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8521B -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生胎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生胎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8521B
CN101468521B CN 200810186556 CN200810186556A CN101468521B CN 101468521 B CN101468521 B CN 101468521B CN 200810186556 CN200810186556 CN 200810186556 CN 200810186556 A CN200810186556 A CN 200810186556A CN 101468521 B CN101468521 B CN 101468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ire
section
main body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865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8521A (zh
Inventor
大平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8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8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8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85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改善轮胎部件的卷起工序。本发明使用生胎成型装置来制造轮胎,该装置包括成型鼓(2)和配置在该成型鼓两侧的粘贴装置(4)。粘贴装置包括:可在成型鼓轴向移动的滑动部件(7);在臂主体(8A)的另一端转动自由地轴设辊(8B)的摇臂(8)。在遍及成型鼓和摇臂的范围将轮胎部件(10)卷绕成圆筒状,并将一对胎圈芯(15)嵌入到轮胎部件(10),使该胎圈芯(15)之间的轮胎部件膨胀来形成主体部(20),对主体部(20)与滑动部件(7)之间赋予相对旋转而且使滑动部件朝向成型鼓沿轴向移动。由此将与轮胎部件的挤出部(21)接触的辊沿着主体部从径向内侧向外侧且相对径向倾斜地移动,从而卷起挤出部。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生胎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改善生胎成型时的轮胎部件的卷起工序等来减少粘贴不良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生胎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充气轮胎的制造工序中,首先,将包括帘布层的轮胎部件圆筒状地卷绕到成型鼓上,之后嵌入一对胎圈芯,而使该一对胎圈芯之间的轮胎部件膨胀变形为环状,而且将比该胎圈芯更靠近轮胎轴向外侧的轮胎部件的挤出部在胎圈芯的附近卷起以成型生胎(还称为“low cover”或者“green tire”),并用模具对其进行硫化成型。另外,以往作为成型生胎的方法,提出有下述专利文献1至3的方案。
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预先装入其内周面侧的膨胀为气球状的囊状物来按压轮胎部件的挤出部并卷起的方法。这样,使用囊状物卷起轮胎部件的方式一般被称为“囊状物方式”。
另外,专利文献2至3公开了一种如下方法,即如图18所示,轮胎部件的挤出部c的内周面,将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辊r沿着主体部g从轮胎径向内侧向外按压于轮胎的径向,由此将该挤出部c向主体部g卷起。这样的卷起方式一般称为“机械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95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683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9298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的囊状物方式中,需要定期更换囊状物等维护。因此,由于维护的原因不得不停止生产线,而存在无法充分提高生产率。
另外,专利文献2至3的机械方式中,不需要如上述的上述囊状物的维护。然而,如图16所示,为了与径向平行地按压辊r,如图17所示,在生胎t的胎圈部和胎侧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由辊r按压的沟状的凹部e、和在这些凹部e之间不与辊r接触的非按压部分f。这样的非按压部分f与挤出部c和主体部g没有充分密接,进而内部有可能残存空气。另外,如果生胎t的内部残存有大量的空气,则在硫化时发生成型不良或者耐久性显著恶化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生胎成型装置,通过使卷起挤出部的辊在径向上从外向内且相对轮胎径向倾斜地移动,与以往相比,增大辊与挤出部的接触(按压)长度,进而有效地排出轮胎部件的主体部与挤出部之间的空气,从而能够抑制不合格品的发生。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使用生胎成型装置来制造充气轮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该生胎成型装置包括呈大致圆筒形的成型鼓和配置在该成型鼓的轴向两侧的轮胎部件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粘贴装置包括:可在上述轴向移动的滑动部件;间隔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多根摇臂,该摇臂包括:一端被可径向摇动地轴设于上述滑动部件且另一端在上述成型鼓侧延伸的臂主体、和被转动自由地轴设于上述臂主体的上述另一端的辊,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遍及上述成型鼓和沿轴向被保持的上述摇臂的范围将包括带束层的轮胎部件卷绕成圆筒状的工序;将一对胎圈芯嵌入到上述轮胎部件的工序;通过使上述胎圈芯之间的轮胎部件膨胀为环状来形成主体部的工序;卷起工序,其对上述主体部与上述滑动部件之间赋予相对旋转且使上述滑动部件向上述成型鼓移动,由此使与从上述胎圈芯向轴向外侧挤出的轮胎部件的挤出部的内周面接触的上述辊,沿着上述主体部从轮胎径向内侧向外侧且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倾斜地移动,而将上述挤出部向主体部卷起。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上述主体部在上述辊将挤出部向径向卷起10mm期间旋转10~50°。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上述主体部的胎面区域的外面,粘贴有至少包括胎面胶的环状的胎面橡胶体,并且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胎面胶按压工序,其在卷起上述挤出部的整体或者一部分后,对上述主体部与上述滑动部件之间赋予相对旋转且将上述滑动部件向从上述成型鼓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使位于上述胎面橡胶体的外面的上述辊沿着胎面橡胶体的外面且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倾斜地移动,而将上述胎面橡胶体密接于主体部。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生胎成型装置,包括:卷绕包括带束层的轮胎部件的圆筒状的成型鼓;一对胎圈芯保持装置,其配置于上述成型鼓的轴向的两外侧且经由轮胎部件保持被外插于上述轮胎部件的一对胎圈芯的内周面,并且可沿轴向移动;以及粘贴装置,其配置于上述一对胎圈芯保持装置的两外侧且卷绕比上述胎圈芯更靠轮胎轴向外侧的挤出部,并且将该挤出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卷起,上述粘贴装置包括:可在上述成型鼓的轴向移动的滑动部件;间隔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多根摇臂,其包括:经过上述挤出部的内周面侧而沿轮胎轴向延伸且一端被可径向摇动地轴设于上述滑动部件,并且另一端在上述成型鼓侧延伸的臂主体;在上述臂主体的另一端,围绕沿着上述臂主体的长边方向的轴线摆动自由地设置的脚轮状的辊;对上述滑动部件与上述胎圈芯保持装置之间赋予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赋予单元。
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生胎成型装置,上述摇臂至少包括:第一臂主体、和长度比上述第一臂主体短的第二臂主体,并且上述第一臂主体与上述第二臂主体交替地设置在圆周方向上。
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涉及的发明中,通过将与轮胎部件的挤出部接触的辊,沿着主体部从径向外侧向内侧且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地移动,而将挤出部向主体部卷起。由此,与将辊与径向平行地移动的情况相比,增大由上述辊的按压长度,进而有效地排出轮胎部件的主体部与挤出部之间的空气。因此,能够抑制不合格品的发生。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装置涉及的发明中,包括在上述臂主体的另一端,围绕沿着上述臂主体的长边方向的轴线自由摆动地被设置的辊的摇臂,并且包括对轴设于上述臂主体的一端上的上述滑动部件与胎圈芯保持装置之间赋予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赋予单元,从而能够将上述辊按压在挤出部的内周面和胎面橡胶体的外面上且相对径向倾斜地移动。因此,与将辊与径向平行地移动的情况相比,增大上述辊的按压长度,进而有效地排出轮胎部件的主体部与露出部之间的空气。因此,能够抑制不合格品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生胎成型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其要部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使其成型鼓变化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生胎成型装置的要部立体图。
图5是图3的A-A端面图。
图6是摇臂的辊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将轮胎部件卷绕于生胎成型装置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通过胎圈芯保持装置的芯支承部来保持胎圈芯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成型主体部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滚压工序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卷起工序的剖视图。
图12是生胎的侧视图。
图13是说明胎面胶按压工序的简要图。
图14是表示摇臂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生胎成型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图15是其摇臂的俯视图。
图16是说明卷起工序的剖视图。
图17是说明以往的卷起工序的剖视图。
图18是以往的生胎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生胎成型装置    2成型鼓        3胎圈芯保持装置
4卷起装置        7滑动部件      8摇臂
8A臂主体    8A1第一臂主体    8A2第二臂主体
8B辊        10轮胎部件       12帘布层
13胎侧橡胶  15胎圈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生胎成型装置1的局部主视图,图2和图3是其要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立体图。针对上述生胎成型装置1而言,主要表示符号C所示的基准线的右侧,但左侧也具备大致相同的构成。
生胎成型装置1包括:呈近似圆筒形的成型鼓2、配置于该成型鼓2的轴向两外侧的一对胎圈芯保持装置3、和配置于该胎圈芯保持装置3的轴向两外侧的轮胎部件的卷起装置4,且它们是由近似水平地延伸的中心轴5支承的。
上述中心轴5由图1中配置于右侧的第一中心轴5a和与该第一中心轴5a分离且在同一轴上对接配置的第二中心轴5b构成。通过框架F1将这些第一和第二中心轴5a、5b的轴向的外端悬臂状地支承。
本实施方式的生胎成型装置1中,设置于第一中心轴5a侧的第一部分1A和设置于第二中心轴5b侧的第二部分1B可相互接合、分离地被设置。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A设置在工作台TB上,该工作台TB可沿着铺设在底面F上的轨道R在中心轴5的轴向上移动。
上述成型鼓2包括:配置于其中央的中央鼓2a;与其轴向两侧邻接配置的一对侧鼓2b、2b。各鼓2a和2b均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外径且利用上述第一、第二中心轴5a和5b同轴状地被配置。这样的成型鼓2通过将中央鼓2a和侧鼓2b的外周面在轴向上实质上连接,而提供能够卷绕板状的轮胎部件的宽度的宽圆筒状的外周面。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轴5a与第二中心轴5b在中央鼓2a和配置于其右侧的侧鼓2b之间分离。
另外,中央鼓2a例如通过在圆周方向上连接多个部分s而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实质上连接的外周面,另一方面,使用致动器2a1将该部分s交替且向径向内侧引入,从而能够如图3所示地缩径。
另外,侧鼓2b包括:筒状的基部2b1和固定于其轴向外侧边缘的凸缘2b2,且中央鼓2a侧开口,在上述凸缘2b2上固定有套筒6。该套筒6相对于上述中心轴5可相对轴向滑动且可转动地插入于外部。另外,如图1所示,在套筒6的轴向的一端侧固定有链轮6P,该链轮6P经由链条CH1与电动机M1连接。因此,通过驱动该电动机M1能够在中心轴5的周围使套筒6转动。
如图2至3所示,上述胎圈芯保持装置3包括:在侧鼓2b的凸缘2b2的附近固定于上述套筒6上的环状的内侧底座3a;在从该内侧底座3a向轴向外侧远离的位置上固定于套筒6的环状的外侧底座3b;配置于上述内侧底座3a和上述外侧底座3b之间且可沿套筒6在轴向上移动的滑动连杆3c;在内侧底座3a和外侧底座3b之间仅可沿径向移动地被保持且可通过上述滑动连杆3c的滑动在径向上出没的芯支承部3d。
上述芯支承部3d由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部分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芯支承部3d具有与上述滑动连杆3c的斜面3c1卡合的斜面3d1。因此,芯支承部3d能够通过滑动连杆3c的轴向外侧的移动而向径向外侧移动,并且能够通过滑动连杆3c的向轴向内侧的移动而向径向内侧移动。这里,轴向内侧是指朝向上述基准线C的方向,轴向外侧是指远离上述基准线C的方向。
另外,在芯支承部3d的外面例如固定有橡胶座3e。该橡胶座3e的轴向的一端固定于上述内侧底座3a,并且另一端在轴向外侧超越芯支承部3d且以覆盖外侧底座3b的形式悬臂状地延伸。
上述卷起装置4包括:能够相对于上述套筒6沿轴向滑动且转动的滑动部件7;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地安装于该滑动部件7上且沿轴向延伸的多根摇臂8。
从作为图3的A-A端面图的图5明确可知,上述摇臂8以一定的圆周方向间距设置于滑动部件7上。另外,摇臂8包括:一端8a被可径向摇动地轴设于上述滑动部件7上且另一端8b在成型鼓2侧延伸的臂主体8A;被自由转动地轴设于该臂主体8A的上述另一端8b的辊8B。
图6是表示辊8B的放大图。该辊8B使用所谓的脚轮状的辊,即其在臂主体8A的另一端上可沿着该臂主体的长度方向的轴线L1周围自由摆动地被设置。即,辊8B的支承托架8Ba和经由未图示的轴承旋转自由地安装于该支承支架8Ba上的螺栓轴8Bb被螺纹固定于臂主体8A上。另外,辊8B的接地中心位置CP从上述轴线L1(螺栓轴8Bb的轴中心线)偏置距离Z(Z≠0)。如上述的辊8B能够以辊8B的旋转轴相对于移动方向始终成为直角的方式在上述轴线L1周围自由摆动地转动,以便移动阻力最小。
另外,摇臂8上安装有将它们紧固的环状的橡胶带B。由此如图1至图3所示,各摇臂8(及其外周面)被保持于实质上呈水平的初始状态。这时,如图2或图3所示,各辊8B载置于外侧底座3b的水平外面。
另外,如图1所示,生胎成型装置1设置有轴向移动工具D,该移动工具D能够使上述套筒6和滑动部件7沿轴向移动。
该轴向移动工具D包括:通过一对轴承部件33旋转自由地轴设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螺旋轴32;与该螺旋轴32平行地延伸的轨道部件34;以及第一、第二移动框架F2、F3,该第一、第二移动框架F2、F3包括螺纹结合于该螺旋轴32的球状螺母部30和与上述轨道部件34啮合且可在该轨道部件34上滑动的滑台31。
上述第一移动框架F2的上部经由轴承40固定于上述套筒6。另外,第二移动框架F2上固定有用于使套筒6旋转的上述电动机M1。另外,第二移动框架F3的上部固定于上述滑动部件7。
另外,经由链条等的传动工具CH2将电动机M1的转矩传递给上述螺旋轴32。再者,螺旋轴32具有:螺纹结合于第一移动框架F2的球状螺母部30的第一螺旋轴部32a;螺纹结合于第二移动框架F3的球状螺母部30的第二螺旋轴部32b,第一螺旋轴部32a和第二螺旋轴部32b例如经由如电磁离合器36的动力传输接断单元同轴状地对接配置。
上述的轴向移动工具D通过在连接电磁离合器36的状态下向规定方向驱动电动机M2,从而能够使第一和第二移动框架F2、F3以相同速度向轴向内侧移动。由此,套筒6和滑动部件7能够以相同速度向轴向外侧移动。由此,例如如图3所示,能够使中央鼓2a缩径,并与套筒6一同使一对侧鼓相互靠近。
另外,通过在切断电磁离合器36的状态下向与上述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电动机M2,能够仅使第二移动框架F3向轴向内侧移动而不会使套筒6向轴向移动。由此,摇臂8能够一边将上述橡胶带B伸长,一边使辊8B向登上在外侧底座3b上设置的倾斜面3b1上的方向摇动。另外,通过在切断电磁离合器36的状态下滑动部件7向轴向外侧的移动,并利用橡胶带B的紧固力,各摇臂8的辊8B向离开上述倾斜面3b1的方向摇动。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的摇臂8的初始状态下,连接臂主体8A的外周面8c的假设圆筒,形成为实质上与上述成型鼓2的外径相等。
对于使用如上构成的生胎成型装置1成型生胎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7所示,呈环形的一对胎圈芯15从中央鼓2a和侧鼓2b之间的间隙j(这里,第一和第二中心轴5a、5b分离)嵌入到成型鼓2,如假设线所示,优选为在轴向外侧的位置上待机以便不妨碍轮胎部件10的粘贴。
接下来,在遍及成型鼓2和大致沿轴向被保持的摇臂8的范围,片状的轮胎部件10被卷绕成圆筒状。该轮胎部件10例如包括:内衬橡胶11;与其宽度方向的边缘连接的胎圈橡胶14;和胎圈橡胶14连接的胎侧橡胶13;卷绕于它们外侧的帘布层12。它们也可以预先一体化,另外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分别卷绕。另外,这时例如考虑到胎圈橡胶14等的厚度、之后进行的胎圈芯15的嵌入工序等,优选为将胎圈芯保持装置3的橡胶座3e的外面待机在比成型鼓2的外面稍靠近径向外侧的位置上。
接下来,进行在上述轮胎部件10的外侧嵌入一对胎圈芯15的工序。该胎圈芯15嵌入到与胎圈芯保持装置3的芯支承部3d对应的位置上。然后,如图8所示,使芯支承部3d向径向外侧移动。由此,芯支承部3d能够经由橡胶座3e和轮胎部件10按压胎圈芯15的内周面来进行保持。另外,在胎圈芯15上预先一体地设置有例如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的三角胶芯(bead apex)16。
接下来,如图9所示,进行使胎圈橡胶15、15之间的轮胎部件10膨胀为环状来形成主体部20的工序。即,当将成型鼓2的中央鼓2a缩径之后,使左右的套筒6与滑动部件7一同向轴向内侧移动。由此,固定于套筒6的胎圈芯保持装置3保持胎圈芯15不变的状态下向轴向内侧移动,而能够使胎圈芯15、15之间的轴向距离从CW0缩小至CW1。同时,例如通过将高压空气等向轮胎部件10的内侧区域i供给,而能够使胎圈芯15、15之间的轮胎部件10膨胀变形为环状。
另外,这时主体部20的胎面区域粘合于环形的胎面橡胶体17的内周面上,该胎面橡胶体17包括在其径向外侧预先待机的带束层17a和胎面胶17b。
接下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滚压工序。如图10所示,滚压工序中,将具有与轮胎周向相同周向面的滚压辊19按压于胎面橡胶体17的外面,并且使上述套筒6旋转来旋转轮胎部件,并且使滚压辊19沿着胎面橡胶体17的外面在轴向缓慢移动。由此,胎面橡胶体17按照被成形为环状的主体部20的胎面区域的外面的方式变形并进行密接。
在上述滚压工序之后,进行将从胎圈芯15向轴向外侧挤出的轮胎部件的挤出部21卷绕到主体部20上的卷起工序。另外,上述挤出部21至少包括帘布层12和胎侧橡胶13。
如图11所示,上述卷起工序是通过对主体部20和滑动部件7之间赋予相对旋转且将滑动部件7朝向成型鼓2沿轴向移动来进行的。即,通过驱动上述电动机M1,经由套筒6使胎圈芯保持装置3旋转。另外,上述轴向移动工具D在切断离合器36的状态下,将电动机M2向规定方向驱动。由此,保持使套筒6停止不变的状态下仅使滑动部件7向轴向内侧移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轴向移动工具D和使套筒6移动的电动机M1可以作为对滑动部件7和胎圈芯保持装置3之间赋予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赋予机构发挥作用。
由此,辊8B受到由向径向扩径的摇臂8被按压于径向的力,并且从围绕中心轴5旋转的轮胎部件10的挤出部21受到圆周方向的旋转力。通过它们的合力,辊8B摆动头,一边相对径向倾斜移动一边将挤出部21向主体部20卷起。
图12(a)中表示经过如上述的卷起工序的生胎t的剖视图。生胎t的胎侧部相对于径向RL倾斜地接触辊8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示了螺线管状的凹部e。上述辊8B的接触长度与如以往那样使辊与径向RL平行地移动来卷起的方法相比增大。因此,挤出部21与主体部20之间的空气与以往相比能够更多地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抑制不合格品的发生。另外,径向是指包括轮胎旋转轴的平面切断轮胎的切口的方向。
另外,卷起工序中的主体部20和滑动部件7之间的相对旋转量,能够设定为各种各样。优选为,辊8B在将挤出部在径向卷起10mm之间使主体部20旋转10~50°,更优选为旋转15~30°。如果上述旋转量小于10(°/10mm),则存在无法使挤出部与辊8B之间的接触压长度充分增加的危险,反之如果上述旋转量超过50(°/10mm),则存在卷起力不足进而生产率恶化的危险。特别是,通过调整上述旋转量,能够用辊8B按压生胎t的胎侧部的整个区域。
另外,在卷上工序之后,使滑动部件7向轴向外侧移动。由此,辊8B通过橡胶带B被常时紧固,因此能够再次按压卷起的部分,进而使挤出部21与主体部20密接(按压工序)。这时,通过维持轮胎部件10的旋转,例如如图12(b)所示,能够将辊8B从径向外侧向内侧且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倾斜地移动。这样,生胎t实质上整个区域被辊8B按压,且以凹部e交叉的方式被按压,因此有助于获得降低波动且均匀性高的充气轮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使用滚压辊19的滚压工序将胎面橡胶体17的胎面胶17b与主体部20密接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代替上述滚压工序,或者与滚压工序一同使用上述摇臂8进一步按压胎面胶17b(胎面胶按压工序)。图13表示说明如上述的胎面胶按压工序的简要图。
首先,如上所述,使摇臂8的辊8B按照イ、ロ、ハ的顺序移动来卷起挤出部21。
接下来,用杆等(未图示)提拉摇臂8使辊8B在二的位置待机。在二的位置,辊8比经过胎面橡胶体17的侧缘的半径线X更靠近轮胎轴向外侧。由此,卷绕到主体部20上而不会与胎面橡胶体17和辊8B发生干涉。
在胎面橡胶体17粘贴于主体部20上之后,解除摇臂8的上述提升,并向辊8B与胎面胶b的外面接触的ホ的位置移动。然后,主体部20与滑动部件7之间赋予相对旋转且使上述滑动部件7向从成型鼓2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位于胎面胶17b的外面的上述辊8b,沿着胎面胶17b的外面且相对于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地移动,从而能够使上述胎面橡胶体17与主体部20密接。在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摇臂8共用于挤出部21的卷起和胎面胶17b的按压,因此特别优选。
另外,图14、图15中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摇臂8包括:第一臂主体8A1;长度短于上述第一臂主体8A1的第二臂主体8A2,它们在圆周方向上例如交替地被设置。
上述第二臂主体8A2的辊8B,被设置于比由相邻的第一臂主体8A1、8A1夹着的空位更靠近径向内侧且不会与这些第一臂主体8A1干涉的位置上。另外,第二臂主体8A2经过上述空位而延伸。由此,摇臂8能够将各臂主体8A1、8A2紧密地配设,而不会使第一臂主体8A1与第二臂主体8A2的各辊8B1、8B2相互干涉。因此,如图16所示,能够使辊8B与生胎t的胎侧部的更多的区域接触并进行卷起,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对生胎内部的残存空气。特别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摇臂8在圆周方向上排列设置20条以上,更优选为设置30条以上。
另外,成形的生胎t能够通过使第一部分1A与第二部分1B分离,而从它们之间取出。
以上,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例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滑动部件7轴向移动的同时,使生胎的主体部20旋转,但是也可以固定主体部20,并且一边使滑动部件7旋转一边轴向移动(即螺纹进退)。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按照表1所示的卷起工序的样式分别形成各20条生胎(轮胎尺寸“215/60R16 95H”),将其硫化后,调查了胎侧部上发生表面凹凸(内部空气所致的膨胀)之类的加工不合格品的发生率。结果,均以与径向平行地移动辊来卷起挤出部的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进行表示,数值越小越好。表1表示试验的结果。
表1
Figure G2008101865569D00121
试验的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方法中不合格品发生率急剧减少。

Claims (5)

1.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使用生胎成型装置来制造充气轮胎,该生胎成型装置包括呈大致圆筒形的成型鼓和配置在该成型鼓的轴向两侧的轮胎部件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贴装置包括:可在上述轴向上移动的滑动部件;间隔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多根摇臂,该摇臂包括:一端被可径向摇动地轴设于上述滑动部件且另一端在上述成型鼓侧延伸的臂主体、和被转动自由地轴设于上述臂主体的上述另一端的辊,
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遍及上述成型鼓和沿轴向被保持的上述摇臂的范围将包括带束层的轮胎部件卷绕成圆筒状的工序;
将一对胎圈芯嵌入到上述轮胎部件的工序;
通过使上述胎圈芯之间的轮胎部件膨胀为环状来形成主体部的工序;
卷起工序,其对上述主体部与上述滑动部件之间赋予相对旋转且使上述滑动部件向上述成型鼓移动,由此使与从上述胎圈芯向轴向外侧挤出的轮胎部件的挤出部的内周面接触的上述辊,沿着上述主体部从轮胎径向内侧向外侧且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倾斜地移动,而将上述挤出部向主体部卷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在上述辊将挤出部向径向卷起10mm期间旋转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的胎面区域的外面,粘贴有至少包括胎面胶的环状的胎面橡胶体,并且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
胎面胶按压工序,其在卷起上述挤出部的整体或者一部分后,对上述主体部与上述滑动部件之间赋予相对旋转且将上述滑动部件向从上述成型鼓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使位于上述胎面橡胶体的外面的上述辊沿着胎面橡胶体的外面且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倾斜地移动,而将上述胎面橡胶体密接于主体部。
4.一种生胎成型装置,包括:
卷绕包括带束层的轮胎部件的圆筒状的成型鼓;
一对胎圈芯保持装置,其配置于上述成型鼓的轴向的两外侧且经由轮胎部件保持被外插于上述轮胎部件的一对胎圈芯的内周面,并且可沿轴向移动;以及
粘贴装置,其配置于上述一对胎圈芯保持装置的两外侧且卷绕比上述胎圈芯更靠轮胎轴向外侧的挤出部,并且将该挤出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卷起,
上述粘贴装置包括:
可在上述成型鼓的轴向移动的滑动部件;
间隔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多根摇臂,其包括:经过上述挤出部的内周面侧而沿轮胎轴向延伸且一端被可径向摇动地轴设于上述滑动部件,并且另一端在上述成型鼓侧延伸的臂主体;在上述臂主体的另一端,围绕沿着上述臂主体的长边方向的轴线摆动自由地设置的脚轮状的辊;
对上述滑动部件与上述胎圈芯保持装置之间赋予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赋予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摇臂至少包括:第一臂主体、和长度比上述第一臂主体短的第二臂主体,并且
上述第一臂主体与上述第二臂主体交替地设置在圆周方向上。
CN 200810186556 2007-12-27 2008-12-25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生胎成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8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7307 2007-12-27
JP2007337307 2007-12-27
JP2007337307A JP4410820B2 (ja) 2007-12-27 2007-12-27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生タイヤ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8521A CN101468521A (zh) 2009-07-01
CN101468521B true CN101468521B (zh) 2013-05-15

Family

ID=40826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865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8521B (zh) 2007-12-27 2008-12-25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生胎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10820B2 (zh)
CN (1) CN1014685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6633B2 (ja) * 2009-10-16 2014-08-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生タイヤ成形装置、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886840B2 (ja) * 2009-12-09 2012-02-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生タイヤの形成方法、及び生タイヤの形成装置
ITMI20110721A1 (it) * 2011-04-29 2012-10-30 Pirelli Processo e apparato per confezionare pneumatici per ruote di veicoli
NL2011062C2 (en) * 2013-06-28 2015-01-05 Vmi Holland Bv Tyre building drum with a turn-up mechanism.
JP6445917B2 (ja) * 2015-04-13 2018-12-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生タイヤ成形装置
JP6613607B2 (ja) * 2015-05-11 2019-12-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成形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484107B2 (ja) * 2015-05-19 2019-03-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生タイヤの形成方法
CN104985846B (zh) * 2015-06-30 2018-01-12 日新集创(新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轮胎胎面缠绕装置的小压轮组件
JP6563308B2 (ja) * 2015-10-27 2019-08-21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ゴム部材のターンアップ装置及びターンアップ方法
CN107498903B (zh) * 2017-09-18 2023-08-01 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 轮胎内衬层热帖胶片装置
JP7268511B2 (ja) * 2019-07-10 2023-05-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生タイヤの製造装置
KR102227762B1 (ko) 2019-09-25 2021-03-15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그린타이어 성형드럼
KR102425923B1 (ko) * 2020-10-08 2022-07-28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그린타이어 성형장치
JP2022064659A (ja) 2020-10-14 2022-04-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生タイヤ成形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020A (zh) * 2004-10-14 2006-04-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橡胶条带卷绕装置
CN1822947A (zh) * 2003-07-16 2006-08-2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于它的轮胎成形滚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2947A (zh) * 2003-07-16 2006-08-2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于它的轮胎成形滚筒装置
CN1760020A (zh) * 2004-10-14 2006-04-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橡胶条带卷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10820B2 (ja) 2010-02-03
CN101468521A (zh) 2009-07-01
JP2009154471A (ja) 200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8521B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生胎成型装置
CN101659127B (zh) 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成型鼓装置
US2010000066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reen tire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green tire
JP4150216B2 (ja) タイヤ製造方法、及び生タイヤ製造装置
WO2004069528A1 (ja)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折返し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009653A (zh) 实体桥面胎圈锁定鼓
US20120160423A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read for a vehicle tire
JP5205384B2 (ja) 生タイヤの製造装置
CN102990840A (zh) 轮胎成形用部件的加沟装置、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JP5695413B2 (ja) 生タイヤ形成方法
CN105339160A (zh) 具有翻卷机构的轮胎成型鼓
JP2007203566A (ja) タイヤ用ゴム層の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223223A (ja) ステ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タイヤ成型装置
JP491264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397316B1 (ko) 비드 와이어 그립 장치
JP2017088094A (ja) タイヤ
CN102774024A (zh) 泄气保用轮胎用的成形设备
WO2010055913A1 (ja) タイヤ製造装置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09196191A (ja) ビードコアのロック方法およびロック機構
JP200905141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2171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生タイヤ成形装置
CN102275318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5108406B2 (ja) スティフナーの形成方法
JP4626420B2 (ja) 成形ドラム及び筒状部材の成形方法
JP201001272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