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8351B - 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电平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电平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8351B
CN101478351B CN200810168431.3A CN200810168431A CN101478351B CN 101478351 B CN101478351 B CN 101478351B CN 200810168431 A CN200810168431 A CN 200810168431A CN 101478351 B CN101478351 B CN 101478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reference
reference level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84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8351A (zh
Inventor
崔贤镐
玄泰仁
张景训
李仁璇
金泳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8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8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75Circuits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noise, interference o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04W52/244Interferenc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g. among macro and femto or pico cells or other sector / system interference [O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基于发送器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一种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快速感测单元,基于被控感测参考等级确定是否存在在预定时间段接收的信号。

Description

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电平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1月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2008-000043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公开全部公开于此以资参考。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基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发送器的发送功率来控制感测参考电平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通信服务和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对感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以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
通常,在感知无线电技术中,次要网络的次要通信设备从感知的角度选择分配给主要网络的主要通信设备的全部或部分无线资源,并且使用选择的无线资源。
然而,尽管次要通信设备使用从感知的角度选择的无线资源,但是次要通信设备不应该干扰主要通信设备的通信操作。也就是说,可期望限制或消除由于次要通信设置而在主要通信设备中出现的干扰。
次要通信设备可需要准确地感测主要通信设备是否执行通信操作,以防止次要通信设备干扰主要通信设备的通信操作。当前,正在进行关于次要系统是否执行通信操作的研究。一个方案,具体地,正在关注执行依次执行快速感测操作和精细感测操作。
根据上述方案,次要系统可快速确定是否存在在快速感测段期间接收的信号。快速感测段可以是相对短的时间段。次要系统可将接收的信号的功率与预定感测等级进行比较,从而快速地确定是否存在接收的信号。当确定存在在快速感测段期间接收的信号时,次要系统可具体确定在精细感测段期间接收的信号是否是由主要系统发送的。精细感测段可以是相对长的时间段。次要系统可使用匹配滤波器等具体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是从主要系统发送的。
当即使不存在接收的信号,次要通信设备也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时,可能执行不必要的精细感测。另外,在即使存在接收的信号,次要通信设备也确定不存在在快速时间段接收的信号的情况下,次要通信设备可能不执行精细感测。因此,由于次要通信设备阻碍了主要通信设备的通信操作。
因此,需要一种可减小由于不必要的精细感测而造成的无线资源浪费,并且执行更准确地执行快速感测。
发明内容
根据一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快速感测单元,基于被控感测参考等级确定是否存在在预定时间段接收的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所述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包括:基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基于被控感测参考等级确定是否存在在预定时间段接收的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包括在与蜂窝通信系统相应的次要网络中的基站或终端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快速感测单元,基于被控感测参考等级确定是否存在在预定时间段接收的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和方法基于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从而同时减小当执行快速感测时可能出现的假警报的概率和错过检测的概率。
从下面参照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快速感测时间段和精细感测时间段的示图。
图2是示出对于感测参考等级的错过检测的概率和假警报的概率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对于假警报的概率的错过检测的概率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次要网络和主要网络的示图。
图5是示出与次要发送器距离最小可能距离的主要接收器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当次要网络是蜂窝通信系统并且蜂窝基站与移动站相邻时的蜂窝通信系统和主要网络的示图。
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当次要网络是蜂窝通信系统并且蜂窝基站远离移动站时的蜂窝通信系统和主要网络的示图。
在整个附图和详细描述中,除非另有描述,相同的附图标号将被理解为指示相同的部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因此在此描述的系统、设备和/或方法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被建议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将省略对已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快速感测时间段和精细感测时间段。
参照图1,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确定是否存在在检测时间段接收的信号,并且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产生于主要网络。检测时间段包括三个快速感测时间段A、B和C以及一个精细感测时间段D。
三个快速感测时间段A、B和C中的每一个的时间长度相对短。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在每个时间间隔快速执行快速感测。所述时间间隔相对短。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在三个快速感测时间段A、B和C期间确定接收的信号的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感测参考等级,并且确定是否存在接收的信号。
例如,当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感测参考等级时,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当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小于感测参考等级时,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确定不存在接收的信号。
因此,由于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基于接收的信号的功率确定是否存在接收的信号,因此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快速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
当确定存在在三个快速感测时间段A、B和C期间接收的信号时,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精细感测时间段D执行精细感测。精细感测时间段D的时间长度相对长,并且精细感测比快速感测执行地更加精细。
例如,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使用匹配滤波器等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产生于主要网络,并且识别主要网络的类型等。
因此,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通过两步感测操作(快速感测和精细感测)确定是否存在从主要网络产生的信号。另外,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确定是否继续使用当前正在使用的无线资源。
下面进一步描述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快速感测。
当感测参考等级被设置得相当高时,虽然由于实际存在从主要网络产生的信号,因此将执行精细感测,但是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能确定不存在接收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通信操作使得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通信操作不能被适当地执行。
相反,当感测参考等级被设置得相当低时,虽然不存在接收的信号,但是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能错误地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可能不必要地执行精细感测。在这种情况下,精细感测时间段的时间长度相当长,并且由于精细感测不必要地浪费了无线资源。
因此,根据一方面,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基于设置的感测参考等级执行快速感测。
图2示出对于感测参考等级的错过检测的概率和假警报的概率的示例。
参照图2,曲线210指示对于感测参考等级的改变的错过检测的概率的改变。错过检测的概率指示即使存在接收的信号,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也错误地确定不存在接收的信号的概率。
通过曲线210,可以确定错过检测的概率随着感测参考等级增加而增加。当感测参考等级被设置得相当高时,即使存在接收的信号,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也确定不存在接收的信号的概率增加。
曲线220指示根据感测参考等级的改变的假警报的概率的改变。假警报的概率指示即使不存在接收的信号,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也错误地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的概率。
通过曲线220,可以确定假警报的概率随着感测参考等级减小而增加。当感测参考等级相当低时,即使不存在接收的信号,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也可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的概率增加。因此,可能经常执行浪费无线资源的精细感测。
图3示出对于假警报的概率的错过检测的概率的示例。
参照图3,曲线310和曲线320指示对于假警报的概率的改变的错过检测的概率的改变。通过曲线310和曲线320,可以确定假警报的概率和错过检测的概率之间的关系是权衡关系。
然而,根据一方面,应该通过适当地设置感测参考等级将曲线310改变到曲线320。具体地说,可通过感测参考等级的设置减小假警报的概率和错过检测的概率。
图4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次要网络和主要网络的示例。
参照图4,次要网络包括:第一次要用户通信设备SU1410和第二次要用户通信设备SU2 420。另外,主要网络包括:主要用户发送器PU TX430和主要用户接收器PU RX1 440和PU RX2 450。
SU1 410和SU2 420的每一个基于SU1 410和SU2 420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发送功率。随着SU1 410和SU2 420之间的距离增加,发送功率可增加。随着SU1 410和SU2 420之间的距离减小,发送功率可减小。
SU1 410和SU2 420的每一个基于被控发送功率发送/接收数据。SU1 410和SU2420的每一个具有作为基于发送功率适当地发送/接收数据的范围的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460。另外,SU1 410和SU2 420的每一个具有作为基于发送功率干扰可能影响其它通信设备的范围的干扰覆盖范围470。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460的半径是“a”,干扰覆盖范围470的半径是“b”。
当SU1 410和SU2 420的每一个的发送功率增加时,干扰覆盖范围470的半径b增加。因此,SU1 410和SU2 420应该敏感地执行快速感测。SU1 410和SU2 420的每一个应该减小感测参考等级以执行快速感测。
相反地,当SU1 410和SU2 420的每一个的发送功率减小时,干扰覆盖范围470的半径减小。因此,SU1 410和SU2 420可不如干扰覆盖470的半径b增加时那么敏感地执行快速感测。
因此,感测参考等级与SU1 410和SU2 420的每一个的发送功率有关。SU1 410和SU2 420的每一个基于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因此当执行快速感测时出现的错过检测的概率和假警报的概率可同时被减小。
图5示出与次要发送器距离最小可能距离的主要接收器的示例。
参照图5,次要网络包括次要用户发送器SU TX510,主要网络包括主要用户发送器PU TX520、主要用户接收器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RX3 550。在图5中,从概念上示出PU TX520、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由于PU TX520、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具有移动性,因此PU TX520、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可位于主要网络的任意位置。
SU TX510具有作为可发送/接收数据的范围的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560。SU TX510具有基于发送功率TXPW_su的干扰覆盖范围570。另外,PU TX520具有可发送/接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580。由于SU TX510预先确定发送功率TXPW_su,因此可以预先确定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560的半径D_su。
SU TX510预测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中可能出现的干扰量,并且可基于预测的干扰量控制感测参考等级。SU TX510可控制感测参考等级,使得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中可能出现的干扰量小于预定阈值。例如,当PU RX1 530、PU RX2540和PU RX3 550中可能出现的干扰量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SU TX510可控制感测参考等级,使得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在快速感测时间段被识别。
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中可能出现的干扰量与PU RX1530、PU RX2540和PU RX3 550的信号与干扰和噪声的比率(SINR)有关。
具体地说,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中的每一个具有作为要求的SINR的最小值的最小SINR。当实际SINR大于或等于最小SINR时,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中的每一个可适当地执行通信操作。
SU TX510可基于PU RX1 530、PU RX2 540和PU RX3 550中的每一个的最小SINR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例如,当保持当前发送功率时,SU TX510可预测SU TX510和PU RX1530之间的最小可能距离D_X。最小可能距离D_X是PU RX1 530的实际SINR等于最小SINR时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PU RX1 530实际不存在,而是与SU_TX510相距最小可能距离D_X的虚拟预测的主要用户接收器。
因此,感测参考等级可被设置,以使SU TX510感测位于基于SU TX510的最小可能距离D_X内的主要用户接收器。另外,感测参考等级可被设置,以使SU TX510不能感测与SUTX510的距离大于最小可能距离D_X的主要用户接收器。
也就是说,由于感测参考等级被设置以使信号被感测,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执行快速感测。从位于最小可能距离D_X的PU RX1 530发送信号。在这种情况下,PU RX1 530实际不存在,而是由SU TX510虚拟预测的主要用户接收器。
PU RX1 530(位于与SU TX510相距最小可能距离D_X的位置)的实际SINR SINR_pu可如下面的等式1表示。
[等式1]
SINR _ pu = TXPW _ pu - f ( D _ pu ) PW _ noise + [ TXPW _ su - ( f ( D _ X ) - α ) ] × k
(PW_noise:热噪声功率;TXPW_pu:PU TX520的发送功率;f(D_X):根据最小可能距离D_X的损失功率;α:对于损失功率的余量;k:可向PURX1 530提供干扰的通信设备的数量;D_X:最小可能距离)。
这里,f(d)可以是1)当从天线发射电波时产生的天线发射损失Loss_tx、2)路径损失和3)混和损失之和。天线发射损失Loss_tx可被表示为:
20log(4π/λ),λ表示电波的波长
另外,路径损失可被表示为10n×log(d),n表示路径损耗分量。另外,路径损失可被表示为L_Hata+u_excess×log(f/f0)+20log(d)。L_Hata表示Hata模型的参数,u_excess表示超过路径损耗的频变,f表示操作频率,f0表示基本频率。另外,混和损失可以是衰减余量、主体损失、由于部分失配的损失等之和。
SU TX510可使用PU RX1 530的实际SINR SINR_pu和PU RX1 530需要的最小SINRSINR_pu_min来计算最小可能距离D_X,如等式2所示。
[等式2]
SINR_pu=SINR_pu_min
因此,SU TX510可使用等式2计算最小可能距离D_X。因此,参考感测等级可被设置,以使SU TX510能够感测位于最小可能距离D_X内的主要用户接收器。另外,感测参考等级可被设置,以使SU TX510不能感测位置大于最小可能距离D_X的主要用户接收器。
具体地说,SU TX510可假设位于基于SU TX510的最小可能距离D_X的PU RX1 530发送信号,并且可如等式3来预测SU TX510中接收的信号的功率RXPW_su。
[等式3]
RXPW_su=TXPW_pu-(f(D_X+D_pu)+β)
(RXPW_su:SU TX510中接收的信号的功率,TXPW_pu:PU TX520的发送功率,f(D_X+D_pu):依赖于D_X+D_pu的损失功率;β:损失功率的余量)。
在等式3中,当假设位于基于SU TX510的最小可能距离D_X的PU RX1530发送信号时,SU TX510可预测SU TX510中接收的信号的功率RXPW_su。
另外,SU TX510可将预测的功率RXPW_su设置为感测参考等级,并使用设置的感测参考等级执行快速感测。因此,可更加有效地执行快速感测。
例如,假设SU TX510将预测的功率RXPW_su设置为感测参考等级。在这种情况下,SU TX510可接收从PU RX3550发送的信号。然而,由于SU TX510和PU RX3 55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最小可能距离D_X,因此SU TX510中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可小于被设置为感测参考等级的预测的功率RXPW_su。因此,SU TX510可确定是否存在在快速感测时间段从PU RX3发送的信号。另外,由于SU TX510和PU RX3 55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最小可能距离D_X,因此SU TX510和PU RX3 550可能一起存在。因此,通过快速感测确定的结果是适当的。
相反,假设A主要用户接收器位于基于SU TX510的最小可能距离D_X内。在这种情况下,SU TX510可从A主要用户接收器接收信号A,并且SUTX510中接收的信号A的功率可以大于或等于功率RXPW_su。因此,SU TX510可准确地确定存在在快速感测时间段期间接收的信号。A主要用户接收器和SU TX510彼此非常接近,从而不能一起存在。因此,适当地是,SUTX510可确定存在在快速感测时间段期间接收的信号。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SU TX510基于SU TX510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设置感测参考等级,从而可更加准确地执行快速感测。具体地说,SU TX510可使用主要用户接收器需要的最小SINR预测最小可能距离D_X。另外,SUTX510可使用预测的最小可能距离D_X确定感测参考等级。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框图。
参照图6,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功率确定单元610、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620、快速感测单元630和精细感测单元640。
发送功率确定单元610基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当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发送功率确定单元610可增加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当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发送功率确定单元610可减小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
另外,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620基于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620可预测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接收器中可能出现的干扰量。另外,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620可基于预测的干扰量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具体地说,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620可基于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接收器需要的最小SINR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620可预测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最小可能距离,并且基于预测的最小可能距离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最小可能距离是主要接收器的实际SINR等于最小SINR时的距离。
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620可基于主要发送器的覆盖范围半径和先前识别的从主要发送器发送的信号的功率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主要发送器包括在主要网络中。
快速感测单元630基于被控感测参考等级确定是否存在在预定时间段接收的信号。快速感测单元630可根据快速感测方案确定是否存在接收的信号,所述快速感测方案将被控感测参考等级与接收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比较。
另外,当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时,精细感测单元640根据精细感测方案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由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发送器发送。
由于已经参照图1至图3描述了图6所示的单元,因此在此将省略其相关描述。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7,在操作S710,在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中,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基于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确定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包括在次要网络中。
在操作S720,在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中,次要网络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基于次要网络的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在操作S730,在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中,次要网络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使用被控感测参考等级执行快速感测。
在操作S740,在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中,次要网络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确定是否存在在快速感测时间段接收的信号。预先设置快速感测时间段。当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感测参考等级时,可以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当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小于感测参考等级时,可以确定不存在接收的信号。
在操作S750,在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中,当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时,次要网络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执行精细感测。
在操作S760,在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中,当确定不存在接收的信号时,次要网络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确定发送功率是否改变。
在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中,当确定发送功率没有改变时,在操作S730,次要网络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再次执行快速感测。
在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中,当确定发送功率改变时,在操作S710,次要网络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再次确定发送功率。
图8示出当次要网络是蜂窝通信系统并且蜂窝基站与移动站相邻时的蜂窝通信系统和主要网络。
参照图8,作为次要网络的蜂窝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810和移动站MS830。另外,主要网络包括:主要用户发送器PU TX820和主要用户接收器PU RX1 840、PU RX2 850和PURX3 860。
然而,PU TX820、PU RX1 840、PU RX2 850和PU RX3 860实际不存在。图8中从概念上示出PU TX820、PU RX1 840、PU RX2 850和PU RX3860。
BS810具有可发送/接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870,并且具有可能影响其它通信设备的干扰覆盖范围891。另外,当执行上行链路通信时,MS830具有可能影响其它通信设备的干扰覆盖范围880。另外,PU TX820具有可发送/接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892。
当BS810和MS830彼此接近时,在没有执行通信操作的空闲模式下操作MS830,或者仅执行下行链路通信,并且BS810可基于BS810的发送功率控感测参考等级。
其原因是:当BS810和MS830彼此接近时,BS810的干扰覆盖范围891包括MS830的干扰覆盖范围880。另外,当在没有执行通信操作的空闲模式下操作MS830,或者仅执行下行链路通信时,MS830不产生影响其它通信设备的干扰。因此,BS810可基于BS810的发送功率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BS810可使用PU RX1 840、PU RX2 850和PU RX3 860的每个的最小SINR来预测最小可能距离D_X。另外,BS810可基于预测的最小可能距离D_X来假设位于与BS810距离最小可能距离D_X的虚拟PU RX1 840。
因此,BS810可控制感测参考等级,使得位于最小可能距离D_X内的主要用户接收器能够被感测,并使得位于大于最小可能距离D_X的位置的主要用户接收器不能被感测。
具体地,BS810可假设PU RX1 840发送信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BS810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可被设置为感测参考等级。由于已经参照图5描述了设置感测参考等级,因此在此将省略其相关描述。
图9示出当次要网络是蜂窝通信系统并且蜂窝基站远离移动站时的蜂窝通信系统和主要网络。
参照图9,作为次要网络的蜂窝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910和移动站MS930。主要网络包括主要用户发送器PU TX920和主要用户接收器PU RX1940、PU RX2 950和PU RX3 960。
然而,PU TX920、PU RX1 940、PU RX2 950和PU RX3 960实际不存在。图9中从概念上示出PU TX920、PU RX1 940、PU RX2 950和PU RX3960。
BS910具有可发送/接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970,并且具有可能影响其它通信设备的干扰覆盖范围991。另外,当执行上行链路通信时,MS930具有可能影响其它通信设备的干扰覆盖范围980。另外,PU TX920具有可发送/接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覆盖范围992。
假设MS930执行上行链路通信。当由于BS910距离MS930较远因此BS9110的干扰覆盖范围991不能包括MS930的干扰覆盖范围980时,应该基于MS930的发送功率来设置感测参考等级。
因此,MS930可预测MS930和PU RX1 940之间的最小可能距离D_X。最小可能距离是PU RX1 940的实际SINR等于最小SINR的距离。PU RX1 940实际不存在,也就是说,PU RX1940虚拟地存在。
BS910可设置感测参考等级,以使位于最小可能距离D_X内的主要用户接收器被感测。另外,MS930可设置感测参考等级,以使位于大于最小可能距离D_X的位置的主要用户接收器不被感测。
因此,BS910可假设位于最小可能距离D_X的PU RX1 940发送信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BS910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可被设置为感测参考等级。由于已经参照图5描述了设置感测参考等级,因此在此将省略其相关描述。
上面描述的包括特定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的方法可被记录、存储或固定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通过计算机实现的程序指令以使处理器完成或执行程序指令。所述介质还可包括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中一个或其结合。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介质(诸如硬盘、软盘和磁带);光介质(诸如CD-ROM和DVD);磁光介质(诸如光盘)和特别被配置以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的硬件装置(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程序指令的示例可包括诸如通过编译器产生的机器代码和可使用解释器通过计算机执行的包含高级代码的文件。上述硬件装置可被配置为作为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以执行上述操作和方法。
上面已经描述了许多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将理解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上述技术,和/或如果以不同的方式合并描述的系统中的组件、架构、装置或电路和/或由其它组件或其等同物来替换或补充描述的系统中的组件、架构、装置或电路,可以实现适当的结果。因此,其它实现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
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其中,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
快速感测单元,通过将被控感测参考等级与接收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存在在预定时间段接收的信号,以感测主要网络中的主要通信设备是否执行通信操作,
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预测在主要网络中的虚拟预测的主要用户接收器中能够出现的干扰量,并基于预测的干扰量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预测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接收器中出现的干扰量,并且基于预测的干扰量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接收器所需的最小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率SINR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预测次要发送器和主要接收器之间的最小可能距离,并且基于预测的最小可能距离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其中,最小可能距离是主要接收器的实际SINR等于最小SINR时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还基于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发送器的覆盖范围半径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先前识别的从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发送器发送的信号的功率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还包括:
精细感测单元,当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时,根据精细感测方案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由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发送器发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快速感测单元根据快速感测方案确定是否存在接收的信号,所述快速感测方案将被控感测参考等级与接收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比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还包括:
发送功率确定单元,基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当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发送功率确定单元增加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当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发送功率确定单元减小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
11.一种用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的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包括:
基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通过将被控感测参考等级与接收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存在在预定时间段接收的信号,以感测主要网络中的主要通信设备是否执行通信操作,
其中,控制步骤包括:预测在主要网络中的虚拟预测的主要用户接收器中能够出现的干扰量,并基于预测的干扰量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其中,控制步骤包括:预测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接收器中出现的干扰量,并且基于预测的干扰量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其中,控制步骤包括:基于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接收器所需的最小SINR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其中,控制步骤包括:预测次要发送器和主要接收器之间的最小可能距离,并且基于预测的最小可能距离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其中,最小可能距离是主要接收器的实际SINR等于最小SINR时的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存在接收的信号时,根据精细感测方案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由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发送器发送。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知无线电通信方法,还包括:
基于包括在次要网络中的次要发送器和次要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次要发送器的发送功率。
17.一种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
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送功率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其中,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包括在与蜂窝通信系统相应的次要网络中的基站或终端;
快速感测单元,通过将被控感测参考等级与接收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存在在预定时间段接收的信号,以感测主要网络中的主要通信设备是否执行通信操作,
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预测在主要网络中的虚拟预测的主要用户接收器中能够出现的干扰量,并基于预测的干扰量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预测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接收器中能够出现的干扰量,并且基于预测的干扰量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接收器所需的最小SINR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预测主要接收器与基站和终端中的任何一个之间的最小可能距离,并且基于预测的最小可能距离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其中,最小可能距离是主要接收器的实际SINR等于最小SINR时的距离。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还基于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发送器的覆盖范围半径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感测参考等级控制单元基于先前识别的从包括在主要网络中的主要发送器发送的信号的功率来控制感测参考等级。
CN200810168431.3A 2008-01-02 2008-10-07 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电平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1478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00430 2008-01-02
KR1020080000430A KR101457610B1 (ko) 2008-01-02 2008-01-02 적응적으로 센싱 기준 레벨을 제어하는 인지 무선 통신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20080000430 2008-0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351A CN101478351A (zh) 2009-07-08
CN101478351B true CN101478351B (zh) 2016-08-10

Family

ID=4056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431.3A Active CN101478351B (zh) 2008-01-02 2008-10-07 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电平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86186B2 (zh)
EP (1) EP2077624B1 (zh)
JP (1) JP5731736B2 (zh)
KR (1) KR101457610B1 (zh)
CN (1) CN101478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0085B2 (en) * 2008-09-30 2012-03-20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spectrum utilization by a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JP5408586B2 (ja) * 2009-07-17 2014-02-05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コグニティブ無線通信における電力制御方法,コグニティブ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US8326336B2 (en) * 2009-08-18 2012-12-0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KR101450351B1 (ko) * 2009-12-10 2014-10-14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스펙트럼 센싱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cr 디바이스 및 cr 시스템
WO2011101523A1 (en) * 2010-02-17 2011-08-25 Nokia Corporation Cognitive control network selection
KR101113454B1 (ko) * 2010-03-17 2012-02-29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인지 무선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WO2012002576A1 (ja) * 2010-07-01 2012-0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信号検出器、その信号検出器を備えた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765129B2 (ja) * 2011-08-11 2015-08-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EP2809097A4 (en) 2012-01-24 2015-12-16 Fujitsu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9319191B2 (en) * 2013-01-14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medium access parameters for each communication session
JP6386251B2 (ja) * 2014-04-23 2018-09-05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協調スペクトラムセンシング方法
KR101626952B1 (ko) * 2014-12-08 2016-06-13 광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인지 중계 네트워크에서 최소 수신 전력을 이용하여 상향 링크의 데이터 전송률을 최대화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3636012B1 (en) * 2017-06-09 2022-0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controlling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a transmitter of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31548A (en) * 2005-10-21 2007-04-25 Samsung Electro Mech Spectrum-sensitive cognitive radio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1307A (en) * 1986-10-17 1990-02-13 Qualcomm, Inc.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atellite or terrestrial repeaters
DE69421307T2 (de) 1993-03-11 2000-04-2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mpfänger für mehrstufige digitale Signale
JP2000011649A (ja) * 1998-06-26 2000-0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
US6574334B1 (en) 1998-09-25 2003-06-03 Legerity, Inc. Efficient dynamic energy thresholding in multiple-tone multiple frequency detectors
US7424268B2 (en) * 2002-04-22 2008-09-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JP4186619B2 (ja) * 2002-12-25 2008-1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装置、送信制御方法、閾値制御方法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4696202B2 (ja) 2003-12-24 2011-06-08 エスティー‐エリクソン、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アダプティブスライサ閾値生成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4710321B2 (ja) * 2004-02-02 2011-06-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60226949A1 (en) 2005-04-12 2006-10-1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receiver threshold for a trainable transmitter system
WO2007043827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frequency channel assignment using effec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multiple fa system
US8045655B2 (en) * 2005-11-03 2011-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gnal detection in a cognitive radio-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636388A1 (en) * 2005-11-07 2007-05-10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available frequency ranges
TWI474694B (zh) * 2006-02-22 2015-02-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於展頻快速無線電網路中用於安靜期管理的二階架構之系統、裝置及方法
JP4772582B2 (ja) * 2006-04-28 2011-09-14 株式会社東芝 コグニティブ無線システム
US20070264952A1 (en) * 2006-05-12 2007-11-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wing or denying network access
EP2001176A3 (en) * 2007-06-08 2013-01-23 Ime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KR20090015283A (ko) * 2007-08-08 2009-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우선 사용자를 탐색하면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TWI444010B (zh) * 2007-12-06 2014-07-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分散式頻譜認知無線電網路中的頻道管理方法
US8260370B2 (en) * 2008-01-03 2012-09-04 Kyocer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ing a wireless peripheral
US8217637B2 (en) * 2008-01-07 2012-07-10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equency compensation based on dual signal paths for voltage-mode switching regulators
US7741904B2 (en) * 2008-01-14 2010-06-22 Micro Mobio Corporation Efficient integrated linear amplifier module
US8565063B2 (en) * 2008-05-07 2013-10-22 Xianbin Wa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ing precoded cyclic prefix
KR101514816B1 (ko) * 2008-06-02 2015-04-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알려진 신호를 이용하여 간섭을 인지하는 인지 무선 통신시스템
US9768992B2 (en) * 2008-06-04 2017-09-19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domized antenna allocation in asynchronous MIMO multi-hop networks
US8982996B2 (en) * 2008-06-10 2015-03-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cheme
KR101493240B1 (ko) * 2008-10-02 2015-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펙트럼 센싱 및 데이터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인지 무선 통신 장치
KR101443213B1 (ko) * 2008-10-10 2014-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적으로 할당되는 공용제어채널 정보를 이용한 인지 무선 통신 방법
US8699430B2 (en) * 2008-10-10 2014-04-15 The Trustees Of The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US8873580B2 (en) * 2008-10-10 2014-10-28 The Trustees Of The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31548A (en) * 2005-10-21 2007-04-25 Samsung Electro Mech Spectrum-sensitive cognitive rad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86186B2 (en) 2011-12-27
JP5731736B2 (ja) 2015-06-10
EP2077624A2 (en) 2009-07-08
EP2077624B1 (en) 2017-03-15
US20090170545A1 (en) 2009-07-02
EP2077624A3 (en) 2012-08-08
JP2009165117A (ja) 2009-07-23
KR20090074593A (ko) 2009-07-07
CN101478351A (zh) 2009-07-08
KR101457610B1 (ko) 2014-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8351B (zh) 自适应地控制感测参考电平的感知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
Zhao Joint optimization of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channel cognitive radio sensor networks
US9628996B2 (en) Spectrum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in non-gaussian noise environment, and fusion center apparatus and cooperative cognitive radio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3691273B (zh) 射频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391111A (zh) 通过移动蜂窝设备进行的测距
Ning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use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with stackelberg game
US8982996B2 (en)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cheme
Bala et al. Hybrid spectrum access strategy for throughput enhancement of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Reza et al.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wireless coverage in indoor area
CN108076474A (zh) 传输装置、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WO2021255836A1 (ja) ローカ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エリア内受信品質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Ho-Van et al. Eavesdropping-decoding compromise in spectrum sharing paradigm with ES-capable AF relay
Chauhan et al. Utility driven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scheduling for heterogeneous multi-channel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Singh et al. Spectrum sensing in MIMO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using likelihood ratio tests with unknown CSI
Nam et al. Primary user localisation and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CN103517319B (zh) 一种多制式异构系统的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KR20100050895A (ko) 측정 데이터를 이용한 규칙 기반의 무선망 최적화 방법
Sriharipriya et al. Optimal number of cooperators in the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schemes
Foster et al. Microcellular measurements and their prediction
Alonso et al. White spaces pattern finding and inference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for multi-frequency spectrum footprints
Reasat et al.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with coordinated multipoint joint transmission
Wang et al. Transmission probability of energy harvesting-based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s
JP7414131B2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US20230344495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adio signal transmission frequencies between one or more communication entities, allowing a reduction in interferences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 entities using the same frequency channel
Suresh et al. ECSS: Efficient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BRS based cognitive radio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