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8682B - 跨骑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8682B
CN101468682B CN2008101902356A CN200810190235A CN101468682B CN 101468682 B CN101468682 B CN 101468682B CN 2008101902356 A CN2008101902356 A CN 2008101902356A CN 200810190235 A CN200810190235 A CN 200810190235A CN 101468682 B CN101468682 B CN 101468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supporting member
projection
type vehicle
rid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02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8682A (zh
Inventor
中尾耕太
小林勇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8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8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8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86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其包括例如前悬架的一对支承构件和例如前挡泥板的一对被支承构件,能够改进被支承构件的安装工作的可操作性,且能够抑制被支承构件在支承构件上的振动。在摩托车中,提供一对左右前悬架(30L、30R)和前挡泥板(40)。前挡泥板包括一对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其中孔(42a)形成在各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内。在前悬架(30L、30R)中,安装表面(33a)设置为与各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和待插入到各孔内的凸起(33b)相接触,同时前挡泥板放置在安装表面之间。环形阻尼器(34)装配在各凸起(33b)上,且各阻尼器(34)的部分布置在一对安装表面(33a)的部分与一对垫圈(47)之间。

Description

跨骑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式车辆,所述跨骑式车辆包括例如前悬架的一对支承构件,和例如前挡泥板的被支承构件,以置于一对支承构件之间,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改进将被支承构件安装在跨骑式车辆内的工作的可操作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些摩托车包括一对左右支承构件和插入在左右支承构件之间的且由它们支承的被支承构件。例如,存在这样的车辆,该车辆包括:作为支承构件的左右前悬架,和作为被支承构件的插入在左右前悬架之间的前挡泥板;且车辆包括作为支承构件的一对左右车架,和作为被支承构件的插入在左右车架之间的后挡泥板。
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车辆是以上所述车辆的一个例子,所述车辆包括一对左右悬架和置于其间的前挡泥板。在此车辆中,突出到前挡泥板侧且装配到形成于前挡泥板内的孔内的凸起(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圈”)形成在各左右前悬架内,因此便于将前挡泥板安装到前悬架的工作。更具体地,在安装在文献中披露的车辆的前挡泥板的情况中,前挡泥板的孔首先装配在前悬架的凸起上,且例如螺栓拧紧的工作在其中调节了前悬架和前挡泥板之间的不对准的状态中进行。
专利文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 9-315361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车辆内,板状支柱放置在螺栓的头部分和前挡泥板之间,以防止螺栓拧紧力直接施加在前挡泥板上而达到损坏前挡泥板的程度。因此,在安装前挡泥板的情况中,可能存在其中安装工作变得复杂的情况。更具体地,操作必须以如下方式进行。在前挡泥板的各孔装配在凸起上以因此调节前挡泥板和前悬架之间的不对准后,支柱的安装孔的位置另外地与形成在凸起内的螺栓孔的位置对准,且螺栓在维持以上所述的状态时拧紧。
本发明已根据以上所述的问题完成,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跨骑式车辆,所述跨骑式车辆包括一对左右支承构件和放置在一对左右支承构件之间的被支承构件,其中能够改进安装被支承构件的工作的可操作性。
解决问题的装置
为实现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包括:一对左右支承构件;被支承构件,所述被支承构件包括用于安装在一对支承构件的每个上且布置在一对支承构件之间的一对被安装表面;和用于将一对被安装表面安装到一对支承构件的紧固件。一对孔形成在被支承构件的一对被安装表面内。一对支承构件包括将被支承构件放置在其间的一对安装表面,和从一对安装表面突出且插入到一对孔内的一对凸起,且所述一对凸起允许紧固件安装在其上。环形缓冲构件装配在凸起上,且缓冲构件的至少部分布置在一对安装表面和紧固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一对支承构件和一对被支承构件之间的位置的不对准,且能够改进安装被支承构件的工作的可操作性。另外,因为缓冲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一对安装表面和紧固件之间,所以能够抑制紧固件的紧固力不直接施加。另外,因为缓冲构件形成为环形形状,所以它能够通过简单的工作安装,且因此能够改进安装工作的可操作性。以上所述的跨骑式车辆是允许骑车人通过跨骑座椅而乘坐在座椅上的车辆,且车辆是例如摩托车(包括小型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的任一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其中提供了前挡泥板的摩托车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3是其中提供了前挡泥板的摩托车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提供在前悬架内的凸起和装配在凸起上的阻尼器的放大的
横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摩托车;
2:发动机;
4:后轮;
6:后臂;
7:枢转轴;
11:座椅;
13:前轮胎;
20:车身架;
21:头管;
22:主架;
30L、30R:前悬架(支承构件);
31:外管;
32:内管;
33:装配部分;
33a:安装表面;
33b:凸起;
33c:螺钉孔;
34:阻尼器(缓冲构件);
40:前挡泥板(被支承构件);
41:上表面部分;
42: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被安装表面);
42a:孔;
43:前部被安装表面部分;
48、4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左侧视图。图2是其中前挡泥板40提供在摩托车1内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且图3是其中提供了前挡泥板40的位置的右侧视图。图4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如下的描述将参考示例情况提供,在所述示例情况中一对左右前悬架30L和30R作为支承构件提供在摩托车1内,且前挡泥板40作为被支承构件提供在摩托车1内。
如图1所示,除前悬架30L和30R(见图3)和前挡泥板40外,摩托车1包括发动机2、前轮3、后轮4和车身架20。车身架20包括转向头21、主架22、座椅导轨24和后托架25。
转向头21位于车身架20的前端。主架22的前端连接到转向头21。主架22设置为从转向头21倾斜向下地延伸到车身的后部分,因此支承位于主架22下方的发动机2。后轮4布置在发动机2的后方。后轮4的轮轴4a安装到后臂6的后端。后臂6的前端安装到由主架22支承的枢转轴7。后轮4通过经由链条或带(未示出)传送的发动机2的驱动力旋转。后挡泥板16布置在后轮4的上方。
座椅导轨24的前端连接到主架22的中间位置,且从与主架22的连接位置处向后延伸。座椅导轨24支承布置在其上的座椅11。后托架25的前端连接到主架22。后托架25和主架22之间的连接位置提供在比座椅导轨24和主架22之间的连接位置更低的位置处。后托架25从与主架22的连接位置倾斜向上地延伸,且后托架25的后端连接到座椅导轨24。座椅导轨24的组和后托架25的组分别左右配对,且图1示出了相对于车辆行驶方向(在图1中以“Fr”指示的方向)的左侧座椅导轨24和左侧后托架25。
转向头21支承转向轴(未示出),转向轴可旋转地布置在转向头21内侧。转向轴的上端附接到上支架8,且转向轴的下端接附到下支架9。上支架8和下支架9分别利用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支承前悬架30L和30R的上部分。前轮3布置在前悬架30L和30R之间,其中前悬架30L和30R支承前轮3的轮轴3a。布置在前悬架30L和30R上方的把手12安装到各前悬架30L和30R的上端。把手12围绕转向轴与前悬架30L和30R以及前轮3一起左右旋转。前轮3包括围绕轮轴3a的环形轮辋3b,并且前轮胎13装配到环形轮辋3b(见图4)。
在上述例子中,前悬架30L和30R分别是直立类型的悬架,且分别包括外管31和内管32(见图2或图3)。如图2和图3所示,外管31位于悬架30L和30R的下部内,且包括支承轮轴3a的支承部分31a。内管32位于外管31的上部内且从上方插入到外管31。内管32的上部部分通过上支架8和下支架9而被保持。当前轮3对应于路面的凹陷和突起而垂直地振荡时,内管32相对于外管31垂直地移动,因此缓冲了前轮3的振荡。
用于对前轮3进行制动的制动器14是液压制动器,且包括与前轮3一起旋转的制动盘14a,和其内具有垫(未示出)的制动钳14b以用于将制动盘14a(见图1和图3)置于制动钳14b之间。用于支承制动钳14b的突出部分31b和31b设置在在前悬架30L的外管31的外周表面上的两个相互分开的位置处(见图3)。另外,油管15连接到制动钳14b。
前挡泥板40布置在前轮胎13上方且在前悬架30L和30R之间(见图4)。前挡泥板40包括上表面部分41、一对左右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和一对左右前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3和43,且这些构件由树脂整体地形成。
上表面部分是板状构件,它形成为围绕前轮3的轮轴3a的弓形且从上方覆盖前轮胎13。
前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3和43设置为从上表面部分41的边缘向下延伸。前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3和43在外管31和31前方沿左右外管31和31向下延伸,且定位在前轮胎13的左侧和右侧上。
前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3和43利用螺栓49和49固定到左右前悬架30L和30R。更具体地,向前突出(在通过“Fr”指示的方向上)的突出部分31c和31c分别设置在外管31和31的外周上,和前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3和43的内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侧)上。另外,安装孔形成在对应于各前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3和43内的突出部分31c和31c的位置处。从外侧(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插入到安装孔内的螺栓49和49插入到形成在突出部分31c和31c中的螺钉孔内。
如在图4中示出,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是位于前轮胎13的左侧和右侧上的板状构件,且设置为从边缘41b和41b在上表面部分41的宽度方向上向下延伸。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在外管31和31的内侧(图4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W”指示的方向)的中心侧)上沿外管31和31向下延伸,且与外管31和31的外周表面相对。
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安装到外管31和31。摩托车1包括用于将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安装到外管31和31的作为紧固件的螺栓48和48,且包括待装配到螺栓48和48上的垫圈47和47(大直径部分)。此外,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以及外管31和31构造为使得调节其位置不对准甚至在螺栓48和48被装配前的状态中。
更具体地,一对装配部分33和33设置到外管31和31的外周表面(见图3)。各装配部分33与各外管31整体模制,以略微向后突出。安装表面33a和33a形成在各装配部分33和33的内侧(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侧)上。安装表面33a和33a布置为使得前挡泥板4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放置在其间且使安装表面33a和33a与各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接触。与装配部分33和33整体模制的圆柱形凸起33b和33b分别形成在安装表面33a和33a上。另外,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穿透通过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的孔42a和42a形成在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上。凸起33b和33b分别从安装表面33a和33a突出到前挡泥板40的侧面(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侧),且装配在孔42a和42a内。因此,即使在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以螺栓48和48固定前,也调节了前挡泥板40相对于外管31的位置不对准。更具体地,前挡泥板40沿车辆宽度方向相对于外管31的移动以及在轮轴3a的径向方向上的移动被调节。
螺栓48和48安装到各凸起33b和33b。更具体地,具有螺纹沟槽的螺钉孔33c和33c形成在各凸起33b和33b的内周表面上。螺钉孔33c和33c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到外侧,且螺栓48和48的前端从凸起33b和33b的前端分别插入到螺钉孔33c和33c内。垫圈47和47装配在各螺栓48和48上。孔42a和42a的边缘分别放置在垫圈47和47与安装表面33a和33a之间。
由可膨胀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形成的环形阻尼器34和34装配到各孔42a和42a的内侧。阻尼器34和34的宽度(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体上等于凸起33b和33b的长度(突出量),且凸起33b和33b装配在各阻尼器34和34的内侧内。阻尼器34可以形成为宽度略微大于凸起3b的长度。
图5是凸起33b和阻尼器34的放大截面视图,其中阻尼器34和凸起33b示出为处于相互分开的状态。阻尼器34和34形成为可安装到各孔42a和42a的内侧内。更具体地,如在图5中示出,每个阻尼器34包括沿凸起33b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外部凸缘部分34a和中心凸缘部分34b。孔42a的边缘放置在外部凸缘部分34a和中心凸缘部分34b之间,因此将阻尼器34安装在孔42a的内侧内。
外部凸缘部分34a置于前挡泥板40的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外管31的安装表面33a之间,其中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通过外部凸缘部分34a与安装表面接触。
另外,中心凸缘部分34b放置在垫圈47和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之间。更具体地,垫圈47的直径大于凸起33b的前端的直径L1,且与中心凸缘部分34b接触的接触面47a设置在垫圈47的外周侧上。中心凸缘部分34b放置在接触面47a和孔42a的边缘之间。垫圈47的直径大体上等于中心凸缘部分34b的直径。
凸起33b形成为锥形形状,使得凸起33b的前端侧的直径L1小于凸起33b的基部部分的直径L2。更具体地,凸起33b的外周表面在径向方向上向中心侧减缩。另外,阻尼器34形成为具有大于凸起33b的前端侧的直径L1且小于凸起33b的基部部分的直径L2的内侧直径L3。如上所述,阻尼器34由可膨胀弹性材料形成。因此,阻尼器34根据形成为锥形形状的凸起33b的外部轮廓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装配在凸起33b上。
如图4所示,前轮胎13位于一对左右凸起33b和33b之间。凸起33b的前端和前轮胎13的侧壁13a之间的距离略微大于螺栓48和48的长度。
如图3所示,向后突出的软管支承部分33d形成在设置到前悬架30L的外管31的装配部分33中。支柱45以安螺栓46装在软管支承部分33d中。支柱45保持了油管15的外周表面。另外,夹45a设置到支柱45,且油管15在垂直方向上延伸通过夹45a的内侧。
如上所述,摩托车1包括:一对左右前悬架30L和30R;待安装到一对前悬架30L和30R的一对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待布置在一对前悬架30L和30R之间的前挡泥板40;和将一对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安装到一对前悬架30L和30R的螺栓48和48与垫圈47和47。孔42a和42a形成在各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中。另外,一对前悬架30L和30R包括一对安装表面33a和33a,所述安装表面33a和33a通过放置在安装表面33a和33a之间的前挡泥板40与所述各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接触;且分别从一对安装表面33a和33a突出的一对凸起33b和33b装配在孔42a和42a内,且所述凸起33b和33b允许螺栓48和48安装到其内。环形阻尼器34和34分别装配在凸起33b和33b上,其中阻尼器34和34的部分(根据以上描述的外部凸缘部分34a和中心凸缘部分34b)分别布置在一对安装表面33a和33a与一对垫圈47和47之间。因此,前挡泥板40和前悬架30L和30R之间的位置不对准即使在插入螺栓48和48前也被调节,使得能改进安装前挡泥板40的工作的可操作性。另外,阻尼器34和34的部分布置在一对安装表面33a和33a与一对垫圈47和47之间。因此,能够防止螺栓48和48的紧固力直接施加在位于垫圈47和47与安装表面33a和33a之间的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上。另外,凸起33b和33b形成为环形且装配在各凸起33b和33b上。因此,阻尼器34和34能够通过简单的工作安装到各凸起33b和33b,且因此使得可以改进安装工作的可操作性。
另外,阻尼器34和34分别包括放置在前挡泥板40的一对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与一对前悬架30L和30R的安装表面33a和33a之间的外部凸缘部分34a和34a。因此,能够抑制前挡泥板40在宽度方向上在前悬架30L和30R上的振动。另外,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螺栓48和48的紧固力直接施加在前挡泥板40上。
另外,阻尼器34和34分别包括放置在垫圈47和47与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之间的中心凸缘部分34b。因此,能够抑制前挡泥板40在宽度方向上在前悬架30L和30R之间的振动。另外,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螺栓48和48的紧固力直接施加在前挡泥板40上。
另外,螺栓48和48的前端分别从凸起33b和33b的前端插入到形成在凸起33b和33b内的螺钉孔33c和33c内。直径大于凸起33b和33b的直径的垫圈47和47分别设置在螺栓48和48的基部部分的侧上。垫圈47和47分别包括与中心凸缘部分34b和34b接触的接触面47a和47a。因此,能够抑制前挡泥板40在宽度方向上在前悬架30L和30R上的振动。
另外,摩托车1包括垫圈47和47,所述垫圈47和47分别设置为将前挡泥板40安装到前悬架30L和30R的各紧固件的大直径部分。因此,能够便于大直径部分的尺寸选择。
另外,在摩托车1内,一对凸起33b和33b中的每个形成为锥形形状,使得其前端的直径L1小于其基部部分的直径L2。因此,凸起33b和33b能够容易地插入在各孔42a和42a内,且因此能够改进安装前挡泥板40的工作的可操作性。
另外,阻尼器34的内径L3大于凸起33b的前端的直径L1且小于凸起33b的基部部分的直径L2。因此,阻尼器34的内周表面与凸起33b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前挡泥板40与前悬架30L和30R相关的支承强度能够增加,且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前挡泥板40在前悬架30L和30R上的振动。
摩托车1还包括作为紧固件的螺栓48和48。在各凸起33b和33b内形成有允许插入各螺栓48和48的螺钉孔33c和33c。这使得前悬架30L和30R能稳定地支承前挡泥板40。
摩托车1还包括作为被支承构件的用于覆盖前轮胎13的前挡泥板40。这实现了改进前挡泥板40的安装工作的可操作性。
摩托车1还包括作为支承构件的一对左右前悬架30L和30R,所述左右前悬架30L和30R支承其中提供前轮胎13的前轮3,且降低了前轮3的振荡。这实现了将前挡泥板40安装到前悬架30L和30R的安装工作的可操作性的改进。
另外,在摩托车1中,提供一对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以沿前悬架30L和30R延伸。这便于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和42的安装工作。
另外,螺钉孔33c设置在凸起33b内,且能够使用短螺栓作为螺栓48。更具体地,假定圆柱形圈邻近安装表面33a而非凸起33b布置,则阻尼器34装配到圈的外侧,且螺栓插入到圈的内侧内。在此情况中,不在圈内形成带螺纹的构造,因此必须使用其长度大一个圈长度的螺栓。然而,在摩托车1中,螺钉孔33c形成在凸起33b内,使得能够使用短的螺栓作为螺栓48。另外,在摩托车1中,虽然前轮胎13位于一对凸起33b和33b之间,但能够使用短的螺栓作为螺栓48,使得前轮胎13更不容易干扰装配螺栓48的工作。因此,能够使用大轮胎作为前轮胎13。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摩托车1,而是能够以多种方式修改。例如,以上描述了其中前悬架30L和30R作为支承构件设置到摩托车1的情况,且前挡泥板40在摩托车1内设置作为被支承构件。然而,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以左右对设置的后托架25,且应用于布置在其间的后挡泥板16。更具体地,凸起可以形成在后托架25内,且凸起插入到其内的孔可以形成在后挡泥板16内。
另外,在上述的摩托车1中,阻尼器34在其两端部分内包括外部凸缘部分34a和中心凸缘部分34b。然而,外部凸缘部分34a和中心凸缘部分34b的任一个可以设置在阻尼器34内。再可选择地,阻尼器34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形状,而不设置凸缘部分34a和34b。在此情况中,阻尼器34可以形成为其长度略微大于凸起33b的长度。
另外,上述的摩托车1包括作为紧固件的用于将前挡泥板40安装到前悬架30L和30R的螺栓48和垫圈47,且用于装配螺栓48的螺钉孔33c形成在凸起33c内。然而,紧固件不限制于此。例如,构造可以为使得凸起33b形成为将螺栓的基部部分保持在其内,且螺母可以作为紧固件与由凸起保持的螺栓接合。在此情况中,前挡泥板40的后部被安装表面部分42放置在装配到螺母的或装配到通过凸起33b保持的螺栓的前端上的垫圈和前悬架30的安装表面33a之间。
另外,以上所述的摩托车1包括作为紧固件的螺栓48和装配到其上的垫圈47。然而,摩托车1可以包括形成为紧固件的螺栓,所述螺栓的形成方式使得螺栓的头部分和直径大于头部分直径的盘形的大直径部分相互整体地模制。

Claims (12)

1.一种跨骑式车辆,包括:
左支承构件和右支承构件;
包括一对被安装表面的被支承构件,所述一对被安装表面用于分别安装在所述左支承构件和右支承构件上,且该被支承构件布置在所述左支承构件和右支承构件之间;和
将所述一对被安装表面分别附接到所述左支承构件和右支承构件的紧固件,
在所述被支承构件的每个被安装表面内形成有一个孔;
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承构件和右支承构件均包括一个安装表面和一个凸起,所述安装表面使得所述被支承构件置于其间,所述凸起分别从所述安装表面突出且分别插入到所述孔内,且所述凸起允许所述紧固件安装到其上;和
环形缓冲构件分别装配在所述凸起上,且至少部分所述缓冲构件布置在所述一对安装表面和所述紧固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分别包括置于所述被支承构件的一对被安装表面与所述支承构件的一对安装表面之间的第一凸缘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分别包括置于所述紧固件和所述被安装表面之间的第二凸缘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各紧固件的一端从所述凸起的前端装配到形成在所述凸起内的孔上;和
在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大直径部分,该大直径部分大于所述凸起的直径,其中所述大直径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分相接触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的大直径部分是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凸起中的每个形成为锥形形状,从而所述凸起的前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凸起的基部部分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的内径大于所述凸起的前端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基部部分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分别包括螺钉;且在各个所述凸起中形成有允许所述紧固件插入到其内的螺钉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支承构件是覆盖前轮胎的前挡泥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对设置所述前轮胎的车轮进行支撑,且所述支承构件是缓冲所述车轮振荡的一对左右前悬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安装表面沿所述前悬架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胎位于所述一对凸起之间。
CN2008101902356A 2007-12-28 2008-12-26 跨骑式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8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41405 2007-12-28
JP2007341405A JP2009161018A (ja) 2007-12-28 2007-12-28 鞍乗型車両
JP2007-341405 2007-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8682A CN101468682A (zh) 2009-07-01
CN101468682B true CN101468682B (zh) 2011-01-26

Family

ID=4082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23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8682B (zh) 2007-12-28 2008-12-26 跨骑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161018A (zh)
CN (1) CN101468682B (zh)
TW (1) TWI3546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40746A (ja) * 2017-02-28 2018-09-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21054129A (ja) 2019-09-27 2021-04-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12A (zh) * 1993-08-31 1995-09-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后翼子板安装结构
CN1829627A (zh) * 2003-08-19 2006-09-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用于摩托车的前防护板和摩托车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12A (zh) * 1993-08-31 1995-09-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后翼子板安装结构
CN1829627A (zh) * 2003-08-19 2006-09-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用于摩托车的前防护板和摩托车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8875A 2001.01.23
JP特开2004-338428A 2004.12.02
JP特开2004-34778A 2004.02.05
JP特开平5-238453A 1993.09.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54635B (en) 2011-12-21
TW200936424A (en) 2009-09-01
JP2009161018A (ja) 2009-07-23
CN101468682A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6794B (zh) 电动辅助自行车
JP5069602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カバー構造
WO2011114631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制動装置
US10625802B2 (en) Rear fender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saddle-type vehicle
JP4677290B2 (ja) リヤスイングアーム取付構造
JP460774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US8381863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rrangement between a frame member and an engine of a saddle-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EP2599699B1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EP1369345B1 (en) Forward disposed par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CN101468682B (zh) 跨骑式车辆
JP625193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輪支持フレーム構造
JP5202436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ブレーキディスク締付け構造
JP6231270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EP3225526B1 (en) Saddle-riding-type vehicle cable support structure
JP457438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運転者用ステップ構造
WO2019064902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EP3431374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8622303B (zh) 自行车用前拨链器
JP5637876B2 (ja) 鞍乗型車両の駆動輪構造
JP3159301U (ja) 鞍乗型車両
JP725306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組み付け構造
CN211032863U (zh) 轻型全地形车方向操纵装置与车架的装配结构
JP729651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3636534B1 (en) Straddled vehicle
KR100268408B1 (ko) 리어 쇼크업소버의 마운팅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