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7420A -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7420A
CN101457420A CNA2008101792267A CN200810179226A CN101457420A CN 101457420 A CN101457420 A CN 101457420A CN A2008101792267 A CNA2008101792267 A CN A2008101792267A CN 200810179226 A CN200810179226 A CN 200810179226A CN 101457420 A CN101457420 A CN 101457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te
fiber
weight
cotton
cotto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92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忠
张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1792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74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7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包含黄麻、涤纶、棉三种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总重量的10~40wt%。本发明的混纺纱,涤纶纤维与黄麻纤维和棉纤维的细度差异均较小,在混纺中既可以与黄麻纤维抱合,又可以与棉纤维抱合,从而增强了各种纤维之间的抱合力,纺制出的混纺纱具有较好的断裂强力。本发明公开了不同重量百分比的黄麻纤维/棉纤维进行混纺时,使纱线的断裂强力较为理想的添加涤纶纤维的含量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纺纱,尤其涉及一种含有黄麻、涤纶、棉三种纤维的混纺纱。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地从起初对服饰耐用性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其舒适性的要求上,由于麻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低静电性和良好的抗菌特性,麻类纺织品服装面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麻类纺织品服装的面料主要是指亚麻、苎麻原料或者是此类原料与其它纤维如棉、羊毛、化纤、蚕丝等进行混纺/交织而制成的面料。但由于亚麻、苎麻价格较高的原因,使得麻类纺织品没有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而黄麻是仅次于棉花的世界第二大纤维素纤维,其价格低廉,并且与亚麻、苎麻相比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和悬垂性,抗菌能力仅次于大麻,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由于黄麻中的木质素含量较高(可达10-13wt%),比亚麻高几倍,纤维非常粗、硬,可纺性很差,这大大制约了黄麻在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另外,棉纤维织造出的服装具有吸湿、透气,无闷热感、手感好,同时也无静电现象的优点;而棉麻混纺产品兼具两种纤维材料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当需要织造价格低廉、实用性好的棉麻混纺纱线时,需要以黄麻纤维和棉纤维为主要原料进行混纺。但是当采用黄麻纤维和棉纤维这两种粗、细差异较大的纤维作为原料混纺时,由于两者的粗细、软硬程度差别很大,在纺纱过程中较粗黄麻纤维弯曲的程度较小,较细的棉纤维会缠绕在较粗的黄麻纤维的周围,弯曲的程度较大,而不是如粗细相近的纤维之间混纺时两者互相抱合,导致细、粗差异较大的黄麻和棉两种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较小,纺制出的混纺纱易于断裂,纱线强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黄麻/棉混纺纱断裂强力低的问题,通过添加涤纶纤维,提出一种断裂强力良好的棉麻混纺纱。
进而本发明提供了当黄麻/棉混纺比不同时,优选的添加涤纶纤维的重量百分比的数值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包含黄麻、涤纶和棉三种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总重量的10~40wt%。
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3:1~4:1,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10~20wt%。
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7~7:3,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20~30wt%。
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9:11~1:1,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25~30wt%。
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7:13~2:3,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30~35wt%。
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3:7,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35~40wt%。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纺纱中常用到的纤维中,粗纤维比细纤维的刚度大,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较粗的纤维刚度较大,而较细的纤维的刚度较小,所以粗、细两种纤维细度相差较大时,在混纺中粗纤维由于刚度较大,不容易发生弯曲、变形,而细纤维刚度小,较为柔软,极易发生弯曲、变形,因此会出现在纺纱过程中较细的纤维会缠绕在较粗的纤维的周围,而不是如粗细相近的纤维之间混纺时两者互相抱合,导致细、粗差异较大的两种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较小,纺制出的混纺纱易于断裂,纱线强力较低。本发明的混纺纱,通过在纤维混合中加入至少另一种与黄麻纤维和棉纤维的细度差异均较小的、纤维细度介于所述黄麻和棉两种纤维之间的涤纶纤维,由于涤纶纤维与黄麻和棉两种纤维的粗细、软硬程度均相差不大,因此可以在纺制过程中很好地抱合,能够提高混纺纱的断裂强力。
2、本发明公开了不同重量百分比的黄麻纤维/棉纤维进行混纺时,使纱线的断裂强力较为理想的,添加涤纶纤维的重量百分含量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黄麻纤维经过脱胶、养生后的纤维细度在400~500(Nm),而棉纤维的细度在6000(Nm)左右,棉纤维细度的公制支数(Nm)是黄麻纤维的12~15倍。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经过混纺后,其中的黄麻纤维的弯曲变形程度较小,而棉纤维缠绕在黄麻纤维的周围,这两种细度差异较大的两种纤维的抱合情况不好。这时,将长度在27~30毫米的黄麻束纤维与长度在25~33毫米的棉纤维进行混纺时,其不同混纺比例的黄麻/棉混纺12支(s)纱的断裂强力如下表所示。
表1  黄麻/棉混纺12支(s)纱的断裂强力
 
比例(wt%) 断裂强力(cN)
10/90 530.87
20/80 527.65
30/70 520.93
40/60 511.75
45/55 506.78
50/50 499.80
55/45 482.90
60/40 443.27
70/30 389.47
80/20 327.87
由表1可以看出,除了10/90和20/80(wt%)两种黄麻/棉混纺比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在520(cN)以上,其余均在520(cN)以下,黄麻与棉两种纤维混纺出来的纱线断裂强力较低。实施例1至实施例5分别为向所述黄麻和棉两种纤维中加入涤纶纤维进行纤维混合,之后再进行纱线的纺制,经测试后得到纱线的断裂强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加入的涤纶纤维的具体参数:长度45~75mm、公制支数1100~2200Nm。
实施例1
当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3:1~4:1时,向所述黄麻、棉两种纤维中添加涤纶纤维后纺制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如下表所示。
表2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3:1~4:1,按照重量百分比10~20wt%添加涤纶纤维后混纺的12支(s)纱的断裂强力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 涤纶纤维含量(wt%) 断裂强力(cN)
 
重量比
3:1 10 543.75
3:1 15 588.56
3:1 20 608.35
7:2 10 520.69
7:2 15 534.97
7:2 20 585.45
4:1 10 546.38
4:1 15 558.69
4:1 20 575.34
比较表1和表2可以看到:在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3:1~4:1范围,即75:25~80:20范围时,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直接混纺得到的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大致分布在320~390(cN)范围;而按照10~20wt%的加入了所述涤纶纤维,再进行纤维混合和混纺后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在520(cN)以上。可见按照重量百分比在10~20wt%范围添加所述涤纶纤维可以很好的提高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
实施例2
当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7~7:3时,向所述黄麻、棉两种纤维中添加涤纶纤维后纺制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如下表所示。
表3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7~7:3,按照重量百分比20~30wt%添加涤纶纤维后混纺的12支(s)纱的断裂强力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             涤纶纤维含量(wt%) 断裂强力(cN)
13:7 20 600.82
13:7 25 581.45
 
13:7 30 565.47
2:1 20 623.69
2:1 25 592.35
2:1 30 558.67
7:3 20 532.64
7:3 25 546.85
7:3 30 559.86
比较表1和表3可以看到:在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7~7:3范围,即65:35~70:30范围时,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直接混纺得到的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大致分布在390~450(cN)范围;而按照20~30wt%的加入了所述涤纶纤维,再进行纤维混合和混纺后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在530(cN)以上。可见按照重量百分比在20~30wt%范围添加所述涤纶纤维可以很好的提高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
实施例3
当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9:11~1:1时,向所述黄麻、棉两种纤维中添加涤纶纤维后纺制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如下表所示。
表4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9:11~1:1,按照重量百分比25~30wt%添加涤纶纤维后混纺的12支(s)纱的断裂强力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             涤纶纤维含量(wt%) 断裂强力(cN)
9:11 25 653.75
9:11 27 630.65
9:11 30 618.34
19:21 25 616.86
19:21 27 609.58
 
19:21 30 606.33
1:1 25 617.89
1:1 27 598.76
1:1 30 599.45
比较表1和表4可以看到:在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9:13~1:1范围,即45:55~50:50范围时,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直接混纺得到的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大致分布在500~510(cN)范围;而按照25~30wt%的加入了所述涤纶纤维,再进行纤维混合和混纺后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在595(cN)以上。可见按照重量百分比在25~30wt%范围添加所述涤纶纤维可以很好的提高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
实施例4
当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7:13~2:3时,向所述黄麻、棉两种纤维中添加涤纶纤维后纺制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如下表所示。
表5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7:13~2:3,按照重量百分比30~35wt%添加涤纶纤维后混纺的12支(s)纱的断裂强力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             涤纶纤维含量(wt%) 断裂强力(cN)
7:13 30 652.36
7:13 32.5 638.74
7:13 35 630.96
3:5 30 628.65
3:5 32.5 621.82
3:5 35 632.78
2:3 30 638.65
2:3 32.5 624.58
 
2:3 35 620.75
比较表1和表5可以看到:在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7:13~2:3范围,即35:65~40:60范围时,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直接混纺得到的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大致分布在510~520(cN)范围;而按照30~35wt%的加入了所述涤纶纤维,再进行纤维混合和混纺后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在620(cN)以上。可见按照重量百分比在30~35wt%范围添加所述涤纶纤维可以很好的提高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
实施例5
当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3:7时,向所述黄麻、棉两种纤维中添加涤纶纤维后纺制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如下表所示。
表6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3:7,按照重量百分比35~40wt%添加涤纶纤维后混纺的12支(s)纱的断裂强力
 
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             涤纶纤维含量(wt%) 断裂强力(cN)
1:3 35 576.89
1:3 37.5 563.45
1:3 40 574.58
11:29 35 583.46
11:29 37.5 580.67
11:29 40 572.34
3:7 35 598.80
3:7 37.5 564.76
3:7 40 552.45
比较表1和表6可以看到:在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3:7范围,即25:75~30:70范围时,黄麻纤维与棉纤维直接混纺得到的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大致分布在520~530(cN)范围;而按照35~40wt%的加入了所述涤纶纤维,再进行纤维混合和混纺后得到的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在550(cN)以上。可见按照重量百分比在35~40wt%范围添加所述涤纶纤维可以很好的提高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
通过以上五个实施例可以看出,当需要混纺黄麻和棉纤维时,可以通过加入涤纶纤维进行纤维混合再进行混纺纱线的方法,得到断裂强力较好的混纺纱。其中添加涤纶纤维的重量控制在10~40wt%范围内,得到的混纺纱线强力提升较为明显。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包含黄麻、涤纶、棉三种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总重量的10~4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3:1~4:1,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10~2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7~7:3,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20~3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9:11~1:1,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25~3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7:13~2:3,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30~35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麻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的重量比为1:3~3:7,所述涤纶纤维的重量占所述黄麻、涤纶和棉纤维重量总重量的35~40wt%。
CNA2008101792267A 2008-12-01 2008-12-01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 Pending CN1014574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792267A CN101457420A (zh) 2008-12-01 2008-12-01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792267A CN101457420A (zh) 2008-12-01 2008-12-01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420A true CN101457420A (zh) 2009-06-17

Family

ID=40768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792267A Pending CN101457420A (zh) 2008-12-01 2008-12-01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7420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3060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麻与大麻和丝纤维的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CN102493057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麻与涤纶和锦纶纤维的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CN102493061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麻与棉和毛纤维的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CN102747614A (zh) * 2012-07-17 2012-10-24 太仓市其盛化纤厂 一种黏胶织物及其染色工艺
US20130177264A1 (en) * 2012-01-10 2013-07-11 Fka Distributing Co., Llc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03469419A (zh) * 2012-06-06 2013-12-25 太仓棨淂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黄麻与锦纶和棉纤维的牛仔混纺面料
CN103485049A (zh) * 2013-10-11 2014-01-0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黄麻混编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729919A (zh) * 2014-12-12 2016-07-06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透气鞋类面料的加工方法
CN105747333A (zh) * 2014-12-16 2016-07-13 三六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抗皱免烫服装面料的加工方法
CN108249097A (zh) * 2018-01-25 2018-07-06 江苏亘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设备用输送带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3060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麻与大麻和丝纤维的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CN102493057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麻与涤纶和锦纶纤维的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CN102493061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麻与棉和毛纤维的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US20130177264A1 (en) * 2012-01-10 2013-07-11 Fka Distributing Co., Llc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04169479A (zh) * 2012-01-10 2014-11-26 FKA分销d/b/a家庭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3469419A (zh) * 2012-06-06 2013-12-25 太仓棨淂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黄麻与锦纶和棉纤维的牛仔混纺面料
CN102747614A (zh) * 2012-07-17 2012-10-24 太仓市其盛化纤厂 一种黏胶织物及其染色工艺
CN103485049A (zh) * 2013-10-11 2014-01-0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黄麻混编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729919A (zh) * 2014-12-12 2016-07-06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透气鞋类面料的加工方法
CN105747333A (zh) * 2014-12-16 2016-07-13 三六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抗皱免烫服装面料的加工方法
CN108249097A (zh) * 2018-01-25 2018-07-06 江苏亘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设备用输送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7420A (zh) 一种黄麻/涤纶/棉混纺纱
CN101457421B (zh) 一种黄麻/大麻/棉混纺纱
CN105239262B (zh) 三醋酸纤维素纤维复合纺抑菌抗过敏内衣面料及生产方法
CN106087167B (zh) 一种吸湿排汗涤纶纤维与亚麻纤维混纺纱线生物酶法生产方法
CN102733023A (zh) 天然抗菌抗静电的纱线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457426A (zh) 一种大麻/丝/锦纶混纺纱
CN201317842Y (zh) 粗、细纤维混纺纱
CN106676694A (zh) 抗菌纱线及抗菌纱线的制作方法
CN101457430A (zh) 一种黄麻/大麻/涤纶混纺纱
CN101591829A (zh) 新型并列复合纱线
CN101457425A (zh) 一种黄麻/丝/棉混纺纱
Jais et al. Bamboo Fiber for Textile Applications
CN101985787B (zh) 一种多组份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2306A (zh) 莱竹纤维纱线
CN101457429A (zh) 一种黄麻/苎麻/涤纶混纺纱
CN109706567A (zh) 一种凉感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CN111593452A (zh) 一种亚麻纤维、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制备工艺
CN101457424A (zh) 一种黄麻/亚麻/棉混纺纱
CN101457422A (zh) 一种大麻/丝/棉混纺纱
CN109355752A (zh) 一种三维卷曲腈纶纤维的混合纺纱方法
CN101457427B (zh) 粗、细纤维混纺纱
CN101457423A (zh) 一种黄麻/苎麻/棉混纺纱
CN106958064A (zh) 一种具有防起皱、缩功能的麻混纺纱线
JPH02289136A (ja) 綿・麻混紡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i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hemp fiber to improve spinning proper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17