挡副轴22是一个相对短的轴,它具有一个单独的倒挡中间齿轮72,该中间齿轮安置在第二输入轴16的倒挡输入齿轮48与副轴18的倒挡副轴齿轮62之间并与它们啮合。因此,当这些倒挡齿轮48、62和72被接合时,倒挡副轴22上的倒挡中间齿轮72使副轴18在与这些前进挡齿轮相反的旋转方向上转动,由此产生输出轴20反转。应该认识到,双离合变速器10中的所有这些轴通过某种轴承组件,例如通过如图1中的68所示的滚珠轴承,被安置在且可旋转地固定在离合器10中。
各前进挡和倒挡的摘挂是通过操纵变速器内的多个同步器24完成的。如图1所示,在双离合变速器10的这个例子中,存在用来通过六个前进挡和倒挡来换挡的四个同步器74、76、78和80。应该认识到,存在能使齿轮与轴相接合的多种已知类型的同步器,并且为讨论目的而采用的特定类型超出了本发明范围。概括地讲,可使用能通过换挡叉或类似机构移动的任何类型的同步器。如图1的代表例子所示,这些同步器(同步器76除外)是双向操纵同步器,这样,它们可选择地将两个独立齿轮之一接合到同一对应轴上。具体参见图1所示的例子,同步器78可以接合副轴18上的第一副轴齿轮52或者接合第三副轴齿轮56。同步器80可以接合倒挡副轴齿轮62或者接合第二副轴齿轮54。同样,同步器74可以接合第四输入齿轮44或接合第六输入齿轮46。单向工作的同步器76可选择地将第一输入轴14的末端连接到输出轴20,由此为第五挡提供直接的1:1(一比一)驱动比。应该认识到,双离合变速器的这个例子是代表性的,只要这些偶数和奇数齿轮组布置在相互对置的输入轴上,则在双离合变速器10之内可以采用其它的齿轮组、同步器和换挡操纵机构布局。
为了操纵同步器74、76、78和80,这个双离合变速器10的代表性例子使用了具有附带的多个换挡叉的液压助力式换挡操纵机构。双向操纵的同步器78、74和80都包含本发明的换挡互锁装置70(为清楚显示起见,仅示出用于同步器78的换挡互锁装置),用于防止多个齿轮无意识的同时接合。
参见图2-图5C、图11和图11A,本发明的换挡互锁装置70的布置结构包括第一换挡块102。第一换挡块102可操作地与第一同步齿轮56相关联。第一换挡块102具有切口103,形成切口是为了接纳换挡叉107的叉脚105。
换挡块102可直线滑动地安装在壳体110内,该壳体具有封闭端113和开口端111。邻近开口端111的是盖板118。第一换挡块102沿第一末端被密封在第一控制腔106内并沿第二末端被密封在第二控制腔108内。第一换挡块102具有如图4B和图5B所示的空挡位置115。为了通过液压使换挡块102移动至完全操纵位置125,控制腔106被增压(经由入口/出口管路109)或者控制腔108被减压(经由入口/出口管路101)。换挡块102将在箭头122的方向上移动到位置125。为了使换挡块102返回空挡位置115,控制腔108被增压或者控制腔106被减压。
换挡块102具有一整体形成的圆锥形制动件114。制动件114面向大体相邻的第二换挡块116。第二换挡块116可操作地与第二同步齿轮52相关联(通过换挡叉,未示出),该换挡叉是换挡叉107的镜像。这些换挡叉具有多个沿轴向和横向错开的箍环117,允许箍环中心线127轴向相互对齐。第二换挡块116通常是换挡块102的镜像并且如图4B和图5B所示共享一个公共的空挡位置115。第二换挡块116通过液压沿路径119被迫移动,该路径平行于第一换挡块102的移动路径120。第二换挡块116的操纵使第二换挡块116在与箭头122相反的箭头123方向上移动到位置123。第二换挡块116沿其末端被密封在控制腔124和126内。
在换挡块102与116之间位于凹槽128中的是球形锁止件或锁球130。当换挡块102和116位于如图4B和图5B所示的空挡位置时,锁球130大体位于两个制动件114(与两个制动件114之间存在微小间隙134)内。当换挡块102在操纵过程中在箭头122方向上移动时,换挡块102的渡过表面132将锁球130完全推入第二换挡块116的制动件114中。随着锁止件130完全接合在第二换挡块116的制动件114之内,第二换挡块116被锁止而不能运动(图4A和图5A)。因此,与第二换挡块116相关联的齿轮52将不能被接合。当第一换挡块102返回其如图4B和图5B所示的空挡位置115时,该锁球与这些制动件114之间的微小间隙134被恢复。第二换挡块116及其相关联的齿轮可从空挡位置115起被接合,致使锁球130完全与第一换挡块102的制动件114接合,并且第一换挡块102被阻止与其相关的齿轮接合(图4C和图5C)。
参见图6,示出了换挡互锁装置147的一个替换优选实施方案。换挡块148和150与前述的换挡块是几乎相同的。多个球形体151提供一种多件式锁止机构。这些锁球151定位在一个大致平面的座152中。
参见图7,提供了换挡互锁装置167的一个替换优选实施方案,它具有总体上凹陷的窝槽168以及弧形的锁止件170。替代锁球的平移运动,在换挡块174和175之一被操纵时,锁止件170被迫完成弧形运动。
参见图8,提供了换挡互锁装置187的一个替换实施方案,它具有凸弯而细长的摆动锁止件190。摆动锁止件190定位在凹槽192上并绕枢转点194枢转。换挡块197和198的制动面195和196是平行面对的,而不是如图4A-图5C的制动件114那样交叉面对的。
参见图9,提供了换挡互锁装置207的一个替换实施方案,它带有弯曲而细长的摆动锁止件210以及枢转点212。枢转点212与杆216相连,该杆延伸穿过摆动锁止件210中的孔214。杆216具有在壳体110的孔内形成螺纹的螺纹部分218。枢转点212可轴向调节,以确保该摆动锁止件与换挡块222和224的制动面219和220适当接合。
参见图10,提供了换挡互锁装置227的一个替代实施方案。换挡互锁装置227具有平直的摆动件228。换挡互锁装置227在换挡块234和236上具有冲外倾斜的制动面232和233。
虽然已披露了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方案,但应该理解这仅是作为举例来进行说明,并且在不超出如以下权利要求书所包含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修改。

Claims (23)

1.一种换挡互锁装置,包括:第一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一同步齿轮相关联,所述第一换挡块可在空挡位置与多个操纵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换挡块具有制动件;第二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二同步齿轮相关联,所述第二换挡块可在空挡位置与多个操纵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换挡块具有制动件;以及锁止件,其中所述换挡块之一从所述空挡位置向所述操纵位置的运动致使所述换挡块推动所述锁止件接合所述另一个换挡块的制动件,以阻止所述另一个换挡块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换挡块的移动是直线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换挡块通过液压被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换挡块沿多个平行的路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件为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件由多个零件提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件定位在大体凹陷的窝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件是大体成弧形的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制动件成圆锥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件定位在大体凸起的座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件是摆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摆动件是平直的细长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摆动件是凸形的细长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摆动件具有可调的枢转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换挡块的制动件是平行取向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换挡块的制动件是冲外取向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换挡块的制动件是交叉取向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换挡块沿所述换挡块的多个末端被流体密封在多个单独的控制腔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所述换挡块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从所述空挡位置移向所述操纵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互锁装置,其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换挡块具有在其上一体形成的所述制动件。
21.一种换挡互锁装置,包括:
第一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一同步齿轮相关联,所述第一换挡块在第一方向上在空挡位置与多个操纵位置之间可通过液压直线移动,所述第一换挡块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制动件;
第二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二同步齿轮相关联,所述第二换挡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在空挡位置和多个操纵位置之间可通过液压直线移动,所述第二换挡块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制动件,所述第二换挡块定位在所述第一换挡块的附近;和
锁止件,其中所述换挡块之一从所述空挡位置朝向所述操纵位置的运动致使所述换挡块推动所述锁止件来接合所述另一个换挡块的制动件,以阻止所述另一个换挡块的运动。
22.一种用于互锁在自动变速器的同一个轴上的两个同步齿轮的操作的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相关联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在空挡位置和多个操纵位置之间可通过液压移动,所述第一换挡块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制动件;
提供第二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相关联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在空挡位置与多个操纵位置之间可通过液压移动,所述第二换挡块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制动件,所述第二换挡块定位于所述第一换挡块的附近;和
所述换挡块之一从所述空挡位置向所述操纵位置的移动致使所述换挡块推动锁止件来接合所述另一个换挡块的制动件,以阻止所述另一个换挡块的运动。
23.一种具有换挡互锁装置的双输入轴变速器,所述换挡互锁装置包括:
第一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一同步齿轮相关联,所述第一换挡块可在空挡位置与多个操纵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换挡块具有制动件;
第二换挡块,它可操作地与第二同步齿轮相关联,所述第二换挡块可在空挡位置与多个操纵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换挡块具有制动件;
锁止件,其中所述换挡块之一从所述空挡位置朝向所述操纵位置的移动致使所述换挡块推动所述锁止件来接合所述另一个换挡块制动件,以阻止所述另一个换挡块的运动。
CNA2007800240107A 2006-06-27 2007-06-26 换挡互锁装置 Pending CN1014847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1677906P 2006-06-27 2006-06-27
US60/816,779 2006-06-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4734A true CN101484734A (zh) 2009-07-15

Family

ID=3866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240107A Pending CN101484734A (zh) 2006-06-27 2007-06-26 换挡互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23317A1 (zh)
EP (1) EP2035731A1 (zh)
JP (1) JP2009542987A (zh)
KR (1) KR20090021263A (zh)
CN (1) CN101484734A (zh)
WO (1) WO20080025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835A (zh) * 2012-06-30 2012-10-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五挡手动变速器挡位互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61189B2 (en) * 2009-01-29 2016-02-16 Borgwarner Inc. Gear shift interlock
EP2730809B1 (en) * 2011-07-08 2019-04-10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FR2992044B1 (fr) * 2012-06-18 2015-08-0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ite de vitesse robotisee avec liaison anti-rotation entre piston et fourchette
KR101371745B1 (ko) * 2012-10-25 2014-03-07 기아자동차(주) Dct탑재 차량의 제어방법
DE102013113908A1 (de) 2012-12-14 2014-06-18 Eaton Corp. Doppelkupplung-Kraftschaltgetriebe
CN107023679B (zh) * 2016-01-30 2019-03-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挡位互锁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34643A (en) * 1916-06-19 1922-11-07 Packard Motor Car Co Gear-shifting mechanism
US2510697A (en) * 1946-05-15 1950-06-06 Oil Well Supply Co Clutch shifter
JPS53138903U (zh) * 1977-04-09 1978-11-02
JPS5526761U (zh) * 1978-08-08 1980-02-21
JPS5855464Y2 (ja) * 1979-03-05 1983-12-19 富士機械株式会社 作動軸間の拘束装置
JPS5685124A (en) * 1979-12-13 1981-07-11 Fuji Heavy Ind Ltd Speed changing device of speed change gear
JPS57151634U (zh) * 1981-03-19 1982-09-22
US4445393A (en) * 1982-01-18 1984-05-01 Eaton Corporation Fluid actuated shift bar housing assembly
EP0285605B1 (de) * 1985-12-06 1990-09-05 ZF FRIEDRICHSHAF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für schaltstangen
JPH0633255Y2 (ja) * 1986-11-28 1994-08-31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H0533864A (ja) * 1991-07-31 1993-02-09 Kubota Corp 変速装置の二重噛合防止機構
DE19653172A1 (de) * 1996-12-19 1998-06-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chaltsperreinrichtung für ein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
JP4314773B2 (ja) * 2002-03-22 2009-08-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ファー用切替装置
US6745878B1 (en) * 2003-01-22 2004-06-08 Deere & Company Transmission clutch interlock
DE102004031021B4 (de) * 2004-06-26 2009-06-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anordnung mit einer Schaltelement-Sicherungseinrichtung zur Sicherung gegen ein Einlegen mehrerer Gänge eines Schaltgetriebes oder eines Teilgetriebes eines Schaltgetriebes
US7073407B2 (en) * 2004-07-09 2006-07-11 Borgwarner Inc. Integrated control module for use in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having integrated shift actuator position sensor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835A (zh) * 2012-06-30 2012-10-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五挡手动变速器挡位互锁装置
CN102720835B (zh) * 2012-06-30 2015-05-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五挡手动变速器挡位互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35731A1 (en) 2009-03-18
KR20090021263A (ko) 2009-03-02
JP2009542987A (ja) 2009-12-03
US20090223317A1 (en) 2009-09-10
WO2008002537A1 (en) 2008-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65106A (en)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layshafts
EP2243983B1 (en) Twin clutch type transmission for diesel railcar
CN101568749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971086B (zh)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递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US7637840B2 (en) Planetary transmission, especially dual-clutch planetary transmission
JP7250815B2 (ja) 歯車式無段自動変速及び回転比アクティブ制御システム
JP4153447B2 (ja) 複式クラッチ変速機の制御方法
CN101484734A (zh) 换挡互锁装置
GB2443523A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providing rock-cycling and blended gear shifts
KR20070104657A (ko) 듀얼 클러치 트랜스미션 메카니즘을 위한 동력 전달 구성
US4682511A (en) Gear assist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O2008096226A1 (en) Multiple-ratio dual clutch vehicle transmission
KR20130114816A (ko) 자동화 수동 변속기
CN107250611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
CN101936388A (zh) 采用双轴线链条的dct变速器
CN106838188B (zh)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传动装置
CN102128236A (zh) 采用双轴线链条的dct变速器
CN104903623B (zh) 自动变速器的起步离合器控制装置
US9261189B2 (en) Gear shift interlock
CN104930134A (zh) 多轮轮轴结构变速器
CN105465295B (zh) 九速双离合变速器
KR20110006194A (ko) 하이브리드 변속장치
CN103629308A (zh) 双离合多极自动变速器
USRE33126E (en) Gear assist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0427811C (zh) 汽车用不间断动力的齿轮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