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1489B - 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1489B
CN101481489B CN2009101049885A CN200910104988A CN101481489B CN 101481489 B CN101481489 B CN 101481489B CN 2009101049885 A CN2009101049885 A CN 2009101049885A CN 200910104988 A CN200910104988 A CN 200910104988A CN 101481489 B CN101481489 B CN 101481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encapsulation material
material resistant
adverse environments
polymerized polyalcoh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49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1489A (zh
Inventor
詹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ighersu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ighersu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ighersu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ighersu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049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81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81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1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1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14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灌封材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按重量百分比):马来酸酐化化合物25-35%、环氧基化合物5-10%、增塑剂55-62%;B组分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49-69%、增塑剂27-31%、催化剂5-10%。灌封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A组分中各物质混合,将B组分中各物质混合,并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按重量比(0.9~1.1)∶(0.9~1.1)配合成所述灌封材料。本发明中灌封材料具有优异的水解稳定性,良好的电性能,高温下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与电缆内的石油膏相容性好,机械性能适宜,可常温固化,凝胶速度快。

Description

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灌封材料适用于信号电缆接续保护。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力、通讯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受水、潮气、污浊液体侵蚀的恶劣环境地带,为避免在这样环境中对电缆连接部分的损害,减轻人员对电缆的维护工作,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会大量使用各种高分子灌封材料对电缆接续部位进行保护。美国专利4375521介绍了一种由植物油增塑的聚氨酯填充剂,用于充油通讯电缆的填充,这种聚氨酯材料凝胶后易变得混浊不透明,不方便施工及维护,而且,植物油增塑的这类填充剂易造成接续用的聚碳酸酯外壳以及接续用的元器件脆裂;WO 86/00166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类电缆接续用灌封材料,因其固化速度慢,容易从接续套管中流出,不太适合现场施工;美国专利4533598公开了一种新型环烯烃物质增塑的聚氨酯填充剂,但因其与电缆中的石油膏相容性差,不适易做为接续材料。另外,美国3M公司(美国专利4857563)采用了一种聚合多元醇与含酸酐基团丁二烯树脂的反应物做为电缆接续的填充,这类材料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水解,影响填充效果,造成接续故障。
专利及文献报道,高聚物灌封材料中加入环氧化合物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水解稳定性(Ger offen 2060600,US4036906,JP 74-47904)。众所周知,环氧树脂可做为电子线路板等的密封材料,它对金属和非金属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介电性能良好,对碱和大部分溶剂稳定,但由于它质地脆,柔韧性差,和电缆护套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大,固化放热高等问题,不适合作为电缆接续用灌封材料;但环氧化合物加入到本发明体系中,既可避免使用普通环氧树脂带来的问题,又可以使体系具有极强的水解稳定性,特别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电缆接续灌封材料。
另外,很多电缆使用过程中在较高电负载在会产生放热,长期的热负载也会造成电缆接续部位灌封材料的老化加速。普通聚丁二烯型聚酯材料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会有还原现象产生,从而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基本性能。在聚丁二烯型聚酯材料中引入异氰酸酯基团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耐温性。
根据铺设电缆施工的要求,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应具有以下特征:一、它能与其在电缆接头内所有的接触物相容;二、在相当宽度的使用温度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四、低温下有适宜的机械强度及弹性:五、高温下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六、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而现有技术中的灌封材料是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了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按重量百分比):马来酸酐化化合物25-35%、环氧基化合物5-10%、增塑剂55-62%;所述B组分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49-69%、增塑剂27-31%、催化剂5-10%;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按重量比(0.9~1.1)∶(0.9~1.1)配合成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马来酸酐化化合物为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酸值:70-90mg KOH/g。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氧基化合物为环氧植物油或环氧聚丁二烯,含量为:环氧含量:7%~9%。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为酯类化合物、植物油、矿物油或它们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酯类化合物、植物油及矿物油的混合物的组成范围(按重量百分比):酯类化合物0-30%、植物油10-40%、矿物油20-6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包括:异氰酸酯和聚合多元醇,所述异氰酸酯为碳化二亚胺改性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聚合多元醇为端羟基聚丁二烯。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异氰酸酯和所述聚合多元醇的组成范围(按重量百分比):异氰酸酯:0-5%,聚合多元醇:95%-10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催化剂为叔胺类化合物,优选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A组分为树脂,所述B组分为固化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制备方法,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第一步:将马来酸酐化化合物在均匀搅拌的情况下加热至55℃-65℃,然后在反应器中与环氧化合物和增塑剂混合均匀,室温放置待用,成为A组分;第二步:将聚合多元醇在真空条件下,100℃-110℃脱水85-95分钟,降温至55℃-65℃;将异氰酸酯在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反应装置,反应2.5-3.5小时,制成所述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然后与催化剂和增塑剂在反应器中混合搅拌85-95分钟,使整个体系透明均匀,室温放置待用,成为B组分;第三步: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物料按照重量比(0.9~1.1)∶(0.9~1.1)混合均匀,配成所述的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灌封材料由树脂和固化剂两部分组成,具有优异的水解稳定性,良好的电性能,高温下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与电缆内的石油膏相容性好,机械性能适宜,可常温固化,凝胶速度快,耐恶劣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按重量百分比):马来酸酐化化合物25-35%、环氧基化合物5-10%、增塑剂55-62%;所述B组分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49-69%、增塑剂27-31%、催化剂5-10%;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按重量比(0.9~1.1)∶(0.9~1.1)配合成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
马来酸酐化化合物可以是马来酸酐化高聚物,均聚物或者是单体,用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是马来酸酐化亚麻油、马来酸酐化聚异丁烯、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马来酸酐化聚丁苯化合物、马来酸酐化聚乙丙共聚物,马来酸酐化环戊二烯、马来酸酐化石油树脂等或是它们的混合物,也可以是它们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发明优选的是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酸值:70-90mgKOH/g。
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是由聚合多元醇和聚异氰酸酯反应而成的化合物,与常见的聚氨酯预聚体,半预聚体不同。常见的聚氨酯预聚体,半预聚体多采用异氰酸酯过量和聚合多元醇进行反应,使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在8%~50%之间,这样的成分由于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团存在,容易与水,潮气反应形成气泡,同时游离的异氰酸酯会对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工作人群有影响。聚合多元醇封端的聚异氰酸酯加成物采用化学定量的聚合多元醇和聚异氰酸酯配比反应,使游离异氰酸酯基团基本不存在。
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中的异氰酸酯可以使用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也可以选用有机二异酸酯与聚合多元醇(或蓖麻油)生成的预聚体。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包括己二异氰酸酯(HDI),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它们的二聚、三聚体或缩合物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多苯基多次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碳化二亚胺改性的MDI、萘二异氰酸酯(NDI)、3,3’-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它们的二聚、三聚体或缩合物等。也可以是它们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考虑到二异氰酸酯的耐热稳定性,灌封材料的流动性,以及二异氰酸酯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优先考虑了碳化二亚胺改性的二苯甲烷二二异氰酸酯。这种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使用的聚合多元醇可以是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端羟基烃类化合物,亦可以用蓖麻油等含羟基物质。
聚醚多元醇可用:聚氧化丙烯醚二醇、聚氧化丙烯醚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乙二醇等三元、二元醇的环氧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四羟基聚季戊四醇-氧化丙烯醚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官能团的多元醇,另外也可采用环氧氯丙烷的开环聚合物或环氧氯丙烷与环氧乙烷的共聚物多元醇。
可用的聚酯多元醇包括象1,4-丁二醇,对苯二酚(2-羟基乙基)醚、乙二醇、二乙二醇、三甘醇、丙二醇、二丙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1,5-戊二醇、硫二甘醇、2-乙基-1,3-己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新戊基二醇、1,2-甲基-1,2-环己二醇、1,2-二甲基-1,2-环戊二醇、1,2-环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三羟乙基丙烷、1,2,4-丁基三醇、甘油、季戊四醇、二异戊四醇、三异戊四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1,8-辛二醇、1,4-羟甲基环乙烷、对环己二醇等与己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异邻苯二甲酸、偏苯三酸、油酸、月桂酸、四氯邻苯二甲酸等羧酸类或这些酸的酸酐反应而成的聚合多元醇,亦可以用聚己内酯多元醇。
端羟基烃类化合物可以选用端羟基非取代,2-取代基,1,3-二取代基二烯类的均聚物或者共聚物,取代基可以是氢原子、含有1-6个碳原子烷基、取代芳基、非取代芳基、卤原子等,这样的聚合物有:端羟基聚丁二烯、端羟基聚异戊二烯、端羟基聚氯丁二烯、端羟基聚2,3-二甲基-1,2-丁二烯、端羟基丁二烯与苯乙烯或丙烯的共聚物等。
蓖麻油一般认为是蓖麻油酸的三甘油酯,70%蓖麻油酸的三甘油酯和30%蓖麻油酸的二甘油酯的混合物。羟基官能团数为2.7左右。
为了现场使用方便,选用的聚合多元醇应是液体。考虑到灌封材料固化后的水解稳定性、易于修复和电绝缘性等因素,优先考虑端羟基聚丁二烯。
环氧基化合物主要有环氧脂肪酸甘油酯、环氧脂肪酸单酯或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酯、环氧烯烃、邻苯二甲酸的脱水甘油酯等,可以选用的有: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油、环氧大豆油酸丁酯、环氧大豆油酸辛酯、环氧硬脂酸辛酯、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环氧聚α一烯烃、环氧聚丁二烯、部分氧化的聚异戊二烯等。含环氧基化合物做为水解稳定剂的加入量具有一定的范围,一般来说,环氧基化合物的加入量占材料总重量的5%-10%。考虑到选用的环氧基化合物与灌封材料的相容性,优先选用低分子量的环氧聚丁二烯或环氧大豆油,环氧含量:7%~9%。
增塑剂部分一般可选用一种或几种共同配合以达到填充剂应具备的性质,增塑剂的选择应保证它(们)对体系不起化学反应,没有渗出现象;此外,还应保证灌封材料与电缆导线粘接紧密,与聚碳酸酯套管相容,这样的化合物可以选用象酯类化合物,植物油,不饱和的合成油,矿物油,合成绝缘液体等物质。
酯类化合物可用邻苯二甲酸酯,芳多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脂肪酸单酯,磷酸酯等。典型的物质包括邻、对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酸、邻苯二甲酸丁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十三)酯、邻苯二甲酸失水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偏苯三酸三辛酯、己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癸二酸失水甘油酯、油酸四氢呋喃甲醇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甲苯酯、季戊四醇己二酸酯、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植物油可选用经纯化的花生油、菜子油、豆油、葵花子油、亚麻油、玉米油、棉籽油、棕桐油、桐油、橄榄油等,它们的羟值数不得大于4.0。也可以用蓖麻油的乙酰化化合物。
不饱和的合成油可以选用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油、聚异丁烯油、降解的天然橡胶、低分子量的聚异戊二烯等。
发明中采用的矿物油可以是液体石蜡、氢化白油、白矿油、环烷油等。合成绝缘液体有三氯联苯、异丙基联苯、苯甲基硅油、烷基苯等。增塑剂可以单独使用酯类化合物,植物油或是矿物油,也可用由酯类化合物,植物油以及矿物油的混合物。
它们的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
酯类化合物    0-30%;
植物油        10-40%;
矿物油        20-60%,
催化剂的选择在发明中十分重要,一般常用的是胺类催化剂。
本发明的灌封材料采用的催化剂为叔胺类化合物,其中脂肪族胺类有:
二乙烯三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丁二胺、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三丁基胺、二甲基十六胺、二甲基苄胺、N,N,N′,N′,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双-(2-甲基氨基乙基)醚、双八/八烷基一甲基胺、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双十/十烷基一甲基胺等。
脂环族胺类催化剂有:三乙烯二胺,三乙烯二胺-一缩丙二醇等复合催化剂、1,8-偶氮[5,4,0]双环-7-十一碳烯,1,5-偶氮[4,3,0]双环-5-壬烯、N-乙基吗啡啉、N-甲基吗啡啉、N,N′-二乙基-2-甲基哌嗪、N,N’-双-(α-羟甲基)-2-甲基哌嗪、N-2-羟基丙基二甲基吗啡啉、六氢吡啶等.
本发明的灌封材料采用的催化剂优选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制备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第一步:将马来酸酐化化合物在均匀搅拌的情况下加热至55℃-65℃,然后在反应器中与环氧化合物和增塑剂混合均匀,室温放置待用,成为A组分;第二步:将聚合多元醇在真空条件下,100℃-110℃脱水85-95分钟,降温至55℃-65℃;将异氰酸酯在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反应装置,反应2.5-3.5小时,制成所述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然后与催化剂和增塑剂在反应器中混合搅拌85-95分钟,使整个体系透明均匀,室温放置待用,成为B组分;第三步: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物料按照重量比(0.9~1.1)∶(0.9~1.1)混合均匀,配成所述的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
将50.0克碳化二亚胺改性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CO%=29.5%)加入反应烧瓶中,搅拌加热至50~60℃,向烧瓶中滴加端羟基聚丁二烯(分子量2500-3500,羟值0.75mmol/g)950克,边搅拌边保温,滴加完毕后逐步升温至80±2℃,反应3小时,取样测NCO含量达到理论值以后,冷却出料,密封保存。采用二正丁胺法测试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的游离异氰酸酯含量为0.02%。
实施例1:
树脂部分:15.0克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酸值:70-90mg KOH/g,PolyvestOC800S,Degussa),环氧聚丁二烯4.0克,纯化大豆油15克,环烷油16.0克,充分混合均匀。
固化剂部分: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29.5克,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5克,氢化白油15.5克,充分混合均匀。
在室温下将上述两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模具中室温固化,两组分混合后粘度为950厘泊.秒,固化后的产品为浅黄色透明,柔软的树脂。
测试试样在室温下放置一周后按有关国家标准(GB1040-79,GB1040-70,GB1040-78等)进行测试,水解稳定性老化测试为试样在100℃沸水中放置7天后,观察测试样品是否有分解变化;抗热老化性测试方法为试样为125℃条件下7天后硬度的变化。
试样测试结果以下(25℃)
Figure G2009101049885D00081
实施例2:
树脂部分:12.5克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环氧大豆油5.0克,纯化豆油10克,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10克,白矿油12.5克,充分混合均匀。
固化剂部分: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24.5克,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5克,白矿油20.5克,充分混合均匀。
在室温下将上述两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模具中室温固化,两组分混合后粘度为630厘泊.秒,固化后的产品为浅黄色透明,柔软的树脂。
混合操作及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以下同)。
试样测试结果以下(25℃)
Figure G2009101049885D00082
Figure G2009101049885D00091
实施例3:
树脂部分:17.5克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环氧大豆油5.0克,环烷油16.0克,纯化豆油11.5克,充分混合均匀。
固化剂部分: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34.5克,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2.5克,环烷油13.0克,充分混合均匀。
在室温下将上述两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模具中室温固化,两组分混合后粘度为1290厘泊.秒,固化后的产品为浅黄色透明,略有韧性的树脂。
试样测试结果以下(25℃)
Figure G2009101049885D00092
对比例1:
树脂部分:15.0克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酸值:70~90mg KOH/g,PolyvestOC800S,Degussa),纯化豆油15.0克,环烷油20.0克充分混合均匀。
固化剂部分: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29.5克,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5克,氢化白油15.5克,充分混合均匀。
对比例2:
树脂部分:22.5克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酸值:70-90mg KOH/g,PolyvestOC800S,Degussa),环氧聚丁二烯4.0克,纯化大豆油7.5克,环烷油16.0克,充分混合均匀。
固化剂部分:端羟基聚丁二烯(羟值0.75mmol/g)22.5克,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5克,氢化白油22.5克,充分混合均匀。
对比例3:
树脂部分:22.5克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酸值:70-90mg KOH/g,PolyvestOC800S,Degussa),纯化大豆油7.5克,环烷油20.0克,充分混合均匀。
固化剂部分:端羟基聚丁二烯(羟值0.75mmol/g)22.5克,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5克,氢化白油22.5克,充分混合均匀。
灌封材料老化数据对比(硬度单位为Shore 00):
  硬度   热老化后硬度   耐水解稳定性
 实施例1   55   58   试样无分解
 实施例2   38   41   试样无分解
 实施例3   78   79   试样无分解
 对比例1   50   77   试样有分解
 对比例2   52   85   试样有分解
 对比例3   49   88   试样分解为液体
实施例1,2和3以及对比例1,2和3的灌封材料根据实施例1提及的耐水解稳定性和耐热老化试验方法进行测试,上表提供了它们之间的数据对比。数据表明了本发明的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引入环氧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基的协同效应对材料耐热老化,耐水解稳定性的益处。实施例中的试样在经过热老化测试后硬度变化不大,而对比例中的试样硬度变化很大;耐水解稳定性中,实施例样片基本没有变化,对比例中,对比例1不含环氧化合物,样片有明显的分解,表面变粘;对比例2固化剂中不含异氰酸酯基团,样片也有明显的分解,表面变粘,样片变软;对比例3不含环氧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基团,样片分解为粘稠的液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灌封材料由树脂和固化剂两部分组成,具有优异的水解稳定性,良好的电性能,高温下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与电缆内的石油膏相容性好,机械性能适宜,可常温固化,凝胶速度快,耐恶劣环境。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
其中,所述A组分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马来酸酐化化合物          25-35%、
环氧基化合物              5-10%、
增塑剂                    55-62%;
所述B组分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 49-69%、
增塑剂                         27-31%、
催化剂                         5-10%;
A、B两组分的含量之和分别为100%;
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按重量比(0.9~1.1)∶(0.9~1.1)配合成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化化合物为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酸值:70-90mg KOH/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基化合物为环氧植物油或环氧聚丁二烯,环氧含量:7%~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酯类化合物、植物油、矿物油或它们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类化合物、植物油及矿物油的混合物的组成范围(按重量百分比):
酯类化合物    0-30%
植物油        10-40%
矿物油        20-60%,
所述各组分含量之和为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包括:异氰酸酯和聚合多元醇,所述异氰酸酯为碳化二亚胺改性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聚合多元醇为端羟基聚丁二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叔胺类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双八/十烷基一甲基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为树脂,所述B组分为固化剂。
10.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A:将马来酸酐化化合物在均匀搅拌的情况下加热至55℃-65℃,然后与环氧化合物和增塑剂混合均匀,室温放置待用,成为A组分;
B:将聚合多元醇在真空条件下,100℃-110℃脱水85-95分钟,降温至55℃-65℃;将异氰酸酯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反应装置,反应2.5-3.5小时,制成所述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然后将所述聚合多元醇封端的异氰酸酯加成物与催化剂和增塑剂混合搅拌85-95分钟,使整个体系透明均匀,室温放置待用,成为B组分;
C: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物料按照重量比(0.9~1.1)∶(0.9~1.1)混合均匀,配成所述的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
CN2009101049885A 2009-01-13 2009-01-13 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1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49885A CN101481489B (zh) 2009-01-13 2009-01-13 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49885A CN101481489B (zh) 2009-01-13 2009-01-13 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1489A CN101481489A (zh) 2009-07-15
CN101481489B true CN101481489B (zh) 2012-05-30

Family

ID=40878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498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1489B (zh) 2009-01-13 2009-01-13 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81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2431A (zh) * 2022-12-30 2023-05-26 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杂固化耐湿热型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7563A (en) * 1987-03-09 1989-08-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ncapsulant compositions for use in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s
CN1124030A (zh) * 1993-05-26 1996-06-05 汉克尔股份两合公司 可热交联的热封粘合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7563A (en) * 1987-03-09 1989-08-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ncapsulant compositions for use in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s
CN1124030A (zh) * 1993-05-26 1996-06-05 汉克尔股份两合公司 可热交联的热封粘合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1489A (zh) 2009-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4108B (zh) 一种软包装复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047B (zh) 高绝缘性耐水解的聚氨酯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4603188A (en) Curable urethane composition
CN102102006B (zh)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1602846B (zh) 一种三官能度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CN112063160B (zh) 一种双组分快速固化可塑胶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1141B (zh) 聚氨酯树脂组合物
CN101550327A (zh) 高硬度高韧性聚氨酯浇注胶及其应用
US4742112A (en) Ricinoleate modified hydrocarbon polyols
CN102020969A (zh) 一种双组分快固型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应用
CN104277197A (zh) 一种有机硅-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9164C (zh) 电线电缆及其接线子专用防水密封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51596B (zh) 低密度高导热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4290A (zh) 环保型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8809A (zh) 一种环氧树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53549A (zh) 一种含磷棕榈油基纯水性聚氨酯纳米乳液及制备方法
KR101395718B1 (ko) 접착제용 수성 폴리우레탄 수지 조성물
CN101481489B (zh) 一种耐恶劣环境的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8024A (zh) 封端剂及使用其制备的耐热阻燃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
CA2973777C (en) Polyol compone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pur foams
CN114316878A (zh) 一种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358594A (zh) 汽车内饰表皮复合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704886A (zh) 一种双组份高韧性阻燃聚氨酯电子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8926A (zh)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阻燃材料领域的应用
CN1044815C (zh) 常温固化透明填充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