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9925A - 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最优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最优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69925A CN101469925A CNA2008101852893A CN200810185289A CN101469925A CN 101469925 A CN101469925 A CN 101469925A CN A2008101852893 A CNA2008101852893 A CN A2008101852893A CN 200810185289 A CN200810185289 A CN 200810185289A CN 101469925 A CN101469925 A CN 1014699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cycle apparatus
- refrigerating cycle
- new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利用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最优方法和实施该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最优方法的清洗装置,在冷冻循环设备中,将制冷剂从现有制冷剂变更为不同的新制冷剂时,能够低成本且安全地实施旧油液回收。利用新油液供给部(21)向冷冻循环设备(1)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后,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3),在油液回收部(25)积存规定量的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油液,并将该积存的油液回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冷冻循环设备中变更为与现有制冷剂不同的制冷剂时,用于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的优选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考虑到环境问题等,现有冷冻循环设备所使用的R22等包含氯的HCFC类制冷剂的使用受到限制,正逐渐向使用其它制冷剂进行替换。此时,随着制冷剂的变更,若更换整个冷冻循环设备,特别是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制冷剂配管多埋入设置设备的建筑物中,为了更换该配管,需拆毁建筑物等,作业变得非常困难,并产生庞大的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迄今为止一直在尝试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
为了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需要回收残留于制冷剂配管中的现有油液(旧油液)。以往,采用如下措施,即,使变更前的现有制冷剂(旧制冷剂)在冷冻循环设备中循环规定时间,回收残留于已设制冷剂设备中的旧油液,使该旧油液的残留量相对于与变更后的新制冷剂对应的油液(新油液)的使用量(封入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含有浓度,从而使已设制冷剂配管成为可再利用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183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方法中,为了使旧制冷剂流入已设制冷剂配管,需要另外安装压缩机等特别的循环机构,存在旧油液回收作业及设备方面的花费,而不能有效谋求因配管再利用而带来的成本降低效果。并且,为了回收旧油液而必须使用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限制制冷剂即旧制冷剂,在油液回收时恐怕会导致该制冷剂泄漏,在安全性方面也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利用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在冷冻循环设备中,从现有制冷剂变更为不同制冷剂时,能够低成本且安全地实施旧油液回收。
即,第一方面发明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在由室内机、室外机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构成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用于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后,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并将该积存的油液回收。
第二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在与室外机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和变更后的室外机的制冷剂吸入侧之间,连接新油液供给部和其上游侧的油液回收部的步骤;利用变更后的室外机的辅助阀,进行抽真空并从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新油液的步骤;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之后,结束抽真空,并向变更后的室外机中填充新油液的步骤;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油液的步骤;将积存在油液回收部的油液回收的步骤。
第三方面的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判断从油液回收部回收的油液的折射率,当旧油液的比率比规定值高时,再次从供给新油液开始反复进行。
第四方面的发明,在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利用从变更后的室外机输出的高温制冷剂加热油液回收部。
第五方面发明的清洗装置,用于实施第一方面~第四方面发明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该清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新油液供给部和油液回收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冷冻循环设备连接,上述新油液供给部具有:具备使新油液流入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流入部的规定容量的第一槽和向该第一槽供给新油液的供给端口,上述油液回收部具有:位于上述新油液供给部上游侧并贮留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的规定容量的第二槽和利用该第二槽回收油液的回收端口。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在由室内机、室外机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构成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用于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在利用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后,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并将该积存的油液回收,因此,可以利用新油液回收积存于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旧油液。
特别是,如第二方面发明所述,若具有如下步骤:在与室外机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和变更后的室外机的制冷剂吸入侧之间,连接新油液供给部和其上游侧的油液回收部的步骤;利用变更后的室外机的辅助阀,进行抽真空并从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新油液的步骤;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之后,结束抽真空,并向变更后的室外机中填充新油液的步骤;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油液的步骤;将积存在油液回收部的油液回收的步骤,则通过实施上述各步骤,可以利用新油液回收积存于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旧油液。
由此,可以从已设制冷剂配管有效回收旧油液,即便是在室外机变更后的冷冻循环设备中,也可再次利用该制冷剂配管。特别是,通过使用新油液来回收旧油液,从而不用安装用于回收旧油液的特别的装置,可以使用新冷冻机使新油液在冷冻循环设备中循环而回收旧油液。
因此,可低成本地实现旧油液的回收,并可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
另外,在上述各发明中,如第三方面发明所述,若设为判断从油液回收部回收的油液的折射率,则可利用油液的折射率来掌握残留的旧油液的量。特别是,当从油液回收部回收的油液中的旧油液比率比规定值高时,若再次从供给新油液开始反复进行,则可以将残留于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旧油液的量切实地抑制在规定值以下。由此,可以事先避免残留于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旧油液给新制冷剂的循环带来不良影响的不良情况。
并且,如第四方面发明所述,若利用从变更后的室外机输出的高温制冷剂加热油液回收部,则可以促进油液回收部中的制冷剂和油液的分离。
根据第五方面发明的清洗装置,具有新油液供给部和油液回收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冷冻循环设备连接,上述新油液供给部具有:具备使新油液流入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流入部的规定容量的第一槽和向该第一槽供给新油液的供给端口,上述油液回收部具有:位于上述新油液供给部上游侧并贮留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的规定容量的第二槽和利用该第二槽回收油液的回收端口,因此,可以简单地进行向冷冻循环设备的安装及拆除作业。
由此,由于可以使用清洗装置容易地从已设制冷剂配管清除旧油液而再利用该已设制冷剂配管,故可以极力抑制随着制冷剂变更的成本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变更前的冷冻机的冷冻循环设备的制冷剂回路图(实施例1);
图2是具有变更后的冷冻机的冷冻循环设备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安装于具有变更后的冷冻机的冷冻循环设备后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清洗作业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清洗作业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将其他实施例的清洗装置安装于图2的冷冻循环设备后的状态的图(实施例2)。
附图标记说明
1 冷冻循环设备 2 室内机
3 室外机(新制冷剂用) 3A 室外机(旧制冷剂用)
5 冷冻机(新制冷剂用) 5A 冷冻机(旧制冷剂用)
6 室外侧热交换器(新制冷剂用)
6A 室外侧热交换器(旧制冷剂用)
6F 室外侧热交换器用风扇
7 气体侧辅助阀 8 液体侧辅助阀
10 制冷剂配管(已设制冷剂配管)
12、13 制冷剂配管(室外机的制冷剂配管)
20 清洗工具(清洗装置) 21 新油液供给部
22 第一槽 23 供给端口
24 供给配管 25 油液供给阀
31 油液回收部 32 第二槽
33 回收端口 34 回收配管
35 油液回收阀 40、41 清洗工具辅助阀
42、43、44 配管 45 辅助阀
50、 50A过滤干燥器 52 湿度指示器
53、53A 电磁阀 54、54A 膨胀阀
55 蒸发器 55F 蒸发器用风扇
70 热气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将冷冻循环设备所使用的制冷剂变更为新制冷剂时,从已设制冷剂配管低成本且安全地清除旧油液,从而将已设制冷剂配管设为可再利用的状态,本发明正是以此为目的而作出的。低成本且安全地实施旧油液回收而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的目的,通过如下操作来实现,即利用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之后,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而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并将该积存的油液回收。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设备的制冷剂回路图。在图1中,附图标记1是本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设备。图1的冷冻循环设备1,作为工作流体使用R22制冷剂,作为冷冻机用油液使用矿物油。该冷冻循环设备1由室内机2、室外机3A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0构成。该冷冻循环设备1例如作为对设于大型超市或百货商店等店铺的屋内的陈列柜等陈列室进行冷冻的冷冻设备而使用,室内机2设于室内,配置成可对被冷冻空间即陈列柜内进行冷冻。另外,室外机3A配置于设于屋外的机械室等,利用制冷剂配管10与上述室内机2连接。此时,由于制冷剂配管10将设置于屋内的室内机2和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3A连接,不用说由多条长配管构成,由于这些配管埋入建筑物的墙壁或内部,故有时也难以容易地更换。
上述室外机3A由全封闭型冷冻机5A、室外侧热交换器6A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室外机用)12、13构成,在与冷冻机5A入口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2,安装有辅助阀(气体侧辅助阀)7,在与室外侧热交换器6A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3,安装有辅助阀(液体侧辅助阀)8。本实施例的辅助阀7、8由具有三个流出流入口的三通阀构成。另外,附图标记6F是用于空冷室外热交换器6A的风扇。
上述室内机2具有作为室内侧热交换器的蒸发器55和该蒸发器用的风扇55F。
另一方面,上述制冷剂配管10是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3A连接的配管。该制冷剂配管10中的、位于室外机3A的制冷剂输出侧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室外机3A的出口侧和室内机2的入口侧的制冷剂配管)10a上,设有用于除去在该配管10a内流动的水分、酸、碱、杂物等的过滤干燥器50A,并且在位于该过滤干燥器50A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10a上,依次连接有用于计测在该制冷剂配管10a内部、主要是该制冷剂配管10a内流动的流体(制冷剂)中含有的水分量并进行显示的湿度指示器52、电磁阀53A、膨胀阀54A。
按照以上的结构,接下来说明上述冷冻循环设备1的动作。首先,若利用未图示的室外机3A的控制机构,开始室外机3A的冷冻机5A的运转,则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制冷剂配管12被吸入冷冻机5A的压缩机中进行压缩。由此,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压缩机输出并利用室外侧热交换器6A进行散热。此后,经由制冷剂配管13流出室外机3A,并流入连接该室外机3A和室内机2的制冷剂配管10(制冷剂配管10a)内。接着,依次通过设置于该制冷剂配管10a上的过滤干燥器50A、湿度指示器52、电磁阀53A及膨胀阀54A。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54A的过程中被减压,此后到达室内机2。
流入室内机2的蒸发器55的制冷剂在此从周围空气中吸热并蒸发后,流出室内机2并流入制冷剂配管10(制冷剂配管10b)内。接着,流入到制冷剂配管10b的制冷剂从制冷剂配管12进入室外机3A,回到冷冻机5A,反复进行上述循环。
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冷冻循环设备1中,作为工作流体而使用含有氯的HCFC类制冷剂即上述R22制冷剂,作为冷冻机油液而使用与该R22制冷剂具有良好相溶性的矿物油。但是,已知该R22制冷剂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近年来其使用受到限制,并逐渐替换到对环境友好的新制冷剂(例如,R404A)。
这样,在变更冷冻循环设备1使用的制冷剂时,若整体替换冷冻循环设备1,则设备的变更需要花费庞大的费用。特别是,连接室外机3A和室内机2的制冷剂配管10如前所述,多埋入设置了该冷冻循环设备1的建筑物内,为了更换该制冷剂配管10,需要拆毁建筑物,故将导致巨大的成本增加。但是,随着制冷剂的变更,至少为了与变更后的新制冷剂对应而必须更换室外机和冷冻机用的油液,该油液根据运转,与制冷剂一并从室外机3A输出,在室内机2和制冷剂配管10等冷冻循环设备1的整个回路循环,在该过程中,油液从制冷剂分离并积存于制冷剂配管10等,保持该积存状态而不能回到室外机3A,很多油液存在上述情况。由于该油液给新制冷剂的循环带来影响,故为了再利用该已设制冷剂配管10,需要从已设制冷剂配管10中清除旧油液并进行回收。
此时,若室外机3A的冷冻机为开放型压缩机,则可在压缩机回收积存于制冷剂配管的油液并进行更换,但如本实施例所示,当冷冻机5A由封闭型压缩机构成时,不能利用压缩机更换油液。
因此,为了从该已设制冷剂配管10中清除旧油液,以往采取如下措施,即,使变更前的现有制冷剂(旧制冷剂)在冷冻循环设备中循环规定时间,回收残留于已设制冷剂配管10中的旧制冷剂,使该旧制冷剂的残留量为相对于新使用的油液(新油液)的使用量(封入量)而不阻碍新制冷剂循环的规定值以下的含有浓度。
这样,以往通过使变更前的旧制冷剂流入已设制冷剂配管10中,从制冷剂配管10内清除旧油液,从而使该制冷剂配管10形成可再利用的状态。但是,在该方法中,为了使旧制冷剂流入已设制冷剂配管10,需要另外安装压缩机等特别的循环机构,存在旧制冷剂回收作业及设备方面的花费,而不能有效谋求因配管再利用而带来的成本降低效果。并且,为了回收旧油液而必须使用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限制制冷剂(旧制冷剂),在油液回收时恐怕会导致该制冷剂泄漏。这样,现有的回收方法存在成本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迫切希望得到改善。
因此,在本发明中,利用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后,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中积存规定量的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并回收该积存的油液。具体而言,例如,从R22制冷剂变更为R404A时,在回收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R22之后,拆除室外机3A、过滤干燥器50A、电磁阀53A、膨胀阀54A等,并安装与新制冷剂(R404A)对应的室外机3、过滤干燥器50、电磁阀53、膨胀阀54(图2)。此后,为了从已设制冷剂配管10清除旧油液,在图2所示的冷冻循环设备1安装本发明的清洗工具20(图3),运转室外机3并回收旧油液。另外,图2是与新制冷剂对应的冷冻循环设备1的制冷剂回路图、图3是表示在图2的冷冻循环设备1安装了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清洗工具20)的状态的图。在各图2、3中,与上述图1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的部件起到相同或类似的效果。
在此,使用图3说明清洗工具20。图3所示的清洗工具20是本发明的用于实现已设制冷剂配管10的再利用的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该清洗工具20具有使新油液流入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流入部,并且由新油液供给部21、油液回收部31和将它们连接的配管42、43、44构成,该清洗工具20利用安装于与油液回收部31入口侧连接的配管42端部的清洗工具辅助阀40和安装于与新油液供给部21出口侧连接的配管44端部的清洗工具辅助阀41,可装卸地与冷冻循环设备的制冷剂配管10、具体而言与室外机3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0(连接室内机2的出口侧和室外机3的入口侧的制冷剂配管10b)和室外机3的制冷剂吸入侧(室外机3的制冷剂配管12)连接。
上述新油液供给部21具有在内部可贮留规定容量的新油液的第一槽22和用于将新油液供给到该第一槽22的供给端口23。实施例的供给端口23形成于第一槽22的底部,该供给端口23连接有在中间部安装了油液供给阀25的供给配管24,该供给配管24的一端在第一槽22内开口。另外,该供给配管24的另一端在贮留有新油液的未图示的容器内开口,若打开供给配管24的油液供给阀25,则上述容器内的新油液经由供给配管24流入第一槽22内。
另外,在第一槽22的上面,设有两个端口,一个端口连接有用于将贮留于该第一槽22内的新油液取出的配管44。该配管44形成为从第一槽22的上面端口向下方下降,配管的一部分浸渍于贮留在第一槽22内的新油液中,并且从此处向上方立起,一端在新油液的液面上开口。另外,浸渍于该新油液的配管44T上形成有用于使新油液流入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作为流入部的孔,可以从该孔将第一槽22内的新油液按照规定的量一点点地吸入配管44内。即,形成为配管11一端的开口位于新油液的液面上,在该一端附近的浸渍于新油液中的配管部44T形成孔,从而可以从该孔一点点地将新油液吸入配管44内,并使其流入冷冻循环设备1的已设制冷剂配管10中。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槽22上面的另一端口连接有从后述油液回收部31引出的配管43,该配管43的一端在第一槽22内的液面上开口。
上述油液回收部31位于上述新油液供给部21的上游侧(入口侧)。该油液回收部31具有规定容量的第二槽32和用于回收贮留于该第二槽32内的油液的回收端口33。实施例的第二槽32用于从冷冻循环设备1回收油液并贮留该回收的油液,在该第二槽32的底部形成有回收端口33。在该回收端口33连接有在中间部安装了油液回收阀35的回收配管34。该回收配管34构成为一端在第二槽32内开口,并且在另一端可安装用于回收第二槽32内的油液的未图示容器。另外,若打开油液回收阀35,则贮留于第二槽32内的油液经由回收配管34从第二槽32流出到外部。
另外,在第二槽32的上面,形成有两个端口,一个端口连接有一端与新油液供给部21的上述第一槽22连接的配管43,该配管43的另一端在第二槽32内的液面上开口。另外,在另一端口连接有配管42,该配管42的一端在第二槽32的液面上开口。在与该配管42的开口部对应的第二槽32内,内置有高性能的过滤器。另外,在图3中,附图标记45是辅助阀,在清洗工具20进行抽真空等时使用。
按照以上结构,接着使用图4及图5的流程图具体说明从R22制冷剂用的冷冻机3A(以下称为旧冷冻机3A)更换为与新制冷剂对应的冷冻机3的作业动作及从制冷剂配管10回收旧油液的作业动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不更换具有蒸发器55的室内机2,在新制冷剂更换后仍继续使用已设的室内机2,以此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旧冷冻机(已设冷冻机)3A可运转时的作业动作。此时,在运转冷冻机3A的状态下(泵送(ポンプダウン)),如图4的步骤S1所示,拆下膨胀阀54A的感温筒。由此,利用膨胀阀54A的温度进行的节流控制实质上不进行,由于膨胀阀54A有打开的趋势,故在制冷剂配管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两相流(两相流清洗运转(フラツシング運転))。这样,在步骤S1中拆下膨胀阀54A的感温筒,进行两相流清洗运转,从而可以根据两相流来冲走油液(作为旧油液的矿物油)或异物。并且,根据其流动,附着在制冷剂配管10壁面的油液或异物的一部分也从壁面剥离,可以利用该两相流运送被剥离的油液或异物。具体而言,被剥离的油液或异物浮游在制冷剂气体和制冷剂液体之间的界面而被运送。
接着,如步骤S2所示,关闭室外机3A的液体侧辅助阀7并停止泵送之后,如步骤S3所示,在冷冻机5A内回收油液和R22制冷剂。若利用步骤S3在冷冻机5A内回收油液和R22制冷剂,则检测是否可以使用已设制冷剂配管10(图4的步骤S5)。具体而言,检测制冷剂配管10内的污垢情况、有无凹处/腐蚀部位、制冷剂配管10的壁厚是否适合新制冷剂(在本实施例中为R404A制冷剂)。
在该步骤S5中若判定可以再使用已设制冷剂配管10时,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6。另外,在步骤S5中若判定由于存在某些问题而不能再使用制冷剂配管10时,则需要更换为新制冷剂配管,这些问题包括:例如制冷剂配管10内非常脏,在利用清洗工具20进行清洗时不能充分除去污垢,或者是制冷剂配管10存在凹处或被腐蚀,或者是制冷剂配管10的壁厚不充分等。
在上述情况下,当判定已设制冷剂配管10可再使用时,如步骤S6所示,转到具体的作业。首先,拆除R22制冷剂用的旧冷冻机3A,更换为R404A制冷剂用的新冷冻机3。进而,也拆除R22制冷剂用的过滤干燥器50A、电磁阀53A以及膨胀阀54A,更换为R404A制冷剂用的过滤干燥器50、电磁阀53以及膨胀阀54(图4的步骤S6)。
接着,在制冷剂配管10安装清洗工具20(图4的步骤S7)。具体而言,在将室内机2出口侧、室外机3入口侧连接的室外机3的制冷剂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10b和室外机3的制冷剂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12,安装清洗工具20,此时,制冷剂配管42和制冷剂配管10b对应配置、制冷剂配管44和室外机3的制冷剂配管12对应配置,在该状态下,利用各辅助阀40、41连接制冷剂配管42与制冷剂配管10b,并连接制冷剂配管44与制冷剂配管12,从而将清洗工具20安装于冷冻循环设备1。
如上所述,若安装完清洗工具20,则接着进行气密性试验,由冷冻机3的两辅助阀7、8进行抽真空(图4的步骤S8)。此时,在停止冷冻机3的状态下,进行抽真空。另外,边进行该抽真空,边打开清洗工具20的油液供给阀25,从供给端口23向第一槽22内供给(封入)R404A制冷剂用的油液(新油液)。另外,在第一槽22内封入的油液量设为冷冻机3的规定量的一半(图4的步骤S9)。该油液为与R404A制冷剂具有良好相溶性的冷冻机油,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与R404A制冷剂对应的油液而使用醚油。
在上述步骤S9中若在第一槽22内封入冷冻机3的规定量一半的油液,并结束抽真空,则接下来从冷冻机3的液体侧辅助阀8向冷冻循环设备1内填充(供给)R404A制冷剂(图5中的步骤S10)。进而,拆下膨胀阀54的感温筒,使冷冻机3开始运转,与图4的步骤S1同样地,进行两相流清洗运转(图5中的步骤S11)。
即,若利用室外机3的控制机构开始冷冻机5的运转,则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从制冷剂配管12吸入冷冻机5的压缩机并被压缩。由此,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压缩机输出并在室外侧热交换器6进行散热。此后,通过制冷剂配管13,流出室外机3而流入将该室外机3和室内机2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0(制冷剂配管10a)内。另外,依次通过设置于该制冷剂配管10a的过滤干燥器50、湿度指示器52、电磁阀53及膨胀阀54。此时,如前所述,由于拆下电磁阀54的感温筒,故该膨胀阀54有打开的趋势,不能充分减压。即,由于进行步骤S11的两相流清洗运转,故根据该运转,可以将制冷剂配管10内残留的旧油液或异物从壁面剥离,并利用两相流运送被剥离的油液或异物。
通过室内机2的蒸发器55的制冷剂从与其出口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0(制冷剂配管10b),经过清洗工具20的配管42流入第二槽32内。此时,上述油液或异物也被运送到清洗工具20的第二槽32中,并贮留于该第二槽32内。即,如前所述,与第二槽32连接的两配管42、43都形成为在贮留于第二槽32的油液的液面上开口,故根据制冷剂的流动而从制冷剂配管10剥离并从该制冷剂配管10内被清除的油液,从清洗工具20的制冷剂配管42流入第二槽32,在此与制冷剂分离后,不从配管43流出而贮留于该第二槽32内。
一方面,与油液或异物分离后的制冷剂从与第二槽32连接的配管43流出并流入第一槽22内。流入到该槽22内的制冷剂,从在该槽22的液面上开口的配管44的一端流入该配管44内,从此处流出到第一槽22的外部,并从清洗工具20流出而流入制冷剂配管10。
此时,贮留于第一槽22内的新油液,从形成于配管44的配管部44T的孔(流入部),根据配管44内的制冷剂的流动一点点地被吸入该配管44内,与制冷剂一并流出到第一槽22的外部,并向冷冻循环设备1供给。这样,可以利用制冷剂的流动,从形成于配管44的配管部44T的孔,使第一槽22内的油液一点点地流入冷冻循环设备1内。此时,从第一槽22供给到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油液设为冷冻机5规定量的一半。在本实施例中,如下进行设定,即若冷冻机5规定量一半的油液从第一槽22被供给到冷冻循环设备1内,则形成于配管部44T的孔从第一槽22内的油液中露出而位于液面上,从而在配管44内不吸入油液。
另外,从清洗工具20流出的制冷剂及新油液从室外机3的制冷剂配管12回到冷冻机5,反复进行此循环。
另一方面,若在清洗工具20的第二槽32内积存与从上述第一槽22供给到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新油液大致相同量(即,冷冻机5的规定量一半的油液)的油液,则停止冷冻机5的运转(图5的步骤S12)。另外,打开油液回收阀35,从回收端口33将积存于第二槽32内的油液全部抽出(图5的步骤S13)。
在此,如前所述,虽然在第二槽32内回收有从制冷剂配管10清除的上述旧油液,但需要进行如下判断,即在何种程度上进行该运转才判定从冷冻循环设备1(特别是制冷剂配管10)清除完旧油液。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封入的新油液(醚油)和旧油液(矿物油)的折射率的不同,即测定从冷冻循环设备1回收的油液的折射率,由该折射率求出残留于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旧油液的比率,进行使用该清洗工具20的旧油液的回收作业直至该旧油液的比率达到不阻碍新制冷剂的循环的规定值以内。
具体而言,若在步骤S13中抽出在第二槽32内回收的全部油液,则测定该油液的折射率(图5的步骤S14)。以下,将在步骤S13中测定的油液的折射率设为折射率X1。另外,对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油液而言,预先算出含有旧油液的比率不影响新制冷剂循环的规定值以内时的折射率。在本实施例中,预先算出全部油液中的新油液的比例比90%多、旧油液的比例为10%以内时的折射率(以下将该折射率设为折射率X0)。另外,判断在上述步骤S14中测定的油液折射率X1是否为X0(图5的步骤S15)。
此时,当油液的折射率X1不为X0时,由于全部油液中的新油液的比例比90%少、旧油液的比例为10%以上,故再次回到图4所示的步骤S9(图5的步骤S16)。即,边进行抽真空,边打开清洗工具20的油液供给阀25,从供给端口23向第一槽22内供给新油液。此时,封入到第一槽22内的油液量与上述同样地,为冷冻机3规定量的一半。
一方面,当油液的折射率X1为X0时,全部油液中的新油液的比例比90%多、旧油液的比例为10%以内。即,可以判定冷冻循环设备1内残留的旧油液量下降到不阻碍新制冷剂循环的量,故结束使用该清洗工具的旧油液回收作业。具体而言,关闭室外机3的液体侧辅助阀8,在利用冷冻机5压缩后的R404A制冷剂不从该室外机3流出到制冷剂配管10(制冷剂配管10a)的状态下,从该液体侧辅助阀8回收R404A制冷剂后,停止冷冻机5,将清洗工具20从冷冻循环设备1拆除(图5的步骤S17)。
接着,再次更换制冷剂配管10(制冷剂配管10a)的过滤干燥器50之后(图5中的步骤S18),再次从冷冻机3的两辅助阀7、8进行抽真空,从液体侧辅助阀8向冷冻循环设备1内供给R404A制冷剂(图5中的步骤S19)。若结束该R404A制冷剂的供给,则使用清洗工具20的旧油液的回收作业(即,制冷剂配管10的清洗)结束(图5的步骤S20)。这样,通过进行以上详述的作业动作,可以从制冷剂配管10内回收旧油液。由此,在变更新制冷剂后仍可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10,如图2所示,可以利用制冷剂配管10在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3连接的制冷剂循环设备1中实施冷冻运转。
另一方面,当旧冷冻机(已设冷冻机)3A不能运转时,不进行图4的步骤S1~步骤S3,从室外机3A的两辅助阀7、8回收R22制冷剂(图4的步骤S4),并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5。另外,由于以下的作业动作与前述相同(依次进行步骤S5以下的步骤),故省略说明。由此,即便是旧冷冻机3A不能使用的情况,也可以从室外机3A的辅助阀7、8回收R22制冷剂,此后,由于也可回收制冷剂配管10内的油液,故可以再利用制冷剂配管10。
如以上详述,在利用清洗工具20的新油液供给部21向冷冻循环设备1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之后,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3而在油液回收部31中积存规定量的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油液,并回收该积存的油液,从而可以利用新油液将积存于已设制冷剂配管10的旧油液回收。
特别是,如上述图4及图5中的详细叙述,具有如下步骤:在与室外机3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0和变更后的室外机3的制冷剂吸入侧之间,连接(连接新油液供给部21和其上游侧的油液回收部31)清洗工具20的步骤(图4所示的步骤S7);利用变更后的室外机3的辅助阀7、8,进行抽真空并从新油液供给部21向冷冻循环设备1内供给新油液的步骤(图4所示的步骤S8及步骤S9);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之后,结束抽真空,并向变更后的室外机3中填充新油液的步骤(图5所示的步骤S10);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3,在油液回收部31积存规定量的油液的步骤(图5所示的步骤S11及步骤S12);将积存在油液回收部31的油液回收的步骤(图5所示的步骤S13);通过进行这些各步骤,从而可以利用新油液回收积存于已设制冷剂配管10的旧油液。
由此,可以从已设制冷剂配管10有效回收旧油液,在室外机变更后的冷冻循环设备1中也可再次利用该制冷剂配管10。特别是,通过使用新油液来回收旧油液,从而不用安装用于回收旧油液的特别的装置,可以使用新冷冻机3使新油液在冷冻循环设备1中循环而回收旧油液。因此,可低成本地实现旧油液的回收,并可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10。
另外,如前所述,若设为判断从油液回收部31回收的油液的折射率,则可利用油液的折射率来掌握残留于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旧油液的量。特别是,当从油液回收部31回收的油液中的旧油液比率比规定值高时,若再次从供给新油液开始反复进行,则可以将残留于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旧油液的量切实地抑制在规定值以下。由此,可以事先避免残留于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旧油液给新制冷剂的循环带来不良影响的不良情况。
特别是,如本实施例所述,通过构成将具有新油液供给部21和油液回收部31的清洗工具20可装卸地与冷冻循环设备1连接,从而可以简单地进行向冷冻循环设备1的安装及拆除作业,上述新油液供给部21具有:具备使新油液流入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流入部的规定容量的第一槽22和向该第一槽22供给新油液的供给端口23,上述油液回收部31具有:位于上述新油液供给部21上游侧并贮留冷冻循环设备1内的油液的规定容量的第二槽32和利用该第二槽32回收油液的回收端口33。
由此,可以使用清洗工具20容易地从已设制冷剂配管10清除旧油液,从而可再利用该已设制冷剂配管10,故可以极力抑制随着制冷剂变更的成本增大。
并且,在安装了旋转式压缩机等现有的内部高压型压缩机的全封闭型冷冻机等中,与开放型冷冻机不同,由于其不是在压缩机中可更换油液的形状,故不能确认油液的污垢或劣化等的时效变化。但是,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清洗工具20,可以确认油液的时效变化等,在油液正在变脏时,也可更换新油液。
实施例2
接着,使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图6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3所示的冷冻循环设备1中安装了其它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状态的图。在图6中,与图1~图3中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的部件起到相同或类似的效果、或具有相同的作用,故省略说明,在此仅说明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
图6中的清洗工具120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的清洗工具2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该清洗工具120与实施例1的清洗工具20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具有热气加热器130。该热气加热器130作为用于加热油液回收部31的加热器而使用。本实施例的热气加热器130利用从室外机3输出的高温制冷剂来加热油液回收部31的第二槽32内部,由制冷剂配管131和与该配管两端连接的阀132、133构成。
此时,阀132与室外机3的制冷剂配管13连接,阀133与连接在室外机3的制冷剂输出侧的制冷剂配管10(制冷剂配管10a)连接。另外,制冷剂配管131的一部分形成为通过第二槽32内,制冷剂配管131内的制冷剂在通过该第二槽32的过程中从室外机3输出,可利用流过该配管131的高温制冷剂来加热该槽32。
这样,通过构成为可利用热气加热器130来加热油液回收部31的第二槽32,从而在该第二槽32,从冷冻循环设备1回收的油液容易与制冷剂分离,可以促进油液回收部31中的制冷剂和油液的分离。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旧制冷剂使用R22制冷剂、作为新制冷剂使用R404A制冷剂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这些制冷剂,只要是由以往使用的制冷剂变更为与该制冷剂不同的制冷剂的情况,本发明都是有效的。
Claims (5)
1.一种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在由室内机、室外机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构成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用于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该再利用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利用新油液供给部向所述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后,运转变更后的所述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所述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并将该积存的油液回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步骤:在与所述室外机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所述制冷剂配管和所述变更后的室外机的制冷剂吸入侧之间,连接所述新油液供给部和其上游侧的所述油液回收部的步骤;利用所述变更后的室外机的辅助阀,进行抽真空并从所述新油液供给部向所述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所述新油液的步骤;供给规定量的所述新油液之后,结束抽真空,并向所述变更后的室外机中填充新油液的步骤;运转该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所述油液回收部积存所述规定量的油液的步骤;将积存在所述油液回收部的油液回收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从所述油液回收部回收的油液的折射率,当旧油液的比率比规定值高时,再次从供给所述新油液开始反复进行。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从所述变更后的室外机输出的高温制冷剂加热所述油液回收部。
5.一种清洗装置,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4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该清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新油液供给部和所述油液回收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冷冻循环设备连接,所述新油液供给部具有:具备使新油液流入所述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流入部的规定容量的第一槽和向该第一槽供给新油液的供给端口,所述油液回收部具有:位于该新油液供给部上游侧并贮留所述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的规定容量的第二槽和利用该第二槽回收油液的回收端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34473A JP2009156504A (ja) | 2007-12-26 | 2007-12-26 | 冷凍サイクル設備における既設冷媒配管の再利用方法及びそれを実施するための洗浄装置 |
JP334473/07 | 2007-12-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69925A true CN101469925A (zh) | 2009-07-01 |
Family
ID=4082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852893A Pending CN101469925A (zh) | 2007-12-26 | 2008-12-24 | 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最优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9156504A (zh) |
CN (1) | CN10146992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3106A (zh) * | 2011-02-25 | 2011-09-14 | 北京精瑞德诚科技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快速冲洗装置 |
US9283347B2 (en) | 2011-06-25 | 2016-03-15 | Drägerwerk AG & Co. KGaA | Device for dispensing oxygen for an anesthesia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128731A (ja) * | 2015-01-09 | 2016-07-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冷凍機 |
TWI725362B (zh) * | 2018-12-10 | 2021-04-21 | 李守雄 | 冷凍空調系統清洗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69875B2 (ja) * | 1999-08-03 | 2008-10-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2001201215A (ja) * | 1999-11-12 | 2001-07-27 | Toho Gas Co Ltd | 冷凍機油除去方法及び冷凍機油除去装置 |
JP2003042603A (ja) * | 2001-08-02 | 2003-02-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製造方法、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運転方法 |
JP4141243B2 (ja) * | 2002-12-17 | 2008-08-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既設配管洗浄方法および洗浄システム |
JP2004301404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配管洗浄方法 |
JP4052478B2 (ja) * | 2004-04-30 | 2008-02-27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冷凍機油分離回収システムおよび洗浄方法 |
-
2007
- 2007-12-26 JP JP2007334473A patent/JP2009156504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12-24 CN CNA2008101852893A patent/CN10146992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3106A (zh) * | 2011-02-25 | 2011-09-14 | 北京精瑞德诚科技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快速冲洗装置 |
CN102183106B (zh) * | 2011-02-25 | 2013-08-14 | 北京精瑞德诚科技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快速冲洗装置 |
US9283347B2 (en) | 2011-06-25 | 2016-03-15 | Drägerwerk AG & Co. KGaA | Device for dispensing oxygen for an anesthesia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156504A (ja) | 2009-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40725B1 (ko) | 수냉식 공기조화기 | |
KR101639798B1 (ko) | 냉동공기조화기의 냉매배관 세정장치 및 세정방법 | |
KR20090039791A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 | |
CN112074691A (zh) | 空调管理系统、空调管理方法及程序 | |
KR20110043793A (ko) | 이산화탄소를 냉매로서 이용하는 냉동 장치에 있어서의 냉매 충전 방법 | |
CN101469925A (zh) | 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最优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 | |
CN100443833C (zh) | 冷冻装置 | |
CN105526676B (zh) | 判断制热时多联机的室内换热器是否积液的方法 | |
CN100412470C (zh) | 冷冻装置 | |
CN102449405A (zh) | 制热专用空调装置 | |
CN110044036A (zh) | 热源塔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热源塔 | |
WO1998044304A1 (fr) | Procede et appareil de lavage de conduits destines a des appareils refrigerants | |
CN105546736B (zh) | 解决制热时多联机的室内换热器积液的方法 | |
KR101999391B1 (ko) | 냉매배관 세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냉매배관 세정방법 | |
KR100883414B1 (ko) | 고압 냉동기의 냉매회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냉매회수방법 | |
CN106032955A (zh) | 制冷剂回收单元及与该制冷剂回收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 | |
CN106440461B (zh) | 一种制冷剂填充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 |
JP6706837B2 (ja) | 配管洗浄方法 | |
CN105674626B (zh) | 一种带高压油分的空气源二氧化碳热泵系统 | |
JP2003021436A (ja) | 配管洗浄方法、空気調和機の更新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101379351A (zh) | 冷冻机油的回收方法 | |
WO2004008051A1 (ja) |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冷媒充填方法 | |
CN109916116A (zh) | 冷冻油回收装置及空调机组及空调机组更换冷冻油的方法 | |
KR20100107656A (ko) | 냉매처리장치 | |
CN204612252U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